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X线检查原则及各部位检查技术

X线检查原则及各部位检查技术

X线检查原则及各部位检查技术
X线检查原则及各部位检查技术

X线摄影的原则

有效焦点大小的选择:小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一些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椎等;高KV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

2、焦片距和肢片距的选择:投照时病人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胶片平行。在肢体与胶片不能靠近时,应尽量增加焦片距,可同样收到放大率小、锐利度高的效果。不能平行时,应根据几何投影原理减少影像变形。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中心线垂直于被摄体和胶片为最好的投影方式。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得到相同效果。

4、滤线设备的应用:一般在摄影千伏超过70KV以上均需使用滤过板,滤去软射线。体厚超过15㎝或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用滤线栅,应注意滤线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5、X线管、肢体、胶片的固定:肢体安置不仅要使患者舒适,便于配合,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摄影要求。片盒一般为平放或垂直放置摄影架上。中心线、被摄部位和胶片对准后,将X线管固定。

6、照射量的选择:根据摄影部位、体厚和机器性能,选择合适的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对不能合作者尽量用高KV,高mA,短S。

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摄片时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影像质量有重要影响。一般不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移动的部位,勿需屏气曝光;有五种情况,即平静呼吸下屏气、深吸气后屏气、深呼气后屏气、缓慢连续呼吸及平静呼吸不屏气。

8、体厚的测量:首先要目测体厚测量尺的横杆与游标杆是否平行,使两杆平行才能测得正确的数字,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如胸片取第六胸椎处,并应按曝光时状态测量。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常规

(骨骼部分)手正位

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手掌紧靠暗盒,将第三掌骨头放于暗盒中心。各手指稍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指、掌、腕骨,尺桡骨下端的后前位影像,但拇指显示斜位像。

手后前斜位

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将小指和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外缘,手放成侧位。然后将手内转,使手掌与暗盒约成45度角。各手指均匀分开稍弯曲。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第二、三和四掌骨互相分开,第四、五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手前后斜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将小指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内缘,手放成侧位。然后将手外转,使手与暗盒约成45度角。各手指均匀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第三、四、五掌骨互相分开,第二和第三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拇指前后位

位置:(1)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肘部垫高。手和前臂极度外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2 )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前用沙袋垫高。手和前臂极度内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其他四指伸直,也可用对侧手将其扳住,避免与拇指重叠。

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掌指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1)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和其周围结构也都能清晰显示。(2)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常被遮蔽,显影不清。

拇指侧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或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拇指外侧缘紧靠暗盒,其余四指握拳,用以支持手掌,防止抖动。

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指掌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侧位影像。

腕关节后前位

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腕关节放于暗盒中心,手指握拳,使腕部掌面易与暗盒靠紧。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令人满意的骨茎突联线的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腕骨、尺桡骨下端与掌骨近端的后前位影像。

腕关节侧位

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手和前臂侧放,将第五掌骨和前臂尺侧紧靠暗盒。尺骨茎突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腕骨、掌骨近端和尺桡骨下端的侧位影像,但都相互重叠。

腕关节轴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将腕关节掌面放于暗盒的前1/3处,腕部垫高约3CM 左右。然后嘱患者将手掌极度后倾,并用对侧手扳住被检侧手指,使保持后倾姿势。为了使豌豆骨和钩骨的影像不致互相重叠,可将手指稍偏向桡侧。

中心线:向肘侧倾斜25~30度,对准第三掌骨底部上约2CM处,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大多角骨掌面、舟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三角骨和豌豆骨等轴位影像。

舟骨后前位(尺偏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暗盒放于20度角度板上,或将暗盒前端用沙袋垫高20度。腕部平放于暗盒上,这样可使舟骨与胶片平行。然后将手掌尽量偏向尺侧,肘部也向外偏,使舟骨和它的邻接面分开,舟骨就能清晰显示。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联线中点,与摄影台垂直,与暗盒成20度角。如不垫高暗盒,而将X线球管向肘侧倾斜20度角,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腕部的后前位影像,而舟骨和它的邻接面影像尤为清晰。

尺桡骨前后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手掌向上,背面紧靠暗盒,前臂长轴须与暗盒长轴平行。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骨和桡骨的前后位影像。

尺桡骨侧位

位置: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侧坐,肘部弯曲。前臂摆成侧位,尺侧紧靠暗盒,桡侧向上。肩关节放低,尽量与腕和肘关节相平,这样可避免前臂移动。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桡骨侧位影像。尺桡骨下1/3互相重叠,桡骨头与尺骨喙突也有重叠现象。

肘关节前后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手掌向上。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肘部背侧紧靠暗盒。肩部放低,尽量与肘关节相平。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肱骨下端、尺骨和桡骨上端的前后位影像。

肘关节侧位

位置: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侧坐,肘部弯曲,约成直角。手掌面对患者,拇指向上,肩部放低,尽量与肘关节相平。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肱骨下端、尺桡骨上端的侧位影像。

肘关节尺骨喙突斜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先将肘部放成前后位姿势。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肘部背侧紧靠暗盒。肩部放低,尽量与肘部相平。然后将手内转,手掌向下,上臂保持不动。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并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能将喙突清晰显示,不与其它骨骼重叠。

肘关节轴位

位置:患者面向摄影台正坐,上臂紧靠暗盒。肘部极度弯曲,使手指与肩部相接触。将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上方2.5~3CM处。肩部放低,尽量与肘部相平。

中心线:(1)对准尺骨鹰嘴突上方2.5CM处,与暗盒垂直。(2)向肩部倾斜30度,与前臂垂直,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下端的前后位和尺骨上端的后前位重叠影像,鹰嘴突显示尤为清晰。

肘关节:骨折或病态时投照位置(正位)

遇有肘关节因外伤或疼痛不能伸直的患者者,可用下述位置(或者采用上臂正位或者下臂正位)投照。

位置:患者面向摄影台正坐,将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前臂下部和解臂上部离开暗盒,使前臂和上臂与台面形成的角度相等。将沙袋垫在前臂和上臂下面,上下臂固定。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前后位影像。肱骨下端和尺桡骨的上端都稍有失真,但桡骨小头的盆状关节面影像却很清晰。

肘关节:骨折或病态时投照位置(侧立位)

位置:患者面向摄影架直立,被检查侧肘部的外侧紧靠暗盒,肘关节放于暗盒中心。对侧躯干离开摄影架,成为斜位,使被检侧肘关节易于靠近暗盒。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侧位影像。尺桡骨和肱骨可能与肋骨或脊柱重叠。

肱骨前后位

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手臂伸直,手掌向上。对侧肩部用沙袋垫高,使被检侧上臂容易紧靠暗盒。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如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包括邻近一侧的关节。暗盒长轴须与肱骨平行,前臂处放一沙袋固定。

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前后位位影像。

肱骨侧位

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对侧肩部用沙袋垫高,被检侧上臂紧靠暗盒。手臂与躯干分开,肘关节弯曲,前臂内转,使肱骨内外上髁相互重叠,成侧位姿势。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如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包括邻近一侧的关节,暗盒长轴须与肱骨平行。

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并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侧位影像。

肱骨穿胸位

位置:患者侧立于摄片架前,被检侧上臂外缘紧靠暗盒,肩部下垂。对侧手臂抱头,肩部抬高,使两肩不致重叠。被检侧肱骨外科颈部位对暗盒中心。

中心线:通过对侧腋下,对准被检侧上臂的上1/3处,与暗盒垂直。

屏气情况:曝光时应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使胸腔内充有多量气体,借以增加对比度,并可给短曝光时间。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上2/3的侧位影像。

肱骨上部轴位

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肩部和上臂垫高约10CM。上臂外伸与躯干垂直。肘部弯曲,约成直角。手掌放于台面,头部转向对侧。暗盒横立于肩关节上部,内缘尽量靠紧颈部,肱骨头对暗盒中心。暗盒背面用沙袋支撑固定,不使倾斜或动摇。

中心线:与躯干平行,对准肱骨头,与暗盒垂直ak向内侧(肩关节侧)倾斜10度,使肩关节的显示更为清晰。

屏气情况:曝光时应嘱患者屏气。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上端和肩关节的轴位影像。

肩关节前后立位

位置:患者直立于摄片架前,背靠暗盒。暗盒上缘超出肩部软组织,肩胛骨喙突对暗盒中线,身体健侧约向前转35度,使肩胛骨与暗盒平行并紧帖。被检侧手臂与躯干分开,稍向内旋,手部靠腰,肩关节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肩关节中心,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能清晰显示关节广盂与肱骨头间的间隙。

锁骨后前位

位置: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锁骨中点,对台面或暗盒中线。头部转向对侧,使锁骨与台面靠紧。手臂内转,手掌向上。肩部下垂,使肩部与胸锁关节相平,将锁骨中点对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肩胛骨上角,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锁骨的后前位影像,较前后位摄影更为清晰。

肩锁关节后前位

位置:患者直立于摄片架前,面向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二臂下垂,两侧肩锁关节对暗盒中线,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纵的中线。患者两手下垂,肩部下垂,锁骨成水平状。

中心线:对准第三胸椎体,与暗盒垂直。

屏气情况:曝光时嘱患者屏气。

显示部位:显示两侧肩锁关节后前位影像。

肩胛骨正位

(1)体位:病人仰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肩胛骨放置摄影床面中线处,紧贴床面,上肢尽量外展,使肩胛骨充分显示。将对侧肩部垫高保持身体稳定。暗盒上缘超出肩部、下缘包括肩胛骨下角。

(2)中心线:经肩峰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屏气时曝光。

(3)显示部位:显示肩胛骨、肩关节、肱骨近端及锁骨外1/3等正位影像。

肩胛骨侧位

(1)体位:病人站立或坐于摄影架前,被检侧的侧胸壁后缘紧贴摄影架面板或暗盒面的正中线上,手臂抱头转动身体,使肩胛骨的内外缘与摄影架面板或暗盒面垂直。暗盒上缘超过肩部,下缘包括肩胛骨下角。

(2)中心线:经肩胛骨内缘中点垂直射入,曝光时屏气。

(3)显示部位:显示肩胛骨侧位影像

足前后位

位置:患者坐于摄影台上,对侧下肢伸直或弯曲。被检侧膝关节弯曲,足底紧靠暗盒。暗盒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足跟。第三跖骨底部放于暗盒中心,并使暗盒中线与足底部长轴平行。

中心线:(1)对准第三跖骨底部,与暗盒垂直。(2)向足侧倾斜15度,对准第三跖骨底部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经位置显示全部趾骨、跖骨和距骨前面的跗骨(包括舟骨、骰骨和第一、二、三楔骨)的正位影像。距骨和跟骨因被胫腓骨下端所重叠而不能显影。

足前后内斜位

位置:1、卧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对侧下肢伸直,被检侧膝部稍弯曲,足底部紧靠暗盒。

暗盒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足跟。第三趾骨底部放于暗盒中心,使暗盒中线与足部长轴平行。然后将躯干和下腿向对侧倾斜使足底与暗盒约成30~45度角。

2、坐位:患者坐于摄影台上,两膝弯曲,被检侧足底部紧靠暗盒。暗盒上缘包足趾,下缘包足跟。第三跖骨底部放于暗盒中心,使暗盒中线与足长轴平行。然后将被检侧下肢内倾,使足底与暗盒约成30~45度角,并用对侧下肢支撑被检侧膝部。

中心线:对准第三跖骨底部,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足骨和各关节的内斜位影像。

跟骨轴位

位置: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对侧膝部弯曲。被检侧下肢伸直,踝关节放于暗盒中心。踝部极度弯曲,可用一绷带绕于足部,嘱患者向后拉住。如患者踝部不能弯曲时,可将下肢用沙袋垫高,使足部长轴与台面形成直角。

中心线:向足底倾斜35~45度角,对准第三跖骨底部,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跟骨轴位影像。

踝关节前后位

位置: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对侧膝部弯曲。被检侧下肢伸直,将踝关节(即胫骨内踝上方1CM处)放于暗盒中心。足尖前倾,下腿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

中心线:对准内外踝联线上方1CM处,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踝关节、胫腓骨下端和上部距骨的前后位影像。

踝关节外侧位

位置: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于台面,对侧膝部向前上方弯曲。被检侧下肢伸直,踝部外侧紧靠暗盒。膝部用沙袋垫高,足跟摆平,使踝关节成侧位。将内踝上方1CM处放于暗盒中心,与暗盒垂直。

中心线:对准内踝上方1CM处,与暗盒平行。

显示部位:显示踝关节的侧位影像,胫腓骨下端互相重叠。

胫腓骨前后位

位置: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摆成前后位。暗盒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如病变局限于一端者,可公包括邻近一侧关节,使小腿长轴与片盒中线平行。

中心线:对准下腿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胫骨、腓骨和邻近关节的前后位影像。

胫腓骨外侧位

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对侧髋和膝部向前上方弯曲。被检侧下肢伸直,小腿外缘紧靠暗盒。暗盒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如病变局限于一端者,可仅包括邻近一侧关节。小腿长轴与暗盒长轴中线平行,足跟稍垫高。

中心线:对准小腿中点,垂直暗盒。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胫骨和邻近关节的侧位影像。

膝关节前后位

位置: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暗盒放于被检侧膝下,髌骨下缘对暗盒中心,小腿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如膝关节不能伸直,可将暗盒用沙袋垫高,使肢体与暗盒靠近。

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垂直暗盒。

显示部位: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和膝关节的前后位影像。

膝关节侧位

位置: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对侧一肢向前上方弯曲,被检侧膝部稍弯曲。膝部外侧缘紧靠暗盒,髌骨下缘放于暗盒中心,暗盒前缘须超出皮肤1CM.。髌骨与暗盒垂直,股骨内外髁相互重叠。

中心线:对准胫骨上端,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膝关节、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和髌骨的侧位影像。如位置准确,股骨内外髁应相互重叠。

股骨后前位

位置:患者跪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髌骨下缘放于暗盒中心,小腿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患者身体前倾,用双手支撑,使股骨长轴与台面成70度角(与小腿成110度角)。

中心线:对准髁间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膝关节间隙和股骨髁间凹的后前位影像。

髌骨轴位(俯卧位)

位置: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对侧下肢伸直,踝部用沙袋垫高。被检侧膝部尽量弯曲,并嘱患者用被检侧的手拉住小腿。暗盒下缘放于髌骨下方约5CM处,大腿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

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通过髌骨和股骨间的关节间隙,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髌骨和股骨的关节面和髌骨的轴位影像。

股骨前后位

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足稍内转,使两足尖相互接触。暗盒放于被检侧的大腿下面,大腿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上缘包括髋关节,下缘包括膝关节,如病变局限于一端,可仅包括一侧关节。

中心线:对准大腿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股骨、髋关节或膝关节的前后位影像。

股骨侧卧侧位

位置: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对侧髋部和膝部稍弯曲,放于被检侧下肢的前面。被检侧髋部伸直,膝部弯曲,踝部垫平固定,暗盒放于大腿外侧缘的下方,大腿应与暗盒平行。踝部止方可放一沙袋固定。

中心线:对准暗盒,并与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股骨下2/3和膝关节侧位影像。

髋关节前后位

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被检侧髋关节放于台面中线。下肢伸直,足稍内倾,使两侧足尖相接触。股骨头放于暗盒中心(髂前上棘-耻骨联合上缘联线的中点向下垂直2.5CM处)。

中心线:对准股骨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髋关节,股骨头、颈、大小粗隆和股骨上段的前后位影像。

髋关节侧位

位置: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于台面。下肢伸直,大腿外侧缘紧靠台面,使股骨长轴对

暗盒中线,股骨颈放于暗盒中心。对侧髋部弯曲,与躯干成直角,X线就不致被对侧下肢挡住。中心线:向头侧倾斜25-30度,通过被检侧大粗隆,摄入暗盒。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股骨头,颈和股骨干上端的侧位影像。

头颅后前位

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肘弯曲,两手放于胸前或头旁。踝部下方垫以沙袋,将足稍抬高,可使患者较少舒适。头部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前额及鼻部紧靠台面,使听眦线与台面垂直。暗盒上缘超出头顶,下缘包括下颌骨,或将鼻根放于暗合中心。

中心线:对准枕外隆凸下方3厘米处,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颅骨的后前位影像。

头颅侧位

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床上,头部侧转,被检侧紧靠台面。对侧前胸用沙袋垫高,肘部屈曲,用前臂支撑身体。头部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于台面垂直,头部摆成完全侧位。暗盒上缘超出头顶,下缘包括下颌骨,或将枕外隆突与眉间的中点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方或上方2厘米处,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颅骨的侧位影像,但靠近胶片侧的颅骨、蝶骨和鼻副窦较为清晰。

视神经孔后前位

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肘部屈曲,两手放于胸旁。踝部下放垫以沙袋,将足稍抬高,头部转向对侧,被检侧眼眶放于暗盒中心。听鼻线与暗盒垂直。

中心线:对准被检侧眼眶中心,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使视神经在眼眶的外下方显影。

面骨后前位

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肘部屈曲,两手放于胸旁。踝部下放垫以沙袋,将足稍抬高,头部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与垂直。前额抬起,鼻部与颏部紧靠台面,使听眦线与台面约成45度角。鼻尖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鼻尖,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眼眶、鼻骨、上颌骨、颧骨、颧弓等的上部面骨的后前位影像。

鼻骨侧位

位置:患者俯卧摄影台上,头转成侧位,对侧胸部稍抬起,肘部弯曲,用手支撑下颌或放于面前。头部矢状面与暗盒平行,瞳间线与暗盒垂直,将鼻根下方2CM处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鼻根下方2CM处,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鼻骨的侧位影像。

脊柱

脊柱体表标记

前面观:

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

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

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

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

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

第四胸椎间隙胸骨角同一平面

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

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

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

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

侧面和背面观:

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

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

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

骶骨前后位

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头部和肩部用枕头垫高,两膝稍弯曲并垫高。暗盒上缘包髂骨嵴,下缘超出耻骨联合。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5~15度,对准耻骨联合上方,与骶骨中心垂直。如腰椎前突曲度显著者,中心线倾斜度应增加5~10度,这样可减少骶骨失真度。

显示部位:显示骶骨前后位影像。

骶骨侧位

位置:患者侧卧摄影台上,背部与台面垂直,骶骨对台面中线。两侧髋部和膝部稍弯曲,腰部用棉垫将侧弯腰椎垫平。暗盒上缘包髂骨嵴,下缘超出尾骨尖部。

中心线:对准髂后下棘前方8CM处,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腰骶关节、骶骨和尾骨的侧位像。

骨盆前后位

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两下肢伸直,或将膝关节稍弯曲。足稍内倾,两足尖相对。骨盆摆事实平,两侧髂前上棘与台面的距离必须相等。两侧髂前上棘联线中点下方3CM处放于暗盒中心,暗盒上缘包髂骨嵴,下缘包耻骨联合。

中心线:对准暗盒中心,并与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全部骨盆腔、髂骨、耻骨、坐骨、髋关节和股骨上端的前后位影像。

骶髂关节前后位

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头部和肩部垫高,两髋和两膝部稍弯曲,并用沙袋固定,使腰椎摆平。暗盒上缘超出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25度,对准耻骨联合上缘,射入暗盒中心。中心线倾斜角度依腰椎弯曲程度的大小而定。

显示部位:显示骶髂关节的前后位影像。

胸部拍片

胸骨后前斜位

位置: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手放于身旁。然后将躯干移至摄影台一端,下颌搁在横端前方。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台面或暗盒中线。下颌前伸,支撑头部,这样既较舒适,同时肢体与暗盒也较靠近。暗盒上缘超出胸骨颈切迹,下缘包剑突。

中心线:向左侧倾斜,以准肩胛骨内缘与第4胸椎联线中点,射向暗盒中心。倾斜角度大小可按胸部前后径厚度而定,一般为40(常数)-胸部前后径厚度。

显示部位:显示胸骨和胸锁关节的后前斜位影像。

胸部后前位

位置:患者面向摄影架直立,前胸紧靠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身体正中面对暗盒中线,头部稍后仰,将下下颌搁于暗盒上缘,暗盒上缘须超出两肩。肘部弯曲,手背放于髋部,两肩尽量内转靠近暗盒,如此可使两侧肩胛骨分开,不致和肺部重叠。两肩尽量放平,不可高耸,使锁骨成水平位,肺尖部就不会被锁骨影遮盖。如患者不能做到上述姿势,可嘱其抱住摄影架,也能得到同样效果。女性患者头发应结于头上。

中心线:对准第四胸椎,与暗盒垂直。

屏气情况:曝光时嘱患者深吸气后屏住。但对有小量气胸的患者,在深吸气后反而不易发现,而在深呼气时却较易显示。

显示部位:胸部的后前位影像。

胸部侧位

位置:患者侧立于摄影架前,被检侧胸部紧靠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胸部腋中线对暗盒中线,头部低下,下颌贴近前胸。两臂高举,交靠放于头上,使两肩尽量不与肺部重叠。暗盒上缘需超出肩部,约与下颌相齐。

中心线:对准第五胸椎平面的侧胸壁中点,与暗盒垂直。

屏气情况:深吸气后屏气。

显示部位:显示胸部的侧位影像。

胸部前凸位片

位置:患者背向摄片架直立,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中线。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肘部弯曲,手背放放于髋部。身体稍离开摄片架,上胸向后仰,使背部紧靠暗盒,腹部向前挺出。两肩尽量内转,使肩胛骨影像不致与肺部重叠。暗盒上缘超出肩部上方约7CM。

中心线:与暗盒垂直,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联线中点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胸部前凸位影像。主要检查肺尖部病变。

胸骨后前斜位

摄影体位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或俯卧于垫高约5cm的暗盒上),身体长轴与摄影台长轴相垂直,双上肢内旋置于身旁。两肩尽量内收,使胸骨紧贴台面(或暗盒),头转向右侧,面部触台面,胶片上缘达胸锁关节上1cm,下缘包括剑突。

中心线自背部脊柱右后射向左前方,经过胸骨达胶片中心。中心线的倾斜角度视胸廓前后厚度而定。采用此体位是使X线的倾斜方向与滤线栅的铅条排列方向一致。投照条件宜用低于伏、小毫安、长时间、近焦一片距。曝光时嘱患者做均匀呼吸,曝光时间应包括l~2个呼吸周期。这

样,肋骨和肺纹理的影像模糊不清,更能清晰地衬托出胸骨影像。

用途常规位置。

胸骨侧位

摄影体位患者站立于摄片架前(或侧卧于摄影台上),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呈完

全侧位,两臂在背后交叉,胸部向前挺出,两肩尽量后倾。暗盒上缘超出

胸骨颈切迹,下缘包括剑突,胸骨长轴对暗盒中线。

中心线对准胸骨中点,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胸锁关节后前斜位

摄影体位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手放于身旁。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或台面中线。下颌前伸,支撑头部,使肢体更靠近暗盒。胸锁关节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向被检侧(左或右)倾斜15”~20”角,经第3胸椎左或右侧射至暗盒中心;左右两侧分别摄影,暗盒用铅橡皮遮挡。

用途常规位置。

胸锁关节侧位

摄影体位患者侧立于摄片架前,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头稍向后仰,两臂在背后交叉,胸部向前挺出,两肩尽量后倾.胸骨颈切迹对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胸锁关节,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静脉肾盂造影检查

术前准备:1)检查日前晚清洁肠道,晚八点后开始禁食禁药。2)检查日晨禁食禁饮禁药。3)造影前患者排尿。4)造影前做碘过敏试验。

造影方法:造影剂稍加温后自静脉缓慢注入。注射时间五分钟左右。成人剂量约20ML。

投照技术:一般在注射完毕后5、15、30分钟各摄取前后卧位片一张,如肾功能迟延,需1或2小时后再行摄片。

X线检查原则各部位检查技术

X线摄影的原则 有效焦点大小的选择:小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一些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椎等;高KV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 2、焦片距和肢片距的选择:投照时病人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胶片平行。在肢体与胶片不能靠近时,应尽量增加焦片距,可同样收到放大率小、锐利度高的效果。不能平行时,应根据几何投影原理减少影像变形。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中心线垂直于被摄体和胶片为最好的投影方式。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得到相同效果。 4、滤线设备的应用:一般在摄影千伏超过70KV以上均需使用滤过板,滤去软射线。体厚超过15㎝或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用滤线栅,应注意滤线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5、X线管、肢体、胶片的固定:肢体安置不仅要使患者舒适,便于配合,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摄影要求。片盒一般为平放或垂直放置摄影架上。中心线、被摄部位和胶片对准后,将X线管固定。 6、照射量的选择:根据摄影部位、体厚和机器性能,选择合适的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对不能合作者尽量用高KV,高mA,短S。 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摄片时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影像质量有重要影响。一般不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移动的部位,勿需屏气曝光;有五种情况,即平静呼吸下屏气、深吸气后屏气、深呼气后屏气、缓慢连续呼吸及平静呼吸不屏气。 8、体厚的测量:首先要目测体厚测量尺的横杆与游标杆是否平行,使两杆平行才能测得正确的数字,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如胸片取第六胸椎处,并应按曝光时状态测量。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常规 (骨骼部分)手正位 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手掌紧靠暗盒,将第三掌骨头放于暗盒中心。各手指稍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指、掌、腕骨,尺桡骨下端的后前位影像,但拇指显示斜位像。 手后前斜位 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将小指和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外缘,手放成侧位。然后将手内转,使手掌与暗盒约成45度角。各手指均匀分开稍弯曲。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第二、三和四掌骨互相分开,第四、五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X线检查技术教学

四肢摄影检查技术 一、四肢摄影注意事项 1.认真阅读摄影申请单,明确检查目的,正确选择摄影体位。 2.四肢长骨摄影时,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病变局限在一端时,应至少包括邻近病变一端的关节,以明确其解剖位置。 3.为诊断需要在同一张照片上显示正位和侧位影像时,应使肢体方向一致,照片显示的关节面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4.上、下肢摄影体位摆放时,上、下肢正位基本为前后位(手、腕关节、锁骨为后前位);上肢侧位基本为肢体内侧靠近暗盒(肩胛骨为外侧靠暗盒),下肢侧位则均为肢体外侧靠近暗盒,要求冠状面与暗盒垂直。 5.对外伤患者进行摄影时,应尽量采用改变X线中心线方向或移动摄影床床面等方式,以适应摄影体位的要求。 6.婴幼儿骨关节摄影,常规同时摄取双侧影像,以便对比。成人骨关节摄影需摄对侧肢体影像时,摄影条件应与被检侧相同。 7.较厚部位摄影时,应使用滤线栅装置,并且应考虑阳极效应的影响。应根据被检部位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照射野,暗盒大小应充分包括被检部位的软组织。焦―片距取75~90cm。 8.摄影时去除衣物、异物、敷料,应注意对被检者的X线防护。 二、X线摄影位置 (一)上肢 1.手: 1)手正位 (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掌面及腕部置于暗盒面上,第三掌骨置于中心。各手指稍分开。 (2)中心线:第三指的掌指关节,垂直入射暗盒中心。

(3)显示部位:拇指的掌指骨斜位,其余四指的掌指骨及关节、腕部诸骨及桡掌关节与尺桡关节均呈正位。 2)手侧位 (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及前臂尺侧紧贴暗盒面,手呈侧位。拇指沿掌面伸直,其余四指并拢。 将第五指的掌指关节放在暗盒中心。 (2)中心线:第二指的掌指关节,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X线检查技术教学(详细整理)

放射投照技术 四肢摄影检查技术 一、四肢摄影注意事项 1.认真阅读摄影申请单,明确检查目的,正确选择摄影体位。 2.四肢长骨摄影时,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病变局限在一端时,应至少包括邻近病变一端的关节,以明确其解剖位置。 3.为诊断需要在同一张照片上显示正位和侧位影像时,应使肢体方向一致,照片显示的关节面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4.上、下肢摄影体位摆放时,上、下肢正位基本为前后位(手、腕关节、锁骨为后前位);上肢侧位基本为肢体内侧靠近暗盒(肩胛骨为外侧靠暗盒),下肢侧位则均为肢体外侧靠近暗盒,要求冠状面与暗盒垂直。 5.对外伤患者进行摄影时,应尽量采用改变X线中心线方向或移动摄影床床面等方式,以适应摄影体位的要求。 6.婴幼儿骨关节摄影,常规同时摄取双侧影像,以便对比。成人骨关节摄影需摄对侧肢体影像时,摄影条件应与被检侧相同。 7.较厚部位摄影时,应使用滤线栅装置,并且应考虑阳极效应的影响。应根据被检部位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照射野,暗盒大小应充分包括被检部位的软组织。焦―片距取75~90cm。 8.摄影时去除衣物、异物、敷料,应注意对被检者的X线防护。 二、X线摄影位置 (一)上肢 1.手: 1)手正位 (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掌面及腕部置于暗盒面上,第三掌骨置于中心。各手指稍分开。 (2)中心线:第三指的掌指关节,垂直入射暗盒中心。

(3)显示部位:拇指的掌指骨斜位,其余四指的掌指骨及关节、腕部诸骨及桡掌关节与尺桡关节均呈正位。 2)手侧位 (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及前臂尺侧紧贴暗盒面,手呈侧位。拇指沿掌面伸直,其余四指并拢。 将第五指的掌指关节放在暗盒中心。 (2)中心线:第二指的掌指关节,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3)显示部位:第二至第五掌骨、指骨相互重叠的侧位影像,拇指正位影像。

x线检查技术样本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Computed tomography, 简称CT) 是近十年来发展迅速的电子计算机和X线相结合的一项新颖的诊断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具有高密度分辨率, 比普通X线照片高10~20倍。能准确测出某一平面各种不同组织之间的放射衰减特性的微小差异, 以图像或数字将其显示, 极其精细地分辨出各种软组织的不同密度, 从而形成对比。如头颅X线平片不能区分脑组织及脑脊液, 而CT不但能显示出脑室系统、还能分辨出脑实质的灰质与白质; 如再引入造影剂以增强对比度, 对其分辨率更为提高, 故而加宽了疾病的诊断范畴, 还提高了诊断正确率。但CT也有其限制, 如对血管病变, 消化道腔内病变以及某些病变的定性等。 一、 CT 图像特点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象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这些象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不同CT装置所得图像的象素大小及数目不同。大小能够是1.0×1.0mm, 0.5×0.5mm不等; 数目能够是256×256, 即65536个, 或512×512, 即262144个不等。显然, 象素越小, 数目越多, 构成图像越细致, 即空间分辨力(spatial resolution)高。CT图像的空间分辨力不如X线图像高。 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 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因此, 与X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样, 黑影表示低吸收区, 即低密度区, 如肺部; 白影表示高吸收区, 即高密度区, 如骨骼。可是CT与X线图像相比, CT的密度分辨力高, 即有高的密度分辨力(density resolutiln)。因此, 人体软组织的密度差别虽小, 吸收系数虽多接近于水, 也能形成对比而成像。这是CT的突出优点。因此, CT能够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 如脑、脊髓、纵隔、肺、肝、胆、胰以及盆部器官等, 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 X 线图像可反映正常与病变组织的密度, 如高密度和低密度, 但没有 量的概念。CT图像不但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 还可用组织对X 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 具有一个量的概念。实际工作中, 不用吸收系数, 而换算成CT值, 用CT值说明密度。单位为 Hu(Hounsfield unit)。 水的吸收系数为10, CT值定为0Hu, 人体中密度最高的骨皮质吸收系数最高, CT值定为+1000Hu, 而空气密度最低, 定为-1000Hu。人体中密度不同和各种组织的CT值则居于-1000Hu到+1000Hu的个分度之间(表

X线常规检查技术

X线常规检查技术 一.骨骼系统摄影 ㈠.上肢 体位体位设计中心线显示部位 手后前位(正位)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一侧, 手掌面及腕部自然放在探 测器上,第3掌骨头置于 探测器中心,各指稍分开 经第3掌骨的掌指关 节垂直射入探测器中 心 拇指的掌指骨呈斜位 影像,其余四指的掌 指骨及关节、腕部诸 骨及桡掌关节及尺桡 关节均呈正位影像 手侧位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一侧, 手及前臂尺侧紧贴探测 器,将第5指的掌指关节 放在探测器的中心,呈侧 位,拇指前伸,其余四指 并拢 经第2掌骨的掌指关 节垂直射入探测器中 心 第2至第5掌骨、指 骨重叠的侧位影像, 拇指呈后前位影像 手后前斜位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一侧, 手掌面朝下,五指指尖接 触探测器、手指自然分开 稍弯曲,掌面与探测器呈 45°角 经第3掌骨的掌指关 节垂直射入探测器中 心 第1至第5指骨、掌 骨及掌指关节与指间 关节呈斜位影像,第 4、5掌骨基底部互相 重叠 手前后斜位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一侧, 手掌面朝上,手背放在探 测器上,掌面与探测器呈 45°角,五指自然分开, 小指紧贴探测器,保持稳 定 经第3掌骨的掌指关 节垂直射入探测器中 心 第1至第5指骨、掌 骨及掌指关节与指间 关节呈斜位影像,第 1、2掌指骨稍有重叠 拇指正位(前后位)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一侧, 拇指背面紧贴探测器,手 极度内旋,用对侧手将被 检测的其余四指向手背侧 牵拉,避免与拇指骨、第 1掌骨重叠 经拇指的掌指关节垂 直射入 拇指的指骨、第1掌 骨及指间关节、掌指 关节及籽骨呈正位影 像 拇指侧位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一侧, 拇指外侧紧贴探测器,其 余四指自然弯曲,指尖贴 探测器保持手稳定 经拇指掌指关节垂直 射入 拇指指骨、第1掌骨 及指间关节、掌指关 节呈侧位影像 腕关节后前位(正位)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一侧, 前臂前伸,手半握拳,将 腕部掌面朝下紧贴探测器 中心 经尺、桡骨茎突连线 中点处垂直射入探测 器中心 腕关节正位影像 腕关节侧位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一侧, 前臂前伸,手指自然弯曲, 手及腕部尺侧紧贴探测 器,腕骨置于探测器中心 经第1掌骨基底部 (桡骨茎突)垂直射 入探测器中心 腕关节侧位影像

X线检查技术复习题届医学影像技术

X线检查技术复习题届医学影像技术

————————————————————————————————作者:————————————————————————————————日期:

X线检查技术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共80道) 1.透视和摄影都要利用的X线特性是()。 A.穿透性 B.荧光作用 C.感光作用 D.电离作用 E.生物效应 2.变动管电压法计算管电压的公式为()。 A. V=2d+c B. V=d+c C. V=3d+c D. V=2d-c E.以上都不是 X线胶片 *3.T颗粒胶片的感光物质为: AAgCl B.AgF CAgBr D.AgI; 4.下列属于色盲胶片的是: A.乳腺摄影胶片;B.T颗粒胶片;C.普通感绿胶片;D.大宽容度胶片; *5.良好的X线诊断照片的密度范围为: A.0.3~1.5;B.0.25~2.0;C.0.3~3.0;D.0.25~1.5; 6.胶片不经显影,直接在定影中处理,将卤化银全部溶解之后的密度称为: A.本底灰雾;B.最小密度;C.片基灰雾;D.乳剂灰雾; *7.下列属于离子型对比剂的是: A.伊索显;B.碘海醇;C.优维显;D.碘克酸 8.下列哪项不属于人体标准姿势的内容() A.身体直立 B.两眼平视正前方 C.听眦线与地面平行D.上肢下垂.手心向前 E.足尖向前 9.关于前后方向的说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后方射入.前方射出的方向 B.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前方射入.后方射出的方向 C.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左方射入.右方射出的方向 D.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右方射入.左方射出的方向 E.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上方射入.下方射出的方向 10.关于仰卧水平侧位的说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指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面上,X线中心线经身体前方射至后方 B.指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面上,X线中心线经身体后方射至前方 C.指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面上,X线中心线经身体一侧射至另一侧 D.指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面上,X线中心线经身体上方射至下方 E.指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面上,X线中心线经身体右前方射至左前方 11关于仰卧水平正位的说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指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面上,X线中心线经身体前方射至后方

X线检查原则及各部位检查技术

X线检查原则及各部位检查技术 一、X线摄影的原则 1、有效焦点大小的选择:小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一些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椎等;高KV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 2、焦片距和肢片距的选择:投照时病人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胶片平行。在肢体与胶片不能靠近时,应尽量增加焦片距,可同样收到放大率小、锐利度高的效果。不能平行时,应根据几何投影原理减少影像变形。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中心线垂直于被摄体和胶片为最好的投影方式。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得到相同效果。 4、滤线设备的应用:一般在摄影千伏超过70KV以上均需使用滤过板,滤去软射线。体厚超过15㎝或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用滤线栅,应注意滤线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5、X线管、肢体、胶片的固定:肢体安置不仅要使患者舒适,便于配合,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摄影要求。片盒一般为平放或垂直放置摄影架上。中心线、被摄部位和胶片对准后,将X线管固定。 6、照射量的选择:根据摄影部位、体厚和机器性能,选择合适的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对不能合作者尽量用高KV,高mA,短S。 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摄片时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影像质量有重要影响。一般不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移动的部位,勿需屏气曝光;有五种情况,即平静呼吸下屏气、深吸气后屏气、深呼气后屏气、缓慢连续呼吸及平静呼吸不屏气。 8、体厚的测量:首先要目测体厚测量尺的横杆与游标杆是否平行,使两杆平行才能测得正确的数字,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如胸片取第六胸椎处,并应按曝光时状态测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