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 民族》教案(附导学案)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 民族》教案(附导学案)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 民族》教案(附导学案)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 民族》教案(附导学案)

《第三节民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进行意义建构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占有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支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子作品,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合作意识,又给了学生一个创意和展示个性的空间。通过民族服装以及民族歌舞表演,认识人民币上的各民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及相关资料、服装或准备一分钟的民族舞蹈。

教师准备:制作“中国民族资源库”网页课件、印有民族图案的人民币若干张。

【教学过程】

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自由哼唱。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让学生置身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思维,使学生放松心情,为上课做好准备。

新课导入

在学生课前欣赏了“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风情的情景中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华,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美丽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趣味活动】同学们,你们身上带了钱吗?请大家拿出人民币的纸币,互相对比观察,辨认纸币上的民族头像和文字:

1.在人民币上,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如果有,是哪些民族的文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人民币上有很多不同民族的人像,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些民族吗?

【学生讨论】通过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亲身体会到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设计意图:设计悬念,唤起学生参与意识;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

新课教学

【板书】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1.中国民族的数量及构成

【提问】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展示】网络课件

由于本课是一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课,所以教师要先给学生展示说明本课件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

【教师示范】在课件右边的民族概况中找到中国民族的数量共有56个,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占中国人口总数的92%,所以其他55个民族被成为少数民族,约占中国总人口的8%。

【板书】56个民族,汉族占92%,其余55个称为少数民族

【提问】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哪个民族?哪些民族人口超过了500万?

【学生活动】利用网络课件寻找答案,熟悉课件的使用(要求学生单人操作电脑,教师在教室内询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归纳】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约有1600万,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另外,还有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满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的人口数量也较多,超过了500万。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从众多的素材中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源,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并熟悉网络课件的操作和使用,为下面各环节做好准备。

【承转】中国各民族人民情同手足,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着美好的家园。中国民族众多,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节日风俗等生产和生活方面独具特色,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绚丽多彩。

【布置任务】在你们面前的电脑课件里,老师收集了各民族灿烂多姿的风土民情,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民族,在课件网络中找出有关这个民族的资料。

【温馨提示】

1.小组分工合作,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小组的电子作品,我们看看哪个组的作品最好。电脑水平很高的同学还可以利用我提供的网址,找到更丰富的民族风情。

2.完成表格时,可以在网络上选择你需要的内容复制,然后粘贴在表格里。不仅可以粘贴文字,还可以粘贴图片,甚至视频资料也可以粘贴到表格,这能使你们的作品更加精彩。

【学生活动】小组为单位,学生分工合作,利用网络完成电子作品(教师在教室询查,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指导学生完成电子作品,控制好时间)。

【展示作品】学生小组选派代表,对本组所选的民族各方面的风土民情向全班展示,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适时的进行作品评价)。

【评比】学生发言,共同评出本堂课的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电子作品。

【板书】2.民族分布特点

【读图】“中国民族的分布”图。

【思考】中国民族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活动】根据课堂任务,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提取、归纳和总结。

【学生发言】通过查找资料,回答上述问题。

【归纳】我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汉族人口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在边疆,汉族多与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有20多个少数民族。

总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结合课本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我,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

【回顾思考】我国有哪些民族自治区?

【总结】在我国的行政区划中,每级都有民族自治地方,省级行政区中共有5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藏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提问】这体现了我国在对待民族问题上是什么态度,我国目前的多民族之间的关系如何?

【总结】我国各民族无论大小,人口多少,都是平等的。

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今天的收获,或者用一句话表达你对中华民族的祝福。

【学生发言】自由发言(教师适当评价并鼓励学生)。

课堂体验

【图片交流】学生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课前准备的图片。

【时装舞蹈秀】学生课前准备的民族服装或民族舞蹈表演(教师注意控制节目数量和时间,调控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活跃气氛,结合课堂内容给学生一个舞台展露才华,融洽情感。

作业设计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任选一题:

1.拍摄制作民族采风记录片或图片展(摄影爱好者)。

2.制作简介中国民族的网页或课件(电脑爱好者)。

3.考察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推出一项旅游项目并设计出宣传单(广告爱好者)。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课后作业,拓展思维。

【板书设计】

第三节民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国民族的数量及构成:56个民族,汉族占92%,其余55个称为少数民族中国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二、民族分布特点

总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分布: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分布: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

《第三节民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学习重点】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

怎样正确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学习过程】

56个民族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学法提示: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完成:

1、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少数民族有多少个?

2、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各占多少?

3、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个?

4、找出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

5、你在课本中找到了哪些民族政策。

6、完成课本P17页活动1、2、3。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对学习结果进行交流

二、民族的分布

学法提示: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完成

读课本P19-20页内容结合图1.19完成:

1、找出我国汉族集中分布的地区?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在图中找出我国的自治区,看主要分布的民族是什么?它们都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4、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5、找出我国民族最多的省区

【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

讨论:我国的这种民族分布特点,会给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哪些好处?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

【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

一、选择题

1、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

A.汉族

B.壮族

C.回族

D.满族

2、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具有_______特点()

A.小杂居、大聚居

B.均匀分布

C.汉族相对集中在北方

D.大散居、小聚集

3、关于民族分布正确的说法是()

A.我国没有一个县或者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

B.江苏居住的少数民族比较多

C.西藏地区没有汉族人居住

D.内蒙全是蒙古族居民

4、关于民族特色说法正确的是()

A.摔跤是蒙古族的娱乐传统

B.长鼓舞是藏族同胞发明的

C.泼水节是彝族的节日

D.满族人民喜欢居住干栏式木楼

5、下列我国的四个省区中,民族最多的是()

6、我国的少数民族中,与邻国的主要民族一致的有()

A.朝鲜族、蒙古族

B.哈萨克族、塔吉克族

C.藏族、维吾尔族

D.壮族、傣族

二、综合应用

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回答:

(1)图中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

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2)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的_________省、_________省、_________省;布依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省;朝鲜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省;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自治区北部。

世界看中国论文

世界看中国 就世界看中国与中国看自己之间的差距,《卡内基中国透视》采访了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裴敏欣博士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蓝普顿(David M. Lampton)教授。 正如皮尤调查结果所显示的,中国国民对国家发展满意度为世界最高。裴敏欣指出,“中国人普遍认为:第一,中国的国际形象很好;第二,中国的崛起是世界历史中的一个正面的发展;第三,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所起的作用是十分积极的。 然而,国外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则“可能负面超过正面”。裴敏欣总结了西方媒体的负面报道所常常针对的问题。除了人权与民主这些“经常性”的批评“项目”以外,“近两三年,以前在国际形象上能够为中国得分的经济发展也成为西方媒体抨击的对象。一般的西方民众认为中国的经济崛起造成了西方制造业就业机会的流失,从而感到来自中国的经济威胁。”此外,许多西方媒体把能源价格猛涨也归罪于中国;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也承担了很大的责任;中国在非洲的开发援助活动,也在国外被认为是所谓的新的“经济殖民主义”。 面对这种国内外的差距,蓝普顿则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他认为,对本国的国际形象的看法在国内外的差距,不为中国所独有,也不为当代中国所特有。美国也存在这个问题,中国在过去也存在过这个问题。蓝普顿举例说,他在1976年来中国的时候曾看到宾馆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标语。“那时候中苏反目成仇,虽然中美关系在逐渐改善,但中国在那个时候的朋友远没有今天的多,更不用说…遍天下?了。 蓝普顿认为,一方面,我们不应把一些“利益集团”的声音等同于国际社会的声音,因为毕竟不满意的人群往往是叫得最响亮的。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一想,人们通常害怕什么?人们害怕他们不懂的事物,害怕变化太快的事物,也害怕庞大的事物。”“而对西方世界来说,中国是所有这些。所以,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其他国家出现担心甚至恐惧的心理也是自然的。”然而,蓝普顿也认为,与对中国的恐惧心理的增长相比,中国实力的增长要快得多、显著得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已经做得很好。中国要在未来做得更好。” 差距产生的原因 裴敏欣总结了决定一国对他国看法的三个主要因素:事实、价值与利益。首先,“这里面有一个事实问题:中国到底做了什么?”“第二,就是价值问题。在事实真相搞清楚之后,对事实的价值判断在哪里?第三,是利益问题,即中国所做的事情对他国的利益有什么影响。”他举印度为例——虽然印度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但中国是它“经济的竞争者、意识形态的竞争者和地缘政治的竞争者”,因此自然会对中国有负面的感觉。 国外看中国与中国国内的自我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首先,信息不对称造成了这种差距的产生。“问题是双方的,”裴敏欣说,“一般来讲,任何国家的媒体,包括中国自己的媒体,都是带着批评的眼光去看待社会的——自己的社会和其他国家的社会。特别是西方媒体对中国的人权和缺乏民主的问题非常敏感。”而“中国国内媒体没有充分报道世界对中国的看法,或者报喜不报忧。”蓝普顿也认为,“中国国内媒体很少出现对立的观点。”“对于外国书籍,也只是翻译出版对华友好的书籍,或删减掉不友好的部分。” 其次,蓝普顿指出,普通的中国人把他们的善良本意当作必然,并很难想象他们可以成为其他国家的“威胁”。裴敏欣说,“中国一般公众都认为:我们中国并没有进行任何的侵略活动;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学案及练习题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案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学习重点:二战的战争性质、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 学习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 【浅尝试】(自主阅读课文,依据提纲,读课本,找答案,填空题把答案写在提纲上,问答题答案在课本上标出。) 一、慕尼黑阴谋 1.希特勒上台后大肆扩张,在吞并(国)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 2. 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3.西方大国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因此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以牺牲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慕尼黑阴谋把这种政策推向顶峰。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间,德国军队对发动突然袭击。英法对德国宣战。 5.1940年四、五月,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国在内的西欧和许多国家,国也遭到轰炸。在此期间,(国)也加入德国一方参战。 6. 1941年6月,德军发动了对的侵略战争。苏联军民在的领导下,英勇抗击侵略者,使德军占领的企图没能得逞。 7. 年12月7日凌晨,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天,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深探究】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大国实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其主要目的和实质是什么?产生了哪些恶劣影响? 【知识梳理】(动动脑,忆一忆,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率。) 1.慕尼黑阴谋---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2. 二战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侵波兰, 3.扩大:1940年4--5月德军占领法国、空袭英国伦敦 4.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军苏联,在斯大林带领下,莫斯科保卫战成功 5.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珍珠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巩固拓展作业】 班级姓名等级 1.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这种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 是() A.纵容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B.慕尼黑阴谋 C.纵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D.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A. 慕尼黑阴谋 B. 德军突袭波兰 C. 日军偷袭珍珠港 D. 德军突袭苏联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军在战场上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是() A、进攻法国 B、进攻敦刻尔克 C、进攻莫斯科 D、进攻巴黎 4.有人把“9?11”恐怖事件称为美国自建国以来遭受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 第一次是指() A、来克星敦的枪声 B、珍珠港事件 C、美国南北战争 D、科索沃战争 5.回答关于二战初期的有关问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于哪一年?标志是什么? (2)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哪里? 6.材料分析题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 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同该国政府和该国天皇进行着对话……——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演讲回答: (1)“这个遗臭万年的日子”发生了什么事情? (2)美国随后采取了什么对策?对二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学生用)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一】课前延伸: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是哪两个国家? 2、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课内探究: 一、情境导入,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 2.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一战的性质、影响。 3.认识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我们应该为避免战争贡献自己的智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1、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__________阶段过渡。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等,进入___阶段。 3、造成资本主义国家____、____发展不平衡加剧。 合作探究一:结合漫画“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员”回答,你如何理解垄断组织?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原因:(1)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比较表 合作探究二:结合图表分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此得出怎样的结论? (2)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合作探究三: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妇的塞尔维亚青年的本来目的是挽救民族危机,那么他的目的达到了吗?又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呢?对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 2、经过:: (1)爆发:___________年7月底,______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和英、法、俄很快卷入战争,__________为了自身的利益,望风使舵,参加协约国作战, (2)交战双方: (3)战场: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1916年的______________造成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知识点归纳 www.5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18146935.html,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1.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 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洲、洋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名列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排名第三。 3.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台湾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渤海近岸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5.造成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晨昏差异的原因是经度位置,造成海南岛和黑龙江季节差异的原因是纬度位置。

6.省级行政区:分级,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省会),位置 我国行政区域分为省、县、乡三级 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4个省级行政单位:(以下为简称) 23个省:黑、吉、辽; 晋、鲁;冀、豫; 苏、皖、浙、赣; 鄂、湘; 闽、粤、琼、台;云、贵、川;陕、甘、青。 5个自治区:宁、藏、新、桂、内蒙古 4个直辖市:京、津、沪、渝 2个特别行政区:港、澳 7.①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②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 ③纬度位置最低的是海南;④最偏北、纬度位置最高、最偏东、最先见到日出的是黑龙江;⑤完全在热带的是海南;⑥北回归线穿过省区自西向东依次是: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1.我国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XX年,我国总人口为

最新【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广西】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设计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学习目标 ①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分析位置的优越性。 ②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③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明确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读图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②教学难点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识记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 课程引入课间播放《歌唱祖国》的MV,渲染气氛。 承转过渡从刚才课间老师播放的MV中同学们应该感受到了我们这个学期即将学习的内容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的地理。 回顾展望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回顾一下进入初中以来地理课上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有地球和地图的知识,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了世界地理的学习,初一上学期学习的是世界地理总论,主要有世界上的陆地和海洋、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居民与聚落等。但是世界太大了,各地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第二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地理分论,也就是世界的分区地理或叫区域地理,主要包括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六个国家。所以对于世界地理我们是按照由总论到分论的顺序学习的。 下面我们再来展望一下初二我们的学习内容中国是我们的伟大祖国,所以我们要用初二一年的时间,比较详细地学习中国的地理,这也是世界分区地理的延伸和细化。 对于中国地理,我们将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学习呢?请大家先看教材的目录朗读一下章的

题目并进行概括。 包括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四章,从题目可见应该是中国地理的总论,因为都是从全中国的角度来学习的。 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地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第二学期我们会进行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最后还有一个总论。所以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学习的。 承转过渡之前在学习世界分区地理的时候,我们已经了解到,学习一个新的地区首先要了解什么?位置 猜谜感受请同学们看一段谜语,从中感受一下包括了中国哪几方面的位置。 “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 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半球它居东; 面朝世界最大洋,背倚全球最大陆。 广大疆域四季明,利于农业五谷丰。” 总结提炼主要包括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自主探究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教材和地图册上相关的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了解我国这三个方面位置的具体情况,并填写表格。 位置的具体情况 半球位置 位于_________(东或西)半球,_________(南或北)半球 海陆位置 向______面临世界最大洋──__________洋,向______背靠世界最大陆──_________大陆 纬度位置 最北约_______度,最南约_________度,南北约跨______度。大部分位于______(温度)带 经度位置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习目标】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 扩大的主要事件。 【重点】二战爆发的原因【难点】大战初期欧洲国家败亡的原因【导课】 【课堂引领】(依据以下问题仔细阅读课文) 1.如何理解绥靖政策的实质及其带来的恶劣影响? 2.阅读p37动脑筋谈谈你的看法。 【质疑、解疑】(学生互动,同桌、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 【精讲点拨】 一、慕尼黑阴谋: 背景:上台后,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把矛头指向。 会议:年月,四国政府首脑在国召开会议,签署《》, 内容:规定必须在之内把等地割让给。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结果:国占领,不久又占领了整个。 二、绥靖政策: 原因:20世纪30年代,、、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西方大国害 怕讹诈,又想东引,将德国的侵略矛头指向。 含义:它们对不是加以制裁,而是希望以的 利益,来。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把该政策推向顶峰 的事件是。 影响: 三、二战: 根本原因: 二战 直接原因:(1),引起,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的形成;(2)一些大国为自身利益而采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3)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相反加深了各国矛盾。 全面爆发:年月,,标志二战全面爆发。 初级阶段:(1)1940年四五月,德国占领包括在内的和许多 国家。(2)德国空袭不列颠,英国军民在的领导下,进行顽强的抵抗,史称 不列颠之战。(3)加入一方作战。 扩大:(1)苏德战场:年月日,德国向发动进攻,苏联军民在领导下取得了的胜利。(2)太平洋战场:年月日,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第二天对宣战,战争爆发。二战达到规模。 【当堂训练】(独立完成以下习题,检测掌握程度。)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和原因,了解“三国同盟”及“三国协约”两个军事集团、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战争结果,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能力。通过发挥图片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查资料,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形成过程。 三、情感培养目标: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培养起捍卫和平、远离战争的正确意识。【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评价。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和原因,应耐心地将概念和相关史实讲述清楚。 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3分钟) 二、自主学习(7分钟) 知识点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了阶段。(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包括和。 知识点二大战的爆发: 1、直接原因(导火线):事件。 2. 开始: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宣战。德国和俄国、英国、法国很快卷入战争。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参加到了一方作战。 知识点三空前的灾难 1、战场:主要集中在。 2、著名战役: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一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 。 3、规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 和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4、结果: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的失败而告终。 5、战争性质:是一场 6、战争影响: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三、引导讲述与合作交流(23分钟) (一)、战争之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俄国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单元测评卷(一)

测评卷(一) (第一章) (4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在某电视台举行的一档“地理知识竞赛”节目中,观众对其中几道题目作出了如下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少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B.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C.中国的最东端在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D.中国陆地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2.我国的地理位置有很多优越性,与图中国家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俄罗斯相比,我国气候更寒冷 B.中国是四国中唯一海陆兼备的国家 C.与蒙古相比,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海运条件 D.与日本相比,我国气候受海洋影响更显著 3.如图所示,甲地位于的海域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019·玉林学业考)“欢欢”和“喜喜”是我国某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的吉祥物。读图,完成4、5题。

4.“欢欢”和“喜喜”所在自治区的简称是( ) A.桂 B.新 C.宁 D.内蒙古 5.与其他自治区相比,该自治区是 ( ) A.面积最大 B.纬度最高 C.草场最广 D.海陆兼备 油菜花是我国主要蜜源,为充分利用各地蜜源,提高经济效益,很多养蜂人进行长途转场放养蜜蜂。据图回答6、7题。 6.蜂农在1—2月转场到的省区行政中心是( ) A.昆明 B.成都 C.西安 D.西宁 7.蜂农转场经过的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A.1—2月所到省 B.3—4月所到省 C.5—6月所到省 D.11—12月所到省 2019年2月19日晚,“超级蓝血月全食”天文奇观在夜空中上演。读“我国月食建议打开方式分布图”(中国天气网发布),完成8、9题。 8.当晚“乌云遮月暗无光”,赏月条件较差的地区主要位于( ) A.赣 B.滇 C.豫 D.渝 9.该地区某少数民族在传统节日时有一特殊祝福客人的方式,端着水盆把客人淋成“落汤鸡”,客人不怒反喜,该民族是(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知识点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半球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 1、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近50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小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没有寒带。 2、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由于高纬地区气温低,低纬地区气温高,所以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和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从而带来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并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国土辽阔 【辽阔的陆地领土】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国家有14个。 3、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4、我国领土东西距离约5000多千米;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 【领土四至】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oN)。 最南瑞——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o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oE)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oE) 【广袤的海洋国土】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海。【主要岛屿】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以上,沿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岛屿。【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口诀) 东有朝鲜北蒙俄、西北吉塔哈萨克; 西面巴基斯坦阿富汗、南有缅甸越南和老挝; 西南不丹泥泊尔、印度西藏一山隔; 隔海相望共六个、印马文菲日韩国; 【中国之最】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我中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三、34个省级行政区 【三级行政区划】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测试及答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完成1-6题 1.关于对我国的纬度位置优越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畅:我国大部分位于热带,热量充足 B.小悦: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光照充足 C.依依:我国一部分位于寒带夏季凉爽 D.可言:我国全部位于北温带,气候温和 2.奥运圣火传遍祖国大地,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 A.1200万平方千米 B.960万平方千米 C.世界第一 D.世界第二 3 小华是长沙人,他想吃家乡菜,大家建议他去下列哪种招牌店 A.鲁菜 B.川菜 C.粤菜 D.湘菜 4 北京的依依说他们一般在北京时间六点起床,乌鲁木齐的阿依古丽说那时他们还在睡觉,他们大概在北京时间十点起床,这是为什么 A.纬度差异大 B.经度差异大 C.生活习惯不同 D.学校制度不同 5 小畅说在奥运会期间,她的家乡“蓝蓝的天,绿绿的草,成群的牛羊在觅食”大家猜他的家乡可能是下列省区中的 A.广东 B.黑龙江 C.重庆 D.内蒙古 6 可言说他信奉伊斯兰教,大家会想到他是 A.壮族或苗族 B.回族或维吾尔族 C.蒙古族或藏族 D.傣族或朝鲜族 7.造成右图差异的原因是 A.纬度位置差异 B.经度位置差异 C.生活习惯不同 D.学校制度不同 8.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广大平原地区人口密度一定大 B.降水量多的地区人口密度大 C.铁路公路沿线人口密度一定大 D.自然条件好,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密度大 读下图,回答9--10题。 9.上面省区中,位置最东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有热带分布的省区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1.目前,我国人口每年仍净增加1200万左右,其主要的原因是 A.大批人口迁入 B.死亡率低 C.人口基数大 D.出生率较高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导入】 右图是德军1939年9月1日进攻波兰的画面。而在前一天,即1939年8月31日,一群身穿波兰军装的人冲向一个靠近波兰的德国边境小城,并占据了小城里的格莱维茨电台。他们强行中断了正在进行的广播,然后通过广播用波兰语对德国进行大肆辱骂。这些人为什么这么做?是波兰人发动了对德国的战争吗?显然,这是德国为其发动侵略战争而制造的借口。果然,次日凌晨,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一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最大浩劫开始了。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后,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但为什么西方大国仍对这些法西斯国家采取绥靖政策呢?这一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危害?

2.1938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达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请分别站在苏联和德国的角度,谈谈苏德两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各自目的。 3.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日本和美国相距万里,为什么两国之间会发生战争呢?请结合日本、美国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与下面的哪一个历史事件直接有关?() A.德国“闪击”波兰 B.德国“闪击”丹麦、挪威 C.德国对英国展开“空中闪击战” D.德军向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 2. 1938年秋,英国首相张伯伦从德国返回后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这表明()。 A.英国遏制了希特勒的扩张野心 B.他为英国远离战争作出了贡献 C.他被德国的谎言所迷惑 D.英国最终与德国达成了和平协议 3. 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A.绥靖政策 B.对德作战 C.中立自保 D.冷战政策 4.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下列属于德军遭受大失败的战役是()。 A.波兰之战 B.莫斯科战役 C.进攻法国 D.偷袭珍珠港 5.二战时,被日军偷袭的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最大军事基地是()。 A.关岛 B.中途岛 C.檀香山 D.珍珠港 二、填空题 1. 年月,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德国的侵略扩张行为持政策;继任首相丘吉尔则对德国的侵略持态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导学案

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导学案 姓名: 一、点击新目标: 1、记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大战的开始和结束的时 间,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和战线,记住重要战役——凡尔战役。 2、结合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3、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为什么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4、说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 二、课前小热身: 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止时间: 根本原因: 重要原因: 直接原因(导火线): 交战双方:国和国 战争爆发:时间:标志: 主要战场:洲 三条战线: 西线;英法对 东线;俄国对 南线:奥匈对 重要战役:、、 战争结束;时间: ,以集团的失败而结束。

性质:它是一起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战争。 影响:是人类历史上空前,造成了重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激化了的 ,促进了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的觉醒。 三、课堂进行时: (一)、油画展示: 这幅画反映了一战前的哪一重大事件?画中的刺客是谁?遇刺的主角又是谁? 这一突发事件有何重大影响?一个国家皇储的遇刺是否足以引发一些场世界性的战争?如果不是,引发一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找一找:看课本地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战场》找到交战国双方的主要国家: 同盟国; 协约国: 主要战场: 三条战线;线;线;线 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线:线 重大战役:战役;战役;战役 列举一战中首次使用的新型武器:

(三)、想一想:阅读课文10——11页,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产生了什么影响? 目的: 结果: 影响; (四)、小组讨论:材料一:这场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涉及30个主权国家,推翻了4个帝国,产生了7个新国家,死亡人数为:战斗人员约850万,非战斗人员约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1805亿美元。 材料二: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掠夺的,强盗的)战争。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根据材料一说说一战产生了什么后果? (1)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 (2)打击了: (3)激化了: (4)促进了: (5)建立了: (五)、根据材料说说列宁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的认识是否正确,请你说说理由?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学习目标 目标A:掌握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二战爆发原因。 目标B:了解二战全面爆发以及战争初期的欧洲战况。 目标C:了解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掌握二战规模扩大。 二、问题引领 问题组A:慕尼黑会议及二战爆发原因(阅读教材第一目,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慕尼黑会议召开背景、时间、地点、参会国、签订的协定内容、影响。 2.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恶劣影响。 3.归纳二战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催化剂) 问题组B:二战全面爆发及初期战况(阅读教材第二目35至36页第三段,完成下列问题)1.二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和标志。必须明确“全面”,而不是“开始”,认识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情况不同。 2.二战初期的战况。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法国和英国遭到德国侵略的情况和结果有什么不同?英、法遭到德国侵略意味着什么政策破产? 问题组C:二战规模扩大(阅读教材36页第四段至37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二战规模扩大的时间及标志。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时间及标志? 2.动脑筋: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二战中都有哪些主要战场。 三、专题检测 训练A:慕尼黑会议及二战爆发原因 1.中国人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的祸患。标志着英、法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是( ) A.慕尼黑阴谋 B.“国会纵火案” C.巴黎和会 D.华盛顿会议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 ) 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②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③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④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训练B:二战全面爆发及初期战况 3.“兵火横流,法西斯德国闪击波兰;无路可退,英法盟国只好宣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题目中的信息主要是指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 计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一)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采用图片导入。幻灯片展示11.11光棍节,每年的11月11日,英国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因为1914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在硝烟中放下了刺刀。 图片导入的意图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质疑,在教师适当的讲解中,学生明白战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破坏性,由此引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 (二)活动探究、寻求真知 三站旅行:第一站----萨拉热窝 教师投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对比表》和“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形成”的有关材料。 问题设计: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从材料中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 教师这样设计,一是能够培养学生从图表反映的数据得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二是通过材料的阅读培养学

生从中获取历史信息,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教师设计这两个问题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与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旧的力量对比划分的。这样矛盾就产生了。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决不满意仅仅得到一些残羹剩饭,他们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正如列宁所说:“世界是第一次被分割完了,所以将来只有重新分割,也就是从一个‘主人’转归另一个‘主人’。而不是从‘无主’的变为‘有主’的。”“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这正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由于矛盾的变化,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这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第二站:凡尔登 活动三探究战争的残酷性(教师投影并板书) 教师投影展示如下图片: 教师在展示图片后引导学生思考: (1)面对凡尔登战役的图片,你有何感想? (2)新式武器的发明与刚刚结束的哪次科技革命有关?由此,你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教师展示新式武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一战的残酷,究其原因,是因为战争中大量的武器被发明并运用到战争中。这样做,第一可以吸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单元检测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6分) 1.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 青海省 B. 黑龙江省 C. 西藏自治区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关于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漠河—腾冲一线,该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 B.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C.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小散居、大聚居、交错杂居” D.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依然存在 3.读“沪昆高铁沿线及周边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中A省级行政区的简称、B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分别是( ) A. 滇、武汉 B. 鄂、长沙 C. 黔、长沙 D. 湘、贵阳 4.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已经酒满了阳光。这说明我国() A. 领海面积广大 B. 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 南北跨纬度广 D. 东西跨经度广 5.对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寒带,无热带 B. 东半球和北半球 C. 海岸线漫长,陆上邻国较少 D. 亚洲东部,大西洋西岸 6.下列省区,藏族人口最集中的是() A. B. C. D. 7.目前我国正从人口大国逐步迈向人力资源大国,下图为近十年我国人口增长和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有利于() A.大幅度减少人口数量 B.减缓人口增长速度 C.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D.维持男女性别比例均衡 (2)我国从人口大国逐步迈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关键是() A.迅速降低人口数量 B.接纳友好国家的移民 C.逐步提高人口数量 D.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8.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福字。下图所示四个福字将四省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设计中。其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复习测验卷(含答案)

南 越 泰国菲日 中国 蒙古 哈萨克斯坦 东海 马来西亚 南缅甸 印度 律宾 韩国本钓鱼岛 海15 30 45 ③ ①④ B A C ②201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测验题(一)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读“中国地理位置示意图”,回答1~6题 1.960万平方千米是指我国的( A ) A .陆地总面积 B .含领海在内的总面积 C .领海总面积 D .领空总面积 2.对我国地理位置的正确描述是( C ) A .亚洲东部.东临大西洋 B .亚洲中部,西临太平洋 C .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D .亚洲中部,东临太平洋 3.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岛国是( A ) A .日本 B .印度 C .蒙古 .俄罗斯 4.日本要购买的钓鱼岛离我国哪个行政区最近( D ) A .福建 B .广东 C .浙江 D .台湾 5.中国领土的最南端是 ( D ) A .漠河 B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相交处 C .帕米尔高原 D .曾母暗沙 6.我国热量条件适宜人居和农业等生产活动,是因为我们大部分地区属于( B ) A .北寒带 B .北温带 C .亚热带 D .热带 读“我国政区拼合图”,回答7—15题 7.我国省级行政区共有 ( D ) A. 31个 B.32个 C. 33个 D. 34个 8.如图,字母与省区对应正确的是( C ) A .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 .②吉林省 C .③陕西省 D .④海南省 9.图中省A____和省B____隔海相望。( C ) A .海南省 福建省 B .海南省 广东省 C .台湾省 福建省 D .台湾省 浙江省 10.我国众多资源分布不均,需要跨区凋配, 如图 省煤炭资源丰富,大量运往 南方地区 ( B )

(学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6课(学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导入】 右图是德军1939年9月1日进攻波兰的画面。而在前一天,即1939年8月31日,一群身穿波兰军装的人冲向一个靠近波兰的德国边境小城,并占据了小城里的格莱维茨电台。他们强行中断了正在进行的广播,然后通过广播用波兰语对德国进行大肆辱骂。这些人为什么这么做?是波兰人发动了对德国的战争吗?显然,这是德国为其发动侵略战争而制造的借口。果然,次日凌晨,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一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最大浩劫开始了。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后,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但为什么西方大国仍对这些法西斯国家采取绥靖政策呢?这一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危害? 1938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达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请分别站在苏联和德国的角度,谈谈苏德两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各自目的。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

步扩大。日本和美国相距万里,为什么两国之间会发生战争呢?请结合日本、美国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与下面的哪一个历史事件直接有关? A.德国“闪击”波兰 B.德国“闪击”丹麦、挪威 c.德国对英国展开“空中闪击战”D.德军向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 1938年秋,英国首相张伯伦从德国返回后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这表明。 A.英国遏制了希特勒的扩张野心 B.他为英国远离战争作出了贡献 c.他被德国的谎言所迷惑 D.英国最终与德国达成了和平协议 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A.绥靖政策 B.对德作战c.中立自保D.冷战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下列属于德军遭受大失败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 宜昌市二十二中陈福英 点击新目标: 1、记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大战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和战线,记住重要战役——凡尔战役。 2、结合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3、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为什么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4、说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 创设情景:看地图:多媒体展示: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18146935.html,/albums/26747/26747.html#213904$55a628d17e99a5759a502721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18146935.html,/albums/26747/26747.html%23213904$55a628d17e99a5759a502721%232 13904$55a628d17e99a5759a502721#213904$55a628d17e99a5759a502721 《欧洲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对峙图》请同学们回顾这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成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师生共同复习上节内容,并导入新课。 课前小热身: 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根本原因:重要原因: 直接原因(导火线) 交战双方:国和国 战争爆发:时间标志: 主要战场:洲 三条战线:西线;英法对东线;俄国对南线:奥匈对 重要战役:、、 战争结束;时间:以集团的失败而结束。 性质:它是一起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战争。 影响:是人类历史上空前,造成了重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 激化了的看。 促进了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的觉醒。课堂进行时: 一、油画展示:多媒体展示: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18146935.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C%B3%B5%

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复习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复习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及其优越性,记住中国的领土范围和面积;了解中国濒临的海洋,中国的领海、半岛和岛屿,知道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记住中国的陆上国界线长度及相领的15个国家;中国大陆海岸线长度及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 (3)了解中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位置和轮廓形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图1.1-1,明确中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阅读图1.1-2和1.1-3,理解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3)阅读图1.1-4,明确我国领土四端点和15个领国以及主要领海。 (4)阅读图1.1-5,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其分布。 (5)阅读P10表,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特别注意拥有两个简称的省区。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地图,反复练习,既要从读图中获得知识,同时又要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以形成中国位置及其政区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国土等内容,增强民族自豪感。 (2)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都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一步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是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快乐点击 1.位置优越 (1)通过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示意图”,了解我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请回顾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从图中观察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看看中国在哪个半球?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中国位于西经20°以东、赤道以北。所以,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大家通过观察地球仪,进一步弄清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201x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4.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学案 新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二战爆发的原因、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和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扩大的史实。通过识读《1939—1942年德意在欧洲的扩张》示意图、《日本偷袭珍珠港示意图》,增强读图、识图能力;通过对二战爆发原因的分析,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归纳和分析能力。掌握斯大林格勒战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二战”全面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 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三、自主学习: 导入新课: 提问: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回答:实施了罗斯福新政。 教师讲述: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都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美国通过实行新政,取得了重大成就,而德、意、日三国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形成了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对外侵略扩张,并相互勾结组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集团,威胁世界和平,最终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目标导学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问题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具体原因: (1)经济危机的影响 (2)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1、二战爆发 亚洲战场,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 出示相关图片 2、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 出示地图,并讲述德国闪击波兰的大致过程 思考: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什么时候开始? 提示:据统计,在1939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前,战争已席卷了五亿多人口,蔓延在欧、亚、非三大洲的土地上。因此,确切地说,1939年9月1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日子,而不是开始。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明确二战的主战场有:欧洲西线、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 3、德军进攻西欧 阅读课本,归纳德军进攻西欧的过程: (1)1940年4月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投降; (2)1940年6月22日,法国战败投降;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 (3)1940年7月10日英国遭猛烈空袭——不列颠之战。英国首相丘吉尔坚持抗击德军,1941年10月12日以德国的失败告终。 展示相关图片使学生进行直观理解 4、德军侵略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到11月,德军占领了苏联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控制了苏联大约百分之四十的人口以及大部分工业区。 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击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5、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间和结果 展示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图片并介绍其史实。 材料: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含国共两党)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忽略了日军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