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综合检测卷(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综合检测卷(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综合检测卷(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综合检测卷(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全册综合检测卷

时间:70分钟满分:90分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得分: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1.“端午佳节,粽叶飘香”,家家户户都包粽子。煮粽子是通过__________方式改变粽子内能,同时人们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________现象。

2.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你会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因为海水的__________较大。

3.世界上很多发明都是受到生活现象的启发而萌生的创意,比如:蒸汽机和汽油机,它们工作时,能的转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汽油机是热机的一种,若转速是1800r/min,此汽油机每秒钟完成________个做功冲程。

5.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摩擦起电的过程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____________。

6.你会计算通过圆环的电流吗?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圆环上有A、B、C、D四个点,已知通过弧ADB的电流为0.3A,通过弧ACB的电流为0.3A,则通过整个圆环的总电流为________A。

7.当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5A,则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Ω;若使该导体通电1s所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____J。

8.如图所示,请根据小磁针的指向在图中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电源的正、负极。

第8题图第9题图

9.如图所示,将灵敏电流计和导线组成的闭合电路,放入某一磁场中(只有部分导线位于磁场中),图中的“×”号表示磁感线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内。当磁场沿纸面开始向上移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当磁场沿纸面开始向下移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将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偏转。

1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多中国城市居民使用智能手机,其中有些用户会使用智能手机访问互联网,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是利用__________工作的。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________(选填“聚”或“裂”)变来发电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以下说法中,不是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的是()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B.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C.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D.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12.如图关于仪表的正确使用和电路常规连接正确的是()

13.如图是一个厨房天然气安全监控的部分电路原理图。电源电压不变,为定值电阻,R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气敏电阻,其电阻值会随天然气浓度的升高而变小,闭合开关S,若厨房天然气浓度升高,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气敏电阻R的阻值变大

C.通过电阻的电流变小

D.气敏电阻R两端电压变大

14.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在开关闭合的情况下更换灯泡

B.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C.使用试电笔时手指接触笔尖

D.高大建筑的顶端安装避雷针

15.关于如图所示的电和磁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A.甲图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乙图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丙图是电动机工作原理示意图

D.丁图是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使用的插座

16.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灯泡L1和L2上分别标有“6V1W”“6V 3W”的字样,闭合开关S1、S2,两灯都能发光。当把开关S2断开时,灯泡L1的亮度及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L1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变小

B.L1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变大

C.L1亮度增大,电流表示数不变

D.L1亮度减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17.如图,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曾飞经我国,它的能源全部来自太阳能,白天它爬升到9km高空充分吸收阳光并转化为电能,部分储存起来。夜晚则半滑翔

飞行,逐渐降低到1500m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能和电能都是一次能源

B.太阳能和电能都是二次能源

C.白天的爬升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夜晚它从9km高空滑翔到1500m高度是对重力势能的充分利用

三、实验题(第18小题4分,第19小题8分,第20小题9分,共21分)

18.如图所示,燃料1与燃料2质量相同,液体a和b的质量相同,如果要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____两图进行实验;在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时,得到液体a、b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丁所示,则液体________的比热容较大。

19.为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1)实验中,应保持________不变,调节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路中的电流为________A。

电压/V 1 2 3

电流/A 0.1 0.3

(2)多次测量,将记录的数据填在上表中,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结束后,该同学还想利用此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并与上表中的第三次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于是他在原电路中,只将10Ω的定值电阻换成了15Ω。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的示数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则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图所示,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选填“断开”或“闭合”);

(2)图甲是未连接好的实验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它连接完整;

(3)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小灯泡________(选填“短路”或“断路”);

(4)故障排除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W;

(5)根据测出的数据,画出了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发现图线是弯曲的,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把这样的两只灯泡串联接在4V的电源上,则此时每个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是________W。

四、计算与推导题(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8分,第23小题8分,共22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解答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1.某太阳能热水器中装有40kg的水,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水温从10℃升高到60℃,已知c水=4.2×103J/(kg·℃)。求:

(1)热水器中的水所吸收的热量;

(2)如果水吸收的热量用天然气来提供,需要完全燃烧多少立方米的天然气?(天然气的热值为8.4×107J/m3,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22.如图所示是一直流电动机提升重物的装置。已知重物质量m=50kg,电源电压U =110V保持不变,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4Ω,不计各处摩擦,当电动机以某一速度匀速向上提升重物时,电路中的电流I=5A。求:(g=10N/kg)

(1)电源的输出功率;

(2)电动机线圈电阻R的发热功率;

(3)试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角度,求重物上升的速度大小。

23.电学实验中使用的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是由小量程电流表G(表头)改装而成的,从电路的角度看,表头就是一个电阻,同样遵从欧姆定律,电流表G的电阻R g叫作电流表内阻,指针偏转到最大刻度时的电流I g叫作满偏电流,加在它两端的电压U g叫作满偏电压。如图所示,有一个电流表G,内阻为30Ω,满偏电流为1mA,并联一个电阻R后,就将它改装成了一个量程为0.6A的电流表A。请解答:

(1)需并联的电阻R的阻值多大?

(2)改装后的电流表A的内阻多大?

(3)设电流表改装量程扩大了n倍,试推导并联分流的电阻R=R g

n-1

参考答案与点拨

1.热传递扩散 2.比热容 3.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15 5.发生转移 6.0.67.12 3

8.如图所示。

9.左10.电磁波裂11.D

12.B点拨:A选项电流表直接接在了电源两极上,电流表会被烧坏;B选项中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测量电源电压;C选项导线将电源两极连起来了,会形成电源短路;D选项中电冰箱与电吹风机串联在了家庭电路中。

13.A14.D

15.C点拨:图丙实验中没有电源,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原理。

16.A

17.D点拨:太阳能属于一次能源,可以直接利用;电能属于二次能源,从其他能源转化而来。白天爬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晚上从9km高空滑翔到1500m的高度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是重力势能的应用。

18.甲、乙b

19.(1)电阻0.2(2)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3)变大将滑片向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并读取电流表的示数,记录数据点拨:(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需保持电阻不变;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的位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导体的电阻值保持不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相对应的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且电压增加几倍,电流也增加几倍,故得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的规律以及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据此判断滑片移动的方向。

20.(1)断开

(2)如图所示。

(3)断路(4)1.4(5)温度升高,灯丝电阻(或电阻率)增大(6)1点拨:闭合开关,灯泡不亮,可能是灯泡短路或电路存在断路造成的,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存在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相连通,测量电源电压,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灯丝断了,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即灯泡断路。由图乙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56A,所以P=UI=2.5V×0.56A=1.4W。图中曲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灯丝中的电流增大,温度升高,灯丝的电阻率增大,电阻增大。串联电路具有分压作用,已知电源电压和灯泡规格相同,可以得到每个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由图像得到对应的电流,利用P=UI得到实际功率。

21.(1)热水器中水吸收的热量Q=cm(t-t0)=4.2×103J/(kg·℃)×40kg×(60℃-10℃)=8.4×106J;

(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放=Q 吸=8.4×106J ;由公式Q 放=Vq 变形得天然气的

体积V =Q 放q =8.4×106J 8.4×107J/m 3=0.1m 3。 22.(1)∵U =110V ,I =5A ,∴P 出=UI =110V ×5A =550W ;

(2)∵R =4Ω,∴P 热=I 2R =(5A)2×4Ω=100W ;

(3)∵能量守恒,∴电动机对重物做的功的功率为P 有用=P 出-P 热=550W -100W =

450W ,匀速向上提升重物时,F =G =mg =50kg ×10N/kg =500N ,又∵P =W t =Fh t =F ·v t t

=F v ,∴v =P 有用F =450W 500N

=0.9m/s 。 23.(1)由I =U /R 可得,电流表的满偏电压U g =I g R g =1×10-

3A ×30Ω=0.03V ;由图可知,电流表G 与R 并联,∵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 R =I -I g =0.6A

-1×10-3A =0.599A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 R =U g =0.03V ,则R =U R I R

=0.03V 0.599A

≈0.05Ω; (2)改装后的电流表A 的内阻R A =U g I =0.03V 0.6A

=0.05Ω; (3)证明:有欧姆定律知U g =I g R g ,当电流表改装扩大n 倍,则n =I I g

,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得U R =U g ,即I g R g =(I -I g )R ,所以R =R g n -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惯性定律演示仪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总保持原有在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物体惯性的核心演示实验,一旦学生通过观察本实验仪的演示,必定会十分深刻在理解和掌握惯性在相关知识。 四、实验器材: 长木板、小车、弹簧、直塑料细管、漏斗、橡皮筋、细线、弹珠、铁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如图)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如图) 七、实验原理: 通过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的秒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自然多一些,单位质量吸收热量的能力更强(即比热容更大一些)。 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 ⑴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 ⑵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 ⑶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初温相同(可将两试管放入装有冷水的同一烧杯中1~2分钟); ⑷相同时间内两试管吸收的热量相等; ⑸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改变的量: ⑴升高相同温度时所需要加热的时间不同; ⑵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八、实验操作步骤: ⑴将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的试管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同一烧杯的冷水中1~2分钟,保证两试管中液体的初温相同; ⑵将初温相同的两试管从冷水中拿出来同时放入正在加热的石棉网上,并放入温度计(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观察通过热传递获得热量的两试管中温度计的变化; ⑶在温度计达到70℃时分别记下所用的时间; ⑷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 ⑸得出结论: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较多,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

2019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说课稿全套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名师精品说课稿 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_____号,我说课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_____年级物理____册第____章第____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所以本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2.教学难点重点 ①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情感、态度与价直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是初中的毕业年级,心智较为成熟,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进步。

初中九年级物理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教案示例之一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教案示例之一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Experiment: One of the examples of teaching plan for measuring voltage with voltmeter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教案示例之一 (北京第八中学章浩武)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1.会按照电压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压表,会选择电压表的量程和试触,会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2.会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池组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压的关系。 3.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三)实验器材 学生实验:每组一个学生电源(或三节干电池),一只学生电压表,两个阻值不同的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演示实验:教学电压表一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 (1)怎样区分电压表和电流表?

(2)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规则上,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相同之处? 2.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教学电压表通过开关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见图①。 提问: (1)这种接法行不行?测出的是哪个元件两端的电压? (2)在接线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注意:开关断开;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电流从电压表“+”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量程的选择和试触。) (3)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这个示数就是电源的电压。 3.进行新课 介绍这堂课的实验目的和所研究的内容。 实验的目的是: (1)练习用电压表测干电池电压和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研究干电池串联和并联时的电压关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这次实验分两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测干电池电压,研究干电池串联、并联时的电压关系。 一、先取三节干电池,分别测出每节电池的电压。再将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 新疆巴州尉犁县第二中学芦春莉 一、实验课题名称: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控制变量法使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观察水和食用油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用时间的多少。在升高相同温度时用时较长的自然吸收热量就较多,表示吸收热量的能力就较强,即比热容较大;反之则然。(吸收热量的能力与时间成正比)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在已知不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它的质量、温度变化有关外,研究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它的吸热能力有关,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比热容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不同物质比热容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知识探究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实验器材: 铁架台、试管2支(型号相同、质量相等)、试管夹、温度计、细绳、石棉网、冷水、食用油、酒精灯、火柴、秒表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 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七、实验原理: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欧姆定律》教案

17.2 欧姆定律 【学习目标】 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难点】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内容一:欧姆定律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78-P79文字内容与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 1.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2.欧姆定律的定义式:I =U /R 。 3.在国际单位制中,U 的单位是V ,R 的单位是Ω,电流的单位是A 。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 1.请写出欧姆定律的另外二个推导式。 答:U =IR ,R =U /I 2.完成例题1: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 V 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30 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分析:已知U =12 V ,R =30 Ω,则应该运用公式I =U /R 来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3.完成例题2:如图17.2-1所示,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 V ,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 ,求电阻R 的阻值。 分析:已知U =6 V ,I =0.3 A 求电阻R ,则应该运用公式R =U /I 来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能用上述方法来测量导体的电阻吗? 答:根据公式 R =U /I 可以知道,如果知道了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导体的电流,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出导体的电阻。 5.阅读P79科学世界,了解气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尝试画出电路图。 答: 6.由I =U R 变形得到R =U I ,某同学认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这句话对吗?

答:不对,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但电阻的大小等于它两端电压和流过的电流的比值。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在运用欧姆定律来进行计算的时候,所有的单位都要先换算成国际单位。 2.欧姆定律公式中的I、U、R是针对同一段导体,同一时刻而言的。在计算的时候要一一对应。如果一个题目中有多个U、I、R,应用不同的下标加以区别,同一电阻的U、I、R要用相同的下标。 【即时练习】 某定值电阻两端是2.5 V,此时流过的电流是300 mA,此时电阻的阻值是多少?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为0时,它的电阻阻值是多少?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探究型实验

探究型实验 一、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X4-3-1所示的实验,并得到下列表格中的有关数据,请回答: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入射角(度) 12 22 32 42 52 反射角(度) 12 22 32 42 图X4-3-1 (1)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的空格处,应该填的数据是________.分析上述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表数据,你还能发现其他哪些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可折转的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光的反射有何实际应用?又有什么危害? 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如图X4-3-2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图X4-3-2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花古初中)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宜宾县双谊乡花古初中陈代秀实验名称:双管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浮力存在 设计思路: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改版,要我们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中,有一些小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浮力中,需要帮助学生认识浮力的存在,由于大气压强和浮力都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地设计实验,对一些实验进行细微的改进与创新,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想到了双试管实验,并对其进行改进,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实验器材:一段封闭的长直玻璃管,内部染上颜色的小试管,烧杯、漏斗、水槽、水。 实验操作步骤: 1、将小试管插入长直玻璃管中。 2、将玻璃管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小试管会掉出来。) 3、在长直玻璃管中装入适量的水。 4、将小试管底部朝下插入装水的玻璃管中。 5、将两管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可以清楚的看到小

试管在玻璃管中缓慢上升,直至玻璃管顶部。由此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6、在长直玻璃管中装入适量的水。 7、将小试管底部朝下插入装水的玻璃管中。 5、用手指堵住玻璃管口,再将两管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仍然可以清楚的看到小试管在玻璃管中缓慢上升,直至玻璃管顶部。由此可以证明浮力的存在。) 实验创新点: 1、小试管内部染色: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学生观察得更清楚。 2、同一组器材能同时直观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浮力的存在,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它的作用。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 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 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 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 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九年级物理)初中物理实验专题(1)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1)

1 ?下列仪器分别测量的物理量是:温度计_________ ,刻度尺, 量筒(或量杯)________ 天平一一— 密度计_____________ ,电流表 __________ ,电压表___________ ,电能表__________ 2.如图1 所示表示测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甲或乙) 3.某电能表表盘上标有“ 220V 10A ”的字样, I . 则此电能表能承担电路的最大功率为________ W, 它应________ (填”串联”或”并联”)在照明电路的 路”)上? 4.用托盘天平称一块矿石的质量时: 应把天平放在_______ 台上,把 _______ 在横梁标 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_________ ,使横梁平衡? 把这一小块矿石轻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里,往右盘加减砝码 过程中,当放入一个最小砝码时,看到指针在标尺上的位置2所示,此时应________________ ,再_________ ,直到指针 标尺中央红线处. 5.如图3所示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____________ ,用体接触它的金属球时,它的两片金属箔就由于如图指在 带电 开的 角度就___________ 6.某同学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选好一支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请你在该同学操作错误的两处画上横线,并正确的操作写在下面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如果所用砝码上粘有油 污、_____ (填”干路”或”支 團 3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自然百科]为什么松树能长在石缝里?石缝中生长对于树木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由于松树本身的良好适应能力,以及松树的树叶是针叶形,蒸发的水分也就比较少,所以在恶劣的环境下,一样可以生存。这就应了那句话,适者生存!

奇异的魔鬼三角区 百慕大三角(英语:Bermuda Triangle,又称魔鬼三角,有时又称百慕大三角洲;但此区域并不是三角洲地形,且不合语源),位于北大西洋的马尾藻海,是由英属百慕大群岛、美属波多黎各及美国佛罗里达州南端所形成的三角区海域,据称经常发生超自然现象及违反物理定律的事件,面积约390万平方公里(150万平方英里)。另有电影等以 此为名。 太阳黑子(sunspot)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

大约为4500摄氏度。因为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000到2000摄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太阳黑子很少单独活动,常是成群出现。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2年,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主要是使地球南北极和赤道的大气环流作经向流动,从而造成恶劣天气,使气候转冷。严重时会对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器造成损害。 通古斯大爆炸是怎么回事? 通古斯大爆炸,是1908年6月30日上午7时17分(UTC 零时17分)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埃文基自治区的大爆炸。爆炸发生于通古斯河附近、贝加尔湖西北方800公里处,北纬60.55度,东经101.57度,当时估计爆炸威力相当于10~15百万吨TNT炸药,超过2150平方公里的6千万棵树焚毁倒下。通古斯爆炸事件距今已届满一世纪,目前当地的森林与生态环境已恢复。此事件与3000多年前印度的死丘事件及1626年5月30日的王恭厂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知识点全集

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构成的。10-10m 肉眼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灰尘尘土炊烟花香饭香甲醛烟味吐出的烟雾PM2.5 臭豆腐的味道消毒液的气味下列能用分子热运动来解释的:(只要能看到的都不是)。 2、扩散现象分子扩散(X)扩散速度V气>V液>V固 (红棕色)二氧化氮应在下面(两个瓶子也能平着放),原因: 如果二氧化氮在上面也能混合,不能说明原结论。理由: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密度,重力作用对实验产生影响。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称为分子热运动。 0℃的冰,分子也在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隙(酒精和水混合)(海绵、弹簧) 4、温度影响分子热运动。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物体温度越高,分 子热运动越剧烈。冷水热水中混合墨水炒菜腌和炒 5、分子之间有引力(固体液体的分子不至于散开、玻璃板接触水面、铅柱难以拉开) 同时存在 分子之间有斥力(固体液体很难压缩) 6、分子相距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破镜难圆、气体具有流动性)。 7、课后题2、3、4题 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 1、分子势能做功:转化(区分外界 对物体,还是物体对外界) 内能(物体的,不是分子的)(等效的)(两张图片)

温度---分子动能热传递:转移 2、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物态、体积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X) 3、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静止的物体、0℃的物体、机械能为零的物体都有内能。 4、热量是个过程量、内能是个状态量。不能说“含有”、“具有”。只能说“吸收”、“放出”。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 5、热传递的条件:必须有温度差,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热量可以由内能少的物体传向内能多的物体。 6、内能 温度升高,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温度热量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增加。(晶体熔化、 液体沸腾) 只有指向内能的是正确的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还有可能是做功) 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吸收热量。(还有可能是做功)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7、燃料燃烧,推动火箭。题目如果强调是燃烧,则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如果强调是做功,则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8、课后题1、2题 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 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见实验专题)。 2、比热容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吸热能力就是放热能力。 3、水、冰、煤油的比热容。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 一、实验题目:《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和亲自实验,感知浮力的存在和方向,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知道浮力跟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 3、体验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 三、实验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认识浮力,二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其基本思路是:从学生纸船比赛开始,通过师生互动游戏后教师引导分析,认识浮力的存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意识。 四、实验方法和原理: 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即在保持液体的密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保持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改变液

体的密度。原理是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拉力、浮力与重力平衡,即F+F浮=G。 五、实验器材:纸船、沙子、石块、细线、水、鸡蛋、食盐、水槽、外型完全相同的铁、铝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六、实验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1、将纸船放入水槽中,待纸船静止后,提出问题:(1)纸船怎么会浮在水面上?(因为乒纸船受到水的浮力)(2)试分析它的受力情况(纸船受到重力和浮力这对力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平衡力的角度推理出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2、将小石块投入水中,小石块沉下。提出问题:(1)小石块受到水的浮力吗?给你一弹簧测力计,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学生思考、讨论以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启发学生:用弹簧秤先测出石块的重量,然后用弹簧秤拉着石块慢慢浸入水中,观察弹簧秤的读数的变化,就可以判断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2)在上面的实验中,石块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浮力大小怎么计算?(3)由上面的实验,你能否想出一个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二)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影晌浮力大小的因素 1、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比赛:让学生用自制的纸船装沙,看谁的船装得多?(2)向水中按矿泉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 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 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 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 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初三九年级物理:探究实验 (6)

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目的: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电路,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路,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 2.比较不同电压下灯泡的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不同,并会计算灯泡的实际功率。 3.通过实验,体验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它两端电压变化而变化的特点,认识用电器正常工作于不正常工作对用电器的影响,培养科学使用用电器的意识。 实验原理: 灯泡的电功率P=U。 实验器材: 电源(干电池四节为宜)、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开关、标有“2.5V”(或“3.8V”)小灯泡1个。 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电路图(如图1)以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表1)。

图1 表1: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检查电流表、电压表指针是否在零刻度,如果偏差,要讲指针调至零刻度线对齐。 3.根据实验电路图,将电路元件逐一连接好,电压表和电流表接入电路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即电压表选择0—3V(或3.8V时,选择0-15V),电流表选择0-0.9A的量程。电路连接过程中,保证电路开关断开,变阻器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端。 4.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同时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 5.移动滑片,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略低于额定电压的五分之一时,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 6.移动滑片,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略高于额定电压的五分之一时,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 7.根据公式P=UI,计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结合灯泡的发光情况进行比较,体会用电器在不同电压下的工作情况。 分析论证: 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①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越高,小灯泡的电功率越大,灯泡的发光越亮。②小灯泡的亮度直接由它的实际电功率决定。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综合检测卷(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全册综合检测卷 时间:70分钟满分:90分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得分: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1.“端午佳节,粽叶飘香”,家家户户都包粽子。煮粽子是通过__________方式改变粽子内能,同时人们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________现象。 2.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你会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因为海水的__________较大。 3.世界上很多发明都是受到生活现象的启发而萌生的创意,比如:蒸汽机和汽油机,它们工作时,能的转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汽油机是热机的一种,若转速是1800r/min,此汽油机每秒钟完成________个做功冲程。 5.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摩擦起电的过程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____________。 6.你会计算通过圆环的电流吗?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圆环上有A、B、C、D四个点,已知通过弧ADB的电流为0.3A,通过弧ACB的电流为0.3A,则通过整个圆环的总电流为________A。 7.当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5A,则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Ω;若使该导体通电1s所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____J。 8.如图所示,请根据小磁针的指向在图中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电源的正、负极。 第8题图第9题图 9.如图所示,将灵敏电流计和导线组成的闭合电路,放入某一磁场中(只有部分导线位于磁场中),图中的“×”号表示磁感线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内。当磁场沿纸面开始向上移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当磁场沿纸面开始向下移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将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偏转。 1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多中国城市居民使用智能手机,其中有些用户会使用智能手机访问互联网,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是利用__________工作的。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________(选填“聚”或“裂”)变来发电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以下说法中,不是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的是()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B.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几种常见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案例设计

几种常见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案例设计 【案例一】“漫反射”的演示实验 实验仪器:白纸、平面镜、手电筒、胶水等 演示过程: 师:(教师先把小平面镜贴到白纸上,在把白纸和平面镜一起贴到黑板中央,小平面镜在外)如果我用手电来照射小平面镜和白纸,这两个哪个看起来更亮一些呢? 生1:小平面镜更亮。 生2:白纸更亮。 学生意见不统一,争执不下。 师:下面我开始照射,同学们请认真观察。 (教师在前面,从一个侧面用手电照射白纸和平面镜。 不同位置的同学观察到的结果不一样,有的观察到的和自己猜想的一样,有的观察到的和自己猜想的不一样,同学们疑惑了。) 师:有的同学观察到小平面镜更亮,有的同学观察到白纸更亮,到底哪个结果对呢?我建议观察到不同现象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换一下位置再来看一下。 (观察到不同现象的同学们相互交换位置。 同学们交换位置后,看到和原来不同的现象。这下学生更疑惑了。到底哪个结果正确呢?) 师:同学们这时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在一些位置看着小平面镜更亮,在一些位置看着白纸更亮,老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师:这个问题我先不解释,同学可以阅读课本41页的“漫反射”部分,就能明白原因了。(人教版教材) 学生阅读课本,然后讨论,教师点拨,让学生明白哪个更亮的基本原理,既而把这个知识学习到位。 二、学生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主体,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的教学形式。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验时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在理解实验方案的前提下,自己选择实验器材,组合实验装置,自主进行实验。同时,教师一定要避免把实验步骤罗列给学生,或代替学生设计各种表格等。 【案例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1、通过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的过程上,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的方法与合作学习。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教法】实验探究法 【学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交流法;实验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准备】

天津市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汇总

天津市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汇总 1、如图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的速度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__________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 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_________次,这说 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__________有关 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 上做_______运动.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而抽象概括出 来的。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 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 是;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 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 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 为什么? 4、用下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过程中,一些同学作了以下猜想: 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拉力的速度大小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所供选用的器材有:A.长木块,B.木块,C.毛巾,D.棉布,E.弹簧测力计,F.砝码,G.多支圆珠笔芯. (1)实验时应使木块在拉力作用下做_________运动,利用拉力与摩擦力是___________力的原理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2)为了检验猜想①是否正确,列出选用的器材是(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 (3)比较图___________和图___________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为了检验猜想③是否正确,某同学选用了木块与木板,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l :把木块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步骤2 : 把木块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以更大的速度拉木块,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请对上述实验过程做出你的评价: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结)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洪江区一中,邓亚平 一、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1.地位:该实验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3节内容,在已知不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它的质量、温度变化有关外,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它的吸热能力有关,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比热容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2.作用: ⑴该实验是探究物质比热容的核心实验,能对后面的知识探究奠定良好基础; ⑵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较好的理解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也有所不同; ⑶由实验得出结论,客观具体,学生容易接受,同时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1.实验原型: 传统的实验是使用控制变量法,用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控制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比较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 2.不足之处: ⑴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⑵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两个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等)不便于控制;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实验创新 ⑴直观比较,直接得出结论。⑵改进实验装置,减少实验误差。 2.改进之处 ⑴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相同时间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所用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出实验结论更加直接; ⑵;利用串联的阻值相同的电阻丝加热,更精确的控制吸收的热量相同 ⑶实验器材更加简单,降低了实验准备难度和危险系数。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及答案分解

1 / 9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及答案 一、《天平量筒法》 例题 :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欲测量它的密度,所需哪些器材并写出实验步骤,并表示出测量的结果。 分 析: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密度大于水的物质的密度,可用排水法测体积。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石块 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 1 (3)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放在盛有水的量筒中, (排水法)测出总体积V 2; 实验结论: 二、《助沉法》 例题 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蜡块,欲测量它的密度,所需哪些器材并写出实验步骤,并表示出测量的结果。 分 析: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密度小于水的物质的密度,可用助沉法测体积。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蜡块、铁块。 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m ;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如图甲将蜡块和铁块 用细线拴好,先将测铁块没入水中,测出水 和石块的体积V 1 (3)再将蜡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乙。(助沉法)测出 水、石块、蜡块的体积总体积V 2; 实验结论: 注意:物质的密度比水小,放在量筒的水中漂浮,不能直接用量筒测出体积。例题中采用的方法是助沉法中的沉锤法,还可以用针压法,即用一根很细的针,将物体压入量筒的水中,忽略细针在水中占据的体积,则可用排水法直接测出物体的体积了。 四、《弹簧测力计法》也可称(双提法)-----测固体密度 【例题】张小清同学捡到一块不知名的金属块,将它放到水中可以沉没,现在,小清同学想测出它的密度,但身边只有一支弹簧秤、一个烧杯及足量的水,请你帮她想一想,替她设计一个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过程,写出实验步骤 分析与解: 这是一道典型的利用浮力知识测密度的试题。阿基米德原理的重要应用就是已知浮力求体积。它的基本思路就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利用水的密度已知,求得物体的体积,即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值。 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一支弹簧秤、一个烧杯及足量的水、金属块、线。 实验步骤: (1)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1 2v v m -=V m =ρV m =ρ1 2v v m -=V m =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