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互联网+背景下谈高职院校双导师制制度的建设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谈高职院校双导师制制度的建设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谈高职院校双导师制制度的建设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谈高职院校双导师制制度的建设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谈高职院校双导师制制度的建设与实践

摘要本论文基于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背景下,以现代学徒制的理念,依托互联网+平台,探讨高职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通过对双导师的构成、导师的选拔及聘任、建立健全导师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建立学生考评机制、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和构建互联网平台六个模块进行研究,探索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效运行“学院、企业、系部、学生”四位一体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切实提升学生岗位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互联网+;双导师制

1 双导师的构成

双导师制是在学生的整个学业学习期间,给每一位学生配备两位导师,一位是校内导师,另一位是企业导师。在新时期简单的双导师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在新形势下建立多元化的双导师制,由专业带头人和企业专业共同带队,众人拾柴来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职业院校和企业行业双主体的现代育人模式。

2 导师的选拔及聘任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应用为主,努力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为了达到“意见”要求,在推行“双导师制”时,要特别注意导师的聘任工作,要根据“双师”的要求来聘任导师。

对于校内导师要从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的教师、过硬的实践技能的实验实训教师、丰富的教书育人经验的辅导员中选拔,而且要求这些老师要有极高的工作热情;校内导师的聘任要从青年教师抓起,对教师从事实训教学要有制度规定,要有意识地让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工作,通过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对于校外导师,要从企业行业专家、本专业企业工程师、技师、技术能手、同专业优秀毕业生中选聘,校外导师要具有丰富的生产一线技术工作经验、良好的职业操守、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传道授业意愿[1]。

3 建立健全导师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学徒管理办法,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徒合理报酬。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人身安全。学生实习前应参加学校指定的县级以上医疗单位的健康体检。建立学校、企业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实

(修订版)背景下的网络教学

疫情背景下的网络教学 宜良一中速黎红在全国防范冠状病毒的大环境下,人们不能出门了,厂矿推迟复工,学校延迟开学。然而学生的学习不能停,教育部开通了各种学习平台,号召我们停课不停学,我也在考虑怎样利用网络和学生沟通交流,促进学生的假期学习。 网络在这个年代几乎随处可见,它促进人们的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 的生活水平,缩小国与国之间的距离,更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大家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开阔大家的眼见,使大家能在中间吸取许多课堂上没用的知识。由此可见,网络是功能最全应用最广的媒体它为青少年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宽广平台,它使学生获取更多能“足不出户”却“尽览天下风云”;它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交活动的广阔空间,它使学生能实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它还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摆脱了学生读书生活的单调。在这里我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利用网络缩小我和学生的距离,把我的要求和指导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能反馈给我。我做了一下几方面的尝试。 词汇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每日必做的功课。我把每天要落实的 词汇安排下去,然后录制语音示范,让学生跟读。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我只要求能准确地发音和拼读,然后读两遍并录音发给我。中上层学生要求学习可可英语,语音、拼写、意思、用法都要认真学,完成后把正误及得分情况截屏发给我。没发的我在家长群提醒,甚至直接打电话,

这个工作学生落实得还不错。 阅读 记了单词就要在阅读中不断使用、复现,学生才能记得牢,才会准确地使用。我每天安排一篇阅读文章,或故事的一个章节让学生去读。我会这样带学生分析一篇文章。语篇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与 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分析文章离不开对其背景的分析。在宏观层面,要侧重文章的背景分析、主题分析;同时要侧重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在微观层面,除了对单词、句子、段落等进行常规的语言形式方面的分析以外,还要运用批语分析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注释,从及物性,词汇分类,情感态度的转换,角色互换等角度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文章背后的隐藏的意识形态。批评性话语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批评性阅读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具有开放答案的练习题供学生讨论,不拘泥唯一答案。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帮助学生了解文章背后的深刻含义。女口:这篇文章是什么时间写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在描述事件参与者时,选用的多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在描述事件的过程中,作者选用了哪种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还是物质过程?文章中是否出现了表示情感态度的词或短语,你认为作者对于所叙述事件持怎样的态度?你同意作者的看法么?你对于这个事件持怎样的观点?课下鼓励学生继续对该问题进行思考。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供学生学习。比如,选择一些与课堂所学语篇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 “双导师制 一舒卫英,沈金辉 “人才培 摘要: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展j 专业推行了”双导师制”,通过做好导 师选聘,重视学生实践,强化评估测 定,加强信息反馈等工作环节,提高 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提升 了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了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 校企合作的深化和双赢.今后,会展f 专业要重点完善制度体系,管理体 系,评价体系,协作体系等四个平台! 的建设. 关键词:会展专业;双导师制;人才培 养体系;学业指导;生涯规划 近年来,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对 “双导师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 一 定成绩,但总体上看,取得的成效} 还是初步和阶段性的,有待进一步探 索.本文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 展专业的”双导师制”为例,对构建能 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强化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学业指导与道德指导 同步的”双导师制”作进一步探索. 一 ,”双导师制”模式的实践 (一)”双导师制”的内容 会展专业”双导师制”为期二年,j 在大二期间即为学生配备两位导 师——校内导师及校外导师.原则; 上,每个校内导师所带学生不超过10 人,主要负责课堂教学和专业基础知f 识指导;校外导师则以师徒形式通过 双向选择,自愿结对,校外导师指导 学生数不超过3人,其任务侧重于学1 生课堂外的专业能力培养,强化学生 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协调沟通能力I

养体系构建的实践 等方面的训练.} (二)导师资格与职责 在”双导师制”的实践中,校内导 师由本学院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J 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专职教师担任, 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治学严谨,经 验丰富,身心健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了解培养目标,熟悉教学计划和 各教学环节,并担任会展专业一门以上主要必修课程教学工作.其主要职j 责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身专业发 展目标,并为他们提高综合素质与专f 业拓展能力提出具有针对性,导向性,建设性的意见.同时,校内导师还j 负责指导学生顶岗实践报告及毕业; 综合实践报告的撰写工作,带领学生进行专业调研并做好与校外导师的沟通工作.f 校外导师由学院实习基地相关 企事业单位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或具有实践技能的优秀专业员工担任, 行业经验丰富且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与责任心.其主要负责指导学生提高i 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 职业道德,指导学生体验并形成初步J 的职业判断能力与管理能力,解决学生理论学习上的不足.校外导师还负j 责指导学生以企业实际项目为题进} 行毕业设计,帮助学生制定适合个体f 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f (三)”双导师制”实施步骤 1.夯实基础,做好导师选聘 在校内导师的聘任上,采取个人} 申报与各系部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经学院专家组审议批准,由院长聘任, 聘期二年.校外导师则由学院实习基地相关企事业单位按”双导师制”规 章选派,资料报送学院专家组审批, 学校需与校外导师及所在单位签订协议,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导 师到位后,学院着手开展学生”双导

“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doc

“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摘要】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知识型语文教学形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方面成长诉求。语文教学必须变单一性的知识告知为多信息的归纳分析,变被动的接纳为主动的寻找,变“师—生—教材”间的互动为“师—生—教材—多元化信息”间的互动。同时,又不能丢弃了语文教学的育人之根。 【关键词】 语文教学互联网+多元互动终身发展 【正文】 经济社会中,“互联网+”被通俗表达为“互联网+各种传统行业”,即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已经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以及各种在线服务,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将“互联网+”引入语文教学,是信息化时代无法避开的一个教学课题。且不说“翻转课堂”“慕课”等全新教学形式的出现,已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型语文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单是发生在语文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中的各种影响,也在悄悄地改变着教师、课堂和学生。比如,教师备课由独立思考、自主设计,转变为海量教学设计中的精心筛选;课堂问题探究由参考资料的一元解读,转变为各种观点的碰撞交流;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路径,由单一的课堂拓展至无限丰富的网络资源。“互联网+”的教学背景下,传统的知识型语文教学形式,必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方面成长诉求。甚而至于,学生利用网络而获取的知识信息,已在很大范围内超越了语文教师。 面对这样的挑战,语文教师该如何变革自身的课堂,才能将语文教学和“互联网+”进行巧妙的“深度融合”,进而创设出新的、能够满足学生多方面成长需要的“发展生态”?又该如何在变革中守住了语文教学的根,不为“互联网+”无限丰富的内容所困扰而迷失在信息技术的丛林中?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 1. 把信息检索权还给学生 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在极大程度地丰富语文教师备课资源的同时,也极大程度地丰富着学生自主研修时的学习资源。网络的开放性,让教师和学生实现了资源拥有的完全平等地位。此种平等,使得语文教师大脑中储存的那些文学史知识、汉语知识、应试技巧等信息,全部成为“公开的秘密”。学生们只有愿意,打开电脑,轻点鼠标,或许只要一个休息日,便可将课文中涉及到的各种资料作一个粗线条的通览。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学,还需要“认认真真地”把“公开的秘密”磨碎了给学生看吗? 当然,总会有一部分学生“懒得”上网寻找这些“公开的秘密”。这类“懒汉”的数量

“双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双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主要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实践能力较强以及具备较高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双导师制”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提升教学效率;会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导师制”研究,以此来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标签:“双导师制”;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探索;分析 高职院校“双导师制”教学主要指的是校内的指导教育以及企业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该教学方式能够有效促进院校与企业的融合,能够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实践中,在自身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且探索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此来开展人才培育工作。并且“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将更有利于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探索,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现今来看,在新课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双导师制”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里所指的导师,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中的指导老师,而双导师则是指一位学生会由两位指导老师进行全面指导:一位导师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与指导,而另外一位导师则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课外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让学生在社会中更有效地发展与进步。校内导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他们可以是从事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在教学中手把手地教,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两个导师必须经常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全面掌握,从而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以此来促进学生进步。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该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学校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必须充分与企业合作,实施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同时也要由企业派遣相关的专业人员来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不断鼓励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让学生不断掌握实践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而“双导师制”的实施,将会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企业的有关制度以及生产流程等,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并且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会进行探索分析,并且找到解决的方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二、高职院校教育中“双导师制”的有效实施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政策和任务驱动可能促使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偏重网络教育资源和手段向学校教育渗透。本文围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相关热议论题,结合课堂应用与教学实践,比较分析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功能。分析表明课堂和网络是差别迥异的场域,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互动会产生不同影响。课堂教学应理性处理和积极应对教育生态的新变化,秉持开放姿态和价值坚守,在对比权衡的基础上慎重取舍。 时至今日,互联网在微观领域已渗透到日常生活,在宏观领域,更是引发产业创新、引领新兴业态的强大引擎。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近年来涌现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育新资源、新形态、新模式,相关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持续升温。随着“互联网+”行动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教育”将成为新的关注焦点和研究课题。学校教育如何理性分析和积极应对“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生态的新变化,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助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值得深入思考与认真谋划的重要问题。 一、近几年我国教育网络化进程及其校园实践 慕课(MOOC)是最主要的网络化教育载体,它打破了教室的限制,翻越了院校的围墙,使知识成为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共物品。2012年,美国Udacity、Coursera、edX相继成立,并很快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慕课平台供应商。2013年5月21日,中国北大、清华在同一天加入edX,在该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慕课。国内高等院校迅速跟进,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985”学校,还有国立台湾大学和香港大学等都在同年陆续加入慕课的三大平台之一。国内的慕课平台也陆续上线,如网易云课堂、清华大学学堂在线、过来人公开课、好大学在线等,2014年,“爱课程”与网易联袂打造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已有39所大学的340门网络课程在线。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微课也是发端于美国,经由可汗学院和TED-Ed的网络推广迅速成为慕课环境下的基本学习单元。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微课网站陆续推出各种类型的微课,微课也成为我国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抓手,仅2013年就先后举办了四个全国性微课(教学)大赛,涵盖大中小学各个教育阶段[1]。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是信息化建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据了解,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学、中学、小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展,实验规模有班级、年级甚至全校参与的,实验课目有文科、理科、信息技术等,山东昌乐一中于2014年9月实现在各校总结出不少本土化教学模目前属全国首例。全学科范围的翻转课堂,全校、. 式,比如“二段四步十环节”模式[2]、“在线导学”模式[3]、“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等[4],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争议与思考。 也许可以这样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是由互联网催生的“教育新宠”,校园“三课”——课堂、课程、课本将实现“网络变身”,课本变身为网络资源,课程变身为慕课,校园教室变身为翻转课堂,再进一步,就是学校教育变身为“互

“双导师制”

外国语学院“双导师制”实施方案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类课程试行“双导师制”的意见》文件精神,为进一步优化我院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制度和环境,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促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的融合,特制订《外国语学院‘双导师制’实施方案》如下: 一、导师的选聘 高校导师从专任教师中选拔,选聘时强调师德与专业水平。要求导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与高度的责任心;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合理的知识结构,学术上有一定造诣;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熟悉本专业教学计划和各教学环节的关系及培养目标,具有专业学习指导能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校外导师从中小学中业务素质高、专业知识丰富、工作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骨干教师中(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选聘。学校与校外导师及所在单位签订协议,规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以保证校外导师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导师职责 高校导师的主要职责:既要对我院英语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专业基础知识、教学理论与教学技能、教育实践进行指导,又要对中小学、幼儿园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进行指导,还要对中小学幼儿园英语教师进行在职专业化培训; 校外导师的主要职责:到高校参与指导师范生从教技能训练,指导师范生从教角色转换,对师范生课堂教学实践提出意见和建议。指导学生体验并形成初步从教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解决学生理论学习的不足,增加实践认知能力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 三、2012.9-2013.6 “双导师制”名单 高校导师:朱莹、阚放(带队实习教师) 校外导师:许玉辉、王俊琴(“基础教育发展讲座”课程任课教师)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姓名:宋丽华 学校名称:高密市北关小学 联系地址:高密市振兴街1661号联系电话:0536——2323649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活化石》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二年级学生。 2.学科:小学语文 3.课题:《活化石》 4.课时:1课时。 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博、珍”等11个生字,会写“化、代、植、孙”等8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培养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材分析 《活化石》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银杏树、我国国宝----大熊猫、水中元老----中华鲟,这些古生物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生存到今天,被人们称为“活化石”。这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洋溢着科普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学习本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对课文中的古生物进行一些介绍。 突出方法: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加深理解体会。 教法和学法导航: 教法: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 学法:用自学的方式进行识字、朗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通过百度引擎搜索其他几种濒危生物(银杉、水杉、白鳍豚、扬子鳄)图片,然后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以及化石的资料。 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基于二年级小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对“活化石”更是疑问重重,但是对大熊猫比较熟悉的现实,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濒危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利用互联网查阅有关古生物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阅读,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探究发现,引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课堂上我还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通过“说”、“读”、“介绍”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小朋友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教学过程中让多名学生分别扮演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模仿《我是什么》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自己。学生这样介绍银杏树:我叫银杏树,又叫白果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

互联网+背景下谈高职院校双导师制制度的建设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谈高职院校双导师制制度的建设与实践 摘要本论文基于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背景下,以现代学徒制的理念,依托互联网+平台,探讨高职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通过对双导师的构成、导师的选拔及聘任、建立健全导师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建立学生考评机制、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和构建互联网平台六个模块进行研究,探索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效运行“学院、企业、系部、学生”四位一体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切实提升学生岗位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互联网+;双导师制 1 双导师的构成 双导师制是在学生的整个学业学习期间,给每一位学生配备两位导师,一位是校内导师,另一位是企业导师。在新时期简单的双导师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在新形势下建立多元化的双导师制,由专业带头人和企业专业共同带队,众人拾柴来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职业院校和企业行业双主体的现代育人模式。 2 导师的选拔及聘任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应用为主,努力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为了达到“意见”要求,在推行“双导师制”时,要特别注意导师的聘任工作,要根据“双师”的要求来聘任导师。 对于校内导师要从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的教师、过硬的实践技能的实验实训教师、丰富的教书育人经验的辅导员中选拔,而且要求这些老师要有极高的工作热情;校内导师的聘任要从青年教师抓起,对教师从事实训教学要有制度规定,要有意识地让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工作,通过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对于校外导师,要从企业行业专家、本专业企业工程师、技师、技术能手、同专业优秀毕业生中选聘,校外导师要具有丰富的生产一线技术工作经验、良好的职业操守、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传道授业意愿[1]。 3 建立健全导师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学徒管理办法,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徒合理报酬。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人身安全。学生实习前应参加学校指定的县级以上医疗单位的健康体检。建立学校、企业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实

浅议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内容摘要:学校教育如何理性分析和积极应对“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生态的新变化,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助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值得 深入思考与认真谋划的重要问题。任何方式的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更多 地是取决于是否尊重了基本教育教学规律,是否顺应了数字化教育环 境下课堂教学“发展性、目的性、适切性、变革性”原则,而并不是 单纯的领先数字化技术水平决定。 关键词:互联网+ 教育生态恰适度理性对待 如果说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是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那么时至今日,我们的时代已经跨入“互联网+”时代。电脑、智能手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人们对互联网作用的开发。互联网在微观领域已渗透到日常生活,在宏观领域,更是引发产业创新、成为引领新兴业态的强大引擎,而在教育领域更是掀起了一阵阵新鲜浪潮。于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近年来涌现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育新资源、新形态、新模式,相关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也持续升温。之后,随着“互联网+”行动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教育”将成为新的关注焦点和研究课题。而学校教育如何理性分析和积极应对“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生态的新变化,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助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值得深入思考与认真谋划的重要问题。 一、教育网络化进程及其校园实践 近年来,慕课(MOOC)作为主要的网络化教育载体之一,受到了很高的推崇。它打破了教室的限制,翻越了院校的围墙,使知识成为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共物品。2012年,美国Udacity、Coursera、edX相继成立,并很快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慕课平台供应商。2013年5月21日,中国北大、清华在同一天加入edX,在该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慕课。国内很多高等院校迅速跟进,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985”学校,还有国立台湾大学和香港大学等都在同年陆续加入慕课的三大平台之一。国内的慕课平台也陆续上线,如网易云课堂、清华大学学堂在线、过来人公开课、好大学在线等,2014年,“爱课程”与网易联袂打造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已有39所大学的340门网络课程

_双导师制_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_舒卫英.

学校管理 摘要: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推行了“双导师制”,通过做好导师选聘、重视学生实践、强化评估测定、加强信息反馈等工作环节,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提升了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校企合作的深化和双赢。今后,会展专业要重点完善制度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协作体系等四个平台的建设。 关键词:会展专业;双导师制;人才培养体系;学业指导;生涯规划 近年来,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对“双导师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看,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和阶段性的,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的“双导师制”为例,对构建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业指导与道德指导同步的“双导师制”作进一步探索。 一、 “双导师制”模式的实践 (一“双导师制”的内容 会展专业“双导师制”为期二年,在大二期间即为学生配备两位导师—— —校内导师及校外导师。原则上,每个校内导师所带学生不超过10人,主要负责课堂教学和专业基础知识指导;校外导师则以师徒形式通过双向选择,自愿结对,校外导师指导学生数不超过3人,其任务侧重于学生课堂外的专业能力培养,强化学生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协调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二导师资格与职责 在“双导师制”的实践中,校内导 师由本学院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

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专职教师担任, 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治学严谨,经 验丰富,身心健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了解培养目标,熟悉教学计划和 各教学环节,并担任会展专业一门以上主要必修课程教学工作。其主要职责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目标,并为他们提高综合素质与专业拓展能力提出具有针对性、导向性、建设性的意见。同时,校内导师还负责指导学生顶岗实践报告及毕业 综合实践报告的撰写工作,带领学生进行专业调研并做好与校外导师的 沟通工作。 校外导师由学院实习基地相关 企事业单位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或 具有实践技能的优秀专业员工担任,

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双师一体化教师

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双师一体化”教师 来源:本站作者:编辑01 时间:2008-07-29 浏览:20次【打印论文】【收藏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大好时期,如何适应和满足市场化的人才培养需求,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文章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为例,介绍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坚持四个“结合”,实行“双导师制”的做法,探索培养“双师一体化”教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双师一体化”教师;企业导师;学校导师 [作者简介]覃学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讲师,系副主任;覃扬彬,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副教授,系主任:彭民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南宁 530226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7)11-0201-03 我国的高职教育是通过成人高校、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的改制以及部分中专升格,即“三改一补”院校为主体发展起来的,这是我国根据自身的国情作出的选择。我国长期以来以学科教育为主,单一的培养目标、单一的办学模式、单一的教育模式、单一的政策和投资导向,深深地影响着“三改一补”院校的改革和政府的管理。作为办学之本的教师队伍,带着学科教育的“烙印”走上了高职讲台。要实现真正的改制,办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首先要着手于改造、培养、组建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可喜的是,经过探索,我国政府几年来不断地出台关于发展高职教育的《决定》《意见》等规章和措施。2000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经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专家答辩后,下达任务给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该院承担了《项目计划》的子项目《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本研究是该子项目的子课题。 “双师一体化”教师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主要成分(学校专任教师),要培养他们既具有理论教学,又具有技术指导“双能力”;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的“双知识”;既具有教师风范,又具有企业、行业岗位职业道德的“双专业素质”;既具有面对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又具有面对企业、社会人际关系,与人共事的非技术性的“双职业素质”,可以说,他们是一类复合型的特殊教师类型。必须采取特殊的培养措施和管理办法,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双导师制”的提出 1998年改制当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学校的改制首先要实现教师队伍的改造和提高,要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组织教师开展了“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专题学习活动。1998年国家教育部制定《面向21世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概念,接着《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亦提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可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2000年该院承担了教育部下达的《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课题,按照主课题和子课题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经贸系通过探索“双导师制”的研究和实践,培养“双师一体化”教师。 2003年,该院经贸系的青年教师占该系教师的85.7%,引进的青年教师多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他们接受的是学科体系教育,学科教育模式影响深,虽然知识理论体系强,但是对技术应用了解少;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对企业、行业技术岗位的了解和经历;缺乏教育学知识和教学经验,授课水平不高;212学矛盾比较尖锐,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重,处理教学任务与教师培养问题难,“双师一体化”教师的培养速度缓慢。按照“双师型”教师的条件,该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PDTR教学模式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9021623.html,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PDTR教学模式的思考 作者:汤月芳李淑娜刘博沈宛颖曾昱兴陈青山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44期 摘要:目前“互联网+教育”的教育思潮正高涨,PDTR教学模式是一种打破传统统计学教 学的新方式,文章将就“互联网+教育”与PDTR模式的融合如何提升应用统计学教学工作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提出适当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PDTR;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4-0243-02 一、引言 一所学校、一位教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教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1]。目前,“互联网+教育”面向不同人群,既提供大、中、小学生等在校学生的网络课程教育,也提供社会人士的职业教育、IT 教育、继续教育等线上课程。它让教师可以在线上教学,学生在线听课,不需要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随时随地用网络即可获取海量的教学资料。教育专家曾说“互联网+教育”不会取代传统教育,且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如今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中国教育正在迈向4.0时代[2]。 PDTR是陈青山教授首次提出的应用统计学教学模式。PDTR即目的—数据库—变量性质类型—变量间关系(purpose,database,types of variable,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bles)的英文缩写,可诠释为“明确分析目的、建好统计数据库、辩明变量的性质类型、正确实施变量间关系分析”[3]。 二、“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现状以及PDTR教学模式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风靡,高校各专业也紧随脚步推出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如将MOOC应用在实验诊断教学中、将微课用在病理学教学中、将微信公众号用到生理学教学中[4-6]等。表明高校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正积极探索适合自己专业的教学新模式,其中以MOOC和SPOC最热门,当然在微媒体时代下,微博、微信也被应用到了日常教学工作中。 在探究慕课、私播课、微课等新方法被高校广泛应用的原因时,不难发现它们具有的普遍特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全球的优质教学资源,且教学资源正在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7];学

文理系双导师制实施方案

文理系学生“双导师”制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面对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承担起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需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把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由过去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新的提法不仅要求有高素质,还要求培养学生的高端技能,特别要培养学生在专门领域的技能。培养目标提法的改变,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我系经研究讨论,决定建立学生“双导师”制,即思政导师和专业导师双管齐下,共同助推学生成人、成才。二、工作目标 思政导师不仅要坚持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自己的目标,一如既往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爱国主义的教育、国情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党团基本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同时还应根据培养现代公民的时代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提升学生的礼仪修养与审美情趣,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成为政治合格、思想进步、遵纪守法、道德完善、修养良好、身心健康的现代公民。 专业导师是对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有益补充,使学生管理工作由单纯的“管”变为“管”、“导”结合,以“导”为主,导师将自身多年的工作和学习经验介绍给学生,同时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和进行必要的辅导与指导,使学生更健康、更好地成长。导师在向学生介绍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发挥导师在专业上的优势,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专业课程和发展方向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专业爱好和实际能力,个性化地培养学生。 三、具体措施 根据各专业培养计划和学生在校期间生活状态,可将“双导师”制分三个阶段来实施。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双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双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 (粤职院人〔2017〕12号) 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并使实践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得以切实落实,努力营造良好的实践育人环境,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氛围,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概念 “双导师制”是以本校学生为教育、服务与管理的对象,由校内导师与校外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和培养人才、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实施全过程协同育人机制。“双导师制”中的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专业基础知识进行指导;校外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技能训练,“临床诊断”学生技能实践,以及指导学生角色转换和专业发展。“双导师制”实施目的在于大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以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组织领导 学校与校外合作企业联合组成“学校‘双导师制’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双导师制”工作。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学校人事处、教务处主要成员构成,具体负责“双导师制”管理制度制定,课程安排,校内外导师的遴选和聘任,导师工作质量的考核和检查评估等。 三、导师任职资格 (一)校内教师聘任条件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2.教学理论扎实,专业基本技能和教学技能娴熟,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 3.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和较丰富的教研经验,教研成果突出。 4.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 (二)校外导师聘任条件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2.有较好的专业理论素养,乐于参与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3.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在企业是骨干型人才。 5.具有中级职称或本科以上学历。 四、导师的聘任 校内导师的产生由学校内部公开聘任;校外导师通过合作企业推荐产生。“双导师制”工作委员会对选拔推荐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公示、聘任。具体程序如下: (一)拟担任校内外指导教师须填写《校内外导师情况表》,校内导师由教研室进行资格审查,由学校‘双导师制’工作委员会审核确认。校外导师由合作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学校‘双导师制’工作委员会审核确认。 (二)为方便校内外导师的合作交流,共同指导学生的专业发展和见实习工作,拟成立学生指导教师小组。每组拟定二名校内导师、一名校外导师组成。 (三)向学生公布校内外导师名单及其拟指导的专业、学生人数等,学生通过学校网站查询导师信息,并根据自己的专业等实际情况填写导师选择志愿申请表。 (四)“双导师”聘任原则上实行三年一聘,期间导师不能随意更换学生,学生也不应随意更换导师。确需更换的须向所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双导师制”工作委员会审定,理由充分方可更换。 五、导师职责 (一)校内教师职责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专业情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 2.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培养规格、培养方案计划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生涯规划指导和学业规划指导。 3.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素质、个人特点指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对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给予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和调查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8.每学期与学生集体交流研讨,带领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学生工作量累计不少于1周或40学时。 (二)校外教师职责

互联网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指导与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指导与策略 发表时间:2018-10-08T15:05:56.617Z 来源:《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3期作者:覃小红[导读]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迅速降低了文学写作和研究的门槛,使儿童获得了更多参与文学创作与阅读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广东省罗定市罗城柑园小学527200 摘要:“互联网+”的出现加强了孩子们自助选择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他们不仅学习到更大范围的东西,还能够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评论或与作者进行对话交流,使他们更直接、更迅速、更有效地进入到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去,这样就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儿童的阅读兴趣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阅读教学学科渗透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同时,孩子们的阅读方式也变得不一样了,以前靠书本的那几幅图,那几句话的方式变了,孩子们可以充分地利用网上资源,通过QQ网络空间、电子图书、微博空间、微信等网上形式阅读到形形式式的文章内容。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扩大文学阅读的空间。“互联网+”的出现加强了孩子们自助选择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他们不仅学习到更大范围的东西,还能够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评论或与作者进行对话交流,使他们更直接、更迅速、更有效地进入到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去,这样就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儿童阅读兴趣的发展。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迅速降低了文学写作和研究的门槛,使儿童获得了更多参与文学创作与阅读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那么面临的问题来了,在范围如此广大的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指导呢?下面就阐述一下自己的一些见解:在儿童的教育中,阅读占了很大一部分,儿童阅读对儿童精神的成长占了很重要的部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来引导孩子们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还可以培养和提升儿童对阅读文学作品的态度、兴趣、习惯和鉴赏的能力,开发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使孩子们在网络环境下从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阅读还可以扩展孩子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文学学习和语言素质等多方面的能力。“互联网+”的儿童文学阅读方式适应了如今儿童的阅读习惯,同时可以让儿童的阅读扩展到生活、社区、社会等更大的区域中。 一、利用互联网环境进行学科渗透 首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来实现学科的渗透,这对于阅读课程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转变。在语文课本中,学生学到的文章涉及各个领域,对于那些跨学科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时如果可以有效地进行学科间的良好融合,这会给学生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充分地理解与体会涉及的阅读范本,这其实也是对于学生自身知识积累的一种丰富与拓宽。在以往的阅读课堂上,想要实现这一点,通常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前提准备和资料的搜集工作,教师需要给学生准备很多课外素材,将这些跨学科知识带入课堂,进而一定程度实现阅读教学和其它领域学科的融合。但是,有了网络环境和网络工具后,这一切变得简单了很多。教师只需提前在网络上搜寻相应的信息,就会有大量的相关背景资料出现,其中很多内容都可以成为课程教学的辅助。不仅如此,学生也可以课前事先进行相关的预习,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很多相关联的信息,给课堂上的文章学习形成非常好的基础与铺垫。 二、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同与互助 课堂互动实质就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就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产生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它强调在人的交往中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有效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学资源之间的一种有效互动。交流平台的搭建是为了锻炼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重要方面。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改善阅读教学效果 早在几十年前林语堂先生就在《论学问与知趣》中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所谓学习就是喜爱。学生应对阅读发生狂喜,但是从小学到大学的研究院,教师总有一种才能,就是把读书的乐趣挤出,使之变得干燥乏味。”可见,传统的阅读教学只重视枯燥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机械的技能训练,而不重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时代发展成果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势必会导致语文阅读教学进入“阅读就是训练,训练就是做题,做题就是考试”的误区,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们力求通过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改善阅读教学效果。其中,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使用,打破了原来基于ppt课件的封闭式、只能由教师来操作的辅助性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与生成性。 总而言之,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教师就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互联网资源,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高效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阅读素养。参考文献 [1]杨向华我国儿童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管理与实践。 [2]刘吉才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阅读教学[J].课程教学研究。 [3]朱淑华儿童阅读推广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

(完整版)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政策和任务驱动可能促使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偏重网络教育资源和手段向学校教育渗透。本文围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相关热议论题,结合课堂应用与教学实践,比较分析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功能。分析表明课堂和网络是差别迥异的场域,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互动会产生不同影响。课堂教学应理性处理和积极应对教育生态的新变化,秉持开放姿态和价值坚守,在对比权衡的基础上慎重取舍。 时至今日,互联网在微观领域已渗透到日常生活,在宏观领域,更是引发产业创新、引领新兴业态的强大引擎。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近年来涌现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育新资源、新形态、新模式,相关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持续升温。随着互联网+”行动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教育”将成为新的关注焦点和研究课题。学校教育如何理性分析和积极应对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生态的新变化,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助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值得深入思考与认真谋划的重要问题。 一、近几年我国教育网络化进程及其校园实践 慕课(MOOC )是最主要的网络化教育载体,它打破了教室的限制,翻越 了院校的围墙,使知识成为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共物品。2012年,美国Udacity、Coursera、edX相继成立,并很快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慕课平台供应商。2013年5月21日,中国北大、清华在同一天加入edX,在该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慕课。国内高等院校迅速跟进,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985”校,还有国立台湾大学和香港大学等都在同年陆续加入慕课的三大平台之一。国内的慕课平台也陆续上线,如网易云课堂、清华大学学堂在线、过来人公开课、好大学在线等,2014年,爱课程”与网易联袂打造的中国大学MOO”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已有39所大学的340门网络课程在线。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微课也是发端于美国,经由可汗学院和TED-Ed的网络推广迅速成为慕课环境下的基本学习单元。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微课网站陆续推出各种类型的微课,微课也成为我国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抓手,仅2013年就先后举办了四个全国性微课(教学)大赛,涵盖大中小学各个教育阶段[1]。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是信息 化建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据了解,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学、中学、小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展,实验规模有班级、年级甚至全校参与的,实验课目有文科、理科、信息技术等,山东昌乐一中于2014年9月实现在 全校、全学科范围的翻转课堂,目前属全国首例。各校总结出不少本土化教学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