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

该复习资料,不一定适用于本校,但有比没有要好。

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

一.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

2.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3.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单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4.两种载流子----带有正、负电荷的可移动的空穴和电子统称为载流子。

5.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

*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6. 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

*转型---通过改变掺杂浓度,一种杂质半导体可以改型为另外一种杂质半导体。

7. PN结

*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

8. PN结的伏安特性

二. 半导体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二极管伏安特性----同PN结。

*正向导通压降------硅管0.7V,锗管0.2V。

*开启电压------硅管0.5V,锗管0.1V。

分析方法------ ----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V阳>V阴( 正偏),二极管导通(短路或压降0.7V);

若V阳

三、稳压二极管及其稳压电路

*稳压二极管的特性---正常工作时处在PN结的反向击穿区,所以稳压

二极管在电路中要反向连接。

第二章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一. 三极管的结构、类型及特点

1.类型---分为NPN和PNP两种。

2.特点---基区很薄,且掺杂浓度最低;发射区掺杂浓度很高,与基区接触

面积较小;集电区掺杂浓度较高,与基区接触面积较大。

二.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1. 三极管的三种基本组态

2. 三极管内各极电流的分配

* 共发射极电流放大系数(表明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器件)

CBO

CEO

B

C

B

C

)

(1I

I

i

i

I

I

β

β

β

+

=

?

?

=

=

其中I CEO是穿透电流(越小越好),I CBO是集电极反向电流。

3. 共射电路的特性曲线

*输入特性曲线---同二极管。

* 输出特性曲线

(饱和管压降,用U CES表示)

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饱和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截止区---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根据电位如何判断管子是否处于放大状态:

对NPN 管而言,放大时VC > VB > VE 对PNP 管而言,放大时VC < VB <VE

4. 温度影响

温度升高,输入特性曲线向左移动。 温度升高I CBO 、 I CEO 、 I C 以及β均增加。 5.三极管的极限参数

I CM 最大集电极电流 P CM

最大的集电极耗散功率

U

(BR )CEO

C-E 间的击穿电压

三. 低频小信号等效模型

h ie ---输出端交流短路时的输入电阻, 常用r be 表示;

h fe ---输出端交流短路时的正向电流传输比, 常用β表示;

微变等效模型用于分析晶体管在小信号输入时的 动态情况,不能用于静态分析。

四. 基本放大电路组成及其原则

1. VT 、 V CC 、 R b 、 R c 、C 1、C 2的作用。

2.组成原则----能放大、不失真、能传输。

五.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1. 直流通路与静态分析

*概念---直流电流通的回路。 *画法---电容视为开路。 *作用---确定静态工作点

*直流负载线---由 确定的直线。

*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1)改变R c :Q 点在I BQ 所在的那条输出特性曲线上移动。 2)改变V CC :直流负载线平移,Q 点发生移动。

c C CC CE R i V u -=交流负载线

2. 交流通路与动态分析 *概念---交流电流流通的回路

*画法---电容视为短路,理想直流电压源视为短路。 *作用---分析信号被放大的过程。

*交流负载线--- 连接Q 点和V CC ’点 V CC ’= U CEQ +I CQ R L ’的直线。 3. 静态工作点与非线性失真

(1)截止失真

*产生原因---Q 点设置过低

*失真现象---NPN 管削顶,PNP 管削底。 *消除方法---提高Q 。 (2) 饱和失真

*产生原因---Q 点设置过高

*失真现象---NPN 管削底,PNP 管削顶。

*消除方法---增大R b 、减小R c 、增大V CC ,降低Q 点。

六. 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

1. 静态分析

2.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 放大倍数

* 输入电阻 be

b i r R R ∥

* 输出电阻

七. 稳定工作点共射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 1.静态分析

2.动态分析 *有旁路电容

* 无旁路电容

八. 共集电极基本放大电路 1.静态分析

2.动态分析 c o R R

=e

EQ CC CEQ

BQ

EQ e b BEQ

BB BQ )1()1(R I V U

I I R R U V I -=+=++-=

βββ

βββ++=+++=++++=

1)

//)(1()1()1(be b e o L e be b i

e

be b e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A u ∥

&

3. 电路特点

* 电压放大倍数为正,且略小于1,称为射极跟随器。

* 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带载能力强)。

* 有电流放大能力。

八. 共基电极基本放大电路(高频特性好,展宽频带)

九.复合管的判定:不同类型的管子复合后,其类型取决于第一个管子。

第三章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一. 结型场效应管(JFET)

1.结构示意图和电路符号

2. 输出特性曲线

(可变电阻区、放大区、截止区、击穿区)

二.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OSFET)

分为增强型(EMOS)和耗尽型(DMOS)两种。

结构示意图和电路符号

2. 特性曲线

*N-EMOS的输出特性曲线

* N-EMOS 的转移特性曲线

式中,I DO是U GS=2U T时所对应的i D值。

三.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1.漏极饱和电流I DSS

2.夹断电压U p

3.开启电压U T

4.直流输入电阻R GS

5.低频跨导g m (表明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器件)

四. 场效应管的低频小信号等效模型

五. 共源基本放大电路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 动态分析

2

1

3

i

R

R

R

R∥

+

=

4

O

R

R=

第四章多级放大电路

一.级间耦合方式

1. 阻容耦合----各级静态工作点彼此独立;能有效地传输交流信号;体积小,成本低。但不便于集成,低频特性差。

2. 变压器耦合---各级静态工作点彼此独立,可以实现阻抗变换。体积大,成本高,无法采用集成工艺;不利于传输低频和高频信号。

3. 直接耦合----低频特性好,便于集成。各级静态工作点不独立,互相有影响。存在“零点漂移”现象。

*零点漂移----当温度变化或电源电压改变时,静态工作点也随之变化,致使u o偏离初始值“零点”而作随机变动。

二. 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1.电压放大倍数

2.输入电阻

3.输出电阻

三. 长尾差放电路(抑制直接耦合电路中的温漂)的原理与特点

1.静态分析

2. 动态分析

e

BEQ

EE

EQ2R

U

V

I

-

BEQ

c

CQ

CC

EQ

CQ

CEQ

U

R

I

V

U

U

U+

-

-

=

β

+

=

1

EQ

BQ

I

I

=

=

??????

?

=

=

n

j

uj

n

u

A

U

U

U

U

U

U

U

U

A

1

i

o

i2

o2

i

o1

i

o&

&

&

&

&

&

&

&

&

&

i1

i

R

R=

n

R

R

o

o

=

e

EQ

BEQ

BQ

EE

2R

I

U

R

I

V

b

+

+

=

通常,R b较小,且I BQ很小,

c

o

CMR

c

be

b

L

c

d

2

)

2

(

R

R

K

A

r

R

R

R

A

=

=

=

+

=

双端输出:

β

c

o

be

b

e

be

b

CMR

e

be

b

L

c

c

be

b

L

c

d

)

(2

)

1(2

)

1(2

)

(

)

(2

)

(

R

R

r

R

R

r

R

K

R

r

R

R

R

A

r

R

R

R

A

=

+

+

+

+

=

+

+

+

=

+

=

β

β

β

β

单端输出:

四. 共模信号与差模信号的计算 共模信号:两输入信号的平均值 差模信号:两输入信号的差

五.差分放大电路的改进

2

)

1(W

be b c

d R r R R A ββ+++-

=W

be b i )1()(2R r R R β+++=Ic c Id d O

u A u A u ?+?=

第五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一. 集成运放电路的基本组成

1.输入级----采用差放电路,以减小零漂。

2.中间级----多采用共射(或共源)放大电路,以提高放大倍数。

3.输出级----多采用互补对称电路以提高带负载能力。

4.偏置电路----多采用电流源电路,为各级提供合适的静态电流。

二. 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

当u I在+U im与-U im之间,运放工作在线性区域:

三.理想集成运放的参数及分析方法

1. 理想集成运放的参数特征

* 开环电压放大倍数A od→∞;

* 差模输入电阻R id→∞;

* 输出电阻R o→0;

* 共模抑制比K CMR→∞;

2. 理想集成运放的分析方法

1) 运放工作在线性区:

* 电路特征——引入负反馈

* 电路特点——“虚短”和“虚断”:

“虚短”---

“虚断”---

2) 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

* 电路特征——开环或引入正反馈

* 电路特点——

输出电压的两种饱和状态:

当u+>u-时,u o=+U om

当u+

四.集成运放的读图

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一.反馈概念的建立

*开环放大倍数---A

*闭环放大倍数---Af

*反馈深度---1+AF

*环路增益---AF:

1.当AF>0时,Af下降,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2.当AF=0时,表明反馈效果为零。

3.当AF<0时,Af升高,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

4.当AF=-1时,Af→∞。放大器处于“自激振荡”状态。

二.反馈的形式和判断

1. 反馈的范围----局部或级间。

2.有无反馈的判断---看输出回路与输入回路是否有联系,有则有反馈,无则没有反馈。

3. 反馈的性质----交流、直流或交直流。

直流通路中存在反馈则为直流反馈,交流通路中存

在反馈则为交流反馈,交、直流通路中都存在反馈

则为交、直流反馈。

4.反馈的类型----正反馈:反馈的结果使输出量的变化增大的反馈;

负反馈:反馈的结果使输出量的变化减小的反馈。

对于单个集成运放,若反馈线引至同相端,则为正反馈;反之为负反馈。

反馈极性-----瞬时极性法:

(1)假定某输入信号在某瞬时的极性为正(用+表示)。

(2)根据该极性,逐级推断出放大电路中各相关点的瞬时极性。

(3)确定反馈信号的极性。

(4)根据X i与X f的极性,确定净输入信号的大小。X id 减小为负反馈;X id增大为正反馈。

5. 反馈的取样----电压反馈:反馈量取样于输出电压;具有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

(输出短路时反馈消失)

电流反馈:反馈量取样于输出电流。具有稳定输出电流的作用。

(输出短路时反馈不消失)

6. 反馈的方式-----并联反馈:反馈量与原输入量在输入电路中以电流形式相叠加。

串联反馈:反馈量与原输入量在输入电路中以电压的形式相叠加。

三.基于反馈系数的电压放大倍数的分析

(1)判断反馈的组态; (2)求解反馈系数;

(3)利用反馈系数求解放大倍数。深度负反馈下,

四.基于理想集成运放的电压放大倍数的分析 合理应用虚短和虚断。

五.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1. 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2. 扩展频带

3. 减小非线性失真及抑制干扰和噪声

4. 改变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 *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加 *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

*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稳定输出电压) *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增加(稳定输出电流)

五. 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1. 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

附加相移将负反馈转化为正反馈。

2.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若表示为幅值和相位的条件则为:

F

A &&1

f

第七章信号的运算与处理

分析依据------ “虚断”和“虚短”

一.基本运算电路

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R2 =R1//R f

2.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R2=R1//R f

3.反相求和运算电路

R4=R1//R2//R3//R f

4. 同相求和运算电路

R1//R2//R3//R4=R f//R5

5.加减运算电路

R1//R2//R f=R3//R4//R5

二.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

1.积分运算

2.微分运算

第八章信号发生电路

一.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概念

1.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人为的直接引入正反馈)

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

即幅值平衡条件:

相位平衡条件:

2.起振条件:

幅值条件:

相位条件:

3.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分类

*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

(1) 放大电路-------建立和维持振荡。

(2) 正反馈网络----与放大电路共同满足振荡条件。

(3) 选频网络-------以选择某一频率进行振荡。

(4) 稳幅环节-------使波形幅值稳定,且波形的形状良好。

* 正弦波振荡器的分类

(1) RC振荡器-----振荡频率较低,1M以下;

(2) LC振荡器-----振荡频率较高,1M以上;

(3) 石英晶体振荡器----振荡频率高且稳定。

二.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1. RC串并联正弦波振荡电路

三.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1.变压器反馈式电路

判断同名端的方法:

RC

f

π2

1

=

1

f

2R

R≥

断回路、引输入、看相位

2.电感反馈式电路

3.电容反馈式电路

四. 判断电路是否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1)是否有正弦波振荡器的四个部分

(2)相位条件是否满足,比如同名端是否正确等(3)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

五.电压比较器的描述方法

电压传输特性的三个要素:

(1)输出高电平U OH和输出低电平U OL

(2)阈值电压U T

(3)输入电压过阈值电压时输出电压跃变的方向

六.单限比较器、滞回比较器、窗口比较器

七.非正弦波的产生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一. 功率放大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1.甲类工作状态

导通角为360o ,I CQ 大,管耗大,效率低。 2.乙类工作状态

I CQ ≈0, 导通角为180o ,效率高,失真大(交越失真:晶体管输入特性的非线性引起)。 3.甲乙类工作状态

导通角为180o ~360o ,效率较高,失真较大。

二. 乙类功放电路的指标估算 1. 工作状态

尽限状态:U om=V CC -U CES 理想状态:U om ≈V CC 2. 输出功率 3.效率

理想时为78.5%

4. 管耗

5.晶体管参数的选择(是否安全工作)

L

2

CES CC om 2)(R U V P -=

CC

CES

CC V om 4π V U V P P -?==

η0

om Tmax

CES 2.0=≈U P P ???

?

?

????≈>≈>≈

>=0om max T CM CC max CE CEO(BR)L CC max C CM CES 2.02U P P P V u U R V i I CC CC OM 6.0π

2

V V U ≈?=

第十章 直流电源

一. 直流电源的组成框图

? 电源变压器:将电网交流电压变换为符合整流电路所需要的交流电压。 ? 整流电路:将正负交替的交流电压整流成为单方向的脉动电压。 ? 滤波电路:将交流成分滤掉,使输出电压成为比较平滑的直流电压。 ? 稳压电路:自动保持负载电压的稳定。

二.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1.输出电压的平均值U O(AV)

2.正向平均电流I D(AV)

3.最大反向电压U RM

三.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1.输出电压的平均值U O(AV)

2.正向平均电流I D(AV)

3.最大反向电压U RM

2

max R 2U U

四.电容滤波电路

1.放电时间常数的取值

2.输出电压的平均值U O(AV)

3.

五. 稳压管稳压电路六.串联型稳压电路

2 O(AV)

L

2U

U

R≈

=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