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单元、1.我们在呼吸

1、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用手捏住鼻子,感觉呼吸很困难。

3、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

4、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运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5、人体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一样。吹一支点燃的蜡烛,蜡烛会熄灭,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6、我们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

7、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8、拉瓦锡发现空气是混合气体,其中有支持燃烧的(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氮气)等。

9、人的呼吸是由呼吸器官进行的。

1、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脉搏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

3、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心脏和脉搏跳动的次数一样。

4、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发现,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

静脉流回心脏。

5、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

6、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

7、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

8、年龄越小,心跳的越快;年龄越大,心跳的越慢。

9、心脏有力的跳动使得血液在全身循环。人的一生中,心脏都在不停地工作着。

经常锻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的休息时间更长。

10、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组成。

11、抽烟、喝酒对心脏的健康有害。

12、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心跳每分大约60——100次。

13、献血对身体有益,但不提倡未成年人献血。

14、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

答: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向心脏,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到心脏心跳一次。

3、我们的大脑

1、人类有语言功能,在大脑皮层有相应的(语言中枢)。

2、人的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包括: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

其中语言中枢是由运动型语言中枢(说话中枢)、视运动型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听性语言中枢、视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四部分组成。他们分别处于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

3、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克服自己的(短处)。

4、颅骨具有(保护大脑)的作用。

5、人的整个大脑看上去就像一团核桃仁状的豆腐脑,非常柔软。

6、说说课间为什么要休息十分钟?

答:课间休息十分钟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7、怎样保护我们的大脑?

答:(1)学习时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做到劳逸结合;(2)保证充足的睡眠;(3)剧烈运动戴上头盔可以保护大脑。

4、和谐统一的身体

1、人体的重要器官有:肺、气管、心脏、血管、脑等。

2、人体的各个器官共同完成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各项任务,他们相互协调,是和谐

统一的整体。当某一个器官健康受到影响时,也会波及人体其他部分的健康。

3、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

4、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的健康,但长期的睡眠不足却会给人体其它器官带来各

种各样的疾病。

5、1994年4月10日,我国颁布了相关规定,原则上保证小学生每天有(9小时)以

上的睡眠时间。

6、人体平静时,呼吸和心跳平稳,运动后呼吸的次数和心跳的次数会(加剧)。

7、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答、吸烟、酗酒、睡眠不足、营养不良、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第二单元2、他能撬动地球吗

1、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只要给他一个支点和一根够长的木棒,他就能撬动地球。

1、像这种撬动地球的装置叫杠杆。

2、杠杆工作时总是围绕着一个点转动,这个点叫支点,对杠杆用力的点叫动力点,

悬挂重物的那点叫阻力点。

3、天平是实验室常用器材,就是利用(杠杆平衡)原理做的。我国在(春秋末年)

已经使用了天平。

4、钉锤可以帮助我们(拔起铁钉),开瓶器可以帮助我们(打开瓶盖),螺丝刀可以帮助

我们(拧紧螺丝),剪刀可以帮助我们(把布剪开)。

6、杠杆是生活中常用的简单机械。

7、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制造的,我国人民春秋末年已开始使用天平。

8、杠杆什么样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杆费力?

答、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杠杆省力。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杠杆费力。

9、修剪果树的剪刀、开瓶器、钳子、压水机是省力杠杆;镊子、钓鱼竿、火钳是费力杠杆。

10、小明与爸爸玩跷跷板游戏,小明怎样才能把爸爸压起来?

答:小明坐的离支点远,爸爸坐的离支点近,小明才能把爸爸压起来。

3、轮轴

1、像自来水开关这样由轮和轴组成的装置叫轮轴。

2、实验证明,轮轴有省力的作用,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

3、辘轳是最早的轮轴,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发明了辘轳。辘轳是由把手、轮轴和

绳索三部分组成的。

4、生活中运用轮轴有:自来水龙头、拧子、门把手、机械钟发条旋钮、自行车飞轮、

扳手等。

5、扳手把手越长拧螺丝就越省力。

6、轮轴有什么作用?

答:轮轴可以传递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并能改变力的大小。

4、滑轮兄弟

1、滑轮是起重机上的重要装置之一。

2、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省力;

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的作用是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用来提起重物的定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省

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4、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5、滑轮用处很大,可以提拉重物。

6、旗杆、拉窗帘用的是定滑轮,起重机上用的是滑轮组。

在斜坡上

1、古埃及人修筑了斜坡来帮助搬运修建金字塔的大石头。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这种装

置。人们把这种装置叫斜面,它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斜面有省力的作用。高度相同,斜面越长越省力。长度相同,斜面越高越费力。

其他条件不变,表面越光滑斜面越省力。

3、盘山公路修成“S”形是为了省力。

4、大桥引桥修成盘旋状,应用了斜面的原理。

5、车辆上陡坡时走曲线最省力。

6、斧头、凿子、螺丝钉、台阶是变形的斜面。

7、斜面可以省力,但也会给人们带来不便。

有趣的传动

1、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组合起来,可以构成复杂的机械,这种复

杂的机械叫机器。

2、小马达是通过(齿轮传动)和(皮带传动)的装置将(动力)传到玩具小车车轮

的。

3、动力的传动方式有三种:(齿轮传动)、(链条传动)、(皮带传动)。

4、齿轮传动应用在:钟表、玩具车、机械手表、坦克等上面。

5、皮带传动应用在:压面机、传输带、缝纫机、安检机、柴油机等上面。

6、链条传动应用在:自行车、摩托车、坦克、起重机等上面。

地球的故事

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

2、古时候,由于人们活动的范围很小,人们靠直觉认识地球,就以为大地是平的,

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由此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古希腊通过观察进港的船只,因此他们猜测: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个大圆球。

4、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形是一

个圆形的事实,做出“地球是个球体”的推测。

5、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赤道的周长大约4万千米,需要4000万个同学手拉手才能

围住。这需要成人一刻不停的步行大约1年的路程。

6、1519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带领5艘舰船组成256人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

开始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并于1522年9月返回西班牙,证明大地是个球体。

7、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

8、2003年10月15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14

圈。

9、郑和是我国明朝杰出的航海家。

10、为什么船队一直朝一个方向行驶,还能回到出发的地方?

答: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船队一直朝一个方向行驶,还能回到出发的地方。

风光无限的地貌

1、我国的主要地貌类型有(沙漠)、(山地)、(海洋)、(平原)、(湿地)、

(高原)。

2、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地球的内部

1、火山、地震、地热等自然现象传递出(地球内部)的信息。

2、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3、地球的结构像一个煮熟的鸡蛋。

4、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

5、1910年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契奇)意外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35千

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地下2900千米处也有折射现象发生。

6、科学钻探被称为伸入地球深处的“望远镜”。

7、(2004年12月21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1井钻进到5000米深

处。

4、地球仪

1、人们设计制作地球的表面模型叫做(地球仪)。

2、地球仪上蓝色部分代表海洋(71%)、黄色部分代表陆地(29%)。说明地球是由大部分的(海洋)和小部分的(陆地)组成。

3、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4、纬线:在地球仪表面,沿(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圈的线。最长的纬线是(赤道)。经线: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5.地图

1、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中国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

3、地图比例尺:指的是地图上的(线段长度)与(实地相应距离)之比。

4、为了改变(森林覆盖率降低)、(草原退化)、(天然水域缩小)、(土地沙化)

等严重情况,近年来我国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一系列政策。

6、漂移的大陆

1、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在地图上,南美洲东岸与非洲可以很好的拼接在一起。

2、1911年,魏格纳开始搜索资料,验证自己的猜想,他从(地质学)、(古生物学)、(气候学)等中搜集到了证明自己猜想的资料。

3、数百万年以后,现在的大陆还会在原来的位置吗?

答: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应该不在原来的位置。

4、大约3亿年前,我们今天所知的(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欧亚大陆)、

(南极大陆)等统一属于一块(超级大陆)。

5、大陆飘逸学说较好地解释了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地形)、(地质构造)、

(生物群落)的相似性等一系列问题。

第四单元1、电池

1、电池有正极(用+号表示)和负极(用—号表示)。

2、电池的种类:干电池、蓄电池、锂电池。

3、1799年,意大利科学家(付打)发现当两种不同金属浸在酸中,再用导线连接,就会产生相当大的电流。

4、(付打)发明了第一个人造化学电源电池,被称为(付打电池)。付打电池由锌盘、铜盘、酸性溶液浸湿的纸张按顺序相叠而成。

5、一个完整的电路由(电池)、(导线)、(灯泡)、(开关)组成。

2、怎样控制电路

1、用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与断。

2、当用导线把电池的(正极、负极)和小灯泡连接起来时,小灯泡会发出亮光,说明小灯泡的灯丝里有(电流)通过。

3、电路连接一般有(串联、并联)两种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是用(并联)方法连接的。

3、设计电路

1、人们按(设计好)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2、在电路中开关用表示,电池用表示,

灯泡用表示,电动机用表示。

4、导体和绝缘体

1、我们不容易让电通过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像(塑料)、(橡胶)等都是绝缘体。

2、我们把容易让电通过的物体叫做(导体)像(铜)、(铁)等金属都是导体。同时,(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3、人们发现(锗)、(硅)等一类材料,它们的导电性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所以称为(半导体)。

4、用半导体制作的电子元件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通讯)等各个方面。

5、电与我们的生活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手摇发电机能使小灯泡(发光)。

2.人们利用水力、风力、火力、核动力等使发电机工作产生出强大的(电流)。再通过输电网将电送到(千家万户)。

6、安全用电

1、为了用电的安全,人们用(橡胶)、(塑料)等绝缘体制作电气设备的外壳。

2、为了用电安全,人们设计制作了许多提示大家注意的安(安全标志)。

3、不要用潮湿的手去触摸(开关)和(用电器)。

4、在放风筝时,请(远离电线)。

5、不要把(衣物)晾在电线上。

6、检查或修理电器时,要先将(电源切断)。

7、发现电线掉落,不要自行处理,要迅速通知(专业人员)前来处理。

第五单元

1、科学家寻求问题的答案时,往往是从(猜想)与(假设)开始的。猜想与假设是依据(已有的经验)。

2、法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依据“电可以产生磁”的事实,做出了(磁应该也能产生电)的猜想。

4、古希腊人猜想的内容是什么?

答、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一个大圆球。

4、亚里士多德根据什么推测地球是个球体的?

答、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的事实。

5、影响单摆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答、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的轻重无关。

练习题:

1、用一个开关控制一个小灯泡:

2、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小灯泡: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的交换关系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 15、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果实。…… 2、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适应炎热。 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3、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4、(1)食物链的举例。 答:①草→兔子→鹰 ②蔷薇→蚜虫→瓢虫→小鸟 ③落叶→蚯蚓→小鸟 ④水稻→稻螟虫→青蛙→蛇→老鹰 ⑤水稻→田鼠→黄鼠狼→老鹰 (2)写出水田中的3条食物链。 老鹰狗尾草水稻小鸟老鼠蝗虫蛇 ①狗尾草→老鼠→蛇→老鹰②狗尾草→蝗虫→小鸟→老鹰③水稻→老鼠→蛇→老鹰 5、自然保护区。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车所完小 五 年 级 科 学 上 册 教 案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8、维护生态平衡 光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运动和力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五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 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蜡烛在水面下燃烧的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学生: 师:我们学习科学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中,大家对什么活动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 师:真没想到,大家对科学这么有兴趣。那么,在两个多月的暑假里,大家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哪些是跟科学有关的呢? 师: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跟科学相关的事,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写下来,这就是很好的科学小论文,到时候老师会组织大家参加全国小学生科学小论文比赛。 2、了解教材,明确任务: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一起探索科学奥秘了。那么,五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组织学生看封面:一个孩子正在观察生态瓶,特别突出的一点是这个孩子正在记录,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中求真、记录的重要性。旁边的四幅小图,分别代表着本册的四个单元,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让学生自由看目录和里面的内容,然后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3、制定制度,选课代表: 说明平时学习以4人小组为基本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各大组科学组长和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讲解每月科学之星评选方法(从作业、器材准备、上课、合作等方面加星) 4、做小实验,激发兴趣: 师:刚才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这让老师非常高兴,为此我想跟大家一起做一个小实验,实验的名称是:在水面让蜡烛燃烧。 出示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问学生能不能做到,并可以让学生进行尝试。 教师进行演示:先把蜡烛牢固地竖立在一个空盆的底上,点燃后轻轻地往盆里倒凉水,直至与蜡烛边缘相平为止。一会儿,蜡烛的火焰就降到水面以下了(如图所示)。 基本原理:燃烧,水降温,使周边的蜡烛不能达到溶点溶化,通过蜡芯支持燃烧。 小结:在我们这册科学教材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活动和实验,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思考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备课老师:彭必贤付进芝邹凤林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适当引出对比试验的方法,举例。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在这个环节中科让学生自己讲述并补充自己的好办法。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板书:种子发芽实验(一) 猜测种子发芽实验的条件: 水合适的温度土壤阳光空气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板书:种子发芽实验(一) 猜测种子发芽的条件: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五年级科学(上)期末卷(一) 班级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一、:(30 分)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有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部分。 3、光是沿______ 传播的,当它碰到物体后会发生___________ 。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 _____________ 最长,________ 最短。 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两种方式。 6、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 。 7、地球表面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 地貌。 8、地震和火山是地球___________ 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_______________ _的运动有关。 9、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 ____________ ,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 ____________ 。 10、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________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_ 。 11、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12、常见的力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禾廿__________ 。 二、判断:(20分) 1、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2、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3、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及物体的轻重有关。() 4、用滑动代替滚动可以较大地减少摩擦力。() 5、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咼,压力越来越大。() 6、光的多少与强弱与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7、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 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8、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9、所有的光源在发光时都会发热。() 10、皮影戏、手影游戏都是利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三、:(15分) 1、()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A、水源 B、黄金 C、土壤 2、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 A、右边 B、左边 C、后面 3、苹果成熟要掉下来是由于()的原因。 A、弹力 B、推力 C、重力 4、自行车的()用的是增大摩擦力的原理。 A、刹车 B、扶手 C、轮子 5、下面不能会聚太阳光的是()。 A、凹透镜 B、凸透镜 C、平面镜 6、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和滑动的摩擦力谁大()。 A、滚动 B、一样大 C、滑动 7、绝大多数的地震发生在()内。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第1课《建筑物中的形状》 (2) 第一单元第2课《什么形状更稳定》 (5) 第一单元第3课《谁的承受力大》 (10) 第一单元第4课《建桥梁》 (13) 第二单元第1课《认识材料》 (17) 第二单元第3课《把雨水挡住》 (20) 第三单元第1课《建房用的机械和工具》 (22) 第三单元第2课《杠杆是怎样工作的》 (25) 第三单元第3课《滑轮和轮轴》 (29) 第三单元第4课《齿轮的作用》 (32) 第三单元第5课《巧用斜面》 (35) 第三单元第7课《综合活动》 (44)

第一单元第1课《建筑物中的形状》 1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体验与人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2重点难点 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物体的承受力。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集中话题: 1、(教师出示各种图片)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吗?

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板、球体5种形状构成的,请大家试一试,由这些形状你还能变出哪些形状? 3、活动:学生探究用小刀切割橡皮泥。 4、交流:汇报自己切割出的形状,并尝试说一说这些形状像什么物体? 活动2【导入】二、探索和调查: 1、谈话:纸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改变一下形状吗?比比谁的方法多。 2、活动:学生折纸,交流各自折的形状。 3、谈话:那么我们刚才折的这些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最大呢?你能预测一下吗? 4、学生讨论,记录好预测结果。 教师提醒:它们能放在一起比较吗?为什么?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 5、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 6、学生讲述方法。 教师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呢? 7、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8、交流各种形状的承受力。 9、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人教版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1.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如果一部分遭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失去平衡,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这种关系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2. 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 3. 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4. 小草瓢虫蚜虫是生产的是:小草 5. 种子发芽实验必须要的三个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种子萌发可以不需要阳光,但是种子生长必须要阳光。农民伯伯种菜搭建大棚,这是为了控制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 6. 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主要是温度。香蕉是阔叶生长在雨林。仙人掌是刺叶生长在沙漠,松树是针叶生长在山地。 7. 制作生态瓶时,放入的生物要保持生物数量和其生活环境平衡。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提供更多的氧气 8.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变化时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物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9. 做绿豆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时,对比组与实验组至少用2粒种子,最好是20粒种子。 问答题: 1. 草原上生活着原狐,猫头鹰,蛇,兔子,田鼠,鸟,青蛙,蜘蛛,蚱蜢,草,庄稼等生物写出三条不同的食物链 草蚱蜢鸟田鼠猫头鹰庄稼田鼠猫头鹰原狐庄稼田鼠蛇猫头鹰原狐 2. 草原上生活着鼠野兔鹰几种动物,他们能组成几条食物链 草鼠鹰草野兔鹰 第二章光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约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8分钟,太阳光在没有碰到任何物体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皮影戏和手影都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收缩。 2. 把红色、黑色、白色三个相同的纸筒放在阳光下,温度上升最快的是:黑色,冬天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夏天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这说明阳光带着热量,物体的颜色对于吸收阳光起着一定的作用。 3. 太阳能热水器涂成黑色,是为了增加吸热的效果。对于简易的太阳能,吸收太阳能最好的是斜放式黑色金属箱。太阳能是最洁净的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4. 太阳光给我们带来光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热,太阳表面的温度是6000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摄氏度。 5.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的中午太阳最高,影子最短。 6. 物体产生影子的条件是:光遮挡物屏,一天中影子的大小是不断变化的。太阳物体影子三者总在一条直线上。一天中影子长短的变化,长—短—长。 7.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同样是以直线 的形式传播的。医生戴的额镜和汽车的后视镜,都是巧妙的运用了反射的原理。通过光的反射,我们以看到书本上精美的插图。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完美版)

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一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3. 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 教学重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准备:设计实验用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 二、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1.让学生说一说:绿豆怎样才能发芽 2.师进行小结学生说的绿豆发芽的条件;师:如果我们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3.学生讨论 三、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 选择需要改变的一个条件,引导学生明确设计实验需要考虑的五个方面 选择需要改变的另一个条件,请学生按五个方面加一说明 四、确定研究的问题,写出实验计划 学生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 调整学生选择的课题, 学生阅读资料,着手写实验计划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二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2. 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对象,记录实验全过程和时间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实验设计,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教学准备:种子发芽实验盒,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计划 请一个学生向大家报告他的实验计划;师简要记录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依次报告其他两项实验的计划;大家发言,补充完善。 二、配备实验装置 对照教材,了解方法,然后动手做。 让生明确实验组和对照组 三、猜测实验结果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知识点梳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如果一部分 遭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失去平衡,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这种关系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2.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 3.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4.小草瓢虫蚜虫是生产的是:小草 5.种子发芽实验必须要的三个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种 子萌发可以不需要阳光,但是种子生长必须要阳光。农民伯伯种菜搭建大棚,这是为了控制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 6.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主要是温 度。香蕉是阔叶生长在雨林。仙人掌是刺叶生长在沙漠,松树是针叶生长在山地。 7.制作生态瓶时,放入的生物要保持生物数量和其生活环境平衡。增加植物,可以 为生态瓶提供更多的氧气 8.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变化时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物和 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9.做绿豆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时,对比组与实验组至少用2粒种子,最好是20粒种 子。 问答题: 1.草原上生活着原狐,猫头鹰,蛇,兔子,田鼠,鸟,青蛙,蜘蛛,蚱蜢,草,庄 稼等生物 写出三条不同的食物链 草蚱蜢鸟田鼠猫头鹰 庄稼田鼠猫头鹰原狐 庄稼田鼠蛇猫头鹰原狐 2.草原上生活着鼠野兔鹰几种动物,他们能组成几条食物链 草鼠鹰草野兔鹰 第二章光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光传播的速 度是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约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8分钟,太阳光在没有碰到任何物体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皮影戏和手影都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收缩。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试题(含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试题 第一、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人们很早就知道用凹面的铜镜取火。现在,我国仍然大力提倡使用以()原理做成的太阳灶,以充分利用能源。 2、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用()取得的。 3、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列曾用()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A、凹面镜 B、凸透镜 C、近视镜 D、远视镜 4、太阳是一个在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外部温度()多度,内部温度高达()多度,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却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 A、二十亿分之一 B、十二亿分之一 C、6千 D、两万 5、雨过天晴,空气中漂浮着很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起到了()的作用,把太阳光分解为不同色光,形成了彩虹。 A、凹面镜 B、凸透镜 C、棱镜 D、三棱镜 二、多项选择题。 1、()会引起生态部落的变化。 A、减少水 B、增加水 C、添加动物 D、添加植物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A、水 B、土壤 C、温度 D、水 3、()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A、一片树林 B、一块草地 C、一个湖泊 D、一个海洋 4、让我们来制作一个生态瓶:() A、找一个大油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 B、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的水。 C、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D、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 1、( )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A、光源 B、遮挡物 C、屏 D、电源 三、填空题。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和适宜的()。 2、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关系。 3、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 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 5、植物的一生是从()开始的。 6、()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7、()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 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课,分别是《病毒》《细菌》《食用菌》。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生命世界中常见的动植物,了解了常见动植物共同特征的基础上编写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丰富了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生命世界的相关内容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3.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微生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4.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们交换意见。 5.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6.能对实验现象做出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在探究中意识到科学要尊重证据。 4.愿意合作与交流。 5.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6.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7.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科学知识: 1.了解病毒是生物中的一类。 2.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能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课时安排:3课时 病毒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能积极地参与小组评议,直到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也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

2、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讨论与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了解有关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教学难点: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录像、有关病毒的资料等 学生准备:搜集病毒性疾病的相关资料和有关病毒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件创设情境,激发提问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非典”和“禽流感”等病毒对人类影响的录像片,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1、教师谈话:看过刚才的录像,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将学生的问题简单的记录在黑板上。)整理有价值的问题(个别简单问题随时进行解决)进行归类,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谈话:学习了本课,你或许就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板书课题:病毒。)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得必须条件就是水分、空气、适宜得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得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得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得环境里。 6、生物得生存除了需要一定得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就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得。 7、食物就是动物生存最重要得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得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得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得食物得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得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得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得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瞧成一个生态系统。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得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得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得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与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得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鸟、蛇、蝗虫、鹰 1草→兔→鹰2草→蝗虫→鹰 3草→鸟→蛇4草→鸟→蛇→鹰 5草→兔→蛇→鹰 6草→蝗虫→蛇→鹰 17、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就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就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就是我国最大得自然保护区。 第二单元 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得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得物体得影子叫投影.

3、影子得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与遮挡物。 4、影子得长短与光源得位置、角度有关。影子总在背光一面,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得程度越来越大,影子也越来越长. 5、影子得大小与光源到物体得距离有关。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在光屏上形成得影子就越大。 6、影子得形状与被照射得物体侧面有关。 7、古代得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9、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得反射,反光也就是以直线形式传播得. 10、运用光得反射得有额镜、潜望镜、反光镜。 11、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2、吸热本领最强得就是黑色得粗糙物体。反射本领最强得就是白色得光滑物体。 13、物体与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4、人们对太阳能得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热水器。 15、汇聚太阳光得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奥运圣火火种就是用凹面镜取得得。太阳灶就是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得,英国科学家用凸透镜汇聚光线制得了氧气 16、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7、牛顿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让白光扩展成了红、澄、黄、绿、蓝、靛、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得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与火山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得。地球内部有外到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得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与地壳得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得运动就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得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就是很猛烈得,像地震与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如果一部分遭到破坏,整个生 态系统就失去平衡,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这种关系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2.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 3.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4.小草瓢虫蚜虫是生产的是:小草 5.种子发芽实验必须要的三个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种子萌发可以不需要 阳光,但是种子生长必须要阳光。农民伯伯种菜搭建大棚,这是为了控制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 6.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主要是温度。香蕉是阔叶生 长在雨林。仙人掌是刺叶生长在沙漠,松树是针叶生长在山地。 7.制作生态瓶时,放入的生物要保持生物数量和其生活环境平衡。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提供更多 的氧气 8.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变化时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物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9.做绿豆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时,对比组与实验组至少用2粒种子,最好是20粒种子。 问答题: 1.草原上生活着原狐,猫头鹰,蛇,兔子,田鼠,鸟,青蛙,蜘蛛,蚱蜢,草,庄稼等生物 写出三条不同的食物链 草蚱蜢鸟田鼠猫头鹰 庄稼田鼠猫头鹰原狐 庄稼田鼠蛇猫头鹰原狐 2.草原上生活着鼠野兔鹰几种动物,他们能组成几条食物链 草鼠鹰草野兔鹰 第二章光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约30万千 米。太阳离地球约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8分钟,太阳光在没有碰到任何物体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皮影戏和手影都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收缩。 2.把红色、黑色、白色三个相同的纸筒放在阳光下,温度上升最快的是:黑色,冬天人们喜欢穿浅 色的衣服,夏天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这说明阳光带着热量,物体的颜色对于吸收阳光起着一定的作用。 3.太阳能热水器涂成黑色,是为了增加吸热的效果。对于简易的太阳能,吸收太阳能最好的是斜放式 黑色金属箱。太阳能是最洁净的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4.太阳光给我们带来光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热,太阳表面的温度是6000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 2千万摄氏度。 5.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的中午太阳最高,影子最短。 6.物体产生影子的条件是:光遮挡物屏,一天中影子的大小是不断变化的。太阳物体影子三者总在 一条直线上。一天中影子长短的变化,长—短—长。 7.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同样是以直线 的形式传播的。医生戴的额镜和汽车的后视镜,都是巧妙的运用了反射的原理。通过光的反射,我

【强烈推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 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 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科学》五上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温度)、(水)、(光)。 2、各种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不同的植物生长的(环境不同),(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是植物生长必备的条件。 3、仙人掌生活在(沙漠里),香蕉生长在我国(南方)。各种动物都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蚯蚓喜欢在(黑暗)的环境中,蝴蝶多在(白天)活动,蛾多在(夜间)活动,白熊生活在寒冷的(北冰洋),骆驼可以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动物在(形态)、(构造)和(习性)上都有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本领。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果一种生物的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6、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7、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8、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56)年。 简答: 1、种子在发芽过程中都发生了那些变化? 答:种子在发芽过程中一般先要出现种子膨大,接着种子破裂之后长出根,最后慢慢长出叶。2、植物的生长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答:有充足的光照,有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2、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答:我们应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放牧适量的牛羊,不捕杀野生动物和乱挖珍贵植物,努力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3、谈谈动植物的关系。 答: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阳光、温度和水这三个基本条件,它们有密切的关系,植物是食物链的第一层次,动物中的食肉动物是食物链的终止。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1、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 测力计) 来测量。 2、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 牛顿) 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3\地球表面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各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4、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5、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空气) 等物质的混合物。 6、土地(坡度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雨水侵蚀的程度。 7、产生影子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光源);(2)要有(遮挡物);(3)要有(屏)。 8、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9、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10、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环境因素很多,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成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岩石、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包括同这种生物有关系的其他生物。 1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3、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4、地球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二、选择(20) 1、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不受到阳光照射,也加适量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A )。 A、是科学的 B、是不科学的 C、我不知道 2、蚯蚓喜欢生活在(B )的环境。 A、黑暗干燥 B、阴暗潮湿 C、明亮潮湿 3、上午8点和下午2点同一物体的影子( A )。 A、长度和方向都不同 B、长度和方向都相同 C、长度不同而方向相同 4、气球推动小车运动的力是(C ) A、重力B、弹力C、反冲力 5、潜望镜是根据光的( A )原理制成的。A、折射B、反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