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成本会计知识点

成本会计知识点

成本会计知识点
成本会计知识点

成本会计》知识点

一、知识点分布: 成本的作用及降低成本的意义和途径, 成本的理论

涵义和 现实涵义,产品成本、期间成本等相关概念,成本开支范围,成本的

几种主要分 类,包括成本按其经济用途或职能的分类,成本按其与特定产品

关系的分类。

、本章重点与难点:

成本的经济内涵 成本开支范围 商品价值的组成内容 成本按其经济用途或职能所进行的分类及其作用 成本按其与特定产品的关系所进行的分类及其作用 、常见问题: 1. 产品成本与期间成本的划分对企业盈亏的影响有何不同?

二者的区别在于产品成本是可盘存成本, 成本的高低与当期盈亏没有直接关

系,后者则于发生时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并随着产品存货盘存而列示于资产

负债 表,所以其高低直接影响到本期利润的高低。 二者界限不分, 会导致

企业资产负 债表和利润表信息都受到影响。

2. 要素费用和成本项目的划分依据有何不同? 要素费用是按照耗费的

经济内容划分的, 揭示企业耗费了哪些费用, 耗费了 多少,有助于加强费

用预算; 成本项目则是按照费用的经济用途划分的, 业有关消耗的用途,对于产品生产发挥什么作用。

第二章 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和种类

通过本章学习, 了解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一般了解成本会计三个发展

阶段的 主要特点和当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掌握现代成本会计发展阶段

的主要内容和 成本会计的任务,熟练掌握成本会计的种类,重点掌握成本会

计的七大职能。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成本会计的种类 成本会计的七大职能 现代成本会

计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的工

作组织

通过本章学习, 了解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和对成本会计人员的要求, 一般

了解 成 本会计制度, 掌握 成本会计工作组织包括的内容, 熟练掌握 成

本会计基础工作的 主要内容, 重点掌握 成本会计四项基础工作的组成内

容。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 成本的涵义、分类和作用

1.

2.

3.

4.

5. 说明企

1.

2.

3.

4.管理学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

1.成本会计基础工作的组成内容

2.成本会计工作组织包括的内容

第四章成本核算概述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成本核算的意义、成本核算的原则;掌握成本总分类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要素费用的分配程序;熟练掌握一级和两级成本核算体制下成本明细账的设置和成本核算程序;重点掌握成本核算的要求,特别是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成本的界线。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1.成本核算的原则

2.成本核算的要求3.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成本的界线4.成本总分类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5.成本总分类核算程序6.成本明细分类核算明细账的设置7.一级成本核算体制下成本明细核算的程序

第五章要素费用的汇集和分配(上)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固定资产折旧及修理费的核算;掌握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熟练掌握外购燃料费用的分配方法及其特点;重点掌握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及其特点。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1.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所作的分类。2.按要

素费用反映的生产费用和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的联系和区别。

3.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

4.材料费用分配方法的概念、计算和适用范围。

第五章生产费用的汇集和分配(下)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工资核算使用的原始凭证和工资费的分类,掌握工资总额的组成,熟练掌握工资核算的账务处理方法,重点掌握应付工资的计算,特别是计时工资的计算,计件工资的计算和分配。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1.工资总额的具体内容

2.工资核算的原始记录

3.计时工资的计算、日工资的计算

4.计件工资的计算与分配

5.应付工资总额的计算

6.“应付工资”科目的结构

7.应付福利费的提取和分配

8.其他用的核算

第六章 辅助生产成本与制造费用的核算

通过本章学习, 了解辅助生产部门的特点, 一般了解 辅助生产车间和

基本生 产车间费用明细账的设置, 掌握辅助产生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归集方

法, 熟练掌握 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 重点掌握 辅助

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 分配方法。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每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每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计算 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比较 每种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每种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计算 6.各种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比较

第七章 生产损失的核算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生产损失的含义,掌握废品的分类及废品净损失包括的

内容; 熟练掌握“废品损失”科目的结构和废品损失核算的账务处理方法;

重点掌握 不 可修复废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生产损失的分类 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的划分标准 工废和料废划分标准 废品净损失包括的内容 不可修复废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废品损失的账务处理 7.停工损失的账务处理

第八章 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计算

1.

2.

3.

4. 5. 1.

2.

3.

4. 5.

6.

通过本章学习, 了解在产品、产成品的概念; 掌握 在产品盘盈盘亏的

账务处 理方法;熟练掌握 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及各种不同的在产品

成本计算方法 的适用范围; 重点掌握 各种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及其特

点。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在产品与产成品成本计算模式 在产品盘存的账务处理 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约当产量法的适用条件及计算方法 定额比例法的适用条件及计算方法 定额成本计算法的适用条件及计算方法 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算法的适用条件及计算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企业的生产按工艺过程的特点和按生产组织特点的分 类,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运用; 熟练掌握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成

本计算方法的 影响、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重点掌握生产类型的特点对成本

计算方法的影响, 以及基本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企业的生产按工艺过程特点的划分 企业的

生产按生产组织的特点的划分 生产类型的特点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企业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 企业成本计算期的确定 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 大量大批简单生产企业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 大量大批复杂生产企业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 单件小批复杂生产企业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 10.成本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11.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运用 第十章 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通过本章学习, 了解费用分配表如何编制、 成本明细账怎样登记, 一

般了解 品种法的适用范围和品种法的不同运用, 掌握品种法的成本计算程

序, 熟练掌握 品种法的基本特点,重点掌握典型品种法的具体运用。 1. 2.

3.

4.

5.

6. 7.

第九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1.

2. 3.

4.

5.

6.

7. 8.

9.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1.品种法的基本特点

2.品种法的运用

3.典型品种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第十一章 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分批法的适用范围,一般了解分批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 掌 握成本计算分批法的涵义, 熟练掌握分批法的特点, 重点掌握分批法成本计算对 象如何确定以及间接费用如何分配。

本章重点与难点 1.分批法下如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2.分批法下

间接费用如何分配 3.何谓当月分配法 4.何谓累计分配法 5.分批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第十二章 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通过本章学习, 应了解分步法的基本特点; 掌握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 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熟练掌握 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不同特点和各 自的优缺点; 重点掌握 逐步结转(综合结转、 分项结转、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 、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方法。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特点和成本核算程序 综合结转法

的成本计算及其计算方法 要进行成本还原的原因及还原的方法 分项结转法的特点 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的计算 6.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第十三章 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通过本章学习, 了解分类法的涵义, 一般了解 分类法的适用范围, 掌握分类法的 成本核算程序, 熟练掌握 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 重点掌

握按系数法和定额比例法进行分类产品成本计算。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1.分类法成本计算的特点

2.系数法的运用

3.按定额比例法进行分类产品成本的计算

4.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品的成本计算

1.

2.

3. 4. 5.

第十四章期间费用的核算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期间费用核算的任务,一般了解期间费用的特点,掌握期间费用包括的内容,熟练掌握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包括的具体内容,重点掌握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核算方法。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1.期间费用包括的内容

2.营业费用包括的内容及其核算

3.管理费用包括的内容及其核算

4.财务费用包括的内容及其核算

第十五章成本计划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成本计划的作用,一般了解成本计划的内容,掌握成本计划编制的步骤,熟练掌握具体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重点掌握基本生产车间应如何编制成本计划。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1.成本

计划的内容2.成本计划的编

制原则3.成本计划的编制方

法4.成本计划编制的程序

5.基本生产车间成本计划的编

第十六章成本控制(上)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成本控制的特点,一般了解成本控制的程序,掌握目标成本的制定,熟练掌握定额法的运用,重点掌握定额差异的计算。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1.成本控制的程序

2.目标成本的测定

3.目标成本的预测

4.目标成本的分解

5.定额法成本计算的特点

6.定额变动差异的计算

7.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的分配

第十六章 成本控制(下)

通过本章学习, 了解标准成本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标准成本制度的特点

和作 用以及实施标准成本制度的步骤和条件, 一般了解 标准成本修改差异的计算和账 务处理,以及标准成本制度在我国的应用, 掌握 标准成本的分

类及标准成本的制 定方法,标准成本制度与定额成本制度的比较, 熟练掌握 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分 析,重点掌握 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计算和账务处理。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双因素分析法和三因素分析法的

运用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双因素分析法和三因素分析法的运用 制造费用不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析方法 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

和固定制造费用情况下,

变动制造费用二因

第十七章 成本报表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成本报表的体系构成, 一般了解成本报表编制的作

用, 掌 握成本报表的编制要求, 熟练掌握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 重点掌握商品产品成本 表、主要产品成本表的编制方法。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1.掌握商品产品成本表的构成及编制方法 2.主要

产品成本表的构成及编制方法 3.制造费用明细表的构成及编制方法

第十八章 成本分析概述

通过本章学习, 了解成本分析的意义和任务, 一般了解 影响产品成本的三个因素, 掌握 成本分析的原则与评 价标准,

熟练掌握 成本分析的程序与方法, 重点掌握 因素分析方法中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的运用。

三、本章重点与难

点 成本报表的整体分析方法 指标分析法的具体形式 比率分析法的具体形式

连环替代分析法的分析程序及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差额计算法的分析程序 第十八章 产品成本分析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产品成本的具体分析过程, 一般了解 同类产品单位成本 厂际对比分析,掌握产品成本降低幅度的预测分析,

熟练掌握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

1.

2.

3.

4.

素分析法的运用,以及固定制造费用三因素分析法的应用 5.标准成本制度的账务处理特点 6.标准成本差异的处理方式 1.

2. 3. 4.

5.

自学考试04533管理与成本会计资料重点简答试题汇总

自考《管理与成本会计》重点简答汇总 课程代码:04533 1、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 (1)成本的预测和决策; (2)进行目标成本计算; (3)进行责任成本核算; (4)实行变动成本计算法; (5)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应用; (6)成本会计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2、成本会计具有哪些主要职能?说明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1)成本预测:依据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依存关系,运用预测理论和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的一定产品或某个项目、方案的成本水平、成本目标进行科学的测算,以便为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提供及时的、有效的信息和依据,避免决策、计划和控制中的主观性、盲目性和片面性。 (2)成本决策:依据成本预测和有关成本数据,按照成本最优化的要求,分析各种方案的可行性,选取最优方案的过程; (3)成本计划:依据成本预测和决策,反映计划期产品成本水平的货币形式反映的书面文件; (4)成本核算: (5)成本控制 (6)成本分析 (7)成本考核 3、如何正确理解产品成本和生产费用这两个概念? 答:(1)生产费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凡是同提供商品或劳务给客户的过程无关的耗费就不是生产费用; (2)而产品成本是批企业为了取得某项资产所做出的价值牺牲,它既可能是牺牲另一项资产来换取的,也可能是产生某种负债而导致将来的价值牺牲; (3)两者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联系: (1)表现在两者都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耗费,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的经济内容是相同的,都是企业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 (2)生产费用的发生额是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 区别: (1)生产费用强调的是一定利益主体的耗费,它的发生,并不意味着产品已形成;而产品成本强调的是为特定目的所发生的耗费。 (2)生产费用是按时期来归集的,即一定时期内为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他不一定记入本期的产品成本;而产品成本则是按对象来归集计算的,即某一具体对象所承担的各种耗费,无论这些费用是哪一时期发生的。也就是说,产品成本除了本期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外,也可能包括以前各期应由本期负担的各项费用。所以各期生产费用

2018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2018《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坏账准 备的账务处理 会计师常常都会遇到一笔坏账,那么坏账怎么处理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8《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希望能帮到大家! 【内容导航】: 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初级会计实务》科目第一章资产第二节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内容。 【知识点】:预付账款 3.企业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实际发生坏账)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转销时,应当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提示】该笔业务不影响应收款项账面价值。

4.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增加坏账准备的账面余额。 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贷:坏账准备 同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提示】该笔业务减少应收款项账面价值。 教材【例1-18】XX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应收丙公司的账款进行减值测试。应收账款余额合计为1000000元,甲公司根据丙公司的资信情况确定应计提100000元坏账准备。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00 贷:坏账准备 100000 【提示】XX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100000(元)(贷方)。

教材【例1-19】甲公司XX年对丙公司的应收账款实际发生坏账损失30000元。 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 30000 贷:应收账款 30000 【提示】XX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100000-30000=70000(元)(贷方)。 教材【例1-20】承【例1-18】和【例1-19】,假设甲公司XX年12月31日应收丙公司的账款金额为1XX00元,经减值测试,甲公司应计提1XX0元坏账准备。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50000 贷:坏账准备 50000

(完整版)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知识整理-第一讲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及其生产与发展 一.会计的含义与特点 1.从会计的工作来看,会计可以被认为是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确认, 归集,分析,计量,分类,记录,汇总和报告,并进行控制(反映)与监督,预测与决策的一种管理方法 (1)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 (2)会计是一种提供信息的技艺 (3)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4)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 2.现代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实物量和劳动量通常是会计货币量度的辅助量度) 2)以凭证为基本依据 3)以一套完整的专门技术方法为手段(包括核算方法和监督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基本) 4)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会计的发展 1.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是基于人类管理生活,生产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关系和经济管理活动的日 趋复杂而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 第二节会计的只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 1.会计职能包括核算(反映),监督(控制),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 1)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2)控制职能(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3)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 二.会计的目标(也是财务的目标) 1.会计的目标可分为两层: 1)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2)反应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重点) 1.会计主体假设(是对空间的限定,概念详见书17页) 1)注意:法律主体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能成为法律主体 2)会计主体可以由一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组成的企业集团构成

成本会计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概述 本章主要内容:成本概述成本核算概述 第一节成本概述 第二节 1、成本定义 2、成本的分类 3、成本、费用与支出 一、成本定义 1、马克思《资本论》的成本定义:理论成本 成本的经济内容为“C+V” 具体包括: (1)劳动资料上的消耗,如固定资产折旧; (2)劳动对象上的消耗,如材料消耗; (3)人工方面的消耗,如工资。 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2、实际成本 理论上,有助于形成产品价值的支出都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实际工作中: (1)由于受成本计算效益性原则限制,有些形成产品价值的支出却没有计入产品成本,如期间成本。 因此,实际工作中的产品成本是指产品的生产成本,亦称制造成本。 (2)有些没有形成产品价值的支出,考虑经济核算的要求,将其计入产品成本,如废品损失成本、停工损失、财产保险费等。 产品成本的开支范围包括: 1)生产过程中实际耗费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和燃料的费用; 2)为制造产品而耗用的动力; 3)企业生产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及其福利; 4)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费用; 5)企业生产单位因生产原因发生的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6 )企业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等费用。 下列开支不得计入产品成本: 1)资本性支出;2)投资性支出;3)期间费用支出;4)营业外支出;5)在公积金和公益金中开支的支出;6)其它不应列入产品成本的支出,如违约金、滞纳金、捐赠、被没收的财产等 3、管理成本 成本与管理相结合,并随之发展,如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 二、成本的分类 1、按经济用途,可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也称生产成本,指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非制造成本:也称期间成本或期间费用。 2、成本按成本习性,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1)变动成本:在相关范围内,与产量呈正比变化的成本,Y=bx。 (2)固定成本:在相关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Y=a。 3、按成本是否可控,可分为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 (1)成本可控与否,具有时间上、空间上与层次上的相对性; (2)变动成本和直接成本一般是可控成本,而固定成本和间接成本一般是不可控成本,但并不绝对。 4、成本按是否决策相关分为: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 (1)专属成本(特定成本):与某特定对象直接相关的成本。(2)机会成本:被放弃方案的收益是最佳方案的机会成本。(3)重臵成本(现时成本)(4)可控成本(5)沉没成本(6)不可控成本 三成本、费用与支出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doc资料

会计凭证、账簿及会计核算实务 1.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 会计核算的实质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四个环节。对于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首先要确认是否属于会计核算系统应该而且能够反映的内容,其次要确定用什么价值标准进行计量,第三是要对这些应该反映的经济活动用恰当的计量标准在一定的载体(如会计凭证、帐簿)中加以记录,最后是要定期地对已记载的各种经济活动信息进行加工汇总,提出报告,以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各要素的概念及其特征。会计事项处理的两种标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也是需要认真理解和掌握的重要基本问题。 2.资产、费用、成本、收入、利润、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 教材中对这些问题用了较大篇幅来介绍,其中对于各要素所属具体项目的确认与计量的标准介绍的非常详细,这些内容对于初学的同学们来说掌握起来难度较大,而且似乎也可以放到后面的《财务会计》课程中去学习,因此我认为这里同学们应主要注意掌握各要素的核算方法,把教材中的例题真正理解了,并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1.会计凭证。 学习这一章除了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作用以外,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需要注意掌握:(1)会计凭证的种类。会计凭证的种类繁多,各种凭证具有各种不同的格式和用途,

同学们要在理解其各自含义的基础上注意它们的区别。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找一些各种凭证的实物来对照一下,增加一些感性认识。(2)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及其审核的内容。这里涉及到一些会计操作技术规范,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掌握。 2.会计凭证的作用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居于基础地位。填置和审核会计凭证,对于如实反映和有效监督经济业务,加强经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1)反映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2)明确经济责任,推行经济责任制;(3)监督经济业务,保护财产完整和合理使用。 3.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凭证的名称;(2)受证单位的名称;(3)填制凭证的日期; (4)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5)经济业务的金额(或数量与金额);(6)凭证应具备的签字或盖章;(7)凭证的编号;(8)凭证的联次说明;(9)凭证的附件。 4.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原始凭证的审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2)舍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3)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4)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整理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与其它核算的关系 业务核算:业务活动中各种手续及其产生记录 统计核算:业务活动中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 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业务活动信息 三者关系:PPT 第二章 一会计对象 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客体,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及货币本身。 资金循环: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回到货币资金的运动过程。 资金周转: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 该过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察:PPT 1、资金进入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发行股票或债券、借款)取得资金。 2、资金的循环周转:表现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 3、资金退出企业:经营过程或资金循环周转完成时, 交纳所得税、分派盈利、偿还借款等形式而退出企业。 二会计要素 概念: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知识点会计分录复式记账

知识点 1.复式记账:对于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中进行相互联系的记录的一种记账方式。优越性: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全面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从了解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 2.会记循环基本步骤:1.编审凭证。2.编制分录。3.记账。4.试算及试算表。5.调整分录6.编制财务报表。7.结账分录。 3.现金制:又称收付实现制或实收实付制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 4.应计制:又称权责发生制或应收应付制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以应收应付为标准。 5.计提折旧固定资产:1.房屋和建筑物。2.机器设备。3.仪器仪表。4.运输工具。5.工具器具。6.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7.融资租入和以经营租凭租出的固定资产。 6.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以经营租凭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7.使用加速折旧法的理由:1.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效能高、受益多、应分摊较多折旧。到固定资产使用后期,则情况相反,采用加速折旧遵循了配比原则。2.加速折旧能够加快固定资产成本的弥补,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弥补大部分成本。因而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3.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维修费用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在固定资本使用初期,其使用的成本由较低的维修费用和较高的折旧费用构成,而到固定资产使用后期,则由较高的维修费用和较低的折旧费用构成其使用成本。这样可以使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保持相对平衡。 8.会记确认基础有哪些?会记假设,会记分期,持续经营假设。 9.会记核算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会计科目:是按照经济内容对各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 会记对象:是指会记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 会记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0.无形资产的意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不包括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和非专利技术等。 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本质区别在于:有形资产的价值是由它的有形性质所创造的;而无形资产的价值是由它的无形性质所创造的,也就是说,有形资产的可触的、有形的和可视的因素赋于其价值。有形资产的价值来自于它的物质特征,尽管其财产权利是无形的,但它来源于其物质特性。而无形资产的价值或来自于某些权利如许可权、抵押权等,或来自于一些无形因素影响,如竞争优势,独一无二性等,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来源都是无形的。 11.负债:指过期的交易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即,已经发生的事导致现在承担后果。它是企业资产总额中,属于债权人的那部分权益。 12.所有者权益:亦称净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产量的要求权,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它包括投入资本和留存收益等。采用公司组织形式的企业,所有者权益就是股东权益。它按形成的来源,可分为投入资本和留存收益。 期初: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 期内:利润=收入-费用 由于“利润”可增加“所有者权益” 期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一)年限平均法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或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的折旧年限}×100%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详细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 、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 、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 、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

成本会计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

单选、判断、简述、计算 第一章 制造成本或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等。 期间费用一般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 第二章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和程序 (一)费用的分类 1、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分类(费用要素分类) ①外购材料②外购燃料③外购动力④工资薪酬⑤社会保险及其他工资性支出⑥设备的折旧费 ⑦利息支出。企业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借入款项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⑧税金。应该计入企业管理费用的各种税金。 ⑨其他支出。 2、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分类(成本项目分类) (1)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 ①直接材料②直接人工③其他直接费用④制造费用 (2)期间费用 ①管理费用②销售费用③财务费用 (二)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正确区分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和不应计入产品的费用。 2、编制材料、工资等要素费用分配表,分配要素费用。 3、编制长期待摊费用分配表正确处理跨期摊提费用。 4、编制辅助费用分配表,辅助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5、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分配制造费用。 6、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结转完工产品的成本。 第三章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归集与分配 1、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一般有一次摊销法、五五摊销法、分次摊销法。 五五摊销法:各期领用均衡的低值易耗品。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平均年限法(直线法) (2)工作量法 (3)双倍余额递减法 (4)年数总和法 3、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 (1)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 (2)不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 4、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 ①直接分配法。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的分配方法。 ②顺序分配法③交互分配法④代数分配法⑤计划成本分配法。 5、对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可不设置“废品损失”账户及成本项目。 6、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1)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

会计基础重点知识点汇总

会计基础重点知识点汇总 1、会计计量:会计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计量单位。计量尺度包括: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 2、会计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就是会计主体,例如: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 3、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4、会计监督包括:参与经济决策、预测经济活动、监督经济过程、考核经营业绩等方面。 5、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 6、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1.服务对象不同2.处理依据不同3.处理时态不同4.计量单位不同5.质量标准不同。 7、会计作账的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8、会计作账的基本制度: (1)权责发生制: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应当负担发生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记入利润表;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收付实现制: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

9、两者的区别: (1)所设置的会计科目不完全相同 (2)在同一时期同一业务计算的收入和费用总额也可能不相同 (3)权责发生制计算出的盈亏较为准确,收付实现制计算出的盈亏不够准确 (4)“权”计算盈亏的手续比较麻烦,“收”比较简单。 10、会计要素的计量:1.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3.可变现净值4.现值5.公允价值 11、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确实无法支付经批准转销的应付款项。 12、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 13、他业务收入是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或经营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和商品、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运输收入等实现的收入。 14、其他业务成本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出租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出租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 15、利润表的特点是1、根据损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编制2、属于动态报表 16、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账户式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一般根据科目发生额填制 资产按流动性有大到小顺序排列 根据总账账户余额直接填列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等项目; 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目金额,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大类科目及其有关明细科目在一定时日(报告期末)的期末余额编制的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基础会计学 第一章总论 我国最早记载会计活动得典籍就是《周礼》。 宋代“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1494年,卢卡·巴其阿勒,《算数、几何、比及比例概要》,阐述复式薄记得基本原理。 最初,会计就是一门艺术。1966年,美国会计界提出,会计就是一个“信息系统”。 我国会计界认为: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 西方会计界认为:艺术论、信息系统论。 会计定义:旨在提高企业与各单位活动得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得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得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对企业得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得核算与监督。 会计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会计基本假设:对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依存得客观环境中与会计相关得因素进行抽象与概括。就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与发展得基本前提与制约条件。 会计基本假设分四种: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目标:(一)谁就是会计得使用者(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得会计信息(三)会计如何提供这些信息。

我国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充分披露与重要性、谨慎(稳健)性、及时性原则。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 会计对象就是价值增值运动,就是在市场经济下,在每一个会计主体范围内能够反映与控制得经济事务与经济行为、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利得、损失。 资产:企业过去得交易或事项形成得、已拥有或控制得、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得资源。 资产确认:(一)与其有关得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其成本与价值能可靠计量 负债:企业过去得交易或事项中形成得、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得现时义务。 负债确认:(一)与其有关得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出企业(二)流出金额能可靠计量、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得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投入资本+利得或损失+留存收益 收入: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得,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得,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得经济利益总流入。 费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得,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得,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得经济利益总流出。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得经营成果。

成本会计知识点

题型:单选(15*1) 多选(10*2) 判断(10*1) 简答(10*2) 计算(10+12+13) 一、成本核算方法体系(可看课件,回顾核算对象的确定和核算方法的种类) 主要题型:客观&简答 知识点: (一)掌握成本核算对象的概念、要素与种类,如何确定成本对象? (二)掌握成本核算的要求P63 1、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2、如何正确划分不同成本界限? 二、成本汇集与分配 主要题型:客观&计算 知识点: (一)什么是要素成本?什么是产品成本项目? (二)理解材料成本与制造费用的汇集与分配。 (三)理解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区别 (四)理解季节性制造费用分配的基本原理P101 (五)理解各种辅助分配方法并掌握优缺点 (六)掌握计划成本分配法 P126习题六计划成本分配法并编制差异处理的会计分录 (七)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及各方法使用条件:约当产量比例的应用 (八)废品损失 什么是废品损失、包含哪些内容,如何计算废品损失? 可修复废品(修复成本)&不可修复废品(单位成本—残料价值) 三、单步骤成本计算 主要题型:客观 (一)了解分批法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依据 (二)了解简化分批法的计算原理 四、分步成本计算 (一)掌握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及使用范围 (二)掌握三种方法的计算 1、逐步综合结转法(成本还原分配如何确定) 逐步综合结转法P198习题三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2、逐步分项结转法(分配时,以前步骤发生的成本与本步骤发生的成本产量一样吗?) 3、平行结转法P200习题五 第六章分类产品、联产品、副产品成本核算 主要题型:客观 (一)分类法的使用范围、成本核算对象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2016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知识点及公式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知识点及公式

第一节、生产费用要素概述 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于生产中的各种耗费,称为生产费用。 工业企业生产费用要素一般有: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费用、折旧费、其他支出(如差旅费、租赁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以及计入本期生产费用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等) 按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和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间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者就其经济内容来说基本一致,即都是耗费,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费用发生额是企业计算该期间完工产品成本的基础。 区别:包括的范围不同:按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包括工业生产费用和非工业生产费用(指进行非工业性生产而发生的费用);按成本项目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只包括工业性生产费用。 计算的基础不同:生产费用是同“期间”相联系的。以工业生产费用来说,它反映本期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而产品成本则是同“产品”相联系的,它反映本期产品成本所应负担的费用。 它们两者不一定相等。 因为有些本期支出的生产费用可能转入下期产品成本,而有些将在下期支出的生产费用可能有一部分要提前计入本期产品成本。 此外,由于企业在本期投产的产品不一定在本期全部完工,同时,本期完工的产品也不一定全部是本期投产的。因此,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就要在各种产品本期生产费用的基础上,加上期初未完工产品成本,减

去期末未完工产品成本。 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 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可概括为:凡是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属于间接费用经汇集与分配后,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全部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对于能确定为某种产品所耗用的直接费用要直接计入;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间接费用,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 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方式: 费用要素的汇集与分配,是通过编制费用要素分配表来进行的。 费用要素分配表的编制,应根据成本核算的体制、凭证的份数以及传递程序等具体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企业实行一级成本核算体制时,应由财会部门来编制; 企业实行两级成本核算体制时,则是由各车间的成本会计人员来编制。费用要素分配表不论由谁来编制,其编制的要求和基本方法是一样的。财会部门和各车间或部门要合理分工互相配合,认真做好各项费用要素的汇集和分配工作,以便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费用要素的分配程序(P47) 材料费用汇集和分配的意义(P47) 材料费汇集和分配的任务(P48) 材料费用的汇集: 1、材料费用汇集的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重要)-会计基础知识必背重点

会计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本节主要内容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 实物计量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 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 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 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 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 ?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 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 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二)会计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