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题-汇总 - 拼音排序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题-汇总 - 拼音排序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题-汇总 - 拼音排序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题-汇总 - 拼音排序

一、单项选择题

()的“地理因素说”对我们理解地理环境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启示。A达尔文 B马克思 C源D孟德斯鸠

()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A政策环境 B政策主体C政策条件D 政策客体

“好就一切都好,坏就一切都坏”,这是()A光环效应 B首因效应 C 近因效应 D从众效应

“意见完全一致时不轻易做出选择”,这属于() A效益原则 B谨慎原则C客观原则D 兼听原则

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派继续鼓吹“市场万能”的神话,其代表人物是()A亚当·斯密B凯恩斯 C马克思D马歇尔

公共政策集中体现的是()的利益。 A全体社会成员 B一部分社会成员C 极少数人D统治阶级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A阶断性B政治性C普遍性 D 权威性

互补指的是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一种系统的优化,通过群体间的有机协调,提高群体的整体效能,形象说法是() A团体理论 B知识理论C木桶理论D近因效应

结构性社会问题涉及生活的许多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A人口爆炸 B老龄化现象C各种不平等现象 D种族歧视

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A总统决策B国会立法 C执政党政策 D司法命令

人的头脑中存在两个相互矛盾或者互不相容的认识,从而引起心的苦恼和烦闷,这叫()A阿伦森效应 B心理挫折C认知失谐 D定型效应

认为政策也有生命周期的观点属于()A过程模型 B系统理论 C选择理论D 批判理论

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它往往是整个社会问题中的一个有机部分。这个论断说明了社会问题的()A系统性 B渐进性 C客观性 D重要性

社会问题通常是指实际状态与下面哪种情形之间的差距()A社会期望B 其它地区、其他人 C社会需要 D社会供求

提出“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的是() A马克思 B达尔文C D韦伯

通过类比发现两类事物之间的共同机械性,从而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用于另一类问题上,这是() A经验联想B经验迁移C逻辑思维 D直觉思维

西蒙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于他提出了() A经济人假设 B理性人假设C 有限理性模型 D 国家干预论

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A威尔逊 B托马斯·戴伊C拉斯维尔 D理查德·罗斯

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制定的并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A

威尔逊 B托马斯·戴伊 C拉斯维尔 D理查德·罗斯

下列哪种情况适用渐进模型()A人口剧增B社会稳定C环境污染 D 资源匮乏

现代西方政治体制多以()为原则构建国家的公共权力。 A总统制B三权分立C君主识 D阁制

现代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A西蒙 B韦伯C贝塔朗菲 D林布隆

用哪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专家预测法的不足() A头脑风暴法 B哥顿法C德尔菲法 D回归法

有许多决策群体看似存在众决的形式,实乃个人专断的翻版,这属于()A定型效应 B反衬效应 C颂歌效应D乐队效应

在社会问题的认定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社会公众 B党派 C有影响的人物D权力

在现代社会对政策制定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被视为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第四种权力”之称的是() A政府 B公民C大众传媒 D政党

在现代社会中,政策规划主体常常是() A单一型B多元型C独裁型 D自由型

政策评估应该以()为核心 A政策方案B政策效果C政策过程 D政策目标

政策终结是一种() A自然现象 B人的无意识行为C人的主动性行为 D过时行为

主抛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国家的经济职能,实行国家调控、干预经济体系的运行,并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纳。()A凯恩斯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后现代主义 D科学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按照一般分类方法,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A元政策 B程序政策 C初始政策D基本政策 E具体政策

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由下列哪些部分组成()A党的政策 B党派的章程C人大立法D行政决策 E地方规章

德尔菲法主要采用的形式是() A面对面畅谈法B匿名通信C择优法D 反复征求意见法E有效理性法

对一项政策来说,通过评估可以决定它的() A价值B延续C发展D调整 E终结

分辨模型有效性的原则有()A排列并简化现实B符合社会现实C提供有意义的沟通D指导调查与研究 E提出一定的解释

哥顿法的基本观点是()A畅所欲言B变陌生为熟悉B角色互换D无批评原则E变熟悉为陌生

公共政策是指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景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这里的公共权威包括()A国家政府B执政党派C团体D势力E公民个人

关于政策执行的理论,长期以来学术界主要有的学派是() A执行学派 B默认学派

C干预学派D行动学派 E组织理论学派

行政决策作为公共政策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A行政法规B行政措施C 部门规章D地方性规章E地方性行政措施、命令

老子的无为原则主要包括()A贵柔B不争C中庸 D奇正相生E守辱

利益集团影响政策指定的方式主要有() A经济制裁B院外活动 C舆论宣传D政治捐款 E抗议示威

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在《公共政策》中把公共政策划分为()A规章型B 分配型C再分配型 D资本型 E伦理型

墨子作为我国古代逻辑学的奠基者,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A类 B法C术D势E故

事实前提的主要特点是()A客观性 B主观性C可检验性 D不可检验性E 变动性

狭义的政策合法性包括()A合法的政策主体 B多数通过C合法的政策容D 政策法律化 E合法的政策程序

下列哪种情况属于政策议程的在引发机制()A自然灾害 B武器技术的重大发展C意外的人为事件D科技方面的重大发展 E生态变迁

下面的论述正确的是()A博弈的理念源于互为因果、相互关联的选择 B博弈论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C博弈论更多适用于竞争环境 D博弈论中每个人的选择都对他人的决定产生影响E博弈论中每个人的选择对他人的决定不产生影响

在决策层次系统中,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较低层次的决策要受到较高层次的决策目标的制约B较高层次的决策要受到较低层次的决策目标的制约C越是低层次的决策,事实因素所占比重大 D越是高层次的决策,价值因素所占比重大 E价值判断是决策的首要前提

在社会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是()A主观认识 B问题的发展程度C思想信仰 D人的性格特征E生活态度

政策方案可行性论证的主要容有()A政治可行性B经济可行性 C技术可行性D目标可行性 E主体可行性

政策规划的原则有()A信息原则B系统原则 C优化原则D智囊原则E渐进原则

政策客体研究的是()A社会问题 B政策问题 C经济问题D目标群体E老龄化问题

政策评估的基本容有()A指标B信息 C测定D分析 E建议

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政策问题的()A察觉 B提出 C分析D界定 E描述

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有()A公民个人的作用B利益集团的作用C政治领袖的作用D政府体制的作用 E大众传媒的作用

政策执行的特征有()A对象的适用性B执行的有序性C执行的坚定性D 过程的动态性 E执行的时限性

政策执行所需要的资源主要有()A经费资源 B组织资源C人力资源D 信息资源 E权威资源

政策终结的形式有() A删除B替代 C合并D分解 E缩减

政府制度赋予公共政策明显的特征是()A合法性B普遍性C平等性D 自由性E强迫性

政治系统取得合法性的途径有()A依据合法、合理的程序B依据社会的传统习惯 C具有超凡能力的领袖人物D通过战争E领导安排

三、简答题

传统理性模型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答:(1)传统理性模型起源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2)做出最大价值的选择,即决策追求最优解,这是传统理性模型的最主要特征。(3)最优选择应具备的条件是: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决策者具有绝对的理性;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决策者在决策中具备以一贯之的价值偏好;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它政策资源的消耗。(4)最优选择的步骤是:确定决策目标;提出备选方案;对方案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排序选择出最优方案。

从众现象产生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原因有哪些?答:(1)寻求一致是人所共有的、极为普通的行为心态。(2)对自己的判断缺乏自信时,表现从众。自信心越差从众趋向就说明显。(3)在情况不明显而又不愿冒险做出决定时从众。(4)明知自己正确,却做出权宜的从众。或不愿树敌,或怕自己受到伤害而从众。(5)违背自己的意愿,被迫从众。(6)习惯些模仿与服从。(7)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相一致时的从众,重视一种利益上的从众。

分辨模型有效性的原则有哪些?答:(1)排列并简化现实。政策模型的有效性首先依赖它对现实政治生活进行序化和简化的能力,即模型必须是现实生活的序化和简化。(2)认定重要层面。好的模型必须能够抓住主要矛盾,把人们的注意力从那些不相干的因素转移到重要的因素上来。(3)符合社会现实。即模型的建立应该一现实生活为重要的参考依据。(4)提供有意义的沟通,即模型中概念的运用应该具有实质性的含义并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否则无法形成共识。(5)指导调查与研究。(6)提出一定的解释,一个解释性的模型比描述性模型更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

公共政策的功能有哪些?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作为社会准则对公共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即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它告诉人民应以什么为标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2)管制功能。包括积极性管制和消极性管制两种形式。(3)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和控制。(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它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目标群体接受和服从某项政策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答:(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2)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3)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4)对成本收益的权衡。(5)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6)避免受到惩罚。(7)环境条件的变化。

哪些环境因素会对公共政策构成显著影响?答:(1)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系、人种等自然构成,它是人类生存的摇篮,与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地理环境对公共政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永恒的。(2)经济环境的影响。包括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生产力结构、性质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等等。经济环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环境,政策系统不可能超越经济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3)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的影响。政治文化是

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整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在不同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政策系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4)社会变迁的影响。公共政策必须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调整其政策目标、容、执行方式和手段,使之跟上形势的变化。(5)国际环境的影响。一个国家所处的国际局势及所拥有的国际地位是制定和调整政外交的主要依据。

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形式?答:(1)国会。国会立法是公共政策最基本的形式,国会在宪法的“授予权力”和“默认权力”的限度行使其立法权。(2)总统。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总统决策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立法倡仪;立法否决;外交决策;委托立法等。(3)政府机构。国会授予政府机构以正式权力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抉择。(4)最高法院。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法院通过解释宪法和法律进一步扩大先行法律的适用围,或者直接宣布某项法律违宪使之无效,或提出纠正的具体措施,即司法审查、推翻先前的判决、司法命令等。

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标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政治价值观。决策者评价政策方案的标准受其所在政党或者政治团体及其服务对象的影响。(2)组织价值观。各种组织机构(包括政府部门)都试图运用奖惩手段使其成员接受确定的价值观并照此行使。(3)个人价值观。保护个人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的利益,维护个人的社会声望和历史地位等也可能起到决策准则的作用。(4)公众价值观。即从公共利益出发进行决策,这是公共决策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5)意识形态价值观。所谓意识形态是指一整套逻辑上相联系的价值观和信念,比如,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主体价值观等。

政策的有效执行需要具备那些方面的条件?答:(1)必要的政策资源,包括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等。(2)顺从的目标群体,即政策直接作用和影响的对象。目标群体是否认可和接受政策,是决定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3)正确的执行策略,包括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综合运用各种执行手段;重视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4)胜任的执行队伍。(5)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主要是指执行机构之间、执行机构与有关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执行人员之间,执行人员与目标群体之间为实现政策目标所进行的信息交换。

政策合法性的含义是什么?答:从广义角度看,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策。任何一项政策都需要经过合法性的过程,否则就不具备合法性的特征。从狭义角度看,政策合法性包括这样一些容:法定的决策主体;法定的程序要求、符合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的政策容以及政策的法律化,因此凡是具备这些条件的政策就是合法性的政策。

政策评估包括哪些步骤?答:(1)计划与准备。包括建立评估机构、培训评估人员、制定评估方案、准备评估条件等。(2)组织与实施。包括分解下达评估任务,做好人、财、物方面的配置,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管理措施;利用各种调查手段,全面收集相关信息,然后运用具体评估技术和方法,对政策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3)总结与报告。容不仅包括对政策效果进行客观述和价值分析,而且还应有政策建议。

政策问题的确认包括哪些过程?答:政策问题的确认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1)问题察觉。是指某一社会现象被人们发现并扩散,逐渐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过程。(2)问题界定,是指对问题进行特定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包括用一定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归类和进行必要的诊断,同时要把问题情景转变为实质问题。(3)问题描述,是指运用可操作性的语言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它将作为政策制定的直接“原料”输入决策系统。

政策议程的引发机制有哪些?答:政策议程的引发机制分为在和外在两种形式。在的引发机制包括:自然灾害;意外的人为事件;科技方面的重大发展;资源分配中的偏执

与失衡;生态变迁。外在的引发机制包括:战争;武器技术的重大发展;国际冲突;世界性联盟的格局发生变化。

政策执行中有哪些沟通障碍?答:(1)语言方面的障碍。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信息沟通的主要手段。(2)知识经验差距过大。信息传递者和接受者如果在知识和经验水平上悬殊过大,双方的沟通就非常困难。(3)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层次越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就越困难,信息的正确性就会大大折扣。(4)曲解造成的障碍。(5)沟通技能方面的障碍。沟通技能底下往往是影响沟通效果的一大障碍。(6)心理因素方面的障碍。包括个性冲突;情绪影响;否定逆言的心理等。

政策终结会遇到那些方面的障碍?答:(1)心理方面的障碍,它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订者,二是政策执行者,三是社会中的政策受益者。(2)组织方面的障碍,政策执行机构寻求生存和发展以及自我扩的本性,构成了政策终结的很大障碍。(3)社会方面的障碍。当政策终结时,社会上的反动势力会自然的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多种利益集团的联盟,共同抵制政策的终结。(4)法律方面的障碍。政策的废纸要经过一套法定的程序,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操作起来非常复杂。(5)资源方面的障碍。包括沉降成本和终结行为本身的消耗。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阐述社会问题的含义。

答:社会问题从抽象意义上讲,就是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说实际状况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差距或偏差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状态。具体而言,应该从下列几个方面理解社会问题的含义。

第一,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所谓客观条件,是指一种可以通过实证加以认识的情况。换句话说,它的存在状况及其数量大小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客观条件是社会问题存在的必要前提,但不是充分条件(简单举例说明)

第二,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所谓主观定义,是指人们对上述客观情况的察觉和认识,即他们明显感到目前的客观条件已经危机到他们所珍视的价值观,是对他们所信奉的社会规的一种背离(简单举例说明)

第三,在被定义为社会问题的客观条件中,人的价值判断起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社会问题还要研究其中人们的价值判断。这些价值判断使这些人以不同的方式或者不同角度看待同一种情况及其解决方法(简单举例说明)

第四,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如果问题只涉及个别人或少数人的利益,往往不能形成社会焦点,也难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因而一般不够成社会问题。政府是国民的代表,应该重视关系到多数人利益的社会问题(简单举例说明)

第五,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时间发展过程。社会问题往往不是突发事件,而是逐渐形成的,它有一个从大到小、从潜到显、从一般到突出、从小围到大围的变化过程(简单举例说明)

第六,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小围的社会问题往往是一个更大围的社会问题局部,且这个小围的社会问题部还有可能包含几个更小围的社会问题。不同围、领域、层次的社会问题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简单举例说明)

2、试述政策目标确定中价值因素与事实因素的区别和联系。

答:任何政策目标的确定离不开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

价值前提就是根据价值因素做出判断,事实前提就是根据事实因素做出判断。所谓价值因素就是决策者个人的好恶。事实因素就是决策活动中所依据的客观事实。(简单举例说明)比如一个人出门时对带不带伞的决定,云、风等天气情况就是事实因素。带伞可以遮雨;如

《公共政策导论》试题A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从众效应 2.实验性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是( )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A.企业 B.社会组织 C.政府 D.个人 2.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 A.深入 B.内化 C.反映 D.响应 3.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4.“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提出并加以使用的。 A.美国国防部 B.麦克纳马拉C.贝塔朗菲 D.兰德公司 5.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九社会组织层级化 B.社会主体知识化C.民主参与大众化 D.政策信息公开化6.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C.温和性 D.权威性 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C.系统性 D.倾斜性 8.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A.补充 B.协调C.-致 D.排斥 9.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 A.创造性思维 B.直觉思维 C.灵感思维 D.豁然开朗思维 10.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 )政策理念。 A.基础型 B.理性型

公共政策导论

公共政策导论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导论》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精英阶层是恒定不变的,只能来自与上层代表。( F ) 2.公众议程往往出现在政府议程之前,是由一些片段的、零散的、不系统的或不完全成型的议论所组成的。( T ) 3.弱势群体往往缺乏利益诉求能力,因此制定公共政策时更应当考虑他们的利益。(T ) 4.政治动员型以公众议程为基点,以政府议程为对象,其目标在于政策方案的执行。( F ) 5.从政策评估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看,政策评估可以分为前评估和后评估。( T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精英理论模型 精英模型认为政策是精英们的偏好。即国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是由“少数精英人物”决定的,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就是少数精英的活动过程。 2.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使专家们在互不知晓、彼此隔离的情况下交换意见,最后把这些意见汇总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一个统一的分析结果,供决策参考的分析预测方法。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政策制定中的心理效应。 答:(1)光环效应(2)首因效应(3)近因效应 (4)从众效应(5)定型效应(6)反衬效应 (7)乐队效应(8)黄灯效应(9)新闻效应(10)颂歌效应(11)当局者迷(12)旁观者清

2. 简述政策议程的内外部触发机制。 答:内部触发机制:(1)自然灾害(2)经济灾难(3)技术突破(4)生态变迁(5)社会变迁外部触发机制:(1)战争行动 (2)地区与国际冲突(3)经济对抗(4)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 3. 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指标、信息、测定、分析和建议,具体是指: (1)评估指标;即确定政策评估得以实施的标准,指标的确立是政策评估的先决条件。 (2)信息;即搜集有关评估对象的信息。 (3)测定;指根据政策评估的指标和收集到的信息,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描述。 (4)分析;指根据测定的结果,对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5)建议;是指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4. 公共政策具有哪些作用, 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具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 (2)管制功能:积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正激励原则;消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负奖励原则; (3)调控功能: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还常常表现出其特有的倾斜性;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政策的这种利益分配功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的体现。

《公共政策导论》模拟题

《公共政策导论》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是(B) A.系统议程 B.政府议程 C.公众议程D.社会议程 2 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B ) A.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B.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C.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D.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3 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A ) A.政策问题的认定B.政策目标的认定 C.政策方案的认定D.社会问题的认定 4 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C) A.林德布洛姆 B.西蒙 C.德洛尔D.戴伊 5 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B) A.沟通功能 B.管制功能 C.监督功能D.平衡功能 6 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A) A.政策执行 B.政策研究 C.政策制定D.政策分析 7 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D) A.立法决策B.行政决策 C.司法决策 D.政党政策 8 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C) A.利益表达B.利益综合 C.政策制定D.政策执行一人一 9 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B) A.政策评估B.政策制定 C.政策执行D.政策终结 10 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C ) A.脚本写作 B.头脑风暴法 C.博弃论 D.个人判断法 11 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C) A.学校B.工会 C.行政机构D.妇联 12 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C)

A.阶段性周期B.功能性周期 C.反复性周期D.结构性周期 13 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 度,是件估(D) A.政策效率B.政策效益 C.政策效能 D.国应的充分性 14 “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D) A.象征式政策执行 B.残缺式政策执行 C.替代式政策执行 D.附加式政策执行 15 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C) A.拟定政策方案B.评估政策方案 C.确定政策目标 D.择定政策方案 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D ) A.合议制B.合议、三权分立制 C.民主集中制D.合议、民主集中制 17 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 构建模型是( B ) A.外在创始模型 B.动员模型 C.在创始模型 D.自发模型 18 政策的核心取向是(D) A.功能取向B.过程取向C.结构取向 D.目标取向 19 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A) A.渐进主义模型B.理性主义模型 C.规范最佳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20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B) A.拉斯韦尔B.伊斯顿 C.戴伊D.安德森 21 我国企业利改税的政策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 A)。 A. 替代 B. 合并 C. 分解 D. 缩减 22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风斯下矣。”这句话体现了下列( A )的观点。 A. 传统理性模型 B. 有限理性模型 C. 渐进模型 D. 小组意识模型

2016秋《公共政策导论》期末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导论》 满分100分 1、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政治系统的合法化,是政策合法化的必要条件。( F ) 2、 政策对象除了直接政策对象外,还包括与政策执行效果有关联 的间接政策对象。( T ) 3、 一般而言,问题的有效确认比方案的精心设计更为重要。( T ) 4、 收集有关评估对象的各种信息,信息必须只能是客观事实和精 确的数据。( F ) 5、政策模型体现了人们对公共政策的不同思考角度,有了政策模型我们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F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 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政策终结 答:是指政策制定者经政策评估后,发现一些政策已经过时、多余、失效,或引发了重大不良后果,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终止的行为。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指标、信息、测定、分析和建议,具体是指: (1)评估指标;即确定政策评估得以实施的标准,指标的确立是政策评估的先决条件。 (2)信息;即搜集有关评估对象的信息。 (3)测定;指根据政策评估的指标和收集到的信息,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描述。 (4)分析;指根据测定的结果,对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5)建议;是指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2、公共政策具有哪些作用? 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具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 (2)管制功能:积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正激励原则;消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负奖励原则; (3)调控功能: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还常常表现出其特有的倾斜性;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政策的这种利益分配功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3、怎样区分公共问题和私人问题? 答:公共问题是指具有广泛影响,且影响程度较大,人们必须认真对待的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是包含于社会问题之中、与私人问题相对应的特殊范畴。其特性是: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公共政策部分 第一讲总论(前三章) 第一章绪论(定义+多种定义+二种解释) 第一节(研究原因~定义) 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 (1)从科学角度而言,公共政策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并且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扩大社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 (2)从专业角度而言,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1)社会公共权威泛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 (2)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使其和环境条件,以及公共政策特定的适用范围。 (3)政策目标是政策的灵魂 (4)行动方案是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5)行动准则是政策的指导性和原则性。 第二节 1.公共空间:是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在这个空间里活动,于是你的权力知识与他人分享空间,而不是独占空间。 2.公共物品:是指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公共职能:就是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之上的、用来满足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群体需求的一种活动。 4.公共问题:了解。 ★5.公共利益:(育明教育注:2009年考察过简答题)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利益。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如果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准则: (1)公共性:体现公共利益 (2)合理性: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个人利益与私人利益的权衡。 (3)正当性:听取公众意见、参与 公平性:得失相当的公平补偿和合理补偿。 ★6.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7.公共秩序: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

华师网院公共政策导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2012下半年)(1)

华师公共政策主干课考试复习提纲(2012下半年) 单选题 1.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体现了(C)。C、等级决定制 2.光环效应最突出的特征是(B)。B、极端和绝对 3. 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B )。B、组织与实施 4. 前评估是指(B)。B、对政策方案的评估 5.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C )。C、林布隆 6.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D)。D、目标取向 7.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B)。B、传统经济学 8.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D)。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 9. 外部评估最主要的形式是(C)。C、委托评估 10. 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C)。C、确定政策目标 11.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该种做法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B)。B、分解 12.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种做法典型地运用于下列哪种方法中(C)。C、对演法 13. 多数票制最普遍的形式是(A)。A、简单多数方法 14.“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体现了哪种效应(C)。C、颂歌效应 15. 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B)。B、政策议程的建立 多选题 16.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ABCD)A、管制功能B、引导功能C、调控功能D、分配功能 17. 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ABCDE) A、行政法规 B、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C、部门规章 D、地方性规章 E、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18.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有(BCDE)。B、替代C、合并D、分解E、缩减 19. (ABC)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A、公共问题B、公共目标C、公共利益 20.政策主体中的非官方参与者包括(ABCDE )。A、政党B、利益集团C、思想库D、大众传媒E、公民个人 21.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包括(AB)。A、政治系统的合法化B、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22.下列哪些政策属于政治政策( BCD)B、外交政策C、国家安全政策D、政党政策 23.下列选项中不代表小组意识现象的是(ABDE)。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B、童话《皇帝的新衣》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E、指鹿为马 24.政策合法化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BC )A、政策内容合法化B、决策过程合法化C、有关政策的法律化 25. 政策执行中应坚持下列哪些原则( ABCD )A、计划周密B、执行准确C、灵活创新D、全局与局部兼顾 综合分析题 我国北部某县下属的各乡镇竞相开展建设街道的热潮,一些并不富裕的乡镇政府领导为了不落后于其它乡镇也不惜代价,利用各种手段从农民手中集资,居然也在乡镇各大街的两旁盖起了两层至三层的漂亮楼房,整个乡镇的面貌焕然一新。由于D乡在这方面做得出色,速度较其它乡快了许多,D乡的党委书记还被提拔到县里任职。 尽管D乡在县里和各项评比中获得“卫生乡镇”、“现代乡镇建设之星”等奖项,但绝大部分楼房闲置在街道两旁,无所用途。该县本来就属于贫困县,D乡又是其中较为贫困的乡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可想而知,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很低的情况下,这些整齐漂亮的楼房只成为街道的装点。 然而更为不幸的事也发生了D乡,就在各街道建设完毕后不到两年,其中一条街道太窄,无法与国道衔接必须加宽,否则全市的交通规划就无法实施。这样,新建的长达1公里的楼房被迫拆除,甚至许多楼房到拆除的那一天也未曾被使用过。 一时间,民怨沸腾,议论不断,但事情毕竟已经过去。D乡仍旧处于贫困之中。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D乡党委书记被提拔到县里,体现了哪种效应的作用? (2)从整体情况看,D乡的政策目标存在哪些问题? (3)D乡之所以能够获得县里的各奖项说明该县的评估存在什么问题? 答:(1)颂歌效应。

《公共政策导论》最新版测试题2附答案

测试(二) 一、单选题 1.理性模型的理论前提是() A. 政治人假设 B. 社会人假设 C. 经济人假设 D. 行政人假设 答案:C 2 在决策理论中提出有限理性命题的人是() A.林德布洛姆 B.泰勒 C.卡尼曼 D.西蒙 答案:D 3.“政策是对以往政策修正与补充”,这种观点出自() A. 精英理论 B. 制度理论 C. 渐进主义 D. 理性主义 答案:C 4.提出混合扫描模型的美国学者是() A.德洛尔 B.伊斯顿 C.安德森 D.埃齐奥尼 答案:D 5. 根据制度理论的观点,政府制度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明显的特征,这三个特征不包括() A. 合法性 B.普遍性 C. 强制性 D. 针对性 答案:D 二、名词解释 1.文化:文化具体包括语言、文字、习俗、思想、国力等,客观的说文化就是社会价值系统的总和。

2.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主观价值范畴,是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包括政治认知、感情、态度、价值观等政治心理层次诸要素,政治理想、信念、理论、评价标准等政治思想意识是其表现形式,它与客观性的政治系统是互动平衡的关系。 3.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4.孟德斯鸠地理因素说:18世纪,法国人孟德斯鸠就曾提出过地理因素说。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和地球纬度、地貌、冷暖以及人种都有关系。比如热带地区法律之所以允许早婚和一夫多妻,是因为热带地区人和热带地区植物一样长得快,熟得旱。同时,热带及亚热带国家盛行严刑峻法,就是因为那里的酷热容易使入暴躁和不理智。到了温带和寒带,法律也随之宽和起来。 5.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 三、简答题 简述实验法的分类。 答案:1.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自然实验研究的是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现象,其“外生的干预”是自然发生的,一般不存在外部有效性问题,实验者根本无法参与操作,所以也有学者认为,不能将其归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法的范畴。2.田野实验(field experiment):田野实验是在真实世界中开展的实验,可控程度较低。3.实验室实验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1、什么是公共政策 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动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 答案:1 a 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从政治概念的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解决冲突性要求并为合作提供激励的一种行动模式。广义的政策概念具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首先,政策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事件。其次,政策产生于两种需要的其中一种,或者是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 b 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角度) 2 (1)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且由行政人员(国家公务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2)美国政治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创立政策学科时曾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3)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分配。 (4)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决定不做的事都是公共政策。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简单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方案获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3、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 a公共空间----公共政策应该在公共空间发挥作用; b公共物品----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 c公共职能----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上的; d公共问题----公共政策要处理的是公共问题而不是私人问题; e公共利益----有效解释国家存在的正当性,是界定公共政策必要性的主要界定,是把握公共政策目标性的主要依据; f 公共权力----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利,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利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g公共秩序----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4、政治行动的基本类型? (1)权力与控制。它认为,政治活动经常表现为一种命令形式而且通常需要武力作为依托。 (2)交易 (3)博弈。运用数学模型解释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彼此冲突与合作的行为模式。 5、怎样理解政治与政策的联系? (1)微观政治是指个人、公司和社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其政策诉求,努力寻求政府采取有利于他们的行动。(2)中观政治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政策领域内,一些与此相关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利益群体所形成的互动模式。中观政治在各个公共政策的领域产生,不仅与政府部门的分散性权力和专业化分工有关,而且与人们的愿望和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3)宏观政治史指某些政策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广泛的政策争论。 6、有哪些价值标准能够影响决策者的行为? a政治价值观——决策者评价政策方案的标准受其所在政党或政治团体及其服务对象的影响; b组织价值观——各种组织机构都试图运用奖惩手段使成员接受其确定的价值观并照此行事; c个人价值观——保护个人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的利益,维护个人的社会声望和历史地位,这些考虑也可能起到决策准则的作用; d公众价值观——决策者在很多时候是从公众利益出发进行决策的; e意识形态价值观——一整套逻辑上的相联系的价值观和信念。 7、什么是经济自由主义?什么是国家干预主义?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经济自由主义的学术渊源是斯密的经济自由放任主义,现代(经济)自由主义,又称新自由主义,是以哈耶克为代表人物,这一学派认为,市场是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力量,因而极端崇信自由市场经济、反对任

公共政策导论

离线考核 《公共政策导论》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对)1.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 (错)2.家庭亲情的淡化、老人晚年的凄凉、社会资源的浪费、儿童家庭教育的淡化反映的是过失性社会问题。 (对)3.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范围、时间、强度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对)4.在政策方案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方案后果及其效应的准确估计。二是对方案实施细节的详尽规定。 (错)5.政策终结需要大刀阔斧、完全彻底的变革。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渐进决策模型 答:渐进决策模型是美国著名的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来的。他认为,决策过程并非理性决策理论所说的是一个科学分析和理性思考的过程,而是一个理性分析与党派分析相结合的错综复杂的、不断探索的过程。有人又把这种强调利益集团在决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理论称为团体决策模型。 2、结构性社会问题 答:指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在哪里可以发现政策分析人员的身影? 答:(1)大学。对改策与问题领域以及政策过但感兴趣的大学教师,他们主耍从事个人的们研究并且要为争取衍到有关机构给予的项目基金展开一定的竞争。 (2)独立的研究机构和思想库。这些组织有专职的合同制雇员,他们都在从事专业性研究工作。 (3)部内制政策部在政府、政府代理机构在公共团体内部负责研究工作和情报工作的分析人员。

(4)压力集团和院外活动团体.这些利益集团中的政策分析人员通过对政策实施监控和提出各种政策主张及建议寻求对政策制定施加影响。 (5)党内改策部门。一些为支持政党政治活动、维护政党利益而从事政策研究在开发的机构、部门或团体。 (6)自由职业的政策咨询人员。根据签订的合同和所付的酬劳从事政策研究的社会人员。 2、简述政策规划的原则。 答:(1)信息原则;(2)系统原则;(3)预测原则;(4)客观原则;(5)智囊原则;;(6)优化原则;(7)效益原则;(8)可行原则;(9)监听原则;(10)时效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的区别。 答:(一)二者含义不同。 (1)事实前提是指决策活动中所依据的客观事实; (2)价值前提是指决策者的个人好恶。 (二)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 (1)事实前提指从能不能和可不可以的角度提出问题,侧重于客观实际的条件; (2)价值前提指从需不需要和值不值得做出决策的角度提出问题,侧重于决策主体的要求。 (三)认识的表现形式不同。 (1)事实前提的判断依据依赖于明显的客观标准,所以往往容易达成共识; (2)价值前提的判断则更多地依赖于人们的价值体系,所以经常引起冲突和矛盾。 (四)影响决策的作用不同。 (1)事实前提对决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行动方案的选择上; (2)价值前提对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决策目标的确定上。 2、试述政策评估障碍何在?如何克服这些障碍? 答:政策评估障碍的表现: (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相关政策的重叠; (4)政策问题的负责性; (5)政策主体相关人员的抵制。 克服这些障碍的方法: (1)慎重发动评估; (2)端正思想,加强主观承受力;

公共政策试题-A卷

公共政策分析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德洛尔 C.林德布洛姆 D.西蒙 2.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A.申农 B.维纳 C.贝塔朗非 D.韦伯 3.在国家能力中,构成公共政策财力基础的能力是( ) A.社会抽取能力 B.社会控制能力 C.社会规范能力 D.社会适应能力 4.英国内阁议会制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 A.三权分立制 B.合议制 C.民主集中制 D.合议、三权分立制 5.美国政府的政策效能主要取决于( ) A.议会 B.总统 C.法院 D.执政党 6.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进行预测性分析和比较,这项工作属于( )

A.政策方案择优 B.政策方案评估 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合法化 7.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政策研究者建立了许多政策执行模型,其中"过程模型"的建立者是( ) A.史密斯 B.麦克拉夫林 C.雷恩 D.巴德克 8.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 A.确定评估对象 B.作出评估结论 C.制定评估方案 D.准备评估条件 9.最初提出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的学者是( ) A.琼斯 B.布鲁尔 C.德龙 D.林德布洛姆 10."头脑风暴法"应归类于( ) A.现代定性方法 B.定量方法 C.系统分析方法 D.趋势外推法 11.在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德洛尔为代表的学者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如下方法论作了全面批评( ) A.渐进主义 B.行为主义 C.系统分析 D.统计分析 12.提出有限理性论的学者是( ) A.德洛尔 B.西蒙 C.拉斯韦尔 D.韦伯

东师-公共政策导论19秋在线作业1答案

公共政策导论19春在线作业1-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阶段的有序性是指政策执行应保持一定的阶段性顺序和过程的连续性。这是政策执行程序的() A.基本要求 B.重要内容 C.核心要求 D.根本特征 答案:C 2.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A.公共政策秩序稳定化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C.公共政策信息公开化 D.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答案:D 3.()可以被简单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A.社会组织 B.政策主体 C.政策客体 D.政策环境 答案:B 4.专家学者对问题的察觉也必须同时得到的______认同和支持才能进入政府议程。() A.公民 B.利益集团 C.权威人物 D.军事集团 答案:C 5.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A.政策评估 B.政策制定 C.政策执行 D.政策终结 答案:B 6.()研究的是公共政策的作用对象及其影响范围,即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 A.政策主体 B.政策客体 C.官方决策者

D.非官方参与者 答案:B 7.政策方案的设计必须时刻以有关_______为核心,与它保持一致。() A.政策抉择 B.政策制定 C.政策执行 D.政策目标 答案:D 8.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A.功能取向 B.过程取向 C.结构取向 D.目标取向 答案:D 9.“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伊斯顿 C.戴伊 D.安德森 答案:B 10.下列中实属政策问题界定,其宗旨是按照社会公益标准弄清问题的实质和严重性,为政府及有关组织决策议程做准备的是() A.政策方案分析 B.政策问题分析 C.政策执行分析 D.政策结果分析 答案:B 11.()是指一种可以通过实证加以认识的情况。 A.客观条件 B.主观条件#主管定义 C.客观存在 答案:A 12.政策终结在组织方面的障碍主要是由于() A.组织寻求生存发展 B.经费条件紧缺 C.资源配置不合理 D.社会方面的抵抗 答案:A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导论》2011 年4 月考试考前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两种同样不利的结果必须进行选择时所产生的心理矛盾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前后冲突 2.基于某种成见对人作出判断的心理过程是( )。 A.反衬效应 B.乐队效应 C.从众效应 D.定型效应3.前评估是指( )。A.对政策目标的评估 B.对政策方案的评估 C.对政策效果的评估 D.对政策价值的评估 4.根据政治学的团体理论,公共政策是( )。A.某一利益团体的一厢情愿 B.某一利益团体的专制 C.团体冲突的平衡产物 D.有产阶级的意志 5.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政策终结对象的是( )。 A.权力 B.政策功能 C.政府 D.责任 6.否定表决法又被称为( )。 A.正负表决法 B.孔多塞标准 C.淘汰投票制 D.赞成投票制7.政策的过程模型又称为( )。 A.政策循环理论 B.政策生命周期理论C.政策生命成长理论D.政策生命循环理论8.政策的目标群体是指( )。A.农民 B.利益集团 C.政策影响和制约的对象D.知识分子9.公平方程式"个人:结果/投入=他人:结果/投入"的提出者是( )。A.罗尔斯B.亚当斯C.诺齐克D.克朗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社会问题就是政策问题 B.社会问题须经过一定程序才能成为政策问题 C.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必须经过公众议程 D.公众议程对政府议程没有任何影响11.外部评估最主要的形式是( )。 A.正式评估 B.非正式评估 C.委托评估 D.后评估12.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

问题的关键环节是( )。 A.公众议程的建立 B.政府议程的建立 C.政策方案的选择 D.政策议程的建立13.在政策的标准表达方式中,需要有"在××范围之内,××主体,从事××活动,适用本政策"的字样,这主要体现了政策执行中( )。 A.执行的灵活性 B.执行的有序性 C.执行的协调性 D.对象的适用性14.在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军队失败的例子说明政策执行需要注意( )。A.明确既定目标 B.在探索中前进 C.政策整合 D.实施反馈控制15.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A.威尔逊 B.伊斯顿 C.戴伊 D.内格尔16.孔多塞标准又可以被称作( )。 A.两两对比法 B.博尔达计数 C.正负表决法 D.同意表决法 17.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预测方法 1 是( )。 A.专家会议法 B.正负表决法 C.德尔菲法 D.同意表决法18.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的外在引发机制的是( )。 A.生态变迁 B.自然灾害 C.国际冲突 D.科技变革19.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A.政策执行 B.政策研究 C.政策制定 D.政策分析20.博弈论的实质是一种( )模型。 A.渐进B.理性C.团体D.过程21.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 法性是指( )。A.公共政策符合宪法 B.公共政策符合法律 C.公共政策符合行政规章 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22."群体狂想症"是( )的后果。A.理性模型B.渐进模型C.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

华师网院《公共政策导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2014下半年) A 一、单选题 第1题(2) 分 政策持续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一个消极后果就是可能导致() A、政策断裂 B、政策僵化 C、政策均衡 D、政策失效 答案:B 第2题(2) 分 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体现了()。 A、多数原则 B、赞成投票制 C、等级决定制 D、末位淘汰制 答案:C 第3题(2) 分 英雄史观最为近似于下列哪种模型的观点()。 A、理性模型 B、渐进模型 C、精英模型 D、团体模型 答案:C 第4题(2) 分 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预测方法是()。 A、专家会议法 B、正负表决法 C、德尔菲法 D、同意表决法 答案:C 第5题(2) 分

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A、计划与准备 B、组织与实施 C、总结与报告 D、搜集信息 答案:B 第6题(2) 分 光环效应最突出的特征是()。 A、客观和中肯 B、极端和绝对 C、相对和主观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第7题(2) 分 保持政策稳定性的最根本途径是()。 A、政策法律化 B、延长政策期限 C、打击反对力量 D、增加政策的权威性 答案:A 第8题(2) 分 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是()。 A、政策监控 B、政策检查 C、政策评估 D、政策执行 答案:C 第9题(2) 分

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属于政策评估的() A、非正式评估 B、正式评估 C、内部评估 D、委托评估 答案:C 第10题(2) 分 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A、确定政策目标 B、评估政策方案 C、拟定政策方案 D、择定政策方案 答案:A 第11题(2) 分 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A、功能取向 B、过程取向 C、结构取向 D、目标取向 答案:D 第12题(2) 分 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 A、渐进性的 B、补充性的 C、删减性的 D、修正性的 答案:A

《公共政策导论》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导论》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博弈论中的特定情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他们彼此存在利害关系,其中每个人的选择都会对他人的决定产生影响,最终的结果依赖于所有参与者的选择。(对) 2.渐进模型认为政策制定的过程并不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对) 3.马尔柯夫链的一个重要性质是长远概率只与一阶段移变概率有关,而与目前状态无关。(对) 4.政策目标群体的成员往往能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彼此间的信息沟通对政策执行过程做出具有针 对性的评价。(错) 5.评估是否准确取决于过程的有效性。(错)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有限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人们认识到建立在“经济人”假说之上的完全理性决策理论只是一种理想模式,不可能指导实际中的决策。 2.过失性社会问题:是指产生于部分人群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政策模型有效性的条件(如何衡量模型的有效性)? 答:(1)排列并简化现实。政策模型的有效性首先依赖于它对现实政治生活进行序化和简化的能力。 (2)认定重要层面。好的模型应该能够抓住主要矛盾,把人们的注意力从那些不相干的因素转移到真正重要的因素上,使人们更多的关注公共政策的真实起因和重要结果。 (3)符合社会现实。政策模型应该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联系。(4)提供有意义的沟通。概念在沟通过程中应该具有实质性含义并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 (5)指导调查与研究。一个概念或一系列概念所解释的内容应该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得到检验和证实。 (6)提出一定的解释。对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提出一定的假设,而不是仅仅盯住客观存在的经验数据。 2.简述有限理性模型的具体步骤。 答:(1)确定有限的决策目标(2)提出尽量多的备选方案(3)搜索方案、分析方案(4)选择满 意方案(顺序、效益)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2011公共政策导论

《公共政策导论》 1、公共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 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 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有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 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 计划及相关策略等。P4 2、市场与政策——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P24 自由主义:亚当·斯密马歇尔哈耶克弗里德曼 政府干预:凯恩斯 ①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看不见的手(代表作《国富论》、《道德情操论》) ②马歇尔:新古典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 ③凯恩斯: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市场 ④哈耶克:新自由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 3、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P29 一、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 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公共政策的制定主要有以下形式:(一)国会立法 (二)总统决策 (1)立法倡议(2)立法否决 (3)委托立法(4)外交决策 (5)防务政策 (三)政府机构决策 (四)司法决策 (1)司法审查(2)推翻先前的判决 (3)司法命令 二、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 (一)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1)直接形式(2)间接形式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 (1)宪法(2)基本法 (3)其他法律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此外,除立法权外,人大还具有决定权 (三)国家行政机关的决策 (1)行政法规(2)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3)部门规章(4)地方性规章 (5)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4、公共政策的特征P35-38 (一)政治性(二)价值选择性 (三)层次性(四)阶段性 (五)功能多样性(六)合法性 (七)权威性(八)普遍性 (九)稳定性(十)倾斜性 5、公共政策的作用P48 一、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具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从作用结果看,即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 二、管制功能为避免一些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不利因素出现,公共政策就要发挥对目标群体的约束和管制职能。这种功能往往是通过政策的有关条文规定明确地加以表现,通常采取两种途径达到这一目标。 三、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而且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利益的差别使冲突不可避免。四、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每一项具体政策都要面临一个“政策使谁受益的问题”。人的利益需要是不同的,而社会资源却是有限的,因此,政策对利益的分配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往往是一部分人从中获得了较多的利益,另一部分人却不能从中获取利益或损失了原有的利益。政策的这种利益分配功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PS:公平理论细看P51 6、政策主体:政策主体可以被简单定义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主体的类别多以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划分。P53 一、官方决策者 (一)立法机关 (二)行政决策机关 (三)行政执行机关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题-汇总 - 拼音排序

一、单项选择题 ()的“地理因素说”对我们理解地理环境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启示。A达尔文B马克思C源D孟德斯鸠 ()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A政策环境B政策主体C政策条件 D 政策客体 “好就一切都好,坏就一切都坏”,这是()A光环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从众效应 “意见完全一致时不轻易做出选择”,这属于()A效益原则B谨慎原则C客观原则D兼听原则 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派继续鼓吹“市场万能”的神话,其代表人物是()A亚当·斯密B凯恩斯C马克思D马歇尔 公共政策集中体现的是()的利益。A全体社会成员B一部分社会成员C极少数人D统治阶级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A阶断性B政治性C普遍性 D 权威性 互补指的是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一种系统的优化,通过群体间的有机协调,提高群体的整体效能,形象说法是()A团体理论B知识理论C木桶理论D近因效应 结构性社会问题涉及生活的许多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A人口爆炸B老龄化现象C 各种不平等现象D种族歧视 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A总统决策B国会立法C执政党政策D司法命令 人的头脑中存在两个相互矛盾或者互不相容的认识,从而引起心的苦恼和烦闷,这叫()A阿伦森效应B心理挫折C认知失谐D定型效应 认为政策也有生命周期的观点属于()A过程模型B系统理论C选择理论D批判理论 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它往往是整个社会问题中的一个有机部分。这个论断说明了社会问题的()A系统性B渐进性C客观性D重要性 社会问题通常是指实际状态与下面哪种情形之间的差距()A社会期望B其它地区、其他人C社会需要D社会供求 提出“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的是()A马克思B达尔文C D韦伯 通过类比发现两类事物之间的共同机械性,从而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用于另一类问题上,这是()A经验联想B经验迁移C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 西蒙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于他提出了()A经济人假设B理性人假设C有限理性模型 D 国家干预论 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A威尔逊B托马斯·戴伊C拉斯维尔D理查德·罗斯 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制定的并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免费在线作业答案东师公共政策导论15秋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3)

东师公共政策导论15秋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3) 公共政策导论15秋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0 1.公共政策权威性的基础是()。 A. 阶级性 B. 合法性 C. 合理性 D. 优越性 答案:C满分:2分 2.针对相同或相似的政策问题和政策目标群体,不同的机构或部门分别制定并执行各自的政策的是() A. 政策资源的混合性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 B. 政策资源的广泛性 C. 政策资源的重叠 D. 政策资源的复杂性 答案:C满分:2分 3.公共利益是公众()的资源和条件。 A. 共同拥有 B. 共享 C. 独享 D. 共同创造 答案:B满分:2分 4.首因效应又称为() A. 新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定型效应 D. 先头效应 答案:D满分:2分 5.()是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其主要职责是立法, A. 立法机构 B. 政府机构 C. 检查院 D. 法院 答案:A满分:2分 6.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意义的是() A. 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公共政策产生的原因 B. 认识和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效果 C. 思考和预测其未来的发展 D. 模型就是现实世界的替代物 答案:D满分:2分 7.提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分配”的是()。

A. 哈罗德拉斯维尔 B. 伍德罗威尔逊 C. 戴维伊斯顿 D. 托马斯戴伊 答案:C满分:2分 8.从范围上讲,基本政策要么覆盖全国,要么覆盖整个领域,其影响面是非常大的。这体现了基本政策的()特征。 A. 层次性 B. 广泛性 C. 稳定性 D. 权威性 答案:B满分:2分 9.界定问题事实上是政策分析的() A. 全部工作 B. “预研究” C. 最后环节 D. “再研究” 答案:B满分:2分 10.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A. 利益表达 B. 利益综合 C. 政策制定 D. 政策执行 答案:C满分:2分 11.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A. 政策评估 B. 政策制定 C. 政策执行 D. 政策终结 答案:B满分:2分 12.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A. 导向 B. 分配 C. 调控 D. 管制 答案:B满分:2分 13.“无批评”原则典型地运用于() A. 头脑风暴法 B. 哥顿法 C. 头脑风暴法 D. 对演法 答案:A满分:2分 14.在政策规划中只有一种备选方案将造成() A. 奎德选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