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德阳市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德阳市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德阳市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德阳市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德阳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细胞生理功能及相关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遗传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B.细胞生长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C.细胞分化基因突变并且逐渐积累

D.细胞衰老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核孔是DNA等大分子进出的通道

D.染色质是细胞核内的重要结构,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4.真核细胞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以下细胞中核孔数目最少的是

A.胰岛细胞B.造血干细胞C.癌细胞)D.口腔上皮细胞5.下列有关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B.染色质是核仁中或粗或细的长丝

C.细胞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在染色质中的DNA分子中

D.染色质中含有DNA、蛋白质和少量RNA

6.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设水稻和番茄幼苗吸收量相等)。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A.水稻不需要Ca2+而排出,结果浓度变大

SiO的载体多于Mg2+载体

B.水稻4-

4

SiO需求量较少

C.番茄对4-

4

D.植物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有选择性

7.如图是在有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体内有关的生理过程的示意图,①~⑤表示有关过程,X、Y、Z和W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X、Y、Z物质分别表示水、C3、C5和ATP

B.①--⑤过程中产生ATP的有①③④,消耗ATP 的是②

C.②⑤过程分别表示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

D.③④过程也有[H]的生成,与①过程产生的[H]是同种物质

8.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而肌细胞没有,是因为肌细胞中没有血红蛋白基因

B.衰老的细胞的细胞体积会变小,而细胞核的体积会变大

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会被免疫系统清除,它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D.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后,正常细胞就会变成癌细胞

9.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片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C.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可以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D.可以观察到分裂后期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缓慢移动的过程

10.下列有关ATP的说法错误

..的是()

A.ATP不能在细胞内大量储存

B.ATP与脱氧核糖核酸的元素组成一致

C.ATP是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的

D.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11.下列关于硝化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和绿色植物一样都是自养型生物

B.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C.硝化细菌细胞中有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一系列酶

D.硝化细菌细胞内无线粒体,是厌氧型生物

12.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看到的分生区细胞大多数有完整的细胞核

B.视野内可以看到某个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

C.看到的根尖细胞都正在分裂

D.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13.如图所示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核DNA分子数量的变化,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b时期染色体数目加倍

B.e时期DNA和染色体数目均为d时期的两倍

C.b+c+d不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D.b+c表示分裂期

14.某种野生型油菜存在一种突变体,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低,其叶片呈现黄化色泽。野生型和突变体成熟叶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相关指标见下表。

标类型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

叶绿素

a/b

净光合速率/

(μmol CO2·m-2·s

-1)

胞间CO2浓度/

(μmol CO2·m-2·s-

1)

呼吸速率/

(μmol CO2·m-

2·s-1)

0.286.948.13210.864.07

0.329.305.66239.073.60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TP与[H]产量等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

B.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中发生的改变可能抑制了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转化

C.突变体成熟叶片中叶绿体吸收CO2速率比野生型低2.47(μmol CO2·m-2·s-1)

D.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可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片中的色素15.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在细胞内进行

C.原核细胞没有细胞器,也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D.真核细胞都有线粒体,但不一定有中心体

16.某同学在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观察到的色素带颜色较浅,其可能原因是()

①无水乙醇加入量太多②未加CaCO3 ③未加SiO2

④使用放置了两天的菠菜叶⑤只画了一次滤液细线⑥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A.3种B.4种C.5种D.6种

17.如图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正确的是()

①甲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②乙图所示的物质运输方式不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

③丙图表示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④丁图表示小鼠体内酶活性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

18.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

①实验组②对照组③黑暗中培养④在光下培养⑤生长良好⑥生长不良

A.②③⑤B.①③⑥C.①④⑤D.②④⑥

19.下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探究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同时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A.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

B.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

C.装置1中液滴不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

D.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

20.组成细胞的元素中有4种元素的含量很高,其中不包括()

A.C B.O C.N D.P

二、多选题

2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生物的生命系统中只有细胞这一层次

B.一棵白杨树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C.H7N9型禽流感病毒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结构层次

D.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22.{下图为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表现在②③方面

B.原核生物蓝细菌细胞内的②只有一种

C.若③是尿嘧啶,则该核苷酸一定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D.人体遗传物质中的③有5种,②有2种

23.{如图甲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义相同)。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动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

B.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

C.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

D.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24.{图示为根尖的结构及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可选择a区和b区的细胞

B.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应选择b区细胞

C.若①②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①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明显比②过程长

D.③和④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25.{下表是关于物质检测的内容,其中不正确的()

选项待检测的物质使用试剂呈现颜色

A苹果中的还原糖苏丹Ⅲ染液橘黄

B马铃薯中的淀粉双缩脲试剂紫色

C DNA健那绿染液绿色

D RNA吡罗红红色

A.A B.B C.C D.D

三、非选择题(实验解答题)

26.{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

(一)实验假设: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

(二)材料用具:小烧杯、试管、淀粉、碘液、水浴锅、冰箱、蒸馏水、清水。

(三)实验步骤:

①用淀粉和蒸馏水,在烧杯中制备多于6 mL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取唾液若干,并用蒸馏水适当稀释后备用;

③取3支度管,分别编为1号、2号、3号,各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④将1号、2号、3号试管分别放入37℃的温水、沸水、冰块的环境中10 min;

⑤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唾液稀释液,摇匀后放置5 min;

⑥向三支试管中滴加适量碘液,观察现象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

(2)步骤④与步骤⑤能否调换顺序?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一般不用斐林试剂检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有不足之处,应如何改进,请简要描述改进后的实验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大麦种子萌发初期,要吸收大量的水。种子吸胀后,胚会释放赤霉素并将其转移至糊粉层,在此诱导水解酶(α-淀粉酶、蛋白酶等)的合成。水解酶将胚乳中贮存的淀粉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物质,并陆续转运到胚轴供胚生长需要,从而启动了一系列复杂的幼苗形态发生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__。某小组将萌发的大麦种子磨碎后,分离出其中的

酶,配成溶液后加入蛋白酶,检测其活性,结果如图1所示该结果说明萌发大麦种子中的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

(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底物浓度酶的含量,还有温度和pH以及酶抑制剂和促进剂等。分析图2可知,Cl-属于酶的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剂。(3)实验室里有一瓶酶制剂,但是标签不见了,有两位同学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

①甲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据图可推知该酶是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4(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A侧加入浓度为20%的蔗糖溶液,B侧加入同浓度等体积的麦芽糖溶液,然后两边加入等剂量的酶液。若乙同学的结论与甲同学相同,则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某小组以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探究酶的特性,实验记录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别实验过程实验现象

①常温下自然分解气泡少

②常温下加2滴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气泡稍多

③常温下加2滴质量分数为20%的新鲜肝脏研磨

气泡极多

④加2滴煮沸后冷却的新鲜肝脏研磨液气泡少

(1)实验①与③对比,说明__________,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2)实验③④对比,说明__________。将实验__________进行对比,可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3)气泡的多少是因变量,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说出一种)。

29.{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

(1)甲植株在图中A点________("之前" "之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2)乙植株一天中在_______点(时间)有机物积累最多。

(3)图中植株乙一天中达到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时间点为________。(4)乙植株在___________时间区域能够体现植株生长。

(5)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为研究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①号、②号试管

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少许0.1%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溶液,直至溶液呈蓝绿色时为止(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溶液呈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①号试管中溶液发生的变化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2)图乙中哪条曲线能正确表示玻璃管释放气泡速率的变化?______。

(3)若要证明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就需要设置一个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可在原设计的实验基础上如何改动?______。

(4)实验中使用的干酵母菌需要用_____化开,葡萄糖溶液______(填“需要”或者“不需要”)煮沸后冷却再使用。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单选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

A、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编程性死亡,也可以说是遗传决定的程序性调控,A正确;

B、细胞生长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生长的原因是细胞体积的增大和数目的增多,不依赖细胞核的全能性,B错误;

C、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并且逐渐积累,C错误;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错误。

故选A。

【点睛】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详解】

A、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正确;

B、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的通道,而DNA不能进出细胞核,C错误;

D、染色质是细胞核内的重要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错误。

故选A。

【点睛】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所有的复制都发生在间期;A正确;

间期DNA含量加位,染色体数未加倍;B错误;

纺锤体消失于末期;C错误;

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D错误。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1、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

2、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真核细胞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往往比较多。

【详解】

A、根据题意,细胞核孔数目多表示新陈代谢旺盛,胰岛细胞分为胰岛α细胞和胰岛β细

胞,分别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代谢水平较高,所以核孔数量较多,A 错误; B 、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血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代谢水平较高,细胞中核孔数量较多,B 错误;

C 、癌细胞分裂能力高,故代谢水平较高,细胞中核孔数量较多,C 错误;

D 、口腔上皮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通常不具备细胞周期,分泌活动也不剧烈,代谢水平不高,所以口腔上皮细胞核孔数目最少,D 正确。

故选D 。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染色质,染色质是丝状物,因容易被碱性材料染成深色而得名,其主要成分是DNA 和蛋白质,其中DNA 能够储存遗传信息。

【详解】

A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A 正确;

B 染色质没有在核仁中,B 错误;

C 细胞核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 和蛋白质,遗传信息就在染色质中的DNA 分子中,C 正确。

D 染色质中含有DNA 、蛋白质和少量RNA ,D 正确;

【点睛】

细胞分裂时,间期以细长的染色质的状态出现,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所以,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比吸收Ca 2+、Mg 2+多,造成培养液中Ca 2+、Mg 2+ 浓度上升;番茄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比吸收SiO 32-多,造成培养液中SiO 32-浓度上升。两种植物吸收离子不同,水稻对SiO 32-吸收较多,而番茄对Ca 2+、Mg 2+ 吸收较多。

【详解】

A 、图1中水稻培养液的Ca 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吸水的速率大于吸收Ca 2+离子的速率,A 错误;

B 、由图可知,水稻吸收Mg 2+的量少于4-4SiO ,因而水稻4-

4SiO 的载体多于Mg 2+载体,B 正确;

C 、由图可知,培养番茄的培养液中4-4SiO 剩余量较多,说明番茄吸收4-4SiO 量少,C 正确;

D 、由图可知,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不同,同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也不同,说明植物对矿质离子有选择性,D 正确;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W表示水,Z是ATP,Y是丙酮酸,X是三碳化合物;①表示水的光解,②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③表示葡萄糖的糖酵解,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⑤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

【详解】

A、据图分析可知,W表示水,X是三碳化合物,Y是丙酮酸,Z是ATP,A错误;

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①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③④产生ATP,而②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需要消耗ATP,B正确;

C、图中②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⑤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C错误;

D、③④过程生成的[H]是NADPH,①过程产生的[H]是NADH,它们不是同种物质,D错误。

故选B。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

A、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而肌细胞没有,是因为肌细胞中血红蛋白基因没有表达,A错误;

B、衰老的细胞的细胞体积会变小,而细胞核的体积会变大,B正确;

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会被免疫系统清除,它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

D、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B。

9.C

解析:C

【解析】

“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是通过将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杀死从而固定其分裂相,再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实验。

【详解】

A、制片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

B、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不能观察到染色体,B错误;

C、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可以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C正确;

D、细胞已经死亡,无法观察到分裂后期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缓慢移动的过程,D错误。

故选C。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1、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2、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包括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详解】

A、细胞中储存的ATP含量很少,但其与ADP相互转化的速率很快,可保证细胞内能量的供应,A正确;

B、ATP与脱氧核糖核酸的元素组成一致,都是

C、H、O、N、P,B正确;

C、ATP是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的,C正确;

D、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D。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除了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其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即能通过氧化氨的过程释放的化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详解】

A、硝化细菌和绿色植物都可以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A正确;

B、硝化细菌利用氨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B正确;

C、硝化细菌细胞中有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一系列酶,所以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C正确;

D、硝化细菌细胞内无线粒体,但是属于需氧型生物,D错误。

故选D。

12.A

解析:A

【解析】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制作装片的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分析每一个步骤可顺利解题。

【详解】

A、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很长,所以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大多数处于分裂间期,可以看到完整的细胞核,A正确;

B、在解离步骤细胞已经被固定杀死了,所以不可能看到某个细胞分裂的连续变化过程,B 错误;

C、因为细胞已经死亡,所以看不到细胞正在分裂,且根尖成熟区和根冠的细胞已经高度成熟,不在分裂,C错误;

D、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制作装片的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错误。故选A。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该图中ab表示分裂间期;c表示分裂期。据此解题。

【详解】

A、b时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导致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

B、e时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后并没有加倍,故一定不是d时期的二倍,B错误;

C、a+b+c表示一个细胞周期,b+c+d不是一个细胞周期的间期、分裂期,C正确;

D、b属于分裂间期,不属于分裂期,D错误。

故选C。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题表表明油菜的黄化突变体叶绿素a/b与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及胞间CO2浓度升高,但呼吸作用速率和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详解】

A、由表格数据可知,突变体叶片中的胞间CO2浓度高于野生型,因此暗反应不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因素是叶绿素的减少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与[H]减少,A正确;

B、题表中突变体的叶绿素a/b与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升高,叶绿素减少使叶片呈现黄化色泽,可能的原因是突变可能抑制叶绿素a向叶绿素b转化的过程,B正确;

C、叶绿体的CO2的消耗速率是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由表格信息可知,突变体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5.66+3.60=9.26μmolCO2?m-2?s-1,野生型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

8.13+4.07=12.20μmolCO2?m-2?s-1,突变体叶片中叶绿体的CO2的消耗速率比野生型低

2.94μmolCO2?m-2?s-1,C错误;

D、光合作用的色素主要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可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片中的色素,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关键是弄清光合作用过程中相关的物质和变化规律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1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遗传物质都是DNA。

4.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详解】

A、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但不是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在细胞内进行,如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B错误;

C、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是有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C错误;

D、真核细胞未必都有线粒体,也不一定有中心体,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就没有线粒体和中心体,D错误。

故选A。

【点睛】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

绿色)。

题意分析,提取绿叶中色素时,收集到的提取液呈淡绿色,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一是选取的叶片含色素少;二是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三是提取液太多,使色素提取液浓度降低;四是未加碳酸钙,造成研磨过程中叶绿素分子被破坏。

【详解】

①无水乙醇的作用是提取色素,若溶剂量多大,则色素的浓度降低,会导致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①正确;

②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未加碳酸钙粉末,叶绿素分子被破坏,会导致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②正确;

③未加SiO2研磨不充分,色素提取量偏少,导致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③正确;

④使用放置了两天的菠菜叶,叶绿素被分解,会导致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④正确。

⑤画滤液细线次数太少,则滤纸条上色素带颜色较浅,⑤正确;

⑥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会导致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导致分离不到色素,是色素带有无的问题,不是色素带过浅的问题,⑥错误。

故选C。

【点睛】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甲中,ATP的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说明细胞的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图乙中,当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时,细胞还要吸收该物质,说明该物质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即属于主动运输过程;图丙中A为最适温度,图中6为最适pH 值;图丁是酶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酶活性有最适宜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宜温度,酶的活性都会降低。

【详解】

①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甲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①正确;

②图乙能逆浓度梯度运输,故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主动运输方式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②错误;

③据丙图曲线可知,在pH为6时,酶活性最高,错误;

④小鼠为恒温动物,体内酶活性不会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故丁图不能表示小鼠的体细胞内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④错误;

故选D。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

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由于实验目的是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所以实验组应该无光照,实验结果应该是不能正常生长,或生长不良,即①③⑥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在光下培养,实验结果为生长良好,即②④⑤为对照组。综上所述,B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1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装置1中的NaOH溶液可吸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装置2中的清水,既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消耗的氧气量的差值。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与消耗的氧气量的相等,导致装置1内的气体压强降低,红色液滴左移,而装置2内的气体压强不变,红色液滴不移。若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时,则只有CO2的释放,没有O2的消耗,因此装置1内的气体压强不变,红色液滴不移,装置2内的气体压强增大,红色液滴右移。若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则因氧气的消耗导致装置1内的气体压强降低,红色液滴左移;而装置2内,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大于消耗的氧气量,导致装置2内的气体压强增大,红色液滴右移。综上分析,B项正确,A、C、D 三项均错误。

故选B。

【点睛】

常借助“液滴移动”装置进行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

①明确液滴移动所表示的含义:装置1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所产生的

CO2,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酵母菌细胞呼吸吸收的O2量;装置2中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与吸收的O2量的差值。

②熟记在以C6H12O6为呼吸底物的情况下,依据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方式:

2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C、H、O、N、P、S这六种元素的含量占到了细胞总量的97%,称为主要元素;其中鲜重时不同元素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干重时不同元素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

【详解】

无论干重还是鲜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4种含量最高元素为C、H、O、N,其中不包括P,D错误。

故选D。

二、多选题

21.AC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结构层次。【详解】

A、单细胞生物的生命系统

解析:AC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结构层次。

【详解】

A、单细胞生物的生命系统中有细胞、个体层次,A错误;

B、白杨树为植物,其可构成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B正确;

C、H7N9型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结构层次,C错误;

D、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含有非生物成分,如生态系统包含了无机环境,D正确。

故选AC。

22.AC

【解析】

【分析】

①是磷酸;②是五碳糖;③是含氮碱基,其中五碳糖有两种,含氮碱基有五种。

【详解】

A、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的五碳糖是核糖;DNA的含氮碱基是A、T、C、G,RN

解析:AC

【解析】

【分析】

①是磷酸;②是五碳糖;③是含氮碱基,其中五碳糖有两种,含氮碱基有五种。

【详解】

A、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的五碳糖是核糖;DNA的含氮碱基是A、T、C、G,RNA的含氮碱基是A、U、C、G,A正确;

B、原核生物蓝细菌细胞内既有DNA又有RNA,故②有两种,B错误;

C、尿嘧啶是RNA特有的含氮碱基,故该核苷酸一定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C正确;

D、人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NA中的碱基③有4种,五碳糖②有1种,D项错误。

故选AC。

【点睛】

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含氮碱基;尿嘧啶是RNA特有的含氮碱基。

23.ABD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处于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

分析丙图:丙中没有

解析:ABD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处于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分析丙图:丙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丁图:丁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G1期和末期。

【详解】

A、题图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因此该二倍体动物的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当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体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A错误;

B、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丙与图丁均不含b,说明b表示染色单体,图乙中a:c=1:2,说明a表示染色体,c表示DNA分子,因此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B错误;

C、图甲所示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而图丙中的柱形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C正确;

D、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G1或者末期,D错误。

故选ABD。

24.B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②表示细胞分裂过程,其中①表示分裂间期,②表示分裂期;

③④表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数目不变,但细胞的种类增多;a是根冠,b是分生区,c是伸长区,d是成熟区

解析:B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②表示细胞分裂过程,其中①表示分裂间期,②表示分裂期;③④表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数目不变,但细胞的种类增多;a是根冠,b是分生区,c是伸长区,d是成熟区。

【详解】

A、a区(根冠)和b区(分生区)细胞都没有中央大液泡,因此不能用于观察细胞质壁分离,A错误;

B、b区为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可用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B正确;

C、若①②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其中①表示分裂间期,②表示分裂期,①(分裂间期)所经历的时间明显比②(分裂期)长,C正确;

D、③④表示细胞分化,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C。

25.ABC

【解析】

【分析】

细胞中不同的成分遇到相应的鉴定试剂会出现特定的颜色反应,可以据此进行鉴定。

【详解】

A、脂肪遇苏丹Ⅲ染液呈橘黄色,A错误;

B、淀粉遇碘变蓝色,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解析:ABC

【解析】

【分析】

细胞中不同的成分遇到相应的鉴定试剂会出现特定的颜色反应,可以据此进行鉴定。

【详解】

A、脂肪遇苏丹Ⅲ染液呈橘黄色,A错误;

B、淀粉遇碘变蓝色,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B错误;

C、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C错误;

D、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D正确。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实验解答题)

26.环境温度颜色变化情况不能温度没有设置好淀粉与唾液就开始反应,观察不到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斐林试剂的检测需要水浴加热条件,这将干扰实验的自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分别将酶和底物在各自对应温度下处理5 min,混合摇匀后继续放置在对应温度下5 min,分别加碘后观察现象。

【解析】

【分析】

本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所以pH、所加底物、酶的量及鉴定的试利的量则为无关变量,为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必须保证无关变量相同月适宜。

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一般如下:

第一步:取材随机均分为几组,编号;

第二步:不同组给与不同自变量的处理;

第三步:把上述各组放在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

第四步:观察并记录比较相应的因变量。

【详解】

(1)根据题目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环境温度的变化,因变量是底物剩余量,本实验通过颜色变化来检测。

(2)本实验中步骤④与步骤⑤不能调换顺序,因为酶具有高效性,④⑤步骤调换之后,会导致温度没有设置好而淀粉与唾液就已经开始反应,因而观察不到温度对酶活性的真实影响。

(3)该实验中一般不用斐林试剂检测,原因是斐林试剂的检测需要水浴加热条件,在水浴加热的过程中可能会干扰实验的自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尤其会影响低温状态下的实验组检测的结果。

(4)为了避免酶与底物混合过程中导致的温度变化,可将酶和底物在各自对应温度下处理5 min,混合摇匀后继续放置在对应温度下5 min,分别加碘后观察现象。

【点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