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叶问亲传116式咏春木人桩法精编版

叶问亲传116式咏春木人桩法精编版

叶问亲传116式咏春木人桩法精编版
叶问亲传116式咏春木人桩法精编版

咏春拳是极合乎科学化之一门武术,其学习程序,以拳套、黐手、自由搏击、木人桩法,进而刀棍等。

而“黐手”之练习,又为学习程序中之极重要的一环。故每学员自入门后则与“黐手”之锻炼结下不了缘。表面观之,黐手为两人对练,桥手互搭,上下滚动,有若推磨摇船,没甚出奇之处,但习之以恒,得其精髓,自可由此简单之动作中,进而为一种变化莫测,消打异常迅速之高深拳术。

黐手之程序可分为二,曰黐单手和黐双手,黐单手为训练黐手的基本位置,力度与感觉等,待其左右手分别单黐纯熟后,进而以双手互黐,在循环变化之动作中产生对力点、锐觉等之认识,于此为用,则能巧打,以柔制刚,借力打力,手法紧密的一项自卫术。

大体而言,黐手是“活木人桩”的练习,“戒蛮力”、“宜守中”、“尚感觉”三者皆为黐手和木人桩的三要。

“戒蛮力”则不强进退,以顺为势,不动牛劲而讨巧者。如咏春俚语云“来留去送”则明显易见矣。

“宜守中”则以肘底部获心腹要害,成中门密集手法,故“飞挣”则不为吾人所取。

“尚感觉”则令吾躯感觉特别敏锐,当触及对方时便已知其位置,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倘于对敌中以目注视来袭手法,则易为敌所纷扰,如能附以感觉力去攻敌,更能收事半功倍之效,此实为咏春所异于他派之特色也。

桩,是一条圆柱形的木头,将这一条木头加上手脚,安装起来,便成为练武所用的桩,所以它又叫做“木人桩”。

本来,咏春的桩,并不是现在用两条横方担起来的这个样子,而是在桩的下半截多一只约三尺长的脚。另外,在地上挖一个三尺深、比桩脚稍宽的洞。要练习时,便将那只桩脚安放在这个洞里,然后练习。但是在地窄人稠、寸土寸金,尽是高楼大厦的今日,依前法式设桩实是困难,乃由叶问宗师改成目前的样式。

咏春桩,共八节一百二十四式,其中一至三节各二十式(实际第二节是十九式,第三节是廿一式),四、五两节各十五式,六、七两节各十式,第八节十四式。但是,叶问宗师认为后两节的脚法太狠,不大愿意将它传诸后世,所以将部分招式保留,而成为现在的第七节十六式。这样计算起来,咏春桩就变为七节,共一百一十六式。

咏春桩法是在学习咏春拳已有一定时日,而对咏春各种基本法度、原理了解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练习之用。由于这一套桩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所以武林人士,特别是咏春门人,对它十分重视。

学习咏春桩的要点,说起来十分简单。那就是要求做好腰马和贴身功夫,与此同时,绝不能犯有飞挣、束桥等咏春大忌。要做到这几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学习咏春桩,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认识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应该将各节各式的桩法顺序练习,并且将它们练得十分纯熟。第二个阶段,是琢磨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应将各节各式的桩法,在师傅的指导下,逐式研究,了解各式的部位、要点及其实用价值。第三阶段,是空桩阶段。所谓空桩,就是在没有桩的情况下,打出原来有木桩的手法。完成这三个阶段后,自然就能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抛手:“二字拑羊马”先立正,双脚并拍,开八字形,再开内八字形则成此马。腰略后斜,与大腿成一直线,双拳抽起至腋部,小臂成水平线,

双小臂平行,拳面与胸齐,如此则两脚恰形成一无形之三角形,依其稳定

性而言,可称“稳定性平衡”。

朝面追形(中门密集):咏春派以“朝面追形”为对

敌口诀,意谓凡与敌方周旋之际,必与敌方正面相对,

以求达到正面突破方法。盖人身最脆弱重要之部位,不

过由头顶起至下阴止的一段距离而已。而此等部位,又

绝大部分集中于正面之“综中线”(左右之分界线)。至

于心窝部位,恰巧就是由头顶起至下阴止的最中央位置。

故此,只要将双手放置于此处,中路固然防守得最密,就是照应上路或下

路(下路并不包括下阴以下),所采用之路线皆同等快捷。至于下阴以下的地方,皆不列入以双手防卫的范围,盖可以马、腿、步三法照应也可。然而,此等密集中门的手法,详细分析开来,却不外由三种基本的手法而来,是即膀、摊、伏三者。

膀手,顾名思义,出则肘上腕下,成斜直线,

置于身前,如鸟之翅膀。膀手的作用在于消卸敌

人直线攻来之力度。因成斜直线而伸展开来之

故,其接触面即扩至最大幅度,故用以“接触”

对方攻来之桥手,其效果至大。

唯施用膀手,须完全符合下列原则:一、对

方之拳(掌)是直线向我正面攻击者。二、对方攻击之拳不超过我胸部以上者。三、对方之拳乃在于我桥手之上攻来者。凡与上述任何一原则不相合者,皆无法施用膀手,事实上亦无施用膀手之必要了。盖膀手实属消极之法,只求消卸敌力便了,却无攻击的作用。故非到必要施用膀手可消解敌方攻击之时,最好以少用为佳。(以打为消,方为至上之法!)

膀手之高低,由于在接触敌人来势之后,顺对方桥手力量上升或下沉的位置而定,却并不与其斗力之故,乃能用以应付极大的冲力。因为,我膀手既不与敌力拼,亦即是说,不论敌方冲力如何强大,我的手皆不受力。有如海上之一段浮木,无论在其上加上任何重的物体,此浮木只是一经其重量的下压,即倾侧一方,而使其上之物体下堕于海中。俟物体堕下海中之后,该段浮木复回复原来状态,浮于海面,此膀手不受力之最佳举例也。

摊手,肘接于中,与身离约一拳之距。掌心向上,与心窝拉成平线。因肘略低于心窝故,摊手之形略斜,而掌心摊开,故谓之摊手。

通常而言,摊手与伏手成相克之势,而与膀手则循环相生。故膀手即摊手之肘抛高,而

摊手即膀手之肘接于胸前而已。摊手之目的大概

不离以下数点:一、设法将自己的桥手形成在敌

方桥手之内门。二、取“来留去送,甩手直冲”

之理,而不与敌硬拼斗力。故无挑拨之法,只中

平线直伸而出,力取籐劲。三、先“留”敌之攻

势于己桥手之上,便利下一着之变化。四、可与其他攻击手法同时间合并,以达到“消打同时”之法度。

在正面相对的情形来说,摊手当依着子午线之位置而出,亦即是说,也同时向着敌人心窝之位置。此位置的放置角度,遂形成了上臂与身体构成“直角”(即九十度)。在此角度来说,无论敌人桥手从我内门或外门攻来,只有接触我摊手的话,都要与我直伸的力度相持,而不容易超越我摊手了。因此,亦只有我摊手对着敌方的子午线位置,方能保持最佳防守位置。然而,当我侧身向着敌人正面的时候,情况便略有变更了。既然我摊手必须对着敌人子午线的原则不能改变,而又有须要侧身的话,我便得改变摊手与自己的角度来作补救。拳诀中“侧身以膊为子午”即指此也。

伏手,由心窝平伸而出,指掌自腕部弯曲,

成勾状,以形成掌背朝向对方之势。肘接于中,

前臂与身成直角。盖取以自己之桥手伏于敌方

桥手之上的意思,故谓之伏手。

伏手最先出于小念头拳套之中,以伏手配

合护手,一出一回,前后三次,和拜佛之状,故小念头别称“三拜佛”,盖取此意,为练习肘底力及腕力之用。

在咏春派练习手部感觉的课程中,伏手占很大的地位。“黐单手”的基本训练,即取膀、摊、伏三式连环运用,伏手即用以与摊手相搭。在“黐双手”的“盘手”(注)动作中,伏手甚至以同样方式与对方膀手相搭。

注:盘手或称碌手,法以双臂搭着对方双臂,以膀、摊、伏三种动作循环运用,上下翻滚,如盘旋于一无形的圆圈之中,故云。

伏手在拦截对方的桥手之后,通常并不就此罢休。盖伏手只能作为一时拦截对手之用,必须要由伏手再变为其他手法,方能施以还击。

窒手为伏手中之一个动作,法以伏手搭于敌人桥手的

外门,然后突然以肘底发力,按低敌人之手腕。此种突发

之力,如遇敌方桥手力大而坚强者,则更能奏效,盖敌人

桥手愈力大,则愈不易按低。换言之,则其臂愈能受力,

故一经遇到一种外来突发之力下按于其腕,则此力量必传

于其身,再传于其下盘,因受下按力之故,必定突然之间

产生强大的上抬力量予以反抗。然我下按之力量只为一发

即尽,故其上抬之力一经发出,却不能与我下按之力同时

相遇而抵消。因此故,其力量遂令其本身向上一浮,重心

突然之间摇动,至为我所乘,使之前倾而倒,更为我另一拳所重击。此亦借力打力之法,即俗语所谓“窒”。

咏春木人桩法图解

第一节

1、起式以“拑羊马”、“中门十字手”摆桩,接着以“左摊手”格向桩臂。

2、承上式,向右运身成“右寻桥马”,同时左手化阴掌採住桩臂,右手放劲以“上门横掌”

击向木桩。

3、承上式,右手顺桩臂搂手提肘成“膀手”,左立掌护于中门。

4、转式成“左寻桥马”,同时以“右摊手”、“左中门横掌”击向木桩。

5、承上式,右摊手下击成“耕手”,同时,左横掌化“枕手”上格桩臂。

6、承上式,右手化成“右摊手”,左手化成“低膀手”格向桩臂。

7、向右走位成“右桩马”(角马),同时击出“左摊手”、“中门右横掌”。

8、转势成“右寻桥马”,化“左耕手”、“右枕手”。

9、以“拑羊马”桩,完成“右圈手”,“左托手”。

10、同时以“左窒手”封住桩臂,“右正掌”击向木桩。

11、起式以“拑羊马”、“中门十字手”摆桩,接着以“右摊手”格向桩臂。

12、承上式,向左运身成“左寻桥马”,同时右手化阴掌採住桩臂,左手放劲以“上门横掌”

击向木桩。

13、承上式,左手顺桩臂搂手提肘成“膀手”,右立掌护于中门。

14、转式成“右寻桥马”,同时以“左摊手”、“右中门横掌”击向木桩。

15、承上式,左摊手下击成“耕手”,同时,右横掌化“枕手”上格桩臂。

16、承上式,左手化成“左摊手”,右手化成“低膀手”格向桩臂。

17、向左走位成“左桩马”(角马),同时击出“右摊手”、“中门右横掌”。

18、转势成“左寻桥马”,化“右耕手”、“左枕手”。

19、以“拑羊马”桩,完成“左圈手”,“右托手”。

20、同时以“右窒手”封住桩臂,“左正掌”击向木桩。

第二节

21、以“右寻桥马桩”,出“右拍手”封住桩臂,左手在后护住中门。

22、转势成“左寻桥马桩”,出“左拍手”封住桩臂,右手在后护住中门。

23、转势成“右寻桥马桩”,出“右拍手”封住桩臂,左手在后护住中门。

24、转势成“拑羊马”桩,完成“左拍手”。

25、承上式,“正面朝形”,出“左批掌”,右手护住中门。

26、承上式,左手化为“伏手”,击出右正门“冲拳”。

27、承上式,完成“右拍手”。

28、承上式,“正面朝形”,出“右批掌”,左手护住中门。

29、承上式,右手化为“伏手”,击出左正门“冲拳”。

30、承上式,完成“双托手”。

31、化“右寻桥马”,右手以“低膀手”格住桩臂,左手护于中门。

32、运步成“左桩马”(角马),同时,出“左拍手”、“右批掌”。

33、右手化为“膀手”,左手护中门,成“左独立马”桩式,起右脚,以边脚踹向木桩。

34、承上式,下步成“左寻桥马”,出左“低膀手”,右手护于中门。

35、运步成“右桩马”(角马),同时,出“右拍手”和“左批掌”。

36、左手化为“膀手”,右手护中门,成“右独立马”桩式,起左脚,以边脚踹向木桩。

37、承上式,下步成“右寻桥马”,化“左耕手”、“右枕手”。

38、以“拑羊马”桩,完成“右圈手”,“左托手”。

39、同时以“左窒手”封住桩臂,“右正掌”击向木桩。

叶问亲传116式咏春木人桩法

咏春拳是极合乎科学化之一门武术,其学习程序,以拳套、黐手、自由搏击、木人桩法,进而刀棍等。 而“黐手”之练习,又为学习程序中之极重要的一环。故每学员自入门后则与“黐手”之锻炼结下不了缘。表面观之,黐手为两人对练,桥手互搭,上下滚动,有若推磨摇船,没甚出奇之处,但习之以恒,得其精髓,自可由此简单之动作中,进而为一种变化莫测,消打异常迅速之高深拳术。 黐手之程序可分为二,曰黐单手和黐双手,黐单手为训练黐手的基本位置,力度与感觉等,待其左右手分别单黐纯熟后,进而以双手互黐,在循环变化之动作中产生对力点、锐觉等之认识,于此为用,则能巧打,以柔制刚,借力打力,手法紧密的一项自卫术。 大体而言,黐手是“活木人桩”的练习,“戒蛮力”、“宜守中”、“尚感觉”三者皆为黐手和木人桩的三要。 “戒蛮力”则不强进退,以顺为势,不动牛劲而讨巧者。如咏春俚语云“来留去送”则明显易见矣。 “宜守中”则以肘底部获心腹要害,成中门密集手法,故“飞挣”则不为吾人所取。 “尚感觉”则令吾躯感觉特别敏锐,当触及对方时便已知其位置,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倘于对敌中以目注视来袭手法,则易为敌所纷扰,如能附以感觉力去攻敌,更能收事半功倍之效,此实为咏春所异于他派之特色也。 桩,是一条圆柱形的木头,将这一条木头加上手脚,安装起来,便成为练武所用的桩,所以它又叫做“木人桩”。 本来,咏春的桩,并不是现在用两条横方担起来的这个样子,而是在桩的下半截多一只约三尺长的脚。另外,在地上挖一个三尺深、比桩脚稍宽的洞。要练习时,便将那只桩脚安放在这个洞里,然后练习。但是在地窄人稠、寸土寸金,尽是高楼大厦的今日,依前法式设桩实是困难,乃由叶问宗师改成目前的样式。 咏春桩,共八节一百二十四式,其中一至三节各二十式(实际第二节是十九式,第三节是廿一式),四、五两节各十五式,六、七两节各十式,第八节十四式。但是,叶问宗师认为后两节的脚法太狠,不大愿意将它传诸后世,所以将部分招式保留,而成为现在的第七节十六式。这样计算起来,咏春桩就变为七节,共一百一十六式。 咏春桩法是在学习咏春拳已有一定时日,而对咏春各种基本法度、原理了解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练习之用。由于这一套桩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所以武林人士,特别是咏春门人,对它十分重视。 学习咏春桩的要点,说起来十分简单。那就是要求做好腰马和贴身功夫,与此同时,绝不能犯有飞挣、束桥等咏春大忌。要做到这几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学习咏春桩,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认识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应该将各节各式的桩法顺序练习,并且将它们练得十分纯熟。第二个阶段,是琢磨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应将各节各式的桩法,在师傅的指导下,逐式研究,了解各式的部位、要点及其实用价值。第三阶段,是空桩阶段。所谓空桩,就是在没有桩的情况下,打出原来有木桩的手法。完成这三个阶段后,自然就能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咏春拳基本功 咏春入门技法 咏春拳基本功

咏春拳基本功咏春入门技法咏春拳基本功咏春拳基本功咏春入门技法咏春拳基 本功 话题:咏春拳基本功武术叫什么名字个人经历对手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经过千年的发展,更是分出了很多的派系,其中,咏春是其中的一支。咏春的声名大噪还是因为叶问对于咏春的发扬。提高咏春,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叶问,是啊,叶问对于咏春乃至中华武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许多人因为看了相关影视作品都非常的渴望去学习咏春,小编也不例外,那么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咏春拳基本功,以及咏春拳实战教学。另外在和大家谈一谈咏春拳历史。咏春拳基本功练习转马用脚板转,要钳住,加上手法练习,如披肘等等。进马擦着地而进(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退马擦着地而退(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蛇形手咏春拳的基本手。连环拳在练习这样拳法的时候需要全身与精神的放松,寻找速度感,打出速度来,毕竟咏春强调的是快,久而久之,练 到家的力量和速度就会一并的体现出来了,之后再配合之前的马步进行练习。练马力可独脚站马步,练马力。抓筷子练指力、腕力、前臂力。手感练习(重点)单圈手A(外桥手)与B(内桥手)双摊手相对,A向里用圈割手想把B割开再进攻,而此时B则顺势绕过A外侧再用伏手压住A,则A进攻不了了,接着由反方向回到双摊手。换手练习。双圈手是双手同时做单圈手,一双手在内(B),一双手在外(A),以双摊手相对,处于外桥的A做圈割手把B割开再绕上来压住B,再逆向回到双摊手。单蛇形手A压在B的上面,停留2秒后或者紧接着绕上去压在A的上面,接着A又上来,如此反复...双蛇形手两只手同时做蛇形手,边做边配合步伐移动。单粘手练习封手练习(在双粘手练习之前的练习)。双粘手练习以上手部感觉练到一定

咏春木人桩制作

木人桩制作: 咏春的木人桩的尺寸,应当灵活掌握,以符合自己为要求。 桩身直径约27-30厘米。量一量自己的腰就知道了。 桩手长度等于自己出子午锤握拳时拳面到肘尖长度。 桩手前部直径等于自己手腕直径。 桩手后部直径等于前臂近肘处直径。 上面两支桩手的八字角度等同于自己双手同时归肘,出标准内摊(左手上,右手下)所形成的角度。 最上一支桩手离地尺寸等于自己心窝中心点离地尺寸。 第二支桩手离地尺寸等于右臂出标准内摊时肘部离地尺寸作为桩手榫口中心点。 第三支桩手前端离地尺寸为右手出标准底锤时拳面离地尺寸,置于中线位置垂直伸出。 桩脚角度为一腿伸直站立,另一腿出中撩阴时微曲形状,桩脚上端之下部与桩身接触处离地为起撩阴 之腿的股关节位离地尺寸。如果采用会阴离地尺寸,可能会比较低了点。 桩身上部包棉尺寸可采用自己扎钳阳马(高桩少少)时头部至颈部的一段长度。可于自己鼻子高度的 位置加一条三厘米的分色带,以明确要害位置。习惯攻击此区,因为搏击时这个高度一定是敌面门三 角区位,包括下巴。如果定得太低,会是颈的位置,或者会打不中。 做桩要做活桩,不要做死桩。 如果自己想训练与自己身形相称的对手放对,则按此尺寸做桩。如想打高一个级别,则所有数据乘以 1.06,为一级,乘以1.1为二级。一般能打高一级已足够。 桩身采用坚硬的实木做为合适,比较长久,也适合于家居格调。 桩手可采用两种形式,首先采用软身少少的木材,如杉木等,榫口误差(即保留松位)可适当放大少 少,约3毫米左右,初上桩时不至于手桥太伤。第二可采用坚硬的实木,榫口位误差缩小到1.5毫米左 右。 桩手不赞成包棉,因会增大桩手直径,令自己练时失形。 角度的确定,可采用15进制,因360度的圆周等分24分,即24个节气位,是从古到今都在采用的形 式。先用三维软件按自己测定的数据制作一支桩试试,从各个角度看看比例会否太过疏或密,肥或 瘦,对比从网络上下载的师傅级人马的木人桩,适当加以调整。不要太教条。

咏春拳木人桩打法

1.左问手摆桩式(图001) 动作:以正身二字钳羊马姿势面对木人桩,左手问手在前,置于左桩手之上,右手护手在后,护住中线。 此咏春拳木人桩作用:人体中线、内外门与木人桩桩手、桩身、桩腿一一对应,以桩为敌。 2.右高位铲颐手、右攀颐手(图002至图003)

动作:略向左转身,左问手变持手,向后拉左桩手;同时,右手自两桩手之间向上穿出,以高位铲颈手击中木桩“颈部”;随即,右手继续向桩后穿出,进而,右手攀住桩颈,左手拉左桩手,配合左转马,以斜45度角向后下方回拉。 此咏春拳木人桩作用:锻炼穿桥发力打颈技术与错手补救技术。 3.右膀手(图004) 动作:右手收回变为膀手,自上而下击中左桩手,同时,左手变护手护身。 此咏春拳木人桩作用:强化侧身膀手的卸力、线位与角度。

4.右摊手、左横掌(图005) 动作:迅速向右转体,配合右圈步进马,右脚穿人桩腿之下;同时,右手变摊手击中左桩手.左手变横掌击中桩身侧面。 此咏春拳木人桩作用:锻炼圈步进马与破桥封马技术。 5.上下耕手(图006) 动作:继续向右转体成侧身马姿势,左摊手击中左桩手,右耕手击中低桩手。 此咏春拳木人桩作用:锻炼圈步侧进马.强化耕打之力.

6.膀摊手(又名“捆手”,图007) 动作:左手变低膀手,击中低桩手,右手变摊手击中右桩手。 此咏春拳木人桩作用:强化捆手卸力技术。 7.左摊手、右横掌(图008) 动作:迅速向左转体,配合左圈步进马,左脚穿人桩腿之下;同时,左手变摊手击中右桩手,右手变横掌击中桩身侧面。

此咏春拳木人桩作用:强化圈步进马与破桥封马技术。 8.上下耕手(图009) 动作:继续向左转体成侧身马姿势,右摊手击中右桩手,左耕手击中低桩手。此咏春拳木人桩作用:锻炼圈步侧进马,强化耕打之力。 9.右圈手、左摊手(图010) 动作:瞬间向右转马,右手圈右桩手,左手变摊手向上穿出,击中左桩手。

咏春木人桩详解

咏春木人桩详解 咏春拳木人桩功 咏春拳简介 咏春拳本是一门简约精深的武学,但由于种种原因而鲜为人知。若追究其心念根源可通佛理,若体会其攻防窍要可通兵法,亦通棋道。咏春拳,实为禅武合一的优秀拳种。 咏春拳初级套路小念头 虽称初级,但若功至化境亦可达到佛家所谓坐照的程度,即神思不动,万象都一目了然,周匝虚实变化能尽归掌控。 咏春拳中级套路寻桥 表面上是通过接触对方桥手来判断对手并做出应对,名为寻桥,实则寻道。 咏春拳高级套路标指 在《拳经理诀》中亦称此类出手为摽手,可见标指不少于三种内涵,其一为“挥之使去”,其二为“伶俐迅捷的出手”,其三为“方向指引”。标指,无论从技击还是理念都是小念头与寻桥的延续。 咏春拳木人桩法 咏春拳除此三个套路之外还有一套木人桩法更为绝妙。

练咏春拳木人桩法按由浅入深的层次划分,可分成九个阶段,这九个阶段分别为:黐桩炼形、通形审势、组形破势、群形一统、弹桥寸手、劲破桩门、融己通桩、禅桩虚化、借假修真。当今时代能练成弹桥寸手的并不多见,若能融己通桩更是古今罕有。但凡练到劲破桩门阶段的,除非不出手,一但出手必定声名鹊起。 咏春拳木人桩功练习者戒骄戒躁按部就班的去练习,不要急于求成,一下子学完全套套路,对每招每势都缺少考究,待练过一段时间之后感觉木人桩功不过如此,于是与高深功夫失之交臂 练习咏春拳木人桩功需要有一定的小念头、寻桥、标指套路基础,并对咏春拳线位、角度、四门等拳理有所了解之后。限篇幅所限本文重点探讨木人桩功的练习,而不过多的去作拳理及套路方面的阐述。 现将这九个阶段的练习方法、练成效果等分述如下 第一阶段黐桩炼形 黐桩炼形的意思就是通过向木人桩施展咏春拳招势来 练就咏春拳每手的形。 咏春拳出手一般包括耕、拦、摊、膀、枕、问、伏、标、冲(指日字冲拳)九手,我们可以称这九手为咏春拳入门九手,这九手属于咏春拳的基本形。 由于日字冲拳的外形较接近寻常出手,所以平常所说的

咏春拳秘传基本功

咏春拳小念头筑基 南有咏春,北有太极,咏春拳做为南拳中一种技击实用的拳法,以其自身的精简实用性深受技击爱好者青睐。为了让更多的咏春爱好者了解咏春拳,少走弯路,本人愿将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个人对咏春拳的领悟心得整理成文,希望本文不仅仅是引导,而是揭示一种拳术的实质与本质。 一、摊手 摊手是小念头中日字拳后的第一个手法,也是咏春拳中配合实用最多的手法。在一定意义上讲,摊手就是松手放手之意,而在咏春中所谓的摊手是指摊开对方攻击的拳脚。摊手是顺应对方的攻击而变的,所以在咏春拳中摊手属被动手法,而不是主动的。 手法形成过程:在二字钳羊马的基础上,手肘由自身中心线向前缓慢摊出(图1)。当手肘距中心一拳距离时,整个摊手完成。正确的摊手从侧面看,手臂呈V字型,手掌是平的。 易范错误动作:1.摊手时肘部外翻,没有沿身体子午线前行,导致肘部无法直接摊至中心(图2)。 2.摊手时桩马松散,手部过低,无法体验三角力点与沉肘之力(图3)。 3.摊手时肩架结构的变形使手法无法正确摊出,手部过于紧张用力,无法做到沉肘传递力量,使力量只能局限于手部表面,无法达到像水流一样绵绵不断,流过指尖(图4)。 辅助训练方法:1.运用小臂吊砖或垂物方式提高肘部与小臂的力量与平衡控制力。可分三组练习,每组30秒到1分钟,每组间歇30秒。垂吊重量由轻至重,也可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增加所吊重量与时长。 摊手训练目的:提高肘部力量及手肘与身体的整体力。 摊手实战运用:咏春拳中有些手法是单项练习而运用时却是组合运用的。摊手往往用以摊压对方打来的桥手或被抓解脱时的配合攻击。有人认为咏春摊手是用来挑开或挡开对方攻击手的。试想对方打来的一拳的力量先不去说有多大,如果是格挡后再去反击,还没等出拳,对方的下一拳就会接二连三的打来,对方根本就不会给你反击的机会。上述做法不但犯了咏春拳招手的大忌,也是不实际的。换言之,如果是想挑开后再去反击不但自身的中心都给了对方更无法做到攻守同期,所以咏春拳强调摊打同时。 战例示范:1.摊手日字拳击面。对于中远距离以直拳进步攻击我的对手,我转马同时左手摊其来拳手臂,同时右手日字拳攻其面部。当对方收拳以另一拳打来时,我右手拳回收摊其来拳手臂,左手同时摊打其面部(图5~图7)。 运用要点:摊手时由中心摊出,须腰马转动,脚跟为轴,做到摊打同时,回转同步,连惯有力。

咏春拳小念头(理论概念)

咏春拳小念头(理论概念) 1. 小念头是咏春拳基础拳法,包涵着三大特色: - 不必用力 - 拥有最坚强而又最省力的招式结构 - 引导发挥人体的意念力量 2. 小念头的练习方法,须分为三个阶段: - 首先必须将全身肌肉置于松弛状态,提起精神令脊骨正直。提肛是要点之一,能令全身结构连为一体。 - 以轻松神态来练习,待所有招式熟练之后,则不必再分神来要求招式是否正确,只需以意念来推动每一招式,不可用肌肉力量为动力,务求达到每一招式均在意念驱使下完成。 - 完成了上述两个练习阶段后,便到了如何练出小念头精要的阶段,亦即何解称之为『小念头』,其窍门在于引导发挥人体的意念力量,在搏击应用上发挥超力量的自动反应。 3. 小念头拳套的分析: 一. 招式的结构 - 利用圆形的滚动,作为承受力和输送力的基本构想。须知同一质量的物质,成为圆形后,比成为其它任何形状的承受力更强,输送力更大,卸力也更多,而推动运行所用的力量则最小。小念头的重心手法「摊」、「膀」、「伏」,就是圆形滚动理论最明显的招式,运用起来,将对方的桥手置

于内圆或外圆。例如,由摊手转膀手,是将对方桥手由内圆转为外圆;相反,由膀手转为摊手,是将对方桥手由外圆转为内圆;伏手是利用外圆与对方桥手接触。 - 以直线作为进攻的用力基础。口诀云「二点之间,直线最短」,就是应用直线原理,以此运用速度和冲击力。须知凡搏击均以快速和强大力量为主要条件,最短距离是缩短时间,直接最能增加冲击力量,二点配合,便能发挥速度,及达到重拳出击的效果。 -「二字拑羊马」的暗藏技巧:二字拑羊马可发挥凝聚的冲击力。因这种马步的站立形态,能将整体力量集中冲向中线甚至一点,令每一招式均汇聚了整体力量;两膝微屈而富有弹性,又可将对方桥手的冲击力转移到双足承担,减轻双手的承受力,双手的活动能力因而大大增加 二. 意念的推动 小念头,顾名思义,是以意念为主,因此,小念头的招式练习至正确而熟练的阶段,就不必对镜自照,观看自己的招式是否正确,以免影响精神集中。只须用意念来推动每一招式,经过长久的练习,便能达到不必用力而以意念推动招式境界,便能得到随心所欲的意念力量。 三. 念力的灌输 学习小念头经过了模仿期和意念推动期之后,就应着重将念力灌输到身体四肢上。「念力」是一种无形的内功。练习者达到能驱使「念力」的境界时,均能感觉到「念力」的存在。「念力」所到之处,力量在无形中增强,令每一招式都充满坚强而富有弹性,在迎敌接触时发挥吸收和反弹的作用,也会自动发出最适当的招式,不论防守或进攻均达到最佳效果。 四. 中线的理论 - 中线,是任何物体的中心,也是物体重心的垂直线,承受整件物体的重量。当物体移动时,若接触该物体移动方向的重心点,便承受了整件物体重量的冲击。物体的中心点或重心点何在,则是根

木人桩制作

木人桩的尺寸,包括桩身高度、桩手长度角度、桩脚的角度长度因人而异。大体要求是:桩身高度比自己略低,以便能够"落马"来打木人桩。桩手长度是,自己前臂肘部至腕部位置的长度。桩手的粗细(外径)和自己的前臂相当。在上边的两个桩手,高度至自己胸大肌的位置。角度是,(里)两桩手间宽能放下一拳头位置(日字拳、立拳),(外)两桩手和自己的双乳头同宽或稍宽于双乳头。下边的桩手低于肚脐约8CM。与桩脚距离略约大于自己膝部到脚跟的长度。桩脚长度比桩手长一点点,角度大约120度至135度。 桩身直径约27-30厘米。量一量自己的腰就知道了。 桩手长度等于自己出子午锤握拳时拳面到肘尖长度。 桩手前部直径等于自己手腕直径。 桩手后部直径等于前臂近肘处直径。 上面两支桩手的八字角度等同于自己双手同时归肘,出标准内摊(左手上,右手下)所形成的角度。 最上一支桩手离地尺寸等于自己心窝中心点离地尺寸。 第二支桩手离地尺寸等于右臂出标准内摊时肘部离地尺寸作为桩手榫口中心点。 第三支桩手前端离地尺寸为右手出标准底锤时拳面离地尺寸,置于中线位置垂直伸出。 桩脚角度为一腿伸直站立,另一腿出中撩阴时微曲形状,桩脚上端之下部与桩身接触处离地为起撩阴 之腿的股关节位离地尺寸。如果采用会阴离地尺寸,可能会比较低了点。 桩身上部包棉尺寸可采用自己扎钳阳马(高桩少少)时头部至颈部的一段长度。可于自己鼻子高度的 位置加一条三厘米的分色带,以明确要害位置。习惯攻击此区,因为搏击时这个高度一定是敌面门三 角区位,包括下巴。如果定得太低,会是颈的位置,或者会打不中。 做桩要做活桩,不要做死桩。 如果自己想训练与自己身形相称的对手放对,则按此尺寸做桩。如想打高一个级别,则所有数据乘以 1.06,为一级,乘以1.1为二级。一般能打高一级已足够。 桩身采用坚硬的实木做为合适,比较长久,也适合于家居格调。 桩手可采用两种形式,首先采用软身少少的木材,如杉木等,榫口误差(即保留松位)可适当放大少

咏春拳的基本手法.doc

咏春拳的基本手法 咏春拳的标准性招式就是他的基本手法和武术套路,而且每一种手法都可攻可守,手法灵活多样、独树一帜。咏春高手的双手知觉灵敏且变化多端,防守时密不透风、滴水不漏。进攻时如水银泻地、逢空即入。在实战和习练中都需作为基础来学好,才能为以后更好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下面就为武术爱好者揭秘13个经典的咏春拳基本手法。1、问路手问路手,叶问咏春拳的标志性起手式,动作潇洒、气势不凡。问路,即是试探、寻找对方空门确定进攻路线的意思。问路手的前手称为“问手”,后手称为“护手”,“问手”与“护手”可以相互转换。招式:开马,呈二字钳阳马。双拳变掌,同时从胸前的中线位置向正前方伸出,右手在前,肘部稍微弯曲,手指指尖略向上斜,呈“问手”,左手在后,掌心与右手手臂内侧相对,指尖朝上,呈“护手”。动作要领:问手的肘要归中,要处在胸前的中线位置,手掌稍稍上斜,指尖指向对方的眼睛。护手侧立于问手的肘窝处。目光越过问手的指尖射向对方,观察对方的动静。两手互换时,护手从问手的上方伸出形成问手,而原问手在下方收回成护手。易犯错误:问手的肘外张,没有归中(以人身体来说,从眉心开始划一直线至两腿中间,这条虚拟中的位置即为中线位置。归中则是指手从

其它位置回归到中线位置,在中线位置发出的手法叫中门手)。问手摆放的位置太低,手指指尖没有斜朝上。2、拍手咏春拳的发力分为长桥发力和短桥发力,所谓桥即指前臂。肘部伸展使桥手到达身体的远端即长桥。肘部保持弯曲,桥手在身体近侧运动叫短桥。无论长桥或短桥均需练习肘底力。拍手是一种很好的消解对方招式的动作,属于短桥发力的防守。招式:开马,呈二字钳阳马。右拳变掌,手腕翻转,令掌心朝右,手指向上。以肩膀、肘底发力,运劲于手掌外侧,横向朝左前侧拍击,双眼目视前方。动作要领:双肩要保持平衡。屈肘时,前臂保持水平。手掌拍击后,手掌的外侧不需要超过肩外侧。拍手的大拇指与身体保持约15-20厘米的距离。易犯错误:拍击手的同侧肩膀耸起。动作过大,导致腰部转动。目光随拍手的方向移动。拍击时手指向下甩。3、摊手摊手也是化解对手攻势的动作,但属于长桥发力。招式:以二字钳阳马为起式。右拳变掌,掌心向上。右手夹时,以肘底发力,运劲于指尖,手掌经过身体的中线位置朝前斜向上摊出双眼目视前方。动作要领:双肩保持平衡。屈肘归中。摊手后,前臂、手腕、手掌、手指成一直线。手指指尖的高度在下颌与鼻尖之间。易犯错误:肘部外张。整个手臂伸直。屈腕,使手掌与前臂呈夹角弯曲。掌心倾斜未朝上。手指岔开。前臂没有在身体的中线位置。4、

咏春拳的基本知识

咏春拳的基本知识 咏春拳,中国拳术中南拳之一。其起源有3 种说法:一说是福建永春县严三娘创造,一说是由少林寺和尚至善从福建带到广州光孝寺,另一说是方永春所创造。该拳内容主要包括小稔头、标子和寻桥3套拳,以上、中、下三搒手为基本动作。身型要求护裆,沉肩,落膊,抱拳,护胸。主要手型有凤眼拳、柳叶掌等。主要手法有挫手、撩手、三搒手、左右破排手、沉桥、黏打。主要步法有三字马、追马等。攻防中多采用闪身、贴身、紧迫和紧打,动作敏捷,快速,刚柔相间。 咏春拳是中国拳术的南拳之一,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此拳初传于福建永春县,为 该县严三娘所创,以地名为拳名,故名“咏春拳”。亦传此拳由五枚师太所创,后传授与弟子严咏春,故名“咏春拳”。此拳主要手型为凤眼拳、柳叶掌,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3套拳及木人桩。基本手法以三傍手为主,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主要步型有四平马、二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等。它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它立足于实战,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短桥窄马,擅发寸劲为主要特点,以大闪侧,小俯仰,耕拦摊膀,摸荡捋,审势记牢,曲手留中的手法,以搭、截、沉、标、膀、腕指、黏、摸、熨荡、偷、漏和“二字钳羊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凭借手桥肌肤灵 敏的感觉,发挥寸劲力量的内家拳法。 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龙曾跟随叶问系统地学习过咏春拳,可以说,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与 咏春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叶问的十大弟子分别是张学健、何金铬、招允、卢文锦、黄淳 梁、王乔、伦佳、梁挺、李小龙、徐尚田。现分布于世界各地。 拳法特点 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咏春拳就其理论、心法、手法等创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三拳套及木人椿法。更配合黏手练习以训练及敌桥手双接后的感觉和反应。咏春拳用一种叫做“寸劲”之发力方法来攻击和防守。理论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线、埋踭、朝面追形、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以最短距离和时间去进攻和防守。 以下是咏春拳特点之逐项陈述: (一)理论和心法: (1)中线理论:中线者由人体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线。若将敌我之中线连接便成一个中线平面。若配合(朝面追形)我们在进攻和防守方面是绝对的有利。在进攻方面我们沿着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最短之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当然较快击中。再者我们若问敌方左或右攻击,对方很容易卸去我们之力。但若我们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则甚难卸力,而且受力较重。在防守方面我们守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及沿着中线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轨。 (2)朝面追形: 与对方朝正面对面者为“朝面”。若不能“朝面”(如对方面向其他方向)我们之面沿着中线平面追望对方中线之形者是为“追形”。

咏春拳小念头的正确练习方法

1. 小念头是咏春拳基础拳法,包涵着三大特色:- 不必用力 - 拥有最坚强而又最省力的招式结构 - 引导发挥人体的意念力量

2. 小念头的练习方法,须分为三个阶段: - 首先必须将全身肌肉置于松弛状态,提起精神令脊骨正直。提肛是要点之一,能令全身结构连为一体。 - 以轻松神态来练习,待所有招式熟练之后,则不必再分神来要求招式是否正确,只需以意念来推动每一招式,不可用肌肉力量为动力,务求达到每一招式均在意念驱使下完成。 - 完成了上述两个练习阶段后,便到了如何练出小念头精要的阶段,亦即何解称之为『小念头』,其窍门在于引导发挥人体的意念力量,在搏击应用上发挥超力量的自动反应。 3. 小念头拳套的分析: 一. 招式的结构 - 利用圆形的滚动,作为承受力和输送力的基本构想。须知同一质量的物质,成为圆形后,比成为其它任何形状的承受力更强,输送力更大,卸力也更多,而推动运行所用的力量则最小。小念头的重心手法「摊」、「膀」、「伏」,就是圆形滚动理论最明显的招式,运用起来,将对方的桥手置于内圆或外圆。例如,由摊手转膀手,是将对方桥手由内圆转为外圆;相反,由膀手转为摊手,是将对方桥手由外圆转为内圆;伏手是利用外圆与对方桥手接触。 - 以直线作为进攻的用力基础。口诀云「二点之间,直线最短」,就是应用直线原理,以此运用速度和冲击力。须知凡搏击均以快速和强大力量为主要条件,最短距离是缩短时间,直接最能增加冲击力量,二点配合,便能发挥速度,及达到重拳出击的效果。 -「二字拑羊马」的暗藏技巧:二字拑羊马可发挥凝聚的冲击力。因这种马步的站立形态,能将整体力量集中冲向中线甚至一点,令每一招式均汇聚了整体力量;两膝微屈而富有弹性,又可将对方桥手的冲击力转移到双足承担,减轻双手的承受力,双手的活动能力因而大大增加 二. 意念的推动 小念头,顾名思义,是以意念为主,因此,小念头的招式练习至正确而熟练的阶段,就不必对镜自照,观看自己的招式是否正确,以免影响精神集中。只须用意念来推动每一招式,经过长久的练习,便能达到不必用力而以意念推动招式境界,便能得到随心所欲的意念力量。 三. 念力的灌输

叶问亲传116式咏春木人桩法

咏春桩法三要 咏春拳是极合乎科学化之一门武术,其学习程序,以拳套、黐手、自由搏击、木人桩法,进而刀棍等。 而“黐手”之练习,又为学习程序中之极重要的一环。故每学员自入门后则与“黐手”之锻炼结下不了缘。表面观之,黐手为两人对练,桥手互搭,上下滚动,有若推磨摇船,没甚出奇之处,但习之以恒,得其精髓,自可由此简单之动作中,进而为一种变化莫测,消打异常迅速之高深拳术。 黐手之程序可分为二,曰黐单手和黐双手,黐单手为训练黐手的基本位置,力度与感觉等,待其左右手分别单黐纯熟后,进而以双手互黐,在循环变化之动作中产生对力点、锐觉等之认识,于此为用,则能巧打,以柔制刚,借力打力,手法紧密的一项自卫术。 大体而言,黐手是“活木人桩”的练习,“戒蛮力”、“宜守中”、“尚感觉”三者皆为黐手和木人桩的三要。 “戒蛮力”则不强进退,以顺为势,不动牛劲而讨巧者。如咏春俚语云“来留去送”则明显易见矣。 “宜守中”则以肘底部获心腹要害,成中门密集手法,故“飞挣”则不为吾人所取。 “尚感觉”则令吾躯感觉特别敏锐,当触及对方时便已知其位置,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倘于对敌中以目注视来袭手法,则易为敌所纷扰,如能附以感觉力去攻敌,更能收事半功倍之效,此实为咏春所异于他派之特色也。 桩,是一条圆柱形的木头,将这一条木头加上手脚,安装起来,便成为练武所用的桩,所以它又叫做“木人桩”。 本来,咏春的桩,并不是现在用两条横方担起来的这个样子,而是在桩的下半截多一只约三尺长的脚。另外,在地上挖一个三尺深、比桩脚稍宽的洞。要练习时,便将那只桩脚安放在这个洞里,然后练习。但是在地窄人稠、寸土寸金,尽是高楼大厦的今日,依前法式设桩实是困难,乃由叶问宗师改成目前的样式。 咏春桩,共八节一百二十四式,其中一至三节各二十式(实际第二节是十九式,第三节是廿一式),四、五两节各十五式,六、七两节各十式,第八节十四式。但是,叶问宗师认为后两节的脚法太狠,不大愿意将它传诸后世,所以将部分招式保留,而成为现在的第七节十六式。这样计算起来,咏春桩就变为七节,共一百一十六式。 咏春桩法是在学习咏春拳已有一定时日,而对咏春各种基本法度、原理了解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练习之用。由于这一套桩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所以武林人士,特别是咏春门人,对它十分重视。 学习咏春桩的要点,说起来十分简单。那就是要求做好腰马和贴身功夫,与此同时,绝不能犯有飞挣、束桥等咏春大忌。要做到这几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学习咏春桩,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认识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应该将各节各式的桩法顺序练习,并且将它们练得十分纯熟。第二个阶段,是琢磨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应将各节各式的桩法,在师傅的指导下,逐式研究,了解各式的部位、要点及其实用价值。第三阶段,是空桩阶段。所谓空桩,就是在没有桩的情况下,打出原来有木桩的手法。完成这三个阶段后,自然就能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罗村咏春文化与学校体育教学整合的探索

罗村咏春文化与学校体育教学整合的探索 一、罗村咏春文化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宝贵资源 罗村咏春体育公园,罗村中心广场叶问铜像,孝德湖公园叶问、李小龙师徒铜像等塑像随处可见,村居活动场所,武术爱好者切磋咏春的情景更是司空见惯。在罗村人的眼中,咏春拳是当地市民的荣耀。 咏春独特的结构形态给大脑良好的刺激,骨骼肌肉收缩、空间转向、形态感知等对右脑的开发可产生积极的作用,可提高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咏春通过变换方向的动作来明确方位,从而发展了小学生的空间知觉。咏春独特的双人黐手训练能让小学生主动想办法克服困难,这不仅锻炼了其意志,还培养了其勇敢精神,让其学会了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咏春推崇“中华传统文化”以德服人的精神,讲究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学武先习德,对完善人格同样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罗村本地青少年对本土文化尚不太了解,以致未能深切感受咏春的独特魅力。如何培养他们学习咏春的兴趣,深入学习咏春的文化精髓,传承好这一宝贵的优秀文化,是学校体艺发展中心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二、罗村咏春文化与学校体育课程的整合 为了提高学生对咏春拳的认识和兴趣,我结合咏春基本动作、基础知识,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编写了“咏春九式”健身操、《咏春拳法》咏春技法课程、“走进咏春”幸福主题班会课、编写《佛山武术》第三章咏春拳等教材。目的是为了让咏春拳在校园武术顺利开展,学习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从而使学生在练习咏春拳术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找到自信、勇敢和传承中华武术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爱国情怀。以上的教材在体育课中每星期每班上一次,认真把武术校园贯彻到实处。 1.“咏春九式”健身操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利用业余时间拜访了罗村各大咏春拳关师傅学习咏春拳,并在叶问纪念馆拜咏春一代宗师叶问的长子叶准师傅深造咏春拳的精髓,通过文化和实战考核,取得了咏春拳师傅资格教练证书。在系统了解了罗村咏春文化后,我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等优点,并结合咏春拳的基本套路,依据体操的编排特点,自编了“咏春九式”这套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咏春健身操。学生学习咏春拳的兴趣空前高涨,在咏春特有的防中有攻、连消带打、曲中、寸劲刚柔并济趣味性的动作驱使和体育教师标准动作示范下,学生百学不厌,一招一式都做得非常认真。咏春健身操先在武术队在早晚训练时间进行强化、讲解招式、运用寸劲表现动作特点,我把熟练而标准的学生动作拍成视频,组织所有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通过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然后把完整的咏春健身操配上音乐,我将之推广到学校的课间操中,每天课间操时间师生一起在叶问电影原声音乐的伴奏下练好每一个动作。实用简单有趣的动作,慢慢地使学生培养了对咏春的兴趣,为咏春拳在校园里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咏春拳木人桩108式练习提要201911

咏春拳木人桩108式练习提要 第一节⑽ 1.左问手--2.左转马左擸右攀颈--3.右膀手--4.左进步右圈脚跟步右摊打(横掌)--5.右圈脚进步右耕/左拦--6.捆手(可进步)--7.右进步左圈脚跟步左摊打(横掌)--8.左圈脚进步左耕/右拦--9.回中右耕/左拦--左窒右圈正掌--10.双窒--双托 第二节⑽11.右问手--12.右转马右擸左攀颈--13.左膀手--14.右进步左圈脚跟步左摊打 --15.左进步耕拦--16.捆手--17.左进步右圈脚跟步右摊打--18.右圈脚进步耕拦--19.回中左耕/右拦--右窒左圈底掌—20.双窒--双托 第三节⑾ 21.左转马右拍--右转马左拍--左转马右拍--22.右转马左窒--伐--回中窒打(下)--23.左转马右窒--伐--回中窒打(下)--24.双窒--双托--25.左转马右低膀--横拍/伐—26.左进步捆手右侧踹—27.右圈脚进步左低膀--横拍/伐—28.右进步捆手左侧踹--29.左圈脚进步左耕/右拦--30.回中右耕/左拦--左窒右圈正掌--31.双窒--双托 第四节⑾ 32.左转马右按--33.回中右摊--34.左转马右膀--35.左进步右撑脚摊打—36.右圈脚进步左按--37.回中左摊--38.右转马左膀--39.右进步左撑脚摊打--40.左圈脚进步左耕/右拦--41.回中右耕/左拦--左窒右圈正掌--42.双窒--双托 第五节⑾ 43.左转马右低膀—44.左进步右圈脚拍打(左横拍右底掌)--45.右圈脚进步左低膀--46.右进步左圈脚拍打(右横拍左底掌)--47.左圈脚进步右膀—48.右脚错步进转马左穿心腿右擸左托—49.右进步左膀—50.左脚错步进转马右穿心腿左擸右托—51.左进步左耕/右拦 --52.回中右耕/左拦--左窒右圈正掌--53.双窒--双托 第六节⑾ 54.右手内伏—外伏—拦--55.右转马右扣左底掌—56.捆手--回中抱排--57.右转马左膀--右进步圈脚抱排--58.左圈脚进步左耕/右拦--回中抱排--59.左转马右膀—左进步圈脚抱排(错,右低)--60.左圈脚进步左耕/右拦--61.回中右耕/左拦—左窒右圈正掌--62.双窒--圈--双底掌--63.圈--双铲掌--64.双窒--双托 第七节⑾ 65.左手内伏—外伏—拦--66.左转马左扣右底掌--67.捆手--回中抱排--68.左转马右膀--左进步圈脚抱排--69.右圈脚进步右耕/左拦--回中抱排--70.右转马左膀--右进步圈脚抱排(错,左低)--71.右圈脚进步右耕/左拦—72.回中左耕/右拦--右窒左圈正掌--73.双窒--圈--双底掌--74.圈--双铲掌—75.双窒--双托 第八节⑽ 76.标手左--右--左--77.左转马右膀手--78.右转马(虚步)右回摊左伐手--79.左拍右铲掌--80.左膀手--81.左转马(虚步)左回摊右伐手--82.右拍左铲掌--83.左转马左耕/右拦--84.回中右耕/左拦--左窒右圈正掌--85.双窒--双托 第九节⑾ 86.右手左标—87.右标--88.下按—89.左上步右穿心腿(横脚掌)右问手--90.右圈脚进步左手右标—91.左标--92.下按—93.右上步左穿心腿(横脚掌)左问手--94.左圈脚进步左耕/右拦--95.回中右耕/左拦--左窒右圈正掌--96.双窒--双托 第十节⑿97.双枕--98.左耕/右拦--右耕/左拦--左耕/右拦--99.退步双托右穿心腿--100.左转右膀手(离桩)右撑脚--下踩--101.回中双枕--102.右耕/左拦--左耕/右拦--右耕/左拦--103.退步双托左穿心腿--104.右转左膀手(离桩)左撑脚—105.左脚后勾脚左耕/右拦--106.左圈脚退步左耕/右拦--107.回中右耕/左拦--左窒右圈正掌--108.双窒--双托

咏春拳木人桩的历史与拳谱

根据“我是山人”等编写的坊间武侠小说的介绍,当时福建南少林寺有这样一条寺规,凡少林寺弟子(武僧)历经数年的习武生涯,在出师前,一定要过一条黑暗的长廊(可能会有若干盏若明若暗的青灯)与108个由机关操控的(有非凡武功)的木人搏斗,使出混身解数把木人逐一击倒(反正击倒、摔倒、扳倒均适从尊便)后,方可走出少林寺大门口。在大门口还安放一个内中烯烧木炭的铜鼎,铜鼎被子火烧得通红通红。出师弟子一见铜鼎马上龙腾虎跃上前,以最快的速度把铜鼎移开(不能慢,否则会浓度烧伤)使寺门大开。这时该名弟子就可拜别恩师大踏步走向社会,成为正宗的少林弟子了。另外,在弟子奋力移开铜鼎时,火红的铜鼎会在弟子身上烙上“少林”烙印,一条张牙舞爪的猛龙横贯弟子的前胸并向两臂内侧廷伸,这等于是少林寺向毕业弟子发放毕业证书了。真的是血和火的洗礼。据说能正式“毕业”的弟子并不多,但能正式出师的弟子几乎都有一番成就,如洪熙官、方世玉等人。至于那些无法打倒108个木人的弟子,又耐不住“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苦楚,无法正门出师,则只好从后山的下水道溜出社会,但这些人的功夫则与正门弟子相距甚远。可风,少林弟子也分三六九等,正所谓同台食饭各自修行。 巧合的是,练习咏春拳也要操练“木人桩”。所说的木人桩就是用木头制造成一个类似人形的木器械。这是旧时咏春师傅在其行将满师的弟子离开师门之前特意传授的一专门功夫路。意思就是使该名弟子离开师门以后,虽然离开师傅的教导及师兄弟的共同切磋,但仍可早晚把木人桩当作对手来操练,防技艺生疏。所谓“无师无对手,镜与桩中求”。同时练功的神竟要求是“怒目前方规,假设敌当头”。木人桩法原来是108式,等于小念头、寻桥、标指三拳各式散手总合。难怪咏春前辈认为,如精此技,则可登堂入室矣。 那样(如竹桩、脱手标等)难以稽考。笔者在寻访木人桩的起源时,无意间寻访到咏春拳另一支流派的演变,现和盘托出,以增加咏春拳爱好者的趣闻。 正如咏春拳爱好者所知道的那样,佛山咏春拳有六支线流存,其中以梁赞和冯少青骨干力量。所以人们都把佛山也当成是正宗咏春,佛山也就成为了咏春拳的发祥地了。诚然,以梁赞——陈华顺——叶问为一路,另外,以冯少青——阮奇山——岑能为另一路,这两路咏春拳名扬天下,人神共仰。这两路咏春拳实属咏春翘楚,这是现实。但是现实归现实历史归历史,水有源树有根。无论梁赞也好,冯少青也罢,他们统统是咏春长河的一个中转站(谓之里程碑好听一些)。他们仅是源于咏春源头的两股激流。遥想清代乾隆年间,我咏春拳开山祖师梁(严)博流自江西(另有文说是来自福建)入粤,定居广东南雄陈庄,得庄中乡绅陈宝鑫兄弟热忱接济。梁博流感激不已,遂在陈庄开馆授徒。这是咏春拳首次入粤。至今粤北南雄仍有人操练咏春拳,但拳套结构与其他咏春拳的结构有所不同,比较原始和古朴。拳套分为念头、寻桥、标指、红砂手,没有刀棍木人桩等。数年后,梁博流自南雄顺江而下到省城广州定居,教授咏春拳于红船粤剧戏班。当时有三个广州粤剧戏班的龙虎武师黄华宝、大花面铞、高佬忠练习咏春拳最为出色。他们是广州佛山香港咏春的开山始祖,也是后来梁赞、冯少青等人的师傅。这是咏春拳首次进入羊城的情况。 在清朝道光年间,粤北南雄陈庄一位村姑陈四妹(陈宝鑫侄孙女,精咏春拳),下嫁广州丁关十二甫水果商贩伍致良。随后陈四妹把咏春拳授于夫君。伍致良日夜练咏春拳,技成后设馆招徒,人称西关“咏春良”。这是咏春拳第二次进入羊城的情况。此后咏春拳就以一雅一俗的途径在广州传播。所谓“雅”者,就是梁博流自传授咏春拳于红船粤剧戏班龙虎武师黄华宝、大花面锦、高佬忠后,咏春拳开始在戏班流传。据说西关的红船咏春武馆,保留至60年代。凡粤剧武生,皆要练此派拳法。梁博流入室弟子之一高佬忠反功夫传于女婿肖丽辛又把咏春拳传于粤剧界人士李文茂。李文茂后来组织反清起义响应太平天国运动。举事前,不少红船子弟聚集在广州西关黄沙同吉大街李从善先生家中,即粤剧庆会馆内,由李文茂亲授红船咏拳。后来李文茂率领梨园弟子打到广西亦有人练咏春。其时粤剧界中的曾三多最为有名。所谓“俗”者,就是陈四妹之夫伍至良在广州西关创立咏春武馆后,咏春拳就在

咏春拳套路比赛竞赛规则试行2010

詠春拳套路比赛竞赛规则(试行)2010 第一章竞赛组织机构 第一条竞赛委员会 竞赛委员会负责竞赛业务的行政人员若干人组成。在大会组委会统一领导下,负责整个大会的竞赛组织工作及为竞赛的监督机构。 一、由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3或5人组成。 二、职责 (一)监督检查裁判员的工作。 (二)监督、检查参赛运动队的比赛行为。 (三)有权对违纪的裁判人员、和运动队的相关人员做出处罚。 竞赛委员会不直接参与裁判人员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干涉裁判人员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除按照本規則第八條作出申訴外委員会不改变裁判人员的裁决结果。 第二条仲裁委员会 一、由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3或5人组成。 二、职责: (一)接受运动队的申诉,并及时做出裁决。 (二)仲裁委员会会议出席人员必须超过半数,超过半数以上做出的决定方为有效。表决投票相等时,仲裁委员会主任有决定权。仲裁委员会成员不参加与本人所在单位有牵连问题的讨论与表决。 (三)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最终裁决。 第二条裁判人员的组成 一、裁判人员的组成 (一)裁判组设裁判长1人、副裁判长1人;评分裁判员4-6人。根据竞赛的规模可设若干个裁判组。 (三)编排记录长1人。 (四)检录长1人。 二、辅助工作人员的组成

(一)编排记录员3-5人。 (二)检录员3-6人。 (三)宣告员1-2人。 (四)放音员1-2人。 (五)摄像员2-4人。 第三条裁判员的职责 一、裁判长 (一)组织领导各裁判组的工作,保证竞赛规则的执行,检查落实赛前各项准备工作。 (二)解释规则,但无权修改规则。 (三)在比赛过程中,根据比赛需要可调动裁判人员工作,裁判人员发生严重错误时,有权处理。 (四)执行比赛中对套路时间不足或超出规定、重做、规定套路比赛中漏做和多做动作、集体项目少于规定人数、配乐项目不合要求的扣分。 (五)审核并宣布成绩,做好裁判工作总结。 二、副裁判长 (一)协助总裁判长的工作。 (二)在总裁判长缺席时,代行其职责。 三、裁判员的职责 (一)服从裁判长的领导,参加裁判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二)认真执行规则,独立进行评分,并作详细记录。 (三)裁判员负责运动员整套动作演练的评分。 四、编排记录长的职责 (一)负责编排记录组的全部工作,审查报名表,并根据大会要求编排秩序册。 (二)准备比赛所需表格,审查核实比赛成绩及排列名次。 (三)编排成绩册。 五、检录长的职责 负责检录组的全部工作,如有变化及时报告总裁判长和宣告员。 第四条辅助工作人员职责

谈李小龙个人训练方法

1 李小龙个人训练方法 李小龙的个人训练方法 课堂一 1、基本脚力(由准备好的位置) (1)向前移动与落回:用以练习前进的步法与移后的步法。如前滑步、冲刺步与后侧步等等。 (2)向左右移动与落回:用以练习侧移的步法,如侧闪步与斜进步等等。 2、侧踢(放松腿部性质的动作) 3、热身:热身是身体各组织在做剧烈运动前,欲使身体适应状况,产生敏锐的生理改变时所必需的过程,但此 过程通常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这跟汽车刚起动时直接加到五档一般,对你的车将是一种极大的损害。 4、踢击:重点发展你的特踢法。 5、移动踢击:练习步法与腿法的协调一致,例如前移踢击、侧闪踢击与移后踢击等等。 6、指戳攻击:亦即标指,这是武道中最凶狠的一招。 (1)在发出“嘶”声的同时进行准确攻击。 (2)前移的同时进行攻击并回复戒备式。 (3)移后的同时进行插击并连接其它连续的反击手段。 装备需要: 1、空气脚靶:用以练习腿击的劲力,且不会挫伤持靶人。 2、纸片:用拳打或脚踢纸片来练习攻击的准确度与自控能力。 3、拳脚靶:用以磨炼攻击的力度、速度与准确性及连续攻击能力。

挑选测验: 1、敏捷性。 2、腿法攻击的多面性:测踢、勾踢、前踢及弧度较大的旋踢。 3、用拳猛击:直拳的各种用法,钩拳的各种用法。 防守的解释:放松,防守的同时进行反击,防守后移的同时进行反击。 步法的意义:是否已将此作为一项犀利的武器去运用。 课堂二 1、基本的健康:身体健康及充满自信方可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2、热身。 3、练习“滑动攻击”:如垫步接侧踢或后移步接侧踢等等。 4、重点练习侧踢:因为它是既安全又有效的踢法。 5、勾踢:(1)用吊起的纸片去练习。(2)由戒备式直接发出勾踢。(3)由移动中去施展勾踢。 6、右手重拳练习: (1)学会利用脚蹬地的反作用力去猛击。 (2)学会利用强劲的腰力去重击。 (3)学会在移动中发重拳。 课堂三 1、基本的健康。 2、重温第二堂课中的勾踢。(1)前移的同时勾踢。(2)后移的同时勾踢。(3)侧移的同时勾踢。 3、重温第二堂课中的“右拳重击”。

相关文档