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2.学习分条说明原因及运用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

3.提高学生保护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 懂得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为“害河”的原因。

2. 理解“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激学导思: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焦点问题了,因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板书母亲河)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河是指那条河吗?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场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同学们,你所知道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二. 预习自学:

围绕预习提示,学生默读课文,画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疑难问题。

三. 讲读课文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带着你们的问题,大声读课文。生读课文。

指生读课文,谁能说说课文重点介绍的是什么?(黄河变化的原因)

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课文一开始就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什么?(发源地)

可以看出,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是,黄河真的使中华民族幸福安定了吗?

请同学们看一下黄河近两千年的表现。

(1).学生读课文的第一段,用什么方法说明的?

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作者开篇就提出问题,黄河成为中华民族摇篮的原因是什么?

(2).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过去的黄河是什么样的?和第一自然段比,它运用了什么方法?(对比,黄河两千年前的表现和数千年前的情况形成对比)。

(3).读第四自然段,这一段起什么作用?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黄河的?

黄河现在的表现怎样?请再读课文,想一想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黄河为什么变化了?原因有几个?

学生默读课文,用笔画出写黄河变化原因的句子。

指生读,说原因,解释词语。

(5)请学生再读课文,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段话中,哪个词语能体现这个相互关系?请你读读这两个句子,说说哪个句子写的好?并说出你的理由。

(6)齐读最后两句话,要体现出忧患意识。

(7)把黄河治理好,科学家设计了哪些方案?

请学生轻声读最后一段,自己归纳出来。

(8) 精炼强化

①黄河的变化,作者并不是亲眼看见,但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过程揭示的如此清楚具体呢?运用了什么来说明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采用了哪些文学材料和数字材料来说明?

这些材料的采用有什么好处?

请四人一组讨论一下,汇报。

③这些材料的取得靠的是什么?(作者平时的观察阅读和记载)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个主要的说明方法,采用详实材料说明.

④通读全文,黄河发生变化给我们人类一个怎样的教训?我们应该怎样做?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收到了什么启发?(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四、总结:黄河的变化,让我们懂得了人类破坏环境就会遭到惩罚,让我们从小做起,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说明文体裁的略读课文,从内容上看,文字浅显,易懂,感受也颇多:

1、应该在教学中,播放有关黄河的图片、文字资料,加上教师详细的介绍,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感受黄河为什么会由母亲河变成祸河的?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意境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2、鼓励学生在发现、探究中学会学习。在教学设计注意把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在引导学生理解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时,进行自主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课堂延伸环节,让学生运用学到的观察、思考的方法,自主探究阅读,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现以读为主,以读促思的教学理念。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是体会情感的最直接与最重要的手段。教学中,师通过

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教师范读、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情感的熏陶,树立环保意识,值得改进的地方:

1. 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渗透写作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是说明文常用的几种表达方法,由于学生说明文载体的文章是接触较少,所以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应该强调作者的写作方法,说明这种写作方法的优点,以使今后学生在写说明文时也能够会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

2、还需合理开发课标资源。

课前,老师应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将自己收集的有关黄河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通过配乐以图文并茂形式提供给学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这点做得不好,需改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