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建筑史读书笔记

西方建筑史读书笔记

西方建筑史读书笔记
西方建筑史读书笔记

西方建筑史读书笔记

班级:工设一班学号:0908011007 姓名:周祁龙指导老师:沈燕

西方建筑简介

外国建筑史以西方古典建筑体系的发展历史为脉络,讲述了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奠基的古典建筑,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及古典主义世纪的各阶段发展,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初形成的建筑体系在两千多年来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

著名建筑大师密斯和赖特曾说过:“要赋予建筑以形式,只能是赋予今天的形式,而不应是昨天的,也不应是明天的,只有这样的建筑才是有创造性的。”“建筑是一个美妙的东西,建筑反映的不只是建筑本身的造型和内部的空间关系。从建筑里你能解读到建筑大师的人生观和建筑说蕴涵的文化。从一个建筑看世界,你能从中领略到永恒。”

其实建筑风格也和所有艺术一样,总离不开人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环境、传统习俗和文化艺术,这些不同国度、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才形成各自不同的建筑风格。在希腊、罗马、法兰西、德意志、西班牙、俄罗斯,都有各自的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

西方建筑风格特点

(1)古埃及建筑艺术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建筑分为3个主要时期:一是古王国时期的建筑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为代表。古埃及的建筑师们用庞大的规模、简洁沉稳的几何形体、明确的对称轴线和纵深的空间布局来体现金字塔的雄伟、庄严、神秘的效果。二是中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石窟陵墓为代表。这一时期已采用梁柱结构,能建造较宽敞的内部空间。建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曼都赫特普三世墓是典型实例。三是新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神庙为代表。它主要有围有柱廊的内庭院、接受臣民朝拜的大柱厅和只许法老和僧侣进入的神堂密室3部分组成。其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和卢克索的阿蒙神庙。

在建筑学上,金字塔指角锥体建筑物。著名的有埃及金字塔,还有玛雅金字塔、阿兹特克金字塔(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等。相关古文明的先民们把金

字塔视为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如陵墓、祭祀地,甚至是寺庙。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建筑技术的演进,达到轻质化、可塑化、良好的空调与采光,有些建筑师会从几何学选取元素,现代金字塔式建筑在世界各地被建造出来。

一般的金字塔基座为正三角形或正方形,也可能是其他的正多边形,侧面由多个三角形或梯形的面相接而成,顶部面积非常小,甚至呈尖顶状,像一个金字。古代金字塔,大部分是用石块堆积而成,质心接近基座,层级越高使用材料越少,这样可以有效抵挡自然灾害。

(2)古西亚建筑

古西亚建筑在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建筑两河下游的文化发展最早,同埃及约略同时。公元前四千纪,在这里建立了许多小小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9世纪之初,巴比仑王统一了两河下游,甚至征服了上游。

古西亚建筑是指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所孕育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

建筑,在建筑艺术史上,他们为自己的神建立了雄伟的神庙。如位于乌尔的观星台,著名的萨尔贡王宫?波斯波利斯王宫?空中花园等。古西亚的建筑成就还在于创造了以土为基础原料的结构体系和装饰方法。古西亚建筑发展了券?拱和穹窿结构。随后又创造了可用来伯虎和装饰墙面的面砖和彩色琉璃砖,这些使建筑的材料?构造和造型艺术有机结合的成就,对后面的拜占庭和伊斯兰教建筑产生很大的影响。

(3)古希腊建筑艺术

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多立克的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

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雄壮的柱身从台面上拔地而起,柱子的收分和卷杀十分明显,力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健之美。爱奥尼亚,其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则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科林斯的柱身与爱奥尼克相似,而柱头则更为华丽,形如倒钟,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宛如满盛卷草的花篮。从比例与规范来看,陶立克一般是柱高为底径的4--6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子的1/4,而柱子之间的距离,一般为柱子直径的1.2--1.5倍,十分协调、规整而完美。爱奥尼克,柱高一般为底径的9--10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的1/5,柱子之间的距离约为柱子直径的两倍,十分有序而和美。科林斯,在比例、规范上与爱奥尼克相似。陶立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帕提农神庙、阿菲亚神庙;以爱奥尼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伊端克先神庙和帕加蒙的宙斯神坛;以科林斯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典型作品列雪格拉德纪念亭等。代表性的建筑群体:雅典卫城。

(4)古罗马建筑艺术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如果说,古希腊人崇拜人是通过崇拜“神”来体现的话,那么,古罗马人对人的崇拜。古罗马的建筑

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其《建筑十书》中曾经指出,建筑的基本原则应当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代表:古罗马大斗兽场、古罗马的潘泰翁神庙(又称万神庙)。

罗马斗兽场,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从外观上看,它呈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最大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6米,圆周长527米,围墙高57米,这座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观众。

罗马斗兽场是在公元72年,罗马皇帝韦帕芗为庆祝征服耶路撒冷的胜利,由强迫沦为奴隶的八万犹太和阿拉伯俘虏修建而成的。还有一种说法是,将俘虏来的奴隶卖给当地的罗马人,获得了巨大的收入,从而得以支持斗兽场建造的庞大支出。而真正建造这座建筑的人,更多是拥有相当技艺的建筑师和有专业知识的工人。功能、规模、技术和艺术风格各方面来看,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施工速度之快也是一个奇迹。斗兽场的看台用三层混凝土制的筒形拱上,每层80个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环形券廊(即拱券支撑起来的走廊),最上层则是50米高的实墙。看台逐层向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每层的80个拱形成了80个开口,最上面两层则有80个窗洞,观众们入场时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编号,首先找到自己应从哪个底层拱门入场,然后再沿着楼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区域,最后找到自己的位子。整个斗兽场最多可容纳9万人,却因入场设计周到而不会出现拥堵混乱,这种入场的设计即使是今天的大型体育场依然沿用。

斗兽场表演区地底下隐藏着很多洞口和管道,这里可以储存道具和牲畜,以及角斗士,表演开始时再将他们吊起到地面上。斗兽场甚至可以利用输水道引水。公元248年在斗兽场就曾这样将水引入表演区,形成一个湖,表演海战的场面,来庆祝罗马建成1000年。

(5)哥特式建筑的艺术

哥特,原为参加覆灭古罗马帝国的一个日耳曼民族,其称谓含有粗俗、野蛮的意思。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因厌恶中世纪的黑暗而“赠”给中世纪建筑的。习惯上人们将与中世纪的这种主要建筑风格一致的建筑,均称为“哥特式建筑”。大多是教堂建筑。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意识是宗教意识,特别是基督教意识。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尖峭的形式,是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撑技术、扶壁技术的功绩。而那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则是基督教精神内涵的最确切的表述。高而直、空灵、虚幻的形象,似乎直指上苍,启示人们脱离这个苦难、充满罪恶的世界,而奔赴“天国乐土”。外观的基本特征是高而直,其典型构图是一对高耸的尖塔,中间夹着中厅的山墙,在山墙檐头的栏杆、大门洞上设置了一列布有雕像的凹龛,把整个立面横联系起来,在中央的栏杆和凹龛之间是象征天堂的圆形玫瑰窗。西立面作为教堂的入口,有三座门洞,门洞内都有几层线脚,线脚上刻着成串的圣像。所有墙体上均由垂直线条统贯,一切造型部位和装饰细部都以尖拱、尖券、尖顶为合成要素,所有的拱券都是尖尖的,所有门洞上的山花、凹龛上的华盖、扶壁上的脊边都是尖耸的,所有的塔、扶壁和墙垣上端都冠以直刺苍穹的小尖顶。与此同时,建筑的立面越往上划分越为细巧,形体和装饰越见玲珑。这一切,都使整个教堂充满了一种超俗脱凡,腾跃迁升的动感与气势。这种气势将基督教的“天国理想”其次,从内部空间点,哥特式教堂的平面一般为拉丁十字形,但中厅窄而长,瘦而高,教堂内部导向天堂和祭坛的动势都很强,教堂内部的结构全部裸露,近于框架式,垂直线条统帅着所有部分,使空间显得极为高耸,象征着对天国的憧憬。束状的柱子涌向天顶,像是一束束喷泉从地面喷向天空;

有时像是森林中一棵棵挺拔的树干,叶饰交织,光线就从枝叶的缝隙中透进来,启示人们以迷途中的光明,每当阳光从布满窗棂间的彩色玻璃照射进来时,整个教堂的空间便弥漫着迷离与幽幻,教堂仿佛就是天堂。此种气氛已尽显了基督教的精神,而这种气氛的形成,又无疑得益于尖券、尖拱及空间结构等技术。代表: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都是代表。

(6)巴洛克建筑的艺术

巴洛克,是产生于文艺复兴高潮过后的一种文化艺术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基调是富丽堂皇而又新奇欢畅,具有强烈的世俗享乐的味道。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炫耀财富。它常常大量用贵重的材料、精细的加工、刻意的装饰,以显示其富有与高贵。第二,不囿于结构逻辑,常常采用一些非理性组合手法,从而产生反常与惊奇的特殊效果。第三,充满欢乐的气氛。提倡世俗化,反对神化,提倡人权,反对神权的结果是人性的解放,这种人性的光芒照耀着艺术,给文艺复兴的艺术印上了欢快的色彩。完全走上了享乐至上的歧途。第四,标新立异,追求新奇。这是巴洛克建筑风格最显著的特征。采用以椭圆形为基础的S 形,波浪形的平面和立面,使建筑形象产生动态感;或者把建筑和雕刻二者混合,以求新奇感;又或者用高低错落及形式构件之间的某种不协调,引起刺激感。代表:巴洛克大师波洛米尼设计的圣卡罗教堂、意大利罗马的特列维喷泉。

(7)文艺复兴建筑艺术

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带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8)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艺术

洛可可风格出现于18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后期,流行于法、德、奥地利等国。洛可可主要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它是在反对法国古典主义艺术的逻辑性、易明性、理性的前提下出现的柔媚、细腻和纤巧的建筑风格。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切围绕柔媚顺和来构图,特别喜爱使用曲线和圆形,尽可能避免方角。在装饰题材上,常常喜用各种草叶及蚌壳、蔷薇和棕榈。以质感温软的木材取代过去常常使用的大理石。墙面上不再出现古典程式,而代之以线脚繁复的镶板和数量特多的玻璃镜面。喜用娇嫩的色彩,如白色、金色、粉红色、嫩绿色、淡黄色,尽量避免强烈的对比。线脚多用金色,天花板常涂上天蓝色,还常常画上飘浮的白云。此外还喜欢张挂绸缎的幔帐和晶体玻璃吊灯,陈设瓷器古玩,力图显出豪华的高雅之趣。然而,它的格调却因装饰手法的过于刻意,往往是脂粉之气过浓,高洁之意不足;堆砌、柔媚有余,自然韵雅不足。代表柏林夏洛登堡的“金廊”和波茨坦新宫的阿波罗大厅。

总结:

通过对西方建筑史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了解到了西方建筑的发展和西方的文化艺术,深层次提高了对艺术设计的欣赏见识,增加了艺术设计的修为,对专业相关知识的积累。古希腊盛期的建筑、罗马共和盛期与罗马帝国盛期的建筑同称为欧洲古典建筑。古代希腊包括巴尔于半岛南部、爱琴海上诸岛、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它和后来古罗马盛期的文化,历史上同称之为欧洲的古典文化。

西方建筑历史题库(答案版)

西方建筑史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通常所称学院派的建筑教育体系是指()。 A.巴黎美术学院体系B.包豪斯体系C.雅典学院体系D.莫斯科建筑学院体系2、帕提农神庙山花下的水平檐口()。 A.平直度很高,反映了古希腊精确地施工水平B.中间微微拱起,预留了将来沉降的余量C.中间微微拱起,利用透视规律,使其观看起来显得更高大D.中间微微下垂,利用透视规律,使其观看起来显得更高大 3、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高达138m,是个体量巨大的建筑物,但看上去并不显得有那么巨大,其原因在于()。 A.透视感造成的B.要看到全貌,需离得较远C.把通常的建筑构件和建筑元素同比例放大D.前面的广场太大,建筑物就显得小 4、古罗马的复合柱式是指()。 A.用柱式装饰支承券拱的墙墩B.多层建筑中每层采用不同的柱式C.一个柱式贯穿二层或三层D.在科林斯式柱头上再加一对爱奥尼式的涡卷 5、佛罗伦撒大教堂的穹顶是文艺复兴时代哪位建筑大师设计建造的()。 A.米开朗基罗B.伯拉孟特C.伯鲁乃列斯基D.阿尔伯蒂 6、欧洲中世纪哥特式教堂首先开始建造是在() A.意大利B.法国C.英国D.德国 7、哥特式基督教堂建筑的主要结构特征是()。 A.圆拱券与飞扶壁B.钟塔与圆拱门C.玫瑰花窗与彩色玻璃D.尖拱券与飞扶壁 8、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宫殿建筑是以下哪种风格的建筑?() A.文艺复兴B.巴洛克C.古典主义D.洛可可 9、印度的泰姬陵是以下哪种风格的建筑?() A.佛教B.印度教C.伊斯兰教D.婆罗门教 10、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一座() A.建造于10世纪的伊斯兰建筑B.建造于6世纪的拜占庭建筑C.建造于古罗马时代的古典主义建筑D.建造于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 11、根据古代欧洲历史书籍的记载,以下哪项是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 A.巴比伦空中花园B.埃及金字塔C.希腊雅典卫城D.罗马万神庙 12、建于英国伦敦银行的劳埃德保险公司大楼,与哪座建筑一样,是一座属于何种流派的建筑()。A.纽约西格拉姆大厦,现代主义B.纽约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后现代主义C.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高技派D.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生态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自然:第一自然,原始状况的大自然;第二自然,农业生产状况下的自然。 中国园林的起源是从模仿第一类自然开始;欧洲园林是在模仿第二自然开始的。” “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常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 一、英国的景观设计 唐纳德(Christopher Tunnard) “把握日本庭院的本质,他提出:‘要从对称的形式束缚中解脱出来,提倡尝试日本园林中石组布置的均衡构图的手段,以及从没有情感的事物中感受园林的精神实在的设计手法。’” “在园林中要创造三维的流动空间,为了创造这种流动性,需要打破园林中场地的严格划分,运用割断和能透过视线的种植设计来达到。” 本特利树林Bentley Wood 杰里科(Geoffery Jellicoe) 第一阶段: 彻德峡谷工程(Cheddar Gorge) 迪去雷庄园(Ditchley Park) “在园中杰里科设计了一个有喷泉的下沉式的半圆形水池,水池被紫杉高篱围绕着,人们可以在水池中戏水。杰里科还沿着水面设计了一个长平台。” 第二阶段: 肯尼迪纪念园(The Kennedy Memorial) “‘白色纪念碑、美国详述、开阔的草地、规整的小路、冥思的石凳、俯瞰泰晤士河和绿色的原野’杰里科希望参观者能够仅仅通过潜意识来理解这朴实的景观。 舒特住宅(Shute House Garden) “水池、杜鹃花、古典雕塑、链式小溪、小瀑布、喷泉、平整的草地” 第三阶段: 莎顿庄园(Sutton Place)

“被认为是杰里科作品的顶峰。杰里科试图赋予园林一些含义,是要引喻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一系列的食物和思想。鱼形的吃糖和小湖,引喻水和更神秘的东西,它与周围的小山精心组合,代表着阴阳结合。整个园林似乎微妙地潜藏着一些当今世界之外的东西。他认为,景观是历史、现在和将来的连续体。在这种意义上,莎顿庄园的设计是连续的,是现存轴线、视景线和原先设计者可能的设计意图的发展 ” “杰里科喜爱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绿篱、雕塑、链式瀑布、远景、凉亭、座椅、棚架、瓶饰、花篮、长平台、长步道、丰富的水景如池塘、瀑布、跌水、水池、喷泉等、视景线、植物。” 二美国的景观设计 斯蒂里Fletcher Steele 瑙姆科吉庄园(Naumkeag) 午后花园(the Afternoon Garden) 平台花园 “草地上斜向布置着弯曲的砾石带和中间的月季花坛。这至关重要的曲线形式由远处Bear山的曲线产生,自南部的草地开始,至树林中截止,这是在统一的设计中把背景地貌形式融于前景的第一次尝试。” 蓝色的阶梯(Blue Stairs) “清晰的展示了他运用透视法对地段富有想象力的处理。这个设计既是园林,也可看作是雕塑。” 托马斯.丘奇Thomas Church “这种带有露天木制平台、游泳池、不规则种植区域和动态平面的小花园为人们创造了户外生活的新方式,被称之为‘加州花园’(Califonia Garden)" “关键是要把握尺度并在规则的建筑与外围的自然景观之间进行微妙的转换。” “他的作品开始展现一种新的动态均衡的形式:中轴被抛弃,流线、多视点和简洁平面得到应用,质感、色彩呈现出丰富变化。‘立体主意’、‘超现实主意’的形式语言如锯齿线、钢琴线、肾形、阿米巴曲线被他结合形成简洁流动的平面。” 金门展小花园(Golden Gate Exposition) 唐纳花园(Donnel Garden)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

19c下半叶~20c初对新建筑地探求 1)探求新建筑地先驱者 K·F·辛克尔[德国]:做了大胆地尝试,柱式形式简化及窗户加大 柏林老博物馆 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百货商店 拉布鲁斯特[法国]:巴黎圣日纳维夫图书馆 巴黎国立图书馆 2)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19c50年代英国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思想地反映 起源时间:19c50年代 起源地点:英国 代表人物:拉金斯,莫里斯 主要观点:敌视工业文明,认为机器生产是文化地敌人,热衷于手工业地效果和自然材料地美.在建筑上助长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象征权势地古典建筑形式. 代表作品:莫里斯住宅(“红屋”),设计人:魏布 特点:平面据功能需要不知成L形,使每个房间都自然采光,并用当地产地红砖建造,不加粉饰,大胆摒弃传统地贴面方式,表现出材料本身地质感,这种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地尝试对后来地新建筑有一定启发. 局限性:把机器看成一切文化地敌人,他们向往过去,只主张用手工艺方式进行生产,但成本昂贵,不能推广 3)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起源时间:19c80年代 起源地点:比利时布鲁塞尔 代表人物:凡·德·费尔德 主要观点:主张创造一种不同以往地,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地简化装饰,反对历史图样,其装饰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生长繁茂地草木形状地线条并大量使用便于制作曲线地铁构件,目

地是想解决建筑与工艺品地艺术风格问题,极力反对历史样式,想创造出一种前所未见地,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地简化装饰,脱掉这种主义外衣. 限制性:这种改革只局限于艺术形式与装饰手法,没能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地关系,以及与新技术地结合问题. 代表作品: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设计人:比利时地霍尔塔 德国魏玛艺术学校设计人:费尔德 在其他国家地影响: 德国:青年风格派(Jugendstil)主要人物:贝伦斯,恩德尔 代表作品:埃尔维拉照相馆 慕尼黑剧院 路德维希展览馆——奥别列去 英国:格拉斯哥学派 代表作品: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图书馆部分——麦金托什 西班牙: 代表作品:米拉公寓(具有隐喻性地塑性造型)——高迪(属新艺术派,与新艺术运动无渊源上地联系,但同样是探求一种语复古主义学院派全然不同地建筑风格) 4)维也纳学派和分离派(维也纳学派中地一部分人成立了“分离派”) 维也纳学派: 起源时间:19c末 起源地点:奥地利地维也纳 代表人物:瓦格纳 主要观点:认为新结构.新材料必然导致新形式地出现,并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地重演 代表作品: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瓦格纳 特点:大厅线条简洁,所有饰物都废除,玻璃与钢用来为现代结构理论服务.

西方建筑结构的发展史

西方建筑结构的发展史-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2012-3-16 15:23|发布者: |查看: 490|评论: 0 摘要: 伴随着社会进步,建筑结构技术的创新推动了建筑形式的新的进程。本文通过聚焦于西方建筑结构形式和建筑形式,从建筑结构技术的进步推演到建筑形式的推陈出新,而建筑师的奇思妙想同时又促进了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将 ... 伴随着社会进步,建筑结构技术的创新推动了建筑形式的新的进程。本文通过聚焦于西方建筑结构形式和建筑形式,从建筑结构技术的进步推演到建筑形式的推陈出新,而建筑师的奇思妙想同时又促进了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将建筑技术研究、设计、生产同新技术相结合起来是建筑形式的发展道路。 建筑的形式美源自于结构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建筑的形式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当一座新建筑穿着华丽的外衣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我们驻足、流连于建筑形式美给我的心灵的印记,世人对于建筑的评价往往局限于外在的形式美,当建筑师苦苦的求索寻找新的美学形式但仍然黔驴技穷时,我们的设计者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建筑的形式美源自于什么?我认为形式美的源泉是功能的需求、结构的技术。所以功能、技术与艺术作为建筑的三要素是辩证统一的,建筑象人体一样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它是系统的整体的而非孤立的局部的。当下业者对于形式美的理解是由偏颇的,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也必然会阻碍建筑的发展和进步。 建筑结构是指将建筑物自身及其在使用中所产生的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一种设施。古往今来人们就是在不断的利用新的材料创造着新的建筑形式。

1.原始社会的建筑 原始社会的住屋形式是巢居、穴居、以及在北美的印第安人的帐篷屋,是人类基本生活的需求。原始人使用木材生土当地的建筑材料建造窝棚。 2.奴隶社会的建筑 奴隶社会随着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增强建筑的类型建筑的规模以及建筑的形式出现巨大的变化。在古代的埃及人们利用石材建造神庙和陵墓,建筑的结构形式是梁柱体系,古希腊同样继承埃及的梁柱体系,同时由于地域文化的发展演变希腊人将梁柱发展成具有美的形式,出现古典的三柱式,以及女像柱,两者的形式不同但结构的核心是一致的以石材作为基本材料的梁柱体系。由于石材本身的力学性能是抗压能力强于抗弯的能力。所以我们看到埃及、希腊的古建筑的柱距是如此的小,建筑空间也是狭小的。建筑作为单体强调的是外部空间或者建筑的内部狭小空间的神秘化。在希腊建筑往往是作为雕塑来处理的。在古罗马文化时期,随着领地的不断扩张各种文化的融合和碰撞罗马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新的结构形式拱券结构。罗马人利用混凝土这种新建筑材料创造一种新筒形拱形工交叉拱、十字拱解决了大跨度屋盖的结构形式,继而获得了连续的复合的建筑空间。建筑也就成为了真正的意义的建筑,正是在古罗马时代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推动了新的结构形式的产生进而获得新的较大的人类活动的室内空间。就功能决定形式而然,以上的变化必然带来建筑形式的新的突破。我们在研究建筑历史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在罗马的建筑上仍然有希腊建筑的影子,罗马人在建筑形式上仍然沿用希腊的柱式,出现古罗马五柱式,罗马的柱式已经没有了希腊柱式结构上的意义,柱式已经成为了壁柱。成为一种装饰,同时由于罗马建筑的体量、建筑的层数的增大希腊的柱式又在罗马时期演变成券柱式、连续券、巨柱式等多种形式。从古罗马的建筑形式生成之初,它是在古希腊时代的建筑形式范围内发展,直到找到适合新技术的建筑形式的出现。我们常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希腊和罗马

建筑史读后感

读《安藤忠雄》有感 院系:园艺园林学院 班级:城市规划111 姓名:莫刘杰 学号:20110634108

安藤忠雄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他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他从事建筑行业的心路历程,有些东西现在的我也许还无法体会,但我深深地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这是一本很励志的书,也帮助我从某些疑惑中找到了未来的方向,实在获益匪浅。 本人本来就对这个专业有着极浓的兴趣,在和朋友聊天时,我就经常谈到我们专业的有关内容,就在去年,我一个同学听着我的聊天,逐渐对这个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转专业转了过来。读这本书时,自己也一直在被他的经历和精神所打动,让我不自觉的在想建筑师是否也必须具备他这样执着、严谨的态度.下面简介一下他的经历。 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1957年左右,开始练习职业拳击, 1959-1961 年考察日本传统建筑, 1962-1969年游学于美国、欧洲和非洲。 1969 年在故乡大阪的梅田创办“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1995年获得普利策建筑奖, 1997年执教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并担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 1997年- 2003年从东京大学退休,转任名誉教授 2005年获得东京大学的终身特别荣誉教授 安藤飘游四方旅游世界各地,目的是为了将其所见所闻与他个人的形式结合,安藤认为万神庙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间概念形成对比;万神庙是西方建筑空间的典型代表,两者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安藤就是要将这两种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和起来,使其独树一帜。 像引言中有这么一段话,“像一首诗歌,一句哲言,它们拥有撼动人的力量,却不是因为它们拥有更高级的语言,而是它们直指人们精神的最本源,带给人们不可想象的变革”,这让我觉得我们设计的建筑应该具有某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设计建筑的中心,所有的形式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而产生的,而设计的每个不同的单体建筑都会有不同的想要表达的中心精神。但是大师可以在他设计的建筑中找到共同的特点,这是他独特的处理“精神与表达”方法,这也是他的特色。像安藤忠雄的特色其实就是源于日本的文化,继承和发展日本的文化,但是现在的中国建筑好像很多都只是学到国外建筑的皮毛-----形式,而实际上真正的宝藏就在我们的脚下,只要我们认真的感受中国自身的文化,就能创造出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这样中国的文化传统也能得到传承和发展。 再看看安藤建筑中的日本精神,“他们认为‘光与影’的黑白世界,或者是空间里被称为‘无’及‘间’(物体与物体、事情与事情、空间乃至时间之间的间隔)的日本美学,暗藏在清水混泥土所刻划出来的简朴空间中”,的确,安藤建筑中光影、间隔是他建筑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其实是源于日本的精神的。“在事物之间的空白中发现意涵的‘间’的美学,以及遵守秩序等祖辈传承下来的日本情怀”我想着就是安腾找到的日本文化吧。 他认为抽象化的光、水、风这样的自然要素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入,以共同呈现富有诗意的空间境界。安藤忠雄在设计中着意将自然界的多种要素如光、影、风、雨、草、木、水流等引入建筑之中,给建筑物带来生机和诗意。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将这种理念灌输到他的建筑中,用建筑去提炼自然,让人在他的纯粹构成中,通过光影摇曳、风雨变幻就能判定时间与自然的存在和变化。在引入自然要素的建筑设计中,以他的教堂建筑表现最为明显,比较典型的有光

同济西方建筑史真题+答案(可以一看)

选择填空 古埃及、古西亚 1、下列哪一个不是古代西亚洲建筑的特点(C)98,01 A 砖的应用B拱券的应用C平面对称布局D建筑多建于平台之上 2、古埃及的“玛斯塔巴”(mastaba)用于(陵墓)用途。99,01 3、古埃及的方尖碑经常建在(神庙入口处)位置,其一般长细比为(1:9~1:10)。99,00 4、古波斯的波斯波里斯宫建筑群主要建筑有(百柱厅)和(接待厅)。99,01 5、古埃及胡夫金字塔的原有高度为(146.4米)。05 6、券和穹隆在建筑中得到使用始于(古西亚)。07 7、拱券使用始于(古西亚)。09 古典 1、西方古典建筑是指(古希腊、古罗马建筑)02,05 2、古典柱式由以下(C)几个部分组成。98、99,08 A柱头,柱身,柱础,檐壁B柱头,柱身,柱础 C柱头,柱身,柱础,檐部D柱头,柱身,柱础,额枋 3、《建筑十书》的作者是(维特鲁威)。98 4、古希腊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物有(帕提农神庙)、(卫城山门)、(伊瑞克提翁庙)和(胜利神庙)。其中帕提农神庙的正立面共有(8)根(多利克)式柱子,其内部后室有(4)根(爱奥尼)式柱子。99 5、古希腊列雪格拉德音乐纪念亭是早期(科林斯)柱式的代表。99,00 6、古罗马万神庙的大穹顶采用(天然混凝土)材料建造。99 7、古罗马大斗兽场的看台采用(筒形拱和交叉拱)结构方式建成。99 8、最早提出建筑三要素(坚固、适用、美观)的是(古罗马)时期名叫(维特鲁威)的建筑师,他所写的(《建筑十书》)是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建筑理论书籍。00 9、古典柱式包括爱奥尼)、(科林斯)、(多利克)、(塔斯干)、(混合柱)等五种。00,07 10、古罗马时期建造的万神庙用(天然混凝土)材料和(穹窿)结构创造了约(43.43)米的跨度。00 11、下列各种形式的拱顶哪一种不是古罗马时期的(D)。01 A交叉拱B十字拱C棱拱D抹角拱 12、下列各种形式的拱顶哪一种不是古罗马时期的(C)。02 A交叉拱B十字拱C帆拱D筒形拱 13、古希腊神庙最典型的平面形式是(列柱围廊式),一种古典柱式是由(柱子)和(檐部)组成。02,03,04,05 14、古希腊神庙多立克柱式中柱子的细高比一般为(1:6)。03,04,05 15、古罗马时代的罗马大斗兽场的长轴长度为(188米)。03 16、Agora是指(古希腊广场)。04

西方音乐史读书笔记

西方音乐史读书笔记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 时间约为公元前3200年~公元400年。这部分的音乐资料只能从考古而来,从发掘出的绘画、雕塑及少量流传下来的诗歌文学与哲学著作可以进行了解,但几乎是不可能聆听与欣赏。有资料统计这一阶段残存下来的乐谱还不到10件,但是从残存下来的雕塑等诸多文化遗产可以看出曾经存在过的辉煌与成就,古希腊的大哲学家都曾对音乐进行过讨论与研究,这被后人视为西方音乐之源。 在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荷马时期的两部史诗反映了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史诗本身既是文学作品又是音乐作品,它由职业弹唱艺人“阿埃德”用一种叫基萨拉的乐器伴奏吟唱。公元前776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举行,在比赛时常伴有音乐,后来产生了音乐比赛。 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斯巴达把音乐作为国事活动与教育的重要手段,使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公元前146年后,古罗马征服希腊后,它的文化主要受益于希腊,同时又吸收了叙利亚、巴比伦、埃及等国的文明成果。 1.希腊音乐的主要特征?在古希腊音乐的发展过程中,

有哪些重要的音乐现象出现? 主要特征:单声部旋律,朴素大方,并有简单的乐器伴奏;大部分都是即兴表演,且形成了音乐、舞蹈与诗歌的“三位一体”;重世俗与现实性,大部分作品直接反映了古希腊人丰富的社会生活与民族历史。尽管古希腊音乐篇章极少保留了下来,但它的意义不在具体的作品的流传,而在于激励了后世纪音乐的繁荣。 音乐现象:神话音乐、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 2.简述古希腊时期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识 古希腊理论家认为,“音乐可以三种方式对意志产生明显影响”:它能激励行动;它能强健体魄和心灵,犹如它破坏头脑的平衡,最后它可以中断政党的意志力量,令人无法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因此,不仅在年轻人和普通公众的教育科目中应该建立有规律,受监督的音乐教育,而且在平时的音乐演出中应倡导秩序、尊严、果敢和生机。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而是应象柏拉图所言的“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和激情的中和”。 古希腊理论家比较强调音乐的理论价值取向,认为音乐直接影响人的品格。

[总结]西方近现代建筑史概要

[总结]西方近现代建筑史概要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在考研范围内所占比例近1/4,主要题目类型均有覆盖(填空,名词,画图,简答,论述),但总体还是可以分为记忆和论述两大类,记忆类考点集中在与现代派建筑相关的内容,而分析类则很有特点,往往是整份考卷中最为灵活的题目,可谓仁者见仁,有很大的发挥余地,在大方向有适当把握的基础上,主要靠个人的理解和表达。 西方近代史纲的核心线索很明确,就是现代派建筑,具体又可分为产生,发展,兴盛,流变等几个环节。 产生 产生的背景有以下: 现代建筑产生之前的建筑形式主要是各种复古风格和折衷主义,(各自的代表作…)总的来说古典的建筑形式和建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成为桎楛,所以必须从根本上改变 新建筑的产生,最重要的应该还是技术背景,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的出现,从根本上打下了新建筑形式产生的基础,(如最早应用生铁的一批建筑如赛文桥,水晶宫等,最早的大跨结构,最早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蒙马特教堂,最早的电梯otis,最早的钢框架建筑芝加哥家庭保险大厦等等,还需总结) 思想背景,工艺美术运动,它的积极方面,反对古典样式的束缚,开始了新风格的探索,但消极方面,它的某些思想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比如热衷于手工艺的表现,这与工业革命的进步潮流又有相悖的地方。 探索与发展 早期的探索大致从两个方向,即样式表现方面的探索和理性的技术角度与建造方式的探索,其中后者更为本质和重要。 样式表现方面的探索 1)新艺术运动(在各国家的不同表现风格特点,代表人物,作品需总结) 起始,比利时 在德国,青年风格派 奥地利,维也纳学派与维也纳分离派 英国,格拉斯哥学派,麦金托什 西班牙,高迪! 荷兰,贝尔拉赫 芬兰,老沙利宁 等 2)西方现代绘画艺术风格的影响 绘画流派:立体主义(毕加索·亚维农少女),表现主义(蒙德里安)等 建筑上的表现: 荷兰风格派 俄国结构主义 3)其它 表现主义,探讨混凝土的塑性表现力 意大利未来派(伊利亚·桑等),对未来建筑与城市形象的想象,包括巨型尺度的建筑,城市立体交通,强调速度和机器的力量(当时无一建成但很有远见,后来大都实

西方建筑史

西方建筑史: 西方建筑史指西方建筑物的历史或对西方建筑历史的研究,即对西方建筑物的既往或建筑活动的既往进行的调查研究。 主要分类: 中国对建筑历史的研究一般分为西方建筑史和中国建筑史。根据时间又分别分为古代史和近现代史。西方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对象是西方的古代建筑,事实上是一脉延续至今的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时期的建筑。 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和美国建筑史的研究是按照现代对于世界建筑风格变化的认识按文明圈划分门类,以时间先后列序并综合评价。其中有欧洲及中近东建筑风格,远东建筑风格,非洲建筑,玛雅建筑,印度建筑等。 研究演进: 从世界范围来看,建筑历史的研究经过了一个从片面到全面,从自我本位到相对中立的过程。其中以英国的建筑史典籍弗莱撤建筑史为例,一开始只列出了西方人是已久的从中近东初期文明风格到文艺复兴风格的主线,而后来才出现的建筑之树中引入了当时已经开始研究的远东建筑风格以及其他一些非欧洲的风格进入,但是只是作为相对于欧洲的历史性风格而言的非历史性风格出现。 而到了1961年,因为对东方的持续研究使得西方的学者认识到了东方风格的历史性,因此将建筑之树变成贯穿始末的两大部分,并且将非历史性风格更名为东方风格,将历史性风格更名为西方风格,

取消了建筑之树。后进一步将东西两大部分同时取消,而将各个文明圈内的建筑风格演变用时间分章节,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专家专门编写特定地区条目。这也是符合世界历史学研究的总进化过程的。 建筑风格演进: 古埃及建筑 古埃及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其建筑分为3个主要时期:一是古王国时期的建筑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为代表。古埃及的建筑师们用庞大的规模、简洁沉稳的几何形体、明确的对称轴线和纵深的空间布局来体现金字塔的雄伟、庄严、神秘的效果。二是中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石窟陵墓为代表。这一时期已采用梁柱结构,能建造较宽敞的内部空间。建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曼都赫特普三世墓是典型实例。三是新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神庙为代表。它主要有围有柱廊的内庭院、接受臣民朝拜的大柱厅和只许法老和僧侣进入的神堂密室3部分组成。其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和卢克索的阿蒙神庙。 古西亚建筑 古西亚建筑在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建筑两河下游的文化发展最早,同埃及约略同时。公元前四千纪,在这里建立了许多小小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9世纪之初,巴比仑王统一了两河下游,甚至征服了上游。 古希腊建筑

外国设计史读书笔记

《外国艺术设计史》 ————读书笔记 学院:艺术学院 学号:14100308 班级:设计三班 姓名:阎丰洋

第一章史前的艺术设计 一、旧石器时代艺术设计的萌芽 180到2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才开始有意识的加工石块,虽然这些石器还十分粗糙,但已经显示出人为设计的痕迹,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特别是其通常所追求的对称、均衡、饱满等造型因素可以视作形式美感的萌芽。 20到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期,石器种类大增,器型由简单到比较复杂、加工由粗陋到精细、选材由单一到多样、制作有一次到二次加工、使用功能由单一向专门化、多样化发展,这无疑是造物活动的一大进步,它反映出原始人设计思维的发展。 1到1.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以实现功能优化的设想,无疑是设计创意的一大突破,标志了设计思维的一次飞跃。 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设计 陶器的发明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人类已从迁徙生活过渡到以农业为基础的定居生活,意味着人类由野蛮状态向文明状态转变的开始。 第二章古代东方的手工艺设计 一、古埃及的手工艺设计 古埃及手工艺设计的特点: 1:古埃及的艺术设计涉及相当广泛的工艺门类与生活领域 2:古埃及的艺术设计体现了奴隶主专制统治下手工艺发展的典型

特色 3:处于一个宗教在政治活动、社会生活以及观念风俗领域居于绝对统地位的过度,古埃及的手工设计不可避免的打上了鲜明的宗教印迹。 二、古西亚与古波斯的手工艺设计 古西亚的手工艺设计发展的特色: 1:古西亚居民所创造的高度的科技文明,为手工艺的发展、成熟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2:古西亚手工艺的高度成就并非单一民族的创造,而是多元文化长期融会、碰撞、磨合的结晶。 3:古西亚手工艺设计的发展具有鲜明地地域特色。 4:古西亚独特的文化氛围造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与装饰情趣。 三、古代日本的手工艺设计 日本古代的手工艺设计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岛国的地理环境和单一的民族风格对艺术风格的发展产生了有益影响。 2:海岛的独特气候以及地理环境,培养了日本民族对自然的敏感性。自然主义成为日本艺术与设计的一大传统特色。 3:日本传统艺术设计的发展既受惠于外来经验、成果的借鉴与吸取,更得益于在模仿、借鉴基础上的改良与创新。 4:艺术设计在日本中居于相当特殊的位置,日本民族对工艺的重视与推崇远胜于其他国家。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精编版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 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 代表建筑)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 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 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 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 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 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 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 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阿尔托) 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西方建筑史读书笔记

西方建筑史读书笔记 班级:工设一班学号:0908011007 姓名:周祁龙指导老师:沈燕 西方建筑简介 外国建筑史以西方古典建筑体系的发展历史为脉络,讲述了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奠基的古典建筑,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及古典主义世纪的各阶段发展,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初形成的建筑体系在两千多年来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 著名建筑大师密斯和赖特曾说过:“要赋予建筑以形式,只能是赋予今天的形式,而不应是昨天的,也不应是明天的,只有这样的建筑才是有创造性的。”“建筑是一个美妙的东西,建筑反映的不只是建筑本身的造型和内部的空间关系。从建筑里你能解读到建筑大师的人生观和建筑说蕴涵的文化。从一个建筑看世界,你能从中领略到永恒。” 其实建筑风格也和所有艺术一样,总离不开人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环境、传统习俗和文化艺术,这些不同国度、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才形成各自不同的建筑风格。在希腊、罗马、法兰西、德意志、西班牙、俄罗斯,都有各自的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 西方建筑风格特点 (1)古埃及建筑艺术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建筑分为3个主要时期:一是古王国时期的建筑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为代表。古埃及的建筑师们用庞大的规模、简洁沉稳的几何形体、明确的对称轴线和纵深的空间布局来体现金字塔的雄伟、庄严、神秘的效果。二是中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石窟陵墓为代表。这一时期已采用梁柱结构,能建造较宽敞的内部空间。建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曼都赫特普三世墓是典型实例。三是新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神庙为代表。它主要有围有柱廊的内庭院、接受臣民朝拜的大柱厅和只许法老和僧侣进入的神堂密室3部分组成。其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和卢克索的阿蒙神庙。 在建筑学上,金字塔指角锥体建筑物。著名的有埃及金字塔,还有玛雅金字塔、阿兹特克金字塔(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等。相关古文明的先民们把金

最新《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复习概要: 1.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2.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 3.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类型 4.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 第一节、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1.工业革命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出现在17世纪,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城市与建筑 的重大变化却是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已经从轻工业扩至重工业,铁产量的大增为建筑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准备了条件。 2.工业革命的冲击,给城市与建筑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 首先,是工业城市问题。工业革命导致了生产集中,由此而引起的人口恶性膨胀,以及由于土地私有制和房屋建设的无政府状态而造成的交通堵塞、环境恶化,使城市陷入了混 乱之中。 其次,是住宅问题。虽然资产阶级不断的建造房屋,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牟利,广大的民众仍只能住在简陋的贫民窟中,严重的房荒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大威胁。 最后,是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对新建筑类型的需要,并对建筑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另一种则是探索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的可能性。 3.为什么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人口会迅速增长? 18世纪下半叶,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原来的一些封建手工业城市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城市(首先在英国,其次是法国、比利时等),旧城不断扩建、新城陆续产生,大工业企业需要很多的工人在同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但这些工人必须住在附近以便于工作,于是他们便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由此而产生的人们的各种需要,相应的诸如手工业者、裁缝、鞋匠等等都搬到这里来了,于是小城镇就发展为小城市,继而发展成大城市。城市越大,交通运输越发达,越利于人口集中。这就决定了大工厂城市以惊人速度成长。

西方美术史 读书笔记

雕刻 旧石器时代(也叫慕斯特时期)“燧石手斧”——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燧石匕首”(前后经历了几十万年) 利用大自然的某一种物质去营造一种形状,是美术创造领域应当关心的生物行为。 人类与蜜蜂、鸟类不一样的地方——学会了使用工具 人类在对工具的精益求精中,有了对形状更精准的需求,也有了对美更确定的感受。 区分旧石器和新石器,就是通过观察人类“手”的进步,以及造型掌握能力的准确程度,以及头脑中造型思维能力的延续和积累。 旧石器时代的石灰石雕塑作品“维伦多夫维纳斯”(公元前28000-前25000年)——对生殖与生命繁衍的崇拜 绘画 拉斯科洞穴(法国):早期的壁画——线条轮廓、写实,表现15000年前的人类与动物 阿尔塔米拉洞穴(西班牙):公元前1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壁画——线条轮廓、上色,野牛土耳其卡塔尔许于克岩画:公元前585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动物是旷野中的主角 新石器时代,人们手拿武器围捕猎物 建筑 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即将结束,进入青铜时代 在英国威尔特郡发现了——斯通亨奇巨石阵(公元前2000年)——早期的建筑与空间 埃及 埃及是人类美术中最早形成“风格”的文明之一 绘画及雕塑的表现性,促成了早期文字的发展。 蛇王碑——埃及第一王朝雕塑作品(鹰代表王室的守护神,蛇代表国王) 埃及艺术的风格:高度几何化倾向,有数学的严密感,高度秩序化(参见金字塔)。 *风格:在美术领域里,找到一种准确且可以长时间持续一致地表达的方法,就形成了一种风格。 埃及中王朝时期石棺画——花岗岩、水晶砂岩——雕刻清晰轮廓清楚 埃及人的美术和他们对丝网的认知有密切联系:埃及人认为死亡之后还有另一个延续生命的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教学提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 记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 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 代表建筑)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 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 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 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 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 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 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 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阿尔托) 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纪元法分类) 以及各个阶段主要的建筑现象与理论 0. 公元前8世纪 - 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时期 雅典卫城总平面、帕提农神庙、三种柱式(注意与古罗马柱式的区别) 特点:一、: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 二: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 陶立克柱式,2. 爱奥尼克柱式,3. 科林斯式柱式,4. 女郎雕像柱式。三: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四: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五: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1、4-15世纪:古罗马时期(拜占庭) 特点,一、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二、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三、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四、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代表:圣索非亚大教堂、罗马万神庙(巴西利卡形式、柱式、帆拱技术、拜占庭建筑特点) 2、10-12世纪:罗马式建筑为代表 (罗马风建筑、罗曼建筑、似罗马建筑):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是10世纪晚期到12世纪初欧洲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对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罗马式建筑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采用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有时也用简化的古典柱式和细部装饰。经过长期的演变,逐渐用拱顶取代了初期基督教堂的木结构屋顶,对罗马的拱券技术不断进行试验和发展,采用扶壁以平衡沉重拱顶的横椎力,后来又逐渐用骨架券代替厚拱顶。平面仍为拉丁十字。出于向圣像、圣物膜拜的需要,在东端增设若干小礼拜室,平面形式渐趋复杂。 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代表:德国沃尔姆斯大教堂、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

中国建筑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现代 建筑—— 读书笔记 姓名:钱凯凯 学号:10142117 班级:建筑101 指导老师:何卫东 中国近代建筑史 中国近代建筑所指的时间范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中国在这个时期的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 接替的过渡时期,这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急剧变化的阶段。 中国近代建筑包含新旧两大体系:旧建筑体系是原有传统建筑体系的 延续,基本上沿袭着旧有的功能布局、技术体系和风格面貌,但受新建筑体系 的影响也出现若干局部的变化;新建筑体系 包括从西方引进的和中国自身发展出来的新 型建筑,具有近代的新功能、新技术和新风 格,其中即使是引进的西方建筑,也不同程 度地渗透着中国特点。从数量上说,旧建筑 体系仍然占据着优势。从建筑的发展趋 势看,中国近代建筑的主流则是新建筑体 系。 概况: 上海汇丰银行 四个发展阶段: 一、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西方近代建筑开始传入中国的阶 段。主要有两方面的新建筑活动,一方面是帝国主义者在中国通商口岸 租界区内大批建造各种如领事馆、洋行、饭店等新型建筑;另一方面是 洋务派和民族资本家为创办新型企业所营建的房屋。上述两方面的建筑 标志着中国建筑开始突破封闭状态,酝酿着新建筑体系。 二、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西式建筑影响扩大和新建筑体系 初步形成的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成长的“黄金时 代”,轻工业、商业、金融业都有长足发展。在这个时期,中国近代居 住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的主要类型已大体齐备。水泥、玻璃、机 制砖瓦等近代建筑材料的生产能力有了初步发展。有了较多的砖石钢骨 混合结构,初步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辛亥革命后为数不多的在国外学 习建筑设计的留学生学成归国,中国有了第一批建筑师,如梁思成。 三、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1919~1937):中国近代建筑事业繁荣发展 的阶段。建筑技术在这20年间有较大进步。许多高层、大型、大跨度、 复杂的工程达到很高的施工质量。一部分建筑在设计上和技术设备上已 接近当时国外的先进水平。1929年成立了中国营造学社,建筑学家梁思 成、刘敦桢在学社进行的研究工作,为中国建筑史这个学科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建筑在这一阶段不只是单纯地引进西方建筑,而且是结合中国 实际创作出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近代建筑。 四、抗战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37~1949):中国近代建筑的停 滞时期。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建筑业处于萧条状态。通过西方建 筑书刊的传播和少数新归国建筑师的介绍,中国建筑师较多地接触 到国外现代建筑思潮。 上海外滩汇丰银行大楼,指香港上海汇丰 银行于1923年至1955年在中国上海的分行大 楼,位于上海外滩12号,现在的中山东一路, 因为曾经做过上海市政府驻地,又名市府大楼。 1921年05月05日大楼开工,于1923年06月 23日建成,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 筑的最高杰作。大楼的设计者是著名的英资建 筑设计机构公和洋行。 完全以西式建筑风格进行建造,无论从外 部造型还是细部结构,欧式建筑手法体现的淋 漓尽致。与同时期其余建筑相比,外形更为优 美流畅,迄今仍然为外滩最漂亮的建筑。1 三个阶段性建筑风格: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洋式建筑:以模仿或照搬西洋建筑为 特征的中国近代建筑。沿海城市的洋式建筑以上海外滩和南京路、天 津九国租界、广州“十三行”和沙面、厦门鼓浪屿、青岛胶澳租界“青 岛区”的建筑为代表;长江沿岸城市的洋式建筑以南京下关、武汉汉 口租界的建筑为代表。 洋式建筑的设计者基本为外国来华的建筑事务所或建筑师。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传统式建筑:以模仿中国古代建筑或对之 改造为特征的中国近代建筑。传统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在中国近代建 筑历史中具有传奇色彩的第一代建筑师吕彦直(1893-1929年)所设 计的南京中山陵。其在1926年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中国近代 跨度最大的会堂建筑。 较早出现的传统式建筑的设计者主要是外国来华的建筑事务所 或建筑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式建筑:欧美“国际式”新建筑潮流冲 击下的中国近代建筑。 新式建筑师已经以中国第一代建筑师为主。 杨廷宝(1901-1983)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中出类拔萃的人物。 他的设计作品多运用中西建筑处理手法。 梁思成(1901--1972年)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研究工作的创始人。他1932年所作北京仁立公 司铺面改造设计为代表表现了世界现代建筑潮流的影响。 中国近代时期的代表建筑: (一)西方古典形式:1、哈尔滨秋林公园(原为秋林商行), 1904-1908;2、天津老西开天主教堂,1913-1916;3、北京清华学 堂大礼堂,1918;4、天津开滦煤矿公司办公大楼(现为天津市委 大楼)1919-1921;5、上海汇丰银行(现为上海市政府大楼)1925。 (二)西方现代主义形式:1、上海沙逊大厦(现为和平饭店), 1928;2、上海大光明影院,1933;3、上海国际饭店,1934;4、 上海百老汇大厦,1934。 (三)中国民族形式:1、北京燕京大学(现为北京大学)1919;2、 南京中山陵,1926-1929;3、广州中山纪念堂,1928-193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