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导学案,练习

导学案,练习

导学案,练习
导学案,练习

1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名校讲坛

1.主题解说

本文是一篇发言稿,同时也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文章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教训,联系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现状,精辟地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希望中国学生对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2.重点突破

论证实验精神的重要,可举事例很多,为什么文中只举了明朝的王阳明和作者自己的例子来论证呢?

提示:议论文中举例要有针对性,要有实际意义。举王阳明的例子,可以有力地说明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中国传统教育对中国学生的影响,很有现实意义;举作者自己的例子,现身说法,有力地说明了有实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这样的举例,有针对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结构图解

提出问题: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传统教育的弊端

分析问题:

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解决问题: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4.拓展延伸

有关“格物致知”的名言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培根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加难能可贵。——爱因斯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朱熹.( ) 埋没.( ) 悄.然( ) 丁肇.中( )

páng( )徨 liào( )望授yǔ( ) 承nuò(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绝不是袖手旁观

....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2)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

....了。

3.依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1)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________(A.测试B.测量C.测评),它需要具体细致的计划。

(2)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________(A.支撑B.支配C.支持)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3)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永远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________(A.

领悟B.领会C.领略)到的。

4.(2014·天津)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B.“假如回到童年”话题征集活动,意在让人们回顾童年,真实感受时代的进步。

C.长篇报告文学《大美昆曲》是一部赞美中国戏曲艺术,讴歌民族优秀文化的作品。

D.是让你的生命更加朝气勃勃?还是让暮气滋长而举步不前?拷问着人生的选择。

5.(2014·黄石)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黄石人民正在为努力建设一个生态良好,产业发达的城市。

B.即使安倍晋三极力兜售他的“和平主义”,因此依然掩盖不了他的“军国主义”野心。

C.六月的慈湖真是游览的好时节!

D.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6.用力扔出纸飞机之前,很多人习惯把纸飞机放到嘴边哈一口气。对此,有不同的解释,请用文学的语言续写一种。

物理学:哈口气,能使飞机头部变重,可以保持稳定性和减小阻力,使飞机飞得更高远。心理学:哈气是在给飞机力量。

文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2月20日下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丁肇中教授做客北京师范大学三帆中学朝阳学校名师讲堂。他在与学生交流时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挑一两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物理、化学、生物等都是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任何理论都不能推翻实验,当实验推翻了理论时,就有了新的理论。”丁肇中的短短数言,深刻道出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执着的创新精神。

而接下来的话题中,“好奇”和“兴趣”是丁教授最频繁提到的词语,“对我来说,最感兴趣的两门课,一门是中国历史,另一门是物理。就我个人而言,所谓的感兴趣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高的分数。”

(选自《现代教育快报》2014年2月25日) (1)材料中,丁教授向中学生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2)如果你在某论坛网站读到了这则消息,你会怎样撰写留言呢?(50字左右)

阅读“在中国传统教育里”到“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选段,回答问题。

8.最符合选段表述的观点的一项是( )

A.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

B.王阳明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C.儒家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

D.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9.选文第①段引用了“四书”之一《大学》里阐述的观点“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

和‘致知’”,有什么作用?

10.选文第③段引用了王阳明“格”竹苦思的事例的结果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1.阅读下面的语句,说说加点词语的作用。

(1)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

..寻求新知识,而是

..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2)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

..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实地的探察,就是

12.选文第④段中说“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联系实际说说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2014·雅安)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201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①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②跟你们一样,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③其实,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荫庇,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梦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④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

⑤我知道,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事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⑥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世故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大学会不会像有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⑦我有一位多年前毕业的同事,在谈到社会、时代时,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适应,而是坚守。”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的一张老照片: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⑧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如此,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

⑨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谢谢大家!

13.选出下列对文意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第⑥段中“粉碎机”这个词语是指具有否定、解构能力的怀疑心态。

B.第⑦段中“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适应,而是坚守”一句中的“适应”就是要顺应时

代潮流,与时俱进;“坚守”就是坚持正确的东西,坚守自己的道德、理想等。

C.从内容可以看出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演讲稿;本文议题比较严肃,但是内容丰富,情

感真挚,语言生动活泼,感人肺腑,发人深省。

D.在演讲中,演讲者以学姐的身份,真情投入,联系自己和在座同学的学习生活,对比

当今和过去,深刻地分析了两个时代的不同特点,精辟论述了北大中文系学生最需要的思想品质,这对我们也很有启示。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5.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照片上的那群知识分子?阅读第⑦段,结合文章简要回答。

16.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简要谈谈。

17.学习过程中总要“怀疑求真”,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

参考答案

1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xī mò qiǎo zhào 彷瞭予诺

2.(1)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2)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3.(1)B (2)B (3)A

4.D(解析:D项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5.D(解析:A项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上“而努力”;B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可将“因此”改为“也”;C项主客颠倒,可将“六月的慈湖”换为“慈湖的六月”。)

6.示例一:我以为是要先给飞机一个吻,这样飞机才会飞到亲人和好朋友的手里。

示例二:哈气是一种把自己的愿望放进去的仪式。

7.(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挑一两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2)示例:丁教授,感谢您对我们学习的指导。我认为您说得非常对,一个人所学应该专,这样才能在某个领域做出成绩,您现身说法,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了这个道理。

8.A

9.从中国传统教育里提出“格物”“致知”,既点明题旨,又表明这一观点由来已久。

10.结果失败了,错在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是探讨自己。这个事例证明儒家“格物”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11.(1)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点明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2)连用两个“就是”,以肯定的语气说明现代学术的基础与实验的紧密关系。

12.示例:不正确,经书上的道理可以“推之于四海”是说任何地方都适用,“传之于万世”是说任何时候都适用,显然,具有了绝对性。如:经书上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思想在我们这个时代显然落伍了。

13.B

14.怀疑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信仰(或我们更需要信仰)。

15.为了论证中心论点(“我们更需要信仰”);西南联大时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物质匮乏,生活困窘,但是他们有坚定地信仰,胸怀天下,追求学问,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他们值得我们学习。

16.提示:围绕信仰、骨气、理想等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7.【例文】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些原来正确的理论,也会过时,并不是永远正确。书本上介绍的知识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但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研究得不够深入。例如,观察细胞的结构,由于当时使用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高,看到的事实有限,就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而现在有了放大倍数更高的电子显微镜,能观察得更细微,当时正确的理论,可能现在已变成不正确了。所以不是书本上所说的都对。是否对,还是以是否符合事实为准。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追求真理,要有求真精神。

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第二单元导读课 人教部编版

第二单元整读课导学案 【导学目标】 1.认识32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 写30个词语。积累寓言故事或成语故事。 2.能读准文言文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4.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的道理。 5.根据词语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6.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导学重难点】认识生字、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导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预习反馈 1.出示图片,把图画的意思说清楚,引出本单元主题。 2.浏览这一单元的内容,明确本单元要求学习的课文。出示本単元课题《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池子与河流》目标定向,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这四篇课文。出示阅读提示:(1)初读课文,划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多读几谝,难读难认的词语做好标记。(2)再读课文,

画出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并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合作交流,点拨指导设计闯关游戏,检预习情況。 二、课堂探究 第一关:小组合作学生字 1.借助学习单,同桌之间你指我认、我指你认 难读词语重点读。 2.归类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 3.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读生字。重点指导多音字“称"和“禁”。 第二关:交流展示 1.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预设形近字归美识字法。 2.观察这些字的特点,明确偏旁。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艳”和“霜”。横画:从左向右书写,要写的平稳,多条横排列时要注意长短变化。 4.学生练写,注意书写经势。 三、当堂检测,课文朗读我最棒 (一)小组交流喜欢的句段。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有困难的句子小组内共同解决。 (二)出示生字较多和难读的句子。 1.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2.“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图文转换复习导学案

图文转换复习导学案 编制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1)分析图画、图案、图表等有关材料的内容,理解其蕴涵信息的能力; (2)辨析或挖掘某些隐含信息的能力; (3)对材料进行综合性鉴赏评价或推断的能力; (4)准确概括、描述图画、图案、图表信息的能力。 【考情分析】 (1)综合性强。图文转换涉及语言表达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及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 (2)紧扣时代脉搏。所选用的材料大多来自报刊、网络中反映社会现象或生活现象的漫画、新闻图片、调查材料,以及国内外某些节日或社团活动所采用的徽标,能紧扣生活或时代的脉搏。 【考点精析】 一、图文转换的特点 有内涵——所给材料均蕴涵一定的信息,或揭示某种现象,或表达某种寓意。 有规律——所给材料往往有特定的规律,由此可得出判断。 【特别提醒】做任何图文转换题,都要根据要求认真分析所给图画(徽标、图表),同时还要有主题(话题)意识,因为题目往往紧扣图画(徽标、图表)的主旨或主要话题来设置。 二、三种常见的题型 图文转换就是根据图(表)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它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表文转换和图文转换。其中,图文转换又分为图画类、徽标类和漫画类。 一、漫画类 所谓“漫画”,就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 漫画一般主要由标题、画面、寓意三部分组成,标题和画面是显性的信息,而寓意则是隐性的信息。根据这一特点,结合语言表达的考查要求,命题一般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描述画面,(2)揭示寓意,(3)拟写标题,(4)综合考查。 1.描述画面 描述画面,具体来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

阅读课学案(语言知识)

Unit 3 Science and nature Reading The second period Language points 1. On the one hand, some scientists point out that if you clone an embryo, you can … ____ ____ _____ _____,many people, ________ some scientists, disagree and fear that if mankind _______ ______ nature in this way, they may be 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a real-life Frankenstein?s monster.(Lines2-7)另一方面,包括一些科学家在内的许多人则持不同意见,他们担心如果人类用这种方式干涉自然,那就可能离制造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弗兰肯斯坦怪物不远了。 ①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一方面…另一方面… On one h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will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people. On the other hand, it will speed up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短语) at hand在手边,在附近 by hand亲手,手工 in hand手头现有的,正在进行,在处理 hand in hand手拉手 Hands up! 举起手来! Hands off! 请勿动手!不许干涉 ②point out 指出 He pointed out my mistake. 他指出我的错误。 point at/point to 指着,指向某人或某物(两个词组可互换使用) He pointed at/ to a picture. point at 对准,瞄准(某人用枪对准某人某物等) They pointed at her head but she was not afraid. point to 表明,指向(主语为证据、时针以及宾语为某一方向时) The evidence points to him as the criminal. The hands of the clock pointed to half past three. The compass needle points to the north. ③toy with 戏弄;摆弄, 轻率地对待 She toyed with her pencil while she listened on the phone. You shouldn’t to y with great issues. He toyed with the idea of writing a play. ④on one?s (the) way to doing sth. “正在做某事的过程中;即将,快要”. to是介词,后接名词、代词或动名词短语 on one’s/the way to something/ doing something 快要,将(close to doing something) 1) I’m well on the wa y to completing the report. 我就快把报告写好了。 3)He is on the way to becoming a doctor. 他就要成为医生了。 2) More changes are on the way. 更多的变化就要发生了。 (短语) on one?s (the) way to在去…的途中 by the way顺便问问,顺便说说 by way of途经 in a way 在某种意义上,在某种程度上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导学案(李敏莹)

阅读在于思考与积累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导学案 一、学习背景及学法指导: 课外阅读对学生拓宽视野,性情的培养,人生的成长等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从同学们写的读后感看,大家对所看的书理解并不透彻,写起读后感来更是草草了事。同学们学业负担不少,看书时间有限,如何能让同学们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去看有用的书,把书真正看懂,看明白,提高阅读效率?这是迫切面临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感受童年的主题。我们开展阅读高尔基的《童年》,希望以此为例学习如何读好一本书。 《童年》是外国名著,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同学们阅读可能起来有点困难,自觉阅读兴趣也不浓。老师设计一个学习方案:先明确读一好一本书需要思考与积累;然后运用浏览、略读、粗读等方式了解故事大意,人物特性等;最后运用精读与品读让你深刻或精彩部分进行分析评价,并积累好的词句与精妙写作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先整体后部分。 二、学习资源: 1、《童年》的基本常识。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称赞他:“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代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早年丧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底层人民痛苦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这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根据他不平凡的早年经历,他创作了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他还有著名的散文诗《海燕》。 2、《童年》的内容简介。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表现了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小市民丑陋和愚昧的生活风貌生活状况。 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练习课导学案

第4课时练习课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含义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2.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3.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4.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优点和作用,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并提出问题。 学习难点能根据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导案达标检测 知识点1: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数据分析 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 育民小学四年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 如下表。 请根据以上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 图。 (1)女生成绩在1.41m以下为不及格, 男生成绩在1.48m以下为不及格,男生成 绩在1.42m~1.48m的有5人。男生和女生 不及格的各有多少人? 分析:在纵轴上确 定人数,根据数据的大 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 条再根据图例给直条 涂上不同的颜色或底 纹。女生1.41m以下的 有5人,而男生1.41m 以下的有2人, 1.42m~1.48m的有5 人,那么男生不及格的 就有7人。 下面是四(1)班同 学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 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填一填。 (1)四(1)班最喜欢 吃()的人数最多, 是()人,最喜欢 吃()的人数最少, 是()人。 (2)你还得到了什么 答案:统计图略。 (1)男生不及格的有7 人,女生不及格的有5 人。 (2)答案不唯一。

(2)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信息? 答案:(1)茄子45白 菜39 (2)略 知识点2:统计图纵轴上的第一格表示的含义。 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三第3题 下面是某市人均寿命统计表,请根据 表中数据完成统计图。 某市人均寿命统计图 (1)完成这个统计图后,你有什么感 想? (2)你对大家有什么建议? 分析:当一组数量 很大且比较接近时,为 了制图和数据分析方 便可将0往上的第1 格画为折线,表示它与 其他格表示的数量不 同,它可以依据具体情 况表示不同的数量。 观察统计图,回答下 面的问题。 (1)哪种酸奶第一 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 多?多多少? (2)请你分析一下 这种酸奶销售量多的原 因。 答案:(1)(180+160+140) ÷3=160(箱) (130+180+200)÷3=170 (箱) 170>160, 170-160=10(箱)B种酸 奶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 售量多,多10箱。 (2)略 答案:(1)人均寿 命在逐年增加。女人的 寿命比男人的寿命长。 (答案不唯一) (2)建议男人少抽 烟,少喝酒。(答案不 唯一) 知识点3: 看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教材第100页练习二 下图是我国2006-2011年电话用户数 统计图。 我国2006-2011年电话用户数 分析:要判断出哪 年的固定电话用户最 多,哪年的移动电话最 多,首先要在复式条形 统计图中找到每一年 中代表固定电话和移 下面是某小学四、五 年级向希望小学捐书统 计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将 统计图补充完整。

高三语文总复习提炼语意之图文转换教学案

提炼语意之图文转换 教学目标: 1.了解图文转换常见题型 2.归纳总结每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难点:同教标“2” 教学过程 一、典题例析 (·江苏卷)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 ..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典题解析〗本题考查“提炼语意”的能力。此题以图表形式出现,要求归纳作家渐至成熟的一个结论。一方面要求将图表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另一方面还要求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和概括。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作家的“渐至成熟”。“不成熟”指的是“处女作”,“成熟”指的是“代表作”。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发表处女作的人主要集中在30岁前,发表代表作的人主要集中在26岁至40岁。这正好说明大多数作家要花上十年左右的时间不断创作,方能达到创作上的成熟。 参考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总结】:图表分析类的解题方法 图表分析类。 所谓“图表”,是指反映事物发展变化情况并注明各种数据的图和表的总称,如统计表、示意图等。“图表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图表相关元素的分析、比较能力,对图表反映出来的特点、规律的综合、归纳能力,根据图表信息作推断的能力,将解读的结论用合乎题干要求的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因此,读图表时我们要重视以下几个要素: (1)注重整体阅读。 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图表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

搜索出有效信息。 (2)抓住不同图表的特点。 具体而言,不同图表的构成要素不同,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遗漏信息。 (3)重视数据变化。 我们要重视图表中的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个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出观点的源头。 (4)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面的“注”。 (5)重视归纳概括。 这类题的转换点在于用文字语言对图表解读的结果作归纳概括。作答前要准确分析图表中所列要素的相互联系、数据变化的特点,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再归纳概括为文字结论。 二、当堂练习 对点攻关P26 1.(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表格,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D (“所有人的阅读方式”表格中无依据,属于无中生有。) 2.(扬州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公布了对日美中三国7233名高中生进行的调查结果,下面对表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D (“要树立奋斗目标”,此说法在图表中没有依据。) 三、课后作业 单元集训P9 4—6题 教学过程 一、典题例析 (·全国新课标卷Ⅰ)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语文园地》第一课导学案.doc

《语文园地》第一课时导学案 设计者:丛台区广安小学冯玲玲 学习目标: 1.学习分清主次的阅读方法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积累一些传统习俗及其寓意。 学习重点: 1.分清内容主次,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的好处。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交流平台” 1.我能读通顺“交流平台”中的内容,画出读懂的语句并在旁边做批注,我 的感受是 。 2. 我还知道文章也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是 3. 如果我来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我会从以以下几方面来介绍 重点介绍简单介绍 我这样写的原因是: 二、走进“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运用 1.我能读通顺句子,比较句中加点的词语我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在括号里填入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 语。 (1)节日期间,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故宫博物院人头攒 动,八达岭长城(),南锣鼓巷(),什刹海()。

(2)花园里,各色的月季欣然怒放,艳丽的桃花(),热情的杜 鹃花(),美丽的海棠(),到处花香醉人。 (二)习俗寓意 1.读一读,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说说下面两种习俗的寓意。 过年的时候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上雕刻蝙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还知道下面的习俗和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导学与训练(1)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导学与训练(1) 未 2009-05-02 2252 第四单元 篇目介绍<<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我有一个梦想>>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单元概述 这个单元主要指导学生侧重拓展运用,学习演讲辞。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都非常善于利用这种表达方式。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向来以含蓄内敛著称的中国人也越来越重视演讲的作用。在中学阶段学习演讲的技巧,体会演讲的魅力,提高演讲的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 从内容上来说,本单元三篇演讲辞各有侧重。《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是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对青年学子们的谆谆教诲,意在为北大树立新的学风、校风。《我有一个梦想》是马丁.路德.金在25万人的盛大集会上发表的著名演说,他围绕着黑人在美国社会处处受歧视、受压迫的苦难处境,提出自己内心的梦想,表达出广大黑人共同的心声,意在为自己的黑人同胞争取自由与平等的权利。《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篇悼词,是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所发表的讲话,意在追述马克思的一生以及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表达自己和全世界无产者的沉痛悼念之情。三篇演说辞涉及教育、政治、哲学、等各个领域,题材非常的广泛,富有代表性。学习这些文章,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思想,提高人生的境界。 从风格上来讲,这三篇演说辞各具特色。有的心平气和,诚挚恳切;有的慷慨激昂,奔放热烈;有的高屋建瓴,深刻透彻;有的条分缕析,逻辑严密……但无论哪种风格,都与他们各自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取信于人、不夸夸其谈的内容水乳交融,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体会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多方面了解演讲辞的特点,体会演讲辞优美的文辞和适当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 【方法指要】 演讲一般来说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颂扬什么,反对什么,往往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因此,欣赏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旨,明确的主要观点.其次,演讲要以说服听众为目的,往往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教学时还要启发学生理清文章中的结构层次,分析其说理的深刻透彻,体会其丝丝入扣的论证力量.另外,演讲还讲究内容的鼓动性和表达的综合性,演讲者总是以自己的

中考语文图文转换题型综合复习导学案

图文转换题型综合复习导学案 【课前反馈】 【学习目标】 1.了解图文转换题的相关知识,明确考点。 2.掌握图表转换题的命题特点与解题方法。 【自主学习】 阅读下面中考图表转换题,了解题型特点以及考点。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 (1)根据上图,至少可以得出如下两个结论: (2)针对你得出的结论,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 下表是2012年4月19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注:“阅读率”指有经常阅读行为的国民在全体国民中所占的比例。“数字媒介阅读”是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读取等阅读方式。) (1)根据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2分) (2)结合生活实际,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2分) 题型特点: 考点: 阅读率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 传统报刊阅读率58.4% 50.1% 46.9% 45.6% 41.3% 数字媒介阅读率9.1% 24.5% 24.7% 32.8% 38.6% 时间

【合作探究】 一、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 (1)根据上图,至少可以得出如下两个结论: ① ② (2)针对你得出的结论,谈谈你的看法。 学法指导: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第二步,认真思考,寻找规律; 第三步,准确归纳,简明表达。 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 下表是2020年4月19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注:“阅读率”指有经常阅读行为的国民在全体国民中所占的比例。“数字媒介阅读”是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读取等阅读方式。) (1)根据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2分) (2)结合生活实际,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2分) 阅读率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 传统报刊阅读率58.4% 50.1% 46.9% 45.6% 41.3% 数字媒介阅读率9.1% 24.5% 24.7% 32.8% 38.6% 时间

导学案及课后练习题

《再别康桥》导学案 【课文】 再别康桥徐志摩 ①轻轻的我走了,⑤寻梦?撑一支长篙(gāo), 正如我轻轻的来;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轻轻的招手,满载一船星辉, 作别西天的云彩。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②那河畔的金柳,⑥但我不能放歌, 是夕阳中的新娘;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波光里的艳影,夏虫也为我沉默, 在我的心头荡漾。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③软泥上的青荇,⑦悄悄的我走了,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正如我悄悄的来;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挥一挥衣袖,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带走一片云彩。 ④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注解:青荇:即荇菜。浮藻:浮在水面上的藻类植物。 漫:悠闲,不受约束。溯:逆水而上。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自然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的依恋之情。 2、指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3、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中的三美主张。感悟徐志摩的诗风。 教学重点:朗读体味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意象的运用 【知识链接】 1、识作者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他是主要成员之一。1931年因飞机失事遇难,时年35岁。 徐志摩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和谐。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2、知背景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此留学,并在此遇到了年轻貌美的才女林徽因,度过了他一生当中最幸福的时光。 1928年秋诗人重到英国,《再别康桥》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故地重游、再次离开康桥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课前预习】 1、字音字形 河畔.( ) 荡漾.( ) 青荇.( ) 榆.阴( ) 揉.碎( ) 浮藻.( ) 长篙.( ) 漫溯.( ) 斑斓.( ) 笙.箫.( ) 2、常识填空 徐志摩,(诗派)主要成员之一。他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和谐。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等,代表作《再别康桥》。 “新月派”提倡“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 A 、B 和 C 。A是指在韵律方面给人的美;B是指外观整齐,给人建筑的美感;C是指描写的内容方面给人的美。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了解学习诗歌目的,以及本课目标) 二、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全诗共七节,概括每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根据诗歌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将诗歌分为三层。写出层意:

研究课学案--阅读理解

Book3-Unit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Reading Comprehension A It seems that travel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modern life. The fastest way of travelling is by plane. You can travel by plane in one day to places which is took a month or more to get to a hundred years ago. Travelling by train is slower than by plane, but it has its advantages. You can see the country you are travelling through. Modern trains have comfortable seats and dining-cars. They make even the longest journey enjoyable. Some people prefer to travel by sea sometimes. There are large liners or riverboats. You visit many other countries and different parts of your country on them. Ships are not so fast as trains or places, but travelling by sea is a very pleasant way to spend a holiday. Many people like to travel by car. You can make your own timetable. You can travel three or four hundred miles or only fifty or one hundred miles a day, just as you like. You can stop wherever you wish where there is something interesting to see, at a good restaurant where you can enjoy a good meal, or at a hotel to spend the night. That is why travelling by car is popular for pleasant trips , while people usually take trains or places when they are travelling on business. 1.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alk about? 2.How many kinds of transportations can you find in the passage? What are they? 3.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these transportations? 1)Travelling by plane is the _____________way. 2)Travelling by train can make the long journey _____________. 3)Travelling by sea is a _______way to spend your holiday. 4)It is _________ to travel by car because you can make your own timetable. 4.If you travel on business, what will be the best way for you? 5.Match the following words with the similar word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1)Advantage a trip 2)Journey happy 3)Liners schedule 4)Pleasant good things 5)Timetable ships B Car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life in the United States. Most people feel that they are poor without cars. Though he is poor, he doesn’t feel really poor when he has a car. Henry Ford was the man who first started making cars. Maybe, he didn’t know how much the car was going to affect the United States. The cars made the United States a country on wheels. And they have helped to make the United States a rich and modern country. The car has become popular in the United States today. The country is a very large one. The Americans like to move around in it. It is the easiest and cheapest to travel in cars. With a car, people can go to any place without spending a lot of money.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at do American people think of cars? 2)What do cars mean to the United States? 3)Is it the best way to travel by car in America? Why?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全导学与训练上册

第一单元我爱我家 1、我佩服的同学 一、目标导航 同学们,我们在一个班级里学习了一年了,在这一年里,你一定看到了同学的表现,那么,你认为咱班谁最棒?你欣赏他们什么?用你喜欢的方式赞美他们吧! 二、快乐演练 1、在班里找一找,比一比。 学习最好的是。唱歌最好的是。 写字最棒的是。画画最好的是。 劳动最好的是。跑步最快的是。 我最佩服的是。因为。 2、我会说: 1、和你佩服的同学相比,你有哪些长处和不足呢?

长处 不足 2、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让别人佩服的人? 一、轻松阅读 小故事: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四、实践园地

1、你一定与你佩服的同学合过影吧,找出一张与他们的合影照片贴在下面,告诉大家你感受最深的小故事好吗? 我最佩服,因为 。 2、了解一下我们的家人,他们有很多特长值得我们学习哦!我们来做一张家人特长卡,贴在家里,以便大家互相学习!

2、找长处 一、目标导航 一个人,一个样,周围的伙伴都很棒,与人相处看长处,团结友爱共成长。 二、快乐演练: 1、你用下面的词语说句称赞的话送给同学。 上课专心听讲、书写工整、认真学习、勇敢、善良、文静、细心、歌声甜美、活泼开朗、尊敬老师、成绩优秀、热爱劳动、诚实、爱读书、数学好、舞姿优美…… ,你,你真棒! 2、我会判 1、李红歌唱得好,但我学习比她好,所以她不值得 我学习。()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11讲图文转换导学案

第十一节图文转换 一、预习目标 1. 了解中考语文对图文转换能力考查要求。 2. 掌握图文转换题目特点及解题方法技巧。 二、预习要点 掌握图文转换题目特点及解题方法技巧。 三、复习要点回顾 (一)图文转换题的题型 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1、表(格)文(字)转换题;2、图文转换题;3(漫)画文(字)转换。 从表达角度分为:直接表述图表信息和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题两种 (二)解题指津 表文转换题 所谓表文转换是指把图表内容转化成文字表述。这是一种较新的题型。图文题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表文解答题就是要求考生具备对图表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将图表中包含的信息用适当的语言表述出来,说到底仍是在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综合能力。 “图表”类题目的常见题目有三种:一是概括或解读图表的内容,二是探析结论原因,三是与图表相关的开放性题目。具体解答此类题目,要抓住图表中每一栏、每一格中所透露出的文字和数字信息,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抓住图表中事物的主次,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整体阅读。应当先对图表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 ②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些问题,而这可能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③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等。 ④把握考题要求。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 ⑤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先从内容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 表文转换题解题思路及注意事项 答题技巧: ①对图表基本内容进行概述:要忠实于图表,不要想象或虚构,主语一般是题目的调查

《彼得潘》阅读课教案导学案

《彼得潘》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完整本书,感受《彼得潘》的主题。 2、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讨论,感受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3、在阅读中真诚地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同悲同喜,畅谈情感体验。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烦恼吗?你们的烦恼是什么?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我们都希望能过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可这样的生活在现实中基本不存在。但我知道有一个地方可以让孩子们忘记烦恼,那就是《彼得潘》里面的梦幻岛,听说那里没有父母的唠叨和管束,只有瑰丽的景色、有趣的游戏和刺激的探险,让我们走进《彼得潘》,开启快乐岛的旅程吧! 二、作者介绍 《彼得·潘》是苏格兰小说家及剧作家詹姆斯·马修·巴利(1860—193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该故事原本为舞台剧。 詹姆斯·巴利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1860年生于英国东部苏格兰农村一个织布工人之家,自幼酷爱读书写作。1882年毕业于爱丁堡大学,从事新闻工作数年,后来开始创作小说和剧本。他创作了一系列成功的小说和剧本,但真正令他名声大噪的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彼得﹒潘》。在这部作品中,他创作出一个永恒的男孩儿——彼得﹒潘,他陪伴着各国的孩子长大,他的创作者詹姆斯﹒巴里也因此成为世界知名儿童文学作家。1928年当选为英国作家协会主席。他一生为孩子们写了许多童话故事和童话剧,而《彼得·潘》则是他的代表作,影响最大。 写作背景: 艺术源于生活,《彼得潘》的故事中有作者的人生奇缘,也有他成长的烦恼。 1860年5月9日,苏格兰一个普通的织布工人家庭迎来第九个孩子,他就是日后永无岛的缔造者、英国著名剧作家和小说家詹姆斯·马修·巴利。身材弱小的小巴利很喜欢用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家人的注意,也因此酷爱读书,巴利六岁那年,哥哥戴维滑冰时意外身亡,母亲伤心欲绝。懂事的小巴黎从此更加愿意多讲故事,希望能逗母亲开心。渐渐长大的巴利还经常扮作哥哥的样子,缓解母亲对哥哥的思念。这段伤心往事可能在巴利心中最早刻画出彼得.潘的雏形,一个永远无法长大的小哥哥。 在爱丁堡大学毕业后,巴黎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他热爱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早期作品多为描述苏格兰风土人情,他也因此成为“菜园派”作家,25岁时,巴黎移居伦敦,当起自由撰稿人,开始创作剧本和小说。 巴利在伦敦的家离肯辛顿公园不远,他时常会路过这座昔日帝王的皇宫花园。一日,他巧遇几个孩子,扮演仙女和海盗,嬉戏打闹,素来喜爱孩子的巴利,看得开心,便也加入游戏,陪他们一起玩耍。巴利心中那个长不大的小男孩终于有了具体的模样。巴利送孩子们回家时才知道这几个孩子是邻居戴维斯的儿子。就这样,巴利遇到了此生最重要的缘分。邻居家的三儿子名叫彼得,后来变成了小说中家喻户晓的彼得潘。人生如戏,几年后,孩子们的亲身父母先后因病逝世。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 10.3专题十 图文转换 技巧

技巧关 技巧精点 一?命题把握 图文转换题综合考查同学们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出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图表的寓意?观点?从2020年考查情况来看,图文转换题涉及抗震救灾?农民工权益?节水?全民读书活动等内容,广东省则是我国不同民众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的内容,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新生活?新问题?可见关注最新生活,关注地域特色应该为命题的重点,那么2020年我省高考在图文转换上最大倾向就是综合性变强,即使只有一问,也很可能隐含多种要求?同学们记住,无论题怎样变化,这类题型的解答技巧还是承传性? 二?应答技巧 1.概括寓意的方法 概括画面的主题,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或歌颂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画面所揭示的主题?解答时,千万不要忘记采取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彰显画面意义? 2.拟加标题的技巧 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含有揭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拟定标题先要分析出漫画讽刺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然后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 3.描述画面的原则 描述画面,具体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描述时要遵循以下原则: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适当的表达方式? 4.综合考查题的答题要领 这种题型是将图文转换和编拟公益广告语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简明得体的能力?答案必须涉及图文内容?主题和公益广告三个方面?解答时,要注意考查的角度和要求,可在理解图文内容的基础上,紧扣画面内容? 三?常见失误 图文转换题型常见失误是答案表述啰嗦,缺乏条理,最难最关键的就是怎样用语言来组织答案? 同学们往往不注意题目要求,或一五一十地把图表内容说明出来,其中夹杂着很多数据,语言不简练,思路不清晰,或过于笼统,不得要领甚至不着边际,但前者情况较为普遍?如对坐标曲线图的分析,同学们或以年份为主,或以产量?发展状况为主,或把两者交织在一起分析;又如复杂表格的分析,总是片面的就一个角度来回答?解题时,要综合分析三个角度:横向角度?纵向角度?斜向角度(主要是数据变化)? 总之,答案组织表述要全面准确反映图表信息,要有条理性,要符合题干要求? 高效作业 1.在课外科研活动中,一位中学生采用微波加热黄豆种的办法进行“发芽实验”,发现微波处理时间长短对黄豆芽长度有不同影响,并用曲线表示了这项实验的结果?请根据下图,用概括的语言,写出反映黄豆发芽状态的结论?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四导学案习题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四》导学案习题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四》导学案习题教案 练习四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计算题。 1、口算。 0.8×100= 4.37+2.3= 5-0.12= 0.14+0.9= 10×1.3= 3.43+0.08= 0.7×0.7= 0×8.9= 2、竖式计算。 14.05-9.48 10.5×4.6 3、脱式计算。 3.6×10.1 5.2×( 4.7-1.9) 0.98+4.3×

1.25 二、填空题。 1、0.34里面有()个十分之一和()个百分之一。 2、在17、9 3、180、275、89、127和90这几个度数的角中,是锐角的有(),是钝角的 有()。 3、圆柱从上面和下面看到的图形都是()形。 4、一个长方体一次最多可以看到()个面,最少可以看以()个面。 5、桌子上放着一些小正方体,如右图所示。 从前面看,会看到(), 从右面看,会看到(), 从上面看,会看到(), 从后面看,会看到(), 从左面看,会看到()。 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 1、从不同方位观察课桌,看到的样子是相同的。() 2、观察物体时,距物体越近,看到的物体越大。() 3、观察天体时,月亮比星星大,说明月亮距我们较近。() 4、从任何方位观察皮球,看到的样子是不相同的。() 5、一个正方体,无论在哪个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6个面。() 四、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球,无论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图形都是()。 A、正方形 B、长方形 C、圆形 2、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面。 A、6 B、4 C、3 3、最少()个正方体才能搭成一个大正方体。 A、8 B、4 C、2

2019-2020年五年级下册主题学习丛书阅读汇报课导学案

2019-2020年五年级下册主题学习丛书阅读汇报课导学案 导学目标: 1.阅读“真爱无声”这本书上的有关文章,学会每篇故事上的生字,读懂每篇故事的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2.父爱是理性的、内敛的,充满了智慧和责任。父爱是人世间最具力量的爱,是塑造优秀品格的人生教科书,是激发力量的精神源泉,是滋养心灵的情感雨露。母爱是一首田园诗,纯净清淡、沁人心脾;母爱是一幅山水画,铅华洗尽清新自然……快速阅读“真爱无声”这本书,让我们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感悟父爱,体味母爱,思考父爱,分享母爱。并从你喜欢读的那些文章里,写下读后的体会和感受。 3.读懂每篇文章的内容,完成每篇文章后的温情提示。 导学重难点: 1.通过主题学习《真情无声》的朗读品味,让我们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感悟父爱与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体味父爱与母爱的温馨与纯净,思考父爱与母爱的广阔与深远,分享父爱与母爱的甘甜与快乐…… 2.读懂每篇文章的内容,完成每篇文章后的温情提示。 突破措施: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有感情的朗读理解故事内容,感悟作者情感,然后完成课后提示。 课前准备: 主题学习丛书《真爱无声》 课外挤时间阅读你喜欢的篇目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真爱无声》这本书是我们第五单元主题学习的主要内容。阅读《真爱无声》这组故事里的文章,你会懂得,父爱是理性的、内敛的,充满了智慧和责任;父爱是人世间最具力量的爱,是塑造优秀品格的人生教科书,是激发力量的精神源泉,是滋养心灵的情感雨露……阅读《大爱无言》这组故事里的有关文章,会让我们感受母爱是一首田园诗,纯净清淡、沁人心脾;母爱是一幅山水画,铅华洗尽清新自然……让我们从这些故事中汲取生命的感悟和成长的力量吧! 二、合作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同学回报自己阅读的篇目(小组长做好记录),并准备好要交流的内容。 2.老师引导学生从下列内容进行交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