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内容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内容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内容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内容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简论

1.简述中国文化的特点。

中国文化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并蓄,整体性强,形式多样。第二章中国历史

(一)名词解释:

1、鸦片战争

2、洋务派与洋务运动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文明的源头不是单一的?

我国古代文明的源头不是单一的。1965年在云南省发现的"元谋猿人"距今达170万年,这是我国历史的开端.根据考古发现证明,中国文明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形成的,它起源于我国的各个地区,比较有名的是"四大区域说",认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有四大区系,它们是A、黄河流域文化区,如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B、长江流域文化区,如河姆度文化、马家?文化等.C、珠江流域文化区,如“石峡遗址”等。D、北方和东北文化区,如“红山文化”。

第三章中国的民族

1. 中国政府实行哪些正确的民族政策?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各民族大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自由,支持少数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

第四章中国姓氏文化

1、中国的姓氏是如何产生的?

姓氏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现代学者对于姓氏的产生有各种看法,基本可归纳为3种观点:A、姓氏产生于母系社会。这种观点认为,姓从女从生,应是起源于母系社会的标志,属不同母系血缘的区别。传说中远古帝王的姓都带有女字旁,如炎帝姓姜、黄帝姓姬、少昊姓赢、虞舜姓姚、夏禹姓姒,这些姓是中国最早的姓。氏是代表母系氏族的分支。

B、姓氏起源于父权制家庭产生以后。这一观点认为,姓字的“女”旁是父系社会酋长多妻制的痕迹,具体地说,姓应产生于上古时代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源于国家政权对贵族的赐命。改朝换代后,新的政权要对贵族的姓重加赐命。氏是姓的分支。

C、源于古代图腾。这一观点援引国外人类学的图腾说,认为姓起源于古代图腾,氏是姓的分支,是其支族的徽号。

第五章中国古代哲学

一、名词解释:

1.内圣外王:内圣,讲的是人的修养成就;外王,讲的是在社会上的功用。所谓内贤外王,是说一个在精神修炼、道德修养方面获得最高成就的人最有资格为王。内圣外王的整个过程可以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依次递进,被中国历代社会所推崇的理想任务几乎都按这种格式加以塑造。

2.诸子百家:指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今天我们可以明确地区分诸子与百家,诸子是指那个时期建立独立思想,树立专门学说的代表人物,百家纸各个学派,不过在古代常常是混杂统称的。根据司马迁的解释,诸子百家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社会的各阶层,各个群体都在思考社会、自然界出现的五花八门的现象,都在寻找天下太平、人类生存的最好方式。3.帝王之术:韩非子认为,法权术确一不可,都是帝王统治的工具,帝王必须有威严,必须有法,必须有用人之术,这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术。法家思想,是以后封建统治者维护集权统治的理论基础。

4.玄学:是魏晋时代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它是以老庄思想为主旨,糅合儒家经义所形成的学说。所谓“玄”是指深奥难懂,无法用语言明确表达的某种状态,道理,研究这种状态、关系或道理的学问叫做“玄学”。

二、问答题:

1.简叙孔子所建构的关于儒学的基本框架。

儒学创自孔子,孔子为儒学建构了一个基本框架,他提出了“为国以礼”的治国方案,“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述而不作的文化观,即儒家所谓的“圣人创作”,“贤人传述”。后人又把孔子整理的六经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圣经》(古代诗歌总集),《书经》(记言的历史),《礼经》,《春秋》(以鲁国为中心的编年史,以后经过孟子荀子的继承和发展,儒家成了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思想流派。

2.分别叙述先秦时期儒家、墨家、道家、名家、阴阳家、法家与兵家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主要思想、中心概念。

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代表著作是《论语》;主要思想是,正名,仁爱,天命,中庸;另一代表人物是荀子;代表著作是《荀子》;主要思想是,明于天人之分,化性起伪,人格培养。儒家的中心概念是仁与义,所以又称仁义之道。

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代表著作是《墨子》;主要思想是,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明鬼,兼爱,非攻等十大主张;中心概念是“利”,是贯穿在墨子十大主张中的一条主线,它是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国家百姓之利是墨子制定一切价值的标准。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代表作是《老子》,有叫《道德经》;主要思想是,无名之道,反者道之动,无为而治。另一代表人物是庄子;代表著作是《庄子》;主要思想是“万物一齐”,二是齐是非;他们的中心概念都是“道”

名家:代表人物是惠施;主要思想是以辩论名实伪中心的一个学派。

阴阳家:代表人物是邹衍;代表著作是《周易》,主要思想是术数;中心概念是阴阳五行学说。

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代表著作是《韩非子》;主要思想是以法治为中心,综合运用法势术;中心概念是,韩非子认为,法权术缺一不可,都是帝王统治的工具,帝王必须有权威,必须有法,必须有用人之术,这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术。

兵家:代表人物是孙子;代表著作是《孙子兵法》;主要思想是知己知彼知人知天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中心概念是“奇正”。

3、弄清宋明理学发展的大概线索。

宋明理学是宋明儒学的总称,涵盖了宋明600多年。理学的形成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儒学内在的变化,两汉以后,以经学为表现形式的儒学由于墨守师说,拘泥于训诂,活力消失,危机重重,致使儒家转向探求儒学的“原道”和“原形”,二师来自以前与儒家相对立的佛教与道教,形成了吸取佛老思想,以儒家伦理纲常为核心内容,以精巧则学思辩为理论基础的儒学。

第六章宗教信仰

一、名词解释

1.封禅

封禅就是由帝王亲临, 封是在泰山顶上设坛祭天,禅是在泰山附近的小山上祭地,封禅的根本目的是帝王取得天子身份以后,以天子身份祭告天地,以表明自己的统治符合天意,合乎正统.

2 藏传佛教

佛教有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分,藏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主要在西藏地区形成和发展.藏传佛教又叫喇嘛教,它是在西藏地区流行的佛教.

藏传佛教主要以印度传入的密教经典为主,吸收了本教的某些仪式,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所谓藏密.藏传佛教的最后一个教派是格鲁派,又叫黄派.

(二)、回答问题

1、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哪几家主要的佛教宗派?他们的代表人物、主要教义或特点是什么?

佛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可许许多多的派别,其中影响最大的为以下几家:

(1) 法相宗又叫唯识宗,它是中国的创始人是唐代著名的翻译家玄奘与他的弟子窥基.法相宗的中心教义是一切唯识.

(2) 天台宗又称法华宗,它的特点是把南北不同风格的佛教学派容于一体.其重要代表人物有智艺等.我们可以把天台宗的学说归纳为止观说,止观是要人在修习禅定过程中,用内省获取智慧,达到一心三观或三谛圆融.

(3) 华严宗的代表人物是法藏被认为是华严宗大师.华严宗的主要教义是法界缘起. 华严宗比较注重运用重要范畴来说明思想,其中是理与事.理可以是心,真理,性来理解,事则为所表现的现象.

(4) 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后一个学派,禅成了佛教与佛学的同义词.佛教的流行有它的社会原因,首先是因为禅宗的平民化特点.其次,禅宗体现了佛教学与儒学的统一.禅宗分为南宗与被北宗,南宗是禅宗学说发展的基础, 创始人是惠能,禅宗的特点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外别传的心法。

2、谈中国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佛教与中国的哲学史. 佛教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力图证明主观精神世界的绝对性,宋代以后的唯心主义者几乎都从佛教哲学中吸收营养,唯物主义者几乎都从佛教哲学中汲取营养,唯物主义也是在与佛教碰撞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2) 佛教与中国文学.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很明显。在文学题材上,有大量的以描写佛教,渗透佛理为诗文题材,在艺术风格上,由于佛教追求自我解脱,宣传心中求佛,从而形成清淡悠远,追求言外之意的艺术流派.在诗歌理论上,有以禅论诗,诗歌创作要意境空蒙的说法,在创作队伍上,作者常常是诗僧结合,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和尚诗人.

(3) 佛教与艺术。突出表现在绘画和雕塑.中国的石窟艺术是印度佛教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丝绸之路反映了佛教的巨大影响,发达的壁画体现了大量的佛教内容.

(4) 佛教与中国语言.佛教的流传使佛语,佛典大量渗入社会生活,并使意义发生转化,成了人们常用的成语,俗语,谚语和惯用语。

3.分别介绍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四大禅林,三大石窟艺术

四大名山: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华山和浙江的普陀山.

四大禅林:山东省长清县的灵岩寺,浙江省天台县的国清寺,湖北省当阳市的玉泉寺和南京市的栖霞寺.

三大石窟艺术:山西省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省的敦煌石窟,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石窟。

5.中国的四大清真寺是?

广州怀圣寺、泉州清真寺、扬州仙鹤寺、杭州凤凰寺。

第七章中国古代教育

(一)填空

1. 西周设于王城的大学叫(辟雍),设于诸侯国的大学叫(宫泮)。西周官学的教学内容主要为礼、乐、射、御、书、数,称作(六艺)。

2. 汉代的中央官学有(太学)、(鸿都门学)、(四姓小侯学)。其中专门学习书画辞赋的艺术学校是()。

3. 宋初的四大书院是(石鼓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白鹿洞书院);一说四大书院有嵩阳学院,而无石鼓学院。南宋有岳麓学院,白鹿洞学院,丽泽学院,象书学院四个著名书院。

(二)名词解释:

1.国子监

唐代中央设有6个学校,在国子监学习的人叫“监生”;明代的国子监除担任教育行政管理职责外,同时又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到了清代,国子监取代了太学,成为唯一的最高学府。但是,国子监不再是行使教育行政管理职责。

2.《百家姓》

《百家姓》大约成书于北宋初年,其撰著者不详。书中收录单姓440个,复姓62个,姓后列有该姓的郡望。《百家姓》的排列并不依某姓人数多寡为序,其首姓赵,是宋朝皇族之姓,因而后人推测该书作者很有可能是原吴越治下的人。

3.《三字经》

《三字经》是南宋学者王应麟所作,其文字简洁,善于概括,在不长的篇幅里包括了大量的历史知识和道德说教。《三字经》用韵文写成,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故成为封建时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蒙学教材。

4.《千字文》

《千字文》的作者是南朝梁周兴嗣。据传,梁武帝为了教他的儿子识字,让人选了一千个不重要的字交给周兴嗣编写,周兴嗣花了一夜时间,将这一千个杂碎散乱的字组织条贯,编次以韵,组织成对仗工整的绝妙文章。

(三)问答题

书院教育与官办学校的教育有何不同?它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有何积极的意义?

书院在宋元时期开始蓬勃发展。书院的性质为民办大学,一般多设于山林名胜之地。其办学的宗旨不是为应付科举,师生不慕名利,专心学问,互相间的关系融洽,学术研究的风气甚浓。书院的教学内容与当时正在兴起的理学有关,教学方法采用个人钻研,互相问答和聚众讲解相结合,教师进行读书指导,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书院还创立“讲会”制度,邀请不同学派的学者往来讲学,进行学术交流。书院教育追求学术自由,促进学术的发展。学院的教育形式有别于官学,吸引了大批学子。宋代涌现出一大批有名的书院,其中石鼓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白鹿洞书院被称作“宋初四大书院”。

第八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一)填空:

1.夏商周的选举制度为世卿世禄制,两汉是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是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实行科举考试制。

2.南宋以后,殿试第一甲的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

3.明清院试合格者称作生员或秀才、乡试合格者称作举人、会试取中者称作贡士、殿试取中者称作进士。

(二)名词解释:

1.三舍法

2.八股文

(三)问答题

试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得失

第九章中国古代典籍

(一)填空

1.明代编撰的《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是现存规模最大的类书,清代乾隆年间编撰的《四库全书》是古代最著名的丛书。

2.《四库全书》编成后,写成七部,分别藏于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北京紫禁城内的文渊阁、北京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以及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杭州的文澜阁。

(二)名词解释

1. 十三经

2.纪事本末体史书

(三)问答题

1.何谓善本书?评价善本书有那些标准?

2.古籍四部分类法如何发展而来?四部各收录那些主要书籍?

第十章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一、填空:

1、汉和帝时,蔡伦总结民间经验,造出了轻便又经济适用的纸,把它献给皇帝。人们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2、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用天然磁石制造出的指南针称司南。

3、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唐咸通九年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是目前我国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印刷品。

4、中国古代的著名农械有西汉赵过的耧车、东汉杜诗的水排、三国马钧的翻车、西汉刘景宜的牛转连磨等。

5、东汉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和他同时代的华佗发明了“麻沸散”,用于对病人麻醉施行手术。

二、名词解释:

1、二十八宿:古代的天文家在观测天象时,选取黄道带及赤道带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观测的标志,其中每个星宿由若干颗星组合。二十八俗又以东、北、西、南方位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与四方保护神苍龙、玄武、白虎、朱雀相配。古人认为,二十八宿属于恒星,它们的方位是永恒不变的,因而可用来作为观测行星的坐标。

2、阴阳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它既考虑,太阳的活动,也考虑月亮的活动。它是根据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规律,把一年十二个月分成二十四个节气。同时,它也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依据,称月亏最甚之日为朔日,月圆之日为望日。朔日是每月的初一,望日是每月的十五,朔望的月相变化亦作为制订历法时的参考。

3、节气:中国古代的历法把一年十二个月分成二十四个节气,这是依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所处的二十四个不同位置制定的,它能反映不同月份的气温、物候和雨量变化,有利于安排农业生产。

4、《黄帝内经》: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古老而完整的典籍。它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三、问答题:

简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科技偏种实用,忽视理论的研究。古代发达的学科都与实用有关。如古人为。天象能反映天命,关系王朝的兴衰,天文历法因而受到重视。天文测算需要数学,数学亦随之发达。古代的数学除用于天文测算外,也与土地丈量、地图绘制、赋税计算等实用项目有关。其奠基著作〈九章算术〉汇集生产和生活中的计算问题246个,完全是为实用目的而写。终于农学和医学更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实用性学科。

造成中国古代科学实用强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科技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的,它们注重科学技术的应用,而不注重探究事理与原因;此外,古代知识分子重视读经书,他们关心的是功名和政业,而很少自觉地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

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使其能密切联系实际,有所发明创造,因此,中国科技在较长历史时期内处在世界领先行列。但是,实用性强给中国科技发展带来局限,由于中国科技没能形成专门化的科学理论,只停留在经验直观的阶段,缺乏发展的后劲。因而,在进入近代科学时期后,便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第十一章中国传统建筑

本章主要介绍中国的宫殿建筑、帝王陵寝、古代园林、宗教祭祀建筑及民居建筑

一、宫殿建筑(琉璃瓦与宫殿建筑P26)

宫殿是帝王居住和施政的场所。中国古代每当新的王朝建立,往往要大兴土木,建造宫殿;王朝承平之时,许多帝王也不惜工本,修缮或新建宫殿。因此,历代帝王营建的宫殿不计其数。顾炎武《历代宅京记》一书中,有名字可查的宫殿即达1200余座。

古代有名的宫殿有:秦始皇时建筑的阿房宫;汉代的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唐代的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以及曾作为与明清两朝皇宫的北京故宫。

北京的故宫的布局为“前朝后寝”,其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朝会施政之所,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为帝后居所。故宫的其他建筑都以此为中轴展开分布,形成一个主次分明、尊卑有序而又和谐统一的整体。

中国的宫殿建筑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其殿顶的形式及装饰用以区分等级。中国的殿堂式建筑普遍采用大屋顶,其形式可分为悬山、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六种。殿堂式建筑在发展过程中,重檐庑殿顶演变为最尊贵的一种形式,只有皇家宫殿和一些特许的建筑物的主殿才能采用。歇山顶是其次的一种形式,多用于城楼和门楼建筑,其他殿顶允许普通民家采用。古代殿堂式的建筑的顶有一些动物形的装饰,称做“吻兽”或“瑞兽”。吻兽的数量表明宫殿的等级。吻兽一般以单数排列,最多为9个,但故宫太和殿破例为10个。殿顶装饰中位于正嵴两端的一对吻兽,叫“邸吻”,古人认为其可以避火灭灾。

二、帝王陵寝

中国古代帝王的坟墓叫“陵寝”。“陵”是说帝王的坟墓造的很大,如同山陵一般;“寝”是供死者灵魂起居的场所。古人迷信,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仍然需要饮食起居,故陵墓有寝殿建筑。

中国古代的坟墓起源于周代,周代之前,人死后有埋葬,但地面无隆起的封土作为葬地的标志。封土为坟大约是到周代始有出现。其封土的大小按死者的爵位有区别,爵位越高,封土越大,帝王的封土大的如同山陵。

以封土为陵冢是以秦汉为代表的早期帝王陵冢的特点,其做法是把封土垒成上小下大的方锥体,顶部平坦,呈覆斗型,称做“方土”。中期帝王陵冢以唐代为代表,其特点是依山为陵。晚期帝王陵冢以明清为代表,采用“宝城宝顶”的形式,这是地宫上面修筑圆形砖城,然后往城内堆土,使封土成为圆顶,并略略高出城墙。

古代帝王陵园的面积一般都很大,陵园内除陵冢外,还有祭殿等地面建筑以及石碑、石阕、石人、石兽等石刻群。其中石人、石兽等石刻亦称石像生,分布于神道两侧。

三、古代园林(园林和盆景P22)

中国古代的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宅园林、寺庙园林和公共园林。其中的皇家园林主要分布在北方,私宅园林多数在南方。

中国园林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追求艺术性的体现自然。中国园林的造园思想可概括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它要求艺术地再现自然。因此,中国的园林是以山水为主体,山是骨骼,水是血脉,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山水是为中国园林的中心内容。

2、注重体现人的意趣和精神追求。中国园林虽然是艺术地再现自然,然而,却不是无目的地再现自然,而似的在自然景物中寄托一定的理想和信念,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的志向和趣味,以满足人的精神追求。因此,中国园林往往能借景寓情,以景明志,其山水亭台的配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园林的名称及园林内的建筑、匾额、楹联等都有许多文化的意蕴。

3、造园手法富有艺术之美。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讲究含蓄、曲折、变化,反对僵直、单调、一览无余。园林中的道路、水系曲折多弯,且常以树木、假山、曲廊、院墙等做成障隔,造成曲径通幽、欲露还藏的含蓄意境。园林的建筑形式多样,且随地赋形,变化多端。中国园林还善于采用借景、对景等方法增加景致,借景是把园外之景有目的地借入园内,与园内景物互相融合,扩大园内的景观,对景是在园内某些特殊的地点分布多出景观,使人不经意时触目皆是佳境,产生相看不厌的美好感受。因此,中国园林能在有限的空间显示自然景物的无限层次,起到小中见大、移步换景的艺术效果。

中国的皇家园林中,清代建于北京的圆明园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园林,它包括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部分,占地5200余亩,园内有景区140多处,因此被誉为“万园之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该园遭到英法联军毁坏。

现存的皇家园林可以以北京的北海、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避暑山庄是现存最大皇家园林。

现存的私宅园林重要集中在苏州、扬州、杭州等地,其中以苏州最多。苏州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扬州的“个园”、“何园”、无锡的“寄畅园”也极为有名。上海的豫园建于明代,有“东南名园之冠”的美称。广东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顺德的“清晖园”和佛山的“十二石斋”合称清代“广东四大名园”。

四、宗教祭祀建筑

宗教祭祀建筑的主要种类有寺、观、祠、庙、塔,其中除清真风格有较多外来影响外,其余都是中国宫殿和居住建筑的翻版。现存的宗教祭祀建筑以佛寺居多,道教的宫观其次,另有部分祠庙的传统礼法建筑。

佛寺建筑中,塔是一种独具风格的建筑物,塔起源于印度的“萃堵婆”,中文译为“浮图”或“浮屠”。塔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吸收中国建筑的风格,出现了各种造型的塔,其中主要有楼阁式、密檐式、喇嘛式、花塔、金刚宝座塔五种。

五、民居建筑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基本形式是庭院住宅。近代的庭院住宅主要有北方的四合院、三合院、东北大院,南方的天井院及云南等地的“一颗印”建筑。

四合院是北方最多的住宅,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它的基本布局是四面为房屋,中间是庭院。四合院的北房坐北朝南,称正房。两侧有对称分布的厢房,南面是一排称做倒座的南房,大门位于东南角。四合院的房屋为各自分布的单体建筑,建筑间用廊子连接,形成方形院落。其厢房南面有一排廊子,中间开一道门称二门,把庭院分隔成里外两部分。二门常用“垂花门”形式。外院很浅,与南房一起用作门房、客房、隅角堆放杂物。里院由正房和两侧厢房构成长方形庭院,是院主人一家生活起居之处

三合院是四合院的亚型,其房屋分布北面和东西两侧,南面只有门墙,没有住屋,庭院面积比较小。

东北大院也是由四面房屋组成的院落,庭院较大,大门开在南面中央,没有台阶,骡马大车可直接驶入院子。

南方的庭院住宅为防止日晒,缩小庭院面积,院子称为天井。其房屋围绕天井,东西南北的屋子连在一起,外观方方正正,如同一块印章,所以俗称为“一颗印”。

庭院住宅和西欧的古代建筑有很大不同,表现以下方面:

1、庭院住宅多数是平房,院子和房屋呈平面铺开,大的住宅可有几个院落相连,占用土地较多,表现和大地拥抱的态势;西欧建筑向高空立体发展,特别是歌特式建筑尖屋顶直指苍穹,表现和苍天拥抱的态势。

2、庭院住宅有不同类型,但共同之处为房子分布四周,庭院处于住宅中间位置;西欧建筑与此相反,中间是房子,周围是草坪。

3、庭院住宅呈轴对称分布,轴线上布置重要建筑,两侧建筑左右对称,地位次之;西欧建筑的布局比较灵活,没有严格的轴对称概念。

4、庭院住宅的外部用墙恒包围,很少开窗,形成与外部隔绝的独立环境,内部各院落间也用院墙、廊子分隔,有分别的界限;西欧建筑使用围墙较少,即使有围墙,也多用铁栅栏,内外景观相通。

庭院住宅不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唯一形式,中国土地广大,民族众多,住宅形式丰富多样。庭院住宅外,还有分布于西北、华北地区的窑洞;分布于中南、西南地区的干栏式竹楼、木楼;分布于山西、陕西、宁夏等地的塞北堡子;分布于福建永定、龙岩的客家土楼;以及蒙古族的蒙古包,羌族、藏族的碉楼、碉房,维吾尔族的平顶住宅“阿以旺”,海南岛黎族的船形屋等。其中。北京四合院、西北窑洞、傣族竹楼、客家土楼、蒙古包被称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

练习

(一)填空:

1、中国殿堂式建筑屋顶的形式可分为:悬山、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六种。

2、苏州四大名园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上海的豫园被誉为“东南名园之冠”。广东四大名园是可园、余荫山房、清晖园、十二石斋。

3、佛塔的造型主要有:楼阁式、密檐式、喇嘛式、花塔、金刚宝座塔五种。

4、中国五大传统民居为:北京四合院、西北窑洞、傣族竹楼、客家土楼、蒙古包。

(二)名词解释

1、邸吻:

殿顶饰中位于正嵴两端的一对吻兽,叫“邸吻”,古人认为其可以避火灭灾。

(三)问答题:

1、中国传统庭院住宅和西方建筑相比有什么不同

庭院住宅和西欧的古代建筑有很大不同,表现以下方面:

(1)庭院住宅多数是平房,院子和房屋呈平面铺开,大的住宅可有几个院落相连,占用土地较多,表现和大地拥抱的态势;西欧建筑向高空立体发展,特别是歌特式建筑尖屋顶直指苍穹,表现和苍天拥抱的态势。

庭院住宅有不同类型,但共同之处为房子分布四周,庭院处于住宅中间置;西欧建筑与此相反,中间是房子,周围是草坪。

(2)庭院住宅有不同类型,但共同之处为房子分布四周,庭院处于住宅中间位置;西欧建筑与此相反,中间是房子,周围是草坪

(3)院住宅呈轴对称分布,轴线上布置重要建筑,两侧建筑左右对称,地位次之;西欧建筑的布局比较灵活,没有严格的轴对称概念。

(4)庭院住宅的外部用墙恒包围,很少开窗,形成与外部隔绝的独立环境,内部各院落间也用院墙、廊子分隔,有分别的界限;西欧建筑使用围墙较少,即使有围墙,也多用铁栅栏,内外景观相通。

第十二章中国传统艺术

本章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书法、绘画、戏曲艺术常识

一、书法艺术(奇妙的书法P2)

中国文字从甲骨文开始,历经金文、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至楷书出现方才定型。文字的各种发展阶段都有书法艺术的体现,然而,书法真正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是在汉末魏晋人张芝、蔡邕、钟繇、;陆机、王羲之、王献之等开始探索书法的艺术真谛,他们的作品受人赞赏,流传后世。其中王羲之的成就和影响最大,被后人誉为“书圣”;他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并称为“二王”。王羲之的字气势雄健,风韵潇洒,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珍品。唐太宗临死前一再嘱咐要用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陪葬,让它始终伴随身边,可见他的书法受人珍重的程度。

魏晋以后,中国书法家历代不绝,著名的有: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蒂、蔡襄、赵佶;元代的赵孟;明代的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徐渭;清代的郑燮、金农、包世臣、康有为等。其中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颊被人称作“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把篆隶笔法用于楷书草书,点竖撇捺都写得肥壮丰满,世称“颜体”,柳公权的笔划则显得均匀硬瘦,如同刀刃,世称“柳体”,两人的书法对比给人以肥瘦鲜明的感觉,因而世称“颜肥柳瘦”或“颜筋柳骨”。张旭和怀素是以草书出名的书法家。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蒂)、蔡(襄)世称“宋代四大家”,宋徽宗赵佶的书法世称“瘦金体”。明代书法从总体看不如前代,字写得较刻板工整,缺少神气,世称“台阁体”。

中国的书法学习者习惯将书法范本称之为碑帖,它们是把刻在石上的文字用墨拓于纸上而成(帖也有木刻拓本)。然而,碑和帖实际是有区别的。碑是古人用于纪功述事的一种石刻,立碑的目的是将碑文的内容公诸于世;而帖是把著名的字迹加以篆刻,刻帖的目的在于学习书法学习者需要,以模写、刻印方法制作法帖。宋代以往,帖学十分盛行,出现许多单帖或从帖。然而,长期的翻刻,易使名帖失真走样,因此,清代书法家反对帖学,提出应重视卑学。他们广泛收罗古代碑刻,制作拓本,用以研习书法。碑学的兴起,给书法艺术发展吹入一股清新之风,其影响及于当代。

二、绘画艺术(中国画的含义P6)

中国的绘画最早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岩画,而后出现了青铜文饰、秦汉壁画、汉代帛画、画像石等。东汉时期,纸的发明为中国创造了良好的载体。魏晋南北朝时,中国画开始迈入自觉的艺术门槛,出现了顾恺之、张僧繇、谢赫等一批画家和绘画理论家,标志中国画形成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自那时以来,中国绘画的名家名作辈出,绘画题材广泛,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是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1、人物画人物画是中国画成熟最早的画种。文献记载,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宫廷中已有专职的画工绘画人物肖像,孔子就参观过周代明堂悬挂的古代帝王之像。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像画随佛教进入中国,推动人物画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著名画家如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几乎全是人物画家,其作品已能注重人物神情和性格特征。隋唐时期,人物画高度成熟,出现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吴道子《地狱变相图》、张萱《琥国夫人游春图》等稀世珍品。隋唐以后,人物画继续有发展,如北宋的李公麟等画家突破传统的佛道、帝王、圣贤、仕女题材,把笔触伸向渔民、樵夫等社会下层人物;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写城市社会生活,画面上有姿态各异的人物500余人。金元时期,人物画趋向于衰微。明清人物画虽有复兴,但总体成就不如唐宋。

2、山水画山水最初是在人物画中作为背景出现的,东晋时,山水与人物画有所分离。隋唐时,山水画形成独立画钟,出现了以石膏、石绿为主要色彩的“青绿山水”和以墨色为主的水墨山水。其中“青绿山水”画以隋唐展子虔及唐朝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最为有名;水墨

山水以唐朝王维最有名。王维的画水墨渲淡,笔意清润,画中有诗意,被称作“文人画”。唐代以后山水画蓬勃发展,名家辈出,著名的有五代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北宋的李成、范宽、米蒂;南宋的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南宋画院四大家);元代的黄公望、王蒙、无镇、倪赞(元四家);明代的戴进、吴伟(浙派)、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吴门派)、董其昌(华亭派);清代的石涛(朱若极)、八大山人(朱耷)、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四王)等人。所画作品各具一格,垂范后世。

山水画比人物画出现得晚,但是后来居上,成为中国画的主要形式。中国画家之所以普遍喜爱山水画,是因为画家能借山水挥洒性情,表现自己的内在情绪,使之起到陶冶心性的作用。中国画家作画时,并不把山水作为与自己分裂的客体描摹,而是努力将自我情感和自然精神熔铸为一,从中获得宇宙和人生的美的真谛,特别是水墨山水,因其能够籍墨韵表达宇宙酣畅淋漓的生命态势,尤其受到画家的青睐,成为中国画中最有特色的品类。

3、花鸟画花鸟画是中国画中出现最晚的画钟,中唐时才出现,宋代趋于成熟,但其后发展十分迅速,出现不少名家名作。历朝著名的花鸟画家有唐代的薛稷、殷仲容、边鸾;五代的黄笙、徐熙;北宋的黄居0、文同、苏轼;南宋的扬无咎;元代的温日观、柯九思、王冕;明代的陈淳、徐渭;清代的恽格、八大山人、石涛、金农、郑燮等人。

中国花鸟画的技法可分工笔与写意两种,其题材最为集中的有松、竹、梅,称作“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称作“四君子”。它们的形象高洁、竣清,寓有丰富的文化含义。

三、传统书画的文化特征

中国的传统书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其一,两者有共同的起源,最初的文字即是从图画发展而来。其二。文房四宝是它们吧的共同工具。其三,它们都是线型艺术,书法固然是线条表现,中国画也是以点线为主的艺术,与西洋画的板块表现手法不同。其四,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画常用文字题于画中,使其成为

构图的组成部分,书法中的草书龙飞凤舞,又恰似一幅大写意的中国画。传统书法从理论和技法都是相通的,两者难以分家,因而历来有“书画同源”之说。

中国书画的密切关系,使它们具有相同的文化特征,主要有:

1. 尚意写神中国画以意写神为原则,作者常把书画对象作为自我思想感情的表现中介。中国画常以散点透视的方法,“以大观小”、:“咫尺之幅,写千里之遥”,使客观景物依作者心灵的感受加以显现,不求形似而求神似。中国书法线条丰富多彩跌宕多姿,也是书法家情感的自然抒写。

2. 重视气韵气韵生动是中国书画的重要理论,起核心在于表现作品内在的生命感,使作品符合自然之景、宇宙之情,生动流畅。气韵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感觉,气韵的把握在于人格的修养。因而,中国的书画评论者常以人格和书画相比拟,有字如其人,画如其人之说。

3. 整体和谐中国书画的构图布局强调整体和谐,各线条、景物间的关系有主次、虚实、轻重之别。墨的浓淡枯湿、点划的长短曲直、运笔的行留迟速,都要依主题思想调度,使之虚实相生,互相衬托,产生无字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美感。

四、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是集唱、念、做、打、舞于一体的一门综合艺术,它的渊源可以上溯到上古时代的乐舞、巫舞、杂技及俳优们的滑稽表演。它起源虽然很早,但成熟得较晚,宋金时期才形成较完整的体系。

中国戏曲形成的过程中,唐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唐玄宗时,宫廷中设立有教演艺人的专门场所,称作“梨园”,排演《兰陵王》、《踏摇娘》一类的歌舞戏,以及用滑稽对话、动作表演的“参军戏”。这些表演具有叙事性、情节性,有向戏曲方向发展的趋势。故后世称戏班为“梨园”,称演员为“梨园弟子”,奉唐玄宗为戏曲的祖师。

宋金时代,中国戏曲开始成熟,出现了以讲唱歌舞为主的诸宫调、有人物故事情节的傀儡(木偶)戏、影戏(皮影戏)、以及具有舞、曲、白表演手段完备的戏剧形式——南戏。这一时期,城市中出现了公共的演出场所瓦舍、勾栏,成为各类表演艺术的大众化舞台。元代的北方戏曲在原宋金时已出现的戏曲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元杂剧,出现了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优秀剧作家。元杂剧剧目有700多种,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元杂剧和南方的南戏并列,成为南北戏剧的两朵奇葩。

进入明代以后,北方的杂剧衰落,南方的南戏则吸收了杂剧的优点,演变为“传奇”。“传奇”的曲调比南戏丰富,有戈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四种主要声腔。至清代发展成五大声腔系统,即高腔、昆腔、弦索、梆子、皮簧,剧目发展到2000余种。明代的剧作家汤显祖创作了《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大著名传奇,被誉为“中国十六世纪的莎士比亚”。

清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繁盛时期,清代中叶,由于乾隆皇帝的喜好,昆曲进入北京上演,成为诸多声腔中的佼佼者。后来,戈阳腔、梆子腔、二黄调也先后进入北京,与昆曲争胜,其代表剧种为秦腔、微腔与汉剧。各大声腔在演出中互相影响,至道光年间,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

京剧吸收了昆曲、微剧、汉剧、秦腔等众多戏曲艺术的长处,是近代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戏剧剧种。中国的戏曲中,昆曲曲调高雅,词章优美,适合士大夫的欣赏口味,被称之为戏曲的“雅部”,其余的戏曲被贬作“花部”。京剧是后出的剧种,属于花部,但它汇集了许多戏曲的优点,又较昆曲通俗易懂,受到各阶层人士的喜好,其影响很快超越昆曲,成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

京剧的发展是近代中国戏曲发展的一个缩影,京剧之外还有其他新诞生的剧种。据统计,中国现有的戏曲种类达300多种,其中除昆剧、京剧外,较大的剧种有河南的豫剧、陕西的秦腔、四川的川剧、浙江的越剧、广东的粤剧、上海上午沪剧、湖北的汉剧、安徽的黄梅戏、江西的采茶戏、湖南的花鼓戏等。它们多数形成于清中叶至近代,具有各自的地方特色。练习

(一)填空:

1.中国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代表作品为《兰亭序》。

2.人称“楷书四大家”的书法家是:欧阳洵、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3.宋微宗赵佶的书法世称:“瘦金体”。

4.唐代王维的画水墨渲淡,笔意清润,画中有诗意,被称作“文人画”。

5.中国的传统绘画题材松、竹、梅,被称作“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称作“四君子”。

6.明代剧作家汤显祖被人誉为“中国十六世纪的莎士比亚”。

(二)名词解释:

1.颜肥柳瘦:颜真卿把篆隶笔法用于楷书草书,点竖撇捺都写得肥壮丰满,世称“颜体”,柳公权的笔划则显得均匀硬瘦,如同刀刃,世称“柳体”,两人的书法对比给人以肥瘦鲜明的感觉,因而世称“颜肥柳瘦”或“颜筋柳骨”。

2.书画同源:传统书法从理论和技法都是相通的,两者难以分家,因而历来有“书画同源”之说。

3. 梨园:中国戏曲形成的过程中,唐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唐玄宗时,宫廷中设立有教演艺人的专门场所,称作“梨园”,排演《兰陵王》、《踏摇娘》一类的歌舞戏,以及用滑稽对话、动作表演的“参军戏”。这些表演具有叙事性、情节性,有向戏曲方向发展的趋势。故后世称戏班为“梨园”。

(三)问答题:

1.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有哪些共同的文化特征

主要有:

A. 尚意写神中国画以意写神为原则,作者常把书画对象作为自我思想感情的表现中介。中国画常以散点透视的方法,“以大观小”、:“咫尺之幅,写千里之遥”,使客观景物依作者心灵的感受加以显现,不求形似而求神似。中国书法线条丰富多彩跌宕多姿,也是书法家情感的自然抒写。

B. 重视气韵气韵生动是中国书画的重要理论,起核心在于表现作品内在的生命感,使作品符合自然之景、宇宙之情,生动流畅。气韵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感觉,气韵的把握在于人格的修养。因而,中国的书画评论者常以人格和书画相比拟,有字如其人,画如其人之说。

C. 整体和谐中国书画的构图布局强调整体和谐,各线条、景物间的关系有主次、虚实、轻重之别。墨的浓淡枯湿、点划的长短曲直、运笔的行留迟速,都要依主题思想调度,使之虚实相生,互相衬托,产生无字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美感。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诗经中提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人的维新属于()。 [A] 文化维新[B] 经济 维新 [C] 政治 维新 [D] 国防 维新 2、带“女”部首的姓,如“姚”、“姬”等,一般是和()。 [A]官职有关[B]母系氏族有关 [C]居地有关[D] 历史事件有关 3、三国时期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 [A] 钟繇[B] 张华[C] 陆机[D] 陆云 4、中国传统文化以哪个时期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A] 魏晋[B] 南北 朝 [C] 唐末[D] 明清

5、小篆来源于 [A]石鼓文[B]金文[C]甲骨 文 [D]隶书 6、下列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派别是 [A]道家[B] 儒家[C]墨家[D]法家 7、提出“四诊”、“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等原则和方法,阐述了“八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 [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 [C] 《伤寒杂病论》[D] 《黄帝明堂经》 8、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交流融合发生在()时期。 [A] 秦汉[B] 汉唐 [C] 宋元[D] 明清 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体现了()。 [A] 形象思维[B] 抽象思维[C] 辩证思维[D] 整体思维

10、宋明新儒学具有宗教色彩,是一种儒学化了的()。 [A] 道学[B] 墨家学说 [C] 法家学说[D] 佛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 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 选、错选均无分。 1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以半封闭的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B] 以尊君事亲为原则 [C] 以儒学为主干[D] 以天人合一为目 标 12、商周时期的文字主要包括()。 [A] 小篆[B] 甲骨 文 [C] 隶书[D] 金文 13、下列属于秦统一中国后实行整齐制度的是()。 [A] 三公[B] 郡县[C] 驰道[D] 繁荣

2016年中国石油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在线考试答案

2016年中国石油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在线考试答案单选题 (共30道题) 1.( 2.0分)公元前221年,削平山东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帝国的是 ?A、李世民 ?B、汉武帝 ?C、刘邦 ?D、秦始皇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 2.(2.0分)子曰:“己所不欲,_____。” ?A、勿施于人 ?B、施于人勿 ?C、勿达于人 ?D、要施于人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3.(2.0分)在中国文化中,主张无为、崇尚自然的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4.(2.0分)《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_____。” ?A、厚德载物 ?B、格物致知 ?C、正心诚意

?D、修身齐家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5.(2.0分)中国文化中的“______”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A、大一统 ?B、以人为本 ?C、天人合一 ?D、安身保命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 6.(2.0分)《周易》包括《经》和《___》两部分。 ?A、传 ?B、像 ?C、卦 ?D、言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7.(2.0分)八卦的象征意义是:乾为天、____为地 ?A、震 ?B、巽 ?C、坎 ?D、坤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 8.(2.0分)提出了“中庸”的实践理性辩证原则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9.(2.0分)秦始皇为了加强专制统治,采纳了____的建议,导致“焚书坑儒”事件的出现。 ?A、吕不纬 ?B、韩非 ?C、李斯 ?D、商鞅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 10.(2.0分)提出“气本论”学说的思想家是: ?A、张载 ?B、朱熹 ?C、程颐 ?D、程颢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11.(2.0分)以下属于道教经典的有: ?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周易》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12.(2.0分)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分别为苦谛、集谛、灭谛、_____。 ?A、死谛 ?B、生谛 ?C、乐谛

中国传统文化题库

绪论单元测试 ?名称中国传统文化 ?对应章节绪论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2-17 23:59 ?题目数5 ?总分数 5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5 ?第1部分 ?总题数:5 1 【单选题】(1分) 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 A. 以人为本 B. 崇德重义 C. 载道化成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2 【单选题】(1分) “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 A. 《周易.贲》 B. 《周易.艮》

C. 《周易.震》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3 【单选题】(1分) “文”不包括() A. 天文 B. 地文 C. 物文 D. 人文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4 【单选题】(1分) 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A. 儒道互补 B. 儒、释、道三家并列 C. “易”、“道”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5 【单选题】(1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 A. 中和为美 B. 中庸之道 C. 阴阳五行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第一章单元测试 ?名称中国传统文化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2-17 23:59 ?题目数4 ?总分数 4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4 ?第1部分 ?总题数:4 1 【多选题】(1分) “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A A. 正确 B. 错误 2.《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A A. 正确 B. 错误 3.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A A. 正确 B. 错误 4.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C. 以仁为本 2.礼教的核心是:(ABCDE)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 正确的?(ABCD) 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 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 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 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 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 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A) A. 仁 B. 义 C. 礼 D. 知 2.颜渊问仁,子曰:(B)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为仁 C. 仁者其言也讱 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 谓仁矣 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D)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 所有那些答案的(A)中寻找 A. 共性 B. 个性 5.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D) A. 天人感应 B. 形式逻辑 C. 辩证逻辑 D. 天人合一 6.天的涵义包括:(D) A. 神性义 B. 道德义 C. 自然义 D. 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 7.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D)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董仲舒 8.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人与社会的和谐 C. 人的身心和谐 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 9.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C) A. 尽心 B. 慎独 C. 仁礼的统一 D. 穷理 10.荀子提出过:(B) A. 天人交相胜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尽心、知性、知天 D. 不以人灭天 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 A. 史官 B. 祭司 C. 司马 D. 礼官 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 (B) A. 和静清寂 B. 清虚卑弱 C. 仁义礼智 D. 恭宽敏惠 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C) A. 祭神如神在 B. 未知生,焉知死 C. 无神论 D. 怀疑论 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 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B ) A. 善利万物而不争 B. 推己及人 C. 居善地 D. 处众人之所恶 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1

中国传统文化选择题参考期末测验

中国传统文化选择题参考期末测验

————————————————————————————————作者:————————————————————————————————日期:

内容有点多,给大家整理一下吧,,谢谢了,, 涛哥整理,侵权必究 1.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 A ) 春秋左氏传 B 国语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 B )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仁、礼 B 法、术、势 C 兼爱 D 无为 .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 C )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 家族观念 B 忠君观念 C 个体人格 D 社会群体 .清代时,清儒推尊汉儒,而攻击宋代理学家空疏解经,呼其学为( D ),以示与汉学区别。 理学 B 道学 C 考据学 D 宋学 .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 A ) 德 B 道 C 君子 D 仁 .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 C )就开始的。 先秦 B 秦 C 西汉 C 东汉 ."阴阳"是一对中国古代哲学中范畴,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在阴阳理论中,中国人是(A )为本的。 阴 B 阳 C 阴阳互动 D 阳胜于阴 .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能如此稳定地延续二千多年,与( B )的哲学思想渗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是密切相关的。 天人合一 B 中庸 C 阴阳 D 无为 .《史记》中所记秦汉时期的游侠之士,多为( A ) 违法犯禁之徒 B 循规蹈矩之士 好学谦虚之人 D 仁慈善良之辈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剑文化中的灵异色彩不断增加,但剑文化内涵始终是( B )的象征。 仁义、忠诚 B 正义、正气 C 万物有灵 D 驱邪逐怪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 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3.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 子 D五福临门 4、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_B_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 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7、孔子是哪国人_B_ 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8、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9、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 A、红茶; B、绿茶; C、黄茶; D、黑茶 10、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 B饴糖 C腊八 粥 D饺子 11、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B)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 为 C、装扮作用 D、表示女性已婚12.“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13、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4、“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15.“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_A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6、在古代大一统时期,拥有领土最多的朝代是_B_ A、清 B、元 C、唐 D、宋 17、卢沟桥上大小石狮子有(D)只 A.285 B.286 C.287 D.288 18、“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19、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 羊 D楚汉相争 20、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 洛阳 21、“回光返照”这个成语出自哪部作品_A_ A、《红楼梦》 B、《陈涉世家》 C、《烈女传》 D、《三国志》 22、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 B小篆 C楷 书 D行书 23.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A西湖龙井 B 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24.蹴鞠盛行于那个朝代(B) A.隋朝 B.唐朝 C.五代十国 D.宋朝 25.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 山 D峨眉山 26.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强烈的继承性、民族性和历史性,并且对当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此,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陶渊明的() A、《归园田居》B《桃花源记》C、《归去来兮辞》D、《岳阳楼记》 2、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4、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 )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6、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 )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7、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 )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8、苗族的传统乐器是:( ) A、笙 B、笛 C、萧 D、芦笙 9、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10、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 ) A、60岁 B、100岁以上C 80---100岁D 70岁 11、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 ) A、西湖龙井B太湖碧螺春C庐山云雾D铁观音 1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 )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13、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14、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15、《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下列哪个姓氏?( ) A、吴 B、贾 C、王 D、史 16、下列不是东汉文学三崔的是:( ) A、崔驷 B、崔瑗 C、崔醒 D、崔寰 17、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 )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 战国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 戴震 B. 魏源 C. 顾炎武 D. 俞樾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米芾 C. 赵孟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葛洪 D. 王桢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 河姆渡文化时期 B. 屈家岭文化时期 C. 仰韶文化时期 D. 龙山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 原始公有制时期 B. 家族宗亲制时期 C. 中央集权制时期 D. 奴隶制时期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道安 B. 慧远 C. 道生 D. 僧肇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 道家学说 B. 魏晋玄学 C. 宋明理学 D. 阴阳五行说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 唐尧 B. 虞舜 C. 夏禹 D. 商汤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2题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A. 敦煌文化 B. 张掖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线考试答案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在线考 试答案

在线考试答案 单选题(共30道题) 收起 1.( 2.0分)公元前221年,削平山东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帝国的是 ? A、李世民 ? B、汉武帝 ? C、刘邦 ? D、秦始皇 我的答案:D此题得分:2.0分 2.(2.0分)子曰:“己所不欲,_____。” ? A、勿施于人 ? B、施于人勿 ? C、勿达于人 ? D、要施于人 我的答案:A此题得分:2.0分 3.(2.0分)在中国文化中,主张无为、崇尚自然的是: ?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法家 我的答案:A此题得分:2.0分 4.(2.0分)《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_____。”? A、厚德载物 ? B、格物致知 ? C、正心诚意 ? D、修身齐家 我的答案:A此题得分:2.0分 5.(2.0分)中国文化中的“______”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A、大一统 ? B、以人为本 ? C、天人合一 ? D、安身保命 我的答案:C此题得分:2.0分 6.(2.0分)《周易》包括《经》和《___》两部分。 ? A、传 ? B、像 ? C、卦 ? D、言 我的答案:A此题得分:2.0分 7.(2.0分)八卦的象征意义是:乾为天、____为地 ? A、震 ? B、巽 ? C、坎 ? D、坤

我的答案:D此题得分:2.0分 8.(2.0分)提出了“中庸”的实践理性辩证原则是: ? A、孔子 ? B、老子 ? C、孟子 ? D、庄子 我的答案:A此题得分:2.0分 9.(2.0分)秦始皇为了加强专制统治,采纳了____的建议,导致“焚书坑儒”事件的出现。 ? A、吕不纬 ? B、韩非 ? C、李斯 ? D、商鞅 我的答案:C此题得分:2.0分 10.(2.0分)提出“气本论”学说的思想家是: ? A、张载 ? B、朱熹 ? C、程颐 ? D、程颢 我的答案:A此题得分:2.0分 11.(2.0分)以下属于道教经典的有: ? A、《论语》 ? B、《道德经》 ? C、《孟子》 ? D、《周易》 我的答案:B此题得分:2.0分 12.(2.0分)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分别为苦谛、集谛、灭谛、_____。 ? A、死谛 ? B、生谛 ? C、乐谛 ? D、道谛 我的答案:D此题得分:2.0分 13.(2.0分)“三纲”是指“君为臣纲、_____、夫为妻纲”。 ? A、兄为弟纲 ? B、母为子纲 ? C、父为子纲 ? D、官为民纲 我的答案:C此题得分:2.0分 14.(2.0分)“五常”是指仁、义、礼、智、____等封建道德的准则。 ? A、乐 ? B、诚 ? C、忠 ? D、信 我的答案:D此题得分:2.0分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回答模式:出处+解释)、 1、文化的大传统+小传统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是由私塾、学校、书院的教育形成的。通过一些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逐渐建立起来。在古代中国,一个在这样传统中生活的人,从小受家塾的教育,读经典,长大考经典,按照经典的礼仪规则参加社会活动,形成了一个相互认同的阶层。他们的行为、举止、谈吐是他们相互认同的标志,这个传统的延续,是由一代一代的教育(特别是经典学习)来保证。 ?小传统:民众的生活与知识 1.耳濡目染的经验。 2.文化阶层的影响。 3.传统仪式的暗示。 4.乡村生活中很重要的,演戏、说书。 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提出一对类似于“上智下愚”的概念,叫做“大传统和小传统”。前者指代表着国家与权力的,由城镇的知识阶级所掌控的书写的文化传统(是以都市为中心,社会中少数内省的上层士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后者则指代表乡村的,由乡民通过口传等方式传承的大众文化传统(指散布在村落中多数非内省的农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他希望借助于对现实的社会空间的内部划分,来说明社会中同时并存的有两种不同的传统。雷德菲尔德的这一区分很快被学术界所接纳,有时又改称“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成为相当流行的文化分析工具 2、克己复礼: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礼”为西周之礼。“克己复礼”是达到仁德境界的修养方法。 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作出了这种解释。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人的定义。 ?孔子认为,要恢复社会秩序,使人人各安其位,上下和睦,必须要“克己复礼” 孔子的政治理想,以“周礼”维护社会秩序,使人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上下和睦的理想没有能够实现。但对于“礼”的重视却一直影响着中国的传统。 “礼”的精神和内在根据在于“仁”孔子把“仁爱”之情,赋予了“礼”,才使礼有了合法性,和道德内涵。 3、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之散;人是由宇宙大道演化而来的,是道 在世间的具体体现形式。人的生命与其他一切生命一样,都只是宇宙演变过程中的一刹之间, 人生与人死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既然生死没有差别,人活着也算不上什么乐事,死亡了也就 没有必要悲哀。因而,最明智的人生态度是顺其自然。也就是说,人一旦出生,你就自然而然 地活着,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也用不着为活在世上而庆幸;如果死去了,你就自然而然的回 归,用不着为离开人生而苦恼,也不要有太多的留恋,庄子认为,如果在思想上能够认识到这 一点,那就是人生的大智大慧;如果在行动上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你的一生就会有永远的快乐,如果你对自己、对他人都这样认为,都这样对待,那你就坦然一生,无忧无虑,并具有了达到 圣人境界的潜质。他这番道理,姑且不论其真实程度。就以他对生死的态度来说,便远在常人 之上。他摆脱了鬼神对于人类生死命运的摆布,只把生死视为一种自然的现象;认为生死的过 程不过是像四时的运行一样。

2015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在线考试答案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正确) 2、德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错误) 3、狭义的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正确 4、法律信仰最本质、最内在的特征,其实是通过法律实现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正确 5、对一个现代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便不可为。正确 6、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经过长期酝酿发展形成的,主导国民思想并指导行为方式的精神支柱,可以说是一种哲学体系。正确 7、东汉时代,把“文化”与“武威”对举,“文化”的基本涵义便是“文治教化”。错误 8、对法律产生信仰是一个法治社会的终极标志。正确 9、有法制一定要有法治,有法治也一定要有法制。错误 10、传统文化所推崇的礼治主义,实质上就是一种披上了温情面纱的“人治”正确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依法治国)致力于通过约束群体的外部行为,建设群体的行为文明,开掘群体的内心文明。 3、(孟子)就提出了“民贵君轻” 的思想。 3(老子)是公认的道家创始人。 4、(国家本位)是以国家为根本立足点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法理念。 6、(《法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法律。 7、(等级伦理)是儒家文化的首要特征。 8、(道德)成为立法、执法、守法的基础。 9、(儒家)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10、(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 10 (法治)法治却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

2020中国传统文化考试答案

2020年中国传统文化考试题及答案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间的诗歌500篇。 答案: (错) 2.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答案: (推己及人) 3.《红楼梦》中被称为“混世魔王”的人物是 答案: (贾宝玉) 4.中国书法的载体是什么 答案:(汉字) 5.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所批判的是? 答案:(墨家的“兼爱”思想) 6.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包括哪些? 答案:(以人为尊/以民为贵/以仁为本) 7.中唐时期诗坛上出现了比盛唐时期更多的风格流派,具体来说主要有 答案:(现实主义诗派/浪漫诗派/田园诗派/边塞诗派) 8.下列属于道家人物的是 答案:(庄子) 9.《汉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在史学史上有开拓性的意义。 答案:(正确) 10.《诗经》中运用最多的一种艺术手法是 答案:(赋) 11.“吾丧我”的意思是南郭子綦将自已杀死了。 答案:(错误) 12.书法的章法要 答案:(有节奏感/有秩序感/气息贯通) 13.“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说明中国传统史学 答案:(为政治服务的) 14.从文化阶层来看,中国传统音乐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答案:(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15.最具有代表性的唐代人物绘画的主要题材是 答案:(仕女画) 16.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哲学观念的核心。 答案:(对) 17.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是《诗经》中具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下列不属于“风”的是 答案:《生民》

2010年4月 中国文化概论(答案) 试卷

2010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隋朝大运河西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分成南北两支,偏向东北的一支称为( A.通济渠 B.永济渠 C.广济河 D.金水河 2.盘庚迁殷后,在河南北部安阳平原建立起政治中心,由此迅速走向强大,达到鼎盛是在A.祖乙时期 B.祖丁时期 C.武乙时期 D.武丁时期 3.辛亥革命以后,新式理发业的商业标志为( A.字号 B.头像 C.灯具 D.广告 4.中国古代皇帝的龙袍,属于服饰的( A.信仰标志 B.阶层标志 C.仪礼标志 D.政治标志 5.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古代十六尺宽的标准路称为( A.径 B.畛 C.涂 D.道 6.“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的修辞格属于( A.析字 B.回文 C.顶真 D.对偶 7.汉字与姓名有内在联系,如“牛得草”、“马识途”等属于( A.“为长者讳” B.“名字相应” C.“名因姓取” D.“有名省形制字” 8.佛教在中国的繁荣阶段是( A.东汉魏晋时期 B.东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清时期

9.世界上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占(A.5%以上 B.10%以上 C.15%以上 D.20%以上 10.楷书书写单位的基本类型有( A.八种 B.六种 C.七种 D.五种 11.把汉语共同语称为“雅言”是在( A.唐代 B.汉代 C.春秋时代 D.元代 12.在现行少数民族文字中,属于表意文字的是(A.藏文 B.彝文 C.蒙古文 D.锡伯文 13.有文献可考的周代乐器多达( A.50余种 B.60余种 C.70余种 D.80余种 14.《农政全书》的作者是( A.蒲松龄 B.吴敬梓 C.孔尚任 D.徐光启 15.下列属于清代文学作品的是( A.《金瓶梅》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16.历史上,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 A.宋朝初期 B.元朝中期 C.清朝后期 D.明朝前期 17.“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发生在( A.周武王时期 B.周文王时期 C.汉文帝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线考试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线考试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1.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D A. 张载 -|B.程颐 j C.程颢 2|D.朱熹 2?“指鹿为马”典故中的奸臣是(A ) A. 赵高 B. 李斯 -:C.蒙恬 D.吕不韦 3. 在天人关系上,中国是(A) A. 天人合一 B. 人神合一 C. 人本主义 D. 天人相争 4. 我国奴隶制时代的上层建筑是(A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C. 立宪制 D. 共和制

5?中国历史上最大一部丛书是D A. 《史记》 B. 《汉书》 C. 《永乐大典》 D. 《四库全书》 6. 在著述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人是( D ) J A.李鸿章 B. 林则徐 C. 洪仁玕 D. 魏源 7. 公元1世纪,佛教由(B)传入中国 A. 波斯 J I B.印度 C. 西欧 D. 暹罗 8. 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是对其他文化的(A) A. 开放性 B. 延续性 C. 排斥性 D. 创新性 9. 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中的“鞑虏”是指C z A.外国侵略者

B. 封建贵族 C. 满族统治者 :;|D.大资产阶级 10. “天人合一”的思想最初的阐述者是(C) A. 孔子 J|B.老子 -C.庄子 D. 孟子 11.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年以前的文化A A. 1840 B. 1911 C. 1919 D. 1949 12. 哪家学说在早期主要探讨社会政治技术、伦理及认识论问题,而后期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 D) A. 兵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13. 孙中山欲建立的中华民国的国家性质是B A. 君主专制国家 B. 民主共和国 C.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库完整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130道题)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3.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4、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_B_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7、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_A_ A、西林寺 B、东林寺 C、庐山 D、龙虎山 8、孔子是哪国人_B_ 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9、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10、中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古筝具有自己的分类,现在国内最普及的古筝是多少根琴弦(A) A.21 B.23 C.24 D.25 11、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 A、红茶; B、绿茶; C、黄茶; D、黑茶 12.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13、七月七日长生殿,_C_ A、夜深无人私语时 B、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 D、相见时难别亦难 14、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B)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为 C、装扮作用 D、表示女性已婚 1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16.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7.“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18、“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_A_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9、在古代大一统时期,拥有领土最多的朝代是_B_ A、清 B、元 C、唐 D、宋

2017年10月全国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321)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A.文化现象 B.文化内涵 C.文化事象 D.文化思潮 2.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 A.古巴人和鲜卑人 B.古巴人和羌人 C.鲜卑人和吐蕃 D.吐蕃和羌人3.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A.修身 B.勤业 C.孝悌 D.尊师 4.《诗经》编成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汉朝 D.唐朝 5.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 A.元代末期 B.明代中叶 C.清朝中叶 D.民国初年 6.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 A.“正心” B.“修身” C.“乎天下” D.“治国” 7.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A.坚持语文独立 B.坚持语文互助 C.坚持语文平等 D.坚持语文分类 8.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隋唐确立的 A.孝廉制度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度 D.官吏选拔制度 9.在诗歌题材上,律诗盛行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1.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内侍省 12.在明朝地方政府行政体制中,省的派出机构是 A.府 B.路 C.县 D.道 13.明朝中央政府最主要的职能部门是 A.司礼监 B.六部 C.五军都督府 D.大理寺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论第二套习题试题与答案

第二套习题试题 一、填空类 1.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______和______等积极作用。 2.在国家形成以前,黄河流域分布着两大文化圈,一是以_____为精神支柱的农牧氏族集团______,一是以______为精神支柱的游猎氏族集团______。 3.宗法制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4.除了黄河流域之外,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都是中华文化的摇篮。 5.汉唐之际,汉族与其他民族交流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政策和“____”政策。 6.人类初始集团指的是____。 7.在西周宗法制发展的全盛时期,国家政治中的____统治序列与 ____统治序列,是合二为一的。 8.“多子分继财产制”渊源于汉武帝时颁布的______。 9.秦以前的宗族属于____宗族,秦以后的宗族则属于____宗族。 10.“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这里的“秦政”指的是_____。 11. 中国人有机论的过程性思维导致____的习惯产生。 12. 整体型思维注重研究事物的____,分析型思维则注重研究事物的____。 13. 北宋哲学家是把______当作____问题进行讨论的第一人。 14. 墨子用于推理的工具是他提出的“三表法”,包括__、___和___。 15.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______思想。 16. 中国古代系统观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四种主要的系统关系。 17.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系统内通常会保持稳定的机制,其构成来自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习题答案

章一 1.为什么说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4 炎帝发展了原始农业,和最早的农耕用具。培植出最早的谷物粟,发明陶器,创立日市,发明医药等。黄帝发明几乎遍及社会生活一切方面,例如文字、衣冠和社会制度等。这些发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有了文明教化的意义,在物质、精神、制度文明上作出重大贡献,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奠定了最早的基础。 上古各族的迁徙流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导致不同氏族、部落之间的频繁接触,促进了文化发展。在炎黄部落迁徙的沿途,留下了很多文化遗迹,与当地的氏族部落发生了文化交流。炎黄部落把当时先进的农业带给了东方,黄河下游的一些生活习俗也向西传播到中游地区。古史有记载说周人即是黄帝的子孙,与炎帝也有血缘关系。虽然在当时不同部落的军事冲突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但是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继续耕耘,创造古老的中华文明,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黄时代是中国5000年文明源头,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与自然和谐统一,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早在炎帝时代就有了萌芽。炎帝发明弄个认识自然的综合成就,对天文气候等的粗浅认识。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也发端于炎黄时代。在较早的文献中,认得历史就是炎黄的历史,他们的成功得力于人的积极进取,这种相信人的力量依靠人的努力,问题、为社会为人民的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1、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P21 中国史前农业在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两个中心地区有自身的特点,形成了自成体系地的中国史前农耕文化,这些在谷物种类、家畜品种、农耕工具、聚落形态方面都有表现。 1)谷物种类北粟南稻粟和稻是中国史前农耕文化的主要品种。粟有野生狗尾巴草培育而来,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稻是野生稻培育出来,起源于长江流域。 2)家畜品种中国史前农业附属生产部门的家畜饲养业,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有很大发展,有猪狗鸡牛羊。 3)农耕工具主要农具铲、耒和锄,刀和镰,磨盘磨棒。 4)聚落形态农业的发展促使大规模聚落的形成 2、试简述中国古代文字的发明过程P44.3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神农氏结绳为治,刻画符号是文字的直接来源之一,是文字的先驱,刻画在史前的骨器、玉器、陶器上,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陶器刻画符号都是单个出现,尚未连缀成书面语言,很难或不可能释读,基本用于记事。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刻画符号更接近事物形象。龙山文化发明了文字诞生可靠证据,笔画比较流畅,个个独立成字,显然脱离了刻画符号和文字画的阶段。文字中除有象形字还有会意字。黄帝之史官仓颉“初造书契”。商周时的巫师们也会以已出现的文字作为垄断神权的手段。 3、关于龙的起源,目前学术界有哪些说法。P41 红山文化玉龙和相关玉器做的研究认为:猪是龙形象的来源之一,表明龙的起源与原始农业发展有密切关系。身如蟒蛇是先民对蛇的恐惧而崇拜,以它作为龙形象的一部分,表达了期望避免危害和获得农业丰收的愿望。最初作为氏族部落的标志出现,是先民崇拜的对象。濮阳西水坡蚌壳龙图案做的研究认为所有迹象都可用天文学观点加以解释。最初作为氏族部落的标志出现,是先民崇拜的对象。 章二 1、试简述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天人关系的认识。 天人关系的中心问题是把天看做有意志的至上神还是把天看做无意志的、无目的的大自然。一、重人事轻天道的观点P49 二、天道自然的观点三、天人相分的观点四、天人交相胜 2、试简述中国古代变易之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