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语》为政篇第二(原文与译文)

《论语》为政篇第二(原文与译文)

?2.1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

??(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

?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

?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2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孔子说:

??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

?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

?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

?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

?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2.4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

?三十岁能够自立;

?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五十岁懂得了天命;

?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

??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

??生,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

?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

?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

?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2.6 孟武伯问孝,

?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

?孔子说:

?“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2 .7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

?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

?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

?又有什么区别呢??

?2 .8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

?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

?有了酒饭,让父母吃,

?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 2.9 子曰: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孔子说:

?“我整天给颜回讲学,

?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

?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

?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2.10 子曰:

??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论语为政篇教案

《论语》为政篇第二 教案设计及执教者:广利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1、学习《论语》第二篇为政,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了解大意,明白道理。 2、结合自己实际,反思过去的不足,努力自我完善,用实际行动回报亲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古文的韵味,做到知行一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在历史的长河中,诞生了无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在这些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当中,有这么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它照耀着、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个人就是(点击课件)说出他的名字?对,这个人就是孔子。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曾经有人用这样的一句话概括了孔子的一生。(点击课件)孔子是一位有才而得不到重用的闲人,是一位周游列国、四方游学的忙人,是一位为理想奋斗了一生的强人。 2. 而那本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书就是(点击课件)一起说。对,画面左边的就是《论语》的原件。(点击课件)《论语》的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里面记录的都是关于孔子和他弟子的一些言行。宋代的朱熹把《论语》列入“四书”之中(点击课件)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之书。《论语》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二是关于思德修养方面的。全文共有20篇。每篇都是用第一则开头的前两三个字作为题目的。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论语》,学习《论语》的第二篇为政。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二、诵读经典

1. 为政篇共有24则,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前八则,请同学们翻开书本23页,边听课文录音,边划出节奏停顿,并留意读音,请做好准备,开始。(点击课件) 2. 请看屏幕。在这八则论语中,有几个字的读音我们要留意一下。(点击课件)(老师指出读音不正确的字。) 3. 请同学们按划好的节奏停顿练习朗读。 4. 看屏幕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点击课件)先读前四则,再读后四句。注意及时纠正和作出评价。 5. 指导读出古文的韵律美。 6. 师生配乐朗读。(点击课件) 三、略知文义 1. 我们学习经典只是会读是不够的,还要理解它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一起来了解这八则论语的意思。(点击课件) 2. 现在,你们对这八则论语的意思有些了解了吗?那么,在这八则论语当中,提到最多的是关于什么方面的呢?对,5到8则都是讲关于孝道的。也有两则讲为政方面的。(点击课件)我们可以从“为政以德”和“道之以德”这两个地方,看出孔子是主张要以德治理天下的。 3. 那么,在孝道方面孔子又是怎么说的呢?读!(点击课件)(生读) 在这里孔子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孝。(点击课件)孝就是要经常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不要对父母做出那些有违礼仪规矩的事。这两点孔子是明确告诉世人的。同时,孔子也向世人提出质疑(点击课件),齐读(生读)!孔子向我们提出的质疑是(点击课件)孝敬父母只是为他们提供吃、喝、穿、住就够了吗? 四、明理导行 1. 你们认为这些就足够了吗?远远不够,孝敬父母不仅仅在物质上满足父母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精神上感到快乐。现在在我国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和留守老人,他们都无法承欢膝下,过着十分孤独、寂寞的生活。对于这些老人来讲,想与子女见见面、说说话都成了一种奢望。所以才会有人建议,把“常回家看看”纳入到法律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论语02为政篇及翻译

02为政篇及翻译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 作者:佚名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孔子说:“《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

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

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为政篇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 孔子说:“以道德来治理政事,就可以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安居在自己的位置上,而别的星辰都围绕着它。”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无邪。’”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来引导百姓,用刑罚来统一百姓的行动,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罚,却没有羞 耻之心;用道德教化来引导百姓,用礼制来统一百姓的行动,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并且自觉地走上正 道了。”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迷惑,五十岁能知天命,六十 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也不会越出规矩。”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一天,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这 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死了,要按礼来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要让你的父母只为你的疾病担忧。”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只是说能赡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如果 对父母不敬,赡养父母和饲养狗马又怎样区别呢?”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难的是对父母要和颜悦色。只是有事情子女去做,有酒饭给父兄吃,这样 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

论语·为政篇第二(3)原文

论语·为政篇第二(3)原文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评析】 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原文】 2 9 子曰:吾与回(1)言,终日不违(2),如愚。退而省其私(3),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1)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2)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 (3)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论学问的言行。 【译文】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

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评析】 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 【原文】 2 10 子曰:视其所以(1),观其所由(2),察其所安(3),人焉廋(4)哉?人焉廋哉? 【注释】 (1)所以:所做的事情。 (2)所由:所走过的道路。 (3)所安:所安的心境。 (4)廋:音sōu,隐藏、藏匿。 【译文】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评析】

《论语》经典名句原文及白话文翻译精编版(《八佾》、《里仁》篇)

《论语》经典名句原文及白话文翻译精编版(《八佾》、《里仁》篇) 《八佾》篇 《八佾》是《论语》第三篇的篇名。《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第一章 【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第二章 【原文】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第三章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原文】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第五章 【原文】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第六章 【原文】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第七章 【原文】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论语》为政篇第二

《论语》为政篇第二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知道有不能由人力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的(已经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2、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2(1)为政篇

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céng)是以为孝乎?” 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子曰:“君子不器。” 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ài)。” 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17.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xìng)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全文翻译完整版(二十篇)

目录

《论语》——学而------------------------------------------------------------------ 2《论语》——为政---------------------------------------------------------------- 14 《论语》——八佾---------------------------------------------------------------- 25 《论语》——里仁---------------------------------------------------------------- 37 《论语》——公冶长------------------------------------------------------------- 45 《论语》——雍也---------------------------------------------------------------- 57 《论语》——述而---------------------------------------------------------------- 70 《论语》——泰伯---------------------------------------------------------------- 84 《论语》——子罕---------------------------------------------------------------- 94 《论语》——乡党--------------------------------------------------------------- 105 《论语》——先进--------------------------------------------------------------- 115 《论语》——颜渊--------------------------------------------------------------- 127 《论语》——子路--------------------------------------------------------------- 137 《论语》——宪问--------------------------------------------------------------- 148 《论语》——卫灵公------------------------------------------------------------ 163 《论语》——季氏--------------------------------------------------------------- 175 《论语》——阳货--------------------------------------------------------------- 182 《论语》——微子--------------------------------------------------------------- 190 《论语》——子张--------------------------------------------------------------- 195 《论语》——尧曰--------------------------------------------------------------- 203

_论语_解读_为政篇_

———————————收稿日期:2006-09-11 作者简介:文克成,湖南中华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统战文化、传统文化。邮编410001 《论语》解读(为政篇) 文克成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用道德来行使政令,执政者就象北极星一样,呆在那里不动,其它星星都会围绕在它四周,拥戴它。” 儒家主张王道德政。所谓为政以德,有两个含义:一是执政者本身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能为老百姓做表率,这样才能服众;二是重教化而不重刑罚,用道德去引导和规范老百姓的言行,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然则君子之风盛于世,国之大治也。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本篇所论是“为政”,第一章即说“为政以德”,为何第二章突然转移论题,一下子扯到《诗经》来了?其用意有三: 中国自古便是诗的国度,不独文人好诗,老百姓也喜欢诗。《诗经》里的“风”便是各地的民歌。为政者不读《诗经》,怎么能够了解其所反映的民情呢? 中国自古以来,很多大政治家同时也是诗人,诸如屈原、曹操、王安石、范仲淹、苏轼、毛泽东等,他们以诗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政治主张、兴致情怀。文以载道,诗以抒怀,诗文皆可以为教。诗教,就是用诗去教化老百姓,这与“为政以德”有何区别呢? 孔子在此似乎是在提醒执政者: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思想问题,要使老百姓象《诗经》那样“思无邪”。 2?3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说:“用政令去治理,用刑罚去整顿,老百姓可以免于罪过,但他们没有羞耻之心。如果用道德去引导,用礼法去规范,老百姓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能懂得规矩,遵守法纪。” 儒家主张“德治”,法家主张“法治”,儒法之争从两千多年前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文革时的“批孔”就是抑儒扬 法,以扼杀民主,崇尚专制。其实,孔子并不反对法治,本章不也肯定了“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使老百姓可以免于罪过吗?他只是觉得单用政法治理不完善,还得用道德礼节去引导,以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是非观念,使老百姓自觉的遵纪守法。如此看来,儒法本无争,后人所争者位也,权也,利也。人为的“儒法之争”从此可以休矣! 2?4子曰: “吾十有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做人就站得住脚,四十岁明白事理不会被迷惑,五十岁知晓天命,六十岁听话听得明白,七十岁即使随心所欲,也不会超越规矩。” 这是孔子七十岁时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他活了72岁),令人不懂的是,这与“为政”有何联系?度之再三,似有所悟——— 孔子的这个总结,强调了学习对人的一生十分重要。其所以能“立”、“不惑”、“耳顺”、“不逾矩”,皆得益于“志于学”。执政者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一要自己好学,提高本身的道德修养,以为表率,二要引导老百姓学习,以知书识礼,“有耻且格”。 孔子把人的一生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目标和特点。执政者应当针对这一规律,分别引导和对待老百姓,切不可老幼不分一刀切。 2?5孟懿子问孝。子曰: “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向孔子问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 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向我问孝道,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樊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在生时,按照规定的礼节服侍他们;去世了,按照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2006年第6期 (总第34期)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NALOFHUNANINSTITUTEOFSOCIALISM !"

《论语》 为政第二 (原文、译文、解读)

《论语》2为政第二 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这一篇章主要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应用问题,孔子的思想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他的思想深入了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因此,这一篇可以说是学而篇的进一步理解。 【原文】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在自己的位置众星就会四面环绕着它。” 【说明】孔子的思想反复强调“仁”,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这里说的意思就是执政者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通过修养道德确立自己的领导威信,以威信治理国家,就会实现无为而治的局面。反映的是孔子的典型的德治天下的思想。 【原文】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纯正。”【说明】孔子晚年删订《诗经》,是因为他看到了诗歌的兴观群怨的功能,他的思想中认为人的成长和生命发展要“兴于诗”,足见孔子对诗歌的重视。因此,也有人认为这句话是孔子对自己删订《诗经》时把握的一个原则。所以,有人译成:删订《诗经》三百篇把握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思想纯正。 【原文】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去引导,用刑罚去规范民众,老百姓就可免于犯罪,但他们却不知道羞耻;用道德来教化他们,用礼制来约束他们,老百姓不但会懂得羞耻,还会自觉的遵守法律走在正途上。”

【说明】孔子注重人的心灵修养,所以治世他也看中以礼服人、道德化人的作用,实际生活中也是这样凡事一旦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事情就好办了。内心认识不到位,有抵触情绪,效果是不会好的。 【原文】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向学,三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人生立场,四十岁的时候不再困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了天道运行的规律,六十岁的时候,就没有我不中听的事情了,到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随心所欲而不违背法度了。” 【说明】孔子在这里叙述的是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的感受,也可以看作是他认识到的不同人生阶段所达到的境界。我的理解孔子所说的“立”不是通常单纯理解的立家、立业问题,而是指这个时候人应该确立一个对人生和世界的稳固看法,有了自己的独立价值判断和思想,用今天大学生教育经典的话来表达就是,这个时候人应该具有了自己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就是独立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用孔子的思想解释就是知礼(《泰伯篇》8.87章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尧曰篇》第20.3章“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季氏第十六》篇第13章有“不学礼,无以立”说的都是这个意思)有信(《颜渊篇》12.7章“名无信不立”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才能立。在佛学上理解,就是这个时候有了定力。而之所以不惑,是因为人的困惑皆起于情、起于功名利禄,经过十几年的磨砺,终于看穿了世界,懂得了功名利禄,包括情感皆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带走。懂得了这些,也就懂得了放下,也就做到无惑了。至于命的说法,我的理解是建立在唯物的客观的无神论基础之上的理解,命就是规律,天命就是客观规律,是整个世界和人生的总体运行规律。懂得了这个规律,才是耳顺和从心所欲的前提。 【原文】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

论语·为政第二

论语·为政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第一则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为政以德: 2、共:拱 3、北辰星拱 【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4、众星拱辰 【解释】:比喻众人拥护,围绕着一个他们所敬仰的人 本章讲为政以德?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第二则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蔽:概括,总结。 2、思无邪:纯正。 3、一言以蔽之 【解释】: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本章是孔子来评价诗经 第三则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守规矩) 本章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第四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立:站得住,就是自立。 2、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3、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4、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5、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6、从心所欲

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11

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11、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为政篇》(我的学习资料)

论语 为政篇 【本篇引语】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原文】 2?1 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注释】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原文】 2?2 子曰:“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注释】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评析】 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原文】 2?3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礼记·缁衣》:?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遯心。’?孔颖达疏:?格,来也。君若教民以德,整民以礼,则民有归上之心。??格心?与?遯心?相对成文,所以?格心?可理解为归正之心,归服之心。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原文】 2?4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

最新论语第二章(为政)注音资料

第二章论语为政篇 zǐyuēwéi zhèng yǐdépìrúběi chén jūqísuǒér zhòng xīng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gǒng zhī 拱之。 zǐyuēshīsān bǎi yìyán yǐbìzhīyuēsīwúxié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zǐyuēdǎo zhīyǐzhèng qízhīyǐxíng mín miǎn ér wúchǐ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dǎo zhīyǐdéqízhīyǐlǐyǒu chǐqiěgé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zǐyuēwúshíyòu wǔér zhìyúxuésān shíér lìsìsh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ér búhuòwǔshíér zhītiān mìng liùshíér ěr shùn qīshíér cóng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xīn suǒyùbùyújǔ 心所欲,不踰矩。 mèng yìzǐwèn xiào zǐyuēwúwéi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fán chíyùzǐgào zhīyuēmèng sūn wèn xiào yúwǒwǒduìyuē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wúwéi 无违。 fán chíyuēhéwèi yězǐyuēshēng shìzhīyǐlǐsǐzàng zhī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yǐlǐjìzhīyǐlǐ 以礼,祭之以礼。 mèng wǔbówèn xiào zǐyuēfùmǔwéi qíjízhīyōu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zǐyóu wèn xiào zǐyuējīn zhīxiào zhěshìwèi néng yǎng zhìyú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