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州古城风貌

苏州古城风貌

苏州古城风貌
苏州古城风貌

苏州古城风貌

1.背景资料

苏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苏州古城目前仍然坐落在春秋时代的位置上,格局没有太大变迁,其城市空间布局、河网道路体系、建筑传统和城市景观在我国城市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环绕古城有一条古代人工开凿的护城河,与整个城池同时建成,是整个水城城体水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护城河呈长方形,全长17.48km,水面30~150m不等,东西南北内侧共设8座水城门,外侧连接航道,构成四通八达的航运干线。但是长期以来,苏州护城河两侧充斥着杂乱无章的工厂、仓库、码头以及交易市场,船只随意停靠,河道沿线一派脏乱破败的景象。作为“十五”期间苏州市重点建设的十大工程之一,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于2002年5月正式启动,投资约40亿,是一项集城市交通、生态绿化、景观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也是苏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建项目,对于保护古城风貌、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缓解交通矛盾、发展旅游事业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构筑了更为完善的黄金旅游、交通走廊和防洪屏障,营造了具有苏州水乡特色的景观精品、历史画卷、绿色项链。

2.实习目的

(1)通过对工程的了解,学习古城景观更新的理论与方法。

(2)学习滨水绿地的景观处理手法,以及如何通过景观营造来体现地域文化。

3.实习内容

3.1空间布局

环城绿带以传统风貌、自然生态、一流设施形成水上旅游、陆路交通、绿色生态三大系统,分为四大功能区,西部为金阊十里、盘门水城;北部为吴门商旅、都市驿站;东部和南部为城南山林、枕河人家;东南一线为宝带长桥、运河风光。整条风光带由水系和城墙体系串接,除了保存下来的古城墙残段、古桥等大量历史文化遗存外,沿途设有南园春晓、双桥烟雨、金门流辉、气通阖闾、古津帆影等48个景点,这些景观节点依据历史文化和地貌各有特点,平均500m左右就能欣赏到不同景致,舟漂湖面,位移景换,目不暇接,营造了“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传统苏州景观。

3.2重要地段与节点设计

3.2.1西段

该段是整个环古城工程的精华地段。按照总体规划中对该段的定位,规划重点突出历史文化遗存,充分挖掘金阊十里和青门遗迹的传统精华,进行整体空间与环境整合,在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局部恢复和再现历史原貌,突出整体环城水系中该段极具历史文化内涵的商业与旅游特色。水系和城墙并列的形态是环古城地区的空间构图要素和景观控制原则。为了完善古城现状的城市格局,采用空间梳理的办法,例如百花洲公园,向南拓展,空间上与盘门地区相互联系;向西拓展,空间上向城河及对岸区域敞开,充分展现古城墙、城门等景观。

(1) 阊门节点设计

恢复阊门,再现历史风貌。在五龙汇阊的西侧,布置旅游服务中心及便利的水陆交通设施,将山塘历史街区和预备申报的西中市历史街区相互联系.成为一个龙头和纽带,集中展现姑苏的繁华景象。长船湾与南浩街、北码头与北浩弄的沿河建筑隔水向望,保持较为连续的界面,只在间门及古城墙遗存前敞开视线。南浩街地区远期控制高

度,适当减少住宅层数,形成阶梯状向新区过渡。

(2)金门节点设计

保护金门,并与阊门连为一体,进行整体的空间和环境整合。西侧布置苏州市演出中心,与城墙、城门相互映衬,历史与现代交融。将水面引人广场,结合室外表演,从船上观看演出。集聚人气、带动旅游。景德桥南北两侧停车场,日间为古城内外交通换乘提供空间,夜间满足演出中心使用的需求。

(3)干将桥节点设计

作为古城内外空间的过渡,是城市景观高潮中的和弦。强调视觉联系,交融各种活动,补充城市功能。将桥南的交通枢纽综合内外交替、水上陆地、地上地下换乘,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生活空间。与其他三个结合历史典故布置的笑园、铸剑园和夏驾亭小园林形成整体。共同构筑古城轴线空间转换的技术、景观和生态性质。四周密林境幽、闹中取静,形成各视线方向的绿色前景。

(4)胥门节点设计

保护胥门遗迹风貌,恢复万年桥和接官厅,挖掘历史片断,表现现代文明。沿河布置规划展示馆、伍子胥纪念馆,新老建筑物、室内外场所都成为展现城建发展史的一个角色。外城河东侧,胥门~百花洲公园向南扩大至新市路,与盘门相接,内、外城河通过绿化相互勾联。西侧胥江以南,局部点缀高档的居住组团,风格体现古城风貌。

3.2.2东段

作为古城东西向发展轴上的重要环节,借助古城向东疏散发展的动力和已具规模的工业园区的辐射,利用开阔的水面和优美的绿化环境,东段将建设成为以大量绿化和局部居住为主要功能的“枕河人家,城市绿林”。整治后的东段地区将形成东西两侧古城风貌与现代住区鲜明对比的空间效果。

河西侧以历史文化风貌展示和生态文化展示为主要功能,形成绿化界面和低层传统风格建筑界面为主,建筑高度和建筑色彩应严格控制,体现传统风貌。在郁郁葱葱的绿带中,传统风格的亭台楼阁掩映其中,散发出浓郁的古城韵味。

河东侧则是色彩明快、风格简洁的多层和小高层住宅。其中娄门路至葑门路以多层为主,南北两侧可建设小高层,形成两侧高中间低的弧形天际线。东岸近期因用地局限,以人行道绿化为主,两岸结合古城墙遗存,形成密布的遗址林带。

(1)觅渡桥节点设计

地块在觅渡桥西,道路南侧用地规划为居住区功能及生态绿带。考虑到未来居民生活的需要,以及城河两岸的对景,将用地设计为较为开阔的伸展式公共休闲广场,以健身休闲与赏景活动为主线,突出城市休闲功能。

本地块为规划滨水景观带的东端,明显呈现出较为现代的构图手法,以与城河北侧之桂花公园相呼应,同时也与规划用地西端的盘门景区相对应。广场设计强调空间的综合性和多样性,鼓励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共同使用,增加了解。使滨水空间不仅具有优美的景观效果,更能发挥出实际的多元功能。

空间设计强调自然典雅、突出地方风貌,赋予明确而有意义的文化内涵,具有较强的空间可识别性。设计中采用较为典型的跌落式空间组织方式,形成三层台地。靠近道路南侧为以乔木为主的林带,中间为以草坪和低矮灌木为主的“绿毡”,北侧滨水空间则为硬地间以植草砖的活动带以及木地板的滨水走廊。中间有较大的方形休闲空间,为日晷广场,以仿传统日晷雕塑为主景,辅之以现代灯光、喷泉,意喻传统与科学的结合,东部有以花架围合的圆形广场,中心铺地为苏州古地图,象征古城在当代得到了保护并获得新生。该广场南北轴线与桂花公园主轴线重合。广场向东延伸经新觅渡桥下至古觅渡桥止,古觅渡桥处处理手法与兴隆桥类似,为保护古桥保持现状地面标高,形成小型下沉广场,广场及踏步以草坪和块石铺砌。种植设计中,以桂花为基调树种,配合种植香樟、三角枫、罗汉松、白玉兰、合欢

等植物,以起到烘托主题、围合空间的作用。

(2) "旧城堞影”节点

“旧城谍影”恢复了一段城墙,东西140余米,南北80余米,是对城墙遗址的延续,向前直到南园桥以西的土山,就是古城墙遗址。其上角楼,乃是整个区域的制高点,轻巧飞扬,完全有别于北京故宫角楼的雄浑庄重。

4.实习作业

(1)速写4幅,以反映苏州古城景观风貌为核心内容。

(2)评述苏州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中,景观设计与建设中的优劣处。

(谢爱华、王丽君编写)

苏州古城

苏州古城,古称吴,又叫阖闾大城,姑苏,平江,茂苑,吴门,东吴等,广义指苏州,狭义仅指苏州古城区。 苏州古城,面积14.2平方公里,是古代江南的大城市之一。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令伍子胥建城至今,2500多年,城址未变为世所罕见。是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先后为春秋吴国,三国东吴(前期),元代农民政权周等政权都城。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武帝时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唐代是江南唯一的雄州;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乃红尘中第一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古城的位置至今未变,与宋《平江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相对照,总体框架、骨干水系、路桥名胜基本一致,这在世界上是罕见,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古城内宋代有河道82公里,桥314座;清末有河道58公里,桥241座;现存河道35.28公里,桥168座,是全国河道最长、桥梁最多的水乡城市,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1986年,国务院批复苏州总体规划时明确了“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积极建设新区”的方针。拥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苏州古城,全市已有9座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500多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60多处控制保护古建筑、800多处古构筑物。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是世界物质和非物质“双遗产”集于一身的城市,为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街区有平江历史街区、拙政园历史街区、怡园历史街区、西中市历史街区等;传统风貌地区有盘门地区、观前地区、十全街地区等;历史地段共有45个。其中平江历史街区为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进入国家申请世界遗产预备名单,获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苏州古城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仅列古城22.63平方公里保护范围内,截至2008年: 1 云岩寺塔五代虎丘 2 瑞光寺塔北宋盘门内 3 苏州文庙及宋代石刻南宋~明人民路 4 拙政园明清东北街 5 留园明清留园路 6 太平天国忠王府 1860-63 东北街 7 玄妙观三清殿南宋观前街 8 网师园清阔家头巷 9 环秀山庄明清景德路 10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迹北宋定慧寺巷

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背景 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传统风貌、历史文脉尤存。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对《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要求,特别是通过近几年古城街坊改造的实践,迫切需要在宏观上有控制、在微观上有指导的规划,以促进古城的保护更新建设。为此,苏州市政府委托有关部门编制了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主要内容 一、在总体原则指导下,依据各个街坊的不同情况,采取了相应不同的规划重点和方法。古城控规按照道路、河道等自然地物划分为54个街坊,并分街坊进行了规划编制。 古城控规突出了保护的基本原则,对总体规划中已划定为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地区的街坊按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地区要求编制规划,其它街坊中则依据具体情况,确定需要保护的历史地段。 古城控规贯彻了保护与有机更新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完善古城的职能,发挥古城的活力。街坊中现有工业企业原则上根据“三个三分之一”和“退二进三”的方针进行调整,合理调整土地使用功能。 居住街坊遵循“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改造”的方针,保持街坊原有的格局、空间形态。 二、注重保护、重新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搞好古城控规,细致深入的调查是工作的基础。对每栋建筑的调查、评判,按以下四方面进行: 建筑质量:分Ⅰ、Ⅱ、Ⅲ、Ⅳ四类; 建筑风貌:分Ⅰ、Ⅱ、Ⅲ、Ⅳ四类; 建筑年代:分古代、近代、50-70年代、70年代后四类; 建筑高度:分1-2层、3层、4-5层、6层以上四类。 在编制古城控规中,编制了“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评析表”,以建筑风貌、质量、层数三个因子综合确定每栋建筑的保护、保留、改善、整饰和更新的类别。 三、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的综合评定 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综合评定是根据建筑的质量、风貌和层数等因子综合确定建筑的保护、保留、改善、更新和整饰的类别。 保护:指文保、控保建筑和古建民居。规定它们的外观除了修缮复原外,根据文物保护等

苏州路名的历史

苏州路名地名就是一部历史,不知道的童鞋收藏吧! 苏州古时称吴,又称姑苏,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于公元前514年,虽历经2520年的沧桑,但整个城池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位置上,基本上仍保持宋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枕河”等水乡城市的独特风貌。苏州古城区河道总长35公里,有桥梁170多座,是我国河、桥最多的城市,被世人赞誉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城的建造者是当时已成为吴王阖闾的大将伍子胥,名为阖闾城。春秋时期,这里就成为吴国的都城,城市的名称中自然还保留有许多有关吴王阖闾,伍子胥以及美女西施德的印记。 城门篇: 【齐门】,还有一段凄美的传说。齐门建在苏州的城北护城河边。相传当年吴国强盛一时,“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年迈的齐景公慑于吴国的强大,不得不将女儿送往千里之外的吴国出嫁。从此,齐国这位公主远离家乡,时常思念故土,日日以泪洗面。吴王为了减轻公主的相思之苦,特意命人在面朝齐国的方向建造了高大的城楼,好让她能够登高远望齐国故土。这就是齐门的来历。只可惜,现在这座城门也早已和公主一道香消玉殒了。 齐门的边上是【平门】,传说是当年伍子胥率大军平定齐国,班师回朝而走的城门。这点类似北京的德胜门。 另外还有【相门】,位于城东,又叫匠门,因附近多数居住工匠而得名。吴王阖闾曾经命名士干将在此门设炉铸剑,因此相门又叫干将门。 【盘门】,《吴地记》:“旧曰蟠门,尝刻木作蟠龙以压越。”又:“水陆相半,沿洄屈曲,故名盘门。”

【胥门】,《吴地记》:“胥门本伍子胥宅,因名。”胥门即西门,又名姑胥门。《祥符图经》:“子胥家于此,后以谏死,抚目悬于门,因名。” 【阊门】,“阊”形声字,本义为天门。《吴越春秋》:“城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阖闾欲西破楚,楚在西北,故立阊门以通天气,因复名破楚门。” 街市篇: 苏州商圈【观前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因为它就是道观前面的一条街。想来古代道观前必是终日善男信女不绝,所以道观所在之处自然成为商业的中心。这个观名为玄妙观,在宋代名天庆观。因观内遍栽桃树,开花时灿若云锦,所以又名碎锦街。到元代天庆观改名玄妙观,街名随即改为玄妙观前,后又演化为观前街。 最有古城风情的【山塘街】,唐代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发起开凿山塘,此街濒临于山塘河,故名山塘街。北京颐和园苏州街原型即是此街。 中国的【伦敦路】,据《吴地记》载,吴王亲征东夷时,曾在此临时停顿憩息,宴赏军士。后在此置馆建桥均以临顿命名。路亦以此得名。苏州人读的是‘伦敦路’,而且并非西凤东渐后崇洋才改读,以前就这样读,据专家考证是古音一直流传下来的原因。 最浪漫的地名:【乌鹊桥】,跨第三横河东段南侧平行分支,北堍连平桥直街,东侧滚绣坊,西侧长洲路,南堍出十全街,正对乌鹊桥路。古名桥,与阖闾城同建,位于“子城”正门前直街上,建城之初,此处有吴王乌鹊馆,桥因馆得名。唐白居易有“乌鹊桥红带夕阳”、“乌鹊桥高秋夜凉”“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桥头冰未消”等佳句。宋扬备《上元诗》有“月满星移水照天,南飞乌鹊影翩翩”之句。明高启也留下“乌鹊南飞月自明,恨通银汉水盈盈,夜来桥上吴娃过,只道天连织女行”的绝妙意境。此桥虽历经兴衰,至清末民初犹规模宏伟为城内石拱桥之冠。据称,桥拱之顶几与玄妙观三清殿等高。桥纯用武康石构成,至为壮观。

苏州古城区河道的历史变迁

苏州古城区河道的历史变迁 苏州市北枕长江,西临太湖,东连吴淞江,南达杭嘉湖。运河绕城而行,水运发达,物产丰富。自公元前514年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筑斯城,凿斯水”,营建阖闾大城开始,苏州城市河道就开始了自己的历史。 盘门外城河 经过一代代人千百年锲而不舍的努力,至唐宋时,苏州古城内河道体系就已相当完备。这从唐代诗人咏唱苏州的诗篇中能得到有力的佐证。白居易有诗云:“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杜荀鹤《送人游吴》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反映了唐朝时期苏州河道“河如缎带,桥似繁星”的盛况。据宋《平江图》测算,当时城内河道长达82公里,除内城河一环外,有主干河道横河14条,直河6条,尤以城北河道最为密集,整个城区河街并行,几乎是一街一河,即前门是街,后门是河,呈著名的“双棋盘格局”。明吴中水利全书载“城内河流三横四直之下,如经如纬者数以百计。皆自西趋东,自南趋北,历唐、宋、元不湮”。纵横交错、如网似织的城市河道使我们生活的城市充满灵气,小桥流水的风貌更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这是我市的一个重要特点和独特风貌,是一个具有高度城市建筑科学和文化艺术相互交融并有着两千余年悠久历史的遗产。苏州古城构筑了功能上科学合理、使用上方便适用、形态风貌上秀丽柔雅、空间环境上亲切宜人的水城格局,实现了适用、方便与美观的统一和“人、城市、水(自然)之间和谐融合”。 苏州市河道管理处在2003年2月份启动了古城区“一河一档”调查工作,测量统计得出古城市河道约长35公里(不包括护城河),“三横三纵”主河道约长18公里,平江、南园、阊门支流约长17公里。历史上各个时期河道数据见下表。 历史各个时期河道情况表

苏州古城风貌

苏州古城风貌 1.背景资料 苏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苏州古城目前仍然坐落在春秋时代的位置上,格局没有太大变迁,其城市空间布局、河网道路体系、建筑传统和城市景观在我国城市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环绕古城有一条古代人工开凿的护城河,与整个城池同时建成,是整个水城城体水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护城河呈长方形,全长17.48km,水面30~150m不等,东西南北内侧共设8座水城门,外侧连接航道,构成四通八达的航运干线。但是长期以来,苏州护城河两侧充斥着杂乱无章的工厂、仓库、码头以及交易市场,船只随意停靠,河道沿线一派脏乱破败的景象。作为“十五”期间苏州市重点建设的十大工程之一,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于2002年5月正式启动,投资约40亿,是一项集城市交通、生态绿化、景观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也是苏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建项目,对于保护古城风貌、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缓解交通矛盾、发展旅游事业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构筑了更为完善的黄金旅游、交通走廊和防洪屏障,营造了具有苏州水乡特色的景观精品、历史画卷、绿色项链。 2.实习目的 (1)通过对工程的了解,学习古城景观更新的理论与方法。 (2)学习滨水绿地的景观处理手法,以及如何通过景观营造来体现地域文化。 3.实习内容 3.1空间布局 环城绿带以传统风貌、自然生态、一流设施形成水上旅游、陆路交通、绿色生态三大系统,分为四大功能区,西部为金阊十里、盘门水城;北部为吴门商旅、都市驿站;东部和南部为城南山林、枕河人家;东南一线为宝带长桥、运河风光。整条风光带由水系和城墙体系串接,除了保存下来的古城墙残段、古桥等大量历史文化遗存外,沿途设有南园春晓、双桥烟雨、金门流辉、气通阖闾、古津帆影等48个景点,这些景观节点依据历史文化和地貌各有特点,平均500m左右就能欣赏到不同景致,舟漂湖面,位移景换,目不暇接,营造了“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传统苏州景观。 3.2重要地段与节点设计 3.2.1西段 该段是整个环古城工程的精华地段。按照总体规划中对该段的定位,规划重点突出历史文化遗存,充分挖掘金阊十里和青门遗迹的传统精华,进行整体空间与环境整合,在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局部恢复和再现历史原貌,突出整体环城水系中该段极具历史文化内涵的商业与旅游特色。水系和城墙并列的形态是环古城地区的空间构图要素和景观控制原则。为了完善古城现状的城市格局,采用空间梳理的办法,例如百花洲公园,向南拓展,空间上与盘门地区相互联系;向西拓展,空间上向城河及对岸区域敞开,充分展现古城墙、城门等景观。 (1) 阊门节点设计 恢复阊门,再现历史风貌。在五龙汇阊的西侧,布置旅游服务中心及便利的水陆交通设施,将山塘历史街区和预备申报的西中市历史街区相互联系.成为一个龙头和纽带,集中展现姑苏的繁华景象。长船湾与南浩街、北码头与北浩弄的沿河建筑隔水向望,保持较为连续的界面,只在间门及古城墙遗存前敞开视线。南浩街地区远期控制高 度,适当减少住宅层数,形成阶梯状向新区过渡。

苏州古城的保护

苏州古城的保护 夏驯 10081720125 苏州,古称吴,又叫阖闾大城,姑苏,平江,茂苑,吴门,东吴等,广义指苏州,狭义仅指苏州古城区 中国最早的城市平面图平江图 苏州古城,面积14.2平方公里,是古代江南的大城市之一。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令伍子胥建城至今,2500多年,城址未变为世所罕见。是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先后为春秋吴国,三国东吴(前期),元代农民政权周等政权都城。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武帝时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唐代是江南唯一的雄州;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乃红尘中第一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古城的位置至今未变,与宋《平江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相对照,总体框架、骨干水系、路桥名胜基本一致,这在

世界上是罕见,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古城内宋代有河道82公里,桥314座;清末有河道58公里,桥241座;现存河道35.28公里,桥168座,是全国河道最长、桥梁最多的水乡城市,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苏州古城目前还承担着大量工业生产和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职能。工业企业方面:上世纪90年代初,古城区工业企业最多时有286个,用地共达172公顷,占古城总用地12.2%,工业门类齐全,涉及纺织、医药、工艺美术、电子、机械、丝绸、轻工、设备制造八个行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的地位。这些工业企业多数因陋就简,就地改造发展,与住宅、园林、文物古迹等犬牙交错,布点混乱,带来了工业三废和噪音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古城的环境质量和居住质量,也给古城保护与更新及文物保护带来障碍。教育方面:古城区共有小学40所,在校学生26122人;用地面积17公顷,生均用地6.5平方米,有限的用地却承担着全市小学教育总份额的30%。古城内共有中学19所,在校学生22000人,用地面积43.6公顷,生均用地14平方米,承担着全市28%的中学教育量。古城内中小学数量偏多,规模偏小,用地紧张,距国家生均20平方米用地标准差距较大,也不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医疗卫生方面:古城区共有医院5座,占全市医院的40%。医院总体布局不合理,两座市级医院相距仅1公里,

环苏州古城水上游

环苏州古城水上游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各位游客,大家中午好! 今天中午我们要游览的地方是环苏州古城水上游。苏州不仅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东方水城,他被意大利着名的旅行家马克.波罗称为称为“东方威尼斯”。千百年来,水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源,苏州奔腾不息的长江在苏州北部奔流入海,京杭大运河在苏州境内绕城而过,烟波浩渺的太湖,阳澄湖、尚湖等湖泊星如棋布。水是苏州的灵魂,苏州古城因为有了水的滋润而呈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精致。 第一题“觅渡桥—盘门三景”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位于环古城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环城河所包围的陆地就是面积为14.2平方公里的苏州古城,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从北经寒山寺西侧流向苏州古城区,流到这里的时候,向南转了个弯,穿过前面的桥,一直流到中国的另一个天堂—杭州。大家请看,这里的水面宽阔,是京杭大运河南下浙江的咽喉,向北就是东环城河。大家看,河的东南面,有一大一小两座桥,大的叫新觅渡桥,小的叫古觅渡桥。元代之前这里是没有桥的,两岸的老百姓来往只能靠渡船所以这边的船家常借此敲诈过往行人,有一次有一个叫和敬修的尚在被多次敲诈后,非常的气愤,于是下便到处化缘集资筹款,最后建造了这座桥。以前这座桥叫灭渡桥,后来又要为什么叫“觅渡桥”在苏州话中“灭”和“觅”是同音,后来才演变成觅渡桥。大家看河边有一组铜像:盘做的呢就是敬修和尚,有一个女子拎着包袱,似乎在急切的摆手招唤船家,而船家将手放在水边,好像在是听不见叫声,其实他是想乘

机敲诈一笔,这幅雕像生动的讲述了当时的情景。觅渡桥是一座典型的苏州古桥,距今已近有70 多年的历史了。每当月圆之夜皓月当空,桥洞的倒影和月亮的到相映成趣,“觅渡揽月”是赏月的绝佳美景。 大家看一下前方的那段城墙,城墙长225米,高8米,城门上还竖起了一座高9米的双层角楼,这处景点叫赤门牒影。公元514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建造阖闾大城,一共建了八座水陆城门,这边原来是赤门的遗址,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座城墙是2004年修复的。苏州是全国唯一一座历经两千余年仍然保留在原城址上的春秋古城,那苏州古城究竟有什么魅力呢各位游客请登上小船,待会小张我会慢慢地给您介绍。 因为苏州水上便利,很久以前环古城风光带就成为了建材、棉花、蚕茧等大宗商品的集散地。从近代开始,面粉、瓦房、钿瓷、缫丝、棉纺等工厂都建在边上。21世纪初,为了恢复环古城的历史风貌,苏州政府对环古城河进行彻底的整治,怎么整治的呢让两岸的工厂,人家搬走,对部分城墙进行维修,两岸种植了大面积的花木,行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环古城风光带。 各位游客,前面有座横贯南环城河的桥,叫做南园桥。2004年4月16日晚上,在南园桥旁的南环城河上举行了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开幕式。经过南园桥后,是位于苏额主干道人民路的人民桥,它是一座廊桥,桥洞里还藏着16幅精美的浮雕,例如筑城争霸、学风蔚然,能工巧匠等,每一副浮雕都充分的展示了苏州的历史文化。过了人民桥,大家看旁边的家乐福超市。也许您会纳闷了,这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超市罢了,有什么好看的呢?其实,这儿原是苏州最后一名状元陆润痒所办的

苏州古城风貌建设之历史文化保护调查问卷

山塘街景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调查问卷 1.您对于苏州历史文化遗产是否有所了解? A. 比较了解 B. 了解 C. 听说过但不了解 D. 不了解 2.您最看重山塘街的什么特点? A悠久的历史文化B深厚的人文气息C特色美食D其他 3.您喜欢山塘街哪种美食? A.秘制臭豆腐 B.鸭血粉丝 C.海棠糕 D.梅花糕 4.您了解山塘街哪个著名建筑? A.古戏台 B.老苏州茶馆 C.玉涵堂 D.其他 5.您对山塘街的保护发展措施了解吗? A非常了解B听说过但不太了解C不是很了解D不了解也不关心6.您认为政府对山塘街的保护有意义吗? A值得重点保护B基本维护即可C没有保护价值D无所谓 7.您认为以下哪些方式最能有效保护文化古迹?(多选,最多2项) A加强法律保护力度B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监督机制C科学规划开发与保护并重D培养市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E控制游客数量F其他 8.您觉得山塘街现存的意义是什么? A.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历史的缩影,能唤醒人们的历史文化保护意识 B. 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景观,是现代苏州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及文化符号 C. 仅是城市环境的一个装饰,通过它来衬托新建筑的魅力 D.没什么大的意义 E. 其他 9.您对山塘街的下列情况哪些比较满意?(多选) A.宣传力度 B.商业开发 C.周边交通 D.基础设施 E.景观效果 F. 遗址保护 10.您希望山塘街未来发展的定位是什么? A.历史文化宣传场所 B. 商业区 C. 大众休闲场所 D. 其他, 11.您觉得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是什么? A通过悠久的历史沉淀,激发游者的爱国情怀B 还原历史真貌C 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多样化进程中能起到积极作用D促进旅游产业大发E 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相结合F其它

环苏州古城水上游

各位游客,大家中好! 今天中午我们要游览的地方是环苏州古城水上游。苏州不仅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东方水城,他被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克.波罗称为称为东方威尼斯”。千百年来,水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源,苏州奔腾不息的长江在苏州北部奔流入海,京杭大运河在苏州境内绕城而过,烟波浩渺的太湖,阳澄湖、尚湖等湖泊星如棋布。水是苏州的灵魂,苏州古城因为有了水的滋润而呈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精致。 第一题觅渡桥一盘门二景”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位于环古城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环城河所包围的陆地就是面积为14.2平方公里的苏州古城,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从北经寒山寺西侧流向苏州古城区,流到这里的时候,向南转了个弯,穿过前面的桥,一直流到中国的另一个天堂一杭州。大家请看,这里的水面宽阔,是京杭大运河南下浙江的咽喉,向北就是东环城河。大家看,河的东南面,有一大一小两座桥,大的叫新觅渡桥,小的叫古觅渡桥。元代之前这里是没有桥的,两岸的老百姓来往只能靠渡船?所以这边的船家常借此敲诈过往行人,有一次有一个叫和敬修的尚在被多次敲诈后,非常的气愤,于是下便到处化缘集资筹款,最后建造了这座桥。以前这座桥叫灭渡桥,后来又要为什么叫觅渡桥”? 在苏州话中灭”和觅”是同音,后来才演变成觅渡桥。大家看河边有一组铜像:盘做的呢就是敬修和尚,有一个女子拎着包袱,似乎在急切的摆手招唤船家,而船家将手放在水边,好像在是听不见叫声,其实他是想乘机敲诈一笔,这幅雕像生动的讲述了当时的情景。觅渡桥是一座典型的苏州古桥,距今已近有70多年的历史了。每当月圆之夜皓月当空,桥洞的倒影和月亮的到相映成趣,觅渡揽月”是赏月的绝佳美景。 大家看一下前方的那段城墙,城墙长225米,高8米,城门上还竖起了一座高9米的双层角楼,这处景点叫赤门牒影。公元514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 胥建造阖闾大城,一共建了八座水陆城门,这边原来是赤门的遗址,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座城墙是____ 修复的。苏州是全国唯一一座历经两千余年仍然保留 在原城址上的春秋古城,那苏州古城究竟有什么魅力呢?各位游客请登上小船,待会小张我会慢慢地给您介绍。 因为苏州水上便利,很久以前环古城风光带就成为了建材、棉花、蚕茧等大宗商品的集散地。从近代开始,面粉、瓦房、钿瓷、缫丝、棉纺等工厂都建在边上。21世纪

苏州环古城导游词

苏州环古城导游词 苏州环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也是有着许多的古建筑的。下面是为大家的关于苏州环古城的导游词,欢迎大家的阅读。 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小赵,欢迎参加苏州环古城河上游。 我们现在位于环城河与古运河的交汇处:环城河包围的陆地就是面积为14.2平方公里的苏州古城,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从北经寒山寺西侧流向苏州古城区,在横塘镇附近与胥江汇合,经泰让桥与西环城河相连接,在胥门外向南,经南环城河,穿过吴门桥、人民桥等桥梁,流到这里,便向南转了个弯,穿过觅渡桥,经唐代宝带桥旁,浩浩荡荡一直向南,流到另一个天堂城市杭州。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一句老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古老的大运河把这两座天堂城市早就连接起来了。由于经济的发展,大运河日益繁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州古城南郊蠡市镇之北开挖了一段新航道,向东到北带桥北侧,注入大运河古航道。每天数以千计的运输船只从新航道经过,使苏州的胥江和环古城河清静起来了,为发展旅游水上游提供了好条件。 现在大家请看,这里水面宽阔,是京杭大运河南下浙江的咽喉,向北就是东环城河,是通向葑门的必经之处。我们往河的东南面望去,可以看到有一大一小两座桥,大的叫新觅渡桥,小的叫古觅渡桥。元代之前这里是没有桥的,只有摆渡船。船家常借此敲诈过往行人,和

尚敬修屡遭敲诈后,立志要造桥利民,便到处化缘集资筹款,最后如愿以偿。桥最初叫“灭渡桥”,吴方言中“灭”和“觅”是同音,后来才演变成觅渡桥。古觅渡桥桥孔跨度19.8米,罕见的是如此高大的拱桥,拱券厚度仅30厘米。 在河边有一组塑像:摇船摆渡的船夫、摇手招呼渡船的女子以及在正在为建桥而化缘的敬修和尚,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景。 觅渡桥是一座典型的苏州古桥,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每当月圆之夜,皓月当空,桥洞的倒影和月亮的倒影相映成趣,“觅渡揽月”是赏月的绝佳美景。在觅渡桥南堍的西南面,我们见到的那座红砖瓦房就是1895年也就是清代光绪年间设立在苏州的海关,已有约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是苏州最早的海关遗址,目前受到了市政府的保护。 觅渡桥的对岸,是以苏州市花命名的桂花公园,位于苏州古城的东南角,与觅渡桥隔水相望,形成了古代城墙与古石桥交相辉映的景致。请大家看桂花公园内,南环城河与东环城河交汇处的古城楼和古代城墙,名为“赤门堞影”,是一座近年来重建的双层城楼和城门,以及恢复的一段城墙。从桂花公园向西延伸到南园桥,都是长满绿草和树木的土山,原来这是苏州的古代城墙遗址。古城桥是苏州古城2500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苏州历史的标志和见证。 城河南岸芦苇丛中有一个小岛,叫“菰蒲花洲”。在它四周环水的地方,我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浮水、挺水、半水生、湿生植

314-基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苏州古城交通规划研究

基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苏州古城交通规划研究 樊钧 李锋 潘铁 李新佳 王昊 范巍巍 【摘要】把握苏州市成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机遇,在苏州名城保护规划体系的基础上,构建起苏州古城以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为主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现代绿色交通的展示区,从“公共交通、人本交通、绿色交通、智慧交通、可控交通和特色交通”等方面入手制定政策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名城保护;城市交通;综合交通体系 1 古城交通现状分析 由于历史发展沿革,苏州古城集聚了大量的城市功能,包括行政、医疗、教育、会场、商业、旅游、居住等;吸引大量进出古城交通出行,周边路网交通拥挤水平较高;同时,由于古城居住环境尚未得到全面有效的改善,绝大多数古城就业人员也居住在古城外,增加古城通勤交通压力。古城区旅游资源集中,特别是节假日集聚效应尤其明显,对于古城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 2 古城总体保护格局 苏州是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30多年来,在“全面保护古城风貌”方针的指导下,古城保护取得较好的成绩。姑苏区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的设立,改变了古城三区分割的局面,为古城谋求整体保护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历史城区保护方面,苏州提出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促进转型发展,提升宜居环境,优化交通组织与管理,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通过“两环、三线、九片、多点”的保护结构,实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的保护和示范目标;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完善名城保护机制,使苏州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示范区。 3 古城交通发展战略 3.1规划目标 合理协调交通发展与古城保护的关系,从“公共交通、人本交通、绿色交通、智慧交通、可控交通和特色交通”等方面入手构建起苏州古城以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为主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现代绿色交通的展示区。 3.2发展策略 (1)公共交通 确立公交优先的整体交通发展格局,加大对于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投入,加密站点覆盖率,其中轨道交通站点的500米站点覆盖率不少于60%,常规公交站点300米站点覆盖率

苏州古城怡园历史保护区规划文本

苏州古城怡园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整治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1-0-1为确保苏州怡园历史文化保护区得到切实的保护,为使保护区内的各项实施管理工作能科学、合理、有效进行,而提供技术立法依据,受苏州市规划局的委托,特制定本规划。 1-0-2 本规划的编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按照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制定,符合有关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 1-0-3本规划所指怡园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范围是景德路以南,干将西路以北,新春巷以东,人民路以西。面积约为16.08ha。 1-0-4本规划经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规划、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执行,如有重大调整,修订本,须经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第一节规划依据 2-1-1《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2-1-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1-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2-1-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2-1-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2-1-7《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1-8《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办法》、《苏州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暂行规定》 2-1-9《苏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复整治消防管理办法》 2-1-10《苏州市城市紫线管理办法》(试行) 2-1-11《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2-1-12《苏州古城25号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1998) 第二节规划原则 2-2-1原真性:保护体现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价值的真实的历史原物,保护其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 2-2-2整体性: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整体格局和风貌,保护区内所有历史文化遗存及其所属的环境,保护全面的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存。 2-2-3可读性:保护不同历史时期遗存的反映其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各类文化遗产。 2-2-4 可持续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长期的的事业,要实现社会、环境、经济和文化效益的统一发展。 第三节规划指导思想 2-3-1全面保护区内古典园林;保护修复文物古迹、古建筑;保护河道、街巷空间格局;保护具有代表性的近代建筑。 2-3-2注重整体功能和环境提升,延续古城风貌特色,完善内部功能。 2-3-3按照传统街巷肌理组织交通,保持区内原有格局,疏解人口密度,完善消防等市政设施,改善居住条件。 2-3-4合理组织旅游景点和线路,展示历史文化保护区独特风貌,以保护带动旅游和社区的发展。

苏州古城区地下空间规划研究

苏州古城区地下空间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16-04-20T15:17:47.77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1月供稿作者:许永兵杨阳郭岸峰[导读]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针对苏州古城区保护及发展的问题,文章以地下空间开发的理念对苏州古城区的保护和开发进行了研究,以地下空间开发的手段促进古城的综合发展。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125) 【摘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针对苏州古城区保护及发展的问题,文章以地下空间开发的理念对苏州古城区的保护和开发进行了研究,以地下空间开发的手段促进古城的综合发展。【关键词】地下空间;苏州古城区;需求预测;规划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指城市地表以下的地层空间,对地层空间加以有序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则,其结果主要表现在城市中构筑了服务于城市发展的各种地下空间设施。因此,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就是以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为基础,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城市地下空间实体所开展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结合的规划。 苏州是全国特大城市,随着人口的集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地上开发资源逐步被消耗,地上空间越来越紧迫。苏州古城区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其历史保护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功,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古城区社会环境承载面临严峻考验,地下空间规划和建设正是保护古城发展古城的突破口。 1.地下空间开发相关理论城市地下商业开发、地下交通工程建设、市政设施、城市人防、防灾是城市地下空间的主要功能。 1.1地下商业开发: 城市地下商业空间是缓解城市地面和空中商业空间匮乏问题的重要手段,地下商业开发会利用传统城市商业圈形成的规模优势和服务优势,在比较短时间即可获得丰厚的收益,并在进一步丰富城市商业和城市服务数量和种类的基础上,综合发展出体系更加合理的、层次更加多样的城市商业空间,,激发城市商业发展活力,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 1.2地下交通设施:城市地下交通系统主要是指交通设施如轨道交通系统,地下车行系统、地下停车系统、地下步行系统和地下交通枢纽等在地下进行连续建设所形成的地下交通体系和网络。 1.3地下市政设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包括给水管网、污水管网、雨水管网、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管等市政管网和设施。随着市政设施地下空间的开发,集多种管线为一体的综合管廊逐渐成为市政管线地下综合开发的一种新的形式。 2.国内外地下空间发展案例 2.1日本:日本地下空间开发为以地铁交通线为发展轴的“轴向滚动”发展模式,以轴向滚动发展为主体,建设星罗棋布的城市地下综合体。其地下空间主要通过城市道路下的公共通道连接区内各建筑与地铁车站,到达其它用地无须穿越相邻用地。据统计,截止目前日本已至少在近30个城市共计建造地下街近200处处,每天进出地下街的人数达到1200万人,占国民总数的九分之一。 2.2 杭州钱江新城:杭州钱江新城在其核心区进行了规模打200多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形成以波浪文化城和地铁1、2号线换乘站为主轴线集商业、文化娱乐、交通疏散、停车、人防、市政设施等于一体的地下城。整个波浪文化城主体平面呈“T”字型共两层,一层是步行街,两侧布满各色商店,二层是公交、私家车、出租车的交通街,并与地铁站口相接。 3.苏州古城区地下空间规划研究 3.1苏州古城区地下空间开发现状 现状苏州古城区地下空间开发主要为地块配建停车场以及部分商场地下一层的附加商业,地下空间开发比较分散,且系统性和协调性不够。市政管线种类繁多,敷设形式不一,大多管线沿道路敷设于古城地下浅层,受空间限制和道路维修等因素影响较大,其服务功能和效益有待提升;部分市政设施分布于古城地面,市政管线及市政设施地下空间开发无系统规划和控制。 3.2苏州古城区地下空间发展需求预测 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与地上开发规模紧密相关,一般按照地上建筑规模的一定比例进行预测,主要结合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交通枢纽用地、轨道交通设施用地进行。 苏州古城区建设用地总规模约为1370万平方米。根据各用地组成比例及计算,古城区预测的地下空间总规模约为398.1万平方米,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与地面建筑规模的比例约为29%。 3.3苏州古城区地下空间规划研究 3.3.1商业总体布局:规划形成“一心两翼多点”的商业空间规划布局,其中一心主要以轨道交通1号线、4号线、6号线及观前商业街为边界,规划形成苏州古城区核心地下商业开发模式,商业开发主要依托轨道交通及现有的商业步行街,升级打造苏州古城区核心商业体系;两翼分别是北部和南部副中心,北部商业副中心以市域S1线为主要依托,结合轨道交通4号线形成“两站一区间”开发模式,打造古城区北部地下商业中心的同时,促进区域土地升级;南部商业副中心以轨道交通4号线、5号线换乘站为中心,打造以轨道站点为中心的地下空间商业模式。 3.3.2交通设施布局:依托轨道交通打造人民路商圈、临顿路商圈、桃花坞大街商圈、南门商圈等地下步行道交通系统;结合古城用地开发状况,结合公园绿地及相关开敞空间规划新增地下公共停车场,缓解古城区停车难的同时,还原绿色生态的地面空间。 3.3.3市政设施布局:主要形成以干线管廊为内环,支线管廊发射型的综合管廊布局,其中由养育巷-十全街-凤凰街(临顿路)-白塔路围合成古城区干线管廊,人民路、东北街、景德路、新市路等主要道路为支线管廊。最终形成覆盖古城区大部分区域的古城综合管廊系统。此外,建议对齐门变、干将变、竹辉变进行地下变电所改造,集约发展古城用地,并提高周边土地的价值。 3.4地下空间开发实施策略

环苏州古城水上游

环苏州古城水上游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各位游客,大家中午好! 今天中午我们要游览的地方是环苏州古城水上游。苏州不仅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东方水城,他被意大利着名的旅行家马克.波罗称为称为“东方威尼斯”。千百年来,水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源,苏州奔腾不息的长江在苏州北部奔流入海,京杭大运河在苏州境内绕城而过,烟波浩渺的太湖,阳澄湖、尚湖等湖泊星如棋布。水是苏州的灵魂,苏州古城因为有了水的滋润而呈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精致。 第一题“觅渡桥—盘门三景”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位于环古城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环城河所包围的陆地就是面积为14.2平方公里的苏州古城,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从北经寒山寺西侧流向苏州古城区,流到这里的时候,向南转了个弯,穿过前面的桥,一直流到中国的另一个天堂—杭州。大家请看,这里的水面宽阔,是京杭大运河南下浙江的咽喉,向北就是东环城河。大家看,河的东南面,有一大一小两座桥,大的叫新觅渡桥,小的叫古觅渡桥。元代之前这里是没有桥的,两岸的老百姓来往只能靠渡船所以这边的船家常借此敲诈过往行人,有一次有一个叫和敬修的尚在被多次敲诈后,非常的气愤,于是下便到处化缘集资筹款,最后建造了这座桥。以前这座桥叫灭渡桥,后来又要为什么叫“觅渡桥”在苏州话中“灭”和“觅”是同音,后来才演变成觅渡桥。大家看河边有一组铜像:盘做的呢就是敬修和尚,有一个女子拎着包袱,似乎在急切的摆手招唤船家,而船家将手放在水边,好像在是听不见叫声,其实他是想乘

机敲诈一笔,这幅雕像生动的讲述了当时的情景。觅渡桥是一座典型的苏州古桥,距今已近有70 多年的历史了。每当月圆之夜皓月当空,桥洞的倒影和月亮的到相映成趣,“觅渡揽月”是赏月的绝佳美景。 大家看一下前方的那段城墙,城墙长225米,高8米,城门上还竖起了一座高9米的双层角楼,这处景点叫赤门牒影。公元514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建造阖闾大城,一共建了八座水陆城门,这边原来是赤门的遗址,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座城墙是2004年修复的。苏州是全国唯一一座历经两千余年仍然保留在原城址上的春秋古城,那苏州古城究竟有什么魅力呢各位游客请登上小船,待会小张我会慢慢地给您介绍。 因为苏州水上便利,很久以前环古城风光带就成为了建材、棉花、蚕茧等大宗商品的集散地。从近代开始,面粉、瓦房、钿瓷、缫丝、棉纺等工厂都建在边上。21世纪初,为了恢复环古城的历史风貌,苏州政府对环古城河进行彻底的整治,怎么整治的呢让两岸的工厂,人家搬走,对部分城墙进行维修,两岸种植了大面积的花木,行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环古城风光带。 各位游客,前面有座横贯南环城河的桥,叫做南园桥。2004年4月16日晚上,在南园桥旁的南环城河上举行了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开幕式。经过南园桥后,是位于苏额主干道人民路的人民桥,它是一座廊桥,桥洞里还藏着16幅精美的浮雕,例如筑城争霸、学风蔚然,能工巧匠等,每一副浮雕都充分的展示了苏州的历史文化。过了人民桥,大家看旁边的家乐福超市。也许您会纳闷了,这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超市罢了,有什么好看的呢?其实,这儿原是苏州最后一名状元陆润痒所办的

苏州古城水道演变及保护研究报告

苏州古城水道演变及保护研究 刘悦洋 苏州市第一中学高二[1] 江苏苏州( 215006) 【内容提要】水是苏州的灵魂,水道则是苏州古城的命脉,从古至今,苏州城的基本轮廓保持住了,但是原有水道改造、变迁、填埋较多。苏州城市发展要把保护水资源作为第一要务,促进古城水道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 【关键词】古城水道,吴文化,历史演变,保护利用 研究背景 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很高的水乡古城,历来是以鱼米之乡著称,繁体“蘇”字就是由“鱼”“禾”构成,水是苏州的灵魂,水道则是苏州古城的命脉,保存至今的的宋代平江图见证了千年苏州城池,古城的基本轮廓保持住了 2500余年,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水道改造、变迁,填埋较多,已今非昔比。为此,我们针对苏州古河道的变迁,对其演变及保护历程进行考察,阐释苏州水道的特点,提升人们对苏州现存河道发展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研究目的 苏州作为一个水网城市,有价值的优秀古建筑大部分构筑在古城水道周围,这些富有代表性的建筑构成了苏州古城的河道景观。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设施的不断更新,人们出行走水路已经不是最快捷的方式,对苏州原有的河道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弱。上世纪70年代以后,陆上交通发发展迅速,车多了,船少了,加上苏州城里增办了许多工厂,污水往河里排放,水质逐步发臭变黑。 苏州的城市发展一定要把保护水资源作为第一要务,因为水是苏州城市定位中最具价值、最有特色、最能持久的核心因素。2500多年的岁月积淀,苏州古城里的古典园林、古城墙、古河道、古街巷、古塔、古桥、古建筑群星罗棋布,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更留下了保护的重任。 研究意义 保护好现存的水道,使之与苏州古典园林、古城墙、古桥、古街道、古建筑

苏州古城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途经研究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目录...................................................................................................... III 第一章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相关概念 (2) 1.2.1苏州古城区 (2) 1.2.2土地利用可持续 (2)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2) 1.4研究方法与内容 (3) 1.4.1研究方法 (3) 1.4.2研究内容 (3) 1.4.3研究框架 (4) 第二章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 2.1基础理论 (6) 2.1.1城市多目标协同论 (6) 2.1.2城市PRED系统理论 (6) 2.1.3新城市主义 (6) 2.1.4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7) 2.2国内外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7) 2.2.1国外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 (7) 2.2.2国内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与实践 (11) 2.3古城保护的相关理论研究发展 (14) 2.3.1国外古城保护的相关理论研究发展 (14) 2.3.2国内古城保护的相关理论研究发展 (15) 2.4古城保护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16) 2.4.1古城保护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理论研究 (16) 2.4.2古城保护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实践研究 (17) 2.5研究总结 (19) 第三章苏州古城区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21) 3.1苏州古城区用地可持续评价 (21) 3.1.1苏州古城土地可持续性评价过程 (21) 3.1.2苏州古城土地可持续性评价结果 (24) 3.2苏州古城区人口现状与问题 (24) 3.2.1古城人口现状 (24) 3.2.2古城人口问题 (25) 3.3苏州古城区土地利用问题 (26) 3.3.1土地利用结构 (27) 3.3.2土地利用布局 (29) 3.3.3土地利用强度 (3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