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外科学复习课问题及考试答案整理

中医外科学复习课问题及考试答案整理

中医外科学复习课问题及考试答案整理
中医外科学复习课问题及考试答案整理

1. 什么是“五善七恶”?(p7-8)

“善”就是好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善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好。“五善”包括心善、肝善、脾善、肺善、肾善。

“恶”就是坏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恶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差。“七恶”包括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脱证)。

2. 金黄散属哪类药?(p35)

金黄散属于箍围药,可用于红肿热痛明显的阳证疮疡。

3. 疾病的命名原则。(p6)

外科疾病一般是依据其发病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特征、范围、病程、传染性等分别加以命名。

4. 外科疾病的辨证有哪些?当首辨什么?(p14-15)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包括:①辨病;②阴阳辨证;③部位辨证;④经络辨证;⑤局部辨证。首辨阴阳。(依据:“凡治痈肿,先辨虚实阴阳。”阴阳是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

5. 疮疡中各病名(如疖、疔、痈等)定义,尤其注意其部位。

■疖: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根据病因、证候不同,又可分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等。其特点是肿势限局,范围(直径,下同)多小于3cm,突起根浅,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相当于西医的疖、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等。(p54)

■疔: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于颜面和手足等处。其特点是疮形虽小,但根脚坚硬,有如钉丁之状,病情变化迅速,容易造成毒邪走散。如果处理不当,发于颜面部的疔疮很容易走黄而有生命危险;发于手足部的疔疮则易损筋伤骨而影响功能。本病分类颇多,相当于西医的疖、痈、气性坏疽、皮肤炭疽及急性淋巴管炎等。(p56)

□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于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颜面部疖、痈。由于发病部位不同,名称各异,如疔疮生于眉心者,叫眉心疔,又称印堂疔;生于两眉棱者,称眉棱疔;生于眼胞者,称眼胞疔;生于颧部者,称颧疔;生于人中者,称人中疔;生于人中两旁者,称虎须疗;生于口角者,称锁口疔,等等。(p56)

□手足部疔疮:是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名瘭疽。临床比较常见的有蛇眼疔、蛇头疔、蛇腹疔、托盘疔、足底疔等,分别相当于西医的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化脓性腱鞘炎、掌中间隙感染、足底皮下脓肿等。(p58)

△蛇眼疔:初起时多局限于指甲一侧边缘的近端,有轻微的红肿疼痛,2~3天成脓,可在指甲背面透现一点黄色或灰白色,或整个甲身内有脓液。待出脓后,即肿退痛除,迅速愈合;若脓毒浸淫皮肉,甲下溃空或有胬肉突出,甚至指(趾)甲脱落。

△蛇头疔:初起指端麻痒而痛,继而刺痛,灼热肿胀,色红不明显,随后肿势逐渐扩大。中期肿势更大,手指末节呈蛇头状肿胀。

酿脓时有剧烈的跳痛,患肢下垂时疼痛更甚,局部触痛明显。约10天左右成脓,此时多阵阵啄痛不休,常影响食欲和睡眠。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后期一般脓出肿退痛止,趋向痊愈。若未及时处理,任其自溃,溃后脓水臭秽,经久不愈,余肿不消,或胬肉突出者,多是损筋伤骨的征象。

△蛇肚疔:发于指腹部,整个患指红肿疼痛,呈圆柱状,形似小红萝卜,关节轻度屈曲,不能伸展,若强行扳直,即觉剧痛。诸症逐渐加重,约7~10天成脓。因指腹皮肤厚韧,不易测出波动感,也难自溃。溃后脓出黄稠,逐渐肿退痛止,约2周左右痊愈;若损伤筋脉,则愈合缓慢,常影响手指的屈伸。

△托盘疔:初起整个手掌肿胀高突,失去正常的掌心凹陷或稍凸出,手背肿势通常更为明显,甚则延及手臂,疼痛剧烈,或伴发红丝疔。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纳呆、苔薄黄、脉滑数等症状。约2周左右成脓,因手掌皮肤坚韧,虽内已化脓,不易向外透出,很可能向周围蔓延,损伤筋骨,影响屈伸功能,或并发疔疮走黄。若溃后脓出,肿退痛减,全身症状亦随之消失,再过约7~10天愈合。

△足底疔:初起足底部疼痛,不能着地,按之坚硬。3~5日后有啄痛,修去老皮后,可见到白色脓点。重者肿势蔓延到足背,痛连小腿,不能行走,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纳呆、苔黄腻、脉滑数等。溃后流出黄稠脓液,肿消痛止,全身症状也随之消失。(p58-59)

□红丝疔:是发于四肢,皮肤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可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邪毒重者可内攻脏腑,发生走黄。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淋巴管炎。(p60)

□烂疔:是发生于皮肉之间、腐烂甚剧、病势暴急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中医文献中称水疔、卸肉疔、烂皮疔、脱靴疔等。其特点是来势急骤凶险,焮热肿胀,疼痛彻骨,肿胀迅速蔓延,极易化腐,患处皮肉很快大片腐烂卸脱,范围甚大,疮形略带凹形(如匙面),流出脓液稀薄如水、臭秽,易并发走黄,危及生命。相当于西医的气性坏疽。(p61)

□疫疔:是接触疫畜染毒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因具有传染性,其状如疔,故名疫疔。以其疮形如脐凹陷,又名鱼脐疔。其特点是多发于头面、颈、前臂等暴露部位,初起如虫叮水疱,很快干枯坏死如脐凹,全身症状明显,有传染性、职业性,可发生走黄。相当于西医的皮肤炭疽。(p63)

■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在中医文献中痈有“内痈”、“外痈”之分,本节只叙述外痈。其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结块范围多在6~9cm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伤筋骨,也不易造成内陷。相当于西医的皮肤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等。(p64)

□颈痈:是发生在颈部两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俗名痰毒,又称时毒。其特点是多见于儿童,冬春易发,初起时局部肿胀、灼热、疼痛而皮色不变,结块边界清楚,具有明显的风温外感症状。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p66)

□腋痈:是发生于腋窝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名米疽、夹肢痈。其特点是腋下暴肿、灼热、疼痛而皮色不变,发热恶寒,上肢活动不利,约2周成脓,溃后容易形成袋脓。相当于西医的腋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p67)

□脐痈:是生于脐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初起脐部微肿,渐大如瓜,溃后脓稠无臭则易敛,脓水臭秽则成漏。相当于西医的脐炎,或脐肠管异常、脐尿管异常继发感染。(p68)

□委中毒:是发生在腘窝委中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初起木硬疼痛,皮色不红,小腿屈伸不利,愈后可有短期屈曲难伸。相当于西医的腘窝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p70)

■发:是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蜂窝组织炎。其特点是初起无头、红肿蔓延成片,中央明显,四周较淡,边界不清,灼热疼痛,有的3~5日后中央色褐腐溃,周围湿烂,全身症状明显。(p71)

发在中医文献中常和痈、有头疽共同命名。有些虽名为发,其实属有头疽范围,如《外科启玄》中的“体疽发”、“对心发”、“莲子发”等虽有发的病名,实质均是有头疽。此外,有些痈之大者,属发的范围,应命名为发,但文献中亦有称作痈的,如锁喉痈、臀痈等。(p71)

□锁喉痈:是发于颈前正中结喉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红肿绕喉故名。又称猛疽、结喉痈,俗称盘颈痰毒。相当于西医的口底部蜂窝组织炎。其特点是来势暴急,初起结喉处红肿绕喉,根脚散漫,坚硬灼热疼痛,范围较大,肿势蔓延至颈部两侧、腮颊及胸前,可连及咽喉、舌下,并发喉风、重舌甚至痉厥等险症,伴壮热口渴、头痛项强等全身症状。(p71)

□臀痈:是发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范围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由于肌肉注射引起者俗称针毒结块。相当于西医的臀部蜂窝组织炎。其特点是发病来势急,病位深,范围大,难于起发,成脓较快,但腐溃较难,收口亦慢。(p73)

□手发背:是发于手背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名手背毒、手背发、蜘蛛背。相当于西医的手背部蜂窝组织炎。其特点是全手背漫肿,红热疼痛,手心不肿,若溃迟敛难,久则损筋伤骨。(p74)

□足发背:是发于足背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足背部蜂窝组织炎。其特点是全足背高肿焮红疼痛,足心不肿。(p75)

■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其特点是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掀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12cm,大者可在30cm以上。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并容易发生内陷。(p76)

■流注:是发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流者,行也,注者,住也。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及髂窝部脓肿。其特点是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处的深部或髂窝部,发病急骤,局部漫肿疼痛,皮色如常,容易走窜,常见此处未愈,他处又起。(p79)

■发颐:是热病后余毒结于颐颌间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腮腺炎。特点是常发生于热病后期,多一侧发病,颐颌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全身症状明显,重者可发生内陷。(p81)

■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本病发无定处,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又有不同的病名,如生于躯干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毒。本病西医也称丹毒。其特点是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焮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大,数日内可逐渐痊愈,但容易复发。(p83)■无头疽:是发生于骨与关节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的统称,因其初起无头故名。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其特点是多见于儿童,发病急骤,初起无头,发无定处,病位较深,漫肿,皮色不变,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发于四肢长管骨者多损骨,生于关节者易造成畸形。(p85)

历代中医外科文献所述的无头疽的概念范围既广又杂,根据疾病性质、证治的不同,现把流痰、流注等疾病列出分述。至于生在胁肋的胁肋疽,相当于西医的胸壁结核或肋骨结核;生在腋中的腋疽和生在股间的股阴疽,相当于西医的淋巴结结核,分别归人流痰、瘰疬的范畴。还有好发于四肢末端、可以导致趾(指)骨节脱落的脱疽,以及发于乳房深部而形成脓肿的乳疽,分别归入周围血管疾病和乳房疾病。(p85)

□附骨疽:是一种毒气深沉、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其特点是儿童常见,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形成窦道,损伤筋骨。生于大腿外侧者称附骨疽;生于大腿内侧者谓咬骨疽;生在股胫部的称股胫疽等。病名虽异,而其病因、证治大致相仿,故合并论述,统名为附骨疽。(p86)

□环跳疽:是发生于环跳穴(髋关节)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称股阴疽。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髋关节炎。其特点是好发于儿童,男多于女,发病急骤,局部漫肿疼痛,影响关节屈伸,溃后难敛,易成残疾,全身症状严重。(p88)

■走黄与内陷为疮疡阳证疾病过程中,因火毒炽盛,或正气不足,导致毒邪走散,内攻脏腑的危险证候。相当于西医的全身性急性化脓性感染。继发于疔疮的常称为走黄;因疽毒或疔以外的其他疮疡引起者称为内陷。(p89)

□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又名癀走。其特点是疮顶忽然凹陷,色黑无脓,肿势迅速扩散,伴见心烦作躁、神识昏愦等症。凡是疔疮,均可发展为走黄,然颜面部疔疮因其所生之处经脉众多,又为诸阳所聚之地;烂疔因其病势急暴,化腐甚巨,故尤易发生走黄。(p89)

□内陷:为疮疡阳证疾患过程中,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导致毒邪走散,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一种危急疾病。因多由有头疽患者并发,故名疽毒内陷。又称“三陷变局”。其特点是肿疡隆起的疮顶忽然凹陷,或溃疡脓腐未净而忽然干枯无脓,或脓净红活的疮面忽变光白板亮,同时伴邪盛热极或正虚邪盛或阴阳两竭的全身证候。(p90)

■流痰:是一种发于骨与关节间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因其可随痰流窜于病变附近或较远的组织间隙,壅阻而形成脓肿,破损后脓液稀薄如痰,故名流痰。又以其后期可出现虚痨症状,故有“骨痨”之称。相当于西医的骨与关节结核。其特点是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多见于骨与关节,以脊椎为最多,其次为上、下肢。(p92)

由于发病部位和形态不同,流痰有许多名称。如发于胸背者,称龟背痰;发于腰背,痰流于肾俞穴附近者,称肾俞虚痰;生于胸壁和肋骨者称胁疽、肋疽、渊疽;生在髋关节部的叫环跳痰、缩脚隐痰;生于膝部,病膝状如鹤膝者,称鹤膝痰;发生于踝部,疮孔内外相通者,称穿拐痰;发生于指节,形似蝉肚者,称蜣螂蛀等。但其病因、证治基本相似,故统称为流痰,一并论述。(p92)

■瘰疬:是一种发生于颈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结核多枚,累累如串珠状,故名瘰疬。又名“疬子颈”、“老鼠疮”。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结核。(p95)

■褥疮:是指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由于躯体的重压与摩擦而引起的皮肤溃烂。亦称席疮。多见于半身不遂,下肢瘫痪,久病重病卧床不起,长时间昏迷的患者,尤其是伴有消渴病者。其特点是好发于易受压和摩擦的部位,如骶尾部、髋部、足跟部、脊背部。轻者经治疗护理可以痊愈,重者局部溃烂,渗流脓水,经久不愈。(p97)

■窦道:是一种只有外口而无内孔相通的病理性盲管。属中医漏管的范畴。随着西医外科手术疗法难度的增加,临床上形成窦道的病例数有所增多,病情亦较以前复杂。其特点是管道由深部组织通向体表,有1个或多个外口,管道或长或短、或直或弯,一般不与内脏有腔脏器相通。(p98)

6. 手足部疔疮在什么部位切开比较合适?(p59)

手足部疔疮包括:蛇眼疔、蛇头疔、蛇肚疔、托盘疔、足底疔。

以上手足部疔疮脓成应及早切开排脓,一般应尽可能循经直开:

①蛇眼疔宜沿甲旁0.2cm挑开引流;

②蛇头疔宜在指掌面一侧作纵形切口,务必引流通畅,必要时可对口引流,不可再指掌面正中切开;

③蛇肚疔宜在手指侧面作纵形切口,切口长度不可超过上下指关节面;

④托盘疔应依掌横纹切开,切口应够大,保持引流通畅,手掌处显有白点,应先剪去厚皮,再挑破脓头。

7. 中医病名对应的西医病名。

【疮疡】

1. 疖——疖、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等

2. 疔——疖、痈、气性坏疽、皮肤炭疽、急性淋巴结炎等

①颜面部疔疮——颜面部疖、痈

②手足部疔疮——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化脓性腱鞘炎、掌中间隙感染、足底皮下脓肿等

③红丝疔——急性淋巴管炎

④烂疔——气性坏疽

⑤疫疔——皮肤炭疽

3. 痈——皮肤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①颈痈——颈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②腋痈——腋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③脐痈——脐炎,或脐肠管异常、脐尿管异常继发感染

④委中毒——腘窝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4. 发——蜂窝组织炎

①锁喉痈——口底部蜂窝组织炎

②臀痈——臀部蜂窝组织炎

③手发背——手背部蜂窝组织炎

④足发背——足背部蜂窝组织炎

5. 有头疽——痈

6. 流注——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7. 发颐——化脓性腮腺炎

8. 丹毒——丹毒

9. 无头疽——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

①附骨疽——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②环跳疽——化脓性髋关节炎

10. 走黄内陷——全身性急性化脓性感染

11. 流痰——骨、关节结核

12. 瘰疬——颈部淋巴结结核

13. 褥疮——褥疮

14. 窦道——窦道

【乳腺疾病】

1. 乳痈——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乳发——乳房蜂窝组织炎或乳房坏疽

2. 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

3. 乳痨——乳房结核

4. 乳漏——乳瘘(乳房部、乳晕部瘘管)

5. 乳癖——乳腺增生病

6. 乳疬——乳房异常发育症

7.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

8. 乳衄(原因:肿瘤、炎症、外伤)

9. 乳岩——乳腺癌

【瘿】

1. 气瘿——单纯性甲状腺肿及部分地方性甲状腺肿

2. 肉瘿——甲状腺瘤或囊肿(良性肿瘤)

3. 瘿痈——急性或亚急性甲状腺炎

4. 石瘿——甲状腺癌

【瘤、岩】

1. 血瘤——血管瘤

2. 肉瘤——脂肪瘤

3. 失荣——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或原发性恶性肿瘤

4. 肾岩——阴经癌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1. 热疮——单纯疱疹

2. 蛇串疮——带状疱疹

3*. 疣——疣

①疣目——寻常疣

②扁瘊——扁平疣

③鼠乳——传染性软疣

④跖疣——掌跖疣

⑤丝状疣

4*. 风热疮——玫瑰糠疹

5. 黄水疮——脓疱疮

6. 癣——浅部真菌性皮肤病

①白秃疮——白癣

②肥疮——黄癣

③鹅掌风——手癣

④湿脚气——足癣

⑤圆癣——体癣

⑥紫白癜风——花斑癣,俗称汗斑

7. 疥疮——疥疮,俗称虫疥、癞疥、干巴疥。继发感染者称脓窝疥

8. 湿疮——湿疹

①急性湿疮——急性湿疹

②亚急性湿疮——亚急性湿疹

③慢性湿疮——慢性湿疹

9. 药毒——药物性皮炎,药疹

10. 风瘙痒——皮肤瘙痒症

11. 隐疹——荨麻疹

12. 牛皮癣——神经性皮炎

13. 猫眼疮——多形性红斑

14. 白疕——银屑病

15. 白驳风——白癜风

16. 黧黑斑——黄褐斑

17. 粉刺——痤疮

18. 面游风——脂溢性皮炎

19. 酒齄鼻——酒渣鼻

20. 油风——斑秃

21. 瓜藤缠——结节性红斑

22. 红蝴蝶疮——红斑狼疮

23. 花柳毒淋——淋病

24. 霉疮、疳疮、花柳病——梅毒

25. 臊疣、瘙瘊——尖锐湿疣

26. 阴部热疮——生殖器疱疹

27. 疫疠、虚劳——艾滋病

【肛门直肠疾病】

1. 内痔、外痔、混合痔、息肉痔(良性肿瘤)、肛隐窝炎

2. 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3. 肛瘘、肛裂、脱肛

4. 锁肛痔——肛门直肠癌

【泌尿男性疾病】

1. 子痈——急、慢性附睾炎或睾丸炎

2. 囊痈——阴囊蜂窝组织炎

3. 子痰——附睾结核

4. 阴经痰核——阴经硬结症

5. 水疝——睾丸或精索鞘膜积液

6. 石淋——尿石症

7. 白浊、劳淋、精浊——慢性前列腺炎

8. 癃闭、精癃——前列腺增生症

【周围血管疾病】

1. 股肿——深静脉血栓形成

2. 赤脉、青蛇毒、恶脉——血栓性浅静脉炎

3. 筋瘤——下肢静脉曲张

4. 臁疮——下肢慢性溃疡

5. 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足

【其他疾病】

肠痈——急性阑尾炎、迴肠末端憩室炎、克隆氏病

8. 乳房疾病、皮肤病的辨证论治。

【乳房疾病】

一、乳痈(p106)

1.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蒡汤加减

2.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加味

3.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加减

二、粉刺性乳痈(p109)

1.肝经郁热证——疏肝清热,活血消肿——柴胡清肝汤加白花蛇舌草、山楂等

2.正虚邪滞证——扶正托毒——托里消毒散加减

三、乳痈(p111)

1.气滞痰凝证——疏肝解郁,滋阴化痰——开郁散合消疬丸加减

2.正虚邪恋证——托里透脓——托里消毒散加减

3.阴虚痰热证——养阴清热——六味地黄汤合清骨散加减

四、乳漏(p112)

1.余毒未清证——清热解毒——银花甘草汤加减

2.正虚毒恋证——扶正托毒——托里消毒散加减

3.阴虚痰热证——养阴清热——六味地黄汤合清骨散加减

五、乳癖(p114)

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消遥蒌贝散加减

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六、乳疬(p116)

1.肝气郁结证——疏肝散结——逍遥蒌贝散加减

2.肾气亏虚证——补益肾气——偏于肾阳虚者用右归丸加小金丹;偏于阴虚者用左归丸加小金丹

七、乳核(p117)

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散加减

2.血瘀痰凝证——疏肝活血,化痰散结——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山慈菇,海藻。月经不调兼以调摄冲任

八、乳岩(p121)

1.肝郁痰凝主——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加减

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加减

3.正虚毒盛证——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珍汤加减

4.气血两亏证——补益气血,宁心安神——人参养荣汤加减

5.脾虚胃弱证——健脾和胃——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加减

9. 蛇串疮的特征?(p150)

蛇串疮特点: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

10. 药毒是由什么引起的?(p173)

引起本病的药物较多,任何一种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引起药疹的可能,常引起药疹的药物有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磺胺类、巴比妥类、安眠药及各种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近年来也有某些中药、中成药引起药疹的报道。

11. 癣由什么致病菌引起?(p159)

癣是发生在表皮、毛发、指(趾)甲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

12. 原发性皮损、继发性皮损有哪些?(p143-144)

原发性皮损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损,有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脓疱等。

①斑疹:为局限性皮肤明显的颜色变化,不隆起,也不凹陷。面积大而成片的称斑片。分为红班、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红斑:压之褪色者多属血热;压之不褪色者除血热外,尚兼血瘀;红斑稀疏者为热轻,密集者为热重,红而带紫为热毒炽盛;红斑常见于丹毒、药毒等皮肤病。色素沉着斑:如黄褐斑,是肝肾不足,气血瘀滞所致。色素减退斑:多由气血凝滞或血虚风邪所致,最常见者为白驳风。

②丘疹:为高出皮面的实性丘形小粒,直径一般小于0.5cm,多为风热、血热所致。丘疹数目多少不一,有散在分布的,有的互相融合而成扁平隆起的片状损害称斑块。丘疹顶端扁平的称扁平丘疹,常见于牛皮癣、接触性皮炎、湿疮等。

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稍有隆起的皮损称斑丘疹。丘疹顶部有较小水疱或脓疱时,称丘疱疹或丘脓疱疹。

③风团:为皮肤上局限性水肿隆起,常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发作时伴有剧痒。有红色与白色之分,红色者为风热所致,白色者为风寒所致。常见于瘾疹。

④结节:为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实质性损害,质较硬,深在皮下或高出皮面,多由气血凝滞所致,常见于结节性红斑等病。

⑤疱疹:为内有腔隙、含有液体、高出皮面的损害。水疱内含有血样液体者称血疱。水疱为白色,血疱为红色或紫红色。疱疹的疱壁一般较薄易破,破后形成糜烂,干燥后结痂脱屑。疱疹常发于红斑之上,多属湿热或热毒所致,常见于湿疮、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等。

⑥脓疱:疱内含有脓液,其色呈浑浊或为黄色,周围常有红晕,疱破后形成糜烂,溢出脓液,结脓痂。多因湿热或热毒炽盛所致,常见于脓疱疮等。

继发性皮损是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成的皮损,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疤痕、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

①鳞屑:为表皮角质层的脱落,大小、厚薄不一,小的呈糠秕状,大的为直径数厘米或更大的片状。急性病后见之,多为余热未清;慢性病见之,多由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其濡养所致。

②糜烂:为局限性的表皮缺损,系由疱疹、脓疱的破裂,痂皮的脱落等露出的红色湿润面,多属湿热为患。糜烂因损害较浅,愈后较快,且不留疤痕。

③溃疡:为皮肤或粘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溃疡大小不一,疡面有脓液、浆液或血液,基底可有坏死组织。多为热盛肉腐而成,常见于疮疖、外伤染毒等溃烂形成,愈后留有瘢痕。

④痂:皮肤损害处的渗液、滋水、渗血或脓液与脱落组织及药物等混合干燥后即形成痂。脓痂为热毒未清;血痂为血热络伤,血溢所结;滋痂为湿热所致。

⑤抓痕:由搔抓将表皮抓破、擦伤而形成的线状损害,表面结成血痂,皮肤瘙痒,多由风盛或内热所致。

⑥皲裂:为皮肤上的线形坼裂,多由血虚、风燥所致。常见于脚癣皮损角化增厚者等。

⑦苔藓样变:为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增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楚的大片或小片损害,常为一些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主要表现,多由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⑧色素沉着:为皮肤中色素增加所致,多呈褐色、暗褐色或黑褐色。色素沉着有的属原发皮损如黄褐斑、黑变病等,多由肝火、肾虚引起;有的属继发皮损,如一些慢性皮肤病之后期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多因气血失和所致。

⑨萎缩:为皮肤的结构成分减少、变薄所致。表皮萎缩时皮肤呈半透明羊皮纸样外观,皮肤变浅或消失,其下血管较为清晰可见;真皮或皮肤下脂肪萎缩时皮肤呈局限性凹陷,皮肤不变。常见于一些慢性皮肤病的皮损表现,多因气血亏虚,营卫失和,肌肤失于濡养而成。

13. 慢性皮肤病的描述哪项正确?(p145)

大多发病缓慢,皮损表现为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皲裂、鳞屑等,或伴有脱发、指(趾)甲变化。发病原因大多为血瘀或营血不足,肝肾亏损,冲任不调,以虚证为主。其与内脏关系中,一般与肝、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肝主藏血,血虚则生风生燥,肤失濡养而为病;肾主藏精,黑色为肾,发为肾之所化,肾精不足则可产生皮肤的色素改变以及脱发等病。

14. 肛瘘的内口发生在齿状线的什么位置?怎样划分?(p245)

肛瘘内口为原发性,绝大多数在肛管齿线处的肛窦内。

15. 肛瘘由什么病发展而来?(p245)

肛瘘多是肛痈的后遗症。

16. 肛裂的主要病因?(p250)

〖中医〗阴虚津乏或热结肠燥而致大便秘结,排便努责,使肛门皮肤裂伤,然后染毒而逐渐形成慢性溃疡。

〖现代医学〗

1.解剖学因素: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从尾骨起,向前至肛门后方。肛门前、后方不如两侧牢固,容易受损伤。因此,肛门后部受粪便压迫较重,又因肛管后部血液循环不足,弹性较差,肛门腺分布又较多,这些都是发生肛裂的因素。

2.局部损伤:干硬的粪便或异物容易引起肛管皮肤的损伤,这是引起肛裂的主要因素。

3.感染因素:主要是肛门后部的肛隐窝感染,炎症向肛管皮下部蔓延,致使皮下脓肿破溃而成肛裂。

4.内括约肌痉挛学说:由于肛管部位损伤或炎症刺激,使肛门括约肌处于痉挛状态,致使肛管张力增强,易损伤成肛裂。

5.肛门狭小学说:肛管皮肤在发育中迟缓,生成肛管狭小,易损伤成肛裂。

17. 臁疮的好发部位?(p291)

主要好发于双小腿内、外侧的下三分之一处。

18. 肉瘿(肉瘤)、精浊、肾岩翻花对应的西医病名。

肉瘿(肉瘤)——甲状腺腺瘤或囊肿,属甲状腺良性肿瘤(p126)

精浊——慢性前列腺炎(p273)

肾岩翻花——阴茎癌(p137)

19. 间歇性跛行常见于哪些病?(p279)

常见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动脉闭塞症、大动脉炎性狭窄等,其他可见于动脉创伤、受压、动脉栓塞和动静脉瘘等。

20. 破伤风最早出现的症状?(p314)

破伤风典型的发作症状是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肌肉强直性痉挛首先从头面部开始,进而延展至躯干四肢。病人开始感到

咀嚼不便,咀嚼肌紧张,疼痛。然后出现张口困难,牙关紧闭。

21. 子痈临床特点?(p262)

子痈临证中分急性子痈和慢性子痈,以睾丸或附睾肿胀疼痛为特点。

22. 烧伤分度方法。(p302)

23. 有头疽失治疽毒内陷分别有哪几种称为什么?(存疑,另说有头疽失治称什么或导致什么状况)(p91)

内陷多由有头疽患者并发,故名疽毒内陷。又称“三陷变局”。根据病变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分为三种,发生于有头疽的1~2侯毒盛期的称火陷,发生于2~3侯溃脓期的称干陷,发生于4侯收口期的称虚陷。

24. 疮疡里哪些病属发?(p71)

属于发的疾病有锁喉痈,臀痈,手发背,足发背。

25. 颜面疔疮常见于什么情况?(p56)

火热之毒为患。毒从内发或从外受。多发于额前,颧,颊,鼻,口唇等部。

①疔疮生于眉心者,称眉心疔,印堂疔。

②生于两眉棱者,称眉棱疔。

③生于眼胞者,称眼胞疔。

④生于颧部者,称颧疔。

⑤生于人中者,称人中疔。

⑥生于人中两旁者,称虎须疔。

⑦生于口角者,称锁口疔。

26. 乳痈溃后治疗不当可出现?(p105)

若溃后脓出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形成传囊乳痈。亦有溃后乳汁从疮口溢出,久治不愈,形成乳漏。

27. 瘿的病因病机与什么有关?(p123)

瘿的病因病机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凝结于颈部,逐渐形成瘿病。具体包括:气滞,血瘀,痰凝,痰火郁结,冲任失调。

28. 颈部经络与哪些经络有关?(p123)

颈部经络所属与任、督、肝、肾经络有一定的联系。颈前属任脉所主,任脉起于少腹中极穴之下,沿腹和胸部正中线直上,抵达咽喉,再上至颊部,经过面部进入两目;颈部也属督脉之分支所过,盖督脉其循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任督两脉皆系于肝肾,肝肾之经脉皆循

喉咙。

29. 哪些病属西医结核病?

①流痰:骨与关节结核

②瘰疬:颈部淋巴结结核

③乳痨:乳房结核

④子痰:副睾结核

30. 哪些皮肤病有传染性?

①黄水疮:相当于西医的脓疱疮

②癣:临床常见的癣病有:白秃疮、肥疮、鹅掌风、脚湿气、圆癣紫白癜风等。

③疥疮

31. 外痔有哪些?(p234)

由于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及其过程的不同,可分为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和结缔组织外痔等。

32. 红蝴蝶疮的辨证分型?(p201-202)

①热毒炽盛证

证候:相当于系统性红蝴蝶疮急性活动期。面部蝶形红斑,色鲜艳,皮肤紫斑,关节肌肉疼痛;伴高热,烦躁口渴,抽搐,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腻,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清热凉血,化斑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高热神昏者,加安宫牛黄丸,或服紫雪丹、至宝丹。

②阴虚火旺证

证候:斑疹暗红,关节痛,足跟痛;伴有不规则发热或持续性低热,手足心热,心烦失眠,疲乏无力,自汗盗汗,面浮红,月经量少或闭经;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大补阴丸、清骨散加减。

③脾肾阳虚证

证候:眼睑、下肢浮肿,胸胁胀满,尿少或尿闭,面色无华;腰膝酸软,面热肢冷,口干不渴;舌淡胖,苔少,脉沉细。

治法:温肾助阳,健脾利水。

方药: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汤加减。

④脾虚肝旺证

证候:皮肤紫斑;胸胁胀满,腹胀纳呆,头昏头痛,耳鸣失眠,月经不调或闭经;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弦。

治法:健脾清肝。

方药:四君子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

⑤气滞血瘀证

证候:多见于盘状局限型及亚急性皮肤型红蝴蝶疮。红斑暗滞,角质栓形成及皮肤萎缩;伴倦怠乏力;舌黯红,苔白或光面舌,脉沉细涩。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33. 脱疽的临床表现?(p293-294)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寒冷季节,以20-40岁男性多见;常先一侧下肢发病,继而累及对侧,少数患者可累及上肢;患者多有受冷、潮湿、嗜烟、外伤等病史。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发于老年人,常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病史,常累及大、中动脉。糖尿病足多伴有糖尿病病史,尿糖、血糖增高,可累及大动脉和微小动脉。根据疾病的发展过程,临床一般可分为3期。

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麻木、酸痛,间歇性跛行,每行走500-1000m后觉患肢小腿或足底有坠胀疼痛感而出现跛行,休息片刻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再行走同样或较短距离时,患肢坠胀疼痛出现。随着病情的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患足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皮肤干燥,皮色变灰,皮温稍低于健侧,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部分患者小腿可出现游走性红硬条索(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二期(营养障碍期):患肢发凉、怕冷、麻木、坠胀疼痛,间歇性跛行加重,并出现静息痛,夜间痛甚,难以入寐,患者常抱膝而坐。患足肌肉明显萎缩,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甲增厚且生长缓慢,皮肤苍白或潮红或紫红,患侧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三期(坏死期或坏疽期):二期表现进一步加重,足趾紫红肿胀、溃烂坏死,或足趾发黑,干瘪,呈干性坏疽。坏疽可先为一趾或数趾,逐渐向上发展,合并感染时,则红肿明显,患足剧烈疼痛,全身发热。经积极治疗,患足红肿可消退,坏疽局限,溃疡可愈合。若坏疽发展至足背以上,则红肿疼痛难以控制。病程日久,患者可出现疲乏无力、不欲饮食、口干、形体消瘦,甚则壮热神昏。

根据肢体坏死的范围,将坏疽分为3级:一级坏疽局限于足趾或手指部位;二级坏疽局限于足跖部位;三级坏疽发展至足背、足跟、踝关节及其上方。

本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常在寒冷季节加重,治愈后又可复发。

34. 外科疾病主要发病机理?(p12)

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四个方面。

35. 肉瘤的治疗原则?(p135)

小的肉瘤可不处理,瘤体较大者宜手术切除,可配合中医药治疗。

内治:气郁痰凝证

治则:理气健脾,化痰散结。

方药:化坚二陈汤合十全流气饮加减。

36. 乳痈病因病机?(p105)

①乳汁郁积:最常见的原因。初产妇乳头破裂,或乳头畸形、凹陷,影响充分哺乳;或哺乳方法不当,或乳汁多而少饮,或断乳不当,均可导致乳汁郁积,乳络阻塞结块,郁久化热酿脓而成痈肿。

②肝郁胃热: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失于疏泄;产后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司,阳明胃热壅滞,均可使乳络闭阻不畅,郁而化热,形成乳痈。

③感受外邪:产妇体虚汗出,或露胸哺乳外感风邪;或婴儿含乳而睡,口中热毒之气侵入乳孔,均可使乳络郁滞不通,化热成痈。

37. 肛肠疾病主要病因病机?(p222)

肛肠疾病的致病因素很多,但常见的主要有风、湿、燥、热、气虚、血虚等,这些致病因素可以单独致病,也可多种因素同时存在,如风多挟热、湿热相兼等。

38.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理环节?(p273)

慢性前列腺炎的三个基本病理环节:肾虚(本)、湿热(标)、瘀滞(变)。

39. 外科病内治法三总则?(p27-28)

内治法依据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按照疮疡初起、成脓、溃后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即初起为邪毒蕴结、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成脓期为瘀久化热,腐肉成脓;溃后则为脓毒外泄、正气耗损),确立消、托、补三个总的治疗原则。

①消法:是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脓,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

②托法: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

③补法:就是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助养其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疗法则。

40. 疮疡、走黄、继发性皮损、湿疮、子痰、间歇性跛行。

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p6)

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p53)

走黄: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又名癀走。(p89)

继发性皮损:是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成,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疤痕、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p143)

湿疮:湿疮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其特点是: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p166)

子痰:子痰是发于肾子的疮痨性疾病。其特点是附睾有慢性硬结,逐渐增大,形成脓肿,溃破后脓液稀薄如痰,并夹有败絮样物质,易成窦道,经久不愈。中医文献称之为“穿囊漏”。相当于西医的附睾结核。(p264)

间歇性跛行:发生于下肢的运动性疼痛又称为间歇性跛行,表现为病人在以一定速度行走一定距离后,即在下肢的某个部位出现酸胀感及痉挛感,迫使病人停步,休息1~5分钟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再次行走又出现同样的症状。(p279)

41. 皮肤病外用药使用原则。(p148)

皮肤病的外用药物使用原则是要根据皮肤损害的表现来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

①要根据病情阶段用药:皮肤炎症在急性阶段,若仅有红斑、丘疹、水疱而无渗液宜用洗剂、粉剂、乳剂;若有大量渗液或明显红肿,则用溶液湿敷为宜。皮肤炎症在亚急性阶段,渗液与糜烂很少,红肿减轻,有鳞屑和结痂,则用油剂为宜。皮肤炎症在慢性阶段,有浸润肥厚、角化过度时,则用软膏为主。

②注意控制感染:有感染时先用清热解毒、抗感染制剂控制感染,然后再针对原来皮损选用药物。

③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先用性质比较温和的药物,尤其是儿童或女性患者不宜采用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面部、阴部皮肤慎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④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先用低浓度制剂,根据病情需要再提高浓度。一般急性皮肤病用药宜温和安抚,顽固性慢性皮损可用刺激性较强和浓度较高的药物。

⑤随时注意药敏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现象,应立即停用,并给予及时处理。

⑥外用软膏时需注意事项:外涂软膏在第二次涂药时,需用棉花蘸上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上一次所涂的药膏,然后再涂药膏,切不可用汽油或肥皂、热水擦洗。

42. 内陷的定义?病因病机?预后?

内陷的定义是:内陷为疮疡阳证疾患过程中,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导致毒邪走散,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一种危急疾病。根据发生阶段的不同可分为:火陷、干陷、虚陷这三种。其病因病机及预后有以下区别:

火陷:由于阴液不足,火毒炽盛,复因挤压疮口,或治疗不当或失时,以致正不胜邪,毒邪客于营血,内犯脏腑而成。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干陷:由于气血两亏,正不胜邪,不能酿化为脓,载毒外泄,以致正愈虚,毒愈盛,从而形成内闭外脱。正虚邪盛,预后欠佳。

虚陷:毒邪虽已衰退,而气血大伤,脾气不复,肾阳亦衰,导致生化乏源,阴阳两竭,从而余邪走窜入营。病情危重,预后较差。

大题我们和057都考了外用药原则,病例考乳痈;这是我们班同学根据老师画的重点整理的,当时老师说占试卷一半,其实不止。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1)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1.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总称。疡科及外科。 2.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生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3.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4.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5.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而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 6.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内痈和外痈两大类。 7.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邪毒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常见分有头疽和无头疽两大类。 8.盘根: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界清楚。 9.跟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 10.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11.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场所。所谓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12.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13.痔:痔有峙突之意,凡肛门、耳道、鼻孔等人之九窍中有小肉突起者,古代称为痔。 14.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止,犹如滴漏。它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改变:一是瘘管,指体表与有腔脏器的病理改变,伴有脓水淋漓,具有内口与外口;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二是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脓水淋漓,一般只有外口而无内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 15.痰:外科之痰多指发生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或软或硬,或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属有形之征,多为阴性。 16.结核:即结聚成核、结如果核之意,是泛指皮里膜外表浅部位的病理性肿块;非指西医学之结核病。 17.岩:病变部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不移,形似岩石,破溃猴年疮面

中医外科学简答题(含答案)

中医外科学 简答题(20道 1.什么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如何处理? 答: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严重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前准备不充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未能很好控制。临床表现为:术后12-36小时内高热(>39℃)、脉搏快而弱(>120次/分)、大汗、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常伴有呕吐、水泄。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常很快死亡。 处理:①补用碘剂;②激素治疗;③使用肾上腺素;④镇静剂;⑤降温;⑥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溶液;⑦吸氧;⑧有心衰者加用洋地黄制剂。 2、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答:①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②喉返神经损伤;③喉上神经损伤;④手足抽搐;⑤甲状腺危象;⑥甲状旁腺损伤;⑦甲状腺功能低下。 3、如何进行乳腺癌术后的患肢功能锻炼? 答:为减少或避免术后残疾,鼓励和协助患者早期开始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术后3天内患侧上肢制动,避免外展上臂;下床活动时用吊带托扶;需他人扶持时只能扶健侧,术后2-3天开始手指的主动和被动活动;术后3-5天活动肘部;术后一周,待皮瓣基本愈合后可进行肩部活动,手指爬墙运动(逐渐递增幅度),直至患侧手指能高举过头,自行梳理头发。 4、胃大部切除术的并发症有哪些? 答:①术后出血;②十二指肠残端破裂;③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④术后呕吐:术后梗阻、残胃蠕动无力;⑤倾倒综合征;⑥碱性反流性胃炎;⑦吻合口溃疡;⑧残胃癌;⑨营养性并发症。 5、胃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①上腹不适: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最常见的初发症状是嗳气、反酸、食欲减退等,类似十二指肠或慢性胃炎等症状。 ②上腹隐痛:半数以上患者早期就有上腹隐痛,无明显规律性,一般服药后可暂时缓解。 ③恶心、呕吐、进食哽噎感:可表现餐后饱胀、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宿食和胃液。卉门部胃癌和高位小弯癌可有进食哽噎感。 ④呕血和黑便:癌肿破溃或侵犯血管时,可有出血,一般仅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出血时间多时可有黑便,少数患者出现呕血。 ⑤贫血、消瘦。 6、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①腹痛、恶心、呕吐、腹胀;②腹膜炎体征;③皮下出血;④水、电解质紊乱;⑤休克;⑥发热;⑦黄疸;⑧血糖升高。 7、如何鼓励造口患者自我护理? 答:帮助患者正式并参与造口的护理。 ①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否认、哀伤或生气的情绪反应,鼓励患者及家属说出对造口的感觉和接受程度。 ②促使患者以正向且接受的态度处理造口,避免出现厌恶情绪。 ③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自尊。 ④鼓励家属参与患者造口的护理。 ⑤协助患者逐步获得独立护理造口的能力;先让患者正视造口,讨论自我照顾的注意事项,教导处理的步骤;当患者达到预定目标时,给予适当的鼓励。 ⑥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可逐渐适应造口并恢复正常生活,参加适量的运

中医外科学考核试卷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考核试卷及 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中医外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晋末出现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着是 () A.《肘后备急方》 B.《刘涓子鬼遗方》 C.《金匮要略》D.《内经》 E.《诸病源候论》 2.皮肤浅表起丘疹、疱疹,破后糜烂的疾病统称为 () A.疳 B.疹 C.疮 D.痘 E.疥 3.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轻微疼痛属于 () A.热肿 B.风肿 C.湿肿 D.气肿 E.痰肿 4.手术法中的切开法适用于 () A.外疡的阴证 B.外疡的阳证 C.一切外疡,不论阴证、阳证,确已成脓者 D.疡脓未成者 E.以上均不对 5.阳证疮疡可 () A.玉露膏 B.风油膏 C.冲和膏 D.生肌玉红膏 E.生肌白玉膏6.疮疡和营法的活血化瘀代表方为 () A.四物汤 B.桃红四物汤 C.四君子汤 D.二陈汤 E.八珍汤7.三陷证是指 () A.内陷、火陷、虚陷 B.火陷、干陷、虚陷 C.内陷、火陷、干陷D.内陷、干陷、虚陷 E.以上都不对 8.痛与肿结合辨,先肿而后痛者其病 () A.浅在肌肤 B.深在筋骨 C.毒已渐聚 D.毒邪四散 E.以上均不是 9.乳房病检查的最佳时间是 () A.月经后15天 B.月经后3~5天 C.月经后7~10 D.月经前3~5天 E.月经前7~10天 10.乳癖肝郁痰凝证选方宜用 () A.二陈汤 B.二仙汤 C.四物汤 D.逍遥蒌贝散 E.逍遥散11.湿疮发于阴囊部者称为 () A.旋耳疮 B.脐疮 C.四弯风 D.乳头风 E.肾囊风

《中医外科学》考试题

《中医外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 单选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 下列疾病中以病因命名者是: A.鹅掌风 B.白驳风 C.破伤风 D.面游风 E.油风 2. 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是: A.疡 B.疮疡 C.肿疡 D.溃疡 E.疮肿 3. 风为: A.阳邪 B.阴邪 C.内生之邪 D.特殊之毒 E.外来伤害 4. 湿邪所致外科疾病好发于人体: A.上部 B.下部 C.中部 D.上肢 E.背部 5. 饮食不节可导致: A.经络阻塞,气血凝滞 B.脾胃功能失调,湿热火毒内生 C.脏腑气血受损,阴阳失和 D.局部气血凝滞,郁久化热,热胜肉腐 E.阴液受损,咽喉干燥 6. 病因劳伤虚损中错误的是: A.过度劳力 B.食伤 C.过度劳神 D.过度劳心 E.以上都不是 7. 下列症状哪项属于阴证表现: A.高肿突起 B.根盘收束 C.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 D.有脓,脓质稠厚 E.肉芽红活润泽 8. 下列关于辨脓的方法,错误的是: A.按触法 B.透光法 C.切开法 D.穿刺法 E.点压法 9. 下列哪项不是清热法的适应证: A.热毒内传之走黄内陷 B.药物性皮炎皮损色红灼热 C.流痰初起,骨骼隐痛,漫肿不显者 D.流痰后期,阴虚火旺,虚热不退者 E.局部红,肿,热,痛 10.阳证疮疡外用药物宜首选:

A.红油膏 B.冲和膏 C.金黄膏 D.疯油膏 E.以上都不是 11.挂线法常用于治疗: A.内痔 B.脱肛 C. 瘰疬 D.肛瘘 E.以上都不是 12.发于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隐,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热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范围在6~9CM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溃,易脓,易敛。应诊断为: A. 疖 B.有头疽 C. 疔 D.附骨疽 E.痈 13.劲痈初起治疗选用: A.五味消毒饮 B.黄连解毒汤 C.仙方活命饮 D.牛蒡解肌汤 E.普济消毒饮 14.有头疽的好发部位: A.臀部 B.面部 C.四肢部 D.项后背部 E.以上都不是 15.某患者,颈后疮形高肿,色红,多个脓头,焮热剧痛,舌红苔黄,脉洪大。治则应为: A.清热利湿,和营消肿 B.散风清热,化痰消肿 C.清热解毒,和营消肿 D.清热泻火,和营托毒 E.清热解毒 16.生于下列哪一部位的疔疮最易发生走黄: A.项后 B.四肢 C.颜面 D.少腹部 E. 膻中 17.丹毒的中医治疗原则以下哪一项最恰当: A.清热解毒 B.利湿解毒 C.活血祛瘀 D.清热凉血解毒 E.健脾利湿消肿 18.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是: A.发颐 B.痄腮C,热疮 D.疔疮 E.多发性疖 19.褥疮的临床特点中最主要的是: A.好发于老年人 B.经久不愈 C.好发于易受压和摩擦部位 D.好发于消渴病人 E.好发于下肢 20.颜面部疖和疔的鉴别要点是: A.脓的形成 B.皮肤颜色 C.根脚深浅 D.起病速度 E.发热程度 21.治疗邪气阻塞经络,营卫不知所致乳房疾病的原则是: A.活血清热解毒 B.解郁化痰清热 C.补益扶正解毒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外科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气血盛衰 B.脏腑功能失调 C.阴阳失调 D.经络阻塞 2.下列除()外,均正确反映了脏腑功能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A.脾胃湿热,火毒蕴结可以发为疮疡 B.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C.体表疮疡可以影响脏腑而发生病变 D."五善七恶"是脏腑功能失常的表现 3.下列哪项不是辨心恶的症状() A.神志昏糊 B.惊悸时作 C.疮色紫黑 D.言语呢喃 4.辨肿块时,如肿硬似馒,有囊性感属() A.寒 B.湿 C.痰 D.气 5.肿疡溃后脓水稀少,坚肿不消,身热乏力,面色少华,脉数乏力,治宜() A.内托法 B.补法 C.透脓法 D.补托法 6.下面哪一项不宜用药线引流() A.创孔小,不宜排脓 B.脓腔深,流出浅黄色粘稠液体 C.创孔内有坏死组织 D.怀疑附骨疽创口内骨质已破坏 7.溃疡脓出不畅,有少量带脓者,宜选() A.内服清热解毒的 B.扩创法 C.垫棉法 D.外用升丹提脓 8.手掌肿胀,失去正常凹陷,疼痛剧烈者为() A.蛇肚疔 B.托盘疔 C.蛇头疔 D.蛀节疔 9.颈后皮肤初起如粟米样丘疹,继而增大坚硬,肿胀作痛,脓头多个,状如蜂窝 ,诊断应为() A.疔 B.痈 C.有头疽 D.发 10.诊断附骨疽,X线摄片最早应在什么时候进行() A.发病1-2天内 B.发病一周时 C.发病10-14天 D.发病四周时

11.溃后脓出黄稠,后稀薄,髋关节畸形,僵硬,诊断考试为() A.附骨疽 B.环跳疽 C.历节风 D.流痰 12.流痰除由风寒痰浊凝聚而形成外,还与哪脏亏损有关() A.肝 B.脾 C.肺 D.肾 13.一男青年,右侧大腿疼痛彻骨,肿胀,皮色不红,近膝关节处显着压痛,伴恶寒发热,应诊断为() A.附骨疽 B.骨肉瘤 C.流注 D.历节风 14.疔疮走黄的内治原则是() A.凉血清热解毒 B.疏风清热解毒 C.滋阴清热解毒 D.宣肺泄热解毒 15.乳痈郁乳期内治的方法和方剂是() A.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仙方活命饮 B.疏肝清胃,通乳散结--瓜蒌牛蒡汤 C.清肝泻胃,通乳散结--龙胆泻肝汤 D.清热解毒,和营消肿--柴胡疏肝汤 16.以往有肉瘿病史,突然肿块增大,质地坚硬如石,推之不移,应考虑为() A.失荣 B.石瘿 C.瘿痈 D.肉瘿 17.不能归于五脏的肿瘤是() A.气瘤 B.血瘤 C.脂瘤 D.肉瘤 18.诊断乳癌的首要症状是() A.乳房内可扪及硬而孤立的肿块 B.乳头下陷或抬高 C.乳头有血性分泌物 D.肿块皮肤桔皮样改变 19.多形性红斑粘膜糜烂者宜选用() A.三黄洗剂外搽 B.青黛膏外涂 C.青吹口油膏外涂 D.白玉膏外涂 20.酒查皮鼻初起表现为() A.暂时性阵发性红斑 B.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 C.脓疱 D.鼻部组织肥厚 21.白庀的别名为() A.摄颌疮 B.松皮癣 C.白屑风 D.神经性皮炎 22.结节性红斑是()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试题 姓名:科室: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寒痛表现为( B ) A.胀痛 B.酸痛 C.痛而喜按 D.跳痛 E.灼痛 2.阳证肿疡初期外敷宜用( B ) A.冲和膏 B.金黄膏 C.生肌白玉膏 D.生肌玉红膏 E.青黛膏 3.内痔分期的主要依据是( A ) A.脱出 B.疼痛 C.便血 D.患病时间 E.嵌顿 4.外疡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 B ) A.外感风温、风热 B.热毒、火毒 C.气郁、火郁 D.外感暑热 E.外感湿热之邪5外疡的辨证应首辨( C ) A.病因 B.经络 C.阴阳 D.部位 E.善恶顺逆 6.外疡致病因素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 A.外感六淫 B.感受特殊之毒 C.经络阻塞 D.情志内伤 E.外来伤害 7.饮食不节导致外疡发生的最常见病机为( E ) A.胃气不和 B.胃失和降 C.胃阴不足 D.胃热壅滞 E.湿热火毒内生 8.疖、痈、发是以什么命名( E ) A.疾病特性 B.病势缓急 C.症状 D.形态 E.范围大小 9.疮疡益气托毒法的代表方剂是( A ) A.托里消毒散 B.托里透脓散 C.仙方活命饮 D.透脓散 E.神功内托散 10.乳岩好发于( E )

A.青春期 B.妊娠期 C.哺乳期 D.幼儿期 E.绝经期 11.风肿的特点是( D ) A.肿块硬如棉、馒,有囊性感 B.坚硬如石 C.皮色发白微肿 D.漫肿宣浮 E.肿而木硬 12.引起疮疡的最常见外邪是( B ) A.气郁、火郁 B.热毒、火毒 C.风热、风温 D.淤血、寒湿 E.湿热、痰湿 13.阳疡初起除下列哪项外皆为顺证( D ) A.由小渐大 B.疮顶高突 C.掀红灼热 D.微红漫肿 E.根脚不散 14.红丝疔好发于( D ) A.前臂外侧 B.上肢 C.小腿外侧 D.小腿内侧 E.颈部两旁 15.有头疽的好发部位是( D ) A.臀部 B.面部 C.四肢 D.项背部 E.任何部位 16.下列哪项不是心善的依据( B ) A.精神爽快 B.身体轻便(肝) C.言语清亮 D.舌润不渴 E.寝寐安宁 17.阴证外疡初期外敷宜用( B ) A.太乙膏 B.回阳玉龙散 C.千捶膏 D.冲和膏 E.玉露膏 18.提脓祛腐药的主药是( C ) A.生石膏 B.熟石膏 C.升丹 D.白降丹 E.枯矾 19.欲取散瘀解毒作用时,箍围药宜用( E ) A.葱姜汁调 B.酒调 C.菊花汁调 D.冷茶水调 E.醋调 20.流痰的好发部位是( D ) A.四肢 B.肌肉 C.皮肉之间 D.骨与关节 E.躯干

《中医外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外科七恶辨证主要依据是() .局部症状 .全身症状 .局部和全身症状 .以上都不是 . 外科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 .风温、风热 .火毒、热毒 .气郁、火郁 .湿热、寒湿 . 溃疡腐肉已脱,脓水已尽时,宜使用下列哪一种掺药().九一丹 .白降丹.生肌散.青黛散 .发生于人体上部的疮疡其病因多为( ) .风温、风热 .风寒、风湿 .湿热、寒湿 .气滞、血瘀 .发于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局部红肿热痛,范围在6~9。应诊断() .疖 .疔 .有头疽 .痈 .乳核相当于西医的() .乳腺纤维腺瘤 .乳房异常发育症 .乳腺增生症 .乳房结核 .石瘿的病因病机是() .忧思郁怒,湿痰凝结 .气郁、湿痰、瘀血凝滞 . 产后亏虚,外邪侵入 .平常饮水和饮食中含碘不足 .热疮典型皮损为() .簇集性水疱 .散在性水疱 .簇集性脓疱 .散在性脓疱 .淋病的临床特点是() .尿频、尿急、尿痛 .尿频、尿急、尿道刺痛、尿道溢脓 .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尿道滴白 .内痔初发的主要症状是() .肛门疼痛 .肛门坠胀 .便秘 .无痛性便血 .破伤风发作出现肌肉强直形痉挛,一般先发生于() .头面 .四肢 .颈项 .躯干 .精癃的临床特点是() .尿频、尿急、尿痛 .排尿困难和尿潴留 .不射精 .尿痛、流脓.脱疽的好发部位是() .上肢末端 .四肢末端 .下肢末端 .小腿 .瘾疹的主要皮损为() .风团 .抓痕 .丘疹 .红斑 .发生走黄的原因为() .正虚邪盛 .肝郁化火 .热入心包 .火毒炽盛 .阳证肿疡外敷首选油膏是 ( ) . 冲和膏 . 金黄膏 . 回阳玉龙膏 . 生肌玉红膏 .颈痈初起治疗宜选用 ( ) . 五昧消毒饮 . 黄连解毒汤 .仙方活命饮.牛蒡解肌汤 .治疗肉瘿的代表方剂为 ( ) . 海藻玉壶汤 . 四海舒郁丸 . 普济消毒饮 . 逍遥丸 .疥疮好发部位为 ( ) . 皮肤薄嫩和皱褶处. 四肢 . 躯干. 外阴和肛周

中医外科学考核试卷及答案(1)

中医外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晋末出现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 A.《肘后备急方》 B.《涓子鬼遗方》 C.《金匮要略》 D.《经》 E.《诸病源候论》 2.皮肤浅表起丘疹、疱疹,破后糜烂的疾病统称为() A.疳 B.疹 C.疮 D.痘 E.疥 3.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轻微疼痛属于() A.热肿 B.风肿 C.湿肿 D.气肿 E.痰肿 4.手术法中的切开法适用于() A.外疡的阴证 B.外疡的阳证 C.一切外疡,不论阴证、阳证,确已成脓者 D.疡脓未成者 E.以上均不对 5.阳证疮疡可() A.玉露膏 B.风油膏 C.冲和膏 D.生肌玉红膏 E.生肌白玉膏 6.疮疡和营法的活血化瘀代表方为() A.四物汤 B.桃红四物汤 C.四君子汤 D.二汤 E.八珍汤 7.三陷证是指()A.陷、火陷、虚陷 B.火陷、干陷、虚陷 C.陷、火陷、干陷 D.陷、干陷、虚陷 E.以上都不对 8.痛与肿结合辨,先肿而后痛者其病()A.浅在肌肤 B.深在筋骨 C.毒已渐聚 D.毒邪四散 E.以上均不是 9.乳房病检查的最佳时间是()A.月经后15天 B.月经后3~5天 C.月经后7~10 D.月经前3~5天 E.月经前7~10天 10.乳癖肝郁痰凝证选方宜用()A.二汤 B.二仙汤 C.四物汤 D.逍遥蒌贝散 E.逍遥散 11.湿疮发于阴囊部者称为()A.旋耳疮 B.脐疮 C.四弯风 D.乳头风 E.肾囊风 12.流注由于疔疖后引起的称()A.暑湿流注 B.余毒流注 C.四弯流注 D.胸胁流注 E.以上均不是 13.褥疮的外治法初起用()A.红灵酒药 B.九一丹 C.红油膏 D.生肌散 E.生肌玉膏 14.疖、痈、发是以什么而命名的()A.疾病特性 B.病势缓急 C.症状 D.形态 E.围大小 15.蛇腹疔切开时应在()A.患指侧面横切口 B.患指侧面纵切口不超过关节 C.指端掌面纵切口 D.指端侧面纵切口 E.以上都不是

中医外科学习题

绪论 一、选择题 1.有关中医外科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 A.殷商B.周代C.东汉D.晋代E.隋代 2.在我国医学史上外科成为独立的专科是在 A.春秋B.战国C.周代D.东汉E.西汉 3.我国最早用全身麻醉进行外科剖腹手术的名医是 A.扁鹊B.刘涓子C.华佗D.陈实功E.吴谦 4.有外科鼻祖之称的我国名医为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刘涓子E.陈实功 5.华佗所处的朝代是 A.殷朝B.周代C.汉代D.战国时期E.东汉末年 6.陈实功所处的朝代是 A.战国时期B.汉代C.晋朝D.明朝E.清朝 7.巢元方所处的朝代是 A.春秋时期B.汉代C.隋朝D.明朝E.清朝 8.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 A.《五十二病方》B.《诸病源候论》C.《刘涓子鬼遗方》D.《黄帝内经》E.《外科正宗》 9.我国现存最早记载疥疮、漆疮病因病机的著作是 A.《灵枢.痈疽》B.《五十二病方》C.《诸病源候论》D.《刘涓子鬼遗方》E.《伤寒杂病论》 10.我国现存最早记载一种外科疾病的专著是 A.《灵枢.痈疽》B.《刘涓子鬼遗方》C.《集验背疽方》D.《霉疮秘录》E.《疮疡经验全书》 11.《刘涓子鬼遗方》的作者是 A.张仲景B.龚庆宣C.华佗D.陈实功E.吴谦12.《集验背疽方》的作者是 A.李迅B.刘涓子C.华佗D.陈实功E.吴谦 13.《外科正宗》的作者是 A.李迅B.刘涓子C.王肯堂D.陈实功E.王维德14.首载阳和汤、小金丹,并创立外科阴阳辨证法的著作为A.《灵枢.痈疽》B.《诸病源候论》C.《千金方》 D.《外科全生集》E.《疡科心得集》 二、填空题 1.我国最早的医师分工中的“疡医”主治[ ]疡、[ ]疡、[ ]和[ ]疡。 2.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外科医生是[ ],有外科鼻主之称的医生是[ ],世界上第一位给病人作全身麻醉的我国医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 ],最早专论一种外科疾病的专著是[ ],我国第一部专论梅毒的专著和作者分别是[ ]、[ ]。 3.明清时期外科三大学术流派为[ ]、[ ]、[ ],其代表著作分别为[ ]、[ ]、[ ],代表医家分别为[ ]、[ ]、[ ]。 4.创立“阳和汤、小金丹”的医生是[ ];创立“病因与发病部位的关系”理论的医生是[ ];创立“紫雪丹、至宝丹”的医生是[ ]。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A 2.C 3.C 4.B 5.E 6.D 7.C 8.C 9.C 10.C 11.B 12.A 13.D 14.D 二、填空题 1.肿,溃,金创,折 2.医询,华佗,华佗,《刘涓子鬼遗方》,《集验背疽方》,《霉疮秘录》,陈司成 3.正宗派,全生派,心得派,《外科正宗》,《外科全生集》,《疡科心得集》,陈实功,王维德,高秉钧 4.王维德,高秉钧,高秉钧 第一章外疡 一、选择题 1.外疡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 A.外感风温、风热B.热毒、火毒C.气郁、火郁 D.外感暑热E.外感湿热之邪 2.外疡致病因素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外感六淫B.感受特殊之毒C.经络阻塞 D.情志内伤E.外来伤害 3.下列除哪项外均正确反映了外疡的病因与病位的关系 A.发于头面者多因风温、风热引起B.发于胸腹者多因气郁、火郁引起 C.发于臀部者多因火郁引起D.发于胫足者多因湿热、寒湿引起 E.发于上肢者多因风热引起 4.气血与外疡的关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外疡的发生与否,与气血盛衰有密切的关系 B.气血盛衰与外疡的预后有密切关系 C.局部气血凝滞在病理过程中可转化 D.气血虚外疡易成脓、破溃 E.气血旺盛外疡易生肌收口 5.饮食不节导致外疡发生的最常见病机为 A.胃气不和B.胃失和降C.胃阴不足 D.胃热壅滞E.湿热火毒内生 6.情志内伤所致外疡的好发部位是 A.乳房、胸胁B.颜面C.背部 D.手足E.臀部 7.外疡的辨证应首辨 A.病因B.经络C.阴阳D.部位E.善恶顺逆 8.下列辨外疡阴证、阳证的主要依据,哪项不正确 A.患部皮肤颜色红活与否B.肿势高突还是平塌 C.局部灼热与否D.病发于皮肉还是筋骨 E.脓液之有无 9.风肿的特点是 A.肿块硬如棉、馒,有囊性感B.坚硬如石C.皮色发白微肿 D.漫肿宣浮E.肿而木硬

07中医外科学考试试卷

请进本人文库找到全部8套中医外科试卷, 资料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外科试题(A) 本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30分,非选择题7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王维德的《外科全生集》创立的主要辨证论治法则为()A.阴阳B.寒热C.表里D.虚实E.内外 2.皮肤浅表起丘疹、疱疹,破后糜烂的疾病统称为()A.疳B.疹C.疮D.痘E.疥 3.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轻微疼痛属于()A.热肿B.风肿C.湿肿D.气肿E.痰肿 4.运用行气的药物,调畅气机,流通气血,从而达到解郁散结、消肿止痛目的的一种方法,称为()A.行气法B.祛痰法C.温通法D.理湿法E.内托法 5.膏药的适应证是()A.外科疾病初起B.外科疾病已成C.外科疾病溃后 D.外科疾病初起、已成、溃后各个阶段E.外科疾病愈后6.常走窜四注、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等证候的病因是什么() A.热胜作痒B.虫淫作痒C.血虚作痒 D.湿胜作痒E.风胜作痒 7.三陷证是指()A.内陷、火陷、虚陷B.火陷、干陷、虚陷C.内陷、火陷、干陷 D.内陷、干陷、虚陷E.以上都不对 8.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的专著是()A.《外科正宗》B.《外科全生集》C.《疡科心得集》 D.《霉疮秘录》E.《刘涓子鬼遗方》 9.足发背的湿热下注证所用方剂是()A.二陈汤B.益胃汤C.黄连解毒汤D.五神汤E.五味消毒饮 10.下列哪一种是原发性皮肤损害()A.鳞屑B.糜烂C.结痂D.水疱E.皲裂 11.男子的乳头属于()A.肝B.心C.脾D.胃E.肾 12.白秃疮的特点是()A.相当于西医的黄癣 B.多见于青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C.头发易拔落而且不痛,病发根部包绕有白色鳞屑形成的菌鞘 D.癣闸呈蜡黄色、肥厚,有特殊的鼠尿臭 E.当病愈后头留下萎缩性疤痕 13.蛇串疮外治法初起用()A.青黛膏B.二味拔毒散C.玉露膏D.红油膏E.生肌散 14.猫眼疮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病前有一定的外感前驱症状B.发病缓慢C.红斑、丘疹、水疱形态各异D.重者损害内脏E.常累及口腔、二阴 15.指出下列病名哪个是以部位命名的()A.蛇头疔B.委中毒C.臀痈D.肠痈E.面游风

中医外科学试卷及答案

2011年金华市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出科试卷 (中医外科)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每题3分): 1、《五十二病方》哪篇中记载有割治疗法() A、牡痔B、气痔C、血痔D、脉痔 2、《灵枢痈疽》所载的外科病名有几种() A、15 B、25 C、17 D、19 3、疮疡阳证中,中期(化脓期)病情进展,则脉率较快,可在()A、80~84次/分B、84~90次/分 C、80~100次/分D、90~95次/分 4、直肠上端与乙状结肠相接相当于() A、第四骶椎平面B、第三骶椎平面 C、第二骶椎平面D、第一骶椎平面 5、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位于() A、皮下部的上外侧B、浅部的上外侧 C、内括约肌的下方D、浅部的上方 6、直肠下动脉是() A、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B、阴部内动脉的分支 C、髂内动脉的分支D、腹主动脉的分支 7、直肠上静脉丛和直肠下静脉丛在何处互相交通() A、齿线附近B、肛门皮下 C、肛管D、肛门白线附近 8、骶管麻醉时,骶裂孔的解剖标志() A、第四骶骨棘突和左右两骶骨角B、第五骶骨棘突和左右两骶骨角 C、第三骶骨棘突和左右两骶骨角D、第二骶骨棘突和左右两骶骨角9、消痔灵注射法洞状静脉区注射时,注射药量() A、2~5ML B、1~3ML C、3~6ML D、5~10ML 10、硬化萎缩注射法,一般每次注射不超过几个痔核 ( ) A、3 B、5 C、6 D、7 11、乳痈成脓切开引流应采用() A、竖切口B斜切口C、横切口D放射状切口12、“生肌玉红膏”处方出自()

A、《医宗金鉴》B、《外科大成》 C、《疡医大全》D、《外科正宗》 13、下列哪一个病名与臁疮无关?() A裙边疮B裤口疮C老烂腿D浸淫疮 14、在伤口周围皮肤可出现捻发音的是() A、附骨疽B、烂疔 C、疫疔D、流注 15、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常见于下述哪种疾病?() A、乳腺癌B、乳腺增生病 C、乳腺炎D、乳房纤维腺瘤 16、下列疾病中无血尿的是() A、尿石症B、膀胱癌 C、肾癌D、慢性前列腺炎 17、下列哪个症状不是肠梗阻的典型临床表现?() A、腹痛B、腹胀C、呕吐D、腹泻 18、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最根本的方法是() A、药物治疗B、手术治疗C、注射硬化剂D、穿弹力袜 19指出下列不属于皮肤病外用药物的剂型() A、洗剂B、油剂C、膏药D、酊剂 20、深2度烧伤的痛觉特征是() A、痛觉迟钝B、剧痛,感觉过敏 C、痛觉消失D、红肿热痛,痛觉过敏 二.填空题(共40分,每空2分): 1、汉代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他创制()用于麻醉。 2、晋代有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学专著()。 3、外科中的疮疡发病因素,尤以()、()最为常见。 4、望诊是通过医生的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情况。包括望局部病变、()、()、()等几个方面。 5、辨别阴证、阳证时,疼痛比较剧烈的属(),不痛、隐痛、酸痛属()。 6、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的专书是明代()的()。 7、我国第一部病原病理学专著,是隋代()等集体编写的()。 8、外科疾病在未溃之前,正是()应见有余之脉,已溃之后为()之际,应见不足之脉。 9、湿邪阴滞,一般来说,在上焦宜(),在中焦宜(),在下焦宜利。 10、蛇头疔、鹅掌风是以疾病的()命名的,烂疔、流注是以疾病的()命名的。

1中医外科学有答案

A 卷一、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15分) 1 、袋脓 2 、走黄 3 、流火 4 、失荣 5 、臁疮 二、选择题(每题2 分,共40分) 1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学专著是:() A.金创瘈疭方 B. 五十二病方 C. 世医得效方 D. 刘涓子鬼遗方 E. 外科精要2 、创立以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的外科医家是:() A.齐德之 B. 窦梦麟 C. 陈实功 D. 汪机 E. 王维德3 、疖、痈、发的命名是根据:() A.疾病特性 B. 病势缓急 C. 症状 D. 形态 E. 范围大小4 、下列病名中以部位命名的是:() A.蛇头疔 B. 臀痈 C. 委中毒 D. 肠痈 E.面游风5 、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为感受特殊之毒致病:() A.毒蛇咬伤 B. 疫疔 C. 麻风 D. 狂犬病 E. 破伤风6 、下列表现中属于阴证的是:() A.皮肤红活欣赤 B. 肿胀范围局限 C. 皮色紫暗 D. 肿势高突 E. 以上均非 7 、发于人体上部的疮疡,其病因多为:() A.风温、风热 B.风寒、风湿 C.湿热、寒湿 D.气滞、血瘀 E. 气郁、火郁8 、下列关于辨脓的方法,错误的是:() A.按触法 B.透光法 C.穿刺法 D.切脉法 E.切开法9 、半阴半阳证肿疡可用:() A.玉露膏 B.疯油膏 C.冲和膏 D.生肌白玉膏 E.生肌玉红膏10、下列关于内治法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治疗外科疾病都应严格遵循消托补法的顺序 B.治疗肿疡早期用消法 C. 治疗肿疡中期用托法 D.治疗溃疡后期用补法 E.托法中应用黄芪主要是透脓而 不是补气11、外邪引起的疮疡发病以下哪项最为常见:()

中医外科学经典复习题2

A2型题 1.某女性病人乳晕部结块红肿疼痛,乳头凹陷,乳头溢出乳汁样物。多为 A.内吹乳痈 B.外吹乳痈 C.乳疽 D.粉刺性乳痈 E.乳岩 答案:1.D 2.一中年妇女,结喉正中稍右有一半球形肿块如鸡蛋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无压痛, 皮色如常,随吞咽上下移动。多诊断为 A.气瘿 B.肉瘿 C.石瘿 D.血瘿 E.筋瘿 答案:2.B 3.一女婴右臂有一扁平肿块,质软如海绵,色紫红,按压肿块可缩小。宜诊断为 A.气瘤 B.筋瘤 C.血瘤 D.肉瘤 E.脂瘤 答案:3.C 4.病人恶寒发热3天,头痛,肛门坠胀疼痛,尾骨与肛门之间有明显压痛。多诊断为 A.肛门旁皮下脓胀 B.坐骨直肠窝脓肿 C.骨盆直肠窝脓肿 D.直肠后间隙脓肿 E.直肠膀胱凹陷脓肿 答案:4.D 5.一中年男性,大便出血,血与黏液相混,血色晦暗,肛门坠胀。多诊断为 A.息肉痔 B.混合痔 C.肛裂 D.锁肛痔 E.肛瘘 答案:5.D 6.一男性病人左足第1趾皮色暗红,趾甲变厚,肌肉萎缩,跌阳脉消失,患肢持续性静止痛,夜 间尤甚,舌紫暗,脉沉细涩。最适宜的内服方是 A.阳和汤 B.四妙勇安汤 C.四妙散 D.血府逐瘀汤 E.桃红四物汤 答案:6.E 7.某男,60岁,患糖尿病6年,半年来项部近发际处,经常出现红肿块,灼热疼痛,出脓后即愈合,触之突起根浅,服用消炎药,无明显效果,常口渴唇燥,舌红苔薄,脉细数。中医诊断为 A.有头疖 B.无头疖 C.蝼蛄疖 D.疖病 E.粉刺 答案:7.D

8.某男,24岁,厨师。前天突然于右侧口角出现一粟米样脓头,逐渐红肿扩大,触之根深坚硬, 伴发热头痛,便秘,舌红,苔黄,脉数,诊为颜面疔疮。治宜 A.清热解毒 B.凉血活血 C.疏散风热 D.通腑泄热 E.软坚消肿 答案:8.A 9.某男,25岁,农民。右指头肿胀疼痛7天,呈蛇头状肿,皮色焮红,疼痛剧烈,手指下垂时 加重。伴恶寒发热头痛。透光试验见指头腹侧有一豆状黑色点。诊断为蛇头疔,外治宜 A.金黄膏外敷 B.鲜猪胆汁外敷 C.切开引流 D.10%黄柏液湿敷 E.白玉膏外敷 答案:9.C 10.某女,42岁,售货员。伴有足癣。昨天突然发热恶寒,头痛骨楚、胃纳不佳,自以为感冒,服用感冒药。今晨起见右小腿皮肤大片红斑,高出皮肤,边界清楚,压之退色,抬手即复,伴便 秘溲黄,舌红脉数而滑。诊断为 A.浅静脉炎 B.接触性皮炎 C.小腿痈 D.丹毒 E.药疹 答案:10.D 11.某男,5岁。颈旁结块1周,红肿热痛,恶寒发热,头痛,口干,咽痛,舌红苔薄黄,脉浮 数。诊断颈痈,治宜 A.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B.散风清热,化痰消肿 C.清热凉血,解毒止痛 D.活血凉血,疏血止痛 E.清热通腑,消肿止痛 答案:11.B 12.某女,36岁。颈部结块如梅李,大小不等,与表皮黏连,质硬,推之活动差,皮色暗红,中 心变黑,触之波动,伴情志抑郁,心烦易怒,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诊断为 A.颈痈 B.失荣 C.瘰疬 D.有头疽 E.发颐 答案:12.C 13.某女,20岁。左乳房内单个肿块,不疼痛,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好。应诊断为 A.乳核 B.乳癖 C.乳疬 D.乳痈 E.乳岩 答案:13.A 14.某女,36岁。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经后痛减,腰酸乏力,月经失调。应选方剂是 A.橘叶瓜蒌散 B.逍遥蒌贝散 C.丹栀逍遥散 D.瓜蒌牛蒡汤

中医外科试卷(A)

《中医外科学》试卷(A) (一)A1型题:(最佳选择题) 1.流痰初期治疗常用方() A.仙方活命饮 B.清骨散 C.知柏地黄丸 D.阳和汤 E.左归丸 2.六淫邪毒均可引起外科疾病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 A.风温、风热 B.湿热、湿火 C.火毒、热毒 D.风寒、燥火 E.外感、邪毒 3.瘰疬的发病部位为() A. 颈部 B. 小腿 C. 胸部 D. 背部 E. 头部 4.下列描述中不是痈的特点的是() A.局部光软无头 B局部红肿 C范围在6―9㎝ D往往会造成陷证E. 疼痛 5.髂窝部肿痛,大腿向上收缩,不能伸直,应为() A.环跳疽 B.流痰 C.流注 D.历节风 E.以上均不是 6.中老年妇女一侧乳房出现无痛无热、质硬、表面凹凸不平、固定的肿快,首先应考虑为()A乳核 B乳癖 C乳痨 D乳岩 E.乳风 7.后人评价为“列证最详,论治最精”的外科文献是:() A.《外科正宗》 B.《疡医大全》 C.《外科精义》 D.《外科大成》 E.《外科全生集》 8.颈痈的病因病机是() A.内郁湿火,外感风邪 B.余毒湿热,深窜入骨 C.肾亏骼空,寒痰凝聚 D.湿热下注,瘀血凝结 E.风温、风热挟痰凝结少阳、阳明之络 9.下列不是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的是() A发病前有接触史 B皮损边界不清 C皮损一般为红斑、肿胀、丘疹等 D自觉瘙痒灼热、疼痛 E.由气血凝结而成 10.下列皮肤损害中哪项不属于继发性皮损() A.溃疡、糜烂 B.丘疹、水疱 C.抓痕、结痂 D.皲裂、脱屑 E.皮肤萎缩、苔藓样变 11.蛇串疮的皮损特征是()

A.粟粒大小的丘疹 B.皮损有红斑鳞屑 C.在潮红的皮肤上出现脓疱、无疼痛 D.皮损为簇集性水疱呈带状分布 E.皮疹多形性,无一定部位 12.患者女,面部皮肤油腻,起红色丘疹、脓疱,有肿痛,伴口臭、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根据临床特征本病诊断为() A.粉刺肺经风热证 B.粉刺肠胃湿热证 C.面游风肺胃热盛证D.风热疮风热血燥证 E.红蝴蝶疮热毒炽盛证 13.药疹的临床处理首先是() A.抗过敏 B.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C.对症治疗 D.中药内服 E.以上均不是 14.中年妇女乳房肿块界限不清,经期乳房胀痛,应首先考虑() A.乳癌 B.乳痨 C.乳疬 D.乳核 E.乳癖 15.血栓性深静脉炎最大危险为() A.局部疼痛 B.肺栓塞 C.发热 D.患肢增粗 E.水肿 16.内痔结扎术后第7~10天,要求病人减少活动的目的是: A避免大出血 B防止感染 C防止复发 D防止尿潴留 E防止水肿 17.下列哪项不是白疕的临床分型() A寻常型 B增殖型 C关节型 D脓疱型 E红皮病型 18.混合痔手术治疗一般采用() A.切除法 B.结扎法 C.注射法 D.枯痔法 E.外痔剥离内痔结扎 19.血栓性外痔的好发部位是膀胱截石位的() A.3、6 点 B. 6、9点 C. 3、9点 D. 3、7、11点 E.3、6点 20.下列哪种疾病无便血症状() A.内痔 B.直肠癌 C.息肉痔 D.外痔 E.肛裂 21.肛瘘外口在截石位11点距肛缘6cm处,根据梭罗门氏定律,其内口大约在肛内齿线的时位是() A.截石位11点 B.截石位6点 C.截石位3点 D.截石位12点 E.截石位9点 22.臁疮的好发部位是() A.前臂下1/3 B.足部 C.臀部 D.小腿下1/3 E.膝内侧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中医外科学)(精)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中医外科学) [A2型题] 1. 患者,男,31岁。颈项部皮肤增厚,干燥,瘙痒较剧,情绪波动时,瘙痒随之加剧,部分皮肤因反复搔抓形成苔藓样变化。其诊断是 A 接触性皮炎 B 牛皮癣 C 白疕 D 慢性湿疮 E 紫白癜风 考题解析:根据本题表述的部位、症状和局部皮肤的病理变化,符合牛皮癣的诊断,故正确答案为B 。而A 应有接触致病史;C 局部皮肤有白色鳞屑;D 发病部位多在肢体屈侧,且多有对称性,有复发史;E 多发胸背、颈侧、肩胛,且无苔癣样改变。 2. 患者,女,21岁。因喉炎而服用磺胺药物,继见皮肤红斑及血疱,口腔、阴部黏膜糜烂,伴有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薄、脉细数。诊断为固定性红斑型药疹,内治应首选 A 消风散合黄连解毒汤 B 萆薢渗湿汤合黄连解毒汤 C 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D 清营汤 E 普济消毒饮

考题解析:根据本题表述的症状,病变部位应考虑血热证,故内治应首选 C 。A 适用病变部位在上,风热毒邪致病的病证;B 适用于湿热毒邪所致病证; D 适用于火毒之邪所致病证; E 适用于风热毒邪所致的疮疡病证,均非题干病证所宜。 3. 患者,女,44岁。右足第3及第4趾缝间潮湿,糜烂,覆以白皮,渗液较多,伴有剧烈瘙痒。诊断为糜烂型脚湿气,外治应首选 A 一号癣药水 B 复方土槿皮酊 D 雄黄膏 E 红油膏 考题解析:根据疾病的诊断和辨证分型,治疗应首选D 。而A 、B 、C 适用于脚气辨证分型中脱屑型和水疱型;E 适用于祛腐生肌疮疡病证,均非所宜,故不首选。 4. 患儿,男,9岁。头皮部初起丘疹色红,灰白色鳞屑成斑,毛发干枯,容易折断,易于拔落而不疼痛,已有年余,自觉瘙痒。其诊断是 A 肥疮 B 牛皮癣 C 白秃疮 D 白疕 E 圆癣 考题解析:根据本题表述发病的部位、症状、病史的特点,符合白秃疮的诊断,故正确答案为C 。而A 虽发病部位相同,但应有典型黄癣痂和特殊的鼠尿臭

中医外科学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 1.外科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气血盛衰 B.脏腑功能失调 C.阴阳失调 D.经络阻塞 2.下列除()外,均正确反映了脏腑功能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A.脾胃湿热,火毒蕴结可以发为疮疡 B.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C.体表疮疡可以影响脏腑而发生病变 D."五善七恶"是脏腑功能失常的表现 3.下列哪项不是辨心恶的症状() A.神志昏糊 B.惊悸时作 C.疮色紫黑 D.言语呢喃 4.下列辨外疡阴证、阳证的主要依据,哪项不正确 A.患部皮肤颜色红活与否 B.肿势高突还是平塌 C.局部灼热与否 D.脓液之有无 5.肿疡溃后脓水稀少,坚肿不消,身热乏力,面色少华,脉数乏力,治宜() A.内托法 B.补法 C.透脓法 D.补托法 6.提脓祛腐药的主药是 A.生石膏 B.熟石膏 C.升丹 D.白降丹 7.外疡内治法的总则为 A.消、托、补 B.温、通、补 C.消、清、补 D.消、通、补 8.手掌肿胀,失去正常凹陷,疼痛剧烈者为() A.蛇肚疔 B.托盘疔 C.蛇头疔 D.蛀节疔 9.颈后皮肤初起如粟米样丘疹,继而增大坚硬,肿胀作痛,脓头多个,状如蜂窝,诊断应为() A.疔 B.痈 C.有头疽 D.发 10.诊断附骨疽,X线摄片最早应在什么时候进行?() A.发病1-2天内 B.发病一周时 C.发病10-14天 D.发病四周时

11.溃后脓出黄稠,后稀薄,髋关节畸形,僵硬,诊断考试为() A.附骨疽 B.环跳疽 C.历节风 D.流痰 12.流痰除由风寒痰浊凝聚而形成外,还与哪脏亏损有关() A.肝 B.脾 C.肺 D.肾 13.一男青年,右侧大腿疼痛彻骨,肿胀,皮色不红,近膝关节处显著压痛,伴恶寒发热,应诊断为() A.附骨疽 B.骨肉瘤 C.流注 D.历节风 14.疔疮走黄的内治原则是() A.凉血清热解毒 B.疏风清热解毒 C.滋阴清热解毒 D.宣肺泄热解毒 15、乳痈成脓切开引流应采用() A、竖切口B斜切口C、横切口D放射状切口 16、红丝疔局部治疗首选的是 A.鲜草药外敷 B.金黄膏外敷 C.玉露膏外敷D.砭镰法 17、痈的成脓期一般为 A.5天左右 B.7天左右 C.10天左右 D.2周左右 18、在伤口周围皮肤可出现捻发音的是() A、附骨疽B、烂疔C、疫疔D、流注 19、三陷证是指() A.内陷、火陷、虚陷 B.火陷、干陷、虚陷 C.内陷、火陷、干陷 D.内陷、干陷、虚陷 20、流注的好发部位为 A.头面部 B.手足部 C.上肢 D.四肢、躯干肌肉丰厚的深部 二.多项选择题(共12分,每题2分): 1、外科特殊之毒包括() A、药毒B、食物毒C、疫疠之毒D、蛇毒 2、“五善”中心善的症状是() A、精神爽快B、言语清亮C、舌润不渴D、寝寐安宁3、下列哪些疾病往往损伤筋骨() A、附骨疽B、蛇头疔C、流痰D、环跳疽4、破伤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A、牙关紧闭、苦笑面孔B、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 C、项背强直、角弓反张D、轻微刺激可诱发和加剧抽搐 5、有头疽的特点是() A、初起有粟米状脓头B、红肿热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 C、范围在9cm以上D、范围常在9cm以下 6、蛇肚疔的局部表现是() A、患指呈圆柱状,红肿B、患指关节轻度屈曲

中医外科学题库与答案

《中医外科学》题库 绪论 一、单选题 1.在我国医学史上外科成为独立的专科是在 A.春秋B.战国C.周代D.东汉E.西汉 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 A.《五十二病方》B.《诸病源候论》C.《刘涓子鬼遗方》 D.《黄帝内经》E.《外科正宗》 3.首载阳和汤、小金丹,并创立外科阴阳辨证法的著作为 A.《灵枢. 痈疽》B.《诸病源候论》C.《千金方》 D.《外科全生集》E.《疡科心得集》 二、填空题 1.明清时期外科三大学术流派为[ ] 、[ ] 、[ ] ,其代表著作分别为[ ] 、[ ] 、[ ] ,代表医家分别为[ [ ] 、[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C 3.D 二、填空题 1.正宗派,全生派,心得派,《外科正宗》,《外科全生集》,《疡科心得集》,陈实功,王维德,高 钧 第一章外疡 一、单选题 1.外疡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 A.外感风温、风热B.热毒、火毒C.气郁、火郁 D.外感暑热E.外感湿热之邪 2.气血与外疡的关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外疡的发生与否,与气血盛衰有密切的关系 B.气血盛衰与外疡的预后有密切关系 C.局部气血凝滞在病理过程中可转化 D.气血虚外疡易成脓、破溃 E.气血旺盛外疡易生肌收口 3.外疡的辨证应首辨 A.病因B.经络C.阴阳D.部位E.善恶顺逆 4.下列辨外疡阴证、阳证的主要依据,哪项不正确 A.患部皮肤颜色红活与否B.肿势高突还是平塌 C.局部灼热与否D.病发于皮肉还是筋骨

E.脓液之有无 5.风肿的特点是 A.肿块硬如棉、馒,有囊性感B.坚硬如石C.皮色发白微肿D.漫肿宣浮E.肿而木硬 6.外疡辨有脓哪项最重要 A.疼痛剧烈B.皮肤灼热C.按之应指 D.脉来滑数E.发热持续 7.外疡辨善恶顺逆的临床意义是 A.判断病情轻重程度B.判断外疡局部发展是否顺利 C.判断外疡的预后好坏D.判断外疡的发展阶段 E.以上都不是 8.阳疡初起除下列哪项外皆为顺证 A.由小渐大B.疮顶高突C.掀红灼热 D.微红漫肿E.根脚不散 9.下列哪项不是心善的依据 A.精神爽快B.身体轻便C.言语清亮 D.舌润不渴E.寝寐安宁 10.提脓祛腐药的主药是 A.生石膏B.熟石膏C.升丹D.白降丹E.枯矾 11.阳证肿疡初期外敷宜用 A.冲和膏B.金黄膏C.生肌白玉膏 D.生肌玉红膏E.青黛膏 12.阴证外疡初期外敷宜用 A.太乙膏B.回阳玉龙散C.千捶膏 D.冲和膏E.玉露膏 13.半阴半阳证外疡初期宜外敷 A.阳和解凝膏B.冲和膏C.太乙膏 D.回阳玉龙膏E.玉露膏 14.外疡内治法的总则为 A.消、托、补B.温、通、补C.消、清、补 D.消、通、补E.宣、清、补 15.下列哪项不是多发性疖病的症状 A.缠绵难愈B.易于反复发作C.多个有头疖发于一处 D.好发于项后发际及臀部E.高血压者易患 16.发际疮常见于 A.多发性疖病B.痈C.暑疖D.蝼蛄疖E.有头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