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修三中国史(专题一--专题五)综合练习

必修三中国史(专题一--专题五)综合练习

必修三中国史(专题一--专题五)综合练习
必修三中国史(专题一--专题五)综合练习

必修三中国史(专题一--专题五)综合练习

1.春秋战国时期,士不但大量增多,而且大规模的自由流动,并形成自由结社、讲学的盛况,他们不再投奔王室或诸侯的采邑。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教育和文化逐渐下移B.“百家争鸣”局面正式形成

C.知识分子超脱于现实D.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

2.为了强调和倡导忠君,汉代经学提出了“家国同构”理论,也就是把君臣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所谓“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这说明()

A.“大一统”局面的形成B.宗法血缘观念的强化

C.小农经济模式的巩固D.儒家主流地位的确立

3.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据此可知( )

A.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B.科技发展推动理学系统化

C.理学有助于准确解释自然现象D.科学研究需借助理学思想

4.梁启超在《明清之交中国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一文中评论某位思想家:“(他)所注重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能知有宇宙?’‘知识的来源在哪里?’‘知识怎么样才算正确?’他以为这些问题不解决,别的话都是空的。”这位思想家是( )

A.王守仁B.黄宗羲

C.顾炎武D.王夫之

5.明清时期,文学家们对现实社会进行了直接的批判,《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作品抨击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主张男女平等和人性自由,作品对男女间真挚爱情的描写引起了世人的共鸣。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异B.市民阶层的社会价值诉求

C.传统价值观念的演进D.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改善

6.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常用字在逐步简化,产生了隶书,而且隶书已经遍及楚、秦、晋诸大国,使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包括法律的抄写、殉葬遗册、盟誓载书等,甚至有的私人印章也以隶书为之。但秦始皇以小篆为法定文字。此做法()

A.违背文字发展趋向B.阻碍了文化的交流

C.使小篆取代了隶书D.不具有历史必要性

7.明后期书画家董其昌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此类绘画作品() A.彰显文人画的独特技法B.注重抨击封建专制统治

C.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D.表明写意画发展至顶峰

8.甲午战争后,海军一兵舰千总郑祖彝给上级的条陈中说:“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

外,均当采用西法。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从之,不合宜者去之。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

A.崇洋媚外思想盛行B.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弊端

C.大力赞扬西方体制D.批评李鸿章指挥失当

9.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后,旧式学者叶德辉攻击康有为利用孔子宣传托古改制的理论是“假素王之名号,行张角之密谋”;御史文悌在奏折中,严参康有为“灭圣经”“乱成宪”的叛逆行为,要求将该书毁版,将康有为处死。这些现象反映出() A.变法理论在统治阶级中反响强烈B.维新变法已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C.顽固势力试图维护儒学正统地位D.清王朝的统治日益趋于土崩瓦解10.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上,各阶级和派别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尽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不同,但“殊途同归”。对“同归”理解正确的是() A.提倡三民主义B.实行君主立宪

C.推动民主进程D.建立共和政体

11.1928年夏,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指出现阶段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这次大会()

A.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B.克服了党内的“左”倾错误

C.有助于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D.阻滞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2.1983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文件指出,“这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的新发展”。在此,中共中央() A.剖析了人民公社废除的背景B.阐明了乡镇企业开创的意义

C.认可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常州地方品牌“红梅”牌照相机,曾经风靡大半个中国。下表是1974—1988年“红梅”牌照相机的发展历程。由表中信息推断,“红梅”牌照相机在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

C.上海浦东开发的辐射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14.1979年深圳市常住人口约41万人,1988年约120.14 万人,2012年约1 054.74万人。深圳常住人口的增长()

A.适应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需要B.源于人口出生率的提高

C.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D.加速了社会老龄化进程

15.面对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定,江苏省委抓住机遇,果断决策,把“加快发展沿海、重点发展沿江”的战略列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并着重制定了开发建设沿江经济带的总体规划。这里的“重大决定”应该是()

A.创办第一批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丘所谓“举贤才”的目的,不过要使“贤才”有机会在原有的贵族“家”内做“家臣”。盂轲要求使“贤者”居于掌握政权的地位。贤者自己一定要做“卿相”,实际掌握政权,照着自己的理想处理国家的政事(“行道”),国王不得干涉……孟轲对齐宣王说:“所谓故国者,非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欤?”对于新执政的“贤才”,孟轲也提醒他们说:“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冯友兰《三松堂全集》材料二为什么要独尊一家呢?因为统一的帝国需要统一的思想,这是秦始皇就已经意识到的。而且,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儒学,为什么就适合做统治思想?因为儒家是维护君主制度的……道为王道,政为仁政,制为礼制,治为德治。也就是说,儒家维护君主制度是讲道理的,也有人情味。这样的统治,人民能够接受。人民能接受,政权就稳固。君主和人民都满意,就双赢。何况儒家学说有着深厚的根基,这就是小农经济、宗法社会和礼乐传统。

——摘编自《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丘的“贤才”与孟轲的“贤者”有何差异。(7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汉“独尊儒术”的原因及影响。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家与政治的内在联系。(18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上表为明末清初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必修三中国史(专题一--专题五)答案

1.A [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文化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故选A项;题干反映的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而不是正式形成,排除B项;当时的知识分子并没有超脱现实,排除C项;题干信息与封建土地私有制无关,排除D项。]

2.D [由材料可知孝道向忠君观念转变,儒家思想强调孝道,说明汉代儒家的正统地位确立,故选D项;“大一统”局面形成于秦朝,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的是利用孝道加强忠君,并不是宗法血缘观念的强化,排除B项;小农经济模式的巩固与材料表达信息无关,排除C项。]

3.A [沈括用“理”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说明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影响,故

选A项;理学系统化是儒学吸收借鉴了佛道,而不是科技发展的推动,排除B项;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不利于自然现象的准确解释,排除C项;只能说理学影响科学研究,而不能说科学研究借助理学,排除D项。]

4.D [王守仁是心学的代表人物,材料强调的是探寻世界的本源,故A项错误;黄宗羲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故C项错误;由材料“我们为什么能知有宇宙?知识的来源在哪里”可知探求的是世界的本源问题,是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的内容,故选D项。]

5.B [据题干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礼教观念,从而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故选B项;明清时期,程朱理学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流思想并未变异,排除A项;“文学家们对现实社会进行了直接的批判”有利于打破传统价值观念,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市民阶层对于文化的需求,而未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改善,排除D项。]

6.A [通过题干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隶书属于比较简化的字体,其流行地区及使用范围也比较广泛,这符合文字的发展趋势,但秦朝统一之后,认定“小篆为法定文字”,这样就不符合文字“简化”的发展趋势,故选A项;秦始皇把小篆定为法定文字,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排除B项;秦始皇虽然把小篆定为法定文字,并没有使隶书这种字体消亡,在汉代,隶书成为流行的字体,排除C项;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使各种字体统一,便利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其积极作用,排除D项。]

7.A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可知,董其昌的画作注重写意,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因此可判断是文人画,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文人画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抨击,排除B 项;根据所学知识,注重写意的文人画的绘画对象并不是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排除C 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明清时期文人画发展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排除D项。]

8.B [崇洋媚外思想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从之,不合宜者去之。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弊端,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采用西法”得出只是海军方面赞扬西方体制,并不是各方面都赞扬西方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李鸿章,故D项错误。]

9.A [材料中“旧式学者叶德辉”和“御史文悌”是站在清王朝统治立场上,强烈反对维新变法,可见变法理论在统治阶级中反响很大,A项正确;就强烈反对康有为而言,说明维新变法没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排除B项;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并没有否认孔子的权威,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清王朝政权合法性遭受严峻挑战,排除D项。]

10.C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在救亡图存的方式上有区别,但在最终的目的上是相同的,即都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11.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1927年10月建立的,材料中的时间为1928年,故A

项错误;1928年中共中央的“左”倾错误时有抬头,故B项错误;中共六大对于中国革命性质和中心工作进行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判断,有利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故C项正确;中共六大的决议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故D项错误。]

12.D [根据材料“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的新发展”可知是中共中央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高度肯定,故选D项;正是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才有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但材料未涉及人民公社废除的背景问题,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乡镇企业开创的意义,故排除B项;材料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改革,而不是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故排除C项。]

13.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对应于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选B项;经济特区跟常州无关,故排除A项;上海浦东开发是1990年,故排除C项;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故排除D项。]

14.A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深圳的变化与对外开放有很大关系,即适应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需要,故选A项。]

15.C [材料“重点发展沿江”体现的是对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决策的配合,这带动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故选C项;创办经济特区与江苏无关,故排除A项;沿海港口城市开放重点在沿海不是沿江,故排除B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与开发建设沿江经济带无关,故排除D项。]

16.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家臣”“掌握政权”“卿相”等分析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帝国需要”“维护君主制度”“深厚的根基”等进行归纳;第二小问,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回答;第三小问,即儒家与政治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差异:孔丘的“贤才”只能找机会做贵族的“家臣”,地位低下;而孟轲的“贤者”要掌握实权,按自己的理想处理政事,地位尊贵。(7分)

(2)原因:统一帝国的需要;儒家学说维护君主专制,且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儒家学说有着深厚的根基,迎合了小农经济和有着宗法传统的中国实际。(任答其中两点即可,6分)影响: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成为封建时代的核心价值观;促进了儒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他思想的自由发展。(任答其中两点即可,4分)

内在联系:儒家主要代表人物积极参与政治,孔丘要求“贤才”做贵族的家臣;孟轲要求“贤者”做卿相,掌握政权;政治也在塑造着儒家思想,汉武帝时以改造后的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儒家政治地位空前提高。(8分)

17.[解析] 在作答本题时,主要从整体上对中国知识分子学习中西方文化这一角度进行分析,从学习内容上来看,我们可知其学习西方文化越来越深入,即从鸦片战争之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学习器物、再到学习制度、最后到文化,以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论述的时候,要把每一时期向西方学习的内容进行详细论述,以此来证明对西方学习内容的

不断深化。

[答案] 示例一论题: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认识逐渐全面。 (2分)

阐述: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伴随西方基督教的传入,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停留在儒家教义和基督教文化的比较,认识相对粗浅。近代以来,随着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开展,中国知识逐渐摆脱了鸦片战争前仅从基督教角度对西方的粗浅认识,意识到中国武器的落后、专制制度的束缚,以及西方技术的先进、制度的民主。20世纪以来,尤其是辛亥革命后,伴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各派知识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介绍西方思想,逐渐从经济、政治、思想等多角度对比中西文化,对中西文化的认识逐渐全面。

总之,随着中西联系的加强,以及近代以来救亡图存运动的开展,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认识逐渐全面。 (10分)

示例二论题: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逐渐从器物、制度转向文化角度进行中西对比。(2分)

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知识分子先后从器物、制度两方面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指出西方机械武器和立宪政治,而中国是旧式武器和专制制度。20世纪上半叶,伴随着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西方重民主、重科学的文化传统,存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文化,而中国忽视科学、迷信愚昧的不足,侧重从文化角度进行中西对比。

总之,社会的变革以及内忧外患的局面,促使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逐渐从器物、制度向文化角度对比中西文化。(10分)

历史必修一会考试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水平测试必修一综合检测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55小题,每小题3分,共165分) 1.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最早出现于()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统治者()①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②他首先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国家③他创立的王朝是中国古代比较短命的朝代④他采取法家思想,统治残暴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唐太宗 D.明成祖 3.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4.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本的最大规模战役是()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华兴会 B.兴中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6.1912年清朝寿终正寝,意味着() A.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封建制度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破产 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8.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人是() A.毛泽东 B. 朱德 C. 陈毅 D. 贺龙 9.在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会议中提出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A.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10.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法律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共同纲领》 1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是() A.邓小平 B.毛泽东 C.江泽民 D.胡锦涛 12.我国提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的原则 C.不结盟政策 D. 睦邻友好的原则 13.假如你有幸游历古代希腊的城邦,你不可能看到的场景有( )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模块综合检测卷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模块综合检测卷 (测试时间:120分钟 评价分值: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共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已知{a n }为等比数列,a 4+a 7=2,a 5a 6=-8,则a 1+a 10=(D ) A .7 B .5 C .-5 D .-7 解析:∵{a n }为等比数列,∴a 4a 7=a 5a 6=-8.又 a 4+a 7=2,∴?????a 4=4,a 7=-2或?????a 4=-2,a 7=4. 当a 4=4,a 7=-2时,a 1=-8,a 10=1,∴a 1+a 10=-7; 当a 4=-2,a 7=4时,a 10=-8,a 1=1,∴a 1+a 10=-7. 综上,a 1+a 10=-7. 2.某人投资10 000万元,如果年收益利率是5%,按复利计算,5年后能收回本利和为(B )

A .10 000×(1+5×5%) B .10 000×(1+5%)5 C .10 000×1.05×(1-1.054)1-1.05 D .10 000×1.05×(1-1.055)1-1.05 解析:注意与每年投入10 000万元区别开来. 3.在△ABC 中,已知cos A = 513,sin B =35 ,则cos C 的值为(A ) A.1665 B.5665 C.1665或5665 D .-1665 解析:∵cos A =513>0,∴sin A =1213>sin B =35 . ∴B 为锐角,故cos B =45 .从而cos C =-cos(A +B )=-cos A cos B +sin A sin B =1665 . 4.若a c >0,则不等式①ad >bc ;②c a >c b ;③a 2>b 2;④a -d -b >0,可得(- ad )>(-bc ),即ad 1b ,c >0,故②正确;因为函数y =x 2在(-∞,0)上单调递减,故③正确;由d >c >0,得-d <-c <0,故知a -d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五 铁及其化合物

专题五铁及其化合物 1、铁元素的存在形态: 游离态:陨铁 化合态:铁元素主要以+2价和+3价的化合态存在。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为4.65%,处于第四位,仅次于氧、硅和铝。 2、按不同标准给铁及其化合物分类 (1)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给上述物质分类。 单质:铁;氧化物:FeO、Fe2O3、Fe3O4;碱:Fe(OH)2、Fe(OH)3;盐:FeCl2、FeCl3、FeSO4、Fe2(SO4)3(2)按铁元素的化合价给上述物质分类。 0价:Fe;+2价:FeO、FeCl2、FeSO4、Fe(OH)2;+3价:Fe2O3、FeCl3、Fe2(SO4)3、Fe(OH)3 3 4.铁的氢氧化物——4Fe(OH)2和4Fe(OH)3性质的比较 (1)氢氧化亚铁: 制备:FeCl2+2NaOH=Fe(OH)2↓+2NaCl 物理性质:白色难溶的弱碱 化学性质:①与强酸反应 ②还原性:易被氧化剂所氧化。如:4Fe(OH)2+O2+2H2O=4Fe(OH)3 思考:实验室在制备Fe(OH)2时,为防止被氧化,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因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极易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更要注意隔绝空气。其方法是:①亚铁盐需新制(用足量铁与稀硫酸反应或还原氯化铁溶液);②将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煮沸以赶尽溶于其中的空气(O2);③使用长滴管吸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将滴管伸至氯化亚铁溶液的液面以下,慢慢挤压乳胶头使氢氧化钠与氯化亚铁接触。 (2)氢氧化铁: 制备:FeCl3+3NaOH=Fe(OH)3↓+3NaCl 物理性质:红褐色难溶固体 化学性质:与强酸反应。Fe(OH)3+3H2SO4=Fe2(SO4)3+3H2O 5、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预测:铁元素显0价时,只有还原性;显+3价时,只有氧化性;显+2价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二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 两大力量:军与民。 三大阶段: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之前;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三大侵略特点:第一阶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特点,战争开国门。第二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瓜分狂潮。第三阶段:日本大规模侵华旨在灭亡中国。 二、重大历史线索 1.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1)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之前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西方列强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积极扩展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通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要求开埠通商、协定关税是这一阶段商品输

出的要求,也是列强侵华的特点。 (2)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为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因此,其经济侵略特点,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具体反映在要求在中国修筑铁路、开设工厂、提供贷款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完成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同时也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希望瓜分中国。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日本大规模侵华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侵略中国的主要是日本,其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从而称霸西太平洋,因而灭亡中国是日本侵华的突出特点。 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 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评价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择的素材看:多以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评价。 2.从考查的功能看:不着眼于“是什么”,而是着眼于“为什么”。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长 B.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 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历史必修一 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部分,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在判定文明出现的标志时,有学者将其主要物化为两点:(一)金属器具被比较广泛地使用;(二)已能记载语言的成熟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A.一万年前B.黄帝时期C.商周时期D.秦汉时期 2.我国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其来源于西周的分封制,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鲁国的历史要比齐国历史长B.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C.与宗法制的正统观念有密切的关系D.取决于分封制形成的等级体系3.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 B.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出了此“原理” 4.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对以上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基于原来科举录取在南北方的差异 B. 分卷录取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 从维护统治秩序的角度平衡地区录取名额 D. 体现出科举选才既保证公平又适当照顾5.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此材料说明军机处()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③取代了内阁权力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6.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 ……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慈禧太后的责难和阻挠 D.户部的刁难和战略的失误 7.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遭遇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当时列强的主要目的是() A.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B.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 C.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D.恢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8.1937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提出停止内战、实行民主自由、召开国民大会、迅速准备抗日、改善人民生活五项要求,同时做出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权、工农革命政府改为特区政府和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四项保证。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 党内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暂时占据领导地位 B. 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愿意放弃军队和根据地 C. 为实现全民族抗战策略性地做出了某些调整 D. 为实现全民族抗战暂时放弃民主革命的目标9.有学者认为: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和中国人民就已经“站起来了”,下列组合中,能支持该学者观点的是() ①抗战胜利洗雪了以往反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耻辱,振奋了民族精神②抗战胜利后,中国国际地位有很大提高,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五常”之一③中国收回了部分被侵占的国家权益,民族独立自主性有所增强④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势力空前壮大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0.太平天国举行科举考试,要求白话写作,题目选自《圣经》、基督教论著和太平天国诏书,如“耶稣舍命待何为”;考生来自三教九流,包括算命人和巫师等;科试录取率也很高,如湖北一次科试,1000名考生有800人中榜。此科举考试() A.弥补了传统科举制的不足B.推动了白话写作成为主流 C.使基督教取代了儒家地位D.无法真正起到举才选能的作用 11.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斗争,先后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的缩影。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B.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 C.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D.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 12.毛泽东在汉口八七会议上将国共两党的合作比喻为共同建造了一座房子。我们虽然“像新娘子上花轿一样,扭扭捏捏、勉勉强强搬进房子里,但始终没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最新版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5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精编试题

模块五第五单元测验试卷 第一部分:听力(略) 第二部分: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 I. 语言结构:(15) Last Sunday I (21) (see) the worst storm in years. It came suddenly in the mid-afternoon and lasted more than three hours. At first, the sky grew dark all of a sudden. (22) (介词) minutes, forks of lightning forced (23) (冠词) way into the sky. Then it was followed by the boom-boom-boom of thunder. A very strong wind blew into my room. My valuable notes, lying on my desk in the room, (24) (fly) high into the air. I jumped up to catch them but (25) (luck) a few sheets sailed out of the open window. As I ran out of to get the notes, big drops of rain began to fall. (26) (连词) I ran back into the house, the rain began to pour in waves. I fought to close the windows. I did it (27) (连词) was wet all over. I dried myself with a towel. Then I heard a sudden loud sound from the back of the house. I ran out of the room to find out (28) (引导词) it was. A tree was broken. Part of its big branch lay across the floor. The table was (29) (短语动词) pieces. (30) (代词) would take a lot of work rebuild it. However, we were thankful that nobody was hurt.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测试题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50题,每题 分,共计75分。 1.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地区与世界的联系逐渐密切,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美洲农作物品种的传入提高了中国的粮食产量 B.美洲的金银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C.美洲原有的人种结构随着欧洲殖民活动而改变 D.美洲地区成为英国独占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成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3.“在1759年,詹姆斯·布林德利开凿了英国第一条大运河,即布黎纪瓦特公爵运河。从那时起,……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英里的运河。”英国“运河开凿热”的兴起主要是由于农业灌溉的需要 B.旅游观光的需要 C.商品运输的需要 D.对外扩张的需要 4.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图5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 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 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 5.小李同学在上网查资料时找到了一幅欧洲人绘制的早期世界地图,同学们在推测此图绘制的最早时间时产生了下列四种意见,你认为正确的应是 A.14世纪 B.15世纪 C.16世纪 D.17世纪

6.1992年,许多国家举行纪念哥伦布成功远航美洲的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上面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印第安人后裔这样说的理由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各种病菌大量传入美洲,印第安人数量大减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到美洲 C.美洲大量金银被掠夺 D.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7.16世纪葡萄牙着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 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成为“海上马车夫”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开辟新航路 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8.17—18世纪欧洲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②自然科学领域取得许多成就,牛顿力学体系形成,达尔文进化论诞生③启蒙运动兴起④工业革命开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直接原因是 A.大量妇女进入工厂工作 B.民主运动的推动 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D.妇女的政治地位的提高 10. 17世纪,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是 A.阿姆斯特丹??????B.伦敦??????C.威尼斯??????D.巴黎 11. 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12.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13.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A.法国 B.葡萄牙 C.西班牙 D.荷兰 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着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在凡尔纳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尚未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①三轮汽车②内燃机轮船③蒸汽机车④螺旋桨飞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15.某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A.哈格里夫斯史蒂芬孙卡尔·本茨 B.人工动力蒸汽动力燃油动力 C.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初 19世纪60年代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练习

树人中学2013学年高一历史练习(六) ——专题五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关系的突破 使用班级:高一1-10班份数:高一全段 编者:侯仰存日期:2013年10月13日 1. 右图是我国外交部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亲笔题写的一段文字资 料,图片反映的信息是 A.最早可能写于20世纪60年代 B.在日内瓦会议上进一步完善 C.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D.最早提出是在亚非会议 2.之所以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A.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是适用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外交原则 C.是新中国第一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 D.是新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 3.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次会议应是 A.亚非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 C.第20届联大 D.朝鲜停战会议 4.每年的6月28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纪念日。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原则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包括 ①是冷战时期中国处理双边和多边关系的产物②在外交实践中日益被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认同③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④其倡导的和平、平等、共同发展等理念符合人类共同的核心价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④ 5.下图是我国于196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 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是我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 6.《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历史必修1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项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A.丞相 B.御使大夫 C.太尉 D.诸卿 2、从明朝废除丞相到清朝设立军机处,说明了 A.皇权日益加强 B.封建国家军事实力不断加强 C.相权战胜皇权 D.近代民主制度雏形出现 3、在《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中,都涉及到的是 ①开埠通商②开办工厂③割占土地④战争赔款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C.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发生了变化 D.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6、五四运动的主旋律是 A.爱国主义精神 B.民主和科学精神 C.追求真理的精神 D.勇于解放精神 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失败 B.日军大规模侵华 C.西部急需开辟革命根据地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8、我国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多党合作、长期共存 B.多党执政、互相监督 C.中共为核心的多党联合执政 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9、党和政府在少数民主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共同繁荣 10、根据“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其最重要的原则是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11、新中国建立后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这一政策破产的标志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与苏联等17国建交 D.中美建交 12、中国积极推进与下列哪些地区性国际组织相关的区域合作 ①亚太经合组织②北美自由贸易区③联合国④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13、希腊城邦最突出的特征是 A、小国寡民 B、以血缘关系组织在一起 C、城邦之间没有任何往来 D、实行奴隶制 14、下列属于公民法调解范围的是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模块测试卷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 精心整理制作) 必修五模块测试卷 (150分,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cos 2 2A =c c b 2+,则△ABC 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2.在等比数列{a n }中,如果a 1+a 2=40,a 3+a 4=60,那么a 7+a 8等于( ) A.135 B.100 C.95 D.80 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3b -c )cos A =a cos C ,则cos A 的值等于( ) A. 23 B. 33 C. 43 D. 6 3 4.〈日照模拟〉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t 2 5 -?n - 5 1 ,则实数t 的值为( ) A.4 B.5 C. 54 D. 5 1 5.某人向正东方向走x km 后,向右转150°,然后朝新方向走3 km ,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是3 km ,那么x 的值为( ) A.3 B.23 C.3或23 D.3 6.设{a n }为各项均是正数的等比数列,S n 为{a n }的前n 项和,则( ) A. 44S a =66S a B. 44S a >66S a C. 44S a <66S a D. 44S a ≤6 6S a 7.已知数列{a n }的首项为1,并且对任意n ∈N +都有a n >0.设其前n 项和为S n ,若以(a n ,S n )(n ∈N +)为坐标的点在曲线y = 2 1 x (x +1)上运动,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 ) A.a n =n 2+1 B.a n =n 2 C.a n =n +1 D.a n =n

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麻城二中高二三月月考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三大题(3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6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下面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西周推行“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宗法制,其根本目的是() A. 划分血缘关系的亲疏 B.维护和巩固政治联系 C.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 D.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 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3、《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4.宋代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唐朝中央政府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7.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C. 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D. 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8.周恩来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 A.第26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9.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B.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0、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诗中说:“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箕”是指()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11、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1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3、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必修五高中数学模块综合测试(附祥细答案)

必修五高中数学模块综合测试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M={x|-4≤x≤7},N={x|x 2-x-12>0},则M∩N 为( ) A.{x|-4≤x <-3或4<x≤7} B.{x|-4<x≤-3或4≤x <7} C.{x|x≤-3或x >4} D.{x|x <-3或x≥4} 解析:N={x|x <-3或x >4},借助数轴,进行集合的运算,如图 . 得M∩N={x|-4≤x <-3或4<x≤7}.故选A. 答案:A 2.若A 是△ABC 的一个内角,且sinA+cosA= 3 2 ,则△ABC 的形状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 解析:由sinA+cosA=32,得sinAcosA=18 5-<0. 又∵0<A <π,∴ 2 π <A <π.故∠A 为钝角. 答案:C 3.一群羊中,每只羊的重量数均为整千克数,其总重量为65千克,已知最轻的一只羊重7千克,除去一只10千克的羊外,其余各只羊的千克数恰能组成一等差数列,则这群羊共有( ) A.6只 B.5只 C.8只 D.7只 解析:设这群羊共有n+1只,公差为d (d ∈N *). 由题意,得7n+ d n n 2 ) 1(-=55,整理,得14n+n (n-1)d=110. 分别把A 、B 、C 、D 代入验证,只有B 符合题意,此时n=5,d=2. 答案:A 4.已知点P (x ,y )在经过A (3,0)、B (1,1)两点的直线上,那么2x +4y 的最小值是( ) A.22 B.42 C.16 D.不存在 解析:可求AB 的直线方程为x+2y=3. ∴2x +4y =2x +22y ≥24222 2222322=+=?+y x y x . 答案:B 5.若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 ? ??≥--≥-≥. 022,0, 0y x y x y 则w=11+-x y 的取值范围是( ) A.[-1, 31] B.[3 1,21-]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知识总结(人民版)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本专题的线索:本单元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手段和途径)——世界市场得以拓展(16世纪初—19世纪)(三)“蒸汽”的力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三大要素是:市场、资本与劳动力; 资本主义经济的两大特点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贪婪性与扩张性。 第1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客观条件:文明的分散 2、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经济根源) 3、动力:欧洲人对“香料”和“黄金”等商品的追求;传播天主教(社会根源) 4、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商业危机) (二)可能性(条件): 1、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 2、地理知识的提高; 3、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三、★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答:四条路: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联系紧密整体; 3、思想震撼之路:证实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 4、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开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四★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答: 1、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美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 2、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3、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世界各地文明交融,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第2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荷兰 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 2、荷兰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殖民帝国的条件: (1)地理优势:新航路开辟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经济方面:对外贸易发达,造船业发达,商船总吨位居世界首位;

必修一专题五六课文练习答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习思考】 1.近代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为什么说“另起炉灶”就使中国在政治上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答案提示:西方大国与旧中国的关系是一种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实际上表明新生的政权要改变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史,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相互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保障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的地位。 2.“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什么会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 答案提示: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既照顾到了与会各国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立的共同要求,也充分考虑到了各国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它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殖民主义的正义态度,是一个能够充分兼顾各方要求和利益的充满智慧的方针,因此获得了各国代表的赞同。 【自我测评】 1.试结合建国初期国际形势,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答案提示:(1)新中国建立时国际社会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力量尖锐对立。(2)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了敌对态度,他们并不甘心其在中国的失败,企图以政治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政策,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3)新中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也是社会主义阵营里的一支重要力量。(4)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是巩固革命的成果,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 答案提示: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来,中国政府又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措词上进行了修改。1954年在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把“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材料阅读与思考】亚非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周恩来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 答案提示:(1)与会各国的“同”主要是在近代大都有着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2)与会各国的“异”主要体现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不同。(3)在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干扰和破坏,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会议面临歧途的严峻情况下,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成功。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学习与思考】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用“恢复”而不是用其他如“加入”之类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说课讲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 题五

高一必修一专题五单元测试卷 命题:高一备课组 一、选择题。(24小题,每题2.5分,共60分) 1、1949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产生的最深远的意义在于() A.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政策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A.适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有利于世界和平 B.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 C.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 D.是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做出的重大贡献 3.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政策不包括() A.政治上不承认 B.经济上封锁禁运 C.军事上包围威胁 D.建立外交关系 4.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5.万隆会议中,中国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A.“求同存异”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6.关于中国在建国初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不对的是() A.苏联十分强大,是中国的依靠B.美国对新中国十分敌视 C.为了巩固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必须与社会主义国家联合 D.为了不使新中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7.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④一大片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 8.下列与中美关系的改善无关的是() A.中国的“乒乓外交”的巧妙 B.中国扩展自己国际交往的需要 C.中国为了应付苏联对中国的威胁 D.日本与中国关系的改善 9.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①“求同存异”方针②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0、1955年4月,毛泽东主席曾撰文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他还说:“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下列相关认识中,正确的是( ) A.此后,美国很快就派基辛格秘密访华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为了处理好中国与邻国关系而定的 C.毛泽东主席的话标志着中国要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毛泽东主席见证了中美建交的过程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在判定文明出现的标志时,有学者将其主要物化为两点:(一)金属器具被比较广泛地使用;(二)已能记载语言的成熟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A.一万年前B.黄帝时期C.商周时期D.秦汉时期2.我国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其来源于西周的分封制,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鲁国的历史要比齐国历史长B.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C.与宗法制的正统观念有密切的关系D.取决于分封制形成的等级体系 3.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 B.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出了此“原理” 4.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

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对以上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 基于原来科举录取在南北方的差异 B. 分卷录取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 从维护统治秩序的角度平衡地区录取名额 D. 体现出科举选才既保证公平又适当照顾 5.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此材料说明军机处()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③取代了内阁权力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6.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 ……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慈禧太后的责难和阻挠 D.户部的刁难和战略的失误 7.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模块综合测试

人教版必修5模块测试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第一卷选择题(共36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提防(dīfang)憎恶(zèng wù) 迤逦(yǐlǐ)薄(báo)云模样(mó) B埋怨(mái yuan)应和(yìng hè)勒索(lèsuǒ)吁(xū)气窸窣(xīsū) C分量(fèn liàng)差(chāi)使莞(wǎn)尔濒临绝境(bīn) D打量(dǎliang)数(shù)见不鲜反省(xǐng)胡诌(zōu)眉眼颦(pín)蹙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面黄饥瘦精减机构皓月发人深省望风披靡、盘桓 B 如法炮制稳操胜卷命途多舛头昏脑胀人才辈出 C 名人题词买椟还珠云销雨霁眉青目秀长年累月 D复习提纲相辅相成东隅已逝人情世故灼灼其华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近日,临沂联通公司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吉祥号码”预存话费销售活动在消费者中引起 一片:预存话费是不是变相收取选号费?预存话费是否剥夺了普通消费者的择号权? ②在洛杉矶的一些中国藏族民众均认为,美国人对中国西藏及当地的藏族人存在着误解 与。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逐渐改变美国人对藏族人的看法. ③李老师退休以后,每天遛遛鸟,打打拳,写写字,就携二三老友,轻装简从,步山林, 探溪源,尽享林泉之乐。 A质疑成见否则B置疑成见不然 C置疑偏见否则D质疑偏见不然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务院认为现在中国煤炭开采出现许多重大人员伤亡事故无不是与有关企业盲目追求 生产效益有关系。 B、在经贸方面,不管浙江和国外的经贸关系将因浙江民营业企业的积极参与而变得更加密 切,但同时也应看到两者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渐增多. C、最近浙江省出台了保护全省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关条例,这将加大对全省历史文化资源研 究与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力度,以提高浙江历史文化名城在全国的知名度。 D、报社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将近有80%以上的学校都不同 程度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28年前,英国和阿根廷倾全国之力,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归属大打出手(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制造了一场被称为“导弹时代首次战争"的马岛战争。 B。如何协调解决地区冲突、使非盟在地区事务中扮演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的角色,成为会议的重要内容. C。今年春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二轮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时,没人料到,“幼儿园入学难、入园贵"居然成为高过高考、高过择校的突出问题。 D.有家长担心,“校长实名推荐制"会引发高校招生大战更加惨烈,一旦名校都通过这种方式 揽才,这项制度不知还能走多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