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泰兴的民间习俗

泰兴的民间习俗

泰兴的民间习俗
泰兴的民间习俗

泰兴的民间习俗

摘要:我的家乡泰兴,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江苏省苏中平原南部,是国务院最早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之一、长江走廊上一座新兴的滨江工贸城市,自然也就有一些自己特有的习俗和风情。

关键词:泰兴,银杏之乡,黄桥烧饼,斋孤,泰兴花鼓

正文:

我的家乡泰兴有很多民间习俗,每个习俗都充分体现了泰兴人的质朴、乐观以及风土人情,下面就选几个泰兴特有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银杏之乡

泰兴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物产丰富,是银杏生产的最佳地带,素有“银杏之乡”的美称,199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授予泰兴市“中国银杏之乡”称号,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首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银杏之乡”。泰兴银杏以产量高,品质好而闻名中外,全市共定植银杏451.2万株,其中挂果树29.81万株,银杏常年产量在3000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且泰兴的白果在昆明世博会上唯一被指定为无公害白果,享有永久冠名权。

历史: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栽培、食用历史已有3000 多年了。因其果实为核果状,外皮剥净后呈白色,故名“白果”;宋代,白果

曾被列为贡品,皇帝尝后备加赞扬,赐它美名:银杏;银杏树生长缓慢,寿命极长,有“公植树孙得食”的说法,故又有“公孙果”之称。

品种:泰兴银杏的主要品种是“大佛指”。

成份:据测定,100克银杏核仁中含:淀粉62.4克,蛋白质11.56克,脂肪2.6克,糖粉6.3克,纤维素1.2克,矿物质3克。

特点:银杏,属于银杏科,落叶乔木,叶扇形,雌雄异株,果核为椭圆形或倒卵形,是一种子遗植物。外果皮为黄色肉质,有浆汁;中果皮为光滑的白色硬核;内果皮为杏黄色薄膜紧裹的绿色核仁,核皮薄而坚硬。

功效:中医常以银杏核仁入药,有止咳平喘、滋养补肾的功能,用于肺病咳嗽,老人体虚哮喘。《本草纲目》中说,银杏“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虫;生食降痰,消毒杀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银杏核仁中含有一种白色结晶体,有小毒。《本草纲目》中提到:“然食多则收令太过,令人气壅胪胀昏顿”。《三元延寿书》中也有记载,有些人饿了,以白果代饭饱食,第二天便中毒死去,所以,银杏不可多吃,尤其不可生食过多。

二、黄桥烧饼

江苏泰兴黄桥镇有一种烧饼,叫作黄桥烧饼。这种烧饼是用油酥和面,而且还有馅,馅是用火腿或猪油等做成。烧饼在缸炉里一烤,酥脆焦黄,香喷喷,非常可口,这种烧饼只有这一个地方有,那就是泰兴。

黄桥烧饼,或咸或甜,咸的以肉丁、肉松、火腿、虾米、香料等

作馅心,在温控的电烤炉的烘烤下,烧饼外黄里软,色呈蟹壳红,不焦不糊,不油不腻,咬一口,香气四溢,葱油流满嘴角。

黄桥烧饼的来历:黄桥烧饼产于苏北黄桥镇,它之所以出名,与著名的黄桥战役是紧密相连的。在陈毅、粟裕等直接指挥下的黄桥战役打响后,黄桥镇12农磨坊,60只烧饼炉,日夜赶做烧饼。镇外战火纷飞,镇内炉火通红,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时隔30余年之后,即1975年5月,粟裕将军重返黄桥,黄桥人民仍用黄桥烧饼盛情款待他,他手捧烧饼,激动地勉励大家说:“从黄桥烧饼我们看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我们要继续发挥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那时的黄桥烧饼是经过改良后的肉松烧饼,主要改良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形状,由原来的大如脸盆缩小到了手掌心大小;另一个方面就是馅,由原来的无馅改为有馅,不过馅主要是以肉松和直接加白糖咸甜两种为主。因为烘烤烧饼用的是炭炉,烘烤时的火候完全是靠人工掌握,烧饼有时会因为烘烤时间较长而发黑,所以黄桥烧饼虽然有名、好吃,但一直很难登大雅之堂。

65年后,黄桥烧饼因松软酥脆,香甜可口被评为“江苏省名特食品”而进行量产,不仅仅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因为温控烤炉而使黄桥烧饼的外观和质量得到了保障,更来自于老区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勇气和智慧,聪明的黄桥人把黄桥烧饼从以前单一的“擦酥饼”、“麻饼”、“脆烧饼”等大路货品种,发展到了以火腿、虾米、葱油、鸡丁、香肠、桔饼、桂花、细沙等为主馅料的十多个不同品种的花式,

或咸或甜,或鲜或辣,不管你是何种性情中人,只要你愿意品尝,酸甜苦辣咸五味,总会找到适合你的一种口味。

三、斋孤

农历七月三十,是“斋孤”的日子。“斋”,有舍饭给僧道神鬼的意思;“孤”是指孤魂野鬼。这个在野外点烧黄纸祭鬼的古老民俗,

在我们泰兴乃至苏中地区千百年来相沿至今。我认为这个节日是中元节(泰兴民间俗称七月半)的延续,或者算中元节的组成部分。

据传说,农历七月是鬼月,初一是“开鬼门”的日子。这天,从地府出来的游魂野鬼足足饿了一年,都急不可耐地来到人间,希望可以

大吃大喝一番。鬼门关开放后,人们传统上会在家门或街上进行隆重的祭鬼仪式。这一风俗后来演变为七月最后一天祭祀,形式上也简化为烧纸钱。七月的最后一天,阴间鬼神就要进“关”了,人们更忙碌了,在过去,有钱的大户人家还专门念经、放焰口,超度鬼魂,规模甚大,表示对那些没有子孙后代,平时无人祭祀的饿鬼进行施舍。

到了傍晚,人们沿途焚化纸钱。在河边沟旁、街头巷尾、三岔路口,乃至屎缸头等处焚钱化纸,口中念着“大鬼小鬼拿钱用”,用以买嘱鬼魂不要干扰自己的家庭幸福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泰兴民间过去还有放河灯的习俗。所谓河灯,就是用各色彩纸糊成的精巧玲珑的船形物,以荷花灯最漂亮。灯中装有半截蜡烛,有的在大贝壳里安上豆油和灯草。一般过了七月二十,人们就动手做河灯了,削篾子的削篾子,备纸的备纸。到了七月三十黄昏头,人们在河边慢慢放灯,岸上是敲锣打鼓,人头攒动,观者无数。据说过去泰兴城里红牌坊以南、

庆云寺以北的史家埝河面上最是盛况空前。待油尽灯灭,人们虽意犹未尽,但也只好慢慢散去,大地才归于沉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斋孤”是对已故孤寡老人进行的祭祀,是一种善心的外在表现。我反对有些自认为很现代、很有档次的人将它简单地视为封建迷信活动,在我看来,这应该是很好的民俗习惯,因为这体现了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泰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斋孤”习俗也折射出泰兴人骨子里的和谐朴素、宽厚善良。

当今社会倡导和谐,大力弘扬尊老爱老之风,倡导老有所养。我建议人们应该更多地去关心活着的孤寡老人,他们需要社会的关爱。

四、泰兴花鼓

泰兴向来物产丰饶,且兼具水陆交通之便。生产劳作之余,人们把看乡土节目作为最好的消遣。于是,民间小戏和民间歌舞便有了滋生沃土、生存空间和发展条件。泰兴花鼓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发展、成熟的,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目前可追溯四代传承。

泰兴花鼓起源之初,民间艺人往往以一家、几家或同村一伙人自行组合,春节期间沿门挨户演出,平时多在街头、村头、庙会、集场作广场表演,如逢豪门大户喜庆堂会,则在室内表演。历经几代艺人演绎传承,泰兴花鼓于150余年前始成为成熟的民间舞蹈。

严格地说,泰兴花鼓是舞蹈,但是在泰兴乡间,它被老百姓看作是不折不扣的歌舞。因为它既可单独表演舞蹈,亦可边跳边唱。无论是舞蹈本身,还是曲调、唱词,均有完整、圆熟的结构,风格独特,自成一体,极具地方特色。

泰兴花鼓通常由6人表演,俗称“六人花鼓”,在艺人不足数或人数偏多的情况下,亦可由2人、4人、8人、12人表演,但数“六人花鼓”最为完美。无论由几人表演,均为男女各半。

泰兴花鼓的曲调共有三个,一为[花鼓调],二为[跨金索],三为[倒花篮],整个曲调具有浓郁的苏北民间小调风味。音乐节奏明快、跳跃,呈现为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

泰兴花鼓的舞蹈动作有“喜鹊登梅”、“玉兔拜月”、“雪花盖顶”、“游龙戏珠”、“金猴爬杆”、“螳臂挡车”、“枯树盘根”等,尤其舞步“颠三步”,脚颤步颠,腰扭膝屈,很有舞韵,表现了苏北人民淳朴善良、乐观开朗的个性品格。

泰兴花鼓的唱词,用泰兴方言演唱,语言朴实,通俗易懂。开场时先向观众打个招呼,接下去,就演唱一些祝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或夸赞古人的内容。男欢女笑,边唱边跳,祝愿人寿年丰。气氛活跃,观众愉悦。

总结:

泰兴还有很多民俗风情,以上是我觉得比较有特色的,但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泰兴的一些民俗风情已被人遗忘,有些甚至被当做封建迷信被摈弃了。我觉得好可惜,这些都是古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民俗都是值得流传的,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有意义的作为文化遗产保护起来,通过了解这些来更深地了解泰兴。

春节的民间风俗习惯介绍

春节的风俗习惯 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春联堪称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它以雅俗共赏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爱。有人曾这样概括春联:“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以“谐音”“寓意”、“象征”等手法表达吉祥如意主题的图案纹样。 2.创设“比较”情境,体验民间表达“吉祥”主题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尝试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纹样组合一幅画面。 3.对民间吉祥图案纹样或色彩产生兴趣。收集民间吉祥的图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吉祥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难点: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吉利话”想对方祝福引入,感知一些“吉利话与吉利画”的关系,了解和进行“谐音、寓意、或、象征”的联想。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你知道和见到的还有哪些民间艺术品。 4.板书课题: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组图,欣赏图片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民间艺术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民间艺术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和材料进行创造一幅有特色的民间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用适当的材料,运用具象与抽象的吉祥纹样和色彩组合一幅吉祥图案。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点评: 1.作业评述:举办墙报,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2.教师小结:对构图完整,画面有特点的学生进行表扬。 3.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4.课后思考题: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写成文字或画出草图,下节课带来。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19-2020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交通标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 2.下列各数:,﹣3.14,,2π,无理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3.点P(1,﹣2)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1,﹣2)B.(1,2)C.(﹣1,2)D.(﹣2,1)4.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b的值可以是()A.﹣2 B.﹣1 C.0 D.2 5.下列各组数是勾股数的是() A.6,7,8 B.1,,2 C.5,4,3 D.0.3,0.4,0.5 6.在△ABC中,∠C=90°,∠B=60°,下列说法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A.BC2+AC2=AB2 B.2BC=AB C.若△DEF的边长分别为1,2,,则△DEF和△ABC全等 D.若AB中点为M,连接CM,则△BCM为等边三角形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7.1﹣π的相反数是. 8.17.85精确到十分位是. 9.已知△ABC≌△A'B'C',∠A=60°,∠B=40°,则∠C′=. 10.点P(﹣5,12)到原点的距离是. 11.若函数y=2x+3﹣m是正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

12.如图,△ABC中,D是BC上一点,AC=AD=DB,∠C=70°,则∠B=°. 13.如图,Rt△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线,CD=4,AB=16,则△ABD的面积等于. 14.一次函数y1=ax+3与y2=kx﹣1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kx﹣1<ax+3的解集是. 15.已知A(x1,y1)、B(x2,y2)是一次函数y=(2﹣m)x+3图象上两点,且(x1﹣x2)(y1﹣y2)<0,则m的取值范围为. 1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A(3,0)、B(4,1)到一次函数y=kx+4(k≠0)图象的距离相等,则k的值为.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17.(1)计算:

中秋节的民间习俗活动有些

中秋节的民间习俗活动有些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中秋节 ___,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副副班驳陆离的胜景。 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 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 ___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

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 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节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

寻找身边的手艺

寻找身边的手艺 传统手工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蕴涵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精神。在城镇化进程加快背景下,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状况令人堪忧。传统手工艺品在我国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以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门类及传世佳作发展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解决手工艺品实物的流失及手工技艺的失传问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因为我生在安徽合肥,所以对合肥的一些传统文化还是颇有了解,例如:合肥剪纸,合肥剪纸是江淮之间一朵瑰丽的艺术奇葩。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在色纸上缕空出千变万化的图案,让生活中许多人们熟悉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在纸上再现。从飞禽走兽到花草鱼虫,从现实生活到神话传说,剪纸表现的对象无所不有。剪纸艺术作为一门既现代又传统的艺术表现载体, 以其独有的艺术品质、文化魅力, 让世人赏心悦目、神游于美的天国。这种民族文化艺术的深厚文化积淀, 是广大设计者学习和研究现代图形设计艺术, 进行现代艺术创作的重要艺术文化源点。 说起剪纸,剪纸是源于明代,是一种风格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民间艺术,其制作工艺在全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它是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其基本制作工艺为:设计造型——薰样——雕刻——染色。 剪纸是民俗活动的重要一项,而丰富的民俗事象,则为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创作的广阔天地。民间剪纸与各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举凡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其时家里家外都要进行一番好的布置,贴门神、挂对联、帖窗花,一派喜庆气氛。“元宵节”,闹花灯,家家门前悬挂彩灯,灯的造型千姿百态,灯上的剪纸更是丰富多彩、绚丽引人。“二月二,龙抬头”,妇女剪龙,家家门上贴龙,祈求龙王降雨。端午节,人们为了辟邪,除了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外,还有的地方贴上“虎除五毒”,来获得精神上的安慰。 合肥市包河区骆岗镇民间艺人便是合肥剪纸的代表人物。他虽是男人,但人们却戏称他为“花大姐”。他自幼聪明伶俐,拿起剪刀能剪纸,拿起锈针会绣花,做衣服、鞋帽,扎灯笼、花船,手工艺活无所不会,无所不精。 江淮之间的山光水色赋予张爱源以灵秀,淝水之畔的人杰地灵哺育了张爱源的巧思。他的剪纸作品风格变化多端,粗犷有力的有之,拙中见巧的有之,圆润细腻的有之。这些作品大者二三米,小不盈寸。他特别善于将对形作平衡处理,在匀齐中求变化。其作品在造型空间表露出流畅的艺术语言,能给人以变化无穷的感受,越看越耐看,令人回味无穷。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五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五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智慧宝库:(20分,其中第1、6题每空0.5分,其余每空1分) 1.(3.00分) 0.65平方千米=公顷306克=千克2200平方米=公 顷 5吨22千克=吨4.08平方分米=平 方厘米 0.5平方分米平方 厘米. 2.(1.00分)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平均分是85分,把高于平均分的部分记作正数,小丽得98分,记作,小军得分记作﹣8分,他实际得分是. 3.(1.00分)17.0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1.00分)50个细菌8小时可繁殖838860000个,把838860000个改写成用“亿”作单位是亿个,精确到十分位约是亿个. 5.(0.50分)4÷0.5转化成乘法算式,若使结果不变,这个乘法算式应该是.6.(2.50分)在横线里填上“>”、“<”或“=”. 12.6×0.9212.60.420.42÷0.67 1.3÷0.88 1.3×0.88 2.4÷1.25 2.4×0.8 7.(1.00分)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是1.80,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8.(1.00分)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第60个字是,前58个字中有个“爱”.9.(1.00分)用18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一共有种不同的拼法,其中周长最大是厘米. 10.(1.00分)的商保留两位小数约是,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二、明辨是非:(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1.(3.00分)小数都比自然数小..(判断对错) 12.(3.00分)4.6除以0.7,当商是6时,余数是4..(判断对错) 13.(3.00分)因为0.9=0.900,所以近似数0.900可以写成0.9..(判断对错)

【春节】开化民间春节的习俗

开化民间春节的习俗 春节习俗开化民间春节习俗趣谈 春节拜年,是开化传统的民间习俗。春节列为一年节日之首,而春节“拜年”气氛也十分浓盛。 “年三十晚上”吃团圆饭。园桌上鸡、鱼、肉齐全,荤多素少,还必备汤园、八宝饭,示为团团圆圆,百宝进家之意。“三十晚”是一种最使人留恋的一晚。古时,要换门神、贴春联。所谓门神,就是唐代名将秦叔宝、尉迟恭的画像,传说是能赶邪驱妖,现时是贴“福”字。贴春联习俗,从古到今仍然丰盛,专用红纸书写来年大吉大利之词,还要在门前张灯结彩,这种民间习俗一直延至今日。 古时穷人怕过年,没吃少穿的家境,还怕富人催租逼债,只有“三十晚”平安无事。因此,在全家人上桌前,要放鞭炮,一是表示吃年夜饭了,不要再来催逼债了;二是辞旧迎新的标志。据《钱江源民间故事集》记载,新春大年市民还流传新春“孩儿乐”口头俗语:“夏秋冬去春到来,孩儿高兴蹦蹦跳。双手捂耳听鞭炮,挤进人群凑热闹。红色马挂比比看,欢天喜地人人笑。”“三十晚”毕,全家聚在一起坐夜,“脚烤白炭火,除了皇帝就是我”,全家谈笑风趣,喜喜哈哈到午夜。 正月初一凌晨,由男主人开门放鞭炮,焚香告祝天地,求其赐福。年初一,不准骂人、打人;又不准扫地,不准往屋外倒赃水;不准串门过户玩耍,只能在公共场所娱乐。提倡讲文明,说彩话,如“四季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等。开门放鞭炮后,合家穿新衣服,戴新帽,穿新鞋,点起红烛,吃果子等,有的还吃糖年糕,以兆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一年高一年。初一早餐均以挂面为食,挂面细长,以兆长寿。吃罢早餐,小辈要向祖父母、父母亲拜年。古时

候,必须要跪拜。拜罢,长辈赐与一红纸包和一碟果子。现时又不同了,天真活泼的小辈,拱手示礼,叫声辈称,如舅公、姨夫后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长辈高兴地应了一声,便把备好的大红包(三百、五百、一千元不等),赐给小辈手里。 初二发新年财。“柴米油盐酱醋茶”,以柴为首,因柴与财同音,故新年伊始,农民即上山砍青柴,以示清清洁洁,恭喜发财。城里文人即执笔书写“新春开笔、万事如意、大吉大利”。 一般从初三开始,走家串户,登门拜年。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互相道贺,初见时双手都要拱手示礼,敬呼“恭喜、恭喜,发财、发财”。拜年要带“果子包”。“拜年,拜年,果子向前”,是开化民间礼节习俗。古时候,“果子包”以自制的芝麻糖、烟丝充之。在农村以“灯日”作为拜年日期,一般小村排行在前,大村排行在最后。笔者记得,拜年要拜到正月二十为止,到二十日的“果子包”已结并到一块了。现代的“果子包”已升级了,随着国强民富的境况,除两瓶酒(最高档酒是茅台、五粮液)外,还有保健的补品。当日也有升级为“包红包”的拜年方式。互拜之日,都要聚餐一天,吃罢晚饭后,共赏迎灯或演戏等精彩节目。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新女婿拜年,人称“上门”,最为隆重、热闹。携带“果子包”比一般人贵重一些,而且要用双包。当天,新女婿上桌要坐“高横头”,俗称新女婿唯此一日大,此后只能坐角落头了。 元宵节为传统灯日,古代习俗,每村每场均耍灯,为春节最后一个节日。现代元宵节更为讲究,“迎灯会”、“烟花会”、“舞龙会”等,以示庆祝。 笔者认为,春节“拜年”习俗有利于社会和谐:一是敬老爱幼好传统;二是交朋结友的好时光;三是劳逸结合,休闲的好日子;四是文明礼貌的好形式。春节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全家开心,团团圆圆。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必修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一中高二(上)期中化学 试卷(必修) 一.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 1.(3分)(2015?姜堰市)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B.食用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大力开发和应用氢能源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治理环境污染 2.(3分)(2015?南京校级模拟)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碳酸氢钠属于() A.酸B.碱C.盐D.混合物 3.(3分)(2015?姜堰市)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Cl﹣的结构示意图: B.乙酸的结构式:C2H4O2 C.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H+[:Cl:]﹣ D.质量数为137的钡原子:Ba 4.(3分)(2015?南京校级模拟)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NO2是无色的气体

B.SO2能漂白品红等物质,说明SO2有氧化性 C.氯化钙溶液和AgNO3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热时,铁单质与浓硝酸不发生反应 5.(3分)(2015?姜堰市)能够将溶液和胶体区分开的方法是() A.过滤B.观察颜色、状态 C.利用丁达尔效应D.闻气味 6.(3分)(2015秋?泰兴市校级期中)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与100mL 1mol?L﹣1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 A.150 mL 1 mol?L﹣1 NaCl溶液 B.75 mL 0.5mol?L﹣1CaCl2溶液 C.150 mL 2 mol?L﹣1 KCl溶液 D.75 mL 1 mol?L﹣1AlCl3溶液 7.(3分)(2015?南京校级模拟)下列仪器中一般不用作反应容器的是()A.试管B.烧瓶C.烧杯D.容量瓶 8.(3分)(2015?姜堰市)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A.O2B.NO2C.SO2D.NH3 9.(3分)(2015?南京校级模拟)在无色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Fe3+、SO42﹣、Cl﹣B.Ba2+、K+、OH﹣、NO3﹣ C.Al3+、Cu2+、SO42﹣、Cl﹣D.Na+、Ca2+、Cl﹣、NO3﹣

身边的民间习俗教学设计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单元5·地方特色· 身边的民间习俗 学习目标: 能够收集到较多与研究活动目的相应的资料;能够对观察到的 现象进行记录和比较,辩证地思考问题;尝试策划简单的辩论会;能够认识到活动过程中自己遇到的困惑;学习引用资料, 区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 实践方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访问与考察;实践与辩论。 方法引导: 如何面对陌生的采访对象;如何对待研究中的新问题;如何组 织简单的辩论会;如何反思。 学科整合: 与语文、品德与社会、美术整合。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民俗 场景;关注家乡的历史文化,热爱家乡;尝试设计制作图文并 茂的专题展板。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准备: 1.春节来历的相关资料。 2.跳绳、毽子、陀螺等活动器材。 3.布置学生搜集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和传统的文娱活动方式。阅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方案

一、千百年来,中华各族人民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逐渐形成了 各自独特的民风民俗,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关于民间习俗,你知道多少? (出示图片)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听了大家的发言,联系自己家乡的民间习俗,你最想知道什么?你对哪些现象感兴趣? 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一个地方的特色或传统文化经常会在民俗方面显现出来, 在这里,我们以“身边的民间习俗”为例展开研究。围绕这一 主题,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1.学生分组交流,归纳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学生根据研究任务和具体内容,自主设计研究方案。并填 写48页的“身边的民间习俗”研究方案。 第二课时 一、身边的民间习俗 1.在我们的家乡有各种风俗习惯,它们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反映出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出示小资料) 学生通过小资料,了解什么是民俗。 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习俗习惯呢? 学生交流。 3.同学们说出了许多身边的民间习俗,它们可能涵盖了自然、历史、文化、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我们以节日中的风俗习 惯为例,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填入下表。 学生填写表格。 4.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民俗习惯和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 二、民间习俗的由来

春节风俗习惯

春节风俗习惯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倒贴福字

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期末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共6.0分) 1.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我一边让雨湿着我的头发,一边吟诵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甚至想去田野悠悠 地踏青呢。 B. 不久书桌上德文字典和日文字典都摆起来了,果戈里的死魂灵,又开始翻译了。 C.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潮;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D.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2019年1月16日,我国“氢确之父”于敏在北京溘然长逝,马革裹.尸...。 B. 他年方十一,却已能绘出如此意境空灵的山水面,的确令人刮目相待....啊! C. 老师反复提醒他注意书写,可他的字依然如群蚁排.衙...,潦草不堪。 D. 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人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3. 下列各句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把.书送去”“比.前天热”“在.读书”加点的词都是介词,它们都没有单独使用,而是跟 名词结合在一起组成短语。 B.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 C. “桃李飘香”“鸟语花香”“桃花的香”“闻到桃香”分别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 语、动宾短语。 D. 《资治通鉴》是北宋名臣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 间的史事。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3.0分) 4.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A.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已 变成现实。 B. 《海底两万里》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智慧超群的领导人,“鹦鹉螺号”在南极被困冰层 时,只有他想到了用开水去化冰。 C. 《骆驼祥子》以20 年代的北平为背景,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悲惨遭 遇,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同情。 D. 《骆驼祥子》中刻画了很多像祥子一样的小人物,如横死街头的车夫二强子,为养活兄弟出卖 肉体最终吊死的小福子,他们的悲剧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E. “小萝卜头”是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红岩》中的人物。 三、默写(本大题共1 小题,共8.0分) 5. 按课文内容填空。当窗理云鬓,。 斯是陋室, ________ 。 黄梅时节家家雨, _________ 。 ______ ,何人不起故园情。 哲理诗是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深度关注与睿智思索的智慧结品,往往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寓于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之中:杜甫在泰山的壮丽美景中触景生情,想象 “ _____ ,________ ”的豪迈,激励我们勇于攀登;陆游在山西村溪水潺潺、山路陡 转的茅舍前感慨“ ________ ,_______ ”,告诉我们在困境中坚持,终究会出现豁然开 朗的境界。 四、其他(本大题共2 小题,共9.0分) 6.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相应的汉字。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熬年守岁 【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

民间风俗作文

民间风俗作文 导读: 民间风俗作文(一) 我国历史悠久,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自然也少了不民俗。现在我就说说几个传统节日吧。 元宵节,名字中有个“元宵”二字,其实在这一天早上要吃元宵,晚上要炸玉米,点燃火堆后,从上面跳过去,但跳火堆是乡下的习俗,城市里一般不会有。 清明节,也是一个节气的名字。这一天,人们扫墓、踏青,一天都比较悲伤,正如《清明》中描述的情景。 端午节这一天的习谷很多,有斗蛋、吃粽子、赛龙舟等。粽子是用芦苇包着糯米和其它食品,三角形食物,外表为黄绿或褐色,里面的馅各种各样,香而不腻。赛龙舟的来历是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楚国有个爱国诗人屈原,当时楚国局势非常紧张,屈原想出一条巧计,就去报告楚王。可是,楚王听了小人的谗言,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十分排斥他。后来,楚国灭亡,楚王被秦王和死。他听说事情后,抱着一块石头投汩罗江而死。人们为了不让鱼虫虾蟹吃他的尸体,人们就往江中倒雄黄酒、扔粽子。这一天,人们还喝雄黄酒,还给儿童肚子上系五彩线。 好了,说到这也差不多了,下次再说吧。 民间风俗作文(二)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

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八年级(上) 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24分) 1.(4分)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走进古银杏森林公园,迎面是一座wéi妙wéi 肖的银杏仙子像,放眼望去,几 百棵银杏树俯仰生zī,抬头,只见枝条旁yì斜出,似在交头jiē耳。【注:wéi只写一个字】 2.(2分)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 B.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 C.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D.《孟子二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3.(2分)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没有错误 ....的一项是() A.快节奏的歌曲固然可以让人身心愉快,但时间一久,听众就觉得眼花缭乱....。 B.前几天天降大雾,走在马路上,几米外的电线杆也杳无消息....。 C.《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 ....。 D.泰兴市政府决定将政策、资源精准到户到人,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力争消除贫困。4.(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这个句子的主干应为:他不吵嘴。 B.意思相同的句子即使语气不同,但产生的表达效果相同。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四联。一般说来,颔联、颈联的上下 句应是对仗句。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D.“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5.(8分)默写 (1)所以动心忍性,。 (2),烟波江上使人愁。 (3),悠然见南山。 (4)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5)《春望》这首诗中表达了诗人于连绵战火中期待家人消息的焦急心情的诗句是,。 (6)晏殊在《浣溪沙》中,用“,”两句抒发了惋惜与欣慰的情感,更蕴 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真题及答 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经济基础可以独立存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答案】ACD 【解析】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2)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当某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某些局部变化时,被其决定的上层建筑也要相应地发生局部变化;而当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革,即旧经济基础被新经济基础代替时,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 2、“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 C、对立与统一的原理 D、内外因关系原理 【答案】B 【解析】“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说明要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着眼于整体。故选B。 3、公文的真实性指的是()。 A、事实上的真实与方针政策上的真实 B、事实上的真实与语言上的虚构 C、方针政策上的真实与格式上的约定俗成 D、语言上的虚构与格式上的约定俗成 【答案】A 【解析】公文的真实性要求的是事实上的真实与方针政策上的真实,这是公文写作的一大特点。故选A。 4、市水利局向市财政局请求增拨水利建设经费应用的文种是()。 A、请示

中国民间风俗习惯

中国民间风俗习惯 篇一:谈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文化之民俗风情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乃至一万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各族人民在这块广袤的大地上,以其聪明才智和辛勤卓绝的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 在这里,要谈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不太实际,于是我挑选民俗风情来表现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点点理解。 民俗作为人们生活与文化的传承现象,既是各民族不同政治、经济的反映,又是表现民族传统、心态、生活方式的因素,其形成与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经济条件、崇拜心理等有关。 例如,所谓古者“未有麻丝、衣其羽皮”,“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正是早期自然生活习俗的真实写照;例如江南的竹文化,北方的牧区毡蓬住房形式,这些独特的文化风俗正是由于当地的生产方式、经济条件影响而形成的;再例如先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对灵魂的迷信,成为后世信仰民俗传承的主要来源。 而把以上那些民俗活动总结并表现的更为有组织和系统的当然是我国的那些传统节日了。在我国现代的生活中的传统民俗节日,因剔除了封建迷信糟粕,往往只保留了节日的外在习惯,如节日的饮食、娱乐活动等。从内容上考察,传统节日可以分为农事节日、祭祀节日、

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游乐节日。其中既有单一性的节日,更多综合性的节日。 节日都多种多样,那我们的民俗自然有多样性这一特点!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古时的多次文化融合,佛学的东渐,汉、唐了两代文化整合的气魄,元、清两代的多民族共处,这众多民族的交流、融合反映在我国的民俗上,决定了它们的兼容性与开放性,必然要呈现出多民族性的特点。 我国民俗特点的另外一个主要表现方面在其的实用性。 实用性,即一种“有所为的活动”。民俗学界普通认为:“民俗文化是一种实用文化??民俗信仰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民俗事项有利于人,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起作用。因此,可以说民俗活动乃是一种所为的活动。由于折中有所为的实用性目的存在,才使民俗事象的约定俗成和世代传承有了积极的思想基础。”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多有表现合家团圆,亲友间礼尚往来的情感交流活动,这表明了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和心态可以归纳为一个字“和”,“和”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实用性也就是扣准这个“和”字。我国民俗的实用性,具体地说,可以巩固和强化家庭的世系,增强祖宗观念和家庭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展民俗活动,可以改善人际关系,起到助团结、促和睦、调感情等作用,通过礼仪和祝愿的渠道,使亲朋好友团聚,加强人的伦理观念,调和人的思想感情,使家庭生活、人际关系趋于和谐。优秀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例如赛龙舟、荡秋千、赛马、斗马、跳月、走街、踏青、登

民间节日习俗作文800字小学生作文

民间节日习俗作文800字小学生作文 第一篇:关于民间习俗的作文_传统春节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 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 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 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 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 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 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 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 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 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 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 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 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 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 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 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 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

身边的民俗

2 身边的民俗 潍坊历史悠久,文化源渊流长,生存在这一方热土上的先民们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其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为内涵,创造产生了许多主题明确、内容简练、通俗易学、便于普及流行的民俗风情。文化方面有跑旱船、耍毛驴、踩高跷、舞龙、大秧歌等;日常生活习俗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如果你留心一下,你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时时刻刻洋溢着浓浓的民风民俗气息。 我的问题 1.我们身边有哪些民俗? 2.你了解哪些民俗文化知识? 3.家乡有哪些特色民俗习惯? …… 确定主题我们的主题: 让我们一起协商,确定我们小组喜欢的研究主题你还有什么问 活动准备 参考主题 1.身边节日民俗的调查 2.当地的民俗禁忌 3.当地特色民俗文化活动起源调查 ……

制定方案 为确保主题研究活动顺利进行,请小组成员一块参与设计行动方案吧! 这是我们小组的行动方案, 小组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小组成员及 分工 活动地点 活动时间及 步骤 活动方式 预期成果 材料准备 调查访问家乡人,了解家乡的风情习俗。 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与身边的民俗有关资料。 依据需要准备相应活动材料。如画笔、记录本、纸材、照相机、录音机…… 我们的准备卡

搜集资料 你是怎样查找资料的?把你的资料同大家一起分享吧。 民俗文化,属于区域性民族文化,它的发展受到地理、经济、 政治和学术及民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千百年来,民俗文化及其民间艺术品萌芽于劳动人民之中,又经劳动人民传承、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了潍坊地区的独具风采的民俗文化,有的已成为潍坊地区民俗风情的标志物。从民俗上讲,潍坊地区广大人民历史地注重五大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因此,民间的许多习俗风情都与几大节日有关。不少的民间艺术都是因节日而兴,借助节日而促进了传承和发展。如:全国三大画市之一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高密的朴灰年画、民间剪纸和泥彩塑,堪称民俗艺术中的“三绝”;驰名中外的潍坊风筝兴于明代,盛于清代,极盛于现代。它扎工精巧,画工考究,造型优美,形象逼真,起飞高稳。已通过20多届潍坊国际风筝会,飞出了国界,成为友谊的使者,促进了潍坊经济的腾飞。精湛的潍坊嵌金银漆器、仿古青铜器更是匠心独运,领标艺林;传统的民间剌绣、核雕、灯彩、泥布玩具,各具特色。这众多的民俗艺术品,制作精细,构思巧妙,风格古朴,雅俗共赏。既可实用,又可观赏;它们与潍坊人民的生活习俗相伴而生,满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信息,散溢着浓郁的泥土芳香,闪耀着劳动人民的才华与智慧。 活 动 过 程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以答试卷的方式来调查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调查面广,能够得到比较真实、及时的资料,有利于对调查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判断分析。 指 南 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