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婴幼儿自我认识的指导训练——小触觉球游戏:促进自我认识

婴幼儿自我认识的指导训练——小触觉球游戏:促进自我认识

婴幼儿自我认识的指导训练——小触觉球游戏:促进自我认识
婴幼儿自我认识的指导训练——小触觉球游戏:促进自我认识

一、活动目标:

(1)发展触觉:触觉球是相当专业的律动球,球面上的颗粒能强化触觉神经及辨识能力,对触觉的复苏有很大的帮助。

(2)促进认知:小宝宝不知道自己身体的存在,也无法区分自己的身体与别人身体的不同,这个游戏可以推动宝宝刚刚萌芽的身体认知。

二、活动准备:

触觉球若干

三、活动过程:

妈妈拿小触觉球从宝宝的胸前滚到腹部、大腿,回到头部,或是从背部滚到屁股。滚动时要时而用力,时而放松,给宝宝不同的感觉。

在滚动的同时,遇关节处稍用点力挤压两下,特别是颈部、手掌、脚底、腿窝等敏感处。妈妈可以一边做,一边唱歌或放个背景音乐,来制造一种快乐的气氛。

小贴士

有机会的话,妈妈可带宝宝到游乐场去玩一玩,那里的海洋球池可以让宝宝全身都接受小球带来的压力和刺激。

学生认知能力训练内容组织与实施的研究

随班就读学生认知能力训练内容组织与实施的研究 历史版本:5编辑时间:2009-4-29 11:03 作者:王开 妍标签: 随班就读学生认知能力训练内容组织与实施的研究认知能力训练内容组织 摘要:本文以认知康复教研组教研行动的顺序,呈现教研组在随班就读学生认知能力训练过程中的实践探索。首先基于已有实践和文献研究提出问题,指出随班就读学生认知能力训练的资源需要进一步丰富,外延需要进一步拓展。接着进行学生认知能力评估,借鉴医学诊断,再结合调查问卷、行为观察等非实验室评估方法,进行多维度评估,由专业人员、教师、家长组成团队来全面评估随班就读学生的认知能力状况。然后在评估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认知能力训练的目标系统,从而便于制定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训练计划。最后确定训练内容与方法,训练方案本身就是训练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因此训练方案设计是认知能力训练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实践中探索出聚焦式和循环式 两种设计思路。 关键词:随班就读认知能力评估训练 1.提出问题

1.1 基于实践拓展外延 我校的认知能力训练实践与研究已经有一定基础,前一阶段认知能力训练较多集中于思维训练。当时除了借鉴国内外众多学者开发的一系列的思维训练课程(针对一般人群,如斯腾伯格(R. J . Sternberg) 的“思维教学课”等),主要利用华师大特教系针对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设计的可逆性思维训练教程,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认知能力训练,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目前参加认知能力训练的随班就读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年龄跨度大,个体、亚群体之间差异显著,认知能力训练的资源需要进一步丰富,训练内容的外延需要进一步拓展。 1.2 基于文献转变视角 认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是在许多活动中都共同需要的认识方面的能力,着重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它隶属于智力的范畴,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它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从文献中可以看出,目前随班就读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政策理论、现状调查、工作总结、教育教学个案等方面,但针对随班就读学生认知能力训练研究较少,仅见华师大谭和平的调查研究1[1]和实验

小游戏里的自我介绍

小游戏里的自我介绍 能做自我介绍游戏1 沟通游戏]画图 规则: (1)、图形贴于写字板后 (2)、人只能站在板后,不可走出来,有30 秒思考时间。 (3)、描述第1 图时,台下学员只允许听,不许提问。--单向沟通 (4)、描述第2 图时,学员可以发问。--双向沟通 (5)、每次描述完,统计自认 为对的人数和实际对的人数。 游戏说明的道理: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更有效,双向沟通可以了解 到更多信息。 ----对听者而言: 1)自认为自己来做会做的更好----单向沟通时,听的比说的着仅对对 方提要求,不反求诸己----同样情况下,为什么有人做对了,有人做错了? 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为作对了的人?! 5)不善于从别人的提问中接收信息----对说者而言: 1)要注意听众的兴趣所在 2)要对所表达的内容有充分的理解与了解 3)存在信息遗漏现象,要有很强的沟通表达技巧述整体概念,然后逻 辑清晰地讲解 能做自我介绍游戏2 幽默的分组相识游戏目的:通过多次的趣味分组,活跃现场气氛,

使陌成员生相识操作步骤:告诉大家下面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如果你和其他伙伴是同一类人,请你们走到一起并相互握手、问候 问题: 1、早上起床的时候你是从左边下床还是右边下床?(请左边下床的站左边,右边下床的站右边,记不清的站中间,分好组后请大家相互握手、问候、并作简单的自我介 2、然后请所有人把双手交叉我在一起,凡是左手大拇指在上面的,请站左边,右手拇指在上的请站右边,两个手指平行放着的站中间(分好组后同样相互握手、问候、做简单自我介绍,提示: 1、第二次分组后,看会场气氛,如还想再加一些”温度”,可以进 行第三次分组。 2、这个游戏最关键的地方是分组的方式,分组方式越滑稽、幽默大家的兴奋感越强,分组的方式可以自己创造 例如: a、挤牙膏时随便一挤的站左边,特别的从底部向上的站右边; 穿鞋先穿左脚的站左边,先穿右脚的站右边,记不清的站中间相关 讨论: 1、你在刚才的过程中,和多少人打了招呼、作了自我介绍? 2、你有没有发现同组的人有相似之处? 3、做完这个幽默的奋斗分组游戏,你现在感觉如何? 能做自我介绍游戏3 串名字游戏游戏方法:小组成员围成一圈,任意提名一位学员自我介绍单位、姓名,

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一、 意义及作用 认知活动主要是指以人的思维为核心的认识活动,它是构成人的智力的重要因素。 儿童的智力发展一方面与人的遗传素质、个体发育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与社会文化环境和现实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 因此,康复训练是开发特殊儿童智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康复训练不能脱离特殊儿童的实际,超越特殊儿童的发展水平,认知 能力训练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来进行。 有关研究和康复训练实践表明,特殊儿童普遍存在着抽象思维方面的障碍和缺乏应变能力。改善他们的智力和社会适应 能力,认知能力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特殊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个体音的差异,而且表现为个体内的差异。因此,对特殊儿童进行认 知的康复训练,不仅需要遵循正常儿童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要特别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对其实施个别化的康复训练。 二、 训练内容 在《系统康复训练测评表》中领域三,提岀了认知能力训练的长期目标。我们为本领域的长期目标提供了必要的短期目 标,作为开展康复训练的活动建议。因此在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时,提岀特殊儿童在本阶段的长期目标以后,就可以在本章节 中找岀适合特殊儿童的短期目标。 此外,各地还应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特点自行拟订一些短期目标, 以充实康复训练活动。 认知能力训练的短期目标如下 (编码的第一级数表示领域,第二级数表示类别 (长期目标),第三级数表示短期目标。三位 数码表示岀一个短期目标的确切代码: 3 . 认知能力 3 . 1 物体的存在 3 . 1 . 1 能指向物体失落的位置 3 .1 .2 能寻找从眼前消失的东西 (如给儿童看苹果后藏在背后,他会找 ) 3 . 1 . 3 能从部分推知该物整体 (如只给儿童看到狗尾巴,他知道是一只狗 ) 3 . 2 从背景中选择知觉对象 3 . 2 . 1 能从两个物品(如苹果和梨)中按指示选择任一件 3 . 2 . 2 能从3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3 . 2 . 3 能从多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生基础认知能力训练》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生基础认知能力训练》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生基础认知能力训练》心得体会 为加强小学生基础认知能力的训练,更好地提高小学生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服务质量,xx年4月13日至14日在深圳市罗湖区淘金山小学举办“小学生基础认知能力训练课程”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主要以专家讲座、名师示范课、互动评课、经验分享等形式开展,从不同角度全面解析课程。在王洋校长、孟允献主任的带领下,我校十名数学教师有幸参与“全国小学基础认知能力训练课程研讨会”。在研讨会上,老师们了解到该门课程的理论背景以及感受到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艺术,因此大家的疑问也渐渐解开了,对这门《让大脑更聪明》的课程也倍感兴趣,这对我校未来的课程整合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以下是参会心得分享: 一、该门课程的介绍与解读这门课程与往常的课程教学目标不同,它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基础认知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分为六大板块,即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问题解决、创造与想象力。既然是能力,任教老师就不能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教师(传授知识),而应把自己定位为教练(提升学生的能力)。 能力训练对学生而言,自然是好的,那么知识的传授还要不要呢?这样的做法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会不会加大学生的学

习负担?针对这一问题,深圳大学心理学系李晓东教授认为,基础认知能力与流体智力密切相关,是学习各学科知识都需要的一般能力。基础认知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与训练,将会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流体智力能有效地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工作表现。根据相关心理学研究,数学重视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6岁儿童并不适合学习数学。当前通用的数学课教学,孩子学习起来是有困难的,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等毛病,反而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数学学习。 据了解,这门课程以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为依据,注重科学性和趣味性,把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闯关欲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乐中学、学中乐。 二、参会的体会与疑问观摩完该门课程的教学案例,我们不得不喜欢上这门课程。该门课程教学环节很清晰明了,教学设计新颖多样,教学难度层层递进,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基本上体现出了基础认知课程三大核心:梯度化、仪式化、游戏性,对我们学校未来的课程整合具有参考价值与意义。 基于此,我们一致认为小学生基础认知能力训练课程有必要推广,并在今后推广到我校一年级学生的教学中。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该阶段的学生还没掌握逻辑思维的运算模式,而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大部分是6岁,可见一年级的学生仍处于前运算阶段,通用的数学教材对他们而言是有难度的,因此我们可以把该部分内容延后教学,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

认识自我小游戏

认识自身潜能小游戏 准备:秒表(或有秒表功能的手机)过程: 1、随机提问学员“认为自己一分钟内能击掌多少次”。 (一般回答50 次、60次、100 次等) 2、挑选次数较多的学员到前台进行试验,其他学员自己可以尝试,教练计时(约秒)。 10 让前台试验学员回答各自的击掌次数,然后询问其他学员的击掌数。 3、再次提问学员“认为自己一分钟内能击掌多少次”,引导学员挑战自身极限,认识自身潜能。 4、教练引导学员练习击掌,提高击掌次数。(掌面接触,不一定是全面接触;计数方 法,不是10、12,而是1、2、3…2、2、3) 5、再次试验。 6、分享体会。 游戏一:我的五样 请你在纸上写出你生命当中认为最重要的五样东西。可以是实体,也可以是人物,或者是某种情意,或者是钱,包括生命等等。 现在,问题出现了,你的人生出现了问题,需要你舍去一样,才能走向顺利的道路, 你们会选择首先舍弃什么呢? 是剩下四样了,可这个时候,人生的黑洞出现了,你必须舍弃一样,来度过这个难关, 现在,你会选什么 呢? 剩下三样了,现在大家大概都已经知道了这个游戏的玩法,呵呵,黑洞,险滩陆续出现,我们要相继再舍弃两样,,,,,现在,你只剩下一样。是什么呢?亲情?朋友?父母?钱?房子?不管你们选择了什么,请记住,这个将是你人生中最最重要的东西, 弥足珍贵,请你一定珍惜! 请问:在做这个游戏以前,你们知道自己最珍贵的,最想拥有的,最不想失去的是什么吗? 有写钱的吗? 有写父母的吗? 给大家讲几个不同身份的人的答案,告诉大家以后遇到这样的人,你要怎样相处: 选择钱,这种人连亲人都可以放弃,对什么都是对等原则,记住,以后在遭遇不幸的时候,身边也不会有朋友和亲人。 选择父母的男同志,如果是成年人,那么他父母的意志和情感将左右他的一生,哪个女的要是嫁给这 样的男人,要小心了,这个男人没法驾驭你们俩的幸福指针,幸福都在他爸妈那里掌控着。 (我们的五跟手指长短不一,依次是中指、无名指、食指、小指、拇指。如果这五根手指的长短代表 亲情、友情、爱情、家庭和事业在你人生中的地位和分量,你会怎么排列呢?哪个是中指,在第一位呢?告诉我你的选择。) 游戏二、谁是你的重要他人? 。1

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一、意义及作用 认知活动主要是指以人的思维为核心的认识活动,它是构成人的智力的重要因素。 儿童的智力发展一方面与人的遗传素质、个体发育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与社会文化环境和现实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此,康复训练是开发特殊儿童智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康复训练不能脱离特殊儿童的实际,超越特殊儿童的发展水平,认知能力训练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来进行。 有关研究和康复训练实践表明,特殊儿童普遍存在着抽象思维方面的障碍和缺乏应变能力。改善他们的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特殊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个体音的差异,而且表现为个体内的差异。因此,对特殊儿童进行认知的康复训练,不仅需要遵循正常儿童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要特别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对其实施个别化的康复训练。 二、训练内容 在《系统康复训练测评表》中领域三,提出了认知能力训练的长期目标。我们为本领域的长期目标提供了必要的短期目标,作为开展康复训练的活动建议。因此在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时,提出特殊儿童在本阶段的长期目标以后,就可以在本章节中找出适合特殊儿童的短期目标。此外,各地还应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特点自行拟订一些短期目标,以充实康复训练活动。 认知能力训练的短期目标如下(编码的第一级数表示领域,第二级数表示类别(长期目标),第三级数表示短期目标。三位数码表示出一个短期目标的确切代码: 3.认知能力 3.1 物体的存在 3.1.1 能指向物体失落的位置 3.1.2 能寻找从眼前消失的东西(如给儿童看苹果后藏在背后,他会找) 3.1.3 能从部分推知该物整体(如只给儿童看到狗尾巴,他知道是一只狗) 3.2 从背景中选择知觉对象 3.2.1 能从两个物品(如苹果和梨)中按指示选择任一件 3.2.2 能从3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3.2.3 能从多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认知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家庭指导 1-6月认知训练: 注视:鼓励患儿用眼睛注视人、物体,物体选择由大到小。 追视:视线随人、物体按弧形转动180度。 两点注视:先看一个物体,后看另一个物体转换自然。 找声源:家长在患儿侧面站立,用各种频率的声响玩具耳后摇响,还可唤其名字鼓励其找声源。 触觉刺激:采用各种不同的材质对患儿手进行触觉刺激,每天2次,3-5分钟/次 手眼协调训练:先用颜色鲜艳的玩具触碰患儿的手,鼓励其伸手抓物,抓到后鼓励把玩。 寻找失落物体:先用带响、再用绒毛玩具从患儿眼前落地,训练其用眼睛追随,如果追寻就将玩具捡来给他,以示鼓励。 照镜训练:鼓励患儿同镜中人笑、说话,用手抚摩。 7-12月认知训练: 认识亲人:家长多与患儿做一些捉迷藏的互动游戏,多亲近患儿,训练患儿认识亲人。 毛巾盖物:将患儿喜欢的物体先让他玩,再用毛巾盖起来鼓励其拿开毛巾找玩具。换手:将各种形状的物体从一只手换到另只手。 对敲:两只手同时分别拿起两件物体,并相向地敲打。 对捏:用拇指及食指旁边相向地捏起各种小物体。 食指分离训练:训练用食指头指认物体,用食指按琴键、电话键等。 固定投掷:患手将物品放入容器内(各个方向)。 1岁-3岁认知训练: 放置图形: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五角形的规律放置。 匹配:训练患儿将同样的东西放一起,先用实物再用卡片。 找不同;在5-6个物体中挑出不同的物体。 生活记忆:训练其记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认识颜色:从一种颜色开始训练。 4岁—6岁认知训练: 事物特征训练:比如长短、大小、高矮、粗细、左右、男女等 分类训练:分清水果、蔬菜、家具、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 数词理解:认识1-10的数字、训练点数、区别数字的多少、同样多。

12个经典的课前热身小游戏

12个经典的课前热身小游戏 2014-09-14培训人社区 1、串名字游戏 游戏方法: 小组成员围成一圈,任意提名一位学员自我介绍单位、姓名,第二名学员轮流介绍,但是要说:我是***后面的***,第三名学员说:我是***后面的***的后面的***,依次下去……,最后介绍的一名学员要将前面所有学员的名字、单位复述一遍。 分析:活跃气氛,打破僵局,加速学员之间的了解 2、面对面的介绍 游戏规则:将所有人排成两个同心圆,随着歌声同心圆转动,歌声一停,面对面的两人要相互自我介绍。 注意事项:

(1)排成相对的两个同心圆,边唱边转,内外圈的旋转方向相反。 (2)歌声告一段落时停止转动,面对面的人彼此握手寒喧并相互自我介绍。歌声再起时,游戏继续进行。 3、我是谁? 活动目标: 1.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眼中的我,及他人眼中的我。 2.增进学生彼此熟悉的程度,增加班级凝聚力。 活动程序: (一)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A4影印纸。 (二)学生两两分组,一人为甲,一人为乙(最好是找不熟悉的同学为伴) (1).甲先向乙介绍「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乙则在A4纸上记下甲所说之特质,历时五分钟。 (2).教师宣布活动的规定为:「自我介绍者,在说了一个缺点之后,就必须说一个优点」。 (3).五分钟后,甲乙角色互换,由乙向甲自我介绍五分钟,而甲做记录。 (4).五分钟后,教师请甲乙两人取回对方记录的纸张,在背面的右上角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彼此分享做此活动的心得或感受,并讨论「介绍自己的优点和介绍自己的缺点,何者较为困难?为何会如此?个人使用那些策略度过这五分钟?」。两人之中须有一人负责统整讨论结果。 (三)学生三小组或四小组并为一大组,每大组有六至八人。

认识自我 心理教案

一、教案设计的现实意义: 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身体走向成熟而心理渴望成熟却仍然稚嫩的矛盾期。这一时期,教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从而接受自我、完善自我对于学生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本教案针对七年级同学的心理特征尝试设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知道自我意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2)懂得完善自我的重要性,客观的评价、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眼光看待自己。 2.过程方法目标: 学习科学分析自我的方法;学会客观而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用全面和发展的观点评价自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评价,认清和挖掘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同时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 2、教学难点:勇于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扬长避短。 四、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小游戏。 请大家跟着我的指令一起做: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手臂。(教师故意用右手去摸左边的脸,以此误导部分同学),停,大家不要动,看一看你做的对不对?(同学们用疑问或不自信的眼神看向我) 老师解答:老师有两个有意思的发现: 1、有些人擅长视觉接受事物(指令)、有些人擅长听觉接受事物(指令), 2、当少部分同学看到自己的动作跟他人不一致时,就很快否定自己,修改动作以保持跟他人的一致,这是一种从众心理。 总结:其实你完全没有必要感到羞愧,因为事实上老师通过不同的方式,发出了两套不同的指令。这就是奇妙的心理学。我们今天希望从心理学的角度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新课探究】 出示标题: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板书)

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一、意义及作用 认知活动主要是指以人的思维为核心的认识活动,它是构成人的智力的重要因素。 儿童的智力发展一方面与人的遗传素质、个体发育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与社会文化环境和现实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此,康复训练是开发特殊儿童智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康复训练不能脱离特殊儿童的实际,超越特殊儿童的发展水平,认知能力训练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来进行。 有关研究和康复训练实践表明,特殊儿童普遍存在着抽象思维方面的障碍和缺乏应变能力。改善他们的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特殊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个体音的差异,而且表现为个体内的差异。因此,对特殊儿童进行认知的康复训练,不仅需要遵循正常儿童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要特别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对其实施个别化的康复训练。 二、训练内容 在《系统康复训练测评表》中领域三,提出了认知能力训练的长期目标。我们为本领域的长期目标提供了必要的短期目标,作为开展康复训练的活动建议。因此在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时,提出特殊儿童在本阶段的长期目标以后,就可以在本章节中找出适合特殊儿童的短期目标。此外,各地还应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特点自行拟订一些短期目标,以充实康复训练活动。 认知能力训练的短期目标如下(编码的第一级数表示领域,第二级数表示类别(长期目标),第三级数表示短期目标。三位数码表示出一个短期目标的确切代码: 3.认知能力 3.1 物体的存在 3.1.1 能指向物体失落的位置 3.1.2 能寻找从眼前消失的东西(如给儿童看苹果后藏在背后,他会找) 3.1.3 能从部分推知该物整体(如只给儿童看到狗尾巴,他知道是一只狗) 3.2 从背景中选择知觉对象 3.2.1 能从两个物品(如苹果和梨)中按指示选择任一件 3.2.2 能从3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认识自我活动课设计

认识自我活动课设计 作者:李小红 (初中思品遂宁初中思想品德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 3 / 1342 发表日期: 2011-11-21 13:38:44 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依据:首先从认识自我的重要性、方法和原则讲起,然后从外表、气质、性格、能力和整体自我等角度展开,沿着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的思路,讲述自我的发展。 重点:理解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意义 难点:掌握正确评价自我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客观正确的看待自己得优点和缺点,懂得发展自我得重要意义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客观的认识、评价自己得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能够妥善处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得矛盾,提高有计划、有目的的塑造自我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清和挖掘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同时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悦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了解昨天的我,认识今天的我,更要追求明天的我,不断实现自我完 学生分析:正值青春期的初一学生,将要面对前所未有的变化以及由此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问题。青春期少男少女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发生了一系

列的变化,这些变化集中体现了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开始探索和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正在慢慢的走向独立和成熟。所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和发展自我是这个时期学生最需要的,也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认识自我是他们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在本课学习中,特别需要我们尊重学生,认真倾听,使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像我们展开,这样才能使我们顺利开的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与评价、并且帮助学生树立对未来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阶段的生活。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与讨论、生活情景再现、活动体验、讨论法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大风吹 1、(播放音乐)同学们,伴着轻柔的音乐,带着快乐的心情,让我们打开心灵之窗,一起进入心灵驿站。 2、做运动:大风吹。我说:大风吹。你们就问:吹什么?我说:吹男生。就请男生马上起立说:我是男生。 师:大风吹 生:吹什么? 师:吹男生 生:我是男生!

2-3岁儿童的认知能力训练

2-3岁儿童的认知能力训练 ●分清性别--在日常说话中,经常向宝宝灌输“你是男的,爸爸 也是男的”;讲画册时,指着梳小辫子的说“小红是女的,妈妈也是 女的”,然后让小儿说出自己的性别、爸爸妈妈的性别,再延伸至其 他人。 ● 在游戏中按如下顺序使小儿建立数的概念,理解数的含义,锻 炼和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水平,培养数学逻辑水平。 ●数1-10--2岁前小儿已会数1-5,2岁以后能从1数到10,教小儿按顺序熟记,背熟后再背11-20。此时小儿虽然不理解数的含义,但能协助他初步了解并熟记数的顺序,为按数拿取做准备。 ·手、口一致--小儿开始指着实物点数时会出现很多手口不一致 的现象,如口快手慢、漏数、重复数、倒数等。初教孩子点数时要先 做示范,让小儿学着用食指指着一块积木说1,指着2块积木说2,做 到手、口一致,逐步理解1、2的含义。手、口一致是计数水平发展的 关键一步,需反复练习。生活中随时都有机会练习数数,穿衣服时数 纽扣,上街时数汽车,饭桌上数碗筷,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 感觉器官,建立数的概念。 ·按数拿取--在手口一致的基础上,训练小儿按数拿取。对小儿 说“给我一个苹果”,“给我两个苹果”,反复练习,一直练到4。 ·比较数的大小--在孩子成功的按数取物之后,让他看着实物提 问他:“1和2相比哪个大?”提示孩子说出2大,继而启发他2比1大。 ● 长短--从婴儿期开始孩子已经初步接触了长短的概念,如大象 的鼻子长,兔子尾巴短。2岁以后用实物作比较,让他理解长短。例如 2把尺子,一长一短,让孩子指出哪把长、哪把短,持续强化长短概念。

● 上下--和小儿讲话经常应用上下方位语言。如“把娃娃放在下面,手绢放在上面;把报纸放在桌上,把拖鞋放在桌下”等。通过生 活用语理解上下。 ● 前后--告诉小儿把娃娃放在前面,把手背到后面,边说边作动作。外出活动时对宝宝说“爸爸在前面走,妈妈和宝宝走在后面。” ● 左右--当小儿学会用筷子以后,让他知道拿筷子的手是右手, 对他说举起右手,他会毫不迟疑的举起右手。当右手的概念巩固之后,再辨认右腿、右脚。左侧肢体就是与之相对应的一侧也就好分辨记忆了。 ● 认字的形象化--教小儿学认1、2、3数字,认简单的汉字。孩 子主要是形象记忆,适当的将字形象化能够协助记忆,如“2”像小鸭子。尽可能把学习认字趣味化,提升孩子学习的兴趣。 ● 理解职业--2岁半以后小儿能准确的叙述爸爸妈妈在哪里上班,做什么工作,也知道家中其他人的职业。看画册时,也会指着书中的 人物说"这是警察叔叔,那是护士阿姨"。 ● 理解住址--3岁左右的小儿能记住并会说出家庭住址,开始时 学记楼号和门牌号,然后再具体到区、街道,使小儿能完整叙述家庭 住址。 ● 识别不同颜色和几何图形--通过动作继续巩固对颜色的学习, 例如外出时让小儿自己去拿黄外套,拿对了应表扬。“穿上兰色的鞋”,自己跑到鞋柜前拿出鞋穿上。3岁的孩子能识别5-6种常见的颜色。能辨认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 【反抗期】 2岁以后,原来乖巧的孩子一下子变得不听话了,凡事都说“不”,让他睡觉,他会说“不睡觉”;叫他吃饭,他说“不吃饭”。好象有 意与父母对抗。这些表现说明孩子进入了成长过程中“反抗期”。反 抗期是2岁以后孩子心理逐渐成熟,独立意识开始萌芽阶段。随着体

心理小游戏

热身活动: 什么变了? 一、活动流程: 1、将所有人围成一个圈,所有人转过身,对自己的形象作三处改变,例如将手表摘下 来戴到另一个手腕上,将眼镜摘掉,或者将袖子卷起来等等。 2、完成以后可以让转过身来,观察小组内的同学变化在什么在方。 3、交流自己有多少改变被发现,有多少没有被发现 二、分享点:1、外表不代表一个人,我们队他人的认识是从一个人的内在方面来的 2、对自己的认识是什么 主体活动 A个我是谁 1、目的:强化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接纳。 2、操作: ①写出20句“我是怎样的人”,要求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的语句,避免出现类似“我是一个男生”这样的句子: 我是一个的人。 我是一个的人。 …… ②将陈述的20项内容作下列归类: A.身体状况(你的体貌特征,如年龄、身高、体形、是否健康等)。 编号: B.情绪状况(你常持有的情绪情感,如:乐观开朗、振奋人心、烦恼沮丧等)。 编号: C.才智状况(你的智力、能力情况:聪明、灵活、迟钝、能干等)。 编号: D.社会关系状况(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和别人应对进退、对他人常持有的态度、原则,如:乐于助人的、爱交朋友的、坦诚的、孤独的等等)。 编号: E.其他 编号: 分类是为了了解自己对自己各方面的关注和了解程度,某一类项目多,说明你对这方面关注和了解多;某一类项目少或没有,说明你对这方面关注和了解少或根本就没关注、不了解。健全的自我意识应能较为全面地关注和了解自己。 ③评估你对自己的陈述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你列出的每句话的后面加上正号(+)

或负号(-)。正号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你对自己肯定满意的态度”,负号的意义则相反,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你对自己不满意、否定的态度”。看看你的正号与负号的数量各是多少。 如果你正号的数量大于负号的,说明你的自我接纳状况良好。相反,你的负号将近一半甚至超过一半,这显示你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你的自尊程度较低,这时你需要内省一番,寻找问题的根源,比如是否过低地评价了自己?是什么原因使你成为这样?有没有改善的可能? ④分组交流。将团体成员分成4-6人的小组,在组内进行交流。交流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活动的感受。 ⑤团体内分享。每组派一名代表在团体内进行小组情况交流或个人体会的发言,供大家分享。 B三个我 1、目的:协助个体作自我反省、促进协调整合自我。 2、操作: ①请先预备三张纸,首先在第一张纸上描述“理想的我”,时间约为10分钟。然后将已写好的第一张纸搁置一旁,暂时不准再观看。接着照此类推,在第二张和第三张纸上分别具体描述“别人眼中的我”和“真正的我”,每一次,大概10分钟时间。 ②完成后,将所有三张纸放置在桌上,对三张纸上的三个“我”作出检核,主要是看看三个“我”是否协调和谐。若否,则差异何在,并尝试找出原因何在。请你留意另外一个重点:“理想的我”和“真正的我”是否协调一致?透过此重点,你往往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甚至矛盾之点。同时,往往会发觉自己一些对人生所产生的深层感受和渴求。 ③为了达到更积极的效果,你应当努力探索,看看如何可以使三个“我”更加协调一致,制定促进三个“我”协调统一的方案。有了具体的计划,你会较易在生活中落实并作出改进。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三个“我”是协调和谐的。当一个人自己和他人眼中的“我”没有太大的差距,个人理想也没有脱离现实,就是一个自我形象明确而健康的人。但当三个“我”不协调时,我们就该问自己:别人为何不了解我?我是否不能表里一致?不过,我们不必期望自己的三个“我”百分之百协调一致,因为那是不实际的期望,只会导致负面的影响。 ④进行上述思考后,请填写以下汇总表。 ⑤团体分享。请最有感受的成员在团体内交流自己的体会,大家分享。 C.生命曲线 1、目的:协助你回顾“过去的我”,总结“现在的我”,展望“未来的我”,对自己的人生做出评估。 2、操作: ①在一张纸的中央画一个坐标,横坐标表示年龄,纵坐标表示生活的满意程度,如下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 【关键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综述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认为MCI 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缺损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个体存在超出其年龄所允许的记忆障碍, 而记忆以外的大脑高级神经功能被保留,且日常生活不受影响的状态, 达不到痴呆的诊断标准。如何对疾病进行干预,延缓甚至逆转病情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研究。本文就MCI的康复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 认知训练 1.1 认知功能训练朱宏霞[1]对40例MCI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包括心理护理、记忆障碍训练、定向力训练、逻辑思维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干预前后进行MMSE和ADL评定。结果认知训练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明显提高(P<0.05),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认知训练可明显提高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王海丽、杨华清[2,3]等发现认知训练结合康复训练不仅能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还能促进患者平衡、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Kinsella GJ[4]应用认知训练治疗遗忘型MCI。方法:52 mCI患者和52正常人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主要评价为2周和随访4月后的前瞻性记忆和记忆策略。结果:每天的记忆(前瞻性记忆工作)经过干预后明显改善,尽管自我评价没有表现出相类似的结果。结论:在轻度认知障碍的早期,运用认知恢复的补偿策略进行干预,可以帮助提高日常记忆能力(前瞻性记忆任务和知识的记忆策略)。Vidovich MR[5]设计了认知活动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研究(PACE)来检测MCI老年人通过认知活动干预是否能减少认知能力下降的几率。方法:将160个MCI患者随机分配到两个治疗组:非特异性的教育组和认知活动组。干预措施包括90分钟的认知训练,共10个疗程,主要评分标准为剑桥认知评分。其他疗效如改变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情绪和生活质量也进行检测。这个项目产生的最好的证据是认知活动可作为防止老年人的认知衰退与MCI的策略。 1.2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Cipriani G[6]研究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认知训练对AD、轻度认知障碍(MCI)、多系统萎缩(MSA)的影响。10个AD患者(MMSE 评分23.9± 2.4)、10个MCI患者[MMSE评分(28.0±1.4)分]和3个MSA患者[MMSE评分(26.7±2.3)分]参加了此项研究。每个人参加两项训练计划,并在两疗程后评价认知和非认知功能。结果AD组MMSE分数显著提高(P=0.010)。相反, 另外两组MMSE随访基线分数仍相当稳定的。AD患者在语言生成方面(P=0.036)和执行功能(P=0.050) 也有明显的改善。MCI患者在行为记忆方面能够显著地改善(P=0.017)。多系统萎缩组无显著改善。其数据表明根据患者的不同诊断给予个性化的康复干预可能有不同的效果。MCI和AD患者在整体和/(或)在特定的认知领域有显著的改善。相反,MSA患者没有任何收益。Eckroth-Bucher M[7]将传统的认知刺激与计算机相结合,每天训练45分钟,一周2次,共6周。32个轻中度认知损害和正常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结果:轻度和中度

认知能力的培养

认知能力的培养 有助于师范生掌握学习方法,加深学习过程的认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师范生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对许多知识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问题能解决,就很少再去挖掘,也搞不清教师的教学机理,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较肤浅的层次上。在师范院校的生物学教学中,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将改变学习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它能让师范生全面认识自己的元认知结构,并在原有思维水平和理论层次上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它在学法上强调调节、监控、评价和反思,加深了师范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改变了学习中不懂提问题的弊病,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 有助于师范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训练生物学思维的能力元认知知识、体验、监控始终贯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元认知理论,提高元认知水平,利用它对思维进行监控、调节、评价、反馈,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解题的体验,引导师范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懂得为何要这样思考,而不去那样考虑,让他们知道提高生物学能力的途径和办法,促进生物学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完善,并逐步转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不断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 1.3 有助于学生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学生初具现代教育理论的构架,必然会促使教育思想的转变,从而自觉地提高素质。生物学学习中若能自觉地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培养与完善元认知能力,就会逐步地转变以继承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打破书本权威论的老观念,不断质疑,不断提出新问题,逐步树立起创新精神的意识,明确培养创新精神正是素质教育的一大重点。也只有这样,才能挑起教育改革的重任,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新要求。 2 如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引起并维持其行为以满足需要的内部心理倾向。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倾向于选择较高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更能集中注意力,并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面对学习困难时更能表现出坚持性与坚韧性,对学习结果持较乐观的态度,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效果。研究表明[4]:元认知与动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元认知受动机变量的调节和制约;学习动机对元认知具有“供能”的作用,它们能够激活自我调节技能和执行技能。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有效地进行计划、监控、调整等元认知活动,必须以个体的自发性、自主性为前提。因此,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

认知训练系统

专业、实用、可信赖 京师博仁认知训练系统 ——您信赖的认知训练专家 涵盖16项认知因子,全面考查大脑认知能力 完善的认知提升模式,涵盖评估、训练两大系统 趣味性、阶梯化的训练方案,轻松提升训练效果

目录 一、市场现状 (3) 二、产品概述 (3) 三、功能优势 (4) 1. 涵盖16项认知因子,全面考查大脑认知能力 (4) 2.涵盖评估、训练两大系统,科学考查能力变化 (5) 3. 趣味性、阶梯化的训练方案,轻松提升训练效果 (5) 4. 个性化的课程推荐训练更具针对性 (6) 5. 内容详实专业的报告,全方位了解认知能力 (7) 6. 配套辅助方案双效保障训练效果 (7) 四、专家指导 (8) 五、售后服务与支持 (9) 六、关于博仁 (9) 七、部分其他心理产品 (11) 八、部分客户 (11)

一、市场现状 您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分神,一个知识点往往要强调很多遍;个别学生的记忆力水平偏低,其他学生背完一篇文章,他却连一段都记不住………记忆力、注意的稳定性、思维能力都属于认知能力的范畴。一直以来,学生的认知能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类课程常常因为偏理论化,缺乏实操性,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很难对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做出客观的评判指标,也看不到实际改善效果。中小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一旦认知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就会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业乃至一生。 二、产品概述 京师博仁认知训练系统,为促进个体注意力、记忆力、思维等基础认知能力的提升而开发。系统依据神经可塑性理论,采用标准现代心理实验范式加以研发设计,由16个训练项目,43项训练方案组成,旨在提升大脑6大核心认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感知觉、思维能力、认知灵活性及反应时。 系统可对每项认知能力进行专业的评估和科学的训练,所有设计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由专业的认知神经科学专家设计,在保证专业性的基础上,将训练方案游戏化、趣味化,快速提升个体认知能力,是一款高效便捷、系统全面的认知能力训练系统。

十二个常用的课堂互动心理小游戏

十二个常用的课堂互动心理小游戏 第一个:我是谁 活动目标: 1.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眼中的我,及他人眼中的我。 2.增进学生彼此熟悉的程度,增加班级凝聚力。 活动程序: (一)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A4影印纸。 (二)学生两两分组,一人为甲,一人为乙(最好是找不熟悉的同学为伴) - 1.甲先向乙介绍「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乙则在A4纸上记下甲所说之特质,历时五分钟。 2.教师宣布活动的规定为:「自我介绍者,在说了一个缺点之后,就必须说一个优点」。 3.五分钟后,甲乙角色互换,由乙向甲自我介绍五分钟,而甲做记录。 4.五分钟后,教师请甲乙两人取回对方记录的纸张,在背面的右上角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彼此分享做此活动的心得或感受,并讨论「介绍自己的优点与介绍自己的缺点,何者较为困难?为何会如此?个人使用那些策略度过这五分钟?」。两人之中须有一人负责统整讨论结果。 (三)学生三小组或四小组并为一大组,每大组有六至八人。 1.两人小组中负责统整的人向其它人报告小组讨论的结果。 2.分享后,教师请每位同学将其签名之A4纸(空白面朝上)传给右手边的同学。而拿到签名纸张的同学则根据其对此位同学的观察与了解,于纸上

写下「我欣赏你…,因为…」。写完之后则依序向右转,直到签名纸张传回到本人手上为止。 3.每个人对其他组员分享他看到别人回馈后的感想与收获。 (四)全班学生回到原来的位子 1.教师请自愿者或邀请一些同学分享此次活动的感想与收获。 2.教师说明了解真实的我与接纳真实的我之重要性。 第二个:寻猎 所需时间:由参加的人数及所列项目的多少来决定小组人数:无限制,但要分5-7人为一组所需物品:给每一组发一个"寻猎"项目列表

认识自我--心理教案

认识自我--心理教案

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的现实意义: 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身体走向成熟而心理渴望成熟却仍然稚嫩的矛盾期。这一时期,教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从而接受自我、完善自我对于学生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本教案针对七年级同学的心理特征尝试设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知道自我意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2)懂得完善自我的重要性,客观的评价、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学会用发展的 眼光、全面地眼光看待自己。 2.过程方法目标: 学习科学分析自我的方法;学会客观而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用全面和发展的观点评价自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评价,认清和挖掘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同时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 2、教学难点:勇于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扬长避短。 四、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小游戏。 请大家跟着我的指令一起做: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手臂。(教师故意用右手去摸左边的脸,以此误导部分同学),停,大家不要动,看一看你做的对不对? (同学们用疑问或不自信的眼神看向我) 老师解答:老师有两个有意思的发现: 1、有些人擅长视觉接受事物(指令)、有些人擅长听觉接受事物(指令),

b心理自我:指个体对自我性格、能力、兴趣、特 长等方面的认识。(爱运动、喜欢唱歌) c社会自我:指个体对自己所处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 色、地位等方面的认识。(地位高、受欢迎、威信高)我们正确地认识自我,就要结合自我的三个层面。 3、完善自我的正确态度: 第一、接受自己的全部,无论优点还是缺点,无论成功还是失败。 第二、无条件的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程度不以自己是否做 错事有所改变。 第三、喜欢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有愉快感和满足感。 正确地认识自我有什么好处呢?让我们通过一个小故事来了解一下。 4、小小故事会:“口吃”的雄辩家 狄摩西尼是古希腊政治家、雄辩家。他7岁时父亲去世,家产被监护人侵 吞了。他成年后,决心向法院提起诉讼,以讨还被夺走的家产。然而,由于他患有口吃,无法到法庭去陈述自己的意见。面对自己身体方面的缺陷,他没有灰心,没有放弃,而是勇敢地接受了事实,并尝试努力去改变它。从此,狄摩西尼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练习发音,训练雄辩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终于学会了正确发音,掌握了雄辩这门技术,在法庭上以流畅有力的言辞击败了对手,打赢了官司。 提问:这个故事对同学有何启示?成功往往要基于正确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努力。正确的自我认识,就像把握了成功的方向,建立在非正确自我认识基础上的努力,很大程度上成了无用功。 过渡:要想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在生活的社会群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必不可少。 (二)良好的人际交往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精神愉悦,做事更能获得他人或集体的帮助,反之,人际关系恶劣,使人精神郁闷、郁郁寡欢。很多时候,细节决定成败,你在处理与同学他人的关系中,如能成功使用交往技巧,将事半功倍。

25种课堂上常用的心理小游戏

第一个:我是谁 活动目标: 1.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眼中的我,及他人眼中的我。 2.增进学生彼此熟悉的程度,增加班级凝聚力。 活动程序: (一)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A4影印纸。 (二)学生两两分组,一人为甲,一人为乙(最好是找不熟悉的同学为伴) 1.甲先向乙介绍「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乙则在A4纸上记下甲所说之特质,历时五分钟。 2.教师宣布活动的规定为:「自我介绍者,在说了一个缺点之后,就必须说一个优点」。 3.五分钟后,甲乙角色互换,由乙向甲自我介绍五分钟,而甲做记录。 4.五分钟后,教师请甲乙两人取回对方记录的纸张,在背面的右上角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彼此分享做此活动的心得或感受,并讨论「介绍自己的优点与介绍自己的缺点,何者较为困难?为何会如此?个人使用那些策略度过这五分钟?」。两人之中须有一人负责统整讨论结果。 (三)学生三小组或四小组并为一大组,每大组有六至八人。 1.两人小组中负责统整的人向其它人报告小组讨论的结果。 2.分享后,教师请每位同学将其签名之A4纸(空白面朝上)传给右手边的同学。而拿到签名纸张的同学则根据其对此位同学的观察与了解,于纸上写下「我欣赏你…,因为…」。写完之后则依序向右转,直到签名纸张传回到本人手上为止。 3.每个人对其他组员分享他看到别人回馈后的感想与收获。 (四)全班学生回到原来的位子 1.教师请自愿者或邀请一些同学分享此次活动的感想与收获。 2.教师说明了解真实的我与接纳真实的我之重要性。 第二个:寻猎

所需时间:由参加的人数及所列项目的多少来决定小组人数:无限制,但要分5-7人为一组所需物品:给每一组发一个"寻猎"项目列表 游戏概述:此游戏就开展于一个长期训练过程的开始或训练临近结束的阶段。 目的: 1、加深团队成员间的接触 2、发现团队成员的智慧 步骤: 1、将团队成员分为5-7人。 2、告知每个参与者将一起去参加一个搜寻活动,获胜的小组将受到奖励。 3、将"寻猎"列表交给各小组,告诉他们将利用他们自己的智慧尽可能多的获得表中所列内容。 4、设置一个时间限制,如1小时。 5、当时间到时,命令每个队都集合回来,比较哪一个队的得分高 讨论题目: 1、其他小组与完成有多少差距。 2、你是怎么分析获胜队的获胜原因的。 3、在你的小组里是否有人显得比其他人更出色。 4、有人领导你的小组吗?是谁?为什么他能领导? 第三个:瞎子走路 活动方式:演练、讨论时间:50分钟 活动目标:刺激成员体验人际关系的相互信任、领导及被领导的感觉 活动器材:眼罩 活动内容于过程: 领导者说明游戏规则 开始活动:一半自愿成员当盲者,先蒙上眼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