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镇霍山

中镇霍山

一、渊源的中镇霍山文化

我国古代十大名山“五岳五镇”名闻遐迩,盛誉四海。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霍州市东部的中镇霍山,更以其悠久的历史、博深的文化和磅礴的气势,被历代帝王尊为“总领海内名山”之“太岳”,称雄千古。

1、中镇霍山的由来

《霍州志·沿革》载:“古轩辕氏相厥山川,始行封建,霍即以名,取其恢大也”。霍山之形,与天地同始;霍山之名,与黄帝共传。

《周公职录》载:黄帝割地布九州。

《帝王世纪》载:颛顼画天下为九州。冀州排名为九州之首。

《霍州志》载:“九州皆有山,必以其魁硕伟杰者为镇,谓其能蒸云泄雨,障敌固围,系民望而安地德也。”

《周礼·职方氏》载:“九州之镇山,在扬曰会稽(即今浙江会稽山,后为南镇),在荆曰衡(即今湖南衡山,后为南岳),在雍曰华(即今陕西华山,后为西岳),在豫曰嵩(即今河南嵩山,后为中岳),在兖曰岱(即今山东泰山,后为东岳),在青曰沂(即今山东沂山,后为东镇),在并曰恒(由河北恒山转祀今山西恒山,后为北岳),在幽曰医无闾(即今辽宁医巫闾山,后为北镇),在冀曰霍(即今山西霍山,又称霍太山,尊之为“大岳”,转为“太岳”,后为中镇),名于后世不可易。惟冀明据北方,地最旷邈,河东尤称山水之雄,独以霍为镇,意在其巍大隆峻,深厚广博,子诸峰而隶群垤,其气象有以冠境内。由此而知,九州中,冀州最大,九镇中,霍山最雄。

2、镇山文化蕴藏着我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丰富内涵。自黄帝割地布九州,颛顼画天下为九州之后,舜以冀州之地辽阔,分置

幽州、并州,以青州遥远分置营州变九州为十二州。是时,冀州仍为十二州之首。禹恢复九州建置,禹都安邑,安邑亦在冀州之域,故冀州仍居九州之首。霍山为冀州镇山,依列九镇之首位。正因唐虞夏三世,帝郡皆在冀州之域,而且冀州位居中原,由此,霍山文化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中原所赋予的政治历史文化内涵。夏禹以后,随着古代政治统治中心的不断变迁,九镇亦随九州的不断变异至隋而定制为“五岳五镇”。《霍州志》载:“隋制祀四镇,以霍为中镇,是为五镇”①。自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年)诏冀州镇霍山立祠,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敕重建,以后中镇霍山历代祀典有加。历代帝王在中镇霍山的祀祭活动仅有史记载的就多达63次,同时还有很多在霍山散落的碑文铭刻。这种具有原生文化物征的镇山文化不仅折射出了我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中一种人治与神灵的高度统一,而且反映了一种人依附自然,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①五镇指东镇沂州之沂山,西镇雍州之吴山,南镇扬州之会稽山,北镇幽州之医无闾山,中镇冀州之霍山。

造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中镇霍山寓于着原始而古老的山地崇拜文化。霍山崇拜在华夏原始文化中直接与天帝崇拜即原始祭天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出现时间在夏商之前,距今约3600年或4000年以前。霍太山是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带,故史籍称:“霍山为华夏之太岳,雄标晋南,名列中镇。古天子敕建唐崇祀典,岁时致祭,国家蒙庥。”霍太山崇拜,是夏商文化或更早的先夏文化(即尧舜文化)的产物,相传尧①舜理政,祭天祈神于霍山(霍州陶〈音yao,后民间讹传为tao〉唐峪由此而得名②,并建有尧祠),而后世山东泰山崇拜的出现,最早于公元前800年左右时的西周齐鲁文化,比原始的霍太山崇拜至少晚

千年以上。唐代吕湮《霍山神传》载称:“霍山神者,苍帝之中子也。生于天灵之纪,著雍赤奋若之岁,封冀,总领海内名山”。至少在隋唐以前霍山曾有过尊崇地位,霍山在远古祭祀文化中存在过一个“一岳独尊”的时代。今天在霍山脚下,还有很多因古人祭山神埋玉璧之习俗而沿用“璧”的村名就是有力的佐证。

4、中镇镇山孕育了华夏根祖文化,是灿烂的华夏文明起源地之一。人类社会文明史发轫于建国,而建国之要害在于立都。在建国过程中城邑的出现是社会巨大进步的表现,而城邑之核心在于都城。清末民国初学者王国维曾说过:“都邑者,政治与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①尧,姓伊祁,名防勋。传说他曾先后受封于陶(音 yao)地和唐地,故号陶唐氏,尧是他的谥号,是史在载我国上古五帝之一。

②《尚书?禹典》记载之。

化之标证也”。都城是一国首善之区,建设之精华,文物荟萃之地,是人类社会文明活动的集中表现地。古都更是古代社会的重要遗存。尧、舜、禹均在冀州建都,并在霍山理政、祭祀、治水,形成了霍山文化的早期古代文明,这种上古时期的霍山文化不仅是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力地佐证了霍山一带曾是华夏民族重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夏代真姓霍人①建霍国于霍山,因霍建国于此,故山上自古即有专祭霍君的神庙,即大真之神。传“霍公求”居于山上,实为国之都城。霍在此立国历夏商二代,周武王灭商时同时灭霍,至此真姓霍国在霍州立国约近千年。后周武王封其弟叔处于霍,建立姬姓霍国②,故史籍称之为“霍叔处”,此为霍州有封国之始。霍国子孙以国为姓,有“天下霍姓出霍州”之说。由山而国、由国

而姓,山、国、姓“同根一祖”,中镇霍山不仅是远古霍姓姓氏起源地,而且孕育了上古姓氏文化。霍山文化融华夏根祖文化和上古文明为一体,在华夏文明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5、中镇霍山滋润着我国古代乃至上古时期先民在创造历史进程中表现出的拥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是中国民间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威风锣鼓源霍州。尧帝久居霍山,立避暑行宫于陶唐峪,融霍山风雨、松涛、飞瀑、惊雷之声为一体,创锣鼓古谱教化子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①据何光岳考证,真姓霍人原为黄帝族十二姓之后,为箴或鍼,音均为真。

②姬姓霍国在今霍州城附近。

与民同乐。锣鼓最早演奏被用来服务于时政、礼制,最先是用于军事。《尉镣子》载:“鼓之则追,重鼓则击,金之则止,重金则退”。又有“三鼓通则其心一”之说。历史上,霍州威风锣鼓为大唐开国奠基霍邑之战的胜利以其惊雷滚动,磅礴喧哮,排山倒海之势,发挥了显赫作用。鼓从来就与社会的纷争和政权的更替相随相伴。而今仍有“单刀赴会”、“二霸争雄”、“三战吕布”、“四面埋伏”、“五马破曹”、“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八面威风”八个曲牌名回荡在古老而年轻的霍州大地,震憾京城,饮誉海内外,展示了黄河文化的深沉厚重、粗犷豪放、不屈不挠、奔腾不羁的民族魂魄。鼓在民间被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现如今保存的以鼓的原形为柱石的古建遗存鳞次栉比。

大禹治水始霍山。《霍山神传》云:“尧时洪水成灾,遣黄能入洪波导禹,故禹承舜命乘四载先登霍山祷之,于是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尚书·禹贡》载,禹“导水壶口,雷首,至

于太岳、底柱、析城,……”。说明大禹治水,正是先从太岳霍山开始的。至今当地民间仍流传着“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谈。

天下门神出霍州。隋唐霍邑之战,李世民因力斩宋老生①(隋守霍之将),收降尉迟恭②而被两个无头之人恶梦侵扰,遂依徐茂公之计,派秦琼,尉迟恭夜守宫门。由此驱邪除恶、扶善安良的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①公元617年,第一次霍邑之战。

②公元619年,第二次霍邑之战。

神便流传民间形成一种习俗。

古建精品霍州署。霍州署于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目前尚存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州级衙门。古建遗存为元、明、清文化遗产,元代大堂规模宏大,古朴典雅,形制壮丽,结构奇特,被梁思成先生誉为“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是元代建筑艺术精品。霍州署同时是研究我国古代官衙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原生、和谐的七里峪生态旅游景区

中镇霍山不仅拥有厚重的镇山政治文化,原始而古老的山地崇拜文化,华夏文明根祖文化和鲜明时代特征及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而且还具有以七里峪为集中代表的集飞泻瀑布景观、茂密森林景观、茸茸草甸景观和纳凉避暑及云雾雨雪、生物多样性为一体的具有高品位开发和观赏价值的生态旅游资源。

七里峪景区位于中镇霍山的北部腹地,距市区20公里,离

大运黄金旅游线(大运高速公路)出口处仅15公里,是原生植被最好、面积最大,景点最多的待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集聚区域,植被覆盖率高达95%,属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华北最南端的天然落叶松林,游览面积达15万亩。景区内主要景点有:五龙壑、东曼草甸、绿色长城、白家岭大峡谷、三仙泉、流水沟、正南沟、牛老沟、偷水沟、石人沟,有古稀树木红岩松,有大河滩瀑布,滴水崖瀑布等。水是生命之源,源于七里峪由东向西流淌了千百年的南涧河,古称彘水,霍州不仅因霍山闻名,而且古时还曾因彘水而称彘;她不仅留下了大禹治水霍山为始,疏河导流彘水为先的足迹①,她不仅养育了霍州子民,而且还雨露着霍山万物生灵。七里峪现已查明的珍稀植物有670多种,野生珍贵动物70余种,可谓天然植物园和野生动物园,被专家称为“生物多样性宝库”,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七里峪景区千仞石壁,沟壑交错,悬空瀑布,潺潺流水,天然森林枝繁叶茂,天然牧坡绿草如茵,天地山水,森林牧坡浑然一体,是“森林浴”的极品佳境。据有关部门布点监测,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为华北地区空气质量最佳处,被专家誉为“天然氧吧”、“华北绿肺”。

霍州市七星峪环境监测报表

单位:(mg/m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①《霍山神传》、《水经注》均有记载。

七里峪景区这种由镇山文化、山地崇拜文化、根祖文化、民间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相互紧密交叉而构成的生态旅游复合型

资源组合,对改善山西旅游结构,弥补生态休闲游不足,优化旅游景点布局,丰富旅游内涵,提高旅游品位,开辟新的旅游线路,对山西大运黄金旅游带的整体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现状分析

2000年以来,霍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产业导向,按照省、市有关旅游业发展的部署,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把保护性开发旅游资源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重中之重,确立了开放式建设,开放式开发,开放式发展的大旅游格局,树立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响亮地提出了“旅游兴市”的口号,把旅游业作为全市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01年9月,霍州作为发起者,成功组织和实现了中国五大镇山联袂对接,由此拉开了五镇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序

幕。与此同时,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李明德先生一行14人对霍州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考察并针对性地对七里峪景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了扩大霍州、霍山知名度,霍州采取了政府主导的方针,积极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报道,并采取光盘、书籍、刊物等形式广泛宣传,开通了北京—韩城的“霍州号”专列。在市场运作方面,发动社会力量,整修疏通通往七里峪等景区的旅游路,新架铺设通讯网络,积极联系各旅行社和周边各景区、景点,为景区提供客源导入游客。近年来前来霍州旅游观光的游客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创造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是,由于霍州的旅游开发建设正处在初始阶段,开发七里峪景区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有限的地方财力无异于杯水车薪,滞后的旅游基础设施严重制约着霍州旅游业的发展。目前,七里峪景区开发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景区内旅游路、桥亟需整修,以解决交通安全隐患;二是景区内供水、供电系统亟需配套,为景区进一步开发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三是环保设施亟需完善,确保景区环境质量。

开发建设七里峪景区,不仅是挖掘研究镇山文化的需要,而且是研究原生文化、探索华夏文明渊源的需要;不仅是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的需要,而且是加快霍州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是开发利用七里峪旅游资源的需要,而且还是丰富提升山西大运黄金旅游线的需要;不仅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需要,而且更是让霍州融入世界,让世界了解认识霍州的需要。因此,七里峪景区的开发建设要以确立“天人合一,回归自然”为主题,要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山地旅游度假区”

为目标,其基础设施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