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会说正方体的特征。

2、我能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得出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不同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特征,我们来一起完成下面的练习。

1、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也可能

有()个相对的面是()形,长方体有()个顶点。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长方体有()条棱,可

分()组,()的()条棱的长度相等。

(3)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2、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二、教学新知

1、出示正方体

这是什么立体图形?(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2、生活中的正方体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正方体的物体有哪些?(色子、魔方、正方体的墨水盒)

3、制作正方体模型

你能把你经常见到的正方体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模型吗?(橡皮泥做顶点,小棒做棱)4、小组合作探究

上节课我们从面、棱、顶点三方面探究了长方体的特征,利用模型和手中的正方体探究正方体的特征,小组合作完成探究记录单。

5、小结

正方体的特征: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12条同样长的棱、8个顶点。

6、目标检测

(1).正方体是由()个完全相同的()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有()条棱,()个顶点。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正方体的总棱长为(),当a=6厘米时,正方体的总棱长为()厘米。

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多媒体出示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当长方体的长和宽都变成5厘米时,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同样长,它就变成了正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8、思考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的?

三、巩固练习

看谁的脑筋转得快

1、一个长方体有四个面完全相同,其他两个相对的面是什么形状?

正方形

2、一个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3厘米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正方体6个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2)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形体一定是长方体。()

(3)如果一个长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这个长方体就是正方体。()

(4)一个长方体的所有面都是长方形的。()

(5)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合在一起,成了一个长方体,那么它就有12个面。()(6)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7)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24条棱。( )

(8)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 )

(9)相对的4条棱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解决问题

1、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这根铁丝长多少分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分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分米?

自我挑战

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棱长减少了24cm,每个正方体的总棱长是多少?

四、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给大家谈谈你的收获吧!

新人教版《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课时)知识讲解

2014新人教版《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 1课时)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课时) 北京市东城区西中街小学崔钰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2.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3.在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大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教学难点: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读信息。 2.师:这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你都知道什么?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说,如:计数单位、数位、读写法、大小比较等。 3.课件出示: (1)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师:把这些数与刚才的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二)点明课题 (1)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万大的数?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万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亿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组信息,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通过比较两组信息中的数,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还大的数,而且这样的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1.认识“十万”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0?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姓名:马萍时间:2017年3月15日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棱长的含义; 2、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比较。 教法学法:实践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请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设疑:第4个图形的长、宽、高相等,说明:这样的物体叫作正方体。大家想不想研究它?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 (揭示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二、概括特征 1、以小组为单位发学具。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手中的正方体。建议: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 3、自主探究。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进行探究,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汇报交流 (1)让生结合实物说说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让学生说说棱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3)让生说说有几个顶点?你是怎么验证的? 5、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正方体有什么样的特征? 多指名几个同学说特征。 6、结合直观图小结:正方体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有12 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它还有8个顶点。

7、提问:依据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8、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运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正方体的特征。然后找代表说一说。完成表格。 三、观察比较,体会异同 1、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2、让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归纳,再同桌交流观察的结果。 3、汇报交流。相同点是: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4、根据比较结果,想一想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不同点: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四、练习完成P20做一做 五、总结今天这堂课我们认识了正方体,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六、作业布置:课后练习2,3 七、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

《大数的认识》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大数的认识》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篇一:教学设计 复习研讨课交流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理复习。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改写和省略等方面让学生对较大的数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100以内、万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后,应该让学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有关整数的知识体系,密切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情分析: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学生会读、写较大的数,比较数的大小,把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但是学生的知识是零乱的,没有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理念设计: 复习课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对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重新学习、归纳整理、恢复、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深化掌握数学技能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的回忆知识进行复习,把已学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形成

完成的整数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回忆和整理,熟练运用数位顺序表正确地读、写大数,灵活运用数的改写和省略的知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共享中巩固大数的相关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我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数的读、写、比较等知识进行回顾与综合训练。 教学难点: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梳理建构。 1、自主回忆。 师:同学们,看到今天的课题,你能回忆起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呢? 2、自主梳理 要求:在学生回忆并汇报所学中药知识点的基础上,以前后桌为单位进行整理回顾。 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亿以内数的读法

(完整版)《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时数:1课时 教材简析: 着重引导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棱长的含义; b、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比较。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请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长方体 数量特征 面6个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三条棱相交的点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设疑:第4个图形的长、宽、高相等,说明:这样的物体叫作正方体。大家想不想研究它?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揭示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概括特征 1、以小组为单位发学具。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手中的正方体。建议: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 3、自主探究。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进行探究,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汇报交流 (1)让生结合实物说说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让学生说说棱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12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2019年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 识》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2.在探究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方法的过程中,渗透比较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号意识。 3.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 教学难点:改写和省略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把下面画横线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1)水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57910000千米。 (2)太阳中心的温度是10000000摄氏度。 (3)2019年8月8日,有150900多观众在现场观看了北

京奥运会开幕式。 (4)地球赤道周长40075700米。 2.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先分级,再去掉57910000万位后面的4个0,换成万字,是5791万。 (2)先分级,再去掉10000000万位后面的4个0换成万字,是1000万。 (3)先分级,150900的千位上是0,比5小,把尾数舍去,写上万字,约是15万。 (4)先分级,40075700的千位上是5,够5,向万位后面进1,舍去尾数,写上万字,约是4008万。 3.师:怎样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4.师:怎样把不是整万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这种方法叫什么? (二)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那亿以上的数怎么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情境复习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为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做准备,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探究新知 (一)亿以上数的改写。

小学五年级数学 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 第二课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0页,练习五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一个正方体实物和一个长方体纸盒、投影仪。上课前学生做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请大家拿出昨天做好的长方体,边观察边填写下表:(投影显示) 形体 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棱长 长方体 2、填好表后请回答:(投影显示) (1)什么叫做棱? (2)什么叫做顶点?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这个长方体的什么? 以上是长方体的特征及有关知识,(拿出一个正方体)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并板书课题。 ●二、探索实践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小组合作学习。 (1)观察并回答: ①它们的形状都是什么体?(正方体) ②正方体还有一个名称你知道吗?(立方体) (2)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正方体,观察和讨论一下正方体有什么特征。然后选一个代表说出你们观察讨论的结果,最后将学生的发言归纳在下表中。(投影出示)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1.掌握亿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的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类比迁移能力。 2.掌握把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正确改写,体会用“万”为单位计数的简捷性。 3.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位数不同的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1.课件出示 356○1280 XX○1020 5693○5297 8064○8046 2.师: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3.师: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 (二)点明课题

1.课件出示:XX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北京有19612368人,上海有23019148人。 2.师:北京和上海哪个城市的人口多?(有的学生可能在数位数,有的学生可能已经说出了答案,都可以)看来,大家是想比较这两个数据的大小,这两个数位数这么多,怎么比较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设计意图:复习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比较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人口的现实情境,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学习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一)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位数不同,先比位数 (1)师:(出示:99864和101010)我们先看这两个数,谁大谁小?(101010) (2)师:9986最高位上是9,101010最高位上是1,9比1大,那应该是99864大呀,怎么回事? (3)方法一:比较两个数的最高位,99864的最高位是万位,101010的最高位是十万位 ①师:我们分别在两个计数器上拨出这两个数,看看是不是这样。(找两个学生上来拨数) ②师:从计数器上看,99864的最高位是万位,101010

五年级数学教案《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异同点。 教学用具①教师准备:教材第22页的正方体实物和一个长方体纸盒、投影仪。②学生准备:上节课做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请大家拿出昨天做好的长方体,边观察边填写下表:(投影显示) 2、填好表后请回答:(投影显示) (1)什么叫做棱? (2)什么叫做顶点?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这个长方体的什么? 以上是长方体的特征及有关知识,(拿出一个正方体)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并板书课题。 二、探索实践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小组合作学习。 (1)观察并回答: ①它们的形状都是什么体?(正方体) ②正方体还有一个名称你知道吗?(立方体) (2)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正方体,观察和讨论一下正方体有什么特征。然后选一个代表说出你们观察讨论的结果,最后将学生的发言归纳在下表中。(投影出示) (3)用填空的形式小结。 正方体是由个的正方形围成的图形。正方体也有条棱,它们的长度。正方体也有个顶点。 (4)做第22页的做一做。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展开图的硬纸片,动手将它折、贴成一个正方体,再量出它的棱长,并标出它的棱长。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首先将复习与新课的两张表合在一起如下图:(投影显示) \ (1)请你观察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完上表。 (2)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结论:正方体可以说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用图表示。(投影显示) 长方体 正方体 三、课堂实践 1.练习五的第5题。 2.练习五的第6题。 3.练习五的第7题。先让学生口述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的的长和宽,再让学生观察后归纳出相对的两个面的长和宽。 四、课堂小结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前三单元是感受大的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等,所以先要认识大数,因此,把《大数的认识》安排在了最前面,这是基础。 学情分析:刚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对大数较为陌生,我就从他们熟悉的万级数字引导,举例也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提取。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2、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3、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大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教学难点: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读信息。

2、师:这些是我们学过的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你都知道什么?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说,如:计数单位、数位、读写法、大小比较等。 3、课件出示: (1)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师:把这些数与刚才的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二)点明课题 (1)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万大的数?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亿以内的数。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1、认识“十万”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0? (2)师:如果再拨一颗珠子,是几万?(2万)再拨下去呢…… (3)师:9万再加一万是几万?万位满十怎么办?(万位满10,要向前一位进1)这里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十万) (4)师:根据刚才拨珠的过程想一想,万和十万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 2、认识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 (1)师:十万比万大,10个一万是十万,那还有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吗?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两人合作研究。 (2)两人一组研究。 (3)汇报,学生可以继续用计数器数,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最终得出: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学教案教学文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 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一些 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 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 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记数单位以及各记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记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大数。 出示投影 1994 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 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咱们一起来 认识一些大数。 板书课题 2、介绍主题图出示主题图 2000 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普查中这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课件出示我国人口 谁能尝试读出上面这些数? 指名读数,并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读的?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出示例 113819000 这个数有多大呢? 1.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 拨上一千。 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设计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设计者】郑州航空港区第十六小学王永胜 【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基于标准】 结合生活情景和实物认识长方体。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 教材首先呈现四幅情景图,图中分别有长城、高楼大厦、冰箱、柜子、电视机纸箱。这些情景都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如,垒长城的砖是长方体,电视机纸箱是正方体等等。教材把这些物体都用红色箭头标示出来,由此引出长方体,让学生了解到长方体和正方体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材通过例1,从身边实物开始观察,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观察认识长方体。在此基础上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使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有一些直观的认识。 教材通过例2,教师指导学生用小棒做长方体,认识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1)一年级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可以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 (2)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能简单归纳出几何图形的特征。 2、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 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 3、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出现的困难: 学生空间观念较差,观察立体图形有困难。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评价任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具准备: 1、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2、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组至少8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来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生答)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把数学书最后两页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然后围起来,你围成了什么形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面围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师: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如:(出示实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灯罩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你能不能举出几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例子?(学生举例)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

方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或实物,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长方体的哪一部分?然后打开书20页,看看你摸到的部分在长方体中叫什么?看谁最先找到答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面、棱、顶点) 师:请同学们放下书,看老师的演示,边看边用手摸摸长方体学具,感觉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电脑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 师: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下面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这几部分各有什么特征?(出示学习提纲):1、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图形?相对的面面积有什么关系?2、长方体有几条棱?每组相对的棱长度有什么关系?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纲自由选择方法合作学习21页内容。看看你用了哪些方法,都学会了什么?(研讨) 师:谁能把你们的学习结果汇报一下。 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有,出示)哪是相对的面?有几组?(指实物回答)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用剪子把相对的面剪下来比较。

大数的认识复习课教案四年级

《大数的认识》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数位顺序表,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改写。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3、结合练习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4、通过情景,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改写。 结合练习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梳理知识建构网络的能力。 三、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知识卡片,答题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大家都喜欢海洋吗?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大海,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领略下大海的魅力吧。(课件展示世界海洋图片)。 (播放幻灯片) 师:(指着最后一张图片)同学们,美不美呀! 生:美! 师:感觉他们的大不大? 生:大!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数很大。 师:感觉不错,这些数都是万以上的大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对《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大数的认识)贴纸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唤醒认知 师:既然是再次研究大数,我们就抽出关于大数的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能联想到《大数的认识》里的哪些知识? 生1:读数。 生2:写数。 生3:数的大小比较。 生4:数的改写。 ... (师把知识卡片贴在黑板上) 2、重点强化 (1)读写: 师:同学们都非常的善于动脑筋,联想到这么多重要的知识!那现在我们就借助这些信息中的数检验一下你们前面学习的怎样。先看读数,(单独出示要读数的两条信息)同桌互相读一读。 (一会儿过后) 师:谁能读一读?

师:嗯,解答的真专业。好,请坐。谁能说一说写数的时候该注意什么? 生1:写数的时候从高位开始,一级一级的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大小比较: 师:总结的真棒,那老师再给大家出个难题,看看大家能顺利解决吗?比较一下吧。 (一小会儿) 师:谁来说一下...好,你说! 生1太平洋大于大西洋大于印度洋。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真准确,说一说你的方法? 生1:太平洋的面积数位数最多,所以它最大;大西洋和印度洋位数相同如果位数相同,则从左边最高位开始比较... 师:说的怎么样? 生:好! 师:说的真清楚,真棒!请坐。这些数,位数都比较多,无论读还是写都不方便,我们可以怎样? 生:改写。 师:好,快速的改写在练习本上。 (3)改写 师:第一个。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墨水瓶盒等,课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什么图形?谁来说说 (学生说) 不错,那谁来说以说它们当中哪些图形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边叙述,边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的两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新授 1、老师今天带来了长方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正方体)。 2、还记得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的一些方法吗?谁愿意来给老师说说? (学生说: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 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要看一下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现在请仔细观察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我请。。。。。。 (学生说) 3、说的真好,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三个部分组成的,那谁来指指长方体的面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谁来指指长方体的棱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顶点又是指哪一个部分?请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同桌互相指顶点) (课件出示) 数学上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首先研究长方体,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讨论要求。 (学生读要求) 现在每排的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老师发放的表格中。(教师板书) 好、停,哪个组派一名同学来汇报长方体的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汇报的真棒!你们同意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吗?同意的请举手。看来其他小组也和他们的讨论结果一样。(不同意的小组请把你们的讨论结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六个面。 你怎么知道是六个面,用的什么方法?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古城二小王静艳 教学内容:《现代小学数学》第十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当前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点。课堂教学的设计应依据《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理论依据】 ⒈依据《新课标》理念: 义务阶段的学习学生应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针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学生需要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⒉依据“体验式学习”理论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让学习者透过个人在实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放到实践应用中去检验。由此可以概括,体验学习是一种充分体现主体性、过程性、交往性、反思性,个性化以及建构式特征的学习方式。 ⒊依据“研究性学习”理论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以特定的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实际问题解决,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部分的重要教学内容,它们是最简单的几何体。学生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了解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

大数的认识教案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2.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3.在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大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教学难点: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读信息。 2.师:这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你都知道什么?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说,如:计数单位、数位、读写法、大小比较等。 3.课件出示:

(1)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师:把这些数与刚才的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二)点明课题 (1)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万大的数?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万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亿以内的数。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1.认识“十万”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0? (2)师:如果再拨一颗珠子,是几万?(2万)再拨下去呢……(3)师:9万再加一万是几万?万位满十,怎么办?(万位满10,要向前一位进1)这里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十万)(4)师:根据刚才拨珠的过程想一想,万和十万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 (5)师:十万有多大?(课件演示:小正方体由一→十→百→千→万→十万的变化过程) 2.认识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 (1)师:十万比万大,10个一万是十万,那还有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吗?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两人合作研究。(2)学生两人一组研究。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模板 (1)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模板 课时数:1课时 教材简析: 留意引导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棱长的含义; b、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详尽情境中,经历操作、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比较。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请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1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设疑:第4个图形的长、宽、高相等,说明:这样的物体叫作正方体。

大家想不想研究它?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揭示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概括特征 1、以小组为单位发学具。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手中的正方体。建议: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 3、自主探究。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进行探究,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汇报交流 (1)让生结合实物说说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让学生说说棱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12 2 条棱长度都相等。 (3)让生说说有几个顶点?你是怎么验证的?5、提问:谁能统统地说一说正方体有什么样的特征?多指名几个同学说特征。 6、结合直观图小结:正方体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有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它还有8个顶点。 正方体的特征: 7、提问:依据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8、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运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正方体的特征。然后找代表说一说。 三、观察比较,体会异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第1-2页的例1、例2,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5题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二、探究新知: 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出示例1: 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得出: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⑵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指导学生观察、测量。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⑶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教师板演画法。 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⑴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⑵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通过观察得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零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4组。 引导学生总结出上面的两个问题,并回答。 5、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说说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量出它的长、宽、高。 6、出示例2 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呢?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7、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一1-4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定州市西坂小学陈英茹 教学内容: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4-35页。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人人 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 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1.积极了解儿童的现有经验 2.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 (1)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 (2)倡导在“触摸”中学习数学 (3)倡导自主讨论、交流 3.让数学走进生活 设计思路: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为今后学习长方体、

正方体的表面积作好铺垫。因此,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理解它们内在规律及联系是非常重要的。本课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空间观念的。在认识长方体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学习迁移,自主讨论正方体的特征,再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异同,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最后用学到的新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2. 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建立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与教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

长方体正方体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赵家坡小学吴晓峰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学第三册第23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认和区别。 教具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2."例1、做一做、长方体、正方体各种位置平面图"幻灯片,幻灯机,录音机。 3.长方形、正方形拼组成的机器人及长方体、正方体拼组成的机器人。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组成的机器人于黑板。 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可有学问了,不信呀,跟着教师来看看。大家看机器人的手、脚和脖子,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谁能说说长方形有哪些特点? 师:再看看机器人装满学问的肚子和脑袋又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谁也来说说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评析: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 1.初步认识长方体。 ①师:这个机器人不仅很有学问,还很神奇。你们看,老师把它的手和脚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按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将机器人的手和脚拼成一个长方体。) 师:大家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的形状也是这样的? 指名列举。 师:对了,像书、盒子、砖头以及老师手中的模型这样的形状,我们就把它叫做长方体。 出示例1上半部分幻灯,并板书:长方体。 ②师:(触摸桌面)大家看这是课桌的一面,我们的长方体也有这样的面。请大家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跟老师摸一摸。 带领学生摸长方体的上面。 师:我们刚刚摸过的地方是这个长方体的上面,大家再摸摸看,除了上面,长方体还有哪些面?谁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让大家更容易记住。 指名回答,板书:上下、前后、左右 师:一共是几个面?板书:6个面。 师:原来长方体有上下、前后、左右一共6个面。 指名摸、数长方体的6个面。 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板书:长方形 师(演示):这是上面,和它相对的应该是一一(下面),前面相对的是一一(后面),左面相对的是--(右面)。我们就把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叫做相对的面。 板书:相对的面

复习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图文稿

复习大数的认识教学设 计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复习研讨课交流资料 《复习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整理复习。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改写和省略等方面让学生对较大的数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100以内、万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后,应该让学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有关整数的知识体系,密切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情分析: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学生会读、写较大的数,比较数的大小,把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但是学生的知识是零乱的,没有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理念设计: 复习课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对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重新学习、归纳整理、恢复、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深化掌握数学技能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的回忆知识进行复习,把已学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形成完成的整数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回忆和整理,熟练运用数位顺序表正确地读、写大数,灵活运用数的改写和省略的知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共享中巩固大数的相关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

自我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数的读、写、比较等知识进行回顾与综合训练。 教学难点: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梳理建构。 1、自主回忆。 师:同学们,看到今天的课题,你能回忆起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呢? 2、自主梳理 要求:在学生回忆并汇报所学中药知识点的基础上,以前后桌为单位进行整理回顾。 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数的读法:亿以上数的读法 亿以内数的写法 大数的认识数的写法:亿以上数的写法 数的大小比较 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