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福岛核泄漏事故

福岛核泄漏事故

福岛核泄漏事故
福岛核泄漏事故

福岛核泄漏事故、全球干旱全球能源危机正在加剧

阿拉伯国家政治动荡、福岛核泄漏事故、全球干旱,这三件事加起来对能源界意味着什么?我想,任何曾预言未来几年能源供应将不会出现问题的人都将大失所望,因为能源供应正面临着一个严酷的未来。

能源供应面临危机

由于油价再次高升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石油需求的脚步得以放缓。在5月石油市场报告中,国际能源署下调了今年全球石油消耗总量的预期,削减了每日19万桶,为每日8920万桶。得益于这次的下调,全球油价也许不会继续攀升至之前所预测的高度。但是,油价在今年保持高位仍是毋庸置疑的。人们正承受着自2008年油价暴增后的又一次高油价压力。

坏消息是,全球正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的能源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还在不断加剧。易于开采的石油、天然气及煤炭已经越来越少,地缘政治对能源供应的影响再次显现。这些问题现在一股脑的摆在了人们面前,更是为全球能源供应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实在太过惊人。要满足这样的能源需求已经是十分艰巨的任务,自然没有多少余地去挑选能源。不论是高度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还是处在经济快速增长期的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量都在与日俱增。另外,我们还得面对能源安全挑战以及燃料价格继续增长等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更是增加了能源供应的压力。

2011年的上半年对于能源界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三件重大事件已经改变了目前的能源供应格局,同时也将影响到我们的能源未来。

政治动荡影响能源供应

第一个,也是目前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部分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动荡。目前这种动荡正在持续,并有在阿拉伯国家中蔓延之势。能源和政治历来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在拥有丰富能源储备的国家。由于不是主要石油生产国,突尼斯和埃及的政变没有给能源领域带来太多影响,但这股政治上的冲击波却波及了其他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包括利比亚、也门以及沙特。虽然也门以及沙特政府仍在努力维持国内的政局稳定,但饱受战火洗礼的利比亚石油产量已从过去的每日170万桶降至几乎为零。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石油不可能一直占领能源市场,未来必将会被其他能源取代。但就目前来说,石油仍是世界经济的命脉,石油供应不稳定带来的后果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承受的。阿拉伯国家动荡带来的石油产量下降必须得到弥补,但是用什么来弥补呢?即便对像沙特这样的石油生产大国来说,增产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增产,政府就得投入大量资金,用以开发更多石油资源。而在易于开采的石油资源已经越来越少的今天,增产只能通过开发那些难以开发的石油资源来实现。但是,这就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以及更多的基础设施需求。

《华尔街日报》不久就指出,想要满足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必须有赖于沙特等主要石油生产国开发更多过去较少开发的石油资源,如重油等。当然就像我前面提到的,这需要投入大量资

金。但目前的情况是,沙特已经被国内紧张局势搞得焦头烂额,埃及的政变让这个情况与其十分类似的国家坐立不安。沙特政府势必要将更多资金投入在稳定国内局势以及军购上,自然不会有多余的闲钱用来开发这些“难啃”的石油资源。这样的情况在中东石油生产国中并不少见。

尽管沙特政府已经承诺改善国内就业以及工资水平,但沙特国内的紧张局势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就算目前利比亚的石油产量下降可以暂时通过沙特等国增产来弥补,一旦沙特也发生战乱,那这个漏洞恐怕就无法弥补了。沙特前石油部长扎奇·亚曼尼就曾表示,如果沙特爆发战争,油价将有可能暴涨至每桶200美元至300美元。尽管目前看来这种可能性很小,但是突尼斯的例子还不足以让我们提高警惕吗?

核电恐慌影响深远

第二件影响能源市场的大事就要数发生在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了。这场恐怖的地震不仅造成了数十万人的伤亡,也严重破坏了日本的能源基础设施。许多炼油厂被毁,管道被破坏,发电厂无法工作。在这其中最糟糕的,就是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

大地震发生后,为了缓解供电压力,日本不得不进口更多的油气及煤炭,这在无形中也加大了全球能源供应压力。据统计,日本震后每日石油进口量增长了23.8万桶,日天然气进口量增长了12亿立方米。当然,这些能源进口量的增长只是日本大地震及海啸带来的短期影响,不久之后就能恢复正常。但是,福岛核电站泄漏带来的这场全球“核震”,却给核电产业带来了毁灭性打击。日本随即宣布终止14个新建核电站计划。日本首相菅直人表示,今后日本会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但是,放弃核电也意味着在短期内煤炭、石油等使用量也将增长。

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系天灾所致,但却带来了多米诺式的连锁反应。以德国为代表的许多过去坚定挺核的国家立场发生了180度大转变,纷纷对核电说不。日本大地震及海啸已经过去数月,人们已经开始重建家园,逐渐走出灾难的阴影。但这场“核震”的影响,却还将持续下去。

干旱带来诸多问题

第三个事件看似不像前两个事件与能源有这么密切的关系,那就是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遭受的干旱。但干旱带会导致粮食减产以及食品价格上涨,从而引发更多危机。

统计显示,中欧部分地区今年2月至4月降雨量不足长期平均水平的40%。法国气象部门统计,从北欧到中欧,今年3月至4月降雨量显著减少。气象预报显示,欧洲多地干旱恐将继续,旱情最早到6月才能有所缓解。法国西部和北部旱情严重,迫使28个省限制用水,几乎影响到全国1/3的地区。

粮食供应不足不仅会诱发南非、东非以及中东地区较为贫穷的国家发生动乱,对能源界也有极大影响。受干旱最大的影响就是水电。由于干旱,许多大型水电厂的发电量都出现了骤降。粮食价格的高涨也给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无疑,任何认为能源供应增长将会跟上需求脚步的人都会因今年发生的这三件事而大失所望。更大的需求缺口,更高的能源价格恐怕才会是能源界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我们不认清现状,抑制无止境的能源需求增长,真正投入精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那么我们恐怕就真要迎接一个悲惨的未来了。

组图:回顾世界历史上11大核泄漏事故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8414896.html, 2011-3-17 16:35 中国江门网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事故发生20天后,核反应堆中心的温度仍然高达摄氏270度。事故造成致癌死亡人数10倍于联合国作出的官方估计,全球共有20亿人口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27万人因此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专家估计,消除这场浩劫的影响最少需要800年。

1961年7月4日,苏联海军最富核威慑作用的“K-19号”核潜艇在挪威沿岸北大西洋海域举行秘密军事演习时艇身密封装置突然发生漏气现象,反应堆过热,随时可能发生爆炸。

当时“K-19号”核潜艇正好处于北约组织在挪威的一座大型军事基地附近,当时又是冷战高峰期,潜艇一旦发生核爆炸,将摧毁整个北约基地,并将促使北约动用核武器向苏联进行报复。

为了避免发生核战争,时任“K-19号”核潜艇指挥官的尼古拉·扎捷耶夫立即召集几十名年轻水手到核反应堆舱完成维修工作,其中就包括普通水兵尼古拉·巴塔列夫。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作业,这群年轻的水兵终于将核反应堆的温度降到操纵台可控温度范围内,避免了爆炸事故。

由于这些水兵在核辐射和气溶胶极高的环境中时间过长,事后几天至数周内,共有8名水兵牺牲,还有14人回国不久后死去。尼古拉·巴塔列夫随潜艇上岸后,接受了住院治疗并随后退役,至今生活在俄罗斯下塔吉尔地区。

1970年12月18日加卡平地核事故。在巴纳贝利核实验过程中,美国内华达州加卡平地地下一万吨级当量核装置发生爆炸,实验之后,封闭表面轴的插栓失灵,导致放射性残骸泄漏到空气中。现场6名工作人员受到核

辐射。

巴西戈亚尼亚铯-137事件 Goiania Accident, September 13, 1987

在巴西的大城市戈亚尼亚,发生过一起放射性事故,可评判使用放射源的恐怖行动可能发生的后果。一家私人放射治疗研究所乔迁,将铯-137远距治疗装置留在原地,未通知主管部门。两个清洁工进入该建筑,将源组件从机器的辐射头上拆下来带回家拆卸,造成源盒破裂,产生污染:14人受到过度照射,4人4周内死亡。约112000人接受监测,249人发现受到污染。数百间房屋受到监测,85间发现被污染。整个去污活动产生5000m3放射性废物,社会影响之大,以致在戈亚尼亚的一个建有废物处置库的边远乡村,把象征放射性的三叶符号做成村旗。

1977年,捷克斯洛伐克(现在的斯洛伐克)Jaslovské Bohunice的Bohunice核电站发生事故。当时,核电站最老的A1反应堆因温度过高导致事故发生,几乎酿成一场大规模环境灾难。A1反应堆也被称之为“KS-150”,由前苏联设计,虽然独特但并不成熟,从一开始就种下灾难的种子。

A1反应堆的建造开始于1958年,历时16年。未经验证的设计很快就暴露出一系列缺陷,在投入运转的最初几年,这个反应堆曾30多次无缘无故关闭。1976年初,反应堆发生气体泄漏事故,导致两名工人死亡。仅仅一年之后,这座核电站又因燃料更换程序的缺陷和人为操作失误发生事故,当时工人们居然忘记从新燃料棒上移除硅胶包装,导致堆芯冷却系统发生故障。排除污染的工作仍在继续,要到2033年才能彻底结束。

1961年1月3日发生在美国的核事故是最为早期的大型核电站事故之一,当时的蒸汽爆发和熔毁导致1号固定式小功率反应堆的3名工人死亡。这座反应堆位于爱达荷州瀑布市西部大约40英里(约合60公里)的国家反应堆试验站,采用单一大型中央控制棒,现在已经废弃。

在对反应堆进行维护时,工作人员需要将控制棒拔出大约4英寸(约合10厘米),但这项操作最终出现可怕故障。控制棒被拔出了26英寸(约合65厘米),导致核反应堆进入临界状态,随后发生爆炸并释放出放射性物质,共造成3名工人死亡。其中一名工人被屏蔽塞钉在反应堆所在建筑的屋顶上。当时释放到环境中的核裂变产物达到1100居里左右。虽然地处爱达荷州偏远的沙漠地区,但辐射造成的破坏并未有所缓解。在其中一幅照片中,起重机正从安全壳建筑中吊出遭到破坏的反应堆芯。

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哈河三哩岛核电站的一次严重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

1957年前苏联Kyshtym核事故。事故当时造成70-80吨核废料发生爆炸并散播至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1957年10月10日,英国的原子弹燃料基地温德斯格尔工厂由于反应堆心过热,导致燃料起火。导致整个系统完全失去了控制。幸运的是,反应堆没有爆炸。受到的辐射都不怎么严重。

1968年1月21日图勒核事故。由于舱内起火,美国一架B-52轰炸机的机组人员被迫作出弃机决定。B-52轰炸机最后撞上格陵兰图勒空军基地附近的海冰,导致所携带的核武器破裂,致使放射性污染物大面积扩散。

1999年9月30日,日本东海村JCO公司的一座铀转换厂由于人为错误以及严重违背核安全原则,发生了核

临界事故。放射性污染仅限于厂区内。

有关图片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

日本核电事故分析报告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事故分析报告近几天因日本福岛核电站多个反应堆因地震而出现运转故障,导致部分放射性物质泄漏蔓延,对日本本土和周边国家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就此从时间历程和技术分析2个方面对上述事件进行分析。 一事件回顾 1.1 地震事件 日本最新发生的地震简要信息如下: ·时间: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 ·地点: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 ·震级:里氏9.0级震源深度:10公里 ·余震:11-13日共发生168次5级以上余震 ·伤亡:截至3月17日,已造成5429人遇难9594人失踪 ·核电站事故: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个机组当中,1号至4号均发生氢气爆炸。5、 6 号机组正在进行定期维修。 ·火山喷发:新燃岳火山13日下午喷发。 因日本的抗震技术非常发达,日本人民的抗震经验丰富,因此单就地震而言,对日本的损伤是有限的,最不济危害也局限在日本一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没有太大的影响。目前主要的问题纠结在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上面。 1.2 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1.2.1 电站简介[1] 福岛核电站(Fukushinia Nuclear Power Plant)位于北纬37度25分14秒,东经141度2分,地处日本福岛工业区。福岛核电站是目前世界世界最大的核电站,由福岛一站(daiichi)、福岛二站(daini)组成,共10台机组(一站6台,二站4台),均为沸水堆。 福岛一站1号机组于1967年9月动工,1970年11月并网,1971年3月投入商业运行,输出电功率净/毛值为439/460兆瓦,负荷因子为49.9%。2号~6号机组分别于1974年7月、1976年3月、1978年10月、1978年4月、1979年10月投入商业运行,输出总功率分别为784、784、784、784、1100兆瓦,负荷因子分别为52.8%、61.2%、72.1%、68.5%和69.7%。福岛二站4台机组的输出电功率净/毛值均为1067/1100兆瓦。二站1号机组于1975年11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文化(最新版)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 文化(最新版) The core of safety culture is people-oriented, which requi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specific work of all employees.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文化(最新 版) 日本正遭遇二战以来最大的灾难,这次地震由于其史无前例的强烈震级和同时伴随的强次生灾害揪住了全球民众的心。这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1、2、3、4号机组所发生的事故,由于其可能对周边产生的恶劣影响和对人心理产生的恐慌,引起了越来越强烈的关注。根据诸多业内人士对核电站事故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的分析,我们看到: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看起来是天灾(地震引发海啸造成装置失效),但其实也有许多人为因素,也就是说,还是有人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有人没做应该做的事情。 下面我结合专业人士eagle506的技术分析谈一谈这其中的

文化因素。 1、关于应急处置 2011年3月11日下午,地震发生,反应堆安全停堆,按理应该马上向堆芯补水,保证堆芯冷却防止超压,但地震摧毁了电网,厂外电源不可用,这时应该发动应急柴油机,但海啸来了,柴油机房被淹,不过核电厂还备有蓄电池,虽然容量较小,但是在事故后8小时内还是为压力容器的冷却做了一些贡献的。电池眼看就要耗尽,为了保住压力容器,必须要卸压,防止压力容器超压爆炸。而且操作员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但是,12日早,日本首相菅直人要来视察。 如果卸压,环境中的放射性会升高,虽然菅直人是空中视察,但这对没有穿防护服的日本首相来说仍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根据日本某些论坛的说法(没有得到官方证实),卸压的事由于此次视察暂时中断。但余热不等人,安全壳内温度压力仍在上升。 菅直人走后,操作员开始继续释放压力容器内部的压力。此时压力容器内的温度约为550摄氏度,堆芯已经裸露并产生大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带给我们的反思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带给我们的反思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安全生产月”,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是“安全责任,重在落实”。活动主要以认真吸取今年“3.11”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和陕西华电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16”人身事故的经验教训为目的,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为促进我厂的安全生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2020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台机组有4台发生爆炸,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在日本地区扩散,这起事故不仅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冲击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都是不可估量的。福岛核电站事故爆发至今,时间已经过去近三个月,日本政府面对大量泄漏的高放射性污水束手无策,反应堆的彻底冷却隔离也遥遥无期。根据泄漏情况,国际原子能机构已将此次事故升定为7级,即意味着本次事故造成了场外泄漏,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事件发生后,世界各国舆论都对核电的未来和核电安全产生了疑问:核电--我们可能放弃吗?从能源的供应结构来看,目前世界上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资源,不仅利用率低,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为了缓解能源矛盾,除了应积极开发水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再生能源外,核能是被世界公认的唯一可大规模替代常规能源的既清洁又经济的现代能源。我国目前核电占所有电力装机的比例不足2%,不仅远远低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就连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印度和巴西的核电比例都比我们高,因此对于中国来说,核电发展的空间非常大。不过即使核电优势如此明显,但是其唯一的劣势却是致命的。此次福岛核电站泄露事件的快速传播,更是加深了民众对于核电的恐惧,其实福岛事件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其一,天灾罕见,9级大地震,20米高的海啸,有史以来的案例屈指可数;其二,

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解析

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解析 一、核反应原理及氢爆原理解析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技政策与产业发展中心的Josef OehmenJosef Oehmen博士以相对通俗的话语解释了机组的爆炸和反应堆的安全问题: 福岛核电站的反应堆属于“沸水反应堆”(Boiling Water Reactors),缩写BWR。沸水反应堆和我们平时用的蒸汽压力锅类似。核燃料对水进行加热,水沸腾后汽化,然后蒸汽驱动汽轮机产生电流,蒸汽冷却后再次回复液态,再把这些水送回核燃料处进行加热。蒸汽压力锅内的温度通常大约是250摄氏度。 核燃料是氧化铀。氧化铀是一种熔点在3000摄氏度的陶瓷体。

燃料被制作成小圆柱(想像一下就像乐高积木尺寸的小圆柱)。这些小圆柱被放入一个用锆锡合金(熔点2200摄氏度)制成的长桶密封起来,这就是一个燃料棒。然后这些燃料棒被组合为一个更大的单元,放入反应堆内。所有这些,就是一个核反应堆核芯的内容。 四层保护: 第一层护罩(损坏) 燃料棒的锆锡合金外壳,用来将具有放射性的核燃料与世隔绝。只要堆芯发生熔毁,这部分护罩就会损坏。 此次爆炸与该电站1号机组发生的爆炸“类似”,都是从反应堆燃料罐中释放的氢气,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大量海水注入,后发现燃料棒高出冷却水位1.8米,高出冷却水位的燃料棒在10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包在燃料棒外面的放射性物质锆会发生氧化,然后在和水接触之后产生大量氢气。这些氢气的积蓄正是爆炸的原因之一。 第二层护罩(压力容器,安全) 堆芯被放入“压力容器”中,压力容器是第二层护罩。在核心降温措施恢复前,压力容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第三层护罩(混凝土+钢,安全) 一个核反应堆的所有这些“硬件”压力容器,各种管道,泵,冷却水,被封装到第三层护罩中。第三层护罩是一个完全密封的,用最

福岛核事故调查报告

Fukushima a disaster 'Made in Japan' 05 July 2012 The faults of every player in last year's Fukushima crisis have been laid out by a parliamentary commission. No organisation was singled-out as responsible - but rather Japanese culture itself. The report published today comes from Japanese Diet's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Independent Investigation Commission, one of three bodies investigating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accident. The 88-page executive summary elaborated in detail the organisational, cultural and technical failings that allowed the accident to occur, as well the issues that stymied the country's response. While it must be remembered that the Fukushima accident was directly cause by the enormous Tohoku earthquake and tsunami of 11 March 2011, the commission report pointedly dubbed it 'man-made'. Chairman Kiyoshi Kurokawa's foreword explained: "What must be admitted – very painfully – is that this was a disaster 'Made in Japan.' Its fundamental causes are to be found in the ingrained conventions of Japanese culture: our reflexive obedience; our reluctance to question authority; our devotion to 'sticking with the program'; our groupism; and our insularity." The mindset of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led the country to avoid learning the lessons of the previous major nuclear accidents at Three Mile Island and Chernobyl, wrote Kurokawa. "The consequences of negligence at Fukushima stand out as catastrophic, but the mindset that supported it can be found across Japan. In recognizing that fact, each of us should reflect on our responsibility as individuals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Opportunities missed Long before the natural disasters, the report said, improvements had

日本福岛核泄漏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日本福岛核泄漏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摘要::2011 年3 月12 日日本仙台以东120 公里发生里氏9.0 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核泄漏使周围区域遭受辐射影响。日本方面将核污染废水排放入大海中。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使周围邻国也遭受了巨大的影响,其影响己经超出了日本国界, 造成全球性核污染事故。 关键词:核污染,海洋环境,影响 1.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原因 根据报道, 2011 年在3月11 日下午地震发生之后, 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 号、3 号机组在第一时间自动停堆, 这说明核电站设计的停堆能力经受地震扔发挥了作用。地震后电厂发电的设备都停下来了, 外电网也没有了, 机组应急柴油发电机启动运行后又遭遇海啸袭击, 应急电源遭到损坏, 交流电源全部丧失, 堆芯失去冷却, 余热无法导出, 反应堆内部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 不得不通过打开阀门泄压, 大量放射性物质排放到了外界[1]。另外, 乏燃料水池在冷却系统停止运行后水温上升, 大量产生蒸汽。由于反应堆燃料的包壳材料是锆合金, 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氢气, 氢气进入反应堆厂房因集聚而发生爆炸, 加剧了污染物的泄漏。3 月12 日机组注入海水冷却, 但是还没有完全度过危机。应当说这次事故中堆芯燃料失去冷却及氢气爆炸是致命的[2]。目前的压水堆核电站设置有氢气消除系统, 或者采用氢气复合器, 或者采用点火器, 防止浓度增加发生燃烧或爆炸。福岛第一核电站安全壳内没有消氢系统, 核电站内没有很好的可燃气体的控制系统, 氢气产生后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 结果引起氢气爆炸。福岛第一核电站有6 个机组, 1 号、2 号和3 号机组相继发生氢气炸, 破坏是比较大一点, 4 号乏燃料池也遭到破坏, 不过4 号、5 号和6 号正好在停堆检修, 因为停运, 剩余热量比较少, 情况稍好些。 2.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当时的基本情况 2011年3月13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按照“国际核能事件分类表”把核电站爆炸事故定为4 级。“国际核能事件分类表”把核事件按严重程度分为0-7级。4 级意味着核事件可定性为“事故”。然而,由于福岛核电站的多个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福岛核电站周围核辐射严重超标,3月18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

福岛核泄漏事故

福岛核泄漏事故、全球干旱全球能源危机正在加剧 阿拉伯国家政治动荡、福岛核泄漏事故、全球干旱,这三件事加起来对能源界意味着什么?我想,任何曾预言未来几年能源供应将不会出现问题的人都将大失所望,因为能源供应正面临着一个严酷的未来。 能源供应面临危机 由于油价再次高升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石油需求的脚步得以放缓。在5月石油市场报告中,国际能源署下调了今年全球石油消耗总量的预期,削减了每日19万桶,为每日8920万桶。得益于这次的下调,全球油价也许不会继续攀升至之前所预测的高度。但是,油价在今年保持高位仍是毋庸置疑的。人们正承受着自2008年油价暴增后的又一次高油价压力。 坏消息是,全球正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的能源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还在不断加剧。易于开采的石油、天然气及煤炭已经越来越少,地缘政治对能源供应的影响再次显现。这些问题现在一股脑的摆在了人们面前,更是为全球能源供应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实在太过惊人。要满足这样的能源需求已经是十分艰巨的任务,自然没有多少余地去挑选能源。不论是高度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还是处在经济快速增长期的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量都在与日俱增。另外,我们还得面对能源安全挑战以及燃料价格继续增长等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更是增加了能源供应的压力。 2011年的上半年对于能源界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三件重大事件已经改变了目前的能源供应格局,同时也将影响到我们的能源未来。 政治动荡影响能源供应 第一个,也是目前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部分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动荡。目前这种动荡正在持续,并有在阿拉伯国家中蔓延之势。能源和政治历来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在拥有丰富能源储备的国家。由于不是主要石油生产国,突尼斯和埃及的政变没有给能源领域带来太多影响,但这股政治上的冲击波却波及了其他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包括利比亚、也门以及沙特。虽然也门以及沙特政府仍在努力维持国内的政局稳定,但饱受战火洗礼的利比亚石油产量已从过去的每日170万桶降至几乎为零。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石油不可能一直占领能源市场,未来必将会被其他能源取代。但就目前来说,石油仍是世界经济的命脉,石油供应不稳定带来的后果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承受的。阿拉伯国家动荡带来的石油产量下降必须得到弥补,但是用什么来弥补呢?即便对像沙特这样的石油生产大国来说,增产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增产,政府就得投入大量资金,用以开发更多石油资源。而在易于开采的石油资源已经越来越少的今天,增产只能通过开发那些难以开发的石油资源来实现。但是,这就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以及更多的基础设施需求。 《华尔街日报》不久就指出,想要满足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必须有赖于沙特等主要石油生产国开发更多过去较少开发的石油资源,如重油等。当然就像我前面提到的,这需要投入大量资

福岛核事故的调查报告(DOC 59页)

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事实调查专家组针对日本东部大地震和海啸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事故调查报告

目录 总结 (4) 1、介绍 (13) 1.1 背景 (13) 1.2 调查目的 (23) 1.3 调查范围 (23) 1.4 调查的开展 (24) 2、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序列 (25) 2.1 福岛第一核电站 (25) 2.2 福岛第二核电站 (36) 2.3 东海核电站 (37) 3、主要成果、结论和经验教训 (38) 3.1 引言 (38) 3.2 背景 (39) 3.3 国际原子能机构基本原则:总述 (42) 3.3.1 基本安全原则3:核安全的领导和管理 (42) 3.3.2 基本原则8:事故预防 (43) 3.3.2.1 自然外部事件 (43) 3.3.2.2 严重事故 (46) 3.3.3 基本原则9:应急准备和响应 (50)

3.3.3.1 场外应急准备以保护公众和环境 (50) 3.3.3.2 场内应急计划以保护工作人员 (52) 3.4 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 (53) 3.5 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活动 (54) 3.4.1 恢复路线图 (55) 3.4.2 外部危机 (55) 3.4.3 场外应急响应 (56) 3.4.4 严重事故情况下的大规模辐射防护组织 (56) 3.4.5 后续IRRS审查 (56) 4、致谢 (59)

总结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发生9级大地震,地震引发一系列巨大海啸,袭击了日本东部沿海。最大浪高是在宫古岛的姉吉,达到38.9米。 地震和海啸给日本大片地区造成打击,15391人死亡,此外还有8171人下落不明。大部分人口流离失所,他们生活的村镇被破坏或夷为平地。许多基础设施也由于这次侵袭而瘫痪。 除了工业之外,许多核电站设施也由于严重的地振动和大范围的海啸而受到影响,包括东海、东通、女川、以及东电公司的福岛第一和第二核电站。这些核电站在设计上都安装有自动停堆系统,在检测到地震时实现了机组成功停堆。但是,巨大的海啸对这些核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导致东电公司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 虽然地震发生时,所有的厂外供电都已经丧失,但东电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自动系统在检测到地震时成功地将所有控制棒插入三个正在运行的反应堆,所有可用的应急柴油发电机也按设计处于运转状态。第一波海啸浪潮在地震发生后46分钟到达福岛第一核电站。 海啸浪潮冲破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防御设施,这些防御设施

日本福岛核泄漏是怎样造成的

日本福岛核泄漏是怎样造成的? 2011年3月11日,9级地震造成了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形成了一场“核危机”。这场危机对今后的地球造成多大的危害,还在评估中。福岛核泄漏是怎样造成的呢? 地震带上的核电站 核电作为目前世界“最安全的能源之一”,其发展一直备受争议。日本资源相对匮乏,尤其1973年石油危机后,日本政府确定了优先发展核能的路线,并一直未动摇。 因此,日本在7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核电,并一举成为了世界第三大核电大国。55座核反应堆,从北海道到本岛,再到九州,遍布在全国的海岸线上。其中,以福岛核电站周边区域最为集中。 然而,摊开地图,将日本的经济分布图与地震带对比,不难发现,处在三大板块交界处的日本,留给核电站的安全之地不多。2007年7月,日本中部地区新潟县遭遇里氏6.8级地震。地震过后,位于新潟县的柏崎刈羽核电厂发生火灾,该核电站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水发生了泄漏。该核电站距离地震震中仅9公里。也就是说,核电站处在地震高危地带。 日本本来就是地震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上述所说的55座核电站,有70%以上位于地震高危区域。而且2007年的核泄漏,不是日本第一次由地震引发的核电安全事件。2004年、2005年、2009年,日本都曾有反应堆因地面加速度超出运行设置而自动关闭。只是因为,没有遭到破坏,应急冷却系统安全启动,避免了核泄漏的发生。但是,核电站选址过程中,对地质地震的研究考虑确实不够周全。为此,日本政府也承认,为了发展核电,部分核电站建立的选址,不太科学。 客观的地理环境,需要客观的应对措施。日本政府也认识到核电站发展与地震带分布的制约性。2007年,修订地震标准,将核电站设计基础标准提高了约1.5个点。因此,相对

日本核泄露事件核辐射相关知识

什么是核辐射?核辐射究竟有什么危害?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 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α、β、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γ射线和X射线)、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早期核辐射在核爆炸最初十几秒钟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伽 玛射线和中子流。它是核爆炸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早期核辐射接近光速呈直线传播。当发现闪光时,人员早已受到射线的作用了。早期核辐射能像X射线那样穿透人体和物体,能穿透几千米的空气层。当射线照射到人体、杀死细胞达一定程度时,人员就会得放射病;照射到土壤、食盐、碱、食品和某些金属器具上,还会使这些原来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感生放射性,也能对人员造成伤害。它还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曝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 在放射医学和人体辐射防护中,辐射剂量的单位有多种衡量模式和计量单位。较为完整的衡量模式是“当量剂量”,是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辐射量。其国际标准单位是“西弗”,定义是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 人体遭受过量辐射,可能导致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辐射总危险度为西弗,也就是说,人体每接受1西弗的辐射剂量,就会增加的致癌几率。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据我国核电安全专家郁祖盛介绍,根据我国的标准,每人每年受到的辐射量应小于毫西弗。事实上,人体如果短期受到低于100毫西弗的辐射,也并不会造成影响。辐射剂量超过4000毫西弗,则可能致死。 而日有媒体报道的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外部辐射量一度达到每小时1557微西弗。这个辐射量只相当于一个人接受十几次X光检查,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核泄漏时怎么做? 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网站上介绍了核电站发生紧急情况时应该采取的一些措施,摘译如下: 下文中的指导原则告诉你在核电站发生紧急情况时该怎么做。注意随时携带一个用电池的收音机收听具体指令。关闭并锁好门窗。 如果要求你撤离: ?注意保持窗户和通风口关闭;使用再循环空气。 如果建议你留在室内: ?关闭空调、换气扇、锅炉和其他进风口。 ?如果可能,进入地下室或其他地下区域。 ?如非绝对必要,不要使用电话。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经过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经过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近海发生9.0级地震,随之导致的海啸和核泄漏危机使这个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之中。地震海啸纯属天灾无法避免,然而核泄漏危机却可以说是真正的人祸。 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福岛工业区,同在该工业区内的有福岛第二核电站。两个核电站统称为福岛核电站。第一核电站共有6个反应堆,第二核电站拥有4个反应堆。经受地震及海啸袭击后,第一核电站6个反应堆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异常情况。 核泄漏原因之一:技术缺陷、设备老化、选址不科学等因素是此次日本核泄漏事故不断发酵的原因。 福岛第一核电厂1号反应炉1971年开始运转,运行时间将近40年,严重老化。据悉,日本很多核电设备不少已是“超期服役”,使用寿命接近或超过25至30年的最长年限。据日本媒体报道,今年2月7日,东京电力公司完成了对于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的分析报告,报告称机组已经服役40年,出现了一系列老化迹象,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中性子脆化、热交换区气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出现腐蚀等。抗震标准老化也为事故埋下了隐患。日本早期核电站设计抗震标准为里氏6.5级。2006年日本修改了核电站抗震标准,将这一标准提高到抗震能力最大为里氏7.0级。但目前日本国内55座核电站中,只有静冈县的滨冈核电站达到了最新抗震标准。据东京电力公司文件显示,对第一和第二核电站的地震测试假设,最高只有7.9级,换言之,该核电站的安全设计水平,远未达到抵御9级地震的标准。 11日下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强震,并引发强烈海啸,当天日本电力公司宣布,其在日本北部女川町工厂的三座核反应堆自动关闭。然而,几天后相继传来核电站爆炸和反应堆受损的消息。部分专家通过媒体上描绘的各个节点的场景为记者勾勒出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大致过程: 由于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在地震之初就已自动停止,所以在核反应堆内的燃料棒不会发生像原子弹那样的核爆炸。所谓堆芯熔化,是指核反应堆温度上升过高,造成燃料棒熔化并发生破损事故。失去冷却水后,堆芯水位下降,燃料棒露出水面,燃料中的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热量无法去除,随后温度持续上升会导致这种情况。 据日本媒体报道,操作人员尝试打开阀门,释放反应堆容器内的蒸气以让反应堆内的压力下降,爆炸声响起,厂房轰然倒塌。有专家分析,反应堆堆芯附近蒸汽外泄后产生的氢气和周围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引发爆炸,这场爆炸有可能导致护罩安全壳局部受损,从而导致铀燃料能够对外放射。无法有效对堆芯降温正是这次事故的关键所在。由于发电机在地震中遭到损毁,冷却水循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文化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文化 日本正遭遇二战以来最大的灾难,这次地震由于其史无前例的强烈震级和同时伴随的强次生灾害揪住了全球民众的心。这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1、2、3、4号机组所发生的事故,由于其可能对周边产生的恶劣影响和对人心理产生的恐慌,引起了越来越强烈的关注。根据诸多业内人士对核电站事故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的分析,我们看到: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看起来是天灾(地震引发海啸造成装置失效),但其实也有许多人为因素,也就是说,还是有人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有人没做应该做的事情。 下面我结合专业人士eagle506的技术分析谈一谈这其中的文化因素。 1、关于应急处置 2011年3月11日下午,地震发生,反应堆安全停堆,按理应该马上向堆芯补水,保证堆芯冷却防止超压,但地震摧毁了电网,厂外电源不可用,这时应该发动应急柴油机,但海啸来了,柴油机房被淹,不过核电厂还备有蓄电池,虽然容量较小,但是在事故后8小时内还是为压力容器的冷却做了一些贡献的。电池眼看就要耗尽,为了保住压力容器,必须要卸压,防止压力容器超压爆炸。而且操作员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但是,12日早,日本首相菅直人要来视察。 如果卸压,环境中的放射性会升高,虽然菅直人是空中视察,但这对没有穿防护服的日本首相来说仍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根据日本某

些论坛的说法(没有得到官方证实),卸压的事由于此次视察暂时中断。但余热不等人,安全壳内温度压力仍在上升。 菅直人走后,操作员开始继续释放压力容器内部的压力。此时压力容器内的温度约为550 摄氏度,堆芯已经裸露并产生大量氢气。所以,含有氢气的蒸汽,通过卸压水箱简单的降温和过滤就被排放到厂房大气中。 下午三点左右,随着一声巨响,反应堆厂房顶盖被爆炸完全摧毁,只剩下钢结构。。。 这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起初是低估了事故的后果,后来关键时刻,没有恪守安全第一的原则,由于首相的视察中断了正在进行的卸压操作,最终导致了反应堆厂房爆炸。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们知道,应该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作最坏的打算,做最周全的准备,而在应急处置的关键时刻,应该拒绝首相的视察,全力以赴投入到抢险工作中。但是很遗憾,时光不能重来。 2、关于采取何种措施的问题 在整个过程中,操作员一直在采取比较保守的冷却方式。虽然有机会,但是直到爆炸发生也没有向堆芯内注入硼水,而是用清水代替。一方面是不希望反应堆就此报废,一方面是对反应堆的承受能力抱有侥幸心理。客观的说,操作人员在最大限度的保护反应堆,但是没有在最大限度上保护公众的安全。 我们知道:安全文化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

福岛核事故原因分析

福岛核事故原因分析 作者:苏秀彬 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据统计,日本全国有18座核电站,总共60座核反应堆,大都是属于沸水反应堆。由于沸水反应堆发电量高,没有二回路循环系统,相比压水反应堆,输出功率大,造价性对低廉,一直受到日本核电工业的青睐,日本新设计的第四代反应堆也是采用沸水反应堆。 福岛核电站位于北纬37度25分14秒,东经141度2分,地处日本福岛工业区。它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核电站,由福岛一站、福岛二站组成,共10台机组(一站6台,二站4台),均为沸水堆,受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受损极为严重,其中1号-4号机组损毁最为严重。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等级为最高级7级。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沸水堆又叫轻水堆,由压力容器及其中间的燃料元件、十字形控制棒和汽水分离器等组成。沸水堆核电站工作流程是:冷却剂(水)从堆芯下部流进,在沿堆芯上升的过程中,从燃料棒那里得到了热量,使冷却剂变成了蒸汽和水的混合物,经过汽水分离器和蒸汽干燥器,将分离出的蒸汽来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

福岛第一核电站结构设计图 通常,为了安全起见,反应堆冷却系统有三种供电方式。分别为电网供电,柴油机供电和汽轮机发电供给。大地震摧毁了核电站的外部电力供应,循环冷却系统在没有电力供应的情况下停止运转,此时核电站紧急启动了柴油发电机组,来维持循环冷却系统的运行,但不幸的是海啸来了,海水灌入摧毁了发电机组。发电机组损坏之后,核电站启动了备用电池,这种备用电池大概能维持循环冷却系统8小时运行所需要的电力。在这8个小时内,需要找到另外一种供电措施。通过卡车运来了移动式柴油发电机,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运过来的柴油发电机竟然因为接口不兼容无法连接,8小时过后循环冷却系统停止运转。 我们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号 但是停堆之后,反应堆中的放射性物 质仍然有少量在继续衰变,放出衰变 能。这个能量大约占反应堆总输出功 率的1%左右。那么这样计算来看, 停堆之后反应堆仍然有4.6万千瓦的 输出,但是输出功率只占反应堆总功 率的33%左右,也就是说实质上,停 堆之后的福岛一号反应堆中总放射 性衰变能在13.8.万千瓦左右。 由于没有了冷却循环,反应堆压 力容器中的冷却水在不断地吸收这 些衰变能,变成蒸汽,液面下降,同

福岛核电站泄露原因和影响

专家独家解读福岛核电站泄漏原因和影响 3月15日16点45分,新浪网、中国网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军控与防扩散中心秘书长洪源、日本企业研究院院长陈言做客,谈日本核辐射所产生的影响。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强震,随后,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因爆炸起火泄漏放射性物质。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首相菅直人当地时间15日上午11时在首相官邸发表告国民书,指出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趋向严重,要求在核电站20公里至3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也要做好防止核辐射的准备。面对核辐射,民众需要采取哪些防护措施?此次地震会给日本的核能源政策和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核问题专家洪源和日本经济问题专家陈言在访谈中一一进行了解答。 主持人尹俊:各位网友大家好。最近日本的大地震引发了核泄漏,今天演播室请到两位专家和大家聊聊相关话题,今天聊的是日本的核辐射所带来的影响与警示,给大家介绍一下两位嘉宾,第一位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同时也是军控与防扩散中心秘书长洪源,洪老师欢迎您。 主持人尹俊:一位对核技术有所了解,另外一位对日本有所了解,今天请到两位谈一下日本最新事态的发展。核泄漏的危险是大家目前比较关心的话题。现在确认的情况是风向为西风,其扩散范围已经扩大到太平洋。这次核泄漏影响有多大,请洪先生分析一下。 洪源:首先从污染源上看待这个事情,过去的几天,国际原子能组织把它定义为四级核事故,把1986年前苏联切诺贝利核事故定为7级,最高一级,现在1、2、3、4号四个反应堆出现问题,尤其是以2号反应堆出现问题最为严重,从这个情况来看,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了4级,已经是5级的事故,原来1979年美国的三里岛核电站的事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已经越过三里岛核电站,到今天为止的情况应该是超过了三里岛核电站,但是不及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我个人意见可能是6级是比较合适,也可能是5级,但是4级肯定是已经过去的情况了。 扩散源从过去的情况来看,把一些蒸汽放到大气中,蒸汽中含有一些日本政府说是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测出了铯137和碘131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存在于核燃料棒反应内部,从这个情况来看,已经出现了事实上的泄漏。 另外,海水对反应炉的内壁进行减热和冷却的作用,由于不可能保证完全没有泄漏,可能有少部分泄漏到了海水中。迄今为止,2号反应堆又发生了爆炸,日本政府承认有熔融现象,熔融之后,如果整个容器底部被烧穿的话,事故的严重性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只差一个等级了。这是从污染源情况来看。 福岛大概是北纬38度,这个地区上空的七千到一万五千米的高空,是属于地球的西风带,风从西向东刮,环绕整个地球。如果熔融的部位暴露在空气中,包括三百多度以上的蒸汽和挥发物,有的是熔融以后超过了2100度、2300度、2700度,这些温度散见于日本的报道中。这种温度很可能把核物质和沾染的物质带向高空,就进入了西风带大气环流。从北纬35度到北纬60度,都属于西风带,这个范围很广,核物质和沾染的物质同时也被整个西风带的广袤地带稀释了。同时有沾染,同时也稀释了,这是一个矛盾体的两个方面。 另外七千米以下是对流层,在对流层的中下部是气流,它随着地形开始不断地进行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迄今为止,都是从西北向东南刮着西北风,在西北风控制下,福岛的风主要是刮向太平洋,甚至是刮向了东京。像今天下午,福岛刮的是北风,在东京已经是辐射超标了大概20倍。 主持人尹俊:距离20公里—30公里的人呆在家里别出来。 洪源:东京是230公里已经超标了20倍,而且美国的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在下风口160公里。 主持人尹俊:日本核电发展几十年了,为什么在这次地震和海啸发生后,接二连三地发生问题。这是不是意味着日本核电事业存在一定的问题?日本是否有能力把这几个核电站问题给解决了? 陈言:日本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立法发展核电站,到60年代包括这次出事的福岛核电站,就开始一一建设起来了。这些技术相对于现在的日本核电技术属于略微老一些的,和最新的日本更安全的技术比起来,具有一定的技术上的缺陷,这一点可以从这次核电站事件中清楚地看出来。 还有一点,这次核电站出问题,和很多自然因素非常巧合地赶在了在一起。 主持人尹俊:设计的时候没有发生8.8级以上的考虑吗? 陈言: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发生9级的地震,在日本一千年历史中,7级地震是比较容易考虑到的,

福岛事故的全过程

为什么福岛核电站未能逃脱核泄漏厄运 2012年03月10日07:35新华网 字号:T|T 为什么福岛核电站未能逃脱核泄漏厄运 日本NHK电视台“复原”事故全过程 2011年12月16日,日本政府发布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的平息报告。关于这个事故的核心部分还有许多谜团。为接近或解开这些谜团,日本NHK电视台独家采访了100多名现场工作人员和指挥人员等,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图片和录像录音,听取了许多专家的意见,努力再现当时的情景,尽可能还原事故的真相…… 事件回放 2011年3月11日下午14时45分,日本福岛核电站中央控制室,一切工作正常运行,值班人员11人,都在岗位上。14时46分,发生了日本历史上最大的9级地震。核电站自动感应系统立即停止了原子炉的运行,燃料棒自动上升,反应堆停止工作。这一过程,仅仅用了两秒钟。 此次地震,首先造成福岛核电站周围高压输电线塔的大量震塌,从而使得福岛核电站中央控制室外部供电全部中断。核电站马上启动应急电源柴油发电机,很快恢复了中央控制室的供电。此时,现场技术人员根据日本原子能发电站操作规程,立即启动原子炉冷却系统。冷却系统正一步一步顺利进入正常运行状态。 地震发生51分钟后,突然,中央控制室一片漆黑。现场指挥者和所有人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原来,强震引发的高达10米以上的海啸巨浪,袭击了设计能力只能抵御3米海啸大浪的福岛核电站。首先被淹的是南部建筑物,接着一号机组遭到侵袭,压力超过50吨的海水冲毁了第一道防护门,海水马上进入室内,应急电源柴油发电机完全进水,停止工作;海水进一步侵入位于地下室的蓄电池房。 蓄电池是使原子炉处于被冷却状态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遗憾的是,当时所有蓄电池彻底被淹,核电站立刻陷入丧失所有电源的最险恶的境地。 2011年12月11日,当时的现场最高负责人、福岛第一原子能发电站站长福良昌敏第一次公开接受NHK独家采访时说,当时的情况真的是无能为力,不能做任何事情…… 那么,核泄漏真的无法避免吗? 第一次机会出现

日本国会福岛核事故独立调查委员会正式报告

日本国会 福岛核事故独立调查委员会 正式报告 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政策法规研究所译校 2012.7

日本国会福岛核事故独立调查委员会(NAIIC) 主席:Kiyoshi Kurokawa 医学博士,国家政策研究院专业会员,日本科学理事会前总裁 成员: Katsuhiko Ishibashi 地震学专家,神户大学名誉教授 Koichi Tanaka 化学专家,岛津公司 Kenzo Oshima 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主席顾问,前日本驻美国大使Mitsuhiko Tanaka 科学记者 Hisako Sakiyama 医学博士,国立放射线综合研究所前主席 Shuya Nomura 中央大学法学院教授,律师 Masafumi Sakurai 律师,名古屋公共检察官办公室前首席检察官;国防部督察长办公室前法律合规总督察 Reiko Hachisuka 福岛Okuma镇商会主席 Yoshinori Yokoyama 社会学家,东京大学执行管理项目主任 委员会顾问Itsuro Kimura Tatsuhiko Kodama Tatsuo Hatta 审查者 Takao Iida Makoto Saito Jun Sugimoto Isao Nakajima Takeshi Matsuoka 行政办公室 Toru Anjo 主任 Sakon Uda 调查常务主任

目录 主席致辞 (1) 概述 (3) 委员会的使命 (3) 事故 (6) 结论和建议 (10) 调查结果概要 (21) 1 事故可以避免吗 (22) 2 事故的扩大 (25) 3 事故的应急响应 (28) 4 危害的扩散 (34) 5 事故防范和响应的组织问题 (39) 6 法律体系 (43) 附录 (45) 福岛核事故人员疏散调查 (45) 对福岛核电站工作人员的调查 (62) 委员会会议报告 (74) 术语表 (93)

日本核泄漏世界经济影响分析

日本核泄漏世界影响分析 1环境 日本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已对当地食品农产品造成严重污染中新网3月29日电综合报道,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目前已扩散至全球 中国华北西南等地空气中监测到极微量放射性物质 2能源需求的影响 日本是能源消耗大国,此次地震给制造业带来重创的同时,也暂时压抑了日本的能源需求,这对于正苦于中东持续危机而不断高企的油价而言,将是一盆颇及时的冷水。地震发生后国际油价明显回落,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一旦灾后重建启动,日本的能源需求或许还有明显的报复 性膨胀,从长远来看,日本核泄漏对油价的抑制作用,恐不可高估。 另外人们开始对能源进行思考,积极探索新能源,这一事件无疑是对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一个很大的促进。 3 经济的影响 1日本核泄漏的巨额损失重创日本经济 花旗集团经济学家村岛喜一预计,地震造成的损失总计为5万亿到10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81.65日元),其中仅房屋损失就将达到数万亿日元。 野村证券在报告中指出,日本经济在地震发生前就已经出现萎缩,如今想要走出疲弱状态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穆迪经济分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马克·赞迪甚至说:“日本经济面临再次衰退风险。” 2日本核泄漏后筹资或引发全球资产抛售 日本为重建筹措资金,有可能加剧全球资产抛售趋势。温伯格说,日本需要大量重建资金,但目前日本政府债务是经济总量的两倍还多,为所有发达国家之最,而且日本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近10%,政府没有过多资源可以利用。这就可能导致日本在海外的投资回流,从而引发资产抛售。 另外,大量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因为需要偿付地震损失,也会出售资产。全球金融市场因此可能面临动荡。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0年日本私人在国外投资总额为1660亿美元。日本是美国国债的第三大持有者,截至2010年年底共持有美国国债近9000亿美元。如果日本出售美国国债,美元将走低,美国融资成本将进一步上涨,无疑会令美国债务雪上加霜。 3、日本核泄漏后基建受损波及全球供应链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全球供应链上至关重要的一环。日本生产供应全球40%的手机和电脑芯片, 五分之一的半导体产品。 此次地震的重灾区东北部沿海分布着汽车、核电、石化和半导体等众多重要产业的工厂。灾难发生后,大量基础设施包括电网、道路和港口遭到破坏,并且导致多起核电站爆炸。轮番限电除了导致灾区企业停产,也影响到日本境内几乎每一家公司。索尼已经关闭6家工厂,丰田汽车也计划在16日之前停止日本境内所有12家工厂的生产活动,此举将导致集团减产4万辆汽车。 在LCD屏幕、芯片设备等方面严重依赖日本的韩国企业将受到最大影响。

新能源行业:福岛核电事故影响分析

新能源行业:福岛核电事故影响分析 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导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和第二核电站发生事故。截至3月13日,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厂房12日发生氢气爆炸,并出现核泄漏情况。目前核电站事故仍处于危险状态。 分析与判断 (一)事故将引发核电安全性问题讨论 此次福岛核电事故是由于地震导致核电厂外电网全部瘫痪,而自身应急的柴油发电机也因海啸冲击不能正常使用。失去外部电力供应后,核电站内的冷却设备不能有效运转,反应堆中的核燃料失去强迫冷却的手段,燃料中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热量无法顺利导出。高温导致燃料棒溶化,并出现核泄漏的情况。目前事故仍处于危险状态。 核电具有经济性和清洁性等巨大优势,成为各国电力供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核电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历史上发生的“美国三里岛核电事故”和“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均对全球的核电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核电事故发生后均引发了一些民众对核电安全性的质疑,并间接导致欧美一些国家政府重新审视核电发展规划。美国因为三里岛事件,在30 年时间内没有新建一座核电站。虽然此次福岛核电事故是由于自然灾害引起(与“美国三里岛核电事故”和“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起因有所不同),但是如果事故最终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并形成较大灾害,则关于核电安全性问题的讨论将不可避免。 福岛核电事故发生后,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也在密切关注中。12日上午,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回答记者关于“福岛核电事件是否让中国重新审视自己的核电发展策略”的提问时强调,“我们会吸取日本方面的一些教训,在我国核电的发展战略上和发展规划上进行适当地吸收。但是我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发展核电的安排是不会改变的。”这是截至目前,最高级别的政府官员对于福岛核电事故对我国核电发展影响的正式表态。 从长期看我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发展核电的安排不会改变,但是福岛核电事故在短期内将再次引发对核电安全性问题的讨论。此事故对核电行业而言是负面的。 (二)事故将促使核电安全标准的提升,推动核废料处理发展 1、事故处置 福岛核电事故处置将涉及到核电冷却、防辐射防护材料和装备的使用,抗辐射药物的使用等方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