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完整版)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完整版)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完整版)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主题阅读:读写联动)

执教:湖村中心学校陈显平2015.5.22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乡村四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情境诵读,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结合本单元主题,学习描写乡村田园风光。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作者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及对劳动人民

的同情之心赞美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难点]:结合本单元主题,学习描写乡村田园风光。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体验乡村美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乡村,你觉得乡村美吗?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

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同学们,欣赏了刚才几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

师:但见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

还有那小桥流水人家,真是令人陶醉!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写下了描写乡村美景

的不朽诗文,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七百多年前的一位诗人写的《乡村四月》这首诗。

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四月即春末夏初的季节,正是农忙季节。)(生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资料。(这首诗的作者是翁卷,南宋诗人,字灵舒。生卒年不详。永嘉(今为浙江省温州市)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由于一生未参加科举考试,所以他没有做过官。他一生为了诗歌游走四方,擅长写山水诗,也创作出了一些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的诗作。曾经隐居在一个深山村里,在那里搭了三四间小茅屋,种了些高粱和树木,安心自闲地写诗。六十岁左右去世)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韵

1.把古诗自由地读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听老师范读,议一议,要读出怎样的节奏。

3.指句读,生自行评议,正音。相机指导读准“了”“蚕”“桑”三个字,并了解多音字“了”的读音,应根据它的意思判断,读liǎo的时候,表示结束。

4.男女生合作读(前四后三)。

5.师生合作读诗。(生读每句诗后,教师重复诗句后三个字。)

6.学生配乐齐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品读赏句,想象悟情

(一)整体把握,感知古诗

师:咱们反反复复读了这么多遍,但好诗不厌百回读。现在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中圈出来。

师:你看到的是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置身这样的环境中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景美人忙

(二)学一、二句,感受“景美”

1.师:同学们,你从哪几句诗句中感受到乡村景美呢?

2.品读,感悟“绿遍山原白满川”。

①理解“山原”

师:(山陵和原野)山原其实就是丘陵小山。那小山连着平地,平地连着小山。交错着,绵延着,这就是——(生:山原)

②品读“绿”。

师:瞧,四月的乡村,遍地都是绿的,山是绿的,田野是绿的,你们还能在哪儿发现绿色?

生反馈:山下菜园里的菜,路旁的树,还有美丽的春江水……

③抓“遍”来悟景

师:展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一个绿色的世界。这么多的绿,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把它表现出来了,是哪个字?

师:一个“遍”字,给你怎样的感觉?(遍地都是绿的,我感觉到生机勃勃。有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感受到乡村所富有的生命力,大地一片欣欣向荣……)

④理解“白满川”。(课件出水稻图)平展的稻田里映着天空的白光,波光粼粼,白茫茫一片。

⑤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

3.品读,感悟“子规声里雨如烟”。

①师:是啊,在江南的乡村四月,这样的青山水色,往往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同学们,你仿佛听见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②生交流:“杜鹃鸟的叫声”“春雨沙沙的声音”“蒙蒙细雨”……

③课件出示子规图及声音。

师: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子规就是杜鹃鸟,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布谷、布谷……”每当布谷鸟啼叫的时候,就在提醒农人们赶紧播种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嘛!现在这子规就在细雨中啼叫,你能给这幅图起个名字吗?

④板书:子规啼雨

⑤你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师播放背景音乐深情朗读。

“闭上眼,我们仿佛走出了家门,看着自已美丽的乡村,这里有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清风细雨在抚摸你的脸颊,软绵绵的,凉丝丝的。侧耳听,天空中传来了熟悉的歌声“布谷,布谷”……这是布谷鸟在歌唱,声音是那样清脆,是那样悦耳,在无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荡……我们屏住呼吸,继续听,我们听到了无数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草丛中,池塘边,小溪旁,树林里,田野里……慢慢睁开眼睛……”

从这两句诗中,能体会到诗人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吗?(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

【结语】绿色山野,白满平地,如烟的细雨中,响起子规歌声,这真是一幅有声有色,意境优美的乡村画卷。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 生活在这里的人家,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三)学习三、四句,感受“人忙”。

1.学生齐读第3、4句古诗。

2.解读“蚕桑”,了解养蚕人的辛劳。课件展出“蚕桑”“插田”两幅画面,指导读与悟。

(师简介:清晨农民要担着箩筐去桑园采摘新鲜的桑叶,采叶回家要把它们擦干净,一片一片放在蚕筐上,每天至少四次的喂养,清早、中午、下午、半夜,家家养蚕,户户忙蚕,蚕儿要上架了,从吐丝结茧到销售,农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养蚕要做这么多工作,你觉得怎么样?)

(农民插秧的时候,天空下着细雨,农民头戴斗笠,身披簑衣,雨水流进脖子里,脚踩进烂泥田里,整日弯着腰插着秧苗,你觉得怎样?)

——那就请你们时常记住这句话:(课件展示: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

3.抓字“才”“又”,体会“人忙”

师:在这样的乡村四月,人们忙着蚕桑、插田,插田、蚕桑。如此繁忙的两个场景,诗人竟用了非常传神的两个字就串联了起来,是哪两个字?(才又)4.板书:养蚕插田(乡村四月真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啊!)

5.这两行诗写出了诗人的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两行诗重在写人,“才”“又”看似平实的词,充分说明了农民的劳动的繁忙紧张,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和赞美之情。)请用一句感叹句来赞美一下辛勤劳动的家民们。

6.拓展:师:四月农忙季节,除了忙蚕桑、插田,还要忙些什么?用“才……又……”仿写诗句。(例: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耘田又种瓜。)

四、用优美文字描述乡村四月的美景

1.引导写作

师:(指板书)乡村四月的景色美丽迷人,令人陶醉,农民的劳动繁忙紧张,令人感动。现在让我们根据诗意,根据课文插图,加上你丰富的想象,将乡村四月的景象用文字生动地描绘出来。紧扣绿原、白川、子规、烟雨等景物来描绘,写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民繁忙紧张的情形。

给美景增添了无限生机,这是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

2.学生写作

(配乐,学生写作)

3.指名学生在全班展示,读读自已的描写。

五、布置作业,延伸课堂

1.给自已的作品加上开头和结尾,写成一篇《乡村四月》的扩写。

2.用批注式阅读法自学《主题读写》与《经典颂读》相对应的文章,下堂课交流。

[板书设计]

23.乡村四月

景美绿原白川热爱和欣赏

子规啼雨

人忙蚕桑插田同情和赞美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23《古诗词三首之乡村四月》教案

《古诗词三首之乡村四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写“蚕、桑”两个生字。 2.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3.感受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感受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意象铺展,切入主题 (出示:读一组词语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杨柳依依清风徐徐 鸡鸣犬吠袅袅炊烟瓜果飘香牛羊成群) 1.走进田园,就像走进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诗人笔下的乡村又是怎样的?(课件出示)齐读。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约客》宋·赵师秀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宋·杨万里 2.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板书) 齐读课题。 3.谁来说说你对翁卷的了解?学生交流。(课件出示诗人简介:翁卷,字灵舒,永嘉人(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四人合称“永嘉四灵”。) 二、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课件出示古诗)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自由地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字音,相机纠正。 3.学习生字:(课件出示)了解多音字“了”; (课件出示)指导“蚕”的书写;(蚕,天虫也。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田格里练写两个。 4.(出示课件)再读诗句,读准节奏。 5. (出示课件)借助注视,大体了解意思。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的语言美 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读着读着,你眼前会出现画面。(课件出示) (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读到“绿遍山原”这个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嫩绿的、深绿的、淡绿的……) 2.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在屋前屋后、小溪边……)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乡村四月》

(广州市越秀区环市路小学丁少萍)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乡村四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情境诵读,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结合本单元主题,学习描写乡村田园风光。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作者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赞美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难点]:结合本单元主题,学习描写乡村田园风光。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体验乡村美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乡村,你觉得乡村美吗?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同学们,欣赏了刚才几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 师:但见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还有那小桥流水人家,真是令人陶醉!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写下了描写乡村美景的不朽诗文,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七百多年前的一位诗人写的《乡村四月》这首诗。 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四月即春末夏初的季节,正是农忙季节。)(生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资料。(这首诗的作者是翁卷,南宋诗人,字灵舒。生卒年不详。永嘉(今为浙江省温州市)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由于一生未参加科举考试,所以他没有做过官。他一生为了诗歌游走四方,擅长写山水诗,也创作出了一些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的诗作。曾经隐居在一个深山村里,在那里搭了三四间小茅屋,种了些高粱和树木,安心自闲地写诗。六十岁左右去世)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韵 1.把古诗自由地读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听老师范读,议一议,要读出怎样的节奏。 3.指句读,生自行评议,正音。相机指导读准“了”“蚕”“桑”三个字,并了解多音字“了”的读音,应根据它的意思判断,读liǎo的时候,表示结束。 4.男女生合作读(前四后三)。 5.师生合作读诗。(生读每句诗后,教师重复诗句后三个字。) 6.学生配乐齐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品读赏句,想象悟情 (一)整体把握,感知古诗 师:咱们反反复复读了这么多遍,但好诗不厌百回读。现在请同学们把你看 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中圈出来。

《短歌行》教学设计公开课第一名

《短歌行》教学设计 公开课第一名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准确理解把握作者情感; 2、朗读,美读,学会用声音传达情感。 重点难点:理解诗歌悲而不伤、悲而壮的风格特点,充满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音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三国演 义》的主题曲。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一个人,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有人对他推崇备至,说他有雄才大略,这个备受争议的人就是——曹操。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曹操的一首诗歌《短歌行》,相信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大家会对曹操有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评价。 二、预习检测: 1、准确读出下列句子或词语: 譬如朝露青青子衿但为君故呦呦鹿鸣何时可掇越陌度阡 契阔谈?绕树三匝周公吐哺 2、释义: 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忧从中来枉用相存契阔谈? 三、初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本环节学生很可能读不出感情,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样 朗读缺少味道,所以我们要再读诗歌) 四、再读诗歌:提示——抓关键字,理解感情。 1、本篇诗歌恰好就有关键字,请大家找一找,作者在诗歌中反复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忧。 (出现三次,分别在诗歌的哪一句) 2、合作探究: 曹操为而忧(要求用四字短语的形式呈现)

依据是诗歌中句 解读 (明确:曹操为人生短暂、贤才难至、功业未成而忧) 3、既然诗歌整体基调是忧虑的,苦闷的,那朗读时应如何表达(语调应……语速应……) 找学生朗读。(学生朗读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低沉而无力或低沉而激昂,须视具体情况做不同引导,指引学生考虑下一个问题) 4、同样为“忧”,作者之忧与考试之忧或生病之忧有何区别表现在朗读中应如何处理(曹操之忧是 站在国家高度的忧,是英雄的慷慨悲歌,表面看似消极悲观,背后却是积极进取的昂扬精神)5、 6、引入建安时期背景介绍:东汉时期中国人口的峰值曾达到6000万,但在三国末年就只剩下3000 万。战争、疾疫、迫害使得非正常死亡大规模出现。曹操的诗歌《蒿里行》中就曾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描写。在这样的时代,越聪明、越敏锐的人越容易感觉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从而形成文字上的悲剧性基调。在这样的乱世中,对待人生的态度有这么几种:不以生死为念,超越生死、顺应自然,以陶渊明为代表;增加生命的长度,求仙吃药,以服用五石散的何晏为代表;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饮酒行乐,以刘伶为代表;提高生命的质量,建功立业,以曹操为代表。 (特殊的时代背景,曹操的个人追求,共同形成了悲而不伤,悲而壮的风格,曹操也开创了一代文风,是为“建安风骨”) 7、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曹操。 五、美读诗歌:深入理解,读出抑扬顿挫。 六、小结:有人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其实,不只在乱世,即使在现在,我们也有可能会因 为理想遇挫而苦恼和忧虑。但曹操早就以他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告诉我们,忧虑很正常,却不可陷溺其中,反而应该借此激发出自己更大的潜能,以自己的作为告诉世界,我曾经来过,给这个世界留下独特而灿烂的痕迹。 七、欣赏:鲍国安老师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对这一段的精彩演绎。

人教版《古诗词三首》公开课教案(推荐)

人教版《古诗词三首》公开课教案(推荐) 《古诗词三首》公开课教案 1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钯彩明亮的图画,不只表示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示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局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的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小朋友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小朋友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这

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示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年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看,初春的远山刚蒙上几分绿色,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鸶在山前低徊,粉红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渔翁头载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示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要求】 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案(详细版) 授课班级:高一(2)班 授课时间: 任课老师:谭秋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与赏析,学会用典,比喻等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的内涵; 2、典故及比兴表达感情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3、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吧,觉得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回答?) 曾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当中的曹操为白脸奸臣,长眉细目三角眼,表现其奸诈残暴性格。似乎被关上了乱臣贼子的坏名声,但我们看一个人应该持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曹操到底时候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从易中天的品评当中,我们就明白曹操有这么几种身份: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作为文学家,他是建安文学的带头人。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最没有争议的文学成就。鉴赏他的《短歌行》。 二,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三,整体感知 1,朗读感知,先播放朗诵带,让学生标注生僻字词读音,再学生朗读,老师正音,并作出评价。 2,“诗言志,歌咏怀”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诗人又是通过何种手法来言志抒情的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同学们再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抒发的是怎样一种情感,诗文当中

四年级下册语文《乡村四月》教案

读之品之想象之 ——古诗《乡村四月》课堂实录及反思 下冶一小高杰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三首》。 所用班级:黄小四年级。 总课时:三课时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本诗,熟练背诵本诗。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叙说诗歌的意象。 反思:《古诗词三首》我参考教参设置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乡村四月》,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感悟、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以往诗歌学习的经验和本节课的再次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学习诗歌的经验。第二课时通过第一课时的经验来学习第二首诗歌。第三课时学习第三首诗歌并复习三首古诗词。四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诗歌学习能力,但仍然需要加强培养和训练,所以本节课我从小处着笔,就围绕语文学习基本的“读、品、谈”三个教学目标来设置,“读”的终极目标是读出感情和背会,“品”的终极目标是学习作者精练的语言,能深切体会作者翁卷表达的思想感情,“谈”的终极目标是训练学生的想象、联想和表达能力。 课堂实录及反思: 一、走进单元提示。 1、同学们,单元提示里有几句话非常优美,谁能读一下? 2、学生1站起来朗读。 3、恭喜你,这位中学找的非常正确,但是读得有点欠缺,谁能站起来再读一下。(让学生先自己试读,学生2站起来朗读,读得比第一个好许多) 4、教师范读前半句让学生自然补读后半句,给学生示范引领的作用,然后教师让学生齐读,最后教师让学生背诵,挑学生起来背诵。 5、挑一位学生读单元的学习要求。

反思:因为这是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学生需要了解单元的提示和要求。而单元提示前三句话描写农村环境的实在美极了,所以三句话不惜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去积累,语文朗读的指导和积累我感觉应无处不在,又因为本节课学习一首诗歌,任务相对较轻,所以花费了一部分时间去学习单元提示,一方面积累了,另一方面也了解了单元提示,做到有的放矢,这样的时间耽误我认为是值得的。 二、导入本课,撷取题目信息。 1、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农村题材的诗歌《乡村四月》(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工整的写出课题,教师巡视查看同学们的书写并指导要工整。) 2、同学们从题目知道哪些信息?有什么疑问? 学生1回答:我知道了本首诗歌讲述的是乡村四月的风景 学生2回答:我知道了这首诗歌讲述的是季节是四月 学生3回答:乡村四月是什么样的? 3、同学们,我们从题目知道了很多信息,并产生了很多疑问,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乡村四月,看看乡村四月是怎么样的? 反思:语文是教学细微的工作,让学生自己写题目一方面想培养学生工整书写的习惯,另一方面想让学生加深对题目的记忆。接着我本着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来进行的,就课堂效果来看是比较良好的,但学习诗歌题目能不能这样进行值得商榷。另外这首七言绝句应该给学生简单讲述一下,这方面当时考虑到了,但讲课的时候没有讲到。 三、同学们,你们从幼儿园学习到现在一定学习了很多诗歌,那么根据以往的经验,你是怎么学习诗歌?或者学习诗歌需要学习什么内容?请同学们谈谈。 学生1、2谈:应该知道诗句的意思就是会翻译。 学生3谈:会背,记住里面的好词语 反思:这一过程是调动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去总结以往经验并发言,在学生说完之后教师应该再总结一下,比如应该学习诗歌的停顿,学习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等,这一点教师补充不到位。。 四、初读,解决生字词 1、同学们我们学习语文、学习诗歌最先应该去读,下面同学们自由朗读,看那些生字词需要解决、记忆。

【高中语文】《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诗的文体常识及创作背景,积累字词,理解诗歌含义,并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把握诗词意象,体会本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1、熟读诗歌,通过意象鉴赏并感悟诗歌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出现了诸多的名士。这些名士对自己的人生态度,作出了不同的选择。比如刘伶,饮酒行乐,增加生命的密度;比如陶渊明,超脱生死,顺应自然;再比如何晏,求仙问药,增加生命的长度。然而,更有曹操这样的建功立业,增加生命质量的人。今天,让我们穿越到1800年前,来走近曹操,走近他的《短歌行》。 (二)、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 “长歌”、“短歌”是就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短歌行》是曹操按旧体写的新辞,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三)、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1、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2、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四)、诵读感知 1、预习,个别读 2、正音 3、听范读,体会情感 听完整首诗的朗读,你觉得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他忧的是什么? 明确:忧 4、齐读 (五)、品读鉴赏 1情感:、合作探究,抓住意象,品味 梳理诗意,并探究本文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小学四年级语文:《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lesson plan of "April Villag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感悟古诗,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前两首古诗词,并尝试背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三读”来体会诗歌的音韵、画面、情感,并尝试自学田园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描绘生动的画面 【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咱们初次见面,我们玩个游戏怎么样?老师带来几幅画,看谁能够一看到画,就想到一句古诗,当然,越多越好!想挑战么?好吧!(出示图)有一句话是这样评价古诗的:(出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读这是田园诗最大的特点好了,我们上课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并初步了解田园诗的特点] 一、上课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田园诗,感受一下田园生活,请看板书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2、以前学习诗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书“读” 过渡:你看,这些都离不开读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们仍然用这个方法来学习田园诗(打开课本)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总结提炼出“读”的重要性,并为下一步的学习

《乡村四月》古诗教案讲课讲稿

《乡村四月》古诗教 案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河南省漯河市漯河小学曹霞 教学目标: 1.学习《乡村四月》。 2.认识、会写《乡村四月》中生字“蚕”“桑”。 3.理解《乡村四月》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 4.背诵古诗。 一、导课 同学们,第六单元里的文章表现的都是乡村的风景和乡下人家的生活,《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按照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交替描写,描写了乡下人家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中鸡觅食、河里鸭嬉戏、在夏天的傍晚吃晚饭、在秋天的夜晚伴着虫鸣入眠,展现出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这篇文章带领我们走进荷兰,欣赏碧草、牲畜、家禽在无垠的草原上悠闲地生长,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荷兰的牧场辽阔、静谧、肥沃;《麦哨》这篇文章写了乡村的孩子在田野里玩耍劳动,他们吹麦哨、割草、翻跟头、摔跤、吃茅茅针,乡村孩子的生活朴素却不缺乏童真和欢乐。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走进古代诗人的诗文,赏一赏诗人笔下的田园风情。 二、学习《乡村四月》

1.理解诗的题目 从这首古诗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 2.了解诗人 谁写的《乡村四月》呢? 翁卷,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淡雅。 你记下了多少关于诗人翁卷的信息?说一说。我们以后可以寻 找南宋诗人翁卷的其他诗作赏析。 3.初读,读准字音,学习“卷”“了”“蚕”“桑” 4.借助注释,充分理解诗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理解诗意 5.展开想象,描绘画面 带着这些理解,我们再来看这首诗: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诗的前两句,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山原、川、子规、雨) 你能加上描写这些景物的颜色、形状、静态、动态的词,描绘出一幅画面吗? 这江南初夏的乡村,还有哪里是绿的呢?还有哪里是白茫茫的呢?我们听到了杜鹃鸟叫,还听到了什么鸟叫呢?这雨,如烟,还如什么呢?展开想象,加上你的联想,再描绘画面。(学生说话,描绘) 这是一派怎样的景象呢?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板书:欣欣向荣) 6.配乐朗读,感受诗情(范读、个别读、抽学号读、齐读)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学简案 【教学重点】: 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 用典、比兴、比喻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 1、朗读——想象——感悟。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步骤】: 导入: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三国演义》许劭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曹操形象。 鲁迅:不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言为心声,通过读他的诗来了解真正的曹操。 一.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全诗歌2.全班齐读全诗,注意多次出现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忧,出现三处,一生找出,全班勾画。 二.具体品读 学习第一节 1.一生读第一节,问:写了哪几种“忧”,用什么意象表达自己的“忧”又是怎么解“忧”的?

人生苦短朝露(人生)唯有杜康 借酒解愁诗人还有哪些,你能够背诵出他借酒浇愁的诗歌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这些诗人将酒和情感将酒和文学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发达的酒文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搜集整理,看看酒还可以和哪些情感联系在一起,可以以此探究中国的酒文化。曹操为酒文化也是做了贡献的。 2.师示范读这8句,学生读。指导读:(两句一指导)慷慨激昂、沉郁悲壮、凝重苍凉、苍劲悲凉) 3.一生读、全班读。 4.第二种“忧”:求才不得子、君(人才)鼓瑟吹笙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译文: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 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 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 ——用典、比喻,渴求人才而不得的“忧”。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这是一首热情款待群臣宾客的诗篇。开头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开头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鲁迅称曹操“改造文章的祖师爷”,这里8句诗歌,6句一字不改直接大胆的拿用《诗经》的原句,确实大胆,如此大胆的还有他的高大上的粉丝——毛泽东,经常原封不动地使用古典诗词,这叫做直接引用。 ——曹操深情表白,只要你来我曹操队营,我将请人或者亲自为你鼓瑟吹笙热情迎接你。5.示范读这8句,2句一指导读(惆怅轻柔、深沉悠长、深情舒缓、轻

《乡村四月》教案

昌平第二实验小学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框架 四年级语文学科教师:刘林洋编号: 课题:《23、乡村四月》 一、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诗人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二、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情。 三、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词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感受农家生活的闲适和劳动的快乐。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四、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体会劳动带给人们的快乐。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 五、教学难点:

古诗《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教案 授课人:朱锦晖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这首诗中的生字、词语; 2、指导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意境; 3、背诵并默与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意境:乡村四月浓浓春意和优美景色,人们忙于农事而心情愉快的境界。 教学方法 1、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诗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朗读、背诵与默写相结合。 教学准备 1、电教版:教学课件、教学录音带 普通版: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古诗《乡村四月》的学习,原文如下: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2分钟):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描写乡村景色 的古诗啊?谁来背一背。同学们知道的很多,背的也很好。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它是宋代翁卷写的“乡村四月”,看他是怎样写的。(板书诗题:乡村四月)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展示原文。指名朗读古诗。让同学评一 评读的好不好,有没有错误。(3分钟) 2、指名说说这首诗的节奏、语气,读诗应把握的感情。 (5分钟) 节奏:223 语气:轻松愉快 感情:读出古诗的优美、轻快、明朗 3、学习生字(2分钟): 了:读li巾,结束的意思。 蚕:读cm ,上下结构,由“天” “虫”两字合成。 蚕是蚕蛾的幼虫,能吐丝。 4、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个别词语可作补充解释(5分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 (补充:“白”在诗中指的是水。人们习惯上把透明物体叫 “白”,比如“白酒”、“白开水”等)“川”在诗中指灌满水准备插秧的稻田。) 子规:杜鹃鸟)(补充:也就是布谷鸟,大通农村所叫的“长高虫”。) 才了:才,刚刚。了,结束。 蚕桑:给蚕喂了桑叶。这里把名词当作动词来用) 5、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5分钟)6、体会这首诗的意境(8分钟) 提问: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生答:绿、山原、水、稻田、子规声、雨如烟) 提问:诗人用这些景物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现了什么? (生答:描写了“绿遍山原,水满平川;子规声声,雨丝 如烟”的景色,表现了乡村四月浓浓的春意和优美的景色))提问:后两句写了什么事情?表现了什么? (生答:忙于农事的事情)表现人们积极务农的劳动热情)) 师小结:说的很好。乡村四月人们很忙,但忙得有目标一“才了蚕桑又插田”;忙得有乐趣一乐在务农,人们都在田里, 说说笑笑,干活有劲。这就是这首诗意境的高妙之处。

《短歌行》优秀教案,说课稿上课讲义

《短歌行》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短歌行》,我将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歌,本单元安排的是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短歌行》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作品。诗中抓住“忧”字来写诗人为什么“忧”,如何解“忧”,从而表达希望能够招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通过本课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内容情感的方法,为以后学习诗歌及高考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渴望招纳贤才来建功立业的心情。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问题探究,学习运用比喻典故等修辞方式来表达感情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体会诗人统一天下 的雄心壮志,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说学生 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现在已经完成了必修(一)的学习。学习了现 代诗歌单元,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但是还 未能形成系统的鉴赏诗歌学习方式。同时,本单元学习是高中第一次接触古代 诗歌,诗歌语言上的障碍和时间上的跨度对他们来说都是学习上的困难。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讨,增强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三、说教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重视学 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据此,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自我感知课文内容及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 主旨。 2.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 主解决疑问,把握诗文内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堂记忆诗歌。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及时总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理解诗歌。 四、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思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新课标,结合本文特点,我设计具体学法如下: 1.诵读法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学设计 淮北实验高级中学:王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曹操其人其文 揣摩诗意,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矛盾复 杂情感 总结曹操诗歌缘事而发,慷慨多气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分层鉴赏,通过诵读体会情感 情感与价值:树立有担当,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的积极昂扬人生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早在十年前,老师曾听过一首京剧韵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说唱脸谱》。其中有几句唱词,老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这里为大家清唱一下:蓝脸的多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 为什么在京剧中,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是个白脸呢?(曹操这人太奸诈了。)奸诈是性情体现在言行上也体现在面相上。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曹操的这种奸,京剧只能给曹操一个白脸。唯其脸白,才能把他的一个眼神和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展现出来。但同学们觉得京剧中这种图谱化表现出来的曹操性格真实吗?(不真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怀。 二、走进文本 活动一、理解词句,揣摩诗意。 1、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的发现,存在两类:一类是对注释的推究;一类是注释之外的理解)教师应作如下准备: ①释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原词已经不可知,现在流传下来最早也最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这首《短歌行》。初中时我们学过长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车行》等诗歌。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②对酒当歌,当字理解。解释为“对着”,可以引申为听歌,唱歌。这是已然发生的行为。解释为“应当”,是能愿词,表明放歌是希望发生的一种行为。听歌时一种静态形象的呈现,与诗人内心涌动的丰富的情感不符;应当是一种希望,无论付没付诸行动,都是将来时的一种表述;只有一边喝酒一边唱歌这种现实中正在发生着的动作与诗人内在的情感互为表里。 ③慨当以慷,意为慷慨。为何要把“慨”放前,“慷”放后。同时“当以”是虚词,既然没有表义功能,用在这里在哪方面发挥了作用?(这是词语间隔用法,当以无实义。慷慨意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现代汉语中有慷慨陈词一说。用在此处是慷慨而歌,形容歌激昂。这

湘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 教学目标: 认读识记生字。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乡村四月》,理解意思,领悟感情。 2.指导背诵。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背诵《村居》 2.默写全诗。 二、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的古诗。 2.解题,引导看图。诗题是《乡村四月》,四月正是农村农事最繁忙的时候。本诗就是描写乡 村四月的田园风光。 三、整体感知 作者是怎样描写乡村四月的田园风光的呢?请同学们看图画,说说画面上都有些什么。树木啊、草儿啊,到处一片绿油油。远远看去,小河的水,小河的水一片白茫茫。一个老农正挑着担秧苗,准备去插秧。杜鹃鸟儿在天空中边飞边鸣叫。 四、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流畅。在文中画出生字,多读几遍。同桌互读生字。 2.用卡片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3.检查、指导读课文,并了解诗的大意。 五、理解诗句,了解大意 1.词语理解。 山原:山冈和原野。川:河流。子规:杜鹃鸟。雨如烟:细雨濛濛,远看如烟雾。闲人:无事可做的人。插田:插秧。才了蚕桑:刚收了蚕丝。了:完结。 2.诗意理解 前两句的诗意是:山野一片绿油油的,河水映着天光白茫茫的,杜鹃鸟在如烟似雾的濛濛细雨

中边飞边叫。后两句的诗意是:乡村四月正是农事繁忙的时候,闲散人员几乎没有了,农民们刚刚收了蚕丝,又忙着开始栽秧了。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乡村四月的自然景色,后两句写了乡村四月的繁忙农事。景和物都切合初夏农村的实际,读来觉得真实而亲切。 六、指导朗读 朗读是低年级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学的重点。 1.播放课文录音。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七、指导书写。 川:中间一竖在田字格正中。规:“夫”的一捺收作点,右边是“见”。插:“扌”占田字格三分之一。

《短歌行》教学设计 公开课第一名讲解学习

《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准确理解把握作者情感; 2、朗读,美读,学会用声音传达情感。 重点难点:理解诗歌悲而不伤、悲而壮的风格特点,充满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音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三国演义》的 主题曲。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一个人,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有人对他推崇备至,说他有雄才大略,这个备受争议的人就是——曹操。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曹操的一首诗歌《短歌行》,相信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大家会对曹操有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评价。 二、预习检测: 1、准确读出下列句子或词语: 譬如朝露青青子衿但为君故呦呦鹿鸣何时可掇越陌度阡 契阔谈?绕树三匝周公吐哺 2、释义: 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忧从中来枉用相存契阔谈? 三、初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本环节学生很可能读不出感情,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样朗 读缺少味道,所以我们要再读诗歌) 四、再读诗歌:提示——抓关键字,理解感情。 1、本篇诗歌恰好就有关键字,请大家找一找,作者在诗歌中反复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忧。(出 现三次,分别在诗歌的哪一句)

2、合作探究: 曹操为而忧(要求用四字短语的形式呈现) 依据是诗歌中句 解读 (明确:曹操为人生短暂、贤才难至、功业未成而忧) 3、既然诗歌整体基调是忧虑的,苦闷的,那朗读时应如何表达?(语调应……语速应……) 找学生朗读。(学生朗读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低沉而无力或低沉而激昂,须视具体情况做不同引导,指引学生考虑下一个问题) 4、同样为“忧”,作者之忧与考试之忧或生病之忧有何区别?表现在朗读中应如何处理?(曹操之忧 是站在国家高度的忧,是英雄的慷慨悲歌,表面看似消极悲观,背后却是积极进取的昂扬精神) 5、引入建安时期背景介绍:东汉时期中国人口的峰值曾达到6000万,但在三国末年就只剩下3000万。 战争、疾疫、迫害使得非正常死亡大规模出现。曹操的诗歌《蒿里行》中就曾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描写。在这样的时代,越聪明、越敏锐的人越容易感觉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从而形成文字上的悲剧性基调。在这样的乱世中,对待人生的态度有这么几种:不以生死为念,超越生死、顺应自然,以陶渊明为代表;增加生命的长度,求仙吃药,以服用五石散的何晏为代表;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饮酒行乐,以刘伶为代表;提高生命的质量,建功立业,以曹操为代表。 (特殊的时代背景,曹操的个人追求,共同形成了悲而不伤,悲而壮的风格,曹操也开创了一代文风,是为“建安风骨”) 6、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曹操。 五、美读诗歌:深入理解,读出抑扬顿挫。 六、小结:有人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其实,不只在乱世,即使在现在,我们也有可能会因 为理想遇挫而苦恼和忧虑。但曹操早就以他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告诉我们,忧虑很正常,却不可陷溺其中,反而应该借此激发出自己更大的潜能,以自己的作为告诉世界,我曾经来过,给这个世界留下独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2、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 3、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理解作者的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点】 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体味忧情 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设疑讨论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二、知人入诗,了解背景 1、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