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物意象

植物意象

植物意象
植物意象

植物意象

1、柳。

“柳者,留也。”古人有折柳之习。古诗中常用“柳”表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游子思乡之情。例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2、梅、松、竹、兰及若干香草。

用来托物咏怀,表达高洁的内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或自比自喻,以物自况,暗寓诗人自己具有的高尚人格。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屈原)

3、菊、桃花。

隐士情怀,不落风尘,超脱凡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落花

①表现美好事物凋落的凄美与伤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声

声慢》李清照)

②无私奉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

龚自珍)

5、落木

表现萧瑟、悲凉之情。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

高》杜甫)

6、浮萍

指飘零。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文天祥)

7、梧桐

①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李煜)

③象征离愁别绪。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长恨歌》)

8、牡丹

象征富贵、美好。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刘禹锡

《赏牡丹》)

9、草

①旺盛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②表现荒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甫)

10、松柏

③常青,坚韧,高洁。如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

荫此百尺条。(《咏史》左思)

11、丁香、芭蕉

指愁思。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二首》李商隐)

12、桑榆

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3、莲

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对古代文学植物意象研究

对古代文学植物意象研究/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高考试题中考试题高考课件中考课件高考教案中考教案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文史论文考古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对古代文学植物意象研究 一、意象形成于人生世道之悟古代文学中的意象是指作者想表达的内心情感,内心的意一般是关涉到人生世道。意象的形成与表达往往离不开“境”,意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大部分通过含蓄、模糊手法而达到一种“境有尽而意无穷”效果。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一语道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在古代文学中,作者把内心思想感情集中于对人生世道之悟与所描写客观景物完美融合起来便形成意境。在文学作品折射的意境中,写景状物是为更好抒情,即化景物为情思。虽然古代文学中意象有着不同表达方式,但是可感觉到意象往往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表达一种对人生感悟与思考。思考到人生短暂、痛苦等多重情愫,认识到要充分享受人生美好时光,不能浪费消耗生命,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价值,对人生充满希望;把自己的美好希望与愿望寓情于景,托物以情等等。二、水仙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水仙具有清韵、幽雅、芳香的特点,在岁末寒冬百花凋零时反而开花。它进入文人审美视野后,作为一个独特意象出现于文学领域。人们赏其“形”取其神,赋水仙以“清、贞”为主的人格诸种意象。水仙被赋予女神意象。一是作为洛神(凌波仙子)的象征意象。曹植的《洛神赋》序描述:“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毖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洛神赋》作为名篇千古流芳,洛神意象也被后人反复使用吟唱。“凌波仙子”美好名字,在荆州地区沿用,被诗人们广泛使用传唱,作为水仙花最常用象征意象。二是湘水女神(湘妃/君)的象征意象。屈原的《九歌》中有《湘君》《湘夫人》两篇,后人以湘君、湘夫人即尧之二女为范本,构想出二女与舜之爱情故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南巡湘山祠,突遇大风,问博士:“湘君何神?”博士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文学家热衷于相信凄婉爱情故事,对娥皇女英的忠贞加以象征咏叹,水仙的湘水女神意象就经常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三是汉水女神(江妃)的象征意象。汉水女神在汉代鲁、齐、韩三家的《诗经》学者,曾记载故事:传说有一位叫郑

小学美术:《动物、植物欣赏》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动物、植物欣赏》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essons from "Appreciation of Animals and Plant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动物、植物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和植物的颜色与纹样; 2.引导学生感受动物、植物的颜色与纹样的美; 3.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重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并能评述与表达。 难点:引导学生大胆的评述、表达。 教具准备:动物、植物的欣赏课件,鲜花。 学具准备:鲜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直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一起上一节以动物、植物为内容的欣赏课,在这节课上,小朋友们一定要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因为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来回答。 二、欣赏部分 (一)欣赏“美丽的花卉”片段 1.我们将要去的第一站是欣赏“植物花卉”。美丽的花儿

离不开漂亮颜色和不同的形状,小朋友们要仔细看,比一比谁记得的颜色、形状多。(包括花瓣的形状) 2.师:先轻轻地讨论一下,刚才都见过哪些种颜色? 3.生:学生一个接一个大声地说。 4.师:见过哪些形状呢?(生答) (二)欣赏鲜花 1.现在让我们从自己带来的鲜花中,选出一朵,没有带花的同学可以从老师这里挑选一朵,你能把它的名称、颜色、形状完整的介绍给大家吗?(轻声准备,互相介绍) 2.生:拿着鲜花到前面来讲解,师生共同欣赏。 3.让我们带着同学们精彩的介绍,再回味一下那些美丽的鲜花吧!(播放鲜花图片) (三)欣赏《可爱的动物》片段 1.五彩的世界,离不开美丽的花儿,但这一切只是静静地美,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离不开的是我们可爱的动物。 (播放“可爱的动物”短片) 2.师:花有鲜艳的颜色、漂亮的形状,动物朋友有没有呢?(请举例) 3.生答。 (四)欣赏动物图片 1.现在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找朋友的游戏: 前面的大屏幕上准备了几幅动物朋友的照片,你可选一

古诗词意向(植物篇)

【提分必看】归纳最全的古代诗歌意象(植物篇) 归纳最全的古代诗歌意象 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例2: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4: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

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例5:《送别》诗:“柳青青着地垂,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涵的事物。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涵。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附:“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一年级美术动植物欣赏1

动物、植物欣赏 教材分析: 在大自然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它们为地球增添了许多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及画家表现的动物与植物,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和植物的颜色与纹样。 2.引导学生感受动、植物的颜色与纹样的美。 3.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学生是否仔细观察了动物与植物的颜色及纹样。 教学难点: 能否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有着漂亮颜色或纹样的动物、植物的图片资料、实物或标本。 教师准备:2-3幅艺术家表现动物、植物的作品(写实性的色彩鲜艳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有生命的东西除了人类还有什么呢?对,动物与植物。它们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和谐自然的环境。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动物、植物。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学生分小组欣赏每人带来的动物、植物的图片资料、实物或标本,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物、植物的漂亮颜色与纹样,并可以展开自由的联想与想象。 1)欣赏植物 师:你能叫出这些植物的名称吗?它们是什么颜色?它们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它的花儿或叶子长得像你在生活中见到的什么东西?你最喜欢哪种植物,你喜欢它的什么? 2)欣赏动物 师:你最喜欢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它们身上有什么花纹?你觉得它们的花纹像什么? 2.学生用简单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以动物、植物为题材的艺术家的作品,鼓励学生描述、解释作品,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评价。 欣赏卢梭的画。 教师介绍卢梭:卢梭是法国的一位画家,他喜欢表现风景和人物,并把自己的幻想加入到画面当中。他善于细致地描绘具有特色的风景和人物,强调自己的感受,并用富有装饰与象征的手法来表现物象。他笔下的风景与人物,充满了天真、稚拙的趣味。 师:你喜欢这幅画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植物与动物吗? 四、课后拓展 1.留意身边的动物、植物,欣赏它们的颜色及纹样。 2.欣赏以动物、植物为题材的艺术家的作品,想一想,这些艺术家为什么要表现动物或植物呢? 3.用绘画或拼贴等方法表现漂亮的动物与植物,大胆加入自己的想象。

关于动植物的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资料 七年四班王亚超 猪笼草是猪笼草属全体物种的总称。其属于热带食 虫植物,原产地主要为旧大陆热带地区。猪笼草拥有一个 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捕虫笼呈圆筒形,下 半部稍膨大,笼口上具有盖子。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 笼草。在中国海南,其又被称作雷公壶,意指它像酒壶。 猪笼草因原生地土壤贫瘠,而通过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补充营养,所以其为食虫植物中的一员。 据英国《太阳报》17日报道,日前科学家们通过 对120多种猪笼草历时三年的研究,终于发现了一种巨 型肉食猪笼草。这种草长着拖鞋一样的嘴巴,能够把老 鼠等啮齿类动物诱入口中,然后分泌出像酸一样的酶, 把老鼠分解得毫发不留。 分布范围 猪笼草是存在于旧大陆热带地区的藤本植物。猪笼草以其原生地海拔的不同。以海拔1200 m为标准,分为低地猪笼草和高地猪笼草。低地地区的气候全年常炎热潮湿,因此低地猪笼草对温差没 有过多的要求;而高地地区的气候全年则为白天温暖, 晚上凉爽,因此它们的健康生长需要一个温差较大的 环境。蓝姆猪笼草(N. lamii)是原生地海拔最高的 猪笼草,其生长的地区海拔超过3520 m。

生活习性 大多数猪笼草生活的环境其湿度和温度都较高,并具有明亮的散射光。一般为森林或灌木林的边缘或空地 上。少数物种,如苹果猪笼草(N. ampullaria),其较 喜生长于茂密阴暗的森林中。大部分物种适应了生长于 类似草原物种的草类种群中。猪笼草生长在偏酸性且低营养的土壤中,通常为泥炭、白沙、砂岩或火山土壤。但也有例外,如马来王猪笼草(N. rajah)能在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的土壤中健康成长,白环猪笼草(N. albomarginata)可以在沙滩的高潮线附近生长。部分猪笼草还会成为岩生植物生长于岩壁上。同时,如无刺猪笼草(N. inermis)甚至可以不接触土壤,而作为附生植物附生于树木上。 捕虫笼的两种形态 除了风铃猪笼草(N. campanulata)之外,大部分 猪笼草会产生两种形态的捕虫笼。这种差异有时会非常 的巨大,如莱佛士猪笼草(N. rafflesiana)的上位笼 和下位笼。靠近地表的节间距未增大的茎会产生下位笼 (lower pitcher),而上部节间距已增大的茎会产生上位笼(upper pitcher)。下位笼外形较胖、较圆且较 大。上位笼则较长、较细、偏向于漏斗状。大部分猪笼 草的上位笼的颜色都比其下位笼来得浅,且花纹少。下 位笼和上位笼的显著差异是为了吸引和捕食不同类型的 昆虫而准备的。如果有些笼子的形态处于下位笼和上位 笼的中间型,则称之为“中位笼”。

园林树木学复习思考题

园林树木学思考题 第一部分总论 第一、二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园林树木学—— 2、园林树木—— 3、自然分类系统—— 4、园林建设分类法—— 5、种—— 6、亚种—— 7、变种—— 8、变型—— 9、品种—— 二、问答题 1、园林树木资源有什么特点? 2、亚种、变种、品种之间有何异同 3、举例说明植物分类系统中的等级次序是什么?树木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4、常见的分类系统有哪几个?代表人物是谁? 5、树木依树木的生长类型分类有几种?举例。 6、依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用途分类有几种?举例。 7、园林树木按观赏特性分类有几种?举例。 8、园林树木依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如何分类? 9、树种分布区、天然分布区、栽培分布区、水平分布区、垂直分布区、间断分布区的概念。 第三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0、离心生长—— 11、离心秃裸—— 12、向心更新—— 13、向心枯亡—— 14、生长—— 15、发育——. 16、生长期—— 17、生命周期-—— 18、年周期——

19、幼年阶段—— 20、青年阶段—— 21、成年阶段—— 22、衰老阶段—— 23、休眠期—— 24、自然休眠—— 25、被迫休眠—— 26、树木的物候期—— 27、树液流动开始期—— 28、萌芽期—— 29、展叶期—— 30、生长转入休眠期—— 31、休眠转入生长期—— 32、花芽分化期—— 33、开花期—— 34、落叶期—— 35、叶秋季变色期—— 36、定芽—— 37、不定芽—— 38、芽序—— 39、萌芽力—— 40、成枝力—— 41、早熟性芽—— 42、晚熟性芽—— 43、芽的异质性—— 44、顶端优势——一 45、芽的潜伏力—— 46、叶幕—— 47、干性—— 48、层性—— 49、总状分枝式—— 50、合轴分枝式—— 51、假二叉分枝式—— 52、花芽分化—— 二、问答题

一 成都市内主要动植物及分布情况.

一成都市内主要动植物及分布情况 (一)总体情况 成都从低到高分布着低山常绿阔叶林带、山地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亚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带、亚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和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6大植被垂直带. 拥有脊椎动物578种,其中兽类114种,鸟类384种,两栖类24种,爬行类29种,鱼类7种;拥有植物3390种。成都野生动植物物种丰富,通过多项生态建设措施,成都生物多样性得到极大保护和进一步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珍贵的飞禽走兽,蝴蝶也成为成都的一张风景名片。赤顶大粉蝶、黑脉金斑蝶、枯叶蛱蝶……据悉,成都拥有512种蝴蝶,占四川蝴蝶已知种类的73%,其中属于国家或者国际保

护的珍稀物种达34种。由于植被保护良好,各大风景区成为蝴蝶分布的集中区域,其中,天台山风景区就有蝴蝶312种,西岭雪山也有蝴蝶309种。 (二)具体情况 海拔4000米以上为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分布有苞叶雪莲、绵头雪兔子、长鞭红景天、流苏虎耳草等植物,还有岩羊、高山姬鼠、藏雪鸡、雪鸽等动物。 海拔3400—4000米为高山灌丛草甸带。在本地带的阴坡,主要分布以小叶杜鹃组成的常绿针叶灌丛,以蔷薇、花楸组成的落叶阔叶灌丛,和以多种箭竹组成的竹类灌丛;阳坡则主要分布以羊茅、剪股颖、委陵菜等组成的高山草甸。牛羚、岩羊、马麝、毛冠鹿、林跳鼠等兽类和绿尾虹雉、秃鹫、血雉等鸟类在此栖息。 海拔2400-340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带。分布有大熊猫、金丝猴、、云豹、豹等动物。有以红豆杉为代表的珍贵的植物。 海拔2000—2400米为亚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分布有铁杉、云南铁杉,代表阔叶树种有糙皮桦、扇叶槭、青榨槭、灯台树等针叶树种。重要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小熊猫、云豹、黄喉貂、黑熊、林麝、毛冠鹿、竹树等兽类和红腹角雉、雉鸡、大山雀、虎纹伯劳等鸟类。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

浅谈诗歌中的植物意象 ——22130711 教师教育学院物理师范冯卉 我对于《诗经》的最初印象是《关雎》里炙热的爱情,是《桃夭》里灿烂的桃花,是《子衿》里青青的衣衿,然而我对《诗经》最深刻的印象确是其中数以百计、各种各样的植物形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有一百三十五篇提及植物,共一百三十五种。在所有中国古籍中以《诗经》史料的真实性最高,加上记载的植物种类繁多,无疑是研究古代植被的第一手资料。这些植物历经千年,很多还广泛的存在于大地之上,采一行荇菜,摘一朵桃花,摽一颗青梅,寄幽思于天地之间,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植物影像和古人、和祖先、和先民对话,感受古今一体的宏远,血脉相承的隽永,时代进步的喜悦。由此,我想挑选《诗经》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三种植物,抒写我对他们的认识与感受。 《桃夭》——夭灼之花 桃之夭夭,其花灼灼,其果硕硕,其叶蓁蓁,《诗经》里描绘了一株或者说是一片茂盛艳丽的桃树形象。桃树是比较常见的树,春天早春开花,暮春结果,当桃叶日益茂盛时,初夏就来临了,可以说桃树是贯穿整个春天的物像。可春天里有很多花,为什么只有桃花以如此鲜艳明丽的形象盛开在《诗经》中呢?为什么不是“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梨花,或是“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或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呢?的确,桃花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鲜艳和明丽,比起梨花只有白色一种色彩,桃花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它有粉色、红色、白色等等,开起来姹紫嫣红,煞是好看。比起牡丹的雍容大气,桃花的热烈显得更接“地气”,而且牡丹无果实,而桃却有,也是满足了先民们对多子多福的祈求。莲花虽然也大气芬芳,但幽静中多了些自持,少了些乐趣,而且是漂浮无依、一岁一枯荣的水生植物,未免显得有些凄凉扫兴,相比之下还是桃花更显喜气。虽然后来文人们又赋予了桃花不同的情感象征,如“人面桃花相映红”中以桃花比女子娇容,“桃花源”则是世外隐地的象征,“黛玉葬花”则是感叹桃花命薄、容颜易老。无论如何变化,在我心中,桃花依旧是《桃夭》里那夭灼之花,是一种盛放在春天里好似会笑出银铃声的美丽之花。忽然想起,之前以“桃夭灼华”四字所作的藏头诗,也算是我对桃花的概括吧:“桃枝一簇赤如炼,夭艳有格胜牡丹。灼尽人间三春色,华衣骤风起翩跹。” 《芣苢》——平凡之草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意境美探究摘要: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植中所产生或蕴涵的意境的分析,利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其特殊的寓意,充分挖掘植物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美,从而体现园林植物在季相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意境美。利用植物表现出美学价值来指导当代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配置的重要性,从而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型的人居环境。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园林植物带来的无声的意境美。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植物配置,意境美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inese classic garden plant with plant produce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r contain, the use of plants of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ts special implied meaning, fully mining plant itself is inner beauty, and how to embody the garden plants in season phase change shows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he use of plants show aesthetic value to guide th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plant disposition, and for people to create a good ecological living environment. let people is in the life experience of the silent garden plant with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plant configuration,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古代文学植物意象研究【古代文学论文】

一、意象形成于人生世道之悟 古代文学中的意象是指作者想表达的内心情感,内心的意一般是关涉到人生世道。意象的形成与表达往往离不开“境”,意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大部分通过含蓄、模糊手法而达到一种“境有尽而意无穷”效果。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一语道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在古代文学中,作者把内心思想感情集中于对人生世道之悟与所描写客观景物完美融合起来便形成意境。在文学作品折射的意境中,写景状物是为更好抒情,即化景物为情思。虽然古代文学中意象有着不同表达方式,但是可感觉到意象往往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表达一种对人生感悟与思考。思考到人生短暂、痛苦等多重情愫,认识到要充分享受人生美好时光,不能浪费消耗生命,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价值,对人生充满希望;把自己的美好希望与愿望寓情于景,托物以情等等。 二、水仙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 水仙具有清韵、幽雅、芳香的特点,在岁末寒冬百花凋零时反而开花。它进入文人审美视野后,作为一个独特意象出现于文学领域。人们赏其“形”取其神,赋水仙以“清、贞”为主的人格诸种意象。水仙被赋予女神意象。一是作为洛神(凌波仙子)的象征意象。曹植的《洛神赋》序描述:“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毖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1]《洛神赋》作为名篇千古流芳,洛神意象也被后人反复使用吟唱。“凌波仙子”美好名字,在荆州地区沿用,被诗人们广泛使用传唱,作为水仙花最常用象征意象。二是湘水女神(湘妃/君)的象征意象。屈原的《九歌》中有《湘君》《湘夫人》两篇,后人以湘君、湘夫人即尧之二女为范本,构想出二女与舜之爱情故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南巡湘山祠,突遇大风,问博士:“湘君何神?”博士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2]文学家热衷于相信凄婉爱情故事,对娥皇女英的忠贞加以象征咏叹,水仙的湘水女神意象就经常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三是汉水女神(江妃)的象征意象。汉水女神在汉代鲁、齐、韩三家的《诗经》学者,曾记载故事:传说有一位叫郑交甫男子,在汉水之滨遇见两位出游神女,两相悦慕并愉快交谈。神女应交甫请求,解下随身玉佩相赠,郑交甫喜出望外之余在举步间却又失去眼前神女和怀中玉佩,因此懊悔不已。此传说烘托出水仙的缥缈与神秘意象。水仙亦有男神意象。一是屈原的象征意象。晋.王嘉在《拾遗记.洞庭山》中记载:“屈原以忠见斥,隐于沉湖,披纂茹草,混同禽兽,不交世务,采柏叶以合桂膏,用养心神,被王逼逐,乃赴清冷之水。楚人思慕,谓之水仙。”[3]屈原投汨罗江而死,被追思为水仙,而水仙姿态高雅,品性贞刚,自然将它攀附为屈原化身并将其意象与屈原相关联。二是琴高的象征意象。后世有将水仙花比作水神琴高,《列仙传》中记载:“琴高者,赵人也。以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琢郡之间二百余年。后辞,入琢水中取龙子,与诸弟子期曰:‘皆洁斋待于水傍。’设祠,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日有万人观之。留一月余,复入水去。琴高晏晏,司乐宋宫。离世孤逸,浮沉琢中。出跃赦鳞,入藻清冲。是任水解,其乐无穷。”[4]水仙在文学作品中被定型后,其意象也进一步继承和品格的升华。水仙的类比意象总体有洛神、湘神、灵均、琴高、姑射、青女、素娥之类。 三、其他常见植物的古代文学意象 梅花的君子象征意象。最早记载梅的文献《尚书?说命下》提到“若作和羹,而为盐梅”。可见,梅花既可观赏,又具实用的“内外皆佳”花卉,符合儒家知识分子的古代文学家价值标准。梅花喜温湿,野生梅花多在水畔、山谷,水边梅花有早春先发特性,后来人们对水畔

小学美术《动物植物欣赏》教案案例及反思

小学美术《动物植物欣赏》教案案例及反思 五彩的世界,离不开美丽的花儿,但这一切只是静静地美,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离不开的是我们可爱的动物。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美术《动物植物欣赏》 教案案例及反思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美术《动物植物欣赏》教案案例一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孩子的爱心。 [智育目标]: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动物、植物的颜色与纹样的美;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和植物的颜色与纹样;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并能评述与表达。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的评述、表达。 教学准备 动物、植物的欣赏课件,鲜花。 学生活动设计 一起观看,一起讨论。 一、导入 直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一起上一节以动物、植物为内容的欣赏课,在这节 课上,小朋友们一定要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因为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来回答。 二、欣赏部分 (一)欣赏“美丽的花卉”片段 1.我们将要去的第一站是欣赏“植物花卉”。美丽的花儿离不开漂亮颜色和不同的形状,小朋友们要仔细看,比一比谁记得的颜色、形状多。(包括花瓣的形状) 2.师:先轻轻地讨论一下,刚才都见过哪些种颜色? 3.生:学生一个接一个大声地说。 4.师:见过哪些形状呢?(生答) (二)欣赏鲜花

1.现在让我们从自己带来的鲜花中,选出一朵,没有带花的同学可以从老师这里 挑选一朵,你能把它的名称、颜色、形状完整的介绍给大家吗?(轻声准备,互相介绍) 2.生:拿着鲜花到前面来讲解,师生共同欣赏。 3.让我们带着同学们精彩的介绍,再回味一下那些美丽的鲜花吧!(播放鲜花图片) (三)欣赏《可爱的动物》片段 1.五彩的世界,离不开美丽的花儿,但这一切只是静静地美,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离不开的是我们可爱的动物。 (播放“可爱的动物”短片) 2.师:花有鲜艳的颜色、漂亮的形状,动物朋友有没有呢?(请举例) 3.生答。 (四)欣赏动物图片 1.现在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找朋友的游戏: 前面的大屏幕上准备了几幅动物朋友的照片,你可选一个自己认为穿衣服最美的,说说你觉得哪儿最美。(从形状、颜色、斑纹这几个方面说) 2.生:介绍。 (五)作品欣赏 美丽的动物、植物,给地球带来了勃勃生机。 很多画家忍不住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的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几幅大师的作品。 1.何香莲《虎》中国 2.凡·高《向日葵》荷兰 3.塞尚《睡莲》法国 三、课堂延伸 动物、植物,可爱、漂亮,老师想知道,你们有什么感受,想怎样表达? 生:答。 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只是动、植物世界中的一点点,但老师已能感觉到我们 大家都有一颗友爱的心,让友爱之心伴着我们快乐成长吧!(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四、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在植物乐园和动物王国中有很多的收获, 我们不仅知道了大自然中的色彩美,还知道了形状美、花纹美等,而这些又都是自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动物植物欣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动物植物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孩子的爱心。 [智育目标]: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动物、植物的颜色与纹样的美;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和植物的颜色与纹样;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并能评述与表达。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的评述、表达。 教学准备 动物、植物的欣赏课件,鲜花。 学生活动设计 一起观看,一起讨论。 一、导入 直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一起上一节以动物、植物为内容的欣赏课,在这节课上,小朋友们一定要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因为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来回答。 二、欣赏部分 (一)欣赏“美丽的花卉”片段 1.我们将要去的第一站是欣赏“植物花卉”。美丽的花儿离不开漂亮颜色和不同的形状,小朋友们要仔细看,比一比谁记得的颜色、形状多。(包括花瓣的形

状) 2.师:先轻轻地讨论一下,刚才都见过哪些种颜色? 3.生:学生一个接一个大声地说。 4.师:见过哪些形状呢?(生答) (二)欣赏鲜花 1.现在让我们从自己带来的鲜花中,选出一朵,没有带花的同学可以从老师这里挑选一朵,你能把它的名称、颜色、形状完整的介绍给大家吗?(轻声准备,互相介绍) 2.生:拿着鲜花到前面来讲解,师生共同欣赏。 3.让我们带着同学们精彩的介绍,再回味一下那些美丽的鲜花吧!(播放鲜花图片) (三)欣赏《可爱的动物》片段 1.五彩的世界,离不开美丽的花儿,但这一切只是静静地美,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离不开的是我们可爱的动物。 (播放“可爱的动物”短片) 2.师:花有鲜艳的颜色、漂亮的形状,动物朋友有没有呢?(请举例) 3.生答。 (四)欣赏动物图片 1.现在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找朋友的游戏: 前面的大屏幕上准备了几幅动物朋友的照片,你可选一个自己认为穿衣服最美的,说说你觉得哪儿最美。(从形状、颜色、斑纹这几个方面说) 2.生:介绍。

植物造景中意境美的营造

植物造景中意境美的营造 摘要:造园可以无山或无水,但不可没有植物。植物是园林景观中唯一具有生命的元素,能够通过姿、色、形、质等一系列美感平台创造意境美。植物造景就是在植物与生态环境的适应下,通过艺术的手段体现植物的自然美、形势美和层次美,并由此在空间上、时间上生成无限意境。 关键词:意境植物造景季相空间 Abstract:Gardening can be without hills or water, but plants have to be included. ‘Plant’ is the only zoetic element in the garden sights, which can create the spatial imagery through their particulary positions , postures, color, etc. Thus,Plant-build-scene, under the adaptations between plants and entironments, is to embody the plants’ nature beauty, posture beauty and layer beauty through artistic means, thereby creating infinite artistic conception. Key words:artistic conceptionplant–build-sceneseasonal outlookspace 前言: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现代文明,但同时却使人们远离了自然。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遮荫防风等生态功能,植物造景同时又是城市景观意境的重要因素。本课题的目的就是研究创造什么样的植物景观以及如何通过植物的色、香、形、质等形式美及季相美在时间和空间上来创造景观,通过情与景的结合创造出一种新境。 1意境的含义:意境是一种“可以意会,不可言宣”的艺术氛围,是中国美学所特有的艺术情趣。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美的艺术境界。换句话说精彩的植物景观,所构成景外之境,对人感化感知产生“情”,从而达到了植物景观的“情景交融”。 2.意境的表现意境是园林审美的最高境界,是造园立意的本质所在,是欣赏过程的终点。园林意境是制造者和欣赏着共同创造的,植物景观在建成之后,游人通过身临其境的感悟,深刻的体会到景物本身所包含的时空,从而达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感受[1]。植物意境的创造,如同诗歌的三境。从物境感知、情境体验、意境品味入手,使欣赏者在一个较小的空间,获得较为广阔的想象和联想,获得审美的初步体验。 物境是营造意境园林的第一个阶段,对园景起决定性的作用。物境讲求自然美,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求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将“春深高柳翠烟迷,风约柔条拂水齐”的自然美境界拟于咫尺之间,与“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的生活环境美相结合。

植物意象

植物意象 1、柳。 “柳者,留也。”古人有折柳之习。古诗中常用“柳”表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游子思乡之情。例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2、梅、松、竹、兰及若干香草。 用来托物咏怀,表达高洁的内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或自比自喻,以物自况,暗寓诗人自己具有的高尚人格。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屈原) 3、菊、桃花。 隐士情怀,不落风尘,超脱凡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落花 ①表现美好事物凋落的凄美与伤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声 声慢》李清照) ②无私奉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 龚自珍) 5、落木 表现萧瑟、悲凉之情。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 高》杜甫) 6、浮萍 指飘零。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文天祥)

7、梧桐 ①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李煜) ③象征离愁别绪。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长恨歌》) 8、牡丹 象征富贵、美好。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刘禹锡 《赏牡丹》) 9、草 ①旺盛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②表现荒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甫) 10、松柏 ③常青,坚韧,高洁。如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 荫此百尺条。(《咏史》左思) 11、丁香、芭蕉 指愁思。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二首》李商隐) 12、桑榆 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3、莲

常见的动植物

常见的动植物 【知识要点】 一、常见的动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否有应激性、能否生长、是否需要营养、能否繁殖、能否呼吸、是否进行物质交换等。 2、植物与动物的主要区别:(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动物——直接摄取食物;植物——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植物自养,动物异养 1、(动物)分类时,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进行;由于分类的依据不一样,分类结果也不 一样。 2、鱼、鸟、人等动物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它是有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称为脊椎 动物。 3、脊椎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鱼类:○1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分头、躯干、尾,体表有鳞片;身体呈流线型,用鳍游泳,用鳃呼吸,体温不恒定,水中体外受精。 ○2例子:海马、鲨鱼都是鱼。淡水鱼:鲢鱼、鳙鱼、青鱼、草鱼(四大家鱼)。海水鱼:黄鱼、带鱼、鲨鱼。 两栖类:○1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兼用 皮肤呼吸);体温不恒定;水中体外受精。 ○2例子:大鲵(娃娃鱼)、蝾螈、蛙。 爬行类:○1主要特征:体表覆盖鳞片或甲,腹部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体内受精。 ○2例子:龟、蜥蜴(变色龙)、蛇、恐龙、鳖、鳄鱼。 ○3毒蛇和无毒蛇的主要区别:有无毒牙和毒腺 外形区别:毒蛇头部呈三角形、颈部较细、尾部骤然变细的蛇常常是毒蛇。 被毒蛇咬伤,要立即根据齿痕来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 鸟类:○1主要特征:体表有羽毛,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翼,骨骼愈合,薄、中空,胸肌发达、脑发达,体温恒定。 ○2例子:企鹅、鸡、鸭、鹅等。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 ○1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和哺乳;体温恒定。 哺乳动物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胎生、哺乳。 2.例子:穿山甲、鸭嘴兽、蝙蝠、鲸、白鳍豚、袋鼠。 4、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身体由单细胞构成。(草履虫、变形虫) 扁形动物背腹扁平。(涡虫、血吸虫) 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状。(水母(海蜇)、水螅、海葵、珊瑚虫) 棘皮动物:体具棘皮。(海星、海参、海胆)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一般具贝壳。(蚌、螺、蛤、蜗牛、乌贼、章鱼) 环节动物:身体有很多环节。(蚂蟥(水蛭)、蚯蚓) 线形动物:身体线形,不分节。(蛔虫、松材线虫、蛲虫) 节肢动物:无贝壳,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具有外骨骼。

浅析园林植物的观赏美和意境美

引言 植物是有生命的园林素材。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等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构成奇丽的景观,使赋予园林艺术生命的特征。它不像绘画与雕塑艺术那样,抓住瞬间形象凝固不变,而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变化着自身的形体以及因植物间相互消长而不断变化着园林空间的艺术形象。因而没有植物就没有园林,没有植物造景艺术就没有园林艺术。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每个植物都有自己独具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没的特色,这些特色又能随季节及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丰富和发展。园林中的建筑、雕像、溪瀑、山石等,均需有恰当的园林植物与之相互衬托、掩映以减少人工做作或枯寂气氛,增加景色的生趣。不同民族或地区的人民,由于生活、文化及历史上的习俗等原因,对不同的植物常形成带有一定思想感情的看法,有的更上升为某种概念上的象征,甚至人格化了。 通过对园林植物在园林中的景观作用和配置方法的探究,充分展现园林植物的观赏美和意境美,从而在造园过程中,合理利用园林植物,有机结合园林其他要素,营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氛围。 1园林植物的观赏美 1.1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1.1.1园林植物的形态 在美化配植中,树形是构景的基本因素之一,它对园林境界的创作起着巨大的作用。为了加强小地形的高耸感,可在小土丘的上方种植长尖形的树种,在山基栽植矮小、扁圆形的树木,借树形的对比与烘托来增加出山的高耸之势。不同形状的树木经过妥善的配植和安排,可以产生韵律感、层次感等种种艺术组景的效果。 园林植物的叶具有极其丰富多彩的形貌,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具有不同的观赏特性。例如棕榈、蒲葵、椰子、龟背竹等均具有热带情调,但是大形的掌状叶给人以朴素的感觉,大形的羽状叶却给人以轻快、洒脱的感觉。园林植物的花同样有各式各样的形状和大小,形成了许多欣赏上的奇趣。 1.1.2园林植物的色彩 园林植物叶的颜色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叶色变化的丰富,难以用笔墨形容,虽为高超的画家亦难调配出其所有的色调,园林工作者若能充分掌握并加以精巧的安排,必能形成神奇之笔。根据叶色的特点可以分为春色叶、秋色叶、常色叶、双色叶、斑色叶及绿色叶等。 花色变化极多,层出不穷,由于复杂的变化,花色形成了不同的观赏效果。例如艳红的石榴花如火如荼,会形成热情兴奋的气氛;白色的丁香花就似乎赋有悠闲淡雅的气质。 果实的颜色, 有着更大的观赏意义。“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这首诗描绘出一幅美妙的景色,这正是果实的色彩效果。 1.2园林植物的景观作用

古诗中的植物意象

古诗中的植物意象 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例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

植物景观意境营造

华南农业大学 林学院 植物造景论文报告 论文题目:植物景观意境营造 ——园林植物四季变化带来的意境学生姓名:陈纳 学号:200830410301 班级:园林 指导老师:邱巧玲 日期:2011-6-2

植物景观意境营造 ——园林植物四季变化带来的意境 文章摘要:园林是一种艺术作品,是设计者感情、意愿、理想的表达。植物造景不仅是视觉艺术效果的表现,还是生态与文化的沉淀。园林意境是文化素养的流露,是对山水景观欣赏美感的升华。本文讲述园林意境的含义及园林植物四季景观带来的感受。 关键词:意境;季相;园林植物;综述; 1 前言 英国造园家克劳斯顿(B. Clauston)说:“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他的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1]。园林植物造景的重要性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植物造景,不仅仅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提供休憩、娱乐场所,同时也是创造、给人带来无限遐想的艺术空间。意境是植物造景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是作品的灵魂,如果把植物材料看作是景观的躯体的话,那么使之配置成景的“意”则是经管的灵魂,也是植物景观文化内涵的反映。园林反应的是真实的自然境域,其意境随时间而演替变化,园林上称为“季相”变化[2]。植物景观中艺术性的创造既要巧妙地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构图,还要借鉴运用绘画艺术原理及古典文学,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使之成为一副具有意境美的动态构图。 2 园林意境的含义 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美学范畴。意即是主观的理念、情感,境是客观的园林空间景物。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石[3],换句话说就是寄情于景。园林意境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虽然不像一山、一石、一水、一花、一草、一木那么实在,但它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在生活美、自然美的基础上升华产生的艺术美。园林意境就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创作意境的过程中要做到“意在笔先,情景交融”,站在欣赏的角度上来说,可能是“意随人异,境随时迁”。 意境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佛经,佛家认为:“能知是智,所知是境,智来冥境,得玄即真”。园林意境即指园林的诗情画意,即诗情画意在园林中的表现。我们创作的意境应该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但是在这个园林意境的特点把握上,我们不能犯一个倾向性错误,即为了让大多人理解而一哄而上,创造出俗文化,失去园林意境所应有的个性化特点,在这一点上,特别要防止媚俗、跟风的现象。 传统造园植物造景取法自然,模拟自然景色,更有化情于物,融情于景,景中有诗,诗中有画,画里藏景,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人文自然景观和优美生活环境[4]。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不仅通过视觉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信号的感觉,而且还通过听觉、嗅觉的感觉。诸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