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口迁移练习题

人口迁移练习题

人口迁移练习题
人口迁移练习题

课题:人口迁移------练习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不同的分类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实例说明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1.用具体实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我国当代的人口迁移。

3.除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因素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 [基础经典题]

1.以下人口的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

A.某老人去外地旅游 B.某学者出国讲学

C.某家庭乔迁新居 D.南方某学子去北方上学

2.下列人口移动的现象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

A.美困一些老年人退休后到南方“阳光地带”生活

B.大学生毕业后又回到家乡工作

C.我国三峡库区的移民

D.有些省市组织人员到日本等国参观学习

3.关于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政治因素基本上不影响人口迁移

B.造成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是地区之间的人口数量的不平衡

C.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迁移越来越明显的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D.难以改变的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地区分布与迁移的根本因素

4.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政治因素的是 ( )

A.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 D.深圳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移

5.下列各组国家中,都属于典型移民国家的是 ( )

A.美国、德国 B.南非、埃及 C.日本、澳大利亚 D.加拿大、新西兰6.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 ( )

A.多为短期流动人口

B.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

c.是在社会文化因素起主要作用的情况下发生的

D.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

下图为人口相等的四城市某年人口变动资料,据图完成7~

8题。

7.在上述四个城市中,由移民迁入引起的人口变动最大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8.在上述四个城市中,受“推拉理论”中拉力影响最大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 9~10题

9.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

市是 ( )

A.abc B.acd C.abd D.bed

10.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

功能中主要地位的是 ( )

A.a B.b C.c D.d

11.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迁移人口数量变动图,回

答(1)~(6)题。

(1)按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划分,图中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迁移。

(2)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人口流动在数量上呈_____________的趋势,原因是______

(3)从流动方向上看,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方向主要是从_____到_____,从_______ 到_______地区。

(4)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____性的,流动和迁移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__

(5)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 )

①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②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③大城市老龄化问题严重

④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A.①④ B.③ C.②④ D.①②④

(6)图中表现的人口迁移与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相比较,引起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能力提升题]

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伊拉克发动大规模战争,他们解释目的是要帮助伊拉克建立自由、民主的国家,从而使该国政治、社会稳定,使该国国民生活条件优越。但是,就目前伊拉克情况来看,伊拉克社会混乱,经济倒退,这些都会影响伊拉克人口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l~3题。

1.战争中,许多伊拉克人民惧怕战争前往其他国家,导致伊拉克人口数量减少,这种人口迁移属于( )

A.经济因素的迁移 B.社会文化因素的迁移

C.生态环境的迁移 D.政治因素迁移

2.战争中伊拉克迁往其他国家的难民被称作国际难民,具体来说应该属于 ( )

A.环境难民 B.民族难民

C.经济难民 D.战争难民

装订线

3.迁往其他国家的难民会对被迁入国家产生一定的影响.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难民的迁入会对该国的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B.难民可以创造一定财富,会大大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

C.难民的安定需要一定的扶持,这样会增加被迁入国的负担

D.对于难民的管理,会有很多困难

读2001年到2007年各年度江苏省人口增长情况图,回答4~5题。

4.2004年到2006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外省区流人人口较多 B.自然增长率上升

C.人口政策松动 D.育龄妇女比例持续上升

5.受人口增长周期的影响,2008年到2013年将是江苏省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要稳定当前低生育水平,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A.限制外省区人口的流人

B.提倡晚婚晚育

C.鼓励人口外迁

.D.实行差异性人口政策

据报道,目前广东省总人口达到1.1亿,其中户籍人口7 900W,常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3 100多万,这还不包括1 100W居住半年以下的流动人口。据此回答6~7题。

6.导致人口向广东省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原因 B.政治原因 C.经济原因 D.文化原因

7.若m是广东户籍人口的老年化比例值,n是总人口的老年化比例值,则 ( ) A.m=n B.m>n

8.读图,结合国情推断,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 ( )

①城市迁往农村②农村迁往城市③人l口稠密地区迁往人

口稀疏地区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⑤主要迁出人

口是中青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9.阅读下图和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

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期,

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

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

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

19世纪中期,我国人口突破4亿大关,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开放长期封禁的东北山林、草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1897~1911年,东北地区人口由570多万猛增到1800多万,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5%。到1933年,该地区人口已迭2910万,成为当时全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自古以来经济差距是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益省份之一,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缝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除上述因素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也影响着人口迁移?

1.2人口迁移(学案)

学案(1课时) 【目标解读:】 1.基础要求: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状况。 2.核心要求:利用有关资料或图标分析某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影响 【课前自主学习】 一、基础概览 1. 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 的行为。 2.按照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和 。 3.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 、 、 、 、 。其中 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预习思考 1、 我国古代人口迁移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课堂合作探究】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 ■特别提示,目前我国庞大的民工潮由于其定居地并没有发生改变故不算人口迁移而是一中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课堂活动:比较二战前后,由迁出地变为迁入地有 ,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有 ,始终是迁入地的是 。 3.

4.人口迁移的意义 总的来说人口迁移可以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经济因素 2.政治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4.生态环境因素 5.其他因素 〖基础过关〗 北京市某学生的爷爷在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携带全家人到了新疆定居;爸爸在北京寻找到好的工作后携全家落户北京;叔叔求学移民美国,并且在美国结婚,现在全家在美国定居。分析所给材料,回答1-3题。 1.该同学的爷爷一家的迁移属于 A.短期流动 B.自发的国内人口迁移 C.经济因素迁移 D.政策因素迁移 1.关于该同学的爸爸迁移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自发的国内人口迁移 B.国家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迁移 C.爸爸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D.爸爸的迁移方向是从落后地区向较发达地区迁移 3.该同学的叔叔的迁移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 B.劳务输出 C.政治因素迁移 D.集团性迁移 下图是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高一地理学案人口迁移1

1.3 人口迁移 第1课时 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学案(湘 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学会判断人口迁移的类型。 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人口变动的原因 (1)人口的①______________,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 (2)人口的机械增长,即②______人口的增加值。 2.人口迁移的概念:是③____________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④________________的空间流动行为。 3.人口迁移的分类 迁移。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 人口迁移与分类 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 .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 .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D .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2~3题。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最有可能表示(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山东 C.从新疆流往甘肃 D.从湖北流往重庆 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解决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问题 D.甲地优美的环境 4.2011年春运铁路运送旅客2.1亿人,比2010年多发送1 000万人,日均运送旅客能力达620万人,能力增长幅度为历史最大,铁路春运秩序正常。春运旅客流属于() A.国内人口迁移 B.省际人口迁移 C.人口流动 D.人口迁移 5.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国际间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农村 D.由城市到城市 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________国家历史上和________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若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填写图中的序号),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填写图中序号),这种分类是以人口迁移的____________为标准来划分的。 (3)若甲、乙代表城市,丙代表农村,那么图中表示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 ____________(填写图中序号)。 (4)人口的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产生的影响是:对迁出地而言,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缓解迁出地的____________,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但也可能导致迁出地________________的外流。对迁入地而言,人口对环境的影响更为广泛,有组织、有计划的人口迁移可使迁入地综合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但盲目的人口迁移可增加迁入地的环境和人口压力。 方法技巧练 判断人口移动是否属于人口迁移的依据 2011年9月4日,从由西安开往上海的火车上四位旅客的谈话中,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旅游观光”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2节人口迁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人口迁移 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重点)3.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影响。(重难点) 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人口迁移 (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属性 ①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 ②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3)分类 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②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4)形式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1)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2)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他因素包括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政策的出台等。 二、国际人口迁移 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特点 (1)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①15世纪:欧洲殖民者及其从非洲贩运的奴隶移民到“新大陆”。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 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 ③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拉丁美洲取代欧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2019)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资料,了解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情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会分析人口迁移所带来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通过学习,认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并理解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人与环境协调的一种体现。 地理实践力:了解自己家乡人口迁移的情况,并分析迁移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重难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师:(播放“人口普查”视频)“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近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正如视频中所说,每位公民都有责任与义务积极参与全国人口普查。视频中也提到了人口普查的内容,即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人口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而于11月1日正式开始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更是意义非凡,不仅能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更能为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今天,深圳市的人口普查工作人员来到了经纬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信息登记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了经纬一家的‘人口迁移之旅’。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对‘人口迁移’的学习”。首先请同学们齐读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综合思维,开始。” (学生齐读) 师:“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经纬讲述的家族故事。” (展示PPT,请学生朗读) 师:“看完后请同学们思考,材料中展示的人口流动活动中,那些属于人口迁移?” 师:“要想做出正确判断,必须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经过课前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在课本中划出来了。” (PPT展示,请学生朗读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含义及属性) 师:“明确概念后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易去分开这两个概念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随堂检测,请同学来判断一下。” (请学生做题,并解析,老师给予评价) 师:“由此我们可以做出判断,经纬家的到贵州工作、结婚到贵州、出国留学、在深圳工作都属于人口迁移行为。但又是哪些因素驱使他们不断进行人口迁移、改变定居地呢?” 生:“经济、政策、婚姻......” 师:“同学们给出了很多答案,让我们一起通过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学习,进一步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答案。” (PPT展示人口推拉理论) 师:“加好代表拉力,减号代表推力,哪位同学能起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点名,请学生回答,并点评,展示定义)师:“2分钟时间大家小

高二地理《中国人口迁移》导学案

导学 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的变化: 1.迁移方向: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国人口最初生活和繁衍于这一片地区。秦汉时期开始,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原因,我国人口频繁地迁移,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特别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从而使人口逐步扩散到我国的每一个地区。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估计,由于“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北方人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的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2.迁移原因——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总体上特点 —— (原因:这一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加上政策不允许农村居民迁入城市) 1.人口迁移的三个阶段(教材20页表1.6) 2.人口迁移的方向(教材21页表1.7) 净迁出地区—— 持平地区—— 净迁入地区(共24个省区)—— 3.人口迁移原因(7点) 三、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总体上特点 —— 因为1984年,中央放松了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的控制。(深层次原因祥见教材22~23页阅读材料:第一,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潜在的剩余状态。第二,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契机。第三,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 1.人口迁移方向:(教材21页图1.18) 2.人口迁移原因(目的):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有关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直接原因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 A.移民支边 B.耕地资源的大量开发 C.战争频繁 D.自然灾害 2.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 ) A.数量少、规模小,多自发行为 B.数量多、规模大,主要受政策制度的影响 C.数量多、规模大,多自发行为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移民支边 战争 自然灾害等

第二节 人口迁移学案设计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学案设计 课题: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 主备老师:李世龙 审核老师:王艳红 学生班级: 学生姓名: 课程标准及核心素养要求: 1.区域认知:通过不同时期国际与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了解国际与国内的不同时期的迁移特点 2.综合思维:根据图文材料,集合实例,能够综合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迁移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4.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资料和身边案例,能够说出影响周边人口迁移的因素 课前预习: 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_______的空间流动行为。 (2)判断标准。 人口迁移具有两个属性,即:_____属性、_____属性。 (3)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和_____人口迁移。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理论: “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 _____力)与拉力(或 _____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早期:主要受_________的影响。 现代: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___,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___。 另外,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_____的出台,都有可能吸引人口大量迁入。 二、国际人口迁移 三、我国人口迁移 1.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有政治、_____、战争、灾害等。

近代西方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和渗透,促使大连、_____、青岛、_____、广州等城市移民增加 现代 战争和饥荒导致中原人口大规模向___________诸省区迁移 改革开放后,内地的农村___________前往大城市和_____________地区 当代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行政导向的组织性迁移为主。主要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的迁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自发性迁移为主。主要从中部向东部迁移,西南、西北向东部迁移,向发达国家迁移 四、自学检测 一、结合课本P11页活动题,并把答案标注下面 1.①()②()③()④() 2.①()②()③()④()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6~7题。 3.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②③B.③④C.④⑤D.⑥⑦ 4.与发展中国家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相同的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回答下题。 5.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亚洲迁往非洲D.从欧洲迁往亚洲 下图为2017年我国外出农民工地区分布及构成统计。据此完成6~7题。 6.与中、西部地区比较,东部地区外出农民工总量较少,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 A.经济发展水平高B.人口总量少 C.老龄化严重D.国土面积大 7.中、西部地区同为外出农民工主要源地,但外出农民工的构成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数量B.经济发展水平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 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练习题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练习题 一、单选题 爱尔兰(地理坐标北纬53度,西经8度)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与英国隔海相望,全国绿树成荫,素有“翡翠岛国”之称,经济发达。从1845年起,爱尔兰连续数年,土豆因因病虫害严重歉收,引发大饥荒。在短短的几年中,爱尔兰就有100多万人背井离乡,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为纪念爱尔兰大饥荒150周年,1997年爱尔兰人在首都都柏林兴修了一系列逃荒者的雕像(如下图),图中痛苦的逃荒者无声地叙述者爱尔兰人曾经的悲惨经历。据此,回答下列题。 1.爱尔兰绿树成荫,其“树”最可能是() A. 热带雨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温带草原 2.爱尔兰从1845年起的移民潮,其原因是() A. 战争因素 B. 文化因素 C. 自然灾害 D. 政治因素 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中,影响家庭中第一批流动人口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家庭因素

4.目前,我国家庭人口迁居的主要方向是( ) ①由城市迁居到郊区 ②由西部地区迁居到东部地区 ③由平原地区迁居到山区 ④由农村地区迁居到城市地区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煤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D.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6.“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C.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读某市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下列各题。 7.关于该市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B. 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 迁入人口不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 D. 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人口迁移学案-定稿汇编

班级: 姓名: 高一地理学案 使用时间:2013年4月7日 编辑人:赵悦立 【学习目标】 1.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认识人口移动动因和效应,对人口移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重点难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考情播报】 人口迁移是人口部分的一个热点考点,常与工业转移、西部开发等热点问题和时事背景相联系,以综合题形式呈现。 【学习内容】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结构预习】 1.阅读教材回答人口增长有哪两种主要方式?对世界人口增长有何影响? 2.阅读教材回答什么是人口迁移? 3.阅读教材回答人口迁移可分为那些类型?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人口迁移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规律总结】如何判断人口迁移? 1、右图是“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图”读图完成 问题并分析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 (1)图中甲、乙、丙表示三个不同的区域。 (2)图中属于人口迁移的箭头是和,原因是。(3)图中不属于人口迁移的箭头是和,原因是。规律一:当人口的移动范围行政区域界线,就属于人口迁移,而位于行政区域内则不属于人口迁移。 2、我班同学计划暑假到北京旅游,属于人口迁移吗? 规律二:。 3、我班学生高中毕业考取北大并定居北京,属于人口迁移吗? 规律三:。 【典例导航】 1、下列现象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1西部开发,人口西迁 ○2江西人到上海购物 ○3农村人到城市务工 ○4游牧名族的迁徙 ○5知情开发东北北大荒 ○6发达国家逆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 ○7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间的流动 ○815世纪欧洲殖民者贩卖非洲黑人奴隶到美洲 ○9为方便在四中就读,你将户口从五原迁到临河 【合作探究】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意义 1、读教材第16页“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填写下列表格,探究近现代人口迁移特点。 迁出地迁入地迁移的原因 美洲、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地理大发现,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的扩张,开发新大陆 非洲欧洲殖民者罪恶的奴隶贸易 东南亚、美国西部 自然灾害、战争、生活贫困需要到海外谋生印度非洲、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举例说明”是行为动词,属于应用层次认知水平,对学生要求中等。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人口迁移,了解和掌握人口的迁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举例”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2.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的重点内容,在人文地理,甚至整个必修地理教学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知识点的延伸,人口增长影响了人口的时空分布,而人口迁移改变了这种时空分布导致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合理性,同时也促使多种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人口迁移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又是产业活动的重要区位条件。所以这节内容在整个地理必修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通过联系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科学的认识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学情分析 (1)授课班级学生为B层次,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成绩和理解能力均有所提高,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简单地解释一些地理事物及现象。通过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人口相关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活动。

高三第一轮复习——人口迁移学案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 【高考考点】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考纲解读】 1、掌握人口迁移的含义和分类。 2、了解世界和我国的人口迁移。 3、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4、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差异,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人口的增长包括人口 增长和人口 增长。 2.概念: 的一种形式,指人们变更 的空间流动行为。 3.分类:(1)根据人口迁移的空间范围分为 和 。 (2)由 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特别提示] 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内,人口迁移情况不相同,有时是迁入区有时是迁出区,这是因为一个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是随时变化的。当本地或外地条件发生 变化时,人口的迁入或迁出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地域文化:是指在 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2.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1)世界文化 ①婚俗???? ? 初婚年龄偏低,会加快人口增长晚婚乃至不婚、不育,可以降低人口的出生率婚姻关系不稳定,离婚率的增高会降低出生率 ②宗教:一般不反对人口增殖,易形成较高的出生率。

(2)中国文化??? ?? 生育变化? ???? 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人口流动: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二、母题导引 例1、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4)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5)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6)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反思归纳: 1.人口迁移的条件: ; ; 。 2.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在于定居地的变更和时间限度两个方面。 例2 (独立思考完成,时间为5分钟) 闯关东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东北地区辽阔的土地便吸引了来自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移民。明、清时期,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尤以山东人居多。 “关东”原指山海关以东一带地区,泛指东北各省。明朝以后,人们把不顾官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作“闯关东”。19世纪中期,我国人口突破4亿大关,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开放长期封禁的东北山林、草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1987-1911年,东北地区人口由700多万猛增到1800多万,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5%。到1933年,该地区人口已达2910万,成为当时全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自古以来经济差距是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益省份之一,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除上述原因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也影响着人口迁移? 反思归纳: 《导与练》P87核心突破要点一 补充:1、中国人口迁移 (1)我国人口迁移的阶段,迁移方向及成因 分三个阶段,历史上,由黄河流域到长江和珠江流域,原因主要是北方战争、自然灾害;清朝到新中国成立为近代,从黄河流域到西北和东北,主要原因还是战争、自然灾害;建国

(完整版)1.2人口迁移导学案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迁移 (一)自主学习 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1.概念:人们处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之外,改变其的行为,即人口迁移。2.类型: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人口迁移和_____________人口迁移。 (一)国际人口迁移 1.新大陆发现前,人类的迁移活动主要集中在。 2.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如欧洲人向移民,_________黑人被欧洲殖民者贩运到美洲,亚洲的、、等国居民向国外迁移。 3.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几个特点: ①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即。 接受劳务输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和地区。 ②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③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④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欧洲由人口净区变为人口净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区变为净区;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是和。 (二)中国国内人口迁移 人们从一个地方迁往另一个地方,既受特定环境的、和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也受的支配,同时还与迁入地和迁出地之间的等因素有关。 A.乌干达亚裔居民迁往英国 B.印巴分治,穆斯林迁往巴基斯坦。

C. 美国老年人迁往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 D. 1755-1840年,清政府统一新疆后从内地调派近50万军民到新疆屯田, 掀起大规模屯垦戍边的热潮 E. 爱尔兰水灾、非洲撒哈拉干旱、图瓦卢和瑙鲁的举国搬迁 F. 男婚女嫁 G..改革开放后很多外省人到广东的深圳等地居住 H.史密斯先生因为要负责中国市场而长期住在中国 I. 很多大学毕业生甚至是高中生到海外留学 J.图瓦卢与海平面上升的抗争宣告失败,举国迁移新西兰 (二)引领激趣 通过播放“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三部电视剧片段,思考这三部电视剧分别体现了人口的什么现象。 (三)合作探究 从“闯关东”到“雁南飞”再到“民工潮” 材料一:闯关东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期,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山东地少人稠,是近代有名的灾害多发区。在清代,山东曾出现旱灾 233年次,涝灾 245年次,潮灾 45年次,各种自然灾害之严重超过全国其他各省。不仅天灾,人祸也接踵而至。咸丰年间,“鲁捻”、长枪会军、文贤教军等起义烈火烧得山东“大半糜烂”。在天灾和战乱的冲击下,山东人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于是逃荒农民“闯关东”成了主流。 19世纪中期,我国人口突破4亿大关,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开放长期封禁的东北山林、草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1897~1911年,东北地区人口由570多万猛增到1800多万,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5%。到1933年,该地区人口已迭2910万,成为当时全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雁南飞 自古以来经济差距是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益省份之一,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缝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探究一: 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 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材料三:民工潮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案例研究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案例研究 ——以上海市人口迁移为例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戴艳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即人口迁移。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城市,国际金融、贸易中心。至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347.46万人,户籍人口总数为1419.36万人。但在19世纪中期以前,上海还是个不起眼的小渔村。上海是如何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现代化的人口过千万的大都市的呢? 上海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近现代的人口迁移。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上海市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分析上海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探究人口迁移对上海市发展的影响。 一、解放前上海人口迁移(1843~1949年) 1、人口迁移的表现 1843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正式开埠。上海在开埠之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上海开埠时人口不足10万,开埠以后,人口迅猛增长,至1949年解放时,上海人口为520万。 1928年始,上海华界(租界以外的地区)开始有居民籍贯登记,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停止居民的籍贯登记。下图为1929~1936年上海市人口迁移情况示意图。 海人口增长除了自然增长外,更重要的是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2、人口迁移的特点 ①迁入人口中,以工商业者及小型个体业主为主,即多为经济活动人口。②流入上海市的以离上海近的江浙两省的人为最多,约占迁入总数的3/4(1949年上海市综合统计)。③出现大量来自海外的移民,主要有英、美、法、俄等国的移民。 3、人口迁移的原因 本阶段,由于上海开埠,使上海成为我国中外贸易中心,此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的吸引。上海开埠,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如政治、交通、资金、技术等有利的条件,而快速发展的经济、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生活条

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上海金融学院 20 13 ——20 14 学年第一学期 《人口社会学》课程代码:53220913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1 班姓名毛奕琳学号 2013137106 成绩_________ 答题纸 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影响研究 摘要:中国的人口迁移从古至今分为若干阶段,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改革,人口迁移活动日趋活跃,而伴随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城市化进程,人口迁移受到计划时代户籍制度和市场化的双重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在相当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体制的牵制,反而言之,大量人口的定向流动又反作用于经济上,两者呈相辅相成关系,所以人口迁移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关键词:历史诱因;城市向心力;时代性特征;经济主导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就中国而言,从古至今的人口迁移时常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动荡,其规模也大小不一。 一、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研究 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通常受到地理环境、战乱和政策的影响,可以大致地分为三个关键性的时期,从这三个时期可以大致观察出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第一阶段,公元前221年前的人口迁移,是一种低水平的生存型迁移。根据历史的推测,秦国建立之前的时期,黄河流域的气候最适宜人类的生存和繁殖,黄河中下游平原的自然资源养育了当时中国的很大一批人口,然而众所周知,由于当时的地理知识有限,缺乏人口迁移的诱因,人口迁移的速度相当缓慢。 第二阶段,公元前221-公元1376年(秦朝至元末)的人口迁移,是一种强制型和自发型相结合的人口迁移。东汉末年分三国,这一时期正是转乱纷飞的高峰时期,密度大、时间长的战争从而导致了人口迁移在当时十分集中。“安史之乱”、“靖康之变”都是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迁移的关键导火索。以北宋末年为转折点的

导学案1.3人口迁移

课题:1.3人口迁移课型:新授课 设计人:祁冬人审核人:高一地理组使用时间: _______________ 编号:131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 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通过分析相关材料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时代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4.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5.通过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的影响,培养社会调查和 分析探究的能力。 【自主预习】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指人们① ______ 的空间流动行为。 2.分类(1)国际迁移 概念: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② ________ 的现象。形式:③ ________ ;外籍工人流动;④_______ 定居。 (2) 国内迁移 概念: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⑤ __________ 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形式:国家 有组织的迁移、⑥__________ 。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⑦ _______ 、土壤、⑧____________ 、地形、⑨_________ 。 2.经济因素(1)影响人口迁入率、⑩____________ a.经济发达地区:他高。b.经济 落后地区:人口迁入率低。 ⑵ 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社会经济的发展封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______ 的大规模开发,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3.政治因素:经济政策、__________ 、战争等都会引起人口迁移。 4.社会文化因素:|魁、家庭婚姻、刚等,也会引起人口迁移。 【预习交流】 什么是人口迁移?它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 为什么说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合作探究】 探究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互动探究]1.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划关系图(A、B C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地区),图中的人口流动哪些属于人口迁移?哪些不属于人口迁移? 2.目前出国留学成为一种时尚,从1978年到2010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62万,出国留学人数年平均增长25.8%,出国留学规模扩大了267倍。出国留学属于人口迁移吗? 为什么?

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 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 一、选择题 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回答1~2题。 1.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民工流动 B.水利工程建设 C.道路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 2.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判断,人口迁移是向两侧迁出,迁出的地区正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的地区,所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水利工程的建设。第2题,从图中不能看出迁移人口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从箭头指向看,人口移动距离以短距离迁移居多。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靠两侧就近安置。 下图是“东北和广东的GDP和20~39岁常住人口占全国比例曲线图”。据图回答3~4题。 3.关于东北和广东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广东省青壮年比例会增大,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会上升

B.受人口迁移的影响,东北青少年儿童比例会增大,东北的人口增长率会上升 C.刺激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 D.刺激东北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4.两地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大量迁入广东,促进广东经济高速发展 B.2006年20~39岁人口的过度增长使广东GDP占全国比重下降C.只有使20~39岁人口比例上升才能使东北GDP占全国比重转为上升趋势 D.东北人口的这种变化会制约东北的经济发展 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广东经济增长快,就业机会多,对外吸引力大,广东省青壮年比例会增大,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会上升;东北经济下滑,人口外迁现象突出,青少年儿童比例会下降,人口增长率会下降;影响人口模式变化的是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并不会刺激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也不会刺激东北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第4题,广东经济发展快速,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广东,据图分析人口大量迁入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 人口迁移 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湘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a面,本节的人口迁移即人口机械增长是引起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本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第二部分讲述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②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③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④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②通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③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分类;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 运用举例、分析法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运用讲练结合法,将课本图像与本课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学习人口迁移的分类。运用记者采访、趣味故事、典型例题法,让学生讨论探究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五、教学用具 投影仪,课本插图,课堂练习等投影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播放录像,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我国“民工潮”和“春运”的画面,人口的大量移动。 承转过渡:这些人的移动是人口流动,还是人口迁移呢?什么是人口迁移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6正文第二段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第二阶段:出示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引导、组织学生思考。 ①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人口自然增长是人口变动的一个方面,人口迁移是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②教师展示问题: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哪几类呢? 在学生讨论、回答基础上,教师归纳。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导学案2018.12)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人口迁移 撰稿人:朱学芹审稿人:王龙日期:2018.12.04 [重点、难点] 1.人口迁移的特点。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互动探究】 一.人口迁移与流动: 1、概念:(1)人口迁移——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_________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人口流动:概念: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________离开原居住地,而不_______的人口移动现象。形式:外籍劳工、民工流等。 探究一:下列人口移动中属于人口迁移还是流动? 1、15世纪欧洲殖民者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 2、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中的“民工潮” 3、大批农民赴科威特等国务工 【知识总结】 迁移要素:A、空间位移(行政区变化);B定居地的变更;C、时间限度(较长,大约1年以上) 2、人口迁移分类:(1)分_______和______人口迁移。 (2)世界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 ①读教材P8-9文字及图,填下表)

我国古代,由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人们难以维持安居乐业,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迁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例如,20世纪50年代,为了迅速改变新疆经济的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国家有组织的移民边疆建设事业的各类人员总数达百万之众。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加,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农民进城打工,形成“民工潮”现象,这一现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具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讲义测试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01、预习准备区 精心准备夯实基础 一、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01定居地的行为,被称为人口迁移。 变其□ 2.新大陆发现引起的人口迁移 02美洲;非洲人→□03美洲;亚洲的中国人、印度人和日本人向国外迁移。欧洲人→□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 (1)迁移方向与之前的比较 04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05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欧洲由人口□ 06北美洲和大洋洲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 (2)特点

07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08增加,持续时间□09□ 10专业人才移民。 长;发展中国家□ 二、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国内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目的:开发□01内地和边疆。 (2)主要人群:□02技术人员、退伍军人、干部和知识青年等。 (3)迁移目的地:□03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 2.改革开放后的国内人口迁移 04频繁,迁移规模加大;以向城镇迁移、向□05东部迁移为主。 人口流动□ 1.判断正误。 (1)长时间外出旅游属于人口迁移。(×) (2)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 2.目前,国际劳务输出的主要方向为() A.西亚→南亚 B.亚洲→北美 C.非洲→亚洲 D.欧洲→拉丁美洲 答案 B 解析目前,国际劳务输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入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提示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课后篇巩固提升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人口迁移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行政区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读下图,完成1~2题。 1.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a1→a2 B.a1→b1 C.b1→b2 D.c1→c2 2.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 ) A.a1→a2、a1→b1 B.a1→b1、b1→b2 C.a1→a2、b1→b2、c1→c2 D.c1→c2、a1→c1 1题,国际人口迁移指跨越国界的人口迁移。A、B、C表示不同的国家,结合图示可知a1→b1、a1→c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故选B项。第2题,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农村向城市迁移。根据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判断a1→a2、b1→b2、c1→c2属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故选C项。 2.C 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姓重要发源地。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姓氏可以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得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理解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据此完成3~4题。 3.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因素 B.政治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教育 4.我国近30多年来,下列省区中姓氏越来越复杂的是( ) A.甘肃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广东省

3题,在历史上,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吸引甘肃李姓人向此迁移。第4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因此吸引外省人口向广东迁移,故广东省的姓氏变得越来越复杂。 4.D 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深圳户籍人口中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省的( ) A.生态移民较多 B.人才素质高 C.自然资源短缺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6.我国目前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 A.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B.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C.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D.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 5题,四川省人口数量多、增长快,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地流向东部沿海的大城市,以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第6题,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促进了区域之间的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动,从而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6.A 7.下图示意美国本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其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 ) ①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②因南北战争引起的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原因主要是美国西部、南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发展了新兴工业;人口从美国本土东北部迁出,与东北部工业区吸引无关;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口迁移无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