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一、概念静脉输液是指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内的方法。

药物外渗分类:非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

三、药物外渗临床表现:

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若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药物外渗局部临床表现:

渗透压高的药物: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黑色。

血管活性药: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刺痛、烧灼痛、约8-10h变性坏死

化疗药: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黑红、紫黑、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1)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

(2)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

(3)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输液外渗-皮肤损害分期

Ⅰ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局部皮肤红润肿胀发热刺痛无水疱和坏死Ⅱ期静脉炎性反应期局部皮下组织出血或水疱形成水疱破溃组织苍白形成浅表溃疡

Ⅲ期组织坏死期局部皮肤变性坏死黑痂或深部溃疡肌腱血管神经外露或伴感染

药物外渗发生原因:

1、患者因素

(1)小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3)无法沟通的患者、昏迷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4)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5)肥胖患者:血管看不清、触不到,穿刺难度大。

2、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包括药物酸碱度、渗透

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护理对策:

1、小范围外渗:

(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

(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2、大范围外渗: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654-2)湿敷,也有介绍说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3、化疗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甘露醇一旦发生渗漏后,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针对损伤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护理措施:

1、热敷:促进外渗于组织的药液消散吸收。20%甘露醇渗漏引起的组织损伤可采用

654-2湿敷,配合酚妥拉明局封效果好,也可采用50%硫酸镁湿敷。

2、封闭疗法封闭注射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常用0.25%普鲁卡因或生理盐

水局部封闭。

3、中西药制剂依照中医祛瘀活血消肿方法制成的中药制剂,对药物渗漏引起的水肿

淤血、疼痛疗效好。如:烫伤膏外涂肿胀部位治疗输液外漏效果好。

4、照射疗法可用红外线照射10分钟左右,使局部组织干燥,用浸有庆大霉素8万

U、654-210mg的纱布敷于外渗处,在用紫外线照射20分钟左右,每天2~3次,可达到预防感染、抗炎收敛,促进微循环的效果。

药物外渗发生原因

1、病理因素:

由于高热、脱水都可以使血管周围内外环境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血管壁的渗透性和脆性,局部感染和末梢循环差可引起局部组织的代谢障碍及供养不足,从而导致局部酸中毒,诱发血管壁的损伤,此时选择粗直的血管,两人操作,用5ml 注射器,接4号半的头皮针头,边穿刺边抽回血,防止假性堵塞,此法成功率较高。

2、机械因素:

穿刺技术不熟练,体位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时间过长,可采用留置针。

3、药物因素:

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碱性溶液对血管有刺激性的液体。

4、穿刺部位不当:

如耳后,枕静脉,可逆向穿刺,指导家长适当的约束患儿,可抱起,同时加强相

关知识的宣教。

三、药物外渗处理措施:

1、找出外渗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在使用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时,尽可能

的选择粗且直的血管。

2、同时应用微量泵使药物均匀的进入到血管,对于机械因素引起的外渗,我们采取

适当约束,将患儿的双手包与包被中采用对侧卧位,即穿刺部位与卧位相反,对于已穿刺的静脉可逆向穿刺即逆心穿刺,由于头皮静脉无静脉瓣此种穿法可避免重复穿刺而引起的外渗现象。

3、对于生理病理,穿刺部位不当引起的外渗可采用更换穿刺部位,加强按压时间,

保护静脉等。

发热反应如何处理?

(1)、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

(2)、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按医嘱及时处理。

(3)、对严重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和溶液备查。空气栓塞

1、临床表现:患者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呼吸困难,严

重紫绀,病人有濒死感。

2、预防:(1)、检查输液装置连接是否完好,穿刺前彻底排气。(2)、输液过程中勤

巡视,及时更换添加药物,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加压输液需专人守护。

3、处理:(1)、立即置患者于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位。(2)、给予高流量氧气

吸入。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急性肺水肿

1、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

痰。

2、预防:(1)、做好健康教育,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患者的病情调节好滴速,并且

告知患者切勿随意调节。(2)、经常巡视患者,观察输液速度和患者反应感觉。

3、处理: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使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6-8L/min),予20-30%的乙醇溶液湿化氧气,遵医嘱给予镇静、强心、利尿和平喘的药物,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减少回心血量。

随着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有效降低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通过从严格依法行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等方面加强静脉输液风险与安全管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规定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规定 为确保患者输液治疗安全,杜绝护患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护理部根据最新静脉输液操作规范,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作了分析,特制定以下管理规定,请全体护士勿必遵照执行。 一、环境管理 治疗室整洁、干净,不堆放杂物,无菌操作前需要湿式清扫台面,空气消毒每日2次,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二、配药管理 配药护士严格无菌操作规定,洗手戴口罩,同类药液可共用一具注射器,但注意需要放置在无菌治疗盘内,在更换治疗巾时一同丢弃,如有污染,应立即丢弃;抗生素应现用现配,其余液体提前配药不超过3组,配药后必须签名签时间;若皮试配液需继续使用,应注明皮试名称及配置时间,超过4h作废;若抽吸药液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执行时,应注明药名、时间,放置治疗盘内,有效期不超过2h。 三、查对管理 1、摆药查对长期液体由临床班摆药,夜班查对,治疗班再次查对;临时液体由1人摆药,另一人查对。 2、输液卡查对输液卡转抄后,需由另一名护士再次查对,患者液体输完,由拔针护士检查有无漏签、错签时间及姓名;中班护士

查对转抄输液卡新增、停止医嘱并签名,夜班护士再次查对后签名。 3、输液查对输液前采取由患者自报姓名的方法,查对患者床号、姓名,严格按照“三查十对”执行,同时注意输液卡床号姓名与患者本人是否相符。 4、皮试查对凡做皮试患者,护士需在输液卡上注明抗菌素批号及皮试结果,若输液卡上有抗生素类液体但无皮试结果时,护士需要认真仔细核对,杜绝未做皮试就输注抗生素的严重违规行为。 5、拔针查对液体输完后,需要再次准确核对输液卡及临时医嘱,检查治疗台上有无新增液体或遗漏液体后,方可拔针。 6、微量泵、输液泵使用查对更换及巡视、交班时应认真查对泵药速度是否准确、通畅,药名、剂量是否标示清楚。 四、操作管理 1、输液前应先评估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选择最有效的输液方式,若患者病情需要或药物刺激性大,可报告医生或申请PICC专科护士进行深静脉置管。 2、穿刺前及更换敷料时,用合格的消毒剂(2%碘酊,75%酒精,10%碘伏或安尔碘)消毒皮肤,干燥后才能进针,如穿刺失败2次,应换人操作,并真诚向患者道歉,每次穿刺都必须更换输液针头。 3、穿刺后或更换液体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有无心脏疾病等因素调节输液滴数,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对依从性较差的患者,需要告知“若擅自调节滴数造成不良后果需自行负责”,并在输液卡上注明,患者或家属签字。

静脉输液治疗风险与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治疗风险与安全管理 摘要随着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有效降低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科通过从严格依法行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等方面加强静脉输液风险与安全管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随着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静脉输液护士在工作内容、手段、方式、范围等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的同时,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增强护士的抗风险能力,有效降低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应积极加强静脉输液过程中潜在风险事件与安全的管理,以下是我科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风险与安全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 1 严格依法行医 在我科护理学员和实习生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才能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护士长随时督查,私自单独操作者一经发现,对带教老师给予相应的处罚。 2 完善静脉输液相关管理制度 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五大护理核心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人人熟

知并认真落实,其中查对制度的落实是关键。从制度上保证了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工作的落实。 3 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 3.1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确保护理安全,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将其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策略。科室组织经常性的常规制度学习,加强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从上岗起就规范他们的行为。对于思想松懈、明知故犯、工作责任心差的护理人员实行“零度宽容”,即决不宽容,毫不宽恕,使每位护理人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 3.2加强院感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 3.3规范操作行为,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定 3.4强化法律意识,完善各种记录。教育护士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同时要加强护理证据的收集与管理。与静脉输液有关的证据主要包括:护理记录、有护士签名的治疗执行单等。各类输液执行单按规定的时间执行,同时签上执行者姓名和执行时间。 4 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持续改进 建立风险事件报告系统,强化内部管理机制,提倡不断提高,不断改正的精神。任何一个人,即使是最谨慎的医务人员也会出错,即使不让所有出错的人从事医疗活动,也不能防止以后不再发生医疗差错。因此我们对当事人避免单纯的批评责备,而是采取“治病救人”的教育方法,一方面教育护士要积极进行自我归因,鼓励其找出错误的根本原因并加以彻底纠正,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防止其他人员重犯同样的错误;另一方面,倡导当事人主动报告差错、事故,使之形成风气。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中找出工作的薄

输液管理制度流程

精心整理 输液管理制度 1、经医师诊治后需要输液者,应带病历、输液卡及取配的药品,核对无误后,方可给予输液。 2、做好“三查七对”,严格操作规程,严密消毒,坚守工作岗位,定时巡视病员,注意输液反应,做好输液登记。 3 4 5 6 7 输注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1加强医护人员的输液安全意识 临床药师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输液相关知识的培训:着重在静脉输液相关基础知识;静脉治疗前的八项评估;各种药物的PH值、渗透压及对血管的刺激;各种药

物溶媒的选择;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输液反应的观察及处理等。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管理。 2确保输液用具安全 输注药物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用具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如已过期则不可重新消毒再使用。 3药物的安全使用 3.1 3.2 3.2.1 3.2.2 一拧:用母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轻轻地拧瓶塞,检查其松紧情况,如不能拧动或轻微动视为正常,如轻轻一拧其活动度很大,则提示该溶液不能使用;二摇:轻轻地摇动瓶身;三照、四倒转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相同。 3.2.3准确张贴输液瓶签张贴瓶签前必须认真核对溶液的名称、浓度、剂量与瓶签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才能张贴。

3.3配药补液摆后,配药者在配药前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 3.4更换补液更换补液时必须先检查将要接瓶的补液有无混浊、沉淀等。查对相邻二组补液有无配伍禁忌,如无才能接瓶,更换后应仔细观察二者的反应是否有沉淀、混浊的现象出现,如有应马上更换输液管;对两种已知有配伍禁忌的补液不能相邻输入,中间应有其他的液体间隔,如无其他补液,应用生理盐水间隔。药液输入后, 4.1 4.2 输液的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质及输入液体的总量,输液的目的和药物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成人以每分钟40~60滴为宜。有些药物的滴速不宜太快,如氯化钾一般稀释成0.3%浓度,每分钟应控制在20~40滴。尤其在给重症心脏病患者输液时,其速度应控制在每分钟15~30滴为宜。给老年人及婴幼儿输液亦必须减慢速度。然而有些药物则需快速输入才能发挥作用,如甘露醇为达到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一、概念静脉输液是指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内的方法。 药物外渗分类:非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 三、药物外渗临床表现: 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若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药物外渗局部临床表现: 渗透压高的药物: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黑色。 血管活性药: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刺痛、烧灼痛、约8-10h变性坏死 化疗药: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黑红、紫黑、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1)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 (2)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 (3)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输液外渗-皮肤损害分期 Ⅰ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局部皮肤红润肿胀发热刺痛无水疱和坏死Ⅱ期静脉炎性反应期局部皮下组织出血或水疱形成水疱破溃组织苍白形成浅表溃疡 Ⅲ期组织坏死期局部皮肤变性坏死黑痂或深部溃疡肌腱血管神经外露或伴感染 药物外渗发生原因: 1、患者因素 (1)小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3)无法沟通的患者、昏迷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4)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5)肥胖患者:血管看不清、触不到,穿刺难度大。 2、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包括药物酸碱度、渗透 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治疗途径之一,也是护理最常见操作技术。但是静脉输液是一种有创治疗,操作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输液相关危险因素发生,甚至引起医疗纠纷。所以严格且规范的输液管理可以预见和回避静脉输液风险,对防范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我科通过系统、规范的输液安全管理减少了输液反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1.規范输液流程,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1规范输液流程医院制定静脉输液标准,规范全院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科室定期培训,抽查考核,提高护士操作技能,按规范的输液流程进行输液治疗。建立静脉输液小组,促进静脉治疗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培训静疗精英护理人才,建立静脉输液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健全静脉输液护理会诊制度,提高静脉治疗工作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1.2正确执行医嘱按照医院制定医嘱制度执行医嘱,认真阅读医嘱内容,并确认患者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次数、用法和时间在执行,并按要求签名和时间,除遇危重患者抢救等紧急情况外,不得执行口头医嘱。医嘱班班查对,做好记录并签名。每周大查对医嘱两次。 1.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液必须严格进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标识有效期和批号,药物有变质变色浑浊及沉淀、标签和批号模糊及污损时不得使用;摆药后必须经过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易致敏药物用药前询问过敏史;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采用两种以上方式核对患者身份,核对床头卡,反问患者姓名,特殊患者(如小儿、意识不清、手术等)需核对腕带信息;操作前要求患者自诉姓名,护士再次核对床头卡及输液卡,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1.4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手卫生宣传和培训,增强护士操作前、后洗手的依存性,每个治疗车和每间病房均配备速干手消毒剂,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加药用的空针避免污染,用后要及时处理,防止再次使用。控制安瓿的割锯长度在1/4 w,坚持开启安瓿前的一次消毒,使用正确的砂轮消毒法:用75%酒精浸泡砂轮后割锯安瓿。更换液体瓶时,在抽出之前要求消毒空瓶瓶塞及针梗处进行后再拔出更换。 2.加强护士专业技能培训 护士技术水平决定静脉输液操作的安全与否。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使护士加强工作责任心、富于同情心,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和二人查对制度,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输液是侵入性操作,不能由于护士自身的因素而造成操作失败和护理风险事件,给患者增加痛苦,造成护患纠纷。组织学习相关知识,掌握药物的性能、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对于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433-2013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 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护人 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注日 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静脉治疗infusion therapy 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附加装置等。 3.2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4 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 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3.5 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 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3.6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 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体温>38C)、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3.7 药物渗出infiltration of drug 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 周围组织。 3.8 药物外渗extravasation of drug 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 的周围组织。 3.9 药物外溢spill of drug 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地面等。 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VC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 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静脉输液护理安全管理怎么样

静脉输液护理安全管理怎么样 发表时间:2019-08-14T18:04:50.7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下第6期作者:杨琼[导读]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在住院治疗的患者中90%以上的患者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 珙县中医医院四川宜宾 644500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在住院治疗的患者中90%以上的患者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因此为了使患者的医疗安全能够得到保证并使输液治疗的护理质量能够提高,就必须要对静脉输液操作进行规范。随着基本医学知识的普及和不断深化改革的医疗卫生体制的实行,大部分患者都有了很强的法律保护意识,而作为一种入侵式护理的静脉输液技术,十分有必要监控它的实施过程,否则很容易发生差错和事故。 静脉输液不安全因素分析 1.质量监管因素。静脉输液护理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就质量管理,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这就使质量管理人员不能够很好的进行质量监管,从而影响了输液的安全性。另外由于临床护士的人数少且工作量大,会使护士因为身体和心理上的疲惫而厌烦护理工作,还有的护士不够自律并且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这些都会影响静脉输液的安全。 2.静脉输液技术环节因素。第一,微粒的污染:配药时护士要割据药瓶的瓶口,这样就会产生玻璃微粒。其中有人做了一个实验:用砂轮割据一个五毫升的玻璃药瓶瓶口,之后产生了大约一百三十到三百个玻璃微粒。另外,还有一些药瓶口使用的是橡胶塞,这样在溶药和加药的过程中护士要对瓶塞进行反复的穿刺,在这种情况下就很有可能使药液中混入塞屑微粒。虽然输液器的末端有终端滤器对药液中的细小杂物进行过滤,但是终端滤器只能过滤掉10um或者以上的杂物,对于10um以下的杂物使无能为力的。这样就可能导致一些微粒通过静脉输液进入到患者体内,从而导致毛细血管堵塞使血液流通不畅,从而引发血栓等症状;第二,药液外渗及血管损伤。有些护士的基本功不扎实,在进行静脉穿刺时不能一次成功,这就会使药液外渗。特别要注意的是高浓度药物和化疗药物,这些药物如果发生外渗,将会对患者产生巨大危害。另外有的患者如果不配合也会导致穿刺失败,从而使血管受到损伤;第三,套管堵塞。有的患者使用的是套管针进行静脉输液,输液结束后如果护士不当的进行封管以及患者在封管后过度活动都有可能引发血液的反流从而堵塞套管。 3.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没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不注意自我保护;不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消毒工作;工作不细致,缺乏责任心;查对不认真,若遇到同名同姓或者姓名高度相似的患者,很可能会输错药液;在患者输液过程中很多护理人员不能够主动的进行巡视,从而常常出现因为药液更换不及时而造成的回血现象;在工作中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能进行及时细致的回答,或者在回答时口气生硬,从而导致患者的不满。 静脉输液护理安全对策 1.加强质量监管。对静脉输液的管理内容要不断的加以完善,并严格的落实,从根源上保证静脉输液的安全;不断强化流程管理,对各项核心制度按照相关的规定严格的执行,同时应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好应对措施,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护士要加强巡视,并对巡视情况做好记录。 2.静脉输液技术管理。第一,有效过滤污染微粒。对患者进行输液的用具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并尽量采用密闭性静脉输液,这样能够有效的阻止污染微粒进入患者的体内。此外有的药液中含有中药制剂,对于这样的药液在进行静脉输液时一定要在输液器的末端安装终端过滤器。还有一点就是药液不要过早配制,要做到现用现配,并确保加入的药液得到充分的稀释;第二,预防液体外渗和血管损伤。护士要加强自己的基本功,从而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并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规范的操作,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及时的健康教育。另外,护士要根据实际使用的药物对患者进行合理的静脉穿刺,并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输液速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护士还要在患者的输液过程中加强巡护,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 3.强化护理安全意识。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要引导患者按时按量的正确完成,在用药时要遵循医嘱按顺序进行,要绝对禁止随意更换用药顺序;对于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以及相关的风险管理知识护士长要组织护士们进行定期的学习,对于护理中存在不良事件要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的加以改正;加强护士的法律观念,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护理安全知识教育,并使护士们质量第一和安全第一的观念得到牢固的树立,使慎独精神、责任感以及自我约束力得到强化,从而充分保障患者的输液安全。 4.主动与药师与医生沟通。各个科室之间要加强合作,对于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并与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联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这种再次发生,这能够有效的安抚患者以及家属的情绪,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的消除安全隐患。如果护士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对某些方面存在疑问,一定要与相关的医生和药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保证医嘱正确的实行。 5.加强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要对护士定期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并加强工作中的核对意识和操作的规范性,从而使静脉药液的质量得到保证;无菌操作要切实的执行,并把查对制度落实到位,坚决避免出现用错药的现象;在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要主动的询问患者的感受,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细致耐心的进行回复;如果医院推出了新的药物,护理人员要进行及时的了解和学习并通过相关的考核,同时要妥善的保存药品的说明书,方便以后查阅,从而使患者的用药安全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6.加强健康教育。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工作的相关要求,把健康知识及时的向患者进行宣传。在对患者进行宣传时要注意方法技巧,从而保证宣传的有效性。在进行静脉穿刺之前,要把输液所需要的时间向患者交代清楚,方便患者对其它的事情进行安排。同时要把药液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向患者讲述清楚,并把饮食上的禁忌以及休息上相关事项告知患者,从而使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得到提高和强化。另外,对于一些容易发生过敏的药物,护士应该在使用之前明确的告知患者和家属。尽量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是输液安全的根本目的,随着安全输液知识的广泛传播,十分有利于人们树立安全输液意识,从而在以后的输液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减少输液反应,而且就算有输液反应的发生也能够及时的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使因输液反应引起的纠纷大大减少。 参考文献: [1]李雪艳. 静脉输液的护理风险因素和对策[J]. 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7):162-164. [2]熊根玉,涂发妹,刘忠.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2016,22(23):71-72. [3]喻艳. 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 医学信息,2015(3):113-113.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是直接地、大量地将药液输入血管内,所以对输入药液的质量,所用器具以及输液时的操作,都必须严格要求。如果输入被细菌、致热源、微粒污染的液体,其危害可立即显现。常见的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有以下几类。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1. 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1)化学因素 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常用药物的pH值: 氨苄青霉素10.0 磺胺合剂 10.0 环丙沙星 3.3~4.6 地伦丁10~12 多巴酚丁脸2.5 多巴胶2.5~4.5 强力霉素1.8 吗啡 2.0~6.0 非那根即异丙嗪4.0 钾4.0 托普霉素3.0 万古霉素 2.5~4.5 (2)机械因素 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 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3)细菌因素 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 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 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2. 静脉炎的分级(INS) 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祥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英寸,有浓液渗出 对静脉炎进行分级,利于进行区分、记录、管理及追踪。 3. 临床表现 按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型,包括: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4. 静脉炎发生率的计算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一、概念静脉输液是指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内的方法。 药物外渗分类:非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 三、药物外渗临床表现: 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若不及时处理皮下 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药物外渗局部临床表现: 渗透压高的药物: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黑色。 血管活性药: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刺痛、烧灼痛、约8-10h变性坏死 化疗药: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黑红、紫黑、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1)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 (2)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 (3)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输液外渗-皮肤损害分期 Ⅰ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局部皮肤红润肿胀发热刺痛无水疱和坏死 Ⅱ期静脉炎性反应期局部皮下组织出血或水疱形成水疱破溃组织苍白形成浅表溃疡 Ⅲ期组织坏死期局部皮肤变性坏死黑痂或深部溃疡肌腱血管神经外露或伴感染 药物外渗发生原因: 1、患者因素 (1)小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3)无法沟通的患者、昏迷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4)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5)肥胖患者:血管看不清、触不到,穿刺难度大。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3.1 静脉治疗 infusion therapy 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附加装置等。 3.2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4 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 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3.5 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 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3.6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体温>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3.7 药物渗出 infiltration of drug 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3.8 药物外渗 extravasation of drug 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3.9 药物外溢 spill of drug 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地面等。 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VC:中心静脉导管,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N:肠外营养,PORT:输液港PVC: 外周静脉导管 5、基本要求 5.1 静脉药物的配置和使用应在洁净的环境中完成。 5.2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应为注册护士、医师和乡 村医生,并应定期进行静脉治疗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 5.3 PIC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合格且 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操作者完成。

最新护士静脉输液学习心得体会3篇

护士静脉输液学习心得体会3篇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下面是护士静脉输液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护士静脉输液学习心得 感谢医院及护理部给了我参加专科护士培训的机会。通过2个月的学习,顺利通过了培训基地的所有考核项目,获得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科护士培训班结业证书和省卫生厅颁发的省专科护士执业资格证书以及巴德公司血管通道学院的国际PICC证书。 专科护士的培训不仅让我收获了丰富的专科理论知识,在实践技能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开拓了我们对高等级医院护理工作模式的视野,使我对专科护士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此期间,我认识了全国近三十家医院的护理精英和培训基地的优秀带教老师,她们都来自临床护理一线,对护理工作有很深的造诣。培训中,大家借助这个平台,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学习心得,讨论平时工作中的困惑,在互相学习的同时相互交流各医院在护理专业及管理模式上的优势;也深深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明白:护士实施输液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执行医嘱;我们应该不仅仅是提供护理技术的执行者,我们还必须是协助医疗诊断的合作者、提供健康咨询的教育者、提供心理支持的帮助者。作为静脉治疗的专科护士,首先要热爱护理专业,有全面的护理理论知识,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并且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最好是在全科方面有一定的素养,才能保证静脉输液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得到最好的护理。这也是我们护理人员共同追求的目标。 据统计,超过80%的病人住院在住院期间,接受不同形式的输液治疗,而且输液往往持续到治疗结束。而我院也许还超过这个数字。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 及风险防范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一、概念静脉输液是指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内的方法。 药物外渗分类:非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 三、药物外渗临床表现: 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若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药物外渗局部临床表现: 渗透压高的药物: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黑色。 血管活性药: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刺痛、烧灼痛、约8-10h变性坏死 化疗药: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黑红、紫黑、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1)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2)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 (3)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输液外渗-皮肤损害分期 Ⅰ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局部皮肤红润肿胀发热刺痛无水疱和坏死 Ⅱ期静脉炎性反应期局部皮下组织出血或水疱形成水疱破溃组织苍白形成浅表溃疡 Ⅲ期组织坏死期局部皮肤变性坏死黑痂或深部溃疡肌腱血管神经外露或伴感染药物外渗发生原因: 1、患者因素 (1)小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3)无法沟通的患者、昏迷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4)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5)肥胖患者:血管看不清、触不到,穿刺难度大。 2、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包括药物酸碱度、渗透压、 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护理对策: 1、小范围外渗: (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标准

静脉输液管理规 静脉输液是现代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也是护士在临床中进行护理基础操作的重要容之一。目前,护士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人员,输液用具,药物、输液泵使用,管道维护,输液相关性感染等等,规操作流程,制定有效的防措施并认真落实,确保病人输液安全。 1 规化管理的目的 确保病人输液安全,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增强护士的防意识和能力,防止医疗纠纷,消除不安全隐患。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管理。 2确保输液用具安全 我院临床上常用于静脉输液的用具有:输液管、头皮针、肝素帽等。这些用具在输液前必须认真检查其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如已过期则不可重新消毒再使用。外包装检查手法:轻挤外包装,如能鼓起则可放心使用,如不能则证明包装已有裂缝,细菌可能已侵袭包装用具,应即更换。 3药物的安全使用

静脉输液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步骤均存在安全隐患,这些步骤参与的护士比较多,如某一环节没把好关则容易出错,因此,必须确保每一个步骤安全,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 3.1医嘱查对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2人以上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无误后才能执行。执行医嘱后需抄写好输液卡,由专人负责摆补液。 3.2溶液查对摆补液者必须认真检查每一袋/瓶溶液的质量,确保它的安全性。为了避免出错,我们规了检查溶液的流程。 3.2.1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一挤二照三倒转四复照:一挤:双手用力挤压软包装,检查有无渗液,如发现有渗液,说明软包装已有裂缝,溶液已污染,不能使用;二照:对光照看溶液的质量:认真观察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三倒转: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四复照:再一次对光照看溶液,检查其质量。如检查溶液时发现有异常马上更换并上报护理长处理。 3.2.2瓶装溶液检查方法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法类似。方法:一拧二摇三照四倒转:一拧:用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轻轻地拧瓶塞,检查其松紧情况,如不能拧动或轻微动视为正常,如轻轻一拧其活动度很大,则提示该溶液不能使用;二摇:轻轻地摇动瓶身;三照、四倒转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相同。

输液管理制度(20200515184137)

输液管理制度 1、经医师诊治后需要输液者,应带病历、输液卡及取 配的药品,核对无误后,方可给予输液。 2、做好“三查七对”,严格操作规程,严密消毒,坚守工作岗位,定时巡视病员,注意输液反应,做好输液登记。 3、对病人热情体贴,力求无痛注射、一针见血。如病 人有疼痛或注射失败应立即向病人做好解释。 4、根据药物和病情,调节好输液速度,在输液过程中,应交待病员与陪伴不得随意调节滴速,以免发生危险。并做好输液观察记录。对需大小便者应由护士或陪伴陪同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5、输液完毕后,病员无不适或其他反应,可嘱其休息 十分钟后回去,并交待病人后回家后注意事项。如有不适或病情变化,应请医生复诊并再作处理。 6、应对病人和陪伴宣传,自觉遵守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共同保持输液室文明、清洁、卫生、安全。 7、温馨提示: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不要把外来盐 水带来输注,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输注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1 加强医护人员的输液安全意识 临床药师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输液相关知识的培训:着重在静脉输液相关基础知识;静脉治疗前的八项评估;各种药物的PH值、渗透压及对血管的刺激;各种药物溶媒的选择; 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输液反应的观察及处理等。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管理。 2 确保输液用具安全 输注药物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用具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如已过期则不可重新消毒再使用。 3 药物的安全使用 静脉输液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步骤均存在安全隐患,必 须确保每一个步骤安全,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 3.1 医嘱查对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2人以上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无误后才能执行。执行医嘱前需打印好输液瓶签、输液卡、输液执行单,由专人负责摆补液。 3.2 溶液查对摆补液者必须认真检查每一袋/瓶溶液的质量,确保它的安全性。为了避免 出错,我们规范了检查溶液的流程。 3.2.1 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一挤二照三倒转四复照:一挤:双手用力挤压软包装,检查 有无渗液,如发现有渗液,说明软包装已有裂缝,溶液已污染,不能使用;二照:对光照看 溶液的质量:认真观察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三倒转: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 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四复照:再一次对光照看溶液,检查其质量。如检查溶液时发现有异 常马上更换并上报护理部处理。 3.2.2 瓶装溶液检查方法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法类似。方法:一拧二摇三照四倒转:一拧: 用母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轻轻地拧瓶塞,检查其松紧情况,如不能拧动或轻微动视为正常,如轻轻一拧其活动度很大,则提示该溶液不能使用;二摇:轻轻地摇动瓶身;三照、四 倒转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相同。 准确张贴输液瓶签张贴瓶签前必须认真核对溶液的名称、浓度、剂量与瓶签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才能张贴。 3.3 配药补液摆后,配药者在配药前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 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 更换补液更换补液时必须先检查将要接瓶的补液有无混浊、沉淀等。查对相邻二组补液有无配伍禁忌,如无才能接瓶,更换后应仔细观察二者的反应是否有沉淀、混浊的现象出现, 如有应马上更换输液管;对两种已知有配伍禁忌的补液不能相邻输入,中间应有其他的液体间隔,如无其他补液,应用生理盐水间隔。药液输入后,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另外,换瓶/袋时需注意茂菲氏滴管及输液管是否已空,防止空气输进病人体内导致空 气栓塞的发生。 四、输液反应观察 4. 1 观察有无药物的过敏反应 凡是输液所需使用的药物,对于易过敏者都应在输液前做皮内敏感试验,只有无过敏反应时才能进行输液。但有些病人由于体质等因素可能发生“迟发性过敏”反应。这些病人虽然皮内试验为阴性,但可在输入一定量的药液后发生过敏反应,故需要密切观察。如果在输液过程中皮肤出现丘疹、有痒感,并有心慌、气短或见病人颜面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发冷、测 血压有下降趋势,即为过敏反应,须立即停止输液。一般症状轻者可口服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等;若出现过敏性休克,则要分秒必争全力抢救。 观察输液的速度

静脉治疗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静脉治疗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输液患者、药物发生错误。 1.建立及落实输液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上报程序,护士知晓并能自觉执行这些制度和程序,及时报告输液不良反应事件。 2.核对患者时至少采用两种以上辨别患者身份的方法,对高危药物及血制品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建议使用电子信息系统(PDA)扫描条形码的方法进行核对。 3.每季度持续质量改进,发生输液不良事件时及时进行分析。 4.监测药物错误发生例数。 (二)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及工具,减少患者血管损伤。 1.在医疗机构的制度、程序与实践指南中,应明确规定穿刺部位的选择原则,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选择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 2.主动评估患者,根据患者病情、治疗方案、药物性状正确选择血管通道器材。强刺激性药物、肠外营养、PH值低于5或高于9以及渗透压大于600m0sm/L的液体或细胞毒性药物建议使用中心静脉导管。 3.静脉或淋巴通路障碍的肢体放置留置工具前要咨询医师并根据医嘱执行。 4.不得在置有血管通道器材的同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但可以在导管所处位置的远心端使用。

5.降低头皮钢针在输液中的使用比率。 6.在满足治疗方案的前提下,选择管径最细、长度最短、管腔最少的血管通道器材。 7.血管通道器材材质首选聚氨酯和聚亚氨酯材质,所有的血管通道器材在X线下均为不透视的,以防意外脱落入人体内的医疗手段的找寻和取出。 8.建议血管通道器材需有防止针刺伤的保护装置并建议最好为密闭设计,以防止血液暴露。 9.血管通道器材最好为螺旋连接。 (三)改善及提高静脉穿刺技术,保证患者静脉治疗和PICC置管安全性。 1.建立与落实PICC置管技术培训、考核和准入制度。护士经批准获得开展PICC技术资格,定期开展技术教育。 2.成立静脉治疗小组,建立并审核医院静脉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制定PICC置管及维护的操作流程,对医院静脉治疗安全及疑难问题提供指导、教育、咨询、查房、会诊、质量监察、调查、处理静脉治疗不良事件,定期通报静脉治疗安全质量信息。 3.设立PICC导管专科门诊,提供专项技术服务。 4.采用B超引导下的上臂PICC置管技术。 5.置管前对患者履行告知义务,患者同意后签署PICC 置管知情同意书。 6.严密监测PICC并发症的发生。重点监控高危PICC置管患者,如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等。

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工作目标及职责

静脉治疗质量小组工作目标及职责 一、静脉治疗质量小组成员名单: 设组长一名,副组长3 名 组长:XXX X 副组长:XXXX XXXX XXXX 联络员:各个科室的一级质控人员(见附表二) 二、静脉治疗质量小组工作目标: 静脉输液不仅仅是一项护理操作技术,随着临床静脉用药的不断增多,静脉输液作为患者疾病治疗对静脉输液要求的提高,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器械应运而生,如何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安全地将药物输注到病人体内,是护理工作者研究的课题,为了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保证静脉输液安全,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实施成功的静脉穿刺,尽可能降低静脉输液给病人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静脉输液的并发症,使输液治疗程序化、规范化,保护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发现并解决目前临床输液中的问题,我们成立了静脉治疗管理小组。静脉治疗管理小组是具有静脉治疗护理方面特殊知识和技能,能够给病人提供安全、高质量的静脉输液护理的专业队伍。 三、静脉治疗管理小组工作目的:对疑难静脉输液个案进行会诊指导,及时给临床提供静脉输液动向新信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静脉输液的并发症,保护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从而提高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质量。 四、静脉治疗管理小组职责: 1、静脉治疗管理小组在护理部指导下,负责对全院各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静脉治疗质量护理知识、技能的培训。负责全院静脉治疗质量的上报、访视、检查指导

工作,督促检查各项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2、负责静静脉治疗的护理质量控制及评价,定期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培训,达到持续改进,持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静脉治疗质量的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3、负责全院静脉治疗质量专科操作的管理,制订、完善深静脉置管的操作及维护流程以及各种记录的要求,参与指导全院深静脉置管患者的术前评估及操作,并对置管后的患者进行跟踪、指导、监控临床各科护士对深静脉置管患者的维护及记录情况,及时纠正临床上护理不当的地方。 4、完善和制定静脉治疗专科会诊制度,组织并参加全院静脉治疗质量专科护理会诊。解决护理疑难问题,制定护理措施,跟踪效果评价。 5、制定危静脉治疗质量感染控制/ 标准防护的各项流程、护理标准和工作规范。 6、定期组织全院静脉治疗质量病例讨论,分析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及具体的临床护理工作,对全院静脉治疗质量进行质量控制。 7、定期与药剂科联系,及时获取新进用于静脉输入药物的使用要求并提示给使用科室,掌握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每季度汇总并组织质量分析,给临床予以指导,保证病人的安全。? 8、定期在网上收集关于静脉治疗最新动态并给一线提供信息。? 9、每月检查全院静脉治疗质量情况,每月6 日前向护理部提交上月的静脉治疗质量检查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1)存在的问题与缺陷;(2)本次检查发现存在问题汇总分析; ( 3)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检查人要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确保检查结果客观、准确的态度,确保检查结果客观、准确。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培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