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讲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讲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讲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讲课教案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

古代埃及

1. 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 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西亚国家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①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②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③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4. 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 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

影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古代印度

1. 自然环境:位于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土壤肥沃,河水丰沛,农业发展

2. 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3. 种姓制度

注: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4. 佛教: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

②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③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摆脱欲望,刻苦修行才能拜托苦

④发展: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佛教兴盛一时

⑤传播:一个是北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再有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称为北传佛教;另一支向南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称南传佛教

5.佛教传入到中国的时间:西汉末年公元元年前后

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早期国家与社会

1.形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商建周,定都镐,史称西周(亡于公元前771年)→公元前772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 夏朝: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②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③最后一任国王是桀

3. 商朝:

①青铜铸造业发达

②商朝出现了甲骨文

③甲骨文的意义:我国有可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

4. 西周:

①分封制:(内容+影响:P12)

②礼乐制度:(目的+要求P12)

注:商和西周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西周分封制哪些人受封?国王亲属、功臣、前代贵族

分到什么东西?授民授疆土

有什么义务?诸侯服从周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物,保卫周王室

有什么影响?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王控制区域西周的礼乐制度用来干什么的?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孔子为什么推崇礼乐制度?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有无消极影响?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分封制度、礼乐制度、宗法制度的实质是什么?等级制度,是周朝维护统治的工具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1.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2.齐恒公称霸:

①原因:

①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齐国富强

②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③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②时间:公元前7世纪中期举行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承认他的霸主地位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三分晋国——韩、赵、魏三个国家

1.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

2.社会发展:春秋时期,我国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牛耕,这大大促进了生产发展,春秋晚期,新兴地主形成,社会结构发展了深刻的变化

3.变法运动: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最大影响)

4.商鞅变法:

①背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形势,秦国打出富国强兵的旗号,掀起变法运动

②时间人物:公元前395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③内容+影响:

内容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奖励军工,,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建立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影响:与其他各国相比,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是秦国从此强

盛起来,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④性质:一次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

⑤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深得秦孝公的重用符合历史潮流

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

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

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背景):

①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私学兴起

②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

学派代表人物国别时代主要主张

儒家孔子(创始)鲁国春秋①“仁”即“仁爱”“克己复礼”

②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③“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著有《论

语》

孟子楚国战国“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老子(创始)邹

国春秋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文物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 解释题目:“人猿相揖别。”——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目前基本公认的科学论断是什么? 但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新——¬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也许会有新的结论。我们要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推动人类向前发展。 学习新课: 一、从猿到人 1、进化中关键的一步——直立行走 小组讨论:直立行走有什么作用? 提问:是什么原因促使古猿改变原来的行走方式而站立起来的? 那么,直立行走为何能实现?——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 劳动不仅使猿直立行走,还促使人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 提问:观察P5图,比较人手和猿手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 猿手的大拇指不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人手大拇指增长,大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拇指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2、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制造工具 展示一些旧石器的图片 提问:这些石器是怎样制成的?使用这种石器的历史? (已有二三百万年) 旧石器、新石器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概念 3、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看P6《古人类分布图》回答: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 气候有什么特点? 继元谋人之后,已发现的中国境内的古人类中比较著名的有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1 社戏 知识与技能 体会江南水乡的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重点 1.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2.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 难点 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课文录音磁带、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童年是自由的天堂,人们成年后回忆起往事,总是对它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鲁迅怀念童年时代的小说——《社戏》,体会一下这位伟大的斗士对童年时代生活的怀念和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本文是鲁迅192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以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鲁迅母亲的娘家在绍兴附近的平桥村,童年的鲁迅因此有机会与农民的孩子交朋友,并了解农民的生活。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同情农民、歌颂农民的篇章,《社戏》就是这类作品中的名篇。 1.听课文朗读音频,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3.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本文一共写了八件事,分别是: ①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②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③看社戏前的波折;④夜航去看社戏途中;⑤去赵庄看社戏;⑥看社戏后归航;⑦偷豆;⑧六一公公送豆。详写的是:③④⑤⑥⑦;略写的是:①②⑧。 4.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演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内容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5.本文的中心情节是什么?文中围绕中心事件又写了哪些事情?请写出每件事的主题词。 赵庄看戏。又写了戏前波折,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归航,偷豆。 1.“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 在春末夏初。因课文中“消夏”“扫墓完毕之后”“罗汉豆成熟”“两岸的豆麦”这些写的是春末夏初时的景物。 2.“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 “我们”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钓钩,“伏在河沿上去钓虾”,“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们也都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我”看着在清澈的河水中,呆子似的虾“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被钓上来,自然乐趣甚浓;吃着自己和小朋友一起钓来的虾,乐在心里。 “我们”还常一同去放牛。黄牛水牛都“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诗经》,“却全都嘲笑起来了”。这嘲笑是善意的,实际是鼓励“我”大胆些、勇敢些。“我”怕牛,还因此被嘲笑,却还跟着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远远地跟着,站着”。在这放牛被嘲当中,更表现出彼此的亲密。“我”跟着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种浓浓的乐趣。 3.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起什么作用? 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自然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 4.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看社戏前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扫兴。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首先解决了船的问题,接着又提出三条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都识水性。还用写包票作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这才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这样叙写既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的性格,又使文章跌宕起伏。 5.“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这些误认表现了什么? “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曾产生过两点误认: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二是把“渔火”误认为戏台上的灯火。心急才产生了误认,写这两点误认,既构成了情节的曲折,又进一步表现出“我”急欲去到赵庄,看到演戏的心情。 6.齐读课文第11~13自然段,讨论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月夜行船时沿途景色的,这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一、说教材: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测量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概念,初步会画出平行 四边形底上的高。 说教法:新教材的引入方法与以往的不同,是采用两条等宽色带进行交叠后产生 的四边形来引入平行四边形的。首先突出的是平行四边形“面”的形象,然后再 到“边”(面的边缘)。教学分两两个环节。第一步是认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 察两条互相平行的透明色带交叠出的四边形,进而观察这些四边形的特点。学生 通过操作、比较、思考后发现:这些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然后引导学生 小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给出数学记号。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例子,一方面可以丰富对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认识。 第二步是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条边都可以为底边,那么从底边的对边上的一点出发做底边 的垂线,该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该底边上的高。然而“高”的概念对学生来 说不容易建立,以为学生在生活经验中的高,往往是身高、树高、塔高等,指的 是直立于地面上的对象的高度,隐含着垂直的定义。因此教材中,我从垂线这一 概念引入,再通过垂线段建立起高的概念,同时进行操作观察,这些高的位置与 关系。从中得出:同一底边上可以画出无数条高,这些高的长度都相等,但在一 般情况下,我们只要作一条高就可以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如形外高的操作,或者底不是水平方向的怎样操作高等,从而拓宽了学生对平面图形中“高” 的认识。 19.1平行四边形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2、掌握平行四边形底和 高的概念,并初步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高。 [过程与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会画出 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高。【教学难点】: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工商业的兴起》(第2课时)精品教案.doc

第二课时商人的地位变了 ?课程标准 4-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教学目标 1分析富格尔家族来说明商人地位的提高。 2 了解伊丽莎白女王的利商政策,理解利商政策的影响。 3 了解贵族没落的情况。 4理解新的社会阶层的诞生:手工工场主和手工工场工.人。 ?结构分析 从商人的经营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质族经济地位的变化以及农民角色的转变,描述了工商业的兴起改变了国家的经济政策、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说明了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变革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阶层的变化 教学建议:主张自主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温故上一节我们学习的手工工场的产生、作用。提问:手工工场出现以后,当时社 会有哪些变化? 二、新课 1、活动:(将全班学生分成三部分,分别代表商人、贵族、农民;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分析自己所代表的阶层发生的变化,进行全班交流。) 2、探究:从富格尔的信中你读出了什么 (商人的经济实力非常强大,地位显赫,他们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 3、探究:找出伊利莎白女王采取的利商政策。提问:假如你是当时英国一位商人,你对女王的措施抱何种态度,为什么 (利商政策不仅有利于商人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更使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你觉得你们地'位的改变对社会发展有作用吗? (商人地位的变化,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对商业的重视,在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4、活动:指导学生看阅读卡“没落的贵族”,说说贵族阶层发生的变化。 5、拓展:哥伦布和莎士比亚都生活在15、16世纪的欧洲,他们关于金钱,都发表过自己的观点: 哥伦布: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的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莎士比亚:.金子!闪闪发光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一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八上语文教案课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从新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 二、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三、消息: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 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真 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是消息的基本特征。 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称 为“倒金字塔式”结构。 四、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投影或板书) 芜湖: wú摧枯拉朽:kū荻港:dí 2.解释词语(投影或板书)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 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退:溃败后退。 五、熟读课文(可以全班整体朗读,也可以个别阅读)。 1.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该题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明确:在这条消息中,何时,是1949 年 2 月 10 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 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 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和“国 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 本文的重点,在“如何”上: ⑴ 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 ⑵ 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2.小结 新闻报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的最主要文体之一,了解新 闻的基本知识,掌握新闻的主要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阅读新闻报道,有着 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也是我们本堂课的主要内容。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探究”(一)。 2.思考“练习·探究” (二)。 3.阅读“词句品味·积累。” 教 学 反 思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 学 教 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 2016年10月-11月 教师:李治民 第11章三角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 等于1800 ,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a b c (1) C B A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知识要点梳理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 1: 1、爱琴文明形成于公元前 2000年起, 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 历时约 800年,是 古希腊文明 的开端。 2、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雅典、斯巴达。 3、雅典民主制在公元前 5 世纪达到极盛,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最高司法机构是陪审 法庭。 4、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衰弱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 16 世纪。人们把这段历史时期叫 做“中世纪”(即 3 世纪到 16 世纪)。 雅典 :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使城市繁荣起来。 雅典的民主制:①全体男性公民大会 ②“五百 人议事会” ③官员抽签产生 ④陪审员抽签产生 ⑤陶 片放逐法保证民主 民主制的评价(实质):①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 政议政 ②建立在奴隶 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 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斯巴达的军事 :①一生都服从军事需要 ②男孩 7 岁 开始军事训练 ③女孩也要练习跑步、投矛 阿拉伯半岛 :处于亚洲西部的炎热地带,气候干旱。 伊斯兰教与阿 拉伯创立 :穆罕默于 622 年创立阿拉伯国 家, 去世前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8 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 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格达(是当时最大的城市), 10 世 纪以后就逐渐衰弱下去。 知识点 2: 彼此争战,消 耗很大,公元 前 5 世纪晚期 以 后,古希腊 就衰弱下去。 古希腊文明 相 继兴衰的欧亚国 查理曼帝国 王政时代 :公元前 700 年左右,罗马在地中海沿岸的亚 平宁半岛兴起,经历了 200 年的王政时代。 共和国时代 :公元前 500 年左右,建立了罗马共和国。①共 和国的执 政官权利很大,扈从肩上有“法西斯”。②罗马人 崇尚武力,军队作战英勇,战术高超。军团有青年兵、壮年 兵、后备兵, 又分工兵、 机械兵和骑兵,具有集团军的优势。 帝国时代 :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自称罗马共和国“元首”, 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代。① 2 世纪, 地跨三洲,戏称地中海为“罗马人的小澡盆”② 3 世纪,分 裂为东、西罗马, 476 年,西罗马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 从王政时 代进入共 和国时代, 在屋大维 建立帝国 后迅速扩 张,成为地 跨三洲的 大帝国。 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查理统治时 期征服了西亚绝大部分地区。 查理曼帝国 :①800 年,在罗马, 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仪 式,查理曼帝国诞生,查理是第一个皇帝。②封建制度 形成。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帝国分裂与英国兴起 :843 年,凡尔登签定条约, 三分帝 国。后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同时英国兴起。 从王国到 帝国的转 变中,封建 制度逐渐 形成 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 教与 阿拉伯 的共 同发展

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一.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 They have a lot of tall since 3 years ago.(build)2. It’s (possibly) to finish such a difficult task in a very short time.3. Tom seems ( go skating) tomorrow. But he is very of the life.(bore)4. My cousins both want to be great (science) so that they can make those (predict) clear. They will try to stop people from making ( 更少污染)5. That astronaut was not with that truth..(pleasant)那个宇航员对那个令人不快的事实感到很不满意。6. Tom takes five days

(teach) that parrot==Tom spends five days (teach) that parrots7.Many scientists are trying to make robots (walk), it’s difficult for them (finish)this8.We all know that (predict) the future can be diffficult and many (predict) never came true. 9. Tom (is) a computer programmer in 7 years.10.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use people and money to do more work.(few/ little) 二.写出下列短语1.三只电动牙刷three 2。太空站 3。好几百只鹦鹉 of 4。在未来 the 4.形状不同的巨大的机器人 robots different 5.实现梦想 realize the dream===make the dream 6.驾飞船到月球 to the moon. 7. fall in love with 8. 穿戴更随意些more 9。Be the same as 反义be different 10.活到200岁 live two hundred years old.11. 通过电脑在家学习 study at home 三.重点句型1have fun doing sth. 【句型介绍】意为\”做某事有乐趣”,其中have fun 相当于enjoy oneself,表示过得愉快。【句式比较】 have a good / nice / wonderful time doing sth. / with sth.Did you have a good / nice / wonderful time visiting that country?访问那国家你们快乐吗?另表“做某事费力”have trouble/ difficulty/ problems/ a hard time doing sth./ with sth. 【特别提醒】句中fun及trouble 为不可数名词,前不能用冠词。可用great、much、a lot of,lots of等修饰。习题 1.it’s fun (swim)in the sea, we had great fun (go swimming)there. 2. what fun they had (visit) that amusement park. 3. Noneknows what great

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 上学期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整式的乘法,相交线与平行线以及统计的一些简单知识,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至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但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4-3-6社会生活与文化

社会生活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方面。通过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讨论交流,提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沟通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感受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体会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传统生活方式的形成以及盛极一时的宋词元曲 2.教学难点: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根据前面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对宋代(元代)的总体印象。”展示课题,直观浏览宋元生活场景图片;阅读教材P111,了解宋元社会生活概况,并概括出教材讲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1、社会阶层2、日常生活3、节日活动4、都市娱乐。) (二)宋元社会生活。讨论探究案例: (三)故事A :南宋绍兴府有一个老员外庆祝六十寿辰,四个女婿都来贺寿。酒席宴上,四个女婿以桌上酒菜为题,劝说老员外去自己家里住。大女婿摇头晃脑地说:“壶之中有酒泱泱,碟中有菜乎香香;老泰山者,东床再生父母也……”二女婿说:“大壶里倒酒你喝酒,大碗里盛饭你吃饭,吃不饱你再吃我带来的大鸡蛋!”三女婿说:“白瓷碗里盛鱼虾,青瓷盘里装西瓜,装不下还有我烧的大青花。”四女婿说:“一壶老酒三贯三,满桌饭菜三两三,半斤八两一边多,大家吃酒我买单。”请从四位女婿的话中,分析他们分别属于士、农、工、商中的哪一类。老员外会喜欢哪一个女婿,为什么呢? 故事B :老员外喜欢大女婿,二女婿不服气,说:“爹,吃完饭,先接你老到俺们城外赵家庄住几天,你老看俺乡村好,你老就住,你老看俺乡村不好,你老就走,咋样?”日月穿梭,光阴如箭,转眼到了年底:老员外和众人要向二女婿告辞,回家过年,二女婿死活不答应,非要大伙在赵家庄过年。大年初一早上,老员外和众人被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吵醒,起来一看,门外到处在放炮,二女婿正站在门口帖对联,边大声吟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边向爹拜年。故事反映了农村哪些风俗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教材解读 Go for it! 是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基础的英语教材,它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融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于一体。本书每个单元都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和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Section A和Section B两部分。Section A为目标句型提供分步事例和指导性练习;Section B使学生能够对已经学过的目标句型运用自如。每个单元还附有Self Check部分,此部分是让学生用来测试自己现阶段的英语水平,即对本单元的语言目标的掌握程度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第1单元以What's the matter?为中心话题,让学生认知表示身体部位的单词以及部分疾病的表达方法,描述身体不适和提出建议展开,学习和运用“What's the matter?”和“What should…do?”让学生学会描述身体的不适和提出建议。本课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出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换对身体不适的描述及建议,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同时,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单元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识目标:认知表示身体部位的单词以及部分疾病的表达方法。能听懂并描述日常小事故的处理方法。掌握句型: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stomachache. What should she do? She should lie down and rest. 2. 能力目标:能准确描述自己的常见疾病,并能对他人的常见疾病提出合理化建议。掌握日常小事故的正确处理方法。培养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灵活运用教材,从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语言能力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删除材料中的听力部分,将其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保持课堂的完整性。对教材作适当的修改和扩充,使内容更贴近生活,让学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合理安排本单元的课时数,设计好每课时的教学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谈论健康问题,增加同学和朋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 2. 通过开展扮演病人等活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身体健康的品质。 3. 通过本课的阅读,培养学生处理紧急事件的基本能力,以及发生紧急事件时互相帮助的精神。教法导航 1. 以任务型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理念、利用整体语言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 2. 在教学中创设切实可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突出交际性。 3.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基础,注重实用性。 4. 引趣激趣策略,创设情景调节气氛,引发激发学生兴趣。 学法导航

八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一次函数》教学案例 大木初中林巧 一、教学内容的说明 本章是学习函数的第一阶段,具体讨论最简单的初等函数——一次函数。本节课要完成一次函数图像的画法和一次函数的性质的学习。它既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拓展,又是后续学习“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对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讨论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体会知识间联系,进而形成完整探究函数知识的认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我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一次函数”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应描点法画出一次函数图象,感悟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及其与正比例 函数图像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利用两个适合的点画出一次函数图象。 2、使学生通过画函数图象,并借助图像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法在数学问题 中的作用,并能运用性质、图像及数形结合法解决相关函数问题。 3、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于他人 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其中,借助图像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因此,拔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但是对于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图像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动手、类比、探究、归纳,在启发教授的基础上,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合作交流。 在教学手段方面,我选择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现图像的平移过程。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具体教学过程分为: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合作探究,学习新知,熟练性质,应用练习,回顾所学归纳小结。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因为学生已了解正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与一次函数的概念,故让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为类比、探究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做好铺垫。 提问: 1、什么叫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形状是什么样的? 3、真高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中,k的正负对函数图像有什么影响?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在学生已经知道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画图、观察、比较、猜想、验证。让学生体验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函数图像y=kx+b实际是对直线y=kx上的所有点进行了平移的结果。 1、画图:用描点法在统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图象y=6x、y=-6x+5的图像。 2、观察:比较上面两个函数退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观察结果回答下列问题(见书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 二、复习目标 1. 了解课文的相关文学常识及课文的大致内容。 2. 重点语句分析感知 3. 相关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课文回顾复习 藤野先生 一、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首次使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先后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本文选自他唯一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课文回顾 1. 未识藤野——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怀念藤野 2. 中心: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为中心选材 3. 线索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爱国情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憎恶,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途径的日墓里的水户(爱国思乡,学医的主要动机)仙台的职员对自己的优待(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衬托。) 日本“爱国青年”寻衅(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 写课堂上看电影(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4. 以事写人——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尊重科学 关心解剖实习——诚恳热情、热情无私了解裹脚——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5. 人物描写外貌、动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生活俭朴、治学严谨

6. 情感:感激(无私的帮助、学术的影响);敬重(伟大);怀念(收集讲义、挂照片、写文章);愧疚 三、重点语句回顾 1.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生动地表现上野的樱花鲜艳而美丽的特点。 2.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盘辫子的丑态,表现作者对他们的厌恶、鄙夷、反感之情。 3.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解散辫子的丑态,暗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之情。 4.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在全文起了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与“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相呼应。 5. 作者写1—3段的用意是什么?追述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为下文见到藤野先生埋下伏笔。同时,活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揭露其腐朽灵魂,表达作者的憎恶之情与爱国之情。 6. 作者写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主要抓住看樱花、盘辫子的细节来进行形褒实贬的描写,其描写角度,除视觉外,还从听觉角度进行,如“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7. 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用很多篇幅写清国留学生的生活,写了到仙台途中想到的事,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的事件,这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径的日墓里的水户表现作者的忧国之情,这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的志愿对自己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衬托。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8.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厌恶失望——爱国(忧国忧民——痛苦根源) 9. “爱国青年”:运用反语手法,讽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与藤野先生形成对比 10. “正人君子”:运用反语手法,讽刺了走狗 11. “物以稀为贵“:自嘲——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2020年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2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2 第二单元:文明 __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教学设计(二课时)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描述历史上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概貌及其空间分布 3、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的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教学重点:了解四大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中国和世界文明 __,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大致脉络和走向。教学难点: 1、.体会大河流域在世界文明 __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2、在世界文明起源的大背景下,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区域文明的差异,感受中华文明的古老悠久与博大精深。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提前准备好四大文明古国的象征性建筑如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印度的泰姬陵、中国的长城等图片或影视剪辑片。提问学生:你们是否了解这些国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由此导入主题。“人类早期的文明,通常都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这些雨水充沛的巨川,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这些河流所灌溉的地区,人类最先建立了早期国家。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追寻这些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的踪迹吧。”一、尼罗河的赠礼 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师:看图2--1古代埃及,思考讨论:(1)埃及位于哪个洲?哪里的自然条件如何(气候、河流)?(2)人们是如何利用尼罗河的? 2、古代埃及的发展师:请你画出古代埃及历史发展的时间轴生:阅读教材并制作时间尺,进行交流。 3、概括

观点师分析古代埃及的兴起的线索自然条件农业发达村落城市兴 起人口增加手工业商业发展出现早期国家师:你从上可以得出怎 样的认识?二、新月沃土师:观察《新月沃地》思考:(1)说说这一地区近年来有何重大事情发生?(2)说说这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河流)人们是怎样克服自然的挑战的?(3)早期居民有哪些?(4)完成两河流域统一大任的是谁?三、印度河和恒河的哺 育师:观察图2—4古代印度分析:(1)印度半岛的地势是如何的?(2)印度成为文明发源地的优势在哪里?(3)古代印度对周边国 家产生的影响源自于哪些因素?四、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师:黄河与长江何以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师:观察图2—5思考:氏族遗址分布有何特点?通过考古发现人们可以了解远古生产生活。当回考古学家:下面有三组考古发现:A图2—6中的玉器有什么价值?B图2—8说明了什么?C某遗址中发现了五千多年前的石犁与耕田器,说明当时有怎样的生产特点?课堂小结:通过学习你认为人类文明在起源地上有何共同特点?请分析你的观点?突出:自然 环境早期人类的活动完成自我测评:书上第1 、2 题第二课早 期国家的形成(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国家的出现、生产 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出现和形成。 2、通过分析城市居民所生活的不同条件,理解和分析贫富差别的出现、社会的逐渐分化;也可以通过城市的规模和布局,了解不同阶层居民的生活状况。 3、了解作为权利象征的金字塔、九鼎等,充分认识王权的实质。 4、了解不同阶层人们的遭遇和地位,尤其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 【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 【探研时空】 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 2.如图2所示,△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EAC=65°,∠ECA=85°)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4习题11.1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 疑难解析 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