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寨完小关于开展本学期期中考试的通知

大寨完小关于开展本学期期中考试的通知

大寨完小关于开展本学期期中考试的通知
大寨完小关于开展本学期期中考试的通知

大寨完小关于开展本学期期中考试的

通 知

各年级全体任课教师:

经研究决定,我校本学期期中考试于2011年11月10日(星期四)统一举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考试科目及形式 学前班:拼音、数学 一至六年级:语文、数学

一至六年级各科考试实行单人单座,闭卷笔答。

一至六年级采用教育局配发的期中目标考试卷。学前班由任拼音、数学的教师自己制作试卷。

二、考试内容 各科教材2

1的内容。

三、考试时间

四、监考及考场安排:

1、按监考表进堂监考。

2、监考要认真细致,一年级要逐一地读题。

3、语文考试:一至六年级实行单人单座 数学考试:一至六年级实行单人单座

4、实行单人单座考试班级的班主任提前将学生分为两(或三)个考场,保证学生考出真实的成绩。

5、语文测试考场及监考教师安排:

6、数学测试考场安排:

五、相关要求:

1、学前班制卷的老师在11月9日(星期三)以前将试卷交到教导处。

2、监考教师按规定时间到岗,在考试开始前10分钟到教导处领取试卷。

3、考前5分钟听铃声统一发卷,告知学生开始答题。

4、监考教师在监考中要认真履行职责,考试过程中监考教师不得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含备课、改作业),更不允许帮助学生作弊,一经发现扣款20元。

5、考试结束收卷时,应让全体考生立即离场,保证不少页、不少卷。按班级送教师办公室装订。

六、试卷批阅

1、学前班的试卷由监考教师批改。

2、星期四上午7:20—9:00参加监考的老师9:10开始阅四至六年级的语文试卷。要求分成两组:四年级两班为一组,由黄威老师任组长;五、六年级为一组,由晏天发老师任组长。本班教师不得批阅本班试卷。

3、星期四下午13:30—15:00参加监考的老师15:10开始阅四至六年级的数学试卷。要求分成两组:四年级两班为一组,由黄廷涛老师任组长;五、六年级为一组,由冉启安校长任组长。本班教师不得批阅本班试卷。

4、批阅四至六年级语文试卷的老师,把四至六年级语文试卷批阅完后,再开始批阅一至三年级的语文,仍然可以分组进行。同样本班教师不得批阅本班试卷。

5、批阅四至六年级数学试卷的老师,把四至六年级数学试卷批阅完后,再开始批阅一至三年级的数学,仍然可以分组进行。。同样本班教师不得批阅本班试卷。

批阅试卷时必须采用流水作业进行,必须严格按照试题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执行,并在所批阅的题号下签署阅卷人的姓名。要求批阅认真、细致、准确无误。

七、成绩登记及试卷分析

试卷批阅后,各组写出较为详细的质量分析(表格见附件1)。各班主任于11月11日上午放学之前将语、数总分前三名人员名单交教导处(表格见附件2)。

八、奖励

各班奖语数总分前三名及单科第一名学生。总分第一名奖20元,第二名奖15元,第三名奖10元;单科第一名奖15元。

九、考务工作总结

试卷全部批阅结束后,各科任课老师写出本次考务工作总结,指出成绩与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表格见附件3、4),于11月14日上午放学之前将教导处。

学校半期总结定于11月14日下午第一节课下后进行。由少先队辅导员黄巍主持,教导主任王浩对期中考试成绩作总结,校长冉启安和出纳曾广茂对学生颁发奖状及资金。

教导处

2011年11月6日

大寨完小2011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

单科质量分析表

大寨完小2011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总分

前三名统计表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表(一)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表(二)

中国建国后农业发展概况

天空之城 可做一页引言 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 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取得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农业包括的范围也不同。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或农作物栽培业;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有的经济发达国家,还包括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前部门和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后部门。现阶段,中国农业包括农业(农作物栽培,包括大田作物和园艺作物的生产)、林业(林木的培育和采伐)、牧业(畜禽饲养)、副业(采集野生植物、捕猎野兽以及农民家庭手工业生产)、渔业(水生动植物的采集、捕捞和养殖)。 根据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农业可分为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近代农业指手工工具和畜力农具向机械化农具转变、由劳动者直接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转变、由自给自足的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变的农业。现代农业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现代生产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农业的根本特点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受生物的生长繁育规律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产品大多具有鲜活性,不便运输和储藏,单位产品的价值较低。中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农作物类型和作物栽培制度都不相同,从一年三季、一年二季到一年一季,区域间差异十分显著。按地理、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的不同,可分为热带农业、亚热带农业、温带农业和寒温带农业;从东南沿海到西北高原,随着自然条件和资源类型的变化,又可分为农区农业、半农半牧区农业和牧区农业。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非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制约。 中国农业发展最基本的问题在于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力水平落后。因而改变落后的生产条件和环境,大力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就是解决发展问题的一个最基础最关键的任务. 三年困难过后,党中央把农业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领导农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方针,发扬战天斗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开展了一场持久的以全面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为目标的群众战争。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用了十五、六年时间,使中国农业生产状况发生了历史的改变 其主要成就是: 1、完成了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上控制了水患,变水害为水利 几千年来农业都是靠天吃饭,洪涝和干旱是威胁农业安全的最大的自然灾害。为此,从50年代初,在毛泽东关于“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等一系列号召下,就开始对一些水患严重的江河进行治理,并结合兴修水利。至60年代,各地治水规模和投入进

绿色生态社区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 陈家镇国际实验生态社区是上海崇明岛东部城镇——陈家镇镇区规划四大功能片区之一,位于陈家老镇区东面,紧邻沿海大通道沪崇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南距上海中心城区约45公里,距浦东国际航空港约50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目前,实验生态社区仍以农田为主,区内水系发达,包括奚家港、南横引河、涨水洪和铁塔河等直线型人工运河,总体上呈方格网形态。原先散布的农村居民点大部分已经拆除,是一块尚未开发建设的处女地。 2009年以来,随着陈家镇被确定为上海市十个发展改革试点镇之一、上海市政府正式发布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崇明开始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并被列入上海市三大低碳经济示范区之一、以及陈家镇城镇总体规划修改(2009-2010)获得市政府批复实施等一系列变化,实验生态社区被列为低碳居住示范区,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和要求,成为陈家新市镇开发建设的启动地区和重点地区之一。为了加快实验生态社区的开发,指导各项建设有序展开,特启动陈家镇国际实验生态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第二章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汇总 2.1 上海崇明陈家镇总体规划修改(2009-2020) (1)城镇性质 地处上海大都市北翼沿海大通道的门户,重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生态技术全面应用,以生态居住、知识研创、休闲运动、清洁生产为主导功能的海岛花园城镇。 (2)人口规模 规划期末(至2020年),陈家镇-东滩地区总人口21万人,其中镇区城镇人口18万人,镇区以外城镇人口2万人。另外,农村人口1万人。 (3)用地规模 陈家镇镇区建设用地规模为:近期按人均130.4平方米,建设用地15.65平方公里;远期按人均128.65平方米,建设用地23.16平方公里。 (4)镇区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大寨精神心得体会 大寨心得体会 精品

大寨精神心得体会大寨心得体会 这里,有主动让贤的老英雄贾进才,有三战狼窝掌的劳模陈永贵,有被称为铁姑娘的郭凤莲,有的农业学大寨标语,有周总理的三次到访,有郭沫若的亲笔题词,有名人陈列馆;这里,有大寨核桃露,有大寨酒,有大寨黄金饼,有大寨羊毛衫……这里,就是中国十大名村之一---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怀着对大寨的无限敬仰,带着对大寨精神的好奇和疑问,在*年*月*日至*日,我参加了由**组织的学习十八大报告、传承与时俱进大寨精神培训班. 为期三天的培训虽然时间短,但是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培训通过实地参观、专题讲座、经验交流、文艺演出的形式,帮助我们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提升了能力,坚定了信念,找到了差距,结识了友谊,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大寨的发展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创业史,激励我们艰苦创业.建国初期,面对大寨恶劣的自然环境,大寨人曾在仅有58名男劳力的情况下,在48天内就修筑了24道堤坝;曾用了十年的时间,使粮食增产近3倍;在中国农业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大寨不仅没有人挨饿,反而每人向国家上交余粮400多公斤;尤其是我们登上的虎头山,那里是记载大寨人精神的灵魂家园,过去是怎样的不得而知,但现在是一座漂亮的小山,导游说过去这里只是一片荒山,没有利用价值,. 可倔强的大寨人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凿石铺路,改造了这里,他们用自己的奋发努力和昂扬斗志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质. 现在,我们的国家富裕了,条件变好了,但是与大寨人的艰苦创业相比,我们丧失了一些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发展中遇到问题了,不是尽力解决,而是绕道走和打退堂鼓;生活中遇到困难了,不是自立自强,而是怨天尤人;做事的时候,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事实上,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大寨精神告诉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将以大寨精神为动力,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积极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共同致富.大寨的发展是一首顾全大局、致力民生、共同富裕的发展歌,提醒我们执政为民. 从改造农田,到改革开放后发展经济,大寨人屡创奇迹.遭遇特大暴雨的严重

寿光农业60年大事记

寿光农业60年大事记 时间:2010-1-16 作者:来源: 1949年 10月,寿光县阴雨连绵,暴雨成灾,加之弥河多处决口,全县有66.8万亩作物被淹,占全县总耕地的68%,秋粮总产4.7万斤,群众生活用粮缺口较大。 1953年 1月12日,寿光、寿南两县制定了《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计划》。2月,寿南县在城关镇徐家村进行试点,建立起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赵寿昌合作社;4月,寿光县在望海区建立起七里庄农业生产合作社。 1966年 农业战线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各村开始平坟、建公墓。 1978年 6月,县委向全县推广曹家大队增肥改土培养地力的经验。 1980年 农业生产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的组织形式逐步解体。 1983年 全县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发展各类专业户和经济联合体。 1984年 全县有84户农民交售粮食过万斤,县委召开大会表彰奖励。 1985年 10月20日,国家农牧渔业部在寿光召开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会议,确定寿光为水产、果品、畜牧、蔬菜综合基地县。 全县人均占有粮食过千斤。 1987年

10月,为搞好寿北开发,34处乡镇20万人开进北大洼。这次工程规模之大,上阵劳力之多,范围之广,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高在全县历史上都是第一次。 1988年 10月,县委、县政府组织13万劳力上阵治理弥河,共用工日238万个,完成土方347.6万立方米,培堤127.3公里。经过治理,提高了弥河防洪防灾能力。 1990年 2 月,全县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新技术。 1993年 2月,全县大力发展蔬菜生产,粮田和经济田比例由6:4逐步调整49:51. 4月5日,县委作出《关于建设“海上寿光”,加快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1994年 6月,寿光通过小麦“双千市”省级验收。 12月19日,无公害蔬菜进京直供直销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陕西厅举行。 1995年 4月,由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经济日报社、中国特产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评比活动中,寿光以蔬菜生产历史悠久,面积之大、质量之优以及经济社会效益之显著,荣获“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 6月,寿光至北京无公害蔬菜直供直销“绿色通道”建设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1996年

11社区 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2012 版本号:V1.5 系统概要设计 说明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11社区_________ 拟制人____ _ 审核人_________ ___________ 批准人____ _ 编著日期____ ______

目录 目录 1. 引言 (1) 1.1 编写目的 (1) 1.2 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1) 1.3 参考资料 (1) 1.4 术语与缩略语 (1) 2. 设计概述 (2) 2.1 限制和约束 (2) 2.2 设计原则和设计要求 (2) 3. 系统的软件架构 (3) 4. 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模块 (4) 5. 系统接口、数据库设计规划 (7) 5.1 接口设计 (7) 5.2 数据库设计 (8) 5.2.1 结构设计 (8) 5.2.2 运用设计 (11) 6. 难点及处理方案 (13) 7. 文档历史 (13)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从该阶段考试正式进入软件的实际开发阶段,本阶段完成系统的大致设计并明确系统的数据库与软件结构。在系统设计阶段主要是把一个软件需求转化为软件表示的过程,这种表示只是描述软件的总的概貌。本概要设计说明书的目的就是进一步细化软件设计阶段得到的软件总体概貌,把它加工成在程序细节上非常接近于源程序的软件表示。 在完成了“11社区”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明确软件需求、安排项目规划与进度,组织软件开发和测试,项目小组在考虑了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对每种方案进行深入探讨后,提出了这份概要设计说明书。 此概要设计说明书对BBS管理系统软件的软件架构、模块细化、程序的总体结构、接口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规划等方面做了全面的概括性说明,为“11社区”系统的详细设计奠定了基础。 1.2 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该文档的预期读者为“11社区”程序开发员、系统设计师以及测试工程师等。本文档主要针对“11社区”设计概述、软件架构、子系统的结构和模块功能以及系统接口、数据库设计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笔者建议,在阅读本文档之前,细细阅读“术语与缩略语”部分,这将有利于您对本文档的理解。对于程序开发员,笔者建议仔细阅读系统的软件架构及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模块部分,了解每个功能模块之后,这样对系统的功能及运行模式将有整体的把握,然后阅读后面几部分内容,有利于“11社区”系统的实现。而测试工程师应把重点放在系统接口、数据库设计规划以及数据库设计上,在系统测试过程中,最容易出错的就是这两方面。总之,笔者建议读者根据自己阅读本文档的目的选择着重点,这样在满足需求的同时提高效率。 1.3 参考资料 [1] 王宜贵.软件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0-79 [2] 孙卫琴.精通struts[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50-70 [3] 孙卫琴.精通hibernate[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00-120 [4] 张洪斌.java2高级程序设计[M].北京:中科多媒体出版社,2001:85-90 [5] 林信良.spring2.0技术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50-100 [6] 耿祥义编著.JSP基础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55-162 [7] 孙鑫编著.Java Web开发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89-274 1.4 术语与缩略语 无

参观大寨心得体会

参观大寨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优秀的,但没有被推广普及的必要。因为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方法的奏效是它与这个人相适应的结果。以下《参观大寨心得体会》由实习报告栏目为您精心收集,希望对大有有所帮助。 9月9日,省文物局领导班子带领局机关党员群众30余人赴大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场学习参观。 党员干部参观了大寨虎头山、狼窝掌、大寨展览馆、大寨村、陈永贵故居以及刚刚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寨公社旧址等,并在大寨展览馆前重温了入党誓词,全国人大常委、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为大家讲了党课。 郭凤莲深情地回忆了大寨人的战天斗地、改变面貌的光辉历程。当年,大寨全村700多亩土地就有4700多块,全部斜挂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是个“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年年灾情多”的地方,村民过着“宿无房,腹无粮,体无衣”的苦日子。解放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以陈永贵、郭凤莲等为带头人的大寨人决心改变落后的面貌,凭着扁担、箩筐、锄头、铁镐,在土石山上开沟造地,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了层层梯田,并通过艰巨劳动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1963年8月,大寨遭受特大暴雨,冲垮100条大石坝,颗粒无收的耕地180亩,冲塌了113孔窑洞,倒塌房屋77间。灾情十

分严重,但大寨人没有气馁,他们不要国家救济款、救济粮、救济物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仅用一年时间,就医治了这场毁灭性的灾害。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敬爱的周总理把大寨的基本经验总结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 改革开放后,大寨人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巩固加强农业的同时,在虎头山上种上了树,发展旅游、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等产业,将大寨建成了生态旅游、民俗风情、休闲度假、农业观光的国家级森林公园,逐上走上了富裕道路。现在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都有养老金和生活补助金,中小学全部免费,大学生享受奖学金,农户住楼房有补助。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亿元,人均收入达到万元。 王建武局长在活动结束时说,我们这次来大寨,是一个很好、很得的机会,一是要好好学习、体会大寨自力更生、艰苦风斗的精神,从中受到鞭策和鼓舞,更要把大寨精神切切实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把我省的文物保护工作做的更好;二是要同市县有关部门一道,把包括大寨精神、大寨民居、大寨梯田、水利设施以及名人遗物等在内,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份弥足珍贵的农业遗产典型,进行全面的保护和传承。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1.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农业经济学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专门研究农业领域中各类经济问题的的部门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包括农业生产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运动规律。 2.农业的概念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成为第一产业。从本质上看,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和自然力,通过自身的劳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 3.农业再生产得基本特征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 经济再生产---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 4.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及农业的多功能性 一,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三,农业是工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在向人类提供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非商品性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包括生态环保功能,社会稳定功能,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 5.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阶段主要特征 恢复和“一五”时期(1949~1957年1949-1952年间,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恢复和提高,1954-1956,毛泽东提出的“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思路,到1957年,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大跃进”和恢复时期(1958~1965年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方法,可概括为“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 :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年以“农业学大寨”运动方式、扣政治帽子、行政压制、形式主义等手段推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领导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1979~2000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 生产责任制、市场化改革、农业技术进步、增大农业投入 新世纪以来(2000 ~农业生产组织开始社会化 6.三农问题的基本涵义 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 7.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二三产业

小区规划说明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概况 二、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 三、规划设计原则 四、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五、公共建筑及配套设施规划 六、道路系统规划 七、绿化环境景观规划 八、建筑设计 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规划设计概况 规划背景: 峄城区隶属枣庄市辖区,是枣庄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位于山东省南部,是镶嵌在 稣、鲁、豫、皖交界的淮海经济开发区中心位置的一块绿色宝石。它北靠枣庄市区,南 通徐州,西接微山湖,东望大海,206、104国道纵贯南北,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中国 第一”的峄县万亩石榴园就坐落在其中,全区总面积627.6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 区位介绍: 峄城粮食局棚改安置小区项目位于峄城主城区中部位置,自由街以北,西靠城市道 路峄山路,明德街以北。区域内现状建筑布局散乱、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基础设施配套 不齐全,生活便利性和舒适性难以保障,也影响了城市整体风貌的统一性,因此该片区峄城?粮食局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的改造进程迫在眉睫。 该项目将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居住小区。该场

址地理位置优越,土地现状为部分棚户区散布民房及原粮食局大院,地势相对平坦,用地条件良好,加之其位城区腹地,与城区中心有城市干路相接,交通方便,是一片理想的居住用地。 二、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三)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四)《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五)国家、山东省及枣庄市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六)《枣庄市峄城区城市总体规划》 (七)1:1000现状地形图; 三、规划设计原则与理念 1原则 根据对峄城区的社会、经济、城市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分析,以及小区功能定位,综合国内外居住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如下原则: (一)充分体现该片区的特色,使之成为峄城区的一处具有历史记忆的城市居住景观。 (二)提供一个适合城市长期发展的现代化环境,成为周围地区的重要居住示范小区。 (三)充分考虑人的需要,创造适于人生活、工作、交往的场所,使人愉悦,获得精神享受的城市空间环境。 2理念 (一)注重环境: 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市场环境等诸多方面。 既要满足现实的市场需要,也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规划要求,使功能与周边环境相契合,又能起到应有的先导性。这就涉及到在多个“维度”上嵌入环境当中的问题。 人文环境:空间形态上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延续城区建筑风格。并通过提供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有文化内涵的住区,提高整个地区的城市空间质量。单体建筑形式上服从全区的整体风貌定位,以现代建筑为主,并以环保节能的材料、结构加以表现。 绿化环境:强调绿地水景与居民生活空间环境的融合。利用绿地、硬地、小品等元素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活动的需求,将住宅群与绿化融为一体。 市场环境: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类型的需求一方面在面积、档次有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需求也趋向于多元化。鉴于此,为了适应市场上多层次、多要求的选择,也为了创造多层次、富有人情味的建筑空间环境。 (二)特色原则: 对于“特色”这一概念,我们从三个层面加以解释。一是通过合理规划,使小区的整体环境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品位特征;二是通过精心设计使各小区与周边的住宅区相比,在建筑形式、户型设计上具有特色;三是在小区中引入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的新技术、新设备,赋予整个小区设计以时代特征。 通过对建筑单体、空间形式的创意和新技术的运用,在整体格调统一、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使形体创造更具魅力。强调住宅环境与建筑、单体与群体、空间与实体整合性。注意住区环境、建筑群体、城市发展风貌的协调。通过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建设,使小区住户能够高速便捷地与信息高速公路连接。 四、设计整体框架 1)“景观轴线”——城市景观轴线导入小区,景观走廊贯穿南北,强调与整体环境有机融合。 这一理念突破了现有的住宅小区在规划范围内“各自为政”的设计模式,而是以一条景观轴贯穿小区南北,使之不仅成为了小区特有的标志性景观轴线,而东西向贯穿的景观走廊,又恰当的把城市景观引入小区,使小区完全的、有机的融合在周边环境中。 2)增强小区的“可识别性”与整体形象 “可识别性”是衡量城市形象的关键因子,城市的“可识别性”越强,它的形象也越鲜明。同样,住宅小区也有“可识别性”问题。如果“可识别性”弱,就会出现居民“有家难回”的尴尬局面。峄城粮食局棚改安置小区规划从城市的角度考虑,小区住宅布局紧密结合峄城区城市建设风貌格局,同时强调单体的有机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造型和空间限定,并结合户外绿化环境设计,形成邻里空间,创造空间丰富、亲近自然且具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创造全新的住宅小区整体形象。 规划整体结构可概括为:“一带、一心、两轴、两片区。”

一位资深记者眼里的真实大寨

一位资深记者眼里的真实大寨 从1968年到1975年,作为新华社记者的我,几乎每年都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昔阳县,在大寨村采访;1974年到1975年上半年,则在大寨蹲点采访了一年多时间。改革开放后,我也曾几次去大寨进行过短时间的采访。我的这一采访经历,使我在一生的新闻生涯里,与大寨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寨战天斗地、搬山造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拼搏、驱穷致富的精神,是我国农村不论在哪个历史阶段,都应该坚持褒扬的一面永远鲜艳的旗帜;大寨村干部的那种无私无畏,不屈不挠,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与村民一起摸爬滚打,不计报酬,清廉肯干的品格,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应该是广大农村干部和拿薪水的各级党政干部学习的榜样。我在心里敬佩大寨,并为宣传报道过大寨而自豪。 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大寨这个山村,大寨村的村民和村干部,大寨村的带头人陈永贵和郭凤莲,却受到了很不公正的对待,诋毁之声不绝于耳,讨伐之语随处皆见。于是,大寨人开始抬不起头来,见人都好像矮了三分。村子里听不到过去那种爽朗的笑声,山上山下沉寂一片;就连那从前用结茧之手垒起来的窑洞,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显得灰暗陈旧,无精打采。 大寨怎么了?咋一下子背时了呢?作为与大寨及大寨

人相识相知的我,也一下子迷茫了! 大寨精神没有过时 大寨是干出来的,而不是“吹”出来的。大寨是实实在在的大寨,而不是虚无缥缈由人凭空捏造出来的大寨。 1964年12月,毛泽东主席之所以向全国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是因为大寨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靠着陈永贵带领全村老少几百人的流血流汗,而拼出了一条光明之路。当年的奋斗史,真可谓是“撼天地,泣鬼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当时的中国所需要的,毛泽东主席听之动容,中央领导同志听了也无不为之感动。于是,就有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 大寨位于太行山脉中一座叫虎头山的山岭之下。当时全村只有83户人家、360多口人,所种的土地都镶嵌在七条沟、八道渠和一面山坡上。全村总共800亩土地,零零星星有4700多块,宽不盈丈,长短参差,土层贫瘠,又全是无水浇灌的旱地。解放初期,全村平均亩产粮食不足80市斤,村民生活极为贫困。 面对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当时的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不畏不惧,知难而上,带领村民,又是在山上修建蓄水池,变旱地为水地;又是起早贪黑地搬山填土造平原。就这样,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

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 一、区域位置 1 二、现状概况 1 三、发展条件分析 1 四、相关规划 3 第二章规划思路 3 一、指导思想 3 二、规划原则 3 三、规划依据 4 四、规划期限 5 五、民居规划建设目标 5 六、规划对策 5 第三章村域规划 6 一、产业发展规划 6 二、社会发展规划 7 三、文物保护规划 7

四、空间管制 7 五、村庄性质 7 六、人口规模 8 七、村庄建设用地规模 8 第四章村庄建设规划 8 一、规划用地 8 二、用地布局 9 三、公共设施规划 11 四、市政设施 11 五、防灾工程规划 15 六、农宅 15 七、节能减排规划 16 第五章村庄近期建设规划 17 一、原则 17 二、规划期限、范围与人口 17 三、近期建设主要任务 17 第六章规划实施对策建议 18

附表一:村庄建设用地平衡表 19 附表二:近期建设项目计划表 19 附表三:公共设施一览表 20 附表四:新农村居住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20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区域位置 北官厅村隶属 **,位于乡域南部。距 **约6公里,北临旺庄伙村,东挨西蒿坡村,村庄西侧、南侧接**。村庄南部有县域纬四路向东连接廊沧高速,村庄北部有公路通向乡驻地。 二、现状概况 1、气候 北官厅村地处中纬地带,属暖温带亚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年平均气温12.1℃,全年日照2769.8小时。一月最冷,平均气温-4.6℃,冻土深为45厘米左右。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6.3℃。气温季节变化的特点是:降雨年季变化大,降雨强度大,四季分配不均,亦有春旱、夏涝的特点。 2、社区概况

大寨的发展与沉沦

大寨的发展与沉沦 大寨的发展与沉沦 2007年7月3日09:32 选稿:上官贤来源:东方网作者:陈云发 现在中国凡是40岁以上的人,恐怕没有不知道大寨和 陈永贵的,当年中国对典型宣传的力度,除了大庆和王进喜、兰考与焦裕禄能与大寨相比之外,就没有同级别影响的典型了,即便是红旗渠和所在的林县,其影响也没法和大寨相比。而大寨之所以成名,在于他们在需要艰苦奋斗的年代里,用大干、苦干甚至蛮干的精神,开山造梯田,种植粮食,解决当时中国人民最紧迫的吃粮问题,这种艰苦奋斗,战天斗地、重新安排山水的精神,正是当年经济不发达的中国很需要的,因此,当年的大寨人和大寨精神才感动了一代人。 改革开放以后,大寨人引进了商品经济观念,不再开山造梯田了,而是注意发展包括旅游在内的多种经营;同时,大寨的新带头人郭凤莲利用她的昔阳县委常委、大寨村书记的身份,到处活动,努力经营,使大寨转变了生产经营方式和经济结构,使大寨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是郭凤莲这个带头人自家先富起来了,她的两个儿子贾小军、贾晓峰分别经营“天豪”、“峰豪”公司,目前两兄弟拥有的资产均已过亿,成

为当地最大的富豪。 我们当然不会去质疑郭凤莲两个儿子成为富豪与郭凤 莲的在政坛上的运作是否有关,也完全相信当年的铁姑娘能够培养出儿子的经商“天才”。同时,我们也并不妒忌所有大寨人都富起来(如果确实被先富的郭凤莲带动起来的话),毕竟,大寨人当年的苦干加蛮干,虽然体现了一种精神,但有时也会带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对此,大寨人可能亦有体会。还有,当年陈永贵当了副总理后,由于大寨成为榜样,所以,这种榜样的力量便是强令各地也要劈山造田、围湖造田、围海造田、大搞大寨式“水利设施”等,甚至江南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也要依样画葫芦,应当说,当年学大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我们私下就曾议论过。所以,大寨这个典型,可能在北方某些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起过一些示范作用,但对南方农村,学大寨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可能多于正面影响,主要原因是机械地死搬硬套了大寨的造田、大修水利的经验,变成了冬春时节对农民和环境的折腾。 但不管怎么说,大寨人在未成为全国性样板典型之前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不服输的精神,还是值得感动一代中国人的,这种精神现在也没过时。当然,今天的人对当年的大寨人的苦干蛮干可以有不同评价,但毕竟不能脱

“农业学大寨”的印记

神龙学习大寨呀赶大寨大寨红旗迎风摆它是咱公社的好榜样啊自力更生改变那穷和白坚决学习大寨人敢把那山山水水另呀嘛另安排干起来干起来大寨的红花遍地开干起来干起来大寨的红花遍地开.......学大寨,赶大寨,一首60年代中期家喻户晓的群众歌曲,把我带入了对学大寨年代的回忆之中。大寨,原本是山西省昔阳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农业合作化后,社员们开山凿坡,修造梯田,使粮食亩产增长了7倍。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并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此后,全国农村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大寨成为我国农业战线的光辉榜样。1978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号角在中国大地吹响,农村实行农田责任制,土地分产到户,“农业学大寨”也就随之而终止。农业学大寨运动前后经历了1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历时最长的一次运动。我经历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1964年学大寨开始,到1967年夏天,这个时期在校读书,接触的新闻传媒极少,每天早上6点半,学校组织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从广播里听到了学大寨,大街上的标语,帮助加深了记忆。1967年夏天,初中毕业,回家当了农民,直接投入了“学大寨”劳动,亲身感受了学大寨的魅力,红旗猎猎,喇叭声声,车欢人叫,热闹非凡,场面壮观。每个人干起活来都不示弱,“农业学大寨”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1968年秋后,参加黄壁庄水库建设大会战,这是石家庄地区的学大寨战场,自己被评为劳动模范,大会发言,登台领奖,也着实荣耀了一把。并因此而被推荐进入供销社工作。真正对学大寨运动的感受,当属调入县委机关的1974年到1978年。这一时期,是全国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高潮时期,又遇戛然而止的急转弯。1974年11月,调入县委后,抽调在学大寨办公室工作。这是全县的中心工作办公室,主要力量是从县委办、宣传部、组织部抽调。当年,特别是1975年9月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之后,全县学大寨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县委从县直机关抽调大批干部职工,组成学大寨工作队,进驻农村推动工作。尤其是冬春季节,平整土地、改河造地、挖渠打井、建方田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遍地开花,全县社社有工程,村村有战场,到处是战天斗地的壮观场面。红旗招展,人海人山,炮声隆隆,喊声震天。这是当年“农业学大寨”工地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我县贫水状况,县里决定,倾全县之力,开“三渠”、引“三水”入元。引岗渠、引槐渠、长村水库及“八一”水库防渗工程,是那几年全县主战场(引甘渠项目没有动工),施工队伍由各公社从村抽调强壮劳力组成。民工吃住、报酬由各村自理,整个工地参战民工最多上万人。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学大寨,赶昔阳,正定栾城做榜样,大干两年过黄河(粮食亩产500斤)!大干五年过长江(亩产800斤)!”地区对县,县对各公社、各村,逐级下达赶超目标,并以农田建设工程和粮棉产量衡量决定各级干部升降,落后的地方限期改变面貌,从上到下提出了带有政治高压的口号:“一年不行,两年行不行?三年、四年总可以了吧?!”意思是最多限期三年、四年改变面貌,不然迫降或走人。在全县干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的县委周书记,因实事求是上报粮棉产量,元氏县排名靠后,在全县1000多名四级干部参加的学大寨会议期间,被地委突然调动,含泪而走。高压之下,一些村搞“帮忙田”,少报种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一些村浮夸虚报产量,成了“高产穷队”。一些村在“想过江,种高粱”的驱使下,大量种植高粱,又因高梁营养品质和适口性差,国家征购不要,只好苦了社员。那几年,各级干部带头参加劳动,“与贫下中农划等号”,提出了县乡村干部参加劳动的“一、二、三”。即:县级干部每年必须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一百天,公社(乡)干部必须劳动二百天,大队(村)干部必须劳动三百天.还制定了考核办法:每个干部自带记工本,县乡村三级干部在哪个生产队参加劳动,就由哪个生产队的队长签名记工,每年一汇总,汇报到县革委办公室。开会时,县领导还要检查干部手上有没有茧子。实际上,这个标准定得太高,一般都达不到,因此,生产队长通情达理,对参加劳动的县干

居住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建筑设计 一、工程概况 XX市北大花园住宅小区位于XX市新区,北临东风东路,西临纵贯七路,总用地面积约3.62公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 二、规划依据 1、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总体设计招标文件; 2、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 6、《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 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88;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25-2005; 9、《XX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DBJ41/062—2005; 10、其它有关规范、规程。三、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建立“城市—社区—小区—院落—住栋—家庭”的尺度序列,把最小的生活单元—“家庭”融入城市范畴。站在城市的高度看待社区建设,创造与城市完美和谐的居住环境,使社区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并为城市所接纳。 2、在小区这一尺度级上始终贯彻“道路—绿化—公建”作为社区建设三大要素的观点,为住宅建设先行开道,细致入微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生机盎然的社区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突出环境设计的宗旨,以“绿化中的建筑”和“建筑中的绿化”两种手法营造小区中心,形成集中景区与庭院绿地,有效利用土地,突出小区的整体特色。 4. 居住区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居住需求,因此在环境设计上要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及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充分提供生活、居住、娱乐、等功能和服务设施,从而体现对人的细致关怀。 5、规划与单体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住宅小区。

学习大寨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大寨精神心得体会 没有亲历过那个时代,亲历却没有机会亲身前往、实地参观学习过,或许很多原因让人们对大寨、大寨的事迹有所耳闻却终究因为距离感多少会有些陌生,但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大家却是耳熟能详,辈辈相传。 当年的大寨正是山西一个典型的缩影,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七沟八梁一面坡”。守着一方贫瘠的土地,大寨人靠着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开山打料筑石,用勤劳的双手和汗水将陡坡变成梯田,解决了村民的吃饭问题。在苦寻农业发展的困难年代,山西省委发现了大寨这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典型,并做出了全省学大寨的决定。当时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向毛泽东主席汇报了大寨的经验,毛主席肯定了大寨,提出了“农业学大寨”。 1963年,大寨遭受了特大洪灾,洪水冲塌了窑洞,冲毁了田地,损失惨重。自然灾害虽然毁损了大寨人亲手建起的一切,但没有冲垮大寨人的意志。大寨人没有要国家一分救济,勇敢地战胜了自然灾害,再次夺得丰收。大寨的事迹启迪了山西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 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大寨精神的开拓人陈永贵,作为山西省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周恩来总理代表国务院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讲到大寨,并第一次向全国发出了学大寨的号召。自此,大寨成为自力更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样板,在全国农村开始推广学习,一度闻名十几年。 当年的大寨村,恶劣的地形导致农业发展困难,要饭卖孩子的特别多。但在大自然面前,不服输的老一辈大寨人,在村支书陈永贵的带领下,治沟平地、改良土壤、修渠储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50条好汉、铁肩妮子,大寨人民齐上阵,一切都白手起家,一镢一锨地拓荒创业,“日战大寨天、夜战新农村”,勒紧裤腰带地干。大干苦干换来了农业的丰产丰收,亩产达到七八百斤,创造了大寨奇迹。 然而,改革开放让计划经济的大寨无所适从,曾经的“样板”已不再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大寨重新站在了做出选择的关键档口。 1991年,重回大寨的郭凤莲从陈永贵手中接过了大寨这面大旗,成为大寨党总支书记,全面主持村里工作。在郭凤莲的率领下,大寨人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创了一条企业兴村的道路。抓机遇、闯市场、内引外联,兴办企业,大寨人利用自己品牌的影响力,通过招商引资,使农业稳步发展,工商贸业迅速崛起,先后组建了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包括大寨中策水泥厂、大寨酒厂、大寨核桃露饮品

惠民街道惠民新社区建设规划说明

惠民街道惠民新社区建设规划说明 第一章前言 2008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从有利于推进农民集中居住、转换生活方式,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加快城镇化步伐、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有利于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加快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的意见,把“两分两换”试点作为工作主抓手,全面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同时,《嘉善县域村庄布点规划(2009-2030年)》的编制实施,为惠民街道严格按照“1+X”村庄布点规划的要求进行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 2009年7月,嘉善县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惠民从镇转变为街道,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随着嘉善经济开发区的迅速扩张和工业化的加快推进,部分城郊农村转化为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化为市民,城乡分割和差别发展的弊端日益显现,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日益迫切,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惠民街道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重要载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本次规划的惠民新社区正是惠民街道的“1”这个新社区。 本次规划立足于长远发展的目标,在明确新社区用地布局的前提下,落实新社区的建筑形态、建筑空间、建筑环境以及相应的设施配套等,从根本上规范新社区建设,切实提高新社区建设水平,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第二章概述 一、自然条件 惠民街道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水网地区,属北亚热南缘的东亚季风区,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具有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的特点。季风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以冬冷夏热为特征。常年平均气温15.8℃,最低月平均气温和最高月平均气温相差在24 o C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155.7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约为138天左右。降水集中在每年四至九月份,雨量占全年的65%以上,其中4-5月为春雨,6-7月为梅雨,8-9月受台风和冷空气影响,雨水较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左右。 二、现状分析 本次规划用地范围内现有嘉善塘、枫泾塘两大航道从地块中穿过,将地块分成三大区域,为社区景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营造江南水乡的特色。现状用地以农田为主,兼具少量空地、闲置地及部分村镇建设用地,沿河道零星居住着约50户人家,居住形式比较分散。区内地势平坦,除部分的水产养殖塘以外,平均高程在1.70-2.30米左右。现状用地中已有长江路和经一路两条主干道,从南至北贯穿全区,作为小区主要的对外交通道路。另在枫泾塘西侧有一条220kv高压线穿境而过,对地块规划有一定的影响。 地块西侧是已经形成的优家小区,房屋建筑质量较好。惠民卫生院坐落在本地块内,卫生院南侧为市民广场。地块周边还有惠民中心小学和嘉善五中,配套较为齐全。 三、存在主要问题 现状惠民街道的村落发展处于传统的自然状态,由于农民建房的传统习惯与宅基地行政管理的相对松散,造成村庄摊煎饼式的外延扩张,村庄用地较为浪费。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也不尽合理,晒场、庭院、附房等占地比例过大,土地浪费严重。分布形态主要沿河呈线性带状群落分布,导致用地凌乱交织、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缺乏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环境较差,管理不便。现状用地内多数建筑为农民住宅,房屋基本以三楼三底或二楼二底(二层砖瓦房)为主,居住条件基本相似,房屋建造时间集中在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房屋建筑陈旧,质量较差,外观比较老式,缺乏科学设计,房屋结构不合理,内部功能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更高层次的居住要求。 四、新社区发展条件评价 本次规划地块位于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可以依托惠民街道的建设成果。由于周边是嘉善经济开发

大寨的沉浮历史

大寨的今与昔 摘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使大寨散发了无限光辉。大寨模式是当时我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而大寨精神也鼓舞和激发了当时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在他经过特殊年代的洗礼,大寨已经成功的完成了由“政治品牌”向“经济品牌”的转变,形成了新的大寨精神。 关键词:大寨昔与今转变 大寨地处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城东南部,全村有160多户人家,510口人,总面积1.88平方公里,海拔为1162.6米。这里属太行山土石山区,由于长期风蚀水切,地域形成了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形貌。村座落在虎头山下,层层土地在山坡上挂着,旧社会人们常常形容为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亩平,年年灾情多。正是这穷苦的环境,造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 《颂大寨》 全国学大寨, 大寨学全国, 人是千里人, 乐以天下乐, 狼窝成良田, 凶岁夺大熟, 红皮毛泽东, 红逼天一角。 1965年,郭沫若率中国科学院来参观大寨,大寨的巨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以诗的形式,回避写下了他的感受,也表达了他对大寨的真挚情感。 一、昔日的大寨——是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农业学大寨”在全国蓬勃兴起 1、大寨精神的形成以及在山西范围内的广泛宣传 说到大寨就不得不提到陈永贵,陈永贵出身贫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陈永贵接替“主动让贤”的所在村原书记贾进才出任中国共产党山西省

昔阳县大寨村的支部书记,在环境非常恶劣的的大寨村,他带领农民艰苦创业,从山下用扁担挑土上山造田,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事迹被中央政府肯定,毛泽东号召全国要“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因此成为全国的榜样。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他辞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之后在北京东郊农场担任顾问。后来在北京逝世。 大寨在1945年解放,在1946年由贾进才组织了互助组,他和贾承福等人领导当地的贫苦人民搞土改,抓生产,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1947年建立了党组织,1949年随着祖国的胜利解放,昔阳县的生产建设也渐渐步入正轨,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1949年,大寨村粮食平均亩产达175斤,人均占有粮食568斤,村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1] 1953年在昔阳县委的支持下,成立了陈永贵为首的大寨初级农业合作社,合作化时期,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同志以及贾进才、贾承让、梁便良、宋立英等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获得了初步成效,到1955年,成立大寨初级生产合作社,在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的背景下,大寨成立了“新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贾来恒任支部书记,陈永贵任合作社主任。 在陈永贵等的领导下组织广大群众,走集体化的道路,首先向群山恶水展开宣战。铺开了农田基本建设的战场,制定出十年造地规划。那时大寨的地形是由一道道深浅宽窄不同的山沟和沟与沟之间的一道道高低长短不一的坡粱组成,大寨人种的地,不是挂在那些山梁上,就是挤在沟边上。号称观亩土地,东一巴掌,西一簸箕,七零八落分成4多块散布在一面坝上,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七沟八粱一面坡”。黄土高原,荒山秃岭,十年九旱。平时,人们吃水困难,到了雨季,山洪暴发,沟壑惊呼,立时成灾。[2]他们就凭着一双手、两个肩膀、一把镢头、两个箩筐不分昼夜的苦干,河沟造良田,山坡造梯田,花去了十年的工夫,改造了大寨的七沟八梁一面坡,修成了亩产千斤的高产、稳产海绵田。不仅解决了大寨人的温饱问题,而且每年上交国家20多万斤余粮。 1963年,大寨遭受了一场毁灭性的洪涝灾害,山流、地冲、房倒、窑塌,139亩梯田全部被冲光,41亩好端端的庄稼苗淹没在泥水里。全村140眼窑洞倒塌了113眼,125间房子倒塌了77间,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十年心血付之东流。灾后上级领导慰问大寨人,并送来了钱、粮、物资,大寨人没有收下,给国家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