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产业升级研究学习资料

中国产业升级研究学习资料

中国产业升级研究学习资料
中国产业升级研究学习资料

中国产业升级研究

一、现阶段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 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位置,产品附加值较低

伴随着国际技术、产业发展,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并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导者,其所在的发达国家主要以产业价值链的分工为导向,把成本高的分工环节转移出去,而把收益高的分工环节控制在自己手中。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积极融入国际化进程,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由于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素质低下的制约,我国产业还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的低端。我国出口的制成品仍以初级制成品为主,即使在所谓高技术产品中,我国所从事的很大一部分工作也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活动,附加价值和利润很低。“中国制造”的优势主要体现为价格优势,在关键技术、关键设备上对国外还有相当大的依赖。

2产能过剩严重

产能过剩一直是我国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痼疾之一,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这一问题愈发严重。在传统产业中,产能过剩已经从钢铁、电解铝、水泥和汽车等行业,扩展到焦炭、电石、铁合金、铜冶炼、纺织、化纤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是导致我国工业利润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产能过剩不仅出现于传统产业,还在某些新兴产业中出现,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在新兴产业发展中,不少地区盲目采用多种刺激政策推动投资,使这些产业产能快速扩张,部分新兴产业,如碳纤维、风电、多晶硅、锂电池、光伏等,先后出现产能过剩,并伴随着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可以预见,产能过剩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工业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

3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产业组织结构主要从市场集中度和企业规模结构加以体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偏低,国企规模远大于民企而效率却相对低下,是导致我国工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产业组织不合理的重要表现。

二、现阶段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

1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偏低,严重制约着产业结构的升级

中国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总体偏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制造业增加值率偏低。增加值率是度量一个经济体投入产出效益的一个综合指标。由于主要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我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低、价格低、附加值低的“三低”产品,同时却大量进口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和高价格的“三高”产品。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和规模获得快速增加,但由于中国产业的低附加值和低效率,以及所处的价值链低端环节,使我国的经济发成就付出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以及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作用,中国以低端制造业为主要特征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已难以持续,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的增加值率,加快产业升级,通过向全球产业链高端跃升,获得更多的产品附加值,是产业发展升级的方向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不但表现在传统产业,也表现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十一五”以来,中国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比重有所上升,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但在高技术产业产量增长的背后是其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从创新的资金来源看,收入分配过多地向政府倾斜加之企业税负较重,又是导致企业研发和创新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

2产业投资效率、劳动生产率和工业能耗水平等不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投资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投资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和水平。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与过低的投资效率直接相关。投资效率可用投资效果系数表示,投资效果系数等于GDP 增加额除以固定资产投资额,反映一定时期单位固定资产投

资所新增的GDP。近年来,我国投资效果系数不仅大幅度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而且在波动中呈现下滑趋势。我国总体上还处于重化工业化阶段,重化工业的效率及发展方式对整体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影响

3人力资本水平不高

中国人力资本的基本情况是: 一般的、中低端的人力资本较为充裕,因此在承担全球价值链中劳动密集型环节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专业的、高端的人力资本相对缺乏,因此对效率提升起到关键作用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经营管理等活动往往无法由本国人力资本承担进而被发达国家控制,总体上说,中国现有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不相符合。随着我国经济将逐渐失去其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要把劳动力人口众多的压力转变成为人力资源雄厚的竞争优势。

4 国际贸易条件恶化导致升级压力增大

我国的产业发展和升级与对外开放过程紧密相连,这一过程基本上是由发达国家推动、以这些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全方位展开的过程。发达国家作为这过程的主导者,在全球范围内重组国际分工格局,占据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我国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这一个过程中来,但这种参与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在产业的选择、转移的方式以及利益的分配等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主动权。随着我国对能源以及工业原材料进口依存度的不断加大,加之大宗商品市场的卖方处于寡头垄断,由此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我国工业企业的成本相对增加。

三、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

第一,由外延式、粗放型发展转向内涵式、集约式发展。

我国产业体系的发展主要还是一种粗放型、外延型的发展方式,技术创新能力、要素生产效率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比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必须在调整现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外延型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全面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和供给结构,着力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率,提高产业附加值水平。

第二,由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型。

在当今世界,产业的竞争主要是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正是由于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水平低,所以我国产业在现今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

于价值链的低端,或者说处于“微笑曲线”的中段。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必须加快调整要素投入结构,在继续发挥原有比较优势基础上,着力增强技术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使产业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的投入和资源消耗转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依靠高素质人力资本投入和管理创新转变。要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强化标准制定能力,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产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使产业发展主要由创新驱动来实现。

第三,由高消耗、高污染式的产业发展转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与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为此,实现产业升级必须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形成少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新型产业发展方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

的新路子。

第四,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目前,我国产业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主要擅长做制造、加工、装配,来料加工、来图加工、贴牌生产等价值链低端的环节业务,消耗资源较多,劳动密集度高,对环境的影响大。产业升级就需要向价值链前向和后向延伸,向前延伸是指进一步做研发、设计和品牌,向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