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

浅谈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

浅谈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
浅谈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

浅谈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

阿力木·热合曼0910810101 文法行管09

【中文摘要】:如果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赡养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会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不能有效地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对于社会经济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村经济老龄化养老人口比例

前言

随着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国家提前面临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实施,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及数量达到问题程度。其中农村老年人口比例迅速上升,成为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解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一、人口老龄化现实

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截止到2000年11月,我国总人口12.95亿人,其中农村人口为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而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88166988,占总人口的6.808%,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92%,由于大量农村青年迁移到城市,加上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出现青壮年劳动力减少以及老年人赡养不到位等问题。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存在以下特点:

(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比城镇更为严重。专家预测得出,21世纪中叶我国农村和城镇65岁及以上老人比例分别为,26%和22%,农村是城镇的1.2倍。

(二)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现阶段我国既面临着原来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又面临新增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同时由于老年人口基数庞大,加上青壮年从农村外迁,农村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大,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加剧。

(三)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这在农村更为明显。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老龄化速度有加快趋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跟不上。虽然近些年我国经济在整体水平上发展较快,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庞大,经济底子薄,人均生产总值还很低,同时农村人口收入也比较增长趋于缓慢。

(四)人口性别比失调现象突出。60岁以上老年人的性别比为95.18%,比例上基本平衡,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庞大,绝对数字可很大,女性老年人比男性老年人多321万人。高龄老年人的性别比为61.07%,女性数量超出男性290万人。性别比失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老年人养老水平。

二、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意义:

如果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赡养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会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不能有效地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对于社会经济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来源:

每个社会都有老年人养老问题存在,但是问题的程度不同。有些国家社会由于社会养老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老年人养老已不再是问题了。但是由于我国总体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农村劳动力水平底下,农村收入水平底下,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加上城乡二元制产生的农村社保养老体系的薄弱,我国农村的养老环节出现问题并呈现加剧趋势。产生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加剧的原因如下:

(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也往上升。资料显示,2008年比较1953年的特点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88.2%,劳动人口比重上升30.5%,少儿人口比重下降56.1% ,人均寿命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老龄化趋势。

(二)青壮年人口的大量外迁导致农村老年人口比例上升。据统计,在农村大概有20%的老年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而且这个比例在不断上升。所谓空巢家庭,就是子女离家后仅由父母组成的家庭。

(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实施,城市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口城镇化步伐逐步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的城市转移,特别是向东南沿海城市转移。这种现象有双重影响,一方面青壮年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提高,能更好的赡养老年人;但是另一方面,很多老年人年老体弱,身边也没有子女赡养;还有一大部分青壮年到了城市之后生活压力增大,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让他们头疼,没有余力去赡养身在农村的老年父母。

(四)道德观念的转变导致逃避养老责任。一部分子女开始独立生活之后由于各种原因相互推卸赡养父母的责任。

(五)社会养老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养老机构的制度缺陷导致老年人生活水平的长期不提高。现行的社会养老体系中,社会性养老机构主要面向于没有子女,没有收入来源的老年人,而那些有一定的收入而子女不在身边的体弱无力的老年人却得不到应得的关心。

(六)老年人传统观念影响着社会养老的普遍化。

(七)其它原因。

四、具体措施探索:

我觉得未来中国社会应该建设以社会养老为主,以家庭养老和自己养老为副的养老保障体系。

(一)1.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资金运营机制,适当引进市场运作方式,加强科学管理,健全法律法规,弥补漏洞,使社会养老体系作为老年人养老的基本形式。

2.改善公共养老机构的环境,基层有些养老机构的生活条件确实很低,应该加大支持力度,改善生活条件,吸引更多的老年人来度过余生。

3.完善养老基金制度。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养老制度建设上很有借鉴之处,他们采取高额的养老基金措施,六十岁之前的十五年收取养老基金,六十岁之后分每个月或每个周返还一定的养老基金,或者在养老院等社会福利养老机构里免费提供优质服务。中国的城市养老体系应该采取这类养老政策。但是这类政策更适合于城市老年人的赡养,而由于时间与空间等原因,不太适于农村。

4.鼓励那些城市致富的农村人口返乡创业,并在政策上提供便利,让他们有机会赡养年老的父母。

5.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变中国农村的小农经济现状,找出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模式并推而广之。推广公司制的农业集体化形势,并加强管理和指导,并在基层以村委会或农业集体化规模化的企业来承担办养老所的资金并管理。

6.加强宣传力度,改变老年人的传统观念。因为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老年人还不愿意去养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养老院等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的兴起是必然的。必须通过宣传和改善养老院的服务条件,改变老年人的观念。

(二)提高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的水平。

1.努力提高农村收入,建立健全并提高农村的公共设施利用水平。

2.适当加以修正计划生育政策。长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加剧老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两个人只剩一个孩子,虽然这有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子女教育,但是父母年老后一个孩子要承担父母两个人的赡养义务,不仅此外还要承担自己核心家庭的生活义务。这对独生子女来说有一定难度。每次全国人大会议上也有专家和代表提议放宽。中国沿海一些城市已经放宽了政策,允许生两个。我觉得在个别条件允许的农村或家庭里可以允许生两个。

五、结束语

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问题在新的社会转型期呈现出更具重要性,如果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助于把我国建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1】刘奕,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社会科学院,2010年12月38-42.

【2】淳军,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赡养思考,公共财政,2008年12月号下

农村老人赡养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老人赡养问题的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也随之突出,在其中比较明显现实的矛盾就是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农村养老体制的不健全、子女不在身边独居老人的养老和农村经济压力大,也与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农村经济和社会体制密切相关。根据我国国情和相关数据显示,大多数独居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因为工作亦或是因为是独生子女,造就了老人的养老问题日趋严重,很多老人还要照看自己在外务工的子女的孩子;还有就是有一部分老人年老体弱无经济来源,子女经济方面赡养少或是不孝顺;当然农村老人的赡养体制还不够健全,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 关键词:农村;老人赡养;社会保障;经济发展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 认识当前局势的严峻性,重视老年人口这个弱势群体。贯彻落实好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切实做好社会一体化保障和经济的同步发展,维护好老年人的权益。 二、农村老人面临的主要的赡养问题 (-)农村老人的子女赡养 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对于他们来说,大城市相对有着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容易取得成功。但是,与此同时,留在家中的老人的养老问题逐渐变得尖锐。老人因为年纪偏大处于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相对来说比较孤单,滞留在家中无人照顾,尤以孤寡老人的处境更为艰难。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在外地务工的子女一般很难取得当地的户

口所以孩子的上学问题成为一个难题,所以家中老人还要照顾子女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2、这两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类似的新闻,比如某人不承担养育父母的责任或是和父母断绝关系的,更有甚者竟然有殴打父母的事情发生。这不是个别事件,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现象让我们嗤之以鼻并深恶痛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爱护老人,为人子女要坚守孝道。孝道,已不是只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华传统美德,而是我们需要实践的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础。对于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能做的就是谴责以保持社会的正能量。 (二)农村老人的经济状况 就现状来说,长江以南的农村经济比较优越,北方这边的农村一般经济都不太优越,当然与历史、自然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农村老人没有足够的劳动能力,如子女的家庭也不理想,收到的援助较少,若为孤寡老人,其赡养问题实在堪忧。 (三)养老体系制度的不完善 目前,我们的养老制度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两天可以解决的事情,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像很多穷苦老人住不起养老院、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老人解决不了昂贵的医药费,这些都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如此,我们国家每年都在很努力地解决这些问题,相继出台很多的扶持政策,像我们农村的“三帮一扶”、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低保家庭补助政策等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三、解决赡养问题的举措 (一)协调好家庭问题 赡养问题的核心是家庭,赡养老人的关键还是子女,面

新加坡人口老龄化问题浅析

摘要:对许多发达国家而言,老人问题一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严峻问题。新加坡用很短的时间就使其政治经济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同时已迈入老龄化社会,相应的老龄化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研究总结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对于老龄化严重的当今世界来说仍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新加坡老龄化的现状、老龄化产生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为进一步解决新加坡老龄化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加坡;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问题 对许多发达国家而言,老人问题一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严峻问题,它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社会经济和谐持续发展,也能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加坡在独立后的短短50年内,不仅实现政治经济的繁荣,迈入发达国家之列,成为亚洲“四小龙”,还让国民享受到较好的福利政策,实属不易。研究总结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对于老龄化严重的当今世界来说仍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加坡人口老龄化现状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在低死亡率和低出生率的双重作用下,新加坡人口老龄化问题越发突出。据《2010年新加坡及部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状况(%)》的数据显示,同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相比,2000年,新加坡老龄化程度高达16%,这个数字与其他发达国家相差无几。新加坡人口老龄化发展较晚,但老龄化程度却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仅比美国的18.2%低2.2%,比澳大利亚19.5%低3.5%。同时,根据《2010年新加坡及部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状况(%)》显示,新加坡的老年人人口的增长速度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从1975-2000年的4.2%下降到2025-2050年的0.8%,同其他国家相比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据预测,2025-2050年新加坡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迅速下降,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结束,呈现老龄化进程时间短且速度快的特点。“在2030年,新加坡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80万以上,所占比例高达18%,换句话而言,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 二、新加坡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实际问题 根据国际对老年型社会的定义标准,新加坡早在2000年就已经入老年型社会。老年人的医疗问题、赡养问题、收入保障问题都已出现,不容小觑。 (一)收入保障问题 新加坡政府借以1955年实施的中央公积金制度(central provident fund,cpf)来解决养老问题,虽然之后发展较好,但是这一制度自身的缺陷也凸显出来。“一位外国记者指出,‘在现在45~50岁的人中,有27%的人还没有存够退休后能赖以生活的钱。’”[1]多数老年人利用公积金制度养老,但中央公积金制度的运行是靠公积金的完全积累实现,没有再分配的功能,无法体现社会互助共济,对年轻时丧失劳动力和低收入者的人,往往由于工龄太短,缴纳公积金太少,导致老年生活难以得到充分保障,没有存款或存款较少的老人(尤其是高龄)而言,中央和家庭都无法保障其晚年生活。对有存款的老年人来说,公积金制度也未必能够完全保障,因为退休之后,公积金全部退还给公民本人,由本人自由分配。但有的老年人“乐而过度”,花钱没有节制,很快就将公积金挥霍一空,导致晚年生活潦倒。 (二)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医疗照顾和住院治疗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因此,老年期通常是医疗花费最多的阶段,但同时也是个人收入较少的阶段,这样的矛盾造成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新加坡政府推出保健储蓄计划(medisave scheme)、健保双全计划(medishield scheme)和增值健保双全计划(medishield plus scheme),统称3m计划。公积金局规定会员在达到最低取款年龄时需在保健储蓄账户中留下一笔“最低存款额”,但这笔存款并不一定能应对医疗

浅谈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青岛农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发展 的影响与对策 学生专业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301 学生姓名(学号)张彤彤(20132240)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5.6.6 2015年6月6日

课程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张彤彤指导教师论文题目浅谈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论文内容(需明确列出研究的问题):一、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一)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现状(二)造成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二、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的影响 (一)土地粗放经营,生产率下降(二)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三)农民个人负担加重,农业投入受到牵制三、农业人口老龄化时期下的农业发展对策(一)高度重视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二)继续实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三)创新农村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资料、数据、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论文选题要符合公共管理课程论文要求,立题明确,论证要充分,语言流畅,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论文格式要符合规范要求。严禁抄袭,借鉴他人的观点,必须在文中进行数字标注,并在参考文献中进行相应标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进行文献查阅,资料搜集,进行论文的写作。文章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观点。 发出任务书日期2015.4.3 完成论文日期2015.6.6 教研室意见(签字) 院长意见(签字) 注:此表装订在课程论文之前。 浅谈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摘要: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随着劳动力转移,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女性化,农业兼业化的现象提前到来,但是我国农业却尚未实现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农村人口的结构性变化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农民的

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上)

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上) 一、关于老年人 哪些人是法律承认的老年人?不是儿女大了有了孙子就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老年人。在我们国家有一部专门为老年人制定的法律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根据这部法律中的第二条规定,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男女都一样。所以在我们国家,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才是法律意义上的老年人。法律规定老年人享有受赡养扶助的权利为什么? 老年人为社会、家庭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在他们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理应受到全社会和下一代的尊敬和关怀并给予生活上的赡养扶助,因此老年人享有受赡养扶助的权利。 二、赡养人 哪些人负有赡养义务呢?按相关法律规定,有二类亲属对老年人负有赡养义务: 一是老年人的成年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形成抚养关系的继子女。有些偏远农村中有一种误解女儿出嫁后就不需要赡养自己的父母了,实际上按照法律规定凡有赡养能力的子女不分男女均负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出嫁的女儿一方面负有赡养自己父母的责,一方面又要协助丈夫赡养公婆。 二是老年人的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一般情况下孙子女、外孙子女对祖父母、外祖父母没有赡养的义,但当老年人的子女全部死亡或生存的子女没有赡养能力,成年的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

就有赡养的义务。 另外赡养人的配偶对老年人没有赡养义务,也就是媳妇对公公婆婆、女婿对岳父岳母,但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义务”的规定,协助即表明虽不是赡养的责任人,但是当赡养人支付赡养费用时配偶应有配合的义务。要不然如果做儿子的想孝敬父母但做媳妇的又不情愿 或者做女儿的想孝顺父母做女婿的又不乐意如此以来赡养父母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义务。 三、赡养的内容 老年人养老有三大需求:经济需求、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赡养人必须从经济上、生活上以及精神上三方面履行赡养义务。 1、对老年人的经济供养,包括对无经济收入或收入较低的老年人赡养人要支付必要的生活费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对患病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费用;对缺乏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老年人的承包田,赡养人有义务耕种并照顾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归老年人所有。 2、对老年人生活上的照料,主要指当老年人因患病卧床行动不便或患老年痴呆症等原因致使生活不能自理时,赡养人要照顾老年人日常的饮食起居。 3、精神上的慰藉。是指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尽力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过得愉快、舒畅。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不仅包括物质生活方面的也包括精神方面,它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也是一

老年人赡养问题调查

华北科技学院 毛概暑假实践活动——老年人赡养问题调查

实践活动名称:老年人赡养问题 实践时间:2013年7月15日至2013年8月25日共40天 一、实践目的: 赡养老人自古到今都是一个不断的话题,也是一个不断出现问题的社会现象,在古代和近现代,人们对老年人的赡养大多停留在物质上的供养,只要老年人能吃饱穿暖就是对老人最好的赡养,人们很少去关注老人的精神感受。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物质赡养问题基本解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高层次的需求――精神需求就会凸现。老年人精神缺少慰藉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老年人精神赡养权益的保护正在成为日趋严重的问题,如果不解决或解决得不好,不仅影响到亿万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老年人的精神赡养质量会影响整个中国老年人的精神赡养状况。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但一些问题也就随着出现了。老年人的赡养问题日益趋重,为了呼吁人们对老年人赡养问题的重视我们小组做了此调查。 二、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在不断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开始追求精神需求,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精神需求能否满足对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有很大的影响。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776亿多,已经开始慢慢步入老年化社会,而农村老年人口占老年人总数的70%左右,在老年人口总数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目前,老年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老年人能否享受良好的精神赡养会影响整个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水平。本论文基于此现状,老年人赡养现状的调查,提出一些改善和提升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对策和建议。 三、实践内容: 由于本小组人员来自全国的不同省份,其中城市和农村的都有。根据每个人的调查,基本上可以得出较为普遍的结论。本实践调查主要以问卷和走访的形式取得原材料,并为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打下了基础。时间是整个暑假,要求每一个组员必须在一起讨论实践的流程,最终得出此操作过程。该实践活动主要是问卷,也充分锻炼了我们小组成员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与老年人的沟通能力。我们选择此主题——老年人赡养问题,是为了让我们这一辈的90后好好的、充分的了解老年人赡养问题的现状,让我们小组以至于每一个能够怀一颗感恩的心,从小事做起,好好的报答父母。在父母年迈的时候常回家看看,多陪陪我们的父母。该实践活动也表达了我们的一个希望:希望年轻人多注意老年人的生活,也推动整个社会多关注关注老人,多关注关注老年人的生活。 四、实践总结: 由于本组成员都积极的去参加此次活动,使得本次暑假实践活动有了圆满的而成功的成果。让我们小组成员全都意识到了老年人赡养确实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也让我们小组成员下定了决心要做个心存感恩的人,从此刻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报答父母为我们做出的一切。作为执笔人,我认为本次活动是相当成功的,我们小组成员不仅在暑假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自身的交际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等,也让我们形成了一种关爱老人,心存感恩的风气,同时我们也懂得了父母为子女做出了很多很多,为我们今后努力学习奠定了一个基础。既然明白了很多,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会努力的去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对家庭有用之人。 实践报告正文

浅谈人口老龄化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 一、人口老龄化的界定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的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加的过程。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不断下降,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及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是指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价值观进步了,生育观也从强制性的控制生育到自觉控制生育,从而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青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相应的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口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提高的体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具有历史进步性。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涉及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战略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分关键的时期。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在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2020年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50年前后提升到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是世界各国迟早会出现的人口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育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和预期寿命提高,从而导致了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同于发达国家,它是在人为的条件下实行计划生育形成的,具有刚性特征。 (一)规模大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已达126583万人(这个数字是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人口),而65岁以上老龄人口总数达8811万人,老年人口数量巨大。 (二)速度快 由于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使得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快,发达国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从5%上升到10%,一般需要40年甚至半个世纪的时间,而我国老龄人口从1982年的4.9%上升到1999年的10%,只用了18年时间,可以说是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三)底子薄 西方国家先进入工业化,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财富积累到人均大约1万美元的程度后进入老龄社会,是“先富后老”,有充裕的财力支持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而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仅仅800美元时,老龄化就提前到来,是“未富先老”国民经济制约着老龄问题的解决。 (四)负担重 我国是在没有社会保障积累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只能通过代际转移的方式来解决。我们这一代人要负担两代人的养老保险,即在供养离退休人员的同时,必须为自己将来的养老准备部分资金。

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 调查报告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联系方式: 调查地点: 指导老师:

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报告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已经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而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多,维权护老俨然成为了新世纪的一个广泛性的社会问题。 当下,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在庞大的老年群体中,农村人口约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80%。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农村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比城镇老人更为艰难。 (一)调查缘由 我国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美德的社会主义国家,历来以抚养子女赡养老人互相帮助等为民族传统。其中的赡养,是指子女对父母的供养,即在物质上、经济上和精神上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 当今社会,如何让老人安度晚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义务,它更是一种法律上规定的强制性义务,无论是儿子或是女儿,都有同等的赡养老人的义务,否则不仅要受到道德上的谴责,而且还会受到法律上的制裁。 山东省苍山县人民法院曾经对1990年以来的102起赡养纠纷案件进行过调查分析,发现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已经不容乐观,尤其是关于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条件的改善更是寸步难行。 鉴于我国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为了更充分地认识我国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的现状,调研者特做本次社会

调查。 (二)调查目的 从本次调查的地点和调查的对象上看,出于目前对本次社会调查的认知和理解,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状况; 2、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 3、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现状; 4、农村老年人与家人子女间的关系情况; 5、农村老年人对我国目前在老年人生活保障措施方面的了 解。 (三)调查经过 本次社会调查主要是在7月20—7月21日进行。7月20日主要是对本次调查课题在乡里以知识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7月21日主要是对乡里的群众以问答的方式进行调查,其间也有问卷调查。(四)调查方式 采用问询群众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整理各种信息,得出研究结论。 (五)参与调查人员 郝xx 河南XX大学文法学院 专业法学专业09-1班 学号 31xxxxx120。 二、实践概况及调查结果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会服务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会服务 一、人口老龄化的现及其趋势 从联合国划分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准来看,人口老龄化是在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或当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口比例高于7%,口年龄中位数超过30岁,0~14岁少儿人的比例低于30%,老人口与少儿人口的比值在30%以上,该国就被定义为老年社会。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普查数据,我国65岁以上人比例已达到老年型人口的准,进入老龄社会。此外,2005年196的普查数据推断显示;我60岁以上的人口为14408人,占总人口的11.03%,65岁以上超过了1,占总人口的7.69%。从这一点来看,由于我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经济平的提高所带来的人口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会价值观念的变迁,使得中国未来几十年内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我国又一个人口大国,城乡社经济发展差异比较大。因而人口老龄化也必然呈现下趋势和特征:其一,老年口的基数大;其二,老年人口的长速度快,且城市间、城乡区间老龄化进程不平衡;其三,人口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此,年型社会的存在已是我国经济社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会事实。 那么,如何有效应对老年社的到来,满足老年群体需求,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就显得尤为关键。从某意义上,老年群体需求的效满足不仅关系老年人自身的切身益,同时亦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志,是衡量社会稳定发展的晴雨表。现的问题是,老年群体的基本需在现行的

制度环境中是如何被满的?本文基于此考虑着眼于从老年社会与制度环境的系来探析如何有效地提供老年服务从而架构以提高和改老年群体生存质量为核心的社会化络体系。 二、转型社会与老年会服务 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 如有效满足老年群体求,从根本上来讲,是建什么样的养老模式问题。在传社会中,家庭承担着主的养老功能。换言之,年人的群体需求在家庭得到有效满足。而庭养老最显著的特征是依赖“儿防老”的亲子回馈运模式,从社会一文化视角,即伦社会及其“孝文化”的本语境来看,亲子回馈模式之以能长期且成功运行,主要原因在:老年人在长老权威治下的传统扩展家庭中,有高的社会地位,能够掌控较多的会资源,整个社会对于家庭中养老子女具有较高的角期待和舆论压力。因此,家庭也由成为老年人经济需求、精神求以及健康需求满足的最重要路径但是,在转型社会中,统家庭的养老功能越来越受到多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功能化。具体表现为:第一,传统扩展家庭的结构受到解构,核家庭越来越成为现社会家庭结构的最要形式。而核心家庭最显著特征在于家庭的成员构成减、代际缩小。目前,年人同子女分开居住现象愈来愈普遍。统计,1964至2000年间,国的平均家庭户白人口逐渐减少1990年中国的庭规模为3.96人,1982年减少了0.45人,2000年比1990年减少0.52人。第二,社会价值观念转变,即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行,“多子多福”传观念的打破,以及独生子女的增,使得少儿童人口增长减慢。这一面加重子女的赡养负担,另一方使得老年人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内容摘要:在发达国家人口走向老龄化的同时,中国也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但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面对未富先老的状况我们该怎么办?本文先介绍了中国老龄化的现状并分析产生的原因,然后总结了老龄化待来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应对措施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既有与发达国家类似的方面,也有不同的特点,最突出的就是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数量多,地区差别大。 (一)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内地各大城市都相继进入老龄化社会。 (二)我国城镇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规模大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总人口为52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个百分点,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个百分点。 2速度快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快,发达国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从5%上升到10%,一般需要40年甚至半个世纪的时间,而我国老龄人口从1982年的%上升到1999年的10%,只用了18年时间,可以说是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3底子薄 西方国家先进入工业化,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财富积累到人均大约1万美元的程度后进入老龄社会,是“先富后老”,有充裕的财力支持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而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仅800美元时,老龄化就提前到来,是“未富先老”国民经济制约着老龄问题的解决。 4负担重 我国是在没有社会保障积累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只能通过代际转移的方式来解决。我们这一代人要负担两代人的养老保险,即在供养离退休人员的同时,必须为自己将来的养老准备部分资金。 二.中国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一).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高生育率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过去在战争时期受到抑制的生育率产生反弹,出现了生育高峰,这些婴儿在60年后陆续在各个年龄段形成人口高峰,最终进入老年期。 (二).死亡率急剧下降,平均寿命迅速上升 解放前,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建国后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平均期望寿命在短短的10多年间提高到近60岁,在平均寿命延长的初期,最大

老年人与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与人口老龄化 任何人都会经历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改变。人体从出生到成熟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进行性,衰退性变化,称为老化。 一老年人的年龄划分 从生理意义上讲,老化是生命过程中组织器官退化和生理功能衰退的阶段。老化是循序渐进的,影响衰老的因素很多每个人老化的进度并不一相同,即使在同一个人身上,个脏器系统的衰老变化也不完全一致。因此,“老年”只能是一个概括的含义,很难准确界定个体进入老年的时间。为科学研究和医疗护理工作的方便,常以大多数人的变化时期为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TO)对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有两个标准:在发达国家将65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而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则将60岁以上的人群称为老年人。 老年期常被视为生命中的一个阶段,事实上对老年期还可以在划分不同阶段。联合国卫生组织根据现代人生理结构上的变化,将人的年龄界限又做了新的划分: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人(the young old);75-89岁为老老年人(the old old);90岁以上为非常老的老年人(thevery old)或长寿老人(the longevous)。 我国民间常以“年过半百”为进入老年,并且惯以“花甲之年”代表老年,以“古稀之年”代表高寿。我国国务院规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岁,高级脑力劳动者65-70岁。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于1982年建议:我国以60对以上为老年人。老年分期按45-59岁为老年前期,60-89为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期。 二人口老龄化 (一)人口老龄化 简称人口老化,它是指社会人口年龄结构中一定年龄(6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即老年人口系数)较高的一种发展趋势。影响人口老化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青年人口外迁的增多。 (二)老龄化社会 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有两个标准,见表:

关于农村老年人赡养问题的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 课程名称: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2年6月 目录

调查提纲 (3) 农村老年人赡养基本情况 (4) 调查基本分析 (5) 对老年人赡养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13) 小组调查感想 (14) 参考文献 (15) 附录一 (16) 附录二 (19)

关于二戈寨村老年人赡养问题调查报告 一.前言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老年化进程逐步加快。这次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其中60%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不可置疑,中国正迈入老年化,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谁来养活中国?据社科院权威发布,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健全老年人服务体系,切实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老年人作为新农村的建设者,应当也成为建设的受益者,是老年人在有条件、有保障的条件下生活,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和谐发展。然而,当前农村老年人的问题突出,很多子女拒绝赡养自己的父母,出现“空巢老人”的现状,使得很多老人老无所依,露宿街头。近年,关于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纠纷案件也呈上升趋势。 二.调查目的 种种问题凸显了社会的不稳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更进

浅谈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浅谈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青岛农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发展 的影响与对策 学生专业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301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5.6.6 2015年6月6日 课程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张彤彤指导教师 论文题目浅谈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论文内容(需明确列出研究的问题):一、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一)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现状(二)造成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二、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的影响 (一)土地粗放经营,生产率下降(二)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三)农民个人负担加重,农业投入受到牵制三、农业人口老龄化时期下的农业发展对策(一)高度重视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二)继续实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三)创新农村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资料、数据、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论文选题要符合公共管理课程论文要求,立题明确,论证要充分,语言流畅,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论文格式要符合规范要求。严禁抄袭,借鉴他人的观点,必须在文中进行数字标注,并在参考文献中进行相应标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进行文献查阅,资料搜集,进行论文的写作。文章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观点。 发出任务书日期 2015.4.3 完成论文日期 2015.6.6

教研室意见(签字) 院长意见(签字) 注:此表装订在课程论文之前。 浅谈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摘要: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随着劳动力转移,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女性化,农业兼业化的现象提前到来,但是我国农业却尚未实现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农村人口的结构性变化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农民的个人负担,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浅析人口老龄化时代农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业人口老龄化;农业发展;对策 一、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现状 1、农业人口老龄化速度快。通过两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比较可知,老龄农业从业人员比例正不断增加。1996 年末,51 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口比重为18.11%,2006年上升到32.5%,年均增加1.44%。 2、未富先老。同其他产业相比,农业老龄人口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多数老年人一生从事农业生产,经济条件艰苦,大都老来贫穷,且并无稳定的养老经济保障。 3、存在地区差异性。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不仅总体情况严重,在地区上也呈现不可忽视的差异。近年来,农业女性化问题也与农业老龄化问题相伴而生,农业女性化、老龄化趋势的快慢、程度,与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总体上呈现为西部快于和高于东部的情况。

《老年护理》第1章 老年护理绪论试题及答案

《老年护理》 第一章老年护理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老化特征的是( D ) A.渐进性 B.普遍性 C.累积性 D.规律性 E.危害性 2、发达国家对老年人年龄划分的标准是( C ) A.55岁 B.60岁 C.65岁 D.70岁 E.75岁 3、下列哪项是反映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指标( A ) A.老年人口系数 B.年龄中位数 C.老年人口负担系数 D.长寿水平 E.性别比 4、下列哪项不属于老年专科护理人员的角色( E ) A.沟通者 B.协调者 C.研究者 D.教育者 E.替代者 5、世界上最早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是( E ) A.瑞典 B.美国 C.荷兰 D.英国 E.法国 6、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是( B ) A.瑞典 B.中国 C.挪威 D.英国 E.日本 7、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B ) A.英国 B.瑞典 C.日本 D.丹麦 E.美国 8、老年人口的界定依据是( A ) A.日历年龄 B.生物年龄

C.心理年龄 D.社会年龄 E.以上皆可 9、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高峰阶段是指( E ) A.2000年-2010年 B.2010年-2025年 C.2000年-2025年 D.2010年-2050年 E.2025年-2050年 10、王太太,63岁,依照WHO关于人的年龄界限新的划分标准,王太太为( B ) A.中年人 B.年轻老年人 C.老老年人 D.青年人 E.非常老的老年人 11、世界上平均期望寿命最长的国家是( B ) A.英国 B.日本 C.挪威 D.瑞典 E.中国 12、老年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需要被确定是在哪年( B ) A.1966年 B.1900年 C.1961年 D.1975年 E.1976年 13、下列联合国卫生组织对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中那项错误?( B ) A、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系数 < 4 %称为青年型 B、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系数 <4 %称为青年型 C、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系数 4%一7%称为成年型 D、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系数 > 7%称为老年型 E、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系数 > 10%称为老年型 14、关于我国人口老化的特点描述哪项错误 ( D ) A.是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最多的国家 B.是世界上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C.老年人口的文化素质低,文盲半文盲比重高。 D.老年人口中城市人口比重大 E.人口老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15、60岁及以上或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是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称之为( A ) A.老年人口比例 B.人口年龄中位数 C.抚养比 D.少儿人口比例 E.老少比 16、下列关于老年护理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的原则,不正确的是( B ) A.老年护理的对象是一切老年人,包括健康的老年人 B.无论老年人的自我照顾能力如何,都应尽可能地去替代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C.护理过程中,应该考虑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侧面的健康 D.持之以恒

高龄特困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高龄特困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在老龄委的高度重视下,老龄办对此项工作实行层层动员布置, 因为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整个工作经过基层申报,入户调查,填写 登记表,建立档案,分类汇总,较为详实地反映出我县高龄老人的生 活现状。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高龄老人正在成为老年人群中增长 最快的群体,由此带来对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需求越来 越强烈。我县是有名的孝子之乡,古代就有“孟宗哭竹冬生笋”的孝 老故事广为流传,当代又有“孝养八老”的刘青枝等孝子的持续涌现,给世人以道德与伦理标杆的提示。但是,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孝老文 化的同时,因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养老的弱化,人口流动的 日趋频繁,高龄特困老人的实际困难的确值得党委、政府和全社会认 真思考。 一、基本情况: 孝昌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2020年底已达8.8万人,占全县总 人口的13.6%,每年还在以占老年人口3.3%的比例递增。其中,60岁 以上特困老人有3087人,占老年人口的3.5%;80岁以上特困老人有1845人,占老年人口的2.1%;从困难角度上看,高龄困难老人主要体 现在养老与护理上。高龄特困老人按城乡分,城镇有特困老人103人,占总数的5.6%,农村有1742人,占94.6%;高龄特困老人绝大部分分 布在农村,农村养老设施的严重滞后,也给高龄困难老人走出困境增 加了困难。按性别分,男性高龄特困老年人占33%,女性高龄特困老年人占67%。高龄特困老人中,有1367人享有最低生活保障金,182人 享有遗属、优抚补助。 二、导致高龄特困老人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 1、收入来源窄。农村高龄老年人除人平55元养老金外,一部分 高龄老人还享有低保金。因为养老金、低保金相对固定,与物价上涨 的幅度不成比例,在当前消费水平节节攀升的情况下,老人的养老金、低保金仅能购买一些必需的食物,生活中的其它基本开销根本无从谈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 内容提要: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我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本文就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指出现状特点、分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所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人口;人口老龄化;对策 20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迅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尤其是发达国家。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作是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按照联合国的统计测算,2002年全世界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0%,表明全球已经步入了老龄型社会。由此看来,人口老龄化将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重大社会现象之一。 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200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881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96%,我们已接近老龄化国家;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按照老龄化标准,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有1.3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并且继续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3亿。到204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1/4。可见,正确认识并解决好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 (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数量大。 1、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起步较晚。 与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进展相对比较缓慢。不过,随着80年代之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技的大幅度进步、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生育率水平的稳定下降、平均预期寿命的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阶段呈现出迅速加快的趋势。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人口老化,最早的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就开始了,一般在二十世纪中叶成为“老年型国家”。而我国到二十世纪末才进入老年型国家行列,人口老化比发达国家晚半个世纪到一个世纪。 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较快。 尽管我国人口老龄化起步比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相对要晚,但是近20年来其推进的速度是其他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总报告 责任编辑:山东省老年学学会发布日期 :2008-12-21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总报告为全面反映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了解存在的问题,给制定老龄政策提 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委托其所属的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承担并启动了由民政部申报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项目。这是第一次由国家拨专款并以政府名义进行的全国性老年人口状况调查。 调查得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获得了丰资料。 本次调查涉及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的160个市(县)、640 个街道(乡)、2000个居委会(村)。调查时点为2000年12月1日,调查对象是抽样范围内城乡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调查问卷分城市问卷、农村问卷和城乡社区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状况、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精神文化生活、社会活动、老龄基层组织和工作等情况。调查采用分层配额系统随机抽样方法(2),共获得有效样本量20225份(3),其中城市10171 份,农村10084份。获得社区问卷160份,其中城市80 份,农村80份。 一、老年人的基本状况本次调查显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

进程中,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总体上看,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精神 生活及自身的素质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老年人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实惠,主 要表现在: 1、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增加近十几年,在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基础上,全国人民的生活迈人了小康阶段,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根据2000 年调查(4) ,城市老年人的年平均收入达到8496元,较1992年的( 5)2053 元增长了3.1 倍;农村老年人达到2232元,较1992年的832元增长了1.7 倍。 2、老年人家庭生活条件改善 2000 年,老年人的家庭生活设施较1992年有了显著增加。在城市,老年人家庭生活设施拥有率1992年达到50%的有自来水、电视机、电风扇和洗衣机等4种;2000年增加到8种,其中,自来水拥有率从1992年的92.0%增加到2000年的93.4 %,电视机从88.2%增加到95.2 %,电风扇从77.3%增加到78.3 %,洗衣机从51.5 %增加到70.6 %。除了上述4 种外,还增加了煤气、电话、电冰箱和室内厕所,煤气拥有率从49.9 %上升到77.4%,电话从7.6 %上升到71.1 %,电冰箱从46.6 %上升到65.9%,室内厕所从38.0%上升到68.9 %。 在农村,老年人家庭生活设施拥有率达到50%的有电视机和电风扇2 种,其中,电视机拥有率从1992年的47.4%上升到2000年的76.0%,电风扇从44.3%上升到52.1 %。同时,自来水拥有率大幅度增长,从0.9%上升到39.2 %。 城市老年人家庭平均拥有住房3.32 间,户均住房面积达70.3 平方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