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传播》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三下)2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传播》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三下)2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传播》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三下)2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传播》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三下)2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传播》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三下)

2

[课堂巩固]

1.信息与生活密不可分,如天空乌去密布,标志着大雨可能降临;上课时,同学们举手,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通俗地讲,信息是各种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息中包含的内容越多,信息量________________。

3.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庞大的变革:_________________、文字的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列举出三种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个发明电报机的是美国的发明家_______________,同时也发明了利用〝点〞、〝划〞和〝空白〞的不同组合构成的电码——__________________,掀开了人类通信史的新纪元。

6.比较以下各类传递信息的方法,在相同的时刻内能传递的信息量最多的是〔〕

A.电话 B.电报 C.书信 D.可视电话

7.下面关于数字〝6”的莫尔斯电码组合,正确的选项是〔〕

A. ·————

B. —····

C. ———··

D.····—

8.以下不属于早期信息传播工具的是〔〕

A.可视电话

B.在古代每隔一定的距离会设置一个驿馆

C.飞鸽传书

D.往常有急事时,经常会用的电报

9.以下传播信息的方式中,传递信息的速度最快的是〔〕

A.利用古代的驿站的形式传播

B.利用发电报的形式传递信息

C.利用打电话的形式传播

D.飞鸽传书

10.小明同学在课后查阅了一些资料,得到了一些记载信息的工具如以下图17-1所示,请你帮他分析这些记载信息工具的优缺点。

刻在兽骨上的甲骨

记录文字的书记录信息的光盘

图17-1

[课后提升]

11.人类特有的信息是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在新闻报道中,利用摄像机就能够把这三种信息组合起来,它的信息含量就会大大增加。

12.随着社会的进展,人类传播信息形式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____,同时传递信息的量也_______________。

13.以下信息传播中属于第四次信息变革的产物的是〔〕

A.利用运算机能够储备大量的声音、图片和文字籍

B.人类用来记录历史的书

C.人们能够用收音机收到电台播出的节目

D.人们利用语言和手势来交流自己的看到的现象

14.小明想自己制作一个楼梯门铃,他第一设计一个电路来验证自己设计的可行性。现在有器材:电池组、一个电铃、一个电动机、开关导线假设干。要求:当楼下有人按开关时时,楼上的门铃响;他能够通过室内的开关来操纵开门的电动机。

苏科版中考物理公式完整版

t s v = 2012年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1、速度公式: 公式变形: 求路程vt s = 求时间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分正倒;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靠近焦点)像远像变大。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 ( G —重力(N) m ——质量 (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4、密度公式: V m = ρ 变形公式:m=ρV V =m/ρ 5、浮力公式: ① F 浮=G – F (称重法)

S F ② F 浮=G 排=m 排g (阿基米德原理法) F 浮=ρ水gV 排 V 排=V 浸 V 露=V 物---V 浸 ③ F 浮=G (平衡法) ④ F 浮= F 下-F 上 (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压力差法) 6、固体压强公式: p = 7、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8、 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F 1——动力(N )L 1——动力臂 (m ) F 2——阻力(N ) L 2——阻力臂 (m ) 力臂的画法:1、找支点。2、画力的作用线。3、作做垂线段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 试题及答案

海陵区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办初中期中考试(11-13) 九年级物理试题(卷面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07.11得分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 1.国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这是为了( ).A.省力B.省距离C.改变施力方向D.省功 2.汽车驶上陡坡时,驾驶员通常要进行调换档位操作,以减小汽车的行驶速度.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省油B.安全C.增大摩擦D.增大爬坡的牵引力 3.三只小灯炮L1、L2、L3串联在电路中,灯L1最亮,灯L3最暗,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是I1、I2、I3则( ). A .I1最大B.I2最大C.I3最大D.一样大 4.下图所示的四个图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5.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一定越大 C.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温度为0℃的物体,内能一定为零 6.如下左所示的电路中,要想测出L2两端的电压,连接正确的是( ). 7.如上右图所示,小妍把铁球拉到一定高度松开手后,铁球由a点沿弧线abc运动到c点,然后从c点往回摆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A.铁球位于c点时动能最大B.铁球位于b点时势能最大 C.铁球由b到c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机械能减小 D.铁球由a到b的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不变 8.如右图所示,先用导线把电源、灯泡连接起来,再依次把铅笔芯、 塑料线、玻璃棒、瓷棒等接到M、N之间,其中能使灯泡发光的 是( ). A.铅笔芯B.塑料线C.玻璃棒D.瓷棒 9.关于生活中的一些电路连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节日的夜晚,装扮用的小彩灯是并联的 B.道路两旁的路灯,晚上同时亮,早上同时灭,它们是串联的 C.我们家的各个用电器是并联的,但和邻居家的是串联的 D.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10.我国的登月工程分三个阶段进行,其中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是这一工程的第一个阶段,现已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升空.关于“嫦娥一号”卫星开始一段加

苏科版初中物理新版教材解析文档

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2011年版) 特色与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苏科版)在实验区使用已10年,它在推进物理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精神,顺应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修订后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对该套教教科书进行了全面修订。目前,八年级教科书已通过教育部审查,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使用。 为了帮助老师们研究、分析、处理和使用好这套教材,我想谈一谈修订后教材的特色和教学建议。 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精神和课程标准的理念,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 2.保持并强化教材特色,着力改善教材的薄弱环节。 3.关注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提高教材的适宜性。 修订教材主要特色如下: 一、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编写教材中,我们不遗余力地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学生喜欢物理,热爱科学。无论是在序言、各章节,还是在课外作业中,我们都极力关注让学生有兴奋感和充实感。 1.关注利用随手取材的实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堵住耳孔能听到敲击金属衣 架发出的声音吗?透过玻璃水杯 能看到什么现象?从不同角度观 察水杯中的小鱼,能看到什么现 象?等等,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感 到意外、惊奇,从而产生探究的欲 望。 图1. 修订方案P4图

2.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积极思维。教材利用卡通人物的对话,或引入探究的问题,或陈述不同的观点,或暴露学生常见的错误认识,以促进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探究的动机。如图所示的卡通画,用小华唱《青藏高原》歌曲的情景,自然引入探究音调的课题;以一幅人落水的漫画引入折射现象的课题。 图2,“音调”的引入 3.初中学生常感到物理难学,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学习内容过于抽象,为此,对于教材中一些重、难点,我们关注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例如,先“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再“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先“初识透镜”,再“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先“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再学习“速度”;先“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再“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等。由此较好化解了学习的难点,使学生树立信心。

苏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11.1杠杆 一.有关杠杆概念 1.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特征:①硬棒②有力的作用③绕固定点转动 3.杠杆五要素:⑴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0”表示。 ⑵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1”表示。 ⑶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2”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⑸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说明:①杠杆不一定是直的,可以是弯的。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③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④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也可在杠杆外。 ⑤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⑥杠杆的支点不一定在杠杆的中间,可以在杠杆的两侧 4.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 找支点O ; 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 标力臂(大括号)。 画力臂时,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找出支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即为力臂。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2.探究实验:①实验前调节 (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 F 1 F 2

位置平衡:其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②实验过程中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上钩码和弹簧测力计,调节力的大小或作用点位置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 置平衡(目的是减小杠杆自重的影响并方便沿着杠杆测量力臂)。 ③改变力或力臂的大小多测量几组数据,目的是便于找出规律的普遍性,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 3.实验注意点:①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②实验时(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 ③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获得普遍规律。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①文字: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②字母:F1L1=F2L2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5.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 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6.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 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三.杠杆的应用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不一定是直的)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方向判断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支点、动力、阻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 F2L2) 省力杠杆(费距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费力杠杆(省距离):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举例) 二、滑轮——绕轴能转动的轮子——杠杆的变形。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等臂杠杆(动阻力相等,可改变动力的方向) 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支点在一侧的不等臂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 O

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动力方向)。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两种绳子绕法 用滑轮组起吊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 F=(G+G 动)/n n 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三、功——无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功(机械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做功的两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W=FS 单位:J ) 四、功率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P=W/t P=FV 单位:W 五、机械效率(实验) 1.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 2.额外功:为达到目的不需要做但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为达到目的实际做的功W 总= W 有+W 额。(有用功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小于百分之一百) F 1 F 2 l 2 l 1 O F 1 F 2 O l1 l2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绝对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 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一: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XX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XX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

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 4. 温度计使用: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物理

九年级物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2.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手去拉触电的人 B .在输电线上晾衣服 C .发现有人触电应及时切断电源 D .用湿布擦正亮着的台灯灯泡 3.下列物体不会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是 A .铝棒 B .地球 C .指南针 D .通电导体 4.LED 灯是一种高效的节能光源,其核心元件是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主要材料是 A .绝缘体 B .导体 C .半导体 D .超导体 5.下列情形中,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A .举着杠铃不动 B .将弹簧拉力器拉长 C .将实心球抛向空中 D .把掉在地上的羽毛球捡起来 6.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使用同一小球进行如图所示的 两次实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的过程中动能一直减小 B .两次实验研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C .两次实验研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 D .两次实验研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7.教室中一只开关能同时控制二盏日光灯,根据生活经验和 所学物理知识可知这二盏日光灯间的连接方式是 A .一定是串联的 B .一定是并联的 C .可能是串联的 D .无法确定 8.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 .教室中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2A B .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2V C .家中挂壁式空调的正常工作时电功率约为1100W D .志贤同学从教学楼一楼爬上四楼做功约为450J 9.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A .筷子 B .船桨 C .鱼竿 D .扳手 第6题图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不一定是直的)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方向判断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支点、动力、阻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 1L 1= F 2L 2) 省力杠杆(费距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费力杠杆(省距离):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举例) 二、滑轮——绕轴能转动的轮子——杠杆的变形。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等臂杠杆(动阻力相等,可改变动力的方向) 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支点在一侧的不等臂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动力方向)。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两种绳子绕法 用滑轮组起吊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 F=(G+G 动)/n n 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三、功——无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功(机械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做功的两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W=FS 单位:J ) 四、功率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P=W/t P=FV 单位:W 五、机械效率(实验) F 1 F 2 O L 1 L 2 F 1 F 2 l 2 l 1 O F 1 F 2 O l1 l2

苏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也是斜面的一种)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苏科版初中物理书后练习答案.doc

八年级上册物理书后“WWW”答疑 P112 用手摩擦气球使气球本身振动发声或捏住充满气的气球口,改变孔的形状与大小,使气球放气时发出不同的声音。 P113月球上是没有空气的,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需要靠无线电来交谈。 P114不准确。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枪声由起跑点传到终点所用的时t==0.29 s,听到枪声时计时则晚了0.29 s。为了准确记录成绩,应在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 P15 1快划时听到的音调高,慢划时听到的音调低。 P152平常听自己的声音,依靠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骨骼,听录音机声音依靠空气传播;而不是因为录音机改变了音调和音色。 P155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 P191阻断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 P221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HZ,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300~400HZ,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能听到的是蜜蜂飞过,而不能听到蝴蝶飞过。 P333体温计量程35~42℃,玻璃泡上方有弯曲缩口水银流过去不会返回,可以确定最高体温,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而温度计无此结构可直接使用,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P333温室效应: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热岛效应: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要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城市人口稠密,绿化面积较少,应多种植树木。控制工厂的排放。 P381仙人掌的针状叶子,可防止体内的水分蒸发过快。 P382 提高小镜子的温度,避免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液化,造成平面镜表面“起雾”。 P383在纸做的小锅内,用酒精灯加热能将水加热到沸腾。水沸腾时需吸收大量的热量,同时也吸收了纸的多余热量,使纸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183°C,所以用纸锅烧水,水能沸腾而纸并不会燃烧。 P384从壶口喷出的水蒸气遇到壶口上方的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靠近壶嘴处温度较高,水蒸气不易液化,因而看不到“白雾”; 离壶嘴较远处温度较低,水蒸气容易液化,因而形成的“白雾”比较浓。 P385蒸汽熨斗喷出的水蒸气温度很高,这些高温的蒸气遇到空气或衣物迅速液化为小水滴,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将衣物熨平。蒸汽熨斗的优点是不易把衣服烫坏。 P401水银的凝固点是-39℃,北方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0℃,这个气温下水银早已凝固,因而,寒冷的北方不宜用水银温度计。 P403从宏观上看,晶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呈对称性的形状,如食盐呈立方体,冰呈六角棱柱体,明矾呈八面体,而非晶体的外形是不规则的。晶体有固定的的熔化温度,非晶体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变软而熔化。P432霜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若气温偏高则无霜生成,因此“霜前冷”。雪熔化是需要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导致气温降低所以“雪后寒”。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十五章 电功和电热 一、电能表和电功 学习要求 1.知道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会用家用电能表初步测量家庭用电的电功. 2.会根据家用电能表的表盘数据计算电功. 3.知道电功的概念及其单位.理解电功的公式. 6.会对一些家庭用电器进行简单的电功计算. 7.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学习指导 1. 理解电流能够做功 电流通过导体是否能做功,就看电流通过导体时,是否可以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电流通过电 动机线圈时,电动机便转动起来,可以提升重物,同时线圈也会发热,这时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和内能;电 流通过电灯泡时,灯丝发热发光,电能转化成内能和光能,这说明电流通过导体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转 化的发生,所以我们说:电流通过导体能做功. 2.知道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实验探究我们知道,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是:通过电路的电流和加在电路两端的电压,以及通电 时间。 3. 弄清规律和公式的适用条件 任何物理规律和公式都有它的适用条件,弄清规律和公式的适用条件是学好物理必须注意的问题.电 功的公式W=UIt 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对于任何类型的用电器(或电路)都适用.而结合欧姆定律 I=U/R 推出的电功公式t R U W 2== I 2Rt ,不适用于含有电动机的电路,只适用于电烙铁、电炉等纯电阻电路, 即只适用于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电路. 4.知道电能表的作用及其主要数据的意义和作用 电能表俗称电度表或火表,是用来测量电功或记录电路中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电能表计数的单位是 千瓦·时(kW ·h ),俗称度.1kW ·h =3.6×106J. 典型范例 例1.一个阻值为10Ω的电阻器接在电压是3V 的电源上,它通电5min 电流做的功是多少? 精析:在运用电功公式W=UIt 计算时,要注意U 、I 、t 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均使用国际单位。题 中电流是未知的,可以用欧姆定律I =U /R 计算出通过电阻器的电流,再用W=UIt 计算电功. 全解:根据欧姆定律103 ==R U I A=0.3A ,W=UIt =3V ×0.3A ×5×60s=270J .电流做功为270J. 点评:如果能熟练运用电功公式的推导式,可以不先求出I ,而直接将欧姆定律和电功公式综合起来, 即用t R U W 2=,将更加快捷方便.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初三物理

甲 乙 题3图 九年级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物理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85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如图所示的情景中,所述的力对物体有做功的是 熊猫用力举着 用力拉绳匀速 用力搬石头 用力提水桶沿水平 杠铃不动 提升重物 没搬动 方向移动 A B C D 2.如图所示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 点是支点,液压杆施加的力是动力,货物重力是阻力 B.B 点是支点,物体A 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C.C 点是支点,物体A 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 D.C 点是支点,物体A 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3.小文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将同一货物搬运到同一辆汽车上,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种方法克服重力做功多 B .乙种方法更省力 C .两种方法机械效率相等 D .两种情况下,货物机械能都增加 4. 下列关于功、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内能越多,具有的功就越多 B .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有潜在的危险性,是因为积蓄在高处的湖水有很大的重力势能 C .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就越多 D .“嫦娥二号”飞船在加速升空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5.某物理兴趣小组同学学习了功率知识后,进行了“比一比谁上楼的功率大”的比赛. 其中某同学从一楼跑到三楼用了10s ,则他上楼过程中的功率大约是 题2图

A .3W B .30W C .300W D .3000W 6.如图所示,AB=3AE ,AC=2AE ,AD=1.5AE 。若把物体沿AB 、AC 、AD 三个斜面匀速地拉到顶端A 时(不计摩擦),则 A .沿着A B 用的拉力小,做功多. B .沿着A C 用的拉力小,做功多. C .沿着 A D 用的拉力大,做功少. D .沿着三个斜面用的拉力不相等,做功一样多 7.小梅将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捡回桌面,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A. 0.02 J B. O.2 J C.2 J D.20 J 8.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 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9.如下图所示的电路图中,连接正确的是 ( ) A B C D 10.如图所示,小朋友在玩溜溜球玩具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溜溜球向下自由运动时,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增加 B .当溜溜球向上自由运动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 .溜溜球是通过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完成上下运动的 D .溜溜球运动到最底端时,其重力势能最大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5分) 二、填空题(本题10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1.一个滑轮组经改装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把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较:总功 ,有用功 ,额外功 ,机械效率 。(填“变 题8图 题10图 题6图 E D C B A

苏科版初三物理电功和电热专题复习与训练

初三物理专题复习 电功和电热 【目的要求】 1、知道电功及其单位,掌握电功的公式,知道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 2、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功率 3、理解焦耳定律,知道电热器的原理 4、会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方法指导】 1、怎样理解电功这个物理量 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如:能、机械能和化学能等的过程。 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 是电功的基本计算公式,适用于任何电路。根据W=Pt ,也可以计算电功,但是,根据I=U/R 推出的电功的两个计算公式:Rt I W 2 =和t R U W 2 =只适用于计算将电能 完全转化为能的用电器的电功。 电功的单位是焦耳,常用的电功单位是千瓦时(度)。1千瓦时=6 106.3?焦耳 说明:利用电能表测用电器的功率,通常采用了下列步骤: ⑴ 首先按测量要求设计合理的测量电路图. ⑵ 观察电能表,记下它每kW h 的转数N . ⑶ 测量时使待测用电器工作,其他用电器(属于该电能表的)都停止工作. ⑷ 用秒表或手表记下电能表转一定圈数(盘的边缘有个红点)n 时所用时间()t s . ⑸ 利用公式()() 3.6106n J W N P t t s ??==计算出所测用电器的功率值为多少瓦? 2、怎样理解电功率这一物理量 电功和电功率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物理量。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即电流在单位时间做的功。公式P=UI 是计算电功率的基本公式。另两个公式P=I 2R ,P=U 2/R ,这两个公式是根据P=UI 结合欧姆定律I=U/R 推出的,仅适用于将电能完全转化为能的用电器或电路。 3、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用电器上标出的正常工作时,应接到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正常工作)时的功率称为额定功率。例如“220V 、100W ”表示这个用电器接在额定电压220V 下工作时,发挥的功率是100W 。 实际功率是指用电器某一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它随用电器的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当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就等于额定功率。当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小于或大于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就小于或大于额定功率,一般情况下这是不允许的,使用用电器时,必须使加在用电器两端电压等于或接近于额定电压,这样用电器才不至于损坏。 4、焦耳定律 焦耳通过大量实验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热量跟电流强度、电阻和时间的关系: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即:Q=I 2Rt 。它适用于任何用电器热量的计算。 在仅有电流热效应存在的电路中,电能全部转化成了能,而没有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这时电流产生的热量等于电流所做的功。即Q=W 。再根据W=UIt 和U=IR 可推导得出Q=I 2Rt 。焦耳定律的公式也可以表述为t R U Q 2=,用它解决某些问题比较方便,但必须注意它适用于只存在电流热效应的电路中。 【例题选讲】例1、灯泡L 1和L 2串联在电路中,L 1的电阻比L 2大,在相等的时间里,电流做的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初中物理苏科版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 1 . 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源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仅停止产生新的声音,不影响已发出的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平均为: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 (t为总时间)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声音的性质:声音是一种波,声音具有能量。 9.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10.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苏科版初中物理重要实验归纳

苏科版初中物理重要实 验归纳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苏科版初中物理实验归纳 1.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用到了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2.水沸腾实验: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 水沸腾时特点:吸热温度不变 沸点与气压、有无杂质有关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4.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纸板的作用:显示光路和判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测焦距:方法1: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另一侧放光屏,来回移动光屏,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最小最亮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方法2:让远处的窗户(u>10f)经透镜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像距近似等于焦距。 道理: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远,所成的像越接近焦点。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6.视力的矫正: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戴凹透镜矫正,作用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 7.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测滑动摩擦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原理二力平衡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8.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由于小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对卡片的拉力,所以忽略不计 9.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目的:使小车运动到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结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长 推论:若小车不受阻力,将永远运动下去 10.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11.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通过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比较压强大小,用到了转换法 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12.估测大气压的值: 测量的物理量:活塞开始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全部刻度的长度l 2

苏教版初三物理模拟试题(含答案)

初三物理 一、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4分) 1.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中与此特点无关 ..的是 2.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白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D.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3.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以下活动中,几乎不会对人体产生电磁辐射的是A.玩电脑游戏B.看电视C.按听手机D.使用手电筒 4.牛顿第一定律指出,惯性是物体的同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下图所示的四个物体中,惯性最大的是 5.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人类应特别重视下列哪种能源的利用 A.太阳能B.煤炭C.石油D.天然气 6.如图所示,将带钩的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小明水平拉动木块,在木块加速运动过程中,以下说 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C.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7.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漂浮于海面的冰山正逐渐熔化,小明为了探究冰山熔化后海平面是否变化,就将一块冰放入浓盐水中,冰处于漂浮状态,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冰熔化后,杯中的液面将比熔化前 A.不变B.下降 C.上升D.无法判断 8.下列现象中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发生变化的是 A.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B.空中加速下落的冰雹 C.匀速上坡的汽车D.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的列车 9.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没有间隙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10.如图,小明和小华同学将一根较长软电线的两端与高灵敏电流计两接线 柱连接,拿着电线的两处,站在东西方向,象跳绳一样在空中不停地摇 动,观察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此现象隐含的物理原理是: A.电流周围存在磁场B.电磁感应原理 C.物质的磁化原理D.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第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X动力臂二阻力X阻力臂.或写作:F1L仁F2L2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三种杠杆: 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U0时,贝U P>PO;灯很亮,易烧坏。 当U

.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则有=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T电能表T总开关T保险盒T用电器。 .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 火线上;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第十六章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钻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另一个是南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