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霍乱的中医辨证论治

霍乱的中医辨证论治

霍乱的中医辨证论治
霍乱的中医辨证论治

班级

2009级仲景班 姓名

黎 鹤 蕾 学号

2009110111 中医在霍乱的辨证论治及预防的优势

中医在霍乱的辨证论治及预防的优势

黎鹤蕾河南中医学院河南省郑州市450008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中医在霍乱的辨证论治及预防方面的优势。对中医对霍乱的病名发展的的认识做了介绍,着重霍乱的分期及临床辨证分型和证治,从王孟英的著作中总结了霍乱的预防方法。

关键词:霍乱;辨证论治;分期;预防。

霍乱(cholera)是指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酸碱失衡、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霍乱自古以来即在印度恒河三角洲呈地方性流行,1817~1923年百余年间发生过六次世界大流行。于1883年第五次大流行中,Koch从埃及患者粪便中首次发现了霍乱弧菌。1905年Cot-schlich在埃及西奈半岛el-tor检疫站从麦加朝圣者尸体分离出类似霍乱弧菌菌株,命名为el-tor弧菌,后将el-tor弧菌所致疾病称为副霍乱。由于两种弧菌的形态和血清学特性基本一样,临床表现及防治也完全相同,故1962年5月第十五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将两者所致的疾病统称为霍乱。1820年该病传入我国,解放前每次世界大流行均波及我国,曾引起上百次大小流行。

中医的霍乱是以卒然发作上吐下泻、腹痛或不痛为特征的病证。以其病势急而变化快,挥霍之间便致撩乱,因而得名。

关于霍乱的病名考证,“霍乱”本为中医病名,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该名称,后世医家对此多有论述,一般用其指以挥霍撩乱、吐泻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胃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甚至肠梗阻之类的急腹症(干霍乱)等。《黄帝内经》中就曾多次使用霍乱这一病名。如《灵枢·五乱》篇说:“乱于肠胃,则为霍乱”。《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土不及,民病飨泄霍乱”。《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汉书》说:“闽越夏月暑时,欧(呕)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

《伤寒论》对霍乱的症状和治疗都有比较系统的阐述,如“呕吐而利,此名霍乱”,运用了理中汤,五苓散等方,这些都说明,霍乱在汉代已是众所熟知的病名了。

对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学者们多遵从伍连德在《霍乱概论》中的论述,认为是从清嘉庆二十五年即1820年传入中国的。他是依据宋如林在重刊林森《痧

症全书》序中所言:“嘉庆庚辰(1820年)秋,人多吐泻之疾,次年辛巳更甚剧”。又云:“此症始自广东,今岁福建台湾,患者尤甚”。余云岫在《流行霍乱与中国旧医学》一文中考证,中国之有霍乱,约在1817年,由印度经陆地传入,此前虽有记载,皆不能确定为真正霍乱。对此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1817年的传入没造成特大流行,可从略。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1817年由印度源起造成世界大流行时,霍乱就传入了中国,故首次传入应从1817年算起。日本井村哮全也支持余云岫的观点。对于霍乱,我国似乎还有更早的记载,如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涂绅的《百代医宗》一书中记有“嘉靖甲子(1564年),人多患此疾,自脚心麻至膝上者,不胜其数,死者千万矣”。后世医生据此对霍乱有“麻脚瘟”的病名。医史学家陈邦贤认为,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记述霍乱的症状有吐利、腹痛、手足冷、烦躁、干呕、转筋等,似已认识此病。

霍乱传人我国后,一些医家发现其与中医古籍中所载“霍乱”不同,即对此展开研究,发明了吊脚痧、瘪螺痧、伏阴、时疫霍乱等病名;后来,越来越多的中医,逐渐接受西医学中霍乱病名及其内涵,“霍乱”这一古老的中医病名,被赋予新的含义,并被沿用至今,成为一种法定的烈性传染病病名。

1. 吊脚痧与霍乱转筋

吊脚痧之名较早见于王孟英作于1838年的《霍乱论》(《陈修园医书》中又称该书为《霍乱转筋附绞肠吊脚痧证》),书首诸葛序中称:“如近行时疫,俗有称为吊脚痧一证,古书未载,举世谓为奇病,纷纷影射,夭札实多。赖先生大声疾呼,日此即霍乱转筋之候也。”可见,在《霍乱论》成书之前,民间已有“吊脚痧”的俗称。

另徐子默所作《吊脚痧方论》,则直接以“吊脚痧”作为书名。该书初刊年不详,据书后“跋”考证,成书当不晚于1839年。作者认为自道光辛巳年(1821)流行猖獗的疫病,与古代医书中所论的“霍乱”不同,而用吊脚痧之名与之相区别。该书描述吊脚痧症状为:“或吐或泻,或吐泻并作,有腹痛者亦有不痛者。吐泻数次后,即两腿抽搐,或手足并皆弯挛,痛愈甚,抽亦愈甚,顷刻肌肉尽削,渐觉气短声嘶,眼窠落陷,渴欲饮冷,周身冷汗如冰,六脉渐无,或半日即死,或夕发旦死,旦发夕死,甚至行路之人,忽然跌倒,或侍疾问病之人,传染先死。”从徐氏所描述症状来看,此吊脚痧即为霍乱弧菌所致之霍乱。他认为吊脚痧病起

三阴,“阴寒直中三阴,故吊脚者多,吊手者少”,并创温经通阳之法,改用温经通阳之药治疗,“治之未有不生者”。另一方面,徐氏对吊脚痧危重症来不及抢救,已有一些认识:“若待六脉全无,冷汗频出,虽欲挽回无及也。”

2.麻脚痧

麻脚痧之名,见于吴师机《理瀹骈文》(1864)。吴氏认为:“麻脚痧即吊脚痧。吐泻,厥逆,转筋,冷汗,脉微,顷刻人瘦目陷,危症也。治法与霍乱不同。”并进一步对麻脚痧与古籍中之“霍乱”作比较。吴氏创阴痧救急膏用治麻脚痧。麻脚痧,在《随息居霍乱论》等书中,又称脚麻痧。

3.瘪螺痧

瘪螺痧之名,较早见于莫枚士《研经言》(1871)“瘪螺痧辨”一节:“光绪纪元之十一年夏秋,有疫盛于大江之南,其症恶寒、四逆、头疼、体酸、短气、汗出,或吐泻,湖中死者日数十人。人以其指头之肌之陷也,谓之日瘪螺痧;又以其半日辄死也,亦日六时痧、日子午痧。嗣后间数岁或一岁辄复行,至今十年未已。”从其描述情况来看,此处“瘪螺痧”当是霍乱。但莫枚士认为瘪螺痧一名不太妥。莫氏认为:“每见虚弱人手浸冷水久,或猝遇大冰雪,皆令螺瘪,何独为痧异?其痧而死也,死于汗,死于泻,非死于瘪螺。不死于瘪螺,即不言瘪螺也可。”他认为此次流行之疫,即夏月中寒。后世一些医家也认为以瘪螺痧名霍乱不甚妥当,如:“俗传所谓瘪螺痧,乃霍乱中之一证耳。何痧之有?盖汗为心液,外泄过多,阳气暴散,故手指螺纹必凹也。虽救急回阳,尚恐不及。安能妄名为痧,再服辛香燥烈之品,徒令其亡阳暴脱

4.伏阴

1888年,田宗汉作《伏阴论》。田宗汉,字云槎一字瀛峤。湖北汉川人。田氏认为“治病必先正名,则立方有准,头头是道”;“必先辨名,识得病名。而后可以究病因,察病状。则立方用药,自有把柄虽千变万化,却有一定不移之法”。他有感于1870年及1888年所目击的两次疫病流行,与古代医籍所记载的“霍乱”不同,遂潜心研究疫病,立“伏阴”之名,认为伏阴之总脉症为:“先利而后呕,脉微欲绝,甚则脉伏。作者在“伏阴霍乱辨”一节写到:“伏阴一症,古书鲜见,而近代病此最多。因其呕利转筋有类霍乱,故世以霍乱称之。”但伏阴与“霍乱”是不同的,田氏明确指出,“霍乱”之为病,“则心腹绞痛,呕利并作,内乱极而

之外,则为转筋疼痛”;而伏阴之为病,则“先利而后呕,并无腹痛,较霍乱之卒然心腹绞痛,呕吐而利者有间

5.脱疫

脱疫之名,见于徐相宸所作《注意脱疫(即霍乱)》(1925)一文和《徐氏霍乱论》(1938,又称《脱疫证治》)中。徐氏指出:“霍乱之病,上吐下泻,有开无关,有出无人,血肉之躯,终至于脱而有已,定名脱疫,不亦宜乎?”Ⅲ1用脱疫之名指“夏秋之交,一起即上吐下泻,肢冷脉伏,冷汗自出”之疫病旧¨。徐氏认为,定名脱疫,是从“霍乱之结果,必死于脱”这一角度考虑,也可以以此“促人注意其结果,而莫之敢忽”,较霍乱之名为妥。张锡纯认为脱疫之名仅可指霍乱危重时的一种证候,即“其吐泻已极、奄奄一息将脱者是也”

6.时行霍乱与时疫霍乱

时行霍乱之名,较早见于陆以湄《冷庐医话》中所引田晋元的《时行霍乱指迷辨正》,即指霍乱转筋、吊脚痧等。王孟英《随息居霍乱论》中亦出现,与寻常霍乱相对而言。时疫霍乱之名,也散见于一些医书中。张生甫的《医学达变》(1924)中用该名词区分寻常“霍乱”。顾省臣《时疫霍乱吐泻论》(1927)亦多用此名,如:时疫霍乱盛行,朝发夕毙,城中三月至九月,已毙数千人,诚浩劫也。”《医学平议》中,尚有“疫霍乱”之名。

7.霍乱

王孟英1838年的《霍乱论》和1862年经过重订的《随息居霍乱论》二书,都直接以“霍乱”名,但后世许多医家认为王氏并未分清楚当时的流行性霍乱与古代“霍乱”的区别。1888年,江苏苏北里下河地区霍乱流行,当地中医积极救治疫病患者。随后又著书立说,总结探讨霍乱证治,著成《霍乱辨证》一书。

由此可见夕之霍乱与今之霍乱有很大的不同。昔之霍乱,非寒邪直中即是暑湿伤中而引起人身正气的自我护卫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今之霍乱,由内吸入疫疠之毒,犯胃则呕,穿肠则泻,由肺转心,逼迫心跳等易出现危证。

中医认为霍乱的病因不外感受时邪和饮食不慎两个方面,《丹溪心法》:“内有所积,外有所感,致成吐泻。”感受时邪包括:夏秋之际,暑湿蒸腾,调摄失职则易感受湿秽浊疫疠之气,或因贪凉露宿,寒湿内侵,客邪秽气,郁遏中焦,

均能使脾胃受伤,运化失常,气机不利,升降失司,清浊相干,乱于肠胃,上吐下泻。或由饮食不慎,误进腐馊变质之物,或贪凉受冷,恣食生冷瓜果,暴饮暴食,最能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清浊混淆而成霍乱。

但是由于患者体质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表现,若患者中阳不足,脾不健运,或重感寒湿,或贪凉饮冷,则病从寒化而成湿霍乱;或患者素体阳盛,或平素湿热内蕴,复感时令热邪,以及喜食辛辣醇厚之物,病从热化而成热霍乱。若内外合邪,中焦气机壅塞,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腹中绞痛,烦躁闷乱,甚者四肢厥冷等,是为干霍乱。

霍乱的辨证要点

1.辨寒湿与湿热:若中阳素亏,脾运不健,或重感寒湿,或畏热贪凉,过食生冷瓜果,则病从寒化而成为寒霍乱。表现为暴起呕吐清水或如米泔,泻下清稀便或如米泔,腹冷痛或不痛,小便稍黄或清,口不渴,或肢倦畏寒,苔白腻,脉缓细。

若患者素体阳盛,或湿热内蕴,或长途烈日冒暑远行,复感时令热邪,以及过食辛辣醇酒厚味等食物,湿热自内而生,则病从热化而成为热霍乱。表现为吐泻骤作,呕吐酸腐热臭,泻下黄水或有泡沫,腹痛如绞势急,小便黄赤,口渴,发热烦躁,苔黄腻,脉数。

2.辨干霍乱:如于夏秋霍乱流行季节,忽然见满腹绞痛,欲吐泻而不得,迅速出现肢冷脉伏,内闭外脱的危笃证候者,为干霍乱。个别患者,由于一时性的脾胃失和,偶见欲吐不吐,欲泻不泻,但并非腹痛如绞者,不属干霍乱。

霍乱的分型及施治

(1):寒霍乱

症状:轻者吐泻清稀,胸闷脘痞,四肢清冷,舌苔白腻,脉濡弱。重者吐泻不止,面色苍白,g9匡凹陷,汗出肢冷,筋脉挛急,舌校、苔白,脉沉细。

治法;轻者敬寒焊湿,芳香化浊。重者回阳固脱,补阳益阴。

方药:轻者用藿香正气散加减,如寒伤中阳,四肢清冷,吐泻频作,可用理中汤。藿香10克、佩兰10克、紫苏1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半夏lO克、川朴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白术10克、木香10克、甘草6克。

重者:温补脾肾,回阳救逆。方药:熟附子10克、党参15克、炮姜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

(2)热霍乱:

症状:吐泻势如喷注,泻下如米泔汁,臭秽难闻,烦热口渴。脘闷腹痛,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辟秽泄浊。

方药:燃照汤

蚕砂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淡豆卷10克、薏苡仁30克、半夏10克、川朴l0克、木瓜10克、吴萸10克、滑石(先煎)30克、甘草6克、淡竹叶10克、通草10克。

(3)干霍乱:

症状:腹中绞痛,烦躁闷乱,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面青肢冷,脉沉。

治法:辟秽泄浊,利气宣壅。

方药:可用玉枢丹、飞龙夺命丹、行军散等

川朴10克、良姜10克、元明粉6克(冲服)、大黄10克、槟榔10克、枳实10克、木香10克、藿香10克、半夏10克。

霍乱的病程

潜伏期约为1~3天,短者数小时,长者5~6天。典型患者多急骤起病,少数病例病前1~2天有头昏、倦怠、腹胀及轻度腹泻等前驱症状。病程通常分为三期。(一)泻吐期多数病人无前驱症状,突然发生剧烈腹泻,继之呕吐,少数先吐后泻,多无腹痛,亦无里急后重,少数有轻度腹痛,个别有阵发性腹部绞痛。腹泻每日10余次至数10次,甚至大便从肛门直流而出,难以计数。大便初为黄色稀便,迅速变为“米泔水”样或无色透明水样,少数重症患者可有洗肉水样便。呕吐一般为喷射性、连续性,呕吐物初为胃内食物残渣,继之呈“米泔水”样或清水样。一般无发热,或低热,共持续数小时或1~2天进入脱水期。

(二)脱水期由于剧烈吐泻,病人迅速呈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轻度脱水仅有皮肤和口舌干燥,眼窝稍陷,神志无改变。重度脱水则出现“霍乱面容”,眼眶

下陷,两颊深凹,口唇干燥,神志淡漠甚至不清。皮肤皱缩湿冷,弹性消失;手指干瘪似洗衣妇,腹凹陷如舟。当大量钠盐丢失体内硷储备下降时,可引起肌肉痛性痉挛,以腓肠肌、腹直肌最为突出。钾盐大量丧失时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减低,反射消失,腹胀臌肠,心律不齐等。脱水严重者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脉搏细速或不能触及,血压下降,心音低弱,呼吸浅促,尿量减少或无尿,血尿素氮升高,出现明显尿毒症和酸中毒。

(三)反应恢复期患者脱水纠正后,大多数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约三分之一患者因循环改善残存于肠腔的毒素被吸收,又出现发热反应,体温约38~39℃,持续1~3天自行消退。

整个病程平均3~7天,也有长达10余天者。

从霍乱的分期谈中医辨证论治

(一)泻吐期:

1、暑热证:

(1)主证:吐泻骤作,吐物有腐臭,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小便短赤,舌苔黄糙,脉象滑数。

(2)治法:清热避秽法,方用《霍乱论》黄芩定乱汤加减。

(3)处方:黄芩15克,黄连9~15克,蒲公英30克,姜半夏9克,吴萸3克,滑石30克。

(4)加减法:转筋者加木瓜12克,白芍15克,口渴重去姜半夏加天花粉15 克。

(5)成药:玉枢丹(紫金片),有呕吐者先服此丹1.5克,服后呕吐稍止,再服汤药。

2、暑湿证:

(1)主证:突然泻吐,胸脘痞闷,渴不欲饮或喜热饮,体倦思睡,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2)治法:芳香化浊,温运中阳法,方用霍香正气散加减。

(3)处方:霍香12克,姜半夏9克,陈皮9皮,茯芩9克,厚朴1克,黄连6~9克,吴萸3克。

(4)成药:霍香正气水(丸),每次2瓶(6克)日报2至3次。

(二)脱水虚脱期:

1、气阴两虚证:

(1)主证:吐泻较剧,气阴两务,皮肤潮红,干瘪微汗,身热口渴,腿腹抽筋,腹胀尿闭,脉象细数,舌质淡红、苔黄或白且燥。

(2)治法:气阴双补、扶正驱邪法。方用生脉散加减或急救回阳汤。

(3)处方:党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黄连6克(马尾连18克),白芍15克,灸甘草10克。

2、心阳衰竭证(亡阳型):

(1)主证:面色苍白,眼窝凹陷,声音嘶哑,形寒肢冷,冷汗淋漓,手足螺瘪,筋脉痉挛,脉象沉细,舌苔白腻。

(2)治法:以温运中阳,活血祛淤法。方用《伤寒论》附子理中汤中减。(3)处方:党参30克,附子15克,干姜15克,甘草15克,焦白术15克,葱白三根,黄连9克,桂枝9克。加减法:紫绀重,加当归15克,川芎9克。(三)反应期及恢复期:

1、主证:乏力倦怠、胃纳不佳,精神不爽,午后微热,舌质偏红,苔薄黄糙,脉细。

2、治法:以清热扶正法。可用《温热经纬》清暑益气汤加减。

3、处方:太子参12克,麦冬9克,竹叶9克,石斛9克,乌梅9克,荷叶12克,西瓜皮二块。

4、加减:热重,加生石膏30克。小便不利加茯芩9克,食饮不振,加焦三仙30克。

中医对霍乱的预防

一、对环境和饮水的要求

王世雄《随息居霍乱论》提出疫病以预防为主,“守险”为上策,多途径的预防措施和方法,特别是他重视环境卫生,强调要慎起居、节饮食以保持体内正气旺盛,发挥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对后世预防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王氏留心察勘,认识到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的发病原因主要由于水源不洁,孳生臭毒秽气之故,即提出平时要注意环境、饮水卫生,把疏通河道、净洁水源列为“守险”上策,尤其是人口密集处更须注意和重视。他认为江浙地区“人烟

繁萃,地气愈热,室庐稠密,秽气愈甚,附郭之河,藏垢纳污,水皆恶浊不堪”,故“霍乱臭毒番痧诸证盛行。”提出“必湖池广而水清,井泉多而甘洌,可藉以消弭几分,否则必成燎原之势。提倡“疏浚河道,毋使积污,或广凿井泉,毋使饮浊。”同时指出,可以用药物来净化水液。如将白矾、雄精置井中,解水毒;将降香、石菖蒲投缸内,去秽解浊。并提出尽快“敛埋暴露,扫除秽恶。”这与现代防疫的尸体、粪便处理方法相当吻合。古代医家的丰富经验值得学习和发扬。

二、对居住和饮食的要求

王氏提出“住房不论大小,必要开爽通气,扫除洁净。设不得已而居市廛渊隘之区,亦可以人工斡旋几分,稍留余地,以为活路。”同时,如果居室潮湿、天时雨湿,室中宜焚大黄、茵陈之类,或以艾搓为绳燃之,可以解秽避患。这种药物薰蒸消毒法,亦有一定科学性。

王氏主张节制饮食,保护脾胃运化功能,发挥人的抗病能力

三、对药物防治的要求

王氏非常重视用药食物预防。尝谓无论老少强弱,虚实寒热,以枇杷叶代茗,可杜一切外感时邪;用川椒研末,时涂鼻孔,则秽气不吸入矣;如觉稍吸秽恶,即服玉枢丹数分。

综上所述,中医在霍乱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我们应努力传承和加以发掘。

参考文献

[1]范行准.中国医学史略[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245.

[2]陈胜昆.中国疾病史[M].台北:自然科学文化事业公司,1981:31.

[3]王孟英.霍乱论[M].刻本.浙杭湖塾长胜纸行,1839(清道光十九年):1.【4]徐子默.吊脚痧方论[M].1933年重庆求新印刷厂铅印本.

[5]陆以满.冷庐医话考注[M].朱伟常,考注.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3:151.

[6]蒋希曾.岭南三急症医方辨论[M].刊本.瑞元堂藏板,光绪间:12.

[7]赵晴初.广辑存存斋医话稿[M]//陆拯.近代中医珍本集:医

话分册.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21.

[8]许起.谢继康菇[M]//张年顺.中医综合类名著集成.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8:3.

[9】王盂英.随息居霍乱论[M]//中国医学大成:第十七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3,7.

[10]俞成甫.急救时症经验良方[M].刻本.松江:仿古山庄藏版,1886(清光绪十二年丙戌):1,2.

[11]吴师机.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M]//张年顺.中医综合类名著集成.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1107.

[12]莫枚士.研经言[M]//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第九册.樊正伦,主校.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557.

[13】朱月桥.赵海仙霍乱麻痧辨证按[M]∥中医杂志汇选一至四期:上册.1924:66.

[14]朱洪溪.徐兆荚序[M]∥霍乱新书霍乱论摘要.南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1.

[15]葛荫春.瘪螺痧之治疗[J].医学杂志,1922,(5):22.

[16]恽铁樵.霍乱新论[M]//铁樵函授医学讲义二十种:第十二种.铅印本.1933:4.

[17]田宗汉.伏阴论[M]//中国医学大成:第十六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l,3—4.

[18]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下册[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9]王德宣.温病正宗[M]//陆拯.近代中医珍本集:温病分册.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13.

[20]徐相宸.注意脱疫(即霍乱)[J].绍兴医药月报,1925,2(9):

霍乱的传播途径

篇一:霍乱传染病防治知识 霍乱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 病,发病急、传播快,是亚洲、非洲大部分地区腹泻的主要原因,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属于甲类传染病。典型患者由于剧烈的腹泻和呕吐,可引起脱水、肌肉痉挛,严重者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一般以轻症多见,带菌者亦较多,但重症及典型患者治疗不及时常易死亡。 一、病原学 霍乱的病原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霍乱弧菌是一种能运动的弯曲呈弧型的格兰阴性菌。根据细胞壁表面抗原成分,该病原菌被分成139个血清群,其中仅01与0139可引起霍乱流行。o1 和 o139 群霍乱弧菌的形态、染色、培养和生化特性大致相同,自病人新分离的霍乱弧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稍弯曲的杆菌,无芽胞,菌体两端钝圆或稍平,一般长1.5~2.0 微米,宽 0.3~0.4 微米。菌体单端有一根鞭毛,长可达菌体长度的 4~5 倍,运动极为活泼。 o1 群霍乱弧菌无荚膜。 o139 群霍乱弧菌有一层薄的荚膜。霍乱弧菌的营养要求简单,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属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为 16~42 ℃,培养温度以 37 ℃最为适宜。可繁殖的酸碱度( ph )为 6.0~9.2 ,适宜的 ph 为 7.2~7.4 。o1 群霍乱弧菌又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两个生物型, o1 群霍乱弧菌依菌体抗原的不同分成小 川 (ogawa) 、稻叶 (inaba) 和彦岛 (hikojima) 三个血清型,三型均含有相同的群特异性抗原a 。此外,小川型另含有 b 抗原因子和少量 c 抗原因子,稻叶型含有 c 抗原因子,彦岛型含有较大量的 b 、 c 抗原因子。 o139 群霍乱弧菌不再分血清型,但与 o22 、 o155 霍乱弧菌和 o1 群霍乱弧菌粗糙型有交叉抗原。埃尔托霍乱弧菌可分为流行株和非流行株,流行株可引起霍乱的流行和暴发,非流行株一般不致病或仅引起散发腹泻病例。 霍乱弧菌对干燥、加热和消毒剂均敏感。一般煮沸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其中轻型和 隐性感染者由于病情轻不易确诊,因而不能及时隔离和治疗,在疾病传播上起着重要作用。 2.传播途径霍乱是胃肠道传染病,病人及带菌者的粪 便和排泄物污染水源和食物后可引起传播。其次,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亦起传播作用。近年来发现不论埃尔托生物型或0139霍乱弧菌,均能通过污染鱼、虾等水产品引起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霍乱弧菌普遍易感,本病隐性感 染较多,而有临床症状的显性感染则较少。病后可获一定免疫力。能产生抗菌抗体和抗肠毒素抗体,但亦有再感染的报告。 4.流行季节与地区在我国霍乱流行季节为夏秋季,以 5.流行特征霍乱在人群中流行已达两个世纪。自1817年以来,霍乱曾发生七次世界性 大流行。1883年第五次大流行是,koch从病人粪便中发现霍乱弧菌方明确本病病 原。目前认为第六次大流行或许包括第五次大流行,与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有关。 1961年以来的第七次世界大流行,则以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为主。1992年在印 度、孟加拉等地发生霍乱爆发流行,现已证实是由非01群的一个新血清型0139霍乱弧菌所引起。 自从1820年霍乱传入我国后,每次世界性大流行均波 0139霍乱的流行特点病例无家庭聚集性,发病以成人为主(74%),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经水和食物传播,islam 认为0139霍乱弧菌在水中存活时间较01群霍乱弧菌长,0139是首次发现的新流行株,人群普遍易感。在霍乱地方性流行区人群或对01群霍乱弧菌有免疫力者,也不能保护免受0139的感染。现有的霍乱菌苗不能期望对新流行株(0139)有任何保护作用。

中医辨证论治之舌诊

中医辩舌 舌尖,传统中医来说就是上焦的心和肺。按照舌尖部位准确来说,可以代表我们的头脑部。在中医学之中,脑是络属于心的,是心的一个附属器官,脑为奇恒之腑。肾中之精,充骨生髓,沿督脉上行灌颅而为脑,所以“脑为髓之海”。脑主司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主司支配运动和感觉,是生命之枢机,李时珍称脑为元神之府。脑的功能正常则精神饱满、意识清楚、思维灵敏、记忆力强、语言清晰、情志正常。如果脑主精神活动的机能失常,就会出现思维、记忆、语言,以及情志等方面的异常。脑位于头颅之内,头为诸阳之会,最恶污浊之气所扰,所以面色以红黄隐隐,鲜明而有光泽为佳,眼神明亮有神,均是脑髓充足的表现。 在舌象上呢,舌尖应以鲜明圆滑为佳,不宜出现齿痕(齿痕为湿浊之气),不宜出现郁点、瘀斑,也不宜凹陷或高凸,这些都是病态改变,都有头脑(心)部的病变有关。头部的附属器官(如眼、耳、口、鼻、舌等)主管着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这些器官皆有经脉通于脑,所以这些器官的问题都可以从舌尖部位诊出。脑髓充盈,主感觉和运动的机能正常,则视物精明、听力正常、味觉嗅觉灵敏、感觉无碍、运动如常且轻劲多力。如果脑髓不足,或者脑部的其它病变,使脑的主感觉和运动的机能失常,都会出现视物不明,听觉失聪,味觉、嗅觉不灵,感觉障碍,运动不能,倦怠乏力。舌尖最常见的舌形的改变主要有三类,凹陷、高凸、平直。当然,实际并不只是这三类,这三类只是最常见的。我们来看舌尖凹陷。根据我们的望舌的一个原则“凹陷为虚,高凸为实”。这舌尖凹陷就是心和头脑部虚了,虚就是虚少不足的意思。是什么不足了呢。从传统辨证来说,就是心不足了。因为舌尖是主心的。如果舌质淡白多属于心的气血不足,或心阳不足。如果舌质红赤都属于心阴不足,或心火旺盛。更详细而准确一些的讲呢,或者是更细致的讲,就是脑髓空虚了。如果是一个小的凹陷,就会表现为精力下降、睡眠欠佳、头晕健忘、心悸怔忡等症状,这是万无一失的。舌尖高凸为心肝火旺,上冲头脑之象,会出现头项强痛、眩晕、双目干涩红赤、失眠惊悸等症。大凡舌尖高突总属于气机上越,心肝火旺之症。所以容易出现头目胀痛、心悸失眠之症。他与舌尖凹陷症状颇似,但是却有虚实本质的差别。临证不可不分。辨阴阳,别虚实,明寒热,晓病机,乃医家之首务。这些都可以从舌形上面准确的进行辨别。如果结合舌质、舌苔等细节的变化,诊断起来会更加方便,更加准确。 舌尖平直以头脑昏沉不清、健忘抑郁、反应迟钝、心悸耳鸣、脱发等为主要表现。舌尖平直的,加上两侧的边缘,很像一个方形的舌头,所以我们也可以管他叫方形舌,或者是方舌。这个舌尖平时有什么样的症状呢?他最常见的症状是头脑昏沉,以及脱发这些表现。

霍乱防治知识

霍乱防治知识 霍乱症状诊断治疗 概述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酸硷失衡、周围循环衰竭及急.肾功能衰竭。 霍乱自古以来即在印度恒河三角洲呈地方.流行,1817~1923年百余年间发生过六次世界大流行。于1883年第五次大流行中,koch从埃及患者粪便中首次发现了霍乱弧菌。1905年Cotschlich在埃及西奈半岛EL-Tor检疫站从麦加朝圣者尸体分离出类似霍乱弧菌菌株,命名为EL—Tor弧菌,后将EL-Tor弧菌所致疾病称为副霍乱。由于两种弧菌的形态和血清学特.基本一样,临床表现及防治也完全相同,故1962年5月第十五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将两者所致的疾病统称为霍乱。1820年该病传入我国,解放前每次世界大流行均波及我国,曾引起上百次大小流行,解放后几乎绝迹,但近年与国外交往频繁,极易从国外再度传入。 病原学 霍乱弧菌属于弧菌科弧菌属,依其生物学.状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菌体短小,稍弯曲,革兰染色阴.,无芽胞和荚膜,长约1.5~2.0μm,宽0.3-0.4μm。菌体尾端有鞭毛,运动极为活泼,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呈流星样一闪而过,粪涂片呈鱼群排列。在硷.(Ph8.0~9.0)蛋白胨培养基上易于生长。 霍乱弧菌具有耐热的菌体(O)抗原和不耐热的鞭毛(H)抗原。根据菌体O 抗原的不同可分为至少78个血清群,古典型和埃尔托型均属O-1群霍乱弧菌,国际检疫的传染.病原,以检出O―1群为准。菌体抗原有A、B、C三种成份。A为O―1群的特异抗原;据菌体抗原成份又可分为三种血清型,即稻叶型(Inaba,原型,含AC),小川型(Ogawa,异型,含AB)和彦岛型(Hikojima,中间型,含ABC)。 古典型弧菌在外环境中存活力很有限,但埃尔托型抵抗力较强。一般在未经处理的河水、海水和井水中,埃尔托型可存活1~3周甚至更长时间。两者对热、干燥、直射日光和一般消毒剂都很敏感,加热100℃1~2分钟或日光下暴晒1~2小时即死亡,2漂白粉、0.25过氧乙酸溶液和1:500000高锰酸钾数分钟便可

再谈痹症的临床辨证论治

《再谈痹症的临床辨证论治》 治疗痹证当以气血为纲,辨明痹痛之虚实。痹证之根源本乎湿,湿为主气,属阴邪,与风寒相合,易伤营卫,湿从热化,即耗散气阴。治痹最忌不分寒热虚实,一味滥施辛热香窜之品。故立方时多以黄芪为君药,鼓舞气机,气行则血行,病邪即无留着,脉络中气血流贯,何以凝塞为痛哉?大气一转,纵有留湿,亦可趋下从气化而解。益气驱邪,寓泻于补,相辅相成,可增强治疗方药之疗效。 益气通络法 风痹、血痹,具有以风湿为主的证候,形寒发热,肢体厥冷,麻木不仁,痛处多在腰髋臂腿大关节部位,运动功能受限、面色白,精神懈怠,音沉语懒,呼吸短气似喘,舌淡苔薄,六脉沉涩而细弱,此阳气不得发越以达于血脉,营卫循行失调。治宜扶助阳气,宣痹通络。方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生黄芪60g 川桂枝12g 炒白芍30g 秦艽20g 秦当归15g 寻骨风30g 老鹳草15g 鬼箭羽15g 青风藤30g 乌梢蛇12g 生姜3片大枣6枚 颈部强直疼痛加葛根30g,偏头痛加川芎15g蜂房30g辽细辛9g上肢关节挛急,加桑枝30g地龙12g。 温阳通络法 寒邪偏盛,发为痛痹,痛有定处而明显,遇冷更甚,周身经络酸楚,或腰背如坐水中,面色青紫,舌苔白嫩,脉弦紧。此寒邪阻络,治宜温散,俾获微汗而解。方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麻黄15g 黑附子15g 川芎12g 生苡仁60g 苦杏仁15g 炙甘草10g 辽细辛9g 上肉桂6g(后下)延胡索24g 羌活9g 独活30g 身热口渴,加生石膏30g;疼痛剧烈加川乌(先煎一小时)30g蜈蚣10条;肾经虚寒,腰背冷痛加熟地30g鹿角胶15g;气虚下肢乏力,加生黄芪30g怀牛膝15g。 搜风通络法 周痹,四肢游移作痛而无定处,夹瘀者,必口唇青紫,舌有瘀斑,脉沉弦。此证良由经络空虚,痹邪居以为宅,日久必恙根深痼。叶天士倡“久痛治络”之说,非迅疾飞走不能奏效,主张用搜剔虫药治疗。对长期久治不愈的痹证,吸取前贤用药经验,师其意加以变通,结合活血化瘀,使疼痛缓解,颇有良效。自拟方如下: 生黄芪60g 土茯苓60g 广地龙15g 土鳖虫12g 乌梢蛇15g 全蝎尾15g 炮山甲15g 金蜈蚣15条旱龟板20g 露蜂房30g 忍冬藤30g 鸡血藤30g 络石藤30g 威灵仙30g共研细面,每日早晚饭后各冲服一小勺。另服“大活络丸”每次一粒每日早晚各一次。 兼阴虚风动,手足抽搐作痛加羚羊角0.5g(吞服),桑枝12g白蒺藜30g;烦热口渴加石斛20g丹皮15g瓜蒌根20g;纳食少味加生谷芽30g麦冬15g;痹痛在上肢加川桂枝15g;痹痛在腰膝以下,加苍术15g黄柏15g川牛膝20g怀牛膝20g;肢体麻木加防己15g;浮肿加生白术30g赤小豆30g;发热加白薇15g鸭跖草15g;血沉快者加蒲公英30g等。临床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多应手而起沉疴。 活血通络法 骨痹(胸腰椎骨质增生或伴有下肢肌肉萎缩)常因风寒湿邪乘肾督之虚而入侵骨髓,或有压缩性骨折后遗症而引起长期痹痛,俯仰活动不利,两腿粗细不对称,步履痿弱无力,形体消瘦,精神困顿,脉沉迟、尺部尤涩,舌质淡苔薄白。此为命门阳气不充,寒湿内滞,以致身半以下气血瘀阻而成挛痹,倘久延不治,筋骨将萎废不用。亟宜重剂益气养营,通补兼顾。方用自拟: 生黄芪60g 鹿茸15g 龟板20g 炮山甲15g 白花蛇10g 金蜈蚣10条制首乌30g 大熟

霍乱防治知识测试题

霍乱防治知识测试题 单位:日期:年月日 人员(管理、医生、检验):分数: 一、判断题:共16题,每题2.5分,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内打“√”,不正确的打“×” 1.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 2. 霍乱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3. 霍乱的潜伏期短者2小时,长者达7天,多数为5天()。 4. 霍乱病人腹泻剧烈,无里急后重,大便为米泔水样或水样,一般无发热()。。 1. 霍乱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哪一类传染病()? a.甲 b.乙 c.丙 d.非传染病 2. 霍乱病人的典型症状包括() a.水样便或米泔样便 b.严重脱水 c.腓肠肌痉挛 d.以上症状全有 3. 发现霍乱病人应在多长时间内报告给当地疾控机构() a.城镇3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 b.城镇5小时内,农村10小时内 c.城镇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 d.以上都不对 4. 霍乱患者临床上有剧烈水样腹泻是由于()。 a.细菌的内毒素引起肠细胞分泌功能增加 b.细菌的外毒素激活环磷酸腺苷(camp) c.活菌产生的酶引起粘膜损害和炎症 d.弧菌的溶菌素引起植物性神经系统失调 e.致泻毒素引起的症状 5. 霍乱的典型病例发病后最常见的症状是:()。 a.胃寒、发热 b.呕吐 c.腹泻 d.腹部疼痛 e.肌肉酸痛 6. 抢救霍乱患者最紧要的措施是:()。 a.根据失水程度立即静脉快速输注生理盐水等液体 b.立即采用右旋糖酐以扩充血容量 c.立即使用升压药尽快提升血压纠正休克 d.即刻使用利尿合剂防止肾功能不全 e.大量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7. 霍乱病人吐泻“米泔水”样物是因为吐泻物中:()。 a.含有大量粘液 b.含有大量脓细胞 c.含有大量胃肠粘膜 d.胆汁缺乏 e.含有大量的水分 8. 霍乱病人反应期发热是由于:()。 a.体温调节中枢障碍 b.血液浓缩而散热障碍 c.弧菌侵入血循环 d.毒素吸收 e.菌血症 9. 霍乱流行期间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a.重症病人 b.典型病人 c.隐性感染及轻症病人 d.恢复期带菌者 e.健康人群 10. 对霍乱非流行期间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最重要()?

浅析霍乱的治疗及预防

浅析霍乱的治疗及预防 摘要】目的:讨论霍乱的诊疗与预防。方法:根据收集2010年~2014年收集 的霍乱患者22例资料进行诊断分析。结果:22例患者经我院治疗后,临床症状 消失已6天,粪便隔日培养1次,连续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须隔离患者至临 床症状消失后15天方可出院。结论:本病处理原则是严格隔离,迅速补充水及 电解质,对其进行对症处理。加强饮水和粪便卫生,早期发现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就地处置。 【关键词】霍乱;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5-0035-02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 度腹泻;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捌泄物,并引起体液丢失、脱水、电解质紊乱、低钾综合征、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若不及时抢救则病死率甚高。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10年~2014年收集的霍乱患者22例,22例患者均符合实用传染病 学霍乱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在5~79岁,平均年龄44岁。 1.2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3天,短者数小时,长者5~6天。典型患者多急骤起病,少数 病例病前1~2天有头昏、倦怠、腹胀及轻度腹泻等前驱症状。病程通常分为三期:泻吐期、脱水期和反应恢复期。整个病程平均3~7天,也有长达10余天者。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三型。极少数患者尚未出现吐泻症状即发生循环衰竭 而死亡,称为“暴发型”或“干性霍乱”。 2.治疗及结果 2.1 一般处理 对患者应严密隔离,至症状消失6天后,粪便培养致病菌连续3次阴性为止。对患者吐泻物及食具等均须彻底消毒。可给予流质饮食,但剧烈呕吐者禁食,恢 复期逐渐增加饮食,重症者应注意保暖、给氧、监测生命体征。 2.2 补液疗法 合理的补液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补液的原则是: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 2.2.1静脉输液原则是早期、迅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 液体的选择:目前国内广泛应用与患者丢失的电解质浓度相近的541液,即 每升溶液中含氯化钠5g,碳酸氢钠4g,氯化钾1g,另加50%葡萄糖20ml,以防 低血糖。可按照0.9%氯化钠550ml,1.4%碳酸氢钠300ml,10%氯化钾10ml和10%葡萄糖140ml的比例配制。幼儿由于肾脏排钠功能较差,为避免高血钠,其比例 调整为每升液体含氯化钠2.65g,碳酸氢钠3.75g,氯化钾1g,葡萄糖10g。 输液的量和速度:最初24小时,轻型脱水者3000~4000ml,儿童120~ 150ml/kg,含钠液量60~80ml/kg;中型脱水者4000~8000ml,儿童150~ 200ml/kg,含钠液量80~100ml/kg;重型脱水者8000~12000ml,儿童200~

观舌象辨证型,中医舌诊“暗藏玄机”

观舌象辨证型,中医舌诊“暗藏玄机” 中医学理论认为舌象反映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反映机体盛衰、病邪深浅、邪气性质和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舌诊是中医学望诊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上观察与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舌诊通过观察舌象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许多研究通过观察舌象发现了其与一些常见病的相关性,如冠心病、胃癌、糖尿病等。 1. 冠心病 2013年新疆医科大学一项研究,观察了冠心病患者舌底脉络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按照舌底脉络长短、粗细、迂曲程度及颜色4个方面分类,通过分析发现: 正常人舌底的舌质淡红,润而有津,黏膜有透明感,无混浊、白斑或色素沉着,无瘀丝、瘀点、瘀斑、瘀血颗粒,舌系带居中,长短适中,舌下两静脉仅隐现于舌下,呈线状并不粗张,少迂曲,长度不超过舌尖至舌下肉阜的3/5,其颜色为淡红或淡紫色,舌系带两侧有小而隆起的肉阜。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舌底脉络越长、颜色越深,而且迂曲程度越重。 冠心病患者舌底脉络长、粗、色紫暗、迂曲 健康人舌底脉络短、细、淡紫色,无迂曲或迂曲程度轻。 为什么观舌象能诊察冠心病? “心主血脉”“心开窍于舌”,通过舌质可察知体内气血运行情况,判断心主血脉功能。当心脏有实质性病变时,由于血脉瘀阻,常出现相应的舌象的变化。 从西医角度来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致血管壁弹性降低,管腔狭窄,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导致体内血液流变学和动力学发生一系列改变,导致舌下静脉压力升高,静脉瘀血、缺氧,舌血流量增多,所以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 2. 胃癌 一项研究观察了114例胃癌患者的舌象,发现多以青紫舌、淡白舌、胖大舌,舌苔以白腻、白厚腻苔为主,舌面外周部少苔或无苔。胃癌患者发生青紫舌、淡白舌、胖大舌,舌苔以白腻、白厚腻苔为主,表现了胃癌气滞、痰结、血瘀、热毒壅盛、痰湿中阻的病因病机。尤其是舌中部覆以白腻苔或白厚腻苔而舌面外周部出现少苔或无苔的舌象特点,更反映了胃癌发生时机体脾胃两虚,不仅脾失健运、湿浊中阻,同时胃阴亏损,胃气难以完全上乘于舌的复杂的病理变化特征。晚期胃癌患者的舌面外周甚至可以出现牛肉样无苔的改变。 另一项研究通过记录266例胃癌患者和246例正常对照人群舌象表现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关系,发现白细胞、淋巴细胞、总蛋白等临床检验的异常与胃癌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前言 霍乱是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霍乱潜伏期最短3~6小时,最长为数天,一般为12~72小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腹泻(水样、黄水样、米泔水样或血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 高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属太湖流域,历史上是霍乱的常发地区。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出现高强度流行,九十年代也出现过反复。八十年代以稻叶型为主,九十年代为小川型,1998年后为O139与小川型并存,2000年后以O139为主。 为及时发现我区的霍乱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苏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技术方案。

2? 部门职责 区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切实加强对霍乱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有关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它相关部门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部署,努力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2.1 区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霍乱应急处置所必要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2 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2.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霍乱疫情监测的信息收集;开展传染病疫情的核实、调查处理以及疫情报告等工作,落实具体控制措施;开展霍乱防制相关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2.4 医疗机构负责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带菌者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治等工作,并按要求进行相应的管理,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2.5卫生监督机构应对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救治、防控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

霍乱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霍乱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单位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1、霍乱的传播途径:() A.水 B.食物 C.生活接触 D.苍蝇媒介 E.血液 2、确诊为霍乱后,除补液治疗外,尚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疗程一般需要多少天?() A.2 B.3 C.4 D.5 E.6 3、治疗O139血清型霍乱弧菌的抗菌药物是() A.链霉素 B.四环素 C.环丙沙星 D.SMZco E.多西环素 4、O1群霍乱弧菌A、B良种特异性抗原的血清型是() A.小川型 B.稻叶型 C.彦岛型 D.O139 5、霍乱的潜伏期一般是多长时间() A.1~7天 B.1~3天 C.2~14天 D.3~10天 6、霍乱病人脱水程度相当于体重的8%以上,属于哪一临床类 型()? A.轻型 B.中型 C.重型 D.爆发型 7、对霍乱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6天后,并隔日粪便 培养1次,连续几次致病菌阴性者可解除隔离?() A.1 B.2 C.3 D.4 8、我国霍乱的流行高峰一般在什么时候?() A.全年 B.5~11月 C.1~4月 D.7~10月

9、霍乱弧菌的主要致泻因子是() A.CT肠毒素 B.鞭毛 C.毒素共调节菌毛 D.血凝素 10、霍乱患者腹泻粪便为() A. 高渗性 B. 等渗性 C. 低渗性 D. 脓血便 二、是非题 1、霍乱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神经系统并发症。() 2、补液的原则是早期、快速、先糖后盐,先慢后快,适时补 碱,及时补钾。() 3、霍乱排菌期为1~5天。() 4、霍乱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5、霍乱弧菌在水中存活的时间短于在食物中存活的时间。 () 6、霍乱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霍乱被列为《中华人民共 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甲类传染病。() 7、霍乱弧菌对热、干燥、直射日光、酸及常用消毒剂都很敏 感。() 8、人群对霍乱弧菌普遍易感,且多为显性感染。() 9、霍乱感染后可终身免疫。() 10、血清学检查可作为霍乱的早期、快速诊断的依据。()

中医舌诊ppt课件

中医舌诊ppt课件 中医舌诊ppt课件篇一:中医舌诊歌决 【中医舌诊歌决】 舌形 舌形嫩老辨虚实。舌形胖大水湿停。瘦薄舌因舌失养。点刺脏腑阳热亢。裂纹见于精血亏。齿痕当主脾湿盛。舌色 舌色淡白气血虚(阳虚)。舌红主热降入营。舌紫气血行不畅,各种血瘀是病机。舌态 舌强伤津热入心。风痰阻络亦可引。痿软伤阴气血虚。颤动见于肝风动。吐弄舌属心脾热,危时吐舌心气绝。痰瘀阻络舌歪斜,肝风夹痰亦不正。舌质厚薄邪正盛与衰。润燥津液亏与盈。腐腻阳湿消与长。胃气匮乏剥落舌,或主气血两虚证。临床运用要辨清。舌苔白苔可谓正常苔,病时主表也主寒。黄主热证主里证。灰黑主见寒热极。 中医舌诊ppt课件篇二:中医舌诊辨证 中医舌诊辨证(附舌象图片) 所有舌象的辨证主病及相关研究,不断连载 主病及相关研究: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 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

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图片1.png (18.65 KB, 下载次数: ) 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 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 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 ——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 ——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

霍乱教案

目 赣南医学院教案 专业:基础医学 课程:微生物学 任课老师:曹镐禄 教务处编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霍乱弧菌的特征性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致病机制、所致疾病。 2.熟悉霍乱弧菌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分类、抵抗力、免疫性、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3.了解霍乱弧菌抗原结构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一)重点: 霍乱弧菌的特征性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致病机制、所致疾病。 (二)难点: 霍乱弧菌的特征性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致病机制、抗原结构、免疫性。 (三)疑点: 霍乱弧菌的抗原结构。 三、教学方法设计: 1.简要复习伤寒杆菌的菌落特征、致病性、肥大氏反应的结果判断,引入本次课。 2.通过解释一般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致病机制、所致疾病、免疫性,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突出各细菌的特征性生物学性状,主要的致病物质、致病机制。 3.利用投影和板书进行授课。 4.语言表达结合板书功效,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抓住关键,增强效果。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和板书 五、时间安排 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3分钟) 2、讲授新课: (1)、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15分钟)、致病性(25分钟)、免疫性(5分钟)、微生物学检查法(7分钟)、防治原则(10分钟) (2)副溶血性弧菌(17分钟) 3、小结及布置思考题(3分钟) 六、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教师登上讲台,学生起立,坐下后,环视全体同学,用无声的语言督促学生准备听课,如发生异常情况,在课前予以及时解决。 (二)复习旧课,引入新课:(3分钟) 先简要复习伤寒杆菌的菌落特征、致病性、肥大氏反应的结果判断,引入本次课内容。 1、讲授新课: (1)、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包括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结构、分类、抵抗力。其中特征性生物学性状是重点。 (2)、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包括致病物质、致病机制、所致疾病。其中致病物质、 致病机制是重点难点(利用投影,指图、列表说明)。 2、板书设计: 第十章弧菌 第一节霍乱弧菌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有菌毛、鞭毛,无芽胞,鱼群穿梭样运动) 培养特性(耐碱) 生物学性状生化反应 抗原结构(O、H抗原) 分类(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 抵抗力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霍乱肠毒素 致病物质鞭毛、菌毛及其它毒力因子 多糖荚膜脂磷壁酸 (二)所致疾病 1、致病机理cAMP浓度增高,分泌功能亢进,抑制肠粘膜细胞对钠的正常 吸收,刺激分泌氯化物和水, 2、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经水传播最为重要

霍乱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1)

霍乱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1、霍乱的传播途径:() A.水 B.食物 C.生活接触 D.苍蝇媒介 E.血液 2、确诊为霍乱后,除补液治疗外,尚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疗程一般需要多少天?() A.2 B.3 C.4 D.5 E.6 3、治疗O139血清型霍乱弧菌的抗菌药物是() A.链霉素 B.四环素 C.环丙沙星 D.SMZco E.多西环素 4、O1群霍乱弧菌A、B良种特异性抗原的血清型是() A.小川型 B.稻叶型 C.彦岛型 D.O139 5、霍乱的潜伏期一般是多长时间() A.1~7天 B.1~3天 C.2~14天 D.3~10天 6、霍乱病人脱水程度相当于体重的8%以上,属于哪一临床类 型()? A.轻型 B.中型 C.重型 D.爆发型 7、对霍乱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6天后,并隔日粪便 培养1次,连续几次致病菌阴性者可解除隔离?() A.1 B.2 C.3 D.4 8、我国霍乱的流行高峰一般在什么时候?() A.全年 B.5~11月 C.1~4月 D.7~10月

9、霍乱弧菌的主要致泻因子是() A.CT肠毒素 B.鞭毛 C.毒素共调节菌毛 D.血凝素 10、霍乱患者腹泻粪便为() A. 高渗性 B. 等渗性 C. 低渗性 D. 脓血便 二、是非题 1、霍乱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神经系统并发症。() 2、补液的原则是早期、快速、先糖后盐,先慢后快,适时补 碱,及时补钾。() 3、霍乱排菌期为1~5天。() 4、霍乱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5、霍乱弧菌在水中存活的时间短于在食物中存活的时间。 () 6、霍乱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霍乱被列为《中华人民共 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甲类传染病。() 7、霍乱弧菌对热、干燥、直射日光、酸及常用消毒剂都很敏 感。() 8、人群对霍乱弧菌普遍易感,且多为显性感染。() 9、霍乱感染后可终身免疫。() 10、血清学检查可作为霍乱的早期、快速诊断的依据。()

霍乱培训

霍乱培训 一、概述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主要特征,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它可以引起散发、流行、暴发、甚至世界性大流行,不仅影响人民的健康,而且影响人民的生活、生产、旅游、经贸、交通运输,甚至社会安定。 二、霍乱流行的历史与现状(略) 三、病原体 霍乱与副霍乱的病原体是霍乱弧菌。该菌有两个生物型,即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由古典生物型引起的霍乱,过去称之为霍乱,而由埃尔托生物型引起的霍乱,过去称之为副霍乱。 霍乱弧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呈弧形或逗点状,有鞭毛、运动活泼。本菌具有嗜碱性和严格的需氧特点。 霍乱弧菌对干燥和日光甚为敏感。在日光照射下,1--2小时死亡。加热至80℃5分钟和沸水中立即死亡。该菌能耐低温,冰冻条件下能存活20天,在-5℃中存活数日。耐碱不耐酸,对各种消毒剂敏感,1%的石碳酸5分钟、0.5-1%来苏30--40分钟立即死亡。特别是对漂白粉更敏感,在不含大量有机物的水中,余氯量在1ppm15分钟可杀死。埃尔托生物型比古典生物型抵抗力强。 四、传染源 霍乱与副霍乱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霍乱弧菌经口进入人体,定位于小肠粘膜,在肠道内增殖,产生霍乱肠毒素,引起肠道和全身反应,潜伏期最短数小时,最长7天,一般1-3天。 ⑵带菌者 主要包括潜伏期带菌者和恢复期带菌者、健康带菌者 五、传播途径 霍乱与副霍乱的传播途径是水、食物、接触及苍蝇四种,水是主要传播途径,其次是食物。 六、人群易感性 人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及种族差异,无先天免疫,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时间较短,有再次感染者。霍乱疫苗注射后保护期不超过6个月。 七、流行特征(略) 八、霍乱病人的诊断 1、霍乱病人和带菌者的诊断 由于霍乱轻型病例居多,其症状和体征又不典型,不易与其它病因引起的腹泻相区别。因而病原学检查应为其主要依据。考虑目前实际情况,对霍乱确诊除以病原学为依据外,可以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血清学检测等进行综合性诊断,并暂作规定如下。 ⑴、各市、区的首发病例和流行季节的早期病例的确诊,必须有实验室病原学诊断依据,在未发生过霍乱的地区,对发生的霍乱病例,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尽快做出实验室确诊。 ⑵、在当地已有病原学诊的首批霍乱病例定性后,对报告的霍乱病例除依据病原学诊断外,

中医诊断学——舌诊

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为“望、闻、问、切”四种诊查方法,统称为中医四诊。《难经·六十一难》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在《伤寒论》中也曾说:“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中医四诊以望诊为首,绝非偶然,而是别有深意的,正如上面所说。 今天我们学习望诊之中最重要的,也是我们最独特的知识,李氏奇效舌诊及望舌用药法。 、 望舌诊病是中医四诊之中的望诊里面的最重要的一环,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 最早记录舌诊者是扁鹊(公元前407年- 公元前310年,河北省任丘市人),扁鹊创立和发展了中医望闻问切四种诊查疾病的方法。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也将舌诊作为中医辨证论治法则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元代《敖氏伤寒金镜录》是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舌诊专著。 随着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兴起,在研究温热病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温病察舌”的方法,对温病的分型、分期、辨证用药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明·王景韩《神验医宗舌镜》中说:“内有是症,外有是舌”。 为什么通过舌相就能诊查获知全身各处的疾病症状呢? 中医学认为舌通过经络的循行,直接或间接的与五脏六腑相通,又与人体的四肢百骸相连。脏腑的精气上荣于舌,脏腑的病变也必然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应在舌象上,所谓“有诸内者,必形于诸外”(出自《丹溪心法》)。《黄帝内经》中也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者,当以观外乎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清·杨云峰《临证验舌法》论:“即凡内外杂证,也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谬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证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 又说:“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者也。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不系根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苔可验,即凡内外杂症,亦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是以验舌一法,临症者不可不讲也”。

霍乱的诊断及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梁连春 写在课前得话 霍乱在1817~1923年得100多年间,在亚、非、欧美各洲,曾先后发生过6次世界性大流行。1820年霍乱传入中国,至1948年为止近130年中,大小流行近百次,6次世界性大流行无一不祸及中国。通过 此课件得学习使学员对霍乱得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诊断与治疗有充分得认识与理解,对霍 乱得防治工作有所帮助。 一、流行概况 1、世界流行概况 (1)1817年始于印度被称为“19世纪最令人害怕、最令人瞩目得世界病”。 (2)该病在许多国家已成为地方病。 (3)目前不能在环境中消灭引起霍乱得病原体。 (4)近期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会为霍乱弧菌创造有利环境并使脆弱地区得疾病发病率上升。 图示:厄尔尼诺与孟加拉国流行霍乱相关。黄色曲线表示霍乱得流行态势,蓝色曲线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得情况。 2、我国流行概况 (1)最近卫生部发布公告,提示霍乱肠道,霍乱得肠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2)霍乱在连续三年发病明显下降之后2005年疫情出现大幅度回升,优势菌型由O139群转变为历史上曾造成大流行得O1群。 (3)2006年发病再度下降,优势菌型再度转变为O139群。 (4)造成我国霍乱流行得潜在因素依然存在。 能造成大面积流行得霍乱到底就是什么病菌引起得?其临床特征有哪些? 二、概述 霍乱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得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至今就是亚非国家腹泻得重要原因之一。霍乱属于国际检疫性传染病,在我国归类为甲类传染病

三、临床特征 (1)轻重不一。 (2)轻者多见,仅有轻度腹泻。 (3)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酸碱失衡、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霍乱弧菌肠毒素可以引起分泌性腹泻,使小肠过度分泌,导致病人严重吐泻,这就是发病得主要原因。如图所示就是一个泻吐期得病人,病人坐在马桶上不断排泄大量水样便,同时呕吐大量米泔样呕吐物,倾盆而下,就是一个严重泻吐期得患者。 四、病原学 1、霍乱弧菌得结构特征 (1) 霍乱弧菌分为 ① O1群:古典与埃尔托生物型 ②非O1群:O139 (2) G-,菌体尾端有鞭毛,活泼 (3) 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呈“流星样” (4) 粪涂片呈“鱼群”排列 2、霍乱弧菌得生物学特征 (1) 怕热不怕冷 (2) 怕干不怕湿 (3) 怕酸不怕碱 (4) 怕茶不怕奶 (5) 惧怕含氯消毒剂 霍乱就是怎样传播得呢?就是不就是只有患病者带菌?传播途径又有哪些? 五、流行病学 1、传染源

(完整版)痹症中医诊疗规范

痹症中医诊疗规范 痹证是指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风、寒、湿、热、瘀、痰等邪气滞留筋脉、关节、肌肉,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是其基本病机,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素体阳气偏盛者,易从阳化热,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多从阴化寒,成为风寒湿痹。痰浊、瘀血闭阻经络、血脉,流注关节,导致关节肿胀、僵硬、变形。痹证日久,耗伤气血,可损及脏腑。 本病证相当于西医的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诊断要点突然或缓慢地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为痹证的症状学 特征。行痹以痛处游走不定为特征;痛痹以肢体关节冷痛、或疼痛剧烈、痛如刀割、痛处不移为特点;着痹则以肢体关节酸痛、沉重、肿胀或顽麻为特征,遇阴雨天气症状加重,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肢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或伴全身发热汗出、烦躁不安、口渴等症者为热痹;以小关节为主的对称性肿胀疼痛、变形,伴有晨僵、活动不利者为旌痹。病变发展至晚期可有关节剧痛,肿大变形,肌肉萎缩,也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者。 1.2 鉴别诊断 1.2.1 痿病痹证久治不愈,因肢体疼痛,活动困难,渐见痿瘦,而与痿病相似。其鉴别的关键在于痿病表现为肢体痿弱,羸瘦无力,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榻,但肢体关节多无疼痛,而痹证却以疼痛突出。临床上也有肢体肌肉萎缩无力,又伴有肌肉关节疼痛者,是为痿痹并病,可按病因病机特点,辨别孰轻孰重进行论治。 1.2.2 其他如膝眼风、痛风等病证,虽也可见关节肌肉疼痛,但疼痛部位、性质和伴发症状,有各自的证候特点。 2 辨证论治 痹证是一种以正气亏虚、肝肾不足为本,风寒湿邪痹阻关节、经络,久则化痰成瘀、伤筋蚀骨为标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正虚邪实,相互作用,且影响

中医舌诊方法及其意义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可谓是最具中华特色的一颗明珠。但是随着西医的传入与人民受科学教育地提高且中医理论难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信中医,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懂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医的理论体系与长久以来中国古代人民对世界万物的认知——“天人合一”息息相关,通过观察中国古代人民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体运作都是遵循阴阳五行的规律的,如果人体的阴阳五行调和则身体健康否则就会出现各种疾病或不适症状。中医医师通过经验的积累和传承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来辩证开方,治病救人。“望闻问切”指的就是观察病人体征表现、听病人描述病况、询问病史及其他相关症状的有无、切脉以查脉象这四种方法合起来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从而判定病证,对症下药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对于中医来说明确不同病证的表现是宝贵的经验,对于这一点“望”诊即细致观察就发挥重要的作用。舌像被认为是能直观反映人体虚实,阴阳是否调和且明显表达出体内脏腑的病变情况的重要特征,因而舌诊是“望”诊的主要内容。 依据舌像诊断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贞疾舌”的记载,且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古典医籍中也有关于舌诊的记载[1],十三世纪时已有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问世,后十六世纪对辨舌验齿颇为重视的温病学派兴起,此时舌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可见,舌诊在中医辨证方面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舌象作为人体的重要辨证指标,不仅客观准确而且对于医生来说观察舌像也非常简单方便,通过观察舌像就可以判断人的正气是否旺盛、病变的深浅程度、湿邪之气侵袭的程度、病情的发展趋势[2],并且能根据判断结果来确定治疗方案、指导处方用药。 在现阶段的临床舌诊中,对舌像的观察及以及诊断是由医生直接观察病人的舌头并且做出诊断开处方的,这需要医生能够快速作出准确的判断分析,要求很高但是对病人来说没有一些科学的指标仅仅通过医生的肉眼观察诊断得到结果的过程可信度很低,另外这样通过人肉眼观察到的舌象资料与临床诊断的过程和结果一般无法做到精确记录,这一点就给中医学交流活动带来不便,假若所有中医医师都是凭借经验治病,没有一些典型的舌像资料及科学支持的案例,中医舌诊就迟早会被淘汰。 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研究舌诊的客观化方法将成为接下来的研究热点,虽然当前还没有较完善较好的关于中医舌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但是这对于推动中医舌诊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中医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舌诊乃至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 1

案例分析(霍乱)

一起聚餐引起的霍乱爆发疫情案例

第一部分背景 2014年9月17日下午5点,李沧区疾病预防中心接到市八医的电话报告:9月19日下午4:00,该院肠道门诊接诊2例腹泻病患者,症状相似,腹泻十余次,呕吐四次,霍乱快诊O139阳性,结合临床症状,医院诊断为疑似霍乱病例。截止晚上7点,该医院已经累计收治了7例疑似霍乱病人,病人的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霍乱症状:剧烈腹泻,先泻后吐,无腹痛、无发热,发病时间分别为9月18、19日。目前患者已

区疾控中心已经采集了7例病人的样本送市疾控实验室检测以明确诊断。 第二部分调查核实 区疾控中心应急处置分队对7例病人进行了个案流行病学调查,7例病人均为附近某小区居民,9月17日中午,均参加了村民姜先生在手拉手餐馆举办的结婚午宴。 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从7例病人大便中,均检测出O139霍乱弧菌,确诊霍乱。

第三部分搜寻病人、带菌者和疫点 宴会的情况:9月17日的结婚午宴,由姜先生举办,姜某1家4人,均未被感染。生日宴有18桌客人,主要来自本市5个区市。就餐者都进行了登记,18桌客人的名字和地址,姜某可以提供。 通过疾控机构协查机制,5个区市累计调查了185名就餐者,发现病人30例,带菌者9人。 发病时间分布见见下图:

7例病人的家属中无人出现霍乱症状,7例病人居住地的卫生间、卧室地面均检出O139霍乱弧菌。 餐馆:12名员工中发现2人带菌(厨师、帮工各1人);婚宴的剩余食品全部处理掉,无法采样;餐馆厨房的不锈钢盘、陶瓷花碗、大盆子均检测出O139霍乱弧菌;婚宴前到该餐馆就餐的人群中,未出现过腹泻爆发;9月17日婚宴后,该餐馆未接待过其他客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