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学考试大纲

美学考试大纲

美学考试大纲
美学考试大纲

《美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学习要求

要求考生能够了解美学学科的概况,系统掌握美学学科的性质和定位、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美学的诞生和发展、美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问题,以及审美与人生的关系等基本内容,尤其对于美学学科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美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问题、审美与人生的关系等问题应当深刻理解。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一、美学史上的几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有人说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大希庇阿斯篇》——柏拉图,提出“美是什么”的问题。按照今天的理解就是

研究美本质问题。)

第二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源自于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

(《美学讲演录》被朱光潜译为《美学》——研究艺术美) 很多美学家认为美学

就等同于艺术哲学

第三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分为两个层次:(1)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

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分析哲学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认为关于“美、善”这类形而上学概念都是伪题。

“美”一般是一个形容词,在具体使用时常常表达对对象的一种赞赏、赞叹的情感,

但由于对象的具体情况很不一样,主体的情况,状态也大不一样,所以使用同样的

“美”这个判断词,意义也就不一样。

杜威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他的一部美学代表作就名为《艺术即经

验》。

李哲厚——“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李泽厚指出,“对审美经验、审美感受、审美态度或总称为审美意识、审美心境的

研究,早以成为近代西方美学的主流

(2)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主要研究对象。(这种观点主要偏

重于主观方面,它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美感在心理上是怎么产生的”“审美经验

是怎样一种心理活动”)

19世纪德国的美学家费希纳,著有《实验美学》和《美学入门》

精神分析美学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发现了心理的无意识层面。

后来的心理学美学家们又用了其他方法,譬如布洛的距离说、阿恩海姆的格式塔

心理学等方法来研究美感和审美经验。

第四种看法: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蒋孔阳先生在《美学新论》中,他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在人与现实的种种关系中,最大量的、根本的关系不是审美关系,而是形形色色的实用关系。

审美关系既包括了审美主体,也包括了审美客体,从而从审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研究美学的主要问题。这在实际上对美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作了新的界定。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即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或审美活动。

认为美学是通过研究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学说。

美一定和人具有关系,美只有对人来说才具有意义和价值。

审美现象实际上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

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两位一体的。所以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同时是审美活动中的现象。

美学的研究对象定为美和美本质是不准确、不妥当的;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无论艺术创造或艺术鉴赏,都是审美活动的不同方式。

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艺术美是一种在审美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审美现象,而不是游离于人的审美活动、固定不变的美的现象。

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他明确区分了这两者,提出审美对象是我们和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文学的审美对象是在读者阅读的现实化。

法国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认为艺术品必须被以审美的方式知觉才会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如果一个艺术品不以审美的方式被知觉,它可能就只是一个“物”;而如果以审美的方式来知觉,则这个作品就成了审美的对象,它也就成了真正的艺术品了。

艺术的美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在与人的审美关系中,才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

科学技术的美也是在科学家的创造活动中,在科学家与对象建立了审美关系时生成的审美现象。

审美现象不仅涉及的方面如此广泛,而且其审美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广义的美不但包括优美和崇高、悲剧和喜剧,而且能把丑、荒诞、惊颤等等形态都包含进去,丑、荒诞、惊颤等也是广义的审美现象。

艺术创造中也有重点表现丑的,例如罗丹的《老妓》

审美现象实质上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是在审美活动中展开的现象,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会形成人与世界、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是美学的研究对象=审美活动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在各种审美活动中,艺术活动是最高级、最典型的形态。

自然界的审美现象即自然美。

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一门学科,但它是以艺术活动为中心来研究的。

三、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美学的学科性质和定位: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它包括三个层面:(1)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

(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人文学科

为什么美学是人文学科?

(1)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

(2)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为什么说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1)美学和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能把它作孤独的研究,它和很多学科有交叉,有相互的渗透,影响和综合。

美学最初是依附于哲学的,哲学是美学的根基,美学必然包含着哲学的品

格。另外,它与艺术也有分不开的联系,它是以艺术活动为中心的,并且

不断从各种艺术之中汲取营养。

本雅明通过对古典与现代的文化分析,揭示了审美活动的现代转折,

哈贝马斯通过对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活动的考察,揭示了人类社会公共空间

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变迁。当然,美学和艺术的各个门类也开始结合起来,

各种具体门类的美学不断生长出来,美学更加丰富,由此可见,美学是一

门综合性的学科。

四、美学研究的方法

美学既然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那么它的研究方法自然也应当是多样的,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

1、美学既然是研究具体的审美现象和现实的审美活动,就意味着美学研究比一般

人文学科更为注重感性的经验、情感的契合、心灵的碰撞,更多地要求经验科

学的配合和协助。

2、美学必须广泛吸收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成果。

3、吸收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等等学科的思想资源。

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

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二、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诞生

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

一、美学的哲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

第四节审美与人生

一、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

二、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

第五节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

二、美与审美形态

三、美感与审美经验

四、艺术和审美教育

三、考核知识点

1.美学的学科性质

2.美学的研究对象

3.美学学科的发展

4.美学的哲学基础

5.美学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的方式

6.美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1)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2)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3)“美学”的原初意义和现实变化

(4)实践概念的含义

(5)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人生实践之一

(6)审美活动、美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等基本概念的内涵

2.领会

(1)美学学科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全面、准确地理解审美活动

(2)美学学科研究的研究方法

(3)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4)美学理论应当以实践存在为哲学基础

(5)美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

(6)审美境界的主要特点

3.应用

(1)结合实例谈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2结合实际分析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应当是审美活动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全面而系统地认识审美活动的存在机制、基本性质与内涵。对审美活动对于人生的意义,审美活动的内在过程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树立起健康而合理的审美观。在理解审美活动的性质的同时,掌握审美活动的内在机制与构成审美活动的诸环节。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一、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

二、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一、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二、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

第三节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

一、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

二、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现实转化

三、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

第四节审美活动的发生

一、审美发生理论概述

二、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

三、原始审美活动的基本类型

三、考核知识点

1.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

2.审美活动的性质

3.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

4.审美作为人的基本己的存在方式

5.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

6.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审美主体的基本存在状态

7.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及其向审美对象的转化

8.审美对象的基本性质

9.四种审美发生的理论

10.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1)审美需要及其特征

(2)审美理想及其特点,审美理想对于审美活动的作用

(3)审美趣味的特点,审美趣味的标准是什么

(4)审美体验及其特点

(5)审美惊异的特点

(6)审美对象形式规律的多样统一原则,色彩、线条、形态的审美特性

(7)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

(8)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9)审美活动与一般价值活动的特殊性

(10)关于审美发生的诸种理论:游戏说、生物本能说、巫术说、劳动说

2.领会

(1)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2)审美活动是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3)审美活动的自律性与他律性

(4)审美活动为什么是一种价值活动

(5)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有人的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6)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

(7)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8)事物的物质因素成为审美的条件

(9)审美对象具有客观性的原因

(10)为什么只有在审美活动中对象的审美条件才能实现地向审美对象转化

(11)掌握劳动说的意义与不足

(12)审美发生的条件和标志

3.应用

(1)举例说明审美活动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2)为什么说趣味无争辩的观点是有害的

(3)举例审美活动是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4)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什么是审美体验,并概括其特点

(5)结合具体作品谈一谈审美对象的形式规律的多样性统一原则

第三章审美形态论

一、学习目的与学习要求

提供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审美形态理论的性质和特点、审美形态的历史发展,重点掌握悲剧与喜剧、崇高与优美、丑与荒诞等审美形态的只要特点,六种审美形态概念的内涵、基本特征和历史发展为本章考核的重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审美形态的性质和特征

一、审美形态的界定

二、审美形态的特征

第二节审美形态的历史发展

一、审美形态的历史性

二、审美形态和思维

三、审美形态与语言

四、审美形态与文化

第三节优美与崇高

一、优美

二、崇高

三、优美和崇高的比较

第四节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

二、喜剧

三、作为人生存在的悲剧与戏剧

第五节丑和荒谬

一、丑

二、荒谬

三、丑与荒谬作为特殊的审美形态

三、考核知识点

1.审美形态的性质和特征

2.审美形态的历史发展

3.优美与崇高的内涵、特点和比较

4.悲剧与喜剧的内涵、特征

5.丑和荒诞的内涵、特征

6.作为人生存在的悲剧与喜剧

7.作为特殊审美形态的抽与荒诞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1)审美形态、审美情趣的定义

(2)审美形态的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二重性的内涵

(3)审美形态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和历史基础

(4)崇高、优美的概念及特点

(5)悲剧、喜剧的概念及特点

(6)丑、荒诞的概念及特点

2.领会

(1)审美形态的基本特征

(2)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审美形态与人的语言的关系,审美形态与文化精神的关系

(3)美学史上的崇高与优美,作为两种审美形态的崇高与优美

(4)悲剧理论了与喜剧理论的历史回顾,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戏剧理论的历史考察(5)丑和荒诞的产生,丑与荒诞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

3.应用

(1)举例说明审美形态的人生实践性质

(2)举例说明审美形态的主要类型及其关系

(3)举例说明优美和崇高的关系

(4)论述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喜剧与人生实践的关系

(5)论述丑与荒诞作为特殊的审美形态的原因

(6)论述荒诞与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的关系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

一、基本要求

学生应该了解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发展状况、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审美心里机制的建构与调节方式,掌握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与特征、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一、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

二、审美经验基本性质

三、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

一、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二、审美经验的结构法则

三、审美经验的心建构

第三节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一、呈现阶段

二、构成阶段

三、评价阶段

三、考核知识点

1.审美经验理论的发展过程

2.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3.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4.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5.审美经验的结构法则

6.审美经验的心理结构

7.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1)审美经验理论的发展过程

(2)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审美心理机制的形成和调节方式

(4)直观、想象、审美态度等概念的基本内涵

2.领会

(1)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2)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3)审美经验各种构成要素的特点和作用

(4)审美经验各个阶段的内在特征

3.应用

(1)结合实例分析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2)结合实例分析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3)结合实例分析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的作用

(4)结合实例分析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第五章艺术论(一)

一、基本要求

学生应该对历代学者从与众不同角度对艺术所下的定义有所了解;弄清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和区别,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重点掌握艺术品的意象和意境,艺术的功能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艺术与艺术品

一、几种对艺术定义的简要考察

二、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

三、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

第二节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一、物质实在层

二、形式符号层

三、意象世界层

四、意境超验层

第三节艺术品:创造意象世界

一、什么是意象

二、艺术品就是要创造意象世界

第四节意境

一、什么是意境

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第五节艺术的功能

一、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

二、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三、审美在艺术诸功能中的首要地位

三、考核知识点

1.几种有代表性的艺术定义

2.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与联系

3.艺术作品的四层次及其关系

4.意象的结构与类型

5.艺术的意象的审美特点

6.意境的内涵与类型

7.艺术的多元功能与核心内容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1)八种流行的艺术定义

(2)艺术品的四个结构层次

(3)意象的定义与结构

(4)意象的四种主要类型

(5)意象的四个基本特征

(6)意境的内涵

(7)艺术品的多元功能

2.领会

(1)为什么说给艺术下定义是困难的(2)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与联系(3)意象的物态变化的过程

(4)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5)意境和意象的关系

(6)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3.应用

(1)具体分析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艺术是如何想非艺术领域渗透的

(2)以一件艺术品为例说明其四个结构层次及其关系

(3)结合具体作品说明意境的存在形态

(4)结合具体作品说明审美功能在艺术作品中的首要地位

第六章艺术论(二)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系统了解艺术的存在方式,把握艺术创造中天才的创造发挥的状态及其特征,重点掌握意象的创造及其接受的过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艺术的存在方式

1.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

2.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

3.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第二节艺术意象的创造与生产

1.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2.意象的孕育

3.意象的生产

第三节艺术创造力与艺术技巧

1.艺术的天才是客观存在的

2.艺术敏感

3.艺术想象力

4.灵感

5.艺术技巧

第四节艺术的形态

1.艺术形态的划分标准

2.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五节艺术意象的重建与接受

1.艺术接受的核心仍是意象生成,即重建

2.艺术接受的主体性

3.艺术品的鉴赏过程

三、考核要求

1.识记

(1)作为存在方式的艺术品的三个基本特征

(2)艺术天才、灵感等范畴及其特征

(3)艺术的敏感及其特征

(4)艺术分类的原则

(5)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6)艺术鉴赏过程中的艺术鉴赏过程中的观、品、悟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2.领会

(1)领会艺术存在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2)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3)意象孕育、创造、生成过程

(4)艺术操作在意象生产中的作用

(5)划分艺术类型有哪些标准

(6)艺术接受的核心、本质和过程

(7)艺术接受的主体性特征

3.应用

(1)举例说明艺术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中的原因

(2)举例说明意象物态化和生产过程

(3)举例说明想象力在意象生成中的作用

(4)举例说明艺术中技巧与形式的审美价值

(5)举例说明在鉴赏过程中艺术意象是怎样重建的

第七章审美教育论

一、学习目的与学习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中西美育思想的源流,明确美育的内涵,区分美育与人格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的异同点,领会美育诉诸干性、潜移默化、能动性的特点,理解美育怡情养性、化性起伪的功能,并结合实例阐述美育与人生境界的关系,谈谈美育如何造就审美的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中西美育观的源流

一、中国美育思想简述

二、西方美育思想简述

第二节美育的内涵

第三节美育的特点

一、诉诸感性

二、潜移默化

三、能动性

第四节美育的功能

一、移情养性

二、化性起伪

第五节美育的目的

三、考核知识点

1.中西美育观的源流

2.美育的内涵

3.美育诉诸感性、潜移默化、能动性的特点

4.美育移情养性、化性起伪的功能

5.美育的目的

四、考核要求

1. 识记

(1)中国美育思想的基本历史线索

(2)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的美育观

(3)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席勒、马克思等人的美育观

(4)美育的内涵

(5美育诉诸感性、潜移默化与能动性的基本含义

(6)移情养性、化性起伪的基本含义

(7)审美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造就审美的人

2.领会

(1)中国美育思想的深厚渊源

(2)中西方美育思想发展的异同点

(3)美育与人格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的区别(4)儒、道、禅美育的“化育”特点

(5)美育与德育的区别

(6)移情养性与以道制欲的关系

(7)审美与人生境界的关系

3.应用

(1)结合中西方美育思想说明美育的基本特点(2)为什么说美育是一种“化育”

美学原理叶朗复习提纲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绪论 1 美学学科名称的提出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提出Aestheica。美学史上把这一年作为鲍姆加通正式提出美学学科概念的时间。 2 我国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50年代到60年代的一场美学大讨论。讨论问题:美的本质,即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哲学的角度才是正确的) 蔡仪美是客观的(美是典型) 吕荧、高尔太美是主观的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在意象) 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缺陷(消极作用) 1)对朱光潜的批判,有很大的片面性:否定了朱光潜对中西美学融合的有益探索,同时也全盘否定了西方近现代美学。 2)把美学纳入认识论的框框,用的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对中国美学的理论建设产生了消极作用。 3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4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是哲学 1)美学是一门人文科学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生活的世界,包括人的意义世界和人的价值世界,这里表现了美学两个特点:美学与人生联系紧密;美学与民族文化传统联系紧密。)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美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鲍桑葵《美学史》 美学是哲学,是理论,哲学思维。美学不是一般的审美意识,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3)美学是一门交叉科学 美学与艺术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4)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 纵观东西方的美学发展,我们至今还找不到一个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的、体现文化大综合、真正称得 上是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美学体现还需要建设、创造,需要国际学术界的共同努力。 第一章 柏拉图对美的定义 柏拉图认为“美本身”是一种绝对的美,“这种美是永恒,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这个“美本身”就是美的“理念”,这种理念是客观的,而且先于现实世界中的美的东西而存在。美是理念是指: 1)美的本质不在自然事物,而在理念,理念是自存自在的,因此是永远没有变异和发展的。事物的美是由于理念的参与所形成的。 2)理念因为其所包含的内容外延不同,分成许多层次,美也有很多等级。 3)绝对美是美的本体,是美的最完全体现,至美也是至善的。 4)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乃是由于美本身。 柳宗元的命题的理解 柳宗元命题是:“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理解:1)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 2)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 3)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总而言之,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都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导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规划和饭店管理等专业(方向)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意义、旅游审美发展历程和提高审美能力途径等基本理论;掌握旅游景观审美的基本原理;掌握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的主要类型和美学特征;掌握旅游环境审美、旅游审美心理和旅游接待艺术审美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本课程教学总课时安排54--72课时,结合野外实习,组织学生到风景名胜区进行审美实践活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理解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掌握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二、教学重点 1. 旅游美学的研究意义 2. 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 3. 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三、教学内容 1.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美学的概念、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 2. 旅游美学研究的意义 3. 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 审美意识产生时期、自然崇拜时期、古典审美时期、崇尚山水时期、旅游审美发展时期、大众旅游审美时期 4. 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四、教学时数 6~8课时 第二章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 本章主要介绍了公共关系在西方产生、发展的历史,将公共关系历史分成古代自发时期,近代萌芽时期,现代开端时期,现代成熟时期,当代普及发展时期。介绍每个时期的典型事件、代表人物和公关观念,分析了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具体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理论的、传播的。最后,介绍了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公关事业所面临的历史机遇,概述了当前中国公关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公关事业的构想。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旅游景观的基本类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和表现形式,掌握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重点 1. 旅游景观的基本类型 2. 自然景观的美学特征 3. 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 4. 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内容 1.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 旅游景观的基本类型、自然景观的美学特征、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

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独立本科段《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4026) 主编:罗礼平、潘日明 编写:郑颖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12年2月 《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4026) 指定用书:《设计美学》徐恒醇着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7月第一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设计美学》课程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术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是检验学生对设计美学理论掌握情况而设置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这门课程对如何从美学乃至艺术哲学的高度对设计艺术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视点和方法。本课程主要包括形态构成论、功能转化论、文化整合论、审美范畴论、符号表现论、风格变迁论等内容。 设置本课程具体的目的要求在于使学生在接受技术教育的同时,系统地了解设计美学原理,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继而建立起一个现代性的、面向文莱的、开放的设计观,更好的做出高质量的设计。 二、考试目标 考核要点 (一)第一章形态构成论 1.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2.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

3.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 4.产品形式的构成与意境(二)第二章功能转化论 1.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2.产品的功能及其划分 3.功能转化原理 4.审美创造与意象生成(三)文化整合论 1.文化的形态构成 2.设计文化的构成 3.生态文化与大设计观 4.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四)审美范畴论 1.形式美 2.技术美 3.功能美 4.艺术美 5.生态美 (五)符号表现论 1.符号与传播 2.建筑语言与产品语言 3.产品造型的符号学规范 4.商标与广告的形象设计(六)风格变迁论

1.风格范畴的内涵 2.中国器物风格的演化 3.西方工业产品风格概略 4.装饰的审美趋向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建议 为了使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作如下说明和实施建议。 (一)关于考试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一定的考核要点,这些要点便可视作考核目标,目的在于使应考者能够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系统地学习本科目,也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同时,能够更加明确其命题范围,从而比较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的准确度。 《设计美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涉及知识内容广泛的科目,在本大纲考核要求中,按照考核要点分成若干部分规定应考者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应考者应全面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识记与理解相结合。 (二)关于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设计美学》,徐恒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三)自学方法与社会助学提示 无论是应考者还是社会集中辅导,应以本大纲对知识点与考核要点做出的规定为纲,认真专研制定教材,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重点把握形态构成论、功能转化论和文化整合论等。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设计美学理论基础,以及学生的理论思辨和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意识。孤立地识记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是无助于这门课程的学习的。应考者应能把各章节内容融会贯通,领会这一门课程的基本精神和整体脉络,在全面系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知识点。

旅游美学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旅游美学是美学的一门分枝学科,也是一门美学与旅游学的交叉学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该课程从旅游整体出发,运用美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广泛研究旅游现象、旅游关系、旅游行为及其变化规律,具有丰富的理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美学的有关理论知识,了解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本范围、理论基础等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各类景观的审美方法及景观美的本质;领会旅游之美的本质、旅游审美感的特征、旅游审美心理过程、旅游实践的审美归宿等知识。提高旅游审美能力,为针对旅游产业实际进行美学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旅游美学学科概况、旅游的审美对象、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旅游者与旅游工作者的审美关系及旅游者对于饭店的审美、旅游接待艺术审美要求。 (四)教学时数

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材中的相关理论分析部分,在讲授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觉用心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同时适当增加讨论课、实训课等教学环节。 (六)考核内容 本课程以论文形式进行考核,论文占60%,平时成绩占40%。 二、本文 绪论 教学要点: 1、旅游、旅游美学的概念。 2、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游客的审美欲求与旅游的审美关系及旅游工作者自身的审美修养;旅游者与旅游饭店。美与旅游的关系;旅游者的审美欲求与旅游的审美关系;旅游者与旅游饭店的关系。 3、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它具有直接为旅游经济服务的实用性;它不但要研究客观存在的美,而且也研究如何开发美、创造美;它具有审美教育功能。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一、什么是旅游美学 二、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三、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 考核要求: 识记:1、旅游美学的概念。 2、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领会:旅游美学的功能。 分析: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编旅游与美 第一章风景美与观察 教学要点: 1、风景美的形态:自然美、人工美。 2、风景美的特征:形象美,主要表现为雄、秀、奇、险、幽;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 3、观赏风景的方法;动态观赏、静态观赏。观赏风景应保持一定距离。 4、观赏风景的角度:正面观赏和侧面观赏,平视、仰视和俯视。 教学时数: 本章为5学习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风景美的形态(1学时) 一、自然美 二、人工美 第二节风景美的特征(2学时) 一、形象美 (一)雄(伟) (二)秀(美) (三)奇(特)

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独立本科段《艺术设计》专业 《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4026) 主编:罗礼平、潘日明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12 年 2 月 《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 04026) 指定用书:《设计美学》徐恒醇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7 月第一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设计美学》课程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术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是检验学生对设计美学理论掌握情况而设置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这门课程对如何从美学乃至艺术哲学的高度对设计艺术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视点和方法。本课程主要包括形态构成论、功能转化论、文化整合论、审美范畴论、符号表现论、风格变迁论等内容。 设置本课程具体的目的要求在于使学生在接受技术教育的同时,系统地了解设计美学原理,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继而建立起一个现代性的、面向文莱的、开放的设计观,更好的做出高质量的设计。 二、考试目标 考核要点 (一)第一章形态构成论 1.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2.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

3.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 4.产品形式的构成与意境(二)第二章功能转化论 1.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2.产品的功能及其划分 3.功能转化原理 4.审美创造与意象生成(三)文化整合论 1.文化的形态构成 2.设计文化的构成 3.生态文化与大设计观 4.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四)审美范畴论 1.形式美 2.技术美 3.功能美 4.艺术美 5.生态美 (五)符号表现论 1.符号与传播 2.建筑语言与产品语言 3.产品造型的符号学规范 4.商标与广告的形象设计六)风格变迁论

1.风格范畴的内涵 2.中国器物风格的演化 3.西方工业产品风格概略 4.装饰的审美趋向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建议 为了使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作如下说明和实施建议。 (一)关于考试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一定的考核要点,这些要点便可视作考核目标,目的在于使应考者能够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系统地学习本科目,也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同时,能够更加明确其命题范围,从而比较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的准确度。 《设计美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涉及知识内容广泛的科目,在本大纲考核要求中,按照考核要点分成若干部分规定应考者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应考者应全面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识记与理解相结合。 (二)关于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设计美学》,徐恒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7 月第一版。 (三)自学方法与社会助学提示 无论是应考者还是社会集中辅导,应以本大纲对知识点与考核要点做出的规定为纲,认真专研制定教材,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重点把握形态构成论、功能转化论和文化整合论等。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设计美学理论基础,以及学生的理论思辨和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意识。孤立地识记一些零散的知识

旅游美学课程复习要点

旅游美学课程复习要点 前言 1.明白旅游活动是种审美活动。 2.影响或制约审美情趣获得及其审美修养水平提高的因素。 3.你如何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待旅游活动的本质? 旅游作为一种现代人释放心理压力、缓解情绪紧张、回归自然和谐的生活境界的方式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方面,成为现代人生命存在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自古就有旅游审美的传统,旅游是人生的一种社会实践,中国是旅游古国,曾有周穆王西游的记载。春秋时孔子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南朝梁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可见,旅游审美古已有之。审美需要是旅游中第一位的需要,审美需要是促使人们从事旅游审美活动的一种内驱力。在现代社会里,这种人类的审美需要为什么会更多地指向旅游活动,形成旅游的审美需要?因为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是人的本能和天性。大多数游客到大自然中去,并非为了学习地理、地质学等自然科学的指示,而是为了去体味大自然的美好,去获取大自然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和轻松等种种感受。同样,多数游客到有历史遗迹的地方,如中国的长城、秦始皇陵、埃及的金字塔等处去旅游,并非是为了研究历史,而是为了让历史古迹唤起他们心中崇高、伟大、悲壮等各种情感,使他们自己充分感受到历史的美与深邃。人们到异国他乡去旅游,绝大多数也并非是为了研究那里的人文民俗,而是为了体验一下,以获得奇特、新鲜等的感受。不论是去欣赏自然、艺术美、或社会美,其终极目的是求得自己情感的愉悦和满足。事实上,不管是现代的游客,还是古代的游客,也不管人们所抱旅游的直接目的怎样不同,在旅游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游览行为,看到和听到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因而在旅游过程中,审美就是人们的必经行为和必然效果。所以,审美也必然成为游客普遍的共同的目的、行为和效应。 绪论 1.明白旅游美学伴随旅游发展而产生。 2.魏源的“游山学”可以说是研究“旅游美学”的先河。 3.郑日奎提出的哪些方法,为立体性和全方位的旅游观赏奠定了相互补充的理论基础。 4.旅游美学的定义。 《旅游美学》以美学理论为基础,以旅游景观的分类为线索,以旅游者和导游的视角为出发点,从主客两方面构建了旅游审美体系。书中阐述了自然景观美及其欣赏方法、人文景观美及其欣赏方法、社会景观美及其欣赏方法以及旅游审美主体的审美条件,分析了审美过程中影响或制约审美情趣以及审美水平的各因素,使学习者在学习后能够掌握基础的美学理论知识,获得旅游审美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修养,陶冶审美情趣,更好地从事旅游业的各项工作。 5.旅游美学研究对象及范围。 6.学习和研究旅游美学的意义。 第一篇第一章 1.景观的定义。 在生态学中,景观的定义可概括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景观:是指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广义景观: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缀块性的空间单元。广义景观概念强调空间异质性,景观的绝对空间尺度随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而变化。(它体现了生态学系统

美学教学大纲

《美学原理》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美学 课程编号:00037 课程类型:校考课 教学时数:周课时4节,共72学时 教材名称及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美学》,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本大纲审定人:院学术委员会 Ⅰ.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一、课程性质: 《美学》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以审美活动为出发点和主要研究对象,以“实践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审美活动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美不是现成的,而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审美是高级形态的人生境界”等观点为主旨,展开对美学基本问题的论述。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主要内容、基本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审美活动论、审美形态论、审美经验论、艺术审美论、审美教育论等基本内容能够理解和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审美现象,从美学的角度认识文学艺术活动。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美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应用美学理论进行审美鉴赏与艺术创造的能力,对于理解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审美现象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本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水平、审美情操,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Ⅱ.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大纲:要求考生能够了解美学学科的概况,系统掌握美学学科的性质和定位、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美学的诞生和发展、美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问题,以及审美与人生的关系等基本内容,尤其对于美学学科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美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问题、审美与人生的关系等问题应该深刻理解。 考核知识点: 1.美学的学科性质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编写说明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以及对旅游工作的研究发展,旅游美学研究和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旅游美学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把美学用于旅游领域,着重研究旅游过程中的旅游主体、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等方面的审美关系,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人们如何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揭示其审美特征,培养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影响旅游审美活动的心理要素和心理过程,掌握山水景观、园林、建筑、雕塑、书法、民俗风情等的审美形态、审美特性、审美方法,掌握旅游饭店、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的设计和开发的审美规律,培养和提高未来旅游工作人员的审美修养,进一步还可以引导旅游审美消费行为,促进旅游审美活动的良性循环,合理开发旅游景观资源与安排相关设施,积极培养和提高旅游者与旅游工作人员的审美修养与鉴赏能力,进而从广义上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旅游美学》可以在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后再开设,进一步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习。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36学时。

课时分配表 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 第一章绪论一、旅游活动的审美特性 二、旅游审美需求与旅游审美动机 三、旅游审美活动的多重效应 四、旅游美学的研究范围及其方法 2 第二章美学理论与旅游一、西方美学的由来与要义 二、美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三、旅游美学审美对象的一般形态 四、心理学美学要点与旅游活动 4 第三章旅游审美心理概述一、审美需求与动机 二、审美意识与审美个性 三、审美感受的心理要素 四、审美感受的层次分析 4 第四章山水景观审美一、山水景观的审美形态 二、山水景观的审美特性 三、山水景观的审美特征 四、山水景观的审美方法 4 第五章园林审美一、园林的基本知识 二、中国园林艺术审美 三、园林审美方法 四、西方传统园林艺术审美 4 第六章建筑审美一、建筑美的主要形式与审美特征 二、中国传统建筑审美 三、外国建筑审美 2 第七章雕塑审美一、雕塑的形式与美学特征 二、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审美 2 第八章书画审美一、中国书法审美 二、中国画审美 2 第九章民俗风情审美一、民俗风情的构成 二、民俗风情的审美特性 三、民俗风情的审美价值 四、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美学原则 2

美学导论复习提纲PDF.pdf

美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美感经验:所谓美感经验,从心理感受上说,就是审美活动发生时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醉神迷的瞬间经验状态。在这一刻,你的整个生命仿佛被一种神奇的光所照澈,你的身心仿佛被凝结、聚集在这种瞬间状态中,你仿佛被眼前的景象、形象所震慑、吸引,这使你暂时忘记了此外的一切,既包括你的俗常生活和操劳,也包括利益的计算和得失的考虑,整个地凝神关注于此情此景之中,在那里流连忘返。 2.表现:所谓表现,通常是指把不可见的、隐秘的或内在的东西呈现为可见的、外在的。3.优美: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在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美感上给人以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4.移情说:是西方现代美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认为移情是把人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它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它抓住了审美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征,缺陷是否定审美对象的客观性。 5.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和培养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整个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变得更高尚、积极,在思想感情上得到健康成长。 6.巫术直观:是原始人类通过生命活力的普遍可沟通性而与周围世界直接的、前理性的交流方式,它把世界万物都变成了充盈着生命力的活的形象,而人也与这些充盈着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一样,受普遍的生命活力的支配。 7.赋形活动:就是作为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审美活动具有一种符号化的能力,赋予事物、纷繁复杂的感性材料以及人自身的存在性境域以符号形式的活动。 8.喜剧:作为一种美的形态,是指那些体现了一定社会意义,体现了先进美好的事物与落后丑恶事物的冲突,在倒错、自相矛盾、背理等形式中表现本质的可笑现象。 9.直觉说:也称表现说,代表人物是克罗齐,认为直觉是抒情的表现,直觉就是艺术,也就是美,把艺术从周围的事物中孤立出来,认为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没有功利,没有概念和逻辑,不是道德活动等,这种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和形式主义的。 10.有意味的形式:所谓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人自身的存在性境遇自身凝聚、孕育而成的显现形式。在这种存在性境遇向符号形式的凝聚的过程中,既不是借用已经有的形式以便把存

关于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协同发展的思考

关于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协同发展的思考 辽宁师范大学谢春山 一、三个专业的设置对旅游学科的意义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的设置,对旅游学科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就学科体系而言,三个专业的设置可以完善旅游学科的理论体系 旅游学要置身于高等教育和科研之列并顺利发展, 就必须建立起独立的旅游学科体系,提出具有方法论内涵的旅游学基础理论体系。旅游学科不仅要研究旅游活动的起源、结构与形态及其发展规律,还要研究旅游活动引起的现象、关系和问题,在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完善旅游学科理论的三个层级理论体系。酒店管理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完善旅游学科的应用理论。 (二)就研究对象而言,三个专业的设置可以增强旅游学科的深度和广度旅游活动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现象, 涉及到社会各方面诸如经济、文化、环境等领域的问题。为突破旅游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的限制,许多旅游院校做了积极探索, 使旅游管理专业不断向休闲、会展、娱乐等领域拓展。因此,三个专业的设置有利于拓展旅游学科的研究领域和对象,有利于旅游学科向更深层次发展。 (三)从实践角度看,三个专业的设置可以增强旅游学科的实践性 旅游学科与其他基础性学科的一个基本区别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其研究宗旨不仅在于认识旅游系统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更在于更好地服务于旅游实践活动。三个专业自身较强的实践性将进一步促进整个旅游学科体系的实践性的增强,有助于旅游学科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三个专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旅游学科系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融合而成,三个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不但需要严格的科学理论与方法, 而且需要高度的社会 责任感和人文精神,这为旅游学科整合与专业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由于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在专业性质、理论支撑、培养目标、培养方法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避免在“旅游管理”框架下各自独立的局面,真正将旅游管理专业做大、做强,就必须尽快尽早实现三个专业的有效的整合,以实现协同发展。 实践上,旅游业、酒店业、会展业的的迅猛发展也对三个专业协同发展提出了紧迫的要求。三个行业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只有从学科和专业的角度实现有效的整合才能在理论上对三个行业的具体活动提供理论指导,进而促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三个专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对外适当切割 划分旅游学科和非旅游学科的界限,旨在改变过去旅游学科“拉虎皮扯大旗”和“旅游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的做法,实现旅游学科和非旅游学科的适当切割,为旅游学科的独立、健康发展创造环境氛围和必要条件。具体做法是,在旅游管

2019年美学原理复习大纲

2019年“美学原理”复习大纲 第一、美学的学科属性 1、作为学科的“美学”概念的提出 2、“美学”在二十世纪中国的传播 3、“美学”在当今中国的学科定位 4、中西美学发展概观 第二、美的本质论 1、美学史上重要的美的本质论说 2、实践美学的主要观点 3、美的相对性与共同美 4、美与形式 第三、审美感知论 1、想象与移情 2、直觉与表现 3、距离与虚静 4、物化与高峰体验 5、关于“异质同构” 第四:自然美 1、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界”、自然的审美属性 2、在艺术中追求的作为审美理想的“自然” 3、中国古代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 4、关于旅游美学、环境美学、生态美学 第五、艺术美 1、什么是“艺术”?艺术的起源 2、艺术的创造 3、艺术的传播与接受 4、不同艺术门类对美的表现 5、艺术中的化丑为美

第六、审美与社会生活 1、劳动与休闲 2、人类的诗意栖居 3、超越与审美胸次 第七、崇高与优美 1、西方美学对“崇高”范畴的解说 2、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阳刚”、“阴柔”之美 第八、悲剧与喜剧 1、作为文体的“悲剧”和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 2、西方悲剧学说 3、中国传统文化与悲剧意识 4、喜剧的美学特色 5、荒诞、反讽、丑怪及其他审美范畴 第九、中和之美 1、“中和”之美的哲学基础 2、和谐:中西美学对话的基础 3、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第十、审美教育 1、美育的特点及其目标 2、近代社会的“病态”与西方美育思想 3、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精华与糟粕 4、健康、全面、和谐的人格理想的培育 主要参考书目: 《美学》,朱立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周宪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工程”教材《美学原理》主编:尤西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园林美学考试大纲汇编

一、园林艺术:是借助一定园林物质实体来反映生活和自然之美,表现园林设计师审美意识的空间造型艺术。常与建筑、书画、诗文、音乐等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成为一门综合性艺 术。园林艺术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理想在园林形式上的反映,是精神领域的艺术。 园林艺术作为一门精神艺术,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实体(造园材料),以园林设计师的想象和构思为载体,以自然生活为蓝本,发挥造园技艺,创造出人的审美意识、情感、理想和一 定物质形式相结合的园林艺术品 二、园冶与计成:由于文人园林的发展,因此一些文人、画士通过直接掌握相关的造园叠山技艺而成为专业的造园设计师。 计成是江苏吴江人,是著名专业造园设计师。 他所写的园冶,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园冶全面记述了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的做法的综合性著作。 第一卷为兴造论、园说第二卷专论了栏杆 第三卷记述了墙垣、门窗、铺地、掇山、选石、借景 全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言简意赅,颇有许多独到见解。 三、园林艺术及其特征: 三个特征:1、园林艺术的综合性:体现在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结合的综合性,还体现在与多 门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 2、审美和使用功能相结合: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美的东西收线没有满足使用功能,是难以有兴致欣赏的 反对过分的实用主义,而将审美功能趋于从属地位 3、经济、技术与园林的统一 四、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及原因: 中国园林多为自然山水园,崇尚自然,本于自然、师法自然、高于自然。体现人与自然和和 谐共生、天人合一。自然式园林,体现了自然美

西方园林以17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讲究整齐一律、对称均衡的原则, 表现为人工美,为规整式的园林 原因: 1、中西方园林的起源以及历史发展条件不同引起的差异 中国园林起源于自然,而西方园林起源多是因为农事耕作的需要而产生的 2、中西方园林哲学思想方面的差异 中国的哲学思想以老庄思想为主,崇尚自然,讲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园林艺术师法自然、高于自然。 西方哲学体系为唯理论,过分强调了数学和几何包含一切的思想,因此园林中也用几何和数 学来统领全园,以此代替了审美。 3、中西方城市规模和规划格局的差异 中国古为中央集权制,城市规模比较宏大,城市布局整齐划分,为棋盘式格局。西方则多为 封建割据导致国土四分五裂,城市规模比较小。 中国园林是统一之中求变化,西方园林是变化之中求统一 4、中西方物质条件、地理环境对园林的差异性差异性影响 中国多名川大山,石材种类和用石方法多样,因此多借助于此在园林之中表现,仿佛使人置身于名川大山之中 西方则擅长使用大片土地来构建建筑统领园林,石材应用仅仅限于建筑和雕塑应用 5、中西方宗教意识形态的差异性对寺庙园林的影响 中国以佛道并存,并结合了本土文化。 西方是以信仰上帝为主的单一宗教,以基督教为主 五、美是难的 从古至今,许多中外哲学家都给下一个本质定义,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美是难的体现在两个方面: 1、从审美客体(物质)来说,美是到处都存在的事物,而并非是一目了然的。美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作品之中还存在不同的形式,没有统一的标准。从不同形态的事物、千

《旅游经济学》教学大纲(本科)

《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旅游经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及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研究,揭示支配旅游经济运行的规律,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促进旅游经济的协调、稳定、持续的发展,使旅游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经济学》既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应用经济学的一般原理研究旅游产业的特有问题;又是一门基础学科,其理论是指导旅游市场学、旅游管理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同时,它也是针对旅游产业或领域进行研究的产业经济学。从各学科理论研究的纵向关系来看,旅游市场学、旅游管理学(包括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和景点管理等)是旅游经济学的延伸,它们以旅游经济学的原理为基础,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别在旅游管理和旅游市场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是旅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各具体领域的应用与具体化。因此,旅游经济学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学科中占有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本课程通过对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这两个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方面的深刻剖析,来帮助学生了解旅游经济活动运转过程以及在这一运转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以及规律,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系统掌握旅游经济学的有关容,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又为旅游业培养人才。同时在学习、研究旅游经济的过程中树立的正确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将会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有关旅游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旅游经济中各种经济现象的在联系及其规律;学会运用旅游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去分析旅游业实践中各种现象和矛盾,解决旅游业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以旅游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使学生认识旅游产品的特点,旅游活动的商品化、旅游产品的结构、旅游产品的供给,投资与资源开发等问题,使其认识旅游经济活动不同于其他经济活动的特殊性。 第二,通过旅游经济活动的实现来研究旅游产品的销售。如旅游需求及其结构;旅游市场选择及变动趋势;旅游价格的制定与策略;旅游产品的经营策略等。 第三,通过旅游者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者的消费倾向、旅游者消费利益及旅游产品供给与需求的联系。 第四,通过旅游收入与分配的分析,阐述旅游收入分配的特点,旅游收入与效益的指标体系,进行宏观旅游经济效益与微观旅游经济效益的分析,探索收入分配规律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形式与作用,把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作为一条基本线索贯穿旅游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掌握和运用旅游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和主要经济指标,以指导旅游经济管理工作。 第五,通过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看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与发展趋势。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学习《旅游经济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旅游业和旅游经济的相关概念,掌握旅游经济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并在学习中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理解与记忆、原理与方法的关系,初步学会利用旅游与经济学的相关研究与分析方法去分析旅游及相关社会现象。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旅游学等专业理论课程基础之上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研究旅游活动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它同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法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美学等,都是分别从旅游活动的不同侧面来探讨旅游与有关学科边缘结合的特点和规律,都属于旅游学的分支学科。同时它的基本原理又是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出发在旅游市场和旅游管理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00213012 英文名称:Tourism aesthetics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旅游管理专业选修 3. 课程目的 旅游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主要从审美的角度了解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本门课程系统详细地介绍了各类丰富的资源,其系统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很强。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应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性思维,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2 学时:54 5. 建议先修课程 《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全国导游基础》,张东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版 参考书目: (1)《旅游景观美学》北京,祁颖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年 (2)《河南旅游》[M] 郑州,余斌、余国忠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 (3)《河南旅游文化》[M] 郑州,李宗军、孙红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4)《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M] 广州,张伟强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5)《当代中国旅游发展研究》[Z] 北京,河宋振春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均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在授课过程中应使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演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尽量多结合实例,多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通过图片视听等内容让学生更直观的感知所学知识。 (3)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概括总结和迁移运用的能力。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课 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 % ,形式:作业、提问、考勤等 (2)考试成绩占70 %。,形式:期末考试 9. 课外自学要求 (1)学习兴趣 任何学习都需要兴趣,因此同学们首先应当培养自己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只有有了兴趣,学习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 (2)拥有一本或几本好书

美学 考试大纲

美学考试大纲 来源:自考365 2014-12-02 10:39 打印| 收藏| 大| 中| 小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学习要求 要求考生能够了解美学学科的概况,系统掌握美学学科的性质和定位、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美学的诞生和发展、美学的基本内容,尤其对于美学学科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美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问题、审美与人生的关系等问题应当深刻理解。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一、美学史上的几种看法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 三、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四、美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 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二、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诞生 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 一、美学的哲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 第四节审美与人生 一、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 二、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 第五节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 二、美与审美形态 三、美感与审美经验 四、艺术和审美教育 三、考核知识点 1.美学的学科性质 2.美学的研究对象

3.美学学科的发展 4.美学的哲学基础 5.美学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的方式 6.美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1)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2)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3)“美学”的原初意义和现实变化 (4)实践概念的含义 (5)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人生实践之一 (6)审美活动、美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等基本概念的内涵 2.领会 (1)美学学科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全面、准确地理解审美活动 (2)美学学科研究的研究方法 (3)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4)美学理论应当以实践存在为哲学基础 (5)美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 (6)审美境界的主要特点 3.应用 (1)结合实例谈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2结合实际分析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应当是审美活动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全面而系统地认识审美活动的存在机制、基本性质与内涵。对审美活动对于人生的意义,审美活动的内在过程有一个在理解审美活动的性质的同时,掌握审美活动的内在机制与构成审美活动的诸环节。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一、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 二、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一、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二、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 第三节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

00037美学(2019年版)考纲

00037 美学自学考试大纲 (2019 年版) 考核目标 本大纲的考核目标,按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所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含义,并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原理、概念的区别的联系。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包括对艺术作品与审美现象的分析与把握。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考生能够了解: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等问题。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美学的学科属性 (一)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 (二)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第二节美学的研究对象 (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

第三节美学的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的实践论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存在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美学的学科属性 1、识记:(1)审美意识的含义;(2) 美学思想的含义;(3)美学的学科属性。 2、领会:(1) 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关系;(2)美学学科的综合性。 3、应用:结合实际谈谈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差异。 (二)美学的研究对象 1、识记:(1) 有关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2)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审美 现象的主要形态。 2、领会:审美现象与审美活动的关系。 3、应用:结合实际谈谈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三)美学的研究方法 1、识记:(1) 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元性;(2)马克思的实践论。 2、领会:(1)美学学科的研究方法;(2) 美学与哲学的关系。 3、应用:(1) 结合实际谈谈哲学方法是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2)结合实际谈谈美 学研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四、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关系;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难点:马克思的实践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的基本要义。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时,应在系统理解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构成与发生等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与价值内涵,重点掌握审美主体与对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以及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等难点问题,从而为后面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基

旅游美学 黄山

黄山的旅游美学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摘要:黄山是与五岳相其名的名山,古代多少文人墨客登上黄山吟诗赞美,现今黄山已然成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游览,其中不乏回头客。黄山必有其独特之处,方能吸引诸多人的到来。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以此作为对黄山的高度肯定。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作为华夏大地众多名山之中最为出名的五座大山,拥有中国的大多数地质地貌特征,因此成为标志性的名山。黄山何以与其并列,甚至在徐霞客的口中足以盖过五岳的风采? 黄山的旅游资源 历来游人将黄山的旅游特征归结于四绝三瀑,即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与人字瀑、百丈泉、九龙泉。此四绝,作为黄山独有的景观,名贯古今,享誉中外。 一、奇松 黄山奇松位于“黄山四绝”之首,素有“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称谓。黄山奇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展翅欲飞的凤凰松,玉麒腾跃的麒麟松,轻歌低吟的竖琴松,缠绵亲昵的连理松。除了有名有字的奇松,黄山还拥有着众多普普通通的无名松,漫山遍野,装点着黄山的众多山脉。黄山奇松针叶短硬,树冠扁平,颈干粗韧,叶色浓绿,傲然挺拔,生态适应性极强,能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黄山之巅,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黄山奇松千姿百态,或耸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云;或虬根盘结,如苍龙凌波;或矫健威武,如猛虎归山……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令人倍感亲切;竖琴松、连理松、探海松、令人浮想联翩……①曾有人编了《名松谱》,可以数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棵都独具美丽、优雅的风格,以其独立的风格,别树一旗。 黄山最出名的十大名松分列如下:迎客松(位于玉屏楼东,黄山标志)、送客松(位于玉屏楼右,2005年冬天枯死)、蒲团松(位于莲花溪谷)、竖琴松(位于卧云峰侧北坡)、麒麟松(位于清凉台)、探海松(位于天都峰的鲫鱼背旁)、接引松(位于始信峰)、连理松(位于散花坞与始信峰中间)、黑虎松()位于北海至始信峰岔道口)、龙爪松(位于始信峰)。 二、怪石i 黄山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黄山怪石从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