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研究课题的论证_共6页

对研究课题的论证_共6页

对研究课题的论证_共6页
对研究课题的论证_共6页

、对研究课题的论证:本课题研究目标、理论假设、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状况;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翻开我校学生语文家庭作业本,大多数老师布置作业方面普遍存在以下现象:形式单一搞“一刀切”,没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机械记忆的内容多,拘泥于语文书本知识抄抄写写、读读背背;重复巩固的练习多,学生埋头于成堆的语文练习册、训练集、试卷等重复的练习之中,作业的设计只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记忆与掌握,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及价值观的养成。特别是语文作业量多已经成为近年来学生、家长甚至是校领导一直头疼的问题。在全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深化的关键时刻,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呼声逐渐高涨,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大呼声。

我以为新课程下的语文家庭作业不仅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它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对新鲜有趣而且与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较紧密的事物感兴趣,他们有广阔的天地,课余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家庭作业仅仅是课余生活的一部分,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联系。特别是中学段学生,正值语言发展关键期,具有学习语言的巨大潜力。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期,进行语文教学,设计生动有趣且有效的家庭作业,让孩子在练习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及乐趣,更好地巩固知识、形成能力,进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个性发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据此,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优化中段语文家庭作业设计,提高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期望能探索出一条小学中段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有效之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家庭作业”是指学生在课后所完成的作业,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设计”是指作业布置的形式与方法,“有效性”是指起到效果并得到更好的作用。“优化中段语文家庭作业设计,提高有效性的研究”是指调查小学生三、四年级语文家庭作业的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

进措施,从而得到更好的效果。

三、研究对象小学三、四年级学生

四、研究目标

1、调查了解我校中年级学生家庭作业的现状,分析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因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改变作业内容,设计有活力的、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

建设一个多样化、趣味化、人性化的课外家庭作业体系。

3、在优化作业设计的同时,培养热爱语文的情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创设利于学生发展的氛围,使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分层教学更完整、更细化。促进学生乐做、爱做语文家庭作业。

五、研究内容

1、中段教师布置语文家庭作业情况的调查研究

剖析教师设计作业的问题,对于不足与弊端认真分析,了解其原因,找出改进

的方法和措施,为提高教师的设计水平作铺垫,使作业设计有所突破,并富有

创新意识。

2、学生完成语文家庭作业现状的调查研究

作业现状的调查分析是我们实验的基础。针对三、四年级学生的语文家庭作业

的态度,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各异的家庭作业。

3、家庭作业的形式及类型的研究

抓住知识的内涵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开发作业资源,结合学科的特点及学校的

特色,深入地开发并利用作业资源,使作业的涵盖面更宽更广,在设计常规性

作业的同时,根据新课改要求,有突破性地设计自主性作业。把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人文性、可行性融于一体,让学生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广阔的天地中, 实现语文学科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做到学科间融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4、家庭作业分层布置的研究

“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根据不同层次学

生设计作业,实施指导和评价,以达到作业的针对性,提高有效性。以中间学

生为基准,兼顾两头,并通过实践操作和有效性评价积累资料。

5、家庭作业的有效性评价研究

对于陈旧的评价体系将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全面的调整,力求方法的多元化,体现人文性、丰富性,起到激励与激趣的作用。

六、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通过调查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的现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

原因,以确定矫正对策,指导研究活动,了解对策成效。

2、资料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改下有关有效作业设计的内容及方法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

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从已有的关于对策的成果中,筛选提炼出规律性的经验,用以

指导对策实践,提高研究效果。

七、研究的理论支撑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开拓了设计家庭作业思路,提升了设计理念,促使教

师对家庭作业进行新思考。

2、熊川武教授“自然分材教学”的理论:教师让学习任务随学生差异自然分化,并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研究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态,旨在

弱生上进、优生更优、全体学生齐发展。

3、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发掘资优学生,并进而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茁壮成长;扶助有问题的学生,并采取对他们更

合适的方法去学习。

八、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课程改革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他们的知识基础、个性特长、兴趣爱好都具有独特性,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方方面面的差异,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作为教学过程重要环节之一的家庭作业,也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来精心设计家庭作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使语文课外作业走出反复操练的泥沼,让它飞扬学生的个性。

本课题将立足于学校现状和学生实际,以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学中的家庭作业设计作为研究内容,分析当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九、课题假设

(一)主要特色

1、作业设计个性化:我们学校是座历史悠久的学校,多年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特色,在设计日常家庭作业或假期作业时,结合本校校本课程、校训教育设计具有学校个性化的作业,从而培养学生爱校的情感。

2、作业形式多样化:通过课题研究设计的家庭作业,将听说读写演画等形式与

课程特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作业内容综合化:加强课内外的联系,将课内所学的知识与课外的知识相联系,能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把语文学习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中,把活动内容

引进语文家庭作业中,增加实践性和活动性作业。

(二)成果效益

1、通过研究本课题增强教师对家庭作业设计的理性认识。

2、经过实践,使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去完成家庭作业,提高

师生的创新能力。

3、师生能共同体味到家庭作业的趣味性,使师生由衷地感受到“快乐家庭作业”

给教学及学生学习带来的帮助和好处。

4、建立一整套分层分类作业题库,撰写相关论文--《优化中段语文家庭作业设

计提高作业有效性的研究》。

2、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人员分工。

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一、组织保障

课题负责人林文英从事教15年,是县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参与省级课题《小学生“自能”识字研究》《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都已结题。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一篇,市级刊物发表论文一篇。曾获市级优课竞赛综合二等奖,承担江西基础教育资源网《汉语拼音复习三》网络课程建设。教学设计、论文评比多次获省、市级奖。多次参加县送课下乡活动、承担县进修学校组织的新教材培训讲座和上示范课任务以及班主任培训讲座,

课题组成员的刘慧珍,是主抓教学、科研工作的副校长,小学特高级教师,省骨干教师,吉安市学科带头人,主持省级课题《开放互动型说写训练》的研究已结题,并获省优秀课题三等奖,市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主持“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研究》子课题《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的实验已结题;参与并指导多个省、市级课题研究。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曾三次获市级优课竞赛一等奖。

课题组的邹小陶老师是我校教务处副主任,肖承红老师是语文备课组长,他们都是省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多次参与省、市级课题的研究,都获市优课竞赛一等奖,多次承担县、校示范课任务。

其他两位教师都是学校语文备课组长,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她们的论文多次发表在《吉安教育》刊物上,均有多年科研实践的经验。

此课题还有省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徐承芸老师以及学校张库林校长全程参与

指导。

二、时间、经费保障

我校领导“科研兴校”的指导思想明确,学校形成了人人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课题组成员均为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而且我校是县级一所百年名校,有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两万多册藏书的图书室。学校对课题研究承担全部费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这样一个重视教育科研的领导班子,有这样一支能力强、干劲足的科研队伍,再加上我们不懈地努力,我们一定会圆满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三、课题组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林文英

课题组成员:徐承芸、张库林、刘慧珍、邹小陶、

肖承红、邹元燕、陈荣华

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林文英:进行本课题的总体规划,具体实施与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召开课题研究会议,汇报课题进展情况,撰写研究报告等。

刘慧珍、邹小陶、肖承红、邹元燕、陈荣华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学习与实践,在所带班级开展课题研究,进行经验交流、书面总结,并提供相

关资料。

省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徐承芸老师以及学校张库林校长参与业务和理论指导。

四、实施方案(具体操作过程和研究方法)

《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 课题研究论证 研究学校:盘县坪地彝族乡官营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自2012 年9 月,我因工作需要调到盘县坪地彝族乡官营小学工作。 我校处在贵州省与云南省交界的农村地区,学生父母外出打工较多,留守儿童占本校学生比例50%左右。他们几乎一年中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10 次,大部分时间就住在学校里,学生住校,我们也住校,工作几乎 是“白加黑”、“5 加2”。第一次走进这里,我被这个校园深深震撼了,呈 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幢幢散发着青春气息的教学楼,还有那恬淡的色彩, 我跳动不安的心在瞬间平静了下来,我知道,这座美丽的校园会属于我们,它会给予这里的每一个人,一片绚丽的天空,从那一刻起,我便把它,这所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学校放在了心的最深处,因为它是我心灵的港湾。 这里有很多离开父母的孩子,我们在这里就如同他们的父母一样保护着他们,精心的呵护着他们。 我们在校园里每天都见到那么多的学生,他们大多是10 岁左右的学生,在他们的心目中多么希望老师就像家中的爸爸妈妈一样,把他们也当作自己的“宝贝”,当然你不必亲口说:“亲爱的宝贝”,但只要你能从内心深处把这些学生当作自己的宝贝,也许你的一个“亲亲我的宝贝”的动作是最有力的无声的语言告诉小学生:你是老师的宝贝,你要听老师的话,

认真学习。 在一个被爱包围的环境里,小学生们会觉得学校就像在“天堂”里一样,一个想把“小学生”变成“宝贝”的老师,那他就是宝贝们心目中的 “天使”。你愿意做小学生们心目中的天使吗?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小学生就是我们的宝贝,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就是爱的表现,对小学生就应该“以爱动其心”,“宝贝”二字是在心中。我记得在一次体育活动中,一个小学生不小心摔倒了,我发现他用湿润的眼睛看着我,他要表达的意思简单而明了——老师我摔倒了,我痛,我需要你的帮助。我迅速走过去,轻轻抱起他,先检查一下确定并无大碍之后,抱着他,一边抚摸他的头,一边说:“好孩子不要哭了,要勇敢一点哦”!没想到他立刻停止了哭声,并看着我,好像在说:老师我不哭,我是个好孩子。我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点头,并再次摸了一下他的头,就笑着去玩了。 农村劳动力转移,留守儿童增多,教育面临新问题。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相当突出,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求生存图温饱,求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已成为他们供子女读书的重要经济来源。 这样一来,社会上形成了一群享受不到父母关爱,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的特 殊群体——留守儿童。据调查,坪地乡官营村片区在校留守儿童占其学生 总数的50%左右,且根据目前的形势,其比例将会逐年增加。这些留守儿 童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不少人心理异常,染上不良习气,误入歧途,因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社会课题。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精选模板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一位哲学家如是说。习惯作为行为和性格的中介物,其意义何其重大。“行为习惯”是习惯的一个方面,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学生成长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其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而其已经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特别是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尤其重要。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只追求学生表面上学习的热闹,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视而不见。许多老师缺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的经验,不知如何纠正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习惯。所以我们选择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策略研究》为研究课题,旨在纠正学生初步形成的课堂不良行为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的教育一切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苏达理在他的《救救孩子》一书中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偏爱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这要求我们不容许放弃对学困生的行为进行矫正。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班级是一个具有特色,复杂的小社会,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上占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将班级经营得宜,就能正面导向学生的行为表现,促进有效的教学。因此能否纠正、矫治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与教学的成效有密切的联系。本课题以《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策略研究》为题,目的是要把矫治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的策略作系统化的实验,调查分析与综合整理,以期能彰显在班级经营中,矫治学生课堂上不良行为的策略的要义、内涵,集思广益,对同工有所启示。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教学秩序、教学进度及教学质量。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是一种有序学习环境的创设,旨在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能保证教师上课有正常的秩序,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课堂不良行为,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课堂不良行为在学生课堂中非常的普遍。矫正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是保证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愉悦师生课堂环境气氛的必要措施。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品行后进生和学业后进生。 研究的主要问题: (1)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归类分析。

选题论证报告(模板)

选题论证报告(模板)

选题论证报告(模板)

西南财经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论证报告 姓名: 指导老师:李朔枫 专业:金融学 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 选题名称:股票市场系统风险因素对企业债券定价的跨市场影响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制 2015年 6 月 29 日 一、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自选课题,根据我国企业债券定价中存在的问题,选择本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I、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一)股票定价理论研究现状 (1)均值-方差理论 传统的证券组合管理依靠非数量化的研究方法,即基础分析和技术分析来选择证券,并由

此构建和调整证券组合。大多数西方组合投资管理者习惯于采用传统的基础分析和技术分析。随着科学的组合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的出现并日益兴盛,产生了数量化的组合管理方法。其中,最为著名的是Markowitz(1952)提出的均值-方差模型。Markowitz是现代证券投资理论的创始人,在其发表的论文《证券组合选择》中提出了均值-方差模型,为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该理论主要解释了投资者如何衡量不同的投资风险,如何合理组合自己的资金以便获取最大的收益。他认为,组合证券资产的投资风险与收益之间存在一定的特殊关系,投资风险分散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在均值-方差模型,采用组合的平均收益率衡量期望收益率,采用收益率的方差刻画风险。组合投资的目标就是在给定的风险水平下使得投资收益最大化或者在给定的投资收益下使得投资风险最小化。(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夏普(William F. Sharpe)、林特纳(John Lintner)和特里纳(Jack Treynor)等的开创性论文为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简称:CAPM)奠定了基础。CAPM的假设

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doc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重要研究课题;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我组成员参与并完成了县级课题《农村初中生学困生的转化研究与实践》和《中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并已结题。而且相关经验在我校积极推广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完成子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1、完成课题的研究能力 课题负责人王民鸽在一线教学30余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担任我校教研组长。担任组长以来除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外还细心指导青年教师,不断鼓励组内的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成绩。在她的带领下组内成员每年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主要成员刘俊峰担任学校教务处主任,是学校优秀教学骨干,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和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学校领导很重视教研工作,校长直接抓,副校长亲自参与,担任指导课题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是我校一线的优秀教师,以年轻人为主,既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经验,又善于学习,勤于钻研,参加科研的积极性很高。 2、时间保证 主研人员长期扎根教学第一线,对农村现状和学生的作业情况十分的了解,对课题研究有较浓厚的兴趣。课题组建立了良好的课题动作机制,有较严密的课题研究计划,定时定点进行科研活动,责任到人,实行定期经验交流制度,课题各项活动都作了具体的安排。 (二)资料设备 我校领导对教研工作十分重视,课题主持人王民鸽是学校教研组长,主要成员刘俊峰是学校教务处主任,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保障。每位课题成员都有电脑,可以相互交流,及时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三)科研手段 1、实际行动研究法:以教师共同合作参与,学生实践为主,寻找科学理论。 2、调查研究法:以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情况,为本课题提供现实依据。 3、比较法:通过学生作业完成状况、对知识的掌握及考试成绩等和兄弟班级的比较,为本课题提供现实依据。 4、总结研究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把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归类总结,然后不断完善,改进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我们将采取以研促教的策略,把课题的研究和我校的课改结合,抓实过程管理,追求管理实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把课题的研究和我校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相结合,促使研究落到实处,以保证课题的研究取得理想的效果。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模板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模板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策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一位哲学家如是说。习惯作为行为和性格的中介物,其意义何其重大。“行为习惯”是习惯的一个方面,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学生成长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其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而其已经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特别是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尤其重要。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只追求学生表面上学习的热闹,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视而不见。许多老师缺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的经验,不知如何纠正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习惯。所以我们选择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策略研究》为研究课题,旨在纠正学生初步形成的课堂不良行为习惯。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的教育一切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苏达理在他的《救救孩子》一书中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偏爱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这要求我们不容许放弃对学困生的行为进行矫正。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班级是一个具有特色,复杂的小社会,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上占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将班级经营得宜,就能正面导向学生的行为表现,促进有效的教学。因此能否纠正、矫治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与教学的成效有密切的联系。本课题以《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策略研究》为题,目的是要把矫治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的策略作系统化的实验,调查分析与综合整理,以期能彰显在班级经营中,矫治学生课堂上不良行为的策略的要义、内涵,集思广益,对同工有所启示。四、

该课题研究的完成条件和可行性分析

《学校法制教育机制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1.该课题研究的完成条件和可行性分析: 我们学校是“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是“五五普法示范单位”,是“法制太原先进单位”。学校连续十五年没有教职工和学生的违法行为,为课题的研究及完善的法制运行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证。 学校有着良好的法制教育传统,已经初步形成一套较完善的法制教育机制。学校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每年12月4日的国家法制宣传日,学校都开展校园法制宣传主题活动,从学校领导到教职工和广大师生都积极参与。 建立学校法制教育机制是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对学校法制教育机制的研究无论从法律知识的普及、意识的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形成以及日常工作的法制规范化操作,我们都已经有一定的成果和经验。因此,在课题的实施和操作上更有助于课题的有效开展。 2.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学校法制运行机制是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对未来公民的法制意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规划纲要》指出:“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健全符合法制原则的教育救济制度。……促进师生员工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 学校法制教育所具有的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人才以及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等特有功能,奠定了它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当前学校法制教育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难有实效。学校教育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就必须从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高度重视法制教育,包括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强化法律素质;建立科学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探索学校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环境。建立长期有效的法制教育机制应当成为学校法制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 3.该课题的国内相关课题研究成果: ①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 《学校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学生自护自救能力的培养》 ②天津科技大学----“体验式”法制安全教育模式建构究 研究的主要内容: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管理方式逐渐社会化,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造成了校园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传统的法制安全教育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学生对法制安全知识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体验式”法制安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法制安全教育理念和形式被提出。本研究是从“体验式”法制安全教育模式概念提出的背景和内涵入手,探讨了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体验式”法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重点主要介绍该模式的建构问题! ③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试论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几个问题 本研究主是从理论与实践双重视角对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及其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着重对“法制教育”的内涵,青少年年龄分期中的总是及青少年法制教育推行中的难点与 4.研究方法: ①到周边各兄弟学校调研、走访; ②深入到广大教职工和同学当中,听取大家的意见和要求; ③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查阅相关资料,完善成果的理论依据; ④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相关内容与专家进行交流,听取专家的意见、建议。

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重要研究课题;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我组成员参与并完成了县级课题《农村初中生学困生的转化研究与实践》和《中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并已结题。而且相关经验在我 校积极推广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完成子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1、完成课题的研究能力 课题负责人王民鸽在一线教学30余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担任我校教研组长。担任组长以来除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外还细心指导青年教师,不断鼓励组内的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成绩。在她的带领下组内成员每年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主要成员刘俊峰担任学校教务处主任,是学校优秀教学骨干,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和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学校领导很重视教研工作,校长直接抓,副校长亲自参与,担任指导课题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是我校一线的优秀教师,以年轻人为主,既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经验,又善于学习,勤于钻研,参加科研的积极性很高。 2、时间保证 主研人员长期扎根教学第一线,对农村现状和学生的作业情况十分的了解,对课题研究有较浓厚的兴趣。课题组建立了良好的课题动作机制,有较严密的课题研究计划,定时定点进行科研活动,责任到人,实行定期经验交流制度,课题各项活动都作了具体的安排。 (二)资料设备 我校领导对教研工作十分重视,课题主持人王民鸽是学校教研组长,主要成员刘俊峰是学校教务处主任,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保障。每位课题成员都有电脑,可以相互交流,及时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三)科研手段 1、实际行动研究法:以教师共同合作参与,学生实践为主,寻找科学理论。 2、调查研究法:以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情况,为本课题提供现实依据。 3、比较法:通过学生作业完成状况、对知识的掌握及考试成绩等和兄

课题研究论证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论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前状况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目前状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依然普遍存在。其典型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层次的低下,解题教学的呆板,预设和生成的冲突等。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喜好减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和创造力缺失。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和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也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和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即使事先有预备的公开课等,也是“新瓶装旧水”,生硬地套用新课改模式,结果还是如从前一样——单调、枯燥、繁琐和压抑,学生数学素养并没有真正得到有效的提高。师生实际的精力付出和收效不成正比。除此,长期以来的惯性思维和惰性也抑制了教师创新意识的拓展,屏蔽了新问题解决的新角度和新出路,使得“高耗低效”这一重大新问题的探究和改进始终停留在口头上或纸面上,处于一种应付状态,甚至仍是“穿旧鞋走老路”,无实际之效,致使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因一方面要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实效;另一方面又要加班加点,死盯硬盘,提高升学率而处于两难境地。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把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主旨和追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的背景环境定位于农村初中的教育教学现实。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方面教师应通过不断审视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不断促进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艺。另一方面,是指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不仅是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同时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整套的操作技艺和策略。这就要求教学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必需时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师生。师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两个主体性存在,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和平等的,这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2)关注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预,积极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激发兴趣、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与分享、学会探索、增强意志的过程,是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发展,各种优良品质形成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师不断成长、提升的过程。(3)关注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目标追求。是一种师生共同、和谐、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定阶段的教学,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实现了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全面进步,同时教师的教学技艺不断地得以提升。简单地说,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上世纪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它的提出

课题设计与论证报告

课题设计与论证报告

附件3 课题名称:《以问题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建 构的研究》 设计与论证报告(5000字以内,不得出现学校和课题相关人员名字)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题界定: 1、本题中有“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老师的科学指导,围绕教师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的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逐步养成自主评价学习结果。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2、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认知派的Zimmerman 认为,学生的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因此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能仅仅追求气氛的活跃,学生课前做好自学的浅层目标,而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尽力追求的目标。 3、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而存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性学习。具体来说,基于自主性教学强调的是整个教学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编 号

时间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目标,以让学生自主决定、自主选择、自主控制、自主反思、自主评价、自主建构为进程,以教师的组织、帮助和指导方式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这种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一种最高理想的教学过程,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自主和学生的学习自主。 一选题: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中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建构的研究,正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研究。 2、学校正在积极参与区教育文体局主持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探索凸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3、目前小学教学大多也都是以问题为线索来展开教学的,即任务驱动的教学。可问题也在于此——问题过小、过多、过于琐碎,问题几乎没有思维容量,品质低,这不仅影响学生的思维的力度及品质,也没有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课堂教学不能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课堂教学的根本(本质)就是学生的学,也就是在课堂中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的主导就是要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也就是指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而且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因此我们提出“以问题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建构的研究”课题研究。 概念的界定 自主学习:是教师主导下,学习者自觉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完成学习目标过程。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研究基础: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维果斯基派,操作主义现象派,社会认知学派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作过一系列探讨。20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正式版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一位哲学家如是说。习惯作为行为和性格的中介物,其意义何其重大。“行为习惯”是习惯的一个方面,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学生成长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其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而其已经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特别是

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尤其重要。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只追求学生表面上学习的热闹,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视而不见。许多老师缺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的经验,不知如何纠正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习惯。所以我们选择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策略研究》为研究课题,旨在纠正学生初步形成的课堂不良行为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的教育一切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苏达理在他的《救救孩子》一书中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偏爱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

【推荐】课题研究论证报告-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课 件 7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一位哲学家如是说。习惯作为行为和性格的中介物,其意义何其重大。“行为 习惯”是习惯的一个方面,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学生成 长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其行为习惯存在很大 的可塑性,而其已经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特别是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尤其 重要。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只追求学生表面上学习的热闹, 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视而不见。 许多老师缺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的经验,不知如何纠正学生的课堂 不良行为习惯。所以我们选择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策 略研究》为研究课题,旨在纠正学生初步形成的课堂不良行为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的教育一切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苏达理在他的《救救孩子》一书中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偏爱后进生。苏霍姆林 斯基说过“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这要求我们不容许放弃对学困生的 行为进行矫正。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班级是一个具有特色,复杂的小社会,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上占有一个举足 轻重的地位。教师将班级经营得宜,就能正面导向学生的行为表现,促进有效 的教学。因此能否纠正、矫治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与教学的成效有密切的 联系。本课题以《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策略研究》为题, 目的是要把矫治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的策略作系统化的实验,调查分析与综 合整理,以期能彰显在班级经营中,矫治学生课堂上不良行为的策略的要义、 内涵,集思广益,对同工有所启示。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教学秩序、 教学进度及教学质量。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是一种有序学习环境的创设, 旨在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能保证 教师上课有正常的秩序,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课堂不良行为,不仅会影响 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课堂不良 行为在学生课堂中非常的普遍。矫正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是保证课堂效率,促进 学生有效学习,愉悦师生课堂环境气氛的必要措施。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见前面“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2、主要参考文献 《中小学课程导论》2008 韩和鸣河南大学出版社;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解月光等东北师范大学; 《计算机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鲁晓成等湖北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中小学教学策略研究》韩和鸣古籍出版社; 《开讲艺术》刘显国中国林业出版社; 《研究性学习与自我培养》王保林开明出版社。 《教育的智慧》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6出版) 《自主学习》郑金洲福建教育出版社; 《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李炳亭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0-03出版)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方法》李兆君清华大学出 《合作学习设计》盛群力、郑淑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07出版) 《当代教师的必修课:研究性学习》廖丽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06出版 《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学建构》任长松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基础》李兆君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04出版)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蔡朝霞:课题负责人,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荣获得安阳市“五一”劳动奖章、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秀教师、省教学标兵等称号,在业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曾获得全国教育教研成果奖。2009年获得河南省名师称号, 2007年获得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2008年获得河南省初中语文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 2008年被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多篇论文在全国核心期刊、CN杂志发表,多篇论文获省市获得一等奖。 参加人员:刘海强,教研处主任;周丽华、高松、魏强、秦太祥、申武斌,教研组长;司绍正,电教教师。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1、我校已经实现了“班班通”,每一个教室都安装有多媒体系统。学校还安装有英语听力 系统,每一位英语教师都有一部教学机。从去年开始,我校已经对40名教师进行了多媒体应用培训。参加培训教师成绩优良,都拿到了培训合格证书。 2、有稳定的经费保障。学校投资20万元为每个教师安装了多媒体,拟拨出专项资金8000 元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学校将为每一个申报通过的课题提供3000元研究经费。 用于购买研究资料、人员培训等支出。 3、我校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学校教研气氛浓厚。学校为每一位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计入 相应的工作量。 4、学校图书馆现有资料:见一

课题论证发言稿

课题论证发言稿 课题论证发言稿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可以使用发言稿的机会越来越多,发言稿是作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语表达使用的文稿。那么你有了解过发言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题论证发言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迫切性 近几年,微信、微博中关于“教师减负”的文章频频流传,其中也有不少为语文教师减负的内容。语文教师的重负从何而来?其中之一就是如山的作业,而作业之中负担最重者恐怕非作文莫属。那么,教师批改作文效果如何?有效促进学生习作水平提高了吗?据我个人所接触、所了解,应该说效果还是有的,只是收效甚微,为何?因为目前的孩子似乎多数对学习不太上心,他们对作文上教师的批改也不太在意,经常把作文晾在一边,不去做修订、修改,我们所期望的学生深入修改、多次修改更是难以如愿。都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可以进一步扩充:“好文章是学生自己改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改出来的。”(当然,老师的批改作用不能忽视)。然而@欢迎关注科技东西知识店铺!,目前,我所了解的作文批改现状是:教师改得多,学生改得少;教师改得越多,学生改得越少。好似作文评改与身为作者的他们关系不大,这是作文评改主体的错位,使教师@欢迎收藏科技东 西知识店铺!作文评改负担重而收效微。 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比较多。比如,一、学生不愿改,因为他的作文的读者群十分单一,那就是语文老师、语文老师、还有语文老师,偶有佳作得以贴在教室作文园地,读者群才扩大到本班的学生。这种前提下,在学生心里,作文始终只是作业,他缺乏修改的欲望。二、学生不会改,因为教师可能只是很认真地批改,并未教给他修改方法,怎么改?改哪里?为什么这样改?学生不知道,他自己不会改,所以,他最多只能依赖教师批改再行修改。长此以往,教师作文批改的负担只能越来越重。 而我们这个课题的提出,关注到传统作文教学的种种弊端,突现“学生习作自改”的迫切性,明确“作文批改是作者份内之事”和“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改能力”,确立学生在作文批改中的主体地位,明白教师不仅要指导作文怎么写,还要指导作文怎么改,确定让学生从“愿改”到“会改”再到“改好”的发展目标。无疑,本课题的研究切中以往作文评改之弊,朝着有效提升学生习作能力方向发展,也将很大程度上为语文教师减负,对本校来说,或许会是一场作文教学的’变革。 二、可行性 第一、从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组成来看,有教委办教研员,站位高,指导经验和研究资源丰富;有校长,对教学教研十分重视,教学教研经验丰富;有学校中层,都是镇学科指导组成员,教研能力较强;有一线教师,多次负责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和语文教学经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身受作文评改之苦,有强烈的研究需求,这需求在长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1)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一、题目 立项时的课题名。 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内容摘要 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300字左右。 三、关键词 一般为2—5个 四、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 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五、研究方法 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 2、仪器设备的应用;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六、研究结果 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 除介绍课题成果的内容外,特别要说明解决了那些教学问题?该成果怎样解决教学问题的?成果的创新点?成果的推广应用价值和效果如何?其内容: 1、研究了什么问题 2、得到什么研究结果(如图、表); 3、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七、分析讨论 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 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八、结论 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 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九、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书籍类作者名.《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作者名.《文章题目》[J].《刊物名》.×年第×期) 报纸类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十、附录 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说明: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内容包括:1、提出研究的问题;2、介绍研究的背景;3、指出研究的目的;4、阐明研究的假设;5、说明研究的意义。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 、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2、仪器设备的应用;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4、操作程序与方法;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其内容: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3、分析结果。

《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题研究中期论证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课题研究中期论证报告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关系到学生将来是否能够成才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学生,相对来说,其经历和见识不如城里的学生多,因此更要求我们的老师认真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将来的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世纪初,我校积极申报了《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探讨》这个课题。开题后,我校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研究活动进行课题研究,我们遵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真正的教育是能让学生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谆谆教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努力培养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主动性,向“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努力。2011年下半年,我校组织了“新课程改革实践评优课”活动,两位老师结合课题上的公开课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研究过程: 1、课堂教学上,让每一个教师明确导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首先,教学目标只有带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他们自主地把握学习方向。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老师在导入新课之时就将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达到的要求及注意的地方,清楚地告诉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在每一个学习的小环节上都给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明确学习的途径。教学结束时,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反刍”,加深印象。 其次,教学目标要定得适度、适量,即学生通过一定的自学时间可以达到的程度。如果教师的目标定得过高、过难,学生完成目标的期望就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小,激发的力量也就显得较低,反之,如果教师制定的目标太低,那么目标的价值就显得较低,也无激发力量可言。 此外教学目标还应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从而形成班集体良好的学习氛围。 2、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有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与过重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而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应该

精选课题研究的条件和保障措施(最新)

教育科研队伍多元、经验丰富 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成员由....组成,全部具有高级、中级教师职称,多人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国家、省、市的课题研究任务,能确保课题研究得到科学、协调、顺利的实施。 专家培训引领、夯实理论基础 聘请教育专家担任课题研究的顾问,通过专家引领,提升理论研究水平,为项目顺利进行提供理论支持保障。 加强科研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了课题管理、学习、研讨和激励制度,用制度建设保证课题研究的时间,顺利进行并完成预期的阶段性成果。 提供科研经费,给予财力支持 我校将设立专项科研经费,提供财力支持,配足配齐资料设备设备,确保计划顺利完成。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是课题申报书中的必填项,所写的内容,不具备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该课题就无法申报立项。所以写好课题保障条件很重要。那么,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怎么写? 首先,写好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就知道它们指的是什么,才好有方向,有切入点。关于具体内容板块,在课题申报书中有提示,比如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研究时间、经费、设备、资料(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以内)等。 其次,找相关范例参考,提供具体的思路,把要求的内容写齐全。比如某课题是这样写的: (一)课题研究的学术保障 1、具有开展教育科研的实践基础。我校先后承担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文学“教育研究,子课题:“古诗词教学与文学教育”》、《现代德育理念探微》等课题,有《如何做好和谐社会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浅谈中职学生的德育建设的着眼点》等大量的德育研究成果,因此我校具有开展课题研究的丰富经验。 2、具有开展教育科研的队伍基础。

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成员由校长挂帅、主管教学副校长,政教处、教科处以及各个教研组的科组长,全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中学高级、中级教师职称,多人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课题研究任务,其论文多次在国家各类评比活动中获奖,并有多篇论文在报刊书籍上发表。 课题组还将聘请应城市教科所科研人员担任课题研究的顾问,组建由教育专家、学校领导、教学教研主管、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组成的科研群体。确保课题研究得到科学、协调、顺利的实施。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保障 1、专家培训引领、夯实理论基础。 通过邀请专家作报告、专业部会议、教研组活动、教师自学等形式,开展校本培训,学习课程开发理论,拓宽眼界,提高思想,形成共识:调动全体教师开发德育课程教学方案开发研究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丰富资料设备、建立网络科研平台 我校是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已构建了校园计算机网络,各教室均配备有多媒体教学平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较为完善,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完成这项研究。 3、加强科研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了课题管理、学习、研讨和激励制度,定期组织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开展论文、课例评比,展示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并完成预期的阶段性成果。 4、提供科研经费,给予财力支持。 学校现计划投入该课题研究经费……,用于……,确保研究计划顺利完成。 一、课题的提出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

课题设计论证参考模板1

课题名称: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中国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胡鞍钢、王绍光、林毅夫、Tsui、Rsui、Raiser、Long等学者以及世界银行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研究者度量并分解中国发展的地区差距。例如Tsui(1999)发现省际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的前半期下降,之后差距不断扩大,90年代人均GDP趋异加速,他们还通过分解地区差距,发现中国发展的区域内差距下降,而区域间差距上升。 (2)分析中国地区差距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胡鞍钢等(1995)认为市场失效自发促进地区差距扩大,而政府失效加剧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政府政策向发达地区倾斜加剧了经济资源不平衡的格局,并指出地区差距过大会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社会正义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国家分裂;林毅夫、蔡昉和李周(1998)通过对各省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差异的考察,认为地区差距越来越表现在利用市场和发展机会的差距上。 2. 随着研究的进展,地区差距的研究不再限于经济方面,而是包括社会发展和知识发展指标等。世界银行(1995)把中国划分为7类地区,除经济指标以外,还对人口、婴儿死亡率、教育水平、保健能力等进行了比较;胡鞍钢、邹平(2000)研究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地区差距;胡鞍钢、熊义志(2000)对中国各地区知识发展差距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知识因素是解释各国和各地区间经济增长差

异性的重要因素,并采用10个指标经加权构成综合知识发展指标,分析各地区知识发展水平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世界银行(2000)认为在教育和卫生保健等人力资本投入方面的不平等非常严重,对穷人的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增加他们的资产,是减小贫富差距、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李春波(2001)对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差距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对建国以来全国及各地区人力资本状况进行了估算,发现尽管人力资本积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性别差距,地区差距方面,尽管人力资本积累的区域内部差距都在缩小,但区域之间的差距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却有所扩大。 3、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近年来颇受学者们关注。魏后凯等(1997)考察了教育财政分权化改革对地区教育发展的影响,指出改革后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必然会引起地区间教育投入的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又引致地区间教育发展机会的不平等。王善迈等(1998)和杜育红(2000)对我国各省区划分了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区类,并对教育发展不平衡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黄家泉等(2002)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状况出发,分析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两基”、高等教育的影响,进而阐述了新时期教育区域化发展的思想。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2003)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复兴与富民强国的国家战略高度,确立了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选择;系统分析了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国情、成就、挑战与机遇:勾勒了未采50年,特别是未来20年我国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建议。 综上,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逐渐成为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