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秦汉史

秦汉史

秦汉史
秦汉史

秦汉史

一、参考文献

(一)古籍

1.《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

①(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商务印书馆,1958年;②(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国书店,1987年;③(清)赵翼、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中华书局,1984年;④(清)梁玉绳:《史记志疑》,中华书局,1981年;⑤徐蜀编:《史记订补文献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⑥(日)泷川资言、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⑦陈直:《史记新证》,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

2.《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

①(清)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②徐蜀编:《两汉书订补文献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③杨树达:《汉书窥管》,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4年;④陈直:《汉书新证》,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

3.《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

①(清)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1984年;②徐蜀编:《两汉书订补文献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

4.《汉纪》(东汉荀悦)、《后汉纪》(东晋袁宏)中华书局,2002年,周天游:《后汉纪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

5.《三辅黄图》陈直:《三辅黄图校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

6.《华阳国志》东晋常璩撰,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7.《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撰,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

8.《汉官六种》(清)孙星衍辑,中华书局,1990年。

9.《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中华书局,1963年;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10.《新语》陆贾撰、王利器:《新语校注》,中华书局,1986年。

11.《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集众多学者撰成。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

12.《春秋繁露》17卷,82篇,西汉董仲舒撰、苏舆:《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

13.《白虎通义》(清)陈立:《白虎通义疏证》,中华书局,1994年。

14.《论衡》东汉王充撰,吴承仕:《论衡校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黄晖:《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

15.《潜夫论》东汉王符撰、(清)汪继培、彭铎:《潜夫论笺校正》,中华书局,1985年。

16.《盐铁论》西汉桓宽撰、王利器:《盐铁论校注》,中华书局,1992年。

17.《太平经》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

18.《风俗通义》东汉应劭撰,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

(二)考古资料

1.都城遗址

(1)秦都咸阳

《秦都咸阳第1号宫殿建筑遗址发掘简报》、《秦都咸阳几个问题初探》,《文物》1976年第11期;《秦都咸阳考古工作三十年》,《考古与文物》1988年第5、6期。

(2)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考古纪要》,《考古与文物》1988年第5、6期;《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文物出版社,1988年;《秦始皇陵东侧马厩坑钻探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4期;《临潼上焦村秦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2期(3)西汉长安城

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中华书局,1982年;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汉长安城武库遗址发掘的初步收获》,《考古》1978年第4期;《汉长安城未央宫第3号建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9年第1期;杨宽:《西汉长安城布局结构的再探讨》,《考古》1989年第4期;刘庆柱:《汉长安城布局结构辨析——与杨宽先生商榷》,《考古》1987年第10期;唐金裕:《西安西郊汉代建筑遗址的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9年第2期;《汉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遗址群发掘简报》,《考古》1960年第7期;黄展岳:《汉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的位置及其有关问题》,《考古》1960年第7期;《关

于王莽九庙的问题——汉长安城南郊一组礼制建筑的定名》,《考古》1989年第3期。

(4)东汉洛阳: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中华书局,1982年;《汉魏洛阳故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年;刘庆柱:《古代都城与帝陵考古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年。

2.墓葬

这一时期墓葬考古发现数量颇多,难以一一列举,可以参见《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1949~1979)》,文物出版社,1979年;《文物考古工作十年(1979~1989)》,文物出版社,1991年;《新中国的考古收获》,文物出版社,1961年;《新中国发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

3.简牍

(1)新疆古楼兰尼雅遗址汉晋简、书

楼兰、尼雅汉简与安2.阳殷墟甲骨文、敦煌莫高窟汉唐经书抄卷、明清大内内阁档案文书,被誉为20世纪初四大考古发现。这批竹简是20世纪初外国一些探险家、考古学家发掘的。据不完全统计,楼兰、尼雅遗址共出土728件汉魏晋时期汉文简、纸文书,主要内容是记载汉魏晋时期汉族中央政权任命的统辖西域的西域长史进行屯戍等活动的官府文书,以及这一时期楼兰与中原、西域各地公、私往来书信。此外还有《左传》、《战国策》、《孝经》等典籍和多种医方残篇。关于这批竹简、纸质文书的详细情况,可以参见林梅村:《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文物出版社,1984年;《楼兰尼雅出土文书》,文物出版社,1985年;李永良:《敦煌汉简释文》,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

(2)敦煌汉简参见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敦煌汉简》,中华书局,1991年。

(3)(4)居延汉简、居延新简

居延汉简是1930~1931年发现的自西汉武帝末年至东汉光武帝时期的木简,1万余枚。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居延汉简甲编》,科学出版社,1959年;《居延汉简甲乙编》,中华书局,1980年。居延新简是1972~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居延汉代烽燧遗址发掘,近2万枚竹简。竹简内容包括皇帝的诏书、律令、品约、各类簿籍以及《九九表》、干支表、历谱、医方。《居延新简——甲渠侯官》,中华书局,1994年。

(5)武威汉简《甘肃武威磨咀子6号汉墓》,《考古》1960年第5期;沈文倬:《汉简〈服〉〈传〉考》,《宗周礼乐文明考论》;《武威汉代医简》,文物出版社,1975年;《汉简研究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

(6)湖南长沙马王堆汉简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出版社,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上、下),文物出版社,1973年。关于出土的帛书《老子》的研究,可以参见许抗生:《帛书老子注释与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76年。《战国纵横家书》:《文物》1975年第4期;《马王堆汉墓帛书》(第壹函),文物出版社,1980年;《马王堆汉墓帛书》(第叁函),文物出版社,1983年。

(7)河北定县汉墓竹简《定州汉墓竹简·论语》,文物出版社,1997年;《文物》1981年第8期、1995年第12期。

(8)安徽阜阳汉墓竹简

《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8期、《阜阳汉简·苍颉篇》,《文物》1983年第2期;《阜阳汉简·诗经》,《文物》1984年第8期;《阜阳汉简·万物》,《文物》1988年第4期;胡平生、韩自强:《阜阳汉简诗经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胡平生:《阜阳双古堆汉简与〈孔子家语〉》,《国学研究》第7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9)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竹简

包括:①《二年律令》,526枚,记载吕后二年施行的律令标题简28种,包括27种律和一种令,包含了汉律的主要部分,内容涉及西汉社会、政治、军事、经济、地理方面的史实。它的发现使已经佚失的汉律得以重现,也为我们探讨秦、汉律关系,进而比较系统的研究汉、唐律的关系及其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的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②《历谱》竹简18枚,记载了汉高祖五年(前202)四月至吕后二年(前186)后九月各月的朔日干支,这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西汉初年的实用历谱,与依据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西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推测得出的西汉初年的历谱不尽相同。这对于研究秦汉时期历法的演变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③《奏谳书》,227枚简,“谳”的意思是“议罪”。《奏谳书》就是议罪案例的汇编,它是秦汉时期司法诉讼制度的直接记录,和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的《封诊式》大致相似,其作用是供官吏工作参考,以及学吏者阅读的文书程序。记载自春秋至西汉的案例22个。《江陵张家山汉简概述》、《江陵张家山三座汉墓出土大批竹简》,《文物》1985年第1期;《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文物出版社,2001年。

(10)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尹湾汉墓简牍

据内容大致可以分为18类:①东海郡上计集簿;②东海郡吏员簿;③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不在署、未到官者名籍;④武库永始四年(前13)兵车器集簿;⑤神龟占、六甲占、博局占:占卜相关的文书;⑥元延元年(前12)历谱、元延三年(前10)五月历谱;⑦刑

德以时;⑧行道吉凶;⑨神乌傅(赋)。有关研究论著可以参见:《江苏东海县尹湾汉墓群发掘简报》、《尹湾汉墓简牍概述》、《尹湾汉墓简牍释文选》,《文物》1996年第8期;《尹湾汉墓简牍初探》,《文物》1996年第10期;《尹湾汉墓竹简牍》,中华书局,1997年;《尹湾汉墓简牍综论》,科学出版社,1999年;蔡万进《尹湾汉墓简牍论考》,台湾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年。

(三)近现代国内外学者有关研究论著

1.著作

[清] 皮锡瑞著、周予同注释:《经学历史》,中华书局,1959年。

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二),人民出版社,1957年。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林剑鸣:《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高敏:《云梦秦简初探》(增订本),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马非百:《秦集史》,中华书局,1982年。

吕思勉:《秦汉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滕铭予:《秦文化——从封国到帝国的考古学观察》,学苑出版社,2002年。

栗劲:《秦律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

周予同著、朱维铮编:《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章权才:《两汉经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

白寿彝、高敏、安作璋主编:《中国通史》(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吴雁南等主编:《中国经学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

钱穆:《秦汉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

[日] 本田成之:《中国经学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英] 崔瑞德、鲁惟一编:《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

金春峰:《汉代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王葆玹:《今古文经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张涛:《经学与汉代社会》,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2.论文

韩伟:《关于秦人族属及文化渊源管见》,《文物》1986年第4期。

林剑鸣:《从秦人价值观看秦文化的特点》,《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

牛世山:《秦文化渊源与秦人起源的探索》,《考古》1996年第3期。

刘军社:《从考古遗存看早期周秦文化的关系》,《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5期。

李晓东:《从〈日书〉看秦人鬼神观及秦文化特征》,《历史研究》1987年第4期。

王桂钧:《〈日书〉所见早期秦俗发微:信仰、习尚、婚俗及贞节观》,《文博》1988年第4期。

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历史研究》1988年第6期。

杨作龙:《秦商鞅变法后田制问题商榷》,《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1期。

苏诚鉴:《汉武帝“独尊儒术”考实》,《中国哲学史研究》1985年第1期。

《董仲舒对策在元朔五年议》,《中国史研究》1984年第3期。

刘修明:《两汉之际社会变动中的知识分子及其命运:刘歆与新莽王朝的沉浮》,《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4期。

杨生民:《汉代土地所有制两重性诸问题试探》,《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4期。

乌恩:《论匈奴考古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考古学报》1990年第4期。

唐赞功:《汉初“布衣将相”浅论》,《中国史研究》1984年第1期。

翁俊雄:《隋代均田制研究》,《历史研究》1984年第4期。

于豪亮:《西汉对法律的改革》,《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2期。

程有为:《建国以来王莽改制问题讨论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83年第12期。

李泽厚:《秦汉思想简议》,《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2期。

黄开园:《论汉代谶纬神学》,《中国哲学史研究》1984年第1期。

岳庆平:《汉代赋额试探》,《中国史研究》1985年第4期。

祝总斌:《西汉宰相制度变化的原因》,《历史研究》1986年第2期。

逄振镐:《试论秦汉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中国史研究》1986年第3期。

王云度:《试论秦统一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史研究》1987年第3期。

马彪:《试论汉代的儒宗地主》,《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4期。

阎守诚:《重农抑商试析》,《历史研究》1988年第4期。

朱弘:《关于秦汉分封制的历史反思》,《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1期。

王健:《汉代君主研习儒学传统的形成及其历史效应》,《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3期。

葛志毅:《今古文经学合流原因新探:汉代博士制度与今古文经学合流之渊薮》,《北方论丛》1995年第1期。

王俊峰:《刘秀君臣“儒者气象”试探》,《中国史研究》1987年第4期。

薛军力:《从汉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

周天游:《两汉复仇盛行的原因》,《历史研究》1991年第1期。

李孔怀:《汉唐宰辅权力体制述论》,《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4期。

晁福林:《商鞅史事考》,《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3期。

卜宪群:《秦制、楚制与汉制》,《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1期。

周伟洲:《周人、秦人、汉人和汉族》,《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2期。

李零:《战国秦汉方士流派考》,《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年第2期。

陈勇:《论光武帝“退功臣而进文吏”》,《历史研究》1995年第4期。

周振鹤:《从汉代“部”的概念释县乡亭里制度》,《历史研究》1995年第5期。

朱绍侯:《西汉的功劳、阀阅制度》,《史学月刊》1984年第3期。

《刘秀与他的功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4期。

孙忠家:《西汉商业政策探论》,《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4期。

黄留珠:《近20年大陆秦文化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10期。

杨天宇:《论〈礼记〉四十九篇的初本确为戴圣所编辑:兼驳洪业所谓〈小戴礼记〉非戴圣之书说》,《孔子研究》1996年第4期。

林甘泉:《秦汉的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1期。

周振鹤:《县制起源三阶段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3期。

李根蟠:《二十世纪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历史研究》1999年第3期。

范学辉:《秦汉地方行政运行机制初探》,《文史哲》1999年第5期。

于琨奇:《尹湾汉墓简牍与西汉官制探析》,《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2期。

李宜春:《论西汉的内朝政治》,《史学月刊》2000年第3期。

庄春波:《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辨》,《孔子研究》2000年第4期。

汪清:《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辨析》,《史学月刊》2000年第3期。

何兹全:《战国秦汉时代的交换经济和自然经济、自由民小农和依附性佃农》,《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第3期。

廖名春:《论六经并称的时代兼及疑古说的方法论》,《孔子研究》2000年第1期。

《〈六经〉次序探源》,《历史研究》2002年第2期。

杨权:《谶纬研究述略》,《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6期。

李均明:《张家山汉简反映的二十等爵制》,《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2期。

曹旅宁:《睡虎地秦律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8期。

李昭君:《两汉县令、县长制度探微》,《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1期。

张忠炜:《〈二年律令〉年代问题研究》,《历史研究》2008年第3期。

张金光:《普遍授田制的终结与私有地权的形成:张家山汉简与秦简比较研究之一》,《历史研究》2007年第5期。

王伟:《论汉律》,《历史研究》2007年第3期。

杨振红:《秦汉律篇分二级说:论〈二年律令〉二十七种律均属九章》,《历史研究》2005年第6期。

李振宏:《萧何“作律九章”说质疑》,《历史研究》2005年第3期。

孟彦弘:《秦汉法律体系的演变》,《历史研究》2005年第3期。

侯旭东:《传舍使用与汉帝国的日常统治》,《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1期。

王子今:《西汉军队中的“胡骑”》,《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3期。

邹永杰:《简牍所见秦汉县属吏设置及演变》,《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3期。

王彦辉:《论汉代的分户析产》,《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4期。

二、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商鞅变法三公九卿★睡虎地秦简焚书坑儒★郡县制★黄老思想

★郡国并行文景之治七国之乱★推恩令★察举★征召★均输平准盐铁会议★董仲舒★算缗和告缗昭宣中兴★王莽改制★五均六筦

经今古文★《史记》★《七略》★谶纬度田党锢之祸《白虎通》★《说文解字》白虎观会议和亲《九章算术》太平道《东观汉纪》

(二)问答题

★1.秦统一后为维护统治、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2.秦代社会结构。

★3.西汉初为稳定社会秩序而采取的措施。

★4.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

5.汉族的形成。

★6.东汉建立初强化集权、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7.汉代的道教、佛教基本理论与社会影响。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导言 1、顾颉刚口述、何启君整理《中国史学入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 2、李学勤等《中国古史导读》,文汇出版社,1991。 3、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4、(日)山根幸夫《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朱天俊、陈宏夭《文史工具书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 6、孟宪恒《史学文献检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先秦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 【基本史料】 1、[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73。 2、[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3、[战国]左丘明《左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5、《战国纵横家书》(马王堆汉墓帛书),文物出版社,1976。 6、《二十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7、《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 8、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新知识出版社,1956。 9、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一册,中华书局,1962。 【史学著作】 1、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人民出版社,1983。 2、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8。 3、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6。 4、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至四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4。 6、西安半坡博物馆《中国原始社会》,文物出版社,1977。 7、王玉哲《中华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8、吴汝康、吴新智、张森水合著《远古中国人类》,科学出版社,1989。 9、李学勤主编《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10、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11、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3。 12、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13、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83。 14、郑杰祥《夏史初探》,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 15、孙淼《夏商史稿》,文物出版社,1987。 16、李民《夏商史探索》,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秦汉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
《秦汉史》期末考试 新 1
班级:默认班级 成绩: 78.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秦代实行中央集权后最早建立的是()。
1.0 分
?
A、
郡县制
?
B、
州县制
?
C、
省县制
?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州在()以后成了郡以上的行政单位。
1.0 分
?
A、
西汉末年
?
B、
西汉初年
?
C、
东汉末年

?
D、
东汉初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东汉的开朝皇帝刘秀起兵时的身份是()。
1.0 分
?
A、
豪强
?
B、
王嗣
?
C、
庶民
?
D、
循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周秦之变的主要改变是()。
1.0 分
?
A、
消灭剥削者
?
B、
消灭阶级
?
C、
消除贫富分化
?
D、

消除社会矛盾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
孟子所在的时代“君”是指()。
0.0 分
?
A、
国王
?
B、
天子
?
C、
国民
?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6
法家思想最早产生于()。
1.0 分
?
A、
秦国
?
B、
齐国
?
C、
燕国
?
D、
赵国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秦汉史期尔雅末考试答案 (2)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汉武帝之后的两千年里,历史基本的状态是()。(1.0分)0.0 分 A、 儒表道里 B、 法表儒里 C、 道表儒里 D、 儒表法里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历史上,通过()的驱使才能实现大义灭亲。(1.0分)1.0 分 A、 利益 B、 惩罚 C、 金钱 D、 官位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3汉代的法律系统是()。(1.0分)1.0 分 A、 法家化的 B、 道家化的 C、 儒法化的 D、 儒家化的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4所谓的“挪置罪名”是指将有罪的()可以说成无罪之人。(1.0分)1.0 分A、 官吏的恩宠 B、 官员 C、 道德的模范 D、 人民的公仆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下列人物中,不主张发展福利国家的是()。(1.0分)1.0 分 A、 王安石 B、 韩非子 C、 司马光 D、 桑弘羊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6西方历史上,所谓的“重商主义”是指重视对商业的()。(1.0分)1.0 分A、 尊重 B、 管控 C、 发展 D、 投资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7()是秦制与封建制的主要区别。(1.0分)1.0 分 A、 经济发展模式 B、 政治制度 C、 文化模式 D、 附庸或者奴才的管理方式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8()是秦制成功的关键所在。(1.0分)1.0 分 A、 使人人平等 B、 改善人民生活 C、 提高国际地位 D、 发展经济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9从()开始,中国法律逐步儒家化。(1.0分)1.0 分 A、 春秋时代 B、 明清时代 C、 曹魏时代 D、 秦汉时代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10儒家学说认为,()是个人的身体所有者。(1.0分)1.0 分 A、 国家 B、 自然 C、 自己 D、 父母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11()不仅将首都迁至北京,而且在南京还留有模拟政府。(1.0分)1.0 分A、 明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清代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12从()开始,尚书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机构。(1.0分)1.0 分 A、 西汉 B、 三国 C、 唐代 D、 东汉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剑桥汉学产生的历史基础

剑桥汉学产生的历史基础 阙维民 剑桥汉学是英国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剑桥大学的汉学与剑桥所在地的汉学1[1]。尽管有学者认为近几十年来英国汉学是如何地受到“出奇的漠视(Singular Listlessness)”2[2],但近二十年来仍然不断有著述关注着剑桥汉学,它们分别是以欧洲汉学研究为背景的叙述 3[3]、以英国汉学为背景的简论4[4]、全面介绍剑桥汉学研究的文章5[5]以及中国学者利用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汉学资料所写的论文6[6]。此外,作为剑桥汉学研究重要学术成果之一 1[1] 剑桥大学是英国的主要汉学研究中心 (包括伦敦大学、牛津大学和大英博物馆等汉学研究中心)之一,但座落于剑桥的李约瑟研究所 (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 是独立于剑桥大学之外的一个汉学研究机构,所以“剑桥大学汉学”与“剑桥汉学”非同义词。 2[2] 巴雷特《出奇的漠视》1989(T.H.Barrett, Singular Listlessness: 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Books and British Scholars, London, Wellsweep Press, 1989)。 3[3] H·费兰克“中国研究:欧洲汉学史概述”,M·威尔逊与J·凯利主编《欧洲汉学》(Herbert Franke: “In Search of China: Some General Remarks on the History of European Sinology”, in Ming Wilson & John Cayley (Eds.) Europe Studies China, London, 1995). 4[4] T·H·巴雷特《出奇的漠然——汉学著述与英国汉学家简史》,伦敦,Wellsweep出版社,1989年 (T.H. Barrett, Singular Listlessness---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books and British scholars, London, Wellsweep Press, 1989). 5[5] 麦大维“剑桥的汉学研究”,《剑桥社会杂志》1995-1996年,第37卷,第62-66页。(David McMullen: “Chinese Studies at Cambridge---Wide-Ranging Scholarship from a Doubtful Start”, The Magazine of the Cambridge Society, No. 37, 1995-6, p. 62-66);艾超世“威妥玛先生与剑桥汉学百年 (1888-1988)”,(Charles Aylmer, “Sir Thomas Wade and the Centenary of Chinese Studies at Cambridge (1888-1988)”), 《汉学研究》,1989年12月,第7卷第2期,第405-422页。 6[6] 王庆成“英国起草的‘中日北京8条’及与正式本的比较”,《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4期,第79-85页;王庆成“从剑桥大学收藏的刘丽川告示论太平天国与上海小刀会起义军的关系”,《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3期,第1-15页。

超星尔雅秦汉史答案超全版

如果找答案直接使用WORD查找功能就好,只需要打入题干中几个字便可尔星泛雅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秦汉社会的特点是()。(1.0分)0.0 分 A、 家族群居性 B、 小家庭性 C、 非宗法性 D、 宗法性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2从()开始,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开始疏远。(1.0分)1.0 分 A、 孔子时代 B、 孟子、庄周时代 C、 老子时代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贵族和平民的差异被()削弱了。(1.0分)1.0 分 A、 隋唐时期 B、 唐朝时期 C、 宋朝时期 D、 秦制时期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与其他乱臣贼子相比,王莽篡党夺权的特点是()。(1.0分)1.0 分 A、 严重失去民心 B、 手段温和 C、 非常得民心 D、 手段残忍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汉代时期的五铢钱因为()的原因而对今天的收藏界来说卖不上价。(1.0分)0.0 分 A、 铸钱所用材质廉价 B、 工艺简单 C、 历史时间短 D、 发行数量大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A 6法家制度主张,在()面前人人平等。(1.0分)0.0 分 A、 权利

B、 皇上 C、 法律 D、 法制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C 7()是秦汉时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1.0分)1.0 分 A、 关东 B、 关中 C、 关南 D、 关西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8()不仅将首都迁至北京,而且在南京还留有模拟政府。(1.0分)1.0 分A、 明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清代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9明清时代的家族观念是()。(1.0分)0.0 分 A、 家族散居 B、 小家庭 C、 大家庭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10中国历史上第二度出现大城市崛起的时间是在()以后。(1.0分)1.0 分A、 元朝时期 B、 明朝时期 C、 秦汉时期 D、 唐宋时期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1汉武帝之后的两千年里,历史基本的状态是()。(1.0分)0.0 分 A、 儒表道里 B、 法表儒里 C、 道表儒里 D、 儒表法里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4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业)

课时作业(四十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作业时间:月日 1.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汉代董仲舒则完成了儒学意识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是指() A.用法家思想来取代仁政学说 B.宣扬皇权至上维护专制统治 C.吸收不同派别思想神化君权 D.汲取佛道理论确立天理体系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董仲舒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融入儒家中,并发展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故A项错误;早在秦代就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确立了皇权至上的理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儒学意识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并结合所学,新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理念,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强调君权神授,故C项正确;理学产生于宋代,故D 项错误。 2.有学者指出,西汉时期,儒学实际上并没有成为唯一的正统思想。《汉书·元帝纪》中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体现了() A.汉代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 B.汉宣帝对儒家治国理念的无情抨击 C.西汉时法家思想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D.汉代统治者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 答案:A解析:由“霸王道杂文,奈何纯任德教”的信息说明汉代采用外儒内法的治国思想,A项符合题意。 3.在中国古代,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不高,统治者普遍认为灾异是对帝王失政的谴责和警示。当灾异发生时,帝王一般会下诏言事,征求解救灾荒的措施。据此可知灾害的发生() A.强化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B.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C.有利于提高环保意识 D.有利于增强对自然界的认识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而非“天人合一”,故A项错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与材料中“当灾异发生时,帝王一般会下诏言事,征求解救灾荒的措施”相符,故B 项正确;材料中“解救灾荒的措施”不等于环保意识,故C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 4.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这反映出董仲舒() 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 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D.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董仲舒话语的意思是百姓通过上天没有实现善的本性,退一步从天子那里接受实现本性的教化,天子秉承上天的意思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材料围绕“善”展开论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强调以“善”的培养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天人感应”,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善”受之于天,王秉承天意,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故D项正确。 5.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 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 D.从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是对题干的复述,而非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故A项错误;汉初,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了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

————————————————————————————————作者: ————————————————————————————————日期: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 【教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通史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 【阅读杂志】 《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 【文献索引】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 《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 《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 《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2016尔雅秦汉史考试答案讲解

成绩: 99.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秦代实行中央集权后最早建立的是()。
1.0
?
郡县制

A、
?
州县制
B、
?
省县制
C、
?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我的答案:A
2
州在()以后成了郡以上的行政单位。
1.0
?
西汉末年

A、
?
B、
西汉初年
?
C、
东汉末年
?
D、
东汉初年

我的答案:C
3
东汉的开朝皇帝刘秀起兵时的身份是()。
1.0
?
豪强

A、
?
王嗣
B、
?
庶民
C、
?
循吏
D、
我的答案:A
4
周秦之变的主要改变是()。
1.0
?

A、
消灭剥削者
?
B、
消灭阶级
?
C、
消除贫富分化
?
D、
消除社会矛盾
我的答案:B
5

孟子所在的时代“君”是指()。
0.0
?
国王

A、
?
天子
B、
?
国民
C、
?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我的答案:B
6
法家思想最早产生于()。
1.0
?
秦国

A、
?
齐国
B、
?
燕国
C、
?
赵国
D、
我的答案:B
7
秦汉社会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

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教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通史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 【阅读杂志】 《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 【文献索引】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

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 《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 《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 《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 【秦汉篇参考书】 《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秦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1.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 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 拓展:本题考查古代商业这一长效热点,落实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涉及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变化类”的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关注材料中变化后的结果。由本题中“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的信息可判定答案。 2. 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答案】B 【解析】古代“雀” “爵” 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成威胁,故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C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误。 拓展:本题以东汉画像石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本题题目新颖,紧跟全国卷的命题思路,是江苏历史卷中的亮点。汉代画像石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史学家翦伯赞在《秦汉史》中曾对画像石的价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指出“除了古人遗物以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形象”“假如把这些石刻画像有 系统地搜集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由此可见汉代画像石对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3. 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D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A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的是中书省,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拓展;本题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是通过新材料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常规思路,这就启示我们一定不要忽视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唐

秦汉史

秦汉史 一、参考文献 (一)古籍 1.《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 ①(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商务印书馆,1958年;②(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国书店,1987年;③(清)赵翼、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中华书局,1984年;④(清)梁玉绳:《史记志疑》,中华书局,1981年;⑤徐蜀编:《史记订补文献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⑥(日)泷川资言、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⑦陈直:《史记新证》,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 2.《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 ①(清)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②徐蜀编:《两汉书订补文献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③杨树达:《汉书窥管》,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4年;④陈直:《汉书新证》,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 3.《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 ①(清)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1984年;②徐蜀编:《两汉书订补文献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 4.《汉纪》(东汉荀悦)、《后汉纪》(东晋袁宏)中华书局,2002年,周天游:《后汉纪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 5.《三辅黄图》陈直:《三辅黄图校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 6.《华阳国志》东晋常璩撰,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7.《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撰,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 8.《汉官六种》(清)孙星衍辑,中华书局,1990年。 9.《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中华书局,1963年;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10.《新语》陆贾撰、王利器:《新语校注》,中华书局,1986年。

秦汉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二、判断题(题数:50,共50.0分) 1 暴秦在政治上实行强弱民政策。()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V 2 构成内朝的人员都是品级较高的贵族。() 0.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V 3 大夫和贤良文学争论中的“有为”和“无为”所代表的自由是针对权贵阶级的。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4 汉代的酷吏的特点是其本身都是我们当今所谓的法律专家。()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5 王安石认为天下是皇上的,不主张皇上应该节俭。() 1.0分

正确答案:2我的答案:V 6 "部院”是朝官而不是地方官。()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7 汉昭帝是汉武帝所立的第一个太子。()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8 东汉末年的大乱和东西汉之间的大乱与王莽时代的大乱相比其持续的时间较长。()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9 所谓的史书其实质是对官吏生活的记录。 0.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V 10 循吏与酷吏的共同点是忠实的执行上级的旨意。()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11 汉代与“里”有关的官衔通常显得较为简单。()

1.0分11

12 世界历史中很多重大的文明都不会被划分时段。()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13 秦汉的法家帝国的特征是专制的国家主义和反宗法的伪个人主义的结合。()0.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V 14 东汉时期的财政状况呈现出中央财政状况良好而地方财政萎靡不振的特点。()0.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V 15 汉武帝以前汉代的经济管理模式是极端化的国家管理。()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16 在西周族群社会很稳定的时候能社会强烈需求儒家思想。()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17 汉代记载中提到的“公社”与今天我们所说的“公社”具有截然不同的含义。()1.0分

近年来秦汉史研究动向概览

近年来秦汉史研究动向概览 宋尚文 秦汉史研究是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一门重要课题。其重要之点在于:它既承上且又启下,这个时期中国历史在制度与文化上都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并对后世有着极重大的影响。所以,秦汉史的研究在这方面便具有重要意义。这里仅据个人所见,述其研究动向的几点可资注意的地方。 1.考古资料的发现,推动了秦汉史的研究。静安先生早就提出了“两重证据法”,史学界也颇注意文献与考古的结合。七八十年代的考古似乎更垂青秦汉史研究者。杨家湾汉兵马俑、秦始皇帝陵兵马俑、睡虎地秦简、放马滩秦简、尹湾汉墓简牍、汉景帝阳陵、秦始皇帝陵、徐州狮子山汉墓及徐州兵马俑、西安西郊相家巷的秦汉封泥、广州西汉南越王御苑遗址等的发掘清理和资料的公布,大大地丰富了秦汉史的研究内容。它们对秦汉史的研究价值,不只是资料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视野的开拓和思路的启迪。学者们在此基础上,各擅其长,均有丰硕成果。 2.秦汉制度研究,这不是新课题,但是,近年来,主要是近一二年来,在这方面又有了新的开拓,取得新的进展。1997年、1998年,台湾学者廖伯源先生向学术界贡献了《历史与制度——汉代政治制度试释》、《简牍与制度——尹湾汉墓简牍官文书考证》,还有其他一些著作和论文,对汉代皇宫的宿卫警备、监军制度、将军制度、爵邑制度、乡里制度等,做了进一步更细的探索。 3.地域史更展现出其优势。地域史的研究,在国外行之久矣,在我国史学界受到重视且提到议程上来时间并不是很长。虽然说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地域史历来是史学的重要一支。在这方面,1996'年由周天游先生主编的《地域社会与传统中国》一书,虽不是秦汉地域史的论集,但其中也有相关的论文,如《汉代三辅研究》等。1996年、1999年在广州、昆明召开的两届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年会,则明确地将秦汉时段的广州、昆明作为讨论的重要议题。导向所至,学术界对这两处地方的历史做了认真的探索,取得了不小成果。而在此期间,张荣芳先生的《南越国史》问世,则体现了地域史研究的新成果。 1998年,《陕西通史》出版,而周天游等所撰等的秦汉部分,也是秦汉史在区域文化中的展示。此前不久的1996年出版的《陕西古代简史》,同样有秦汉的篇章。还有王学理先生的《咸阳帝都记》。

秦汉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人民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二、判断题(题数:50 ,共50.0分) 1 暴秦在政治上实行强弱民政策。()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构成内朝的人员都是品级较高的贵族。() 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 大夫和贤良文学争论中的“有为”和“无为”所代表的自由是针对权贵阶级的。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 汉代的酷吏的特点是其本身都是我们当今所谓的法律专家。()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王安石认为天下是皇上的,不主张皇上应该节俭。()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6

"部院”是朝官而不是地方官。()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7 汉昭帝是汉武帝所立的第一个太子。()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8 东汉末年的大乱和东西汉之间的大乱与王莽时代的大乱相比其持续的时间较长。()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9 所谓的史书其实质是对官吏生活的记录。 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0 循吏与酷吏的共同点是忠实的执行上级的旨意。()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1 汉代与“里”有关的官衔通常显得较为简单。() 12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3

世界历史中很多重大的文明都不会被划分时段。()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3 秦汉的法家帝国的特征是专制的国家主义和反宗法的伪个人主义的结合。()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4 东汉时期的财政状况呈现出中央财政状况良好而地方财政萎靡不振的特点。()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5 汉武帝以前汉代的经济管理模式是极端化的国家管理。()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6 在西周族群社会很稳定的时候能社会强烈需求儒家思想。()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7 汉代记载中提到的“公社”与今天我们所说的“公社”具有截然不同的含义。()18

第二章 秦汉史学

第二章 两汉史学——中国封建史学的初步奠定 第一节:两汉史学形成的基本文化背景 战国末年,秦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强大,需要在文化方面有个有力的指导。相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成为秦的军事、政治、经济的指导原则。不久,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但是秦始皇为了推行思想上的大一统,却采纳了法家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造成了中国学术空前的浩劫。焚书坑儒,使史书损失最大。西汉王朝“休养生息”。武帝时,西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秦王朝二世而亡,只存在了短短的14年。汉初的君臣都在深刻的思索:为什么强大的秦王朝骤然灭亡?为何如此短命?新兴的汉王朝如何才能长治久安?陆贾的《楚汉春秋》汉初以无为求进取,促进恢弘的精神文化建设。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主张大一统,天人合一,以神学作政治依据,重“天意”。天人关系问题成为此时研究的重点,是当时最大的课题。文学上,“大赋”这种文学形式非常兴旺,吸取《离骚》长篇大论的形式,恢弘博大,总览一切,气势博大。司马迁的《史记》,也是一样的恢弘博大,对周边国家都有记载。《史记》受到“大赋”的影响较大,此外,哲学上也深受董仲舒的影响。 第二节: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重要的历史学家,被梁启超成为“史界太祖”。司马迁《史记》的撰成,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中国史学影响巨大。 一、司马迁生平1、少年时代的家乡生活2、入仕前的壮游祖国山河。20岁以后,离家远游。这个过程对司马迁眼界的开阔、知识的积累和他进步的历史观的形成,都有极为巨大的影响。 3、入仕及宦途经历 4、36岁立志修史:一生的转折点 5、42岁开始著史 6、48岁自请宫刑 7、刑馀著史 8、《史记》宗旨:“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记轩辕,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9、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和《报任安书》外,流传下来的还有《悲士不遇赋》一篇、《素王妙论》佚文四节,其他的都已经散失了,但就是《悲士不遇赋》这篇司马迁晚年的作品,也有人说是别人假借其名而伪造的。 二、《史记》的体例和内容 1、《史记》的体例分为五部分。“本纪”12篇,是编年体的大事记,是最高统治者的编年史。“世家”30篇,记载世代传家的政权人物等,分为三类:诸侯列国;汉朝的宰相、功臣,如萧何等;历史上的特殊地位的人物,如陈涉、孔子等。“书”8篇,涉及礼乐制度、历法、天文、地理、重大祭祀、经济财政等社会生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诸多方面,是一种综合论述的形式,以反映社会制度的变化为主,意在明其“损益”、“改易”之迹,“承蔽通变”之状。《汉书》后改为《志》。“表”10篇,有世表、年表、月表、人表等几种形式。是以谱牒的形式,厘清错综复杂的史事。“列传”70篇,记载各个时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各种人物,为“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各种历史人物立传。有专传、合传和类传的不同形式。这五种体例,并不是各自独立,而是互相配合,互为补充,从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郑樵说:“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赵翼说:“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这五种体例都有前人的成就作为凭借。《史记》将这五种体例合为一书,自成一家,创立了纪传体。白寿彝先生认为“称《史记》为纪传体不恰当,实际是‘综合体’。”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通史的标准:①时间上:从古到今;②地域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包括全国的广大地域;③内容上,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

第二讲 秦汉史研究的基本史料

第二讲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秦汉史研究的基本史料 学时分配: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秦汉史研究的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对秦汉史研究的主要成果要有所了解。 其它:无 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秦汉史研究的基本史料 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技法课、习题课等):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多媒体等):以讲授法为主,兼采讨论方式。 教学目的要求:明确秦汉史研究的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对秦汉史研究的主要成果要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秦汉史研究的主要成果。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二讲秦汉史研究的基本史料 一、文献史料 不包括近年出土的资料,仅仅是指历代流传下来的典籍。 1.有关秦汉史的文献资料,最集中的当然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2.编年体史书(辅助类正书,旁证作用,作为正史的补充。) 《汉纪》——东汉荀悦,又称《前汉纪》,与东晋袁宏的《后汉纪》合称《两汉纪》, 是两部编年体的断代史,可以供初学者了解两汉历史的基本线索;《楚汉春秋》——西汉陆贾。 3.古书辑本:从其他书中摘出的。 (1)《七家后汉书》——清代汪文台; (2)《西京杂记》——刘歆(葛洪);(3)《东观汉纪》 4.社会风俗礼仪,长安地区地理形式类的史书 (1)《风俗通译著》——东汉应邵;(2)《三辅皇图》——无名氏 5.区域逸闻、旧事类

(1)《三辅史录》; (2)《三辅旧事(故事)》——清张樹 6.资料类(制度) (1)东汉蔡邕的《独断》和清孙星衍辑校的《汉官七种》(《汉官》;王隆撰、胡广注:《汉官解诂》;卫宏:《汉旧仪》及补遗;应劭:《汉官仪》;蔡质:《汉官典职仪式选用》;丁孚:《汉仪》)以及现有经书中的一些汉人的注释,对于了解秦汉的礼仪、职官等典章制度很有帮助; (2)晋许复《秦会要订补》; (3)宋许天林《西汉会要》、《东汉会要》。 7.有关思想史的著作 (1)董仲舒《春秋繁露》(结合董仲舒传);(2)班固《百虎通义》,又称《百虎通德论》;(3)贾谊《新书》;(4)陆贾《新语》;(5)桓宽《盐铁论》;(6)王符《潜夫论》;(7)王充《论衡》;(8)刘安《淮南子》;(9)崔寔《政论》;(10)扬雄《法言》;(11)桓谭《新论》等,是研究汉代思想史的主要文献。 8.科技文化史资料 (1)崔寔《四民月令》;(2)总结西汉前期关中一带农业生产经验的范祀之《范祀之书》;(3)刘徽《九章算术》;(4)杨《方言》;(5)刘熙《释名》;(6)介绍秦汉时代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知识的西汉史游《急就章》;(7)记载秦汉历史地理和地方史的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等都可参阅。 二、文物和考古资料(简牍、汉碑、考古报告、画像石、壁画、瓦当、封泥等) (一)秦汉简牍 1.简牍 (1)居延汉简; (2)江陵汉简; (3)江陵楚简; (4)山东临沂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 (5)阜阳汉简; (6)云梦睡虎地秦简; (7)敦煌汉简(疏勒河流域汉简)、敦煌悬泉置简; (8)尹湾汉简; (9)张家山汉简; (10)武威汉简; (二)帛书 (三)其它文物、考古资料

中国古代史经典书籍推荐1

中国古代史推荐书目 按:所推荐书目名单是根据多位史学家的推荐书目和自己阅读的印象整理而来,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每时段大体控制在10-15种之间。所推荐书目也将作为同学们课后的主要阅读资料,并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讨论。 1.先秦时期 《生殖崇拜文化论》,赵国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 《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 《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杨向奎,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商周家族形态研究》,朱凤瀚,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年。 《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 《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春秋史》(顾德融、朱顺龙),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 《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 《古史辨》,顾颉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秦汉篇参考书】 《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