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华文明的历史为什么不是5000年

中华文明的历史为什么不是5000年

中华文明的历史为什么不是5000年
中华文明的历史为什么不是5000年

【博客】郭老学徒:中华文明的历史为什么不是5000年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8019085.html,/article/32711979.html

中华文明的历史为什么不是5000年

郭老学徒

我们常说中华文明有5000年历史,而国际史学界却不认可这一说法,大都认为中华文明的历史大约是3500—3700年。

关于文明,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归纳了一些特征。

戈登·柴尔德对文明特征的归纳非常著名,他归纳得很详细,因为太详细了,也受到了不少批评。他列出了10项文明特征:(1)城市(即规模和密度大大增加的村落);

(2)劳动的全时专业化;

(3)剩余物管理向“首都”的社会性集中;

(4)剩余物的不平等分配和“统治阶级”的出现;

(5)国家组织建立在居留而不是亲属关系上;

(6)奢侈品和必需品的长途贸易的发展;

(7)巨型建筑物;

(8)标准化的自然主义的艺术风格;

(9)书写;

(10)还有数学和科学。

斯塔夫里阿诺斯归纳的文明特征包括:

(1)城市中心;

(2)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

(3)纳贡和税收;

(4)文字;

(5)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

(6)巨大的建筑物;

(7)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

迈克尔·曼效仿伦弗鲁的界定,挑选了3项文明特征,即:仪式中心;城市和书写。

戈登·柴尔德的归纳过于繁细,淹没了主要特征;而迈克尔·曼的归纳又过于简单,并少了最主要的特征——权力;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归纳比较适中。将他们归纳的特征再筛选归纳,文明最主要的特征应当包括以下5项:

(1)城市或人口密集;

(2)国家与权力;

(3)宗教仪式中心;

(4)文字;

(5)在建筑、艺术和科学领域里的创造。

当然,并不是具备了以上所有特征才算作文明。南美洲安第斯文明就没有书写。

文明表明了人类的一种进化,但它不是人类基因的进化,也不仅仅是技术领域的进步,而是一种社会进化,是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与紧密程度的变化。文明的本质是更有效地组织起来的社会及其巨大能量的释放。

文明出现之前,人类已经有了许多创造,如工具、语言、服饰、艺术、装饰品、宗教、习俗等等,人类创造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环境,但这些创造不是文明,而是文化。如仰韶出土了很多历史文物,表明了仰韶人的伟大的创造力,但那不算文明,而只能被定义为文化,仰韶文化。欧洲的克鲁马努人也有伟大的创造,克鲁马努人的壁画艺术尤其令人赞叹,但他们的创造也不是文明,而是文化,克鲁马努文化。

E.B.泰勒关于文化有一个被广为引用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和,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类以社会之一员的资格所获得的其他一切能力与习惯。”

文明的最重要的特征体现在社会性方面。城市或人口密集、国家与权力、宗教仪式中心和书写都是人类社会性变化的体现。城市、国家、权力是社会结构的变化;仪式中心是宗教凝聚社会和组织社会作用的体现;而书写则丰富和加强了社会联系,人们不用面对面就可以联系,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联系。

文明是在农业革命发生后大约6、7千年时出现的,也是人类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金属时代后出现的。文明出现之时,人类已经掌握了

冶炼铜和金的技术。

有六个地方被认为独立发生了文明,或者说原创了文明。它们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尼罗河谷的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中美洲奥尔梅克文明和南美洲安第斯文明。

发生在欧洲的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和希腊文明被认为受到了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等原创文明和原创文明所延展的文明的影响。

六大原创文明不是同时发生的,前后相差3千多年。苏美尔文明发生在5500年前;埃及文明大约在5100年前出现;印度文明开始的时间为4000年前;华夏文明有据可查的始点是3500——3700年前;中美洲文明模糊的始点是3500年前,秘鲁安第斯文明大约2500年前出现。

判断文明何时发生,不能依据传说或神话,不能依据后来人的追记,必须有考古证据支持。

第一个有据可查的文明是苏美尔文明,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比传说的大禹治水早1500年。距今约5500年。

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与苏美尔人的发明有联系,当我们看表时,苏美尔人的智慧就会显现,每小时60分钟的进位方式是苏美尔人琢磨出来的。

苏美尔位于伊拉克南部,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这两条河流之间狭长的土地被叫做“美索不达米亚”。“美索不达米亚”不是地名,而是后来希腊人给那里起的名字。“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

的意思就是“两河之间的土地”。

以前我们的教科书说人类有四大文明古国,埃及、中国、印度和巴比伦。其实,苏美尔是巴比伦的前身,比巴比伦要早1600年。

苏美尔地方不大,约3万多平方公里,文明出现之时,苏美尔分布着十二个(或者是十四个)城邦国家。小的几万人,大的十几万人,最大的可能有二十多万人。

苏美尔文明的主要特征包括城邦国家、仪式中心和刻在泥板上的楔形文字等。苏美尔文字是用端部削成楔形的芦苇笔刻在泥板上的,刻痕上宽下窄,所以叫做楔形文字。

苏美尔出土了十多万块刻字泥板,幸运的是,这些楔形文字被现代人破译了,正因为如此,现代人才获知了5千多年前苏美尔文明的情况。

尼罗河谷的埃及文明比苏美尔文明晚出现约400年,是公元前3100年出现的。

埃及的版图看上去挺大,其实大多数地方是沙漠,真正有用的土地只是一条窄窄的狭长河谷。埃及的总面积与苏美尔差不多,约3.5万平方公里。

埃及文明的特征包括国家与权力、社会分层、神庙、象形文字和规模宏大的建筑——金字塔等。

埃及没有城邦,或者说没有像样的规模较大的城邦,甚至首都也没有聚集多少人口。埃及文明不是城市文明,而是乡村文明。埃及没有城市与它的狭长地形有关。埃及的可耕种土地是沿着狭长的河谷纵

向分布的,河谷紧挨着沙漠,横向距离很短,又有河流隔断了两岸,合理距离内的土地面积可以供养的人口受到限制,无法形成大的城邦。

埃及文明史是从一位叫做纳尔迈的国王统一埃及开始的,一块埃及出土的彩色雕刻石板上雕刻着据说是纳尔迈处决敌人的形象。

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出现的印度哈拉帕文明被认为是原创文明。但也有人认为印度距离中东不远,不到2000公里,两地之间没有无法逾越的交通障碍,印度文明很可能是中东原创文明传播的结果。

这里所说的印度文明并不是来自黑海之滨的印欧人雅利安人所创造的延续到今天的文明,雅利安文明要比印度哈帕拉文明大约晚1000年。

印度哈帕拉文明发生在今天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流域,人们对印度文明知之甚少,尽管古印度人也发明了书写,有多达600多个文字符号,但迄今为止没有人能够读懂它们。

印度文明留下了几十座城市的建筑遗址。这些城市具有相同的规划格局,大致一样的街区,甚至各城市建造房屋使用的石头也采用同样的尺寸,用现在的建筑术语讲,是按模数建造的。

印度文明并没有发现灌溉的证据,很可能被后来的洪水冲垮了,但城市有很好的防洪保护,也有供水的水渠,表明当时存在着水利工程。寺庙有巨大的仓库,表明存在着物资再分配的过程。

华夏文明发生的时间比印度文明还要晚大约1000年。

尽管有三皇五帝的故事,有夏朝的帝王世系表,但历史学家认为那些都是传说,不能算作正式的历史。有考古和文物证据支持的华夏文明发生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即殷商时期。

华夏文明可能出现得更早,或许与苏美尔和埃及文明一样早,或许就是5000年,但是,目前尚没有有说服力的考古证据。

由于有考古证据的华夏文明出现的时间比苏美尔文明和埃及文明晚了近2000年,一些学者甚至不认为华夏文明是原创文明,他们认为,商朝时,那些驾着战车到处侵略的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也就是侵入了印度、希腊、意大利、小亚细亚和伊朗高原的战车武士们,也驾着战车侵入了华夏,把青铜器和文明的因子带到了华夏,只是这些征服者人数太少,没有像在其他地方那样成功地建立统治地位,而是被当地人同化了,淹没了。这种说法也没有任何证据支持。

华夏文明也是大河流域的文明,有城邦和文字,也有仪式中心,却没有祭司阶层,这在诸原创文明中是很特别的。

如果说欧亚非大陆的几个文明发生地有传播的可能的话,美洲大陆的文明是与欧亚非大陆的文明完全隔绝的。美洲的农业革命和文明都是独立发生的。

美洲有两处地方发现了文明,一处是在中美洲,在墨西哥及其南部国家。另一处在南美洲秘鲁的安第斯山。这两处文明没有联系,是各自独立发生的文明。

中美洲文明大约出现在公元前1500年,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开始是奥尔梅克文明,然后是玛雅文明,最后是阿兹特克文明。

中美洲文明有城市,有文字,还有祭祀中心。中美洲大大小小分布了十万多个金字塔,既是宗教场所,也是观测天象的地方。

安第斯文明公元前1000年出现在南美洲秘鲁的安第斯山西部狭窄的河谷里,也属于灌溉农业地区的文明,安第斯文明没有文字。安第斯文明后来发展为15世纪的印加文明。

以上几个原创文明发生地的共同特点是灌溉农业或排涝农业,由此需要进行大型工程,需要聚集人口;灌溉农业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有条件聚集更密集的人口。于是,小规模的血缘社会被大规模的政治社会所取代。

文明社会是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即政治社会。政治polity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含有城邦的意思。

文明一词也与城邦有联系。“文明”(civil)就是由拉丁语“城市”(civil)演变来的。

文明、政治、城邦、国家,都是在表明了人类社会聚合的方式,表明一个区别于部落的社会形态。

文明的出现并不是农业的必然产物,雨浇农业地区就没有发生文明,游牧业地区也没有生成文明。文明是灌溉农业的产物,或者说与灌溉农业密切相关。文明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发展规律的结果,而是,仅仅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下,人们应对特殊自然环境所采取的对策的不由自主的结果。

迈克尔·曼认为:文明并不是农业革命的必然结果,而是特殊的

地理环境所造成的禁闭的结果。

当然,文明具有强大的传播力量,文明出现后,很快地扩展和传播,改变了包括雨浇农业地区和游牧地区在内的整个人类社会。

有人说西方人不承认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是由于他们持有“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故意贬低中华文明。

其实,西方人也不认为自己拥有过原创文明,他们认为欧洲的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和希腊文明都不是原创文明。

欧洲在采集狩猎时期非常活跃,创造了著名的克鲁马努文化;进入农业社会后也有非凡的创造,从马耳他到法国到英国随处可见的用巨大的块石构筑的巨石阵表明了欧洲人曾经有过强大的社会组织的记录,但是,欧洲没有出现原创文明。

欧洲人似乎不因为自己不曾有过原创文明或文明的历史短暂而自卑。

校园文明礼仪知识

校园文明礼仪知识 一、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 礼仪简单地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人们与他人交往的做什么、怎样做、以及与别人交往理自己的外表方面要注意什么,包括语言、仪容、仪态、风度等。 礼仪是人的一张通行证,是人的第一张名片。一个有礼仪的人总是受到他人的欢迎,给人的感觉总是这个有道德修养。人就愿意与他交往。 其实,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礼仪、宣传礼仪,成为礼仪之邦。自从孔子开始,就不断地提倡做人要有“礼”,不能随随便便。比如说,儿女每天早晨起床,要到父母床前请安,到了学校要向教师鞠躬。 这样的礼仪随着时代的前进已经变化了不少,有些礼仪今天看起来还不可思议。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对待别人要诚恳,对别人要尊敬。对待别人要友好。对自己的家长、对自己的教师,对自己的同学,甚至对于马路上有扫地的清洁工,都应该是这样。 二、一个中学生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礼仪 礼仪应该注意的原则: 尊重原则对待长辈容易做到,对待同辈或者不自己的人不容易做到。一个人与别人交往,不管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应该发自内心地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适度原则做任何事都要适度,待人接事要做到适可而止。 自律原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些人对自己放松一些,对别人却严格要求,这样就会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摩擦。其实,同学们遇到矛盾,都从自身找

找原因,不要一味追究别人,这样就不会有太多的不愉快了。 宽容原则对别人的错误尽量原谅他。大家都知道有句名言: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三、我们在校园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是天真可爱的,上天不仅给我们每个人生命、智慧,还给我们可爱的容貌。如何使自己受到别人的欢迎呢?首先从自己的外表着手。 1、穿衣礼仪。 什么身份穿什么样的衣服。衣服只要得体就行,美不是装酷,不是潇洒,一个人的美并不是穿得越贵越好,不是穿得越流行越好,名牌并不能带有你的外表美。但是穿衣要整洁,大小合适,不花里胡梢。我们现在有很多同学受电视剧等媒介的影响,我发现有一个别学生平时学着大人的样,把衣服领的竖起来,有的把手缩在袖管里。把衣服敞开着,看着不伦不类,不像样。 2、行走礼仪 (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2)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 (3)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让路,主动给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4)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 3、尊师礼仪 (1)见老师主动问好,要有礼貌。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阅读试题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 1._大禹_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治理洪水。 2.__刘备_三顾茅庐去拜见__诸葛亮__。 3.王羲之书写的___《兰亭集序》_____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 4.隋朝的_京杭大运河_是世界上三大人工运河。 5.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_端午_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__屈原_。 6.历史故事《卧薪尝胆》讲的是越王_勾践_。 7.文天祥在牢中写下千古传颂的_《正气歌》_。 8.西汉时期,连接亚洲和欧洲贸易一条重要的通道是__丝绸之路_。 9.林则徐带领中国人民在__虎门___销毁鸦片,向世界展示了抗击外国侵略的决心。 10.1895年4月,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11.(包拯)做官一生清廉,人们把他当做清官的典型。 12.“三保太监”下西洋共(七次)。 1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是(于谦)。 14.(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我国神圣领

土台湾。 15.(文成公主)和亲,增进了汉藏两族人们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 16.(李世明)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 17.爱国诗人屈原写了很多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 18.(武昌起义)结束了清王朝的残酷统治。 19.(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20.(《春秋》)是根据鲁国史料编成的一部历史书。 二、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唐朝时期的“李广”被称为“飞将军”。(×) 2.戚继光和俞大猷都是抗倭英雄。(√) 3.《出师表》的作者是刘禅。(.×) 4.在鸿门宴上项羽杀死了刘邦。(×) 5.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最后完璧归赵(√)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7.诸葛亮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8.“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 9.禹去世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父亲的特权,从此“禅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大全精选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大全精选 赵雍大概在十五岁时就即位了,初登王位的赵雍凭借他的能力,很快就把国家的一切大小事务处理得仅仅有条。赵雍的赵国国君真 的不好当,当他上台的时候。还没来得及享受这一切,就不得不收 敛自己的一些孩童的不好习性,早早做起了大人的模样。赵雍的确 是赵语的优秀王子,虽然赵语只有这么一个孩子,但是赵雍却很争气,从小就慷慨好侠,心怀大志,言语之间像极了自己,也颇有帝 王之气。 公元前326年秋,赵国的君主赵肃侯在肃杀的秋风中去世,赵雍作为唯一一个儿子,肩负起了振兴赵国的重任,稚嫩的肩膀也要学 着父亲把国家的利益扛于肩上。公元前476年起到公元前221年, 这一段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混乱的时期,一个悲惨又壮观的时代,各个民族的交汇、融合,让春秋战国呈现出别样的繁华。赵雍上任 初期,刚好处在春秋最混乱的时期。每个国家都在积极寻求出路, 不断向外扩张,秦国、齐国都通过了变法让自己强大起来了,而魏 楚虽然在征战的过程中受到了重挫,仍不可小觑他们的势力。 赵雍面对这样一个内外形势都很不好烂摊子,并没有自暴自弃。赵雍作为一个年轻的国王,他的手里握着千里的土地,成千上万的 百姓。而赵国周围的诸侯国,早就想捏一捏赵雍的软柿子。然而, 面对这些想要趁火打劫的强国,赵雍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老虎不发 威不能当他是病猫,赵雍可不是好惹的。 这是他不能取代秦国很重要的原因,“一国两主”注定两败俱伤,还导致兄弟俩反目。而他的胡服骑射,只限于军事体制改革,仅靠 军事是不足以称霸的,而且在赵国崛起的期间,秦国也没闲着,积 极变法将秦国推进到了一个新高度。秦武王举鼎身亡,但此时的赵 国还不是秦国的对手,商鞅虽死,但秦国商君变法,国力非赵国可比。

中华文明礼仪常识

中华文明礼仪常识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容十分丰富,涉及的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文明礼仪常识之一--基本礼仪 个人礼仪是其他一切礼仪的基础,是一个人仪容光焕发、仪表、言谈、行为举止的综合体现,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总的规为:整洁清爽、端庄大方。 一、仪表仪态礼仪 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站姿 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脚尖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者旗袍时,可双脚微分。 坐姿 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不可随意拖拉椅凳,从椅子的左侧入座,沉着安静地坐下。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离座时动作轻级,不发出声响,从座位的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体态轻盈、稳重。 走姿 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西望。 遵守行路规则,行人之间互相礼让。三人并行,老人、妇幼走在中间。男女一起走时,男士一般走在外侧。走路时避免吃东西或抽烟。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或问候,若需交谈,应靠路边站立,不要防碍交通。 二、交谈礼仪 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势动作幅度要小。谈话者应保持一定距离。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不要耳鬓厮磨,与非亲属关系的异性避免长时间攀谈、耳语。 对长辈、师长、上级说话要尊重,对下级、晚辈、学生说话则注意平易近人。同时与几个人谈话,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要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人,注意听取对方的话。 不可出言不逊、强词夺理。不可谈人隐私,揭人短处。不可背后议论他人,拨弄是非。不说荒诞离奇、耸人听闻的事,不搞小广播。谈话中意见不一致时,要保持冷静,以豁达的态度包容异已或回避话题。忌在公众场合为非原则性问题大声喧哗、争执打闹。遇有攻击、侮辱性言辞,一定要表态,但要掌握尺度。

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

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 导读:本文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车载斗量】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对峙的局面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才被晋统一了。起初,吴和蜀两国联合,共同对抗曹魏;可是后来,吴蜀之间产生了矛盾,东吴杀了蜀国大将关羽,夺取了荆州。刘备勃然大怒,发动全国的兵七十万人,顺江而下讨伐东吴,"不把孙权逮住,砍下他脑袋,不能给我弟兄报仇啊!" 正是所谓哀兵必胜,蜀军怀着悲愤的情绪,所向无敌,一下子就打到了秭归地界。东吴害怕抵御不了刘备,就打算和魏国联合,选了一位能说会道、很有才能的大臣叫赵咨去魏国。 这时魏国是魏文帝曹丕在位。有人事先对曹丕说:"据说,赵咨是东吴的重要人才,东吴派他来肯定有重要事情要跟您讲。"曹丕心想,那我就试一试他。他便命令宫殿上武士都把刀抽出来,把枪端着,然后传下圣旨,宣赵咨进殿。赵咨一看这阵势就明白了。别看他是一个文人,但很有胆识,面无惧色,早把生死置之度外,迈着从容的步伐就从这刀枪剑丛之中走了过来。他参拜完了曹丕,说:"我是受我国主公的委托,到此来和魏王商讨一件国家大事的。" 赵咨本来想马上转入正题,但是曹丕没问国家大事,先问他:"你叫什么名字?""我叫赵咨。""你一定是孙权手下的重臣了,不然的

话怎么派你出使我国呢?""我称不上重臣,只是为我们的主公做一点小事。""我听说你们东吴的主公孙权是碧眼虬髯,从不读书。有这事吗?"曹丕本来想,先把东吴的主公贬损一番。可是,他一说完,赵咨就说:"魏王,何出此言哪?我们的主公日理万机,他作为一国之君,每天从早到晚都没有闲歇的时候。尽管如此,他把朝中事处理完毕之后,还手不释卷。""照你所说,你们主公读了那么多的书,他都知道什么呢?""魏王,我们的主公在东吴统领着数万只船,百万大军,统领着无数的文官武将,这本身就是一个大学问。他读的书包括《五子兵书》,包括治国之书,包括为人之道,包括修身之本,可以说无所不读。他如果不知道这些书的内容的话,他就治理不好东吴这么大的一个国家。" 曹丕说:"你真会帮你主公说话呀。但是据我所知,此番你到这里来,是有求于我们魏国吧?我听说刘备兴兵,向你们宣战。你们主公派你来,是不是害怕刘备把他灭了,或者是害怕我再出兵,两肋夹击把东吴给灭了啊?""魏王,您这话说得就不对了。我们主公并不是怕谁出兵把他灭了。东吴有长江天堑,百万甲士。况且,我们主公深知用人之道,例如重用吕蒙、鲁肃,都是知人善任的典范。我们东吴有诸多将士,并不怕别人兴兵犯境。我是受主公的委托,到这来向您分析天下大势来的。" 曹丕一听,这赵咨能言善道,果然是有才华的人。于是曹丕问:"请问在你们东吴,像你这样的人才有多少?""魏王,东吴像我这样的人不值一提。在东吴,光是堪称旷世奇才的,就有八九十人。像我这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 万历二十年十月廿五,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个8儿子降生,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建 国称帝的皇太极。皇太极,原名爱新觉罗皇太极,其母为叶赫部叶赫那拉孟古,后封为孝 慈高皇后。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承汗位。公元1636年,皇太极被漠南 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又称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 建国号大清 。皇太极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提高兵力,并且继承努尔哈赤大愿,与明朝作 战无数,为清顺治帝入主中原打下坚持基础。公元1643年9月21日亥,在清宁宫南炕去世,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庙号太宗。 关于皇太极是如何继承皇位的,一直都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朝鲜史籍《鲁庵文集》记载:“老汗努尔哈赤临死曰:洪佗始皇太极能成吾志。终无所命而死。”这里就是说,努 尔哈赤认为皇太极是最能完成自己志向的人,因此将汗位传给皇太极。皇太极这个汗位, 得来的光明正大。 也有一些人认为,皇太极这个皇位是从多尔衮手里夺来的。清人蒋良骐的《东华录》 顺治八年1651二月己亥诏内载,多尔衮声称“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之位原系夺立”。就像 电视剧《山河恋——美人无泪》中演的那样,努尔哈赤本来意属多尔衮,结果皇太极心思 极深,将汗位算计了过来。为此还逼得多尔衮的母亲,大妃阿巴亥死殉。实际上,若是综 合分析,你就可以看出这种说法是没有可能的。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多尔衮才十五岁,既 无军功也无威望,而皇太极早就随努尔哈赤征战多年,军中威信远不是多尔衮能比的。若 是努尔哈赤真将汗位传给了多尔衮,后金内部绝对会发生混战。另外大妃阿巴亥因为不忠,早就为努尔哈赤不喜,所以让她殉葬很有可能是努尔哈赤自己的下的命令。 第三种说法是皇太极的汗位,是通过激烈斗争得来的。这也有可能,因为那时候皇太 极在四大贝勒中位居第四,与前三位贝勒相比没有什么突出之处。好在后面大贝勒自己作 死了,他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代善,于是利用代善和大妃之间的暧昧,算计两人,使得代 善威望严重受损。努尔哈赤死后,又逼大妃死殉,削弱代善的势力,最后压服代善,夺取 汗位。代善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都服了,其他人也就不足为虑了。史书上的皇太极是个很 有谋略的人,他看展的各项政策,都对国家有很大的利处。所以是通过赢过代善取得皇位 的说法,还是有可能的。 第四种说法是由诸贝勒推举产生。太祖努尔哈赤生前未立嗣子,而是确立了八和硕贝 勒共治国政的制度,为汗者须请贝勒推举产生。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的实力最强,而有 希望和皇太极争夺皇位的代善,也在长子的劝说中转而支持皇太极。于是皇太极就在诸位 的推举中,登上了皇位。 皇太极登山汗位后,不久就在沈阳建立清朝。国号之所以选择清,是因为部族原本叫 女真,皇太极已废除“女真”族号,改为“满州”。而“满州”在满语中音近“曼殊”,

为什么说良渚遗址能证明五千年文明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8019085.html, 为什么说良渚遗址能证明五千年文明史 作者:陶短房 来源:《科学大观园》2019年第15期 7月,“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5处。此举最大的意义在于,国际上终于不再将其对中国文明史的起点锁定在距今3500年左右的殷商时期,而开始承认中国“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说法是有依据的。 良渚文化大体可以确定在距今5300~4000年之间。学界认为,中国有许多年代远早于殷商时代的遗址存在。如中国史学界普遍认同存在的第一个王朝——夏朝,以及比夏朝更古老的唐虞三代。然而,迄今并没有一件文物、一处遗迹可确凿认定属于夏或夏以前的“王朝”。 据考古发现,年代相当于夏朝或更早的史前文化遗迹,并未发现明顯的王权痕迹、城池等防卫设施,无法证明当地已存在一个真正的古国,而不仅仅是一个聚落。人们最初以为,良渚也是这样一个“聚落痕迹”。但在2007年,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重见 天日,让人们对其评价大大改观。古城出土,又辅以前后出土的玉琮、玉璧、玉钺等象征王权的玉器,复杂的水利系统和大量信仰用品,表明其在距今5000年前已存在一个王权清晰发达、拥有坚固城池和强大工具、存在明确阶级分化和统一文化信仰的真正国家。 良渚遗址的大量玉器系从高级墓葬中出土,且基本可以用中国先秦文化的独特“语言”加以解读,如玉琮、玉璧、玉钺分别象征神权、政权、军权等。而其巨大的水坝,需要至少一万人施工数年,测定年代(距今约5100年)甚至比传说中的大禹治水还要早得多。这也充分证明了“良渚王国”强大的组织、动员和后勤、管理能力,彰显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辉煌,也再度表明中华文化的起源,不仅仅在黄河流域。良渚文化不应仅仅赢得国际间对“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正视,也应促使国内研究者和普通民众重新认识历史和文化。 长期以来,我们有意无意地将研究先秦乃至殷商文化史的目光紧盯在黄河流域和中国北方,而忽视了“中华文明早期未必只有一个起源”“中华早期文明不同起源间存在渊源和相互影响”等,这些被良渚和其他同期文化遗迹多次、反复证明的事实。 这种“为古人争正统”的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影响了对中华文化起源的研究、发掘,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再次提醒我们必须正确、全面、深入地重新认识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 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仍会有不少国内外“疑古者”会以“未发现文字”“不知国号”“于史无稽”等理由,拒绝将良渚文化列为中华文明正源之一。但只要我们能从中获得更多正确、科学的早期中华文明知识,得以更好更深刻厘清自己对我们的历史、文化脉络和知识体系,已是最大的收获。

文明礼仪常识

文明礼仪常识——文明礼仪伴我行文字资料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学会做人"、"知书达礼"的教育,并通过开展以"文明礼仪进社区"的教育活动,促使文明礼仪规范落到实处,人人争当文明学生,形成文明礼貌之风,是创建学习化社区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讲文明、懂礼仪 随着人类的发展,反映人类进步状态的文明也一同发展,并显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水平。但不论在哪一区域和哪一阶段,构成文明有机系统的基本要素都是不可少的,现代人要懂礼仪、讲文明。 1.讲文明 在人类和人类文明史上,不论什么时间也不论什么地域,构成文明的要素都必须包括物质文明、人本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和环境文明五个方面。 总之,文明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不断进步的体现,也是人类生产劳动的成果。从广义的人类生产活动来说,有五种生产形态,即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身生产、社会制度生产、精神产品生产和人类环境生产。这五种生产形式所产生的成果便分别表现为物质文明、人本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和环境文明。正是这五种文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总和,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文明图景,构成了整个人类文明的有机系统。 2.说礼仪 "礼仪"是"礼"和"仪"两个词的合成词,它们虽有联系却有着不同的概念。"礼"的含义比较丰富,其跨度和差异也比较大。它既有古今意义的区别,又可作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理解。"礼"的最初的含义就是供神的仪式;以后,逐步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它既可指为表示敬意或隆重而举行的仪式,也可泛指为社会交往中的礼貌,还可特指为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中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当然,"礼"仅仅是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受其制约的行为规范的一部分,并非社会强加给人的外在的规章法则,更不能与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体系相提并论。随着历史的发展,"礼"的内涵已经有了延伸和扩展,在许多场合,它已成了"礼貌"、"礼节"、"礼仪"的代名词。例如尊老爱幼的礼仪行为,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都可以说是表示敬意。其实,这些礼仪活动和行为中所体现的"礼",是遵守和维扩某种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活动与行为,都应该归结为某种行为准则、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因此,"礼"的定义是:特定民族、人群或国家基于客观历史传统而形成的,以确立、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行为方式。 "仪"的概念与礼仪有关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容貌、仪表;②典范、表率,如所谓"礼仪先生"和"礼仪小姐"中的"仪",就包含有典范、表率的意思;③仪式、 礼节;④法度、准则。 3.讲文明懂礼仪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被人尊重,受人欢

中华故事之历史名人大全精选

中华故事之历史名人大全精选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进士,宣德初 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是一位著名的「救时宰相」。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复任。十四年 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 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 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 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海瑞(1514-1587),明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他拿办胡宗宪子,拘以法;又以直言抗严嵩党习,以刚直著名。四十一年(1562年)擢 嘉兴通判,被劾,谪为兴国知县。四十五年晋户部主事,疏谏罢斋 醮忤帝,下狱。穆宗立,获释复官。历兵部主事、右通政。隆庆三 年(1569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以工代赈,疏浚吴淞江、白茆河。不久遭豪强反对被解职。万历十三年(1585年)再起,历任南京 吏部右侍郎、南京右都御史。 夏言(1482-1548),明嘉靖时大臣。嘉靖二年(1523年)出按皇庄,力主归还侵民之产,禁止勋戚受献庄田,颇得皇帝赞许。十七年为 内阁首辅。十八年加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二十一年七月 革职闲住。他为人颇自负,遭忌于严嵩等。二十七年正月夺官俸, 以尚书致仕。嵩乘势攻讦,十月夏言被杀。言以经邦济世之才自许,虽以骄蹇见忤,然所为多持正。

读上下五千年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读上下五千年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上下五千年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 读上下五千年的心得体会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本记载我们中华民族在漫长岁月中,创造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书。上至中华礼貌的起源---上古时期,下至中华民国。大大小小几百几千个故事,清清楚楚地将五千年来的历史呈此刻我们面前。悠悠岁月,上下五千年,中华这个民族饱经风霜,却又繁衍生息,千年不衰。在这五千年里沧海桑田,朝代更替,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有晏婴巧舌胜楚王;他的聪明才智让我十分佩服。有荆轲,他大胆刺秦王;有诸葛亮,他有胆识有谋略。一心辅佐刘备助他完成大业。可最终因疲劳过度劳累害病死去了。有好同样有坏,还有多少臣子夺权篡位,昏君无道,比如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他残暴无道,只知的江山,而不知得民心,物极必反,终使人民造反,使秦王朝的灭亡加速。在这五千年中,中华这片土地上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多少君王朝代的更替,每当一个朝代的更替,总会有一场战争,多少英雄儿女,血撒沙场,那把黄金做的龙

椅,不明白有多少人为失去生命,为此而“浴血奋战”,这金黄的椅子上有多少人的鲜血,又有多少人的冤魂。那君王的权力也都是用无数人民的躯体换来的,这不正是那句:成则王,败则寇,弱肉强食的社会吗?我很庆幸没有生活在古代,没有生活在那红的封建社会制度下。 读上下五千年的心得体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精神的食量。好的书能够引导我们人生正确的道路,也能够帮忙我们更快的学习,少走弯路。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礼貌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许多历史事件,涌现过许多优秀的人物。而《中华五千年》这本书则把这些事和人描述的更加的淋漓尽致。它概括了中国远古至辛亥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各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和经济,给我们带给了一个更加透彻的了解中国的载体。 当我打开了远古的历史,五千年的历史尽收眼底。圣人款款而来,岳飞的忠诚,诸葛亮的智慧,夸父的执着等等。一代代风流人物的精神让我崇拜。这是中华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这本书以上自远古传说,下至辛亥革命。概括了各个时期的所创

《夏商西周的历史》教案完美版

《夏商西周的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 一、教材分析 世界历史上,只有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续不断,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约公元前2070年,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之时,我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在世界古代史上,中国仅销迟于古老埃及进入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学生容易了解和接受,能力目标较低。重点应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或课堂讨论的方式归纳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和学习目标 1.让学生知道夏朝建立的史实,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以及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2.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地分析评价,鼓励学生课堂参与讨论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3.学习奴隶制国家的更替过程,感悟“得道我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含义,体会中国悠久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理念和方式 本课内容比较浅显,整个课堂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主,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知道夏朝建立的史实、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王位世袭制与禅让制的区别,教师应给予点拨指导。对于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师可适当补充资料,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商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不紊。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这一课,教师必须制定一个详细可行的、能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计划,放在多媒体课件中,供学生参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少走弯路。并且,关于商朝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教师要补充一些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像资料,使学生对商文明的了解更全面。另外,在课件中,应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朝代更迭的深层原因。学生应在课前提前做一些预习,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疑难问题到课堂上交流。 (二)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①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古代卓越的部落联盟首领禹,谁能说一说,禹有哪些值得我们后人吸取和借鉴的优点? ②禹不但有同学们所说的优点,禹还做了一件对中国历史有影响的大事,那就是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那么禹是如何建立夏朝的?中国的奴隶社会还有哪几个朝代,它们的发展状总如何呢? 让我们共同学习本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中华传统文明礼仪

“中华传统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与现实意义: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凝集起来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良好的礼仪修养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礼仪教育在中华民族古代教育中曾占有极其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古代,就提出了,人“不学礼,无以立”,要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包括孔子、孟子在内的许多古代大教育家围绕礼仪著书立说,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庞大的理论体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对礼仪教育的内容有不同的认识和规范,然而它们之中仍存在若干相通和可以互相借鉴的成分。在当前,开展礼仪教育,进行礼仪规范训练,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见》,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也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年来,我国小学中学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已取得可观的成绩。但是对学生开展有意识地礼仪教育方面确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 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政治思想建设而忽略传统 道德建设,中小学生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成了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如不会问候、不会谦让、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大至行为放浪,甚至触犯法律。又如有一些不良行为的学生把小偷小摸当作是好玩,是非不分,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2、家庭教育中对礼仪教育方面相对薄弱。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思想,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在开展家庭教育中,家长普遍来重视孩子的礼仪教育,到使像“融四岁,能让梨”的礼仪经典成为历史美谈。更有甚者,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思想道德教育不经常开展,礼仪更是无所谓。部分农村家长的礼仪素质不高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礼仪修养的提高。 我校将针对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秀州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总课题研究的相关要求,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礼仪是通过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及其外在形象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情操、修养的外在表现。 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极为广泛。从内容上来概括,传统礼仪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本课题研究的中华传统礼仪教育是在并承传统的基础上,将现代文明社会的礼仪融入其中,使礼仪教育体现传统与时代同步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促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礼节常识,养成在各种场合能做到文明礼仪的习惯。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测试题答案)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阅读题 班级:姓名: 1.《战国故事》战国时期主张合纵抗秦的人是谁?(B) A.张仪 B.苏秦 C.靳尚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A) A.秦始皇 B.炎帝 C.周幽王 3.《春秋故事》利用老马识途,让将士们化险为夷的是:(C) A.孙膑 B.重耳 C.管仲 4.《三国故事》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是:(C) A.曹操 B.刘邦 C.刘备 5.《战国故事》人们称秦越人为扁鹊的原因是:(A) A.他治病的本领强如同上古时代的神医扁鹊 B.他带兵打仗的本领强如同上古时代勇猛的扁鹊 C.他特别有学问如同上古时代博学的扁鹊 6.《战国故事》赵国的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负”的意思是:(B) A.失败 B.背着 C.担负 7.《春秋故事》“退避三舍”中的“一舍”有多少里?(A) A.三十里 B.五十里 C.一百里 8.《战国故事》提起赵括你会想到什么故事?(C) A.完璧归赵 B.一鸣惊人 C.纸上谈兵 9.《西汉故事》以下与项羽有关的成语是(可多选):(B D) A.揭竿而起 B.破釜沉舟 C.暗渡陈仓 D.四面楚歌 10.这本书中历史故事的顺序是:(C) A.春秋故事战国故事东汉故事西汉故事三国故事 B.春秋故事三国故事东汉故事西汉故事战国故事 C. 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 11.《三国故事》诸葛亮七擒孟获却都放了他,是因为:(C)

A.诸葛亮与孟获曾是朋友,不忍心捉拿他 B.诸葛亮要让孟获心服口服,想让孟获认可他为谋士 C.诸葛亮认为孟获爽直,想争取他使南方长期安定 12.《西汉故事》汉武帝派张骞前往西域,其目的是为了:(B ) A.显示汉朝的强大,以得到更多的土地、物产 B.联合西域各国抵抗匈奴 C.让他作为使者,与匈奴求和 13.《东汉故事》东汉昌邑县令王密送礼给荆州刺史杨震,并说此事无人知晓请杨震放心收下。杨震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的含义是:(B ) A.这件事情只有我们俩知道,只要我们不说谁都不知道 B.这件事情天地知晓,你我知道,怎能说没有人知道呢 C.这件事情天地知晓,你我知道,如果泄漏了就一定是你说的 14.《西汉故事》楚汉之争,霸王项羽为什么会输给汉王刘邦的主要原因是:(C) A.因为项羽武功不及刘邦 B.因为项羽兵力不及刘邦 C.因为项羽勇而无谋,气量狭小,而刘邦善于用人,胸怀大志 15.《战国故事》请你选择以下有关秦始皇的评价(可多选):(A B C) A.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战乱,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B.焚书坑儒,专制残暴 C.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各地文化经济交流,有利于国家发展 16.《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中的《》讲的是 (谁)的故事,大体讲的是: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1500字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1500字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1500字(一) 厚重的书页,撰写着五千年的沧桑,又铸造了无数傲岸的灵魂,比诸前人往事,放眼当下社会,华夏的血脉依旧传承,子孙们却是……的确,经济车轮飞速前进,难免会走过阴暗,滚过泥潭。倘若不能抵御诱惑,不能不染淤泥,不妖清涟,便只得坠入罪恶与黑暗的深渊,永远承受世人与良心的谴责。 曾多少人,日日夜夜手提灯笼,寻求真理。曾几何时,包拯凭借一身不撼山峦的正气,任凭你当朝驸马权贵,还是横行一方的翻江大盗,一喝京堂木下,心怀鬼胎的人们,何敢不从实招来?在正义的威严下,再坚硬的后台也掩盖不了罪恶的灵魂,一切浮于言表的虚伪和假象,只能是弱不禁风的衰草,轻加尘埃,不堪一击。 正气,是满腔热血的真爱,是恒古不失的节操,屈原不媚世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怀王排挤也好,顷襄王流放也罢,亦余心之所善兮,贵久死其犹未悔,哪怕世人皆醉,也终有清醒的一天,一筏龙舟,多少青年后生,拼搏奋进,一抖雄黄,多少鬼怪妖魔,为之胆寒。汨罗江水所掩盖不住的,是高洁的心灵,是傲岸的灵魂! 正气,是刺字入骨的母训,是不畏强权的勇气。缶武穆仰天长啸,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他所看重的,不是荣华,不是富

贵,而是血洗靖康耻,泯灭臣子恨,是要收拾旧山河,朝天厥!哪怕三十功名最终都化作了尘土,连性命也丢失在秦桧的谗言之下。相信历史的公正性,他的光辉形象必将在此长河中永存,流芳百世;反之,秦桧则只能遗臭万年,永远跪倒在人们心中最阴暗的角落。 正气,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超然,是置身田园的安逸,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改变不了黑暗,则要保重自身的光明。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 正气浩然,力拔山兮气盖世! 为人坦荡,无私公正惊堂木! 汨罗江叹,至死不渝离骚词! 忠心肝胆,慷慨淋漓满江红! 陇亩田畔,不媚世俗田园诗! 惜前人往事,回首当今社会,血脉依旧传承,奈何满地疮痍?五千年沧海桑田,沉淀了多少醇香精粹,当今社会,流淌着中华血液的儿女,汉堡爬上餐桌,西餐化作时尚,圣诞淹没元旦。外族入侵,可由战士们的鲜血从做抵挡。而今,面对文化的入侵,该当如何? 雨一直下……一直下,曾经听人说过,雨!那是上天的哭泣,那么,现在这无尽的愁雨,究竟是为谁而泣呢? 炎黄子孙,不知道是这些年改革开放过度了还是怎么,再也看不见一丝祖宗的血液,似乎养成了一种心态,凡是自己的东西就是糟糠,别人的就是精华,舍去几千年只会凝聚成的筷子,学习西方的左叉右刀。朝露昙花,咫尺天涯,八十年玉老,一夜枯荣,人生何其短,生

中华文明赞演讲稿范文6篇

中华文明赞演讲稿范文6篇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中华文明赞演讲稿范文6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中华文明赞演讲稿范文1 在这里,我们赞颂我们祖国母亲的无疆大地;赞颂我们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赞颂我们“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的炎黄子孙! 那滔滔不竭的黄河流水,滋养我们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那巍峨屹立的雄伟泰山,撑起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脊梁;那被尊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让中华民族的眼界开阔目光长久,思想永不狭隘;幽静恬然,宛若仙境的桂林山水,时刻使中华民族受到心灵的洗礼……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是一条腾飞的神龙,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长河中,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杜甫;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现在,看我们尊敬的领导人;看“导弹之父”钱学森,看“水稻之父”

袁隆平……中国人杰地灵,中华民族,是受天眷顾的民族! 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道家经典的“庄子”“老子”,成就中华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古时中西商贸联合在一起的丝绸之路,诉说着我国当年经济上的强大。体现了我国航海术的先进的郑和下西洋,永久不倒的万里长城,令世人折服的四大发明……我们品析那些经典佳作,回忆那些光荣的历史,赞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我们的祖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看到中华民族昔日的辉煌,今朝的美好,让中华民族的未来变得更加灿烂阳光! 中华文明赞演讲稿范文2 各位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明,书写着永不停息、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灭、对民主富强的探寻。绵延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中华民族本来就是礼仪之邦,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是华夏儿女世代相传的美德;在现代的社会中,我们更加要讲文明,懂礼貌,提高文明素养。 文明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乘车让座是文明,遵守排队秩序是文明,爱护公共财产是文明。文明礼仪贯穿

文明礼仪教育教学主题班会

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增强爱国情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感。把礼仪常规贯穿到歌谣、小品、朗诵等各种表演形式之中,让学生受到情趣的熏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懂得礼仪对于每个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搜集中华文明礼仪的故事等资料;调查争做文明学生的做法。关于小学生礼仪的音像、文字材料。 2.环境布置(黑板、场地等)。 3.组织学生准备有关节目。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一代的少年儿童,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到处传播!现在我宣布:《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活动开始 (一)家庭文明礼仪。 师: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故事至今仍深深的教育着我们,下面请观看历史故事:《孔融让梨》、《黄香诚心敬父母》(放录像) (放完录像)师:看到这两个小故事,同学们觉得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学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那么我们在一起生活的小伙伴们呢?看了下面的表演的小品,我想大家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下面请欣赏由高红波等表演的小品:《快乐的小伙伴》 (表演结束)师:通过这个小品,大家认为该如何与小伙伴相处? 学生自由发言。 主持人: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下面请欣赏小品《家里来客了》 (二)校园文明礼仪 师: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文化源远流长。“礼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做人要懂得礼貌谦

读《中国历史故事》有感

读《中国历史故事》有感 《中国历史故事》里面有许多历史故事,如:晏子相齐、司马相如、周武王伐纣等故事。这些故事有的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谋,有的表现了友谊的珍贵,还有的是讲一些尔虞我诈的故事。今年寒假,我再一次翻阅了《中国历史故事》。每一次读来,都仿佛是打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的历史画卷,收获很大。这本书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它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 书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一件件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都在震撼着我,也教育着我。孔甲吃龙肉、烽烟戏诸侯、姜太公钓鱼、周文王演《易》、张赛通西域,大意失荆州。这其中有帝王、有将相、有农民、有领袖、有刺客,还有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等等。 随着一个个故事的开始,我仿佛穿越了时空,进入了古人的世界,看见了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失败的英雄项羽、农民领袖陈涉、勇敢的刺客荆轲,以及卓越的军事家孙膑、统一六国的帝王秦始皇。这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令我感动,让我思索。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女纺织家黄道婆》这个故事了。 黄道婆善良、好学、诚实的品格,令我很是钦佩。她家境贫穷,父母养不活她,就把她卖给别人当童养媳。黄道婆整天都要干活,还要被公婆打骂,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因为她的勇敢,她终于逃出了公婆家,到处去流浪。有一天,黄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条船,跟着船一起来到了海口。她和当地居民一起学纺织。但是她时刻不忘自己的家乡,过了三十多年,黄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乌泥泾镇。她把自己学到的纺织技术传给了镇上的妇女,从而生产出了大批的“乌泥泾被”。当时,“乌泥泾被”闻名全国。 从书中,我知道了黄道婆,了解了黄道婆为了家乡的发展,她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她真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通过读《中国历史故事》我发现,凡是能推动历史前进的人身上,都有五大品质:善良、勤奋、智慧、勇敢和坚韧。就是这些优秀的品质才使他们完成伟业,并使自己名垂史册。 他们的故事也鼓舞和激励着我从此要发奋学习,勇敢地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

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 前苏联特工出书抖出耸人秘闻—— 海明威曾是“克格勃间谍”? 据《中国日报》报道: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克格勃特工亚历山大·瓦西里耶夫获准进入苏联情报机关档案馆。结果他惊讶地发现,美国大作家、诺贝尔奖得主海明威竟然曾被招募为克格勃间谍!近日,已经移居英国的瓦西里耶夫在其新书披露了这一鲜为人知的秘闻。 ☆大作家竟是“克格勃间谍”☆ 1954年,美国大作家海明威获得诺贝尔奖。鲜为人知的是,他生前竟然一度是前苏联克格勃间谍。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克格勃人员亚历山大·瓦西里耶夫获准进入苏联情报机关档案馆。结果他惊讶地发现,大名鼎鼎的海明威竟然于1941年42岁时被招募为克格勃间谍,于是他花费数个月时间,将这些秘密文件抄录了下来。 瓦西里耶夫移居英国后,与两位美国史学家分享了自己秘密抄录的笔记,三人在合著新书《间谍:克格勃在美国的兴衰》中,首次曝光海明威的这段“黑暗过去”。 ☆能力有限未获取任何情报☆ 书中引述前苏联情报机关的秘密文件道:“1941年1月8日,一本《丧钟为谁鸣》被寄往莫斯科。国家安全总局克格勃前身给海明威的代号为‘阿尔戈’。1941年‘阿尔戈’在动身去中国前被吸收进来……在中国期间,并未与他取得联系”。 书中提到,1943—1945年,海明威与苏联情报人员有过数次接触。这几次会面的目的是“考察其人,看他是否有能力为我们工作”。但“由于我们的人被紧急召回国内,与‘阿尔戈’没能保持进一步联系”。“阿尔戈”从未传递过“任何政治情报”。 克格勃曾于1950年派人打探海明威的消息及其政治倾向。得到的回复是:“他似乎支持托洛茨基分子。”海明威与克格勃的关系是否就此结束,不得而知。 然而,去年8月14日,美国国家档案局的一份解密文件显示,二战期间美国战略情报局中情局前身的情报人员有两万多人,其中就包括大作家海明威及其儿子约翰。 公元522年,欧洲人突然得到一个绝望的消息:苏州的丝绸来不了了。因为从公元519年开始,在位的梁武帝大手一挥,要北伐,要一统天下,国际贸易之类的小事,也就靠边站了。于是,江南沿海原本用作外贸的大批民船,被梁朝政府大批征为军用。沿海民船一下子减少了4/5。船少,送出去的货也少了,也只好对不起大洋彼岸的洋兄弟了。 可是,丝绸当时在欧洲是紧俏商品,没有丝绸的后果很严重,大量的手工业倒闭,经济大萧条不说,还闹出误会来了:欧洲当时封闭,不晓得苏州发生了什么事,只晓得每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