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及范围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问题,目前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10月17日第32届大会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公约》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公约》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3月和12月分别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进一步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范围。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

根据《公约》的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以下特征:

1 无形性。它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占有任何具体的物理空间, 看不见, 摸不着, 只能被人们的感觉所感知, 从而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例如, 端午节是一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任何有形物质载体,以一种节庆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于2008年开始将端午节定为国家法定节日, 就是充分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无形性特征而采取的一种有效保护方式,使其内容的丰富和文化的传承有了可能。

2 传承性。它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各个群体或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传承积淀下来的。具而言之, 一种具体的文化形式, 只有经过历史的演进, 承载了人们厚重的精神寄托和文化品格, 才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此种特征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是要为其传承创造良好的氛围,保持其原生态环境,使之能够延续、传承。

3 实践性。它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表达其喜庆、欢乐、悲哀、痛苦等情感的形式, 其中凝结着各个群体或者团体的文化旨趣。此项特征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须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 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应以实践为基础。

4 活态性。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创造的文化成果, 它依附于特定的国家、民族、族群、地区或者个人而存在和发展, 因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延续首先需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 其次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其赖以传承的文化生态土壤,使之在这样的土壤上、这样的环境里延续下去。

5 开放性。它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发展的。以春节为例,按照传统习俗, 在春节期间, 人们通常要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除灰尘、送灶神、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祭祖宗、走亲戚、串朋友、舞龙灯、踩高跷等。现在, 春节期间放鞭炮就受到了限制或禁止,增加了收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集体团拜的新内容。因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上述各项基本特征,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将面临诸多困难。因此,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既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文化主权, 也有利于促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我国于2004 年8 月28 日批准加入《公约》。为了履行《公约》义务,我国立法机关已于2006 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立法程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立档、研究、保护、保存、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等。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的生活美,之于我们,它就如水和空气,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但却不一定了解它。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文化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价值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这是核心

价值。它们记录着不同种族所特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展现了该民族自有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这些都能够有效的帮助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更全面客观的了解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人们交往也随之增多,相互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也不断的产生摩擦、碰撞,逐渐交叉、融合,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生动的体现了此特性,因此其文化价值的重要性和珍贵性是其它文化遗产无法比拟的。

(二)经济价值

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一般不能直接展现出来,往往要通过其文化价值来体现,经济价值随着其文化价值的增大而增大。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脱离了文化价值,脱离了一些如民间艺术节目、文化旅游等载体,其经济价值也就难以体现了。从发生学来讲,即就其最初的根源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是其他一切价值(包括文化价值)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被越来越重视并加以利用。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利用所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拓旅游业,尽量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如近年来国内流行的边疆游、西部游,吸引人们的除了对新疆、西藏等地自然景致的向往,对其独特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憧憬也是重要的因素,丝绸之路、雪域高原、宗教文化等都是吸引旅游者前往的不可忽视的资源。另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望果节、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芦笙节等,通过媒体及当地各方面的宣传和大力发展,都已成为人们所熟知的节日,这些民族特色文化都促使前去探访的旅游者络绎不绝,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旅游业科学合理的结合,可以进一步促进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开发,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有利于提高本地的综合实力。

(三)历史价值

传承着过去绚烂的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珍贵的历史财富,是最浓缩的民族特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

类其它历史遗址、遗迹等一样,其产生都必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特点之下。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人类的生产结构和生产力发展水平、风俗禁忌等多个方面,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是我国年代最为久远的戏曲种类之一,是戏曲艺术界的珍品。自2000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展开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的申报,每两年宣布一次申报成功的代表作。昆曲艺术便是2001年5月第一批19个代表作之一,足以证明其重要艺术地位和历史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各种戏曲在唱腔等各方面也在不断变化更新,但昆曲却不然,它拥有数量庞大的剧目,且保留了戏曲中大部分传统特征,剧目中又承载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源,因而又被成为艺术节的“活化石”。如透过《牡丹亭》这一昆曲典型代表曲目,我们能够了解到当时社会的宗族家规礼数、家庭伦理道德和民间婚姻观念等。

在我国民间,有大量的民间传说,它们中的很多都表现了人民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看法,而这些往往真实的反映了历史的本质,尤其是有关劳动人民斗争史,能够是非分明,与过去统治阶级的历史家的故意隐瞒、颠倒是非不同,因而在这方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如《黄巢起义的故事》、《李闯王的故事》等,虽其中很可能有一些虚构的成分,但其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不可否认的。

总之,从历史价值的角度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同阶段历史文化精髓的积淀,将所属区域的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地保存并展现出来。通过全方位地探究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民可以更加真实、全面、本真的了解曾经的

历史和文化。

(四)美学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形成成品后,大量存在于表演艺术、手工艺品等形式之中,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是人类进行各种艺术、审美研究十分宝贵的资源。通过这些炫彩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品,我们可以形象的看到一个地区或民族的生活风貌、风俗人情、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及艺术创造力等,美学价值极高。

在我国,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内涵和外延,

很大程度上展现于它的偶像崇拜方面。因而自古以来,一直到我们现代,动用各种方式,铸造、绘制大量精美的佛像,这始终是佛教教务的重点。人们可以从各种佛像的形态、质地等对其进行鉴赏和研究,从而了解佛教造像的美学感染力。山东长清灵岩寺是对佛像造像艺术较好的呈现,与江苏栖霞寺、浙江国清寺、湖北玉泉寺共同被誉为天下禅林的“四绝”,是其中唯一的北方名寺。寺中千佛殿供奉的精美佛像姿态各异、造型逼真,仅从佛像体势方面而言,就有坐像、立像、卧像等多种身姿。与此同时,佛像服饰装束的线条、层次、结构、质感以及各种彩绘装饰灯,都展示出了令人惊叹的技艺水准和美学价值。

(五)科学价值

科学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中的价值标准和规范,较于物质文化遗产,其拥有更多跨领域、跨学科的知识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体现在,一方面可以保存和反映历史上各个不同时代的生产力及生产关系发展情况、人类的认知水平和创造能力、科技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自身就具有十分高的科学含量。

在我国内蒙古地区就有传承下来如神话、祝赞词、民歌、人生礼俗、民间医药、民间竞技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生动地映射出内蒙古地区内各民族不同时代最为原生态的科技水平和生产力发展的真实状态,具有积极且重要的科学价值。正骨术是蒙古族人们在长期与大自然和疾病的顽强斗争中,形成的特色医学技术。它源起于历史悠久的萨满医术,从现代自然医学的角度,它是一种调整和强化人体自我康复能力的辅助疗法。所以,深受萨满医术影响的科尔沁蒙古族正骨术,体现了蒙古族较高医学水平,同时对现代精神医学的创新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科学启示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目庞大,种类繁多,具有极大的信息量,其除了上述的以文化价值为核心的五种价值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基本价值,如精神价值、社会和谐价值等,形成了多维度、多层面、全方位的价值体系。通过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可以建立起文化的自信、自适和自觉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结构;另一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知,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设计、实践和目标的实现。

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实践层面的问题不断浮出水面,归纳起来大致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关系问题;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产权问题;三是区域发展战略和经济开发过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四是关于非遗保护办法的探讨。

1.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关系问题。对于那些具有传承价值需要保护性传承的项目,既需要抢救性保护,也要注重在传承中保护,这时,抢救和传承都属于保护;对于不需要传承的项目,需要的是留存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知识产权,是一个复杂但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甶政府出面使用纳税人和公共资源立项加以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公益性使用(如科学研究),如果传承人不配合、漫天要价,诸如此类,应当制定相关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约束。

3.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是一个共性较强的关键理论问题。客观而言,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一直缺乏深入研究的薄弱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独立地存在,必须依附于某个特定的载体才能传承与发展。虽然市场可以充当这个载体,但甶于保护工程投入巨大,而且经济产出甚微,因此为数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靠政府投入将难以为继。所以,那些潜在的较好的经济价值、市场化可能性较高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当走自我图强、自我发展的产业化道路。于是,如何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关系的问题便成了这项工作的关键点,一个不容忽略的重要理论问题。

4. 关于非遗保护办法的探讨是在非遗消失和濒危的现状下提出。2003年党中央要求文化部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的保护方针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五、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传统手工艺都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尤其面临着

技艺传承后继无人的问题。一方面原因在于某些技艺者缺乏资金保障J寸于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有心无力;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现代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冲击,使得技艺者收徒困难或是子女不愿从事传统技艺。社会公众对于非遗传承的必要性认识已经毋庸置疑,但如何传承?传承的方法、路径是什么?一直是有待彻底破解的两大难题。对于如何传承的问题,普遍认为其实现形式大体有两种:自然性传承和社会干预性传承;对于传承的方法路径问题,理论与实践方面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总结。

1. 自然性传承是指在无社会性干预性力量前提下完全依赖个体行为的某种自然性的传承延续。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就是靠这种方式延续至今的,最为典型的方式就是个体之间的“口传身授”。有些地方这种传承方式已然演变为民间生活的基本形态而传承久远,如民歌的传唱等。这种传承方式也有其缺点,即常常会因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个体的变迁而受到极大的制约。

2. 社会干预性传承主要指通过立法机构、行政部门、社会团体等各种行为干预下的传承。这种传承方式有其优点:有利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化建设,建立非遗保护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增强社会公众的非遗保护意,敦发公众对于非遗的普遍尊重。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方法路径到目前为止依然存有各种争论,是恢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始生态还是鼓励改革与创新、与时俱进?但事实情况是,任何一种非遗都是活态的意味着必然要发生变化。任何企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凝固在某一特定时间状态里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应“与时俱进”应采用动态传承与静态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在做好静态保护的同时更多地开展动态传承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传承的关键是传承人,例如确认传承人善传承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传承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从而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原生状态下得到传播。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单纯的记录、保存或者隔离的做法都不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保护作用,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实实在在的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才是保护和传承的目的。只有通过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市场化、

规模化运营以满足人们的文化精神消费需求,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存活的根基。保护和传承不能成为非遗存在的目的,只有形成产业,产生强大的经济效益,对人民群众有好处,才能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达到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几种常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发展模式

产业方向开发模式开发内容

博物馆业传统博物馆的展示及其

商业化经营

展示,博物馆通过广告宣传

吸引消费者,通过出售门

票、展销原件复制品、出臓

亍资料文件等实现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生态博物馆的营运

对非物质文倾产中的社会

风俗、礼仪等进行群体的

原生态保护与开发。

艺术业表演艺术业的开发

一是音乐艺术的再创作,二

是舞蹈艺术的创新,三是

服装设计艺术的演示。

工艺品业的开发

陶瓷艺术瓷器、雕刻艺术石

雕和工艺美术花灯等。

戏剧业的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丹专为有形

戏剧产品,如高甲戏、木偶

戏等。

旅游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有形文

化遗产相结合的联带旅游

产品的开发

如在开元寺、老君岩、崇武

古城等有形旅游景点基础

上,结合梨园戏、提线木偶

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

增加景点的可观性和感受

力,提升旅游城市文化的生

机和活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旅游产品开发主要集中于传统手工艺技能产品和其他文化纪念品。

出版业传统出版业

书籍、报刊等通过文字可以

深刻地表达思想和体验。

现代出版业

现代音像制品、电子出版

物,通过图像、文字、音乐、

语言记录等再现习俗风情、

地方戏曲,图文音色并茂

且形象,具有广阔的市场潜

力。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文化资源的开发还远远不够,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很多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如民间手工业、民间戏曲、民间活动和传统节日等。就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现状来看主要集中于博物馆业、旅游业、艺术业以及出版行业。

非遗产业化的过程经常会受到投资环境、人力资源、投资渠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立相应的准入制度及有效的监督机制尤其重要。在产业化前期应对资源进行立项研究,其次是突出特色,较之外在的具象或形式,特色应体现深刻的人文内涵,这才是“特”之所在。

非物质文化遗产策划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策划 一.活动主题 品读和了解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工作,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生活。 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其主要是通过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意义和价值。它的价值会从不同角度给予国民以启迪,对传统中国文化和精神予以弘扬,所以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我们更应要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优良文化底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历史的需要,更是让社会上的优秀创新型人才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推动,去策划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精神和理念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传承人的作品得到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组织结构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协办单位:荆楚网 前期准备 资料收集整理: 通过之前与图书馆的汉剧非遗项目作为突破口,利用前期收集的数字化视频图文资料进行整合再编辑。 对湖北当地以传统工艺为生的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视频专访进行梳理。 可以与武汉市或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组织或部门进行联系,跟现有在湖北省内以非遗作为产品或项目开发的传承人进行跟踪调查。 通过网络书籍对已收集的资料进行编辑整理,达到更完善的地步。 活动实施 媒体的宣传报道:随着当今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网名的激增,我们可以利用跟湖北当地比较主流的网络媒体进行合作,比如荆楚网或大楚网,在它们的评论或者论坛开展一个有个非遗项目的主题板块,以每一个非遗传承人的故事起源作为一期节目,对他们进行视频专访和他们自有非遗产品介绍,已达到让更多去认识去了解非遗传承人背后的故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概述

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毕业设计(论文) 姓名:黄艺凡 学号: 132612250002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 指导老师:王鹏 论文提交日期: 15.6.11

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所涉及的项目为本人亲自负责或者参与实施的项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本人完全了解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士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摘要............................................................. II Abstract.......................................................... III 插图索引........................................................ IV 附表索引......................................................... V 第1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概述 (1)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含义 (1) 1.1.1国际定义 (1) 1.1.2国内定义 (1)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 (1) 1.2.1 口头传说和表述 (1) 1.2.2 表演艺术 (1) 1.2.3 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1) 1.2.4 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和实践 (2) 1.2.5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2)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 (2) 1.3.1社会性 (2) 1.3.2 多元性 (2) 1.3.3 地域性 (2) 1.3.4 脆弱性 (2) 1.3.5 文化艺术性 (3) 第2章城市旅游发展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4) 2.1 城市旅游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 (4) 2.1.1 城市旅游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促进作用 (4) 2.1.2 旅游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阻碍作用 (4)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旅游开发的作用 (5) 2.2.1 增加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文化内涵 (5) 2.2.2 丰富旅游开发项目、提高旅游开发层次 (5) 2.2.3 宣传促销旅游目的的的形象品牌价值 (5) 2.2.4 弘扬旅游目的地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旅游的社会、文化价值 (5) 第3章南京城市旅游发展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研究 (7) 3.1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 (7) 3.1 南京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8) 3.2.1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现状 (8) 3.2.2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8) 3.2.3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10)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中国3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录_3000字

中国3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录_30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3年12月4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宣布,批准中国珠算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成为中国第30个入选该名录的项目。珠算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此前已经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教科文组织在其网站上介绍说,中国的珠算是一套历史悠久的、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方法。珠算通过传统的口述和自学等方式世代传承,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并且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而珠算申遗成功之后,相关专家表示说,此举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在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加深对珠算的了解,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保护珠算文化的行列中来。 下面,小编将中国3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录盘点如下:

2001年 昆曲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2003年 中国古琴艺术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2005年 1、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漯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漯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心意六合拳 所属地区:河南·漯河·临颖县 分享到新浪微博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是我国传统的内家拳之一,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明末清初,河南洛阳马学礼遇一隐士传授此拳,其得艺弟子马三元是漯河市临颖县繁城镇人氏,数百年来此拳世代相传。后来流传国内外的形意拳和意拳都是由心意六合拳衍变而成。 心意六合拳的内容有:心意把、十大形、四把捶、六合刀、六合枪组成。其中心意把是由十个动作组成一个动作为一把;十大形是模仿十种动物(龙、虎、猴、马、鸡、燕、鹞、蛇、熊、鹰)的真意内涵,一个动作为一形。 心意六合拳的特点是动作简单,内涵丰富,集养生健身,技击为一体,小孩、成年人、老年人都可习练受益,通过锻炼使人体全身内外达到高度协调配合。 心意六合拳的练法有定式和动式两种。定式是在静止状态下,规范动作,掌握要求,增强肌肉力量;动式是在定式的基础上,做运动练习,在快速运动的情况下,仍能掌握要领要求,达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最后在千变万化的动态情况下,仍能作到周身内外紧密配合,发放自如。 心意六合拳的动作快而刚猛,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技击性强,数百年来被拳家视若珍宝。1991年,日本组团到河南学习此拳,省体委聘吕瑞芳老师负责传授,日本代表团回国后,在日本杂志上刊登专辑,封面上打出“心意六合拳中国武术之核心”的字样,可见此拳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漯河市举办了三百年来的首次全国心意六合拳研讨会和两次影响很大的邀请赛,通过交流,打破了数百年的保闭局面,并且在我市成立了“心意六合拳研究会”,把心意六合拳的理论、拳术套路和器械套路整理成书,由“中华武术展现工程”制作面向全国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近年来也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其保护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应当通过公众对于此的了解以及关注、支持程度来看待。我国现有的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草案都强调责任与义务,却没有有效解决公众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所应获得的对遗产的实际认识与认同,并进而阻碍了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本文正是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研究民众对于非遗情况的认知以窥探保护的效果与现状,并就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字:非物质文化遗产;公众态度;法律保护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也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其保护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应当通过公众对于此的了解以及关注、支持程度来看待,为此本课题组特组织了在宁波与温州两地向市民发放并收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 在其他国家,早已开展了相关的保护工作,据我们采访过的专家介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则起步较晚。日本在1950年就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韩国也于1962年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一些国家如突尼斯、玻利维亚、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肯尼亚开始在国内层面采取了版权法或者准版权法的模

式(quasi-copyright framework)为其本国的民间文学艺术提供法律保护。民众对于其文化遗产的认知、认可程度也较高。 在立法上,我国也已经开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立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现已更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有望在今年进入人大常委会议事议程并很有可能获得通过。《草案》将法律的保护范围界定为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受国家保护:(1)濒危的古语言文字;(2)口述文学和传统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木偶、皮影、剪纸等;(3)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技艺;(4)传统礼仪、节日、庆典和游艺活动等;(5)与上述各项相关的代表性原始资料、实物、建筑和场所。(6)其他需要保护的特殊对象。”而对于此,许多市民其实并不清楚,他们或则没有听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或则不明其义,或则不知其所指。当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寡闻并不是我们担心的关键,最为关键的是民众,尤其是青年人对于一些传统文化的渐行渐远。 浙江省在XX年年通过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并且各地政府部门也积极开展了一些保护、抢救工作,但是由于保护才刚刚开始,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比较与解读(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比较与解读(一) 摘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学界较为关注的论题,本文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务院颁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人手,对其原初含义和本土化流变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引入汉语语境,纳入学界已有的概念体系进行比较分析,为实现其在汉语语境中的有效性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解读;比较 自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文化研究的热点,但从学界的现状来看,理论准备很不充分。“所谓理论准备不足,表现在:我们的文化学研究起步较迟,即没有建立和形成我们自己的基本观念和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对概念的准确理解为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一、导言:外生性概念的内在困境 按照一般的学术路径,一个概念的提出,是在对概念的内涵充分明确之后。而相对于国内学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权威机构通过《公约》公布并作出了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从这个角度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中国学术界自生的概念,而是来自非学术路径的一个外在的规定性概念,所以,它在汉语语境中缺乏天然的学术土壤。 从表面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出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官方中文本,似乎是一个应当在汉语语境中可以直接明确其内涵的名词。按照汉语的构词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名词,可以分为两部分:“非物质”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我国学界较为习用的名词之一,在汉语中的理解不存在较大的分歧;难点在于对“非物质”的理解。“非物质”作为一个形容词词根,修饰和限定“文化遗产”。从词语属性上讲,“非物质”在此处是和“物质”相对应的否定性词根,其完整形态应是“非物质的”。进一步分析,“非物质的”即形容词词根“物质的”加上否定性前缀“非”,构成了否定的内容。从本质上讲,这样的构词方法并非纯正的汉语构词法,而是英语的构词方法之一。 按照一般的理解,“非物质”是对“物质”的全称否定,而在汉语中处理对立、全称否定关系的时候,很少用否定性词根来构词,而是选取一个反义词来表达。就此处而言,“物质”的反义词,在汉语中就应当是“精神”或“意识”,而不是“非物质”。所以有学者在初次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时,认为“所谓‘非物质文化’也就是精神文化”2]。我们必须注意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原生性的汉语概念,它产生于汉语语境之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外在性规定,在现有的汉语概念体系中无法使对之的解读达到圆满和自足。虽然在汉语语境中,以上两种理解都有其合理性,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和缺失。 再者,中文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公约》的官方中文本和英文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所以有学者拘泥于中英文本之间的差异,强调翻译准确性的问题。其实中文本并非英文本的翻译文本,而应当是同时发布的文本之一,文本差异并非翻译的问题,而是在两种语境中表达的异同问题。但由于英语的强势地位,其思维方式通过中文本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不能完全避免,所以我们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是英语思维影响下的汉语产物,它虽然用汉语方式表达出来,其本质却是一个外来词,不能从字面上就得出其完整含义,需要我们结合《公约》对之作出的界定,并将其纳入自身的概念体系,才能对其明确定位,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能对其进行一定的修正。 二、《公约》的界定及解读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 关于“非遗”,往往侧重于个别少数民族的、特别是濒临消亡的人口基数小的民族文化的抢救,这当然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突破个别民族、局部区域、特定时间、某个行业的“非遗”,在中华民族的宏大叙事中,去发掘对56个民族的大家庭成员有普遍影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覆盖,不分男女、贫富、行业、信仰等差别在全社会广泛适应的“非遗”呢? “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但在物欲横流、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当今社会,“非遗”同样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物化包装的态势、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保持“非遗”的非物质特征,是尊重本民族祖先留下的遗产的必要态度。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非遗”,都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大部分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其实用性,也表现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现实保护中,我们对遗产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

一、职能简介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11年12月31日经省编委(豫编办[2011]104号)文件批准在河南省群众艺术馆正式挂牌成立,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机构。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一)拟订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二)组织实施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三)承担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和名录申报及数据库建设。(四)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交流、业务培训等任务。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2009年1月经自治区编办批准成立,2009年3月正式挂牌,为自治区文化厅直属处级事业单位。中心设四个部室,编制25人。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要承担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联络交流。 2宗旨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通过开展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研究、整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为传承草原文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大区;为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为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3职责 拟定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制定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具体组织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挖掘、抢救、研究、保护和整理工作;跟踪检查重点项目实施情况;具体承担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类世界遗产项目申报工作;负责对全区基层非物质类文化遗产从业人员的指导和业务培训;建立和管理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档案资料库等。4各部室职责 按照自治区编制委员会“关于撤销内蒙古自治区文化艺术干部学校组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的批复》规定:非遗中心内4个科级机构,为办公室、培训部、业务部、技术部,各部室职责如下: 办公室: 一、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检查各部门的落实情况。 二、负责人事、劳资管理以及年度考核工作; 三、内设财务室,负责财务管理和日常报销工作;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 四、做好会议通知和会议记录; 五、负责印章的使用管理,做好文件的发放、登记、传递、催办、立卷、归档、等工作及保密工作; 六、负责文件的上传下达、编制工作简报、年度总结、工作计划,

泰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泰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泰国国旗 泰国各地区的传统舞蹈、音乐、宗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ailand Content ·Traditional Thai Dances

- Central - Northeast - North - South ·Music ·Others Traditional Thai Dances ·Khon dance or the masked dance drama is the highest form of dance drama of traditional Thai dance.. ·It is performed by troupes of non-speaking dancers, the story being told by a chorus at the side of the stage. ·Choreography and costume follows traditional models rather than attempting to innovate.

·The dance consists of character based on the Hindu epic Ramayana such as angels, monkeys and demons. Central Thailand Sri Nuan ·Its great popularity is due to the beautiful choreography and the sweetness of the music that accompanies it. ·The lyrics and music evoke the sweet nature of Thai girls. ·The dance is also an expression of the yearning of a young man won by such great charm. Teut-Teung (Drum Dance) ·The teut-teung drum dance, a Thai folk dance and perform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o accompany the parades(游行) held at traditional festival.

济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精)

济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济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文学(共计7项):闵子骞传说华山华阳宫传说五月十三祭天习俗《泰山北届届碑之谜》等几 十处(件)名人名地历史名地历史故事传说大明湖的传说东平陵城的传说李开先的传说故事 民间美术(共计3项):济南面塑济南剪纸济南泥塑 民间音乐(共计1项):商河民歌 传统戏剧(共计5项):济南吕剧济南京剧五音戏王皮戏济南皮影戏 曲艺(共计6项):山东快书(杨派、高派) 山东琴书山东大鼓济南相声长清落子平阴渔鼓民俗(共计3项) :商河梁王冢庙会女郎山庙会千佛山庙会 民间舞蹈(共计10项):四蟹灯商河鼓子秧歌梆鼓秧歌芯子(抬芯子、扛芯子、转芯子) 加古通花鞭鼓舞济阳鼓子秧歌高跷(乔家、胡家、饮马) 猫蝶富贵绣球灯 传统手工技艺(共计7项):历城板栗栽培技艺龙山黑陶制作技艺东阿镇“福”牌阿胶制作技艺商河老粗布制作技艺仲宫白酒传统酿制技艺济南烤鸭制作技艺章丘大葱栽培技艺 其他(共计1项):大观园晨光茶社 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49项) 民间文学(共计22项) 张尔岐的传说大舜的传说鲍叔牙的传说辛弃疾少年传说黄巢村的传说历城民间故事章丘地名传说袭勖的传说故事大周三藏、大唐三藏义净传说五股穿心柏传说郭巨埋儿的传说黄巢寨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扁鹊的传说孙膑与庞涓故事马山故事娄敬洞传说故事玉皇山传说灵岩寺的传说故事和圣柳下惠的传说故事阁老于慎行的传说故事管仲三归台的传说故事 传统美术(共计1项):鲁绣 传统音乐(共计2项):砸山东章丘扁鼓 传统舞蹈:扇鼓舞八卦益智灯 传统戏剧(共计2项):平阴木偶戏章丘梆子 曲艺(共计2项):木板大鼓评书(济南方言) 传统技艺(共计6项):济南油旋制作技艺垛石镇平安五香驴肉制作技艺德馨斋传统酱酿制技艺黄家烤肉制作技艺糖酥火烧制作技艺石家老陶制作技艺 民俗(共计5项):孝堂山庙会马山三月三庙会少岱山庙会黄石公祭祀活动章丘铁匠生活习俗 传统医药:宏济堂传统中医药文化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济南形意拳 扩展项目(共5项):传统美术(共计1项)长清剪纸 传统舞蹈(共计3项)商河高跷曲堤金李小伞秧歌济南西关高跷 曲艺(共计1项)山东快书(于派) 课题示范 宏观类: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中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调查、影响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因素、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议 微观类:闵子骞传说的现代价值、听山东快书品曲艺魅力 要求:1、课题组自由组合,每小组6-8人 2、填写完整,每小组填写一份申请表本周交至政治组林琳老师处(交表时间每天课间操,另领取活动记录表和结题登记表) 3、活动记录表和结题登记表上交时间为12月7日前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及范围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问题,目前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10月17日第32届大会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公约》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公约》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3月和12月分别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进一步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范围。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 根据《公约》的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以下特征: 1 无形性。它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占有任何具体的物理空间, 看不见, 摸不着, 只能被人们的感觉所感知, 从而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例如, 端午节是一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任何有形物质载体,以一种节庆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于2008年开始将端午节定为国家法定节日, 就是充分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无形性特征而采取的一种有效保护方式,使其内容的丰富和文化的传承有了可能。 2 传承性。它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各个群体或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传承积淀下来的。具而言之, 一种具体的文化形式, 只有经过历史的演进, 承载了人们厚重的精神寄托和文化品格, 才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此种特征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是要为其传承创造良好的氛围,保持其原生态环境,使之能够延续、传承。

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分类探析_1

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分类探析 导读:本文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分类探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产’并不足够、恰当地涵盖‘文化遗产’,后者还包括舞蹈、民间艺术等近年来才得到国际法律保护的非物质文化形式。”之所以避免在国际法律文件中以“文化财产”来涵盖非物质(无形)文化遗产,很可能是因为“财产”一词比较容易与经济价值相联系,而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无形)文化遗产,具有多重价值,更突出的是其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经济价值只是其附带的价值。而且纯粹法律意义上的无形财产指的是权利和有价证券等没有具体物质形态、但具有明显经济价值的财产,而舞蹈、语言、传说、技艺等非物质文化形态本质上是不具有直接经济价值的,当然不能用“财产”来涵盖。 (二)文物 在文化遗产法的概念体系中,文物(cultural relics)是中国现行法律最常用的概念。一般说来,“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但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留下的遗物、遗迹无以计数,都保存下来显然不可能,而要以法律的手段加以保护的只能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即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部分。《文物保护法》第2条第1款明确规定了受法律保护文物的范围: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

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由于与人类的进化过程相关也被视同文物列入法律保护范围。在国际法律文件中,也有直接以“文物”为保护对象的,如1995年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但该公约所指的“文物”范围显然比中国现行法律中的“文物”狭窄。其第2条规定:“为本公约之目的,文物系指因宗教或者世俗的原因,具有考古、史前史、历史、文学、艺术或者科学方面重要性,并属于本公约附件所列分类之一的物品。”而附件所列11项物品皆为可移动文物或业已肢解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组成部分。当然,作为被盗或非法出口的对象,也只能是可移动的物品。因此,它用了“cultural objects”一词,而不是更大范围的“cultural relics”。 与“文物”近似的词汇还有“古物”、“古玩”、“古董”等。这几个词汇都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器物。“古物”(antiques)一词相对比较客观,仅指古代器物,其蕴含的价值或信息可大可小,而且表现形式既包括可移动的器物,也包括不可移动的物体,中华民国时期颁布的相关法律即以“古物”为保护对象,如1930的《古物保存法》,其所称“古物”即建国后法律中所指的“文物”。而“古董”或“古玩”则有供人把玩、欣赏的主观因素在内,通常为比较珍奇、体态较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公约》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的涵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以下统计截止至2010年)

昆曲资料图片 2001年(1项):昆曲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及笛、箫、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昆曲的舞蹈动作主要分作两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古琴资料图片 2003年(1项):中国古琴艺术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20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关于它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之说。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

第三部分创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途径及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饶的国家,且种类繁多、内容复杂, 这就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必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若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合理可持续的传承及保护利用,就必然要以全方位把握其特性特征为基础,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是来自于其局部商品化和完全商品化存在的问题和相互矛盾。如果保护和利用不当,那些有珍贵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可能就被逐渐的弱化甚至消失。回顾过去这几年,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整个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留住这些人类历史的记忆、如何才能可持续的保护和发展成为我们需要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近年来做出了较大的努力,全国各地举 办了很多不同形式的展览、学术活动等,还将每一年六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以向民众宣传和展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还远远不够,仍然有很多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陌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和涉及范围,最大程度地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保护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全力在全社会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舆论氛围。(一)利用互联网全方位宣传,加快完善数据库建设 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可以通过网 络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变成全球变化发展的趋势。因而,我们应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传播效应,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网络环境下,将对其的利用和传播冲破传统的空间与时间的制约,实现了全社会的资源共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有序进行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 在网络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许多新形式的网络应用不断涌现,我们可以 充分利用网络中多样的技术进行相关宣传推广工作,为我国非遗的世代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如我们可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宣传视频或网页,并链接到国内较为知名的网站和点击率高的新闻中,使普通民众在平时的上网过程中就能够随时点击欣赏各种美轮美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优美的舞蹈、惊险的杂技、精彩的民间故事等,这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又服务娱乐大众的好方式。 同时,可以在在网络上制造各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题和活动,通过 多方的相互讨论进行深度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达到全方位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最终吸引更多的人来积极参与。 另一方面,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言,最直接有效的渠道即是构建资 39 还有可以通过电视这种传统却又有效的宣传传播方式,一方面各地方或中 央台可以通过制作各种高质量的公益片、宣传片等向大众播放,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我国各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去年火遍全国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就是由中央电视台这个渠道展示出来的。人们通过观看制作精良的电视节目,通过更多方面了解传统中华美食,从食物的角度展现出中国人生活伦理等方面的文化,了解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另一方面,各单位可以邀请不同传承人走进电视台等媒体,通过访谈等方式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进一步起到宣传效果。如中央电视台著名智慧型文化栏目《谢天谢地,你来啦》在2013年9 月份的一期中就曾关注非物质文

非遗项目简介

2016年湖北民间工艺作品交流推广活动 项目:武汉雕花剪纸 项目简介: 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剪纸按流派主要分为南方派、江浙派和北方派,主要操作技法分为“剪”和“刻”,从色彩上分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北方剪纸重剪、南方剪纸重刻。 武汉剪纸是市级非遗项目。属于南方剪纸。武汉传统剪纸以龙凤、虎兽、鹤鹿纹样和各类花鸟居多,有着浓郁的楚文化特点。武汉剪纸作品特点:以刀剪代笔,剪刻并施,刀随人意、形出于刀;运转自如,不露锋芒,形态生动,神情逼真。 项目:汉绣 项目简介: 汉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汉绣起源于西汉,江陵二号汉墓出土的战国中期绣品,与近代汉绣针法极为相似。湖北江陵战国楚墓出土的楚绣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绣,被学者证明是四大名绣之一“湘绣”之源。我们知道苏绣擅长仿画绣、写真秀;湘绣擅长国画刺绣,作品有水墨画般品质;粤绣擅长肖像刺绣,盘金刺绣和丝绒刺绣。如果说四大名绣是写实手法,那么汉绣就是写意手法,图案设计装饰性强、主题鲜明、寓意吉祥。

汉绣色彩浓艳、构思大胆、手法夸张作品设计极具楚韵遗风,是最具湖北地方色彩的绣种。 项目:武汉木雕船模 项目简介: 武汉木雕船模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千湖之省,水路通达。湖北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木雕船文化的发达。古往今来,大江湖泊上来往穿梭的各种船只为木雕船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被湖北木雕船艺人制作成各种供观赏的小型木船。 木雕船多选用质地细腻坚实的柏木、黄杨木和红木为原料,除使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等传统技法外,还结合各种榫卯、跨染和缝合技术。尤其注重花纹装饰、镂空锼花,艺术夸张性和修饰性强,可谓精工制模、技艺精湛,具有较强的湖北地方特色。 项目: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项目简介: 漆器髹饰技艺(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中榫卯髹漆彩绘 木雕类、金漆盆盘类为其主要品类。 楚式漆器的特点是:多使用精加工而成的生漆,其色彩选用天然矿植物色素。可以说是非常环保的。彩色漆料必须经过色料研磨、日晒脱水、色料与透明漆料搅拌、密封存放等多道工序。制作一件器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 篇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范本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范本 XX年05月23日 14:50:30 附件1:申报项目代码: 0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 申报项目类别:民间文学申报项目名称: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申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云南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印制 年月日 一、基本信息 一、项目说明 篇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表 附件1 项目代码:H 盘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 项目类别:传统礼仪与节庆 项目名称:三转弯苗族立秋斗牛盛会责任单位:盘龙区滇源街道办事处三转弯村委会主管部门:盘龙区滇源街道办事处 盘龙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印制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 一、注意事项 (一)封面及表格中“项目代码”按以下标准填写代码:濒危民族语言文字(A),民间文学(B),传统音乐(C),传统舞蹈 (D),传统戏剧(E),传统曲艺(F),传统体育与游艺(G),传统礼仪与节庆(H),传统美术(I),传统手工技艺(J),传统知识与实践(K),传统医药(L),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M)。 (二)凡在各项栏目中没有纳入的其它重要内容,可在“备注”一栏中说明。 (三)表格一律用电脑填写。凡填写内容不实、有虚假成分者,取消其申报资格。 二、填表说明 (一)第一项“项目简介”栏目中,应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主要价值和影响(字数500—600字),做到文字简练,叙述清楚,准确无误。 (二)第二项“项目说明”的“基本内容”栏目中,包括: 1、项目基本情况; 2、具体表现形态。“传承谱系”栏目中,要填写项目清晰的传承脉络,“代表性传承人”栏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 我区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内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来,我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基础——农耕文明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削弱至在部分地区消失,民众生活方式以及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念的嬗变,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等等,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甚至有所恶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损毁、消亡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批有历史价值、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地或部分地失去了生存与繁荣的土壤。特别是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礼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亡。为此,全面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极为迫切、刻不容缓。 区委、区政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列入政府重要工及、作议事日程,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在保护工程启动之初,参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南》及《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由区文体局以“两办”名义起草制定了《秦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南》,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领导小组。按照“长远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将保护工作分为三个阶段:2005

年至2007年,为普查和抢救阶段,全面深入的调查本地民间民俗文化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实施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准备第一手资料。2008年至2010年,全为面开展和重点保护阶段,分级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单、传承人名录。2010年至2012年,为补充完善和健全机制阶段。 我局在省、市文化主管部门的安排部署下,聘请若干名多年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专家及专业人赶不士,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小深入全区16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不断对民间艺术进行搜集整理和论证。走访调查民间艺人300余个,拍摄影像料1000余分钟,制作CD碟片30多张,制作项目申报文本及电子文本30余个,拍摄民俗照片1500余帧。 目前,我区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保护项目1个,省级保护项目8个(尚未公示),市级保护项目24个,县(区)级保护项目25个,申报项目名列全市之首,也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2006年,我区天水雕漆髹饰技艺、天水木雕、天水木雕制作技艺、秦州小曲、秦州唢呐艺术、天水鸿盛社秦腔脸谱、玉泉观上九朝观、秦州夹板舞、秦州民间的故事、天水地毯纺织技艺、天水古琴曲等1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天水非物质新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07年7月下旬,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专题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认真研讨我区非物质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缘起_现状及相关问题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将“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杰作” (“Masterpieces of the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的称号授予世界上19项文化活动和口头文化表现形式,我国的昆曲艺术获此殊荣。同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宣言》,这成为继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之后在人类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内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界公约。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在一些国家兴起,目前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之正式纳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名目,它日渐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我国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储量丰富,继昆曲之后,我国藏族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也已被列入教科文组织2002~2003年间周年纪念的名单。再如少数民族的诗歌、民谣、乐舞、口头文学及人们耳熟能详的杂技、相声等也都属这一范畴。鉴于此,在对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综合开发保护之际,准确把握、清晰认识此概念本身及其发展源流,就显得必要而迫切了。本文欲就此做些粗浅的探讨。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Heritage) 概念的缘起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第17届会议,会议通过了世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公约把对人类有整体特殊意义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自然风光和文化及自然景观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尽管在对文化遗产进行遴选的标准条款中,有几条完全能够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如“为一种文化传统或一种目前尚存活或业已消失的文明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或至少是非凡的证明”、“与事件或现有传统,与思想或信仰,或与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有直接或有形的联系”[1]等,但该公约对“文化遗产”的内容阐释显然却只针对有形文化遗产,并主要集中于建筑、古迹和遗址。同样,世界遗产委员会此后几十年间的活动范畴也都始终未将无形文化遗产纳入。可见,虽然隐约涉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该公约的制定与执行却都严格限定在有形文化遗产的范畴内。因此在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获得通过之后,一部分会员国便立即发出了制订关于民间传统文化及非物质遗产诸多方面国际标准文件的倡议。值此前后,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倡议和举措在一些国家提出并开展起来。 1950年日本政府首次授予拥有精湛传统技艺的民间艺人“活生生民族珍宝”(Living NationalTreasures)的美誉;1962年韩国政府在《文化财保护法》中将文化财(即文物)分为四类[2] :有形、无形、民俗和纪念物, 年开展了一项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缘起、现状及相关问题 的 杨 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