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程序设计的教学研究

C程序设计的教学研究

“程序设计实习”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

“程序设计实习”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 [摘要]通过分析“程序设计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对“程序设计实习”课程教学提出了一些意见,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程序设计实习网络教学案例教学法课程考核改革 “程序设计实习”是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主要实践性课程,也是计算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前导训练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等课程知识,设计并完成具有完整功能的软件,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能较快地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并运用该语言完成软件开发。 一、当前“程序设计实习”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该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要求学生自选题目,并且全部课程教学都是在计算机综合实验室完成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学生与教师缺乏有效的“一对一”沟通。在课程初期,学生没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分解问题,不知道如何合理运用软件工程学的方法。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沟通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能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软件开发的一般性过程。但是课程时间是固定的,分配给每个学生的时间十分有限,不可能让每个学生和教师都完成“一对一”沟通,从而导致学生从课程开始就产生困难。 2.教师无法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案例教学法是计算机教学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很多的语言类课程都是通过一个完整的程序来分析讲解使用该语言开发软件的过程。但由于在实验室上课,教师不可能给学生讲解一个完整的案例,也就无法让学生掌握一个具有完整功能软件的开发流程。 3.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估。课程考核的方式基本上是学生在完成整个软件设计作品后,由教师给学生做出评估。而对于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阶段情况无法掌握,无法给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和指导。从软件工程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知道,如果在早期没能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问题在后期就会放大而可能成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阶段性评估可以帮助学生更合理地完成作品设计。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材料、范围、要求及其进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特定教学内容所展开的教育活动。一般认为,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的教育学分支学科。这种说法本身没错,但失之笼统。胡德海先生将教育现象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教育制度或称教育事业、教育思想。基于此种分析,我们认为,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对象为普通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现象,该现象亦可划分为:课程与教学活动、课程与教学制度、课程与教学思想。 (一)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研究 课程与教学活动主要指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活动,以及教学的过程、方法与策略,它们是课程与教学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围绕课程与教学目标及其实现所开展的系列活动。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研究主要包括对课程与教学活动事实、价值、方略的研究。 课程与教学事实是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过程及其行为表现,是客观发生的课程与教学过程在人脑中的再现,它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性质、形态、关系、现状及其问题。课程与教学事实研究是对课程与教学实存状况进行“实然判断”,揭示课程与教学的实质、过程、关系。如课程是什么?教学是什么?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课程与教学价值指课程与教学的目标、意义与取向,课程与教学价值研究即对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前提进行价值透析,澄清课程与教学活动隐含的价值观念,表达课程与教学的价值理想,做出有关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应然判断”。如,“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课堂教学是优先考虑全体儿童还是部分儿童?”“有效教学的标准是什么?” 课程与教学方略指开展、完善课程与教学活动的方法、策略、途径、手段与技术。课程与教学活动方略研究有关优化、改进、完善课程与教学活动的路径与策略,回答诸如怎样开发课程、怎样教、怎样学,如何进行课程规划、教学设计,如何组织学生的课程学习,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的问题,等等。 (二)课程与教学制度的研究 随着课程与教学活动日益丰富、复杂,个别的、简单的课程与教学活动逐渐制度化,形成了制度化的课程与教学事业。可以说,课程与教学制度是专门化、系统化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产物。课程与教学活动发展到一定规模,便产生了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课程与教学活动进行协调、控制和管理的需要,于是课程与教学制度应运而生。 课程与教学制度研究涉及课程与教学活动系统及其组织、管理与领导的问题,诸如课程的总体规划、三级课程管理、学校课程领导、课程改革实验,学期学年编制,学生学籍管理,选课考试管理,课堂行为规范,教学研究制度,等等。这些是一些较为宏观的问题,关系到整个课程与教学活动系统的运行及其效率与质量。课程与教学管理涉及学校、地方与国家各个层面。

C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第六章答案_谭浩强

1、用筛选法求100之内的素数。解: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int i,j,n,a[101]; for (i=1;i<=100;i++) a[i]=i; a[1]=0; for (i=2;i int main() {int i,j,min,temp,a[11]; printf("enter data:\n"); for (i=1;i<=10;i++)

{printf("a[%d]=",i); scanf("%d",&a[i]); } printf("\n"); printf("The orginal numbers:\n"); for (i=1;i<=10;i++) printf("%5d",a[i]); printf("\n"); for (i=1;i<=9;i++) {min=i; for (j=i+1;j<=10;j++) if (a[min]>a[j]) min=j; temp=a[i]; a[i]=a[min]; a[min]=temp; } printf("\nThe sorted numbers:\n"); for (i=1;i<=10;i++) printf("%5d",a[i]); printf("\n"); return 0; } 3、求一个3×3的整型矩阵对角线元素之和。解: #include int main() { int a[3][3],sum=0; int i,j; printf("enter data:\n"); for (i=0;i<3;i++) for (j=0;j<3;j++) scanf("%3d",&a[i][j]); for (i=0;i<3;i++) sum=sum+a[i][i]; printf("sum=%6d\n",sum);

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章课后参考答案

第二章:C程序的基本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不是C语言的特点的是________。 A)语言的表达能力强B)语言定义严格 C)数据结构系统化 D)控制流程结构化 2、TC编译系统提供了对C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环境,以下可以不在该环境下进行的环节是________。 A)编辑和编译 B)编译和连接 C)连接和运行D)编辑和运行 3、以下不是二进制代码文件是________。 A)标准库文件 B)目标文件C)源程序文件 D)可执行文件 4、下面个选项组中,均属于C语言关键字的一组是________。 A)auto,enum,include B)switch,typedef,continue C)signed,union,scanf D)if,struct,type 5、下面四组字符串中,都可以用作C语言标识符的是________。 A)print B)I \am C)signed D)if _maf scanf 3mf ty_pr mx_2d mx_ a.f x1# aMb6 AMB A&B 5XY 6、以下不属于流程控制语句的是_________。 A)表达式语句 B)选择语句 C)循环语句 D)转移语句 7、下面描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C语言的函数体由一系列语句和注释组成。 B)注释内容不能单独写在一行上。 C)C程序的函数说明部分包括对函数名、函数类型、形式参数等的定义和说明。 D)scanf和printf是标准库函数而不是输入和输出语句。 8、下面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主函数的花括号必须有,而子函数中的花括号是可有可无的。 B)一个C程序行只能写一个语句。 C)主函数是程序启动时的唯一入口。 D)函数体包含了函数说明部分。 二、填空题 1、一个完整的C程序至少要有一个________函数。(主函数) 2、标准库函数不是C语言本身的组成部分,它是由__________提供的功能函数。(编译系统) 3、C语言是以________为基本单位、整个程序由________组成。(函数函数) 4、常用的标准库函数有数学函数、字符函数和字符串函数、动态分配函数、随机函数和________函数等几个大类。(输入输出) 5、标准库函数存放在________文件中。(函数库) 6、目标程序文件的扩展名是________。(.obj) 7、程序连接过程是将目标程序、________或其它目标程序连接装配成可执行文件。(库函数) 8、因为源程序是________类型文件,所以用具有文本编辑功能的任何编辑软件程序完成编辑。(文本)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归纳00467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P3 2、截止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去里起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时间,开启了“课程开发理论”。P4 3、博比特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的奠基者、开拓者。P4 4、教育的本质:1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2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3教育即生产。课程的本质:在博比特看来,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P5-6 5、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他的《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也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P9-10 6、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八年研究”,泰勒原理的实质是:“技术兴趣”的追求P11-12 7、学科结构运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叫学科结构运动。其中心内容是用“学科结构观”重建过程。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学术中心课程”。学科结构运动是课程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P13 8、比较著名的新课程: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研究开发的PSSC物理课程,“生物科学课程研究会”,研究开发的BSCS生物课程,研究开发的SMSG数学课程,“化学键取向研究会,研究开发的CBA化学与CHEMS化学,”地球科学科学设计研究会,所开发的ESCP地学等等这些课程可统称为“学术中心课程”。P13

9、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会议主席杰罗姆·布鲁纳作了题为《教育过程》的总结报告。该报告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并从理论上理性地解决了存在与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之间的持久论战。P14 10、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学术中心课程三个基本特征: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P14 11、学科结构两个基本含义: 1是一们学科特定的半概念、一般原理所构成的体系。 2是一门学科特定的套就方法与探究态度。学科结构是这两个基本骇异的统一。P15 1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 “实践性课程”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实践性课程”开发的方法:审议;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本质:“实践兴趣”的追求。P17-20 13、“概念重建注意课程范式“的本质:“解放兴趣”的追求。解放兴趣:亦称“解放理性”,是人类对解放和权利赋予的基本兴趣,这类兴趣使人们通过对人类社会之社会结构的可靠的、批判性洞察而从事自主的行动。P24 14、反思课程研究的整个进程,我们可以获得的基本结论是:课程研究的价值取向由对“技术兴趣”的追求逐渐转向“实践兴趣”,最终指向于“解放兴趣;课程研究的基本课题由”课程开发—探讨课程开发的规律、规则与程序,逐渐转向“课程开解”—把课程作为一种“文本”来解读其内涵的意义P24 15、启蒙时期教学论的确立:拉特克与夸美纽斯。P25 16、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的国教育家拉特克。P25 17、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P26

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程序设计和C语言【第15页】 1-5 #include int main ( ) { printf ("**************************\n\n"); printf(" Very Good!\n\n"); printf ("**************************\n"); return 0; } 1-6 #include int main() {int a,b,c,max; printf("please input a,b,c:\n"); scanf("%d,%d,%d",&a,&b,&c); max=a; if (max #include int main() {float p,r,n; r=0.1; n=10; p=pow(1+r,n); printf("p=%f\n",p); return 0; }

3-2-1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float r5,r3,r2,r1,r0,p,p1,p2,p3,p4,p5; p=1000; r5=0.0585; r3=0.054; r2=0.0468; r1=0.0414; r0=0.0072; p1=p*((1+r5)*5); // 一次存5年期 p2=p*(1+2*r2)*(1+3*r3); // 先存2年期,到期后将本息再存3年期 p3=p*(1+3*r3)*(1+2*r2); // 先存3年期,到期后将本息再存2年期 p4=p*pow(1+r1,5); // 存1年期,到期后将本息存再存1年期,连续存5次 p5=p*pow(1+r0/4,4*5); // 存活期存款。活期利息每一季度结算一次 printf("p1=%f\n",p1); // 输出按第1方案得到的本息和 printf("p2=%f\n",p2); // 输出按第2方案得到的本息和 printf("p3=%f\n",p3); // 输出按第3方案得到的本息和 printf("p4=%f\n",p4); // 输出按第4方案得到的本息和 printf("p5=%f\n",p5); // 输出按第5方案得到的本息和 return 0; } 3-2-2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double r5,r3,r2,r1,r0,p,p1,p2,p3,p4,p5; p=1000; r5=0.0585; r3=0.054; r2=0.0468; r1=0.0414; r0=0.0072; p1=p*((1+r5)*5); // 一次存5年期 p2=p*(1+2*r2)*(1+3*r3); // 先存2年期,到期后将本息再存3年期 p3=p*(1+3*r3)*(1+2*r2); // 先存3年期,到期后将本息再存2年期 p4=p*pow(1+r1,5); // 存1年期,到期后将本息存再存1年期,连续存5次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分析了C语言教学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先过程,后对象”的教学理念,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安排上阐述了教学内容的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从教学思路、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几方面探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C语言;教学方案;教学组织;教学改革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难学、难懂、难以应用的课程,对学生越来越缺乏吸引力。传统的C语言教材大都存在着内容陈旧、缺乏现代编程思想、过于偏重语法、难度高等缺点,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学生有畏难情绪。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先打好基础,然后再进行实践、学习技能。教学实践证明,基础和技能的教学可以同步进行,甚至先教技能再教理论,在不断实践中掌握技能,在技能学习中提高基础理论。这样更适合学生的成长。为此,我们以社会对学生编程和软件开发能力的需求为依据,参照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对C语言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实践。 1教学方法的改革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我们不再局限于单纯介绍C语言基本语法,而是本着面向未来的精神,把C语言作为一种实践工具,以程序设计方法为主线,

以语法和结构为核心,以能力培养和提高学习兴趣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先进性与基础性的统一,变应试为应用。 1.1先过程、后对象的教学方法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今后不会去搞程序开发,所以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首要的。从这一角度来说,先过程、后对象的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过程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切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甚至可以说就是我们日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路和步骤的一种计算机的代码化,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1.2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以程序案例为主教学,通过案例讲解语法要点和难点“案例驱动”教学法应用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就是讲解语法时不停留在理论讨论上,不是教会这一语法现象是什么,而是通过实例教会学生某一语法现象如何应用。比如,算术运算符中的求余运算和整除运算是比较有特色和应用较多的运算,在讲解这两个运算符的时候,就不能只停留在写两个表达式让学生计算出结果来,而应该结合实例让学生知道这样的语法特色用在什么地方,怎么用。如通过求1到5的倒数和这样一个小例子使学生认识整除运算的特点及在今后级数求和运算中如何避免可能引起的误差;通过一个求两位整数的逆序数的小程序,学生就会明白整除运算和求余运算可以用来将一个整数的各个位数分解出来,待后续循环结构介绍完毕时,又可将问题扩展到求任意位数整数的逆序数;当介绍到函数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全】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 第一部分:三本教材的比较 三本教材: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 2000年 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 2004年 3、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 2008年

小结: 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基本包含了张华的《课程与教学论》中的所有知识点,并在他的基础上新增了课程与教学政策,更加详细的阐述了课程实施的取向、模式和影响因素,对于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这一块钟启泉在书中对当代中外的改革分开进行了详细阐述。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与其他两个作者还有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书每章的开头该章内容的结构图,便于读者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和框架;书中每一小结后都有一个相关的案例,供读者阅读和参考。 王本陆的《课程与教学论》结构清晰,第一章是概论,第二、三、四章是课程论的内容,第五至十三章都是教学论的内容。与张华和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相比较,他的书新增内容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管理。王本陆的《课程与教学论》最大的特点是每一章都是由一个问题情境来引出该章的主题,每一章的开头也都会列出本章学习目标,每一章的结尾都有小结、阅读导航和扩展学习三个部分,其书后还附有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条目式教案示例、卡片式教案示例、表格式教案示例。

第二部分:《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 (选用教材: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2000年版)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历年的真题来看,要练习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 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 截至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建立起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他们的课程因而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 (二)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 1. 教育的本质: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教育即生产。 2. 课程的本质: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 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三)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 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极其相似,他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这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是,“工作分析”主要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范围更宽泛,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 (四)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他们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并将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水平提升到时代所允许的程度。他们提出了课程开发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是课程研究的基本问题。 局限:对儿童价值的忽视、背离教育本质而盲目运用“泰罗主义”管理模式。 二、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拉尔夫·泰勒的贡献 1949年,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一) “泰勒原理”的思想渊源

《C语言程序设计》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谭浩强

第1章程序设计和C语言1 1.1什么是计算机程序1 1.2什么是计算机语言1 1.3C语言的发展及其特点3 1.4最简单的C语言程序5 1.4.1最简单的C语言程序举例6 1.4.2C语言程序的结构10 1.5运行C程序的步骤与方法12 1.6程序设计的任务14 1-5 #include int main ( ) { printf ("**************************\n\n"); printf(" Very Good!\n\n"); printf ("**************************\n"); return 0; } 1-6#include int main() {int a,b,c,max; printf("please input a,b,c:\n"); scanf("%d,%d,%d",&a,&b,&c); max=a; if (max

2.5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34 习题36 第章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顺序程序设计37 3.1顺序程序设计举例37 3.2数据的表现形式及其运算39 3.2.1常量和变量39 3.2.2数据类型42 3.2.3整型数据44 3.2.4字符型数据47 3.2.5浮点型数据49 3.2.6怎样确定常量的类型51 3.2.7运算符和表达式52 3.3C语句57 3.3.1C语句的作用和分类57 3.3.2最基本的语句——赋值语句59 3.4数据的输入输出65 3.4.1输入输出举例65 3.4.2有关数据输入输出的概念67 3.4.3用printf函数输出数据68 3.4.4用scanf函数输入数据75 3.4.5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78 习题82 3-1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float p,r,n; r=0.1; n=10; p=pow(1+r,n); printf("p=%f\n",p); return 0; } 3-2-1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float r5,r3,r2,r1,r0,p,p1,p2,p3,p4,p5; p=1000;

C语言详解(第五版)第二章程序设计项目答案

C语言详解(第五版)程序设计项目答案第二章 1.编写一个程序,以每英里0.35的费率计算一个售货员的里程偿还金。程序中要求与用户进行如下方式的交互。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void) {float mile_1,mile_2,miles,consume,payment; printf("MILEAGE REIMBURSEMENT CALCULATOR\n"); printf("Enter begainning odometer reading>\n"); scanf("%f",&mile_1); printf("Enter endding odometer reading>\n"); scanf("%f",&mile_2); printf("Enter consume per mile>\n"); scanf("%f",&consume); miles=mile_2-mile_1; payment=miles*consume; printf("You traveled%f miles.At%f per mile,your reimbursement is%f",miles,consume,payment); system("pause"); return(0); } 2.编写一个程序,用于辅助设计水力发电大坝。提示用户输入大坝高度,以及水流量。如果水由重力所做的功有90%转化为电能,测算会有多少M瓦的功率。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void) {double density,weight,gravitational_acceleration, efficiency,height,water_flow_rate,work,electricity_power; printf("Please type in the density of water>"); scanf("%lf",&density); printf("Please type in the gravitational_acceleration>"); scanf("%lf",&gravitational_acceleration); printf("Please type in the height of the water>"); scanf("%lf",&height); printf("Please type in the efficiency of the transformation\nfrom water to electricity>"); scanf("%lf",&efficiency); printf("Please type in the water_flow_rate>"); scanf("%lf",&water_flow_rate); weight=density*water_flow_rate; work=weight*height*gravitational_acceleration; electricity_power=work*efficiency/1000000; printf("The electric energy production is%fW",electricity_power); system("pause"); return0; }

课程与教学论专题研究

课程与教学论专题研究 王志扬 kechengjiaoxue@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9589764.html, 一、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 二、课程理论的历史发展 三、课程理论的基本问题 四、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 五、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七、教师专业化 一、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二)教学与教学理论 (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1.课程 课程涉及“教什么”的问题,是教育的一个永恒课题。 (1)词源分析 中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但其意与现 代不同;宋代的朱熹提到,“宽着期限,紧着 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指功课及 进程。 外国:“currere”,名词“跑道”,动词“奔跑”; curriculum,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 (2)几种典型的定义 ①课程即教学科目(学科) 我国古代的课程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欧洲中世纪初的课程有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七艺。 强调学科的知识体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心智发展及师生的互动。 ②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把教学的范围、序列和进程,纳入课程的定义,但何谓“有计划”,标准差异很大,并只能局限在可观察方面,而忽视的学生的体验。 ③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北美的理念: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直接关注结果和目标,即从手段转向目的;但课程目标由课程决策者制定,而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二者不可能完全一致。 ④课程即学习经验 该定义试图把握学生实际学到些什么,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意

义,而不是要学生再现的事实或要学生演示的行为; 定义过于宽泛,包含了学生的个人经验,使对课程的研究无从下手。 ⑤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该定义依据的基本假设是:个体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个体社会化;课程应该反应各种社会需要,以便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 但社会文化中存在大量的偏见、不公正等,课程如不加批判地再生产社会文化,就会使这些现象永久化。 ⑥课程即社会改造 激进的观点,认为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现存的社会制度的束缚,“学校要敢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课程的重点应该放在当代的社会问题、社会弊端等方面,使学生具有批判的意识。 不同的社会制度,对社会改造的理解有本质的区别。 (3)本课程概念界定: ①课程即教学科目; ②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2.课程理论 (1)定义: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课程的设计、编制和课程改革的理论。 ①课程设计理论包括研究课程系统的结构、地位、相互联系和自我更新等问题; ②课程编制理论包括研究课程编制的各种模式,如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③课程改革理论包括研究课程改革的要求、意见,用教育学的观点分析其合理性和确切性,衡量对个人实践的影响,检验适应地方情况的程度等。 (2)《学记》中关于课程理论的论述: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 (3)古希腊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人的课程思想,对西方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课程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发端于美国课程理论专家博比特的《课程》一书的出版。 3.课程理论流派 (1)学科结构课程理论 ①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被广泛运用于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践中 ②代表人物:布鲁纳、施瓦布 ③学科结构组成:一是组织结构:指说明一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基本方式,同时也阐明该学科的边界;二是实质结构:指探究过程中要回答的各种问题,即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三是句法结构,指学科中收集数据、检验命题和对研究结构作出概括的方式。

C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第七章答案-谭浩强

第七章函数 7.1写两个函数,分别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用主函数调用这两个函数,并输出结果两个整数由键盘输入。 maxyueshu(m,n) int m,n; { int i=1,t; for(;i<=m&&i<=n;i++) {if(m%i==0&&n%i==0) t=i; } return(t); } minbeishu(m,n) int m,n; {int j; if(m>=n) j=m; else j=n; for(;!(j%m==0&&j%n==0);j++); return j; } main() {int a,b,max,min; printf("enter two number is: "); scanf("%d,%d",&a,&b); max=maxyueshu(a,b); min=minbeishu(a,b); printf("max=%d,min=%d\n",max,min); } 7.2求方程的根,用三个函数分别求当b2-4ac大于0、等于0、和小于0时的根,并输出结果。从主函数输入a、b、c的值。 #include"math.h" float yishigen(m,n,k) float m,n,k; {float x1,x2; x1=(-n+sqrt(k))/(2*m); x2=(-n-sqrt(k))/(2*m); printf("two shigen is x1=%.3f and x2=%.3f\n",x1,x2); } float denggen(m,n) float m,n; {float x; x=-n/(2*m); printf("denggen is x=%.3f\n",x); }

C语言程序设计学习指导(第2版) 1-6

第一章概述 一、选择 1.C 2.B 3.C 4.D 5.D 6.A 7.B 8.C 9.A 10.B 11.C 12.D 13.B 14.B 第二章数据类型 一、选择 1.D 2.A 3.C 4.D 5.A 6.B 7.A 8.B 9.A 10.D 11.B 12.C 13.C 14.D 15.C 16.B 17.D 18.A 19.C 20.B 21.B 22.D 23.A 24.B 25.B 26.B 27.C 第三章运算符和表达式 一、选择 1.A 2.D 3.D 4.D 5.D 6.A 7.C 8.C 9.B 10.B 11.C 12.C 13.A 14.A 15.A 16.A 17.B 18.C 19.C 20.D 21.A 22.A 23.C 24.C 25.A 26.B 27.D 28.A 29.B 30.C 31.D 32.D 33.D 34.B 35.A 36.A 37.B 38.C 39.D 40.B 41.B 42.C 43.B 第四章输入和输出 一、选择 1.C 2.D 3.C 4.C 5.C 6.B 7.B 8.C 9.D 10.D 11.D 12.D 13.B 14.A 15.B 16.B 二、编程 1.double fun(double m) { float n; n=(5.0/9.0)*(m-32); return n; } 2. char fun(char c) {c=c+32; return c;} 3.double fun(int m) { double y=0; y=sin(m)*10; return(y); } 4.float fun ( float h ) {return (long)( h * 100 + 0.5 )/ 100.0;}

单片机C语言(非常通俗易懂)

单片机C语言(非常通俗易懂) (一) 相信很多爱好电子的朋友,对单片机这个词应该都不会陌生了吧。不过有些朋友可能只听说他叫单片机,他的全称是什么也许并不太清楚, 更不用说他的英文全称和简称了。单片机是一块在集成电路芯片上集成了一台有一定规模的微型计算机。简称为:单片微型计算机或单片机 (Single Chip Computer)。单片机的应用到处可见,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应用在智能仪表、实时控制、通信、家电等方面。不过这一切都没 什么关系,因为我(当然也包括任何人)都是从不知道转变成知道的,再转变成精通的。现在我只想把我学习单片机的经历,详细地讲叙给大 家听听,可能有些大虾会笑话我,想:那么简单的东西还在这里卖弄。但是你错了,我只是把我个人学习的经历讲述一遍而已,仅仅对那些想 学习单片机,但又找不到好方法或者途径的朋友,提供一个帮助,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少走些弯路而已! 首先,你必须有学习单片机的热情,不是说今天去图书馆看了一个下午关于单片机的书,而明天玩上半天,后天就不知道那个本书在讲什 么东西了。还是先说说我吧,我从大二的第一个学期期末的时候才开始接触单片机,但在这之前,正如上面所说的:我知道有种芯片叫单片机, 但是具体长成什么样子,却一点也不知道!看到这里很多朋友一定会忍不住发笑。嘿嘿,你可千万别笑,有些大四毕业的人也同样不知道单片 机长成什么样子呢!而我对单片机的痴迷更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地步,大二的期末考试,我全放弃了复习,每当室友拿着书在埋头复习的时候, 我却捧着自己从图书馆借的单片机书在那看,虽然有很多不懂,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当时我就想过,为了单片机值不值得我这样去付出, 或许这也是在一些三流学校的好处吧,考试挂科后,明年开学交上几十元一门的补考费,应该大部分都能过了。于是,我横下一条心,坚持看 我的单片机书和资料。 当你明白了单片机是这么一回事的时候,显而易见的问题出来了:我要选择那种语言为单片机编写程序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具 体选择C51还是A51呢?汇编在我们大二之前并没有开过课,虽然看着人家的讲解,很容易明白单片机的每一时刻的具体工作情况,但是一合上 书或者资料,自己却什么也不知道了,根本不用说自己写程序了。于是,我最终还是决定学C51,毕竟C51和我们课上讲的C语言,有些类似, 编程的思想可以说是相通的。而且C51还有更大的优点就是编写大程序时的优越性更不言而喻,当然在那时,我并没有想的那么深远,C51的特 点,还是在后来的实践过程中,渐渐体会到的!朋友如果你选择了C51,那么请继续往下看,如果你选择了A51,那么你可以不要看了!因为下面讲 的全是C方面的,完全在浪费你的时间! 呵呵 ^_^ 第二,既然你想学好单片机,你必须得舍得花钱,如果不买些芯片回来自己动手焊焊拆拆的(但是在后期会介绍给大家一个很好用的硬件 仿真软件,并不需要你用实验板和仿真器了,直接在你的PC上完成,但是软件毕竟是软件,从某个特定的意义上来说是并不能代替硬件的),即使

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针对目前IT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而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与此却不成比例的状况,分析了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本文以程序设计类课程为基础,阐述了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包括问题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式团队学习法等。通过强化训练以及培养方案的调整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标签:应用型创新人才问题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式团队学习法校企联合 引言 随着软件外包行业不断深入的发展和层次的不断提升,对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也日渐凸显。普通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之一是为IT市场培养应用型人才[1],本科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等相关工作,在工作中直接应用程序设计类课程所学知识,所以,这类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尤为重要。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IT行业急需大量的从事软件开发相关工作的人才的情况下,普通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每年培养的相当数量的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很不理想,与这种需求不成比例。高校的这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过程与其他类别的课程几乎没有区别[2,3],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学习、实践环节、考试检验四个步骤的传统教学过程,“学”与“用”脱节,导致学生为了“学”而学,不积极主动思考如何主动的去解决问题,甚至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进而主动的提出问题,缺乏项目开发的实践经验,到了工作岗位难以胜任工作,从而失去了高校教育的“学”是为了更好的“用”的意义。 二、改革目标和研究内容 1.改革目标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解决目前学生只学不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领导能力,拓宽知识视野、面向实际应用、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加不同程序设计语言比较及与程序设计语言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解决目前学生对课程学习过于单一、无法融会贯通的问题。 2.研究内容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本文主要研究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的改革,主要有

大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 谭洪强)实验5答案

实验四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设计程序sy5-1.c,从键盘上输入一个3行3列矩阵各个元素的值,输出其主对角线元素和反向对角线元素之和。 算法分析: 对角线上的元素,1维和2维下标相同,反对角线元素,如果行下标为i,列下标就为2-i; 参考答案: #include int main() { int a[3][3]={{1,2,3},{4,5,6},{7,8,9}}; int i,j,sum=0; for(i=0;i<3;i++) sum=sum+a[i][i]+a[i][2-i]; //a[i][i]当前行的主对角线元素 //a[i][2-i]当前行的反对角线元素printf("矩阵的正、反对角线元素之和为:%d\n",sum); return 0; } 运行结果: (2) 设计程序sy5-2.c,找出一个3×4的矩阵中的最小值及其位置。 算法分析: 首先把二维数组中的第一个数即a[0][0]看成最小值,然后逐行逐列的去遍历每个元素,逐一判断每一个元素是否比最小值还好小,如果是,就改写最小值,并记录他的下标。 参考答案: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a[3][4]={{10,21,41,5},{12,15,46,35},{40,21,26,30}}; int i,j,row,colum,min; printf("数组a:\n"); for(i=0;i<3;i++) { for(j=0;j<4;j++) printf("%5d",a[i][j]);

printf("\n"); } min=a[0][0];row=0;colum=0; //首先把第一个数a[0][0]看成最小数 for(i=0;i<3;i++) //双重循环逐一遍历每个元素a[i][j] for(j=0;j<4;j++) if(min>a[i][j]) //如果当前值a[i][j]比最小值还要小 {min=a[i][j];row=i;colum=j;} //用a[i][j]改写最小值,并记下他们的下标printf("矩阵中最小元素是:%d,行下标是:%d,列下标是%d\n",min,row,colum); return 0; } 运行结果: (3) 设计程序sy5-3.c,定义一个3×3的二维数组,通过随机函数自动赋值。然后输入一个整数n,使数组左下三角(含对角线元素)元素中的值乘以n 。例如:若n的值为3,a 数组中的值为 | 1 9 7 |则程序运行后a数组中的值应为| 3 9 7 | | 2 3 8 | | 6 9 8 | | 4 5 6 | | 12 15 18 | 算法分析: 主要理解到对角线即以下元素包含哪些元素,即他们的下标变化。对每一行i来说,对角线以下的元素,他们的列下标是0,1,2,---,i;所以用外循环i遍历行,内循环j(从0到i),逐一遍历每一个a[i][j],并给a[i][j]赋值为他的n倍。最后输出矩阵。 参考答案: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a[3][3]; int i,j,n; printf("原来a的值:"); for(i=0;i<3;i++) //生成数组元素,并按矩阵形式输出 { for(j=0;j<3;j++) {a[i][j]=rand()%20; //rand()参看教材385页 //rand()%20 产生一个20以内的整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