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新建铁路

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HCZJ-6标段

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暂行)

中铁九局集团公司杭长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段项目经理部

二O一O年八月衢州

东北东部铁路通道

登沙河至庄河段改造工程DZ2标段

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暂行)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审定:年月日

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登庄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3年4月普兰店

变形观测实施细则(暂行)

1沉降变形观测网布设的总体原则

沉降、位移变形观测根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J961-2009),沉降变形观测点的水准测量采用三等变形观测测量技术要求。

建立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网,布设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全线三等水准测量贯通后,将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网与三等水准点联测,统一归化为三等水准基点上。

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详细记录;每次测量采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各种原始测量记录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计算成果和图表清晰、签署齐全,并妥善保存。

观测人员经过培训后才能上岗。

1.1 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的布设

(1)水准基点的布设

所有的设计院提供的点均可作为水准基点,在沿线施工已设水准基点的基础上,如需要增加水准基点,应将基准点设置在变形区以外的岩石或原状土层上,也可利用稳固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立基准点。

(2)工作基点的布设

为满足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精度要求,在两基准点之间沿线路方向按间距均大约200m、距路基中心距离不大于100m布设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布设在不受施工干扰的稳定土层内,方便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

(3)工作基点网的校核和复测

观测过程中,工作基点定期与水准基点进行联测校核。当对沉降观测成果发生怀疑时,随时进行复测校核。

1.2 沉降变形工作基点网和观测点的主要技术要求

(1)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表1-1 沉降变形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1-2位移变形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2)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点的精度要求

本线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表1-4的规定执行。

表1-4 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点的精度要求

(3)水准观测执行技术要求

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三等水准施测,对线下工程变形点的观测必须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严禁采用支水准路线或中视法,水准路线经过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水准仪使用DS05级数字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

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根据提示并进行重测。

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二等水准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 m,前后视距累积差≤6.0 m,视线高度≥0.5m,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精度: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电子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需装遮光罩。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

当相邻观测周期的沉降量超过限差或出现反弹时,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

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

2 路基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的具体实施方法

2.1 路基变形观测总体原则

1 路基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位移变形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 尽量将观测点设在同一横断面上,以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3 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按设计要求设置(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4 一般地段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加堆载预压的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根据观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同时作为竣工验收时控制沉降量的依据。

5 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准确、稳定。观测期间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确保观测工作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

6 观测断面及测点布置以设计文件为准。

2.2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典型示意图

观测断面的设置、观测内容、元件布设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设计断面类型众多,目的和意义以及设置方式基本一致,代表性观测断面示意图如下:

典型观测断面沉降元件布置图

2.3 观测元件的选取和埋设

观测元器件的选取渠道

综合采集仪、剖面沉降管等监测元器件,由一标各经理部自行采购,各经理部在采购招标中将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重点审查各厂家相应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计量器具许可证和质量等证明文件,并要求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业绩和信誉评价。确保满足工后沉降的评估需要以及精度要求。各种沉降监测桩、位移监测桩和沉降板由各经理部按照设计标准,采购或自行加工制作。

观测元器件的技术要求

为确保杭甬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变形监测安全有效,所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正确合理分析路基工后沉降,预测轨道施工时间,在满足本线相关技术要求以及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按照设计要求,路基变形监测的主要元器件的技术指标以及相关技术要求如下:

○1人工现场采集数据的读数仪宜采用汉化智能式读数仪,可自动记录采集数据,每组数据应包括传感器电子编号、测量时间和相对应的数据值,且具备自动下载传感器历史数据的功能,并能将数据自动上载到路基沉降监测软件的数据库。

○2主要产品必须具有生产资质《制造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CMC证)和《全国工业生产许可证》,每个生产许可证必须分项明确,如力、压力、应力、应变、位移和配套读数仪器等。

○3产品技术和生产工艺成熟(非实验品和试制品)。且具有成功的工程应用业绩,并经过工程测试使用期不少于两年的考验。

观测元件的埋设、防护及数据采集

沉降观测桩(点)

在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顶面后,埋设沉降观测桩(点),路基面两侧观测桩一般设在距左右线路中心2.0m处。埋设规格见附图7.3.2.1,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5mm。沉降观测桩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测量。

150

附图7.3.2.1 路基面沉降观测点设置参考图(单位:mm)

沉降板

由底板、金属测杆(φ20mm厚壁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φ49mm 硬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30cm×30cm,厚0.8 cm;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3cm;具体按设计图样焊接组装。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沉降板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测量。

沉降板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采用水准仪按国家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沉降板样式见下图:

2.6沉降变形观测频次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不低于表4-3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两次连续观测沉降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

表4-3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

注:1、架桥机(运梁车)通过时观测要求:每1次/3天,连续3次;以后1次/1周,连续3次;

以后 1次/2周。

2.7沉降变形观测线路布置

路基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

5 过渡段沉降观测的具体实施方法

5.1 过渡段变形观测总体原则

过渡段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沉降观测期与路基相同,不少于6个月。

5.2 过渡段沉降观测点布置

分别在路桥、路涵、路隧过渡段的结构物起点、距结构物起点5~10m处、25~30m处、50m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沿涵洞轴线设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3个观测桩。

5.4 过渡段沉降观测精度指标

沉降观测水准的测量精度不低于1mm,读数取位至0.01mm。

5.5 过渡段沉降观测频次

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设计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及时观测。

6 沉降变形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

6.1 测量观测资料整理总体原则

1 观测资料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及细则要求。

2 人工测试数据,在观测当天及时输入计算机,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备份;自动采集的测试数据及时在计算机内备份。沉降观测资料及时输入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保证各相关单位在观测过程中实时监控。观测中如有沉降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有关各方及时处理。

3 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整理、汇总、分析,按有关规定整编成册。

6.2 资料整理提交的种类及时间

1)测量基本信息(一次性提交)

1、观测网图。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及观测网范围内的电子地图,文件格式:*.dwg。

2、控制点坐标。各级控制点的三维坐标,文件格式:*.xls。

3、点位属性信息。文件格式:*.xls,文件内容为《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附件四:附表1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4、点之记和点位影像。第一次提供数据时,提供所有测点点之记和点位影像数据;点之记以*.doc格式存放,点位影像以*.jpg格式存放,点之记和点位影像文件名与测点文件名一致,仅扩展名不同;如果测点重建,必须重新提供相应的点之记和点位影像文件。

2)观测数据(分批次提交),包括以下数据:

1. 电子水准仪原始观测数据。文件格式:*.gsi,*.dat。如果有除徕卡和天宝以外的其它测量仪器的原始数据,第一次提供时给出数据格式说明。

2.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3. 水准平差文件。文件格式:文本文件。

4. 水准平差成果文件。文件格式:文本文件。

5. 控制点高程信息文件。文件格式:文本文件。

6. 工作状况备注文件。文件格式:*.doc,工况填写要求按照《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表10.3.6.1 施工阶段录入要求表填

写。

3)成果文档(分批次提交),包括以下文档,文件格式均为*.xls。

1.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2.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3.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4.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

5.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6.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7.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

8. 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9. 桥梁墩(台)沉降量记录表。

10.涵洞沉降量记录表。

11.隧道沉降量观测记录表。

12.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13.沉降设计值表。

14.断链表。

4)数据提交周期

1.测量基本信息只需一次性提交

2.观测数据和各种成果电子文档每月提交一次。

3.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纸质文档每三个月提交一次。

4.各种成果文档的纸质文档每一年提交一次。

7其他说明

1、沉降观测相关标准表格按业主要求办理。

2、如主管部门及业主发布新的沉降观测要求,按新的沉降观测要求办理。

附件沉降观测使用表

附表1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月日

11

附表2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月日附表3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工程名称:测量单位: 测点编号

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月日

附表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工程名称:测量单位:测点编号

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月日

附表7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沉降观测记录表(分层沉降汇总)断面里程:第页共页

15

附表8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边桩位移)

里程段落:观测日期:第页共页

16

附表9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边桩位移汇总)断面里程:第页共页

17

附表17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杭甬铁路客运专线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注:本表一式4份,施工、设计、监理和建设单位各1份。

建筑变形测量及技术咨询合同

建筑变形测量及技术咨询合同 要点 甲方(受托方)委托乙方(测试方)承担建筑物沉降观测工作。乙方按技术测量标准开展测量工作并提供技术咨询,在工程竣工前向甲方提交观测成果,甲方向乙方支付测试费用。 建筑变形测量及技术咨询合同 甲方(委托方): 法定代表人: 乙方(测试方): 法定代表人: 上述各方经平等自愿协商,签订本合同以共同遵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地基基础及结构形式: 4.结构层数及建筑面 积: 1.签订本合同时一次性支付; 2.乙方提交变形(沉降)观测成果用于工程主体竣工验收时支付全部测试费; 3.签订合同后甲方即向乙方支付人民币(大写) (Y 元),乙方提交竣工观测报告时,甲方向乙方支付余款人民币(大 写) (¥元)。 4.上述价款中已包含所有税费,本合同所有费用甲方将支付到双方在本合同中明确约定的 对公账户,若账户有变更需要履行变更手续并经甲方认可后开始生效,因变更账号引起的任何纠纷均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乙方要求支付上述费用时应当同时提供按照甲方要求开具的 合法正式的增值税普通发票,否则甲方有权延期或拒绝支付费用并不承担任何责任。若乙方提供了违法违规发票则视为乙方违约,应承担本协议约定的违约责任,给甲方造成的其他一 切损失均应由乙方负责另行赔偿。 5.上述费用支付的前提条件为乙方完成相关合同内容,并达到付款节点后由乙方完善相关 手续,提交相关文件资料由甲方审核无误后按程序予以支付,若因非甲方原因导致未能付款 或延迟付款的,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六、合同双方的一般权利和义务 1.委托方工作: (1 )提供本工程的相关技术资料; (2)开工前作好水准点的交验; (3 )责成相关单位保护好测量标志,对测量标志的毁损负责,由于测量标志的损坏导致测量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4 )责成相关单位按章操作,确保乙方现场测量人员及设备安全; (5)做好施工现场的协调工作。 2.测试方工作: (1 )按技术标准开展测量工作并提供技术咨询; (2)在施测前完成变形(沉降)观测技术设计即测试方案; (3 )按现行规范及规程要求,根据工程进度定期进行观测并作好记录; (4 )对观测期间发生的沉降(变形)异常及时加测并通知委托方; (5)及时提交变形(沉降)观测成果,观测成果应在该工程竣工验收前提交。 七、违约责任 本合同一经签订,任何一方不得违约。如发生单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则按相应损失进 行赔偿。 八、争议处理 因本合同引起的争议,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协商未果,申请人民法院仲裁。 二、测试内容 本合同约定的测试内容为:建筑物沉降观测。 三、测试依据及方法 按照的相关规定开展工作,包括编制测试方案,埋设基准点、工作基点(必 要时)及观测点,实施现场观测,观测数据内业资料整理,提交变形(沉降)观测成果即检测报告。 四、测试时间及观测周期 1. 预计开始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 2. 预计结束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工程施工进度发生变化,则按施工进度调整。 3. 观测时间及周期要求:施工期间沉降观测。 五、测试费用及支付方式 测试费用:按建筑面积收费,_________ 元/m* 1 2 3,完成本合同约定的测试内容其测试费总额为人民币(大写)(Y 元)。

应急水源监理实施细则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盐亭县2014年度 抗旱应急水源工程项目 监 理 实 施 细 则 四川腾越建设监理有限公司2015年10月22 日

盐亭县2014年抗旱应急水源工程项目 监理实施细则编制: 审批: 四川腾越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22 日 第一章概述.................................................... 1.1工程基本情况.................................................... 1.2监理工作范围.................................................... 1.3监理工作目标.................................................... 1.4监理工作依据.................................................... 1.5监理工作方法...................................................

1.6监理组织........................................................ 1.7监理职责........................................................ 第二章工程的质量控制........................................... 2.1水源井监理实施细则.............................................. 2.2管理房及井室、阀门井、排气井和排水井监理实施细则监理实施 细则 ............................................................... 2.3输配管网安装监理实施细则....................................... 2.4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2.5蓄水池监理实施细则 ..................................... 第三章工程的进度控制 第四章投资控制 ...... 第五章安全控制....... 第六章管理与协调??… 第七章竣工验收...... 第一章概述 1.1工程基本情况 1.工程名称:盐亭县2014年度抗旱应急水源工程项目 2.建设地点:盐亭县 3.工程内容为:引调提水工程、备用水源井工程;输配水管工程;机电 设备及安装、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等 4.工程计划工期:100天。 5.工程质量要求: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合格以上标准

高层建筑垂直度、标高测量规范

【引用】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测量记录 1.相关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2.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测量工作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基础性技术工作。施工测量工作的内容及其完成情况的准确程度,对工程能否顺利施工及其质量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国家颁布了系统的工程测量和施工验收规范、规程,以指导和规范工程测量技术工作。应高度的重视施工测量技术、测量管理。 3.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工程场地施工控制测量,主要包括建立建筑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建筑主轴线测量及定位放线。 (3)主体施工测量,包括轴线投测及高程传递。高层(超高层)建筑物主体施工测量中的主要问题是控制垂直度,即是须将基准轴线准确地向高层引测,要求各层相应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因此,控制轴线投测的竖向偏差,并使其偏差值不超过规范、规程允许的限值,是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4)建筑变形测量。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建筑物实体的沉降观测、倾斜观测、位移观测及裂缝观测等。 (5)施工偏差检测。各种结构构件及建筑设备,其就位、垂

直度、标高等状态,难免会因施工及环境等原因出现偏差。因此,施工规范、规程及质量验评标准都规定了要对结构施工偏差情况进行检查,并规定了允许偏差值。 4.关于高层建筑施工竖向(垂直度)控制的规定要求。从以上对建筑施工测量有关内容分类可看出,对于建筑物施工过程,其施工过程的竖向(垂直度)控制,也即轴线投测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轴线投测的准确度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施工质量及安全性。对于超高层建筑物来讲尤其重要。因此,《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对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测量放线作业及其允许误差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第7.2.3条,规定了测量竖向垂直度时,必须根据建筑平面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若干竖向控制轴线,并应由初始控制线向上投测。对于轴线投测的误差,规定了层间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垂直度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H为建筑总高度),且对应于不同高度范围的建筑物,其总高轴线投测偏差有不同的规定。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按这些规定的要求对轴线投测误差进行控制,并详细记录。另外,对于特别重要的超高层建筑来说,为避免由于测量仪器、手段、人为原因或环境原因出现总高度轴线投测误差过大,除了在首层±0.00处测定建筑物基准轴线外,有必要视情况采用专业的、精确的仪器及手段将建筑物总高分为若干轴线投测控制段,分段投测、分段

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复习

《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考试复习要点 题型:填空题(20分) 名词解释(10分) 简答(20分) 综合题(问答、计算、填表、绘图等)(50分) 关注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概述:变形监测意义与目的;监测周期、精度;监测点、基准点布设原则; 变形观测的定义 通过一定的观测方法和仪器测定构筑物或 工程建筑物各种变形量大小的工作。 变形观测的目的: 1、分析与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 2、验证设计数据 3、反馈设计施工质量 4、研究正常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 ◆安全:其目的是监测建(构)筑物在施工 过程中和竣工后,投入使用中的安 全情况; ◆设计施工:验证地质勘察资料和设计数据 的可靠程度,以改进设计理论和施 工方法;

◆ 科研:研究变形的原因和规律,建立正确 的预报模型,准确的分析预报。 变形观测的意义 1、安全 2、验证与改进设计 3、科学研究 对于机械技术设备:为改进提供技术数据 对于滑坡:成因预报 对于矿山:开挖量加固方法 对于地壳运动: 监测周期:根据变形物的大小、速度而制定出的监测频次。 1)当埋设的沉降观测点稳固后,在建筑物主体开工前,进行第一次观测。 2)在建(构)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一般每盖1~2层观测一次。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 3)当发生大量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 4)建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观测点(监测点/工作点)布设方案 一般原则: ? 反应整体变形(均匀布点); ? 变形量大的地段多布点; ? 工程重点地段多布点; ? 其它原因专门提出; ? 有利于观测 1.3.1 精度确定依据 具体工程建筑物的允许误差大小、变形 速度、变形观测的目的 一般而言:从安全角度:观测中误差应小于 允许变形量的1/10~1/20;典型精度±1mm 或相 对精度为10-6 从科学研究角度:应尽量提高精度 2、精度确立原则: 实用、经济、科学、实际 沉降观测的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而定。 1)多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可采用DS 3水准仪,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 (n 测站数)。 2)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则应采用DS 1精密水准仪,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 沉降监测方法; 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 。 mm 0 .2n ±mm 0.1n ±

监控系统监理实施细则

XX生活区智能监控系统工程监理细则 编制: 审批: XX工程监理咨询 二O一六年九月

目录 一、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 (1) 1.1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工程的特点 (1) 1.2技术质量标准 (1) 二、监理细则的编制依据及说明 (2) 2.1编制依据 (2) 2.2编制说明 (2) 三、监理工程围及重点 (2) 3.1监理工作围 (2) 3.2监理工作的重点 (2) 四、监理工程流程图 (3) 五、监理工作控制要点、目标及监控手段 (4) 5.1控制要点 (4) 5.2监控目标 (4) 5.3监控手段 (7) 六、监理工作方法和措施 (10) 七、旁站具体部位及工序 (10)

一、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 1.1视频监控系统工程的特点 1.1.1视频监控系统在铁道运输中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对生活环境的安全与高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视频监控作为最有效的安防手段,为居住环境的安全与高效提供了保障。视频监控系统,涵盖厂区大道、停车场、小区等场所,管理部门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管理现场情况,因此,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患于未然,保证居住安全,提高管理效率。随着监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视频监控系统将会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安防等诸多方面广泛应用。 1.1.2视频监控系统工程的基本构成 视频监控系统以视频图像的传输为核心,包括视频采集、视频传输和视频处理过程,视频监控系统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室,外设备的安装和配线、设备的单机检测、系统检验和管线检验等。 1.1.3视频监控系统工程的特点 1)视频监控系统工程的施工不仅有室设备安装和调试,而且有室外设备的安全作业,因此,应注意科学组织; 2)室外设备的安装多属高空作业,要注意施工安全; 3)室外摄像机的安装和有些可能在路灯网等设备的附近,更要注意安全防护; 4)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和系统技术含量高,需施工及测试人员技术素质高、认真负责。 1.2技术质量标准 视频监控系统工程施工依据的技术质量标准是《综合布线工程验收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变形控制测量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5.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D规定执行。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

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方案

目录 摘要.............................................................................................................................................. I Abtract.............................................................................................................................................. I I 1 工程概况 (1) 2 监测目的 (2) 3 编制依据 (3) 4 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4) 4.1 变形监测基准网的建立 (4) 4.2 监测点的建立 (4) 4.3 监测级别及频率 (5) 5 监测方法及精度论证 (6) 5.1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6) 5.2沉降观测方法 (8) 5.3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9) 6 成果提交 (10) 7 人员安排及施工现场注意事项 (11) 8 报警制度 (13) 9 参考文献 (13) 附录1 基准点布设示意图 (15) 附录2 水准观测线路设示意图 (16) 附录3 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监测报表 (17) 附录4 巡视监测报表样表 (18) 附录5 二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手薄 (19) 附录6 水平位移记录表 (20)

1 工程概况 黄金广场6#楼基坑支护工程位于合肥市金寨路和黄山路交口西南角,基坑开挖深度为12.4m~13.3m,为临时性工程,为一级基坑,重要性系数1.1,基坑使用期为六个月。 由于多栋建筑物与基坑侧壁距离较近,均在基坑影响范围内。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强制性条文,“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为了及时和准确地掌握基坑在使用期间的变形情况以及基坑相邻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沉降变化,需对基坑进行水平位移(或沉降)变形监测,并对相邻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为此,编制以下检测方案。

关于加强监控量测监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监控量测监理工作的通知 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及时掌握围岩稳定性及支护可靠性信息、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施做时间;为施工中调整围岩级别、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和变更施工方法提供依据。现场监理人员要督促、检查施工单位按设计要求认真、及时做好监控量测的各项工作;并抽查、参与施工单位监控量测作业,以保证监控量测数据的可靠性。 1、根据围岩情况及设计施工规范要求检查施工单位对量测点的布设数量,位置类别及初始读数,按规定时间间隔进行量测。洞内、外观测的量测方法、浅埋地段地表下沉量、各项测量作业的持续时间等要求,应按《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第9.06,9.07,9.09,9.10条的要求进行。 2、督促施工单位根据量测数值及时绘制散点图作出回归线,推算最终位移数值,为支护确定提供依据。施作二次衬砌前,要求施工单位提交监控量测资料,满足要求、数据属实的及时予以签认。 3、达到规范规定收敛速率后方可施作二次衬砌,特殊情况下二次衬砌紧跟。 4、督促施工单位依据一周(周四至周三为一循环周)对隧道监控量测情况编制并提交《监控量测周报》。施工单位将收集的监控量测周报和监控量测资料每周五一同报送监理站。 附:监控量测周报主要内容 1、作业依据 2、本周施工情况,各施工断面里程,反映安全歩距。

3、新增断面(里程、埋设日期、距开挖面距离、围岩级别及初始读数) 4、本周观测断面(写明所观测所有断面里程) 5、本周观测情况 1)本周完成量测断面情况、分析结论及施工建议 2)未完成量测断面情况及分析结论及施工建议 6、异常点变化情况分析及处理意见 7、洞内量测断面示意图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JL-4标监理项目部 2011年8月25日

建筑物垂直度的规定及要求

建筑物垂直度的规定 1.相关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工程测量规范》。 2.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测量工作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基础性技术工作。施工测量工作的内容及其完成情况的准确程度,对工程能否顺利施工及其质量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国家颁布了系统的工程测量和施工验收规范、规程,以指导和规范工程测量技术工作。应高度的重视施工测量技术、测量管理。 3.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工程场地施工控制测量,主要包括建立建筑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建筑主轴线测量及定位放线。 (3)主体施工测量,包括轴线投测及高程传递。高层(超高层)建筑物主体施工测量中的主要问题是控制垂直度,即是须将基准轴线准确地向高层引测,要求各层相应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因此,控制轴线投测的竖向偏差,并使其偏差值不超过规范、规程允许的限值,是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4)建筑变形测量。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建筑物实体的沉降观测、倾斜观测、位移观测及裂缝观测等。 (5)施工偏差检测。各种结构构件及建筑设备,其就位、垂直度、标高等状态,难免会因施工及环境等原因出现偏差。因此,施工规范、规程及质量验评标准都规定了要对结构施工偏差情况进行检查,并规定了允许偏差值。 4.关于高层建筑施工竖向(垂直度)控制的规定要求。从以上对建筑施工测量有关内容分类可看出,对于建筑物施工过程,其施工过程的竖向(垂直度)控制,也即轴线投测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轴线投测的准确度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施工质量及安全性。对于超高层建筑物来讲尤其重要。因此,《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对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测量放线作业及其允许误差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第7.2.3条,规定了测量竖向垂直度时,必须根据建筑平面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若干竖向控制轴线,并应由初始控制线向上投测。对于轴线投测的误差,规定了层间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垂直度测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实施及数据处理分析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实施及数据处理分析 【摘要】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填挖面大,引起周边环境变形的可能性就高,需要对边坡进行有效的变形监测,针对变化及时采取一些方法处理,以保证设施的安全。这种项目就需要正确地采用一个合理的监测方案,对数据处理、分析。本文结合已完成项目的实例,对边坡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采用监测方法为精密二等水准、极坐标法,并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变形监测;基准网;变形点;边角网;极坐标法;闭合水准路线 1 工程概况 某变电站东南侧边坡于2011年发生滑坡,后采用42根抗滑桩进行加固处理。根据施工单位的反映,抗滑桩施工2012年3月施工完毕后至2012年5月初,抗滑桩发生位移,附近水泥地面发现裂缝,呈放大趋势。为了准确了解抗滑桩变形情况,要求对桩顶水平及垂直位移进行变形监测。 2 监测方案的实施 2.1 基准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2.1.1 基准网的建立 选择通视良好、无扰动、稳固可靠、远离形变护坡高度3倍即45m外比较稳定的地方埋设四个工作基点,其中三个工作基点A1、A2、A3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照准标志采用强制对中装置的觇牌。A2、A3为观测墩,地面高度约1.2m,埋深至基岩位置,A4为主要检核点,埋设在加固坎上,地质较为稳定。 A3、D12、SZ1为沉降基准点,D12在是4×4m的高压电塔加固水泥墩上,建成已超过一年,SZ1在另一电塔水泥墩上,墩台3.5×3.5m,建成时间超过三年,非常稳固。 2.1.2 变形点的建立 变形点应布置在边坡变形较大并能严格控制变形的边坡边沿位置。在边坡顶上布置27个变形监测点,编号分别为东侧为1-27。用膨胀螺栓垂直植入护坡混凝土中,螺栓孔深不小于100mm,露出地面30-80mm,用红色油漆在螺栓上做标记,并将螺栓顶部磨半圆。 基准点与各点位埋设完毕等候5天后,水泥凝固稳定后方可开始进行观测。 2.2 监测精度及频率要求

隧道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

目录 第一章专业工程特点及其技术、质量标准 (1) 1.1工程概况 (1) 1.2编制依据 (1) 1.3专业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 (1) 第二章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 (9) 2.1监理工作范围 (9) 2.2监理工作重点 (9) 第三章监控量测工作流程 (11) 3.1监控量测信息反馈程序框图 (11) 3.2工程安全性评价流程 (11) 3.3监控量测信息化系统工作流程 (12) 第四章监控量测监理工作目标、控制要点及手段 (13) 4.1监理工作目标 (13) 4.2监理控制要点 (13) 4.3监控手段 (15) 第五章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16) 5.1监理工作的方法 (16) 5.2监理工作的措施 (16) 第六章监控量测原始记录规范管理 (18) 第七章旁站具体部位和工序 (19)

第一章专业工程特点及其技术、质量标准 1.1工程概况 张家界经吉首至怀化铁路自张家界地区黔张常铁路张家界西站引出,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的永顺县、古丈县、吉首市、凤凰县,由麻阳苗族自治县至沪昆客专怀化南客站,线路全长243.265公里。 本监理合同段为张家界经吉首至怀化铁路(DK20+582.36~IDK56+440,DK56+440~IDK73+002.07,DK79+132~IDK79+373,DK79+516.85~IDK80+788.12),线路长度53.90km。隧道22座/43.819Km,占管段总长的81.3%。其中重点工程有:新华山隧道(5931m),邓家坡隧道(5737.3m),边岩隧道(3475m、两次下穿既有焦柳铁路,均为Ⅰ级风险隧道),永顺隧道(12083m,Ⅰ级风险、预测最大涌水量13万方/天、可能诱发大规模突泥突水,全隧穿过断层7条、深埋段中等至强烈岩爆,全隧局部岩溶极发育。)兰花隧道(4383m、围岩情况与永顺隧道类似),隧道工程为本管段主要工程内容。 1.2编制依据 1、与本工程相关的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8—2007) 3、《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5、《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 9218-2015) 6、《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7、《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4-2015 8、已批准的新建张家界经吉首至怀化铁路工程ZJHJL-3监理站《监理规划》 1.3专业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 1.3.1 专业工程特点

隧道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

渝万铁路客运专线 隧道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 北京铁研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渝万铁路3标监理项目部

渝万铁路客运专线 隧道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2013年01月18日 北京铁研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渝万铁路3标监理项目部

目录 一、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 (1) (一)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1) (二)控制及重点工程 (2) (三)主要技术标准 (3) (四)编制依据 (3) 二、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 (4) (一)监理工作的范围 (4) (二)监理工作的重点 (4) 三、监理工作流程 (4) 四、监理工作控制要点、目标及手段 (5) (一)监理监控要点 (5) (二)监控目标 (5) (三)监控手段 (5) 五、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5) (一)监控量测的项目 (6) (二)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6) (三)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6) (四)监控量测频率 (7) (五)监控量测方法 (8) (六)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及信息反馈 (10) (七)监控量测验收资料 (11)

六、见证具体部位和工序 (11) 隧道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 一、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 (一)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新建重庆至万州铁路位于重庆市境内,自重庆铁路枢纽的重庆北站引出,沿正在建设中的渝利铁路向东北经江北、渝北并行至长寿,尔后经垫江、梁平至万州北。该铁路连接重庆主城区和渝东北中心城市万州,是成渝地区铁路网主骨架线路,也是郑州至重庆快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渝万铁路正线全长247.257km。其中桥梁235座117.073km;隧道55座,58.157km;桥隧总长175.230km,占线路长度的70.87%。 全线设重庆北、复盛、长寿北、长寿湖、垫江、云龙(预留)、梁平南、三正北(预留)、万州北共9个车站。最小站间距为长寿北至长寿湖,为17.175km;最大站间距为长寿湖至垫江,为43.067km;平均站间距为30.907km。 新建重庆至万州铁路YWJL-3标段起乞里程DK166+178~DK249+861,全长83.68Km,全标段设梁平南、三正北(预留)、万州北共3个车站。 主要工程数量:全标段共计桥梁86座,合计长度32683.961m,占线路长度39.06%;隧道32座,合计长度34061m,占线路长度40.70%;框架涵63座合计201.5m,占线路长度0. 24%;路基长度16733.539m,占线路长度20.0%。 标段内双线特大桥24座,合计长度18073.29m,双线大桥45座,合计长度12380.852m,双线中桥7座,合计长度566.269m,四线特大桥1座, 633.40m,四线大桥2座,合计长度709m,七线大桥1

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论文

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论文 题目:土木工程变形监测研究现状 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2/12/27 摘要 变形监测是工程施工、安全运行的保证,通过监测进行设计验证,可以达到优化设计的效果,同时也为工程变形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根据我国目前已有监测方法,分析了桥梁、大坝、高层建筑物、地下建筑物、滑坡体等变形监测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有待于进一步开展的工作做了展望。

关键词土木工程变形监测现状 1问题的提出 变形监测的对象时多种多样的,变形体的范围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筑物的块体。也就是说一切关系到人们生活的实物对象都可以成为变形监测的对象,而同一类型的对象,其产生变形的原因不同,则变形分布及其规律也不相同。所以,在变形监测实施之前,必须弄清楚产生变形的原因,才能布设检测控制网,观测得到可靠的变形数据和正确的变形分析结果。本文将对国内近几年来工程监测的方法及其相关问题作综合性的阐述。 2基坑工程变形测量 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方兴未艾,基本建设规模庞大。由于城市用地价格昂贵,为提高土地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是为了满足高层建筑抗震和抗风等结构要求,地下室由一层发展到多层,相应的基坑开挖深度也从地表以下5-6m增大到12-13m。例如,北京中国国家大剧院基坑最深处在35m。当前,中国的深基坑工程在数量、开挖深度、平面尺寸以及使用领域等方面都得到高速的发展。 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围护结构承受荷载并导致围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当变形中任一量值超过容许范围时,将造成基坑的失稳破坏或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深基坑开挖工程往往在建筑密集的市中心,施工场地四周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土体变形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些建筑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合福铁路(段)站前七标五分部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一、工程概况 北山隧道位于合福铁路段绩溪县境,起讫里程DK252+000~DK261+464.12。本隧为双线隧道,全长9464.12m,隧道设单面连续下坡,坡度分别为20‰、12.5‰,坡长分别为7550m、4500m,变坡点里程DK258+200。隧道进口DK252+000~DK253+699.43段位于右偏曲线上,左、右线曲线半径分别为8000m、7995m;隧道洞身DK255+604.61~D261+220.36段位于右偏曲线上,左、右线曲线半径分别为7000m、6995m;DK261+501.41~隧道出口段位于右偏曲线上,左、右线曲线半径分别为5500m和5495m。主要围岩为Ⅱ级围岩855m、Ⅲ级4930m、Ⅳ级2735m、Ⅴ级876.12m。洞身最大埋深约473 m,最小埋深约3 m。隧址区属于中低山丘陵地貌,为构造剥蚀山地,自然边度为25°- 45°,测区沟谷纵横、植被发育、灌木杂草丛生。进口段相对较平缓,中部和出口段地形陡峻,多悬崖峭壁,多为乔木及灌木,局部辟为毛竹林及茶园,进出口及中部低洼处有村落分布,房较密集,中部分布零星房屋,低洼处均有小河或小溪。进口段一般为20°~30°,局部沟谷坡度达45°,出口段地形较陡峭。 二、监控量测目的 1、监测围岩变形和压力情况,验证支护衬砌的设计效果,保证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 2、提供判断围岩和支护系统稳定的依据,确定二衬的施作时间。 3、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地层稳定变化规律,预见事故和险情,作为调整和修正支护参数及施工方法的依据,提供围岩和支护衬砌最终稳定的信息。 三、监控量测作业 1、监控量测项目 a、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见表一:

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

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 一、相关规范及规范性文件要求 经建设部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为国家标准,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3.43(1)、7.1.7、7.5.6、10.1.10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为行业标准,自2008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1、3.0.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同时废止。 此外,经江苏省建设厅审定,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6-2006)为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于2006年6月1日起实施,是目前省内建筑物沉降观测参考的主要规范依据。 2008年4月,昆山市建筑业协会制定《关于对创优工程进行现浇楼板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通知》(昆建协字(2008)第11号),对本地区创优工程沉降观测的观测点布设、观测周期及时间等要求进行明确,进一步规范了本地区创优工程的沉降观测。 二、沉降观测的对象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3.0.1条(强条)及昆建协字(2008)第11号文要求,下列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期间需进行沉降观测: 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 B、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 C、加层、扩建建筑物; D、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地下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 E、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 F、创优工程。 在此需要明确的概念是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建筑地基基础设

隧道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

一、编制依据 1、已批准的工程监理规划。 2、与隧道工程相关的标准、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 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4、《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 5、隧道设计文件; 6、《黔张常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和建设指挥部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8、《铁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交底资料》; 9、《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10、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 二、质量要求 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使工程达到一流铁路的标准,经得起运营的考验和历史的检验。具体质量指标为: 1)按照验收标准,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2)在合理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满足不少于100年设计使用寿命期内正常使用维护时的运营要求,消除质量通病,杜绝各类质量事故的发生; 3)竣工文件真实可靠,齐全整洁,实现一次验交; 4)实车检测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的110%,开通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目标值。确保本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和铁道部颁验收标准,争创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 5)确保全线施工环保、水保达标。 三、施工安全要求 1)隧道开挖采用光面爆破,严格控制超欠挖,减少对周边围岩的扰动。 2)喷射砼采用湿喷工艺,确保喷射砼质量。 3)新建隧道施工时,应密切关注爆破作业对紧邻的既有隧道或原有公路路堑边坡的影响,必要时可根据情况进行加固。 4)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预防地质灾害。

[分享]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分享]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5(5建筑沉降观测 5.5.1 建筑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裂缝、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对于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着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 7 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对于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应设在沿周边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点数不少于4个。 5.5.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 2 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雨水管、窗台线、散热器、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 3 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形式可按本规范第D(0(1条的规定执行; 4 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时,观测标志的形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 5.5.4 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范第3.0.5条的规定确定。 5.5.5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1 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不同施工阶段 分别进行观测。若建筑施工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 3)施工过程中若暂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2 建筑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1次,直至稳定为止; 3 在观测过程中,若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口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2,3d一次的连续观测;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程教案第一章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程教案 班级 测绘工程 0841-08420-1021 科目变形监测课程类型专业课学时数 4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与意义,熟悉变形监测技术及其发展,变形分析的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 重点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及其目的 难点本章无难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进程 第一讲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与意义(2学时) 第二讲变形监测技术及其发展;变形分析的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2学时) 课后总结各种工程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 变形监测三个方面的目的及三个方面的意义。 熟悉常见的几种变形监测技术,了解变形监测分析的内涵。 作业无 第一章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主要参考书: 1.陈永奇,吴子安,吴中如.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北京:测绘出版社,1998 2.吴子安.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北京:测绘出版社,1989 3.陈永奇.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4.吴中如.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吴中如,顾冲时.大坝原型反分析及其应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夏才初,潘国荣.土木工程监测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王尚庆.长江三峡滑坡监测预报.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8.李珍照.大坝安全监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 9.岳建平等.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10.何秀凤.变形监测新方法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 2007 11.伊晓东等.变形监测技术及应用.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 12.白迪谋.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和变形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13.朱建军等.变形测量的理论与方法.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14.唐孟雄等.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5.黄声享等.小浪底水利枢纽外部变形规律研究. 测绘出版社,2008.12 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178-2003).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1.1 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与意义 本节要求了解并掌握三方面的内容: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变形监测的内容;变形监 测的目的和意义。 1.1.1 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 变形的概念:变形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它是指变形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空域中的变化。变形体的变形在一定范围内被认为是允许的,如果超出允许值,则可能引发灾害。自然界的变形危害现象时刻都在我们周边发生着,如地震、滑坡、岩崩、 地表沉陷、火山爆发、溃坝、桥梁与建筑物的倒塌等。 变形监测的概念:所谓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 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变形监测工作是人们通过变形现象获得科学认识、检验理论和假设的必要手段。 变形体的范畴:变形体的范畴可以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构)筑物的块体, 它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构筑物。根据变形体的研究范围,可将变形监测研究对象划分为这样 三类: ?全球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全球板块运动、地极移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潮等; ?区域性变形研究,如地壳形变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等; ?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工程建筑物的三维变形、滑坡体的滑动、地下开采使引起的地表移动和下沉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