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物课程纲要 选修3

高中生物课程纲要 选修3

高中生物课程纲要 选修3
高中生物课程纲要 选修3

《课程纲要-----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课程名称: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课程类型:选修课程

教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授课时间:36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班

课程实施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是高中生物学课程的选修模块。本模块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5部分。

1 学生学习本模块的目的及意义

1.1 开拓视野,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科学奠定基础 20世纪是生物科学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数理科学的广泛而深刻地渗人到生物科学领域以及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研究技术的问世,生物科学已进入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动过程及其规律以及生命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生命科学的新时代。通过“生物科技专题”的学习,将涉及到许多现代生物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特别是与生物技术发展相关的理论基础。例如,基因工程操作必须理解DNA的理化性质、DNA在体内复制和体外扩增原理、基因重组、遗传信息的流动和基因表达的机制;克隆技术会涉及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分化和脱分化机制、细胞的核、质相互作用等原理;胚胎工程会涉及精子和卵细胞发生过程及其激素调节、受精作用机制及胚胎发育过程。生态工程所涉及的相关原理更多,其中有系统论、生物间的共生、抗生理论、生物多样性及食物链理论,等等。这些原理的学习,不仅丰富了必修模块所学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开拓学生视野,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

1.2 增强科技意识,激发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随着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深入,必然与应用科学相结合。因为生命科学本身就与医学农学、环境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既是应用科学的基础,也能从应用学科中获取基础研究的源头活水,为理论研究提出重大的研究课题。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深入发展,将有可能从更深层次上了解人体生长、发育、正常生理活动以及各种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并为医学提供防治策略、途径和方法。“水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开展,对ZI世纪农业的发展,解决粮食问题,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食品、健康、环境、资源等重大问题都同生命科学有密切关系。由此看出,科学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造福人类。生命科学要为人类造福转化为生产力,必然与技术相结合,才能在生产上发挥巨大作用。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命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与丁程技术相结合,开辟了生物技术(也叫生物工程)新领域。通过“生物科技专题”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了解研究生物科学的重大意义,激发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规划人生提供帮助。

2 本模块的特点

2.1 以专题的形式呈现本模块不同于必修模块,是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各专题之间无内在联系,但专题的排序是按从微观到宏观安排的。由于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所以《课程标准》首先介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其应用,先从基因水平介绍生物工程;然后再从细胞水平和组织水平介绍体细胞克隆技术和胚胎移植与分割技术,讲述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前景;最后从生态水平介绍生态工程。

2.2 注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的结合本模块是以生物技术中的四大工程为主体,本应以介绍生物技术的操作方法为重点,但是由于本模块是生物学教材,不是生物技术读本,所以在讲述各种生物技术时侧重于技术的生物学原理,从中贯穿一些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例如,在胚胎工程中要求简述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和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在基因工程和生态工程中都要求介绍该工程的基本原理。关于各工程的具体操作技术可以从简,不做重点,只让学生作为一

般性的了解。

2.3 以讲述为主,活动为辅

本模块是属于高科技的内容,实验操作技术复杂,要求实验设备、精密仪器和药品较多,限于目前学校的设备条件和资金的限制,《课程标准》没有安排实验的内容,在“活动建议”中只安排了一些搜集和分析有关资料,交流或讨论有关生物技术中的热点问题等可行的活动内容。不过,对于一些设备条件比较好的学校,也可以自行安排一些实验活动,或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协作开展有关基因重组、质粒提取、组织培养等实验活动,丰富本模块的教学内容。

2.4 注意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在社会生活中的推广应用往往具有“双重”作用。任何新的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生物技术也不例外,有利也有弊。无论是转基因技术还是克隆技术都有安全性问题,同时会带来一系列的伦理道德等问题。由此,在《课程标准》中除了重点介绍生物技术在推进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外,还要说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单列一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对事物具有分析、判断、决策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3 本模块的内容要求本模块选择的学习内容,由于学时的限制只确定了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生物技术中的4项工程技术。这4项技术都是与当今农业、工业以及医疗事业紧密相关的生物技术。目前一些转基因作物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一些基因工程药物已开始投放市场;生态工程的崛起,正在改善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植物的组织培养已开始实现工厂化栽培;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逐渐成熟……所有这些技术成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面貌。由此,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转基因产品和克隆动物的安全性、克隆人的危害。胚胎干细胞的移植、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等等,都列入了《课程标准》的学习内容。由于本模块安排的学习内容都是高新技术内容,在高中学习阶段,不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因此涉及的学习内容,在理论原理上不应讲解过深,在操作技术上不应介绍过细,只要求学生一般性了解即可。本模块设计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专业知识,而重在开拓学生视野,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技术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4 本模块的教学建议 4.1 本模块的教学以专题讲座和学生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在专题讲座过程中仍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动脑,主动探索有关问题,注意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由于本模块所涉及的领域进展迅速,教师不仅在教学主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也可以增设新的专题内容。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让学生练习撰写专题综述报告,并组织开展口头交流、辩论等活动,4.3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到有关研究单位或工厂参观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实验室或生产车间;请有关生物技术研究专家做专题报告;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种植转基因作物或养殖转基因动物的农场进行访问、调研等活动,以开拓学生眼界,拓宽知识领域。

课程课时

专题1

1.1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2课时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3课时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1课时

1.4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1课时

专题2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2课时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1课时

2.2.1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2课时

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2课时

专题3

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2课时

3.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2课时

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2课时

专题4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1课时

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1课时

4.3禁止生物武器 1课时

专题5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课时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课时

课程评价

1、学习过程的评价

(1)学生的出勤情况。

(2)学生各次学业考试的成绩及分析报告。

(3)学生的课堂表现。

(4)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5)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情况。

(6)学生在实验课表现的评价,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7)学生在模型建构、资料搜集和分析、技能训练、参与课外实践中的表现。

2、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1)评价内容:小组活动目标;分工协作情况;资源共享情况;互动情况;小组的学习报告。(2)评价方式:小组成员的最后成绩= 小组整体评价成绩×加权系数+ 小组成员个人评价成绩×加权系数(加权系数由师生共同讨论决定)

3、知识性目标的评价

(1)评价方式:纸笔测试。

(2)评价内容:

①测试题的主要内容是:学科的核心内容,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考查。

②测试反思报告: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反思,错误的反思(建立错题库)。

(3)评价次数:七次。其中单元测试五次,期中和期末测试各一次。

4、技能性目标的评价

(1)评价工具及目的:①实验操作检核表(主要评价实验操作技能)。②建模能力考核表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1)评价途径:教师观察,调查问卷,家校访谈,学生自评,同学互评。

(2)评价对象:学生个人或学习集体。

(3)评价结果:采用等级评定或文字的客观描述。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一试题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一试 题 篇一: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一基因工程知识点 专题一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 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黏性末端:当限制酶从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两侧切开时,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他们之间正好互补配对,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 平末端:当限制酶从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开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是平整的,这样的切口叫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 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④对受体细胞无害。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纲要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 程纲要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纲要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理念 三、设计思想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第四部分编写原则 一、构建数科书框架的原则 二、选择教材编写材料的原则 三、内容呈现和加工的原则 第五部分实施建议 一、数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及学分认定方法 三、课时安排建议 第六部分实施条件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前言) 一、课程性质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基于浙江省高中生物必修课程教学的实际,在高中生物必修相关

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集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实验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今后从 事生物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 验研究过程,从而提升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实 践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现代生物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教学引导学生的未来专业 和职业选择的重要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选修课程框 架》,在高中生物必修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包括“基础实验方法”、“数据分 析与统计”及“科学研究”三部分内容,其中“基础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与统计”注重

实验基础知识的系统整理和拓展,“科学研究”整合了大量的操作性实践内容,注重学生动 手实践操作,期望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验实践,而通过实验实践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能依 据假设或实验目的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检测方法,具有完成探究实验的基本实验思想。具备 记录、处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得出 结论等生物学研究的方法,提升创新能力。运用文献和网络等资源指导和评价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及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异常实验结果的产生原因,学会用基本理论及其基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领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实践能力。在小组合作、互助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同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学会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小论文。 课程的具体目标如下: 1.正确使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用具,独立完成实验,具备生物学实验的基本 操作技能;认同安全使用实验器具和实验药品的重要性,养成自我保护意识;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二细胞工程知识点总结归纳和答案

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默写 1、细胞工程是在或的操作 2、细胞工程按操作对象分为和 3、植物细胞工程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和 4、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 5、理论上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因为 6、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7、为什么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器官? 8、植物组织培养的外界条件:, 内在原理是: 9、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经过形成 经由过程形成,最后移栽发育成。 10、是指已分化细胞经诱导,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变为未分 化细胞的过程。 11、是指由外植体长出来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 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 1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优势):。 13、去除细胞壁的常用方法:(纤维素酶、果胶酶等) 14、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物理法:等; 化学法: 15、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16、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包括:和。 17、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和

18、人工种子的特点是: 19、作物脱毒(1)材料: (2)脱毒苗: 20、单倍体育种:(1)方法: (2)优 点: ; 21、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基础)、、 、 22、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 23、用处理,一段 时间后获得单个细胞。 24、细胞贴壁: 25、细胞的接触抑制: 26、原代培养:,培养的第1代细胞与传10代 以内的细胞称为原代细胞培养。 将原代细胞从培养瓶中取出,用处理后配制成,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称为 27、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 28、细胞株:原代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细胞生长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 少数细胞存活到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为细胞株。 细胞系:细胞株传代至50代后又出现细胞生长停滞状态,只有部分细胞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使其在培养条件下可以无限制传代,这种传代 细胞为细胞系。 细胞株和细胞系的区别:细胞系的遗传物质改变,具有癌细胞的特点,失 去接触抑制,容易传代培养。 29、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 2. 3. (培养 液的Ph为7.2-7.4)4.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知识分享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

选修3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原理:基因重组 优点:1.突破物种界限 2.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切割,因此具有专一性。 (3)作用的化学键:切割磷酸二酯键 (4)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作用:将两个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 (2)连接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 (3)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不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采用) 2.人工合成。常用方法有:(1)反转录法(已经获得mRNA的情况下采用) (2)化学合成法(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比较小的情况下采用)

高中生物选修3基础知识复习提纲(最新详细)

高中生物选修3基础知识复习提纲(最新详细)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 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 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_和化学合 成法_。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双链复制 (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_ 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其转化方法是:先用 Ca2+ 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 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3.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 DNA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采用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 mRNA杂交。 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 抗体杂交。 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 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3.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四)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转录翻译 专题2 细胞工程 (一)植物细胞工程 1.理论基础(原理):细胞全能性 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受精卵>生殖细胞>干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试管苗―→植物体 (2)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精华 大纲版】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内液(2/3) 1、体液 细胞外液(1/3) 包括: 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又称内环境) 作用: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血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 3、细胞外液的成分 ○ 1、血浆::水90%,无机盐约1%,蛋白质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 ○ 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区别::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细胞外液的理化 渗透压:溶液渗透压的大小: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 性质: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主要Na +和Cl -决定 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 pH 为7.35~7.45 温度: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 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①维持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举例细胞生活 的内 环 境 人 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脑和脊髓) 2、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4、反射的种类: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5、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6、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 包括肌肉和腺体) 特点: 双向传导 基本形式:神经冲动(电信号) 静息时电位:外正内负 兴奋时电位:外负内正 过程:静息电位→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局部电流 电流流动方向:膜外由未兴奋流向兴奋部位 膜内由兴奋流向未兴奋部位 a) 突触的结构 b) 过程 c) 特点 8、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9、大脑的高级功能:言语区: S 、W 、H 、V 细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 神经 纤 维上 的 传导 奋在 神经 元 之间 的 传递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前后膜间的间隙(组织液) 突触后膜 突触小泡 释放递质 兴奋→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刺激 单向传递:由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单向的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7、 兴 奋 传 导 一、 神 经 系 统 的 调 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归纳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第一章基因工程 一.基本工具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分布:原核生物 2.作用: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在特定部位 进行切割,使两个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3.作用结果: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二)DNA连接酶 1.分类(1)E.coliDNA连接酶来源:大肠杆菌 功能:只能连接黏性末端 (2)T4DNA连接酶来源:T4噬菌体 功能: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作用:将DNA连接起来 (三)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 1.条件(1)具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供外源基因插入 (2)可自我复制或整合到染色体DNA中进行同步复制。 (3)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种类: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质粒 质粒:双链环状DNA分子,最常用,要人工改造 二。基本操作程序 (一)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或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 2.获取方法(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基因组文库,部分基因文库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3)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基因小,核苷酸序列已知(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步骤) 1.目的(1)稳定存在,遗传给下一代 (2)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结构: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 **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 **终止子: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 **标记基因: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目的基因。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 维持稳定和表达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1)农杆菌转化法(2)基因枪法 (3)花粉管通道法 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显微注射法 4.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Ca+处理使细胞处于感受态 **原核细胞特点:繁殖快,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四)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的检测 (1)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2)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DNA分子杂交技术(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法 **检测成功会出现杂交带 2.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接种实验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 1.动物、植物基因工程的成果 (1)植物:提高抗逆性、改良品质、生产药物; (2)动物:品种改良、建立生物反应器、器官移植; 2.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 3.基因治疗(1)概念: (2)方法体外基因治疗体内基因治疗 四.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1.理论推测,人工合成 2.基因工程,蛋白合成(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

必修3课程纲要

《高中地理必修③》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高中地理必修③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必修③》 授课时间:15--20课时 授课老师:高二地理备课组 授课对象:全体高二学生 课程目标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活动的影响,以此让学生关注不同区域衣、食、住、行方面的差异,尊重不同区域的生活习惯; 4、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遥感在区域面上和动态的研究工作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5、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尝试在野外、社区或者校园里组织运用手持GPS接收机进行定点、寻宝等活动; 6、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7、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8、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引导学生学会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观; 9、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0、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开发水利资源的同时应兼顾生态环境的效益,避免盲目开发;

1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分析农业条件对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地理问题的观念; 12、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引导学生关注区域可持续发展; 13、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影响使学生意识到不能仅仅局限于工程建设本身,而要着眼与对各产业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进而对社会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 课程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3)》课程的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点总结

选修3知识点复习 专题1 基因工程 (一)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原理是基因重组,操作水平是分子水平。优点:打破物种界限;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 (2)功能: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3)特点具有专一(特异)性。 (4)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已有的脱氧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够稳定保存并复制;②有一至多个限制酶酶切位点③含有标记基因,便于筛选。④对受体细胞无害。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化学本质是DNA分子。(3)其它载体: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三)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主要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3.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两个条件: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已知。 4.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是多聚酶链式反应的缩写,原理DNA双链复制。 (2)过程:第一步变性:加热至90~95℃,DNA解链,不需要解旋酶;第二步复性: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变性和复性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第三步延伸: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导入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其转化方法是:先用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分子杂交技术。 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 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 (四)基因工程的应用 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如乳腺生物反应器和膀胱生物反应器,方法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中,使其发育成转基因动物。 3.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的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是治疗遗传病最有效的手段。 (五)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师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专题2 细胞工程 (一)植物细胞工程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植物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

选修3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 重组技术。 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原理:基因重组 优点:1.突破物种界限 2.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切割,因此具有专一性。 (3)作用的化学键:切割磷酸二酯键 (4)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作用:将两个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 (2)连接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 (3)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不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采用) 2.人工合成。常用方法有:(1)反转录法(已经获得mRNA的情况下采用) (2)化学合成法(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比较小的情况下采用)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知道目的基因两端的核苷酸序列、基因比较大的情况下采用) (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双链复制 (4)过程:第一步:变性,加热至90~95℃DNA解链为单链;(高温解旋) 第二步:复性,冷却到55~60℃,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第三步:延伸,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5)特点:指数(2n)形式扩增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高一生物教学大纲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学大纲 知识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从生物圈到细胞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基础 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4.通过微观世界观察可以尝试过度体会 微时代。 1.生物活动离不开细胞 2.生物系统的结构层次 3.课后练习 1.授课1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 课时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了解使用高倍显微镜并学会观察几种 细胞。 2.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同。 3.描述细胞学学说建立的过程。 4.通过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对比可 以尝试了解哲学的矛盾观。 1.使用显微镜观测几种细胞 2.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3.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4.课后练习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 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 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 类。 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4.通过了解人体生命元素组成可以有利 于我们更加注重营养所需的微量元素 和常量元素的选择,从而更加好的维护 身体健康。 1.分析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 物。 2.通过显微镜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 类、脂肪和蛋白质。 3.课后练习 1.授课1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 课时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 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 者。 4.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1.分析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和结构特 点。 2.阐述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3.论述蛋白质的结构的多样性 4.讲解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5.课后练习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 功能。 2.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 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通过了解核酸和遗传过程,从而更好 的阐释了父母与子女紧密的关系。 1.讲述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用显微镜观察DNA和RNA在细 胞中的分布 3.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4.课后练习 1.授课1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 课时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举例说出脂类的种类和作用。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4.通过对糖和脂质的了解,从而更好认 识到生命能量的转换。 1.比较细胞中的糖类 2.分析比较细胞中脂质中的种类 3.解读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4.课后练习 1.授课1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 课时 细胞中的无机物1.知道水和大多数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 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2.正确理解多种化合物的相互关系。 3.通过对水和无机盐的认识,更好为我 们以后的有氧运动提供一套快速补充 能量的方法。 1.比较细胞中水的种类 2.细胞中的无机盐 3.课后练习

高中生物选修3高考知识点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拼接的理论基础 (1)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2)D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四种脱氧核苷酸。 (3)双链DNA分子的空间结构都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外源基因在受体内表达的理论基础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独立遗传单位。 (2)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 (3)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来源T4噬菌体,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 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 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拟核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入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和某些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从基因文库中获取)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 用方法有反转录法_和化学合成法_。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双链复制 (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3)条件:模板,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DNA聚合酶)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中的最关键步骤)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高二生物必修3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模块检测:《稳态与环境》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在一个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的切面左侧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琼脂块对胚芽鞘的生长无影响),从胚芽鞘的右侧给予光照,一段时间后,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这说明() ①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①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①生长素能促进生长①生长素能由顶端向下部运输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2、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涂在切去顶芽的幼枝切面上,在10-8~10-5mol/L范围内,枝条生长与浓度成正比,当浓度超过10-2mol/L时枝条不再生长。这一事实说明生长素()A.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B.主要集中于生长旺盛部位 C.较低浓度起促进作用D.较高浓度起促进作用 3、感染赤霉菌而患恶苗病的水稻,要比周围的健康值株高许多,由此可推测赤霉菌() A.能产生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B.能产生促进植株增高的植物激素 C.能产生赤霉素,促进植株发育D.能产生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 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生长旺盛的器官中各种植物激素含量都增加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棉株达到保蕾保铃的效果 C.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D.在休眠的种子中赤霉素含量减少 5、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太少会使A液和C液减少 C.3中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6、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下列可能的原因是()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①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①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①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7、右图甲表示突触亚显微结构,a、d分 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图乙表示神经元联 系的一种基本形式,涉及的神经元性质相同。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经①释放递质的方式是需要能量的主 动运输 B.图乙有两个图甲所示结构,图甲①处能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C.刺激b点,会导致c点连续兴奋或抑制;刺激c点,b点不发生电位变化

高中生物选修三常见大题

1.供体器官的短缺和排斥反应是制约器官移植的两个重要问题,而治疗性克隆能最终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下图是治疗性克隆的过程图解。 (1)正常情况下,去核的卵细胞取自于女性卵巢排卵后在输卵管中________________期的卵细胞。 (2)重组细胞发育的过程中,细胞开始分化发生在______期。 (3)治疗性克隆所用到的技术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要想获得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胚胎,可采用____________技术。 (4)已知患者又是红绿色盲的女性,图中提供卵细胞的为完全正常的年轻女性。移植器官后,该患者所生育子代红绿色盲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MⅡ(2)囊胚(3)核移植技术胚胎分割 (4)男孩红绿色盲,女孩不一定 2.已知SARS是由一种RNA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SARS病毒表面的S蛋白是主要的病毒抗原,在SARS病人康复后的血清中有抗S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某研究小组为了研制预防SARS 病毒的疫苗,开展了前期研究工作。其简要的操作流程如下: (1)实验步骤①所代表的反应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构建重组表达载体A和重组表达载体B必须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省略步骤②而将大量扩增的S基因直接导入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得到表达的S蛋白,其原因是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不能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知识点总结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知识点总结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 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E·coli DNA连接酶和TDNA连接酶(DNA连接酶)的比较: (1)两种4-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E·coli 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②区别:而T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4(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完整版)高中生物选修三教材原文考点

一、1 1、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DNA重组技术,即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人物产品。 2、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分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3、两类DNA连接酶:大肠杆菌→E.coliDNA 连接酶→互补黏性末端 T4唑菌体→T4DNA连接酶→两者皆可,平末端效率较低。 4、质粒作为载体将基因送入细胞中,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非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很小的双链环状DNA分子。质粒DNA分子上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供外浮DNA片段(基因)插入其中。质粒进入受体细胞后自我复制或整合到染色体DNA随其同步复制。 5.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载体除质粒外,还有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2 1、基因工程主要有四个步骤: 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PCR是多聚酶链式反应的缩写,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PCR是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断地加以复制促其数量指数方式增加。 3、基因表达载体: 目的基因 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终止子:位于基因的尾端,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段片段 标记基因: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转化),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转化)。 4、 (1)导入目的基因(植物):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中国独创) (2)导入目的基因(动物or受精卵)操作顺序:表达载体提纯.(DNA浓度1~3μg/mL)----→取卵受精----→显微注射仪显微注射(目的基因)----→胚胎早期培养----→移植 (2)导入目的基因(微生物) 原核生物优点: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大肠杆菌转化方法:Ca2+ 处理细胞----→使细胞处于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感受真细胞) ----→重组表述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一定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 5、 (1)检验目的基因插入 DNA分子杂交技术:提取转基因生物基因组DNA----→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上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以此为探针与基因组DNA杂交----→显系杂交带证明目的基因 (2)检验MRNA转录: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和MRNA杂交 (3)检验蛋白质翻译:抗原—抗体杂交 (4)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抗虫抗病接种试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