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枢兴奋药

中枢兴奋药

中枢兴奋药(central nervous system stimulants)是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功能的药物。
通过选择性地兴奋延脑的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使呼吸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主要用于伤、病严重和药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时出现的呼吸、循环衰竭的急救。
又称苏醒药(analeptic)。用量过大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强烈地兴奋,引起惊厥,
由于能量衰竭,转入抑制,这种抑制称超限抑制,不能再被中枢兴奋药所消除,可因衰竭而危及生命。
所以须控制用量,慎用,用药后要注意病人的反应。

一、结构类型
中枢兴奋药按照化学结构分类可分为黄嘌呤类生物碱、酰胺类和其他类。
(一)黄嘌呤类生物碱
黄嘌呤类生物碱天然存在于多种饮料植物如茶树、咖啡树和柯柯树,
如咖啡因(caffeine)、柯柯豆碱(theobromine)和茶碱(theophylline),
均为黄嘌呤(xanthine,)的甲基取代物,只是在取代位置和取代甲基的数目上稍有不同。


茶叶中含有1%~5%的咖啡因和少量茶碱和柯柯豆碱;咖啡豆中含有咖啡因;
柯柯豆中含有较多的柯柯豆碱及少量的茶碱,均可人工合成生产。
咖啡因、茶碱和柯柯豆碱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其中枢兴奋作用:咖啡因>茶碱>柯柯豆碱;
兴奋心脏、松驰平滑肌及利尿作用:茶碱>咖啡因>柯柯豆碱。
临床上咖啡因主要作为中枢兴奋药,提高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
用于严重的传染病和中枢抑制剂中毒的昏迷及中枢性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和神经抑制;
茶碱主要作为平滑肌松驰药、利尿及强心药,由于高效利尿剂的出现,现已少用为利尿药,
而作为平喘药仍用于临床;柯柯豆碱现已不作药用。
黄嘌呤类生物碱口服吸收效果好,吸收后可分布于全身,其分布与组织中的水含量有关,
含水量多的组织分布的较多。咖啡因、柯柯豆碱和茶碱与核酸的组成成分及代谢产物如黄嘌呤、
次黄嘌呤、尿酸的结构相似,因此毒、副作用较低,其中柯柯豆碱的毒性最低。
咖啡因的致死量,对人体约为10克。咖啡因为一类精神药物,
其制备、流通和使用均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规。
对黄嘌呤类生物碱进行结构修饰,获得了许多新的药物,
7-(2,3-二羟丙基)茶碱的作用与氨茶碱相似,毒性小,副作用低,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
又称喘定(dyphylline),能作成稳定的中性注射液。咖麻黄碱(cafedrine),
茶碱的7-位与麻黄碱相接经临床试验,证明其中枢兴奋作用强于咖啡因和麻黄碱,且副作用小。
巴米茶碱(bamifylline)具有中枢兴奋及舒张支气管的作用。
己酮柯柯豆碱(pentoxifylline)可改善微

循环,软化红细
胞,抑制磷酸二酯酶,
抗血小板凝集,激活脑代谢。临床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抗血栓,降低血粘度。
丙戊茶碱(propentofylline)对周围血管有扩张作用,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脑内氧分压,
赋活神经,改善记忆,用于治疗痴呆。登布茶碱(denbufylline)可扩张周围血管,
增加脑内氧分压,用于治疗脑梗塞后遗症。
(二)酰胺类
可分为芳酰胺类及脂酰胺类。尼可刹米(nikethamide),又名可拉明(coramine),
为菸酸的结构类似物,是最早发现的芳酰胺类中枢兴奋药。
在对本类药物广泛的研究过程中,通过改变2-吡咯烷酮的1,4,5位取代基团发现了一些能改
善脑功能的药物,并用于临床或进行临床研究。吡拉西坦(吡乙酰胺,脑复康,piracetam),
可用于治疗脑外伤,一氧化碳及中枢抑制药中毒,老年痴呆,儿童智能低下等。
1987年奥拉西坦(脑复智,oxiracetam)在意大利上市,可促进磷酰胆碱和磷酰乙醇胺的合成,
促进脑代谢,对记忆尤其是思维的集中比吡拉西坦更好,毒性小。
同类药还有茴拉西担(aniracetam),普拉西坦(pramixacetam),
乙拉西坦(etiracetam),罗拉西坦(rolziracetam)等。
美解眠(贝美格,bemegride)于1901年的合成,而至1954年发现其具有抗巴比妥类的作用,
4-位取代基的变化可对中枢兴奋作用有较大的影响。与巴比妥类相似,
增大取代基的碳原子数目可使药理作用向相反的方向变化。
多沙普伦(吗啉吡咯酮,doxapram)为美解眠的缩环衍生物。
是一种新型中枢兴奋剂。对呼吸中枢有特异性的兴奋作用,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较小,
故安全范围比一般中枢兴奋药大。惊厥剂量为中枢兴奋剂量的70倍,国外已取代尼可刹米,印防已毒素。
能对抗安定引起的严重镇静作用,体内代谢迅速。美国药典已收载。

(三)其它类
1978年阿米三嗪甲烷磺酸盐(almilrine bismesylate)在法国首次上市,
为一新型呼吸兴奋药,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窦,而不是直接作用呼吸中枢。
作用机制与山梗菜碱相同。适用于慢性呼衰,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以及低氧血症。
与萝夫碱(raubasme)的复方称都可喜(Drxil),能提高大脑血氧供应,改善微循环,可用于老年人痴呆。

甲氯芬酯(氯酯醒,遗尿丁,meclofenoxate)为中枢神经兴奋药,能促进细胞氧化还原过程,
增加其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调节神经细胞代谢,对于抑制状态的中枢有兴奋作用。
适用于治疗意识障碍,外伤性昏迷,新生儿缺氧,某些中枢和周围神经症状,儿童遗尿症等。
盐酸吡硫醇(脑复新,pyritinol hydrochloroide)能促进脑内葡

萄糖及氨基酸的代谢,
增加颈动脉血流
量,调整脑血流量。临床用于脑震荡综合症,脑外伤后遗症,记忆力减退等症。
乙胺硫脲(克脑迷,抗利痛,antiradon)在体内转化为b-巯乙基胍而促进脑细胞的代谢,
使外伤性病人迅速恢复脑功能,并有对抗中枢抑制药物的作用。
胞二磷胆碱(cytidine diphosphate cholin),对改善脑组织代谢、
促进大脑功能恢复和促进苏醒有一定作用。主要用于急性脑外伤和脑手术所引起的意识障碍。
艾地苯醌(idebenone)1986年在日本上市,能激活线粒体并使神经功能恢复,保护缺氧的大脑,
改善由脑缺血引起的代谢异常。临床用于脑中风后遗症及脑动脉硬化症等。


盐酸二苯美仑(bifemelane hydrochloride)1987年在日本上市,
对动物脑缺血和供氧障碍的模型可改善脑功能,起到延长生命的作用。
其作用为激活脑能量代谢,扩张脑血管,改善脑神经传导等。临床用于改善脑梗塞,脑出血后遗症。
盐酸茚氯秦(indeloxazine hydrochloride)1988年在日本上市,可以改善脑功能,
应用于脑动脉硬化、脑梗塞或出血后遗症所致的情绪紊乱。
富马酸尼唑苯酮(nizofenone fumarate)1988年在日本上市,
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轻度及中度)急性期的缺血所引起的脑障碍。


依昔苯酮(脑复清,exifone)1988年在法国上市,可激活脑内氧和葡萄糖代谢,
对5-羟色胺和多巴胺有作用,临床上可改善记忆,治疗痴呆并可与脑复康配伍对脑功能失调、认识障碍有效。
盐酸山梗茶碱(盐酸半边莲碱,lobeline hydrochloride),
存在于山梗菜(lobelia sessilifolia lamb)及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中,属哌啶类生物碱。
与黄嘌呤类生物碱的作用机制不同,通过选择性地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地兴奋呼吸中枢,
用于新生儿窒息,一氧化碳及吗啡中毒的解救。
盐酸哌甲酯(利他林,methylphenidate hydrochloride),
由碱性哌啶环2位与苯乙酸甲酯的a位碳相连而成。哌啶2位碳及苯乙酸酯的a位碳均为手性碳原子,
具旋光性,临床上用其消旋体。


二、典型药物

咖啡因(caffeine)

化学名为1,3,7-三甲基-3,7-二氢-1H-嘌呤-2,6-二酮-水合物。
咖啡因和茶碱的制备系以氰乙酸为原料,与二甲基脲缩合得1,3-二甲基氰乙酰脲(Ⅰ);
在碱性条件下,(Ⅰ)环合得1,3-二甲基-4-亚氨基脲嗪(Ⅱ);
(Ⅱ)与亚硝酸反应,生成1,3-二甲基-4-亚氨基-5-异亚硝基脲嗪(Ⅲ);
(Ⅲ)经铁粉还原得1,3-二甲基-4,5-二氨基脲嗪(Ⅳ);
以甲酸进行甲酰化,生成1,3-二甲基-4-氨基-5-甲酰氨基脲嗪(Ⅴ);
(Ⅴ)在碱性条件下环合为茶碱(Ⅵ),再进行甲基化即得咖啡因。
在(Ⅳ)结

构中,C5氨基的性质类似苯胺
,容易被酰化,因此当用甲酸处理时,
甲酰基进到C5氨基上而不是C4上,
(Ⅴ)常常在酰化过程中就可环化为嘌呤衍生物,这一反应在嘌呤的合成中是很重要的。
二甲脲路线的特点,在于嘧啶环上1,3位二甲基的事先导入,提高了甲基化反应的效率,
同时还增加了中间产物的稳定性。

咖啡因与茶碱的熔点和在水中溶解度的比较:茶碱分子中7-位氮原子上的氢与2,6位上的羰基氧
易于形成分子间氢键缔合,整个分子又存在极性,因此茶碱为混合型晶体,熔点较高。
这显示了茶碱分子间的凝聚力和格子力都较高。
当与水接触时,溶质与溶剂间的缔合力没有达到或超过茶碱分子间的引力,因而水中溶解度较小。
咖啡因分子间缔合力消失,仅靠极性使其结合,故熔点较茶碱低,水与之接触时,
溶质与溶剂间的缔合力大于咖啡因分子间的引力,因溶解度增大。若将N7甲基换成丙基,
为7-丙基茶碱。C6=O被丙基掩蔽,使分子间结合力更为下降,熔点下降。当与水接触时,
水中溶解度上升。见表。
表? 熔点和溶解度比较


名称 熔点(℃)
水中溶解度(mol/l)

茶碱
270-274
4.5

咖啡因
238
13.3

7-丙基茶碱
98-100
104.0


咖啡因与茶碱的酸碱性及成盐性的比较:黄嘌呤类生物碱的碱性极弱,9位咪唑氮的pKb均在14左右,
因此与强酸如盐酸、氢溴酸也不能形成稳定的盐。形成的盐在水中立即水解。
黄嘌呤的1,3,7位氮上的氢因受2,6-二羰基的影响,均能解离呈现酸性。
甲基取代的位置不同,数目不同,呈现的酸性也不同。咖啡因为三甲基取代,pKa为14,是近中性药物;
柯柯豆碱与茶碱为二甲基取代,柯柯豆碱的3位氮上氢可解离,呈现弱酸性;茶碱是一个弱酸性药物,
茶碱7位氮上的氢可解离,由于受2,6-二羰基的影响,7位氮上缺π电子最严重,
因此呈现的酸性比柯柯豆碱强。
茶碱可与NaOH成盐,但不稳定,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析出游离的茶碱。
可与有机胺成盐,与乙二胺成的盐称为氨茶碱(aminophylline),对平滑肌的舒张作用较强,
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有片剂,针剂,还有缓释制剂,此盐不太稳定,针剂如吸收二氧化碳析出茶碱,
如推注过快也会在血液pH下分解,局部游离出茶碱而析出结晶,有造成栓塞的危险。可与AgNO3生成银盐沉淀,
用于定性、定量。
咖啡因是近中性药物,不能通过成盐的方法来解决其水中溶解度小的问题。
可通过嘌呤环上1,3,7位的缺π性质,与富π的有机酸或其碱金属盐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
枸橼酸钠或桂皮酸钠等

形成电子迁移复合物而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如苯甲
酸钠咖啡因为咖啡因与苯甲酸钠(安息香酸钠)形成的电子迁移复合物又称安钠咖
(含无水咖啡因47~50%,苯甲酸钠50~53%,二者总量应为98~102%)。
水中溶解度增大为(1:1.2),常制成注射剂。见表5-2。
表5-2? 酸碱性比较


名称 Ka
Kb
pKa

咖啡碱
1×10-14(25℃)
0.7×10-14(19℃)
14

柯柯豆碱
0.9×10-10(18℃)
1.3×10-14(18℃)
10

茶? 碱
1.69×10-14(25℃)
1.9×10-14(25℃)
8.8


咖啡因具酰脲结构,对碱不稳定。与碱共热水解开环生成咖啡亭(caffeidine),但石灰水对咖啡因无影响。

咖啡因具有生物碱样反应,水溶液遇鞣酸试液,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可溶于过量的鞣酸试液中。
其饱和水溶液遇碘试液不发生沉淀,再加稀盐酸时即发生红棕色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时,
沉淀又复溶解。

咖啡因与盐酸、氯酸钾在水浴上加热蒸干,所得残渣遇氨即呈紫色四甲基紫脲酸铵(Ⅰ),
再加氢氧化钠试液数滴,则紫色消失。此反应称紫脲酸铵反应,为黄嘌呤类生物碱所共有的反应。

咖啡因在体内代谢产物为:1-甲基尿酸(Ⅰ);7-甲基尿酸(Ⅱ);1,3-二甲基尿酸(Ⅲ);
7-甲基黄嘌呤(Ⅳ);1,7-二甲基黄嘌呤(Ⅴ)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