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新媒体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及其资本运作新动向

中国新媒体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及其资本运作新动向

中国新媒体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及其资本运作新动向
中国新媒体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及其资本运作新动向

中国新媒体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及其资本运作新

动向

【摘要】本文首先剖析了中国五大类新媒体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新闻类新媒体公司大都由传统媒体控股、稳健对接资本市场;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由外资控股或参股;视频网站行业加速洗牌,股权变更频繁;金融资讯类公司大都由创业者控股,外部民营资本少量参股。

随后,文章阐述了中国新媒体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新动向:(一)国有控股的新媒体公司作为市场追随者,由于缺乏赢利冲动,其资本运作尚不活跃,盈利模式仍在不断创新。(二)外资控股的新媒体公司,激励机制的优势明显,加之强大的资本、技术、品牌和人才优势,资本运作动作频频,它们全面扩张、纵向延伸,试图垄断整个上下游产业链。(三)民营资本控股的新媒体公司,股权和核心技术掌握在创业者手中,机制灵活。由于业务同质化,市场竞争白热化,部分企业开始探索新的盈利渠道。

【关键词】新媒体;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动;资本运作

一、中国新媒体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分析中国新媒体上市公司按业务类型可概分为五类:①新闻类新媒体公司,以人民网、百视通、凤凰新媒体为代表;②门户网站,以新浪、网易、搜狐、腾讯为代表;③搜索引擎,以百度为代表;④视频网站,以优酷土豆、酷六、乐视为代表;⑤金融资讯类公司,以大智慧、东方财富网、乾隆科技、同花顺、金融界为代表。社交类、游戏类和电子商务网站本文不讨论。

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上市公司按照股权结构可粗略地划分为国有控股公司、外资控股公司和民营公司三大类。本文大体参照这一体例。鉴于门户网站与搜索引擎的股权结构特征类似,下文合并论述。

(一)新闻类新媒体公司:传统媒体控股,稳健对接资本市场2011年5月,凤凰新媒体在纽交所上市,募集2亿美元;12月,SMG旗下的百视通在上证所借中国新媒体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及其资本运作新动向阶段性成果。壳上市,由“广电信息”变更为“百视通”,成为“中国广电新媒体第一股”,募集31亿元;2012年4月,“官网第一股”人民网在上证所上市,募集13.4亿元。

这三家拥有传统媒体血统的新媒体公司上市路径各异,股权结构却有着相同之处:母体绝对控股以保持对内容的掌控权。人民日报社和《环球时报》社联合控制人民网56.46%的股权,内容方面的股东有北广传媒和英大传媒,渠道方面有三大运营商,其他股东大都拥有央企背景。东方传媒集团拥有百视通41.92%的股权,它与机顶盒生产商同方股份公司、壳资源提供商上海仪电控股(集团)相加总股份超过51%。凤凰卫视控股凤凰新媒体64.84%。

作为境外媒体,凤凰新媒体的股权结构与人民网和百视通相比也有明显的差异:一是外资背景(如英特尔和贝塔斯曼),二是高管及员工持股。从市值规模来看,百视通

是凤凰新媒体的近十倍,比人民网多出近一半,其发展势头强劲。眼前,处于体制内的新闻类上市公司对接资本市场还是相当审慎的——百视通的非流通股占总股本的

36.4%,人民网的非流通股占75%(到2015年4月大部分股票解禁仍有15%的非流通股)。百视通新媒体拥有百视通技术、文广科技、广电制作、百视通国际(香港)100%股权,投资入股上海信投、风行网络等网络企业,与中国联想集团、中兴通讯等组建新媒体合资公司,构建起新媒体产业集群。其中,百视通技术拥有东方龙、东方宽频网/看看新闻网100%股权,视云科技51%的股份、欢流传媒34%的股份。

(二)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外资控股或参股,机构投资者活跃;高管普遍持股,内部实施股权激励尽管被外界冠以“中国最大、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腾讯控股作为一家根据开曼群岛法律组织、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有限责任公司,其大股东却是MIH,后者是Naspers Limited的全资子公司。Naspers是一家总部位于南非、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媒体集团,业务包括付费电视、互联网、印刷媒体等。2004年腾讯上市以来,MIH一直是第一大股东。

新浪、搜狐和网易的情况大体类似,它们均有大量外资参股。着名投行摩根斯坦利均拥有四大门户网站的股份,且为前十大机构投资者。新浪的股权结构有个特点:公司没有一个稳定的、绝对控股的大股东,一直存在股权分散的问题。2005年2月,盛大科技披露收购新浪19.5%表一新闻类新媒体公司主要股东与持股比例后者是一家英属维

京群岛注册的公司(由新浪CEO曹国伟及其他管理层控制),它投入1.8亿美元到母公司。本次交易被称为“中国互联网业首例MBO”(MBO即“管理者收购”),意味着管理层成为新浪的最大股东。据最新统计,境外机构投资者占新浪网所有流通股权的71%。

百度的股权结构与门户网站大体相当,它积极推行股权激励计划,以激发公司员工的创新活力。IPO前其大股东是DFJ,控股28.1%,李彦宏占股25.8%,IDG占股4.9%,Google 占股2.6%;IPO后,李彦宏占股22.4%,徐勇占股7%,其他高管占股14.1%,外资参股。

(三)视频网站:风险投资不断涌入,股权变更频繁,群雄并起、行业洗牌目前,国内至少五大类视频网站在分食蛋糕:

①广电系的CNTV、BBTV;②视频分享类网站(如优酷、土豆、酷六);③门户类视频网站(如被业界戏称为“富二代”的腾讯视频、爱奇艺、搜狐视频);④平台类网站(如PPS、乐视网、激动网),⑤技术类公司(如PPTV、迅雷)。

国内视频网站诸侯纷争,加之宽带费用和版权成本高企,收费模式难以建立,网站只能依赖广告,盈利模式单一,多数视频网站严重亏损,被迫不断寻找风险投资度日,最终选择在海外上市(因表三四大门户网站主要股东与持股比例(2011年8月新浪投

资6640万美元参股土豆网,占总股本9.06%,成为其第五大股东)2012年3月,优酷和土豆共同对外宣布,双方将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优酷拥有新公司71.5%的股份,土豆拥有约28.5%的股份。新公司命名为优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据易观国际统计,双方

合并后在中国网络视频业的市场份额接近35%(优酷占21.8%,土豆占13.7%)。2010—2011年,优酷和土豆为了争夺霸主斗得你死我活,双方共亏损9亿多元。群雄割据的现状下,曾经的两大对头被迫携手以保住龙头地位。

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战略并购将成主流模式-----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并购案例的选择 中国证监会于2002年10月8日发布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并从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本文拟以新办法实施后即2002年12月1日至2003年8月31日发生的上市公司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力图在案例的统计分析中寻找具有共性的典型特征以及一些案例的个性化特点。 一般而言,从目前发生的多数并购案例看,若以股权发生转移的目的区分,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出于产业整合的目的进行战略并购;二是以买壳收购为手段,进行重大资产重组,而后以再融资为目的的股权变动。本文分析的重点将结合控制权转移的途径,侧重于从收购目的即战略并购和买壳收购入手。也就是说,本文分析的第一层次以目的为主,第二层次将途径及其他特征综合作分析。基于此,我们统计出共有49例并购案例,其中战略并购30例,买壳并购19例。战略并购类案例控制权尽管通常发生了改变,但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不会发生重大改变。收购人实施收购的目的主要有:提高管理水平进行产业整合、投资进入新的产业、其他(如反收购、利用上市公司作为产业资本运作的平台、MBO等)。买壳收购类案例主要包含民营企业买壳上市和政府推动下的资产重组(重组和收购方也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主要资产都会发生重大改变。上市公司收购案例的统计分析均来源于公开披露的信息。 战略并购案例分析 一、并购对象的特征 1、行业特征----高度集中于制造业。按照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所有1200余家上市公司分别归属于22个行业大类中(由于制造业公司数量庞大,因此细分为10个子类别)。在本文研究的30个战略并购案例分属于其中的12个行业,行业覆盖率达到了55%。占据前4位的行业集中了19个案例,集中度达到了63.3%,接近三分之二。 从统计结果看,战略并购在高科技、金融、公用事业等市场普遍认为较为热门的行业出现的频率并不高。相反,战略并购却大部分集中在一些传统制造行业(如机械、医药、食品等)。在8个制造业子行业中发生的案例共有25项,占据了83.3%的比例。由此可以认为,战略并购对象的行业特征相当显著,有超过80%的案例集中于制造业。 如此鲜明的行业特征自然而然地让人联想到全球制造业基地向中国转移的大趋势。可以预见,正在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将为上市公司在制造业领域的战略并购提供一个广阔的舞

企业如何能通过资本运作迅速做强做大

企业如何通过资本运作迅速做强做大 “资产经营是爬楼梯,资本运作是坐电梯”;“资产经营是做加法,资本运作是做乘法”,企业要迅速做大做强,必须要获得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核心要素,如何快速获取这些核心要素呢?资本运作是获取这些核心要素的唯一途径,也就是说资本运作是企业迅速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 本课程对资本运作总体介绍、资本运作模式及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重点介绍了企业内部重组、企业并购、企业股权融资、新三板挂牌与运作及企业境内上市、企业境外上市6种常用的资本运作方式,帮助企业决策者和操作人员正确决策和操盘。 第一单元资本运作概述 企业做强做大应突破的瓶颈 突破瓶颈的方法 什么是资本运作 资本运营与资产运营的关系 资本运作模式 【案例分析】优酷并购土豆 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 【案例分析】海尔集团的发展之路 第二单元企业内部重组 【案例导入】经典案例 什么是企业内部重组 企业内部重组的方式 企业内部重组的支付方式 企业内部重组流程 企业内部重组成本 企业内部重组涉税分析 “零税负”重组方法 “零税负”重组方案的设计 “零税负”重组方案的实施 【案例分析】某集团企业的“零税负”上市重组 第三单元企业并购 并购概述

并购的类型 协同效应 并购动机分析 并购流程 并购8大步骤 如何制定并购战略 如何制定并购目标 如何搜寻并购目标 如何进行调查评价 如何设计交易结构 如何谈判签约 【案例分析】万达并购AMC 交易结构 设计交易结构的原则 电话:010—599002472 010--599004371 8种主要交易结构模式的比较 【案例分析】门口的野蛮人—KKR杠杆收购RJR 【案例分析】用友软件(600588)收购英孚思为【案例分析】百圆裤业(002640)收购环球易购【案例分析】中海油收购尼克森 企业价值评估 估值定义 估值依据 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如何选用 估值确定 【案例分析】万达商业地产香港IPO的估值【案例分析】阿里巴巴美国IPO的估值 【学员讨论】爱使股份41倍溢价收购游久时代并购成本

中国上市公司九大收入陷阱案例分析

作者按:两年前,黄世忠教授写下了一篇经典之作:《收入操纵的九大陷阱及其防范对策》,发表在《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年第1-3期,黄老师以案例剖析方式揭示出收入操纵的九大陷阱,包括寅吃卯粮,透支未来收入、以丰补歉,储备当期收入、鱼目混珠,伪装收入性质、张冠李戴,歪曲分部收入、借鸡生蛋,夸大收入规模、瞒天过海,虚构经营收入、里应外合,相互抬高收入、六亲不认,隐瞒关联收入、随心所欲,篡改收入分配。此文基本涵盖了收入操纵所有伎俩,可惜文中案例均为美国上市公司,下面以中国上市公司案例分析黄教授概括出来的九大收入操纵陷阱,供诸位评判。 陷阱一:寅吃卯粮,透支未来收入 【案例一】科龙电器 (000921)今日发布未审计的半年报称:关于2004 年本公司人民币5.76 亿元的货物销售事项的跟踪前任审计师在其2004 年度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中提出本公司对两家国内客户销售人民币5.76 亿元的货物,但未能从客户取得直接的回函确认,而且截至2004 年12 月31 日该笔货款尚未收回。本公司董事会与管理当局对此事作了积极的跟踪,该事项的跟踪处理情况如下:经查证,前任审计意见中所提及的人民币5.76 亿元的销售,是依据本公司2004 年向两家客户实际开销售发票金额人民币2.03 亿元,加上本公司2004 年底向两家客户已出库未开票货物补记收入人民币4.27 亿元,再减去本公司2004 年对两家客户确认的退货人民币0.54 亿元后计算得来的。而实际上本公司2004 年向两家客户实际开销售发票金额人民币2.03 亿元中有人民币1.21 亿元属于本公司对2003 年度的已出库未开票货物补开发票,该笔销售本公司在2003 年已经确认了销售收入,所以当中只有人民币0.82 亿元包含在本公司2004 年度的收入中,本公司2004 年度实际上向该两家客户销售了人民币4.27 亿元加上人民币0.82 亿元总共人民币5.09 亿元的货物,其中已经收到货款的销售为人民币0.78 亿元,另外人民币4.31 亿元的货物由于该两家客户到期未能付款,在本公司要求下已将货物陆续退回本公司,该批退回的货物大部分已经在2005 年上半年销售给其他客户。对于该笔人民币4.31 亿元的退货,由于占2004 年度对该客户的销售比例不正常,并且前任审计师对该笔销售的真实性作出怀疑,本公司管理层认为该笔人民币4.31 亿元的销售在2004 年确认收入不适当,所以本公司按追溯调整法进行了处理,此项追溯调整调减了本公司2005 年年初未分配利润人民币1.12 亿元。 这个解释表明,科龙电器2004年度确实虚增巨额的收入和利润,而实际上,从该解释我们也可以发现,计入2003年度1.2亿元收入确认也是有疑问的,怀疑计入2004年度更恰当;事实上,2003年度确认收入有多少属于2004年度可能还有进一步核查,这只是一份管理层没有变动情况下未审计的半年报,相信还有更多的财务舞弊手法还未为人所知。实际上,结合04年报对提取退货准备的解释,可以判断科龙03年度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至少有1.2亿元收入怀疑是虚构的或有提前确认之嫌: 此前有网友在新浪留言称:2002年12月份,科龙针对当月销售出台了一个销售政策,要点如下:1,空调淡季当旺季;2,经销商12月份打款享受9月份的贴息政策。3,经销商用科龙账上金额提货,享受提货奖励和年度奖励。4,经销商可以不把货提走,科龙的各分公司仓库调整出部分位置放经销商的货。5,如03年价格调整,享受补差政策。6,如经销

资本运作浅析完整版

资本运作浅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浅析 资本运作是指公司利用资本市场,改善资本结构,实现资本最大化增值的各种活动,它对公司可以支配的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通过资产重组、企业并购、风险投资和融资等手段,改善资产组合结构,增加可控制的资源,提高资产运作效率,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上市公司实施资本运作的必然性 资本运作是一个强大的助推器,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纵观世界上众多着名企业的发展史,有一个明显的规律,那就是许多企业都是从产品经营起家,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在行业内达到一定水平和规模时进行资本运作,经过公司上市、企业并购、战略投资等一系列资本运作手段,加强产品经营或者介入其他行业开创新的天地,逐步把公司做强做大。 (一)资本运作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不少上市公司虽然成功上市了,但在企业体制、经营机制和管理流程等的转变还未真正到位。上市公司要想摆脱现有弊端,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资本运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有效途径。 (二)资本运作是上市公司实现“做大做强”战略目标的必要手段。许多上市公司都把“做大做强”作为发展战略。然

而,由于规模经济的发展需要持续不断的市场投入、技术投入、人力投入等,这些都最终都体现为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银行是无法及时、长期提供的,而资本运作却可以使企业在较短时间内筹集大量资金,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为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提供了可能,因此资本运作为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现实选择。 (三)资本运作是上市公司实现资源整合的必然途径。市场经济要求各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和企业之间进行合理流动,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上市公司在进行市场化的资源整合时,必须通过资本运作,采用并购、控股等方式,提高资源整合的效率和效益,实现上下游产业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达到规模扩张。 (四)资本运作是我国对外竞争战略的必然选择。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企业资产质量的不高,一直是导致国内公司与国外公司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依靠资本运作。通过市场化的资产重组,把以中小公司为主的组织结构,转变为以大公司为龙头的组织结构,从而扩大龙头企业的规模,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和市场影响力,使以大企业为龙头的产业结构有充分的实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来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二、上市公司实施资本运作的原则 资本运作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资本收益的最大化。通过资本运作,在宏观上可以实现资本的合理流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宏

中国上市公司案例.

中国上市公司案例分析 业绩股票的概念及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践 业绩股票是股权激励的一种典型模式,指在年初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业绩目标,如果激励对象到年末时达到预定的目标,则公司授予其一定数量的股票或提取一定的奖励基金购买公司股票。业绩股票的流通变现通常有时间和数量限制。激励对象在以后的若干年内经业绩考核通过后可以获准兑现规定比例的业绩股票,如果未能通过业绩考核或出现有损公司的行为、非正常离任等情况,则其未兑现部分的业绩股票将被取消。 我国上市公司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对股权激励制度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其中业绩股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式。从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在目前已实施了股权激励制度的86家上市公司中,有24家企业采用了业绩股票的激励模式,其行业和地域分布见表1和表2。可见采用业绩股票激励模式的上市公司中,高科技企业和非高科技企业数量相差不多,但在地域上多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 业绩股票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最先得到推广,其主要原因在于:(1)对于

激励对象而言,在业绩股票激励模式下,其工作绩效与所获激励之间的联系是直接而紧密的,且业绩股票的获得仅决定于其工作绩效,几乎不涉及到股市风险等激励对象不可控制的因素。另外,在这种模式下,激励对象最终所获得的收益与股价有一定的关系,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放大作用,激励力度较大,但与此相对应的是风险也较大;(2)对于股东而言,业绩股票激励模式对激励对象有严格的业绩目标约束,权、责、利的对称性较好,能形成股东与激励对象双赢的格局,故激励方案较易为股东大会所接受和通过;(3)对于公司而言,业绩股票激励模式所受的政策限制较少,一般只要公司股东大会通过即可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强,实施成本较低。另外,在已实施业绩股票的上市公司中有将近一半为高科技企业,它们采用业绩股票模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股票期权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应用受到较多的政策和法律限制,存在较多的障碍。 案例分析 业绩股票虽然是不同类型企业都可使用的一种股权激励模式,但它受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双重影响,每个企业的行业背景、发展阶段、股权结构、人员结构、发展战略与公司文化等都会对股权激励方案的要素设计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企业仔细分析自身情况,合理制定股权激励方案,否则,再完美的方案也会因为不符合企业自身情况而失效,甚至出现负面影响。从我国已经实施业绩股票激励制度的上市公司来看,各公司的激励方案各有特点,但要真正做到符合企业自身情况似乎又不那么容易。以下我们对福地科技、天大天财和泰达股份的业绩股票激励方案作一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业绩股票激励模式:中国上市公司案例分析

业绩股票的概念及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践 业绩股票是股权激励的一种典型模式,指在年初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业绩目标,如果激励对象到年末时达到预定的目标,则公司授予其一定数量的股票或提取一定的奖励基金购买公司股票。业绩股票的流通变现通常有时间和数量限制。激励对象在以后的若干年内经业绩考核通过后可以获准兑现规定比例的业绩股票,如果未能通过业绩考核或出现有损公司的行为、非正常离任等情况,则其未兑现部分的业绩股票将被取消。 我国上市公司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对股权激励制度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其中业绩股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式。从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在目前已实施了股权激励制度的86家上市公司中,有24家企业采用了业绩股票的激励模式,其行业和地域分布见表1和表2。可见采用业绩股票激励模式的上市公司中,高科技企业和非高科技企业数量相差不多,但在地域上多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 业绩股票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最先得到推广,其主要原因在于:(1)对于激励对象而言,在业绩股票激励模式下,其工作绩效与所获激励之间的联系是直接而紧密的,且业绩股票的获得仅决定于其工作绩效,几乎不涉及到股市风险等激励对象不可控制的因素。另外,在这种模式下,激励对象最终所获得的收益与股价有一定的关系,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放大作用,激励力度较大,但与此相对应的是风险也较大;(2)对于股东而言,业绩股票激励模式对激励对象有严格的业绩目标约束,权、责、利的对称性较好,能形成股东与激励对象双赢的格局,故激励方案较易为股东大会所接受和通过;(3)对于公司而言,业绩股票激励模式所受的政策限制较少,一般只要公司股东大会通过即可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强,实施成本较低。另外,在已实施业绩股票的上市公司中有将近一半为高科技企业,它们采用业绩股票模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股票期权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应用受到较多的政策和法律限制,存在较多的障碍。 案例分析 业绩股票虽然是不同类型企业都可使用的一种股权激励模式,但它受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双重影响,每个企业的行业背景、发展阶段、股权结构、人员结构、发展战略与公司文化等都会对股权激励方案的要素设计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企业仔细分析自身情况,合理制定股权激励方案,否则,再完美的方案也会因为不符合企业自身情况而失效,甚至出现负面影响。从我国已经实施业绩股票激励制度的上市公司来看,各公司的激励方案各有特点,但要真正做到符合企业自身情况似乎又不那么容易。以下我们对福地科技、天大天财和泰达股份的业绩股票激励方案作一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1.福地科技(000828) 福地科技是我国首家披露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在2000年3月的董事会公告中,福地科技披露了股权激励方案及奖励基金的分配方法:1999年度对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进行奖励,奖励以年度计一次性奖励,按经会计师审计的税后利润在提取法定公积金及公益金后按1.5%的比例提取,其中所提取金额的70%奖励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30%奖励监事。其中奖金的80%用于购买福地科技股票,20%为现金发放。福地科技同时还披露了获得奖励的16位高管人员名单及其所获奖励数额。 分析福地科技的激励方案,可以看出其优缺点:(1)激励模式选择较为恰当。福地科技是彩色显像管的重要生产基地,由于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业内企业的业绩多数趋向平稳或略有下降,因此采用业绩股票模式较为适合。(2)激励范围过窄。福地科技业绩股票的激励范围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包括董事、监事),未将核心技术、业务骨干

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资本运作是一个强大的助推器,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我把整理好的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浅析 资本运作是指公司利用资本市场,改善资本结构,实现资本最大化增值的各种活动,它对公司可以支配的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通过资产重组、企业并购、风险投资和融资等手段,改善资产组合结构,增加可控制的资源,提高资产运作效率,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上市公司实施资本运作的必然性 资本运作是一个强大的助推器,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纵观世界上众多著名企业的发展史,有一个明显的规律,那就是许多企业都是从产品经营起家,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在行业内达到一定水平和规模时进行资本运作,经过公司上市、企业并购、战略投资等一系列资本运作手段,加强产品经营或者介入其他行业开创新的天地,逐步把公司做强做大。 一资本运作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

不少上市公司虽然成功上市了,但在企业体制、经营机制和管理流程等的转变还未真正到位。上市公司要想摆脱现有弊端,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资本运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有效途径。 二资本运作是上市公司实现“做大做强”战略目标的必要手段。许多上市公司都把“做大做强”作为发展战略。然而,由于规模经济的发展需要持续不断的市场投入、技术投入、人力投入等,这些都最终都体现为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银行是无法及时、长期提供的,而资本运作却可以使企业在较短时间内筹集大量资金,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为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提供了可能,因此资本运作为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现实选择。 三资本运作是上市公司实现资源整合的必然途径。市场经济要求各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和企业之间进行合理流动,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上市公司在进行市场化的资源整合时,必须通过资本运作,采用并购、控股等方式,提高资源整合的效率和效益,实现上下游产业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达到规模扩张。 四资本运作是我国对外竞争战略的必然选择。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企业资产质量的不高,一直是导致国内公司与国外公司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依靠资本运作。通过市场化的资产重组,把以中小公司为主的组织结构,转变为以大公司为龙头的

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战略并购将成主流模式-----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分析并购案例的选择 中国证监会于20xx年10月8日发布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并从20xx 年12月1日起施行。本文拟以新办法实施后即20xx年12月1日至20xx年8月31日发生的上市公司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力图在案例的统计分析中寻找具有共性的典型特征以及一些案例的个性化特点。 一般而言,从目前发生的多数并购案例看,若以股权发生转移的目的区分,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出于产业整合的目的进行战略并购;二是以买壳收购为手段,进行重大资产重组,而后以再融资为目的的股权变动。本文分析的重点将结合控制权转移的途径,侧重于从收购目的即战略并购和买壳收购入手。也就是说,本文分析的第一层次以目的为主,第二层次将途径及其他特征综合作分析。基于此,我们统计出共有49例并购案例,其中战略并购30例,买壳并购19例。战略并购类案例控制权尽管通常发生了改变,但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不会发生重大改变。收购人实施收购的目的主要有:提高管理水平进行产业整合、投资进入新的产业、其他(如反收购、利用上市公司作为产业资本运作的平台、MBO等)。买壳收购类案例主要包含民营企业买壳上市和政府推动下的资产重组(重组和收购方也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主要资产都会发生重大改变。上市公司收购案例的统计分析均来源于公开披露的信息。 战略并购案例分析 一、并购对象的特征 1、行业特征----高度集中于制造业。按照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所有1200余家上市公司分别归属于22个行业大类中(由于制造业公司数量庞大,因 此细分为10个子类别)。在本文研究的30个战略并购案例分属于其中的12个行业,行业覆盖率达到了55%。占据前4位的行业集中了19个案例,集中度达到了63.3%接近三分

资本运作案例分析

资本运作案例分析:高盛收购双汇 2006年3月3日,漯河市国资委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将其持有的双汇集团100%股权对外转让,底价为10亿元。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资产约60多亿元,2005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净利润1.07亿元。另外,集团持有上市公司双汇发展35.715%股份,所持股份的市值达33.89亿元。 2006年4月26日,由美国高盛集团、鼎辉中国成长基金Ⅱ授权,代表上述两家公司参与投标的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集团的一家子公司),以20.1亿元人民币中标双汇股权拍卖,获得双汇集团100%股权,间接持有双汇发展35.715%的股权。 根据挂牌信息,此次双汇集团股权转让要求受让者必须满足四个条件:资产规模超过500 亿元的国外资本、财务投资者、管理团队不变、税收留在当地。另外,双汇集团规定意向受让方或其关联方在提出受让意向之前,不得在国内直接或间接经营猪、牛、鸡、羊屠宰以及相关产业,也不得是这类企业大股东。闻讯,JP摩根、美国国际集团、新加坡淡马锡、高盛等国际资本展开了对双汇股权的激烈争夺。 从受让者条件来看,本来JP摩根是最有可能获胜的。相比早有准备的JP摩根,进入较晚的高盛赢面并不大。因为高盛在某些方面并不符合双汇受让者的要求:其一,高盛在2005年承销了双汇最大竞争对手南京雨润的IPO,并持有雨润13%的股份,而且在雨润董事会派驻了一名非执行董事,不符合竞标条件。其二,代表高盛和鼎辉的香港罗特克斯公司事实上并不符合双汇要求的管理资产500亿元的条件。但最后的胜出者却是罗特克斯,实在有点出乎外界的意料。 高盛和鼎辉能够最终胜出,其竞标之外的运作策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他们的理解,以万隆为首的经营管理团队,在此次股权转让中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为此,高盛和鼎辉将

企业资本运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绪论 本文通过对企业资本运作的含义、目标、运作的方式以及现状、误区、存在的问题的阐述,提出了相关的对策。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企业资本运作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主要有企业兼并重组的问题、股份制改造在运用中的问题和企业的融资偏好问题。同时发现其还存在一些误区,如盲目追求企业规模、以为规模就是经济、认为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成本低,不考虑长期获利性、重视资本运营,轻视生产经营等主要问题等等。严重阻碍了公司的发展。给公司的正常运行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更好的进行企业资本运作,有助于推动公司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 2企业资本运作的含义和目标 资本运作热火朝天很多年了,但是到底什么是资本运作?资本是企业的“血液”,资本运作是指对企业可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目标。资本运作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和艺术,各个门类无其不包,它推动着当前经济成规模、成规范、合理配置资源的向前发展。成功的资本运作,可以使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失败的资本运作,甚至可以导致资产上亿的企业面临破产。 2.1企业资本运作的原则 围绕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技术、核心生产过程)进行资本运作,这一原则为企业的内部资源整合和外部资本运作提供了方向。 2.2企业资本运作的战略方向 资本运作通过兼并重组、风险投资和发行股票等方式从企业外部筹资,资本运作的主要战略有:企业兼并、股市融资(国内主板市场上市、境外造壳海外上市)、风险投资战略。 3企业资本运作的方式 3.1企业兼并和重组 企业收购兼并行为是指一家企业以资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取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的一种经济行为。它能清晰地说明所有资本运作活动,包括产权交易、资产重组、联合、合并等形式的实质,所以企业并购是资本运作的核心内容。企业兼并主要有四种形式:第一,承担债务式,即在资产与债务等价的情况下,兼并方以承担被兼并方债务为条件接收其资产;第二,购买式,即兼并方出资购买被兼并方企业的资产;第三,吸收股份式,即被兼并企业的所有者将被兼并企业的净资产作为股金投入兼并方。成为兼并方企业的一个股东;第四,控股式,即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其它企业的股权达到控制该企业控股的目的,从而实现兼并。在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企业兼并重组本着双方自愿协商的原则进行,不受地区、所有制、行业和隶属关系的限制;企业兼并和重组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

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浅析

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浅析 资本运作是指公司利用资本市场,改善资本结构,实现资本最大化增值的各种活动,它对公司可以支配的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通过资产重组、企业并购、风险投资和融资等手段,改善资产组合结构,增加可控制的资源,提高资产运作效率,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上市公司实施资本运作的必然性 资本运作是一个强大的助推器,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纵观世界上众多著名企业的发展史,有一个明显的规律,那就是许多企业都是从产品经营起家,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在行业内达到一定水平和规模时进行资本运作,经过公司上市、企业并购、战略投资等一系列资本运作手段,加强产品经营或者介入其他行业开创新的天地,逐步把公司做强做大。 (一)资本运作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不少上市公司虽然成功上市了,但在企业体制、经营机制和管理流程等的转变还未真正到位。上市公司要想摆脱现有弊端,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在于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资本运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有效途径。 (二)资本运作是上市公司实现“做大做强”战略目标的必要手段。许多上市公司都把“做大做强”作为发展战略。然而,由于规模经济的发展需要持续不断的市场投入、技术投入、人力投入等,这些都最终都体现为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银行是无法及时、长期提供的,而资本运作却可以使企业在较短时间内筹集大量资金,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为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提供了可能,因此资本运作为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现实选择。 (三)资本运作是上市公司实现资源整合的必然途径。市场经济要求各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和企业之间进 行合理流动,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上市公司在进行市场化的资源整合时,必须通过资本运作,采用并购、控股等方式,提高资源整合的效率和效益,实现上下游产业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达到规模扩张。 (四)资本运作是我国对外竞争战略的必然选择。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企业资产质量的不高,一直是导致国内公司与国外公司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这一

上市公司再融资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再融资案例分析 改革沿着国九条“市场化”倾向,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等,发行条件比较多。财务指标放松。增发可可转债保留净资产收益率6%。市场在股改以后承受能力强得难以相信。供给不足,促使审核速度在明显加快。品种增加。分离债付认股权证的债券。公司债从发改委转过来。对两法的修订:公司法,证券法。与我们预期不太一样,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而发行市场化取向的前提,增发和转债“市价”为主,参看发行审核手册。支持发行的法律法规:公司法,证券法 以及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证券发行上市保荐管理办法,136号文,发审委办法,承销和询价管理办法。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0号。实践中06年75%非公开发行。公开与非公开目前各半。以前弊端,大股东发行,中小股东掏钱。债权人保护。社会对中介机构监督。必须上网。有利于投资者查询相关信息。分离债没有净资产收益率要求。转债公司债不要求担保,有资产评估。间隔一年取消。增发资产负债率的不得高于70%取消。有闲置资金不得做财务投资,如有则不得再发行。利润分配的规定,鼓励分红,年平均利润的20%,净利润分红。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当期融资不对市场造成影响。京东方对北京市政府发行。对询价加强监管。分离债:债在债券市场交易,权证在股票市场交易,分离交易。审核要求比可转债高。偏债性。给企业发行期的选择,6个月内发行即可。信息披露要求适当精简。信息披露真实完整仍然重要。 简化申报的格式。加大董事责任。对赢利预测进行加强监管。不能达到,3年不得融资。增发,配股,转债,分离债,公司债。项目前景比较认可,选择融资品种要注意。配股,控股股东不认配,会失败;资金实力强,或拿出一部分资产认购。分离债,净资产15亿以上,门槛高。注意:利率比较低,涉及权证的工具,对公司的财务费用的影响,会对公司利润滩薄。非公开发行容易,因为市场处于上升状态,但市场波动冲高时则无价格优势,要考虑市场因素。 非公开发行的注意事项: 1、公开披露的义务不规范; 2、加强信息披露,开董事会要披露; 3、应该明确事项,基准日由董事会决定; 4、确定发行对象名称、价格、数量事先确定; 5、可以不确定,明确发行对象的范围,限售期; 6、数量不确定,董事会应确定数量区间

资本运营经典案例

在介绍几个案例之前 小冰先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学习究竟什么是资本运营? 西方经济学中没有这一概念,90年代在我国出现,它是形成于中国的一个经济学新名词。 我们通常认为资本能够带来增值的价值,那么我们可以把资本运营理解为是为价值增值而进行的市场投资活动。换句话说,资本运营就是通过对资本的运作,在资本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本的增值和取得最大的收益。资本运营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涵盖整个生产过程、流通过程,既包括证券、产权、金融,也包括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因此我们可以将资本运营界定为一种通过对资本的使用价值的运用。 看过资本运营的概念介绍后,小冰分享给大家几篇有关资本运营的文章,这些文章详细的介绍了资本运营的类型及模式,我国企业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资本运营的核心等等。结合着文章知识的学习,再看看下面的七个案例,我相信大家对于资本运营会有个较清晰的理解~~ 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类型及其模式选择浅析_姚江红.pdf(115.77 KB) 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核心_重心与实践创新_王增孝.pdf(87.9 KB) 我国企业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_高雅翠.pdf(100.57 KB) 论科学资本运营观_丁浩.pdf(64.65 KB)

【一】 有一IT人士,其实也谈不上他懂多少IT知识,但是他有博士头衔,有在国外学习、生活k的经验和圈子。这就是他的资源,于是,他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来实现自己的创富梦想。 做法是:他先提出了在中国建立一个搜索引擎网站设想(那时,中国网站很少,不像现在,网站多如牛毛),并告诉他的老师,老师借给他10万美金,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探索出一个有可能赚钱的模式,于是找到国外的风险投资进行游说,并成功获得了新的投资,几年后又成功在那斯达克上市,赶上股市正疯狂炒做互联网概念,该股票价格和其他类似股票价格一样,一路彪升,于是乎,该IT人士,立马成为了IT精英,一举进入中国富豪榜。其他IT精英创富的路数,也基本差不多。 评论:其实现在看来,建一个网站很容易,找10万美金也很容易,那么,为什么他能成功,而别人没有成功,关键在于:一、他充分利用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试想,如果他没有在国外生活过,没有博士头衔,他就很难有超前的眼光,

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浅析

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浅析 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浅析 资本运作是指公司利用资本市场,改善资本结构,实现资本最大化增值的各种活动,它对公司可以支配的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通过资产重组、企业并购、风险投资和融资等手段,改善资产组合结构,增加可控制的资源,提高资产运作效率,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上市公司实施资本运作的必然性 资本运作是一个强大的助推器,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纵观世界上众多著名企业的发展史,有一个明显的规律,那就是许多企业都是从产品经营起家,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在行业内达到一定水平和规模时进行资本运作,经过公司上市、企业并购、战略投资等一系列资本运作手段,加强产品经营或者介入其他行业开创新的天地,逐步把公司做强做大。 (一) 资本运作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不少上市公司虽然成功上市了,但在企业体制、经营机制和管理流程等的转变还未真正到位。上市公司要想摆脱现有弊端,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资本运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有效途径。

(二)资本运作是上市公司实现“做大做强”战略目标的必要手段。许多上市公司都把“做大做强”作为发展战略。然而,由于规模经济的发展需要持续不断的市场投入、技术投入、人力投入等,这些都最终都体现为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银行是无法及时、长期提供的,而资本运作却可以使企业在较短时间内筹集大量资金,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为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提供了可能,因此资本运作为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现实选择。 (三)资本运作是上市公司实现资源整合的必然途径。市场经济要求各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和企业之间进行合理流动,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上市公司在进行市场化的资源整合时,必须通过资本运作,采用并购、控股等方式,提高资源整合的效率和效益,实现上下游产业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达到规模扩张。 (四)资本运作是我国对外竞争战略的必然选择。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企业资产质量的不高,一直是导致国内公司与国外公司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依靠资本运作。通过市场化的资产重组,把以中小公司为主的组织结构,转变为以大公司为龙头的组织结构,从而扩大龙头企业的规模,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和市场影响力,使以大企业为龙头的产业结构有充分的实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来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上市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专业会计班级 2010级会计本科自考班 姓名 学号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系 二○一二年十一月

实训项目一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海外债券发行案例分析 一、实训目的 通过本次训练,掌握上市公司债券发行中注意的基本事项,发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计算机网络、打印机、计算器、纸笔等。 三、实训基本内容与步骤 1.实训内容 上市公司海外债券发行案例分析 2.实训步骤 (1)熟悉背景资料,分析我国企业债券发行的制度规范; (2)分析上市公司债券发行中具体问题的决策分析。 四、案例分析时的注意事项 1.案例分析前,要了解债券发行的优势与劣势; 2.案例分析考虑的因素要全面,如发行规模、公司偿债能力、资金利率变化等。 五、案例背景资料 (一)基本情况: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海外债券发行资料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民族工商企业,创立于晚清洋务运动时期,于 1873年1月正式在上海开业。1950年招商局上海总公司改为"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后改组并人交通部,招商局名称不复存在。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公司于1950年起继续沿用招商局的名称。1990年,为了统一管理招商局在香港地区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大批境外企业,招商局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

成立。目前,招商局集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经营总部设在香港。招商局主要的经营业务有:水陆客货运输及代理;水陆运输工具、设备的租赁及代理;港口及仓储业务的技资和管理;海上救助、打捞、拖航;工业制造;船舶、海上石油钻探设备的建造、修理、检验和销售;钻井平台、集装箱的修理、检验;水陆建筑工程及海上石油开发工程的承包、施工及后勤服务;水陆交通运输设备及相关物资的采购、供应和销售;交通进出口业务;金融、保险、信托、证券投资行业的投资和管理;投资管理旅游、酒店、饮食业及相关的服务业;房地产开发及物业管理、咨询业务;石油化工业务及投资管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及经营;境外资产经营;开发和经营管理深圳蛇口工业区、福建漳州开发区。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1 亿元,负债总额亿元,净资产 (所有者权益)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2. 36 % 0 200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1 65亿元,净利润58. 95亿元。 1.发行批文 本期债券业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财金[2007J2152号文件批准公开发行。 2.本期债券的基本事项 (1)债券名称:2007年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债券(简称"07招商债")。 (2)发行总额:人民币18亿元。 (3)债券期限和利率:本期债券为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票面年利率为% ,在债券存续期内固定不变。本期债券采用单利按年计息,不计复利,逾期不另计利息。 (4)发行方式:本期债券通过承销团成员设置的发行网点公开发行。 (5)发行价格:本期债券面值100元,平价发行,以1 000元为一个认购单位,认购金额必须是1 000元的整数倍且不少于1 000元。

浅谈企业资本运作的发展

企业天地 Company 2011年3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5091302.html, 浅谈企业资本运作的发展 王坚/文 随 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权制度的变革和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以资本导向为中心的资本运作为企 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方式,而在资本运作的背后,又隐含着资本权力和利益的较量和重新分配。因此,资本运作在认识上要纠正一系列错误观念,在操作中才能取得实效。 资本运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的经济范畴。企业是资本的载体,资本是企业的血液。搞好资本运作,合理地筹措资本,有效地运用资本,不断地增加资本积累,提高资本运作的效率和效益,才能使企业充满活力。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企业作为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 资本运作中认识上需要校正的几个观念 资本运作作为现代企业的有效管理手段,曾被一些企业家成功地应用,并创造了企业超常发展的经营业绩。但是,由于资本运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时间较短,加之资本运作所需要的制度环境和条件尚不完全,以至于在资本运作的理念和操作中存在着不少认识上的障碍,从而使一些实施资本运作的企业未达到预期目的。(一)把资本运作异化为政府行政推动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运作主体必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而不是政府。但由于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及企业产权改革不到位,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对企业资本运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介入是必要的,这对促使资源流向资产运作效率高的行业或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二)把资本运作等同于股票上市和企业改制等。资本运作作为企业的一种外部交易战略,不仅在微观上具有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规模效应的作用,而且在宏观上具有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盘活存量资产的效能。但在资本运作的实务操作中,许多企业把它等同于股票上市或股票炒作。于是一些经营状况不佳、本身不够上市条件的企业,却通过母体裂变,将企业中效益好的部分组成股份公司,企图上市“圈钱”。 (三)认为搞资本运作就是单纯的资本扩张。资本 运作一个典型的特点是可实现的低成本扩张,然而目前许多企业搞资本运作仅是为了资本扩张,至于扩张后企业的整体效益和发展以及扩张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就“置之度外”了,其结果不但资本运作的意义和效果没有发挥,甚至可能使扩张后企业面临种种的危机。(四)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有些人认为兼并、收购某些与自己主业无关的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会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实现稳定的经营利润。但实际上,如果企业实行无关联多元化经营战略,不太熟悉所进入的行业,反而会加大风险。单纯追求投资领域多元化经营是资本运作的最大误区,它使主业不精,副业不旺。无关联多元化扩张的结果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跳跃性发展和机遇,反而可能使企业走向衰退或破产。 企业资本运作策略选择 从资本价值总额变动观察,资本运作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做加法,即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发展规模经济,取得规模效益;二是做减法,即淘汰一批亏损企业,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企业,为经济发展减亏解困;三是做乘法,即走联合、并购、控股、参股之路,在启动存量资产,缩短建设周期,促进存量资产优化组合的同时,实现规模经济,取得规模效益。就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扭亏无望、严重资不抵债企业的资本运作策略。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分析与资本运作方法介绍

、市值管理及其宗旨 所谓市值管理,即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市值管理是推动上市公司实体经营与资本运营良性互动的重要手段。市值管理的核心是价值管理,是价值创造与股东价值实现;目标是追求可持续的上市公司市值最大化;其本质是一种长效战略管理机制。 市值管理的核心内涵,就是不断优化和扩大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以实现市值提升。实现路径第一是通过经营业绩的提升而促使股价上升,那么所有股东的市场价值就得到了相应的提升。第二个路径是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扩大公司的资产规模。在这方面,需要特别注意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的匹配关系,避免盲目追求规模导致经营质量下降和股价中枢走低,否则就可能会对市场价值产生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会拖累公司失去融资资格,经营问题的累积也会导致被迫退市的极端情形。 市值管理时代,EVA成为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一个首要指标,EVA是公司财务利润超出资本风险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和资本的风险成本)的剩余部分,反映的是公司在特定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市值管理是现代上市公司治理、运作的新理念,股市全流通后,其积极意义更加突出。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大PE班特评老师施光耀说过:“市值管理衡量上市公司实力大小的一个新标杆;是考核经理层绩效好坏的一个新标杆;是决定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能力强弱的一个新标杆;是决定上市公司融资成本高低的一个新标杆;是决定投资者财富大小的一个新标杆;是衡量一个国家资本市场乃至经济实力的一个新标杆。” 二、实现公司溢价的主要途径 溢价管理是市值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市值管理的常态。公司股价低迷,不但直接减少股东财富,还会影响公司市场形象,增加公司再融资困难程度,提高融资成本,同时也会对企业经营者形成较大的外部并购重组的市场压力。 (一)突出而优异的主业溢价 上市公司主业讲究集中而突出,不能过于分散,更忌讳定位的不清晰。纵观中外大蓝筹,只有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公司才能具备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品牌、技术和精准的生产经营控制等。主业相对稳定且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和一定产品定价权的公司会享受更多市场溢价。 (二)良好的公司治理与规范管理溢价 伟大的企业都是由优秀的管理层造就的。公司治理能带来溢价的原因,是因为管理是企业持续成长的根本,可以影响公司对社会资本的吸纳能力,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看好的程度和社会资本在公司内部的积聚程度。 北京大学总裁班调查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越来越被国际资本和全球投资人看作是改善经营业绩、提高投资回报、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点。在财务状况类似的情况下,投资者愿意为”治理良好”的亚洲公司多付20%-27%勺溢价,愿为”治理良好"的北美公司多付14%勺溢价。 国外的投资机构对于公司的管理水平、治理结构、分红派现以及股东权益都会给予溢价评级。只有那些能够经受国际化视野考察、具有优良公司治理能力以及注重分红的上市公司才会持续获得较高的公司治理溢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