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案:24.2.2圆的基本性质之二:垂径定理(一)

教案:24.2.2圆的基本性质之二:垂径定理(一)

教案:24.2.2圆的基本性质之二:垂径定理(一)
教案:24.2.2圆的基本性质之二:垂径定理(一)

24.2.2 圆的基本性质之二

——垂径定理(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利用圆的轴对称性对垂径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过程,掌握垂径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2、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实验——归纳——猜测——证明”的方法;

3、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圆的轴对称性的研究中,体验到垂径定理是圆的轴对称性质的重要体现。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垂径定理、记住垂径定理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难点:对垂径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并能应用垂径定理进行简单计算或证明。 教学用具:圆规,三角尺,几何画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怎样的对称性质?

2、圆还有什么对称性质?作为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观察并回答:

(1)在含有一条直径AB 的圆上再增加一条直径CD ,两条直径的位置关系?

(两条直径始终是互相平分的)

(2)把直径AB 向下平移,变成非直径的弦,弦AB 是否一定被直径CD 平分?

二、新课

(一)猜想,证明,形成垂径定理 1、猜想:弦AB 在怎样情况下会被直径CD 平分?(当C D ⊥AB 时)(用课件观察翻折验证) 2、得出猜想:在圆⊙O 中,CD 是直径,AB 是弦,当C D ⊥AB 时,弦AB 会被直径CD 平分。 3、提问:如何证明该命题是真命题?根据命题,写出已知、求证:

如图,已知CD 是⊙O 的直径,AB 是⊙O 的弦, 且AB ⊥CD ,垂足为M 。 求证:AE=BE 。

4、思考:直径CD 两侧相邻的两条弧是否也相等?如何证明?

5、给这条特殊的直径命名——垂直于弦的直径。并给出垂径定理:如果圆的一条直径垂直于一条弦,那么这条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二)分析垂径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1、引导学生说出定理的几何语言表达形式

① CD是直径、AB是弦

① AE=BE

②C D⊥③

2、利用反例、变式图形对定理进一步引申,揭示定理的本质属性,以加深学生对定理的本质了解。

例1 看下列图形,是否能使用垂径定理?

3、引申定理:定理中的垂径可以是直径、半径、弦心距等过圆心的直线或线段。从而得到垂径定理的变式:

①经过圆心得到①平分弦

一条直线具有:

②垂直于弦②平分弦所对的劣(优)弧

(三)例题

例2 如图,已知在⊙O中,弦AB的长为8厘米,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厘米,求⊙O 的半径

分析:

答:⊙O的半径是5厘米。

在例2图形的基础上:

变式(1)即例3 已知:如图,若以O为圆心作一个⊙O的同心圆,交大圆的弦AB于C,D两点。

求证:AC=BD。

D

AC=BC

_AD_=_BD

(图1)

变式(2)再添加一个同心圆,得(图2)则AC BD

变式(3)隐去(图1)中的大圆,得(图3)连接OA ,OB ,设OA=OB , 求证:AC =BD 。

变式(4)隐去(图1)中的大圆,得(图4)连接OC ,OD ,设OC=OD , 求证:AC =BD 。

(图3) (图4)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应用垂径定理要注意那些问题?

垂径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① 经过圆心 得到 ① 平分弦

一条直线具有:

② 垂直于弦 ② 平分弦所对的劣(优)弧

3、思考:若将条件中的②与结论中的①互换,命题成立吗?

四、课外作业

A (图2)

27.3垂径定理教案

27.3(1) 垂径定理 崇明县三乐学校秦健 一、教学内容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圆心角所对的弧和弦及其弦心距这四组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即“四等定理”)本节利用圆的轴对称性,进一步得到圆的直径与弦及弦所对的弧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因为圆是轴对称图形,且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所以课本对于这些量之间关系的讨论,从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开始展开,并加以推理证明; 教材分析: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揭示了垂直于弦的直径和这条弦及这条弦所对的弧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圆的轴对称性的具体化;也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进行圆的有关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在垂径定理得出的过程中,体验了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思维过程,有助于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二、教学目标 1、经历垂径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过程,掌握垂径定理; 2、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实验——归纳——猜测——证明”的方法; 3、能初步运用垂径定理及推论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垂径定理的内容并初步学会运用. 难点:垂径定理的探索和证明.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300 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赵州石拱桥的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长)为37.4米,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也叫拱形高)为7.2米,求桥拱的半径(精确到0.1米)说明: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2D C B A O 1、观察与思考: 圆是怎样的对称图形?对称轴与对称中心分别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思考 如图,CD 是⊙O 的直径,AB 是⊙O 的弦,且AB ⊥CD ,垂足为 M ,则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弧?(半圆除外)为什么? (学生观察,猜想,并得出以下结论) ①CO=DO (同圆的半径相等) ②AM=BM,弧AD=弧BD ,弧AC=弧BC (如何证明?) (学生讨论,并得出推导过程,教师板书) 联结OA 、OB ,则OA=OB. ∵ AB ⊥CD, ∴ AM=BM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AOD=∠BOD, ∴ 弧AD=弧BD (同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 ∠AOC=∠BOC, ∴ 弧AC=弧BC. 2、定理:如果圆的一条直径垂直于一条弦,那么这条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结合图形写成符号语言: ∵直径CD ⊥弦AB ,垂足为M ∴ AM=BM ∴ 弧AD=弧BD (同圆中,相等的 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弧AC=弧BC. 3、抢答题:如图:已知⊙O 的半径OC 垂直于弦AB,垂足为点D , AD 长2厘米,弧AB 长5厘米,则AB= 弧 AC= . 4、例题分析 例1、 已知:如图,以点O 为圆心的两个圆中, 大圆的弦AB 交小圆于点C 、D 两点,

九年级数学下册 3.3 垂径定理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垂径定理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2.运用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难点: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以及应用时如何添加辅助线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如图,AB 是⊙O 的一条弦,作直径CD ,使CD ⊥AB ,垂足为M . (1)该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 (2)你能图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3)你能给出几何证明吗?(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 (二)知识探究: 【探究一】通过上面的证明过程,我们可以得到: 1.垂径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意: ①条件中的“弦”可以是直径;②结论中的“平分弧”指平分弦所对的劣弧、优弧。 ③定理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出几何语言 如图,已知在⊙O 中,AB 是弦,CD 是直径,如果CD ⊥AB,垂足为E, 那么AE=_______,? AC =______,? BD =________ 4.辨析:判断下列图形,能否使用垂径定理? 1.,作一条平分AB 于点M . (1)下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 (2)图中有哪些等量关系?说一说你的理由.

2.垂径定理的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辨析:“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如果该定理 少了“不是直径”,是否也能成立? 反例: 4.如图,在⊙O 中,AB 是弦(不是直径),CD 是直径, (1)如果AE=BE 那么CD____AB,? AC =____? BD =____ (2)如果? AC =? BC 那么CD____AB ,AE______BE ,? BD =____ (3)如果? AD =? BD 那么CD____AB ,AE_____BE ,? AC =______ (三)典例讲解: 1.例: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即图中⌒CD ,点0是⌒CD 所在圆的圆心),其中CD =600m ,E 为⌒CD 上的一点,且OE ⊥CD ,垂足为F ,EF =90m. 求 这段弯路的半径. 2.如果圆的两条弦互相平行,那么这两条弦所夹的弧相等吗?为什么? (四)巩固训练: 题组一 1.如图,在⊙O 中,AB 为弦,OC ⊥AB 于C ,若AO=5,OC=3,求弦AB 的长。 2.⊙O 的弦AB 为5cm ,所对的圆心角为120°,求圆心O 到这条弦AB 的距离。 D

余弦定理教学案

余弦定理 【教学目标】1. 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 2. 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 3. 运用余弦定理解决解三角形问题.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余弦定理的证明方法;余弦定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正弦定理及其所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导入 思考:已知两边及夹角,如何解此三角形呢? 三.讲授新课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 等于其他两边的 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 夹角的 的积的两倍. 公式表达: 2a = ;2b = ;2c = . 推论: cos A = ;cos B = ;cos C = . 定理理解:(1)与勾股定理的关系: (2)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 【典型例题】 例1、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已知3a =,1b =,60C =?. (1)求c ; (2)求sin A . 变式训练1:在ABC ? 中,若a =5b =,30C =?,则(c = ) A B .C D 例2、已知△ABC 的三边长为3a =,4b = ,c =ABC 的最大内角. 变式训练2:有一个内角为120?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m ,1m +,2m +,则实数m 的 值为( ) A .1 B . 3 2 C .2 D . 52 例3、在△ABC 中,已知3b = ,c =,0 30B =,求边a . 变式训练3:△ABC 中,0 120A =,5c =,7a =,则sin sin B C =____________. A B C b c a

例4、在△ABC 中,a 、b 、c 分别表示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如果(a 2+b 2)sin(A -B )= (a 2-b 2)sin(A +B ),试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 变式训练4-1: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2∶3∶4,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变式训练4-2:在△ABC 中,已知()()3a b c a b c ab +++-=,且2cos sin sin A B C ?=, 确定△ABC 的形状. 例5、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且cos cos 2B b C a c =- +. (1)求B 的大小; (2 )若b =,4a c +=,求a 的值. 变式训练5-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tan C =. (1)求cos C ; (2)若5 2 CB CA ?=u u u r u u u r ,且9a b +=,求c . 变式训练5-2:在△ABC 中,内角A ,B ,C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已知c =2,C =π 3 . (1)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 ,b ; (2)若sin B =2sin A ,求△ABC 的面积.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垂径定理教案

《垂径定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由圆的折叠猜想垂径定理,并进行推理验证. 2.理解垂径定理,灵活运用定理进行证明及计算.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圆的对称性以及直径垂直于弦的性质的过程中,培养我们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对圆的进一步认识,加深我们对圆的完美性的体会,陶冶美育情操,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垂径定理及运用. 教学难点 用垂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教师出示一张图形纸片,同学们猜想一下: ①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对称轴是什么? ②如图,AB是⊙O的一条弦,直径CD⊥AB于点M,能发现图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在纸片上对折操作) 【教学说明】 (1)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CD. (2)AM=BM,AC BC AD BD ,. ==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 1.由上面学生折纸操作的结论,教师再引导学生用逻辑思维证明这些结论,学生们说出已知、求证,再由小组讨论推理过程. 已知:直径CD,弦AB,且CD⊥AB,垂足为点M. 求证:AM=BM,AC BC AD BD , == 【教学说明】连接OA=OB,又CD⊥AB于点M,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知AM=BM,再由⊙O关于直线CD对称,可得AC BC AD BD ,. == 2.得出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还可以得出结论(垂径定理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学生讨论写出已知、求证,并说明. 学生回答: 【教学说明】已知:AB为⊙O的弦(AB不过圆心O),CD为⊙O的直径,AB交CD 于点M,MA=MB. 示证:CD⊥AB,AC BC AD BD ,. == 证明:在△OAB中,∵OA=OB,MA=MB,∴CD⊥AB.又CD为⊙O的直径,∴ == ,. AC BC AD BD 4.同学讨论回答,如果条件中,AB为任意一条弦,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 学生回答: 【教学说明】当AB为⊙O的直径时,直径CD与直径AB一定互相平分,位置关系是相交,不一定垂直. 探究2垂径定理在计算方面的应用. 例1如课本图,弦AB=8cm,CD是圆O的直径,CD⊥AB,垂足为E,DE=2cm,求圆O的直径CD的长. 例2已知⊙O的半径为13cm,弦AB∥CD,AB=10cm,CD=24cm,求AB与CD间的距离. 解:(1)当AB、CD在O点同侧时,如图①所示,过O作OM⊥AB于M,交CD于N,连OA、 OC.∵AB∥CD,∴ON⊥CD于N.在Rt△AOM中,AM=5cm,OM12cm.在 Rt△OCN中,CN=12cm,ON5cm.∵MN=OM-ON,∴MN=7cm. (2)当AB、CD在O点异侧时,如图②所示,由(1)可知OM= 12cm,ON=5cm,MN=OM+ ON,∴MN=17cm.∴AB与CD间的距离是7cm或17cm. 【教学说明】1.求直径往往只要能求出半径,即把它放在由半径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中去. 2.AB、CD与点O的位置关系没有说明,应分两种情况:AB、CD在O点的同侧和AB、CD 在O点的两侧. 探究3与垂径定理有关的证明. 例3证明:圆的两条平行线所夹的弧相等.已知:如课本图,在圆O中,弦AB与弦CD平行.证明:弧AC等于弧BD.

余弦定理教案完美版

《余弦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并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2.过程与方法: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出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并通过实践演算掌握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通过三角函数、余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关系,来理解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及其基本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在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中的作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首先研究把已知两边及其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进行量化,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比较容易地证明了余弦定理。从而利用余弦定理的第二种形式由已知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三角形的角 教学用具:直尺、投影仪、计算器 (四)教学设想 [创设情景] C 如图1.1-4,在?ABC 中,设BC=a,AC=b,AB=c, 已知a,b 和∠C ,求边c b a (图1.1-4) [探索研究] 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可用什么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 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 、B 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c 。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A 如图1.1-5,设CB a =u u r r ,CA b =u u r r ,AB c =u u r r ,那么c a b =-r r r ,则 b r c r ()()222 2 2c c c a b a b a a b b a b a b a b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C a r B 从而 2222cos c a b ab C =+- (图1.1-5) 同理可证 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a c ac B =+- 于是得到以下定理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2222cos a b c bc A =+-

《垂径定理》一课两讲的评课

增城市实验中学九年级数学备课组 2012年9月21日在增城二中进行了《垂径定理》两节全市公开课,两位老师的上课模式都是以生本教育理念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有效的教学,有效备课,备好学生,两为老师的备课是非常充分的,从教师的教案来看,老师对教材的难点重点把握很到位,练习能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掌握情况进行评讲。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的课堂是有效的上课,教师让学生体验到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两位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生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用生本教育模式上课,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在生本高效课堂中,更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成了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我们要适当的引领,对于展示的好的地方要给予鼓励,对于展示不到位的要及时给予提示,尽量使得环节完整。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还要及时点拨,尤其是重难点知识。点拨尽量做到语言精简、方法恰当、并列举恰当的实例进行补充。这样便于我们的学生在以后的展示过程中抓住重难点。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归纳的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地方。

小楼中学九年级备课组 听了增城二中赖金佑老师上完一节成功的生本课后,再对比自己备组设置的教案与上课方式给予我们备组很大的启发。赖老师上课方式与教学内容的设置都充分体现她的严谨教学风格。首先从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看,他设置的教学内容非常严谨,井井有条。特别是习题的设置,层次分明,层层递进,题型各异,而且每道题目都是围绕中考的类型设置。让学生不但熟练掌握本节的内容,而且熟悉中考的题型。整节的内容含量恰当。从教法上看,赖老师的生本教育理念,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在重点内容的讲解上细致又严谨,时间把握得非常恰当。赖老师能给学生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平台,营造一种自觉学习、合作探究的氛围,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生命得以激扬,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垂径定理的教案

§24.1.2 《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利用圆的轴对称性对垂径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过程,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并能初步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2、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实验——归纳——猜测——证明”的方法; 3、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圆的轴对称性的研究中,体验到垂径定理是圆的轴对称性质的重要体现。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记住垂径定理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难点:对垂径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并能应用垂径定理进行简单计算或证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怎样的对称性质?(中心对称和轴对称) 2、圆还有什么对称性质?作为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什么特殊位置?(直径所在的直线) 3、观察并回答: (1)在含有一条直径AB 的圆上再增加一条直径CD ,两条直径的位置关系? (相交,而且两条直径始终是互相平分的) (2)把直径AB 向下平移,变成非直径的弦,弦AB 是否一定被直径CD 平分? 二、新课 (一)猜想,证明,形成垂径定理 1、猜想:弦AB 在怎样情况下会被直径CD 平分?(当C D ⊥AB 时)(用课件观察翻折验证) 2、得出猜想:在圆⊙O 中,CD 是直径,AB 是弦,当C D ⊥AB 时,弦AB 会被直径CD 平分。

3、提问:如何证明该命题是真命题?根据命题,写出已知、求证: 如图,已知CD是⊙O的直径,AB是⊙O的弦,且AB⊥CD,垂足为M。 求证:AE=BE。 4、思考:直径CD两侧相邻的两条弧是否也相等?如何证明?(参照数本P81) 5、我们给这条特殊的直径命名——垂直于弦的直径。并给出垂径定理:如果圆的一条直径垂直于一条弦,那么这条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二)分析垂径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以及探讨垂径定理的推论 1、引导学生说出定理的几何语言表达形式 ① CD是直径、AB是弦 ① AE=BE ②C D⊥② 2、利用反例、变式图形对定理进一步引申,揭示定理的本质属性,以加深学生对定理的本质了解。 例1 看下列图形,是否能直接使用垂径定理? 3、引申定理:定理中的垂径可以是直径、半径、弦心距等过圆心的直线或线段。从而得到垂径定理的变式: ①经过圆心得到(结论)①平分弦 一条直线具有(条件): AC=BC AD=BD

余弦定理教案

1.设计意图:本节主要内容是对余弦定理的学习,学生之前已经学习 了正弦定理和向量,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解三角形,学生前面学习的知识是学习本节的基础。本教案引入分两个部分,首先,让学生回顾了正弦定理的内容及正弦定理的主要作用,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其次,用一个例子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结果学生发现无法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进而可以很自然的引入本节内容。新课部分,主要借助向量证明了余弦定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向量的相关内容,同时向量方法是一种较简单的证明方法,学生较易理解和掌握。最后举了两个例子,让学生可以通过解题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2.达到的预期目标:本节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正弦定理的基础 上达到对余弦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明白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问题的两种不同但又很类似的重要方法,从学生上课的反应和学生作业的情况,大部分学生对本节的内容已经基本掌握,但还不是很熟练。有待加强练习,已达到让学生熟练掌握的地步。 3.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优点:由一个学生用现在的知识无法解决的 问题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同时也给本节课题的提出铺平了道路,很好的进行了知识点之间的过度,同时用向量的方法来证明定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不足:定理的证明虽然用了向量的证明,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但没有很好的发掘学生的潜力,没有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证明的方法,还有例2的选择不是很好,数据太大,加大学生的计算难度。学生初中已学习过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其实是余弦定理的特例,本教案没有让学生思考勾股定理与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 4.如何改进:首先在证明定理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可以证明,提醒他们利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各点的坐标写出来和勾股定理(分钝角和锐角)这两种方法来证明,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路,让他们课下自己证明。这样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例2可以换一个判断三角形形状的例题,同时数据可以弄的好算一些。可以设计一个思考,让学生思考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弄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余弦定理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推导余弦定理及其推论,能运用余 弦定理解已知“边,角,边”和“边,边,边”两类三 角形。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归纳总结 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数学知

垂径定理学案、教学设计

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导学案 广水市实验中学张运才 【学习目标】 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2.理解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它们解决有关弦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学习重点】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推论以及证明. 【学习难点】利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我能行】学生自学课本P80---P81,按照提示思考下面问题: (一)情景导入:观看赵州桥视频。聪明的同学们,你能求出赵州桥桥拱所在圆的半径吗? (二)自主探究:先自主探究,后小组交流。 探究一:把一个圆沿着它的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对折,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发现: (1)把圆纸片沿着它的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对折叠时,两个半圆. (2)上面的实验说明:圆是____ __,对称轴是经过圆心的每一条____ ___.圆有条对称轴. 探究二:请同学们按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第一步,把一个⊙O对折,使圆的两半部分重合,得到一条折痕CD; 第二步,在⊙O上任取一点A,过点A作CD折痕的垂线,再沿垂线折叠,得到新的折痕,其中点E 是两条折痕的交点,即垂足; 第三步,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圆交于另一点B,画出折痕AB、CD.观察你所折纸片:(1)在上述的操作过程中,由圆的轴对称性你能得到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弧? (2)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上述结论吗? (3)请作出图形并用符号语言表述这个结论. 练习:如下图,哪些能使用垂径定理?为什么? 【交流学】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1.垂径定理结构:条件:①直径CD过圆心O②CD⊥AB结论:③AE=BE ④弧AC= 弧BC ⑤弧AD=弧BD.如果交换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的部分语句,如①③作为题设,②④⑤作为结论,命题成立吗?例如在⊙O中,CD是直径,AB是的弦,CD与AB交于点E.如果AE=BE,那么CD与AB垂直吗?注意分情况讨论: (1)若AB是⊙O的直径,CD与AB垂直吗?为什么? (2)若AB不是⊙O的直径,CD与AB垂直吗?为什么? 思考: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上述结论吗? 推论: 如果交换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的部分语句,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新结论呢?它们成立吗? 发现:

余弦定理教学设计说明

数学:1.1《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原创) 余弦定理 一、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数学必修5第一章第二节 二、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余弦定理是初中“勾股定理”内容的直接延拓,是解三角形这一章知识的一个重要定理,揭示了任意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是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余弦定理与平面几何知识、向量、三角形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做好“余弦定理”的教学,不仅能复习巩固旧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的有用的知识,体会联系、发展等辩证观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正弦定理及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转入对余弦定理的学习,此时学生已经熟悉了探索新知识的数学教学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 3、设计理念:由于余弦定理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创设了一些数学情景,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自己去分析、探索和证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当前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出探究性问

题,经过启发、引导,从不同的途径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余弦定理的内容,会用向量法证明余弦定理,能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度量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体会余弦定理的内容,经历并体验使用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的过程与方法,发展用数学工具解答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索利用直观图形理解抽象概念,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余弦定理的应用,感受余弦定理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的意义。 四、教学重点: 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索,证明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它们解三角形及求解有关问题。 五、教学难点:余弦定理的灵活应用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课题导入: 1、复习:已知A=030,C=045,b=16解三角形。(可以让学生板练 ) 2、若将条件C=045改成c=8如何解三角形? 设计意图:把研究余弦定理的问题和平面几何中三角形全等

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 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

讲解新课: 1 、证明猜想 ⑴提问: 什么是猜想的题设? 什么是猜想的结论? ⑵要求学生根据“猜想”的题设和结论说出已知和求证. ⑶用大屏幕打出证明过程. 结合证明过程提问: (1)证明利用了圆的什么性质? (2)证明CE=DE还有其它方法吗? 教师小结:通过证明,我们知道猜想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可以把 它叫做“垂径定理”. 2、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 ﹤2﹥﹤1﹥﹤3﹥﹤4﹥﹤5﹥ 两条弧.(优弧、劣弧) 为运用方便,将原定理叙述为:⑴过圆心;⑵垂直于弦;⑶平分 弦⑷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⑸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练习1 ⑴若AB为⊙O的直径, CD⊥AB于E , ⑵在下列图形中,你能否利用垂径定理找到相等的线段或的圆弧. 3、例题讲解 例1已知:如图,在⊙O中,弦AB的长为8㎝,圆心O到AB的距离 为3㎝. 求:⊙O的半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过程) 学生积极思考作答。 积极观察、思考,得 出新的证明方法。 引导学生剖析定理的 条件,结论,有利于 学生的深刻理解和全 面把握。 巩固定理的条件和结 论。

教 学 过 程 学 生 活 动 解:连结OA,作OE ⊥AB,垂足为 E. ∵OE ⊥AB, ∴AE=EB. ∵AB=8 ㎝ ,∴AE=4㎝. 又∵OE=3 ㎝ , 在Rt △AOE 中, ()cm AE OE OA 5432222=+=+= ∴⊙O的半径为5㎝. 教师强调:从例1可以看出“弦心距”是一条很重要的辅助线,弦心距的作用就是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弧,它和直径一样. 练习2 ⑴半径为5 ㎝的⊙O中,弦AB=6 ㎝,那么圆心O 到弦AB 的距离是 ; ⑵⊙O的直径为10㎝,圆心O 到弦AB 的距离为3 ㎝,那么弦AB 的长是 ; ⑶半径为2㎝的圆中,过半径的中点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弦长是 . 例2①已知:在以O 为圆心 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 直径AB 交小圆于C 、D 两点. 求证:AC=BD. 例2②已知:在以O 为圆心的 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 交小圆于C 、D 两点. 求证:AC=BD. 课堂小结 ⑴垂径定理相当于说一条直线如果具备:⑴过圆心;⑵垂直于弦;则它有以下的性质:⑶平分弦⑷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⑸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⑵在圆中解决有关于弦的问题时,经常是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段(弦心距),连结半径等辅助线,为应用垂径定理创造条件. 作业: ① 证明垂径定理(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证明) 书中P88 3 P89 4 ② 目标P90. 学生口述证明过程,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总结出圆的一条重要辅助线。 巩固定理内容。 通过例题的变式,分层教学,使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

数学:1.2《余弦定理(2)》教案(苏教版必修5)

第 4 课时: §1.2 余弦定理(2)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利用余弦定理解决有关平几问题及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掌握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 2.能熟练地运用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余弦定理的运用,培养学生解三角形的能力及运算的灵活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以及进行三角恒等变形; 难点:利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以及进行三角恒等变形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 2. 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余弦定理的内容? 2.如何利用余弦定理判断锐角、直角、钝角? 2.利用余弦定理可解决哪几类斜三角形的问题? 二、研探新知,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例1 (教材16P 例6)在ABC ?中,AM 是BC 边上的中线,求证:222)(22 1BC AC AB AM -+= 例2 (教材15P 例5)在ABC ?中,已知C B A cos sin 2sin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3 在ABC ?中,证明:C B A c b a sin )sin(222-=- 例4 已知三角形一个内角为060,周长为20,面积为310,求三角形的三边长。 例5三角形有一个角是0 60,夹这个角的两边之比是8:5,内切圆的面积是π12,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 1.在ABC ?中,设=?→ ?CB a r ,=?→?AC b r ,且|a r |2=,|b r |3=,a r ?b r 3-=,则_____=AB 2. 在ABC ?中,已知060=∠C ,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的边,则a c b c b a +++的值等于

垂径定理公开课优秀教案Word版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

垂直于弦的直径 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 白水县城关一中 刘春芳 垂直于弦的直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2.掌握垂径定理 3.学会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证明、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垂径定理的理解及其应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圆方面的图形,对本节课会比较有兴趣,并且学过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同时九年级的同学仍然是比较好奇、好动、好表现的。但在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等方面发展的极不均衡。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 教学用具:圆形纸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你知道赵州桥吗?它是1300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石拱桥, 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的主桥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m, 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m,赵洲桥主桥拱的半径是多少?怎样求?学完本节课后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运用教具与学具(学生自制的圆形纸片)演示,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实验,把圆形纸片沿直径对折,观察两部分是否重合,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圆是轴对称图形 (2)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注:不能说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3)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4)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出示教具演示)。 2、再请同学们在自己作的圆中作图:(1)任意作一条弦AB;(2)作直径CD垂直弦AB 垂足为M。(出示教具演示)引导学生分析直径CD与弦AB此时的关系,说明直径CD 垂直于弦AB的,并设问:垂直于弦的直径它除了上述性质外,是否还有其他性质呢? 三、讲解新课---探求新知 (1)实验--观察--猜想:让学生将上述作好的圆沿直径CD对折,观察重合部分后,发现有哪些线段相等、弧相等,并得出猜想:在圆O中,CD是直径,AB是弦,CD垂直AB于M.那么AM=BM,弧AC=弧BC,弧AD=弧BD. (2)证明:引导学生用“叠合法”证明此定理 (3)对定理的结构进行分析 (4)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表述 (5)垂径定理的变式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圆3.3垂径定理教案

3.3垂径定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手脑结合,充分掌握圆的轴对称性. 2.运用探索、推理,充分把握圆中的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3.拓展思维,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运用探索、推理,充分把握圆中的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四、教学难点 运用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说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讲授新课 活动内容1: 探究1:圆的相关概念——弧、弦、直径 1.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2.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3.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探究2: AB是⊙O的一条弦.作直径CD,使CD⊥AB,垂足为M. 你能发现图中有哪些等量关系?与同伴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

小明发现图中有: 理由: 连接OA,OB,则OA=OB. 在Rt△OAM和Rt△OBM中, ∵OA=OB,OM=OM, ∴Rt△OAM≌Rt△OBM. ∴AM=BM. ∴点A和点B关于CD对称. ∵⊙O关于直径CD对称, ∴当圆沿着直径CD对折时,点A与点B重合, 和重合和重合 AC BC,AD BD. ∴== AC BC,AD BD. 活动2:探究归纳 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三)重难点精讲 例1.如图,在⊙O 中,CD 是直径,AB 是弦,且CD⊥AB,已知CD = 20,CM = 4,求 AB. 证明:连接OA , ∵ CD = 20,∴ AO = CO = 10. ∴ OM = OC – CM = 10 – 4 = 6. 在⊙O 中,直径CD ⊥AB , ∴ AB =2AM , △OMA 是直角三角形. 在Rt △OMA 中,AO = 10,OM = 6, 根据勾股定理,得:2 22AO OM AM =+, AM 8===, ∴ AB = 2AM = 2 × 8 = 16. 例2.如图,两个圆都以点O 为圆心,小圆的弦CD 与大圆的弦AB 在同一条直线上.你认为AC 与BD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余弦定理教案

教案设计: 余弦定理 【教材】湘教版必修4第9页至12页. 【教学对象】高二(上)学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会用正弦定理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了解三角形边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对于正弦定理解决已知两边及夹角问题学生有一定的求知欲,这就促使学生去探索如何求解该类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余弦定理的证明方法,牢记公式. (2)掌握余弦定理公式的变式,会灵活应用余弦定理.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美,通过比较余弦定理公式感受数学公式的对称美,通过比较勾股定理以及余弦定理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教学重点】余弦定理推导 【教学难点】余弦定理推导及应用 【教法学法】 教法: 一、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并容易理解的情景为开端,让学生在各自熟悉的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 二、启发性教学法: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三、师生互动的探究教学法:充分给学生提供交流与归纳的空间,使整个数学活动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自身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

汇报交流,归纳总结等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千岛湖中三个岛屿的距离问题抽象为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问题 学生比较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的关系 余弦定理公式在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 利用定理可解决已知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的问题 结合正弦定理分析已知哪些条件可求解某三角形公式的灵活应用,已知三角形三边如何求最大角 利用余弦定理解决引入中的距离问题 回顾正弦定理及正弦定理可解决的两类问题 以锐角三角形为例,通过作高的方法研究三边存在的关系 学生自行探索钝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总结、得出余弦定理 (二)探索新知 (四)剖析定理 用三边表示某角余弦值,即用余弦定理解决已知三 边求角的问题 (五)问题解决 (七)例题探究 (六)公式变形 (八)总结归纳 (三)自主探究学生自行探索钝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

垂径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兰甲明 【教学内容】§7.3垂径定理(初三《几何》课本P 76~P 7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②掌握垂径定理,理解其证明,并会用它解决有关的证明与计算问题; ③掌握辅助线的作法——过圆心作一条与弦垂直的线段。 2.能力目标:①通过定理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 ②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①结合本课教学特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育渗透; ②激发学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垂径定理的证明。 【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法。 【教具准备】自制的教具、自制课件、实物投影仪、电脑、三角板、圆规。 【教学设计】 一、实例导入,激疑引趣 1.实例:同学们都学过《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初二语文第三册第一课·茅以 升),其中介绍了我国隋代工匠李春建造的赵州桥 (如图)。因它位于现在的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赵 县(古称赵州)而得名,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 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被 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它的结构是当时世界桥梁 界的首创,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 2.导入:赵州桥的桥拱呈圆弧形的(如图1),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长)为37.4 米,拱高(弧的中点到弦AB 的距离, 也叫弓高)为7.2米。请问:桥拱的 半径(即AB 所在圆的半径)是多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能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 (图1) ⌒

二、尝试诱导,发现定理 1.复习过渡: ①如图2(a),弦AB 将⊙O 分成几部分?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②如图2(b),将弦AB 变成直径,⊙O 被分成的两部分各叫什么? ③在图2(b)中,若将⊙O 沿直径AB 对折,两部分是否重合? (a) (b) (a) (b) (c) (图2) (图3) 2.实验验证: 让学生将准备好的一张圆形纸片沿任一直径对折,观察两部分是否重合;教师用电脑演示重叠的过程。从而得到圆的一条基本性质—— 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3.运动变换: ①如图3(a),AB 、CD 是⊙O 的两条直径,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弧? ②如图3(b),当AB ⊥CD 时,图中又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弧? ③如图3(c),当AB 向下平移,变成非直径的弦时,图中还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弧?此外,还有其他的相等关系吗? 4.提出猜想:根据以上的研究和图3(c),我们可以大胆提出这样的猜想—— (板书) ?????===????⊥BD AD BC AC BD AE CD E AB,CD O 垂足为弦的直径是圆 5.验证猜想:教师用电脑课件演示图3(c)中沿直径CD 对折,这条特殊直径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并给这条特殊的直径命名为——垂直于弦的直径。 三、引导探究,证明定理 1.引导证明: 猜想是否正确,还有待于证明。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寻找证明思路。 ①证明“AE=BE ”,可通过连结OA 、OB 来实现,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证明。 ②证明“弧相等”,就是要证明它们“能够完全重合”,可利用圆的对称性证明。 B B B ⌒ ⌒ ⌒ ⌒

1.1.2 余弦定理(二)(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教案)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教案 1.1.2 余弦定理(二) 学科:数学【必修5】年级:高二 备课教师:刘德清、龙新荣、郭晓芳、王焕刚、沈良宏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 一解或无解等情形;三角形各种类型的判定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答三个典型例子,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正、 余弦定理,三角函数公式及三角形有关性质求解三角形问 题。 3、通过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问题时沟通了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和 三角函数的关系,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及一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的可能,从而从本质上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 系。 二、教学重点:1、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 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 2、三角形各种类型的判定方法。 三、教学难点: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综合运用。 四、教学准备 1、课时安排:1课时 2、学情分析:学生在掌握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之后,进一步分清何 时采用这两个定理,并且进一步学习何时能够有二解或 无解的情形。 3、教具选择:多媒体三角板 五、教学方法:指导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实例,小组 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讲练结合等。 六、教学过程 【自主导学】 1.正弦定理及其变形

(1)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 (4)sin A ∶sin B ∶sin C =a ∶b ∶c 。 2.余弦定理及其推论 (1)a 2=b 2+c 2-2bc cos_A 。 (2)cos A =b 2+c 2-a 2 2bc 。 (3)在△ABC 中,c 2=a 2+b 2?C 为直角;c 2 >a 2+b 2?C 为钝角;c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