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2)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2)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2)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2)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

目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知道CO还原CuO的原理,了解C

O使人中毒的原因.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探究CO

2

的化学性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2.体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注重环境,培养热爱自然的意识.

2.让学生学会如何防止CO中毒及中毒后如何处理等方法.

教学重难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知道C O还原CuO的原理,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还原CuO的原理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生活中对一氧化碳也有一点了解,这对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学法指导备注【自主探究】

阅读P117---118前三段后,填写:

1、CO是一种色味,常温下是

态,溶于水,所以实验室制取CO时能够用

法来收集。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____,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略_2、

CO能燃烧产生__________色火焰,并产生使澄清

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由此可知CO具有_____

________性,生活中常用作 ___________,化学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易于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结合,使人

体内细胞缺氧,甚至危及生命,故CO是一种___

________的气体。

【互学提升】

① CO是煤气的主要成分,CO无味,可

为什么我们能闻到CO泄漏时有一种难闻性气

味?它起什么作用?当发现煤气泄漏时你该

怎么办?

②当煤炉中有淡蓝色火焰时,你知道

煤炉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试写出相关的

化学方程式。

③哪些原因会导致煤气中毒?如何防

止煤气中毒?

【合作探究】讨论并完成:

1、 CO同C一样具有还原性,常用于____ .

教师检查

学生课前

预习教材

掌握情况。

指名提问

学生分组讨

论,小组之间

展开竞赛,

培养学生自

学水平。

培养学生良

好的课前预

习习惯。

培养学生团

结合作的精

神。

2.C还原CuO的装置能直接用于CO还原CuO

吗,为什么?

3、 CO具有可燃性,直接加热通入CO的试管

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应该如何调整较好?

4、加热时CuO的颜色有什么变化?这体现了

CO的_______________性。

5、如何检验反应后有CO2生成?未反应完的

CO排入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如何实行尾气处理?

6、实验结束时,如何决定停止加热和停止通

入CO的顺序,原因是什么?

7、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在CO还原CuO的实验中,

(1)在CuO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__(现象)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右端尾气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开始时应先_______________后____ _________;实验结束时先_________________后

________________。

【课后回顾】强化练习,巩

固新知识。

拓展思维

反复练习

逐类旁通

培养学生综

合应用水

平。

培养学生综

合解题水

平。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知识点及练习题

课题3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考点1 二氧化碳的性质 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⑴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⑵密度比空气大; ⑶能溶于水;(设计实验证明,参看课本P114实验6-5) ⑷CO2固体叫“干冰”。 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实验探究:参看课本P113实验6-4) 更不能供给呼吸(解释“屠狗洞”现象)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实验探究:参看课本P114实验6-6) 化学方程式:CO2 + H2O == H2CO3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CaCO3沉淀。 化学方程式:CO2 + Ca(OH)2== CaCO3↓+ H2O ①CO2气体的检验 ②长期放置的石灰水,瓶壁会出现一层白色物质 此反应的应用③刚抹过石灰浆的墙壁,生上炭火炉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④建筑工人在没有用完的石灰浆上覆盖一层土 ⑤鸡蛋放入石灰水中一会儿取出,可以保鲜 (4)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CO2+ C 2CO (注: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考点2 一氧化碳的性质 ⒈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制取 C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⒉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2CO + O2点燃 =====2CO2——作燃料(是煤气的主要成分)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注意:①CO和H2一样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时,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点燃前必须验纯(方法与H2一样) ②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但: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是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⑵还原性:CO + CuO Cu + CO2 ——冶炼金属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操作顺序实验时,先通CO,后加热;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直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共包含二个子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本课题共需两课时,第一课时:二氧化碳性质,第二课时:一氧化碳的性质,此设计为第一课时。本课时教材讲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学生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对于煤气中毒事件时有耳闻,但煤气中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未必所知。所以,基于上述考虑,本课时的教学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实施探究,最后归纳总结形成结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学会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一氧化碳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件演示加深对一氧化碳毒性的理解,加强安全意识。 (2)通过演示实验“一氧化碳的燃烧”和分组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逐步建立起利用科学探究方法学习科学的学习理念。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一氧化碳毒性、可燃性、还原性的探究,懂得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关注社会环保问题 (2)通过探究活动,能让学生初步形成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分析进而深化理解知识。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教学内容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考点清单 1. 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3. 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 4. 理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 三、全面突破 知识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 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3. 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4.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在通常情况下,CO 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塑料瓶变瘪;鸡蛋进入瓶内。 2. 与水反应:3222CO H O H CO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O H CO CO H 223 2+↑=。 3.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CaCO 3沉淀。 化学方程式:CO 2 + Ca (OH )2== CaCO 3↓+ H 2O 此反应的应用? ? ???????

4. 不支持呼吸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CO2用途利用的性质 灭火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制冷剂、 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制啤酒、汽水等碳酸饮料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3 2 2 2 CO H O H CO= +;生成的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O H CO CO H 2 2 3 2 + ↑ = 气体肥料绿色植物利用CO2和水进行光合作用 四)温室效应 1.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的现象。除二氧化碳外,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 2. 温室效应将使全球气候变暖,这样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 防治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①减少使用化石燃料;②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典型例题】 例1: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哪项() A. 发展和利用太阳能 B. 植物的呼吸作用 C. 人和动物的呼吸 D. 含碳燃料的燃烧 【解析】二氧化碳的循环使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相对稳定,对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对循环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掌握。由题中图示显示,A处应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B、C、D都符合这一要求。 【答案】A 例2:常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是 A. 它是一种能溶解于水的气体 B. 降温加压下它可以变成固体“干冰” C. 通常状况下,它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D. 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解析】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但是氮气也能灭火(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为什么不常用氮气来灭火呢?由于在通常状况下,氮

D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丰田初中导学案】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记住CO的性质和重要用途. 2.知道CO使人中毒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课前预习】 【情境导入】2010年12月15日新华社消息:“赣州一家六口煤气中毒身亡,最小死者仅两个月”,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什么使人中毒呢? 【阅读】自学课本P117下半部分和P118,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CO有什么样的颜色和气味?有人用炉火取暖,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在炉火上放一盆水行吗? 2.CO燃烧放出热量并产生色火焰,说明CO具有 _性,它是煤气的主要成份。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O为什么能使人毒?怎样防止煤气中毒? 【讨论】 1.为什么家用煤气中掺入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2.煤炉中常发生哪些化学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参见书P118图6-19)。在燃烧很旺的煤炉中最不可能发生哪个反应? ⑴;⑵; ⑶;⑷。 3.向一盆燃烧旺盛的炭火中洒少量的水,火焰更旺且为蓝色;但洒入较多的水,炭火熄灭,为什么? ■实验发现碳在高温下可以跟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此反应吸收热量。化学方程式。【观察】观看视频CO还原CuO的实验,思考交流以下问题: 1.先通入一氧化碳,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 3.C处为什么要放一个点燃的酒精灯? 【归纳小结】 二、一氧化碳 分子比CO分子多一个,所以二者性质有很大的__________。 1.碳的氧化物有种,分别是,因CO 2 2.CO的性质: ⑴物性:色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一般用法收集。 ⑵化性: ①可燃性:纯净的CO在空气在中点燃时,能产生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还原性:CO还原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_____色,石灰水__ __) ③剧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结合,从而使,造成生物体缺氧,甚至危及生命。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习题精选(一) 1.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是黑色固体,乙、丙为五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 2.下图的漫画反映了一氧化碳具有( ) A.还原性 B.剧毒性 C.可燃性 D.氧化性 3.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生产化肥 B.用来灭火 C.生产纯碱 D.干冰用作制冷剂和用于人工降雨 4.把w克C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为x克。若先将w克CO2经过:CO2→CO→CO2变化(假定无损耗),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为y克。则x与y 的关系是( ) A.x=y B.x>y C.x

情况,说明原因)。(1) ;(2) 。 6.“南极的冰化了”,这是中央电视台2002年5月22日《东方时空》中一个节目的标 题,说的是南极一块叫“拉森B”的冰架发生坍塌,其断裂的面积比上海市还大。这是大自 然又一次发出的警告;地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2)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说双面使用纸张。双 面使用纸张和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 (3)请再举出一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温室效应的事情。 7.鲜鸡蛋在进行呼吸作用时,通过蛋壳表面的大量微小空隙呼出二氧化碳,为了停止 鸡蛋的呼吸作用,达到保鲜的目的,人们常用石灰水作为鸡蛋的保鲜剂,其原理可用化学方 程式表示为。 8.简答题, (1)实验室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跟碳酸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2)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会产生什么现象?此试液加热煮沸后,会发生什么变 化?冷却后向上述试液投入活性炭并振荡,又发生什么变化? (3)为什么干冰可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 (4)为什么用石灰浆粉刷的墙壁几天后就变硬了? (5)为什么有时人走进菜窖会突然晕倒?进入菜窖前应怎样检验并避免发生这种事故? 9.石灰石是我国主要矿产之一。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 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 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的CO2质量/g 1.76 3.52 4.4 m (1)哪几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 (2)上表中m的数值是。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考试要求: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认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和水的反应 能区分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到常见气体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环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考点一)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 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其原理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高温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考点二):①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 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③温室肥料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 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化学性质:

2.第2课时一氧化碳

第2课时一氧化碳 知识点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一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收集一瓶一氧化碳,最好选用________(填“向上排空气”或“排水”)法。 知识点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 D.一氧化碳不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 3.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常用于冶金工业,现将一氧化碳通过8 g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最多能得到铜的质量为多少克? 4.2019?湘西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通过石蕊溶液 D.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5.2019·黄石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6.如图6-3-8为一个正在燃烧的煤炉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6-3-8 (1)煤炉中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________在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煤炉的进气口在煤炉的下方,在进气口,煤的燃烧一般都很充分,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煤炉中一氧化碳有两个来源:①是煤的不充分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4)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出现一氧化碳中毒,有同学提出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你认为可靠吗?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提出一个防止煤气中毒的有效措施: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发生轻度的一氧化碳中毒,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9·武汉改编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6-3-9所示。 图6-3-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实验中木炭和一氧化碳都表现为氧化性 B .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 .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 .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详解详析 1.无色 无味 略小 难 排水 2.A 3.解:设充分反应后最多能得到铜的质量为x 。 CO +CuO=====△ Cu +CO 2 80 64 8 g x 8064=8 g x x =6.4 g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2课时 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2课时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和预防方法。 (3)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实验及相关分析,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2)通过对一氧化碳毒性的认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分析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2)感受化学在科技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一氧化碳的毒性、可燃性、还原性。 【教学难点】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一、导入新课 [导入]碳元素有+2和+4价,所以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今天开始学习有关一氧化碳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思考]同学们一定听说过煤气中毒的事例,煤气中毒实际就是指一氧化碳中毒。它有没有颜色?有没有气味?能否溶于水?

[观察]展示盛满一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观察气体的颜色和状态。 [实验探究] (1)把两支分别盛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让学生观察水面是否上升。 (2)用拇指按住盛一氧化碳的试管口,从水槽中取出试管,松开手指让一位学生闻气体气味(提示用正确的操作方法闻气味)。 (3)按(2)同样操作从水槽中取出另一试管,滴入2滴~3滴石蕊试液。 [分析]把两支盛满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如果气体能溶于水,试管内的气压减小,大气压会把水压入管内,引起液面上升。如果气体不溶于水,液面不会有变化。 [结论]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无气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跟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 [分析]因为一氧化碳无气味,所以一旦发生煤气中毒不易察觉。由此说明,平时闻到的煤气味并不是一氧化碳的气味。 [总结]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我们在实验室应怎样收集它呢? [回答]排水集气法。 [思考]用向下排空气法行不行? [回答]不行,因为一氧化碳密度跟空气接近,且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无法知道气体是否集满,而且一氧化碳有毒,长时间收集会使实验者中毒。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思考]CO与CO2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氧原子,物理性质略有差异,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不同? [演示实验]在集气瓶中点燃一氧化碳,提问如何检验产物,追问哪里看见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关知识(新人教版)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关知识(新人教版)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实验操作】如右图(1),将CQ气体慢慢倒入杯中。 【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然后逐渐上升,把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 【实验结论】①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操作】如右上图(2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⑴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Q固体叫“干冰”); ⑵密度比空气大;⑶能溶于水; 4、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注意: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实验操作】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①第一朵小花变红;② 第二朵小花不变色;③ 第三朵小花不变色;④ 第四朵 小花变红;⑤ 第四朵小花被烘烤后由红色变成紫色。 【实验分析】 ①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②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④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⑤ 说 明碳酸被分解了。 【化学方程式】 CQ+HO=HCQ和H2CQ=H2O+CE 【注意事项】 ①第二朵、第三朵纸花可以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纸花必须是干燥的。如果纸花不是干燥的,那么在把第三朵纸花放入水中时,CQ 会与纸花里的水分反应生成碳酸使纸花变红,这样就起不到对照的作用。 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练习20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自主学习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将二氧化碳制成干冰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C.石蕊试液遇二氧化碳变红D.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木炭层产生一氧化碳 答案:A 2.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既与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制干冰 B.灭火C.制纯碱D.制尿素 答案:B 3.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主要成分都可用CaCO3来表示的是( ) A.生石灰,石灰石B.石灰浆,石灰石 C.生石灰,石灰水D.石灰石,大理石 答案:D 4.下列物质中,不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是( ) A.灼热的焦炭B.灼热的氧化铜 C.石蕊试液 D.石灰水 答案:B 5.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的是( ) A.氢气B.氧气C.一氧化碳D.氮气 答案:C 6.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火焰是( ) A.淡蓝色B.蓝色 C.黄色D.苍白色 答案:B 7.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 A.CO2B.CO C.H2D.C 答案:C 8.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久置空气中石灰水会变________________,说明空气中含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浑浊二氧化碳 CO2+Ca(OH)2= CaCO3↓+ H2O 基础巩固 9.如图6-10,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壁倾倒二氧化碳.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答案:蜡烛由上至下依次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0.一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_____溶于水的气体;在化学性质方面,CO有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性.一氧化碳中混有一定量的氧气或空气,点火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点燃前必须先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没有没有难可燃性还原性发生爆炸检验纯度 11.燃烧正旺的煤炉中由下至上发生的反应的方程式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O2点燃 CO2(2)CO2+C点燃2CO (3)2CO+O2点燃2CO2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 课时: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1、复习提问: 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2、讲授新课: 分析: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分子组成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给两种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带来什么差异? 1)、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提问:二氧化碳具有哪此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

小结:列表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 2)、化学性质 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为基础提出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假设 (假设1) CO能与水化合生成相应的酸。 操作:将CO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 现象:紫色石蕊没变色。 结论:CO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假设 2)CO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展示:多媒体动画[实验6-7] 观察: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原理:2CO +O2 ==== 2CO2 小结: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性气体,点燃应检验气体的纯度。 讨论: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氢气? 介绍:煤炉里的煤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假设 3)CO也具有还原性。 展示:多媒体[实验6-9] 观察: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原理:CO +CuO=== Cu +CO2 分析:对比氢气与氧化铜,并分析装置的不同。 (假设 4)CO能与石灰水反应。 操作:将CO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现象:石灰水不变浑浊。 结论:CO不与Ca(OH)2反应。 (假设 5)CO还具有其他化学性质。 现象:正常的血液呈深红色,当通入CO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 结论:CO有剧毒!人在CO达到总体积0.02%的空气中,持续2 h-3 h 即出现中毒症状。

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五种方法

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五种方法: 一是根据密度不同,分别将它们充入气球; 二是根据水溶性不同,分别将它们通入石蕊试液中; 三是根据可燃性不同; 四是根据还原性不同,分别将它们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 五是根据是否与碱溶液反应,分别将它们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 【将带火星的木条不能检验二者,因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不支持燃烧的;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是正确的。】 为什么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是正确的?谢谢... 回答 因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在纯氧中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 蓝色沉淀生成、上部为澄清溶液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Ca(OH)2+CO2= CaCO3↓+ H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CO2检验和石灰浆粉刷墙壁 Ca(HCO3)2Δ CaCO3↓+H2O+CO2↑ 白色沉淀、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水垢形成.钟乳石的形成 HCl+AgNO3= AgCl↓+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Cl—的原理Ba(OH)2+ H2SO4=BaSO4↓+2H2O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 SO42—的原理 BaCl2+ H2SO4=BaSO4↓+2HCl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 Ba(NO3)2+H2SO4=BaSO4↓+2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 FeCl3+3NaOH=Fe(OH)3↓+3NaCl 溶液黄色褪去、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AlCl3+3NaOH=Al(OH)3↓+3NaCl 有白色沉淀生成 MgCl2+2NaOH = Mg(OH)2↓+2NaCl CuCl2+2NaOH = Cu(OH)2↓+2NaCl 溶液蓝色褪去、有蓝色沉淀生成 CaO+ H2O = Ca(OH)2 白色块状固体变为粉末、生石灰制备石灰浆 Ca(OH)2+SO2=CaSO3↓+ H2O 有白色沉淀生成初中一般不用 Ca(OH)2+Na2CO3=CaCO3↓+2NaOH 有白色沉淀生成工业制烧碱、实验室制少量烧碱 Ba(OH)2+Na2CO3=BaCO3↓+2Na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Ca(OH)2+K2C O3=CaCO3↓ +2K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AgNO3+NaCl = AgCl↓+Na NO3 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氯化物类似反应)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3)
主讲:黄冈中学化学高级教师 舒宝生 总结回顾: 一、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2、可燃性
C+O2
CO2
2C+O2
2CO
3、还原性
C+2CuO
2Cu+CO2↑
3C+2Fe2O3
4Fe+3CO2↑
2C+Fe3O4
3Fe+2CO2↑
二、CO2 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3、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吸收 CO2:CO2+2NaOH=Na2CO3+H2O 4、氧化性
1 / 11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CO2+C
2CO
三、CO 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CO+O2
2CO2
2、还原性
CO+CuO
Cu+CO2
3CO+Fe2O3
2Fe+3CO2
4CO+Fe3O4 3、毒性
3Fe+4CO2
四、CO2 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CaCO3+2HCl=CaCl2+H2O+CO2↑
2、工业制法
CaCO3
CaO+CO2↑
五、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2 / 11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例 1、A~J 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 其他生成物均已略去)。已知 A、C、F 均为单质,其中 F 为亮红色固体,其他 为化合物,其中 J 是常用的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H__________、G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C+E:__________。 答案: (1)CO ; CaO ; H2O (2)H2+CuO Cu+H2O 例 2、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科学家正在研究分离出空气 中的 CO2,然后在催化剂作用下将 CO2和 H2反应合成汽油、甲醇等有机物。请回 答以下问题: (1)如下图,实验室中可选用制取氢气的装置__________。
3 / 11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 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件的演示认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并了解其用途。 2、通过谈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尾气处理让学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主动讨论交流并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一氧化碳毒性、可燃性、还原性的探究,懂得要一分为二的对待问题。 2、关注与一氧化碳有关的社会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一氧化碳的毒性、可燃性、还原性 难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煤气中毒视频 思考与讨论: (1)你知道煤气中毒是由什么气体引起的?使人中毒原理是什么? (2)在煤燃烧过程中,CO怎样产生的? (3)人为什么不易察觉到它的存在而发生煤气中毒? (4)如何预防煤气中毒? 二、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质 1、探究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联系实际推断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探究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播放一氧化碳燃烧的视频 (2)播放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视频 小结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根据性质推断一氧化碳的用途 3、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讨论下列问题 (1)点灯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是什么 (2)实验过程看到什么现象 (3)能否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4)气球有什么用 4、探究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 (1)播放视频 (2)讨论: 生活中那些情况会产生CO?如何预防煤气中毒? 三、知识的应用 1、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2)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 目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知道CO还原CuO的原理,了解C O使人中毒的原因.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探究CO 2 的化学性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2.体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注重环境,培养热爱自然的意识. 2.让学生学会如何防止CO中毒及中毒后如何处理等方法. 教学重难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知道C O还原CuO的原理,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还原CuO的原理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生活中对一氧化碳也有一点了解,这对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学法指导备注【自主探究】 阅读P117---118前三段后,填写: 1、CO是一种色味,常温下是 态,溶于水,所以实验室制取CO时能够用 法来收集。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____,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略_2、 CO能燃烧产生__________色火焰,并产生使澄清 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由此可知CO具有_____ ________性,生活中常用作 ___________,化学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易于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结合,使人 体内细胞缺氧,甚至危及生命,故CO是一种___ ________的气体。 【互学提升】 ① CO是煤气的主要成分,CO无味,可 为什么我们能闻到CO泄漏时有一种难闻性气 味?它起什么作用?当发现煤气泄漏时你该 怎么办? ②当煤炉中有淡蓝色火焰时,你知道 煤炉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试写出相关的 化学方程式。 ③哪些原因会导致煤气中毒?如何防 止煤气中毒? 【合作探究】讨论并完成: 1、 CO同C一样具有还原性,常用于____ . 教师检查 学生课前 预习教材 掌握情况。 指名提问 学生分组讨 论,小组之间 展开竞赛, 培养学生自 学水平。 培养学生良 好的课前预 习习惯。 培养学生团 结合作的精 神。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2课时 一氧化碳(导学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2课时一氧化碳 课题 一氧化碳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和预防方法。 3.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及其应用。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化学实验及相关分析,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2.通过对一氧化碳毒性的认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分析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2.感受化学在科技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 重点 一氧化碳的毒性、可燃性、还原性。 教学 难点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氧化碳、试管、水槽、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 课前预习 1.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点燃2CO2; (2)还原性(以CuO为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 3.一氧化碳的毒性:煤气中毒即CO中毒,原因是CO很容易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O2结合,从而造成人体缺氧。 新课导入 碳元素有+2和+4价,所以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前面我们 已经学过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今天开始学习有关一氧化碳的知识。 备课笔记

进 行 新 课 知识点一、一氧化碳的性质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思考]同学们一定听说过煤气中毒的事例,煤气中毒实际就是指一氧化碳 中毒。它有没有颜色?有没有气味?能否溶于水? [观察]展示盛满一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观察气体的颜色和状态。 [实验探究](1)把两支分别盛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 让学生观察水面是否上升。(2)用拇指按住盛一氧化碳的试管口,从水槽中取出试 管,松开手指让一位学生闻气体气味(提示用正确的操作方法闻气味)。(3)按(2) 同样操作从水槽中取出另一试管,滴入2滴~3滴石蕊试液。 [分析]把两支盛满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如果气体能溶于水,试管内 的气压减小,大气压会把水压入管内,引起液面上升。如果气体不溶于水,液面 不会有变化。 [结论]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无气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溶于水 后,跟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 [分析]因为一氧化碳无气味,所以一旦发生煤气中毒不易察觉。由此说明, 平时闻到的煤气味并不是一氧化碳的气味。 [总结]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我们在实验室应怎样收集它呢? [回答]排水集气法。 [思考]用向下排空气法行不行? [回答]不行,因为一氧化碳密度跟空气接近,且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无法 知道气体是否集满,而且一氧化碳有毒,长时间收集会使实验者中毒。2.一氧化 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 [思考]CO与CO2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氧原子,物理性质略有差异,它 们的化学性质是否不同? 备课笔记 知识回顾: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参考教案2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并了解它的用途。 2.初步培养学生对实验装置的评价、选择和设计能力。 3.比较一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碳性质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4.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意识。 实验准备 (1)两支分别盛满CO和CO2的试管(用橡皮塞塞住),(2)盛有水的水槽,(3)石蕊试液,(4)经过改进的CO还原CuO的装置。 教学过程 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它们在分子上只相差一个碳原子,却使得它们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质。 【板书】 一氧化碳 师:我们先学习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板书】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师:同学们一定听说过煤气中毒的事例,煤气中毒实际就是指一氧化碳中毒。它有没有颜色?有没有气味?能否溶于水? 生:没有颜色,但有气味,不清楚是否溶于水。 【展示】盛满一氧化碳气体的试管。(观察气体的颜色和状态。) 生:一氧化碳是无色气体。 【演示】操作:(1)把两支分别盛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用投影仪演示,让学生观察水面是否上升,(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说明什么问题?) (2)用拇指按住盛一氧化碳的试管口,从水槽中取出试管,松开手指让一位学生闻气体气味(提示用正确的操作方法闻气味) (3)按(2)同样操作从水槽中取出另一试管,滴入2滴到3滴石蕊试液(提问:有

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讲述】把两支盛满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如果气体能溶于水,试管内的气压减小,大气压会把水压入管内,引起液面上升。如果气体不溶于水,液面不会有变化。你们通过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无气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生乙: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跟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 小结:由此说明,平时闻到的煤气味并不是一氧化碳的气味。下面请大家填写下表。 【板书】 (气体的密度跟空气的比较可以通过比较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得到。) 师:根据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我们在实验室应怎样收集它呢? 生: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气法。 师:用向下排气法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不行,因为一氧化碳无色,无法知道气体是否集满,而且一氧化碳有毒,长时间收集会使实验者中毒。 【板书】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和对空气的污染 【讲述】之所以引起煤气中毒,是因为一氧化碳被人吸进肺中,跟血液里血红蛋白结合。一氧化碳跟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大200倍到300倍,造成机体急性缺氧。当一氧化碳在空气中浓度为0.02%时,人在2~3 h后就会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浓度达0.08%时,2 h即昏迷;浓度再高,将危及生命。 【提问】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生成CO的两种途径。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生:2C+O22CO,CO2十C2CO

第2课时 二氧化碳的用途及一氧化碳(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用途及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了解温室效应。 2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知道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 4.鉴别Co和。 教学重难点 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P119一P122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及一氧化碳”部分,并用彩笔把基本概念及重点知识做上记号。各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课堂教学 【课堂导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怎样的?它有哪些用途? 知识点1: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观察与思考】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观察课本P119图6一18 ,以及生活实际谈谈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的川途:①灭火:②用作化工产品的原料;③干冰作制冷剂;④光合作川;⑤用作气体肥料; ⑥做汽水等等。 (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设问】二氧化碳用途如此广泛.是不是空气中二氧化碳越多越好?它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吗?自学课本P119内容。 【结论】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浓度过高会影响身体健康。 (3)对环境的影响。 【提问】请观察课本P120页图6一20,回答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温室效应’?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有哪些? ②地球为什么喊·救命’? ③“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段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P120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综合评价】分析时重点分析碳在自然界的循环中二氧化碳所起作用. 知识点2: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提问】 我们知道.碳的氧化物有两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它们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也相同呢?下面通过实验来证明。 【活动与探究】 一氧化碳的燃烧 (1)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2)化学性质。 【提问】 ①在煤炉的上方.我们常常看到有蓝色火焰出现,请问这是什么气体燃烧的结果?你能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