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管理学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公共管理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管理的公共事务的不同,公共管理可区分为国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公共管理和国际公共管理。

2.新公共管理

也称为“管理主义”、“企业化政府”、“后官僚体制模式”、“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共行政”等。因此,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一样,都尊崇市场力量、市场作用、市场机制。

3.公共治理

是一种公共管理活动、过程和方式,它包括必要的公共权威、管理规则、管理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4.新公共服务理论

是以美国著名公共管理学家罗伯特·丹哈特为代表的一批公共管理学者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特别是针对作为新公共管理理论之精髓的企业家政府理论缺陷的批判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

5.公共组织

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

6.政府组织

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组织,是国家表达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构体系。狭义的政府仅指国家行政机关。

7.非营利组织

是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组织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非官方性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非营利组织由于自身的性质特点,对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常常能比政府组织更具效率。

8.准政府组织

是介于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一种过渡型公共组织,即非营利的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但通过授权等行使一定的行政权力或公共权威,其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公共组织。

9.事业单位

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国库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主要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组织。

10.领导

是领导者在一定环境下,为确定和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它包含了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三个基本要素。

11.公共领导

是指公共组织的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确定和实现公共目标,通过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组织成员和公众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

这种理论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成为领导者的因素是他的行为,只有那些行为上表现出既关心工作(生产)又关心个人(下属)的领导者才是最有效的;认为领导行为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得到的。

13.领导体制

是指公共组织中领导职能、领导权力和领导责任的配置制度、方法及其运行机制。

14.领导协调

是指公共部门领导者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通过调配、协调政府与社会之间、政府不同组织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公务员之间,政府不同职能之间等可能产生的阻碍公共事务的处理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进行调整、控制,使社会和组织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以实现预定目标,发挥整体最大功效的过程。

15.领导沟通

即领导者为实现其目标,通过一定的领导组织和领导手段实现与组织内外的追随者、被领导者进行的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与互动,以保证公共利益和目标的有效协调和实现的过程。

16.激励

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激发人们的动机,开发人的能力和潜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被领导者表现出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

17.领导能力

就是领导者的个体素质、思维方式、实践经验以及对领导方法等的把握程度等影响具体领导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性的总和,它是领导者素质的核心。

18.领导方式

是在特定环境中领导者采用的作用于被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具有策略性和指向性。

19.公共政策工具

又称为治理工具或政府工具。依据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的高低,在从自愿性到强制性的范畴将公共政策工具类型分为:(1)自愿性工具(2)混和性工具(3)强制性工具

20.公共政策议程

是由一定的政策行为主体提出并促成其最后确定,这一过程就是政策议程的建立过程。21.公共政策评估

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过程的运行方式、效果、效益、效率和公众回应等进行绩效评估和价值判断的活动。

22.公共政策分析

是通过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来进行的,旨在认识政策形成原因、理解政策内容和价值、深化对政策过程的认知、研判和评价现有政策得失、寻求改进决策效率和质量的方法路径、改善公共政策运行效率和效能的一种研究方式和研究工作。

23.人力资源

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口总体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数的总和,或者是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24.职务分析

又称工作分析,它是全面了解、对该职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规范(任职资格)的描述和研究过程,即制定职务说明和职务规范的系统过程。

25.绩效评估

就是运用综合的指标体系对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所产生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进行考察、测定和评价的过程。

广义的信息资源是与信息内容产生、利用有关的一切资源,包括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资金和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等各种要素的总称。狭义的信息资源仅指记录在载体上的信息内容,是指限于信息本身的文献资源或数据资源,或者说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图形、图像、电子信息等。

27.政务信息资源

是指公共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对公共管理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信息资源的集合,它包括政务信息内容资源以及与信息采集、处理、储存、分级分类、交换共享和开发利用活动有关的信息人员、信息设施、信息技术、信息资金和信息管理体制。

28.信息资源管理

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为满足信息需求而实施的集约化管理活动,包括对信息活动要素(信息、人员、技术设备、资金等)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29.政务信息存储

一是将加工后的政务信息,按照一定规则,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二是将这些信息载体,按照一定的特征和内容性质组成系统有序的、可供自己或他人检索的集合体。

30.政务信息公开

是指政务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公共组织主动或根据公众的申请公开政务信息、并方便社会公众获取的各种活动与制度的总称。

31.突发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紧急事件。

32.公共危机

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紧急事件或者非常态的社会情境,是指因不可抗力或突然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引发的、给社会正常的生产与生活秩序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的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

33.公共危机管理

是指公共管理主体为避免或减少公共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实施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行为活动的总称,目的是为了提高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34.行政手段

是指政府公共部门凭借行政权力,依靠从上到下制定、颁布、运用政策、指令、计划的方法,来实现国家对公共事务的领导组织和管理的目的。

35.法律手段

是指公共部门在公共管理领域内,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将国家法律法规实施到具体的行政管理活动,以达到依法行政的目的。

36.经济手段

是公共管理主体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信贷、利率、税收、工资、奖惩等经济杠杆和方式,通过调整经济利益关系而实现目标的行政方法。

37.思想教育手段

是指依靠宣传、说服、沟通、精神鼓励等心理诱导和行为激励方式,激励人们的积极性,从而达成组织目标的行政方法。

38.战略

是指组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长远性和全局性的关于组织

发展方向和行动方案的规划。

39.公共管理伦理

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公共部门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公共管理领域的基本伦理纬度、公共管理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伦理精神。

40.公共利益

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或特定范围内各种社会主体间利益关系的平衡性与一致性,公共利益能够超越不同利益主体和地域,对社会中的不确定人或团体产生普遍的非特定的影响。

4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就是根据绩效目标,运用综合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估方法,按照严格的评估程序对公共部门履行职能所产生的结果及其社会效果进行测量、划分绩效等级、提出绩效改进计划和运用评估结果改进绩效的活动。

42.公共部门改革

是对利益关系、权力格局、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建立的一种政治行为,它涉及公共部门自身的改革和公共部门在整个社会的职能定位方面的改革两个方面,其目的是为了优化公共部门的组织结构及其职能、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简答

1.简述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管理学是经济学、管理学乃至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结果,但政治学、行政学仍然是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基础。切断公共管理学与政治学、行政学的内在联系,极容易导致把公共管理看作是纯技术化的“管理主义”倾向。公共管理学应该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统一体,不仅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也要解决“为谁做”的问题;不仅要回答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公共事务和社会问题如何解决的“管理”问题,同时更要回答“为何做”和“为谁做”的“公共”问题。

2.简述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

二者区别: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间的差别在于公共行政更加重视“设计”,公共管理则更加重视实现公共行政目标的具体“运作”过程;公共行政更加强调政治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公共管理则更加强调管理的、经济的手段;公共行政更加关注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公共管理更加关注结果、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和外部取向。

3.简述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特征

(2)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特点

(3)具体研究问题的特征

(4)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

(5)更具现实性

4.简述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1.公共政策途径(the policy approach,又称为P途径)

2.企业管理途径(the business approach,B途径)

3.管理学途径、政治学途径、法学途径和经济学途径

4.公共选择理论

5.新制度主义或新制度学派

5.简述新公共行政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一,反思和批判了“效率至上”的传统公共行政

第二,倡导社会公平的公共行政价值;

第三,突破“政治——行政”二分法;

第四,强调动态、开放的组织观念。

6.公共选择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主张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组织类型的理性选择;

第二,市场机制与个人选择;

第三,分权化;

第四,公共服务组织小规模化;

第五,自由化。

7.简述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

第一,管理的自由化。由于公共管理人员是“被制度束缚的人”,因此,为改进公共官僚制的绩效,管理者必须从政府的繁文缛节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政治家和其他人必须“让管理者来管理”,

第二,管理的市场化。市场取向的管理有两个基本概念,一是竞争,二是私营部门管理的普遍化。

因此,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其风靡欧美等西方国家之时也遭到了来自多方面的质疑,尤其是,有不少学者对作为其思想精髓的企业家政府理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8.简述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内容。

第一,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第二,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

第三,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

第四,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第五,责任并不简单,公共行政官员有责任通过担当公共资源的管理员,公共组织的监督者,公民权利和民主对话的促进者,社区参与的催化剂以及基层领导等角色来为公民服务;

第六,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第七,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9.简述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

(1)物质要素(2)精神要素

第一,人员;第一,目标;

第二,经费;第二,责权结构;

第三,物资设备;第三,人际关系;

10.简述公共组织的特征

(1)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

(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

(3)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4)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

(5)公共组织的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模糊,且行为绩效评估比较困难

(6)公共组织具有一定的独占性

11.简述政府组织的基本特点:

①政府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②政府组织从事公共管理的手段是行政权力;③政府组织有权支配和运用公共资源;④政府组织提供的产品是公共物品;⑤政府组织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12.简述事业单位的基本特征

(1)事业单位活动的非经济性和政治性

(2)事业由政府主办并主管

(3)事业单位经费由公共财政供给

(4)整个事业单位系统具有行政性

13.简述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

(1)事业单位规模巨大、增长过快,财政负担过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

(2)社会效益不高;

(3)与经济建设结合不紧密。

14.简述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分类改革的内容

(1)政事分开的基本原则:第一,实行职责分开;第二,实行管理方式及手段的分开。

(2)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分为三类:

第一,具有准政府组织性质的事业单位

第二,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公益性的事业单位

第三,具有生产经营性和能力的事业单位

15.简述科层制组织的基本特征。

(1)专门化

(2)等级制

(3)规则化

(4)非人格化

(5)技术化

(6)公、私分明化

16.简述公共组织变革的趋势。

公共组织变革越来越表现出以下的发展趋势:

一是倡导学习型组织;

二是倡导构建无缝隙组织、网络组织和虚拟组织;

三是强化公共组织的社会服务职能。

17.公共领导的含义包括哪些内容。

(1)公共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

(2)公共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

(3)公共领导是公共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积极互动的过程;

(4)公共领导是权威和公共认可的关系;

(5)对公共领导的绩效评估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18.简述公共领导的特点。

(1)公共领导者赖以发挥其领导作用的组织依托是公共组织或公共部门;

(2)公共领导职权的公共性、服务性。从公共领导职权的来源、使用和后果来看,都具有了公共性;

(3)决策的“公断性”;

(4)公共领导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19.简述公共领导的作用。

(1)导向、统领的作用

(2)影响、表率的作用

(3)协调、沟通的作用

(4)迎接挑战、引发和推动变革的作用

20.简述领导体制的内容

(1)领导结构

(2)领导的层次与跨度

(3)领导机构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与权限划分

(4)领导干部的管理制度

21.简述我国公共管理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

(1)领导职能相互混淆

(2)领导权力过于集中

(3)领导权力的约束滞后

(4)公共组织机构高度膨胀

(5)用人制度缺乏活力

22.简述公共管理领导体制改革的路径

(1)完善领导职能分工,理顺各种关系

(2)保证政令统一的前提下,适当下放权力

(3)改革组织人事制度,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4)继续推进机构改革,合理设置机构,克服机构臃肿

(5)加强权力制约与监督

23.简述领导方法的特征

(1)领导方法的目的性

(2)领导存在正确与错误、有效与无效之分

(3)领导方法的多层次性

(4)领导方法的具体相关性

(5)领导方法存在动态变异性

24.简述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

(1)选择合理的沟通渠道:包括正式渠道、非正式渠道;

(2)选择合理的沟通模式,构建信息沟通网络;

(3)选择有效的沟通形式,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非语言形式、电子媒介形式。

25.简述发挥领导能力的基本条件

(1)领导能力的发挥,必是在一定的环境和组织结构中进行;

(2)发挥领导能力,需要领导者明确组织的目标、责任与价值;

(3)发挥领导能力,离不开领导者的基本素养,包括政治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心理素养。

26.简述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内容。

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是一种理性行为。政策工具的选择需要考虑如下方面:

第一,应基于以公共理性为主导的多元综合理性的原则;

第二,应与政策环境相适应;

第三,应能有利于协调政策目标群体,即政策受众的当前利益、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第四,应具有灵活性,针对某一政策问题是选择使用单一的政策工具抑或是综合应用多种政策工具,或是以一种为主其它为辅,取决于对以上三方面的条件要求满足的程度;

第五,政策工具的性质和效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受到环境和目标群体变化的影响有可能发生变化。

27.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

(1)聚焦于政策或项目的结果(结果评估或影响评估);

(2)评估政策项目形成与实施的过程(过程评估);

(3)对政策预期效果的评估(事前评估);

(4)对政策执行结果的评估(事后评估);

(5)在决策的各个阶段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估。

28.简述公共政策分析的内容

(1)对政策内容的研究(2)对决策过程的研究

(3)对决策输出的研究(4)对政策的评估

(5)对决策信息的研究(6)对决策过程倡导的研究

(7)对政策倡导的研究

29.简述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差别:

(1)关于人性的假定不同

(2)工作的性质不同

(3)管理内容不同

(4)管理部门的地位不同

(5)管理方式和手段的不同

30.简述职务分析的程序

(1)目标选择与组织

(2)制定职务分析的计划和方案

(3)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4)结果表达

(5)结果的运用

31.简述人员培训与开发的新趋势

第一,组织借助培训和教育的功能;

第二,培训呈现高科技和高投入趋势;

第三,培训日益走向社会化;

第四,培训向纵深发展;

第五,培训质量成为培训的生命力。

32.简述国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特点

(1)实行弹性化的任用制度

(2)放松规制,由刚性管理变为弹性管理

(3)实行谈判工资制

(4)推行绩效管理和绩效工资

(5)改革僵化的职位分类制度和职业发展路线

(6)注重人力资源开发

(7)下放人事管理权力

33.简述省人民代表大会在预算管理中的权力。

(1)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3)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决议;

(4)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34.简述省政府在预算管理中的权力。

(1)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

(2)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

(3)决定本级预算预备费的动用;

(4)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5)监督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

(6)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7)改变或者撤销本级政府各部门和下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

35.简述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及主要依据。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中长期计划以及有关的财政经济政策;

(3)本级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和财政管理体制确定的预算收支范围;

(4)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

(5)上级政府对编制本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和要求。

36.简述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

第一,基础性目标: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

第二,根本性目标: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

第三,直接目标:降低公共部门信息活动的费用;

第四,终极性目标:促进公共管理正常运转、经济良性运行和社会和谐发展。

37.简述政务信息资源公开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2)及时性原则

(3)真实性原则(4)利益平衡原则

(5)不收费原则(6)责任原则

38.简述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一,确立和强化政务信息公开是政务部门的义务和责任;

第二,采用列举式的方式,明确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

第三,确立政务信息公开的监督和保障制度。

39.简述政务信息公开的措施

第一,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澄清信息;

第二,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发布协调机制;

第三,通过公报、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传播媒介公开政务信息;

第四,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务信息查阅场所,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

第五,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政务信息;

第六,编制、公布政务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务信息公开指南,并及时更新。

40.简述公共危机管理决策的特点。

(1)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是要在有限的信息、资源和时间条件下寻求满意的处理方案。(2)在常态决策过程中,决策目标的设定、决策方案的拟定、决策方案的评估与抉择等,不只是直接决策者单独的行为,而是需要相关领域的专家、不同的利益群体、传媒和公众的广泛参与,需要较长时间的反复讨论、磋商、论证。

(3)在危机状态下,决策的合法性主要是通过已有法律事先授权。

41.简述公共危机的新闻发布机制。

1.新闻发布应急响应机制

2.新闻发布机制

3.中外记者采访管理机制

4.境内外舆情跟踪和通报机制

5.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6.公共危机事件分类处理新闻发布机制

42.简述公共危机的善后处理机制。

(1)灾后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重建和秩序的恢复;

(2)按照程序清算损失;

(3)赔偿损失,要抢救受伤人员,救济群众,对住房、食品、用水、医疗、生产资料等进行妥善安排;

(4)对公众灾难心理创伤的安抚和慰藉;

(5)进行事故调查与危机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理。

43.简述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特点。

内容和对象上的综合性、边缘性

适用上的临时性和预备性

实施过程具有很强的行政紧急性

立法目的上更强调对权利的保障性

法律制裁具有更大的严苛性

44.简述我国公共危机法制体系的组成。

(1)战争与政治突发事件法律规范;

(2)恐怖性突发事件法律规范;

(3)骚乱社会突发群体事件危机法律规范;

(4)灾害性突发事件法律规范;

(5)各种安全事故引发的危机法律规范;

(6)其他有关危机管理的法律规范。

45.简述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权利及其救济。

(1)不可克减的基本人权

(2)知情权

(3)监督权

(4)紧急救助请求权

(5)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权

(6)补偿和赔偿请求权

46.简述战略管理的特征。

(1)战略管理注重整体目标的达成;

(2)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它着眼于长远的、总体的谋略;

(3)战略管理是公共管理寻求发展机会以及识别威胁的过程;

(4)战略管理是多重目标的统一;

(5)战略管理是直觉分析和理性分析的产物;

(6)战略管理是一个持续性和循环性的过程;

(7)战略管理要求公共管理主动搜集外部环境信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主动调整战略发展规划。

47.简述公共利益的特征。

社会公共性

公共利益辐射地域范围和主体范围的广泛性

公共利益内容的广泛性

公共利益的超越个体性

一定的层次性

48.简述公共责任的特征。

第一,公共责任是一种普遍的义务;

第二,公共责任是一种任务;

第三,公共责任是一种监督、控制和制裁的约束方式。

49.简述公共管理监督的内容。

(1)监督决策是否科学、合法;

(2)监督公共管理行为是否合法、合理;

(3)监督公共部门及其人员是否廉洁勤政、不滥用权力;

(4)监督自由裁量权是否被违规滥用。

50.简述我国公共管理外部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

(1)监督机构内在动力不足

(2)监督体系设置不合理

(3)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督缺乏可操作性

(4)权力机关监督的实际效力比较小

(5)新闻舆论和人民监督的实际效力弱

51.完善我国公共管理外部监督体系的措施有哪些。

(1)强化监督机构的动力机制

(2)建立公共管理监督体系的协调机制

(3)健全和完善公共管理监督法律机制

(4)强化人大监督机制

(5)完善新闻舆论和人民监督制约机制

52.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特征

(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市场责任机制性质

(2)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意味着公共部门职能的具体化

(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意味着政务信息的交流与沟通53.简述绩效评估指标确立的原则。

(1)综合、全面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硬”指标与“软”指标相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

(5)与职能行使保持一致的原则

(6)导向性原则

(7)独立性与差异性原则

54.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行为过程。

1.确定绩效评估的目的与任务

2.进行绩效计划,明确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估主体及其权重

3.建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明确绩效标准

4.选定评估方式

5.运用评估指标跟踪行为,开展平时绩效评估与绩效反馈

6.收集资料,开展绩效考察、评分与评定绩效等级

7.公布绩效评估结果及其使用

55.简述公共部门改革的目标。

(1)促使公共管理更富有创新、开拓精神

(2)促使公共管理更为经济,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3)促使公共部门更具绩效,提高公共管理效能

(4)促使公共管理提高效率

(5)促使公共管理系统更具适应性

(6)促使公共部门更为负责

56.简述当代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特点。

(1)有计划、渐进式的推进改革,使改革持续开展。

(2)组建精干、高效的改革机构,重视发挥参谋咨询机构的作用。

(3)重视与改革配套的立法建设,把改革纳入法制轨道。

(4)注重提高公共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强化改善公共部门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5)注重内外部监督,形成以结果为本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机制。

57.简述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2)完善机构设置

(3)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4)完善政府管理法制体系

(5)改进行政方式(6)完善社会管理

三、论述

1.论述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内在的联系: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与范围、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可以互相替代;但公共管理并不能替代公共行政的全部。

区别: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间的差别在于公共行政更加重视“设计”,公共管理则更加重视实现公共行政目标的具体“运作”过程;公共行政更加强调政治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公共管理则更加强调管理的、经济的手段;公共行政更加关注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公共管理更加关注结果、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和外部取向。

2.论述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联系与区别。

二者的联系:

第一,公共政策指出了公共管理的基本方向,是公共管理的要前提;

第二,公共政策具有一定的公共管理职能;

第三,公共管理是实现公共政策的基本途径;

第四,在一定层面上,公共管理行为与相关公共政策是合二为一的。

二者的区别:公共政策主要是制定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秩序和行为规则,它通过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规定和引导,在总体上为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必须的环境,即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外在条件。公共管理则是具体通过实施公共管理行为与活动来提高公众的社会生活质量和实现公共利益。

3.论述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涵义及其理论意义。

1.公共治理理论的兴起

“政治——行政”二分法基础上的官僚行政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末,行政效率低下、财政支出严重增长和公众对政府不信任等公共管理问题的日益凸显,公共治理理论是伴随着西方福利国家出现的管理危机和市场与等级制的调解机制发生的危机,以及公民社会的不断发育和众多社会组织集团的迅速成长,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公共管理理论。

西方发达国家以治理理论为指导,重新调整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关注国家的竞争力、政府的合法性和公共部门对公众的回应力,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浪潮。

2.公共治理的含义

治理是指官方的或民间的公共管理组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维持秩序和

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以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要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因此,公共治理是一种公共管理活动、过程和方式,它包括必要的公共权威、管理规则、管理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3.公共治理理论的内容

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是对以往老的公共行政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并且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之合理内核进行整合的结果,其核心观点是主张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定共同的目标等途径,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公共治理是由多元的公共管理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

第二,公共管理的责任边界具有相当的模糊性;

第三,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

第四,治理语境下的公共管理,是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基于伙伴关系进行合作的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管理;

第五,治理语境下的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管理中扮演着“元治理”角色。

4.论述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发展的基本取向。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1)非营利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身份不清;二是缺乏资金、内部组织不健全、行为缺乏代表性和规范性。

(2)由与非营利组织相关的政策实施和法律等构成的外在环境问题:一是对非营利组织基本政策的实施存在着培育和监督管理脱节、重登记而忽视监督的现象;二是法制薄弱,法制不完善。

我国非营利组织改革发展的基本取向

(1)大力培育非营利组织:第一,在社会领域推进“政社分开”改革;第二,重点在资金方面进行必要的资助。

(2)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管理:第一,逐步完善有关非营利组织的尤其是其活动的法律法规;第二,在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通过依法行政和强化法律追惩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强化各种法律规范的实施和监督,特别是对非营利组织运行的规范化、服务质量、政府资金使用进行监督。

5.论述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与内容。

1.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

(1)提高公共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

(2)提高公共组织自身的稳定性、协调性

(3)提高公共组织的工作绩效

2.公共组织变革的内容

(1)组织结构变革:包括横向部门结构和纵向层级的变革。

(2)公共组织权力关系变革:包括公共组织向社会组织还权;横向分权;在纵向权力分配上,实行集权与分权互相的融合与共存。具体是:一是公共组织向社会组织还权;二是横向分权;三是在纵向权力分配上,实行集权与分权互相的融合与共存。

(3)技术变革:主要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行业务流程再造、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根治传统组织形态中强调分工所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规范工作流程和简化管理程序,减去多余、重叠的机构和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实现“一站式”的管理与服务。

(4)产品和服务变革:基于服务对象的需要,持续尝试发展更好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方式,为社会提供最低成本、最好品质的产品与服务。

(5)人力资源变革:

第一,投资于训练与发展活动,让工作人员获得新的技术与能力;

第二,将工作人员社会化,融入组织文化,使其学习到有助于提升组织绩效的新常规(routines);

第三,改革组织的规范与价值,重视融合组织自身文化的多样化员工,激发创新精神;

第四,持续改进对多样化的员工所采行的晋升与奖励系统;

第五,对高层管理团队进行变革,改善组织学习与决策制定。

6.论述西方领导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1.西方经典领导理论

(1)特质理论(Trait theory) 。用以区分领导者与一般人的不同特征,并以此来解释他们成为领导者的真正因素的理论。

特质理论的优点:

第一,它给人一种直觉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合乎人们的常识;

第二,把领导者作为领导系统的核心要素,作为领导过程的主宰,这有其合理性;

第三,它在领导理论的发展史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特质理论的缺陷:直觉性和形而上学性。

(2)行为理论(Behavior pattern theory) 。这种理论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成为领导者的因素是他的行为,只有那些行为上表现出既关心工作(生产)又关心个人(下属)的领导者才是最有效的;认为领导行为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得到的。

行为理论主要包括:

一是勒温等人的集权式领导、民主式领导和放任式领导的领导方式理论;

二是领导连续流(Leader as continuum)理论;

三是利克特(R Likert)以工作为中心的领导和以员工为中心的领导的领导方式理论。(3)权变(或情景)理论(Contingency situational theory)。实践证明,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领导方式。领导行为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而且取决于诸多的客观因素,用一个通式表示就是: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这个公式表明,领导方式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的一个变数(函数)。

因此,有效的领导行为是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领导权变理论的实质。领导权变理论主要包括:菲德勒的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 of Leadership)、路径——目标理论(Path-goal-theory)。

2.西方领导理论的新进展

进入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西方领导理论又获取了一些有价值的进展。这些进展主要有归因理论、领导魅力理论、认知资源理论、交易型和变革型领导理论、基于价值观的领导理论和团队理论。

7.论述领导能力的主要内容。

1.领导的创新能力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广阔的知识面

敏锐的问题意识

全新的思想观念

良好的精神状态

敢于承担风险的胆识

2.领导的战略思维能力

(1)领导战略思维能力的的含义

(2)领导战略思维能力的内容:

一是战略洞察力和战略判断力;

二是战略分析力与战略综合力;

三是战略预见力和战略创新力;

四是战略统筹力和战略决断力。

(3)领导战略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是加强哲学修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二是努力拓展知识面;用丰厚的知识积累作为战略思维的材料;

三是在实践中锻炼;

四是善于利用外脑。

3.领导的执政能力

(1)领导执政能力发挥的重要性

(2)制约领导执政能力发挥的因素

(3)领导执政能力所包含的内容

8.论述公共政策制定的含义与制定过程。

公共政策制定是指包括从政策方案规划设计、政策形成到政策合法化在内的一系列步骤的过程,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机构是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主体。公共政策制定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公共政策制定的流程包括宏观的政治体系中的政策制定流程和微观政策规划与设计的流程。

公共政策制定的宏观流程

公共政策制定的宏观流程是以伊斯顿对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为基础,将政策制定视为政策信息、资源、行为的输入加工与政策产品的输出反馈的过程。

公共政策制定的宏观流程可能是立法范围的系统的议程,也可能是行政范围的制度化的议程,还可能是针对偶发和突发的特定情境和事件而产生的议程。

公共政策制定的微观流程

公共政策制定的微观流程是从决策的视角对政策的规划与设计。遵循决策的一般路径,它包括发现问题——确立目标——方案拟定、评估与抉择——政策合法化几个阶段。一般来说包括:

(1)确立政策目标

(2)政策方案拟定、评估与抉择

(3)政策合法化

9.论述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变革思路。

1.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没有进行整体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

第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

第三,没有形成以绩效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第四,重使用轻开发的传统用人观念仍然存在;

第五,人事管理权力过于集中;

第六,业务部门主管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技能。

2.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思路与措施

(1)把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引入公共部门,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

(2)从管理的基础工作抓起,整体配套,系统推进

(3)下放人事管理权力

(4)有选择地借鉴企业和市场化方法,改造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5)树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理念

(6)实施立足于能力和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

(7)培育公共伦理,弥补硬性管理之不足

10.论述公共预算的涵义与特点。

公共预算是行政机构或公共部门的财政收支计划,它具体规定了财政年度内财政收支指标及其平衡状况,反映和影响行政机构或公共部门活动的范围、方向、项目规划、政策制定与执行、以及组织目标的达成,也是政府公共部门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与手段;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它必须由行政机构或公共部门提交国家权力机关审批后才能生效和执行。

特点:

(1)公共预算反映政府应该做、不应该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选择,体现了公众的普遍共识:政府应该提供何种服务以及哪些人有资格享有这些服务;

(2)公共预算反映了支出上的优先权,预算过程体现了政府对不同需求的集团和个人之间进行调节,并最终决定由谁获得;

(3)公共预算反映了服务于不同目标的各种决策的相对比例,以效率为目标的决策还是以公平为目标的决策;预算还反映了立法者对于满足其选区选民的重视程度和倾听公众或集团需求的意愿程度;

(4)公共预算向公民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可靠性工具,使得公民知道政府是如何进行支出的,预算将公民的偏好与政府产出联系起来。因此,公共预算是反映政府财政活动的一面镜子,是一个重要的立法文件,也体现了国家权力机关和全体公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与监督。

11.论述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涵义、功能及框架体系。

1.公共危机预警的含义

公共危机预警,是指公共危机管理主体根据有关危机现象过去和现在的数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技术,对某些危机现象出现的约束性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做出估计与推断,并发出确切的警示信号或信息,使公共部门和公众提前了解危机发展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应对策略,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一系列活动。

2.公共危机预警的功能

公共危机预警具有:信息收集与分析、公共危机预报、危机监测、信息发布与媒体管理、信息沟通等功能。

3.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框架体系

(1)公共危机预警的监测系统,包括: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加工子系统、决策子系统、警报子系统

(2)公共危机预警的咨询系统

(3)公共危机预警的组织网络

(4)完善的法规体系

12.论述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的基本内容。

战略管理是一个客观、系统、逻辑的过程与步骤。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可将战略管理分为三个阶段: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形成一个循环的、持续上升的过程。

(1)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就是对公共部门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在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发展的趋势,发现发展的威胁和机会,选择出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的战略,确定战略方案。战略分析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PEST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是常见的战略分析方法。

(2)战略实施

战略实施是将战略管理方案付诸实践,逐步实现战略规划的过程。战略实施包含了战略发动、制定行动计划、组织保障、物质基础保障、营造战略实施软环境、战略实验和全面实施。

(3)战略控制

战略控制是建立在战略管理前期工作基础上的管理活动,是一个不断监视和控制战略实施进程,评价实施结果是否符合原定目标和要求,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战略实施结果与战略规划的要求相吻合的过程。

13.论述我国公共行政的法治化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我国公共行政法治化建设的目标

(1)法治行政的必要性

法治行政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法治行政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

法治行政是实现公共利益的保障

(2)法治政府建设

法治政府应当符合合法行政的要求,遵循法律保留原则

法治政府应当符合合理行政的要求,遵循比例原则

法治政府应当符合程序正当的要求,遵循正当程序原则

法治政府应当符合高效便民的要求

法治政府应当符合诚实守信的要求,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利益

法治政府应当符合权责统一的要求

(3)法治行政建设的目标

依法行政体制的建设目标

依法行政主体的建设目标

行政法律制度建设的目标

法律实施和行政决策方面的建设目标

权力监督和纠纷化解方面的建设目标

2.我国公共行政法治化的主要内容

(1)行政法治意识的培养

(2)行政组织法治

(3)行政职权法治

(4)行政程序法治

14.试述中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科学推进中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措施与途径。

1.中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中国当前施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还处于自发、半自发状态

(2)缺乏评估主体的具体制度建构及其权重的科学安排

(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内容不全面

(4)评估程序没有规范化、程序化,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

(5)评估方法单一

(6)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缺乏制度化、科学化

(7)表面化的绩效评估进一步助长了公共部门及其领导者把公共部门的主要精力放在见效快、表面化程度高的事务上

(8)混淆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与企业绩效评估

2.科学推进中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措施与途径

(1)促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理论研究科学化

注重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与企业绩效评估的差异

注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

清晰界定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功能价值

(2)促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实施的科学化:

一要按照立法程序构建公共部门绩效目标和通过工作分析确定岗位工作职责;

二要建立与完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信息系统和信息沟通机制;

三要根据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

(3)积极营造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有效施行的环境条件:

一要创新公共管理观念,树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理念;

二要根据社会的需要科学界定公共部门职能;

三要打破制约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施行的体制性障碍,营造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有效施行的体制环境。

公共管理学作业homework答案

《公共管理学》homework(1)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指公公组织为解决公共问题,追求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有效地实行与监督等,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3. 公共管理协调指协商、调整公共组织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和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使之权责清晰,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 4. 公共管理监督是指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二、单项选择 1.1926年在美国出版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研究导论》《公共行政学原理》的两位学者分别是( B ) 25 A.泰勒和法约尔 B.怀特和威洛比 C.威尔逊和古德诺 D.马克斯?韦伯和赫伯特?西蒙 2.公共选择理论理论对政府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 B)

A.社会人 B.经济人 C.自动人 D.复杂人 3.大萧条以后,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经济理论是( A ) A.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 B.新自由主义取消政府干预理论 C.亚当?斯密的“小政府”理论 D.古典经济学派的限制政府干预理论 4. 最早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A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5. 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________,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 C ) A.威廉?配第 B.马歇尔

《计算机网络》作业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作业 一、填空题 1.光纤通讯中,按使用波长区的不同可分光纤通讯方式和光纤通讯方式。单模,多模2.网络互连设备按照它们执行协议和功能转换的不同,可以分为中继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其中只负责数据链路层,而专门用于高层协议的转换。网桥,网关 3 4 5 6.ISDN 7 8.Internet中的URL是指,IP地址的网络号是。统一资源定位器, 9.在OSI 10 略。 11.ISDN 12(FSK) 13 14 15.Internet中的SNMP PPP 16 17 18.ISP是专业从事于Interne 19.当数据报在物理网络中进行传输时,IP 20.局域网协议把OSI的数据链路层分为MAC子层和 21 22.根据的编码规则,Integer 48的编码是 23.ARP 24 25 二、选择题 1.在计算机网络中,互相连接的结点之间赖以互相通信和交换数据的基础是 B 。 A.网络语言 B.网络协议 C.网络接口 D.网络标准 2.想要组成一个网络,对于服务器的要求,正确的说法是 D 。 A.必须有服务器 B.可有可无 C.不需要服务器 D.根据网络类型的要求而定 3.计算机网络通信采用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但传送效率最高的是 A 。 A.同步方式 B.异步方式 C.同步与异步方式传送效率相同 D.无法比较 4.电缆可以按照其物理结构类型分类,目前计算机网络使用最普遍的电缆类型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和

C 。 A.电话线 B.输电线 C.光纤 D.天线 5.关于OSI参考模型陈述正确的是 B 。 A.每层之间相互直接通讯 B.物理层直接传输数据 C.数据总是由应用层传输到物理层 D.数据总是由物理层传输到应用层 6.在TCP/IP协议集中, B 协议是每个应用程序必须使用的。 (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 (用户数据报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7.Ethernet LAN采用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为 D 。 CA CD 8.ISDN的基速接口提供了 B 。 +D +D +D +D 9.网络协议主要要素为 C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同步 D.编码、控制信息、同步 10.SNMP是 D 协议的一部分,用来监视和检修网络的运行情况。 SPX IP 11.下面不属于网络拓朴结构的是 C 。 A.星形结构 B.总线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2.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传输数据信号,其必备的设备是 C 。 A.网卡 B.中继器 C.调制解调器 D.同轴电缆 13.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字信号1、0的方法叫 B 。 14.关于以太网网卡地址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在世界范围内唯一 B.在世界范围内不唯一 C.在一定范围内唯一 D.在一定范围内不唯一 15.物理层采用 D 手段来实现物理连接。 A.物理设备 B.物理媒体 C.传输差错控制 D.物理层协议规定的四种特性16.PCM调制中T1链路的标准速率是 A 。 A.1.544M B.3.096M C.2.048M 17.在ATM网络中,ATM结点 A 。 A.只做信头的CRC校验,不做差错控制 B.不做信头的CRC校验,不做差错控制 C.既做信头的CRC校验,也做差错控制 D.不做信头的CRC校验,只做差错控制18.TCP/IP应用程序中 C 用于测试网络中主机是否可达。 19.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B 20.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 A.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 B.主机、外设、软件、通信信道 C.硬件、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D.主机、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公共管理学作业册答案

电大《公共管理学概论》(教育管理本科)形成性考核册参考参考答案(2010) 案例分析答案在最后一页 一、填空 1、公共管理活动公共行政学 2、公共组织社会公共事务公共利益公共权力 3、罗伯特达尔赫伯特西蒙新公共行政学 4、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 5、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 6、公共权力公共社会 7、政治实体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8、调节性自我调节性 9、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和组织准备 10、事实价值 二、选择题 1C 2D 3C 4A 5B 6B 7A 8D 9B 10D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公共管理的内涵?P2 所谓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2)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3)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4)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利的运作过程 2、政府职能演变经过那几个阶段?P34 (1)限制政府干预 (2)主张政府干预 (3)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3、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几点表现?P45 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人的“经济人”的假设。即认为人是自利的、理性的,而且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公务员也不例外。由此看来,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可看成是经济行为,而使“政府政治过程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假设”受到质疑而不得不被放弃。 (1)公共政策失效 (2)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寻租”及腐败 4、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P49 (1)非政府性 (2)公益性 (3)正规性 (4)专门性 (5)志愿性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1 一、简答题 1、简述公共管理模式得基本特征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 (2)政府组织与其她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 (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 (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 (5)管理所追求得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 (6)公共组织得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 (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 (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2、简要说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得主要职能。 第一,建立并维护社会与市场秩序。 第二,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 第三,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 第四,进行收入与财产得再分配。 第五,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 3、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与作用就是什么? 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就是(1)非政府性(2)公益性(3)正规性(4)专门性(5)志愿性。作用:由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沟通了政府与社会各方面得联系,架起了政府与社会之间联系得桥梁与纽带,因此非政府公共组织发挥着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公益性得作用。 二、论述题 1、论述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得启示。 答: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就是指政府主体机制等方面有在本质上得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得效率达到最佳得情景。这一理论对人得假设,包括政府公务员,都就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得一切行为都可以瞧成就是经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得目得肯定就是

增进公共利益得判断得到质疑。政府失效主要就是现在公共政策得失效;公共物品供给得低效率;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性; “寻租”及腐败。 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得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单纯依靠市场与过多依靠市场政府干预都就是行不通得,必须两者互相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得健康发展。 2)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得范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而不就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 3) 在进行经济改革得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济体制改革得顺利进行。 4) 加强各项法律、法规得建设,使政府得决策过程与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得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 2、结合实际谈谈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得职能应如何转变。 答:所谓政府职能转换并不就是简单得加强或削减政府得干预范围或力度,而就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得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方式要有重要得改变。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得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管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得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综合以上政府工作内容、重心得转移,我们可以用简单得四句话概括政府职能转化得特点,即:政府工作由全面转向适度;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例如:多年来,在计划经济得影响下,无论就是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就是平民百姓都以文件为依据,即所谓得红头文件。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条件下,就显现出不稳定、随意性等一系列得问题与局限性。我们过去曾经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严重对立起来,否定了市场经济对促进生产力所起得重要作用,阻碍了社会经济得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尤其在竞争充分得领域更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得调节作用,积极利用这支“瞧不见得手”,与此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以保证市场经济得健康发展。 公共管理学作业2 一、简答题:

公共管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

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

地域文化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任务二(综合练习)作业答案参考 (2015年11月4日) 操作方法:登录“广东开放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用学号、密码(出生年月日)登录——点击“更多课程”——找到课程代码“8801”——点击课程后面的“选课”——点击“课程信息”——点击“进入作业”——选“任务二”做题即可。 (因导出的题有限,如果此处查不到答案,请直接在百度查询答案查询)如果觉得每次的成绩不理想,点击“撤销交卷”即可继续重做! 一、单项选择 6 、3、岭南的“岭”指的是()。(难度系数:) A、秦岭 B、南岭 C、北岭 D、丹霞岭 参考答案:B 11 、秦末汉初()建立南越国。(难度系数:) A、赵佗 B、任嚣 C、赵昧 D、赵越 参考答案:A 8 、潮州、揭阳、潮阳、饶平、澄海、普宁、惠来和今天梅州市的丰顺,古称()。(难度系数:) A、潮州八邑 B、潮人古邑 C、潮州八府 D、潮人八邑 参考答案:A 2 、潮汕民系主要是宋以后中原汉人经()迁徙而来与原生居住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族群体。(难度系数:) A、湖南 B、江西 C、江苏 D、福建 参考答案:D 10 、追求精细化的生活方式是()的文化特点之一。(难度系数:) A、广府民系 B、潮汕民系 C、客家民系 参考答案:B 4 、清明节的扫墓活动传说与古代的()有关。(难度系数:) A、春龙节 B、上巳节 C、寒食节 D、上元节 参考答案:C 7 、一般不在清明节进行扫墓活动,这是()的习俗。(难度系数:) A、广府民系 B、潮汕民系 C、客家民系 D、粤西地区 参考答案:C 9 、岭南地区的端午节也吃棕子,且品种多样,双色棕是()的一个特色品种。(难度系数:)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 公共管理学 作业1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客体是公共事务,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2、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 非排他性等特性的产品。 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一般来讲,政府的职能应分为两部分:政治职能和管理职能。 5、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和对政府职能 的重新思考三个阶段。 6、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专门性和 志愿性。 7、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构成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8、目前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有:环境保护、扶贫救困、社会公益等方面。其具有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的公益性特点。 9、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政府官员、政府公职人员和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 人员。其职业具有鲜明的特点,主

要表现在执行公共权力、服务公共社会两个方面。 10、当代公共管理者必备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管理认知能力、管理诊断能专业资料. . 力、管理决策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四个方面。 二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何区别?、1⑴目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公益性的,企业管理的目的是盈利; ⑵限制因素不同,公共管理整个过程受到法律的限制,企业管理的根本原动力是追求高额利润,经济气候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法律在其活动中仅是一个外部制约因素; ⑶物质基础不同,公共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于税收和发行债券,其经费预算属于公共财政支出,必须公开化,接受纳税人的监督,企业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投资的回报即利润,其管理所需的物质资源是自主的,不需要公开化; ⑷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公共管理人员是由专门的部门或机构相对独立地考核、评估,主要考虑其政治才干和倾向,公共管理人员有职业化、终身化的趋向,企业管理人员根据其处理特定事务的能力被聘用; ⑸绩效评估的指标不同,评估公共管理成效的主要指标是行为的合法性、公众舆论的好坏、各种冲突的减少程度、公共项目的实施与效果、公共产品的数量及消耗程度,偏重于社会效益,企业管理绩效的主要指标是销售额、净收益率、生产

金融学网上作业参考答案.doc

1. 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 解答: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市场操作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实践证明,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加入WTO以后,随着贸易和投资的变化,国际收支的变化可能会较大,同时也会面临更大的外部冲击。为此,我们将继续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发挥汇率在平衡国际收支,抵御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方面的作用。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次汇率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汇率调控的方式。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这里的"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 二是中间价的确定和日浮动区间。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3%的幅度内浮动率稳定。 三是起始汇率的调整。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并不是指人民币汇率第一步调整2%,事后还会有进一步的调整。因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上的增减。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放弃单一盯住美元,不仅表现为以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更富弹性,而且在于发挥汇率价格的杠杆作用,以便用汇率价格机制来调节国内外市场资源流向,以便促进短期宏观经济的目的(因为,汇率如同利率一样是短期宏观调控主要手段)。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今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化,完全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变化,取决于国内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不是理论模型的高估或低估。这也预示着人民币汇率水平可能会有向上或向下的浮动。 目前人民币的汇价趋势是不断升值,这种趋势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趋势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现,它对缓解中国贸易顺差会有一定的作用。人民币升值趋势对中国的贸易不会有太大的负面影响。中国的贸易仍然会有很大的发展,只是出口商品的构造会更加高度化,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会越来越高。中国人天生会做生意,又能吃苦。另外人们应该更多的关注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平衡、产业构造调整的作用。

公共管理学作业

《公共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 《公共管理学》作业一 简答题 1、简述构成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 构成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就是:组织人员、物质因素、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责分配、规章制度、 2、简述公共组织设计的原则。 答:(1)职能目标原则;(2)完整统一原则;(3)精干效能原则;(4)法制原则;(5)职、权、责一致原则;(6)人本原则、 3、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答: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1)人力资源的获取(规划、录用与选拔);(2)人力资源的发展(整合培训、职业发展、管理发展、组织发展);(3)人力资源的激励(联结报酬与绩效、工作再设计、提升工作的满足感、绩效评估);(4)人力资源的维持(人际关系与沟通问题、员工福利问题、工作环境问题、职业安全问题);(5)人力资源的研究(政策、规则、技术、方法)、 《公共管理学》作业二 简答题 1、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 答:(一)资源配置的职能:1、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 2、矫正外部效应;3、对不完全竞争的干预;(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1、经济公平:强调投入与收入的对称(等价交换、按劳分配);2、社会公平: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个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调节贫富差距);(三)稳定经济职能: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国际收支平衡、 2、简述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 答: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精神就是:第一,确定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第二,把组织瞧作整体,不仅开发“力的资源”,而且开始走向开发组织、整体的“心的资源”,注重整体效益、群体目标、团队精神;第三,在管理原则上既强调个人又强调集体;第四,在管理方法上既强调理性又强调情感;第五,在领导方式上既强调权威又强调民主;第六,在管理实践中既强调能力也重视资历。 《公共管理学》作业三 论述题 1、谈谈您对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的认识。 组织改革的动力 (一)组织改革的外部动力 首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就是组织改革最深层的动力。改革的本质动力就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市场化的驱动,改革的目的与任务就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与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作为市场宏观调控的主体,为了更好地履行宏观调配职能,促进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必然要先对自身的职能与机构进行改革。其次,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行政改革的直接动力。中国的战略改革系统不仅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同时展开。目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处于观念与理论研讨阶段,并没有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可以说就是暂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行政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其改革必将带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这对我国的政治改革的深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公共管理学作业

1.第1题 新公共管理范式建立的学科基础为()。 A.政治学 B.行政学 C.经济学 D.行政法学 您的答案:C 2.第2题 1、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您的答案:D 3.第3题 新公共管理运动肇始于()。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新西兰 您的答案:A 4.第4题 在交易费用、产权契约安排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从而成为沟通交易费用理论与产权理论桥梁的是()。 A.彼德原理 B.科斯定理 C.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D.墨菲法则 您的答案:B 5.第5题 新公共管理运动肇始于()。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新西兰 您的答案:A 6.第6题 公共选择理论实际上提出的是一种()。 A.政府万能理论 B.政府失败理论 C.市场万能理论 D.市场失败理论 您的答案:B 7.第7题 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想演变阶段中的战略规划阶段的特征为 A.通过努力做到与预算相符,寻求更好的运营控制 B.通过预测下一年度以后的情况,寻求更有效的成长规划 C.通过战略性思考,寻求对市场和竞争能力作出更快反应 D.管理所有资源,寻求竞争优势,取得未来的成功 您的答案:A 此题得分:0.0

8.第8题 目标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创立者是美国管理学家()。 A.彼得?杜拉克C.泰勒 B.帕金森D.法约尔 您的答案:C 此题得分:0.0 9.第9题 政府运用供应这个手段,所针对的对象是 A.公共产品 B.私人产品 C.半公共产品 D.半私人产品 您的答案:A 10.第10题 在交易费用、产权契约安排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从而成为沟通交易费用理论与产权理论桥梁的是 A.彼德原理 B.科斯定理 C.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D.墨菲法则 您的答案:B 11.第11题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您的答案:A 12.第12题 1、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您的答案:D 13.第13题 对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作()。 A.第一部门 B.第二部门 C.第三部门 D.公共组织 您的答案:C 14.第14题 关于绩效管理对于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价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绩效管理与市场模式相统一 B.绩效评价与管理是分权化改革的迫切要求

电大公共管理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习题 一、简答题 1、公共管理的内涵: 所谓公共管理, 就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 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 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1)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2) 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3)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4) 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利的运作过程 2、政府职能演变经过的阶段: ( 1) 限制政府干预( 2) 主张政府干预( 3) 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3、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表现: 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人的”经济人”的假设。即认为人是自利的、理性的, 而且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政府公务员也不例外。由此看来, 在政治决策过程中, 人的一切行为都可看成是经济行为, 而使”政府政治过程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假设”受到质疑而不得不被放弃。( 1) 公共政策失效 ( 2) 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3) 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 ”寻租”及腐败 4、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 1) 非政府性( 2) 公益性( 3) 正规性( 4) 专门性( 5) 志愿性 5、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 1) 公共性( 2) 利益选择性( 3) 目标指向性( 4) 权威约束性 ( 5) 功能多极性( 6) 动态稳定性 6、简述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和基本原则: 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是指参与政策方案设计与研究的所有机构和人员。 ( 1) 执政党( 2) 立法机关( 3) 行政机关( 4) 利益集团( 5) 大众传媒 政策规划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 1) 公正原则( 2) 受益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6.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a. 帝国主义 b. 霸权主义 c. 殖民主义 d. 沙文主义 参考答案:D 7.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人生目的,回答();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a. 人为什么活着 b. 人是什么 c. 人的本质 d.人生信仰 参考答案:A 8.每个人在人生实践中,都会遇到义利、荣辱、善恶、苦乐、得失、成败、祸福、生死等()。 a. 人生困惑 b. 人生课题 c. 人生矛盾 d. 人生问题 参考答案:C 9.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a. 健康观念 b. 生活目标 c. 人生观 d.道德观 参考答案:C 10.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a. 个人与他人 b. 个人与集体 c. 个人与国家 d. 个人与个人 参考答案:A 1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爱国守法、明礼()、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a. 诚恳 b. 诚信 c. 诚挚 d. 诚实 参考答案:B 12.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就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特别是那些反映()、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借鉴意义的积极内容。 a. 普适性 b. 普遍性 c. 普及性 d.普通性 参考答案:B 13.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秩序等。 a. 网络 b. 社会 c. 机关 d. 社区 参考答案:A 14.大学生遵守网络生活中的公共道德,要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精神。 a. 法治 b. 自由 c. 自觉 d. 自律 参考答案:D 15.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a. 团结友爱 b. 尊老爱幼 c. 遵纪守法 d. 诚实守信 参考答案:C 16.《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义务有: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 a. 法规 b. 道德 c. 精神 d. 纪律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政策评估的( B )反映的是政策的效率和效能标准。 A.稳定标准 B.事实标准 C.价值标准 D.成本标准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B )。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政策手段?( D )。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思想政治手段 D.文化手段 我国的社会团体具有“半官半民”的特点,说的是其组织的( B )。 A.广泛性 B.双重性 C.针对性 D.中介性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有( CD )。 A.公益性 B.正规性 C.专门性 D.志愿性 公共管理者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ABCD )方面的能力。 A.管理认知能力 B.管理诊断能力 C.管理决策能力 D.人际沟通能力 )( A 。,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论述了对政府角色理解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胡德C. D.史蒂文·科恩 )界定政府职能的主要依据是( 3 A.财政赤字商品服务质量下降 B. 市场失灵 C. D.政府干预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 C )的学科 A.公共决策 B.公共组织维护 C.公共管理活动规律

D.公共环境 ( C )是由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本质特点决定,也是其阶级性的反映。 A.目标指向性 B.权威约束性 C.功能多极性 D.利益选择性 公共政策具有( ABCD )等特征。 A.公共性 B.利益的选择性 C.权威的约束性 D.功能的多极性 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却因没有尽到职责而出现了“真空”现象,我们称其为政府职能的( A )。 A.缺位 B.越位 C.错位 D.不到位 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 ACD )。 A.政府官员 B.企业领导 C.政府公职人员 D.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人员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B )。 A.小政府 B.全能的政府 C.间接的政府 D.恰当的政府 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有(ABCD )。 A.公共政策失效 B.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C.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寻租及腐败D. 现代公共管理是以( B )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 A.企业 B.政府 C.文化团体 D.研究机构

公共管理学作业

公共管理学作业 选择题 1 . (3分) 下面哪一项不是西方新公共治理的差不多理念?(C) A.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而不“划浆” B.引进私营部门的治理手段和体会 C.公务员保持政治中立 D.公共服务以顾客为导向 2 . (3分) 公共治理与企业治理有(ABCD)等方面的差别。 A.限制因素不同 B.物质基础不同 C.治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 D.绩效评估不同 3 . (3分) 在进行政策规划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认识阻碍政策规划的环境因素,灵活客观地选择规划方案,是(C)原则的表达。 A.优化原则 B.变化原则 C.权变原则 D.系统原则 4 . (3分) 依照公共政策对社会有关群体的阻碍来分,公共政策可分为(AB)等 A.分配性政策 B.调剂性政策 C.元政策 D.差不多政策 5 . (3分)

以下属于公共政策制定的间接主体的是(B)。 A.政党 B.智囊专家 C.立法机关 D.行政机关 6 . (3分) 公共治理者要紧是指(ACD)。 A.政府官员 B.企业领导 C.政府公职人员 D.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治理人员 7 . (3分) 界定政府职能的要紧依据是(C) A.财政赤字 B.商品服务质量下降 C.市场失灵 D.政府干预 8 . (3分) 公共治理者的职业能力要紧包括(ABC)方面的能力。 A.治理认知能力 B.治理诊断能力 C.治理决策能力 D.人际沟通能力 9 . (3分) 目前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要紧活动领域有(ABD)等方面。 A.环境爱护 B.扶贫救困 C.公共基础设施的提供 D.社会公益 10 . (3分)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差不多特点有(ABCD)。 A.公益性 B.正规性 C.专门性 D.理想性 第2 大题 简答题 1 . (10分) 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定位表达在哪些方面?答: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定位表达在以下几方面: 1、强化公共服务,保证公共产品的供给。 2、强化社会治理,保证社会公平、公平。 3、实现宏观调控,稳固经济进展。 4、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2 . (10分) 公共政策规划的差不多程序包括哪几个步骤?答:公共政策规划的差不多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立政策目标。 2、拟订政策方案。 3、评估政策方案。

《公共管理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治理:治理就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可称为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指的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准公共物品和纯公共物品、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 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所制定的计划、规划或所采取的行动;公共政策不只是一种孤立的决定,而且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所构成的过程;公共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或方向,并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有价值之物所作的权威性分配,即涉及人们的利益关系。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为充分、科学、合理和有效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发挥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进行的资源配置、素质提高、能量利用、开发规划及效益优先等一系列活动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5.管理幅度: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它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 6.组织:指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7.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8.第三部门:指介于政府部门和营利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 二、填空题 1.(雪城会议)(政策)(商业) 2.(有差异或不同) 3.(公共组织) 4.(结果或产出)(外部取向) 5.(公共组织)(私人组织)(第三部门组织)。 6.(共同目标)(协作愿望)(沟通)。 7.(政府失败或政府失灵)(市场失灵) 8.(等级控制)(网络) 9.(公正)(他律)(自律) 三、简答题 1.简述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模式:综观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在处理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的实践,可以将政府的行为模式概括为以下五种角色: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外在效应的消除者;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2.试述网络治理的特征:(1)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2)反思理性的“复杂人”;(3)合作互惠的行动策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作业一: 1.PDCA循环中P阶段是指(A) A)计划制定阶段 B)计划执行阶段 C)执行结果检查阶段 D)处理阶段 2.与经济手段相比较,行政手段具有的特征是(B ) A)利益性 B)无偿性 C)间接性 D)多样性 3.从历史的观点来分析,公共管理的主要研究途径不包括(C ) A)管理途径 B)政治途径 C)经济途径 D)法律途径 4.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属性是(A ) A)公共性 B)历史性 C)政策引导性 D)管理参与性 5.公共政策在现代公共管理中发挥的主要功能不包括(C ) A)行为引导功能 B)利益协调与分配功能 C)行为限制功能 D)调控和规 6.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相同之处是(A) A)管理的一般职能 B)管理的性质 C)管理的使命 D)责任的性质 7.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者们由于学科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研究取向上展现出不同的风貌,从而显现出不同的研究途径。美国著名学者波齐曼主张的研究途径是(A) A)公共政策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 B)管理途径 C)政治途径 D)法律途径 8.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是(B) A)政府组织 B)非营利组织 C)准政府组织 D)事业单位 9.公共组织的本质特征是(D) A)权威性 B)独占性 C)政治性 D)公共性 10.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问题特征的是(D) A)选择性 B)动态性 C)时效性 D)静态性 11.在消费上,公共物品区别于私人物品的特征的是(C) A)竞争性 B)排他性 C)自然垄断性 D)顾客导向性 12.当事情已经按照它固有的规律运行的时候,领导者就不要再左右它,而是让它按自己的方式进行,这种领导方式属于(D) A)集权型领导方式B)民主型领导方式C)参与型领导方式D)放任型领导方式 13.提出公民的需要就像“顾客”的需要的公共管理理论是( B ) A)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 B)新公共管理理论 C)公共治理理论 D)新公共服务理论 14.揭示了政府机构不断膨胀的两大动力:“一是官员想要增加的是下属而不是对手;二是官员们相互之间制造工作”这一理论的是( A ) A)帕金森定律 B)公共选择理论 C)瓦格纳的理论 D)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理论 15.政策生态环境可以分为( B ) A)经济资源环境与政治法治环境 B)社会总环境与工作环境 C)社会文化环境与国际环境 D)输入—输出环境

农大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农大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一套:1.A 2.C 3.B 4.B 5.B 6.D 7.C 8.C 9.C 10.B 11.ABE 12.ABC 13.AB 14. ABCD 15.ADE 16.ACE 17.ABE 18.ABCDE 19.BCE 20.AC 第二套:1.D 2.A 3.D 4.A 5.A 6.C 7.C 8.B 9.A 10.C 11.ABCDE 12.ABD 13.ABD 14.ABD 15.ABD 16.ABCDE 17.ABC 18.AB 19.BCDE 20.BCE 邓小平理论概论: 第一套: 1.C 2.C 3.C 4.B 5.B 6.D 7.C 8.D 9.B 10.B 11.D 12.B 13.A 14.A 15.ABE 16.CDE 17.A BCDE 18.BCDE 19.ABCE 20.ABE 第二套:1.A 2.A 3.D 4.B 5.D 6.D 7.C 8.D 9.A 10.C 11.C 12.D 13.A 14.D 15.DE 16.ABDE 17.ABC 18.AB 19.ABCD 20.BCE 社会心理学: 第一套:1.D 2.C 3.ACE 4.CE 5.ACE 6.A 7.ABC 8.AE 9.ABCD 10.AD 第二套:1.C 2.ABE 3.C 4.BE 5.AB 6.B 7.ACE 8.A 9.AE 10.ABCD 11.BCD 12.B 传播与沟通: 第一套: 1.B 2.C 3.D 4.C 5.A 6.C 7.D 8.D 9.B 10.D 11.D 12.D 13.A 14.B 15.C 16.B 17.B 18.A 19.A 20.C 第二套: 1.A 2.B 3.C 4.C 5.D 6.D 7.B 8.C 9.D 10.A 11.C 12.C 13.A 14.C 15.C 16.C 17.C 18.A 19.C 20.A 创造发明学: 第一套:1.C 2.B 3.D 4.A 5.C 6.B 7.C 8.B 9.D 10.C 11.ABCDE 12.ABC 13.ABCDE 14.ABCD 15.ABC 第二套:1.C 2.B 3.A 4.B 5.D 6.C 7.B 8.A 9.A 10.D

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2)

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选择题 第一章 1.由管理对象的(C )所决定,公共管理从一开始便在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过程等方面显现出自己鲜明的特征。 A.范围 B.特征 C.性质 D.规模 2.公共管理必须以(B )为目标,私人部门管理的目标则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这是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最重要区别。 A.家庭利益 B.公共利益 C.集体利益 D.家族利益 3.西蒙认为,任何活动(包括行政活动)都包括决策与(D )两方面,因此,要全面了解及解决行政问题,必须同时注重这两个方面。 A.评估 B.实验 C.宣传 D.执行 4.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关注的焦点是(B ) A.公平 B.效率 C.民主 D.制约 第二章 1.公共管理系统的界线是指公共管理系统用以(D )外部环境的投入与公共管理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产出,防止外部环境的干扰,并保持自身独立性的边界。 A.吸引 B.淘汰 C.隔离 D.过滤 2.公共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密切关联,它们相互影响,相互( D)

A.制约 B.作用 C.促进 D.依赖 3.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领域是(C ) A.精神生活 B.集体生活 C.经济生活 D.家庭生活 4.( B )因素直接决定着公共管理系统的基本性质 A.政体 B.国体 C.政治 D。经济 第三章 1.在现实中,公共管理目标往往需要兼顾一些相互冲突的目标类型,如长期目标与( C ) A.战术目标 B.战略目标 C.短期目标 D.外部目标 2.公共组织的纵向目标意味着公共组织所要达到的未来状态具有(B ) A.发展性 B.纵向性 C.广泛性 D.拓展性 3.组织在实现外部目标的同时还要实现( A ),这是组织完成外部目标的充分条件。 A.内部目标 B.纵向目标 C。横向目标 D.战略目标 4.公共组织与社会之间在本质上存在着一种( D ) A.合作关系 B.责任关系 C.服务关系 D.契约关系 第四章 1.公共管理职能是指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A )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 A.职责 B.义务 C.权力 D.职权 2.在现代社会中,不管具体政治制度如何,公共政策的决定方式多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