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及自我调节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及自我调节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及自我调节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及自我调节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及自我调节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青春期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而这一变化明显地给很多同学带来了困扰,很多家长也是束手无策。为了更好地帮助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健康成长,特收集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随着生理上的日趋成熟,青少年的心理发育也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其中经历了许多变化、矛盾与困惑,其主要的心理特征

有:

(一)矛盾的心理特征

青少年朋友会一改儿童时期的依赖和胆怯的天性,变得喜欢自作主张,愿意独立处理事情,希望别人把他(她)当成大人看待,成人感、自尊心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然而此时的青少年还处于孩子与成人之间的过渡期,心理发育虽已开始摆脱了童年的幼稚与天真,但还不具备成年人的成熟与老练。因而,他们常常处于我长大了但又不成熟的自相矛盾的心理状态,如青少年常常感到自己已经很大,极想摆脱约束和照顾,想以成人方式独立行事,但又会发觉自己缺乏独立所必须的条件、能力和经验;又如,随着内心活动的增多,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不愿向师长坦露内心想法,但又极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希望被周围的人认同和接纳。这样的矛盾心理状态容易使之产生独立与依附、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使不少青少年陷入焦虑不安,彷惶和压抑、叛逆的

情绪。

(二)青春期的孤独感

儿童时期,人慢慢认识到别人与自己的区别。但到了青春期,对于自我意识的感觉更为强烈,这时候,青少年常常体验到孤独感。儿童时期虽然也有害怕、担心、寂寞等,但因为自我认识相对不是很强,所以,只要有人作伴就能消除以上感觉。但青少年自我意识不断在增强中,思维上也得到迅速发展,他们常常充满各种幻想和憧憬,又由于自我实现的能力远远不够,所以,萌生很多伤感,为保护自己又容易自我封闭,这样有时即便是在众人之中也会有孤独、寂寞感。另外,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不再满足于父母的关心爱护,更多的产生了与人交往的需要,希望有志向情趣相投的朋友,若不然,就会使心中的快乐无法与人分享,压力和苦闷无处诉说,这样常常带来莫名的惆怅感,时日久远的孤独还会使青少年产生挫折感,变得更会自我封闭、自我中心化,这就影响

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青春期的自卑感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开始越来越关心自我,越来越密切地注视自己,很自然的就常常拿自己与周围人比较,很想肯定自己,处处能赶超别人,使别人

能对自己刮目相看。正是在这样人与人的比较中,个人很容易判断出自己与别人的上下高低,这虽然有着促人奋进的积极一面,但由于青少年常常情绪化,看事物很容易以偏概全,一旦在比较中感到自己与别人距离过大,或是比较之后通过自己努力还是达不到自己愿望的时候就会产生挫折感,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变得心灰意冷,产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理的青少年又会显得更为敏感,他们自尊心、自信心,因自己一事做不成就怀疑自己,很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学习上,成绩和智力上比不过同伴时就常常无法坦然接受现实去踏实学习,而是显得急躁、压力重重。对体貌上的自觉不够理想也常常让他们滋生烦恼,有时因为自己身体的急速成长常常使他们不知所措,如觉得自己太胖,太

高、太矮,眼睛太小等等。

所以说,自卑感更确切地说其实是一种信心不足。

(四)(四)青春期的嫉妒心理

就如上面提到的,青少年常常喜欢与他人作比较,但当发现自己在才能、体貌或家庭条件等方面不如别人时,就会产生一种羡慕、崇拜,奋力追赶的心情,这是上进心的表现。但有时也会产生羞愧、消沉、怨恨等不愉快的情绪,这后者就是人的嫉妒心理。这样一些青少年当开始顾虑到自己的专长,注意起同学的成绩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嫉妒就会特别敏感地表现出来。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还认识不足,遇上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时就会感到不安所致。另外,青少年若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常常更多关心着的是自己,待人中缺少纯朴的善意,处处想表现自己的优越,特别是当自己帮助的人超过自己时就会强烈希望别人在某一方面不如自己。

黑格尔曾经说过:有嫉妒心理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低估他人的强大,通过贬低他人而使自己与之相齐。

由此可以看出,嫉妒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同样是极

为不利的。

二、青少年的心理自我调节:

针对上述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为使自己能够健康发展,青少年必须注意心理

上的自我调节。

心理学家艾里克逊特别强调指出,青少年心理自我调节的重要的任务就是了解自己,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认同和坚强独立的自我意识。这就要求:

一方面:认真而积极地自我反省。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慢慢会有自己独立的一些见解形成,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都能以自己的眼光来判断和评价,这些看法来自于对人和事的观察,同样,了解自己和了解别人一样,都要进行一定的观察,观察自己就是反省。反省过程中要注意,一是慢慢学会让思考进入自己的生活,对自己能平心气和地进行分析,包括自己的现状、自己与人相处的状况,自己的一些优点和缺陷,自己整个的人生理想等等。二是,在反省中要避

免情绪化,不要为一点小事钻牛角尖,不要过于自信变得骄傲,要尽量用客观的眼光看自己,接纳自己偶尔产生的矛盾心理和孤独感,不需要过多的担忧,并时常提醒自己尽力克服自卑和嫉妒心理。

另一方面:友善又和谐地与人相处。人际交往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脱离人际交往的青少年是不可能使自己健全成长的。通过别人的评价和帮助,青少年可以更多的接受知识和更真切的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明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及时的改正不足之处,这样可以形成更为完整的自我形象。这对排解内心里的矛盾心理和孤独感也非

常有利。

再一方面:就是接纳自已和完善自己。一般的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接纳自己就是指不仅仅看到自己的优点,从而更会自信地去学习和生活。而且还指能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不是去否定它,而是通过接纳然后想法改进它们,不以自己的优点而自傲,也不以自己的缺点而自卑。这里的关键是要求我们的青少年朋友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人,从而全力以赴地

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之所以强调自我调节中的自我肯定,是因为它关系到个人今后的发展。

小结:每个人都有长处,有优点。每个也都会在不同的时候感受不同的心理状态,如果你曾经有过矛盾、孤独、自卑或是嫉妒心理,这也不足为奇,成长中的人谁都不可避免,但成长中的人也都可以借由自己的调节来极大的摆脱这些感觉,让自己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潜力。请记住:成就自己将会是从自信开

始,以努力保证。

心理调试方法

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就必须受到一定的社会规范的制约和限制,这就要求个体要根据社会信息及时调整自己,有效化解心理矛盾冲突,尽可能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使之适应于社会的要求。

人们从接收一定的外界信息到作出相应反应,这中间有一个大脑根据以往的认知,对信息进行加工并产生相应的心理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完成有三个要素:一是外部信息的刺激;二是已有的心理认知的参与;三是个体心理的自我整合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外部信息所作的适应性反应并不总是成功的:个体的心理体验与原有的心理认知不一致,就会导致心理冲突。这种冲突,既是促进个体心理发展、成熟的动力,也可能导致其心理应激(如彷徨、自责、压抑、痛苦、愤懑等)以及相应的肌体反应(如内分泌失调、失眠等),引发心理问题甚至身心疾病。

个体通过对外部信息接收角度和强度的转换,或对原有心理认知在重组、迁移、升华的基础上予以整合,使外部刺激与心理认知互为进退地实现协调一致,以避免心理矛盾冲突激化所造成的心理困境,这就是心理调适的重要方法——合理变通。

合理变通的主要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回避——转移注意力,尽可能躲开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脑里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灶。回避了相关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的新的兴奋灶。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

2、变通——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心理学上又叫合理化。就是通过找一些理由为自己开脱,以减轻痛苦,缓解紧张,使内心获得平衡的办法。弗洛伊德指出,常见的合理化有两种:一是希望达到的目的没有达到,心理便否定该目的的价值或意义,俗称酸葡萄效应。二是未达到预定的期望或目标,便提高目前现状的价值或意义,俗称甜柠檬效应,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于是便不感到苦恼。心理调适可借用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事实,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

3、转视——换个角度看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因为并不是任何来自客观现实的外部刺激都可以回避或淡化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同一客观现实或情境,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使人陷入心理困境;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可以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体验转化为积极情绪体验,走出心理困境。

4、换脑——换一种认知解释事物,更新观念,重新解释外部环境信息,也就是相当于换一个脑袋思考、解释问题。在个体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可以通过换脑法,减少或消除心理认知与心理体验的矛盾冲突。

5、升华——让积极的心理认知固着,把挫折变成财富。

人的心理问题长期不能解决,往往与他们的消极心理固着有关。如何克服心理固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心理位移,即选择一种新的、高层次的、积极的、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心理认知固着代替旧有的心理认知固着,从而改变消极的心理状态,这就是心理升华法。“失败乃成功之母”、“化悲痛为力量”就是从失败的消极因素中,认识其中蕴涵着的积极因素,使之成为个体奋起图强,取得成功的动力和契机。

6、补偿——改弦易辙不变初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人们难免会由于一些内在的缺陷或外在的障碍以及其它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最佳目标动机受挫。这时,往往会采取种种方法来进行弥补,以减轻、消除心理上的困扰。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补偿作用。补偿,就是在目标实现受挫时,通过更替原来的行动目标,求得长远价值目标实现的一种心理调适方式。

7、求实——切合实际调整目标。当实现目标过程中受挫时,就会产生心理紧张或痛苦,避免或缓解这种状况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及时切合实际调整自我,并变换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人生路上,如果所面对的无法改变,那就先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没有压力该多好啊!”,大概每个人在面对压力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想法。于是,有的人想方设法逃避压力,避免承担风险;有的人认为是自己抗压力的能力不足,不断给自己更高的要求……然而,压力不可避免地存在于我们的一生中,所以不仅不能惧怕和逃避压力,而要运用一些心理调试的方法,改变我们的心态,使压力不再可怕甚至变成动力。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缓解压力的方法——

运动。强健的体魄是心理健康和对抗压力的基石。工作任务繁重,可是你却感冒了,这时候心情一定好不了,所以平时加强体育锻炼是必要的。可以选择容易坚持的有氧运动方式,比如慢跑、游泳、瑜珈、健身操,当然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选择球类活动。

回归大自然:爬山、旅游不仅仅使身心的放松,眼界开阔,还让人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受到大自然的启发。在壮丽巍峨的山川美景中,我们的心胸往往豁然开朗;绮丽婀娜的水畔景致,可使人们的心境舒缓

下来。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和大自然“对话”吧。

音乐疗法:音乐疗法是用音乐陶冶性情、调整心境的自我心理保健法。总体上来说,凡是能引起心理愉悦感受的音乐都可以帮助人们忘却烦恼,振作精神。现今音乐治疗的研究领域里多半使用的是古典音乐,名家的钢琴曲、小提琴、长笛、二胡等乐器演奏曲。研究表明,乐曲的不同节奏、旋律、音调和音色,可以产生不同的情感效应。每个人的性格、音乐修养和乐曲爱好不同,所以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乐曲。心情抑郁的时候,宜听旋律流畅优美、节奏明快的一类乐曲,如《百鸟朝凤》;有焦虑的时候,宜听节奏缓慢、风格典雅一类的乐曲,如《大海》、《平湖秋月》等;正处在激怒的时候,宜听旋律优美、恬静悦耳、节奏婉转一类的乐曲,如《春江花月夜》、《月光》等;而多听节奏少变、旋律缓慢、清幽典雅的乐曲,如《二泉映月》等则有助于解除失眠。

芳香疗法:是较适合办公室女性职员的保健之法,纯植物萃取的精油由于有分子小、易于扩散等特点可以舒缓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舒畅心情。这里推荐几种常用的精油:昏昏欲睡时可选择葡萄柚、柠檬、薄荷;缓解紧张可用佛手柑、橙、茉莉、玫瑰;而迷迭香、薄荷可以帮助你集中注意力。

倾诉和倾听:倾诉和倾听是释放压力的通道。倾诉的时候获得的安慰和鼓励足以击败内心的自卑和怯懦。而倾听的时候不仅从相似的经历中获得某种认同感,而且还在安慰别人的同时给了自己勇气和希望。当

我们学会每天都赞美身边的同事、朋友、亲人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不再苛责他人,有了宽容的心态,这也是身心健康的砝码之一。

自我充电:自我充电是自信力的根本来源。在工作之外,通过欣赏文学名著和名人传记,看电影、电视,听讲座都可以从别人的人生轨迹和看待人生的观点中领悟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人生价值,从别人的心路历程和战胜困难的经验中充实自己的方法和经验,一旦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手段调试自己的心态,就有了克服困难,战胜压力的信心。

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重要的是行动起来,增强心理免疫力,相信有一天,压力在我们面前终于变成了促使学习工作进步的动力。

我认为自我催眠是比较好的方法。

你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自我催眠,看适不适合你:

自我催眠的定义

催眠按照施术者是否是自己来划分,可以分为他人催眠与自我催眠两种。自我催眠指通过自我暗示调摄自己的心理,从而使自己的身心健康的一种催眠技术。自我催眠实质上是自我暗示,这其中有以下两层的意思:

其一,自我催眠的施术者与受术者均是自己,这是与他人催眠的一个显著区别。自我催眠的目的是使自己身心健康,催眠的受益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这是一种自我修炼。

其二,自我催眠的原理是自我暗示,也就是自己通过语言与意念给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暗示有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之别,自我催眠中的暗示是积极的自我暗示,也就是正面暗示,是能使自己身心健康的一种暗示。

自我催眠的适用范围

一个人受到某种情绪的干扰或受到某种心理创伤,产生了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能否用自我催眠来解除?答案是肯定的。当然,对于那些根深蒂固的心理疾病,若没有专门的心理学医生,一般情况下是无法解除的。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自我催眠可以矫治许多心理和生理问题,诸如失眠、考试焦虑、自信心不足、自插、高血压、支气管炎、心肘病、神经痛、风湿病。

你可以了解自我催眠的方法了:

自我催眠的基本过程

(1)准备过程这个过程要做好以下几项准备:

首先,做好感受性测试。进行自我催眠与进行他人催眠一样,先要对自己进行感受性测试,了解自己是否容易进入催眠状态。一般情况下,催眠的成功率与感受性成正比。感受性越强,就越容易进入自我催眠状态;反之,感受性越弱,越难以进入催眠状态。

其次,做好场地准备。选择一个房间,房间不要大,只要能放得下一张床就可以了,房间的光线要暗一些没有电话或其他声响的干扰。室内的装饰要典雅、朴素,切忌用刺眼的图案和色彩。

再次,做好心理准备。经过感受性测试,除了感受性差者以外,自我催眠一般都能成功。因此,对自己进行催眠要有信心,树立"我一定能自我催眠成功"的信念,这是很重要的心理准备。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要有强烈的动机,也就是说有动力,推动自我催眠,要明确:我为什么要进行自我催眠?要解决什么问题?

最后,要做好身体准备。在催眠前要排除两便,做到"轻装上阵"。还要使自己的身体放松,处在松邓状态。事先最好有适量饮食,不要饿肚子。

(2)自我诱导过程:这个过程是自我催眠的实质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运用自我暗示的手段使自己渐渐进入催眠状态。具体方法后面将作详细介绍。

(3)觉醒过程:自我催眠的觉醒与他人催眠的觉醒有显著的区别。前者是自己唤醒自己,后者是由催眠师唤醒受术者。自己如何唤醒自己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在自我催眠诱导过程开始时,自己就想好要催眠多少时间,然后自我暗示"我这次自我催眠用X小时"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到时间就会自己醒来。

感受性测试:

1、钟摆测试

用一根长约30厘米的线,一头用一重物缚住(如古时的铜钱,中间有一小孔便于系住),用手拿住另一头,使重物下垂,像钟摆一样。让重物离开桌子1厘米左右,桌面上放上一张画有圆圈的白纸。心中默念:"左右摆动",不一会儿,钟摆就左右摆动;心中默念:"上

下摆动",钟摆就会上下摆动;心中默念:"转圆圈",钟摆就转圆圈。这是一种自我暗示,随着自己的念头出现,身体相应部分的神经就会批示有关肌肉运动。如果手上的重物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运作,说明对暗示的感受性很强;如果部分根据自己的意愿运作,则感受性一般;如果一点也不按照自己的意愿运作,则感受性差。

2、后倒测试

背靠墙壁约10厘米处站立,双目微闭,双脚并拢,双手下垂,自然贴住大腿两侧。为防止头被碰伤,可在墙壁高处贴上软垫。然后心中默念:"我的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在吸我,我被吸引向后倒。"这样反复多次。如果能坚决在向后倒,说明感受性强;如果向后倒了,但不坚决,则感受性一般;如果不向后倒,则感受性差。

3、眼皮变重测试

坐在椅子上,进行腹式呼吸,使自己平静下来,排除杂念。然后心中默念:"我的眼皮变生了,变得越来越重,变得睁不开了。反复多次后,眼皮就会感到变重了,想睁也睁不开了。如果做到这样,说明感受性强;如果眼皮有点重,但还睁得开,说明感受性一般;如果眼皮一点感觉也没有,则说明感受性弱。

4、固定手指测试

坐在椅子上,双目微闭,通过腹式呼吸使自己安定下来。双手向前伸直,手指交叉,轻轻握住。然后心中默念:"我的手握得越来越紧了,手指紧紧地握在一起了,想分也分不开了。"这样反复多次。如果手指真的分不开了,说明感受性强;如果较难分开,说明感受性一般;如果手指无感觉,说明感受性差。

5、双手合拢测试

从在椅子上,双目微闭,双脚与肩同宽,保持呼吸平稳,通过腹式呼吸使自己平静下来。双臂向前伸直,然后心中默念:"我的双手在外力的压迫下合拢。"如此反复几次。双手合拢后,仍保持合拢姿势,松弛双臂,再慢慢向下,双手分开后,分别放到膝上。然后自我暗示:"我感到很轻松、很舒服。"如果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运作,说明感受性强;反之,则感受性弱;处在中间状态的,则感受性一般。

上述几种感受性测试通常只要用一二种方式就可以了,不必都要进行。通过感受性测试,可以了解自己受暗示的程度。一般来说,若感受性处于中等以上,则可以较容易地进行自我催眠;感受性差的,进行自我催眠的困难就大了。

自我催眠的优点

解除心理问题的方法有许多,但是归根结底只有两种,即他助与自助。他助主要是寻找心理辅导老师、心理医生、心理治疗专家来帮助自己矫治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自助就是自己解决自己心理上的困惑,自我催眠是心理自助的一种方式,其最大的优点有二:

其一,节省时间。在我国,心理治疗还不普及,许多人有了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不知到什么地方去寻求帮助,为此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即便找到了,还要花时间去求治。如果自己掌握了自我催眠的技术,这些时间就都可以省去。

其二,节省经费。自我催眠不需要任何报酬,而寻求别人帮助是需要报酬的,就是亲朋好友给予免费治疗,也欠下一笔人情债。

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资料

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青年期有着丰富、复杂而又强烈的情感世界。他们的情绪体验来得快而强烈,但他们有一定的调节和克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使情绪表现具有文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但较之成人还显得动荡多变,具有不稳定性,既想控制隐藏自己的情绪,又很难控制情绪高昂时的外部表现。随着年龄增加,担忧及种种想象中的恐惧增多,主要是事业、前途、经济、人事关系、婚姻、恋爱等。忧虑过甚会变成焦虑,焦虑过度可以变为极度紧张与神经质,对什么事都过度反应,也可变为极度淡漠,对什么事都不作反应。所以此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尤其应当引起注意。 而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不平衡性 青春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处于与儿童的外界获得时期相对应的内部获得时期。在这一时期,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 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

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意志品质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另外,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带来所谓“青春期骚动”,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剧烈的“性困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有人说,青少年既不是一切显露无遗、明明白白的“白箱”,也不是一切不可知、看不见内部结构的“黑箱”,而是一个以模糊不定、动荡多变为主要特征的“灰箱”。 3、自主性 青春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即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事实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如果说生理上的断乳是个体被动地离开父母,那么心理上的断乳则是个体主动地离开父母。

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 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逐渐出现成熟化的表现,但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比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

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 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不久后,新的生活又是使他们产生紧张感。新的作息时间,校纪校规,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中学的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尤其是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这一切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因此,他们特别留恋小学轻松自在的生活,他们在作文、日记和交谈中反复地倾诉小学生活的美好。 面对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应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初一年级的学生,地处环境、教学方式、人际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互对比竞争,一旦遇到不理想的现实,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发生冲突,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陷入自卑与孤独,出现适应不良和心理障碍。 初中生心理现状分析 1、适应性反应。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学习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厌学型,认为学

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教案

中学生性教育教案(2011年秋学期) 教案一: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来的变化,并试图了解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学生给出的调查结论可能有:身高增加了,体重增加了,喉结有了,长了小胡子,变声了…… 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活动二:归纳总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12-23岁。 活动三:归纳总结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原因: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使骨骼尤其是下肢骨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重量增加,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3、性器官迅速发育:女:月经;男:遗精。 4、第二性征出现。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 男:喉结突起,嗓音变粗,发音低气,固声带长而宽,出现小胡须,阴毛、腋毛相继出现。 女:嗓音高而尖,声带比男孩长,乳腺发育,骨盆宽大,臂部增宽变圆。 小结: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 教案二:初潮的心理特性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生理知识的基础上,知道初潮是怎样来临的月经期内应注意哪

些方面的生理卫生知识及心理卫生知识。 教学过程: 活动一:先在班级进行调查,女生中来月经的比例是多少,在第一次来月经时你的感受如何?从而引入初潮的话题。 女孩第一次来月经叫初潮,意味着青春期的开始,有的国家各民族甚至还要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如日本吃红豆饭,非洲许多部落中要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 活动二: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生理卫生知识中月经的形成及大概过程,再详细分析初潮的形成。 胎儿期:原始卵泡(数万个) ↓ 青春期:开始成熟 ↓ 成熟卵泡(每月成熟一个) 成熟卵泡开始旺盛地分泌激素,在其作用下,子宫内膜渐渐增厚,卵子成熟后,从卵泡中分离出来,叫排卵,排卵后卵巢又分泌一种黄体孕激素,如果卵子未受精,黄体孕激素减少,子宫内膜开始萎缩破裂、脱落,内膜上大量的毛细血管在内膜脱落时破裂而少量出血,血和内膜碎片从阴道排出这就是月经。它标志着女性卵巢功能开始成熟,因营养、精神状态、体质、遗传环境因素的影响年龄会有所不同。前后两次月经之间间隔时间叫月经周期,一般为28天,最长30-34天,最短21天,每次大约3-7天干净,经血呈暗红色,初潮后又能出现一些不规律的现象,这属于正常现象。 活动三、引导学生注意初潮的心理卫生及心理调节。初潮心理特点:情绪波动较大,易怒,心神不定,烦躁不安,对周围的人要求过高,极易与人发生争吵。教后记:月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如何度过这一时期是每人都必须面对的,故应多交流 探讨,做到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于未然。 中学生性教育教案(2012年春学期)

1.请描述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参考答案】青少年步入青春期,心理发育迅猛,心理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

1.请描述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 【参考答案】青少年步入青春期,心理发育迅猛,心理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性意识骤然增长。由于生理上出现性发育加速,青少年对性知识特别感兴趣,对异性有强烈的交往欲望; 第二,智力水平迅猛提高。对问题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迅速,逐步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第三,自我意识强而不稳定。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常被一些矛盾所困扰,如独立欲望与缺乏独立能力的矛盾,自己心中的“成人感”与成人眼中的“孩子气”之间的矛盾等; 第四,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孤独、忧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第五,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富有理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对于竞争性、冒险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更是乐此不疲; 第六,人际交往欲望强烈。一方面强烈希望结交志趣相同、年龄相仿、能够相互理解、分享生活感受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对自己周围的人尽量保持良好的关系,尤其是对自己所属的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性,宁肯自己受点委屈,也要保持生活圈子的平衡与协调。 2.为什么学生会偏科? 【参考答案】学生偏科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有三点:第一是兴趣,学生因为兴趣爱好

不同容易出现偏科现象;第二是环境,低年级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周围同学经常在一起讨论的科目会影响自己对某学科的偏好;第三是老师,部分学生因为喜欢某科老师而出现偏科现象。 对于学生的偏科现象,教师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共同之处,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其次,对于偏科学生不喜欢的学科教师更要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一视同仁,避免出现偏心导致学生偏科。 3.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答案】一个人的很多行为习惯往往形成于青少年时代,所以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学生做人习惯,即道德意识,具体包括孝敬父母、善待他人、珍爱生命、诚实可信等;第二方面是学生做事习惯,包括学生日常的一些行为习惯,如作息时间、卫生习惯等;第三方面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注意力是否集中、学习方法是否合理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当重视知识本身的传授,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这些良好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4.你觉得学生课外阅读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学生的课外阅读对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开阔视野有着积极的作用,课本上的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但是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想要汲取更多的知识只能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资料和借助网络等知识库来完成。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1.青春期的情绪特点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情绪容易波动,而且表现为两极性,即有时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满脸春风;有时愁眉苦脸,阴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可以用“六月天孩子脸”来形容。父母在碰到这种情境时,千万要冷静,否则很容易发生冲突。 2.青春期的人际交往特点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渐渐地从家庭中游离,更多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活动,结交志趣相投的同学为知心朋友,他们无话不谈,形影不离,视友谊至高无上,甚至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这些举止往往令家长很难理解。而这恰恰是典型的心理断乳表现,只是发生得太快,家长没有心理准备。如果此时的家长愈加束缚,他们离家长愈远,有的甚至逃离家庭去投奔同学。同时,青春期是性心理萌芽期,表现为开始比较注意自己形象,特别是异性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也尝试与异性交往。但是在交往过程中心理变得很复杂,一方面渴望接近对方,另一方面又很害怕别人发现,

结果,交往过程神神秘秘,羞羞答答,反而显得别扭。一般情况下,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恋爱,只是彼此有共同的语言,喜欢一起交流和彼此欣赏。但是,由于表现的别样,成为同学们的谈资,一经同学的夸大处理便成为有色新闻,令当事人非常尴尬。就这样,由一起异性同学的交往而引发严重的心理负担,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为数不少。这就是青春期的苦恼。 3.青春期的情感特点 在这段时期,青少年的情感由原来对亲人的挚爱之情,拓展到对同学、老师、明星、科学家和领袖人物的崇敬和追随,由自爱到爱集体、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爱整个全人类。也就是说,青少年的情感充分地体现了社会性。此时,他们的道德观也发生了变化,对成功人士、名人崇拜得五体投地,对坏人坏事疾恶如仇。他们追求公平公正,一旦发现某人有私心杂念,他们就会嗤之以鼻,就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妥协和容纳不同意见的人与事,所以很容易受到伤害。 4.青春期的思维特点 思维是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初中阶段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他们对一般的问题,能够透过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到了高中阶段,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多维地、立体地考虑问题,并且通过综合、分析、推理找出本质和规律。所以,在此阶段,他们好辩论,喜欢钻牛角尖,打破沙锅问到底,敢于挑战老师和家长,呈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但

青春期心理特点

青春期性心理特点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特点、怎样正确对待性心理的萌动,从而健康正确地走过人生旅途中的“花季”。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自身青春期变化及其从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了解青春期生理上的最显著特征,(性器官发育,第二性征出现) 活动二: 1、学生结合性器官发育,谈谈自己在心理方面的感受。 2、师生一起总结(四个阶段)(闭锁性占主导地位) 第一阶段 ---- 性(心理)意识朦胧阶段,此时是一种本能感觉,开始注意男女之间的差异,两小无猜的单纯消失了,与同性伙伴来往多起来,对异性则采取疏远的态度,出现“三八线”出现男女阵营,男孩成高傲的小公鸡,女孩表现为羞涩,他们对异性有一种神秘的新奇感,表面疏远,心中不断比较,评估差异性,滋长对异性的好感。 第二阶段----牛犊的意识阶段,更加注意两性之间的特殊感情和关系,尤其是对成年异性产生朦胧的爱恋,女意父,男意母(好奇心占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主动接近异性阶段(青春期)(性心理大门终于开启) 身心逐步走向成熟,年轻人对异性的追求也由内心的向往逐渐转化为外在的行动。常以各种方式主动接近异性,并希望得到对方积极的反应。表现:注意自身在异性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打扮仪表体型美,爱照镜子,为缺魅力而苦恼,羡慕成年男女,嫉妒周围的青年,男女的交往对所喜欢的异性开始留意观察,积极交往。 第三阶段----心理成熟阶段。随着知识增多,青年男女逐步形成自己的性道德观和恋爱观,开始思考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 活动三:讨论如何对待性心理的萌动?有强烈的性骚动该怎么办呢? 1、了解性生理、性心理的知识,懂得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必然性,减少好奇心。

与家长谈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常见心理问答

与家长谈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常见心理问题 不少家长有一个困惑,20年前自己还是青少年的时候,好像自己没有那么多心理问题,现在为什么这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了?这个是怎么造成的? 青年和少年是两个不同的心理阶段,我们搁在一块儿谈了,跨度比较大。少年从12、13岁开始,青年也跨度到20岁,按国际分类就到25岁了,跨度很大,所以他(她)们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都是不尽相同的。为什么现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突出了、提前了?这是什么现象?怎么解释呢?我个人认为可以用“长 效效应”这个现象解释,“长效效应”是指子辈都比父辈在生理上、心理上发育提前了。“长效效应”最早是从欧美国家开始的,后来传到亚洲的日本,从日本又到中国的沿海,现在在中国比较普遍。简单说:女儿比母亲长得高,青春期提前;儿子比父亲长得高,青春期来得早。这是社会经济、工业化、包括营养、医学、科学知识、社会教育等等社会进步的结果。我们国家现在统计,最早青春期的女孩儿是9岁,男孩儿是11岁,如果在80年代以前,这种现象就比较少,如果在50年代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就觉得可笑了,会觉得9岁进入青春期肯定有什么毛病了,吃什么激素了。而现在不是这样,以前看日本人,日本人个子都是比较矮的,可现在看起来日本的子辈比父辈无论在各方面发育都是好的,他(她)们跟世界其他民族比起来也是如此。这就是“长效效应”,是心理问题提前的一个原因。可以说,孩子们心理问题

的出现还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表现。 青少年到了青春期,他(她)的心理特点表现在几个方面呢? 青春期到来伴随着明显的体征方面的变化,但还有一些直接观察不明显的现象,最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的一些变化。随着身体特征方面的变化,很多孩子都觉察到了自己的变化,自我在心理上、行为上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另外随着孩子到了十二、三岁,出现了各种第二性征,他(她)在身体发育、学习知识方面也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积累和变化,这个时候他(她)们在要求独立、有自己的判断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所以我想一方面是适应自己身体方面的变化,另外一方面是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一些思想和看法,这方面也会表现出不同于低年级孩子的一些特点。 我想很多家长家里如果有十二三岁或者再大一点的孩子的话,经常体会很深的是孩子的一种逆反。这是非常明显的,平常很乖的孩子,你让他(她)做作业、不要看电视都很顺从,但是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开始有了变化,在行为上可能是不再理睬父母的指导和要求,或者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摔门、摔东西、或者是大喊大叫,不过不同的孩子可能表现形式多少有所不同。但实际上深层的原因是相同的…… 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比他(她)小的孩子好多事情还没有出现,比他 (她)大的好多事情都已经解决了,所以这个时候困惑最大,各方面的压力也比较大,而他(她)自己的能力比

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习资料] 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应该怎样对他们教育 从儿童过渡到成年的中间期,叫“青春发育期”,简称“青春期”。这个时期是人体发育迅猛、心理变化急剧的时期,也是性萌发并趋向于成熟的时期。学生进入中学,大都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专家们认为,人的一生没有一个时期比青春期更令人操心的。这一时期的学生既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同时又充满着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要求自己的事由自己拿主意,但由于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在不稳定的时期,其情感意志、个性发展还不成熟,其承受挫折的能力还比较低。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偶尔成功便盲目骄傲,一旦受挫,就垂头丧气,信心动摇。因此,了解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学生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不平衡。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成长的关键时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心理上的急剧发展,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增强,都给同学们带来了诸多新的思想困惑和不适应。特别是性发育日渐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又相对滞后,容易使他们感到紧张、迷乱、甚至不知所措。正是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中学生情绪不够稳定,好感情用事,考虑问题也不够周全,容易出现行为偏差。 二、中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中学生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求知欲旺盛。他们对周围的新事物非常好奇,有较强的探究意识,喜欢批判旧事物,崇尚新事物,爱标新立异,对人或事容易理想化并盲从,这也是部分中学生“追星族”产生的思想基础。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某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而对体坛名将、赛场风云、影视明星、歌坛新秀、青春偶像、奇闻迭事等常常滔滔不绝。 三、中学生渴望尊重与理解。尊重与理解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这一年龄开始刻意追求的。这是他们的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表现。学生要求尊重和理解,在集体生活中,他们渴望有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有适合自己“角色”的位置。在课堂上,他们希望教师喜欢并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回答问题即使错了不受到歧视和讥笑。这些都是自尊心强的表现。自尊心是一种尊重自己人格,不容别人歧视侮辱,希望受到别人尊重的自我态度。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的自尊心会越来越强,到了高年级它成了自我意识中最敏感、最不容别人亵渎、侵犯的部分。这时学生最怕别人看不起,为了得

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

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 小学教育孔亚茹y190521026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世界卫生组(WHO)规定青春期为10~20岁。 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明白: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是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因此又称为“叛逆期”、“困难期”、“危机期”,其主要特点是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平衡,成熟与半成熟状态之间容易出现错综复杂的矛盾,由此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会产生特殊的变化。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成人感”促使孩子们有了独立意识 青春期孩子的身体快速成长,性机能快速成熟,这就使他们从心理上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了,有了「成人感」,希望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家长的约束,认为自己应该有独立的决定权。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会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向外袒露,尤其是不向父母袒露,认为爸妈不理解他们,从而对父母产生不满和不信任。然而孩子们还是有许多苦恼的,特别是面对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需要得到家长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有时孩子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希望与可信任的成年人交流、沟通。一旦获得他人的理解,就会享受超越一般的优越感和成就感。相反,一旦遇到失利或失败时,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挫折感。两个极端比较明显。 ?自我意识的发展 这个时期孩子非常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在团队中的位置,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 ?情绪变化特点一青春期躁动 就是孩子不能自我控制情绪波动,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低沉沮丧,变化无常。?叛逆期的主要表现形式(正常现象) 硬抵抗: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 软抵抗:表现为漠不关心、冷淡相对。 反抗迁移:迁怒于其他人,特别是家长成了孩子们情绪发泄的对象。 ?人际关系的发展 孩子成长到一定的阶段,他们相处的对象就会从父母转向同学,与能理解自己的人关系特别亲密,但是他们的经验又让孩子们不能很好地自主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容易出现冲突,导致孩子精神上产生焦虑、封闭自己、或者早恋,因为有了恋人就是找到了能理解自己,倾听自己心里话的人。 --这个阶段孩子们各种人际关系的特点是: 「同伴关系」:是指志趣相同、烦恼相似、性格相近、能相互理解。 「与父母关系的变化特点」:就是从以父母为榜样,转为看到父母也有很多缺点。「与老师关系的变化特点」:就是不再盲目接受任何一位老师,并开始对老师品头论足。 青春期孩子对自己成长的认识超前,家长对他们的成长认识则是滞后,由此产生了矛盾。在这个时期家长无法再把子女作为支配的对象,子女也不可能再依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做好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各位家长朋友:这次我发言的主题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家庭教育中的一些方法和对策。六年级的学生已经逐步进入青春期,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花季,但生理学家称青春期为“心理动荡期”或“心理风暴期”。孩子们身体迅速发育,性生理也逐步成熟,但心理上则处于“断乳期”。孩子们的心态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敏感和不稳定,所以需要家长和老师为他们精心导航。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能与各位大家一起探讨一些有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当然,我的发言中一定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也欢迎家长们如果有兴趣或有需要的话呢,以后可以与我就您孩子的情况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很多,因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只讲其中的三点:独立性、成人感和逆反心。 孩子慢慢长大了,很多家长觉得应该是可以轻松一点了,在别人眼里,可能是孩子越大,家长就越轻松,但我们很多家长却觉得,孩子越大,做家长的反而越辛苦。有家长说,孩子小学的时候,或幼儿园的时候,一直都是在自己的掌控当中,任他再怎么调皮他也跳不出我的手掌心。可是到了初中,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我觉得孩子慢慢飞出我的手掌心了,我有点把握不住他了。其实这一些情况的发生,是很正常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和家长要把握青春期的孩子自身的一些心理特点: 首先,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孩子独立性开始增强,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而是渴望 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 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在童年时代,父母亲可以说是孩子最重要的心理支撑,不懂的事情问父母,不会做的事情找父母;是非的判断顺从父母,得失的取舍请教父母等等,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个时候,他们觉得父母是最伟大的,简直是无所不能,什么事情都能帮他们搞定,那个时候孩子心理上最依赖的是父母。而到了青春期,由于独立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下面就介绍一下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的情绪特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情绪容易波动,而且表现为两极性,即有时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满脸春风,有时愁眉苦脸,阴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可以用“六月天孩子脸”来形容,父母在碰到这种情境时,千万要冷静,否则很容易发生冲突。 青春期的人际交往特点: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渐渐地从家庭中游离,更多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活动,结交志趣相投的同学为知心朋友,他们无话不谈,形影不离,视友谊至高无上,甚至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这些举止往往令家长很难理解,而这恰恰是典型的心理断乳表现,只是发生得太快,家长没有心理准备,如果此时的家长愈加束缚,他们离家长愈远,有的甚至逃离家庭去投奔同学。同时,青春期是性心理萌芽期,表现为开始比较注意自己形象,特别是异性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也尝试与异性交往,但是在交往过程中心理变得很复杂,一方面渴望接近对方,另一方面又很害怕别人发现,结果,交往过程神神秘秘,羞羞答答,反而显得别扭;一般情况下,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恋爱,只是彼此有共同的语言,喜欢一起交流和彼此欣赏。但是,由于表现的别样,成为同学们的谈资,一经同学的夸大处理便成为有色新闻,令当事人非常尴尬,就这样,由一起异性同学的交往而引发严重的心理负担,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为数不少。这就是青春期的苦恼┉┉ 青春期的情感特点:在这段时期,青少年的情感由原来对亲人的挚爱之情,拓展到对同学、老师、明星、科学家和领袖人物崇敬和追随,由自爱到爱集体、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爱整个全人类;也就是说,青少年的情感充分的体现了社会性;此时,他们的道德观也发生了变化,对成功人士、名人崇拜得五体投地,对坏人坏事疾恶如仇,他们追求公平公正,一旦发现某人有私心杂念,他们就会嗤之以鼻,就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妥协和容纳不同意见的人与事,所以很容易受到伤害。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包括青春期的思维特点:思维是人的高级的心理活动,初中生阶段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他们对一般的问题,能够透过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到了高中阶段,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多维的、立体的考虑问题,并且通过综合、分析、推理找出本质和规律;所以,在此阶段,他们好辩论,喜欢钻牛角尖,打破沙锅问到底,敢于挑战老师和家长,呈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但是,有时由于缺乏交流技巧,容易遭遇挫折。 女性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对于女性,青春期是指从月经来潮到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一般从13岁到18岁左右。 这个时期的生理特点是身体及生殖器官发育很快,第二性征形成,开始出现月经。①全身发育: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全身成长迅速,逐步向成熟过度。②生殖器官的发育:随着卵巢发育与性激素分泌的逐步增加,生殖器各部也有明显的变化,称为第一性征。外生殖器从幼稚型变为成人型,阴阜隆起,大阴唇变肥厚,小阴唇变大且有色素沉着,阴道的

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

青年期有着丰富、复杂而又强烈的情感世界。他们的情绪体验来得快而强烈,但他们有一定的调节和克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使情绪表现具有文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但较之成人还显得动荡多变,具有不稳定性,既想控制隐藏自己的情绪,又很难控制情绪高昂时的外部表现。随着年龄增加,担忧及种种想象中的恐惧增多,主要是事业、前途、经济、人事关系、婚姻、恋爱等。忧虑过甚会变成焦虑,焦虑过度可以变为极度紧张与神经质,对什么事都过度反应,也可变为极度淡漠,对什么事都不作反应。所以此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尤其应当引起注意。 而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不平衡性 青春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处于与儿童的外界获得时期相对应的内部获得时期。在这一时期,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 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心理过程的种种

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意志品质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另外,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带来所谓“青春期骚动”,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剧烈的“性困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有人说,青少年既不是一切显露无遗、明明白白的“白箱”,也不是一切不可知、看不见内部结构的“黑箱”,而是一个以模糊不定、动荡多变为主要特征的“灰箱”。 3、自主性 青春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即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事实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如果说生理上的断乳是个体被动地离开父母,那么心理上的断乳则是个体主动地离开父母。 4、进取性

1、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青春期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而这一变化明显地给很多同学带来了困扰,很多家长也是束手无策。为了更好地帮助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健康成长,特收集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随着生理上的日趋成熟,青少年的心理发育也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其中经历了许多变化、矛盾与困惑,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有:(一)矛盾的心理特征 青少年朋友会一改儿童时期的依赖和胆怯的天性,变得喜欢自作主张,愿意独立处理事情,希望别人把他(她)当成大人看待,成人感、自尊心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然而此时的青少年还处于孩子与成人之间的过渡期,心理发育虽已开始摆脱了童年的幼稚与天真,但还不具备成年人的成熟与老练。因而,他们常常处于我长大了但又不成熟的自相矛盾的心理状态,如青少年常常感到自己已经很大,极想摆脱约束和照顾,想以成人方式独立行事,但又会发觉自己缺乏独立所必须的条件、能力和经验;又如,随着内心活动的增多,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不愿向师长坦露内心想法,但又极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希望被周围的人认同和接纳。这样的矛盾心理状态容易使之产生独立与依附、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使不少青少年陷入焦虑不安,彷惶和压抑、叛逆的情绪。 (二)青春期的孤独感 儿童时期,人慢慢认识到别人与自己的区别。但到了青春期,对于自我意识的感觉更为强烈,这时候,青少年常常体验到孤独感。儿童时期虽然也有害怕、担心、寂寞等,但因为自我认识相对不是很强,所以,只要有人作伴就能消除以上感觉。但青少年自我意识不断在增强中,思维上也得到迅速发展,他们常常充满各种幻想和憧憬,又由于自我实现的能力远远不够,所以,萌生很多伤感,为保护自己又容易自我封闭,这样有时即便是在众人之中也会有孤独、寂寞感。另外,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不再满足于父母的关心爱护,更多的产生了与人交往的需要,希望有志向情趣相投的朋友,若不然,就会使心中的快乐无法与人分享,压力和苦闷无处诉说,这样常常带来莫名的惆怅感,时日久远的孤独还会使青少年产生挫折感,变得更会自我封闭、自我中心化,这就影响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三)青春期的自卑感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开始越来越关心自我,越来越密切地注视自己,很自然的就常常拿自己与周围人比较,很想肯定自己,处处能赶超别人,使别人能对自己刮目相看。正是在这样人与人的比较中,个人很容易判断出自己与别人的上下高低,这虽然有着促人奋进的积极一面,但由于青少年常常情绪化,看事物很容易以偏概全,一旦在比较中感到自己与别人距离过大,或是比较之后通过自己努力还是达不到自己愿望的时候就会产生挫折感,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变得心灰意冷,产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理的青少年又会显得更为敏感,他们自尊心、自信心,因自己一事做不成就怀疑自己,很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学习上,成绩和智力上比不过同伴时就常常无法坦然接受现实去踏实学习,而是显得急躁、压力重重。对体貌上的自觉不够理想也常常让他们滋生烦恼,有时因为自己身体的急速成长常常使他们不知所措,如觉得自己太胖,太高、太矮,眼睛太小等等。所以说,自卑感更确切地说其实是一种信心不足。 (四)青春期的嫉妒心理

小学生青春期教育教案

第四章第7课进入青春期教案 周丽敏 第一课时: 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地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来的变化,并试图了解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活动二:归结总结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原因: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使骨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重量增加,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3、性器官迅速发育:女:月经;男:遗精。 4、第二特征出现。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男:喉结突出、嗓音变粗,发音低气,固声带长而宽,出现小胡须,阴毛、腋毛相继出现。 第二课时: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特点,怎样正确对待心理萌动,从而健康正确地走过人生旅途中的“花季”。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自身青春期变化及其从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了解青春期心理上最显著的特征。(性器官发育,第二特征出现)活动二:1、学生结合性器官发育,谈谈自己在心理方面的感受。

2、师生一起总结(四个阶段),(闭锁性占主导地位) 第一阶段—— 性(心理)意识朦胧阶段,此时是一种本能感觉开始注意男女之间的差异,两小无猜的单纯消失了,与同性伙伴来往多起来,对异性则采取疏远态度。出现“三八线”,出现男女阵营,男孩成高傲的小公鸡,女孩表现为羞涩,他们对异性有了一种神秘的新奇感,表面疏远,心中不断比较,评估差异性,滋长对异性的好感。 第二阶段——牛犊的意识阶段,更加注意两性之间的特殊感情和关系,尤其是对成年异性产生朦胧的爱恋,女意父、男意母(好奇心占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主动接近异性阶段(青春期)(性心理大门终于开启) 身心逐步走向成熟,年轻人对异性的追求也由内心的向往逐渐转化为外在的行动。常以各种方式主动接近异性,并希望得到对方积极的反应。表现注意自身在异性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打扮仪表体型美,爱照镜子,为缺魅力而苦脑,羡慕成年男子嫉妒周围青年,男女的交往对所喜欢的异性开始留意观察,积极交往。 第三阶段——心理成熟阶段,随着知识增多,男女逐步形成自己的性道德和恋爱观,开始思考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 活动三:讨论如何对待性心理萌动?有强烈的性骚动该怎么办? 1、了解性心理知识,懂得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必然性,减少好奇心。 2、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将注意力从对异性的关注转移到其他有益的活动上,如远走,踏青阅读,交友钻研课本,避免不良刺激,如淫书、淫画等。 教后:青春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变化,使少男少女的感情世界经历大起大落的巨变,充满了希望、惊喜和平安。走过这一人生旅程的人,当他回顾的时侯,总留恋这一花季。

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1、认知的发展 在感知方面,中学生的感知、观察能力在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上有显著发展。随着学习动机的激发和智力活动自觉性的提高,中学生逐步学会根据教学和实践任务的要求,较长时间地、集中地观察要认识的事物;在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观察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他们不仅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更加全面地感知事物。 在注意方面,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明显发展,就是对当前不感兴趣或存有困难必须学习的材料,也能集中精力加以注意。在良好教育的影响下,中学生注意的自觉性和保持注意的习惯逐步形成,注意的品质进一步增强。 在记忆方面,中学生的记忆力达到一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他们记忆的有意性进一步提高,逐渐学会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自觉地提出短期或长期的记忆任务;他们理解记忆的能力随年级增高而不断上升,相反,机械记忆的比重随年级增高而逐渐减少;他们的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也在发展,其中,抽象记忆的发展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形象记忆的发展在初中三年级后则有所下降。 在思维方面,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初中阶段的“经验型”抽象思维向高中阶段的“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也就是从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支持的抽象思维,向根据理论来进行逻辑思维的抽象思维发展。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初中阶段的独立性、批判性、自觉性有显著增长,但还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高中阶段向着思维的深刻性、组织性方面进一步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初中阶段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高中学生喜欢独立思考,追求创新,鄙视陈腐之见或浅薄的认识,日益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但也存在固执己见而不易改变的特点。在想象方面,中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加,想象的现实性不断提高。例如中学生的作文能够围绕中心思想进行连贯构思,这是他们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的例证;在文学创作、艺术表现、科技小发明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少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较高的创造性和务实性,这是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和现实性品质日趋发展的例证。 在言语方面,中学生不仅广泛掌握了各种日常概念和生活用语,而且还掌握了很多科学概念和学术用语,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本族语言复杂的语法结构,语言越来越准确、生动、优美,口头言语和书写言语都达到了一定的修养水平。当然,有些中学生的言语表达还存在着词不达意、堆砌词藻、不合规范等缺点,需要进一步锻炼和纠正。随着外语学习的普遍展开和不断深入,中学生对语言的认识日益深化,不少中学生通过对本族语和外国语的异同比较,进一步增加了对语言的认识。 2、情感的发展 从中学生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来看,有这样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中学生的情绪高亢强烈,充满热情和激情,活泼向上,富有朝气。二是情感的两极性明显,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同中学生主客观矛盾的增多和青春期生理发育有关。三是情感内容的社会性越来越深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内容与水平愈益丰富和提高。四是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表现形式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高中学生,其情感表露越来越带有文饰、内隐和曲折的性质。五是中学生的友谊感迅速增强,并且出现两性爱情的萌芽,这种情况若引导得当,可促进其心理品质和行为的发展,但若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一些中学生的哥儿们义气,拉帮结伙,早恋或两性关系上的“劣迹”形为,对些应引起高度重视。 3、意志的发展 中学阶段学习活动的范围和难度的增加,以及青春发展期生理上的剧变和情感的波动,要求中学生大力增强意志的控制能力。这种客观需要推动了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使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中学生意志行动的目的性不断提高,他们对外界或成人指令的依赖性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下降,根据目的任务自觉作出意志决定的水平则随年级升高而递增;中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随年级升高而增强,这同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集体舆论的约束力有很大关系;中学生的其他意志品质,如果断性和自制力,在良好教育的培养下也有很大发展,不过在初中阶段,轻率、冲动的现象还经常可以看到,这需要教育者的耐心引导和帮助。特别需要把意志的培养和情感的调控结合起来,以情炼意,以意制情,在控制情感的过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一.矛盾性 青春期孩子很容易产生矛盾心理 1、身心失衡的矛盾 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发育期间,面对自己的外形变化,生殖器官的变化等等,特别容易出现焦虑和不安,既为自己的长大成人而欣喜,又不知道如何应对眼前的情况,从而走进身心失衡的矛盾中。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非常容易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2、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大成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平等道德”过度,有了独立自主的欲望,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老师过多的照顾或干预,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识,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然而,由于青春期孩子社会经验、生活经验不足,所以经常碰壁,不得不从父母那里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不能独立,从而又充满依赖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使孩子对自己的身份地位经常会感到迷惑,自己跟自己“较劲”。 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绝多大数青春期的孩子都非常希望同朋友、父母平等交往,并且非常渴望他人对自己敞开心扉,推心置腹。但是,现实情况并不如孩子们所愿,朋友之间由于性格,想法的不同,孩子可能得不到想要的回应,亲子关系之间,能够对孩子敞开心扉的家长亦不多。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只好选择另一种方式来诉苦,比如写日记,画画,自言自语等,同时,自己的所说、所写,孩子们又不愿意被他人知道,从而形成了既想让人了解自己,又害怕他人了解自己的矛盾心理。 4、自制性与冲动型的矛盾 几乎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在生活中,他们希望自己能够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经常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比如有时片面的坚持己见,对老师、家长的要求合乎自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等等。这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自制性与冲动性的矛盾。 5、成才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