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华东理工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华东理工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华东理工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华东理工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强调日本要“积极参与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国际努力”的日本首相是(B、海

部俊树)。

2)战后形成的以各种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行政人员和服务人员

为主体的阶层被称为(C、中产阶级)。

3)克莱因公式中,PP=( + +M)×(S+W),S代表的是:(B、战略意图)。

4)明确日美形成“平等伙伴关系”的条约或协定是(D、《日美共同合作和安

全条约》)。

5)一国两制作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是最先在解决(C、台湾)问题时提出的。

6)美国(D、南北战争)结束,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是(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的表决制度是(C、加权表决制)。

9)战后初期美国全球战略中针对不发达国家的战略措施是:(C、第四点计

划)。

10)非洲统一组织于(B、1963)年成立。

11)战后(B、田中内阁)修正了历届内阁对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推行多

边自主外交政策。

12)意大利的政治体制是(C、议会共和制)。

13)1974年,邓小平在第(A、六)届特别联大上作了著名的关于“三个世界”

的发言,此后,第三世界这一概念更为国际社会所认同。

14)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

素,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是(A、邓小平)。

15)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是(D、国家利益)。

16)1969年3月,中国同苏联在(A、珍宝岛)地区发生武装冲突,最终导致中

苏两国关系的破裂和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17)1972年,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召开,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决定

每年的(A、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18)最后一个拉美军人专制政权是(A、智利的皮诺切特政权)。

19)(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国

际战略思想的精髓。

20)欧洲经济共同体同加勒比、非洲和太平洋地区46个发展中国家签订的用

于促进后者经济发展的条约是(B、《洛美协定》)。

21)国际舞台上两种或多种力量的实力对比达到一定的平衡,形成特定的均

势,构成一定的局面是(B、格局)。

22)(B、经互会)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集团的成立。

2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是(C、全球化、一体化)。

24)在当代西方政治生活中,除参议院和众议院之外,被人们称作“第三院”的

是(D、利益集团)。

25)冷战后,在欧洲发生的对欧洲安全乃至世界安全影响最大的事件是(C、北

约东扩),这也是美国在

26)(C、经济外交)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直至60年代日本外交的一大

特色。这一口号最早见于1957年日本首次发表的《外交蓝皮书》中。

27)1991年8月,时任前苏联副总统的(A、亚纳耶夫)组织了苏联国家紧急

状态委员会,想阻止戈尔巴乔夫的激进改革。“八一九事件”爆发。

28)(C、帝国主义)为现代战争的根源。

29)(B、1967)年日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上超过了英、法,成为西方世界中仅

次于美、德的第三大经济国家。

30)日本投降后,全权负责日本战后事宜的美国将军是(B、麦克阿瑟)。

31)(B、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原则。

32)19世纪70年代,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国际上出现了一大批专门

性、技术性国际组织,统称为(A、国际行政联盟)。

1

33)克莱因公式中,PP=( + +M)×(S+W),属于精神因素的有(B、S和W )。

34)1986年,欧共体经过三次扩张,成员数从最初的6国发展成为(C、12)

国。

35)属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集团有(C、南方共同市场)。

36)1972年,(C、罗马俱乐部)出版了著名的《增长的极限》一书,由此引

发了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37)欧洲联盟的前身是(B、欧洲共同体共体)。

38)新中国成立后,率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是(B、法国)。

39)《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是(C、列宁)研究当时世界政

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名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0)1994年,在(D、卢旺达)爆发了全世界震惊的部族屠杀,充分反映了非

洲所存在着的种族和民族问题的严重性和深刻性。

41)在(C、1997)年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俄罗斯首次以正式的成员身份

参加。

42)战后两极格局终结的最终标志是(B、前苏联的解体)。

43)在联合国体系中,有权根据宪章规定作出各会员国必须执行的决议的机构

是(C)。

C、安全理事会

44)(C、1985)年日本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而同一年美国成为世界最

大的债务国。

45)中国在建国以来的五十多年间,一直奉行的是(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外交活动。

46)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的国家结构实行(C、联邦制)。

47)战后初期,苏联等国家针对杜鲁门主义的遏制政策,成立了(A、共产党

工人党情报局),以反对美国的称霸计划,争取世界和平。

48)战后初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针对西方的封锁采取的对应措施是(B、

经济互助委员会)。

49)1945年远东军事法庭审判了以东条英机为首的39名甲级战犯,最终有(C、

7)名被处以绞刑。

50)1968年,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扼杀了当时被人们称作(B、布拉格之

春)的改革。

51)戈尔巴乔夫国际政治新思维的核心是(D、主张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

52)战后的国际货币领域内的机制是(C、布雷顿森林体系)

53)1991年12月,欧共体各国在荷兰的(B、马斯特里赫特)就《欧洲经济

货币联盟条约》和《欧洲政治联盟条约》达成了协议,这是欧洲一体化进

展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54)在联合国体系中,有权根据宪章规定作出各会员国必须执行的决议的机构

是(C、安全理事会)。

55)美国总统中提出要“扩军抗苏、重振国威”和“战略防御计划”的总统为(D、

里根)。

56)“国际法之父”(A、格老秀斯)曾提出“主权平等、领土完整、国家独立”

诸原则。

57)独联体和东欧国家经济转轨所依据的理论是(B、华盛顿共识)。

58)俄罗斯最不稳定的因素是国内分离主义和民族独立倾向日益上升,最为典

型的是(A、车臣)危机。

59)1776年,美国最初从英国统治下宣布独立的时候共有(B、13)个州。

60)1848年发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B.《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

义诞生的标志,也是第一部纲领性的著作。

61)最早提出和平共处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一国对外关系政策的是(C.列

宁)。

62)(A. 时代A)是研究国际问题的最高层次,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国际问

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特点。

2

63)国际社会各种力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是这种错综复杂关

系的变化是循着一定的规律而展开和进行的。揭示这一规律的是(B.恩格斯),这一规律也被人们称作“合力论”。

64)克莱因公式中,PP=(C+E+M)×(S+W),C代表的是:(C.人口和领土构成

的基本实体)。

65)克莱因公式中,PP=(C+E+M)×(S+W),W代表的是:(B.实现战略的意志)。

66)1648年的(C.威斯特伐利亚)和会是以政府间讨论的方式解决重大国际问

题的第一次尝试,同时它也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的产生。

67)世界上最早的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是(C.美洲国家共和国联盟)。

68)到2006年7月为止,联合国已从51个创始国扩大到(D.192)个成员国。

69)在《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6月26日开始接纳各成员国签字之后于(A.10

月24日)正式生效,从而宣告了联合国的成立。

70)国际法院设立在(C.海牙),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构。

71)冲突后缔造和平这一维和行动新战略中的新概念是联合国秘书长(A.加

利)提出的。

72)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是(D.部长会议)。

73)(D.杜鲁门主义D)是二战后美国对苏联“冷战”开始的标志,也确立了

对其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态度和政策。

74)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列宁)提出其时国际生活

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75)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最早是由(B.《国际争端和平解决公约》)提出

的。

76)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了77国集团的(A.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的

《宣言》和《行动纲领》。

77)英国的政治体制是(A.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A.议会君主制

78)冷战后,在欧洲发生的对欧洲安全乃至世界安全影响最大的事件是(C.北

约东扩),这也是美国在欧洲最重要的战略举措。

79)1965年4月,西欧六国签署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

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的主要机构实行合并,统称(A.欧洲共同

体)。

80)“1955年体制”崩溃后,日本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B.从权威政治向

大众政治转变

81)日本鸠山首相于1956年访问苏联,同苏联签订了(A.《日苏联合宣言》A),

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82)在1973年举行的第(B.四B)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上,第三世界

这一概念正式写进了会议的纲领性文件《政治宣言》中。

83)1990年3月21日(D.纳米比亚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至此,非洲大陆

殖民化的历史宣告终结。

84)第三世界国家中伊朗的政治体制是(D.政教合一制)。

85)最早将不结盟作为一种外交政策实施的国家是(D.印度)。

86)1961年,宇航员(B.加加林)乘宇宙飞船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太空飞行。

87)戈尔巴乔夫国际政治新思维的核心是(D.主张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

88)独联体的最高机构是(B.国家元首理事会)。

89)在东欧国家中,经济转轨上采取“天鹅绒式的休克疗法”的国家是(B.

捷克)。

90)俄罗斯成立之后,经过一系列的斗争,最终确立了(C.总统共和制)的国

家政权体制。

91)中国在建国以来的五十多年间,一直奉行的是(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外交活动。

92)1950年2月,中国同苏联签订了(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标志

着中苏关系开始走向联盟。

93)第一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是A.苏联)。

3

94)1953年周恩来在同(B.印度)代表团的谈话中首次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

95)20世纪80年代,中国确立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并创造性地提出

了(A.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二、多项选择

1)冷战后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主要表现有(ABCDE)。

A、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成风

B、不断制造教科书事件,为侵略历史翻案,甚至美化侵略历史

C、出台右倾色彩较浓的政策法案,计划修改宪法

D、极力发展军事力量,妄图充当军事大国

E、右倾保守政治力量占据上风

2)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事物应该坚持的原则有(ABCDE)。

A、整体性原则

B、相互联系原则

C、有秩序原则

D、动态原则

E、定

量化原则

3)美国是一个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的国家,这里所说的三权是指(BDE)。

B、行政权D、司法权E、立法权

4)下列(ABC)事件标志着第三世界的逐步形成并发展壮大。

A、亚非会议

B、不结盟运动

C、77国集团

5)当代对军事力量活动的削减和限制包括(AD)。

A、不首先使用核武器D、对武器贸易进行登记或限制

6)东欧剧变后,东欧国家经济转轨措施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ABDE)。

A、全面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B、放开物价,形成依

靠市场调节的价格体系D、削减财政补贴,减少财政赤字E、取消对外贸易限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

7)邓小平同志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 BDE)问题

B、发展D、南北E、经济

8)冷战后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主要原因是(ACE)。

A、战后日本缺少一个对侵略战争进行认真反省的历史过程

C、东西意识形态对立结束,使日本的保守与革新的对立失去了根据

E、战后日本缺少一个对战争责任进行真正清算的历史过程

9)1992年后,联合国扩大了的维和行动新战略由预防性外交、(CDE)几

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有机组成。C、冲突后缔造和平D、建立和平E、维持和平

10)在美国,“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是指(AB)。

A、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有权任免高级官员,但须经国会批准

B、立法权属于国会,但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立法

11)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亚洲和非洲扩张的具体举措有(ABCDE)。

A、支持印度肢解巴基斯坦

B、插手安哥拉内战

C、支持越南黎笋集团侵占柬埔寨

D、直接出兵占领阿富汗

E、支持雇

佣军入侵扎伊尔

12)以下属于当代战争、冲突主要原因的是(BCE)。

B、强权政治

C、霸权主义E、民族利己主义

13)1955年体制时期,自民党与社会党斗争的矛盾焦点大致包括(ABDE)。

A、日美安保体制问题

B、修宪与护宪问题

D、自卫队与再军备问题

E、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问题

14)苏联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是(BDE)。

B、国家机关是经济管理的主体D、以行政方法管理经济

E、不承认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15)一般来讲,评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时,属于无形因素的是(BD)。

B、领导素质D、政治制度

4

16)世界银行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与其附属的(BCD)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

中心共同组成世界银行集团。B、国际开发协会C、国际金融公司

D、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17)当代对军事力量能力的削减和限制包括(ABCDE)。

A、削减或限制核武器

B、削减或限制常规部队数量

C、禁止外空武器

D、禁止化学武器

E、禁止生

物武器

18)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的破灭导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积累了很多深

刻的矛盾。如(ABCDE)。A、巨额的不良债权B、逆资产效果C、紧缩的恶性循环

D、超低利率和财政赤字陷阱

E、结构性的贸易

黑字

19)以下国家中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武装力量打败法西斯,并确立共产党的领

导地位的东欧国家是(AB)。A、阿尔巴尼亚B、南斯拉夫\

20)以下属于福利制度主要内容的是(ABCD)。

A、混合经济

B、充分就业

C、收入再分配

D、社会福利

21)二战以后,国际金融领域内的发挥重要作用的机构和体系是(ABCD)。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世界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国际复

兴开发银行

22)瑟规定了修改日本宪法必须坚持的原则有(BCE)。

B、放弃国家交战权

C、废除封建制度E、削弱日本天皇的权力

23)战后,麦克阿瑟规定了修改日本宪法必须坚持的原则有(BCE)。

B、放弃国家交战权

C、废除封建制度E、削弱日本天皇的权

24)1944年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标志是(CE)。

C、美元不承兑黄金E、德国马克和日本日元成为国际货币

25)以下属于出口导向战略的政策措施有(ABE)。

A、出口补贴

B、货币贬值E、出口退税

26)战后初期美国称霸全世界的主要步骤有(ABCDE)。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对日媾和

D、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E、第四点计划

27)当今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不断增多,以下属于国际社会行为主体的是

(ABCDE)。

A. 主权国家

B. 国家集团

C. 国际组织

D. 跨国公司

E. 世界

政党

28)克莱因公式中,PP=(C+E+M)×(S+W),属于物质因素的有(AE)。

A. C、E和M E. C和E

29)一般来讲,评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时,属于有形因素的是(ACE)。

A. 经济实力 C. 军事实力 E. 地理条件

30)南方共同市场是由巴西、(BDE)等国组成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乌拉圭 D.巴拉圭 E.阿根廷

31)构建雅尔塔体系的一系列协议来自于(ACE)。

A. 波茨坦会议 C. 德黑兰会议 E. 雅尔塔会议

32)冷战后,世界各主要力量追求的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特征是(ABCDE)。

A. 相互尊重

B. 求同存异

C.发展合作

D. 不结盟

E. 平等互利

33)以下不是经互会和华约组织成员国的国家是(AB)。A.俄罗斯 B.南

斯拉夫

34)20世纪60年代,针对内外交困的形势,美国推出尼克松主义,其内容包

括(CDE)。

C.以实力为后盾

D. 以伙伴关系为核心

E. 以谈判为主要手段

35)第三次科技革命,也称作新技术革命,其核心是(BCE)。

B. 信息技术

C.生物工程 E. 新能源

5

36)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高度繁荣,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BCD)。

A.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推动

B.国家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对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保障

C.第三世界的廉价原料燃料供应

D.相对稳定的资本主义货币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制度

37)战后,发达国家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作用是巨大的,通过(BCE)

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干预和调节。

B.社会福利政策

C.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政策 E.失业保险政策

38)日本前首相池田勇人提出“三大支柱”论,其中三大支柱指的是(ACE)。

A.北美 C.西欧 E.日本

39)第三世界国家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统一体,具有其内在的共同基本特征,主

要有(ABCDE)。

A.共同的历史遭遇

B.落后的经济状况

C.共同的现实任务

D.共同的国际立场

E.一致的对外政策

40)苏联最初是指(ABCE)几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联盟。

A.俄罗斯联邦

B.乌克兰

C.白俄罗斯 E.南高加索

联邦

41)以下对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描述是正确的是(CD)。

C.独联体没有统一的对内对外政策

D.国家元首理事会有权决定关于独联体利益和关系的原则问题

42)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在各个时期的外交特点可以概括为

(ACD)。

A.“一边倒” C.“两个拳头打人” D.“一条线,一大片”

三、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简述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P2

2)简述研究世界格局的意义。P9

3)简述当代国际组织的发展趋势。P43

4)比较美、欧、日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P127

5)简述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P83

6)简述两极格局终结后的大国关系发展。P104

7)简述北约东扩的影响。P156

8)简述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发展和影响。P200

9)简述发展中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P202

10)简单评价经济改革的休克疗法。P229

11)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247

12)如何评价中国的国力与国际地位。P267

四、论述题(本题24分)

1)如何理解国家利益与综合国力在一国对外政策中的作用。P19-30

2)试评析能源短缺与粮食危机匮乏对一国对外政策的影响。P88

3)试述西欧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原因和历史作用。P160

4)试析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哪些经验教

训。P219

6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简答和论述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按比例的分配,自发地调节、配置社会资源。第二,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2通货膨胀: 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就叫做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1)从对社会成员收入的影响来看,通货膨胀的受害者一般是依靠固定工资生活的社会成员,而受益者则是利润的获得者。(2)从对财富分配的影响来看,在通货膨胀未被预期的条件下,它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3)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来看,当通货膨胀发展到一定程度,会造成社会需求虚增,一方面刺激过度投资行为,另一方面造成劣质滞销商品旺销。(4)从对资本积累的影响来看,在通货膨胀未被公众预期的条件下,会促进形成生产者的资本积累。通货膨胀一旦被公众预期,则会减少资本积累。(5)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短期内通货膨胀末被预期并存在潜在生产要素的条件下,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长期内则严重影响经济运行。 3通货紧缩的概念: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般物价的持续下跌。一般用消费物价指数作为度量指标。通货紧缩的成因很多,其中之一是与货币政策有关,但更多地是与有效需求不足、政府支出缩减、汇率制度僵硬、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金融体系效率低,不良贷款严重等因素有关。这些是通货紧缩的深层次原因. 通货紧缩会加速实体经济进一步紧缩,因此,它既是经济紧缩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经济进一步紧缩的原因。“通缩”一旦形成,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就可能会带来如下一系列问题:经济衰退;债务人负担加重;消费总量趋于下降,市场疲软;对银行业来说,容易形成大量的不良资产。 4信用的本质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信用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中产生的,以偿还与付息为条件的借贷关系。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一方面,信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增加投资机会,促进资本的自由转移,改变资源分配结果,推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2) 加速了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使许多大型企业得以建立和发展;3)节省流通费用和流通中的现实货币量4)提供新的资源投资渠道和金融资产的持有方式5)有效调节经济运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6)促进了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利润率的平均化。另一方面,信用又加深了商品经济社会的矛盾。1)有可能搞成虚假繁荣,加深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速了生产过剩的危机的爆发2)引发货币信用危机 5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部分以生产资料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形式存在,根据这两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表现在生产资料上的这部分资本,在工人劳动的作用下其实物形态被耗费掉或转移存在形态,形成新的使用价值,其价值只是一次或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不发生量的变化。只是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所以叫不变资本。表现在劳动上的这部分资本,实物形态是雇佣的劳动者本身,其使用价值是劳动者的活劳动,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使工人的活劳动凝结在产品中创造新价值,不仅包括自身价值还包括剩余价值,以劳动力形式存在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使价值增值,所以,叫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劳动的价值论特别是劳动价值论特别是劳动二重性学说的进一步运用,进一步揭示资本价值增值的秘密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库

一、单选题 1、当代世界经济大发展的首要条件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2、在战后初期,美国对不发达国家推行“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即通过技术、经济援助等形式,来实现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渗透与控制。这一计划又称:(“第四点计划”)杜鲁门《国会咨文》第四点 3、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 4、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 5、第三世界被称作“失去的十年”是指20世纪(80年代) 6、按照APEC的目标规定,中国与APEC其他成员间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应该在:(2020年) 7、在APEC发展过程中,确定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目标的重要会议是:(茂物会议(1994 印尼)) 8、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9、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正式运行)) 10、1983年,为与苏联争霸,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一项计划,拉开了新一轮世界科技战的序幕。这一计划是:(“星球大战”计划) 11、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趋势,其中最大的不平衡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12、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中最为突出的是调

整:(产业结构) 13、“三个世界”开始形成是在:( A ) A、 B、20世纪 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4、当今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是:(20世纪60年代) 15、当今世界最大的贸易国是:(美国) 16、当今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是:(中国) 17、当今世界最大的债务国是:(美国) 18、下列关于美国总统的说法中唯一正确的是:(直接对 选民负责) 19、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执政是代表:(共和党) 奥巴马 是共和党人 20、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执政是代表:(自民党)菅直人 是民主党人,并且是民主党创始人 21、《日本国宪法》规定,日本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 是两大竞选集团 22、下列关于美国两党政治制度的说法中唯一正确的是:(是两大竞选集团) 23、在西欧国家中,实行总统制最为典型的国家是:(法国)法国现任总统为萨科齐 24、在西欧国家中,实行委员制的国家是:(瑞士) 25、在英国政坛长期轮流执政的两个党是:(保守党和工党) 26、当今英国首相执政是代表:(保守党) 卡梅伦 27、1986年,欧共体第三次扩大,成员达到12国。这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一、是非题 1、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相联。(√)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3、虽然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5、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6、以直接的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生产是产品生产。(×) 7、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历史的进步。(√) 8、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9、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愈越的历史阶段。(√) 10、不同形式的分工是不同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1、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相同。(×) 1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1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 ) 14、凡是能交换的东西都有价值。(×) 15、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6、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17、凡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18、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19、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违背了价值规律。(√) 20、交换价值是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与比例。(√) 2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22、如果货币供应量超过或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局面。(√) 23、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24、商品流通过程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25、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6、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总量。(√) 27、信用制度并没有节省流通费用。(×) 28、在1只绵羊=2把石斧这一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是绵羊。(×) 29、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3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它一方面是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增值过程。(√) 31、超额剩余价值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2、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必然引起无产阶级贫困化。(√) 3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之间的矛盾。(×) 34、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35、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级差地租产生的经济原因。(√) 36、利息率通常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变动。(√) 37、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38、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39、资本与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作为流通手段。(×) 40、整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降低。(√) 41、平均利润率形成后资本家所得的利润与本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 42、股份公司的形成属于资本积聚性质。(×) 43、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44、W’-G’是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45、G-W…P…W’-G’表示的是货币资本的循环。(√) 46、P-W’-G’?G-W-P表示的是生产资本的循环。(√)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00009政治经济学简答导论 1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以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的。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获得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才能生存。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2)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从事生产活动之外的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如政治、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物质资料生产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3.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3)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2)生产力越发展,科学技术要素的作用就越重要。 (3)科学技术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通过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起作用的。 5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是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三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6.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 (1)经济规律的特点:一是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三是要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2)类型:一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二是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三是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7.为什么说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1)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指这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和要求,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 (2)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是指这门科学从实际出发,正确而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并为社会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真理。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无产阶级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它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它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从实际出发,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8.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原理有什么重要意义? (1)为我们学习其他经济学科的知识、深入思考各类经济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2)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建设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3)为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现实的理论依据。 第1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1.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的。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 的动力,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并最终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和整个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 2.自然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一是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式;二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经济;三是直接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1)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条件主要有: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水平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4简述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生产为物质基础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交换经济。 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 6试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体制总是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 第2章商品和价值 1.怎样理解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统一的,二者互相依赖、互为条件,彼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和互相矛盾的。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才能解决。 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坚实基础。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建立的重要基础。 (3)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及其他一系列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础。 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和影响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直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后两极格局演变的主线是( D )。 A、中美苏“大三角”战略 B、东西方阵营全面对抗 C、德国的统一 D、美苏争霸 2、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 B )。 A、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3、从建国到五十年代中期,我国的主要外交政策是( A )。 A、"一边倒" B、反对"帝修反" C、"联美反苏" D、"一条线、一大片" 4、中苏关系于( C )完全破裂。 A、1964年法国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时 B、1968年“布拉格之春”苏联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 C、1969年苏联严重侵犯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时 D、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 5、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C )。 A、尼克松总统时期 B、肯尼迪总统时期 C、卡特总统时期 D、里根总统时期 6、标志着第三世界形成的是( C )。 A、东亚与北非等国独立 B、1960年非洲17国独立 C、万隆亚非会议的召开 D、1968年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基本瓦解 7、和平与发展是中国( B )。 A、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B、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D、一项基本国策 8、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是( B )。 A、蒙古 B、苏联 C、阿尔巴尼亚 D、朝鲜 9、第三世界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D )。 A、同美苏超级大国对抗 B、同西欧、日本结盟 C、同中国结盟 D、不结盟 10、中国何时加入WTO( D ) A、1999年11月 B、2000年12月 C、2001年11月 D、2001年12月 11、9.11事件以后,美国继打击阿富汗后,将矛头直指哪个国家( B ) A、伊朗 B、伊拉克 C、朝鲜 D、叙利亚 12、战后发达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A )。 A、发达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B、国家垄断资本掌握经济生活 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13、冷战时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战略是( B )。 A、新东方政策 B、遏制政策 C、“两个半战争”战略 D、缓和战略 14、中国与俄罗斯建立了( D ) A、"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B、"全面伙伴关系" C、"面向21世纪的长期友好、全面合作关系" D、"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 D ) A.协调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 B.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问题 C,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问题D.大国划分势力范围 2、国际新形势下邓小平提出的灵活务实的外交战略方针有( ABD )

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0-05-23 06:31:56| 分类:经济|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4、企业经济行为: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二、不定向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是( B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商品的有用属性 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BCD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3、划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B ) A、所有制形式 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C、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程度 D、企业对人、财、物的利用程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CDE ) A、厂长负责制 B、产权清晰 C、权责分明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三、判断题: 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货币量。(∨)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7、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 8、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承包经营责任制。(× ) 9、为了扩大出口,我国应当主要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 10、调节经济总量,就是调节总产量。(× ) 四、填空题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汇总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商品价值 B.劳动力自身价值 C.剩余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 课后题整理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商品 1、名词解释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 1、名词解释: 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纸制货币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或其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2、简述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起源: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由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向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向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变化的过程。货币是交换价

政治经济学试题(附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体力劳动为尺度 B. 脑力劳动为尺度 C.简单劳动为尺度 D. 复杂劳动为尺度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成正比 B.联系不大 C.成反比 D.无直接联系 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7、.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8、.下列费用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 A、保管费 B、运输费 C、包装费 D、广告费 9.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 A.一般产品生产过程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C.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D.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10.超额剩余价值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商品的价值高于商品价格的差额 D.商品的价格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 1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A.社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B.部门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C.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D.行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12.货币资本循环用公式表示是() A.P… W′— G′— W … P B.W′— G′— W … P… W′ C.G — W — G … P … W D.G — W … P … W′— G′ 13.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一个国家利息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历史和道德 B、生活习惯和法律观念 C、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D、商品的供求关系 14.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15.20世纪中叶兴起的混合联合公司是 A、一个部门中从事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B、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C、从事同类产品和相关产品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D、从事跨部门跨行业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16.股票价格是() A.股票的票面金额 B.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C.公平收入的转化形式 D.股票收入的资本化 17.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是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00009政治经济学简答 导论 1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以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的。 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获得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才能生存。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2)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从事生产活动之外的 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如政治、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物质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3)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2)生产力越发展,科学技术要素的作用就越重要。 (3)科学技术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通过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起作用的。 5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是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三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6.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 (1)经济规律的特点:一是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三是要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2)类型:一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二是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三是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7.为什么说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1)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指这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和要求,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 (2)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是指这门科学从实际出发,正确而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并为社会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真理。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无产阶级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它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它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从实际出发,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8.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原理有什么重要意义? (1)为我们学习其他经济学科的知识、深入思考各类经济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2)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建设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3)为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现实的理论依据。 第1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1.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的。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的动力,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并最终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和整个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 2.自然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一是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式;二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经济;三是直接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1)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条件主要有: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水平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4简述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生产为物质基础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交换经济。 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 6试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体制总是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 第2章商品和价值 1.怎样理解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统一的,二者互相依赖、互为条件,彼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和互相矛盾的。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才能解决。 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坚实基础。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建立的重要基础。 (3)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及其他一系列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础。 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和影响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直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提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提纲 备注:记得看时事报告P52,P78 页,做后面的单选及多选题 1. 格局:就是各种力量对比与组合的结构。 2. 1945年2月4-11日,苏美英三国领导人在苏联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战时的第二次首脑会议。 宗旨:划分势力范围,商讨战后大国合作和维护世界秩序的问题。 主要内容:苏美英占德原则 各国联合对日方针 组建联合国 波兰边界划分 结果:形成雅尔塔体系。 3. 雅尔塔体系:是指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1943年德黑兰会议,1945年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 4.1946年3月5日,铁幕演说P3 5. 马歇尔计划 6. 1949年4月4日,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同年8月24日,公约正式生效。 7. 1949年1月,杜鲁门在其第二任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美国外交方面的四点行动计划。其中第四点内容是,利用技术和输出资本对不发达国家进行经济和政治渗透。 8. 1947年7-8月,苏,保,捷,匈,波,罗5国签订贸易协定,称作“莫洛托夫”计划。与西方的马歇尔计划相对抗。 9. 1955年5月5日,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 10. 1955年5月14日,苏,波,捷,匈,保,罗,阿和民主德国签订《华沙条约》 11. 美苏争霸的态势:P7 70年到80年代中期,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世界霸权,攻守的态势互有转换: ①70年代,苏联咄咄逼人,美国处于守势; ②80年代,美国采取了攻势,苏联则处于守势。 12. 尼克松主义主张:P8 13. 1975年苏联介入安哥拉内战,1979年出兵阿富汗。 14. 战后形成的世界两极格局的特点: ①政治上两大力量(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势不两立 ②军事上两大集团强烈对抗 ③两种类型的经济并行发展 ④两大阵营内部基本是一元结构,一个中心 ⑤两极格局长期相对稳定 15.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P14 16.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P16 17. 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冷战思维是冷战时期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就是以美苏争霸世界为中心,以两大阵营,两大集团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等诸方面全面对抗为基础的一种战略思维模式。 两大要素: ①以瓦解对方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为出发点和归宿;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高起本)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高起本) 一、填空题 1.“三资企业”中的,就是外资经济。 2.产业资本是指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一切生产部门的资本,包括、 、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3.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的总和。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 5.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在中各自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6.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为中心,坚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 产权制度是有关产权的、权责、保护、流转和的制度。 8. 生产商品的劳动作为私人劳动,生产纯属生产者个人的私事,商品生产者可以自己决定生产什么、自行支配及其成果。 9. 家庭承包经营是在土地、水利设施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经济公有的基础上,由农户承包 使用 等生产资料的的经营组织形式。 10. 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把经济资源按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地区,使各种 合理而有效地组合,以保持社会经济均衡和快速发展,获得最大的社会产出。 二、选择题 1.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 A.地土的优劣 B.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C.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D.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2.与资本积聚不同,资本集中()。 A.并未改变整个社会资本的价值总量 B.并未改变单个资本的价值 C.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增大 D.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减少 3.生产价格是()。 A.生产成本减平均利润 B.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C.生产成本加利润 D.生产成本减利润 4.商业利润是()。 A.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B.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 D.超额利润的一部分 5.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的关系在于()。 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无关 D.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是平均利润率 6.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进行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A.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为前提 B.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缩短工作日为前提 C.工作日长度不变,延长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 D.工作日长度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 7.商品的价值是( )。 A.生产商品时的实际劳动耗费 B.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核作业3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核作业3答案 你的得分:100 完成日期:2016年05月20日10点09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5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发起独立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卢萨卡会议 2.南南合作的主要机构是()。 A.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B.石油输出国组织 C.南方首脑会议 D.七十七国集团 E.西非经济共同体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期困扰世界的中东问题,其核心是()。 A.宗教问题 B.水源问题 C.石油问题 D.巴勒斯坦问题 E.民族问题 4.首次提出第三世界概念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卡翁达 D.阿尔弗雷德-索维 5.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核心是()。 A.西方国家的发展

B.发达国家的发展 C.北方国家的发展 D.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6.造成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源是()。 A.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矛盾与冲突 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C.发达国家拥有的科技优势不断扩大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D.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资源枯竭 7.第一次亚非会议又名()。 A.开罗会议 B.万隆会议 C.新德里会议 D.吉隆坡会议 8.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著名原则是()。 A.和平共处 B.求同存异 C.不干涉内政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9.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是在()。 A.1959年 B.1960年 C.1961年 D.1962年 10.77国集团的活动方式是()。 A.在联合国大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B.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C.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D.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