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用矿井地质学

应用矿井地质学

应用矿井地质学
应用矿井地质学

《应用矿井地质学》的考试试题

一、必答题

1、煤矿地质工作规定新内容

(1)大幅度增加了与煤矿安全密切相关的地质工作内容和要求。《规定》总则第一条即开宗明义地指出:“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藏致灾地

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制定本规定”,这一条明白无误地说明了制定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目的和主要任务。能够鲜明体现这个目的的文字见于新增第四章之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共十条),本章详细规定了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种类、普查方式方法、具体调查(查明)内容、成果形式与审查权限等。此外第六章之煤矿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第七章之煤矿生产阶段的地质工作、第九章之煤矿信息化工作等,均融入了较多预防致灾地质因素的具体内容。

(2)以不失偏颇、利于操作为原则删繁就简,调整或合并部分概念、分类、指标和工作任务。例如,《规定》将原《规程》中“按其目的之不同”划分矿井地质勘探性质名分,由矿井资源勘探、矿井补充勘探、生产勘探和工程地质勘探四类归并为一类,并指出煤矿因地质资料出现六种情况之一而不能满足建设和生产需要时,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调查与勘探,煤矿地质补充勘探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提交补充地质勘探报告。此项规定将使企业因受不同地质问题影响,以何种名义补做工作不再举棋不定。又如,《规定》对至关重要的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条件(含表)进行了概念优化集中、内容增减、量化指标调整的处理;对评价煤层稳定性的主、辅指标(表)中取消了特厚煤层项,其指标并入厚煤层项中。新《规定》还删除了勘探手段的选择和工程布置内容,完全归属于地质勘查单位决定。

(3)合理规定各类重要煤矿地质工作成果名称、完成时间及服务期,简政放权,明确审定权限。《规定》将原规程提出的“矿井地质条件类别”名称变更为“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报告初编时间则由新井投产8~10年改为煤矿移交生产1年内进行,并每5年重新确定,而当煤矿发生影响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则煤矿应在1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规定》将矿井补充勘探报告提交时间由勘探竣工后3~6个月改为现场工程结束后

6个月内提交补勘报告;将矿井(露天)生产地质报告的编制时间由8~10年修改一次改为煤矿移交生产后,应在3年内编写生产地质报告,之后每5年修编一次。《规定》还要求煤矿每年末进行煤炭资源储量估算;要求提出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等。《规定》审时度势,将上述各类性质报告的审定权一律下放,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

(4)扩大并强化煤矿一般性资料管理,实现煤矿地质信息工作的动态管理。《规定》要求煤矿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依托先进的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地质资料、设计资料和采掘(剥)数据库。《规定》还明确了信息化平台的主要内容、基本功能及包容量。

(5)设立专职机构及配备技术人员为煤矿地质工作提供组织保证。《规定》明确要求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设立地测部门,配备所需的地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的煤矿地质工作制度;矿井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当煤矿地质类型为复杂和极复杂的企业及所属矿井还应配备地质副总工程师。

(6)适应安全生产管理需要,合理捋顺煤矿日常工作的任务范围、工作要点和审定权限。《规定》较多方面的调整了煤矿在建、生产和闭坑(收尾)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相关报告、总结和说明书的编写提纲;重行规定了煤矿必须备齐的区域性、个体性地质资料、图件及台账名目;不再规定各类图件的比例尺,而是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上述相关报告、总结、说明书的审定权限均由煤矿主要技术负责人组织审定。

2、结合今后论文可能需要,试述煤矿地质工作进展(要求附5篇最新参考文献,其中至少1篇外文,且与回答内容关联)

1、千米以上深矿井开采现状与进展:中国开采千米以上的金属矿井3座,煤矿至少17座,最大深度煤矿矿井为山东新汶集团孙村矿,开采深度1350m,这些深矿井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东,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21世纪以来,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等机构相继批准了众多的有关矿床深部开采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项目;国务院则批准了40亿元经费的“危机矿山”项目,其中六条原则中的第三条就提出“以矿山外围和深部找矿为主”的原则,显示了其对深部资源问题的重视。2009年,中国科学院公布了中

国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提出了“中国地下四千米透明计划”。

2、矿井防治水研究进展:瞬变电磁法可有效探测低阻含水岩体,准确率高,因此在探测矿井富水情况和含水断层、裂隙的分布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瞬变电磁法(TEM)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电极向地下发送脉冲式一次电磁场,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该脉冲电磁场感应的地下润流产生二次电磁场的空间和时间分布,从而解决有关地质问题的时间域电磁法。

3、为了掌握深部资源开采中的地应力场分布特征与变异规律,建立精确地质结构模型,应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等探测技术,探讨了深部高应力场和地质构造精细探测方法。

(1)P-SV转换波理论和应用

彭苏萍等通过研究获得了水平单层介质中P-SV波转换点的唯一解析解(叠加型和叠前偏移型)和倾斜反射面P-SV转换波转换点坐标的唯一解析解,表达式简捷。应用新的P-SV转换波的解析解改进了P-SV的动校正、速度分析和叠加算法,提高了计算精度。

(2)岩层各向异性的地震波响应特征

苑春芳等通过对钻孔岩心和测井曲线等多金属、多数据体的分析、融合,基本掌握了岩层各向异性的地震波响应特征,为了解深部地震波响应特征奠定了基础。(3)水平矿层突变失稳模型及预测技术

彭苏萍等将水平矿层简化为两端固支的弹性地基梁模型,导出了矿层应力与位移的解析解。利用李兹能力方法,导出了矿层的近似挠度公式。建立了水平矿层的突变失稳模型,给出了预测方法。

(4)深部岩体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

蔡美峰、乔兰等对深部地应力测量技术进行了应用研究,在巨野煤田进行了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得出了该矿区综合地应力随深度变化规律。在巨厚冲积层土体下进行地应力测量,钻孔最大测点深度在国内首次突破千米大关。

【1】胡社荣,彭纪超,黄灿,陈培科,李蒙.千米以上深矿井开采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矿业.2011(07)

【2】李文刚.瞬变电磁法在矿井防治水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2015(12) 【3】何满潮等.深部岩体力学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

论文集[c].2006

[4]苑春方,彭苏萍,张中杰,刘振宽.Kelvin-Voigt均匀黏弹性介质中传播的地震波[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10)

[5]X.Li,,C.Ma,etal.Experimentalstudyofdynamicresponseandfailurebehavi orofrockundercoupledstatic-dynamicloadings.ProceedingsofISRMInternati onalSymposium,3rdARMS.2004

二、选答题(选3题,但主要内容不能与必答题中第2题内容重复)

1、煤层自燃条件与防灭火;

(1)煤体要发生自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①具有低温氧化性,即有自燃倾向的煤以破碎状态存在;

②有大于12%氧含量的空气通过这些碎煤;

③空气流动速度适中,使破裂煤体有积聚氧化热的环境;

④在上述3个条件同时具备的状态下,持续一定的时间,使煤体可以达到着火温度。只要同时具备上述4个条件,煤炭自燃发火即可发生。但实际中很难找出某两次煤炭自燃发火的发生条件是完全相同的。这样,对煤炭自燃发火的条件就很难作出定量分析。

(2)防灭火措施

①灌浆防灭火。根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节省的原则,建立矿井灌浆防灭火系统当场地内黄土少,采用黄泥灌浆取土困难时,可采用注凝胶和粉煤灰的防灭火方法。凝胶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粉煤灰可直接从邻近的火力发电厂取得,平时采取局部灌浆的方式,当采空区发火时,则采取满灌。

②阻化剂防灭火。可以采用机动性喷洒压注工艺系统,对采空区、煤层巷道冒落孔洞、开采线、终采线和煤柱裂隙喷洒、压注阻化剂,覆盖或包裹碎煤,封堵裂隙,阻止煤的氧化,起到防火作用。

③撒凝胶。对巷中的联络巷、断层带、工作面切眼、运输巷、回风巷等灌撒胶, 阻止煤层与空气接触,防止煤层氧化自燃。另外,对发火严重的回采工作面,当工作面推进 1 个月后,在整个工作面后方的采空区撒凝胶,形成凝胶隔绝带,对采空区起到封闭作用,可有效阻止采空区浮煤的自燃。

④惰性气体防灭火。对已经自然发火的回采工作面,采用注入惰性气体使其尽快熄灭。在封闭自燃的回采工作面之前,先注入惰性气体,冲淡采空区中的氧气,再利用快速封闭铁门进行密闭,达到灭火和防止瓦斯爆炸的目的。

2、矿井瓦斯突出条件与防治

煤(岩)与瓦斯突出(简称突出),是在一瞬间(几秒钟或几分钟)突然喷出大量瓦斯和煤炭(岩石),并伴随有强烈的声响和强大的冲击动力现象。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的增加,在煤层中形成了在地应力作用下,瓦斯释放的引力作用下,使软弱煤层突破抵抗线,瞬间释放大量瓦斯和煤而造成的一种地质灾害。

矿井瓦斯突出的防治措施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在预测它发生的地区、范围后,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改变其发生突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从而可以使其不发生或降低其突出强度。预防突出措施按作用范围来划分,有区域性措施和局部性措施。

1)预防突出的区域性措施

(1)优先开采保护层。开采具有煤和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群时,预先开采无突出危险或危险性较小的煤层,使有突出危险的煤层卸压,大量泄出瓦斯,从而使其减弱或失去煤和瓦斯突出危险。对有条件进行保护层开采的突出煤层,坚定不移地实施保护层开采,对不具备保护层开采条件的突出煤层不安排采掘活动,同时创造条件研究解决保护层开采的新技术。

(2)煤层开采前瓦斯预先抽排。煤层开采前瓦斯预先抽排,消除高地应力,提高煤层透气性,在回采前消除突出。

(3)煤层注水。被水湿润的煤力学性能发生很大变化,塑性提高,弹性模量减小,从而使地应力分布均匀化,地应力和瓦斯压力梯度都减小,弹性潜能降低,其释放的速度变小,大大减小了突出释放弹性潜能的功率水平;水进入煤的孔隙,降低了瓦斯放散初速度,增加了瓦斯流动阻力,从而削弱了瓦斯在突出过程中的

作用;抽排瓦斯降低了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减小了瓦斯内能。

2)预防突出的局部性措施

(1)水力冲孔。在进行采掘工作之前,使用高压水射流,在有突出危险的煤层(或石门揭煤) 中,冲出若干直径较大的孔洞。冲孔过程中可排出大量瓦斯和一定数量的煤炭,因而在煤体中形成局部卸压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则可防止发生突出。水力冲孔常用于石门揭煤、煤层巷道掘进和回采工作面。在石门揭煤时,采用水力冲孔在工作面前方应保留3~ 5m的安全岩性。

(2)排放钻孔。在预定的石门( 井筒) 揭穿煤层的断面轮廓外布置多排扇形穿层钻孔,通过钻取煤炭与排放瓦斯来防止揭穿煤层时发生突出。该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特别适用于急倾斜煤层条件。

(3)金属骨架。用于石门揭穿煤层、加固煤体、阻止突出的一种超前支护。它一般适用于地应力和瓦斯压力不太大的急倾斜薄及中厚煤层。采用金属骨架措施揭穿煤层后,严禁拆除或回收骨架。

(4)震动性放炮。为诱导突出所采用的一种特殊放炮方法。当井巷要揭开突出危险煤层时,在工作面布置较多的炮眼,装较多的炸药,以强力全断面一次爆破,瞬间揭开突出煤层。借助放炮时产生的强烈震动力使煤层中潜能和瓦斯得到迅速释放,从而达到人为诱导突出的目的。

(5)超前钻孔。在煤巷掘进工作面的前方,打直径为75~300mm的钻孔,排放瓦斯,并在钻孔周围形成卸压带,以防止发生突出。一般钻孔深15~ 20m。超前钻孔常用于煤层较厚、赋质较软、透气性较好的情况下。对于煤层较硬,可以与微差控制爆破结合使用。

(6)深孔松动爆破。在工作面前方存在有5m卸压煤体防护下,在前方 5. 5m 以外引爆几个深炮眼形成煤体松动爆破。炮眼周围煤体的破裂与松动形成卸压圈,使原有集中应力带与高压瓦斯带移向深部,为工作面的掘进创造了较长的安全区与防护区。深孔松动爆破适用于煤质较硬、突出强度较小的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具有突发性、不完全的可知性, 完全防止它的发生是不现实的。根据现实情况,只要采取通风与抽放瓦斯等综合防突措施,进行合理的采掘部署、突出危险性预测、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效益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这种灾难性事故的发生。

3、矿井充水条件分析与防治水;

三、矿井防治水措施

主要措施有:减少矿井充水水源或渗入矿井的水量,疏放降压对矿井有威胁的地下水,阻止水进入井巷;充分利用井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构筑必要的工程,减少或防止发生突水事件。矿井防水分为地面防治水和井下防治水。

1、地面防治水

指在地表修筑各类防排水工程,防止或减少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涌入工业广场或渗入井下,它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特别是以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的矿井尤为重要。

(1)河流改道

矿区范围内有常年性河流且与矿井直接接触充水含水层接触,河水渗透量大,是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会给生产带来影响。属该情况可在河流进入矿区的上游地段构筑水坝,将原河流截断,用人工河道将河水引出矿区。若因地形条件不允许改道,而河流又很弯曲,可在井田范围内将河道截弯改直,缩短河流经过矿区的长度,减少河水下渗量。

(2)铺整河底

矿区内有季节性河流、冲沟、渠道,当水流沿河或沟渠裂缝刀痕如井下时,则可能在渗漏水地段用料石、水泥修筑不透水的人工河床,制止或减少河水渗透。(3)填塞通道

矿区范围内,因采掘活动而引起地面沉降、开裂、塌陷等,经查明是矿井进水通道时,应用粘土或水泥填堵,对较大的塌陷洞或塌陷裂缝,下部填碎石,上部盖以粘土分层夯实,且略高出地表,以防积水。

(4)修筑防洪堤隔绝水源

当矿区含煤地层中的可采煤层距离冲积层水及地表很近时,而且在潜水含水层下部具有稳定隔水层的情况下,地表水与冲积层水随时都有灌入矿井的危险。为了有效的防止地表水涌入矿井,河南宜洛矿区修筑了规模较大的防水堤。(5)挖沟排洪

地处山麓或山前平原的矿井,因山洪或潜水流入井下,构成水害隐患或增大矿井排水量,可在井田上方垂直来水方向沿地形等高线布置排洪沟、渠拦截洪水

和浅层地下水,并通过安全地段引出矿区。

(6)排除积水

有些矿区开采后引起地表沉降与塌陷,常年积水,且随开采面积增大,塌陷区范围广,积水越多,此时可将积水排掉,造地复田,消除隐患。

2、井下防治水

(1)水害预报

即矿井水文地质人员,根据年、季、月度采掘接续计划,逐头逐面的进行水害因素的分析和研究,认真排查水害项目,按及时、全面、可靠六字标准,预先提出水害报告和处理措施,报送有关领导和总工程师及生产技术、安全监察部门,并按时督促防治水害措施的兑现。

(2)留设隔离煤柱

《规程》规定:“相邻矿井的分解处,必须留有防水隔离煤柱。矿井以断层分界时,必须在断层两侧留有防水煤柱。”

防水煤柱的尺寸,应根据相邻矿井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围岩性质、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方法以及岩层移动规律等要素在矿井设计中规定。严禁在各种防水煤柱中采掘。

《煤田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煤田地质学》 一、填空(每空1分,计30分) 2、宏观煤岩成分是肉眼可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镜煤、丝炭、亮煤和暗煤;镜煤和丝炭是简单煤岩成分,亮煤和暗煤是复杂煤岩成分。 3、宏观煤岩类型包括:光亮型煤、半亮型煤、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 4、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识别出来组成煤的基本单位,称为显微组分。由植物遗体变化而 6、宏观煤岩类型划分依据是:宏观煤岩成分及总体光泽强度。 7、煤的化学组成很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有机质和无机质;后者包括无机矿物质和水分。 8、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工利用的对象,无机矿物质和水分绝大多数是煤中有害成分,对煤的加工利用起着不良的影响。 干燥无灰基为基准。 10、煤的工业分析也叫煤的实用分析,包括测定煤的:水分(M)、灰分(A)和挥发分(V),以及计算固定碳(FC)四个项目。 11、在不考虑基准的条件下,煤的发热量包括:弹筒发热量、高位发热量和帝位发热量。 12、一般讲,(收到基的低位发热量)最接近于煤的实际燃烧时产生的发热量,是基本上可供利用的热量。 13、焦炭在炼焦高炉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有三,分别是:(还原剂)、(热源)和(支撑剂)。 14、据气化剂的不同,煤气可分为(空气煤气)(水煤气)和(半水煤气)。 15、煤炭液化的方法有:(直接液化)、(间接液化)和(部分液化)。 16、水煤浆的成分有:(煤粉)、(水)和(添加剂)。 17、1986年颁布的中国煤炭新分类主要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和(粘结性指数)将中国煤划分为十大类、二十四小类。 18、由菌藻等低等生物遗体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的煤,称为(石煤),属于(腐泥煤类)。 19、生物遗体转变为沉积有机质(煤、石油、天然气等)主要是(泥炭化作用)和(腐泥化作用)的结果。 20、植物界可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别。 21、自有植物以来,从低等的菌藻到高级的被子植物其发展过程显示出五个阶段,由老到新是:(菌藻植物时代)、(裸蕨植物时代)、(蕨类和种子蕨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22、煤的成因分类依据为:(成煤的原始物质)和(总的聚积环境)。 23、按煤的成因,煤可分为(腐植煤)、(腐泥煤)和(腐植腐泥煤)。 24、泥炭沼泽形成的方式有两种,即:(陆地沼泽化)和(水体沼泽化)。 25、凝胶化作用的产物为透明残体:(腐植酸)、(沥青质)和(水分)。 27、氧化还原条件主要决定于(覆水程度)和(水的流通程度)。 28、(温度)、(压力)和作用持续(时间)无疑是影响煤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此外,放射性元素蜕变的影响也值得注意。 29、在煤的成岩阶段,(压力)是主导因素,而在变质阶段,(温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30、(地温)朝地下深处逐渐增高是导致煤的变质程度向深部逐渐增高的最基本的原因。

煤矿防治水细则培训复习题-43教学内容

煤矿防治水细则培训复习题-43

《煤矿防治水细则》培训复习题 一、填空 1、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根据不同水文地 质条件,采取(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 2、煤矿应当根据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的(探 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储备必要的水害抢险救灾设备和物资。 3、严格执行井下探放水“三专”要求,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探放水设计,采用专用(钻机)进行探 放水,由专职探放水队伍施工,严禁使用非专用钻机探放水。 4、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 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探放水制度)、重大水患停产撤人制度以及应急处置制度等。 5、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编制本单位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年)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煤矿防 治水应当做到“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6、矿井应当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对井田范围内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位、水温、水质等进行 长期动态观测,对(矿井涌水量)进行动态监测。 7、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年修订1次。当发生较大以上水害事故或者因突水造成采掘区 域或矿井被淹的,应当在恢复生产前重新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8、矿井受水害威胁的区域,巷道掘进前,地测部门应当提出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 施,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生产、安检、地测等有关单位审批。 9、煤矿老空范围不清,积水情况不明的区域,必须采用井上下结合的钻探、物探、化探等综合技 术手段进行探查,编制矿井老空水害评价报告,制定(老空水防治方案)。 10、每年雨季前,必须对煤矿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制定雨季(防治水措施),建立雨季巡 视制度,组织抢险队伍并进行演练,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制定措施,落实资金,责任到人,并限定在汛期前完成整改。需要施工防治水工程的应当有专门设计,工程竣工后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验收。 二、单选题 1、矿井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下列防治水基础台账,并至少每( B )整理完善1次。 A: 1个月 B: 半年 C:1年

2021年采矿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计划(二)

2021年采矿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计划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2021年采矿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计划 2021年采矿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计划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安排在《采煤概论》、《煤矿地质学》授课之后,《井巷工程》、《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煤矿开采学》授课之前,其目的主要在于: 1、通过认识实习巩固、加深和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更好的结合实际,通过实习,对煤矿各生产环节进一步认识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回采工艺、掘进工艺和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3、实行实习改革,为学生设立调研课题,对煤矿生产实际进行调研,提高学生的调研、沟通和撰写材料的水平和能力。 4、通过对矿井各个生产系统的学习、实践和调研,增强对煤矿各生产系统的了解和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下一步进行采区设计和矿井设计奠定基础。 5、通过现场人员授课让学生了解现场矿井生产技术,并针对实习矿井特殊的开采条件来学习煤矿特殊开采方法。 6、通过在矿区的学习和生活,了解矿区的政治、经济

和文化;通过在矿区现场的实习和生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7、通过参与煤矿的生产实际,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并为实习矿井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实习时间 20XX年8月20日-20XX年10月5日 三、实习地点 xx矿业集团xx分公司、xx矿业集团xx分公司 四、指导教师 刘x、陈x、康x 秦x、张x、张x 五、实习班级、人数 采矿10-1、2班,共计73人。 六、实习进程、形式及内容 1、实习形式 学生采取分散独立的方法,以班组为单位深入现场,聘请现场的主任工程师为实习兼职教师,在实习中,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新精神。 2、实习时间安排 结合生产实习大纲安排实习事宜,详见《采矿工程2010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1]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一、矿井充水性图 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 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

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内容有: 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一般采用相应比例尺随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道编制。主要内容有:

煤矿防治水专项培训计划

xx煤矿2020年矿井防治水培训计划 2020年5月(岗中)

xx煤矿矿井防治水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消除和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井下作业人员了解矿井防治水的常识,增强防治水能力。特制定2020年防治水培训计划: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矿培训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部门、区队进行培训,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2、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充分发挥领导、教师的作用,做好防治水知识培训工作。 三、培训领导机构成员 矿领导防治水知识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xx、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四、培训职责及要求 领导小组职责:负责矿井防治水工作全程组织领导,审批决定矿井防治水重大事项。 1、领导小组组长全面协调培训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培训科为培训工作事宜的主体科室。与培训有关的所有机构、组织事宜统一受领导机构领导。

3、各部门、区队负责人积极组织本部门、区队员工按时参加培训,配合培训科做好培训工作。 4、所有从事井下作业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有关监管井下生产的人员(监控员、调度员)等,必须参加培训。 五、培训相关事宜 1、培训时间:2020年5月15日—5月16日 2、培训方式方法:以各部门、区队为单位进行培训。 3、培训教师:地测科长xxx。 4、培训场所:矿培训教室。 六、管理措施: 1、培训科负责将培训计划提前告知各部门负责人,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培训责任,原则上授课时间可调不可缺,并提前告知培训科,以便于正常开课。 2、培训教师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认真准备,认真备课,认真完成培训任务。 3、对考试不及格者进行复训补考,直至考试合格。

煤矿防治水细则培训复习题_43

《煤矿防治水细则》培训复习题 一、填空 1、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根据不同水文地 质条件,采取(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 2、煤矿应当根据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的(探 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储备必要的水害抢险救灾设备和物资。 3、严格执行井下探放水“三专”要求,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探放水设计,采用专用(钻机)进行 探放水,由专职探放水队伍施工,严禁使用非专用钻机探放水。 4、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 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探放水制度)、重大水患停产撤人制度以及应急处置制度等。 5、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编制本单位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年)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煤矿防 治水应当做到“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6、矿井应当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对井田范围内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位、水温、水质等进行 长期动态观测,对(矿井涌水量)进行动态监测。 7、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年修订1次。当发生较大以上水害事故或者因突水造成采掘区 域或矿井被淹的,应当在恢复生产前重新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8、矿井受水害威胁的区域,巷道掘进前,地测部门应当提出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 施,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生产、安检、地测等有关单位审批。 9、煤矿老空范围不清,积水情况不明的区域,必须采用井上下结合的钻探、物探、化探等综合技 术手段进行探查,编制矿井老空水害评价报告,制定(老空水防治方案)。 10、每年雨季前,必须对煤矿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制定雨季(防治水措施),建立雨季巡视 制度,组织抢险队伍并进行演练,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制定措施,落实资金,责任到人,并限定在汛期前完成整改。需要施工防治水工程的应当有专门设计,工程竣工后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验收。 二、单选题 1、矿井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下列防治水基础台账,并至少每( B )整理完善1次。 A: 1个月B: 半年C:1年 2、在地面无法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时,应当在(A)采用物探、钻探或者化探等方法查清采掘工作

煤矿防治水培训教案

防治水培训教案 二O一六年五月

演马庄矿准备队防治水专项培训教案 培训时间: 2016年5月11日 培训地点:准备队会议室 授课人: 寇平均魏建伟 培训对象:准备队管理人员及职工 课程名称:井下采掘工作面的突水预兆及采掘工作面突水事故预防措施 井下采掘工作面的突水预兆 一、矿井突水的原因 这是因为井下采掘活动破坏岩层天然平衡,采掘工作面周围水体在静水压力和矿山压力作用下,通过断层、隔水层和矿层的薄弱处很快进入采掘工作面。矿井突水这一现象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有的表现很快(一、二天或更短),有的表现较慢(采掘后半个月或数天),这与工作面具体位置、采场地质情况、水压力、矿山压力大小有关。突水前,在工作面及其附近往往显示出某些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统称为突水征兆。 二、一般预兆. (1)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由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 (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即臭鸡蛋味)。 (3)有时可闻到水的“嘶嘶”声。 (4)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鼓。 三、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 (1)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鼓起,底鼓量有时可达500mm以上。 (2)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如峰峰一矿1532工作面1960年5月8日正式开采,6月2日发现工作面有底鼓张裂现象,且在接近断层的运输平巷的煤层由1.8m增厚至2.4m,6月4日随矿山压力逐渐增大,采场底鼓张裂也越趋明显,在距切眼20m处发现一条长11m宽0.1m的裂隙,先出风,后出水,底板破裂时产生巨响,涌水量达到4.87 m3/min。随矿山压力增大,底鼓更剧,裂缝增多,涌水量愈来愈大,6月5日

《煤田地质学》复习题

《煤田地质学》复习题 一、填空(每空1分,计30分) 1、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可分为三大组:即:镜质组、壳质组、惰质组。 2、宏观煤岩成分是肉眼可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镜煤、丝炭、亮煤和暗煤;镜煤和丝炭是简单煤岩成分,亮煤和暗煤是复杂煤岩成分。 3、宏观煤岩类型包括:光亮型煤、半亮型煤、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 4、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识别出来组成煤的基本单位,称为显微组分。由植物遗体变化而成的称为有机显微组分,而煤中的矿物杂质称为无机显微组分。 5、煤中矿物质按照来源可分为三类:即:原生矿物、同生矿物和后生矿物。 6、宏观煤岩类型划分依据是:宏观煤岩成分及总体光泽强度。 7、煤的化学组成很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有机质和无机质;后者包括无机矿物质和水分。 8、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工利用的对象,无机矿物质和水分绝大多数是煤中有害成分,对煤的加工利用起着不良的影响。 9、工业分析中,水分是以空气干燥基煤样为准,灰分以干燥基煤样为基准,挥发分则以干燥无灰基为基准。 10、煤的工业分析也叫煤的实用分析,包括测定煤的:水分(M)、灰分(A)和挥发分(V),以及计算固定碳(FC)四个项目。 11、在不考虑基准的条件下,煤的发热量包括:弹筒发热量、高位发热量和帝位发热量。 12、一般讲,(收到基的低位发热量)最接近于煤的实际燃烧时产生的发热量,是基本上可供利用的热量。 13、焦炭在炼焦高炉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有三,分别是:(还原剂)、(热源)和(支撑剂)。 14、据气化剂的不同,煤气可分为(空气煤气)(水煤气)和(半水煤气)。 15、煤炭液化的方法有:(直接液化)、(间接液化)和(部分液化)。 16、水煤浆的成分有:(煤粉)、(水)和(添加剂)。 17、1986年颁布的中国煤炭新分类主要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和(粘结性指数)将中国煤划分为十大类、二十四小类。 18、由菌藻等低等生物遗体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的煤,称为(石煤),属于(腐泥煤类)。 19、生物遗体转变为沉积有机质(煤、石油、天然气等)主要是(泥炭化作用)和(腐泥化作用)的结果。 20、植物界可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别。 21、自有植物以来,从低等的菌藻到高级的被子植物其发展过程显示出五个阶段,由老到新是:(菌藻植物时代)、(裸蕨植物时代)、(蕨类和种子蕨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22、煤的成因分类依据为:(成煤的原始物质)和(总的聚积环境)。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攀枝花龙蟒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荒田箐煤矿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编制人: 审核: 矿长: 公司技术负责: 编制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前言 (4) 二、矿井开采简介 (4) 三、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等情况 (4) 四、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7) 五、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7) 六、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10) 七、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情况 (13) 八、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 (14) 九、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14)

会审意见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

攀枝花龙蟒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荒田箐煤矿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一、前言 为加强我矿的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防治水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我矿组织相关人员对本矿的水文地质进行研究,编制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并确定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已由公司总工程师组织审定并通过。 二、矿井开采简介 荒田箐煤矿始建于1996年,原名为“盐边县红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盐边荒田箐煤矿)”,被攀枝花龙蟒煤业收购后,矿井名称变更为攀枝花市龙蟒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荒田箐煤矿,新采矿证于2006年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颁发,有效期限至2015年3月。矿井生产能力90kt/a,采用分水平阶梯式平硐开拓方式。矿井现采用柔性掩护式支架采煤,工作面采用放炮落煤,手镐攉煤,机车运输,矿灯照明,自然排水,机械通风,全面陷落法处理采空区。 三、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等情况 1、矿井所在位置 攀枝花龙蟒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荒田箐煤矿位于攀枝花市红坭矿区的荒田箐井田内,北东侧为三滩井田,南部为阿拉摩井田,西部为荒田箐井田。矿井位于盐边县城329°25′方向,直距19.1km,行政区划隶属盐边县红坭乡所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3′16″~101°44′27″,北纬26°45′14″~26°46′30″,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3′52″,北纬26°45′52″。

煤田地质学重点整理

老师画的重点:聚煤作用(聚煤条件)煤化作用(煤变质作用)煤的孔隙系统煤岩组分煤层气、煤成气和瓦斯的关系煤成油理论等温吸附曲线 煤的分类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 成煤的前提条件(泥炭的形成条件/聚煤盆地形成条件): 1、大地构造条件(地壳运动):提供成煤作用缓慢而均匀的沉降运动和成煤构造凹陷。 2、古气候条件:植物生长所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古地理条件:提供成煤场所(成煤环境)。 4、古植物条件:成煤的物质来源。 沼泽:地表土壤充分湿润,季节性或长期积水,丛生着喜湿性沼泽植物的低洼地段。 泥炭沼泽:常年积水的洼地,其中有大量植物生长和堆积,植物死亡后遗体背沼泽水覆盖,与氧呈半隔绝状态,使植物遗体不被完全氧化分解,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即可转变为泥炭。泥炭沼泽形成条件:1、大量植物的持续繁殖;2、植物遗体不被完全氧化分解,能保存转化为泥炭。 泥炭堆积条件:1、温暖的气候;2、常润湿多水;3、氧供给受限;4、下沉(植物生长毕旭思均衡的);5、有限的沉积流入;6、埋藏充足的深度;7、时间(10000年以上) 泥炭(煤)形成的主要因素:1、成煤植物群落;2、成煤气候;3、泥炭聚集环境;4、古构造条件。 聚煤作用发生的基本条件:1、均匀的温度和潮湿的气候:适宜于地上植物的繁殖生长; 2、大面积的沼泽地带:有利于植物的群落发展; 3、地壳的下降运动与植物遗体的堆积速度相适应:有利于植物遗体的保存并沉积形成煤层。 泥炭(腐泥)化作用:由植物残体转化为泥炭的作用。 煤化作用:由泥炭转化为煤的作用。 泥炭(腐泥)化作用:从植物在泥炭沼泽、湖泊或浅海中不断繁殖,其遗体在微生物参加下不断分解、化合、聚集的过程。在这个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是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低等植物经过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形成腐泥,高等植物形成泥炭。 泥炭化作用包括:1、生物化学分解作用2、生物化学合成作用3、凝胶化作用4、丝炭化作凝胶化作用——成煤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在积水较深、气流闭塞的沼泽环境下,受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发生细胞结构的吸水、膨胀、变形、破裂以至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体的无结构的胶质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 丝炭化作用——成煤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在积水较浅、湿度不定的条件下经脱水和缓慢氧化作用,氧化的植物组织转入缺氧的环境(如水层、泥煤层、上覆岩层的覆盖)而生成具有一定细胞结构的丝炭,或遭受“森林火灾”而炭化成木炭的过程。 凝胶化作用:腐殖组——生物化学凝胶化作用 镜质组——地球化学凝胶化作用 丝炭化作用:惰质组残植化作用:稳定组(壳质组) 煤化作用:当已形成的泥炭或腐泥,由于地壳的下沉等原因而被上覆沉积物所掩埋时,成煤作用就转入第二阶段----煤化作用阶段,即泥炭、腐泥在以温度和压力为主的作用下变化为煤的过程。这包括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起主导作用的是物理化学作用。在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下,泥炭进一步变为褐煤(成岩作用),再由褐煤变为烟煤和无烟煤(变质作用)。 煤的成岩作用:在沉积岩石学上是指沉积物的压实、脱水、胶结以及相应的化学变化过程。煤的成岩作用:是由经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的泥炭在以压力为主并包括温度因素在内的影响下,出现压实、脱水、增碳、孔隙度减少、游离纤维素消失、凝胶化组分开始形成并具微弱

《煤田地质学》题库

《煤田地质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成煤作用:煤是植物残骸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以及地球化学变化转变而来的,由植物死亡、堆积一直到转变为煤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所经受的各种作用总称为成煤作用。 煤的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泥炭转变为年轻褐煤所经受的作用,称作成岩作用,从年轻褐煤再转变为老褐煤、烟煤无烟煤所经受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泥炭沼泽:沼泽是地表土壤充分湿润、季节性或长期积水,丛生着喜湿性沼泽植物的低洼地段。如果沼泽中形成并积累着泥炭,则称为泥炭沼泽。泥炭沼泽既不属于水域,又不是真正的陆地,而是地表水域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形态。 凝胶化作用:凝胶化作用是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凝胶化作用是在沼泽中较为停滞的、不太深的覆水条件下,弱氧化至还原环境,在厌氧细菌的参与下,植物的木质纤维祖师一方面进行生物化学变化,一方面进行胶体化学变化,二者同时发生和进行,导致物质成分和物理结构两方面都发生变化。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转变成泥炭的过程,实际上主要是形成腐植酸和沥青质等的过程。另一方面,植物的木

质纤维组织在沼泽水的浸泡下,吸水膨胀,并通过真菌和细菌的作用在形成腐植酸等物质的同时,还经历着一个胶体化学变化过程。鉴于这一总过程既有因微生物活动而引起的化学变化,又有胶体化学的变化,故全称应为“生物化学凝胶化作用”。 残植化作用:当泥炭化作用过程中介质流通较畅,在长期有新鲜氧供给的条件下,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的产物被充分分解破坏,并被流水带走,稳定组分大量集中的过程称为残植化作用,可以认为残植化作用是泥炭化作用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残植化作用的产物经过煤化作用即为残植煤。 腐泥化作用:在湖泊、沼泽水深地带及潙湖、海湾和浅海等水体中进行的,低等植物藻类和浮游生物遗体在滞流还原环境和厌氧微生物参与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可形成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腐泥。 煤的成岩作用:泥炭形成后,由于盆地的沉降,在上覆沉积物的覆盖下被埋藏于地下,经压实、脱水、增碳作用、游离纤维素消失,出现了凝胶化组分,逐渐固结并具有了微弱的反射力,经过这种物理化学变化转变成年轻褐煤。这一转变所经历的作用称为煤的成岩作用。E.Stach认为,这种作用大致发生于地下200400m的浅层。 煤的变质作用是指年轻褐煤,在较高的温度、压力及较长地质时间等因素的作用下,进一步受到物理化学变化,变成老

矿井水文地质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目的任务 扼要叙述编制矿井地质报告依据的有关文件精神,简述本次兼并重组整合基本情况及有关内容,进行矿井建设的煤矿名称,批准开采煤层,井田面积,生产规模及净增能力;叙述编制该报告的主要地质依据,简述矿井开发利用方案的有关内容,叙述本次编制矿井地质报告的目的、任务及工作方法,要求达到勘探程度。若全井田达不到勘探程度需划分先期开采地段或首采区的,要求单独说明。 第二节位置及交通 简述矿井的地理位置(附交通位置图)与地理坐标,所在行政辖区。叙述井田边界坐标、长宽、面积,简述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井田至邻近主要城镇或交通枢纽的方位及距离。 第三节自然地理 简述矿井的地形、地貌、水系、河流、水库、气象、地震、社会经济状况等。 第四节周边矿井及小窑 详述矿井周边煤矿、小窑(包括已关闭矿井)的分布、生产建设、废窑破坏范围等调查情况等。对各煤矿要叙述其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已采煤层、现采煤层、开采范围、采煤方法、有无越层越界行

为、瓦斯、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及矿井排水量等情况(附周边煤矿分布示意图)。 第五节地质勘查及矿井地质工作 一、以往勘查地质工作 叙述以往与本矿井有关的地质勘查工作情况,提交的地质报告名称、时间、编制单位、审批情况、利用的成果资料及其质量情况。 二、矿井地质工作及本次勘查工作 叙述煤矿以往生产过程中矿井地质工作,叙述本次建设中进行的地质勘查工作、采用的勘查方法、完成的勘查工作量(包括井下见煤点的测量方法、煤样采取方法、数量、测试项目等)并进行质量评述。 三、井田地质勘查程度评价 叙述报告所使用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来源,综述勘查工作中工程测量、地面物探、钻探工程、测井、采样数量、测试项目等工作成果及其质量评价并说明其可靠程度,简述验收评价使用标准以及存在问题。 第二章矿井地质 第一节区域地质简况 一、区域地质 叙述井田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及区域地层(列表说明)层序、时代、厚度、岩性特征、地层的接触关系、区域构造、岩浆岩特征。 二、区域含煤特征

煤矿防治水安全培训考试试题

煤矿防治水安全培训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井口及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可以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 2、矿井涌水量很小时,主要泵房可以只安装一台水泵。(×) 3、探放水时,在特别危险的地区,应有躲避场所,并规定避灾路线。(√) 4、采掘工作面接近有水的灌浆区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 5、矿井充水的通道为裂隙、溶隙及人工通道等三种类型。(×) 6、裂隙水的存在条件和特征取决于岩石孔隙的发育程度。(√) 7、相邻矿井的隔离煤柱,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留设。(√) 8、工作面发现透水征兆时,应坚持“先汇报,再撤人”的原则。(×) 9、防治水知识是地质人员应该掌握的,矿井其他员工无需了解。(×) 10、老空水水质发红,有涩味,且工作面有臭鸡蛋气味。(√) 11、矿井防治水五项综合治理措施是“防、堵、疏、排、截。”(√) 12、矿井管理人员和调度室人员应当熟悉水害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13、矿井应当设置安全出口,规定避水灾路线,设置贴有反光膜的清晰路标,并让员工熟悉。(√) 14、根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安全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第八条第六项,煤矿有严重水患,未采取有效措施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 15、地面防治水是防治水的第一道防线。(√) 16、在降水量大的地区,矿井充水往往比较弱。(×) 17、井田内的河流沟渠等地表水,不会造成煤矿井下水害。(×) 18、位于矿区或矿区附近的地表水体,往往可以成为矿井充水的重要来源。(√) 19、钻孔放水前,必须估计积水量,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放水流量。(√) 20、矿井涌水主要来源于含水层水、老空水、地层水和地表水。(√) 21、煤矿井田内及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的,也可进行采掘活动。(×) 22、在揭露老空时必须将人员撤离至安全地点,且经过检查确定无危险后方可恢复工作。(√) 23、水泵必须有工作、备用、检修的水泵,且备用水泵的能力应不大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0%。(×) 2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必须在井底车场周围设置防水闸门。(√) 25、在预计水压较大的区域钻进前,必须先安好孔口管和控制闸阀,并进行耐压试验,达到设计承受水压后,方可钻进。(√) 26、煤层里有“嘶嘶”的水叫甚至有向外滋水现象,这是因为附近存在压力大的含水层和积水区。(√) 27、探小窑钻孔为不影响工作面掘进,孔数越少越好,超前距(孔底距离)越小越好。(×) 28、煤层顶板有含水层和水体存在时,顶板厚度大不需进行放水,可以顶水采煤。(×) 29、探水时,钻场附近必须安装电话,以便与调度和值班室联系。(√) 30、探水钻孔应成组布设,并在巷道前方的水平面和竖直面内呈扇形。(√) 31、矿井主要排水设备中,只需有一套水管就行。(×)

矿井防治水基本知识讲座

矿井防治水基本知识讲座 1、矿井为什么要进行防治水工作? 1)恶化井下作业环境,不利于文明生产。2)影响工人身体健康。3)企业管理增加了难度。4)缩短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5)造成矿井巷道或采区被淹,导致事故6)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 2、矿井水是从哪里来的? 1)地表水2)地下水3)老空水4)生产水 ? 3、矿井水害类型有哪些? 1)地表水水害2)老空水水害3)孔隙水水害4)裂隙水水害5)岩溶水水害 ? 4、发生矿井水灾的原因有哪些? 1)水害防治的基础工作薄弱2)水害防治措施不落实3)超(深)层越界开采4)破坏防隔水煤柱5)防水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6)对断层水、底板水、溶洞水防治认识不足7)缺乏防治水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意识差8)雨季“三防”工作措施不落实 ? 5、怎样防止地表水流入或渗入井下? 1)掌握地表水变化规律2)井口要高出历史最高洪水位3)修筑沟渠,排泄积水4)填平夯实地表裂缝和塌陷坑5)雨大时停止采矿活动 ? 6、怎样防治井下水? ? 概括为“查、测、探、放、截、堵”几个方面。 ? 7、矿井透水有哪些预兆? ?1)煤岩壁“挂汗”2)煤岩壁“挂红”3)空气变冷、煤岩壁发凉、产生雾气4)发出水叫声5)淋水加大、顶板来压6)出现压力水流(水线)7)工作面

有害气体增加8)煤层发潮、发暗 ? 8、采掘工作面出现透水预兆时应采取的措施? ? 必须停止作业,加固棚顶,立即汇报给当班矿领导或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人员。 ? 9、为什么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探放水原则? ? 由于勘探手段和客观认识能力的限制,对地下含水条件掌握不清,不能确保没有水害威胁,或者说是否存在水害“疑问区”。所以,在掘进施工过程中,必须分析推断前方是否有疑问区,有则采取超前钻探的措施,探明水源位置、水压、水量及其与开采煤层的距离,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水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 10、在什么情况下必须进行井下探水前进? ? (1)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时。? (2)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时。? (3)打开防隔水保护煤柱放水时。? (4)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5)接近有可能出水的未封钻孔时。? (6)接近有积水的灌浆区时。? (7)接近其它可能出水的地区 11、探水前应注意什么? 1)检查排水系统2)准备堵水材料3)检查瓦斯4)检查支架情况5)检查煤壁6)检查水沟7)检查安全退路 ? 12、探水起点是怎样确定的? ? 1)探水起点至积水区的最小距离:煤层中不得小于30米,岩层中不得小于20米,也可通过公式计算求得。? 2)探水起点至推断的积水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完整范本)-图文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完整范本)-图文 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一煤矿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煤矿 二〇一三年八月 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一煤矿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编制:审核:地测部:地测副总:总工程师:矿长: 编制单位: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煤矿提交时间:二〇一三年七月 前言 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一煤矿隶属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前松藻矿务局),原属煤炭工业部全国统配煤矿,现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大型矿山(国有经济类型);矿井设计能力为1500kt/a,核定生产能力1800kt/a,改扩建井型为 2400kt/a。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第十三条: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年进行重新确定。打通一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于2021年9月经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专家审查确定为中等,因此,打通一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必须在2021年9月前进行重新确

定。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煤矿承担编写《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一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等相关工作。 2021年起,打通一煤矿进行了现场收集资料及调查,本次工作以水文地质调查和收集有关资料为主要手段。水文地质调查重点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山开采情况等。在充分收集相关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之上,于2021年7月编制完成了《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一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现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提请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 1 目录 第一章概 况 ...................................................... ............................................ 2 第一节矿井基本情 况 ...................................................... ......................................................... 2 第二节井田交通位置、范 围 ...................................................... ......................................... 3 第三节地形地 貌 ...................................................... .........................................................

煤矿防治水教案

矿井防治水培训教案 培训目的:加强职工井下防治水知识 培训内容:井下探放水的重要性、条件和原则。 一、井下探放水的重要性 井下探放水是指矿井在采矿过程中运用超前勘探方法,查明采掘工作面顶底板、两帮和前方的含水构造(包括陷落柱、含水层、积水老空等水体和导水通道的具体位置、产状等),并将水体中的积水疏放出来。 在井田范围内,经常会存在充水的小窑老空区、断层裂隙、含水层等水体和导水通道等,当采掘工作面接近或触及它们时,就可能引发地下水突然涌入矿井巷道、硐室或采掘工作面,导致透水事故,给矿井安全生产和井下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危害。为了消除这些隐患,应该在采掘生产过程中采用探明工作面前方水情的方法,确定工作面推进前方有无水患威胁。所以应该贯彻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防治水原则。 二、采掘工作面探放水条件 当采掘工作面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必须进行探放水,确认无透水危险后,方可前进: 1.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时; 2.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时; 3.打开防隔水煤(岩)柱放水前;

4.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5.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 6.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 7.采掘破坏影响范围内有承压含水层或含水构造、煤层与含水层间的防隔水煤(岩)柱厚度不清可能突水时; 8.接近有积水的灌浆区时; 9.接近其他可能突水地区时; 三、探放水的原则 井下探放水应根据水量的多少、其补给水源的补给量的大小、矿井现有排水能力和疏干水后可解放煤炭资源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达到安全、经济、合理的目的。 探放水的原则,总得来说包括以下“五先五后”。 1.先探放后开采的原则 当矿井井下含水体不在地面或井下重要建(构)筑物下面,与其他含水层和地表水没有水力联系,排放积水体时不会过分加重矿井排水经济负担,积水体下又存在大量煤炭资源待解放时,为了彻底消除开采时的水患威胁,必须采取积极探放的办法,将积水提前疏放出来,再进行开采。 2.先隔离后探放的原则 如果矿井井下含水体与地表水或其他地下含水层有着密切的水力联系,能在雨季接受大量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充;含水体水

《煤矿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地球的圈层构造大致以地表为界,分为内圈层和外圈层。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矿井水的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和老窑水。 3、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4、煤矿储量中的“三量”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 5、地质年代表,中生代包括白垩纪(K)、侏罗纪(J)、三叠纪(T);古生代包括晚古生代和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包括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早古生代包括志留纪(S)、奥陶纪(O)、寒武纪(∈)。 二名词解释 正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下移动,下盘相对向上移动。 逆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上移动,下盘相对向下移动。 低温梯度:又称地热增温率,一般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以 °C/100m表示。 含水层:地下岩层空隙中,储存有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由流动水,称含水层(带)。 隔水层:由不透水岩石构成的岩层,具有阻隔地下水的性能。 煤炭储量:赋存在地下具有工业价值的、可供开采利用的煤炭数量。 三、简答题 1、矿物岩石节理,解理,裂隙,断裂的区别? 答:解理是指矿物晶体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不同矿物解理的方向数目和解理的完全程度不同,因此,解理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 岩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当作用力达到或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的连续性完整性受到破坏,在岩层的一定部位和一定方向上产生断裂。岩层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无显著位移的称为节理又称裂隙;有显著位移的称为断层。他们统称为断裂构造。 2. 地层接触关系的几种特征? 答:地层之间接触关系有3种。1.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两者连续沉积,没有时间间段。2.平行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但不是连续沉积,有沉积间断。3.角度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斜交,两者时代不连续,岩性和化石变化明显,具有明显凸凹不平剥蚀面。 3. 地质年代的划分及对比方法? 答通过地层对比可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地层的分布规律为找矿打下基础。

煤田地质报告编制

煤田地质报告编制提纲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文件 中煤总地地字[1991]第380号 关于颁发《煤田地质报告编制提纲》的通知 各煤田地质公司(局、队) 《精查地质报告编制提纲》由原煤炭部地质局颁发试行以来,对于统一地质报告内容,提高地质报告编制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按照地质报告改革“三性”、“三化”目标的要求和“煤田地质技术管理的若干规定”的精神,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试行的报告编制提纲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煤田地质报告编制提纲》正式颁发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和意见,请随时报局。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 一九九一年十月十日 321

一、精查地质报告编制提纲 文字说明 报告的文字说明共为10章35节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目的和任务 扼要记述本次勘探的立项依据,上级下达的任务和要求(包括煤矿设计部门的设计方案及对地质工作的要求)。记述本次勘探的地质任务,勘探工作简要经过及其他有关情况。 第二节位置和交通 叙述井田的地理位置、地理座标、井田边界、四邻、长、宽和勘探面积、勘探深度。 叙述经过井田或附近的主要水陆交通线(包括拟建的)。井田至邻近主要城市或交通枢纽的距离。(插图:交通位置图) 第三节自然地理 叙述井田的地形地貌特征、水文、气象及地震情况等。 322

第四节矿井及小窑 叙述井田内及邻近的生产、在建、停闭矿井(露天)、小煤矿及老窑的生产情况及其他有关情况,包括井型能力、开采煤层、开采水平(或深度)、开采范围及面积、采煤方法、通风、排水、照明情况、灾害及停采原因等。 第五节以往地质工作 扼要叙述本井田以往地质工作情况,包括历次工作的单位、时间、性质、内容、使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作量及质量状况、主要成果及审批、利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当时和现时的评价等。 第二章勘探工作 第一节勘探方法 叙述本次所采用的勘探方法,包括勘探手段的选择依据,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的确定,基本线距的选择,各种工程密度的确定及工程布置原则,各项工程的施工原则,相互配合和效果等。 第二节勘探工程及质量评述 323

矿井水文地质规程

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是保证煤矿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为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掌握矿井水文地质规律,研究和解决太井生产建设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防治水害,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特制定本规程。 第2条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开展矿区(井田)水文地质补充调查、补充勘探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二、为矿井建设、采掘、开拓延深、改扩建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或专门报告。 三、在采掘过程中进行水害分析、预测和防探水。 四、开展矿区(井田)专门防治水工程中的水文地质工作。 五、为补充和改善矿区(井)生产、生活供水,进行调查、勘探,提供水源资料。 六、根据需要开展老矿区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和研究。 第3条加强矿井水文地质的科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引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并不断加以发展、创新。 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其工作要求第4条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从矿区水文地

质条件、井巷充水及其相互关系出发,根据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性质、富水性,补给条件,单井年平均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等项,把矿井水文地质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个类型(见表1)。 第5条极复杂型矿井,除必须按照水文地质特点和开采需要进行补充调查、勘探和专门试验,建立井上下水动态观测网,坚持长期观测,以及健全观测资料台帐和历时曲线等外,还应做到: 一、高原山地向斜正地形岩溶矿区,要注重岩溶调查、暗河探测和封闭汇水洼地的水均衡工作,研究分析探放、堵截暗河水的方案与措施。 二、石灰岩露头颁范围广,河溪发育,山塘水库多的矿区,要注重地表水体、岩溶泉同井下出水点关系的调查分析,做好探放溶洞泥砂水工作,防止大突水的威胁。 三、经常直接或间接受煤层顶底部石灰岩溶洞—溶隙高压富含水层突出威胁的矿区(井),要开展区域水文地质综合调查,研究岩溶发育规律,并采用大口径抽水、井下大型放水试验及连通试验,勘查岩溶水集中强径流带或岩溶管道带的分布。矿井开采,要研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截(堵截水源)排(疏降)措施方案。要注重突水与隔水层岩性、厚度、水压、构造及采故等关系的研究,不断寻求规律。 四、岩溶矿区都要注重地面岩溶塌陷规律的调查研究,并寻求防治途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