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有着其它教育方式所没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我在美育工作中取得较理想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明确计划目标。我非常重视美育工作,每学期开学初就安排、策划好本学期的美育工作,制定好工作计划。

二、把美育工作与各科、各项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为了确实能提高学生的美育,利用美育工作多面性的特点。我把美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各科的教学工作中去。

三、积极开展课余艺术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给学生提供表现美的舞台。

四、2008年获得“昌图县审美优秀课”,2009年获得“铁岭市审美优秀课”。

美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将不懈努力,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把美育工作做得更好。

审美能力论文: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论文: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审美能力;审美教学;静态美;动态美;意境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课文《翠鸟》,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丰富,学生所喜闻乐见且易于理解的好教材。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这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1、由题入手,产生美感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揭题:“翠鸟”我首先让学生借助字典理解“翠鸟”我首先让学生借助字典理解“翠”字的意思,

感受到它的美名。接着教师简介:翠鸟又名“鱼狗”。又叫“钓鱼郎”,生活在靠近水的树枝或岩石上,爱吃鱼虾。你看它全身色彩鲜艳,羽毛翠绿色,头部有花纹。最长而直,尾巴短,身体小巧玲珑,动作灵活、敏捷。作者是怎样写翠鸟的呢?最后一句设置悬念,诱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进一步去探究翠鸟美之所在。 2、梳理“羽毛”欣赏鲜艳玲珑的静态美 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找出这部分的中心句:“它的颜色非常鲜艳。”给学生一个“颜色鲜艳”的总体感知,然后按“头上-背上-腹部”顺序从上到下依次描述翠鸟的“羽毛”,在学生眼前展示出一幅“头巾翠绿”、“外衣浅绿”、“衬衫赤褐”的色彩鲜艳的静景图,进而让学生初步品味翠鸟外在的美。教学中,我首先抓住“头巾、外衣、衬衫”三个拟人句,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接着抓住“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三个词语,指导学生体会翠鸟颜色美;最后又紧扣“透亮灵活,又尖又长”两个形容词。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翠鸟“小巧玲珑”的形体美。 3、静观“捉鱼”品赏快速准确的动态美 教学二、三自然段,抓住“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一句话教学着重理解“疾飞”、“一一眨眼”两个词语从而达到体会整个句子意思,给学生一个

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对美的事物或艺术的欣赏和鉴别的能力,从小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引导幼儿去发现美、感受美 日常生活、自然界、艺术作品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要经常借助它们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前提。我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幼儿从大自然中寻找色彩,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蔚蓝的天,白色的云,使放飞在蓝天中的风筝变得更生动、更富有美感。又如雨后挂在天边的七色彩虹、小鸟和蝴蝶带着鲜艳的色彩快乐地飞舞;春天,在绿绿的草地上,孩子们在奔跑、打滚,草地与孩子的服装交错在一起形成的色彩斑斓,富有动感的画面。在一年四季的交替过程中,同样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色调,也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教师在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导幼儿去感受去发现,并用彩笔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形成色彩美感。 (二)利用艺术作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发挥教师语言魅力的教育功能。语言可以通过语气、表情、语调等方式来达到表达的意向。相同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说出来,配上不同的表情、动作即可表达两个截然相反的意思。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语言魅力,使用语言时不断提醒自己注意:语言本身的作用——表意和传

情(声情并茂),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注意自身的语言面貌(包括语言的清晰度、适宜的音量和适度的表情等);注意适度的语言修饰(恰当的语词),让语言更富美感。“要给幼儿一杯水,教师自身必须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由此看来,在文学欣赏中教师的语言美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三)让美育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美,对于幼儿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美育的任务就是要将其具体、丰富化。 1.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大量地接触作品。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该与教育相结合,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布置教室,让孩子们置身于美好的环境中。这样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并从中得到美的情趣。 2.生活中我常见到孩子看电视非常喜欢模仿电视中的角色及语言动作。例如:“老师,我这个动作像不像奥特曼呀?这样的我很厉害吧,还可以打死很多的怪兽,我是英雄,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孩子是天真的,让他们自由去寻找美,发挥美。因此,在审美教育中,要多采用图片、实物、电视等生动有趣、好玩、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并使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审美活动。 (四)要为幼儿提供更多审美实践的机会 美育不仅要培养孩子对美的欣赏力,还要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幼儿多参加审美实践活动。如让孩子进行绘画、泥工、折纸、剪贴、制作小玩具、学习表演歌舞和童话剧等。教师可以比较容易在

浅谈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5-06-16T14:31:49.9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08期供稿作者:苏芳丽[导读]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吃力,老师教得辛苦,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苏芳丽广西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538021 摘要:当今的教育实施的是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创新质疑超越 国家要发展,靠的是人才,而对人的智能要求,重要的是要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创造性能力。能在科学界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能否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这对他们来讲至关重要。学生大部分活动都在课堂中进行,如何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课堂教学的内涵。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课堂上提倡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吃力,老师教得辛苦,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首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也是新课改课堂教学所提倡的。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这种肯定比被动学习的效果要好,而且学生在求知时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全面提高各种的能力,如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通过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比如在上蛋白质这节内容时就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牛和羊都吃草,但是牛肉和羊肉却不同。学生听了这个问题显然很感兴趣,积极思考。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那是它们的蛋白质不同,那它们的蛋白质为什么不同呢?又为下一个内容蛋白质的多样性原因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要相信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能力。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我担任高二理科班的生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个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无论考得多简单,考试的结果都二三十分,总是拖这个班的后腿。这个学生真是让人头疼,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成绩差呢?在教学过程中我特意去观察他上课的表现,通过观察发现他注意力不集中,也爱和周围的同学讲话。发现了这些特点之后,上课一有机会我就提问他,毕竟是基础差吧,刚开始回答的还不是很好。可是有一次我在《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这一课当中的有一道问答题“你支持生殖性克隆吗?”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问他他应该可以答出来,他不仅回答出来,而且他的回答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回答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他为什么不支持的原因,表达了自己不支持的观点,回答得很到位。不仅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还从政治的角度分析,他的回答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不像是一个差生的回答。这时候我用一种赞许的眼光看着他,并通过表扬了他,我说他回答的内容不仅有生物知识还穿插了政治知识。讲得很生动,回答得很到位。这时班上响起了赞扬的掌声,同学们也很欣赏他的回答,也肯定了我的说法。这个学生经过这次鼓励之后。从此,他上生物课时意力集中多了,回答问题时也比以前积极了,看到他的改变,我的内心也为之高兴。在教学中的一个例子让我改变了对差生的看法,他们虽然学习差,但是其他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并不差。 三、鼓励学生要有质疑精神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与前提,没有质疑就不可能有创新,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首先要教会学生要学会质疑。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节内容时,我先展示几幅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图片。学生看到这些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这时候我就鼓励他们看到这几幅图你们有什么看法?学生看到这些图片激起了他们的问题欲望。植物为什么向光性生长?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把这些问题收集起来,学生一边学一边思考,学生学习起来更有目的了。当讲到向光性的原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有学生提出问题,难道向光性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吗?可不可以是抑制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呢?我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好,于是我说到曾经有学者提出向光性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你也可以像科学家那样设计实验来证明。学生知道自己提的问题得到肯定了以后,在以后的生物课上,能不时地提些有深度的问题。 四、鼓励废物利用制作小作品 废物利用是指收集本来要废弃的材料,分解再制成新产品。学生在课外利用废物制作小作品的同时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 五、鼓励敢于超越 创新必须进行超越,超越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超越,对现有的知识超越。例如:在做还原糖的鉴定时,我们通常使用的材料是颜色浅并且接近无色的材料,通常是苹果或者梨。同学们能不能用甘蔗来做实验?马上又学生否定,因为蔗糖是非还原糖。难道就只能用梨或者苹果?有没有同学想到不同的材料呢?这时有个同学小声的说龙眼,龙眼色浅,含糖丰富。而且是我们南方特产。结果这个同学用龙眼做了检验还原糖的材料,不仅成功而且做的效果比用教材的更好。学生尝试了改变带来的成就感,我相信以后再遇到问题解决不了,他也会尝试着改变。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 总而言之,从课内到课外,如果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探讨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探讨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标签:小学美术;美学教育;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一直是当前教育的重点,为的是帮助学生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如何真正提高审美能力,更加高效地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观念。如何在小学美术当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直是当前教育界所关注的重点,所以在探索小学美术教育当中审美能力的策略一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和探讨。 一、注重审美眼光的传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有关审美和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培养审美眼光和审美能力,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审美知识,从而潜移默化形成审美意识,帮助学生产生审美理念还有美学思想,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分辨美,对美形成一定的标准,美术教学本身跟别的教学有所区别,该课程动手性强适合拥有自身的特点还有属性,是学生审美观念形成的初始阶段,教师们注重于在日常教学当中选择线条、画面、色彩等帮助学生理解美学还有各种美的概念,帮助学生的审美形成一定的体系。 教师要善于引导帮助学生激发他们有关审美的兴趣,这种教学实际上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美术是一种视觉观感非常强的学科,能够让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可以从视觉形象中下手,让美术教育变得更加的生活化,艺术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处处可见,夜晚的树、街边的花、教师的凳子,这些都是可以入画的素材,可以使用速写的形式表达。教师可以直观地使用各种模型帮助学生置于一定的文化情境当中,教育学生正确感知美及表现美。 二、鉴赏名作提升审美境界 在教育学生鉴赏名作的时候首先应该展示的是一些对称的画作,比如蒙特里安的经典作品,被选成凯迪拉克的标志,在讲解的时候很多男生会对此产生兴趣,因为这个例子非常巧妙地将艺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并且蒙特里安的作品有一种韵律美存在其中,非常的规整,符合大众的审美眼光。普通大众很多时候对于艺术的审美仍然只停留在一幅画到底画得像不像这个层次,对于抽象派画作都会觉得非常的难以理解,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学生年纪尚小,也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画作,所以教育学生认识抽象画作作为入门是不恰当的,应该先教育学生欣赏一些简单的画作,蒙特里安的作品非常好理解,仅仅是线和面的组合,但是足够有韵律美存在,是美术入门审美的佳作。 名家作品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不同因素构成的画面感给人的感觉并不相同,热门的冷军大师将人物画得栩栩如生,但是席勒对于某些人物的刻画虽然抽象但是并没有失去神韵,艺术作品中蕴含的自然美、社会美、形象美等多种美学概念,

浅谈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1)

浅谈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艺术鉴赏力,亦称审美能力,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审美鉴赏力的提高,有助于以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想去改变世界,发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像力、创造力等。 一.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人不仅为生存而斗争,而且为享受,为增加自己的享受而斗争......,准备为取得高级的享受而放弃低级的享受。”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由低到高。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衣食无忧,产生高级的精神需要和审美追求,而由于当前人们对审美认识的提高,所以就必须要求下一代也具备良好的审美观。人们常说从小就要养成好的习惯长大才能有好的作为,从小培养审美习惯也是审美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柏拉图强调从小培养青少年养成爱美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他说: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少年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感受他们的好影响,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入美于心灵的习惯。”有审美的想法还必须有审美培养所必须的场合、环境,艺术教育就应该不断地创设一个又一个艺术审美环境,家长应引导学生参与审美体验,使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对艺术作品进行直接的感知。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艺术审美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说,审美能力是有意识的教育和无意识的文化熏陶的结果。从儿童到成年的转变,是心理成熟和审美理解力增强的表现,而这种转变又不是自动进行的,教育是促成这种转变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类在培养小学生审美发展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家庭。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从细节上培养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师,小时侯对事物的印象才是最深刻的。比如学习音乐、美术等,并不是要孩子成为音乐家、画家,但是让孩子学习音乐,特别是学会欣赏音乐,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丰富和美化孩子的精神生活,给孩子送去欢乐。家庭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的第一次后天环境,也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打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 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 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 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本人 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 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西门豹》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 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 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 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再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笔下 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少 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 生把握住少年闰土“知道海边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与少爷们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脚的天空”进行比较,学生便会发现闰土 是一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而少爷们只不过一群孤陋 寡闻、鼠目寸光的纨绔子弟。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诸如此类的优秀形象还有许多,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 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丽纷呈,各具特色。而这些形 象的美往往通过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

培养审美意识 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在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趋于成热,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刻,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而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他们求知欲强烈,学校教师传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这时,审美教育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对感情奔放,思想活跃的青少年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作为美术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地接受新的观念。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每个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成为欣赏教学的中心任务。 一、揭示美的形象,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美的最基本特征是形象性,给人们带来直观的感受,感受美是审美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感知是学生开始审美的初始阶段,此时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认识阶段的唤醒水平上。学生获得的是感官情绪上的愉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审美判断力去理解和体验教学内容所构成的理性美和艺术美,这就是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内容。 譬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粮食》、《牛耕》等时,笔者把话题引到现实生活中来,针对当前学生劳动观念淡漠,歧视劳动,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发言很积极,想法各有不同。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劳动没有积极的认识,对劳动者有鄙视的思想,这时笔者就对学生讲到:清晨马路上的清洁工,烈日炎炎下辛勤劳作的农民,工厂里、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工人,他们没有去想他们的劳动多么伟大、崇高、重要,他们的希望就是给孩子筹学费,给年迈的老人挣医药费,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在劳动中体现出来的最朴实、真诚的美德,最善良的情感。同学们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或多或少都有劳动的经历,有些同学能主动帮助他人,而有些同学偷奸耍滑,因少干活而暗自高兴,实际上是占了小便宜吃了大亏,时间一长,偷奸耍滑的人不被人信任,而那些认真踏实的学生不但养成了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受到老师同学的信任、赞扬。这就是劳动的魅力。通过引导,让学生树立劳动是一种美德的观念,加强他们感恩的意识,并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积极参与劳动,这将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二、感悟美的情趣,培养学生体会美、鉴赏美的能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性是美感的又一重要特征,要充分发掘教材情感的特征,以美感人。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先感知形象美,进而感受情感美。以情感的体验反映客观的审美对象,是鉴赏美的能力的提高。 如在讲《宫殿建筑》、《园林与民居》、《现代建筑》等章节的内容时,让学生知道人类文明进展中慢慢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可观赏的景物和事物就是我们所称的人文景观。其中保留和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美术、建筑、雕塑及宗教艺术。通过介绍以古建筑为主体的传统人文景观,其中包括庙宇、祠堂、园林庭院以及古墓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凤县双石铺中学王晓丽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受制于人,更不能缩短差距”。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二十一世纪,我们国家需要的不再是知识型人才,而是需要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为了培养具有“计算机文化”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只注重计算机的操作技能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在告诉学生如何通过利用计算机这一最便捷的信息处理工具,来有效的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受用的基础能力来培养。 一、兴趣是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石。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提高创新能力,当然要激发创新思维,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的最好老师。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

课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却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玩游戏、上网等,而对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由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电脑课,却不喜欢电脑老师的现象,当然原因只有一个:老师不允许他们“玩”。 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以精彩的课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文字编辑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最主要内容之一,然而不少学生认为,文字编辑不就是“打字”吗?只要会输入文字不就可以了,一些连简单的插入、删除还没有学会的学生也觉得它“没意思”。为了使他们感兴趣,我在上“文字编辑”这节课时,从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纸”,用作练习本入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这种“特殊的纸”具有容量大、易修改,无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手机短信、商务通、电脑等,使学生在体会信息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深刻影响的同时,感受到文字输入的重要性,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营造创新氛围。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摘要: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如何依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审美心理特点,着重培养他们的审美理解力和审美趣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审美能力,培养 一、何谓“审美能力” 所谓审美,是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审美能力是指审美主体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它是人在长期审美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得并不断发展的特殊能力。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与人的审美实践有关,每个正常的人都有产生审美能力的生理素质,这种素质有高下、敏钝之分,但最重要的还是后天的培养。艺术作品是人类审美能力的集中体现,担负着培养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重任。它们能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人。审美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对自然和艺术作品长期的感性接触和体验,又要求学生有相应的知识,包括对美术语言的了解,对艺术风格的认识。 二、初中生正确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对美的热烈追求的开始,喜欢打扮,喜欢赏心悦目的东西和欣赏艺术作品。但他们又缺乏正确的认识美、

判断美的能力。处于这个时期的初中学生也极其欢迎对其审美感的引导,可望其审美能力的提高。因此,此时也正是初中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使其审美意识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能够分辨自然、社会事物与艺术作品的审美品格,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对其一生将起决定性的影响。 三、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1、首先,要充分认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于审美意识的形成期,这使得学生在审美心理发展方面具有以下的特点: ?审美范围日益扩大。 到了初中阶段,由于知识范围的扩大,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的提高、学生接触到大量的文艺作品,丰富了艺术美的知识,对美术作品也能较好地欣赏,能够欣赏到美术作品所表现的较深刻的意义内涵或意境美,较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特征。 ?审美价值的形成。 由于自我意识的形成,青少年的审美评价逐步摆脱成人的评价,不再轻易用成人的评价来左右自己的评价,表现了审美评价的自主性。这种审美评价的自主性表现为自觉地选择审美对象,自觉地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明显的流露出对美的不同追求。他们已经开始理解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并开始从审美对象的外部评价转入到美的内涵意境、内在美的评价上。 ?审美感受增强。

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

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 2008-05-02 提高孩子提审美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早期的审美教育。孩子在2~3岁甚至咿呀学语时,家长就应把粗浅的审美教育输送到孩子的感官,让他们在娱乐中由浅入深地接受审美教育。 2、通过认识“丑”,提高审美能力。艺术的美妙只能培养孩子对美的赞叹和向往。如果孩子缺乏对丑的增恶,往往会显得对美的理解肤浅、淡薄。因而让孩子认识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丑陋之处也是审美教育的手段之一。 3、审美教育应注意时代性,随时代的发展而提高。孩子审美教育的重心应倾向现在,应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突出现时代所需要的审美观念、情趣、规范等; 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应根据孩子特点,循序渐进。 1、有意识地让孩子到大自然中亲身体验自然形态中各种美的景象,那潺潺的流水,鲜艳的花朵,婉转的鸟鸣,茂密的树林,都将给孩子带来美的乐趣和遐想,激励着孩子对美的追求。 2、审美的过程离不开生动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要重视观察力的培养,哪怕是一束花的放置、一幅图画的悬挂、一个装饰品的陈设,都应具有形式美感的特点。可以从形状、色彩、结构,以及平衡、对称、变化、统一诸方面引导孩子仔细观赏。另外,还可通过观看图画、电视、工艺品、生活用品等活动,获得造型美的粗浅知识。 3、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挑选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与孩子一起赏析。比如欣赏风景画时,可问孩子:你在画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联想?你认为画中什么最重要?为什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你认为画家在作画时有什么感觉?他们为什么要画这个景色、这个物体?假如让你画,你会怎样画?会添上什么?舍去什么?家长要细心倾听孩子回答,肯定他们说得对的地方,必要时给予指正,从而使孩子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18-06-22T14:58:08.930Z 来源:《教育学》2018年5月总第142期作者:杨振磊 [导读] 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以便提高自身的指导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让他们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一中学251700 摘要:创新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以便提高自身的指导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让他们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生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自主创新,就不可能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好科学发展道路;没有自主创新,就不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没有自主创新,也就不可能又好又快地实现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创新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为主要目标。 一、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提高指导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富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氛围,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创新的开放性和选择性的最大空间;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和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为成为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兴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从我国教师总体现状来讲,他们作为创新指导者的能力偏弱,还不大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的相应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创造能力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有志在各领域成大器的人才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人文素质。“海纳百有容乃大”,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在保持各自的风格和特点的同时,相互学习、鼓励、支持,具备这种素质的人就能不断获得新思想,同时也才能有“团队精神”。目前我国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很多,学校教育又忽视培养学生的这种素质,这是很令人堪忧的。此外,一个人的成就与他所继承的文化传统也有关。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年文明中形成的,优点很多,但是也应当看到,尽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有辉煌成就,却未能发展成现代自然科学。培养现代科技创新人才,应考虑我国的传统文化底蕴,大力普及科学和科学方法。对我国科技进步的速度不要性急,因为现代科学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仅有一个世纪,大规模地进行还不到50年,要把单一的文化底蕴多元化,这点时间不够长。 三、符合中学生的发展和认知规律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更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结果和幻想。对于中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记忆能力有待开发和挖掘,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探究过程的教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及创新思维。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注重学习的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忽视思维的培养,课堂教学中也是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只是囫囵吞枣,无法消化,学生更加缺少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教师更应该更新观念,改革教法,在教学中应重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养成创新思维的意识和习惯。此外,在教学中应介绍和再现前人是如何探究和发明创造的,让学生体验和分享前人的失败和成功的甜酸苦辣,从而学习前人的探究方法和经验,借古鉴今,更好地开拓创新。 四、开设创新课程,营造创新氛围 创造能力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因此,开设创新课程就显得非常重要。为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兴趣,我们可以开设一系列专门的创新课程,有重点地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科研和创新方法。同时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一些综合性大作业或小论文,对学生进行一些科研创新的基本训练,教师再加以必要的指导和辅导,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和科技报告会,出版学生论文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以强化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参加课题调研,并对学生的科研课题进行定期检查和鉴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效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 五、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教条条、背条条、“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此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浅谈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南宁十九中何翔宇 【摘要】初、高中青少年所处在的年龄段正是其性格,道德修养、审美观的定型期,所以中学教育的本质既要教授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是加强中学人文精神教育,也是德育教育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体现。文学鉴赏、绘画欣赏、音乐聆听是培养中学生审美能力三个重要途径。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让学生在校园中发现美所在、在课堂中感受美熏陶,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校园。 【关键词】审美;培养;中学生 一前言 时代发展至今,受到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对象—中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论是价值观,还是审美观,都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90后”“非主流”“西哈”等这些就是这一代人的特有名词。他们喜欢新潮的东西,有更多的兴趣爱好,同时在课堂接受知识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法也要有所转变。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同时也是德育,美育的最佳场所,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达到中学生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发展,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本文所提出来的美育,即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情感教育。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为理论基础,借助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美好事物,通过各种艺术手段,陶冶感情,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美的才能。而新课标明确提出:中学阶段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应该说这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结果。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使他们得到陶冶,受到教育,如何在中学校园里去营造这么一种有艺术氛围的环境,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重视的问题。笔者从校园艺术文化建设、中学生审美感知力培养,课堂审美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二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不论是从阅读课文精彩段落,或是写作表达,在“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中,逐渐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2.1教材升华,培养学生的情感感受力 初中生的审美情感具有较鲜明的年龄特征,他们的审美情感的主观色彩浓厚,容易陶醉于色彩鲜明、节奏明快的审美对象之中,而较难深入的体会情感。因此,教师除了完成知识点的学习、识记以外,应该引导学生去努力发掘那些诚挚深厚的美。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想象是理解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

浅谈有效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几个策略

浅谈有效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几个策略 发表时间:2013-01-15T10:25:37.013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11月总第101期供稿作者:夏辉[导读] 歌表演是在歌曲的演唱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有集体的、个人的表演。 夏辉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客坊中心小学354504 摘要: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有: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感受音乐的美;形成情感体验氛围,体验音乐的美;营造创作表演氛围,表现音乐的美;加强律动和歌表演,提高审美素质。关键词: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离开了审美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将是无源之水。美的感染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才会获得,因此,音乐审美教育要体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体现在活动的全过程,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营造美的氛围,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呢? 一、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感受音乐的美 创设音乐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使得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捷径,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声、画、语言等创造出与题材密切相关的意境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及深刻的感官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1.用语言描绘意境。如在教学《美丽的夏牧场》一课时,我营造了诗一般的氛围,用语言描绘出美丽辽阔的夏牧场,银色的帐蓬,装点着绿色的原野,天上白云朵朵,地上牛羊成群,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围坐在阿肯身旁,早已唱起了那欢快的歌!这景色优美如诗如画,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如临其境,如见其景,仿佛置身于美丽辽阔的草原,仿佛看到了草原的孩子围坐在阿肯身旁唱歌。 2.借助多媒体营造意境。如在教唱《小白船》时,利用多媒体展现出幽静的画面,然后在屏幕上出示小朋友们自己的照片,好象他们自己在月亮上嬉戏、玩耍。教学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的感染,激发了小朋友的兴趣,加深了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的效果和课堂美感,使孩子们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境中。 二、形成情感体验氛围,体验音乐的美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也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当然,要让学生动情就得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用艺术加强表现生活,美化自然,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融情生情。 1.在生活情境中体验音乐。例如教学歌曲《风车依呀呀》这首歌,启发学生叙述生活中爸爸妈妈的辛劳,用多媒体展示出爸爸妈妈在田中劳动的画面,指导学生用柔和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又用多媒体展示出小朋友是个爱劳动的孩子,会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生议一议在生活中你会帮妈妈做什么事,再将力所能及的劳动编成新歌词演唱。学生通过倾听、观看、探究、讨论,用音乐的手段表现出了自己的情感。 2.从大自然中感悟音乐。在教《采茶歌》这首歌时,要使孩子感悟音乐,先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在一片茶山上感受音乐的美,边采茶边听音乐,学生兴趣浓厚,自然地从曲调中领会了音乐所表达的美和情感。 三、营造创作表演氛围,表现音乐的美 针对儿童好动的特点,音乐课实践过程中可营造创作表演的氛围,可让学生用自己的手、脚、身体等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可以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好似身临其境地畅游于艺术殿堂里,再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唱完歌曲《小雨沙沙》这一课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小雨沙沙》的影像资料,让孩子们在《小雨沙沙》的音乐声中拿出画笔在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春天小雨的样子。当音乐播放完毕,我请几位同学到台前来展示他们的作品,发现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多彩。通过听画,让小朋友们体会到创作的乐趣,陶冶了孩子的情操,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 四、加强律动和歌表演,提高审美素质。 律动对提高孩子的素质、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个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律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动作技巧训练,也不能只局限于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更不能为了使动作整齐让学生机械地反复操练,而应该从素质能力培养着眼设计教学,使学生从实践中找到真知。在上综合课《健康歌》这一课时,我不仅教同学们边唱边学老爷爷和小姑娘的动作,还鼓励他们利用体育课上学的韵律操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在这种音乐游戏中,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音乐的美,还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 歌表演是在歌曲的演唱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有集体的、个人的表演。教师一方面可教给学生一些规定的表演动作,另一方面还应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创编动作。学习一年级上册的《两只小象》这首歌,我启发学生小组合作,大胆创编动作,学习小象团结、互助的精神,使他们对音乐形象加深理解;同时又在感受着音乐的诸多要素,发展了大脑与身体间的协调合作,实实在在地得到了一种总体协调的感觉及时间、空间距离的实体概念。 总之,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各种美的氛围,创造出各种意境,让学生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浅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育中的重要性(定稿)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精神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明显增加,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与此同时,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它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美育有了更高的认识,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美育与各学科之间相互融汇、贯通,并逐渐成为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无疑成为了美育中重要的环节,审美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有助于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现代人才。 [关键词]美育、审美能力、文化素质 [Summary]along with society of fly soon the arrival of development and information-based ages, make people of spare time time increase, the spiritual life is obvious in the specific weight in the social activities increment, people's spiritual life become abundant colorful.At the same time, people's esthetic sense also at occurrence change with each passing day of variety, it more and more become people a life in necessary of a part.Society of progress make people to the United States raise higher of understanding, under the ages background that present, the United States teach to melt to remit with of each academics mutually, master, and gradual become this ages development of inevitable trend.But appreciate beauty the development of ability doubtless become the United States teach medium the link of importance, appreciate beauty ability of exaltation not only contribute to the student's mind and body development, exaltation their spirits state, formation exactitude of philosophy of life and value, more contribute to society development have Gao the modern talented person of the character. [Keyword]the United States teach, appreciate beauty ability, cultural character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